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JMU.生工院。化工课程设计论文6.1版

JMU.生工院。化工课程设计论文6.1版

JMU.生工院。化工课程设计论文6.1版
JMU.生工院。化工课程设计论文6.1版

化工过程与设备课程设计

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指导老师

2011年 1 月 15 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要求及原始数据┈┈┈┈┈┈┈┈┈┈┈┈┈┈3

二、设备型式的简要论述┈┈┈┈┈┈┈┈┈┈┈┈┈┈┈┈3

三、工艺流程的确定及说明┈┈┈┈┈┈┈┈┈┈┈┈┈┈┈3

四、蒸发器工艺设计计算┈┈┈┈┈┈┈┈┈┈┈┈┈┈┈┈4

五、设计结果----┈┈┈┈┈┈┈┈┈┈┈┈┈┈┈┈┈┈┈9

六、对本设计的分析和讨论┈┈┈┈┈┈┈┈┈┈┈┈┈┈┈10

七、设计过程参考文献┈┈┈┈┈┈┈┈┈┈┈┈┈┈┈┈┈11

一、设计的任务要求和原始数据

本次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所提供的原始数据和要求设计甘蔗糖厂四效真空蒸发装置,确定蒸发器的操作条件,蒸发器的型式及蒸发流程;进行工艺计算,确定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及结构尺寸。

(一)设计要求:1.采用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即标准式蒸发器)

2.各效蒸发器的传热面积相等

3.原料液在沸点下进入第一效蒸发器

4.各效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均在饱和温度下排出

5.各效均无引出额外蒸汽

6.加热管长度不得大于2米

(二)原始数据:

1、糖液原料处理量:7600 (kg/h)

2、原料液的浓度:18 (%质量分率)

3、完成液的浓度:62 (%质量分率)

4、加热蒸汽压强:200 (kPa)

5、冷凝器压强: 635 (mmHg真空度)

二、设备型式的简要论述

本次设计采用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传统上又称为标准式蒸发器,这种蒸发器结构紧凑,适应性强,操作可靠,传热效果好,至今工业上仍广泛使用。对于较粘的液体易洁垢或在浓缩过程中会产生结晶的溶液都可以采用。当有结晶析出时,器底应该是以锥形的以便排出结晶体,制糖工业一般都用标准式蒸发器。但溶液的循环速度较低,并且由于溶液的循环使蒸发器中溶液的浓度接近于完成液的浓度,溶液沸点高,传热温差小,影响传热。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主体是加热室和分离室。加热室由直立的加热管束所组成,管束中间为一根直径较大的中央循环管。分离室是汽液分离的空间。

三、工艺流程的确定及说明

(1)根据甘蔗糖液的粘度不高的特性,采用并流法操作。采用多效蒸发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热能,减少生蒸汽的消耗,从而提高蒸发装置的经济性。但随效数的增多,虽然能够节约较多的生蒸汽,同时设备费用也随之增加,所以综合考虑采用四效。四效真空蒸发方案可使用蒸汽机的低压废气作为热源,第一效蒸汽压力比较低,各效真空度比较高。这样,糖汁便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蒸发,因而可减少蔗糖的转化和焦化,以及还原糖分解等有害影响。使用低压蒸汽作加热蒸汽,各效的二次蒸汽温度也相应较低,且又是四效,热损失比较小。且设备简单,投资小,操作管理简便。

(2)工艺流程图:

图1 并流加料法的四效真空蒸发装置流程图四、蒸发器工艺设计计算

(一)估算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浓度:

W=F(1-X

0/X

4

)=7600ⅹ(1-18%/62%)=5394kg/h

∵并流加料,蒸发中无额外蒸汽引出

∴W

1: W

2

: W

3

: W

4

=1:1.1:1.2:1.3

而W=W

1+W

2

+W

3

+W

4

=4.6W

1

∴各效蒸发量W

1=1172.61kg/h W

2

=1289.87kg/h

W 3=1407.13kg/h W

4

=1524.39kg/h

∴各效浓度

X 1=FX

/(F-W

1

)=7600ⅹ18%/(7600-1172.61)=21.28%

X 2=FX

/(F-W

1

-W

2

)=7600ⅹ18%/(7600-1172.61-1289.87)=26.63%

X 3=FX

/(F-W

1

-W

2

-W

3

=7600ⅹ18%/(7600-1172.61-1289.87-1407.13)=36.67%

X 4=FX

/(F-W

1

-W

2

-W

3

-W

4

=7600ⅹ18%/(7600-1172.61-1289.87-1407.13-1524.39)=62.01%

(二)估算各效溶液沸点和有效温度差:

1、各效二次蒸汽压强

按四效经验公式估算,则各效间平均压强差为:

ΔPi=(P1-P k)/N={200-[(760-635)/760]ⅹ101.325}/4=45.83 Kpa

则各效压强为:P

1ˊ= P

1

-ΔP

i

=200-45.834=154.17KPa

P 2ˊ= P

1

-2ΔP

i

=200-2ⅹ45.834=108.33 KPa

P 3ˊ= P

1

-3ΔP

i

=200-3ⅹ45.834=62.50 KPa

P 4ˊ= P

1

-4ΔP

i

=200-4ⅹ45.834=16.67 Kpa

查《化工原理》上册附录十得各参数见下列列表:

2、各效的各种温度差损失

各效中由于溶液的蒸汽压下下降、液柱静压强及流动阻力引起的温度差损失Δiˊ、Δi″、Δi″’

(1)由于溶液的蒸汽压下降造成的温度差损失

iˊ 1.08 1.010.920.74

(2)由于液柱静压强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根据设计要求,L〈 2 m, 所以取L=1.5m

i i

∑Δi″=0.52+0.8+1.08+4.25=6.65℃

(3)由于流体阻力产生的温度差损失

按经验值取Δ

i

″’∴∑Δi″’=1+1+1+1=4 ℃

(4)总温度差损失∑Δ=∑Δ

i ˊ+∑Δ

i

″+∑Δ

i

″’=3.74+6.65+4=14.39℃

(5)各效溶液的沸点和有效总温度

结果列表于下:

表4

由《化工原理》附录十查得P

1=200 k Pa T

1

=120.2℃γ

1

=2204.6kJ/kg

P

k =16.67kPa T

k

=55.7℃

∑Δt=(120.2-55.7)-14.68=49.82℃

(三)多效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各效蒸发水量初步计算第一效:

焓衡算式为:W

1=η

1

[D

1

γ

1

/γ1ˊ+FCpw(t

-t

1

)/γ1ˊ]

∵沸点进料∴t

0=t

1

为考虑糖水溶液溶缩热的影响,热利用系数取η

1

=0.98

∴W

1=η

1

D

1

γ

1

/γ1ˊ=0.98 D

1

ⅹ2204.6/2229.4=0.97D1

第二效:

焓衡算式为:W

2=η

2

[W

1

γ

2

2

ˊ+(FCp

- W

1

Cpw )*(t

1

-t

2

)/ γ

2

ˊ](取η

2

=0.98)

Cp

0=4.187*(1-X

)=4.187*(1-0.18)=3.43kJ/kg

W 2=0.98*[2229.4 W

1

/2250.2+(7600*3.43-4.187 W

1

)*(113.73-103.46)/2250.2]

=0.950W

1

+116.6

第三效:

焓衡算式为:W

3=η

3

[W

2

γ

3

/γ3ˊ+(FCp

03

- W

1

Cpw- W

2

Cpw )ⅹ(t

2

-t

3

)/γ3ˊ]

=0.86W

1

+276.8

第四效:

焓衡算式为:W

4=η4[W3γ

4

/γ4ˊ+(FC p04- W1C pw- W

2

Cpw- W

3

Cpw)ⅹ(t

3

-t

4

)/γ4ˊ]

=0.69W

1

+523

又W= W

1

+ W

2

+ W

3

+ W

4

=5394kg/h W=3.5W1+917

∴W

1=1279kg/h W

2

=1332kg/h W

3

=1377kg/h W

4

=1406kg/h D

1

=1318.6kg/h

(四)估算传热面积

由公式:S

i =Q

i

/ k

i

Δt

i

;Q

i

= D

i

γ

i

; K

i

=465T

i

/x

i

; Δt

i

=T

i

-t

i

k

1

=465×120.2÷21.28=2626.55W/m2.℃;

k

2

=465×111.9÷26.63=1985.90W/m2.℃;

k

3

=465×101.7÷36.67=1311.94 W/m2.℃;

k

4

=465×86.7÷62.01=663.57W/m2.℃

结果列表于下:

表5

第1效第2效第3效第4效各效加热蒸汽消耗D i kg/h817.8 793.3 819.1 843.3 各效加热蒸汽蒸发热γi KJ/kg2204.6 2229.42250.22288.9 各效传热系数 K i w/m2.℃2626.551985.901311.94663.57各效加热蒸汽温度T i ℃120.2 112.0810187各效溶液沸点t i ℃113.73103.4688.4962.76

Δt i =T i - t i ℃ 6.478.6212.5124.24

各效的传热面积S i47.52 46.27 50.73 55.58 误差为:1-Smin/Smax=1-46.27/55.58=0.17>0.05

相对偏差大于规定值,故进行调整并重复计算。

四、调整数据并重复上述步骤重新计算完成液浓度

X 1=FX

/(F-W

1

)=7600ⅹ18%/(7600-1386.78)=22 %

X

2=FX

/(F-W

1

-W

2

)=7600ⅹ18%/(7600-1386.78-1434)=29 %

X

3=FX

/(F-W

1

-W

2

-W

3

)= 7600ⅹ18%/(7600-1386.78-1434-1407)=41 %

X

4=FX

/(F-W

1

-W

2

-W

3

-W

4

)=7600ⅹ18%/(7600-1386.78-1434-1407-1220)=64%

2、计算总有效温度差:

重新分配各效有效温度差

S=(S

1Δt

1

+ S

2

Δt

2

+ S

3

Δt

3

+ S

4

Δt

4

)/∑Δt=31.56m2

Δt1ˊ=S1Δt1/ S=6.04℃

Δt2ˊ=S2Δt2/ S=7.84℃

Δt3ˊ=S3Δt3/ S=12.36℃

Δt4ˊ=S4Δt4/ S=25.60℃

∑Δtˊ=51.84℃

因冷凝器的压强及完成液的浓度没有变化,故第四效二次蒸汽的参数及溶液沸点均无变化。

计算公式:

T 4=t

4

+Δt

4

ˊ=62.76+25.6=88.36℃,T

3

ˊ= T

4

3

″’=89.36℃,

由X

3=41%,查表得糖液密度ρ

3

ˊ=1182kg/m3,Δa

3

ˊ=0.97℃,γ

3

ˊ=2286.4kJ/kg, f

3

ˊ= 0.0162(T

3ˊ+273)/γ

3

ˊ=0.93, Δ

3

ˊ= f

3

Δa

3

ˊ=0.9℃,P

3

ˊ=70.1kPa,由Pm

3

=P

3

ˊ+ρgl/2,l=L/3=0.5m得

Pm

3 =73kPa, T

3

pm=91.2℃,∴Δ

3

″= Tpm - T

3

ˊ=1.84℃, ∴ t

3

= T

3

ˊ+Δ

3

ˊ+Δ

3

″+

Δi″ˊ=93.1℃, T3=t3+Δt3ˊ=105.46℃,

同理可得T

2

=114.3

表6

效次第1效第2效第3效第4效加热蒸汽温度T i ℃120.2114.30105.46 88.36

有效温度差Δt i ℃ 6.047.8412.3625.6沸点℃116.16106.4693.1 62.76

T 1ˊ=115.08℃γ

1

ˊ=2219.0kJ/kg t

1

=116.16℃

T 2ˊ=105.46℃γ

2

ˊ=2245.0kJ/kg t

2

=106.46℃

T 3ˊ=89.36℃γ

3

ˊ=2283.0kJ/kg t

3

=93.1℃

T 4ˊ=61.65℃γ

4

ˊ=2355.3kJ/kg t

4

=62.76℃

3重新计算多效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各效蒸发水量第一效:

焓衡算式为:W

1=η

1

[D

1

γ

1

/γ1ˊ+FCpw(t

-t

1

)/γ1ˊ]

∵沸点进料∴t

0=t

1

热利用系数取η

1

=0.98

∴W

1=0.97D

1

第二效:Cp0=4.187*(1-0.22)=3.27 kJ/kg γ

1

=2204.6 kJ/kg

焓衡算式为:W

2=η

2

[W

1

γ

2

/γ2ˊ+(FCp

- W1C pw)ⅹ(t1-t2)/γ2ˊ]

=0.95W

1

+105

第三效:

焓衡算式为:W

3=η

3

[W

2

γ

3

/γ3ˊ+(FCp

- W

1

Cpw- W

2

Cpw )ⅹ(t

2

-t

3

)/γ3ˊ]

=0.87W

1

+241 第四效:

焓衡算式为:W

4=η4[W3γ

4

/γ4ˊ+(FC p0- W1C pw- W

2

Cpw- W

3

Cpw)ⅹ(t

3

-t

4

)/γ4ˊ]

=0.68W

1

+525

又W= W

1+ W

2

+ W

3

+ W

4

=5394kg/h W=3.65W1+587.4

∴W

1=1292.3kg/h W

2

=1332.7kg/h W

3

=1365.3kg/h W

4

=1403.7kg/h D

1

=1332.3kg/h

与第一次结果相比较,其相对误差为:

W

1

的比较 |1-1279/1292.3|=0.01

W

2

的比较 |1-1332/1332.7|=0.0005

W

3

的比较 |1-1377/1365.3|=0.0086

W

4

的比较 |1-1405/1403.7|=0.00093

均不大于0.05,故结果合理

4.传热面积的计算

53.08 55.71

试差结果合理,取安全系数10%,则取平均传热面积

S=1.1ⅹ(S

1+ S

2

+ S

3

+ S

4

)/4=60.41 m2

(七).计算结果汇总列表

(八).蒸发器的主要尺寸

1.加热室

1).管子数目n

蒸发器加热管选用Φ42ⅹ3mm,管长L=1.5m

管子数目 n=A/ πd

L =306

按三角形排列管束,,管间距取56.7mm

2).管板直径 D

1

(外径)

D

1

=1.15tn1/2=1.15ⅹ56.7ⅹ3061/2=1141mm

圆整D

1

=Φ1200ⅹ14mm——《化工过程与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

3).中央循环的直径D

2

(内径)

D

2=(0.35nd

2)1/2=(0.35ⅹ306ⅹ362)1/2=373mm

圆整D

2

=Φ402ⅹ9mm ——《化工过程与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2.蒸发室

1).蒸发室直径D

3

为了使结构简化,一般取蒸发室直径和加热室直径相同

∴D

3=D

1

=Φ1200ⅹ14mm

2).蒸发室高度H

考虑到捕沫器与辅助设备安装,为方便蒸发器与原料液分离充分,蒸发器高度取为加热管长的1.8倍

∴H=1.8*1.5=2.7m

3.接管尺寸

1.进料管与出料管尺寸(根据物料蒸发特点,进出料管尺寸相同)

u

1

=1.1m/s

d 1=(4V

S1

/πu

1

)1/2=[4ⅹ7600/(3.14ⅹ1.1ⅹ3600ⅹ1085)]1/2=47.46mm

圆整为d

1

=Φ54ⅹ3mm

2.二次蒸汽出口管路

取u2=50m/s W4=1403.7kg/h T4=88.36℃ρ=0.41274kg/m3

d

2=(4W

4

/πρu

2

)1/2=[4ⅹ1403.7/(3.14x0.41274x3600x50)]1/2=155.14m m

圆整为d

2

=Φ168ⅹ5mm 3.冷凝水出口管路

取u

2=0.5m/s W

4

=1403.7 kg/h ρ=1000kg/ m3

d

3

=(4V

S3

/πu

3

)1/2=[4ⅹ1403.7/(3.14ⅹ1000ⅹ3600ⅹ0.5)]1/2=31.52mm

圆整为d

3

=Φ38ⅹ2.5mm

4. 生蒸汽进口尺寸

取u4=25m/s 由生蒸汽压力 P

1=200kPa ρ=1.1273kg/m3 D

1

=1332.3kg/h

D=(4 D

1/πρu

4

)1/2=[4ⅹ1332.3/(3.14ⅹ25ⅹ3600ⅹ1.1273)]1/2=129.3mm

圆整为D=Φ140ⅹ4.5mm

五、设计结果汇总

蒸发器尺寸设计总表

六、对本设计的分析和讨

6.1开展本设计应当将计算过程与图纸设计同步相结合,从查阅资料、重温相

关课程入手,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理清思路,同时制订本次设计的计划任务。

6.2本设计主要研究的是蒸发。蒸发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蒸发器实质上就

是一台特殊的换热器,但是还必须考虑到物料的理化性质,如热敏性、粘稠性、泡沫性、结晶性、结垢性、易挥发性、腐蚀性等,以及蒸发时沸腾传热特点和气液分离的要求,构造上不同,选取不同的蒸发方案。

6.3 中小型糖厂常采用四效蒸发方案,其具有典型的真空蒸发装置的特点。真

空操作的特点在于:1)减压下溶液的沸点下降,有利于处理热敏性物料,且可利用低压强的蒸汽或废蒸汽作为热源。2)溶液的沸点随所处的压强减小而降低,故对相同压强的加热蒸汽而言,当溶液处于减压时可以提高传热总温度差;但与此同时,溶液的黏度加大,使总传热系数下降。3)真空蒸发系统要求有造成减压的装置,使系统的投资费用和操作费提高。

6.4 在蒸发操作中,为保证传热的正常进行,根据经验,必须确保重新分配的

每效有效温度差△t i不小于5℃,因为当有效温差小于5℃时,有可能使蒸发过程无法进行,大于5℃时,则料液泡状沸腾,可是传热系数增大,这大大有利于传热的进行。

6.5 为了充分利用所有的加热面,使传热面都均匀传热,必须改善蒸汽的分布,

采用的方法有:增加蒸汽入口管数,合理布置管口位置。在管群之间安装挡板,使蒸汽在加热室内循一定的路径通过。加热室内加热管分布常采用正三角形分布,最省面积,曲折的通道还有助于传热。加热室内应留下一定空位不安装管子,以便形成蒸汽通道。管间距离也应适当,以利于传热。

6.6 在计算过程和结构图绘制过程中,利用Excel与autoCAD可以大大地提高

设计的效率,计算数据的精度,图形的美观程度。将单调的公式与形象的线条结合,让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是原来理论与实际如此相通,一番成就感由然而升。

参考文献

1.夏清,陈常贵主编.化工原理(修订版)上册.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1

2.柴诚敬等主编.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3.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编.化工过程与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 , 2002.11

4.王靖康主编.化工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5.倪进方主编.化工过程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8

大数据结构拓扑排序实验报告材料

拓扑排序 [基本要求] 用邻接表建立一个有向图的存储结构。利用拓扑排序算法输出该图的拓扑排序序列。 [编程思路] 首先图的创建,采用邻接表建立,逆向插入到单链表中,特别注意有向是不需要对称插入结点,且要把输入的字符在顶点数组中定位(LocateVex(Graph G,char *name),以便后来的遍历操作,几乎和图的创建一样,图的顶点定义时加入int indegree,关键在于indegree 的计算,而最好的就是在创建的时候就算出入度,(没有采用书上的indegree【】数组的方法,那样会增加一个indegree算法,而是在创建的时候假如一句计数的代码(G.vertices[j].indegree)++;)最后调用拓扑排序的算法,得出拓扑序列。 [程序代码] 头文件: #define MAX_VERTEX_NUM 30 #define STACKSIZE 30 #define STACKINCREMENT 1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INFEASIBLE -1 #define OVERFLOW -2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int InfoType;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int SElemType; /* 定义弧的结构*/ typedef struct ArcNode{ int adjvex; /*该边所指向的顶点的位置*/ struct ArcNode *nextarc; /*指向下一条边的指针*/ InfoType info; /*该弧相关信息的指针*/

数据结构拓扑排序课程设计

课题二拓扑排序 2.1 问题的提出2.1 问题的提出 任务:编写函数实现图的拓扑排序。 程序所实现的功能:建立对应的邻接表,对该图进行拓扑排序,并显示排序 结果。 输入: 顶点数, 边数及各顶点信息(数据格式为整形) 输出: 拓扑排序结果。 2. 2 概要设计 1.拓扑排序是指由某个集合上的一个偏序得到该集合上的一个全序。更直观地讲,一个偏序是自反的、反对称的,用图表示时每个点都有环且只有单向边。拓扑排序的任务是在这个偏序上得到一个全序,即得到一个完成整个项目的各步骤的序列。 2.解决拓扑排序的方法如下: (1)在有向图中选一个没有前驱的顶点且输出之。 (2)从图中删除该顶点和所有以它为尾的弧。 重复上述两步,直至全部顶点均已输出,或者当前图中不存在无前驱的顶点为止。后一种情况则说明有向图中存在环。具体的算法实现参照源程序。 3.构造邻接表图:typedef struct{ AdjList vertices; int vexnum,arcnum; }Graph;//邻接表图 4.为了避免重复检测入度为零的顶点,源程序中设了一个栈,暂存所有入度为零的顶点:typedef struct stack{ int *base; int *top; int stacksize;

}sqstack;//栈的结构,存储图的顶点序号 2.3 流程图2.根据算法思想,画流程图如下:

2.4 源代码 //采用尾插法创的邻接图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20; const int STACK_INIT_SIZE=100; const int ERROR=0; typedef struct stack{ int *base; int *top; int stacksize; }sqstack;//栈的结构,存储图的顶点序号 typedef struct lnode { int adjvex; struct lnode *next; }ArcNode;//弧结点 typedef struct node2 { char data; ArcNode *fristarc; }VNode,AdjList[MAX];//顶点数组,fristarc指向与顶点邻接的第一条弧 typedef struct{ AdjList vertices; int vexnum,arcnum; }Graph;//邻接表图 void Initstack(sqstack &s) { s.base=new int;

化工设计专业课程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 《化工设计》专业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乙醛缩合法制乙酸乙酯 学生姓名胡曦班级、学号化工091017 指导教师姓名任晓乾 课程设计时间2012年5月12日-2012年6月1日 课程设计成绩 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及设计图纸质量,70% 独立工作能力、综合能力及设计过程表现,30% 设计最终成绩(五级分制) 指导教师签字

目录一、设计任务3 二、概述4 2.1乙酸乙酯性质及用途4 2.2乙酸乙酯发展状况4 三. 乙酸乙酯的生产方案及流程5 3.1酯化法5 3.2乙醇脱氢歧化法7 3.3乙醛缩合法7 3.4乙烯、乙酸直接加成法9 3.5各生产方法比较9 3.5确定工艺方案及流程9 四.工艺说明10 4.1. 工艺原理及特点10 4.2 主要工艺操作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工艺流程说明10 4.4 工艺流程图(PFD)错误!未定义书签。4.5物流数据表10 4.6物料平衡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工艺总物料平衡10 4.6.2 公共物料平衡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 消耗量19 5.1 原料消耗量19 5.2 催化剂化学品消耗量19 5.3 公共物料及能量消耗21 六. 工艺设备19 6.1工艺设备说明19 6.2 工艺设备表19 6.3主要仪表数据表19 6.4工艺设备数据表19 6.5精馏塔Ⅱ的设计19 6.6最小回流比的估算21 6.7逐板计算23 6.8逐板计算的结果及讨论23 七. 热量衡算24 7.1热力学数据收集24

7.2热量计算,水汽消耗,热交换面积26 7.3校正热量计算、水汽消耗、热交换面积(对塔Ⅱ)29 八.管道规格表24 8.1 装置中危险物料性质及特殊储运要求24 8.2 主要卫生、安全、环保说明26 8.3 安全泄放系统说明24 8.4 三废排放说明26 九.卫生安全及环保说明24 9.1 装置中危险物料性质及特殊储运要求24 9.2 主要卫生、安全、环保说明26 9.3 安全泄放系统说明24 9.4 三废排放说明26 表10校正后的热量计算汇总表34 十有关专业文件目录34 乙酸乙酯车间工艺设计 一、设计任务 1.设计任务:乙酸乙酯车间 2.产品名称:乙酸乙酯 3.产品规格:纯度99.5% 4.年生产能力:折算为100%乙酸乙酯10000吨/年 5.产品用途:作为制造乙酰胺、乙酰醋酸酯、甲基庚烯酮、其他有机化合物、合成香料、合成药物等的原料;用于乙醇脱水、醋酸浓缩、萃取有机酸;作为溶剂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中;

拓扑排序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有向图拓扑排序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学号:021240616 姓名:黄秋实 指导教师:文军 2013年11月28日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拓扑排序 一需求分析 1.问题描述 本次课程设计题目是:用邻接表构造图然后进行拓扑排序,输出拓扑排序序列 拓扑排序的基本思想为: 1).从有向图中选一个无前驱的顶点输出;2).将此顶点和以它为起点的弧删除;3). 重复1),2)直到不存在无前驱的顶点;4). 若此时输出的顶点数小于有向图中的顶点数,则说明有向图中存在回路,否则输出的顶点的顺序即为一个拓扑序列。 2.拓扑排序有向图拓朴排序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①从图中选择一个入度为0的顶点,输出该顶点;②从图中删除该顶点及其相关联的弧,调整被删弧的弧头结点的入度(入度-1);③重复执行①、②直到所有顶点均被输出,拓朴排序完成或者图中再也没有入度为0的顶点(此种情况说明原有向图含有环)。 3基本要求 (1) 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 首先是输入要排序的顶点数和弧数,都为整型,中间用分隔符隔开;再输入各顶点的值,为正型,中间用分隔符隔开;然后输入各条弧的两个顶点值,先输入弧头,再输入弧尾,中间用分隔符隔开,输入的值只能是开始输入的顶点值否则系统会提示输入的值的顶点值不正确,请重新输入,只要继续输入正确的值就行。 (2) 输出的形式; 首先输出建立的邻接表,然后是最终各顶点的出度数,再是拓扑排序的序列,并且每输出一个顶点,就会输出一次各顶点的入度数。 (3) 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 因为该程序是求拓扑排序,所以算法的功能就是要输出拓扑排序的序列,在一个有向图中,若用顶点表示活动,有向边就表示活动间先后顺序,那么输出的拓扑序列就表示各顶点间的关系为反映出各点的存储结构,以邻接表存储并输出各顶点的入度。 二概要设计 1. 算法中用到的所有各种数据类型的定义 在该程序中用邻接表作为图的存储结构。首先,定义表结点和头结点的结构类型,然后定义图的结构类型。创建图用邻接表存储的函数,其中根据要求输入图的顶点和边数,并根据要求设定每条边的起始位置,构建邻接表依次将顶点插入到邻接表中。 拓扑排序的函数在该函数中首先要对各顶点求入度,其中要用到求入度的函数,为了避免重复检测入度为零的顶点,设置一个辅助栈,因此要定义顺序栈类型,以及栈的函数:入栈,出栈,判断栈是否为空。 2.各程序模块之间的层次调用关系 第一部分,void ALGraph *G函数构建图,用邻接表存储。这个函数没有调

实验报告

算法与数据结构 实验报告 系(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软工11102 姓名:潘香杰 学号: 201104449 班级序号: 18 指导教师:詹泽梅老师 实验时间:2013.6.17 - 2013.6.29 实验地点:4号楼5楼机房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2、设计任务.......................................... 3、设计方案.......................................... 4、实现过程.......................................... 5、测试.............................................. 6、使用说明.......................................... 7、难点与收获........................................ 8、实现代码.......................................... 9、可改进的地方.....................................

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数据结构课程之后的实践教学环节。本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据抽象能力,进行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要求学生能对所涉及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存储结构及算法,并编写出结构清楚且正确易读的程序,提高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 一.设计目的 1.提高数据抽象能力。根据实际问题,能利用数据结构理论课中所学到的知识选择合适的逻辑结构以及存储结构,并设计出有效解决问题的算法。 2.提高程序设计和调试能力。学生通过上机实习,验证自己设计的算法的正确性。学会有效利用基本调试方法,迅速找出程序代码中的错误并且修改。 3.初步了解开发过程中问题分析、整体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二.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基于DOS菜单的应用程序。要利用多级菜单实现各种功能。内容如下: ①创建无向图的邻接表 ②无向图的深度优先遍历 ③无向创建无向图的邻接矩阵 ④无向图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⑤图的广度优先遍历 1.有向图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①创建有向图的邻接矩阵 ②创建有向图的邻接表 ③拓扑排序 2.无向网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①创建无向网的邻接矩阵 ②创建无向网的邻接表 ③求最小生成树 3.有向网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①创建有向网的邻接矩阵 ②创建有向网的邻接表 ③关键路径 ④单源最短路径 三.设计方案 第一步:根据设计任务,设计DOS菜单,菜单运行成果如图所示:

2017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2017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2017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一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化工原理及相关基础知识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指引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生产上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 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周,是上大学以来第一次独立的工业化设计。从老师以及学长那里了解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学会各种手册的使用方法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查找方法和技巧;掌握各种结果的校核,能画出工艺流程、塔板结构等图形;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生产上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由于第一次接触课程设计,起初心里充满了新鲜感和期待,因为自我认为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终于可以加以实践了。可是当老师把任务书发到手里是却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所措。可是在这短短的三周里,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同学讨论,再进行整个流程的计算,再到对工业材料上的选取论证和后期的程序的编写以及流程图的绘制等过程的培养,我真切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的种种困难,也体会到了利用所学的有限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各种问题的不易。我的课程设计题目是苯――氯苯筛板式精馏塔设计图。在开始时,我们不知道如何下手,虽然有课程设计书作为参

考,但其书上的计算步骤与我们自己的计算步骤有少许差异,在这些差异面前,我们显得有些不知所措,通过查阅《化工原理》,《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书籍,以及在网上搜索到的理论和经验数据。我们慢慢地找到了符合自己的实验数据。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模版和计算过程。在这三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这些“非泡点一族”在计算进料热状况参数q时,没有任何参考模板,完全靠自己捉摸思考。起初大家都是不知所措,待冷静下来,我们仔细结合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一步一步的讨论演算,经大家一下午的不懈努力,终于把q算出来了。还有就是我们在设计换热器部分,在试差的过程中,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经历了几乎一天多的时间才选出了合适的换热器型号,现在还清楚的记得我试差成功后那激动的心情,因为我尝到了自己在付出很多后那种成功的喜悦,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血泪史”的见证哈。 在此感谢我们的杜治平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课程设计的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同时感谢同组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2017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二

教学计划安排检验程序(拓扑排序)报告书

设计题目: 示例数据:输入:学期数:5,课程数:12,课程间的先后关系数:16,课程的代表值:v1,v2,v3,v4,v5,v6,v7,v8,v9,v10,v11,v12。课程间两两间的先后关系:v1 v2,v1 v3, v1 v4,v1 v12,v2 v3,v3 v5,v3 v7,v3 v8,v4 v5, v5 v7,v6 v8,v9 v10, v9 v11 , v9 v12,v10 v12,v11 v6 输出:第1学期应学的课程:v1 v9 第2学期应学的课程:v2 v4 v10 v11 第3学期应学的课程:v3 v6 v12 第4学期应学的课程:v5 v8 第5学期应学的课程:v7

一需求分析 1.1 引言 通常,这样的线性序列称为满足拓扑次序(Topological Order)的序列,简称拓扑序列。简单的说,由某个集合上的一个偏序得到该集合上的一个全序,这个操作称之为拓扑排序。离散数学中关于偏序和全序的定义: 若集合X上的关系是R,且R是自反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则称R是集合X上的偏序关系。 设R是集合X上的偏序(Partial Order),如果对每个x,y属于X必有xRy 或 yRx,则称R是集合X上的全序关系。 比较简单的理解:偏序是指集合中只有部分成员可以比较,全序是指集合中所有的成员之间均可以比较。 一般应用:拓扑排序常用来确定一个依赖关系集中,事物发生的顺序。例如,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将项目拆分成A、B、C、D四个子部分来完成,但A依赖于B和D,C依赖于D。为了计算这个项目进行的顺序,可对这个关系集进行拓扑排序,得出一个线性的序列,则排在前面的任务就是需要先完成的任务。 1.2 拓扑排序的了解 ①.问题的描述 在AOV网中为了更好地完成工程,必须满足活动之间先后关系,需要将各活动排一个先后次序即为拓扑排序。拓扑排序可以应用于教学计划的安排,根据课程之

离散数学实验报告四个实验

《离散数学》 课程设计 学院计算机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评阅意见

提交日期 2011 年 11 月 25 日 引言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的核心基础课程。它是研究离散量(如整数、有理数、有限字母表等)的数学结构、性质及关系的学问。它一方面充分地描述了计算机科学离散性的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算法与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电路设计、软件工程与方法学、数据库与信息检索系统、人工智能、网络、计算机图形学等专业课打好数学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离散数学课程,学生在获得离散问题建模、离散数学理论、计算机求解方法和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今后爱念族皮及用计算机处理大量的日常事务和科研项目、从事计算机科学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对于那些从事计算机科学与理论研究的高层次计算机人员来说,离散数学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工具。 实验一、编程判断一个二元关系的性质(是否具有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一、前言引语:二元关系是离散数学中重要的内容。因为事物之间总是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相应的关系。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类联系就是某个集合中元素之

间存在的关系。 二、数学原理:自反、对称、传递关系 设A和B都是已知的集合,R是A到B的一个确定的二元关系,那么集合R 就是A×B的一个合于{()∈A×}的子集合 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 自反关系:对任意的x∈A,都满足<>∈R,则称R是自反的,或称R具有自反性,即R在A上是自反的?(?x)((x∈A)→(<>∈R))=1 对称关系:对任意的∈A,如果<>∈R,那么<>∈R,则称关系R是对称的,或称R具有对称性,即R在A上是对称的? (?x)(?y)((x∈A)∧(y∈A)∧(<>∈R)→(<>∈R))=1 传递关系:对任意的∈A,如果<>∈R且<>∈R,那么<>∈R,则称关系R是传递的,或称R具有传递性,即R在A上是传递的? (?x)(?y)(?z)[(x∈A)∧(y∈A)∧(z ∈A)∧((<>∈R)∧(<>∈R)→(<>∈R))]=1 三、实验原理:通过二元关系与关系矩阵的联系,可以引入N维数组,以数组的运算来实现二元关系的判断。 图示: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复习进程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

1 ABSTRACT 1.1图和栈的结构定义 struct SqStack////栈部分 { SElemType *base;//栈底指针 SElemType *top;//栈顶指针 int stacksize;//栈的大小 int element_count;//栈中元素个素 }; /////////AOE网的存储结构 struct ArcNode //表结点 { int lastcompletetime;//活动最晚开始时间 int adjvex; //点结点位置 int info; //所对应的弧的权值 struct ArcNode *next;//指向下一个表结点指针 }; struct VNode //点结点 { VertexType data; //结点标志 int indegree; //该结点入度数 int ve; //记录结点的最早开始时间 int vl; //记录结点的最晚开始时间 struct ArcNode *first_out_arc; //存储下一个出度的表结点struct ArcNode *first_in_arc;//存储下一个入度的表结点 }; struct ALGraph

{ VNode *vertices; //结点数组 int vexnum; //结点数 int arcnum; //弧数 int kind; //该图的类型 }; 2系统总分析 2.1关键路径概念分析 2.1.1什么是关键路径 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 CPM)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通过分析项目过程中哪个活动序列进度安排的总时差最少来预测项目工期的网络分析。这种方法产生的背景是,在当时出现了许多庞大而复杂的科研和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常常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如何合理而有效地对这些项目进行组织,在有限资源下以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费用下完成整个项目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样CPM就应运而生了。对于一个项目而言,只有项目网络中最长的或耗时最多的活动完成之后,项目才能结束,这条最长的活动路线就叫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组成关键路径的活动称为关键活动。 2.1.2关键路径特点 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持续时间决定了项目的工期,关键路径上所有活动的持续时间总和就是项目的工期。 关键路径上的任何一个活动都是关键活动,其中任何一个活动的延迟都会导致整个项目完工时间的延迟。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课程设计题目2教学计划编制 班级:700 学号:09070026 姓名:尹煜 完成日期:2011年11月7日

一.需求分析 本课设的任务是根据课程之间的先后的顺序,利用拓扑排序算法,设计出教学计划,在七个学期中合理安排所需修的所有课程。 (一)输入形式:文件 文件中存储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属性、课程学分以及课程之间先修关系。 格式:第一行给出课程数量。大于等于0的整形,无上限。 之后每行按如下格式“高等数学公共基础必修6.0”将每门课程的具体信息存入文件。 课程基本信息存储完毕后,接着给出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把每门课程看成顶点,则关系即为边。 先给出边的数量。大于等于0的整形。 默认课程编号从0开始依次增加。之后每行按如下格式“1 3”存储。此例即为编号为1的课程与编号为3的课程之间有一条边,而1为3的前驱,即修完1课程才能修3课程。 例: (二)输出形式:1.以图形方式显示有向无环图

2.以文本文件形式存储课程安排 (三)课设的功能 1.根据文本文件中存储的课程信息(课程名称、课程属性、课程学分、课程之间关系) 以图形方式输出课程的有向无环图。 拓展:其显示的有向无环图可进行拖拽、拉伸、修改课程名称等操作。 2.对课程进行拓扑排序。 3.根据拓扑排序结果以及课程的学分安排七个学期的课程。 4.安排好的教学计划可以按图形方式显示也可存储在文本文件里供用户查看。 5.点击信息菜单项可显示本人的学好及姓名“09070026 尹煜” (四)测试数据(见六测设结果)

二.概要设计 数据类型的定义: 1.Class Graph即图类采用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类中定义两个二维数组int[][] matrix 和Object[][] adjMat。第一个用来标记两个顶点之间是否有边,为画图服务。第二个 是为了实现核心算法拓扑排序。 2.ArrayList list用来存储课程信息。DrawInfo类是一个辅助画图的类,其中 包括成员变量num、name、shuxing、xuefen分别代表课程的编号、名称、属性、 学分。ArrayList是一个DrawInfo类型的数组,主要用来在ReadFile、DrawG、DrawC、SaveFile、Window这些类之间辅助参数传递,传递课程信息。 3.Class DrawInfo, 包括int num;String name;String shuxing;float xuefen;四个成员变量。 4.Class Edge包括int from;int to;double weight;三个成员变量。 5.Class Vertex包括int value一个成员变量。 主要程序的流程图: //ReadFile.java

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文档3篇

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文档3篇Experience docu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ourse d esign 编订:JinTai College

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文档3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 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主题的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化工课程设计文档 3、篇章3:2020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文档 篇章1: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文档 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周,是学习化工原理以来 第一次独立的工业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学会各种手册的使用方法及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查找方法和技巧;掌握各种结果的校核,能画出工艺流程、塔板结构等图形;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

利用编程使计算效率提高。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生产上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 在短短的两周里,从开始的一头雾水,到同学讨论,再进行整个流程的计算,再到对工业材料上的选取论证和后期的程序的编写以及流程图的绘制等过程的培养,我真切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的种种困难,也体会到了利用所学的有限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各种问题的不易。 我们从中也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在我们所查找到的很多参考书中,很多的知识是我们从来没有接触到的,我们对事物的了解还仅限于皮毛,所学的知识结构还很不完善,我们对设计对象的理解还仅限于书本上,对实际当中事物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成本方面上考虑的还很不够。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还发现由于没有及时将所得结果总结,以致在后面的计算中不停地来回翻查数据,这会浪费了大量时间。由此,我在每章节后及时地列出数据表,方便自己计算也方便读者查找。在一些应用问题上,我直接套用了书上的公式或过程,并没有彻底了解各个公式的出处及用途,对于一些工业数据的选取,也只是根据范围自己选择的,并不一定符合现实应用。因此,一些计算数据有时并不是十分准确的,只是拥有一个正确的范围及趋势,而并没有更细地追究下去,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拓扑排序备课讲稿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拓扑排序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计算机科学系 题目: 拓扑排序 初始条件: (1)采用邻接表作为有向图的存储结构; (2)给出所有可能的拓扑序列。 (3)测试用例见严蔚敏《数据结构习题集(C语言版)》p48题7.9图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按学校规定格式用A4纸打印(书写),并应包含如下内容: 1. 问题描述 简述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设计 存储结构设计、主要算法设计(用类C/C++语言或用框图描述)、测试用例设计; 3. 调试报告 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对设计和编码的讨论和分析。 4. 经验和体会(包括对算法改进的设想) 5. 附源程序清单和运行结果。源程序要加注释。如果题目规定了测试数据,则运行结果要包含这些测试数据和运行输出。 说明: 1. 设计报告、程序不得相互抄袭和拷贝;若有雷同,则所有雷同者成绩均为0分。 2. 凡拷贝往年任务书或课程设计充数者,成绩一律无效,以0分记。 时间安排: 1.第17周完成,验收时间由指导教师指定 2.验收地点:实验中心 3.验收内容:可执行程序与源代码、课程设计报告书。 指导教师签名: 2013年6月14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拓扑排序 目录 1问题描述 2具体设计 2.1存储结构设计 2.2主要算法设计 2.2.1拓扑排序的算法总体设计 2.2.2将有向图表示为邻接表 2.2.3拓扑排序函数的设计 2.2.4顺序表的运算设计 2.3测试用例设计 3调试报告 3.1设计和编码的分析 3.2调试过程问题及解决 4经验与体会 5用户使用说明 6参考文献

图的应用的实验报告

实验六图的应用及其实现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功固图常用的存储结构。 2.熟练掌握在图的邻接表实现图的基本操作。 3.理解掌握AOV网、AOE网在邻接表上的实现以及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实验内容 [题目一]:从键盘上输入AOV网的顶点和有向边的信息,建立其邻接表存储结构,然后对该图拓扑排序,并输出拓扑序列. 试设计程序实现上述AOV网的类型定义和基本操作,完成上述功能。 测试数据:教材图7.28 [题目二]:从键盘上输入AOE网的顶点和有向边的信息,建立其邻接表存储结构,输出其关键路径和关键路径长度。试设计程序实现上述AOE网类型定义和基本操作,完成上述功能。 测试数据:教材图7.29 三、实验步骤 ㈠、数据结构与核心算法的设计描述 基本数据结构: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INFEASIBLE -1 typedef int Status; /* Status 是函数的类型,其值是函数结果状态代码,如OK 等*/ #define INFINITY INT_MAX //定义无穷大∞ #define MAX_VERTEX_NUM 20 typedef int V ertexType; typedef int InfoType; typedef struct ArcNode // 表结点定义 { InfoType info; int adjvex; //邻接点域,存放与V i邻接的点在表头数组中的位置ArcNode *nextarc; //链域,指示依附于vi的下一条边或弧的结点, }Arc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表头结点 { int data; //存放顶点信息 struct ArcNode *firstarc; //指示第一个邻接点 }VNode,AdjList[MAX_VERTEX_NUM]; typedef struct { //图的结构定义

拓扑排序课程设计报告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拓扑排序算法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系统方向) 班级:14010105班 学号:2011040101221 姓名:王芃然 指导教师:丁一军

目录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I 1 课程设计介绍.. (1) 1.1课程设计内容 (1) 1.2课程设计要求 (1) 2 课程设计原理 (2) 2.1课设题目粗略分析 (2) 2.2原理图介绍 (2) 2.2.1 功能模块图 (2) 2.2.2 流程图分析 (3) 3 数据结构分析 (7) 3.1存储结构 (7) 3.2算法描述 (7) 4 调试与分析 (12) 4.1调试过程 (12) 4.2程序执行过程 (12) 参考文献 (15) 附录(关键部分程序清单) (16)

1 课程设计介绍 1.1 课程设计内容 由某个集合上的一个偏序得到该集合上的一个全序,这个操作称之为拓扑排序。若在图一的有向图上人为的加一个表示V2<=V3的弧(“<=”表示V2领先于V3)则图一表示的亦为全序且这个全序称为拓扑有序,而由偏序定义得到拓扑有序的操作便是拓扑排序。在AOV网中为了更好地完成工程,必须满足活动之间先后关系,需要将各活动排一个先后次序即为拓扑排序。编写算法建立有向无环图,主要功能如下: 1.能够求解该有向无环图的拓扑排序并输出出来; 2.拓扑排序应该能处理出现环的情况; 3.顶点信息要有几种情况可以选择。 1.2 课程设计要求 1.输出拓扑排序数据外,还要输出邻接表数据; 2.参考相应的资料,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3.交规范课程设计报告和软件代码。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精馏塔设计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 (3) 一.设计题目 (3) 二.操作条件 (3) 三.塔设备型式 (3) 四.工作日 (3) 五.厂址 (3) 六.设计内容 (3) 设计方案 (4) 一.工艺流程 (4) 二.操作压力 (4) 三.进料热状态 (4) 四.加热方式 (4) 精馏塔工艺计算书 (5) 一.全塔的物料衡算 (5) 二.理论塔板数的确定 (5) 三.实际塔板数的确定 (7) 四.精馏塔工艺条件及相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8) 五.塔体工艺尺寸设计 (10) 六.塔板工艺尺寸设计 (12) 七.塔板流体力学检验 (14) 八.塔板负荷性能图 (17) 九.接管尺寸计算 (19) 十.附属设备计算 (21) 设计结果一览表 (24) 设计总结 (26) 参考文献 (26)

苯-氯苯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苯-氯苯分离过程精馏塔设计任务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座苯-氯苯连续精馏塔,要求年产纯度为99.6%的氯苯140000t,塔顶馏出液中含氯苯不高于0.1%。原料液中含氯苯为22%(以上均为质量%)。 二.操作条件 1.塔顶压强自选; 2.进料热状况自选; 3.回流比自选; 4.塔底加热蒸汽压强自选; 5.单板压降不大于0.9kPa; 三.塔板类型 板式塔或填料塔。 四.工作日 每年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五.厂址 厂址为天津地区。 六.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流程说明 2. 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3.塔板数的确定; 4.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5.精馏塔主要工艺尺寸;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水吸收氨气填料吸收塔设计 学院河南城建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指导教师王要令 班级 1014112 姓名喻宏兴 学号 101411252 2013年 12月24日

附:设计任务书 (1) 设计题目 年处理量为吨氨气吸收塔设计 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混于空气中的氨气。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2600m3/h,其中含空气为94%,氨气为6%(体积分数,下同)。要求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0.02%,采用清水进行吸收,吸收塔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 1.5 倍【20℃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H=0.725kmol/(m3·kPa)】 (2) 工艺操作条件 ①操作平均压力:常压; ②操作温度:t=20℃; ③每年生产时间:7200h; ④填料类型选用: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规格:DN50 (3)设计任务 1.填料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2.填料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设计与计算; 3.填料吸收塔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型; 4.绘制吸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 6.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目录 0. 前言 (5) 1. 设计方案简述 (5) 1.1 设计任务的意义 (5) 1.2 设计结果 (5) 2. 工艺流程简图及说明 (7) 3. 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 (8) 3.1 液相物性数据 (8) 3.2 气相物性数据 (8) 3.3 物料计算 (8) 3.4 平衡曲线方程及吸收剂用量的选择 (9) 3.5 塔径的计算 (10) 3.6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1) 3.7 填料层压降计算 (14) 4. 附属设备计算及选型 (15) 4.1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15) 4.2 填料支承装置 (15) 4.3 填料压紧装置 (15) 4.4 液体再分布装置 (16) 4.5 塔顶除沫装置 (16) 4.6 塔附属高度及塔总高的计算 (16)

课程设计报告

扬州大学 《数据结构》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自来水管架设问题姓名××× 学院广陵学院 系科班级软件812 指导老师陈宏建 日期

一、课程设计的题目 自来水管理架设问题 【问题描述】 若要在扬州大学的八个居民区(A区、B区、C区、D区、E区、F区、G区、H区)之间架设自来水管道,如何以最低的经济代价架设这个自来水管道。 【基本要求】 (1)利用二种方法(Prim算法和克鲁斯卡尔(Kruskual)算法生成自来水管道的架设方案 (2)将八个居民区设计成一个有向图,输出一个拓扑排序序列. (3)求出A区到其它各区的最短距离。 (4)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测试数据】 分别对每种方法选定三组测试数据进行测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程序设计的能力,训练学生灵活应用所学数据结构知识,独立完成问题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程实现等软件开发全过程的综合实践能力。巩固、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编程水平,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作风。为今后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编程序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概要设计 1、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ADT Graph{ 数据对象V:V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成为顶点集。

数据关系R: R={VR} VR={(v,w)|v,w∈V,(v,w)表示v和w之间存在路径} 基本操作P: CreateMGraph1(MGragh &G) 操作结果:建立自来水管道图G的邻接矩阵存储。 CreateALGraph2(ALGraph *&H) 操作结果:建立自来水管道有向图H的邻接表存储。 prim(MGragh &G) 初始条件:图G存在。 操作结果:用Prim算法建立经济代价最低的自来水管道架设方案。 Sort(MGragh G,TreeEdge edge[]) 初始条件:图G存在。 操作结果:在G中选择经济代价最低的自来水管道。 Kruskal(TreeEdge edge[],TreeEdge tree[],int n) 初始条件:图G存在。 操作结果:用克鲁斯卡尔(Kruskual)算法求经济代价最低的自来水管道架设方案。 TopoSort(ALGraph *H) 初始条件:有向图H存在。 操作结果:求拓扑排序序列。 ShortPath(int path[],int I,int v0) 初始条件:有向图H存在。 操作结果:将源点设为v0。 Distance(MGragh G,int v0) 初始条件:有向图H存在。 操作结果:求出A区(v0)到其它各区的最短距离。 }ADT Graph 2、程序包含模块 1)主程序模块,其中主函数为 main() {初始化图形界面; 读入用户选择信息; 根据用户选择执行相应模块; 关闭文件及图形界面; }; 2)创建模块——实现将八个居民区设计成无向图G和有向图H的创建; 3)普里姆模块——实现图G的经济代价最低的自来水管道的架设方案; 4)克鲁斯卡尔模块——实现图G的经济代价最低的自来水管道的架设方案; 5)拓扑排序模块——实现图H的拓扑排序; 6)最短距离模块——实现有向网H从A区(v0)到其它各区的最短距离。 3、模块功能框图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汇本: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

1 ABSTRACT 1.1图和栈的结构定义 struct SqStack////栈部分 { SElemType *base;//栈底指针 SElemType *top;//栈顶指针 int stacksize;//栈的大小 int element_count;//栈中元素个素 }; /////////AOE网的存储结构 struct ArcNode //表结点 { int lastcompletetime;//活动最晚开始时间 int adjvex; //点结点位置 int info; //所对应的弧的权值 struct ArcNode *next;//指向下一个表结点指针 }; struct VNode //点结点 { VertexType data; //结点标志 int indegree; //该结点入度数 int ve; //记录结点的最早开始时间 int vl; //记录结点的最晚开始时间 struct ArcNode *first_out_arc; //存储下一个出度的表结点 struct ArcNode *first_in_arc;//存储下一个入度的表结点}; struct ALGraph { VNode *vertices; //结点数组 int vexnum; //结点数 int arcnum; //弧数 int kind; //该图的类型 };

2系统总分析 2.1关键路径概念分析 2.1.1什么是关键路径 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 CPM)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通过分析项目过程中哪个活动序列进度安排的总时差最少来预测项目工期的网络分析。这种方法产生的背景是,在当时出现了许多庞大而复杂的科研和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常常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如何合理而有效地对这些项目进行组织,在有限资源下以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费用下完成整个项目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样CPM就应运而生了。对于一个项目而言,只有项目网络中最长的或耗时最多的活动完成之后,项目才能结束,这条最长的活动路线就叫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组成关键路径的活动称为关键活动。 2.1.2关键路径特点 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持续时间决定了项目的工期,关键路径上所有活动的持续时间总和就是项目的工期。 关键路径上的任何一个活动都是关键活动,其中任何一个活动的延迟都会导致整个项目完工时间的延迟。 关键路径上的耗时是可以完工的最短时间量,若缩短关键路径的总耗时,会缩短项目工期;反之,则会延长整个项目的总工期。但是如果缩短非关键路径上的各个活动所需要的时间,也不至于影响工程的完工时间。 关键路径上活动是总时差最小的活动,改变其中某个活动的耗时,可能使关键路径发生变化。可以存在多条关键路径,它们各自的时间总量肯定相等,即可完工的总工期。 关键路径是相对的,也可以是变化的。在采取一定的技术组织措施之后,关键路径有可能变为非关键路径,而非关键路径也有可能变为关键路径。 2.2关键路径实现过程 2.2.1结构选取 首先要选取建图的一种算法建立图,有邻接矩阵,邻接表,十字链表,邻接多重表等多种方法,要选取一种适当的方法建立图,才能提高算法效率,降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两个相邻顶点与它们之间的边表示活动,边上的数字表示活动延续的时间。对于给出的事件AOE网络,要求求出从起点到终点的所有路径,经分析、比较后找出长读最大的路径,从而得出求关键路径的算法,并给出计算机上机实现的源程序。完成不同路径的活动所需的时间虽然不同,但只有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