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语-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改)

外国语-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改)

外国语-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改)
外国语-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改)

历史与社会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史前时代的含义: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人类的科学起源: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英国达尔文)

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促使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自然条件(地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退化成草原) 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是人类诞生的标志。

3、人类化石最早的发现地:东非大裂谷

我国最早的人类化石: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化石,距今170万年

5、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特点比较:

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生产生活:靠采集狩猎为主;生活方式:过着群居生活;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生产生活:靠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禽为主;生活方式:过着定居生活;开始使用陶器。

7、人工取火较利用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8、使用火对人类进化的作用:(1)烧烤食物,利于消化,能增强体质,脑的进化;(2)照明取暖御寒,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3)作为武器,增强了人类围歼或抵御野兽的能力;(4)火的使用,促进了人们对工具的改进和创制等。总之,火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

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几个最早:(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人)和粟(半坡人)的国家(2)土耳其、希腊是最早驯养牛的国家。(3)墨西哥最早培育出玉米。(4)西亚是最早驯养羊,种植小麦和大麦地区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使事物来源相对稳定。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1)生产工具有了明显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2)推动了社会手工业的发展。(3)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中国最早的古村落出现在浙江河姆渡和陕西半坡。

造成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生活方式不同的原因:地形、气候、河流分布等自然环境的差异。

5、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精神生活主要体现在:

(1)艺术:①绘画: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②音乐:牛号角③舞蹈:舞蹈纹彩陶盆

④饰物:山顶洞人的项链(原始审美观的萌芽)

(2)初步的科学知识:半坡出土的小口尖底瓶

(3)宗教信仰的萌芽: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宗教形式

(4)图腾崇拜:河南濮阳墓葬中的龙虎堆塑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古史传说: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

1、《吉尔伽美什》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荷马史诗》:古希腊最早的文学作品

2、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

神农氏(炎帝):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轩辕氏(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音乐。

嫘祖(黄帝之妻):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3、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禅让制:尧舜禹

世袭制:禹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国家的产生和文字的发明。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2、文明产生于大河的原因: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5、四大古文明中有哪些成果仍然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

(1)、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中国人创造的汉字,都有利于古代文化的交流和传播。(2)、金字塔、“空中花园”等成为世界建筑奇迹。(3)、埃及

人发明的太阳历是世界上最早的历法,后来的罗马历法以及我们今天还用的公历都源于这种历法。(4)、两河流域的人们创制的星期制度,至今还使用。(5)、埃及人保存的木乃伊,对解剖学有着巨大贡献。(6)、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的数字,是世界通用的数字符号。(7)、古埃及人还推算出圆周率为3.16。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1、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的开端:爱琴文明爱琴文明起止时间:公元前2000年--前

1200年;爱琴文明的中心:克里特岛(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城(迈锡尼文明)

2、城邦时代: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进入城邦时代,雅典和斯巴达是最重要两个城邦

3、雅典的民主制度在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时期,达到鼎盛。

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主要的行政机构:五百人议事会最高司法机关:陪审法庭

陶片放逐法:(见P51)

4、如何理解雅典的民主制度(见书本P52)(注意一分为二地评价)

6、雅典和斯巴达都想压倒对方,彼此征战,消耗很大,公元前5世纪晚期以后,希腊逐渐地衰落了。这对于我们国家有什么启示吗?

对内始终要团结全国人民,各地区间要相互帮助,不搞小团体主义。

对外我们要互利合作,多对话少对抗,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8、西方文化之根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9、哪些方面说明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什么说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根?)(1)哲学:现代西方人使用的“哲学”一词最早来自希腊语;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西方哲学的基础;(2)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所创造的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成为西方近代科学的源头。(包括阿基米德、欧洲戏剧、希罗多德的历史学)(3)罗马人的《十二表法》是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古国法律体系的基础。(4)建筑:今天西方的很多建筑风格都是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中世纪是指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476年西罗马灭亡),直到16世纪。

1、中世纪的王国和帝国

(1)、法兰克王国:日尔曼人中的法兰克人建立(2)、查理曼帝国: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教皇为什么要为查理加冕?查理为何又要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见书本P)(3)、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建立: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843年,签订《凡尔登条约》英国(见书本P58)

2、封建制度的形成:土地层层分封

(欧洲中世纪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为什么?(见书本P57)

3、中世纪前期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基督教

(1)、基督教的创始人,创立时间,创立地点和经典是什么?

犹太人耶稣,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圣经》。

(2)、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犹太人民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3)、基督教性质的变化?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争的手段。后来上流社会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愈成为罗马帝国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

(4)、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利用国王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它通过各种手段占有大量地产,并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务。

(5)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期,教会不仅垄断了文化教育,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地位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4、欧洲中世纪的庄园

庄园的特点:生产、生活设施齐备;体现出森严的等级界限。庄园的经济特点:自给自足比较农奴与领主的生活,说说农奴的社会地位:农奴生活的世界以庄园为中心,他们终年辛劳依然得不到温饱,低矮的茅舍内潮湿拥挤,许多人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过早死去。农奴是社会的主要生产者,但要向封建主缴纳租税、承担杂役。还缺乏人身自由。所以他们地位最低,受压迫最重。

5、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1)、城市兴起的时间:11世纪(2)、著名的城市有:巴黎伦敦(政治经济贸易中心);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对外贸易);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手工业)

(3)、什么是行会?它的目的是什么?(见书本P60)

6、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与乡村生活的不同:(1)生活在乡村的农奴缺乏人身自由,与庄园主人有依附关系;而城市中的市民相对比较自由。(2)乡村的庄园生活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城市中的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发达。

7、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基督教的作用与影响

8、基督教文明与欧洲中世纪:这一时期,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政治上,欧洲的封建土地制度和等级制度逐渐形成;经济上,出现了封建大庄园经济,尤其是从11世纪起城市经济的繁荣,对后来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化上,基督教文化从被禁止到成为欧洲的统治思想,而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几乎被完全废弃,教会的势力更是凌驾于封建王权之上,对欧洲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1、伊斯兰教(1)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创立时间,创立地点和经典是什么?(见书本P61)(2)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发展历程:610年,由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622年(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因穆罕默德宣扬把富人的部分财产分给穷人,激怒了麦加贵族而出走麦地那;此后,他领导的穆斯林军队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632年起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到8世纪中叶,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巴格达是其都城

2、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点、成就和作用:

▲特点:①先进性: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和医学等科学技术方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包容性、多民族性和融合创新精神。因为地

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寻找真理。哪怕远在中国?”

说明阿拉伯人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反映了穆斯林对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胸怀,从而也可以看出阿拉伯文化进步的巨大动力。)

▲成就:(1)传播文明:将东方文化传播到西方和各地:如将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改造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将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各地;

将西方文化传播到东方和各地:收集大量希腊、罗马、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2)建筑:创造了伊斯兰建筑风格,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与当地文化传统结合,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清真寺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3)数学、天文学、化学、医学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数学:阿拉伯人广泛使用印度数字和十进位法,并把它改成便于书写的形式传入欧洲。

自然科学(机械学):P63图3-30 (4)文学、诗歌方面的成就。如《天方夜谭》在世界广泛流传。(5)创立伊斯兰教

▲作用和贡献:①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它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②阿拉伯人穿梭于三大洲,带去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和伊斯兰教,带回了东方的特产和先进的技术③阿拉伯文化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1、什么是文化景观?P65

2、什么是宗教文化景观?P65

3、不同的宗教景观告诉我们什么?(1)、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2)、宗教景观体现出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A、不同国家佛寺建筑风格P65——这说明,外来文化只有与本地文化相结合,才能生存和发展。B、三种宗教建筑差异:P66宗教建筑布局上的差异P67(受自然与气候条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西周东周秦汉三国西南北朝

晋北魏西魏北齐

东魏北周

隋唐五代辽西夏金元明清 P125-128

十国北宋南宋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一、礼乐文明的建立(主要讲西周的各项制度)

1、西周的建立者,时间以及都城?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镐

2、周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为了有效的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分封是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进行的。

3、受封者有哪些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

4、受封者有哪些义务?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等

5、分封制有哪些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作用)?

积极作用:加强了都城和各地,尤其是与偏远边疆的联系,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和对周边民族的影响力,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地位得到加强。比起夏商时期众邦林立、各地与王都之间关系松散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消极作用: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使一部分诸侯权力越来越大,导致出现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

6、什么是宗法制?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7、礼乐制度--------等级制的具体表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8、礼乐制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作用)是什么?积极作用------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消极作用------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9、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制度体系。

按照宗法制推行的分封制,既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又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将宗法等级制度精神具体化、生活化的礼乐制度,既通过礼的规范将贵族与平民、尤其是不同贵族等级严格区分开来,使之各安其位,又通过在乐舞的欣赏中培养贵族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凝聚力,有效地维系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正常运转。这样,一个统一、强大、相对稳定的周王朝便出现了。

二、变革与争霸(春秋战国时期)

1、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又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劳动效率提高,生产发展;周天子迁都后直辖土地面积大大减少,经济实力衰落;诸侯日益强大,不再向周王室进贡;周天子经济实力的衰落带来政治地位的下降。

3、铁农具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怎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铁农具尖锐、便于翻土;种类增多,适宜各种条件的土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和效率,使个体生产逐渐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生产,促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使东周成为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4、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或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5、确立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的事件是?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许多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6、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见书本P74)

?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经济基础———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外交策略———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7、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8、改革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9、商鞅变法的内容:(见书本P75)

商鞅变法的意义: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发展了农业,增加了国家收入(分别对应了哪条措施。)

改革对现代化的意义:告诉我们,固步自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人,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0、争霸带来什么影响?

(1)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春秋初年的一百多个小国逐步归并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民族融合。在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和中原霸主的“攘夷”斗争中,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打破了各族间原来的地域界限。

(3)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各国为了战争的胜利,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某些改革,从而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结果是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

11、说出战国七雄相当于今天的哪些地区?齐:山东东北部;楚:长江流域;秦:关中地区;燕:华北,东北;赵:河北;魏:河南;韩:陕西。

12、成语归类。①纸上谈兵(赵括)②老马识途(管仲)③三令五申(孙武)

④负荆请罪(廉颇)⑤完璧归赵(蔺相如)⑥胡服骑射(赵武灵王)⑦退避三舍(晋文公)⑧一鸣惊人(楚庄王)⑨立木取信(商鞅)⑩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⑾有教无类(孔子)⑿围魏救赵(孙膑)⒀图穷匕现(荆轲)⒁三迁之教(孟子)⒂田氏代齐(田和)⒃奇货可居(吕不韦)

三、百家争鸣(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1、原因或时代背景:P76(1)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2)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的政治主张:A、“仁”的思想。一方面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另一方面,要求“克己复礼”,既加强个人的修养。B、以“德“教化人民 C、以“礼”治理国家。

孔子的教育主张:A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B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C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孔子的经典语: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分别体现什么教育方法?)

孔子编订的书籍:《诗经》、《尚书》、《春秋》,孔子的言行记录在《论语》里

3、主要的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

4、法家思想在当时得到重视(见书本P77)

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专制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阶级矛盾激化。法家主张严厉刑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当时社会形势的需要,自然受到青睐,而老子、孟子思想遭到冷落。

5、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四、秦朝一统

1、秦灭六国的过程: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领导者:秦王嬴政

2、秦灭六国的意义:(见书本P78~79)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为中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秦能灭六国的原因:?老百姓渴望统一,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使秦国力量强大?秦王的正确政策(如远交近攻)?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物产丰富?军队作战能力强等。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①自称“始皇帝”,独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②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对皇帝直接负责。③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作用:大大强化了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套制度) 2)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作用: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3)文化上:统一了文字(小篆)。(作用: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4)经济上:统一了货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用:统一了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交流和发展。)5)思想上:焚书坑儒。(作用及评价见书本P80)6)军事(边疆治理或民族关系)上:①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②南征越族,开凿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作用:有利于疆域的巩固和拓展)

4、对秦始皇的历史作为评价: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他的功绩主要有

(1)顺应历史潮流,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战乱状态。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安定进步。(2)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3)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

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开凿灵渠等,促进了秦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使秦的疆域空前辽阔。P79-80

同时他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历史罪过有:(1)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2)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严重剥削百姓。(3)大兴土木,穷侈极欲,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5、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首先,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其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最后,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6、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区别于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

7、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

8、秦末农民战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第二课汉唐盛世

1、汉武帝的政绩(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西汉的新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答:1)政治上: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②加强监察制度,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进行监督,加强皇帝权威。

2)思想上:①采取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统一思想;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立太学,地方上设立官学,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军事(疆域治理或民族关系)上:开疆拓土

①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基本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在河西走廊陆续设郡,把长城延伸到敦煌以西的地区;②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西汉和西域的联系。[后来公元前60年(汉宣帝统治时期),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使西域正式归属西汉版图]③加强对南方的经营:在云、贵、川等地建立了郡县,派官员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了内地同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

总之,汉武帝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结果)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历史发展的利弊(评价)。

答:①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它能够统一思想,有利于皇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②从思想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和文化发展是不利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当时的影响: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对后世的影响:西汉汉武帝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书P85“农事图”壁画所展现的生产场面说明了什么?答:①反映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农牧结合的生活情况。②反映了汉匈两族的经济交流③反映了少数民族也被汉族文化所吸引,逐渐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4、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和重要意义。①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②意义:沟通了西汉

和西域的联系;西汉和西域各国的友谊从此建立起来;著名的丝绸之路从此开始出现,大大加强了汉朝和西亚、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

5、《史记》描述的南朝前期的江南地区与《宋书》描述的汉朝中期以前的江南地区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1)变化:司马迁《史记》描述的汉代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但贫富分化的程度也低;而《宋书》所描述的南朝时期的江南,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

(2)变化原因: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①从自然条件来说,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②从人口方面来说,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③从技术条件来说,北方人口的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④从社会状况来说,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江南地区的变化。

7、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P89)

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答:(1)内容:(P90)(2)作用:(P91)

9、唐朝“帝国新政”的内容(即唐太宗巩固政权的措施或唐太宗“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答:1)吸取隋亡于暴政的教训,调整统治关系。正确处理君民关系,把君比作舟,把民比作水,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正确处理君臣关系,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使决策正确,政治清明; 3)完善三省六部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4)完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大了统治基础; 5)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6)民族关系上,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促使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大团结。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给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启示:①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②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③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④艰苦奋斗,勤劳节俭;⑤实行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

10、科举制度最早实行的朝代是什么?(隋朝)哪个朝代得到进一步完善?(唐朝)科举制度在实施初期有什么历史作用?在读书人看来,科举制有什么作用?在统治者看来,科举制有什么作用?(见书本P92~93)

11、“唐装”和“唐人街”说明了:唐朝的繁荣强盛和巨大的国际影响力。

12、唐朝社会生活的特点:①丰富多彩,②中西互通,③胡汉交融。

13、中国古代妇女地位普遍很低,但还是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人物。请列举两位人物并说出她们的主要成就。①商朝的女将军妇好:是中国第一位出现在文字记载中的女将领,她英勇善战,功绩卓著曾率领1万多人出征。②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且惟一的女皇帝,她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大开科举之门,大量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她统治时期史称“贞观遗风”。③元朝的黄道婆(“织布业祖师”)从黎族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她改造的木制棉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线,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领先欧洲400年);使棉布取代丝绸和麻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使松江成为当时的棉纺织业的中心。14、唐朝诗人杜甫《忆昔》一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什么关系密切?(即开元盛世的局面出现的原因):书P94

15、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什么?不同的贡献是什么?书P97

16、丝绸之路开辟的时间、人物、主要路线、经过的主要国家、经过的主要地形。

答:①开辟的时间:西汉;②开辟的人物:张骞;③丝绸之路主要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玉门关、阳关—新疆—中亚—西亚—欧洲大秦(古罗马)④丝绸之路经过的主要国家:经过的长安、敦煌、楼兰、疏勒在中国境内;蓝氏城是今阿富汗法兹拉巴德;华氏城是今印度巴特那;阿蛮是今伊朗哈马丹;塞琉西亚在今伊拉克;埃德萨是今土耳其埃德萨城;君士坦丁堡是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罗马是今意大利罗马。⑤经过的主要地形:经过陕甘高原、乌鞘岭、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等。

17、丝绸之路为什么成为“东西方交往的代名词” ?(即:丝绸之路的作用或地位)

答:①是沟通中西交通的路上要道;②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漆器传入西方,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传入中国);③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汉代城市有古罗马魔术艺人表演、唐朝盛行由波斯传入的马球游戏);

④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⑤是联结中国同亚洲、欧洲、北非各国的友谊之路。

[注:亚欧大陆桥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宋元时期的“陶瓷之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18、隋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原因)、概况、评价(当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答:(1)开凿的目的(原因):①隋炀帝为了加强对北方和东南地区的控制,加紧对东南财富的攫取,以及满足自己巡游江南的愿望。②在古代,南北的物资运输主要依靠陆路交通,存在很大缺点:速度慢、运量少,运费高,运输大宗货物十分困难。为了方便南北之间的货物往来。

(2)概况:①一个中心:洛阳(隋朝的东都、重要粮仓、交通要道)②两个起讫点:东北到涿郡(今北京)、东南到余杭(今杭州)③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北往南)⑤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⑥六年:605---610年⑦七个省级行政区: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3)评价隋朝大运河(一分为二):

○当时的积极作用(历史意义)①使运河沿线的城镇迅速繁华起来;②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③贯通了南北水路,解决了南北的交通(南粮北运和盐运的主要通道);④使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向南转移,南粮北运成为关系到王朝安危,政局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⑤加强了政治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

○消极影响: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同时征收了大量赋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但隋朝的灭亡不能说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而是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残暴统治。

(4)京杭大运河在今天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现实意义):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发挥着水路运输(航运)的作用;大运河是现在“北煤南运”干线和防洪灌溉干流;当前“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就是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总之,大运河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三课多元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宋元时代的重要的标志是什么?农牧文化逐渐融合、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极盛的传统科技、频繁的中外交流。

一、农牧文化的交融

1、唐朝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怎样的时期?分裂动荡的时期(五代十国)

2、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东京

3、列举由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的金、蒙古族建立的元、满族建立的清

4、“澶渊之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签订的?签订的双方是谁?盟约的内容以及如何对他进行评价?“澶渊之盟”是在北宋政府在有利的形势下签订的,体现了北宋统治者的软弱无能;签订的双方是北宋与辽;盟约的内容是:[宋辽议和,辽退兵,各守疆界,北宋还每年送给辽银和绢。评价:(见书本P106)

5、宋元时期,农牧与游牧文化交融的表现在哪里?作用是什么?游牧民族契丹、党项和女真的贵族南下的过程中,迫使他们放弃一些落后野蛮的做法和政策,吸收中原先进农耕文明。比如,辽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统治汉人,同时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重的端,减轻人民的负担。长年留居辽境的汉人,在当地也能从事农业生产。作用:使中华文明在农牧文化的融合中更加多姿多彩,同时也为后来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基础。

6、南宋建立者、建立的时间及都城?赵构、1127年、临安(今浙江的杭州)

7、元朝建立者、建立的时间及都城?元世祖忽必烈、1271年、大都(今北京)

二、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1、是什么因素促进了两宋时期农业的迅速发展?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应用(秧马)和优良作物品种的推广(占城稻)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见书本P108)

3、北宋的东京和唐朝的长安相比,在城市布局上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注:唐代中期之前,中国城市是坊市制的格局,而唐代中期以后,坊市界限逐步打破。

3、在宋元时期,哪些的出现反映了该时期商业的繁荣?纸币、商标和广告。

三、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

1、在唐宋之际,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城市居民的活动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逢年过节吃饺子、燃放烟花爆竹;使用桌、椅、凳等高起高坐的家具,这些变化基本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

2、热闹非凡的瓦子和勾栏,这种生活与当时哪些因素有关?商业的繁荣、人们生活水平较高、坊市制度的打破、夜市的兴起,归根结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分不开的。

3、宋元时代农民的精神生活有什么特点?比较丰富,体现在元杂剧、说话等节目的演出上,也体现在传统民间节目的风俗上。

四、文人的世界

1、宋代统治者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国策?说明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宋初统治者牢记这个教训,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军官的权力,以文人代替武将出任地方官。影响:宋代的科举考试非常发达;教育事业在民间有了较大发展,各地普遍设立学校;士人地位提高,为文人世界的多姿多彩提供了根本条件。

2、宋代文人有什么特征?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

3、唐诗与宋诗的不同点?唐诗侧重于抒情,而宋诗最大的特点是讲求诗歌的哲理性。

4、宋人偏爱描绘什么景物?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

5、大量作家创作元曲,并流行于民间,说明了什么?它体现了文人与大众文化的互动,

6、元曲盛行反映出什么样的社会特点?宋元文化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和世俗气息,说明宋元时代是一个世俗的时代。

7、元朝流行什么文学样式?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是什么?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五、古代科技的典范

1、简述宋朝时期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见P122自我测评)

答:火药在宋元时期被广泛应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从南宋开始,指南针放入罗盘中,应用于航海事业。元代,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

2、我国古代最早建立行省制度的王朝是哪一个?该朝的行省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划制度有什么联系?元朝,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

六、开放与交流

1、海上丝绸之路之路又称为什么?陶瓷之路

2、在西文,什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陶瓷

3、为什么元代出现了这样一个空前开放和交流的局面,它的开放和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见书本P122自我测评3)

4、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省?元朝的行省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划制度有什么联系?答:①浙江属于元朝时的江浙行省。②元朝行省的创设对后世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

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2、传统节日的精华:祭祖体现了孝道;拜年和给压岁钱体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吃年夜饭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互敬互爱

3、现在有的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①对待过洋节应一分为二,有的是有意义的,有的则是不必引进的;②过洋节要把握一个度,不要过热;不要因为过洋节而冷落了自己的传统节日。③应承认和尊重这些“洋节”(外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保持自己的特点,适当吸收外来文化。

4、中国人最重视、最隆重的节日是什么?谈谈它的由来和习俗?中国传统节日还有哪些?这些传统节日有什么作用?有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为什么发生变化?

①春节(“元日””元旦””,俗称“过年”)。年的产生与农耕生活密切相关:它最初是指庄稼的一个生长周期;新年习俗起源于西周;到汉武帝时春节开始定型;新中国成立后将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春节期间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如守岁、祭祖、贴春联、放爆竹、拜年、包饺子等。

②除春节外还有汉族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以及西方的圣诞节等。

③这些传统节日的作用: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中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有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发生变化(改革)的原因:传统习俗中,不论形式还是内容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与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同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习俗就要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否则就会被淘汰。随着文明的进步,风俗也向着文明、健康、科学的方向演变,那些带有迷信、封建性、愚昧性、陈腐性的节日风俗逐步被文明、健康、科学的社会风尚所代替。如春节的民俗,在先秦时盛行的驱鬼出家门的活动带有封建迷信,已逐渐消失;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这种文明、健康、科学的新民俗于1983年开始举办至今。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之最”历史知识点归纳

1、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云南元谋人。

2、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北京人;最早会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

3、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在西亚约旦河谷

4、“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是蛋壳黑陶杯。

5、保存规模庞大、最完整的古印度遗址是摩亨佐·达罗。

6、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大方鼎。

7、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8、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从商朝开始的。

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国家)是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王朝(封建国家)是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中国第一位出现在文字记载中的女将领是妇好;中国织布业祖师是黄道婆10、《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制订并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对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法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11、查理成为查理曼帝国第一个皇帝。 12、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13、战国时期各国都进行了变法,其中影响最大、进行也最彻底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1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

15、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西域地区正式归入西汉版图。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元朝时。

“滇王之印”是滇池地区隶属中央的最早物证。

16、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两个朝代。

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是隋朝首创,唐朝时进一步完善。

17、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元朝时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18、《史记》作者西汉的司马迁,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9、世界最早纸币是“交子”,出现在北宋四川地区;元朝在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

20、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枚商标。

21、北宋东京建立了世界城市史上最早的专业消防队。南宋临安的消防组织和措施,在当时世界上所有城市中是最完善的。

22、元朝时泉州港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港。

23、中国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

24、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是《吉尔伽美什》。

25、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大约一万年左右就出现了早期的农业。

26、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技术和制瓷技术的国家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曾经兴盛一时,其主要出口的物品是:丝绸、瓷器

27、古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出行时跟随的12名扈从肩上扛着象征权力的棍束和斧头,叫做“法西斯”。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故乡,“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原意是“热爱智慧”。28、到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到8世纪,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29、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化之根。

30、宋元时,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造纸术是东汉)

31、著名的元杂剧家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

32、唐朝的长安、北宋的东京、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会。

33、列举中国古代几项首创的政治制度:

答:①禅让制:尧舜时期;②王位世袭制:夏启;③分封制:西周;④县制: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⑤郡县制:秦朝;⑥省制(行省制度):元朝;⑦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朝;⑧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皇帝制度和丞相制度:秦朝

34、古都:①定都西安:西周、西汉、隋朝、唐朝;②定都洛阳: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③定都南京: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④定都北京:元、明、清35、列举中国古代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①鲜卑族拓拔部建立的北魏;②契丹族建立

的辽;③党项族(羌族的一支)建立的西夏;④女真族建立的金(满洲建立的清);⑤蒙古族建立的元

15、列举中国古代几次统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太平治世):

答:①西汉:文景之治;②东汉:光武中兴;③隋文帝:开皇之治;④唐太宗:贞观之治;⑤武则天:贞观遗风;⑥唐玄宗:开元盛世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汇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四大文明古国的社会阶级 4.《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性质):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

5.印度种姓制度 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列举四大文明古国中对现在还有直接影响的成就 (1)古埃及的太阳历; (2)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3)古印度人发明的通用计数法 (4)古埃及的几何学、解剖学,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等面积,推算圆周率为3.16; (5)古印度的佛教 (6)古代中国的文字 8.古代印度的佛教 1)佛教产生的时间:前6世纪 2)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佛陀,佛,释迦牟尼) 3)佛教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4)传播:前3世纪,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兴盛一时,向外传播。 5)北传经中亚到中国内地,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北传佛教(印度——中亚——东亚) 南传到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南传佛教(印度——东南亚) 6)宗教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 ①宗教倡导的宽容、慈善、诚信、尊重生命等观念对于社会道德改善和提高,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②宗教的负面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过度的信仰可能导致宗教极端主义和邪教的产生,有害于社会等。 7)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曾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起过重要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要理解古代文明,了解宗教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西周 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 1.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 2.分封制和宗法制 3.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规范贵族的身份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具体内容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 解释题目:“人猿相揖别。”——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目前基本公认的科学论断是什么? 但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新——¬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也许会有新的结论。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学习新课: 一、从猿到人 1、进化中关键的一步——直立行走 小组讨论:直立行走有什么作用? 提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古猿改变原来的行走方式而站立起来的? 那么,直立行走为何能实现?——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 劳动不仅使猿直立行走,还促使人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 提问:观察P5图,比较人手和猿手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 猿手的大拇指不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人手大拇指增长,大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拇指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2、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制造工具 展示一些旧石器的图片 提问:这些石器是怎样制成的?使用这种石器的历史? (已有二三百万年) 旧石器、新石器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概念 3、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看P6《古人类分布图》回答: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 气候有什么特点? 继元谋人之后,已发现的中国境内的古人类中比较著名的有

201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201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个单 元)全部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1. 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 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 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 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 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 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双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名校名师整理)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名校名师整理) 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 1. 明朝(1368-1644) 2. 清朝(1616-1636-1912): 5.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 明清典型民族政策:明:防御政策(增修长城); 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册封达赖、班禅等); 2. 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1.3 农耕文明的繁盛 明至清前期,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 农业 ① 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技术的进步,如“多熟制”种植制度,农业 的形成,大量新品种的培育等 ②引进、推广大量新品种(如甘薯、玉米); 手工业 ①工具、技术、产品质量、行业种类、规模、产量超过前代,棉纺织业(松江)、制瓷业(景德镇)特别发达;(了解即可)②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③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商业 ①工商业市镇兴起;②商帮形成(徽商、晋商)③海外贸易活跃(表现:商品大量出口;白银大量流入) 设置台湾府( 意义: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联系 (女真) 17世纪初 1636 1644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5.2.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明朝中期,一部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清朝,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5.2.2 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1. 晚明科技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科技的发展; 3. 科技特点: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4. 整体表现:与西方相比,已远为逊色,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1 皇权膨胀 明清时期,皇权高度膨胀,帝王与大臣之间完全是主奴、主仆关系: 1.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要点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 1: 1、爱琴文明形成于公元前 2000年起, 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 历时约 800年,是 古希腊文明 的开端。 2、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雅典、斯巴达。 3、雅典民主制在公元前 5 世纪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 法庭。 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衰弱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 16 世纪。人们把这段历史时期叫 做“中世纪”(即 3 世纪到 16 世纪)。 雅典 :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 雅典的民主制: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 ②“五百 人议事会” ③官员抽签产生 ④陪审员抽签产生 ⑤陶 片放逐法保证民主 民主制的评价(实质):①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 政议政 ②建立在奴隶 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 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斯巴达的军事 :①一生都服从军事需要 ②男孩 7 岁 开始军事训练 ③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 阿拉伯半岛 :处于亚洲西部的炎热地带,气候干旱。 伊斯兰教与阿 拉伯创立 :穆罕默于 622 年创立阿拉伯国 家, 去世前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8 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 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格达(是当时最大的城市), 10 世 纪以后就逐渐衰弱下去。 知识点 2: 彼此争战,消 耗很大,公元 前 5 世纪晚期 以 后,古希腊 就衰弱下去。 古希腊文明 相 继兴衰的欧亚国 查理曼帝国 王政时代 :公元前 700 年左右,罗马在地中海沿岸的亚 平宁半岛兴起,经历了 200 年的王政时代。 共和国时代 :公元前 500 年左右,建立了罗马共和国。①共 和国的执 政官权利很大,扈从肩上有“法西斯”。②罗马人 崇尚武力,军队作战英勇,战术高超。军团有青年兵、壮年 兵、后备兵, 又分工兵、 机械兵和骑兵,具有集团军的优势。 帝国时代 :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自称罗马共和国“元首”, 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① 2 世纪, 地跨三洲,戏称地中海为“罗马人的小澡盆”② 3 世纪,分 裂为东、西罗马, 476 年,西罗马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从王政时 代进入共 和国时代, 在屋大维 建立帝国 后迅速扩 张,成为地 跨三洲的 大帝国。 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查理统治时 期征服了西亚绝大部分地区。 查理曼帝国 :①800 年,在罗马, 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 式,查理曼帝国诞生,查理是第一个皇帝。②封建制度 形成。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帝国分裂与英国兴起 :843 年,凡尔登签定条约, 三分帝 国。后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同时英国兴起。 从王国到 帝国的转 变中,封建 制度逐渐 形成 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 教与 阿拉伯 的共 同发展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P5 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 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 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 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思考。 3.排列顺序为: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熟食、人工取火。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①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 4、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P12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5、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第1套真题)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A . 帝国的繁盛 B . 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C . 近代的曙光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2. 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 . 废分封立郡县 B .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C . 郑和下西洋 D . 戚继光抗倭 3.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4. 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A . 司母戊鼎 B . 金瓶(金奔巴瓶) C . 锦衣卫印 D . 开元通宝钱 5.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下列对我国古代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 ②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 ③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④是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进攻而修建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6. 某地考古发现的古墓随葬品中,有丝织品、景德镇瓷瓶、唐三彩马、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是()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7. 关于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A . 市民、农民文化素质高 B . 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C . 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 D . 工商业发达,市镇繁荣 8.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 . 社会秩序动荡 B . 边疆防御巩固 C . 专制皇权强化 D . 地方权力膨胀 9. 十五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 A . 他相信天主教旨意 B . 他相信地圆学说 C .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D . 他拥有航海地图 10. 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画中的主人公正对你微笑,人物眼神温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力。下列选项与这幅名画匹配的是() A . 《神曲》——但丁 B . 《大卫》——米开朗基罗 C . 《蒙娜丽莎》——达·芬奇 D . 《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人是由古猿进化而 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和木制工 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3、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 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4、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5、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巳掌 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6、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火。山顶洞 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巳使用骨针。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7、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工具。新石器时代的居民还发明了陶器。 8、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 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10、19世纪末,在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壁上发现许多动物的形象,反映了当时这里人们的 狩猎生活。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制作了项链,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也有了宗教意识。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半坡遗址出土了小口尖底瓶,证明形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11、古代西亚,流传着一部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描写特洛 伊战争故事的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特洛伊人用木马计攻下了特洛伊城。12、炎帝的功绩有: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 器,开辟集市。黄帝的功绩有: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13、炎帝和黄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 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总整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什么是史前时代?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什么工具过着怎样的生活? 2、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课人类相揖别 1、什么时候哪国科学家谁研究发现,高级生物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 2、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什么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什么? 3、古人类学家把什么看作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4、人类特有的本领是什么? 5、人类诞生以什么为标志?至今有多少年历史? 6、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什么?距今多少年? 7、北京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开始使用什么火?火的使用有什么作用?过着什么样生活? 8、山顶洞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取火?生活的群体是按什么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9、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貌特征的什么区别?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根据什么变化,可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工具有什么不同? 2、什么时候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怎样出现的? 3、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请说出两方面的表现? 4、对比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文化特点的异同?(时间、地点、自然环境、建筑形式、反映的是什么流域的文化、主要农作物、驯养的动物、陶器) 5、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在哪里? 6、史前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什么? 2、描写特洛伊战争故事的是古希腊的什么史诗? 3、传说中黄帝的功绩有哪些? 4、传说中炎帝的功绩有哪些? 5、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 6、炎帝和黄帝距今有多少年?它们为什么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7、什么叫禅让? 8、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用什么方法治理水? 9、请你谈谈在保护文物古迹时可能与哪些方面发生矛盾?你认为怎样保护文物古迹?保护文物古迹有什么意义? 第二单元 一、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大? 3、四大文明古国与哪些河流有关?说明什么?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 会上册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课标要求: 1. 图文结合,了解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产生的自然环境,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脉络和方向。 2.体会尼罗河在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在古代西亚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要点:(1)古代埃及: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统一、强盛、衰亡、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的贡献、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古代西亚: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古代西亚文明、西亚地区的早期居民。(3)古代印度: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的佛教。 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课标要求:1.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2.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掌握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理解变革与争霸的关系,理解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在变革中的作用。3.认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对社会生力的发展产生的作用。4.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有一个初步认识,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知识要点:(1)早期国家的建立、夏朝后期的都城、商的建立、甲骨文、中国青铜文化、西周的建立、夏商周军队和刑法、分封制、礼乐制度、疆域、西周灭亡。(2)东周、春秋时期、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齐桓公称霸的实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3)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背景、主要学派、思想家及其主张、孔子的生平、孔子学说的影响、老子的贡献、百家争鸣的影响。 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 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希腊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希腊文明的特点。2.认识雅典民主制的双重性,知道斯巴达崇尚武力。直到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3.了解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衰,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罗马文明的特点。4.认识古代罗马人的民族特性,即尚武精神,知道帝国发展的基本脉络。5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后世欧洲文化的联系中,感受古典文化的巨大成就和影响。 知识要点:(1)希腊的地理概况、城邦文明时代、雅典的民主制度、斯巴达的政治特征、希腊的衰落、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影响。(2)古代罗马的兴起、罗马共和国的时期、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全盛时期、罗马帝国的贸易、基督教产生、罗马帝国的衰落。(3)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的文化成就、古代罗马文化的成就。 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课标要求:1.归纳出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的形成与特点。2.理解基督教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

2012年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2012年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一、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对 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 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同区域的人文特征、历史变迁及其各种问题。理解人们政治、经济、 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人的发展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 系。知道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发展的一般过 程和基本趋势。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 处理和评价社会信息。 (三)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现实问题,提高辨别 重大是非的能力。思考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创 造过程,培养当代青年应有的创新能力。体会在社会生活中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 合作。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 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又称为现代化。工业文明发展进程又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的早期阶段,也称原初现代化。在这一阶段,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经过工业革命后,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上半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的全面到来,人类社会有许多不适应,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得到顺利推进。第五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工业文明深入发展的阶段。 以往的历史教学体系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分别教授。这种作法有利有弊。本教材采取了中外混编的方式。中外混编不是简单的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拼盘,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正确地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给中华文明定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书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书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大全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 1.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 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 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 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西亚国家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 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 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双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古代印度 1.自然环境:位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土壤肥沃,河水丰沛,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 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3.种姓制度: 地位等级等级名称代表的社会阶层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统治阶级一婆罗门祭司和贵族掌握神权 二刹帝利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被 统治阶级三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为神庙上供,养活 第一第二等级 四首陀罗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的 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上层剥削奴 役,从事最苦最累最脏职业

(2020)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20)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1.意大利小作坊工厂 2。A 3.B 4.填表: 生产 方式规模大小产量高低是否分工合作业主是否参加劳动是否雇佣工人 小作坊小低否是否 手工工场大高是否是 5.手工工场生产效率更高,手工工场中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社会的新生产关系。 6.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下令取消关卡,接纳有技术的外国工匠,在政府中重用商人,让他们直接参与财政政策的制订等。 7.贸易 8.D 9.②③①④ 10.连线: 工匠手工场主资产阶级 贵族商人 农民雇佣工人无产阶级 11.连线: 贵族有钱没地位开始经营工商业

商人没钱有特权地位步步提升 农民没钱没地位勉强维持生活 雇佣工人 12.(1)哥伦布赞美金子,莎士比亚批判金子,一褒一贬。() 金子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金子不但能提升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而且金子是动力,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发展生产力。比如开辟新航路、促动对外贸易等。另一方面,很多人把追求金子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使那个社会出现了很多丑恶的拜金现象。()略。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1.14 意大利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宗教愚昧 2.德国 3.马丁路德新教德国罗马教会 4.理性启蒙运动 5.B 6.B 7.A 8.A 9.文艺复兴前,人们畏惧大自然,在自然现象面前,人类难以有 什么作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自然是理解也发 生了变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认为只要理解自然,掌握自然 的规律,就能够征服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10.(1)面对事实,追求真理,永远向前,持续进取。(2)发 展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指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宇宙是无 限的。 11.C 12。D 13。C 14. 领域人物国别贡献 文学 艺术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要点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1: 1、爱琴文明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起,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历时约800年,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2、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雅典、斯巴达。 3、雅典民主制在公元前5世纪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法庭。 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衰弱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16世纪。人们把这段历史时期叫做“中世纪”(即3世纪到16世纪)。 知识点2: 古希腊文明 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雅典: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 雅典的民主制: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 ②“五百 人议事会”③官员抽签产生 ④陪审员抽签产生 ⑤陶 片放逐法保证民主 民主制的评价(实质):①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 政议政 ②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 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斯巴达的军事:①一生都服从军事需要 ②男孩7岁开始军事训练 ③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 彼此争战,消耗很大,公元前5世纪晚期以后,古希腊就衰弱下去。 古罗马 王政时代:公元前700年左右,罗马在地中海沿岸的亚 平宁半岛兴起,经历了200年的王政时代。 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建立了罗马共和国。①共 和国的执政官权利很大,扈从肩上有“法西斯”。②罗马人 崇尚武力,军队作战英勇,战术高超。军团有青年兵、壮年 兵、后备兵,又分工兵、机械兵和骑兵,具有集团军的优势。 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罗马共和国“元首”, 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①2世纪, 地跨三洲,戏称地中海为“罗马人的小澡盆”②3世纪,分裂为东、西罗马,476年,西罗马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从王政时代进入共和国时代,在屋大维建立帝国后迅速扩张,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 查理曼帝国 法兰克王国: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查理统治时期征服了西亚绝大部分地区。 查理曼帝国:①800年,在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式,查理曼帝国诞生,查理是第一个皇帝。②封建制度形成。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帝国分裂与英国兴起:843年,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后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同时英国兴起。 从王国到帝国的转变中,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阿拉伯半岛:处于亚洲西部的炎热地带,气候干旱。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创立:穆罕默于622年创立阿拉伯国家,去世前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格达(是当时最大的城市),10世纪以后就逐渐衰弱下去。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的共同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 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 ) 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 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4.佛教:⑴时间:公元前6世纪⑵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⑶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摆脱欲望刻苦修行才能拜托苦。 ⑷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 ⑸传播:一个是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再有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称为北传佛教。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称南传佛教。 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到中国?(西汉末年公元元年前后) 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 一、单项选择 1.1948年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下列战役中,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在辽沈战役中,被比做“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的一条扁担”是指() A.营口 B.沈阳 C.长春 D.锦州 6.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三大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参加的有() ①辽沈战役② 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____________之后 ()

A.辽沈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淮海战役 9.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实行的战役 B.是以俆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 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10.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由*参与指挥的战役是 () ①平型关大捷②百团大战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二、简答题 11.结合课本《辽沈战役示意图》,分析辽沈战役关键是什么战役?这个战役胜利后达到了什么战略意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对全国战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12.淮海战役由哪两支野战军参战?主要领导人有谁?这个战役围绕哪一中心城市展开?根据战役过程你能概括一下主要采用什么战术?淮海战役的胜利对全国战局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3.平津战役制定“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是在什么基础上制定的?该原则是如何实现的?傅作义的贡献是什么?平津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何在? 答案:1.A 2.B 3.C 4.A 5.D 6.B 7.B 8.C 9.A 10.D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要点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人是由 古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 制和木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3、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 的标志,人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4、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5、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开始使用天 然火,巳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6、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 火。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巳使用骨针。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7、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工具。新石器时代的居民还发明了陶器。 8、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 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自然环境 黄河流域、气候干燥、河流较少 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水网密布 建筑样式 半地穴式 干栏式 农作物 小麦、粟 水稻 驯养动物 猪 牛 制作陶器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总复习提纲[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手工作坊的性质:(封建社会生产关系);手工工场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4~17世纪,中国进入(明清)时期,出现(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的作用:(1.手工工场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手工工场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3.是社会阶级发生变化)。 手工工场的特点:(1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不再亲自参加生产; 2工人多,分工合作; 3 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14~15世纪,西欧处于(农业社会)。 商人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农民成为(工人阶级的前身)。 商人地位的变化:1身份的变化:他们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 2经济地位的变化:经济实力超过了王公贵族; 3政治地位的变化:商人可以担任市长;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达·芬奇)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德国)的(马丁·路德)最早发起欧洲宗教改革。 (英国)的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英国科学家牛顿主要贡献在(物理学领域),突出成就时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提出宇宙无限,没有中心。 科学的作用:(科学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揭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 启蒙运动宗旨:(宣扬自由、平等、民主,反对宗教愚昧和封建专制,张扬理性的力量。) 主要代表:1(伏尔泰)法国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倡天赋人权; 2孟德斯鸠法国思想家,提倡(三权分立); 3 (罗梭)法国思想家,提倡人民主权思想。 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欧洲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欧洲人对贵金属的狂热追求; 2 《马可.波罗游记》激起欧洲人追求财富的强烈愿望; 3 东西方传统商路被阻断,欧洲人迫切需要开辟新商路。) 1487—1488 迪亚士葡萄牙(西欧—好望角) 1492—1502 (哥伦布)西班牙西欧—美洲 1497—1498 达·伽马(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印度 1519—1522 (麦哲伦) 西班牙第一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1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2方便了人口的迁徙,形成新的民族; 3 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物种的流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