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世纪中国文学答案

20世纪中国文学答案

20世纪中国文学答案
20世纪中国文学答案

(答案较长且冗杂,答题时请自我删改)

一章:

1.为什么说文化机制的渐变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必要条件?

答案:在逐步殖民地化的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正逐渐地向工业文明转化,传统的、古老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正在向着现代转变。这种现代化的进程呼唤着文学的变革,也必然孕育着文学的变革。晚清以来发生在中国的一系列历史性事件,从社会机制、文化观念以及物质形态上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鸦片战争对清政府内部产生的重大影响就是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学习和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办了中国近代的机器工业,不仅在当时抵制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军事和经济策略使中国出现了一批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且对后来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以及文学的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社会政治经济机制的变化带来的是文化机制的变化。满清王朝在1908年的《钦定宪法大纲》中表面上规定了给予臣民言论、著作、出版等自由。辛亥革命后的《临时约法》也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之自由”。与报刊同时发展着的是现代出版事业。从1904年起,出版重心已经转移到民营出版业。民营出版业受制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它与大众的需求保持着联系,决定着现代出版业的大众性与平民化的民主特性。它给那些具有现代思想的知识分子提供了自由的、理性的交往的空间,保证了文学观念的变革和文学现代性实现的机会。总之报刊繁荣引发的是报纸副刊与专门性文学杂志的出现,是近代出版印刷业的发展,这一切初步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

(3)近代以来,随着上海、天津等现代都市的形成,随着租界的出现和外国教会、文化势力的入侵,中国出现了一部分自由撰稿的知识分子。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障。中国知识分子终于在科举仕进与入幕帮闲的传统道路之外,又有了以“思想”与“写作”作为谋生手段,体现自身独立价值的新的选择的可能性。正是这些使中国的读书人在历史上第一次摆脱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使中国的作家职业化,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也由此有了创作队伍的保证。

(4)在随着现代都市的出现和现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形成了人数不少的市民阶层,新式学堂的兴起培养了大批不同于传统的“读书”人。不断壮大的城市市民阶层连同新式学堂的学生,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受众队伍。而由于科举制的废除和报刊的繁荣,文人们的策论正逐渐变为报刊上的自由论述,小说的接受也开始由听说书人叙述表演的欣赏变成了阅读的理解。

2.近代文学改良运动:

(1) 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界革命。晚清的诗坛毫无生气,为了诗歌的革新解放,黄遵宪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发动了诗界革命。针对晚清诗歌创作追求古与雅的写作原则,梁启超他们提出了新与俗的纲领。针对“求古求雅”的原则,黄遵宪、梁启超他们提倡通俗的原则。(2)从报章文体到新文体。桐城派古文标榜“清淡简朴”、“恶熟恶俗”,骈体文词藻华丽专求形式,八股文更是内容空洞、格式呆板。黄遵宪、康有为等人曾提出过“适用于今、通行于俗” 的改革设想。后来,在报章文体出现,“ 新文体”流行,梁启超适时提出“文界革命”的主张的。到十九世纪后半期,改良派的政治家、宣传家掌握控制或新创办了许

多报刊杂志,用以传播他们的政治改良主张。在这过程中,报章上的文体逐渐地发生着变化:从报章古文化到古文报章化,再到报章宣传鼓动化。所以“新文体”实际上也就是随着现代型报刊杂志的繁荣和政治改良运动兴起而出现的“报章文体”。(3) 着意“营构人心”的小说界革命。入近代以后,先进知识分子出于社会政治原因,把小说看成是启发民智的得力工具,是进行社会革命宣传的重要武器,大力提倡和鼓吹。于是创作兴盛,译著流行,小说理论的探讨也比较深入,从而使小说的观念有了彻底的更新。(4) 戏剧观念的更新和文明新戏的萌芽. 比较系统地质疑传统观念,并提倡新的戏剧观念的是陈独秀。他还针对戏剧的艺术特点强调戏剧在改良社会方面的特殊功能.《二十世纪大舞台》创刊后的第二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了旨在“研究新旧戏曲,翼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的春柳社,春柳社戏剧活动的消息传到国内,王钟声等在上海发起成立春阳社,并在上海演出《黑奴吁天录》和《迦茵小传》。至此,中国的戏剧经观念的转变与舞台的实践,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话剧萌芽时期的文明新戏形式从此定型”.(5) 力主“言文合一”的白话文运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载体,文学观念的现代化,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语言的现代化。所以,提倡“言文合一”,发起白话文运动也成为近代的文学改良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提出“言文合一”这一问题的是黄遵宪,他认为中国人看书,要将文言翻译成语言。而人们作文,又得将心里想说的话翻译成文言。这就造成了“手口异国,动需翻译”,言文乖离所造成的这种种困难就导致中国充斥文盲,文盲多则文化不能普及,科技难于发展,社会无法进步。因此,要用新的思想开启民智、改革社会,就必须通过影响群众;而要影响群众,言文就必须合一

而甲午战争的惨败和政治维新运动的出现,终于使白话文运动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第二讲:1.共和国文艺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石上面的。(大致了解)

(1)五四时期的萌芽。新一场的文学变革运动——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适应肇始于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革命的要求而发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二十年代后期又引发了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并紧接着形成了三十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思潮的并存的局面。到延安文艺运动时期和共和国文学时期中,革命文学终于成为主流文学。(2)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同时,作为这一革命运动在文化领域的直接反映,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意识也开始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早期共产党人中产生。(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除了文学的社会政治功用、文学所应表现的内容外,初期共产党人的探讨也涉及了革命文学对作家思想立场的要求。但是由于党左内倾主义路线的影响,创造社、太阳社在提倡无产阶级文学时同样也暴露了许多左倾和极端的错误。如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很快就与封建阶级妥协,所以必须全盘批判。于是,他们对许多新文学作家,如鲁迅、叶绍钧、茅盾、郁达夫等通通加以批判,特别是对鲁迅进行了粗暴的攻击,把鲁迅称为“封建余孽”、“法西斯蒂”、“二重性的反革命的人物”等。(4)左翼文艺运动。左联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发展,左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除了创办出版左翼报刊和文学作品,进行反对白色恐怖的文化斗争外,左联进行了一系列富有理论建设意义和文艺实践意义的工作。其中包括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翻译传播和学习运用马克思文艺理论;开展

文艺大众化运动,探讨文艺与群众的关系;培养青年作家,推动左翼文学创作,开展文艺思想斗争和论争,反击形形色色有碍于左翼文艺发展的文学派别和文学思潮,等等。这一切都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左联在理论上照搬苏联的提法做法,表现了教条主义的倾向。(5)延安文艺运动。在延安和各解放区,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是开展文艺运动,从事文学批评和创作的思想纲领。毛泽东已经提出比较系统的文学主张。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文学服务对象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直接推动了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民族形式的讨论“在《讲话》精神指引下,解放区的文艺工作有了根本性的改观。许多作家艺术家投身工农兵生活。群众性的文艺活动也热烈地兴起。建国后,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全部被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艺工作指南。

2.三次文艺批判运动在共和国的文艺范式建立中起的作用。

(1)历史的修辞。作为刚刚诞生的共和国的领导人,作为有过二十八年奋斗历史的执政党的领袖,毛泽东首先想建立的是一种新的、完全有利于共和国、有利于共产党历史的阐释规范,想进行的是引导作家把这种规范运用到描述历史、虚构历史中从而在意识形态上证明他所领导的共产党的革命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历史的法则,同时也证明共和国诞生的合法性。所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批判始终是围绕毛泽东制定的中心问题展开。(2)经典的阐述。从某种角度说,文学经典也是特殊的历史存在。就像与历史的关系一样,文学经典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抹杀的,人们只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不同的阐释,然后借鉴它、利用它。毛泽东发动《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要开展“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但牵涉到的则是阐释文学经典的合法性问题,是如何通过经典的阐释去规范当下文学创作的问题。(3)现实的再现与作家的立场。共和国文学范式要求文学服从于现实政治斗争,服从于党性原则,服从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理念。由于在新的文学范式、文学观念中,作家与现实、与表现对象和接受对象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主流文学观念要求作家自觉进行世界观改造,共和国文学范式的运作中也对作家进行强制性改造。而对于文艺界的领导人来说,胡风顽强的存在就是新文艺的尴尬。因此,有强大的无产阶级专政机器为后盾的共和国文艺必然得采取更为严厉的手段发起批判运动。(4)艺术的缺席。无论从发动者的意图还是从实际的运动过程或运动效果看,在这些名为文艺批判的运动中,惟一缺席的就是艺术。但正是这三场文艺批判运动,连同五十年代初期建立起来的完备的文学队伍的体制化管理体系,完备的文学期刊、报纸文学副刊和文学出版社的运行机制,以及适应国家意识形态需求的作家级别、薪俸、奖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共和国的文学范式、共和国文学的运行机制正式形成。

第三讲社会转型期的小说创作

1、为消解意义,先锋小说家采用了哪些反传统的写作手段?

(1)意义的消解。先锋小说作家关心的只是故事的“形式”,他们把叙事本身看作审美对象,运用虚构、想像等手段,进行叙事方法的实验,有的并把实验本身,直接写进小说中。他们为了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为了让小说从过分追求社会功能的传统思维中解脱出来首先就必须消解小说的意义,因此,元虚构也就被先锋小说家广泛地采用。

元虚构也叫元叙事、元小说,它通过作家自觉地暴露小说的虚构过程,产生

间离效果,进而让接受者明白,小说就是虚构,不能把小说当作现实。这样,虚构在小说中也就获得了本体的意义。

(2)戏拟。当先锋小说家在第二能指和第二所指画上鸿沟之后就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他们要消解意义、消解深度模式就意味着反传统,就意味着他们必须与传统的小说观念作战,

他们最常使用的方式是“戏拟”。就是一开始故意模仿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然后在写作的过程中颠覆这种方式。

(3)空缺。先锋小说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颠覆的另一方式,是故意在小说中设置“空缺”。传统的小说在时间上是完整、明晰的,故事是有头有尾的,时间链条和因果链条是紧密相连的。而实验小说家则有意设置空缺(不是省略),使得小说的时间链条被打断。时间链条被打断之后,因果链条也因此而被打破,小说的意义也就无法被整合出来。

(4)语言游戏。先锋小说家对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的颠覆还在于通过纯粹的语言游戏进行反叙事的实验。先锋小说家都重视小说的语言实验,但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的是孙甘露。他的《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等作品彻底斩断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每个句子、每一语段都让人看得懂,但整篇小说没有故事,没有内容,只是那些句子和语段的随意搭配,只是能指的自我指涉和相互指涉。

2.新写实小说的的基本叙事特征。

(1).视点下沉。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由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用理性关照一切,传统的叙述者大多采用的是高于生活、高于故事人物的视点。新写实小说的作家在对待生活和人物方面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他们的小说也就不再显示叙述者居高临下的姿态。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已经不再凭借理性或理念的力量站到高处,俯视生活、俯视人物,而是放弃自己的思想武装,解除作者的特权走进芸芸众生,用下沉的视点去观察生活,观察作品人物的一举一动。

(2)零度叙事。新写实小说的作家由于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也就失去了价值判断的尺度,失去了情感天平的砝码,新写实小说的叙述也就只能是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只能是“零度状态”的叙述。在大部分新写实小说中,叙述者往往都是充当单纯的旁观者或书记官的角色,他不像传统小说的叙述者那样随意对故事人物作种种的心理分析,在客观、平静的叙述中也很少夹杂解释、说明、议论、抒情等非叙事话语,即便偶尔发表意见,多半也是采用自由间接引语的方式,把自己的倾向或情感取向含混在故事人物的意识之中。

(3)随机性和偶然性。从故事的角度看,现实主义要求小说中的任何情节、细节,都必须发挥一定的功能,承担不同的责任;要求作家根据第二能指的需求确定故事情节的取舍,根据因果链条的需要,组织情节的发展。所以经典的现实主义小说大都是一个具有因果承接关系的封闭性的艺术整体。其中总有一个主要人物或中心事件象一根红线贯穿作品的始终,且大都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叙事结构模式。但是在新写实小说中,由于拒绝意识形态阐释,由于缺少终极的价值指向,情节的发展往往充满了随机性和偶然性.

(4)平面化和零碎化。新写实小说的故事大多以平面化零碎化的状态呈现,从而构成一种似乎是未经任何选择加工“生活流”或“叙事流”状态。不重情节结构的戏剧化,追求叙事方式的生活化,不重情节间的因果逻辑关系,而重生活“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而重生活细节的真实生动,也就

成为典型的新写实小说的“生活流”叙事特点。

第四讲巴金创作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1.论巴金创作的风格变化。

(1)直面惨淡的人生的文学尝试。在巴金最初的文学尝试中,除《报复》、《悼橘宗一》、《伟大的殉道者》三首诗歌带有明显政治思想倾向和炽热抒情色彩之外,其余诗文均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诸作家的创作特色。巴金着力表现“被虐待者”“凄惨而哀婉”的哭声,或描写“插着一个草标儿”等待出卖的“丧家的小”或再现“ 受尽了人间一切的痛苦以后”的乞丐“倒

在街心寂然地死”,或感叹犹如“一株被扎过了的梅花”“在盆里死了”

的妇女一生的“寂寞”,大多体现出表同情于被压迫与被损害者的写实主义倾向。

(2)追随时代的“革命的罗曼谛克”倾向. 从李冷、陈真、吴仁民、李佩珠以至于《家》中的觉慧、觉民,巴金一直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出革命的

英雄,他一直在讲述和建构着理想英雄的人格神话。这也就使得他的作品带上了明显的主观想象成份。在这些小说中,故事的叙述者都具有强烈而

鲜明的主体意识,他一般也都与故事中的主人公(革命者)有着同样的思

想立场,而且经常喜欢中断叙事而插入解释、议论、抒发等非叙事话语,或者假借故事人物冗长的语言、日记、书信,间接地抒发叙述者自身满腔的激情,传达关于社会人生和政治革命的观念。巴金这阶段的创作明显地带有普罗文学的那种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3)清醒冷静的批判现实主义特色.《寒夜》时期的巴金收敛或隐藏了以往的激烈与热情,消除了那种流于表面的浮躁,在貌似平淡的描述中透露作者自身的思想取向,在故事人物的相互观照中避免价值评判的不公,在客观含蓄的描述中为读者留下了种种的思考。所以说,巴金四十年代中后期的小说写实的成份增强了浪漫的激情与想象减少了,他的作品显示出一种冷静的或清醒的现实主义风貌。巴金和这许许多多的同时代作家一样,也把笔触伸入到生活的深层,用客观的描摹替换主观的批判,用冷静思考取代热情的呼号。

(4)契合新生意识形态的热情歌手. 1949年之后,他在作品中则完全改变了自我的形象,变成了一个热情的歌手。巴金作品的焦点人物也从四十年代的普通小人物转变为英雄人物,只不过他们已不是三十年代那种救世济民的“突变式的革命英雄”,而是那些从事普通工作的工农兵,那些社会

大家庭中的“齿轮”与“螺丝钉”。在文学体裁的选择上,巴金也从以前

的小说创作为主转向了散文创作为主,他力图通过笔墨的转换迅速地描摹新社会和新生活,抒发自己日新月异的生活感受。

(5)沉郁苍凉的随想与反思。通过严厉的自剖和深刻的自省 ,显示富有正义精神与艺术良知的作家对已经逝去那段岁月的反思与忏悔。巴金对自己那十几年间所想所为的真诚回顾,客观上揭示了那岁月中部分知识分子的共有心态,揭示了知识分子丧失主体精神、丧失独立思想品格之后的可悲境地。

从利已主义、明哲保身到奴隶哲学;从人人自危、放弃独立思考到依附权势、投井下石,巴金勾画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较为普遍的心路历程,无情地揭示和批判了那十几年间知识分子被扭曲的灵魂。总之,在经“文革”

之后,巴金又重新寻回了自我,他不仅又对旧制度、旧势力展开勇猛的击

攻,同时也成了旧我的无情批判者,他的作品也由此而显示出沉郁苍凉的风格特征。

2、从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角度看巴金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1)承前启后的家庭问题小说. 巴金有关家庭问题的作品继承了鲁迅所开创的对封建家族制度的批判和对现代家庭问题的理性思考的新文学传统,同时还具体而形象地使这种批判与思考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从更为深广的文学背景加以考察,巴金的家庭生活系列作品,特别是他的《激流三部曲》也具有一种承前启后的文学史意义。

(2)人格的建构。无论在现实生活里还是在文学创作中,巴金都极为注重人格的构成和人格的力量。这种对人格的自觉关注,使得巴金的文学创作出现一个贯穿始终的基本主题,即通过对于畸形人格的批判与对于健全人格的探寻,为人们建构或展示一种理想的现代人格。正是这种人格的批判与建构,连同鲁迅的“国民性”批判,老舍的历史文化反思,以及沈从文、张爱玲等作家对人性的开掘,共同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一道道鲜明的、而又各具特色的人文风景线。(3)接受外来与继承传统。虽然作家本人一再强调外来文学的影响,但巴金并非一位纯粹西方化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传统的基因与外来的成分并存,西方文学的影响已被本土化,传统文学的基因也已被现代化。正是在这种继承与借鉴的辨证统一之中,巴金广采博取,综合创新,进而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4)解决雅俗文学对峙的成功范例. 艺术的良知和为读者考虑的自觉,使得巴金的创作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严肃的文学追求与通俗的表现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成功的范例。巴金自由地出入于高雅与通俗之间,他的作品也产生了“雅俗共赏”的接受效果。完全有理由说,五四以来一直困扰着文学界的雅俗对峙问题,实际上在巴金的创作中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

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大纲

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分上下两编 上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反思 下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视野 先发给你上编的内容如下,请转给同学,并张贴到我豆瓣小组上:“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课程大纲 (2013年2月-6月) 上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反思 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起源 核心文本: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参考文本: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 二、“新中国”与“新文学”:从王瑶到唐弢 核心文本: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论鲁迅》 参考文本:周扬《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 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 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重写文学史” 核心文本:黄子平等《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钱理群《矛盾与困惑中的写作》

参考文本:王晓明《从万寿寺到镜泊湖》 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 四、“当代文学”的概念与“新时期文学”的起源 核心文本:洪子诚《“当代文学”的概念》 蔡翔《社会主义危机以及克服危机的努力》 参考文本:《沉沦的圣殿》、《持灯的使者》、《七十年代》 五、重绘百年中国文学地图:“晚清”、“鸳蝴”与“左翼”及其他 核心文本: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 唐小兵《蝶魂花影惜分飞》 陈建华《“乳房”的都市与革命乌托邦想像》 六、鲁迅形象的当代建构:作家研究与社会思想的变迁 核心文本:汪晖《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参考文本:竹内好《鲁迅》、《何谓近代——以日本与中国为例》 下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视野 七、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 李陀《开心果女郎》 王晓明、蔡翔《美和诗意如何产生——有关一个栏目的设想和对话》罗岗、倪文尖《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 八、文学与公共空间:以《申报自由谈》为例 李欧梵《批评“空间”的开创》 陈建华《〈申报?自由谈话会〉:民初政治与文学批评功能》 九、文学与影像:从“幻灯片事件”说起 安敏成《现实主义的限制》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261319 英文课程名: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总学时:37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将系统地为学生讲解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与文本特点,并结合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四章 第一章:中国经典诗词欣赏 10课时 第一节:诗词的产生及体式特征 2课时 1、诗的产生及各类体式 2、词的兴起、特征及分类 第二节:先秦诗的顶峰——《诗经》、《楚辞》 2课时 1、《诗经》——《关雎》、《蒹葭》赏析 2、《楚辞》——《离骚》、《湘夫人》赏析 第三节:繁花似锦唐代诗——李白、杜甫、李商隐 2课时 1、李白——《将进酒》、《蜀道难》赏析 2、杜甫——《春望》、《登高》赏析 3、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第四节:宋词三大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课时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2、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赏析 第五节:中国现代新诗三大家——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 2课时

2016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二

2016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文学改良运动的终点是() A. 白话文运动 B. 诗界革命 C. 文学革命 D. 小说界革命 2. 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了旨在“研究新旧戏曲,翼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的() A. 春柳社 B. 春阳社 C. 春草社 D. 春风社 3. 到1903年,梁启超又把()运用到小说界革命中,从而形成了文学进化观。 A. 生物进化论 B. 文艺复兴思想 C. 民主思想 D. 科学思想 4.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 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一著名论断是在()一文中提出来的。 A. 《新民主主义论》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D.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5. 诗界革命的滥觞起于() A. 黄遵宪 B. 梁启超

D. 谭嗣同 6. 先锋小说家都重视小说的语言实验,但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的是: A. 格非 B. 孙甘露 C. 莫言 D. 马原 7. 上海春阳社等以话剧中渗透戏曲因素的表演,称为()。 A. 现代戏 B. 新戏 C. 文明戏 D. 艺术戏 8. 《许三观卖血记》的作者是: A. 莫言 B. 洪峰 C. 马原 D. 余华 9. 运用“ 戏拟”这种方式最受注目的作家是: A. 马原 B. 莫言 C. 格非 D. 余华 10. 李冷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 《死去的太阳》 B. 《爱情的三部曲》 C. 《新生》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裘廷梁详细列举了白话的益处有()。 A. “省力” B. “免枉读” C. “便幼学” D. “炼心力” 2. 关于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批评家陈晓明曾概括为: A. 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 B. 粗糙素朴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 C. 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 D. 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境 3. 《激流三部曲》包括() A. 《家》 B. 《春》 C. 《火》 D. 《秋》 4. 在巴金最初的文学尝试中,()三首诗歌带有明显政治思想倾向和炽热抒情色彩。 A. 《报复》 B. 《悼橘宗一》 C. 《伟大的殉道者》 D. 《可爱的人》 5. 为了消解意义,先锋小说家主要进行的反传统的操作有: A. 通过纯粹的语言游戏进行反叙事的实验 B. 故意在小说中设置“空缺” C. “戏拟” D. 虚构的真实性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双百”方针:1956年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在文化科学问题上要贯彻两个口号,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就是双百方针。毛泽东将其定为党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提倡学术民主、学术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名词解释) 当代17年(1949-1966)诗歌的特点: 第一:抒情主体的国家定位。诗人的定位不是个体和诗歌要求的定位,而是面向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定位。 第二:个人话语空间的紧缩。当代诗歌的意识形态化和“工农兵”化的双重演进,导致消失了个人意识。对外部生活的关注,代替了个人感受的抒写,每当个人与外在发生对立、矛盾时,往往通过对个人的谴责和自我批评来解决。 第三:诗歌情境的抽象化。在当代诗歌语境中,许多符号都失去了它的自然与本真,语言的能指特征迅速萎缩,一些意象都有了固定的所指。 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诞生于五十年代,1959年才成为“诗歌中的一个崭新的形式”,并有了理论上的阐述。形式上看,政治抒情诗是现代自由诗在当代意识形态场域中的变形。历史地看,政治抒情诗是另一种意识形态对《女神》式融合抒情与批判表现方式的改造,它的前辈三十年代前后的“普罗诗歌”。除内容必须表现政治外,它还具有颂歌的文体风格。代表诗人是贺敬之和郭小川。(名词解释) 散文新三家:杨朔、刘白羽、秦牧。 《茶馆》的艺术成就:王立发,常四爷,秦仲义 从主题上来看,《茶馆》是献给三个旧时代的葬歌;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看,《茶馆》中绝大部分台词兼有交代事件、体现性格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多重功能甚至有用说一个字来写活一个人物的神来之笔,具有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从人物形象来看,《茶馆》中不管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刻画得非常具有代表性,让读者可以在人物只出场一次的时候就印象深刻地记住他,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结构即艺术特点来看,《茶馆》用一个小茶馆反映一个大社会,主要人物自始至终,次要人物“子承父业”,更次要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以人物带动故事。三个时代三部戏同一个茶馆,采用冰糖葫芦式结构,用茶馆串起三个时代,真实再现了普通中国人在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人生百态。 李隼《李双双小传》:李双双,孙喜旺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水利局副局长老田 周立波的【反映农业合作化】农村题材作品《山乡巨变》:盛佑亭,陈先晋,李月辉,邓秀梅 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赵树理《三里湾》:王金生,范登高 柳青《创业史》的主要人物:梁生宝、梁三老汉、郭振山、郭世富、姚世杰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的主要人物:徐义德

百年中国文学史经典流派1917至2004

音の推荐:百年中国文学史-经典流脉(1917-2004) - 各流派思潮代表作: 引用: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目录 《狂人日记》鲁迅 启蒙小说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1918年5月) 《两个家庭》冰心 问题小说短篇,冰心的第一篇小说。(1919.9) 《超人》冰心 短篇,“问题小说”以及冰心早期的代表作。(1921) 《沉沦》郁达夫 自叙传小说这是开创五四时期“自叙传小说”文风的代表作品,在小说后附录作家简介及作品分析。(1921) 《或人的悲哀》庐隐 二十年代心理问题小说的代表作。(1921) 《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 张扬女性个性主义的中篇小说代表作,其中的表达令今天的人也为之惊讶。 《潘先生在难中》叶圣陶 作者的代表作,描写军阀战乱之中知识分子的窘状。1924,11. 引用: 《二十年代诗歌选》 胡适冯乃超李金发梁宗岱刘延陵穆木天沈尹默汪静之王独清刘半农刘大白俞平伯 第二个十年(1928~1937) 《热情之骨》刘呐鸥 “新感觉派”(心理分析小说,海派)代表短篇作之一,1928年12. 《为奴隶的母亲》柔石 中篇小说,一部曾使罗曼.罗兰深深感动的杰作。(1930.1)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 “新感觉派”另一部短篇代表作,1932年。 《猫城记》老舍 一部几乎获得诺贝尔奖的社会幻想长篇小说,历史上毁誉参半。(1932) 《送报夫》杨逵 反应日据时期人民苦难的代表作,1932年。

《没有祖国的孩子》舒群 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之一,描写祖国被侵占后人民的痛苦。1933年. 《生与死》白朗 东北作家群的另一部代表作,塑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老妈妈形象。 《家》巴金 展现封建家族的优秀之作,觉新的形象尤其出色。1933年。 《雷雨》曹禺 标志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经典的作品,1933年。 《离婚》老舍 市民题材的中篇小说。(1933) 《山峡中》艾芜 写于1933年冬,是艾芜早期以西南边地为题材的小说集《南行记》中的代表作。 《边城》沈从文 中篇小说,作者构划“湘西世界”的代表作,1934。 《樊家铺》吴组缃 三十年代社会剖析小说,以一个亲女杀母的故事展现破产农民的悲剧。(1934) 《春桃》许地山 作者成熟阶段的代表作,三十年代最杰出的短篇之一,塑造了一个极具个性的女子。(1934)《樱花》萧军 短篇小说,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1935年1月。 《月牙儿》老舍 短篇小说代表作,以女性视角讲述了一个凄苦的故事,语言风格清丽忧伤,不同其它。(1935.4) 《牛车上》萧红 这个短篇与当时东北作家群的整体创作是一致的,但却多了一分女性的细致与敏感。1936年. 《三十年代诗歌选》 阿垅陈梦家冯雪峰光未然金克木林庚施蛰存田间徐迟殷夫臧克家朱湘 引用: 第三个十年(1937-1949) 《差半车麦秸》姚雪垠 也许在作家的创作生涯中,这部作品更成功一些。1938年4月 《骆驼祥子》老舍 中国市民小说的代表作,1939年。 《在其香居茶馆里》沙汀 短篇讽刺小说,1940年 《华威先生》张天翼 讽刺小说除小说外,还特别增加了关于作品背景及作家的介绍。

福师1203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作业答案

福师1203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40 1. ()是姚斯文学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A. “现在接受” B. “期待视野” C. “先在理解” D. “先在知识”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B 2. 《塔铺》的作者是: A. 方方 B. 池莉 C. 刘震云 D. 刘恒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C 3. 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了旨在“研究新旧戏曲,翼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的() A. 春柳社 B. 春阳社 C. 春草社 D. 春风社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A 4. 运用“戏拟”这种方式最受注目的作家是: A. 马原 B. 莫言 C. 格非 D. 余华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D 5. 以弘扬儒家“道统”、“文统”为宗旨的各文学派别声势大振。在文论上,桐城派主张() A. “义法”说 B. “肌理”说 C. “清空雅正”说 D. “道统”、“文统”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A 6. 先锋小说家都重视小说的语言实验,但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的是: A. 格非 B. 孙甘露 C. 莫言 D. 马原 满分:2 分得分:2

7. 巴金的作品中反映轿夫一家的不幸,同时也表达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崇敬与同情的是: A. 《可爱的人》 B. 《路上所见》 C. 《报复》 D. 《悼橘宗一》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A 8. 《许三观卖血记》的作者是: A. 莫言 B. 洪峰 C. 马原 D. 余华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D 9. 诗界革命的滥觞起于() A. 黄遵宪 B. 梁启超 C. 康有为 D. 谭嗣同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A 10.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一著名论断是在()一文中提出来的。 A. 《新民主主义论》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D.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C 11.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 A. 创造社 B. 左联 C. 太阳社 D. 研究会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B 12. 在故意设“空缺”方面,格非的小说()就是典型的代表。 A. 《迷舟》 B. 《信使之函》 C. 《访问梦境》 D. 《请女人猜谜》 满分:2 分得分:2

福师1108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108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福师1108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论述:下列四题任选两题作答。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条理清晰。 (每题50分) 一、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述评。 考核知识点: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①诗界革命;②文界革命; ③小说界革命;④文明新戏;⑤白话文运动。 参见教材:P35-53 二、先锋小说的叙事特征。 考核知识点:叙事的变革:(1)意义的消解:元虚构。(2)反传统的操作:①“戏拟”;②设置“空缺”;③通过纯粹的语言游戏进行反叙事的实验。 参见教材:P174-183 三、论巴金创作的风格演变。 考核知识点:巴金创作的风格变化:①直面惨淡的人生;②追随时代的“革命的罗曼蒂克”倾向;③清醒冷静的批判现实主义特色;④契合新生意识形态的热情歌手;⑤沉郁苍凉的随想与反思。 参见教材:P194-211 四、共和国文艺是建立在怎样的历史基石上的?

考核知识点:共和国文艺历史的基石:①五四时期的萌芽;②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③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④左翼文艺运动;⑤延安文艺运动。 参见教材:P90-100 福师1108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复习题二及参考答案 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论述:下列四题任选两题作答。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条理清晰。 (每题50分) 一、为什么说文化机制的渐变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必要条件? 考核知识点:文化机制的渐变为文学变革提供了必要条件:①洋务运动; ②现代传播媒介;③职业作家;④受众队伍。 参见教材:P17-21 二、三次文艺批判运动在共和国的文艺范式建立中的作用。 考核知识点:共和国的文艺范式的确立:①历史的修辞与经典的阐释; ②现实的再现与作家的立场;③艺术缺席的文艺运动与批评。 参见教材:P138-155 三、新写实小说的基本叙事特征。 考核知识点:新写实文本的基本叙事特征:①视点下沉;②零度叙事; ③随机性和偶然性;④平面化和零碎化。 参见教材:P190-192 四、巴金与二十世纪中国读者是如何同构巴金文本意义的? 考核知识点:文本外的互动与巴金意义的同构:①把读者当作交流对象; ②明确的读者在场意识;③读者在“本文结构”前入侵文本。 参见教材:P274-284 福师1108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判断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观念都是由梁启超提出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王国维在批评中格外强调文学“重文学自己的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寒夜》《第四病室》这些作品仍然保持着鲜明的政治批判色彩,简单地张扬政治的反抗与破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寒夜》虽然仍采用作者常用的全知全觉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但叙述者通过不定内聚焦与非聚焦手段的交替运用,尽量让不同的故事人物表露自身心灵的合理化,从而为他们寻找出令人同情之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钱玄同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提出改革韵文、散文和使用标点符号等建设性意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从《新生》发表正式步入文坛到抗战爆发前夕是巴金创作的丰收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诗界革命运动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明确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黄遵宪,他在一八八九年的《夏威夷游记》中写道“故今日不作诗则已,若作诗,必为诗界之哥伦布玛赛郎然后可。犹欧洲之地方已尽,生产过度,不能不求新地于阿米利加及太平洋沿岸也。……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虽然,诗运无绝之时也。今日者革命之机渐熟,而哥伦布玛赛郎之出世必不远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梁启超等人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戏剧专门杂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悖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左联在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中,对文艺与政治、文艺的阶级性的认识和阐释上存在着严重的简单化的倾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谴责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包括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以及曾朴的《孽海花》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目标在于“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只“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的“诗界革命”,实际上是一场以新思想与旧形式的揉合杂拌为奋进目标的改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白话文运动发起者最早的指向并不是文学,而只是开启民智,救亡图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窗体底端

一部百年经典的当代解读_方卫平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2日/第013版 域外 一部百年经典的当代解读 ——近年来西方儿童文学界对《绿山墙的安妮》的研究 方卫平赵霞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1908年,当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格玛利出版她的小说《绿山墙的安妮》时,她或许没有想到,这部最初并非有意以儿童为读者对象创作的小说,会在几十年后成为一部享有国际声誉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马克?吐温认为,小说中的安妮是继卡洛尔笔下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最受人喜爱的儿童形象”。这部被誉为“世界上最甜蜜的少女成长故事”的小说被译成近40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总印数已超过五千万册,并先后十余次被改编成不同的戏剧、音乐剧、电影和电视剧在国内外上映。 问世百年后的研究热潮 2008年,时值《绿山墙的安妮》诞辰一百周年,西方儿童文学界乘势推出了一批以蒙格玛利和这部作品为对象的新的研究论著。除了重新编写、出版蒙格玛利的传记外,由加拿大学者吉恩,密歇利主编的第七届蒙格玛利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风暴与异音:L.M.蒙格玛利与矛盾的冲突》于该年年初出版;同年秋季,《加拿大儿童文学》杂志刊发了“《绿山墙的安妮》百年纪念专栏”。 此后,研究热潮并未消退。2009年,随着美国研究者霍莉?布莱克福德主编的《百年安妮:<绿山墙的安妮>百年纪念研究》与加拿大作家、学者伊丽莎白,沃特斯通所著的《魔法岛屿:L.M.蒙格玛利的小说研究》这两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著作的出版,关于《绿山墙的安妮》的单篇研究论文继续出现在各种儿童文学研究杂志上。而2010年《狮子与独角兽》第2期推出的“《绿山墙的安妮》研究专栏”,则将对这一经典作品的当代解读再次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多学科视角创新儿童文学批评 21世纪初,关于蒙格玛利的“安妮系列”的研究几乎已经涉及所有可用的文学批评理论资源,因此,仅仅挪用既有的批评理论及其模式已不能满足研究需求,于是,面对一个“说不尽”的经典作品,“如何说”的批评创新成为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2010年《狮子与独角兽》第2期上的“《绿山墙的安妮》研究专栏”共刊发了7篇研究论文。有心的读者很容易看出,这7篇论文并非随意组合,它们分别展示了针对这部著名儿童小说的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视角,其中还包括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审美批评与文化批评等不同的批评角度。可以说,这7篇论文以不同侧面展示了当代西方儿童文学文本的理论和批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特别是当我们把它们与此前“百年纪念”时发表的大量研究论文,尤其是2008年的《风暴与异音:L.M.蒙格玛利与矛盾的冲突》、2009年的《百年安妮:<绿山墙的安妮>百年纪念研究》中所收录的34篇研究论文放在一起考察时,会发现集中于这样一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研究,充分反映了西方当代儿童文学批评理论界对于经典解读的深入与丰饶。这些研究既涉及从作家生平到作品写作背景、从小说创作过程到其翻译影响研究、从作品内容到作品形式分析、从作品所来自的文学传统到其文化传统的研究以及从文学文本到文化文本研究等方面的内容,也涉及传统诗学、叙事学、符号学、精神分析、原型批评、接受美学、社会文化批评、性别批评、生态批评、后殖民批评等多种批评理论在儿童文学文本分析中的运用。 新视角切入女性主义批评 从2010年《狮子与独角兽》第2期专栏收入的论文来看,一些文章的立论显示出研究者的

山大考研资料 二十世纪文学史要点

山大考研笔记之20世纪中国文学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辅导用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孔范今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题型及分值 1.名词解释(3个,每个5分,共15分) 2.简答题(2个,每个10分,共20分) 3.讨论题(1个,15分) <一>教材 总括:导论,上篇中概说,第一章的第三节,第二章的第五节,第三章的第四节,第四章的第三节,第五章的第二节,第六章,第十二章,中篇二,下篇二,可以不看,考试较 少涉及。 (1)维新文学运动P174第一段 (2)黄遵宪 P185第二段: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提倡"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吾口",不拘守旧律,诗作语言通俗,形式 多变以新词汇入诗,带有鲜明的启蒙意向和史诗意味。 (3)康有为 P186-P187:原名祖怡,字广厦,号长素; 创办万国公报; 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 (4)梁启超 P187-P189 第一段: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 创办《时务报》、《清议报》; 他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提倡者。 (5)新小说 P198第一段1-5行+P200第二段中,吴、李、曾、刘的代表作 (6)新小说缺点 P202第二段起-P203三条要点 (7)李宝嘉的《官》P209第三段+其一、其二、其三P212 第二行到艺术特色(8)吴沃尧《二十年》P216 第二段开头到倒数第三行头一个字 (9)怪现状P217-P218三小条 (10)刘鹗P220最后一行-P221第一段,P223第二段的前三句(11)《老》P224第三段加其一,P226其二,P227其三。最后一段-P228第一句(12)曾朴P232第二段,P234最后一段前两句话,P235第二段三条要点 (13)章炳麟P244-P246 秋瑾P246-P248 邹容之上,大体了解作品风格(14)南社P252 第四行"1907年"开始到本段尾加上下一段第一句,其次,再次:1907年光复会武装起义失败,秋瑾等人遇难,以纪念这位女诗人为契机,南社三位发起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首先组织了神交社,几经周折,1909年11月13日于苏州虎丘召开南社城立大会。在到会的17人中,有14人是同盟会会员,就此而论,南社有"同盟会宣传部 "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倾全力于革命宣传,正是南社一大特色; 其次,南社文学家以其前所未有的革命精神,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开辟了道路; 再次,南社以"一代激扬文字"的气氛,成就了浪漫的文学新风气。 (15)鸳鸯蝴蝶派P268第一段~第二段: 二十世纪初,在新小说崛起的同时,通俗小说的创作也悄然而起并日趋繁荣,形成了说部 雅俗对峙互补的格局;

国际大奖小说书目及百年百部

国际大奖小说书目 《爱的故事》 《桥下一家人》 《狗来了》 《夏日历险》 《神秘的公寓》 《呐喊红宝石》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外公是棵樱桃树》 《一百条裙子》 《蒂莉阿姨的魔法箱》 《时代广场的蟋蟀》 《喜乐与我》 《最后一块拼图》 《幸福来临时》 《威斯汀游戏》 《钢琴小精灵》 《菲斯的秘密》 《乌鸦人阿凡思》 《海蒂的天空》 《偷莎士比亚的贼》 《企鹅的故事》 《马提与祖父》 《动物大逃亡》 《帅狗杜明尼克》 《傻狗温迪克》 《魔术师的小象》 《小巫婆求仙记》 《塔克的郊外》 《苦涩的巧克力》 《女水手日记》 《浪漫鼠德佩罗》 《苹果树上的外婆》 《橡树上的逃亡(第一部、第二部)》《风之王》 《小河男孩》 《电话里的童话》 《蓝色的海豚岛》 《农场疑案》 《人间有晴天》 《扑克游戏》 《山居岁月》 《贝丝丫头》 《黑珍珠》 《黑黛拉街的鲜事》 《屋顶上的小孩》 《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 《追踪真相》 《兔子坡》 《魔镜》 《金龟虫在黄昏飞起》 《爱丽莎的眼睛》 《绿拇指男孩》 《梦幻飞翔岛》 《宠物猫咪鲁·杰克逊》 《洋葱头历险记》 《天使雕像》 《魔法灰姑娘》 《五毛钱的愿望》 《波普先生的企鹅》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叶圣陶《稻草人》 冰心《寄小读者》 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 严文井《“下次开船”港》 金近《狐狸打猎人的故事》 黄庆云《奇异的红星》 管桦《小英雄雨来》 金江《乌鸦兄弟》 子敏《小太阳》 洪汛涛《神笔马良》 柯岩《帽子的秘密》 邱勋《微山湖上》 金波《推开窗子看见你》 林焕彰《妹妹的红雨鞋》 张之路《第三军团》 董宏猷《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 高洪波《我喜欢你,狐狸》 沈石溪《狼王梦》 周锐《拿苍蝇拍的红桃王子》 曹文轩《草房子》 秦文君《男生贾里》 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 冰波《窗下的树皮小屋》 常新港《独船》 彭学军《你是我的妹》 陈伯吹《一只想飞的猫》 郭风《孙悟空在我们村里》 任溶溶《给巨人的书》 任大星《三个铜板豆腐》 郑文光《飞向人马座》 任大霖《蟋蟀》 葛翠琳《野葡萄》 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 刘厚明《黑箭》 韩辉光《校园喜剧》 樊发稼《春雨的悄悄话》 刘先平《大熊猫传奇》 张秋生《小巴掌童话》 吴然《天使的花房》 金曾豪《苍狼》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专题

1、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述评。 文学改良运动与现代文学观念的萌生: 1、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界革命; 2、从报章文体到新文体; 3、着意“营构人心”的小说界革命; 4、戏剧观念的更新和文明新戏的萌芽; 5、力主“言文合一”的白话文运动; 6、独行者的文学批评与现代观念。 2、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新写实小说的叙事特征。 关于“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陈陈晓明概况为5个方面,前者刻画出生活的某种绝对化状态,后者揭示生存的多样性特征,被客体力量支配的失重的生活。一从叙事学角度看,“新写实小说”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了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新写实小说”的作家在对待生活和人物方面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他们的小说也就不再显示叙述者居高临下的姿态。如方方的《风景》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在《风景》中,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个夭折的幼婴,他宁静地观察自己的父母母亲,哥哥姐姐的生活,流水般地讲述他所看到,听到的故事,在这篇小说中,叙述者得智力,判断力甚至人生的经验明显不如故事中的人物,当然,《风景》叙述者的安排是“新写实小说”中一个极端,特殊的个案,但哪怕在《烦恼人生》、《一地鸡毛》这些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觉叙述观点的作品中,读者一很难感觉到叙述者或隐含作者高于印家厚,高于小林的地方。二从故事的角度看,现实主义要求小说中的任何情节,细节,都必须发挥一定的功能,承担不同责任,而在“新写实小说”中,由于拒绝意识形态阐释,由于缺少终极的价值指向,情节的发展往往充满了随机性和偶然性,故事一大多以平面化零碎化的状态呈现,从而构成一种似乎是未经任何选择加工的“生活流”或“叙事流”状态。池莉的《烦恼的人生》发表时,“编者”曾介绍其叙事结构说:“这部小说的特点是:它那完全生活化德尾随人物行踪的叙事方法,它那既有故事又没有故事模式,让主人公面对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机缘,偶遇,巧合自由行动,因而就像植物的生长发育那样,不是预先定型而是逐渐定型的结构形态,它那接近于提供生活的”纯态事实“的原生美,它那希望由读者自己面对作品去思索,去做判断的意愿,这种不重情节结构的过分戏剧化,而重叙事方式的完全生活化,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而重生活细节的真实生动,就是典型“新写实小说”的“生活流”的叙事结构。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AB期末复习题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A/B期末复习题 1.诗句“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烂斑”的作者是________ ________。 2.最早为林纾赢得翻译文学作品盛誉的是 1899 年在福州印行的《 》。 3.认为《红楼梦》的厌世解脱精神是“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是悲剧之最上乘者,是“悲剧中的悲剧”的是________________。 4.1954年秋,、先后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从而拉开了《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序幕。5.年4月,《》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率先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提出了质疑。6.吴亮的《》形象地揭示了马原小说的叙述特征;对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陈晓明的《反抗危机:论“新写实”》则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括。 7.在 1922 年9月致《文学旬刊》编者的信中,巴金对《》、《》、《快活林》等刊物所表现的庸俗、消遣倾向表示了不满,同时也还表达出对《》所刊“新小说”的由衷赞赏。 8.《论主观》的作者是;《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的作者是。9.著作《巴金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道路》作者是;论文《巴金的〈家·春·秋〉及其它》的作者是。 10.著作《巴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作者是;论文《〈雾〉、〈雨〉与〈电〉》的作者是。 11.棋是格非小说《褐色鸟群》中的人物;是巴金小说《雾》中的人物。12.1907 年,新创办的《》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

13.1898年,严复翻译的《》正式出版,发表《论白话的维新之本》一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化先行者的言文合一主张。 14.池莉被人们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的小说是《》、《》、《》 15.《随想录》出版后,上海远东出版社又于年3月出版了巴金的另一作品集《》。 二、名词解释 1.《受戒》主旨 2.黄遵宪: 3.诗界革命: 4.电影《武训传》: 5.“复出”小说家群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异域文学的营养加速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2.八十年代中后期社会文化变迁的基本特点。 3.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新写实小说的叙事特征。 4.为什么说文化机制的渐变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必要条件? 5.结合作家作品,简要论述先锋小说家们进行了哪些反传统的叙事实验。 6.五十年代前期三次文艺批判运动对新范式的规范。

一生必读的60本手册(重温经典,力荐珍藏)

一生必读的60本书(重温经典,力荐珍藏)1、国富论?? 作者:亚当·斯密 政治经济学第一部伟大着作书中凝结的光辉思想改写了人类经济史确立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2、活着?? 作者:余华 一部具有中国意味的小说深刻体现了中国老百姓的生存状况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生活 3、胡雪岩全传?? 作者:高阳?? 经商要学胡雪岩?? 胡雪岩成了一座开采不尽的宝藏经世致用的处世运筹学 4 5 6 7 8 9 引发 10 与《圣经》同样畅销的世界名着一本值得你一生阅读并去体会的书一则关于生命与生活.?爱与责任的寓言 1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米兰·昆德拉?? 对人生的命运与价值的关注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诠释了生命之中某种不曾泯灭的真理 12、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充满神奇幻想的浪漫主义杰作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优秀的神魔小说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臻于第一流的伟大作品 13、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第一部成功地表现回族人民生活的长篇小说一个平凡而又闪光的穆斯林世界现代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葩 14、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一本最佳的哲学入门读物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 15、红楼? 作者:曹雪芹??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本不读就是人生极大遗憾的书中国文学史上的无上珍宝 16、神曲?? 作者:但丁?? 中世纪的史诗?? 具有巨大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伟大诗篇欧洲文学史上的旷世奇作 17、瓦尔登湖?? 作者:亨利·梭罗?? 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 18 19 20 21 22 列夫 19 23 24 25 巴尔扎克最出色的画稿之一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丰碑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 26、变形记?? 作者:卡夫卡??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从那极度的变形与夸张里体会生命的悸动与冲突展示了我们人性内部的黑暗王国27、日瓦戈医生?? 作者:帕斯捷尔纳克?? 当代苏俄文学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作品一部知识分子的命运史一个动人的个人经历的见证 28、梦的解析?? 作者:弗洛伊德?? 人类科学史上具有特别意义的分水岭揭开人类心灵奥妙的伟大着作精神分析学的奠基石

最新福师1103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

福师1103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 福师1103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一 论述(下列四题任选两题作答。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条理清晰。每题50分): 一、胡风文艺思想批判运动述评。 答题要点: 从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上升到反胡风集团的斗争,教训就更为深刻。从理论上看,胡风的文艺思想虽然与当时左翼文艺的主流观点有分歧,但本质上看两者都属于马克思主义体系;而胡风本人和许多“胡风分子”在共和国成立之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对左翼文艺运动都作出过贡献。但是,就由于胡风的文艺思想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太一致就组织对其围攻,由于胡风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就罗织罪名,由最高领导人定调子对其实行无情打击,甚至动用司法权力对其专政,这种做法就更无学术讨论或民主法制可言。其直接后果是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党员干部甚至青年学生惨遭迫害。“胡风集团”冤案对整个文艺界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举国声讨,批判揭发,大兴整人之风,使得文艺界笼罩在一片恐怖惊慌之中。正在建立的学术民主、艺术民主的局面被断送了,共和国成立时心情舒畅作家艺术家们一下变得战战兢兢。 总之,无论从发动者的意图还是从实际的运动过程或运动效果看,在这些名为文艺批判的运动中,惟一缺席的就是艺术。但正是这三场文艺批判运动,连同五十年代初期建立起来的完备的文学队伍的体制化管理体系,完备的文学期刊、报纸文学副刊和文学出版社的运行机制,以及适应国家意识形态需求的作家级别、薪俸、奖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共和国的文学范式、共和国文学的运行机制正式形成。因此, 1956年l月 14日到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肯定了“我国的知识界的面貌在过去六年来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宣布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怀仁堂向文艺界和科学界作报告时指出:“我们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他说,对于文学艺术工作,党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为工农兵服”,“也就是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一切劳动人民服务。”“在为工农兵服务的前提下,任何作家可以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来创作,互相竞赛。题材问题,党从未加以限制”。同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明确宣布:“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这一切无不表明,中共中央和文艺界的领导也已认为,文艺界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完成,共和国的文艺范式基本确立。 二、论巴金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答题要点: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由传统步入现代、由自足迈向世界的曲折进程中,一些作家和他们的创作毫无疑问地担负着某种无可替代的历史责任。应该从这些作家创作的个性特征入手,把他们的作品放到文学发展的宏观背景中去追寻其文学史意义。 1、承前启后的家庭问题小说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一、填空题 1.1979年,《上海文学》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率先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2.从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初期,小说方面出现了宗璞的《我是谁》、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以及王蒙的《春之声》等一批运用西方现代小说技巧的作品。 3.池莉被人们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的小说是《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和《太阳出世》;巴金的《爱情的三部曲》包括《雾》、《雨》、《电》等三部中篇小说。 4.1983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周扬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一年后,胡乔木在《红旗》杂志发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对周扬文章进行系统、猛烈的批评。 5.1985年,文坛出现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和莫言的《红高粱》等一批和传统叙事模式完全不同的小说。 6.余华的《古典爱情》颠覆了传统的言情小说的叙述模式;巴金的《随想录》包括《随想录(第一集)》、《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等五本。 7.在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中,受到严厉批评的作品有白桦的电影剧本《苦恋》、沙叶新的剧作《假如我是真的》以及戴厚英的小说《人啊,人》等。 8.吴亮的《马原的叙述圈套》形象地揭示了马原小说的叙述特征;余华的《河边的错误》颠覆了传统的侦探小说的叙述模式。 9.1887年,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率先提出了“言文合一”问题。 10.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正式出版,梁启超发表了《译印政治小说序》。 11.抗战爆发后,胡风在国统区先后创办主编文学杂志《七月》和《希望》,并且为中国诗坛培植了“七月诗派”。12.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被郭沫若称作蓝色作家的是朱光潜,称作黑色作家的是萧乾。 13.1954年秋,李希凡和蓝翎先后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从而拉开了《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序幕。 14.诗句“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烂斑”的作者是黄遵宪。15.认为《红楼梦》的厌世解脱精神是“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是悲剧之最上乘者,是“悲剧中的悲剧”的是王国维。 16.1902 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发表著名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正式提倡“小说界革命”。17.1953年年初,《文艺报》先后发表林默涵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何其芳的《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两篇文章,对胡风的文艺观进行了批判。 18.1905年,发表《开办安徽俗话报的缘故》,提出“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大教师”的新观点的是陈独秀。 19.出现下列故事人物的小说是: 姚国栋、杨梦痴《憩园》;姚亮、穷布、顿月《冈底斯的诱惑》;白雨潇、胭脂女《鲜血梅花》;杜大心《灭亡》;

福建师范大学17年8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作业考核试题标准答案

1、论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①梁启超、黄遵宪等倡导的“诗界革命”,要求诗歌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诗境,反对拟古复古。 ②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地位和社会作用。 ③梁启超倡导的“文界革命”,创造了一种新文体,也称“报章体”。 ④白话文运动,以裘廷梁为主要代表,提倡“崇白话而废文言”。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是一场带有改良色彩的资产阶级启蒙文学运动,它既是中国封建文学总解体的开始,又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文学革命的预演和先导,为新文学运动的勃兴作了一定的准备,在多方面孕育了五四文学革命。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是中国文学从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之间的一个过渡,也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在文学上的直接反映。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注重了诗文的改革(诗界革命),提倡文体革新和白话,把小说的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地位上(小说界革命),以及输入话剧等新的艺术样式(戏剧改良)。总之,他们以具有鲜明近代色彩的文学观为指导,以从文学观念到创作风格,从文学体裁到文学语言等方面,酿成了与中国古典文学主潮渐去渐远的另一文学大潮,从而为五四文学的萌生作了必要的准备。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从根本上来说,是从属于晚清改良运动的,这说明文学改良并不是根源于文学自身的要求,而是服从和服务于社会改良的,实际上,这是中国传统的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晚清社会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领导下,从救亡图存的和开启民智的目的出发,积极宣传改良思想,正是从适应社会改良的需要出发,他们对文学提出了改良的要求,从而掀起了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严格的意义上还没有构成一次真正的文学革命。它的很多口号和理论主张,既有现代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这主要根源于他们希冀在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既有格局中,通过对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嫁接,完成一次中国文学的“改良”,而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 尽管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历史局限,但其历史功绩是无法抹杀的。它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而且在文学形式方面,都为五四文学革命的崛起作了必要的准备。他们从救亡图存的终极目的出发,在文学上提出了“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口号,并身体力行,从而酿成了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其所提出的文学主张,和五四文学革命所提出的文学主张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这就使五四文学革命提出的一些文学主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预演,为五四文学革命最终酿成更加广泛的社会性的文学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发动者和参与者,莫不深受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深刻影响。如胡适就说过“二十年来的读书人差不多没有不受他(指梁启超——引者注)的文章的影响”。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晚清文学改良为五四文学革命的崛起作了必要的准备,也就是说,没有晚清文学改良,就没有五四文学革命,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