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印发《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关于印发《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关于印发《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关于印发《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关于印发《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琼人社发…2012?16号

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

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市、县、洋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局,发展和改革委(局),省社会保障事业局,省人力资源开发局: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71号)和《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二年一月二十日

主题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通知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12年1月20日印发

(共印4份)

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纲要

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

家战略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订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把社会保障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突出位置”的决策部署,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既定的目标。

(一)就业局势保持持续稳定。积极就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就业援助制度不断健全,就业创业培训有了长足发展,农村劳动者进城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基本解决了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目标,有效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给就业带来的严重冲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持续保持基本稳定。

(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完善了我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推进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本医疗保险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城乡居民的全面覆盖。

(三)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我省积极整合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全省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渐趋合理,素质持续提升,创新能力、职业能力明显提高,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

(四)公务员队伍建设有所加强。认真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完善公务员管理的新陈代谢、竞争择优、监督约束机制,公务员招录工作进一步规范。

(五)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2006年以来,对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了第四次工资制度改革,实行国家统一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同时建立了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六)和谐劳动关系取得进展。注重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执法等措施。大力整治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打击企业非法用工行为。开展企业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企业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推行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试点工作,按照“两网化”管理试点的要求,已在海口市、儋州

市实施管理试点,建立网格,落实人员,完善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七)基础工作得到提升

进一步完善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先后由省人大颁布和修订了《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条例》、《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办法》地方性法规;由省政府颁布了《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实施细则》、《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等政府规章和《关于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暂行规定》、《海南省吸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社会保障信息化能力建设(金保工程)成绩显著。建立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数据中心机房,通过示范城市建设,城域网覆盖率从2005年的15%增长到现在的100%,

部省市三级主干网络连通率保持100%。实现了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监测数据的按月传输,上报率达到100%。

第二节“十二五”面临的新形势

(一)发展机遇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建设为海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得海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地位更加重要,发展机遇也进一步凸显。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不仅作出人才强国战略的决策,还针对实施扩大和稳定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解决民生问题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路、新举措,为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海南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夯实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基础。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经济处于跨越式发展时期,经济快速增长一方面增大了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3、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省人民政府签署了省部共建国际旅游岛,促进海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备忘录给予支持和倾斜,各市县党委政府加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为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面临的挑战

从总体上看,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城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事业发展还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严重滞后,高层次人才、创新

型人才缺乏,人才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依然存在;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比较窄,尤其是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等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社会保障长期资金平衡压力大,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不高,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1、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方针。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也是经济的调节器,在调整收入分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有效消除广大群众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方面后顾之忧的重要保证,对于扩大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使更多的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也是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利支撑。

2、城镇化加速,对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机制提出了

新的更高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符合长期保持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重要任务,

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在城镇化进程中,必然出现人员在城乡之间频繁流动的格局,必然产生整合既有的社会管理体制的需求,必然从客观上加快平衡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为此,必须加快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统一和衔接,提高统筹层次,强化基金调剂,理顺管理体制,从体制和机制上消除影响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障碍,打通城乡间的转移路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制和机制建设面临重大考验。

3、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对加强

和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推进和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社会保障覆盖人群规模将迅速扩大。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对服务质量和服务品质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而现有的社会保障管理公共服务体系总体上看还不适应需要,基础建设薄弱、人员配备不足、能力建设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迫切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大力提升服务能力,否则将会严重制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第三节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坚持民生为本的主线,以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稳

慎做好工资收入分配工作,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节基本原则

1、注重人才优先。确立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优先发展的

战略地位和发展布局,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使用中培养人才,在实践中评价人才,在建设中吸引人才,在发展中造就人才,以人才优先发展打破产业发展瓶颈,引领社会全面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可持续开发。

2、注重保障公平。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再分配的调节功能,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全面解决制度缺失问题,

使人民群众都享有相应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较大幅度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社会保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使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平衡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的待遇水平,逐步缩小不同群体的保障水平差距,使广大人民

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3、注重统筹城乡发展。以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群体为重点,以促进统筹城乡、更好满足流动性要求为目标,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整合,提高

统筹层次,推进制度规范。着力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做好各类制度的衔接和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工作,努力清除影响就业人员转移就业和享受各类社会保障待遇

的障碍,维护参保人员的权益。

4、注重便民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服务网络,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可及性。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改进服务手段,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便利性。加快理顺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建立统一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和规范的管理服务流程,加强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为广大群众提供均等化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5、注重可持续发展。统一决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明确划分社会保障事权,落实各级政府用人单位和参保个人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基金中长期平衡。进一步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力度,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增强社会保障基金抗风险能力。加强风险预测,保证资金长期收支平衡,积极稳妥地开展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大力发展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应对各种风险提供制度和资金保障。

第五节主要目标

一、就业与再就业的工作目标

实现新增就业岗位40万个;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45%;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8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5万人,为3万名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努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和失地农户至少有一名适龄劳动力实现就业;扶持创建5个国家级或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扶持创建3个国家级或省级创业型城市。

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

从2011年起,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0%以上。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0万人、350万人、120万人、95万人、100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超过90%,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龄人群参保率达90%,发放率达100%。积极创造条件,基本建立起与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制度比较完善、管理比较科学、体系比较健全、适合城乡各类从业人员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险制度和管理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待遇梯次化、管理服务社会化。采取切

实可行的措施,逐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使社会保障基金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让城镇各类从业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水平。2015年企业职工月平均基本养老金水平达到2200元,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

疗保险、城镇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三、人才队伍发展目标

培养、造就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基本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实现人才效能的整体提升,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实用型人才从业能力明显增强。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省专

业技术人员队伍总量达32万人(含中央驻琼单位和非公经

济组织),其中:高级职称人员达到2.5万人,高、中、初级职称人员比例为7.8%:32.8%:59.4%。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省技能人

才队伍总量达到39. 2万人,高中初级技能人员比例为25:40:35。

——公务员队伍建设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成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善于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公务员队伍,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超过60%,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

四、收入分配及劳动关系工作目标

——以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为目标,加大职工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按照GDP增长速度和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确定劳动者报酬调整的幅度和频率,确保职工工资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形成良好的分配秩序和合理的分配关系。“十二五”期间,力争全省职工工资收入水平逐年递增11%—15%,到2015年达到全国中上水平。

——建立企业劳动保障守信机制、群体性事件处理制度和重大违法行为公告制度。大力推进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其他用人单位劳

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以上;劳动合同备案率、劳动监察案件结案率达到98%以上;建立规范高效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使劳动保障监察手段逐步达到“网格化”和“网络化”管理的要求。

——大力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加强和充实仲裁员队伍,进一步提高我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水平和能力。制定我省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法规、规章,完善办案规则。建立仲裁与司法顺畅衔接的机制

和办法。积极推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建立,强化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中的调解工作。

五、基础能力建设目标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依法行政制度。通过强化普法工作,使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维权意识和守法意识明显增强。

——全面整合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资源,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经办业务向基层延伸。按国家要求,在全省221个乡镇、街道及48个农场新建乡镇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立一体化、全方位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新机制,建成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覆盖全省580个社区服务站的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

——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建设要求,以信息网络、社会保障卡、人力资源、劳动监察、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等工程为核心,建设完成一体化、全方位、网络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包括规划预测、统计分析、监测预警等在内的多层次科学决策支持体系。到十二五期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覆盖到全省各街道、社区和乡镇,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面加快社会保障卡建设,扩展社会保障卡发放人群,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社会保障卡发卡范围覆盖到全省所

有参保人,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到每个参保对象,全面支撑社保关系转移、异地就医结算、持卡领取待遇等业务。

六、基本建设项目目标

——投资2亿元,创建海南省工伤康复中心。

——投资1.07亿元,加强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基本建设。

——投资2.81亿元,建立海南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暨技能鉴定基地,总用地面积为50亩。

——投资0.48亿元,新建社会保险综合服务大楼。

第二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第一节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

督促市县政府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健全促进就业的政绩考核体系,进一步落实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督促市县政府设立就业专项资金,加大地方财政对就业专项资金的投入,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督促市县政府在安排重大建设项目时,充分发挥重点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发挥其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实行重点监测,对可能出现的较大规模的失业,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控制失业率。建立健全劳动力调查统计制度和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制度。建立空岗报告制度,匹配劳动力资源。

第二节加强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

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鼓励各类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鼓励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职业培训质量管理工作,引导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要,充实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后就业率。加强培训基础建设,在全省形成一批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十二五”期间,扶持建设一至二所技师学院和增加一所高级技工学校,逐步形成以技工院校为骨干、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技能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争取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90%以上,具有研究生或硕士学位学历以上的教师比例达到10%以上,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大招生工作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技工学校在省内外的综合影响力。

第三节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积极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登记管理,强化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等专门基层项目,组织实施应征入伍等就业项目,为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开展就业见习活动。继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第四节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士兵的就业援助

认真落实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和完全失地农户的就业援助,按人本服务的要求实现就业援助精细化,用制度化的安排实现就业援助长效化。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途径,确保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户至少有一名适龄劳动力实现就业。协调民政、财政等部门,加大退役士兵的职业培训力度,强化面向退役士兵的就业服务,切实提高其就业和创业能力。

第五节全面推动农民工工作

督促各级政府全面推动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落实,加强农民工协调议事机构建设,协调处理涉及农民工的重大事件。健全面向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积极解决农民工的各项社会保险衔接问题,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权益,依法保障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公共服务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民工的户籍、医疗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推进农民工劳务派遣工作,加强农民工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指导市县和乡镇建设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服务站,夯实农民工工作的基础。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制度。

第六节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设立创业发展资金,推进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全面促进我省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强化创业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努力提高创业人员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健全创业服务机构,优化创业指导服务,免费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政策咨询“一条龙”服务。完善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机制,督促和指导市、县健全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机构。以创建国家和省级创业型城市

为契机,抓紧抓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发挥创业型城市创业示范作用。

第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第一节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提高保障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水平适度、持续稳定的社会保障网。

——基本养老保险方面。进一步完善我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精神,建立起覆盖从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逐步提高新农保的待遇水平,努力实现适龄人群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基本医疗保险方面。2011年启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从2011年起,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稳步提高待遇水平,逐步均衡各类人群保障待遇。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完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探索实行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

按人头付费等方式。完善异地就医管理服务,进一步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范围。完善异地就医结算信息系统,省内实现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并逐步与省外签约省市联网。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体系,完善工伤认定制度和劳动能力鉴定制度,积极探索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建立预防优先的工作机制,制定工伤预防费用使用规程和监督办法;创建海南省工伤康复中心,逐步建立适合我省省情的工伤职业康复制度;扩大工伤保险参保覆盖面,加大矿山、建筑施工等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力度,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2011年启动城镇从业人员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

——失业保险方面。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功能,继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完善失业保险金申领办法,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建立随经济发展适时调整失业保险待遇水平机制,合理确定失业保险待遇标准;加强失业动态监测,在确保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前提下,合理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 2012年启动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生育保险方面。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参保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生育保险实现省级统筹。

第二节积极稳妥地探索社会保险基金运营和监管机制

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和完善个人账户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和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实现基金保值增值。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健全多方监管的组织体系,实现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全程监督,加强非现场监督工作,实现对基金的实时监控,实现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互补及有机结合,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营。

第三节强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

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加快社会保障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步伐,健全管理体制,规范服务流程,提升管理手段。全面建立公民社会保险登记制度,发放社会保险卡,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

第四章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充满生机的用人机制

第一节完善公务员制度

继续加强公务员法配套法规建设。创新公务员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试点工作,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和有基层经历人员中招录公务员工作力度。健全公务员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对公务员的激励约束机

关于印发机关各项规章制度的通知

新人口…2012?25号 关于印发机关各项规章制度的通知 委属各股(室)、站: 为规范干部职工日常行为,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充分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机关《日常工作制度》、《日常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20项工作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并已经过委党组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各股室长要组织股室人员认真学习讨论,真正把各项制度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并长期坚持,自觉遵守,从而共同努力提高计生队伍整体素质,塑造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务实、高效、廉洁的机关形象。 二○一二年五月十五日

一、日常工作制度及责任追究办法 (一)日常工作制度 1、机关日常工作采取序时负责制,由委里各位副主任轮流负责,每人负责一个月。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为序时负责领导交接时间,由当月负责领导总结本月工作,下月负责领导安排次月主要工作。 2、各股室长应自觉遵守序时负责制,按照要求于每月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五将本月股室工作安排及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材料要真实、准确,时间、数据等内容详实,简明扼要,报委办公室。 3、委办公室建立“提醒制”,每月末提醒序时负责领导总结本月工作、安排下月工作。办公室确定专人对各股室上报总结及安排进行简单整理汇总,提交序时负责领导进行总结、安排。 4、领导在序时负责期间,负责对机关工作、卫生、纪律等全方面进行协调、安排、督促、考核。各业务股室要按照序时负责领导安排,在分管领导指导下,做好各项工作。 5、每周一上午为机关固定例会时间。机关所有干部职工必须按时参加例会,因故不能参加会议的,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参加会议人员要态度端正、遵守纪律、关闭手机、自觉维护会场秩序,同时要对会议内容进行记录。 (二)责任追究办法 1、各位副主任应认真履行序时负责工作职责,做好工作的安排、总结以及协调、督促、检查。对未按要求履行职责,而造成工作失误的,视情况轻重,经委党组会议研究,给予警示谈话或通报批评; 2、委办公室每月要将股室工作总结、安排情况进行公布。对无

关于印发学习宣传方案的通知(2020)

关于印发学习宣传方案的通知(2020) 各县(区)能源局、阳泉煤运公司: 现将省人民政府农民工工作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学习宣传方案的通知》(晋农工治欠办发(2020)3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广泛开展宣传。通过开设宣传专栏、微信公众号推送、悬挂横幅、发送手机短信等形式大力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内容,定期深入企业送法讲法。 二、组织专题学法。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纳入单位法制建设学习内容,组织企业(工程项目)负责人参加专题培训。 三、加大执法培训。加强对劳动用工管理人员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培训,进一步融会贯通、懂法用法。 四、压实主体责任。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包到底工作原则,压实各方保障工资支付责任。 五、严格实名制管理。监督用人单位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职工名册,建立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实行人脸识别系统打卡上下班。 六、配备监管专员。监管专员负责农民工管理台帐、开展法律法规宣传、监督普法学习、审核农民工工资支付表等劳资工作。 七、按月打卡直发。监督用人单位必须依法按月足额打卡发放农民工工资,并将银行打卡凭证和农民工管理台账交监管专员检查登记。 八、加强资金监管。建设单位资金安排不足时不允许开工建设,相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相关手续,拨付工程款时必须审核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 下附:山西省人民政府农民工工作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学习宣传方案的通知》 阳泉市能源局 2020年3月31日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一部分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健康 (一)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 前款所称中小学教师包括民办学校教师。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其中,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期限为24个月。 第四条教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 (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 (三)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产生明显负面影响的; (四)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 (五)体罚学生的和以侮辱、歧视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 (六)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 (七)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 (八)组织或者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利益的; (九)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者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 (十)其他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应当给予相应处分的。 第五条学校及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发现教师可能存在第四条列举行为的,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核实有关事实。作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听取教师的陈述和申辩,听取学生、其他教师、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代表意见,并告知教师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对于拟给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以上的处分,教师要求听证的,拟作出处理决定的部门应当组织听证。 第六条给予教师处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应当与其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七条给予教师处分按照以下权限决定: (一)警告和记过处分,公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民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决定,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二)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处分,由教师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 (三)开除处分,公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民办学校教师或者未纳入人事编制管理的教师由所在学校决定并解除其聘任合同,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第八条处分决定应当书面通知教师本人并载明认定的事实、理由、依据、期限及救济途径等内容。 第九条教师有第四条列举行为受到处分的,符合《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撤销其教师资格。教师受处分期间暂缓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依

教基二〔2013〕1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信息名称: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信息索引:360A26-05-2013-0001-1 生成日期:2013-01-25 发文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文字号:教基二〔2013〕1号信息类别:基础教育 内容概述:为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 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基二〔201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 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部组织专家 研究制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经教育部基 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现印发给你们,请于2013年春季开始执 行。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加强书法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教育 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和本通知的要求, 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力求区域性整体推进书法教育。 2.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 书法教师队伍。要加强书法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研学《指导纲要》,把握其基 本要求,提高教师的书法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逐步达到能兼教 书法。师范院校要重视培养师范生的书法教育能力。 学校要充分发挥本校优秀书法教师的专长,指导和引领学校全体教师提高书 写水平,为整体提高学校书法教育教学水平创设条件。要充分发挥书法教育学术

关于印发《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XXXXXXX 关于印发《“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实施 方案》的通知 各科、中心、站: 现将我办《“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7年1月10日

“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引导全办干部职工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按照市文明办的工作部署,2017年将结合我办实际,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为保证主题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六中全会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重要节点,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引导作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立足当地、因地制宜、就近就便,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着力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着力营造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浓厚节日氛围,推动具有浓郁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传统节日氛围。 二、活动内容 以中华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活动,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推动全办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新台阶。

(一)春节(元宵节) 以崇德向善、团圆平安、尊老爱幼为主题。一是春节前,开展对全办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行走访慰问,展示中华民族崇德向善、文明进步的精神风貌。二是节日期间,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尊老爱幼的主题,组织参加元宵灯会、秧歌会、社火表演、猜灯谜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丰富广大干部职工的节日文化生活,引导干部职工充分感受传统优秀文化魅力,营造安定和谐、家庭和睦、欢乐祥和、文明健康的节庆氛围。三是紧紧围绕节日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关爱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 (二)清明节 以纪念故人、缅怀先烈为主题。一是组织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充分发挥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为革命先烈扫墓;大力开展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并在活动前后就地开展清扫环境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引导干部职工用鲜花、植树等文明生态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推广手机短信、网上扫墓等新型祭奠方式,营造在祭祀活动中一切从简,形成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风。三是开展网上祭奠革命先烈活动。深入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组织广大干部诵读中华经典和“网上祭英烈”活动,引导全办干部职工慎终追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四是组织本单位志愿者开展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

“一支铅笔8()”。有一道二年级的考题,要求填写设施的人民币单位。一名小朋友填上“元”,被老师判错,因为“标准答案”是“角”。小朋友觉得被判错很冤枉,因为妈妈不久前就给他买过10元一支的铅笔。 一支铅笔究竟应该多少钱?到中小学附近的文具店走一走就能发现,几角钱的,几元钱的,十几元钱的都有。一些多彩铅笔、有自动出芯功能的铅笔、3D打印的个性化铅笔,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一支不等。然而,试题中的“标准答案”却只有“角”。社会发展了,物价变化了,这道老题目的“标准答案”却还停留在“过去式”,没有与时俱进,更没有体现兼容并包。在这种考试和教学模式下,小朋友们对铅笔的印象只允许“8角钱”的这一种款式,而对那些品种繁多、创意无限的铅笔世界失去了辨识力和想象力。 还有一道选择题,问村庄旁的溪水是什么颜色?备选答案有:白色、无色、彩色。一名小学生选择的四“彩色”,被老师打了一个叉。在孩子的眼里,大自然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在明媚蓝天映照下,在青山和鲜花反衬下,溪水色彩斑斓。而这种既充满生活体验又富有灵气的美好想象,同样被“标准答案”扼杀了。考试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常常扮演着风向标和指挥棒的角色,所以考试的内容和方式、考试的标准和答案,对实现怎样的教育而言尤为关键。 考试当然要有题目,但只有客观题才需要确定的答案。像作文、阅读理解等开放性题目,只有允许给出不一样的答案,才能赋予学生创新的无穷可能、发挥才智的无穷空间。即便有标准答案,学生的答案不一致时,也不妨遵照“只要合乎题解,即可视为正确”的评分原则,给考生打出合理分数。考生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就不应该一概判错。像“一支铅笔多少钱”“溪水是什么颜色”这样的问题,答案就不熟只有一个。 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提出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试题命制纪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量。科学育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当设置更加科学的试题结构。不管是小学还是初高中,考试命题改革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许多教育人士和家长认为,考试命题工作的改进,会成为当前中国教育的一次大进步。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 教发…200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推进,原国家教委1996年发布实施的《核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办学条件标准》和《“红”、“黄”牌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教计[1996]154号)已不再适应当前普通高等学校发展的需要。为此,在委托有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充分征求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和部分高等学校意见的基础上,对上述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以下简称《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主要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核定年度招生规模,确定限制、停止招生普通高等学校。并对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进行监测。《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发布实施,有利于加强宏观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有利于促进办学条件改善和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

康发展。 二、各地、各部门和各普通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以及本《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要求,合理确定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保证普通高等教育基本的教学质量和规格。 三、根据指标的用途及其重要性。新修订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包括生师比、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这些指标是衡量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核定年度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 2.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包括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宿舍面积、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生均年进书量。这些指标是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补充,为全面分析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和引进社会监督机制提供依据。同时这些指标还可反映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改善、更新情况,对提高教学质量和高等学校信息化程度等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四、限制招生、暂停招生普通高等学校的确定: 1.凡有一项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低于限制招生规定要求的学校即给予限制招生(黄牌)的警示,以维持基本办学条件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基一[2009]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发挥班主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保障班主任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二日 附件: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第三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享有的待遇与权利。 第二章配备与选聘 第四条中小学每个班级应当配备一名班主任。 第五条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 第六条教师初次担任班主任应接受岗前培训,符合选聘条件后学校方可聘用。 第七条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考查以下条件: (一)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

(二)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三)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 第三章职责与任务 第八条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九条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第十条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第十一条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第十二条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第四章待遇与权利 第十三条学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骨干作用,注重听取班主任意见。 第十四条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 第十六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第五章培养与培训 第十七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制订班主任培养培训规划,有组织地开展班主任岗位培训。 第十八条教师教育机构应承担班主任培训任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养方向。

XX单位关于印发《工作问责实施方案》的通知

XX单位 关于印发《工作问责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 现将XX单位《工作问责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工作,抓好贯彻落实。 XX单位 2015年3月31日

工作问责实施方案 为加强XX单位责任落实与纪律保障机制建设,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依法行政、依法履职的法治意识,提高执行力和执行能力,参照市XX单位相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消除中层管理人员中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方面的问题,坚持把责任落实、纪律保障、效能问责与绩效考核、创先争优、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大力开展责任落实与纪律保障问责工作。通过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能力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奋发有为意识,形成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真抓真管、务求实效的良好氛围,为推进XX单位“争当全市排头兵、全面工作上水平”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纪律保障。 二、适用范围 本实施方案适用各科(室)负责人。 三、组织机构 成立问责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科(室)负责人 主要职责:研究、审批问责工作方案和措施;研究、确定处罚兑现相关事宜;研究决策问责工作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领导小组下设考核督查办公室(以下称考督办)。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主要职责: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开展情况;起草制订问责工作相关制度和措施;负责办理领导小组交办的问责事项;负责发起问责事项报领导小组审批并组织实施;完成领导小组安排的其他工作。 四、问责方式 问责方式分为领导问责、考督办问责和主动问责三种形式。 其中,领导问责2分/项,考督办问责和主动问责1分/项。 对于多部门责任的问责事项,由问责主体确定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两者对应问责方式分值的100%和50%。 五、问责事项 1.对损害企业形象事项的问责 (1)被上级作为反面典型案例的,通报批评的,或在正式公开场合点名批评的;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 教思政厅[201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规划纲要以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我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并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请将有关情况和意见建议反馈我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附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 教育部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八日

附件: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基本要求。各高校要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教技[xx]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xx生产建设兵团教委、国防科工委科技质量司、部直属高等学校: 为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推动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创新能力,我部在原《高等学校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反馈我部。 教育部 xx年四月十六日 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重点实验室的任务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方针,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面临

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培养创新性人才。其目标是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 第四条重点实验室是依托高等学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研实体,依托高等学校要赋予实验室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为独立的预算单位,在资源分配上,计划单列,与院、系平行。 第五条重点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的重点,依托高等学校应将其列入重点建设和发展的范畴。第六条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第七条重点实验室要接受定期评估,优胜劣汰,动态发展。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八条教育部是重点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二)指导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 (三)编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章。 (四)审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重组、合并、降级和撤消。 (五)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六)组织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验收和评估。 (七)拨发、配套有关经费。 第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地方所属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地方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规划。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教育部关于印发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 教师[201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现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教育部2014年1月11日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前款所称中小学教师包括民办学校教师。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其中,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期限为24个月。 第四条教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 (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 (三)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产生明显负面影响的; (四)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 (五)体罚学生的和以侮辱、歧视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

害的; (六)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 (七)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 (八)组织或者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利益的; (九)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者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 (十)其他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应当给予相应处分的。 第五条学校及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发现教师可能存在第四条列举行为的,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核实有关事实。作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听取教师的陈述和申辩,听取学生、其他教师、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代表意见,并告知教师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对于拟给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以上的处分,教师要求听证的,拟作出处理决定的部门应当组织听证。 第六条给予教师处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应当与其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七条给予教师处分按照以下权限决定: (一)警告和记过处分,公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民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决定,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二)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处分,由教师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 (三)开除处分,公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民办学校教师或者未纳入人事编制管理的教师由所在学校决定并解除其聘任合同,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第八条处分决定应当书面通知教师本人并载明认定的事实、理由、

4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材〔201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育部 2017年9月25日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段目标 1.小学阶段具体目标 (1)价值体认: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培养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关于印发公司部门职责的通知 (1)

中铁海西人﹝2013﹞48号 海西公司关于印发《中铁资源集团海西煤业有限公司部门职责》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 《中铁资源集团海西煤业有限公司部门职责》已经过公司2013年3月21日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并报青海公司审核通过。现印发给大家,请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保障公司有序高效运转。

附件:中铁资源集团海西煤业有限公司部门职责 中铁资源集团海西煤业有限公司 2015年9月12日 抄送:青海公司人力资源部,存档。 中铁资源集团海西煤业有限公司综合部 2015年9月12日印发

附件 中铁资源集团海西煤业有限公司 部门职责 (一)综合部(董[监]事会办公室)部门编制定员:68人 岗位设置:

一、董(监)事会日常事务管理 1. 负责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日常事务处理。 2. 负责根据公司章程以及上级要求,起草或修订董事会、监事会有关议事规则等工作制度,并报董事会、监事会和上级公司审议批准后执行。 3. 负责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会议筹备、会议报告撰写、议案收集、组织实施、记录整理及纪要和决议的编发工作。 4. 负责跟踪以及反馈董事会、监事会决议的执行情况。 5. 负责董事会、监事会经费预算报告拟定,建立完备的董事会、监事会资料档案。 6. 负责组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全面风险管理等事项。 二、行政工作 (一)文秘管理 1. 负责公司营业执照、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申报、年检、管理和使用工作;安全资质、生产资质的证件管理。 2. 负责公司印章、法定代表人章、介绍信的管理。 3. 负责公司行政工作总结、领导讲话、行政公文以及重要文字材料起草。 4. 负责公司行政口上级荣誉申报、对下级单位通报表彰、外部单位贺信以及荣誉表彰的收集管理。

(最新)关于印发《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鑫珠春公司安全精细化管理实施办 法》的通知 公司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煤化集团及焦煤集团安全工作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矿井安全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根据焦煤集团安全精细化管理有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鑫珠春公司安全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望各单位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鑫珠春公司安全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 二○一一年三月一日

鑫珠春公司安全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进提升矿井管理软实力和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事事有人管、管理有标准、操作有规范、落实要严格”和“管理制度化、制度表格化、表格信息化、执行可视化”的思路推行全方位精细化管理。通过制度完善、流程再造、细化量化岗位工作标准、细化监督考核,使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整个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使各级管理人员、各作业岗位人员,对每一件事关安全生产的工作都要做到“五到”(想到、走到、说到、管到、做到),实现“五精”(精心、精细、精确、精致、精美),形成具有鑫珠春特色的精细化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为争创安全精细化管理示范矿井,创建“五优”矿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安全精细化管理工作稳步、有序、快速推进,决定成立安全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张长明余荣强 副组长:张明军刘金良吕茂盛郑立军郑秦岭 李全喜崔立魁冯庆平

成员:王平均薛培刚郭利坤王永杰毋先进 陈玉琴陈海军孔祥辉黄随刚孙雨生 许建忠李国平何延生师敬利何宏伟 孟新立王洪俊张建民许玉明 工作职责:负责公司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制定、讨论、修订、实施等工作,确保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监科。 主任:郭利坤(兼) 副主任:许建忠李国平陈玉琴陈海军 成员:由企管部、安监科、调度室、技术科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 工作职责:负责公司精细化管理方案的草拟、修改、完善等工作,并负责精细化管理日常工作开展。 三、总体目标 (一)规划目标 1、全力争创安全管理精细化示范矿井(A级标准)和示范采煤工作面、示范掘进工作面、示范运输线、示范峒室。 2、实现安全管理“六化”。(1)采掘作业全量化操作,工程质量优良品率95%;(2)机电运输设备对标管理流程化,完好率100%;(3)实施瓦斯和水害防治技措落实精细化,效果达标评价规范可靠;(4)井下辅助运输优先机械化,劳动效率最大化;(5)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运行务实精细,例行制度化;(6)安全精细管理文化环境人性化。

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 的通知 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的通 知 教基〔201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 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17年3月24日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 (2017-2020年) 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为各类人才成长奠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的重大举措,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工程。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总体上取得了较大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条件逐步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普及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高中阶段教育仍然存在许多明显短板,一些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教育资源短缺,普及程度较低;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部分地区中职教育发展明显滞后;许多学校办学条件薄弱,难以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尚不健全,普通高中债务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教师总量不足,普通高中一些学科专任教师和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短缺;一些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普通高中缺乏特色,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普及目标的实现,严重制约高中阶段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部署,切实解决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面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

附件1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年) 教育部 2012年9月

说明 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它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本目录根据《教育部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11号)要求,按照科学规范、主动适应、继承发展的修订原则,在1998年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原设目录外专业的基础上,经分科类调查研究、专题论证、总体优化配置、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审议、行政决策等过程形成的。 三、本目录的学科门类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新增了艺术学学科门类,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其代码11预留。专业类由修订前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修订前的635种调减到506种。本目录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4种专业;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4个,17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6个,32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2个,16种专业;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76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6种专业;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2个,36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7个,27种专业;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1个,44种专业;管理学门类下设专—6 —

业类9个,46种专业;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种专业。 四、新目录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五、本目录所列专业,除已注明者外,均按所在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对已注明了学位授予门类的专业,按照注明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可授两种(或以上)学位门类的专业,原则上由有关高等学校确定授予其中一种。 —7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