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慧律法师十番显见12集4

慧律法师十番显见12集4

慧律法师十番显见12集

【及心所使者,即五十一心所法:遍行五法,别境五法,善十一法,根本烦恼六法,随烦恼二十法,不定四法。此五十一法,随心王所驱使,故名心所使。】

【五十一心所法,八识所具多寡不同,】
这一段是指第八意识的心所有法,所拥有的心所法,跟第七意识不一样;第七意识的心所有法数目,跟第六意识也不一样;前五识所具足的心所有法也不一样。

八识称为心王,五十一称为心所,

是为什么呢?就像国王跟大臣,国王出去,大臣就陪在旁边,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怎么样?出现的时候,有能所的时候,八识心王只要现前,心所就跟在旁边,附带的。


【第八识唯具五遍行心所;】
【第七识具遍行五法,别境慧、】五别境当中的慧,叫做别境慧,五别境当中,别境有五嘛,其中的慧心所。根本烦恼就是:六大根本烦恼里面的四个,【根本四法贪、痴、我见、慢;大随烦恼八法,共十八心所;】所以,第八意识有五遍行心所;第七意识有十八个心所。

【第六识,力用最强,具足五十一心所;】
【前五识具遍行,别境各五法,善法十一,根本烦恼前三,中随二法,】也就是无惭、无愧。根本烦恼前面三,就是贪、瞋、痴了;中随烦恼里面有二法,就是无惭、无愧。【大随八法,共三十四心所】。也就是前五识相应心所是三十四;第六意识的相应心所是五十一;第七意识的相应心所是十八;第八意识的相应心所是五遍行,这个我们在百法都讲过了,在这里是没办法,不得已,只好简单解释一下。


【诸所缘法者:即二十四种不相应法,】【因不与心王、心所、色法无为法相应,乃色心分位假立之法。】
二十四不相应行法,说:诸所缘法者:即二十四种不相应法,

【因不与心王、心所、色法无为法相应,乃色心分位假立之法。】

什么叫做色心分位假立之法?我们只举第一个例子:

“得”,我们得到东西,这是一种观念。

譬如说:我大学毕业了,领得了这张大学毕业证书,内心里面有“得到”这个观念, 得,得到,它是一种观念,它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但是,不离色法,不离心法。

我这个人大学毕业后,从校长那边拿到这一张毕业证书,心中说:我得到了这一张毕业证书。 这个“得”就变成一种观念.

毕业证书是一种色法,我的心里面去感受,叫做分位假立。

也就是说:既不是色、不是心;又不离色、不离心,色心把它分位,把它假立出来的,所以,“得”是一种观念。

(按师父讲解“二十四不相应行

法”的笔记即为: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方。二十一时。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二十四不和合。)

【二十四种不相应(是识所缘),】也是不离识,是识所缘。换句话,我们来讲叫做把假相化作观念,就是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重点就是这个。

【及六种无为(是智所缘),】无为法(六个无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受想灭无为、真如无为。识所缘有能所;智所缘就是绝对,六种无为法。

【此中即百法五位(一、色法(十一个)二、心法,就是心王,(八个)三、心所有法(五十一个心所),第四个、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五、无为法(六个无为)广如唯识百法论说。以上百法,即统一切法,惟是真心所现,真心如镜,诸法如镜中像而已。此文重一现字,见万法即心也。】
此文重一个“现”字,见万法就是心。


一、色法(十一个)——⑴五根——眼、耳、鼻、舌、身。 ⑵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五根加六尘就是十一。

二、心法,就是心王,(八个)——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以上为前五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三、心所有法(五十一个心所),心所法就是心所有法。
⑴五遍行——作意、触、受、思、想。 ⑵五别境——欲、胜解、念、定、慧。
⑶十一善法——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我告诉诸位,我们善法只有十一个,而烦恼就很多;信心,就是很有善法,你对三宝信心具足,这个是大善。有惭、有愧;没有贪念、没有瞋恨心,无痴,称为三善根,这个就是善法。精进,就是正知见的精进;轻安,就是暂得、获得法的喜悦,不是究竟解脱,叫做轻安。不放逸,不放逸就是不懈怠,认真修行,不达到菩提目的,绝不休息。行舍就是能舍,行舍的意思就是说:很能布施。身心都能放得下,叫做行舍,明明接受了一切的痛苦,也不牢骚,也不抱怨。不害,永远不动一个念头,加害任何一个众生,不害,就是没有害别人的心,这个就是善法,用现在来讲,就是不会去设计别人。
⑷六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
⑸二十种随烦恼——
①十小随烦恼——忿、恨、覆(就是隐藏自己的缺点)、恼、嫉(嫉妒)、悭(悭贪)、诳(欺骗)、谄(阿谀)、害(就是想尽办法残害对方)、憍(矫揉造作,不实在

)。 ②二中烦恼,中等烦恼,二中就是二个中等烦恼——无惭、无愧。 ③八种大烦恼,碰到这个就是没辙,叫做大烦恼。 1、掉举,就是一个人修行学佛道,这个道场跑掉,到另外一个道场;这个善知识亲近完又跑;或者是在佛前一坐,心定不下来。掉举,就是心浮动,明明坐在佛前(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坐,停不下来,定不下来。所以,掉举的人,通长修行不会太长久。再来就是昏沉,太喜欢睡觉,精进不起来,坐在沙发上,很快就会进入状况,就会听到声音,呼~~~(师拟打呼噜声音)混沉,很快,速度很快!不信就是没有信心;懈怠、放逸;失念就是失去正念;散乱,心定不下来;不正知。碰到这个八大烦恼,没辙,你度不了他!说:你相不相信佛?相信!可是,他懈怠、放逸。
⑹四不定法,就是不能确定是善是恶,譬如说:忏悔、睡眠、寻、伺。

我们就讲一个,譬如说:中间这个睡眠,好!睡眠太多了,这个是不好,是二十种随烦恼里面的八种大随烦恼,好!睡眠睡久了就昏沉了,醒了继续昏沉。昏沉不好,没错;好!如果全部不睡觉呢?那更糟糕了,火气就上升了,百病就丛生了,就头痛了、高血压啦、失眠、荷尔蒙失调、脾气暴躁。诸位!没有失过眠的人不知道,好好睡觉的人那没有什么差别;要是失过眠的人就知道那个失眠的痛苦。为什么失眠的痛苦呢?你想要睡,人躺在那个地方,眼睛很亮啊,睁开来,开始,怎么睡,睡不着,瞪大眼睛,无计可施!我就曾经过这样子,在大学里面的时候就很用功;出家阅读藏经,也是有这样子,就睡不着,太过精进的时候睡不着。所以,这个修行还是要中道一点。
那么,正常人的睡眠时间是多少呢?二十岁以下的大部分是八个钟头,三十岁大概七个钟头,四十岁大概六个钟头,五十岁以上的,大概五个钟头,六十岁的话,四个钟头。真正修行人,大概二个钟头至三个钟头就够。有的人听到说:啊?!阿弥陀佛!没善根。听到睡二、三个钟头!是不是?
我们这种修行人,阅读藏经的时候,那一天睡一个钟头是真的;你那个电视广告说,她一天只有睡一个钟头,你相信吗?那不可能啊,那没有办法,偶尔一天睡一个钟头是对的,为什么?坐在飞机上,没地方躺嘛,当然就睡一个钟头了,所以,这个睡觉,睡太多变成恶法;你不睡也不行,不睡不行,所以,这叫做不定法。知道吧!

忏悔,忏悔:我做错事情了,忏悔!

有的人用太激烈的反应,忏悔。激烈什么?自己跑去跪在佛前,然后跪一天一夜,师父去劝他:你不要这样子,不要自责了。他

说:我的坏的习气改不掉,我就是要跪在佛前求忏悔。我说:此心是可嘉,你已经跪了好几个钟头了,就歇着休息吧!他一定要残酷自己。有一个比丘尼也是这样,她认为修行不能贪瞋痴,她怎么样?七天不吃饭,打饿七,就是统统不吃东西。她后悔自己的业障:我为什么变成一个女孩子?自己很忏悔,就自己打饿七,想好好的精进,往生极乐世界;七天,果然七天死掉了!都没有吃东西,心脏负荷不了,一下子停止活动,生命结束,打七天的饿七,打死人了!所以,有时候我们这个忏悔,也要看情形,有惭愧心很好,忏悔要适得其中,太过于苛责自己,太严重的悔变成恶,残害了自己的生命,是不是?极端的忏悔,就不原谅自己:我是个罪人,我不原谅自己!那这样怎么能够处理事情呢?是不是?所以,没有悔恨的心就没有救;太严重的悔恨就变成恶。知道吧!会伤害到自己的身心,所以,这个叫做不定法,底下就不谈了。


第四个、不相应,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叫做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诸位,这个“身”不是我们这个色身的身,这个“名”指名相,“句”就是句子;“文”就是文章。为什么加一个“身”,就是整体性的概念,这个不是身体,不能弄错了。生、住、老、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不和合。

五、无为法(六个无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受想灭无为、真如无为。
因为那很虚耗时间,我们不能说碰到困难的名相,老是一直这样解释,这样又不是在解释佛学大辞典。所以,这个《百法明门论》有空自己慢慢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