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

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

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
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

马君潞等: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

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

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3

马君潞 范小云 曹元涛

内容提要:本文使用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数据,利用矩阵法估算了我国银行系统的双边传染风险,分析了不同损失水平下单个银行倒闭及多个银行同时倒闭所引起传染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对我国监管当局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 传染 银行间市场

一、前 言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上银行事件或危机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出现了一系列因一家或多家银行倒闭而在整个银行体系引发系统性风险或危机的事件。这些系统性风险事件不同于一般的个别银行风险事件,呈现出独特的机理并形成极大的外部溢出效应和社会成本。目前,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估测、预警和监管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高度重视。

基于对金融系统不稳定的担心,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非常谨慎。体现在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市场化和利率市场化等改革相对缓慢。同样,基于对发生系统性危机的担忧,中国人民银行在未对证券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的问题是否具系统性特征进行论证的前提下,便进行救助或直接注资,以杜绝传染的发生。这种做法增大了危机救助的财政成本,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不良资产,更带来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因此广受非议。中国当前是否存在系统性危机的可能呢?一些国内外的学者认为,中国目前确实处于危机地带,具备了一些危机条件,可能发生银行市场、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崩溃。我们认为,鉴于中国股市规模较小,房地产市场各地价格相对分割,其变动相关性差,连锁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相对而言,银行市场最有可能发生系统性的危机。由于系统性银行危机在监管、救助和政府干预等方面与非系统性危机存在着重大的区别,因此,本文致力于对我国银行体系风险性质的判别和测算,提供了一些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的结论,将有利于政府采取合适的措施来积极避免银行危机的发生,正确引导银行业的改革和结构调整。

论文第二部分分析了系统性风险本质和我国银行业风险的系统性风险特征;第三部分使用2003年各家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公开数据,利用矩阵法估算了中国银行间市场传染风险,并进行了相应的系统性风险分析;最后是结论和对中国银行业监管的政策建议。

二、系统性风险辨识及对我国银行风险的系统性特征分析

在现有文献中,对系统性风险的定义和本质的认识并不统一。一般认为,系统性风险是指整个系统受到单部门倒闭的影响而面临冲击的风险和概率,整个系统中各个部分相互关联,从而导致系

3 马君潞、范小云、曹元涛,南开大学金融学系,邮政编码:300071,电子信箱:majunlu@https://www.doczj.com/doc/e94273585.html,,fanxiaoyun@vip.sina. com,caoyuantao@https://www.doczj.com/doc/e94273585.html,。作者感谢慝名审稿人出色的工作,感谢刘澜飚、刘晓峰等的有益讨论,当然文责自负。

86

统性风险的爆发(K aufman ,2000);即指一个事件在机构和市场构成的系统中引起一系列损失的可能性(范小云,2004)。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识别主要有两种途径:特征判断和过程分析。

系统性风险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外部性”特征、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特征、传染性特征、损害实体经济的特征和与投资者信心有关五大特征,这五大特征是识别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基准(范小云,2004)。一般来说,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过程中,各大特征将逐步显现。但是在系统性风险的形成过程中,以传染性特征时间跨度最大、最为明显。因此,判断是否发生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主要以此为标准。

过程分析主要考察系统性风险发生的不同传染渠道,也是对传染性特征的细化分析。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渠道主要有三种,对系统性风险的识别主要视其传染是否遵循这些途径。第一种渠道为被动式传染,此传染渠道强调诱发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为外部因素,如利率变动、油价波动、汇率变动等。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和货币联系导致危机在各个国家之间传播。这些经济层面的波动影响到一国实体经济,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还款能力和贷款额度,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引发大规模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使银行业受到严重的冲击;第二种渠道为通过银行间实际业务传染。此渠道强调系统内各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危机传染的渠道。在国内传染方面,银行之间在存款、信贷和支付体系上相互联结,一家银行倒闭势必引起与之关联的银行发生支付困难,如果其自有资本不能补偿损失,该银行可能将倒闭,链式反应依此传递,引发银行业系统性危机。在国际传染方面,一国发生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导致该国资产价格降低,国际各大银行和投资机构必然调整其资产组合,减小或放弃与危机发生国相似的资产,从而给其他国家的银行带来冲击,引发跨国银行业系统性危机的爆发;第三种渠道注重由信息引发银行系统性风险,强调银行倒闭的溢出效应。系统性风险在这些机构中的传染不是依赖不同银行间的业务联系,而是由于投资者的信息分析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当一家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倒闭时,投资者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将会考察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其他金融机构是否将被传染;如果某银行资产风险暴露与倒闭银行相似,投资者为避免风险将会提前撤出资金,给该银行带来流动性困难,引发倒闭。银行的信息获得成本和信息处理成本决定了投资者是否会对银行进行分类。并非所有的投资者都会付出成本获得和处理信息,只有大的投资者在平衡收益与成本后才会对银行做出鉴别;其他中小投资者则采取“跟随策略”。这种“羊群效应”会扩大投资者的银行信息鉴别对银行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加速系统性风险的传播。

对系统性风险识别得越早、越准确,政府和金融机构准备和调整的时间就越长,银行系统性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如果能对诱导因素做出预测和识别,将减小危机发生的概率。遗憾的是,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同,诱导因素的发生往往是随机的,难以进行预测,因此通过诱导因素发生后的传染过程来识别系统性风险成为最主要的识别路径。

从传染渠道上说,我国经济运行相对健康,经济总量已经达到较大容量,经济增长前景较好,外部因素不会导致经济产生大的波动,被动式传染发生的概率较小。同时由于我国事实上存在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国有银行吸收了大部分存款,因而国家信用保证大大弱化了由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银行系统性危机。从2003年的银行情况看,判定中国银行业的危机是否为系统性的,可以通过判定经银行间的实际业务发生危机传染的可能性。如果此类传染发生的概率较大,则中国银行业的危机主要为系统性的;否则为非系统性的。本文重点研究通过银行间实际业务传染渠道可能产生的风险。

基于银行间实际业务联系的系统性风险传染主要有两个渠道,即:银行间市场和支付系统渠

9

62007年第1期

道,每个传染渠道对应着不同的系统性风险测度方(见表1)。

①表1系统性风险测度方法对比分析分组方法名称主要思想

文献资料测算方法银

道矩阵法银行间存在信贷关联;单家银行倒闭

势必给其他银行带来流动性冲击,其中损失额超过资本总额的银行倒闭,再对其他银行产生冲击,最终导致系统性风险发生。Upper and W orms (2002)

Wells.S im on (2002)

Sheldon and Maurer (1998)

Iman and Liedrop (2004)熵最优化网络分析法在银行间市场存在一个或者几个银行间交易中心行,这些中心行与银行间市场上的多家银行进行交易,存在潜

在的传染风险;使用网络分析法识别

出不同银行类型的不同网络结构,再

利用模拟法测算系统性风险的传染。Jeannette Muller (2003)神经网络模拟法

道Diam ond 和Dybvig (1983)的三阶段模型及其衍生模型

由于支付系统中存在着类似CHIPS 的

AS O 协议②,单个银行发生支付困难,

必然对其他银行的自有资金状况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改变现有银行的最优资产选择,减少银行间市场信贷资金的供给数量,出现银行间信贷市场供求缺口;资产状况差的银行就会发生

倒闭,随着倒闭银行数量的增加,对银

行间信贷的需求数量也逐步减少。Diam ond and Dybvig (1983)Bhattacharya and G ale (1987)Sujit Chakrav orti (1996)Perter G alos and K imm o S oramaki (2005)模拟法 将以上方法运用于我国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测算时,主要困难在于数据的收集和方法技术障碍。鉴于我国银行大部分未上市,资产总额的波动序列无法通过数学方法定义,且我国银行业数据积蓄时间较短,各种模拟法难以实现。目前,我国银行间相互联系的数据只有同业拆借数据可用,而矩阵法所用数据比较容易获得且对数据要求最低,并将系统性风险的传染与银行间的实际交易相联系,避免了只考虑银行数据而未对银行间业务进行考察所带来的分析上的失误。同时,该模型还可以考察现有银行系统的系统性风险潜在传染程度,这将有利于政府等外部力量对系统性危机进行监管,调整银行间信贷结构,阻止诱导因素的发生,以避免系统性危机的爆发。因此,通过矩阵法测度我国银行间市场数据来分析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是可行的。

三、对我国银行间市场传染风险估计

(一)矩阵法的理论原理

银行同业市场的债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危机传染的概率;Allen 和G ale (2000)使用三阶段流动性偏好模型分析了三种市场结构下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完全的市场结构系统性风险发

7马君潞等: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

①②即当一家银行倒闭时,剩余银行必须偿付倒闭银行的债务。

对银行间系统性风险测算方法的技术、适用性比较以及各种方法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参见范小云、曹元涛、胡博(2006)。

生概率小;非完全的市场结构发生危机的概率较大;货币中心银行结构基本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具体到我国银行间市场结构,由于我们无法获得银行同业交易中交易双方的完整信息,只能获得一段时期内的总量信息,于是很难对银行同业市场的结构做出推断。按照国际上对此领域研究的惯例,我们假定其为完全的市场结构,以测算最小的系统性风险传染概率。其在数学上的实现就是对银行在其他银行的存放同业和拆放同业头寸的概率分布做出相互独立的假设。

 

∑i X =x 11…x 1j

…x 1

N ……

…x i 1

…x ij …x iN …

......x N 1...x Nj ...x NN ∑i l 1 ... l j ... l N a 1...a i ...a N ∑i X 3=x 11...x 31j (x)

31N ………x 3i 1…x ij …x 3iN ………x 3N 1…x 3Nj …x NN ∑

i l 1 … l j … l N a 1…a i …a N

(a )银行同业市场拆放关系的N ×N 矩阵

(b )修正后的N ×N 矩阵 假定银行同业市场的拆放关系可以表示为N ×N 矩阵(a );x ij 为银行i 对银行j 的同业资产头寸,N 为银行数目。a i 为银行i 资产负债表中存放同业和同业拆放的总和,且有:a i =

∑j x ij ,l j =∑i x ij 。矩阵X 还有N 2

-2N 个元素未知。通过适当标准化,可将a 和l 视为边际分布函数f (a )和f (l )的实现值,而X 可视为分布函数f (a ,l )的实现值。如果f (a )和f (l )相互独立,则x ij =a i ×l j ,从而使银行同业市场结构满足完全市场的条件。独立性假设要求X 的主对角线元素非零,即银行会自己给自己贷款,这不符合实际,我们令i =j 时,x ij =0,进一步修正矩阵X 为矩阵(b )。然后,我们使用相对熵来估计X 3的元素: Min x ∑ij x 3ij log x 3

ij x ij s .t .x ≥0

Ax =[a ′,l ]′

(1) 这里的x 3和x 为(N 2-N )×1矢量,包含X 3和X 的非对角线上的元素,A 为包含迭加约束

a i =∑j x ij ,l j =∑i x ij 。的矩阵。我们使用Blien 和G raef (1991)提出的RAS 算法解决最优化问题(参

见Blien and G raef ,1991),求解银行间的贷款结构。

(二)对我国银行间市场数据的处理及运算结果

我国的银行体系由3家政策性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11家股份制银行、112家城市商业银行和众多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及邮政储蓄信贷机构构成,这些金融机构均可以参与银行间市场交易。由于各大银行均未披露银行间交易的对象,可以假定银行间的交易结构为完全市场结构

本文利用的数据为各商业银行2003年资产负债表信息。①其中,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

制银行均使用各银行公布的年报信息。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只有少数几个公布其资产负债表,本文模拟了111家城市商业银行相关的资产负债信息。在数据处理上,同业拆放市场中银行资产对应于资产负债表中存放同业款项和拆放同业款项之和,负债对应于资产负债表中同业存放款项与同业拆放款项之和。部分商业银行将存放同业和存放非金融机构数据合并,本文作了相应剔除。使

2007年第1期

①由于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在银行间的交易量较小、数据难以收集,未将其包括其中。

马君潞等: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

用修正后的银行间市场数据,本文利用矩阵法运算得到了完全市场条件下银行间市场交易的130×130借贷矩阵。

(三)无金融安全网条件下的传染风险估计

本文利用诱导因素发生后引起的其他银行破产的数量和资产损失数额来度量风险传染的程度;诱导因素可分为单银行诱导因素和多银行诱导因素组,并假定诱导因素均为突发事件。传染的理论过程为:诱导因素银行j因随机冲击发生倒闭后,第一轮传染开始,当θx

>c i时,银行j的破

ij

产引发银行i的破产,这里θ为损失率,θ∈[0,1];c

i是银行i的可以用于最后清偿的剩余资本总额。第一轮中所有与银行j有关联的银行,只要满足θx

>c i均会发生倒闭;接着第二轮传染开始,

ij

第一轮中所有倒闭银行会作用于其他剩余所有银行,如果累加的损失额度超过单个银行的剩余资本总额,则该银行在第二轮中倒闭。比如:银行i因为银行j带来的风险而倒闭,而银行i与j对银行k的风险之和高于他的资本即θ(x

+x kj)>c k,则银行k也将倒闭,第二轮倒闭的发生累计了第

ki

一轮倒闭银行的损失。多米诺骨牌效应依次传递,第三轮银行倒闭累计第一轮和第二轮倒闭银行资产损失的影响,第四轮累计前三轮的损失。随着传染的进行,银行倒闭的速度和规模因逐步累加的损失而迅速升级,风险传染到最后,不论资产多么优良,银行都将倒闭。最小的银行倒闭成本是传染于第一轮停止。从传染过程看,每一轮传染的发生主要取决于银行的剩余资本总额和损失率的大小。剩余资本总额主要包括银行所有者权益、呆账准备金提取和对坏账损失的扣除。银行倒闭的损失率,主要取决于处置银行倒闭的宏观经济环境、银行的信贷质量、抵押品的可抵押性以及破产成本等其他因素,不同银行的破产处置时间不同,损失率一般存在差异,不存在一个标准值。

从诱导因素的发生对象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均存在倒闭的可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重较大但存在政府的隐性担保,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较好但是缺乏存款保险的保护;而政策性银行由于其特殊的融资方式、实施功能和政策背景一般不会发生破产,本文不将其作为诱导因素。由于本文着重考察剔除金融安全网后的银行间风险的传染状况,因此诱导因素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下文分别将单个银行倒闭和部分商业银行同时倒闭作为诱导因素加以分析。在对结果进行分析时,主要采用Furfine(1999)的方法,利用不同的θ值估计传染发生的可能性。为方便起见,假定损失率θ对各个银行相同且在不同的传染轮次内无差异,避免了把θ作为在第二轮或随后轮内的内生变量,从而不必对贷款损失在不同债权人间的分布做一系列假设,也不必对由于银行破产引起的经营成本、法律费用等成本进行考虑。

1.单银行作为诱导因素引致的传染效应分析

使用127家商业银行(剔除了3家政策性银行)单独破产作为诱导因素模拟银行间风险传染的结果是:所有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单独倒闭均不具传染效应,若中国建设银行破产引致的传染风险较小,若中国银行倒闭则会带来庞大的传染效应。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传染效应受损失率θ影响较大。图1(a)中,如中国银行倒闭,其引发的传染性效应与损失率呈正相关,传染的初始损失率要求为θ=0139;随着损失率的增加,银行的资产损失出现平稳上升,先后在θ=0154、θ=0164出现两次规模较大的向上平移,θ=0189时,资产损失出现小幅下降。整个过程中,损失率与资产损失量的斜率未出现大的变化。图1(b)中,如中国建设银行倒闭,引发的传染效应起始于θ=0178,随后出现两次跳跃性增加,在接近1附近出现突发性增长。在突变前,损失率对资产损失的弹性较为稳定,整个过程呈现上升趋势,未出现图1(a)所示的下降。

图1曲线表现出的特征中,资产损失的平稳上升来源于损失率变化带来的倒闭银行累计资产损失额的增加;曲线的每一次跳跃则代表一个资产数目较大的商业银行倒闭,本文体现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倒闭。城市商业银行的集体倒闭造成了图1(a)中θ=0164处跳跃。图中曲线的微小的波动27

图1 若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银行倒闭引致的损失资产的变动

是由于资产规模小的商业银行的倒闭,在本文中体现为股份制银行的破产。对比图1(a )和图1(b )可知,在θ<0198下图(a )曲线的斜率更大,说明中国银行倒闭的传染效应对损失率的敏感度较中

国建设银行更大。

θ在接近1附近,中国建设银行倒闭带来了城市商业银行的逐步倒闭,损失资产的数目出现迅速增加。总的来说,中国银行的传染效应发生对损失率的要求要远小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更容易发生传染。同时,中国银行传染的资产损失初始值要大于中国建设银行,损失的增长速度也快于中国建设银行。因此,若中国银行破产对整个银行体系带来的传染效应最大

图2 若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倒闭所带来的破产银行家数的变化

图2表示损失率变化下若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倒闭导致的银行倒闭数目的变动。在中国银行倒闭所带来的传染效应中,θ<0163时银行倒闭家数呈缓慢递增变化,当θ=0164时,所有城市商业银行倒闭,引发曲线大幅度水平提升;之后,出现两次纵向调整,从图形来看,θ<0163阶段,银行倒闭数目受θ的变化影响较大,随着θ的变化,倒闭银行数目对θ的变化越来越不敏感,说明我国银行体系中,银行资产质量分布不均,存在相当部分资产质量差的银行。从中国建设银行导致的传染来看,由于其传染发生对θ的要求较高,故在θ<0199时,曲线对θ的依赖度较小,而θ>0199时,曲线发生拐折,斜率变大,此时触发城市商业银行的倒闭风潮。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行在引发城市商业银行集体倒闭前有6家商业银行倒闭,而中国建设银行在引发城市商业银行倒闭前只有4家商业银行倒闭,说明中国建设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相关性更大,中国银行与其它股份制银行联系更紧密。

诱导因素发生后,银行危机对整个银行系统的冲击往往分多轮进行。冲击次数取决于传染发生的轮数;一般而言,成功预期到冲击发生的次数能够为危机救助、政府干预和对危机持续时间的判断提供标准,有助于适时采取措施抑制危机的传染。损失率与倒闭轮数的关系反映在图3(a )与图3(b )中,从图中看,中国银行的传染效应的冲击次数受损失率θ影响较大,呈现齿状特征,其均值高于中国建设银行;部分区域对损失率θ特别敏感,而中国建设银行则敏感性相对较差。因此

,

3

72007年第1期

一旦中国银行作为诱导因素发生,损失率的大小对政府干预银行危机更具借鉴意义,政府可以通过调节破产成本、干预破产程序等方式,调节诱导银行的损失率,根据需求控制银行危机的持续时间,降低银行危机的损失

图3 若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倒闭导致的银行倒闭轮数的变化

总体而言,在单个银行作为诱导因素引发的传染中,只有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具有传染效应,中国银行在对θ的依赖程度、资产损失数量和对银行系统的冲击等方面均大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这些特征表明:中国银行处于中国银行间市场资本流动结构的中心位置,而中国建设银行处于次中心位置。从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倒闭所引发的传染过程来看(见表2),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倒闭所传染的银行的顺序基本相同,说明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银行间市场上对其他银行的债权结构相似;同时,不论损失率如何变化,两家银行间不会出现相互传染,说明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间的资金流动较弱,或者其银行间的资金流相对于其自有资本数量较小,从本文分析看,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自有资本均大于银行间资产和负债数量,从而割断了两银行间的传染渠道。

其次,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整个传染过程中均未受到影响,说明三家银行在银行间市场上参与程度有限。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两家政策性银行,受到政府的支持和隐性担保,其资金流动主要通过发行债券和政府行政拨款,银行间资本流动很小,难以被传染。

第三,从中国银行的传染发生过程看,银行是否受到波及主要取决于两个指标:清偿能力①(见表3)和与中国银行的关联程度。清偿能力越大越不容易受到传染,与中国银行关联程度越小,银行倒闭的概率越小。从表3可以看出,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的清偿能力最小,传染发生的概率最大;其次是广东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上海银行;如果危机进一步扩大,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中信实业银行将受到波及,光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将很难受到影响。本文测算的传染过程基本体现了清偿能力对传染过程的影响,但是具体传染过程并不按照清偿能力排序,与中国银行的关联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如:优先被传染的三家银行中,兴业银行将最先受到传染,其次是民生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说明中国银行与兴业银行的关联程度最大。总的来看,清偿能力决定了被传染银行分组种类,而与中国银行的关联程度则决定了具体的传染次序。

4

7马君潞等: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

①本文定义:清偿能力=净所有者权益Π

(银行间资产+银行间负债);净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呆帐损失提取-银行贷款损失。

表2若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倒闭的传染轮次及受传染银行

若中国银行倒闭的传染轮次及受传染银行

θ0.40.450.50.550.60.650.70.8

第一轮

CI B

 

 

 

 

CI B

C M BC

 

 

 

CI B

C M BC

 

 

 

CI B

C M BC

S DB

 

 

CI B

C M BC

S DB

IC BC

 

CI B

C M BC

S DB

IC BC

 

CI B

C M BC

S DB

IC BC

BOS

CI B

C M BC

S DB

IC BC

BOS

第二轮

S DB

 

 

IC BC

 

 

BOS

 

 

BOS

G DB

26家C B

G DB

122家C B

 

G DB

122家C B

 

第三轮

BOS

 

 

 

86家C B

 

 

 

EI B

SPDB

CITICS

ABC

EI B

SPDB

CITICS

ABC

第四轮

EI B

SPDB

CITICS

C M B

HX B

 

第五轮CE B

第六轮

第七轮

0.80.860.920.980.99

CI B

 

 

 

 

CI B

 

 

 

 

CI B

C M BC

 

 

 

CI B

C M BC

 

 

 

CI B

C M BC

 

 

 

C M BC

 

 

S DB

 

 

S DB

 

 

S DB

 

 

S DB

 

 

 

IC BC

 

 

 

IC BC

 

 

 

BOS

 

 

BOS

 

 

G DB

112家C B

EI B

SPDB

CITICS

ABC

注:CI B为兴业银行;C M BC为民生银行;S DB为深圳发展银行;IC BC为中国工商银行;BOS为上海银行;G DB为广东发展银行;

C B为城市商业银行;EI B为中国进出口银行;SPDB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CITICS为中信实业银行;ABC为中国农业银行;C M B为招商银行;HX B为华夏银行;CE B为光大银行。

表3各主要银行清偿能力指标

银行名称清偿能力银行名称清偿能力银行名称清偿能力

国家开发银行13.00492中国建设银行0.38443光大银行0.459245

中国进出口银行0.120103交通银行0.343918中信实业银行0.252069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0.65262广东发展银行0.14784兴业银行0.099626

中国工商银行0.157516深圳发展银行0.033036恒丰银行0.458426

中国农业银行0.33457上海浦东发展银行0.254543华夏银行0.484884

中国银行0.610576民生银行0.088006上海银行0.151418

2.多家银行同时倒闭的传染效应分析

诱导因素的发生不但取决于银行自身的资产状况和运作风险,还取决于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

57

2007年第1期

及外部金融环境的冲击。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和不可预测性可能会带来多家银行同时倒闭,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传染。本文根据我国各银行的不良贷款状况将银行分为高、中、低三档进行分析(见表4)①;宏观经济的波动所带来的冲击往往首先影响到实体经济,后通过贷款联系传染到银行,带来银行贷款损失的上升,增加银行倒闭的风险。三个档次的银行中,高不良贷款率的银行容易在受到宏观经济的冲击时破产,进而引发多家银行作为诱导因素组的传染效应。

在由广东发展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作为诱导因素组所引发的传染效应中,传染初始损失率要求为θ=0187;当θ<0195时,联合倒闭的传染效应较小,只有兴业银行会受到波及而倒闭;当θ≥0195时,联合倒闭会带来多轮的传染效应,受波及的银行数目也增加到三家: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在传染过程中,银行体系受损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的最小值为31154%,最大值为36186%,两者差距不大,说明联合倒闭的传染效应破坏性变化平稳。从总体来看,整个传染的发生过程所要求的初始损失率较大,说明银行间传染发生门槛较高,只有较大规模的宏观经济波动才会产生传染效应,而且传染损害程度较小,变化平稳。但是大的宏观经济波动必然会扩大对银行体系的影响面,引发银行倒闭数量的增加。因此,有必要扩大倒闭银行的数量,

继续分析。

表4中国商业银行分类

不良贷款相对状况高

中低银行名称广东发展银行、中国

农业发展银行、中国

工商银行、中国农业

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上海浦东

发展银行、恒丰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上海银行图4 诱导因素组的效应分析

本文逐步选取部分中档银行加入倒闭银行组进行分析。从结果看,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中信银行单独加入诱导因素组只能带来传染初始损失率要求的降低,对传染过程和传染影响程度无明显的影响;而将中国银行单独加入诱导因素组对传染过程的影响较大,传染的初始损失率要求降为θ=0127。其扣除对城市商业银行传染的损失率与倒闭银行的数量关系见图4(a ),从图中可以看出,诱导因素组的传染效应受损失率影响较大,随着损失率的增加新增倒闭银行数量呈现抛物线特征,高峰出现在θ=016和θ=0178。银行体系损失资产的程度也受损失率的影响较大[见图4(b )],0157<θ<019的区间内资产损失较大。在将中国银行加入诱导因素组的基础上再加入其他中档银行,传染效应变化不大,其影响仅限于初始传染损失率要求更低;说明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和

马君潞等: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

①由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据未公开,对银行的分组未包括城市商业银行。

不确定性在波及中国银行后,危机的传染效应出现收敛,更多的银行倒闭不会过多地增加银行危机的程度。在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中,中国银行是否受到波及是决定危机严重程度的最重要因素。

四、结论及政策意义

(一)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风险测度的主要结论及其系统性风险分析

综上分析,在不考虑金融安全网的情况下,银行间市场渠道传染的银行危机的波及程度主要取决于诱导因素的种类、损失率的变化及银行间的相互联系。本文对传染过程分析的主要结论如下:

11我国银行间市场交易总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只有两家银行单独作为诱导因素能造成银行间传染,其传染程度受损失率的变化影响较大。在多银行构成诱导因素组的传染中,其程度取决于诱导因素组的银行构成,中国银行是决定传染程度的关键。

21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流动性结构是以中国银行为中心的网状结构,其中中国建设银行为次中心。其他银行间也存在相互联系,但规模远小于中国银行的联系,不决定银行间同业市场的流动性结构。

31多家银行同时破产会降低系统性危机发生的门槛,提高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如果银行系统受到宏观经济层面波动或者汇率制度变动等制度性因素的变迁的冲击,可能造成一系列银行同时倒闭。此时,需要在每一个传染轮次累加各个不同银行倒闭对整个银行体系的损失,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就会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增加幅度取决于同时倒闭的银行类型和损失率的大小。

41损失率的大小是决定传染是否发生及危害程度的一个重要变量。一般而言,随着损失率的增加,倒闭银行的净增加数目和损失资产的比例先加速增加,然后渐渐减速增加;损失率的变化还会带来传染轮次的“波动式”变化。

银行间渠道的传染是否会造成整个银行体系的崩溃取决于中国银行的倒闭状况。就目前的银行资产状况和同业市场结构而言,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倒闭,通过银行间市场传染渠道引发的损失难以造成其他银行的破产。中国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倒闭不会带来传染效应,中国建设银行的倒闭仅在损失率大于77%时,风险才会发生传递;损失率在95%以下时,所引发的银行倒闭数目小于3个;在损失率接近1时才会引发大规模的银行倒闭,故其引起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可能性较小。银行体系内的其他银行倒闭均难以通过银行间业务渠道诱发中国银行倒闭,说明中国银行拥有优良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在传染效应分析中,包含中国银行的诱导因素往往能造成较大规模的传染,如果损失率过大会造成整个银行体系的崩溃。在多银行作为诱导因素的传染效应中,中国银行未加入时引起传染效应仅限于影响兴业银行倒闭,不可能诱发系统性的银行危机。因此,决定中国会不会发生系统性的银行危机主要看中国银行是否倒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本文使用的原始数据为2003年银行截面数据,而2003年至今,我国银行体系正处于一个变革期,银行的资产状况正在好转,银行间市场的相互持有头寸变化较大,导致本文的结论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第二,我们的结论仅限于由银行间市场传染引发的系统性危机。从2003年的截面上看,只要保证中国银行不受到或者受到较小的冲击,银行间拆借市场所引发的传染就不是我国的银行危机传染的主要渠道。但并不意味着维持中国银行不倒闭就可以杜绝银行危机的发生,由支付系统引发的传染和由于信息引发的传染,仍然可以导致系统性的银行危机;第三,上述分析剔除了银行谨慎监管和金融安全网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会对传染有较好的防范作用。

如果纳入金融安全网,银行的谨慎监管在下述的几个方面限制了传染的危害:第一,银行监管使银行的经营更加谨慎,表现为第一轮传染导致银行破产的数量将减少;第二,如果有银行倒闭,监管者将快速做出反应,确保在损失进一步发生之前银行有充足的流动性,使损失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第三,银行监管会减少银行和债权人之间的双边风险暴露,这一点也会降低传染的可能性。所

7

72007年第1期

马君潞等: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

以,加入金融安全网以后传染的危害自然就大大降低了。事实上,我国银行系统从来没有因为一些银行的倒闭而陷入困境,这样可以看成是银行监管和金融安全网的作用。

(二)本文结论对银行监管当局的指导意义

监管当局干预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降低传染的风险主要存在三个时机:诱导因素发生前的预防、传染过程的干预和危机发生后对金融体系的调整。诱导因素发生前的预防主要是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和对金融体系结构的调整,在单个银行倒闭前,纠正银行存在的问题,防止倒闭的发生,也可以通过道义劝告来告诫银行应该谨慎经营防止传染的发生;就本文的研究来看,监管当局应着重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资产状况进行纠正和监管。从这种意义上看,我国政府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首先进行外汇注资,是具有合理性的;提高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安全性,就提高了我国银行体系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

在诱导因素发生后,监管者应在损失比率θ扩大之前确保银行流动性的充足,尽最大可能割断传染的继续进行;同时,监管当局可以根据传染的轮次对应的损失比重来判断介入干预的时机。在识别出诱导因素后,监管当局可以要根据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质量、银行体系受到冲击的大小和相应破产程序与成本等因素对损失率做出估计,从而模拟出每一轮次的传染所带来的银行倒闭数目和资产损失的数量。监管当局根据自身的经验,在倒闭银行数目或者资产损失上设定干预标准,防止危机的进一步传染。监管当局在选定进行干预的轮次后,只需要救助下一轮将要倒闭的银行,救助资金数量只要大于再一轮传染的新增损失量就可以达到抑制传染的目的。在抑制传染后,监管当局可以放松对整个银行体系的管制,使银行体系实现损失消化。

危机发生过程中,监管机构对干预时机的选择不仅仅取决于损失率,危机处理的一些经验性安排会保证干预程序的顺利进行。我国没有发生过银行危机,监管机构对具体的危机处理程序及其手段认识欠缺。同时,由于损失率的判断涉及颇广,难以对具体数额做出判断;而且不同传染轮次间的损失率在现实中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仅以损失率为依据判断干预时机可能会带来干预的滞后。为此,我们还建议银行监管机构应积极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系与配合,分享其对银行危机处理的框架性指导意见;深入研究危机发生国危机处理的经验,提升对银行危机的经验性认识。同时完善我国银行业的破产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程序,提高资产评估水平,为损失率的准确计算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范小云,2004:《结构变革中的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及其监管研究》,内部研究报告。

范小云、曹元涛、胡博,2006:《银行系统性风险测度最新研究比较及在中国的应用前景》,《经济学动态》第1期。

Allen and G ale,2000,“Financial C ontagion”,Journal o f Political Economy,108,1,1—33.

Bhattacharya,Sudipto and D ouglas G ale,1987,“Preference Shocked,liquidity and Central Bank P olicy”,in New Approaches to M onetary Econom ics,ed.by W illiam A.Barnett and K enneth J.S ingleton,69—88,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lien,U.and F.G raef,1991,“Entropieoptim i Erungsverfahren In Der Em pirischen W irtschafts forschung(Entropy Optim ization in Em pirical Econom ic Research)”,Jahrbuch fur Nationalokonomie und Statistik,208,4,399—413.

Diam ond,D ouglas and Philip H.Dybvig(1983),“Bank Runs,Deposit Insurance,and Liquidity”,Journal o f Political Economy,V ol.91,N o. 3,401—419.

Furfine,C H,1999,“Interbank Exposures:Quantifying the Risk of C ontagion”,BIS W orking Paper,70.

Iman van lelyveld and Franka Liedrop,2004,“Interbank C ontagion in the Dutch Banking Sector”,SSRN w orking paper,July,2004.

Jeanette Muller,2003,“T w o Approached to Assess C ontagion in the Interbank M arket”S wiss National Bank Discussion Paper,December23.

K au fman.G eorge,2000,“Banking and Currency Crises and System ic Risk:A T ax onomy and Review”,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 and Instrument,M ay,69—0131.

Peter G alos and K imm o S oram ki,2005,“System ic Risk in Alternative Payment System Designs”,W orking Paper,European Central Bank.

(下转第142页)

叶 航等:科学与实证———一个基于“神经元经济学”的综述

Science and Positivism

———A R evie w on N euroeconomics

Y e Hang,Wang Dingding and Jia Y ongmin

(Zhejiang University)

Abstract:The Neuroeconomics,which emergened in late1990πs,is a frontier area and a new branch of economics.I t utilizes the m ode,the method,and the tools of m odern neurology to analyze the economic behavior of human being,and lays out the human brainπs(mainly nerve cell and its neurosurgery and NN)function,role,and mechanism in dealing with individual decision2 making.I t prom otes the positive research to a high level which has nerve been reached.A fter provide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revision with traditional economics,it then exploits new field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s.

K ey Words:Experimental Economics;Behavioral Economics;Ev olutionary Psychology;Neuroscience;Neuroeconomics

JE L Classification:A100,A120,B410

(责任编辑:宏 亮)(校对:子 璇)

(上接第78页)

Sheldon,G and M aurer,M,1998,“Interbank Lending and System ic Risk:An Em pirical Analysis for S witzerland”,Swiss Journal o 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34,685—704.

Sujit Chakrav orti,1996,“Analysis of System ic Risk in the Payment System”,W orking pape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Dallas.

Upper,Christian and Andreas W orms,2002,“Estimating Bilateral Exposures in the G erman Interbank M arket:Is There a Danger of C ontagion?”Deutsche Bunderbanks Discussion Paper,09Π02.

W ells,S im on,2002,“UK Interbank Exposures:System ic Risk Im plications”,Bank of England Financial S tability Review,December,175—182.

Estimating Bilateral Exposures in the China

I nterbank Market:Is There a Systemic Contagion?

Ma Junlu,Fan X iaoyun and Cao Y uantao

(Department of Finance,Nankai University)

Abstract:A frontier study,which has high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financial researchers(as well as regulators and policymakers),is how to estimate,predict and regulate systemic risks of banking system.This paper uses balance sheet in formation to estimate the matrix of bilateral credit relationships for the China banking system and test whether the breakdown of a single bank or banking group can lead to contagion at different loss ratios.Our findings have im portant im plications for banking regulation.

K ey Words:Systemic Risk;C ontagion;Interbank Market

JE L Classification:G210,P340,G330

(责任编辑:晓 喻)(校对:晓 鸥)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系列研究报告之七 张承惠 2002-03-14 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中,银行业应该是最受重视的部分,改善和强化银行业监管应成为金融监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这不仅是因为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影响千百万储户的切身利益;更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主导力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为银行业内外部的制度缺陷而产生了独特的风险生成机制、因为银行业将承受金融开放的首要冲击。 一、中国银行业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无须讳言,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中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根据不同的来源,笔者将这些风险分成内源型、外源型和混合型三类。 (一)内源型风险 内源型风险主要由银行内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造成。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总量控制失衡、流动性要求难以满足、资产结构中贷款比重过高、贷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决策失误和贷后管理缺乏、人情贷款和关系贷款、高息揽储恶性竞争、机构重叠分散、银行及分支机构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对恶意贷款人的交叉贷款审查控制不力、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承兑汇票、银行有关人员以权谋私违规操作、搞账外经

营和违规自办实业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以后,随着全国上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和中央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商业银行通过深化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审贷分离制度、统一授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信贷风险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源型风险的控制机制。 (二)外源型风险 外源型风险由银行业外部各类因素造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信用风险。由于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遇到大量因企业不讲信誉而形成的风险,如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披露企业真实经营情况,提供水份大的报表;借款人还款意愿差,有的甚至在借款时就不打算还款,一些银行反映按期履约比例仅为1/3;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借改制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中,逃废债企业约占50%,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全部贷款本息的30%以上。 第二,金融诈骗风险。近年来,金融诈骗的大案要案呈上升趋势(例如,西安一犯罪团伙在1999年11月~2000年8月期间,多次以伪造或变造存款单位预留印鉴等手段将单位大额存款转移至犯罪团伙开设的帐户,涉案金额达8000万余元,涉及工农中建和城市信用社等诸多金融机构。再如,经查明,在1998年10月至2000年9月期间,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意向承销类会员 (银行类)市场

附件二: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意向承销类会员 (银行类)市场评价相关材料说明 一、材料内容 1、参与市场评价说明书; 说明书需包括以下内容: (1)参与市场评价的意愿; (2)机构基本情况简介; (3)最近三年无违法和重大违规行为的说明。 如有《评价规则》第十五条规定相关情形,不得参与市场评价。 2、2010年度年检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金融许可证》复印件; 4、2009年度审计报告复印件; 5、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操作规程、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上述三个制度文体(应为本单位发布实施的制度); (2)上述三个制度说明,要求简单扼要、清晰明了。 6、从事债券承销业务部门设置、负责人及业务人员简历; 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本机构组织架构图及相关说明; (2)债券承销业务部门设置情况介绍,包括成立时间、承销队伍规模、债券承销业务部门在本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债券承

销业务开展情况等; (3)从事债券承销业务相关人员汇总表(模板见附件1) (4)从事债券承销业务相关人员工作简历(模板见附件2)。 7、2010年度银行间债券市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业务开展情况介绍; 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一级市场情况介绍应包括2010年度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一级市场上承销发行的相关业绩情况,如承销发行金额、只数及相关排名等。 (2)二级市场情况介绍应包括2010年度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二级市场上交易的相关业绩情况,如交易结算金额及相关排名等。 8、市场评价信息表(见附件3); 9、交易商协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材料格式 参与市场评价的会员应当按照上述材料顺序将电子版及纸质版材料发送到交易商协会秘书处。 (一)电子材料 1、审计报告电子版可只提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从事债券承销业务相关人员汇总表应按照EXCEL格式,其他可按照Word或PDF格式提供。 2、邮件标题为“XXX单位参与市场评价材料”; 3、所有材料以附件形式打包发送,每项材料的文件名称和标题一致,如“XXX单位材料一:参与意向承销类会员市场评价说明书”。 (二)纸质材料 1、将材料按照顺序逐份装订; 2、每份材料加盖单位公章。

市场结构论文: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研究

市场结构论文: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研究摘要: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市场进入壁垒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市场结构集中比率进入壁垒 一、前言 关于银行业产业组织的研究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何种银行业市场结构是最优的,现存的银行业产业组织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何种银行业产业组织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等重要问题尚无一致结论。本文尝试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运用于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研究,以期能在服务业产业组织学上有所突破。以新古典理论为基础的scp框架是传统的产业组织结构分析的经典范式,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部分组成,该框架假定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二、银行业市场集中程度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而不断变化,经历了从由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完全垄断到四大国有银行的高度垄断,再到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和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兴起,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不断演变,竞争程度已大大提高,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高度垄断并不

能被轻易扭转,中国银行业仍呈现相对稳定的寡头垄断态势。 (一)集中比率 集中比率是指产业产出规模最大的前家企业的合计产出占整个产业总产出的比重。用公式可表示为:。 crn为产出最大的前家企业的产出集中比率, n为产业内全部企业数量, xi为产出规模排在第i位企业的产出。2003年—2010年中国四家国有银行的资产、存款、贷款cr4均高于80%,说明国有银行在规模方面仍有绝对优势。 (二)hhi指数 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hi指数)是产业内每一家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计算公式为:。 x表示产业的总产出,通常以销售收入或销售量表示。xi表示产业内第i家企业的产出,i=1,2,3……n ,与集中比率不同的是,所有企业可任意排列。si为产业内第i家企业的市场份额。hhi值越接近于10000,集中程度越高;越接近于0,集中程度越低。 银行业的市场集中比率测定方法,在数据获得和计算方面简单易行,但它没有说明几家大银行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在其内部是如何分布的,另外也没有表明其余的份额分布在多少家银行中,它们各自占的份额有多大。hhi指数则较好

项目风险分析和对策

第十章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一、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项目风险通常包括以下方面: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客户风险、资金风险、配套风险、协作风险。本项目主要潜在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 1、政策风险 经济政策风险就是指在建设期货经营期内,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与经济条件的变化,致使实际的经济效益与预期的经济效益相背离。对经济环境与经济条件,应以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宏观经济环境与经济条件的变化,就是指国家经济制度的变革、经济法规与经济政策的修改、产业政策的调整及经济发展速度的波动。 从本项目来瞧,公司面临一般企业共有的政策风险,包括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可能对项目今后的运作产生影响。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就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些因素来自公司外部,就是公司无法控制盒回避的。随着潜在进入者与行内现有竞争对手两种竞争力量的逐步加剧,我国物流行业具有营运主体多、小、散、乱,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且处于无序状态的特点。因此物流企业为了生存及竞争的需要,会采取“价格战”策略打击竞争对手,因而引起公司产品价格波

动,进而影响公司收益。 3、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由于不同的资本结构而对企业投资者的收益产生的不确定影响。财务风险来源于企业资金利润率与接入资金利息率差额上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的大小。借入资金比例越大,风险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作为物流业,本项目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实施之前,实施后财务风险较小。 4、管理风险 项目的实施有一定的周期,涉及的环节也较多,在这期间如果出现一些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或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发生较大的变化,公司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可能不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将会大大影响项目的进展或收益。 本项目融资成功后,相应在项目管理、资金运筹等诸多方面对合作公司均提出了高的要求。公司内部管理中存在诸如成本控制、人员变动、资金运营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将为公司的运营带来风险。如何减少管理风险就是本项目运行过程中必须予以关注的。 二、风险防范与降低风险对策 1、应对政策风险的对策 公司将在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汇聚各方信息,提炼最佳方案,统一指挥调度,合理确定公司发展目标与战略;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足和改进建议分析-共17页

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摘要 2006年12月11日,在经过五年的过渡期的之后,我国银行业正式完全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成败。但是2019年的次贷危机再一次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形成了很大冲击。曾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学习榜样的国际活跃金融机构并没能够经受住金融危机的考验,不是巨亏,就是破产,这也再一次暴露出许多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并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应该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的同时,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才能真正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足的建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外部监管 论文类型:应用研究

目录1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业进入了快速扩张的阶段。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都只注重于业务和市场的扩张速度,反而忽略了质量的控制;注重贷款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再加上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出现时间本来就比较晚,很多商业银行都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相关的职位,这种情况即使在最近几年有所改善,但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和人才,即使设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也都还处于发展不成熟,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性急需改进的状态,对商业银行的运作起不到作用,现在又步入了急速发展期,近些年来由于风险管理不当而引发的事件的出现频率有增无减,闹得人心惶惶,显得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日趋严峻,我国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1.1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由2019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给世界各国都敲响了警钟,商业银行在实际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呈现,发人深思。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体系不完善,开放程度不够,和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规模不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次贷金融危机的发生,短期来看,貌似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从我国金融产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影响不容忽略!例如,国内外经济下滑导致客户违约增加,银行信用风险加剧;持续降息及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导致银行收益下降,市场风险凸现;信贷扩张及新产品开发引发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加大等。 所以,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冲击是不容忽视;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金融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为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彻底地分析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改进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 1.2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资金的使用效率 商业银行是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其通过不断地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来保持其运作,从而实现资金从盈主到缺主的流通和转换,实现资金的调剂,资源的再分配!若商业银行的每笔业务,每个投资项目的决策都经过相应的

工作总结-2019中国银行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精品

2019中国银行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我在这一年业绩不凡,主要有: 1、经过大家优质的服务,在我的柜台下存款有万元。 2、不断的努力加学习,我已经掌握了技能、取得了第名,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3、在大家的帮助下,我逐渐领会了和,这在我的实际工作中使我更能做好和,并且在 上我已经有了的成就。 服务创造价值。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是银行业务发展扩大的最重 要的一年。对于第一线的前台,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微笑服务是第一印象, 其次才是快速准确的办理。进行已经有的时间了,微笑服务是工作的基本。如何微笑,决不是露三颗牙的简单。特别是做对公业务,面对企业的代表,一不留心就是上百万 的流失。微笑服务的背后是如何快速准确的办理。这要掌握技巧。我总结的技。巧归 结起来就是19个字。就是:“熟悉交易码,有条不紊操作,随时微笑面对问题。”对 交易码倒背如流,操作起来穿插有度,面对问题既使一时解决不了,也是微笑的解释。正因为这些,才能有万元的存款。 在中,先后参加过比赛、活动以及结交,这不仅是柜台外的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要 做的和柜台一样好。在比赛中我取得了第名,是我职业中的最好名次。背后有着中行,盈利元。这样算起来,一个月有元收入,一年能达到元。真是聚沙成塔,小帐不可细算。 今年是我工作中重要的一年,回顾这一年,总的来说,收获大于失去、成长大于落后、发展大于退缩。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质”。 从的量到的质,再展望的变,工作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生活就是一天一个模样。 这篇关于中国银行员工个人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给正在阅读本文的你带来帮助! 2019银行员工个人年终总结 2019银行员工个人总结范文 2019年银行员工个人总结范文 2019年邮储银行员工个人总结范文 2019年银行员工个人总结 2019年银行员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2019年农业银行员工个人总结范文

中国银行基本情况

中国银行基本情况 1912年2月,经孙中山先生批准,中国银行正式成立。从1912年至1949年,中国银行先后行使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外贸专业银行职能,坚持以服务大众、振兴民族金融业为己任,稳健经营,锐意进取,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成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为国家对外经贸发展和国内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94年,中国银行改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2003年,中国银行开始股份制改造。2004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06年6月、7月,先后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内地和香港发行上市的中国商业银行。2008年,中国银行作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为奥运盛会的圆满举行提供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及37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并通过全资附属机构中银国际控股集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和联营公司经营保险业务,通过控股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从事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通过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经营飞机租赁业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09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2011年和2012年,中国银行连续两年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中的唯一入选全球性系统重要银行的金融机构。2012年末,中行资产总额达到12.68万亿元。 在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银行始终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将爱国爱民作为办行之魂,将诚信至上作为立行之本,将改革创新作为强行之路,将以人为本作为兴行之基,树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得到了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中国银行将积极推进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境发展,向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大型跨国经营银行集团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 中国银行发展战略 核心价值观追求卓越诚信绩效责任创新和谐 战略目标 追求卓越持续增长建设国际一流的大型跨国银行 战略定位 以商业银行为核心。多元化服务、海内外一体化发展的大型跨国银行 商业银行业务是中国银行的传统主营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及金融市场业务(主要指资金业务)。 11月1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2013年可持续金融全球峰会”在北京开幕,中国银行以“绿色赞助商”身份赞助支持了该峰会。 [2013年]中国广告协会“中国广告长城奖” [2013年]美国通讯公关职业联盟“年度报告综合类评比金奖” [2013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国有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榜百强企业” [2013年]《贸易金融》杂志“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行” [2013年]《银行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最佳金融企业形象奖”

(风险管理)风险分析表最全版

(风险管理)风险分析表

风险评价的目的 风险评价目的是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目的。 风险评价组织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风险评价程序 1、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公司存在的危害形式及所在部位进行识别和分析。从企业从事的活动,使用的设备设施中选取分析对象,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艺过程、作业场所等方面进行危害识别。 2、确定风险评价范围 3、确定风险评价方法 4、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后果严重性的判断准则,对己确定的重点部位、关键装置、作业活动等进行评价,划分风险等级 5、评价过程如下图所示:

风险评价范围Array 通过全公司存在的危害形式和存在的场所, 作业活动。见下表 风险评价方法 从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风险评价方法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

析法(SCL)和预危险性分析法(PHA)。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JHA)是一项系统的分析程序,它将普遍接受的安全健康原则和惯例纳入特定的作业,在JHA分析过程中,对每一项基本的工作步骤都要,以便识别潜在危害,找出做这项工作的最安全途径。这一程序用的其它说法是工作安全分析(JSA)和工作危害分解。 工作危害分析(JHA)较适用于检修、入罐(釜)清洗、折除等作业活动。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基于经验的方法。由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并以提 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较适用于关键装置的风险评价。 3、预危险性分析法(PHA) 预危险性分析法是在项目发展的初期,特别是在概念或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害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预危险性分析法可对现有及已建成的装置进行粗略的危害和潜在的事故分析。 预危险性分析法(PHA)较适用于重点部位(岗位)的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准则 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见1)、事故后果严重性(见2)的判断准则,来确定各重点部位、关键装置、作业活动发生事件的可能性(L)和事故后果严重性(S),由下式计算风险度(R):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系列研究报告之七张承惠 2002-03-14 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中,银行业应该是最受重视的部分,改善和强化银行业监管应成为金融监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这不仅是因为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影响千百万储户的切身利益;更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主导力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为银行业内外部的制度缺陷而产生了独特的风险生成机制、因为银行业将承受金融开放的首要冲击。 一、中国银行业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无须讳言,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中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根据不同的来源,笔者将这些风险分成内源型、外源型和混合型三类。 (一)内源型风险 内源型风险主要由银行内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造成。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总量控制失衡、流动性要求难以满足、资产结构中贷款比重过高、贷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决策失误和贷后管理缺乏、人情贷款和关系贷款、高息揽储恶性竞争、机构重叠分散、银行及分支机构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对恶意贷款人的交叉贷款审查控制不力、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承兑汇票、银行有关人员以权谋私违规操作、搞账外经营和违规自办实业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以后,随着全国上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和中央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商业银行通过深化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审贷分离制度、统一授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信贷风险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源型风险的控制机制。 (二)外源型风险 外源型风险由银行业外部各类因素造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信用风险。由于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遇到大量因企业不讲信誉而形成的风险,如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披露企业真实经营情况,提供水份大的报表;借款人还款意愿差,有的甚至在借款时就不打算还款,一些银行反映按期履约比例仅为1/3;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借改制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中,逃废债企业约占50%,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全部

员工中国银行工作总结

报告总结参考范本 员工中国银行工作总结 $

我是** 中国银行的一名普通员工。*年*月从** 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中行XX市分行XX分理处从事会计工作。**年*月通过竞聘上岗,被组织上委任到市分行XX支行XX分理处任主任。工作之余,我参加成人高考,于XX 年顺利取得了会计电算化大专文凭。曾在XX年获“地区分行存款工作先进个人”,在总行省行组织的业务技能测试中先后获得“计算器三级能手”、“中文储蓄传票录入二级能手”、“中文文章录入一级能手”等称号。在中行工作的这几年中,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一名合格中行员工的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立足本职工作,潜心钻研业务技能,使自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青春,为中行事业发出一份光,一份热。带着领导的重托和同事们的信任,我来到了XX分理处任主任。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如下,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要真正管理好一个分理处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XX分理处是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小所, 我刚去时分理处的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667万无,公司企业存款余额还是零。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首先认真的调阅了分理处历年的报表等资料,客观的分析了分理处业务之所以不能得以发展的原因。分理处起步晚,而周边又已经有了好几家开业已久的其它商业银行,市场占额十分有限。要想在这样的处境下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采取紧逼战略,超常规的干。在紧紧围绕市分行提出的“跑赢大市、逐年减亏” 的经营目标和“强力出击,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前提下,我决定把存款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切入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带领全所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储蓄存款百日吸存”竞赛活动中去。白天工作忙, 我们就利用晚上时间打电话,托关系,找熟人利用各自自身的条件,通过各种渠道,展开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为大力拓展分理处的存款业务尽心竭力。记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

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 and The Stock Exchange of Hong Kong Limited take no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ntents of this announcement, make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its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and expressly disclaim any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any loss howsoever arising from or in reliance upon the whole or any part of the contents of this announcement. (a joint stock limited company incorporate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imited liability) CONNECTED TRANSACTION PURCHASE OF SHORT-TERM FINANCING BILLS On 25 October 2010, First Tractor Finance, a non wholly-owned subsidiary of the Company, and China Citic Bank, an independent third party to the Company, entered into the Distribution Agreement pursuant to which First Tractor Finance has agreed to purchase the Financing Bills in the principal amount of RMB50,000,000.00 issued by YTO,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and a connected person of the Company. The Purchase of the Financing Bills in the principal amount of RMB50,000,000.00 constitutes a financial assistance provided by the Company to YTO under Chapter 14A of the Listing Rules. As the relevant percentage ratios of the Purchase are less than 5%, the Purchase is subject to the reporting and announcement requirements only but is exempt from independent shareholders’ approval requirements pursuant to Chapter 14A of the Listing Rules. INTRODUCTION The Board is pleased to announce that on 25 October 2010, First Tractor Finance, a non wholly-owned subsidiary of the Company, and China Citic Bank, an independent third party to the Company, entered into the Distribution Agreement pursuant to which First Tractor Finance has agreed to purchase the Financing Bills in the principal amount of RMB50,000,000.00 issued by YTO,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and a connected person of the Company.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2002-03-14 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中,银行业应该是最受重视的部分,改善和强化银行业监管应成为金融监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这不仅是因为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阻碍千百万储户的切身利益;更是因为通过多年的进展,中国的银行业差不多成为金融领域的主导力量和国民经济进展的重要支柱、因为银行业内外部的制度缺陷而产生了专门的风险生成机制、因为银行业将承担金融开放的首要冲击。 一、中国银行业埋伏着庞大的风险 无须讳言,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中埋伏着庞大的风险。依照不同的来源,笔者将这些风险分成内源型、外源型和混合型三类。 (一)内源型风险 内源型风险要紧由银行内部治理不善、风险操纵机制不健全造成。这类风险要紧表现在资产负债总量操纵失衡、流淌性要求难以满足、资产结构中贷款比重过高、贷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决策失误和贷后治理缺乏、人情贷款和关系贷款、高息揽储恶性竞争、机构重叠分散、银行及分支机构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对恶意贷款人的交叉贷款审查操纵不力、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承兑汇票、银行有关人员以权谋私违规操作、搞账外经营和违规自办实业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以后,随着全国上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和中央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商业银行通过深化信贷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审贷分离制度、统一授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信贷风险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源型风险的操纵机制。 (二)外源型风险 外源型风险由银行业外部各类因素造成,要紧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信用风险。由于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遇到大量因企业不讲信誉而形成的风险,如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披露企业真实经营情形,提供水份大的报表;借款人还款意愿差,有的甚至在借款时就不打算还款,一些银行反映按期履约比例仅为1/3;专门是近年来企业借改制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形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中,逃废债企业约占50%,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全部贷款本息的30%以上。 第二,金融诈骗风险。近年来,金融诈骗的大案要案呈上升趋势(例如,西安一犯罪团伙在1999年11月~2000年8月期间,多次以伪造或变造存款单位预留印鉴等手段将单位大额存款转移至犯罪团伙开设的帐户,涉案金额达8000万余元,涉及工农中建和都市信用社等诸多金融机构。再如,经查明,在1998年10月至2000年9月期间,有三个犯罪团伙伪造假银行承兑汇票102

中国银行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分析

中国银行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分析目录 一、内部组织的效率 二、各部门协调状况 三、供应者与营销中介 四、顾客 五、竞争对手 六、替代品状况 七、公众 一、中国银行内部组织的效率 (一)、组织结构

(二)、规章制度 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中国银行始终将良好公司治理作为提升股东价值和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手段,在创造良好经营业绩的同时,持续完善权责明确、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公司治理机制。 中国银行严格遵守《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及监管部门的相关法规,以自身的公司治理实践经验为基础,不断制定和更新公司治理规范性文件,完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构建的现代股份制公司治理架构,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中国银行建立了内部控制三道防线:全行各级机构、各业务管理部门和每个员工在承担业务发展任务的同时也承担内部控制的责任,是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自我评估、自我检查、自我整改、自我培训,实现自我控制。法律合规部门与业务条线部门负责统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检查、监督和评估第一道防线的工作,是内部控制第二道防线。稽核部门负责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式,检查评价全行经营活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 (三)、信息资源 中国银行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同BI进行整合,使大量数据能够智能分析出成千上万条线索,并且将这些线索提交给各个支行部门,让

不同定位的支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从而提高了客户沟通的有效性,同 BI整合后的CRM系统提供了最大化客户终生价值的能力以及协调所有客户访问渠道的能力。使得其取得了大量潜在客户和老客户的存款及投资,其 营业利润也有了大幅提升。 中国银行每天会将所收集的客户数据放到数据仓库中,并通过BI模块对客户交易状态进行管理,对一些非正常的交易金额通过调差分析后进行专门的处理。一旦有客户状态异常的情况发生,数据仓库会自动做出相关统计,并将统计的结果提交给营销部门的人员,有营销人员及时与客户进行接触,找出客户状态异常的原因。 近期,华为推出HuaweiPay 移动支付功能,与中国银行签订合作协议。 NFC近场通信技术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 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 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只要将手机开启NFC支付 功能并绑定银行卡,在消费时将手机靠近POS机,然后验证指纹,就可以 完成支付。 (四)、企业文化 中国银行的发展战略,按照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不断推出差别性的产品与服务;调整与改进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使信贷决策更加科学与透明;按照审慎的会计原则处理业务,增加透明度; 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以及服务于这一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教育和培训,培育中行文化。 目标: 追求卓越,持续增长,建设国际一流的大型跨国银行。 二、中国银行各部门协调状况

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企业资产和负债存在的风险研究 【第一章】公司资产和负债风险管理探究绪论 【第二章】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3.1 3.2】资产规模风险与结构风险 【3.3 3.4】资产质量风险与计价风险 【3.5 3.6】表外资产风险与资产的战略风险 【第四章】企业负债风险分析 【第五章】企业风险的识别与应对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负债与资产风险防控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2 章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2.1 企业风险概述 风险的概念是由西方经济学家在19 世纪提出的,认为风险是伴随着企业的经营产生的,经营者承担了风险才获取相应的收入,收入是风险的报酬。20 世纪初期IIA 强调风险的损失观,风险对目标的实现是有阻碍性的,指出衡量风险的标准与后果,随后的学者研究逐步改变这一观念,认为风险具有两面性,风险的不确定性不仅包括未来结果的不利方面而且包括有利方面,2002 年IRM、AIRMIC

以及ALARM 共同发布了风险管理标准,强调风险的两面性,将其定义为各种后果可能性的结合,同时关注风险的有利与不利方面,充分利用风险带来的机会.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面临的越来越多的风险,应对风险机会大大增加,随着人们对风险认识观念的改变,逐步意识到充分利用风险的有利方面能给企业带来机会,对风险的认识产生了质的改变。人们对风险观念的改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最早对风险的认识是激进的,强调风险的罪恶与对之厌恶,只能被动的接受;第二阶段:现代社会对风险的认识是可预测的、可度量的负面影响,设法去避免风险的发生;第三阶段: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风险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并将风险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考虑,认为风险是可管理、可操纵的,是一系列可能发生的结果,人们可以主动接受风险并接受专业建议,充分利用风险为企业带来的机会,规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2.2 企业风险的分类 根对风险依据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主要根据风险的内容、企业的盈利性和风险的来源来进行划分,本文主要从风险来源来具体分析企业风险,外部风险主要从社会环境、政治、法律等方面来进行风险分析,内部风险主要从企业战略、财务状况、运营状况等来进行风险分析。 2.2.1 外部风险 1、政治风险是指政府或政府官员等的行为而对未来产生的不

中国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领域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银行保险业务开始逐渐成为国内金融市场的亮点。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刚刚起步,银保产品开发的风险、保险公司内控中的风险、与银行合作过程中的风险、法律法规的缺失和监管的真空等都给银行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带来了许多风险。文章通过对国内银行保险风险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结合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情况,将银行保险的风险进行分类,得到我国银行保险风险管理的结论,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保险;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一、引言 银行保险,也有人称之为银保融通,浅层意义上来说,是指保险公司通过银行平台销售产品,深层意义上来说,是指保险公司与银行采取相互融合的策略,通过客户资源的整合和保险相关的金融服务客户销售渠道共享,以满足客户多种多样的需求。 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自1995年以来,共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1995年至1999年)。这段时期的银保形式主要是银行代保险公司收取保费,产品单一,还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银保市场。 第二阶段:高速成长阶段(1999年至2005年)。在这段时期,银行保险市场的主体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出现,我国进入了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高速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深层次合作阶段(2005年至今)。《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我国通过以后,银保合作混业融合的态势开始出现,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开始从简单变为高级。 就目前而言,许多学者都已经研究了银行保险的产品设计与开发、销售环境、发展模式、问题与解决方式,这些都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研究结果,但是对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析及管理进行宏观层面的研究仍然很少,尤其是基于保险公司视角。故此,本文将从保险公司出发,整体研究我国银行保险的风险,相信这将会是我国这方面研究的理论补充,对于实际操作会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二、我国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析 (一)银行保险业务的风险概述 银行保险业务在进行过程中,从保险公司设计险种,通过银行进行销售,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所产生的风险多种多样。在业务中,与银行保险有直接关系的是保险公司、银行、消费者、政府等。 (二)银行保险产品设计中的风险

中国银行支行综合柜员工作总结

提供专业的word版文档,优质的服务,希望对您有帮助/双击去除 中国银行支行综合柜员工作总结 中国银行支行综合柜员工作总结 200年支行综合柜员工作总结 200年是中行支行迈向发展的重要一年,作为支行的一个柜员,上面有行长的领导,下面有新近员工的支持。我在这一年业绩不凡,主要有:1、经过大家优质的服务,在我的柜台下存款有万元。2、不断的努力加学习,我已经掌握了技能、取得了第名,赢得了大家的赞许。3、在大家的帮助下,我逐渐领会了和,这在我的实际工作中使我更能做好和,并且在上我已经有了的成就。 服务创造价值。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是银行业务发展扩大的最重要的一年。对于第一线的前台,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微笑服务是第一印象,其次才是快速准确的办理。进行已经有的时间了,微笑服务是工作的基本。如何微笑,决不是露三颗牙的简单。特别是做对公业务,面对企业的代表,一不留心就是上百万的流失。微笑服务的背后是如何快速准确的办理。这要掌握技巧。我总结的技巧归结起来就是19个字。就是:“熟悉交易码,有条不紊操作,随时微笑面对问题。”对交易码倒背如流,操作起来穿插有度,

面对问题既使一时解决不了,也是微笑的解释。正因为这些,才能有万元的存款。 在中,先后参加过比赛、活动以及结交,这不仅是柜台外的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做的和柜台一样好。在比赛中我取得了第名,是我职业中的最好名次。背后有着中行各级领导的信任,的支持以及信心、努力、坚强。在活动中,面对困难我总会不自觉的第一个上,不是表现自己,是在锻炼自己的毅力和反应。在那次活动中,看到的坚韧,自己内心充满了感动,在今后的工作和活动中,争取如一样,为丹霞争光,为中行添彩。 工作外,我一直在学习和,虽然我只有个文凭,但学习不断,吸收不断。对于银行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工作外我经常和讨论,说:“……………………………”。使我深受其益。没有的一番话,有些道理自己很难悟出来。应用中实际工作中,的学习使我在每天看似重复但又不断有新问题的柜台中有了更加简洁的处理方法。比如运用这一点,平均办一笔业务直接可节约时间,少花费材料,间接也盈利元。每天有笔业务,这样就可节约时间,少花费材料,盈利元。这样算起来,一个月有元收入,一年能达到元。真是聚沙成塔,小帐不可细算。 是我工作中重要的一年,回顾这一年,总的来说,收获大于失去、成长大于落后、发展大于退缩。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质”。从的量到的质,再展望的变,工作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生活就是一天一个模样。 谢谢大家!

中国三大银行的市场定位和目标人群

中国三大银行的市场定位和目标人群 一、中国工商银行 1、市场定位: 以市场为导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大企业、大系统战略。工商银行的性质是国有商业银行,其特点是规模大,存贷款余额、机构设置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占第一位。国有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工商银行必须成为我国基础产业发展的强大支柱,大中型企业的主办银行,即实施大企业大系统战略。 把中间业务置于应有地位,赋予“全方位服务”的完整意义。中间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三大业务之一,是商业银行在基本不动用自身资金的前提下接受客户委托办理支付和其他事项,以服务客户,取得服务费的业务。在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已占到了业务总收入的50~60%以上场重点目标客户。 巩固拓展个人业务市场。大企业、大系统战略和个人业务市场构成工商银行市场定位的两翼,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必须重视个人业务市场的开拓。 目前,工商银行对个人市场的细分和定位尚缺乏深度和力度,应该改变以往一味重视对公服务的做法,拓展面向个人服务的市场空间。。 2、目标人群: 从公司客户市场看,“大而优”是工商银行的重点目标客户。 “小而优”也应该是工商银行的重要客户。从个人客户市场来看,以中等收入阶级为核心,以吸存、中间业务和消费信贷并列发展的金融多元化服务是工商银行看好的个人金融业务市场。 二、中国农业银行 在区域上,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市场定位,发挥农行已有的优势,在资源配置上实行重点倾斜,把握重点,务实兴行。目前农村改革正在步入一个以推行股份合作制为核心,以发展规模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的新阶段,这对农业

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农村是一个大市场,虽然农业比较利益低,但是,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定则天下定”,“农业兴则百业兴”。农业银行在农村的优势是其他专业银行所无法比拟的,也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紧紧抓住农村改革的新机遇,才能顺利实现其转轨目标。 打破传统的业务和产业分工,扩大业务交叉,拓展各类金融业务,构建跨行业和营运多元化的新优势。从农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来说,作为城乡经济活动中心的农行,既有遍及全国农村的业务阵地,又有较多的城市、城郊和集镇机构网点。 扶优扶强,逐步提升经营客体层次,实行多成份群落的市场定位,稳定和壮大农业银行优良客户群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所有制结构呈多成份群落化格局。 从狭窄的服务领域、传统的业务范围、单一的经营对象中解脱出来,打破城乡、工农、所有制三个限制,努力扩展服务对象,为客户和城乡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2、目标人群:面向“三农” 服务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全能型国际金融企业。 三、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全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之一,始建于1912年。中国银行的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领域,旗下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08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10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