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行为主义的发生与发展

论行为主义的发生与发展

论行为主义的发生与发展

中文摘要:

行为主义是1913年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John Broadus Waston)创立的,并迅速遍及全球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被称之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在心理学史上有“行为主义革命”之称。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心理学纯粹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就是预测和控制行为。

关键字:华生外在行为观察法条件反射法本能理论

正文:

一行为主义的概述:

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心理学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被观察和直接测量的行为,反对研究没有科学根据的意识。行为主义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否定一切关于精神的重要性。

许多行为主义者认为自由意志只是一种幻觉,并认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先天与后天环境所决定,也就是先天基因加上后天环境所产生的结果,由人类所经历过的联想或者增强所造成。

行为主义以及路线大相径庭的精神分析学都在20世纪展开。提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约翰·华生(JohnB.Watson,1878-1958),他反对内省的研究方法,主张以纯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学。伊万·巴甫洛夫提出的古典制约也极大的影响了行为主义。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则对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提出了道德上的问题,主张运用实用主义研究心理学,并引导了操作制约的研究。

二行为主义 - 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

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4)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学习过程是渐进式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形成固定的S-R联结,直到最后成功。行为主义特别强调“强化”的作用。

关于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20年代以来记录肌肉电位变化的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发现心理活动伴有轻微的肌肉收缩。但连带发生的事件并不一定就是同一事件。所以思维时有轻微的肌肉收缩,并不足以证明思维就是轻微的肌肉收缩。

华生自称行为主义是唯一彻底而合乎逻辑的机能主义。他在芝加哥大学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机能主义代表人物之一J.R.安吉尔也说过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但机能主义者把意识和行为都看作人适应环境的手段。按机能主义的哲学依据──实用主义来说,检验意识适应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行为的适应性。所以,考察了行为就无须考察意识;反之,若不考察行为则无法考察意识的适应性。因此彻底的机能主义就必须承认,可以丢开意识去考察行为,但不能丢开行为去考察意识。

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关于心理学的方法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这是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的必然结论。

华生一方面反对内省,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利用只有内省才能提供的一些素材。于是他把内省从前门赶出去,又以“言语报告”的名义从后门请进来。这样就把言语的两种作用混淆了。言语固然和动作一样是对客观刺激的反应,但也可用来陈述自己的心理,这种陈述其实就是内省。

(2)华生自称行为主义是唯一彻底而合乎逻辑的机能主义。他在芝加哥大学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机能主义代表人物之一J.R.安吉尔也说过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但机能主义者把意识和行为都看作人适应环境的手段。按机能主义的哲学依据──实用主义来说,检验意识适应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行为的适应性。所以,考察了行为就无须考察意识;反之,若不考察行为则无法考察意识的适应性。因此彻底的机能主义就必须承认,可以丢开意识去考察行为,但不能丢开行为去考察意识。

华生有时宣称心理学家应该象物理学家那样去使用意识,即只把它看作关于客观事物的经验,而不看作关于自己心理活动的经验,从而取消了所指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因此把心理学家所研究的意识和物理学家所研究的客观事物等同起来。明确指出这是新实在论的观点,并极表赞赏。其他早期行为主义者如E.霍尔特本人就是新实在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另如W.S.亨特则断言意识就是环境,从而把意识的对象和意识的活动混为一谈了。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3)关于心理学的方法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这是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的必然结论。

华生一方面反对内省,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利用只有内省才能提供的一些素材。于是他把内省从前门赶出去,又以“言语报告”的名义从后门请进来。这样就把言语的两种作用混淆了。言语固然和动作一样是对客观刺激的反应,但也可用来陈述自己的心理,这种陈述其实就是

内省。

(4)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方法论上深受进化论问世以来的动物心理学的影响,动物不会作内省报告,所以只能根据它对刺激的反应来推测其心理。这样就使早期的动物心理学染上浓厚的拟人论色彩。L.摩根提出要尽量克服拟人论,经过J.勒布的进一步努力,直至,均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华生承其余绪,做过许多动物心理学的研究,最后得出一反拟人论的结论,断言人和动物在心理上没有质的差别,但不能按人的心理来推测动物的心理,相反地要像研究动物心理那样来研究人的心理。因此,他非常赞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法,因为它可以使像感觉辨别这样的主观经验转化为反应差异的客观事实。但从根本上看,华生与巴甫洛夫完全不同。华生否认神经中枢在动物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认为它仅起联络作用。巴甫洛夫则把身体外周器官活动与神经中枢活动的关系看作投影关系,考察外周器官的活动,目的在于了解神经中枢的活动。再者,巴甫洛夫不否认意识,而且非常强调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本质差别。

(5)关于行为的环境决定论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因此他把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当作行为主义的“枢石”。华生夸口说,给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的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他在婴儿的情绪行为上做了实验,使婴儿的爱、惧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他后来侈言要建立行为主义的实验伦理学。

三行为主义 - 产生背景

华生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这是针对冯特学派理论的不足而在美国这行的一场心理学革命。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意识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橡"鬼火"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度有大有小。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S----R"(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四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约翰·华生斯金纳巴甫洛夫等

行为主义 - 约翰·华生

20世纪初期,华生(出版了《一个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书,主张心理学的价值在对于行为的研究,而不是研究意识。这根本性的推翻了当时将内省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并轻视行为研究的构造论心理学界。与他们相比,华生研究人体之于环境的变化,或者更明确的说:研究特定的刺激会引导人体做出何种反应。大多数华生的研究都属于比较心理学,

比如他常研究动物的行为。华生深受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的影响,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系统时,无意间发现了古典制约现象,并在接下来的研究里记载了细节。华生的理论强调生理学,认为以刺激能得到条件反射的反应—对比其他所有器官也会有类似的反射作用。也因此,华生可以被称为S-R(刺激—反应)心理学家。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刺激,最后分析也只能是有机体内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这样一来。全部行为,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因此,他认为心理观象都能够用物理和化学的概念来说明。一位早期行为主义者魏斯把这种观点发挥到极端的还原论,但华生本人则又主张心理学只应着眼于有机体整体的适应性行为,无须过问这些物理和化学变化。

行为主义 - 斯金纳

斯金纳主要是从事实验性的比较心理学,但他一直是依然在世的行为主义理论家中最知名的,直到他于1990年去世为止。他发展了一套不同的行为主义哲学,被称为基本教义派行为主义。在他出版了《生物个体的行为:一种实验分析》后他被归功于创造了另一种新的心理学变化形式—被称为行为分析学或行为的实验性分析学。斯金纳的操作强化原理在教学上的应用。斯金纳出于对现有教学方法的不满,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设计和制造了为学生安排有效学习程序的教学机器,在他的倡导下,不到一年,机器教学便在美国风行起来并波及了全世界。

他的关于机器教学的理论,也是贯穿着他的行为主义的观点:学习就是行为,任何学习,甚至最复杂的学习都可以分解和编制成为详细的行为目录。正是由于这一点,在他的机器教学中,忽视了社会语言刺激对人的影响的复杂性。他的机器教学主张由于这种局限性而受到了批评。

行为主义 -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摒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五华生与斯金纳行为主义的异同

在新行为主义中他们认为有一种中间环节联接着。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中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他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强化”的作用。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

华生的行为主义是不注重中间环节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就十分注重中间的联接环节,特别注重中间环节的“强化”作用。因此他是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因此华生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斯金纳的则根据但他的强化理论,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正强化物和减少负强化物一大道最佳的学习效果。其实二者在都是在人的行为上做文章,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目的。所以在当今,有许多人都认为行为主义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理论,认为受行为主义理论指导的教学就一定是不好的。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即使是在现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并不是完全过时的。行为主义的方法在教学中有时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记忆英语单词、做操等等,只能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六华生与巴甫洛夫

华生与巴甫洛夫完全不同。华生否认神经中枢在动物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认为它仅起联络作用。巴甫洛夫则把身体外周器官活动与神经中枢活动的关系看作投影关系,考察外周器官的活动,目的在于了解神经中枢的活动。再者,巴甫洛夫不否认意识,而且非常强调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本质差别。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因此他把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当作行为主义的“枢石”。华生夸口说,给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的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他在婴儿的情绪行为上做了实验,使婴儿的爱、害怕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他后来侈言要建立行为主义的实验伦理学。

七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

华生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主张放弃心理学研究中传统的主观内省方法,而主张采用客观的方法来研究行为。

(1)观察法

(2)条件反射法

(3)言语报告法

(4)测验法

(5)社会实验法

华生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转向,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日趋客观,也使心理学更接近自然科学。但客观的说,华生并没有创造新方法,而只是扩充和完善了原有的方法并加以强调。

八结语

华生式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最高峰。它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渗透到很多人文科学中去,从而出现了“行为科学”的名称。直至今天,其涉及的领域仍日益扩大。它们尽管不全以行为主义为指导观点,但名称的起源则不能不归之行为主义。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他的预测和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但是,华生过分简化的刺激-反应公式不能解释行为的最显著特点,即选择性

和适应性。所以,30年代以后,他的一些后继人在操作主义的指引下试图克服这一致命缺点,从而形成多种形式的新行为主义。如果说华生废除意识的主张,由于使心理学丢掉主题而渐被抛弃,那么方法论的行为主义则在美国借操作主义的巧辩而延续。

参考文献:

1. 马斯洛著,林方译.人性能达的境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2.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邵瑞珍等编.教育心理学参考资料选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4.吴增强.学习心理学.上海:上海出版社,2001

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张伯源,陈仲庚编著.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7. 弗里德曼等.社会心理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

8.威尼·威顿.现代生活心理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9.黄仁发,汤建南主编.人际关系心理.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0.金盛华等编著.沟通人生——心理交际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11.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2.Dennis Coon,郑刚等译.心理学导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13.蔡秀玲,杨智馨.情绪管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14.陈少华.新编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15.叶浩生,心理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目录

行为主义的概述――――――――――――――――――――1行为主义 - 主要观点―――――――――――――――――2行为主义 - 产生背景――――――――――――――――――3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3华生与斯金纳行为主义的异同――――――――――――――4华生与巴甫洛夫――――――――――――――――――――5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5结语―――――――――――――――――――――――――5

专业:应用心理学

班级:心1101

姓名:张庆

学号:111201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