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有张“大课表”

德育有张“大课表”

德育有张“大课表”
德育有张“大课表”

北京回民学校有张“德育大课表”。在这张独特的课表上,学校德育内容被一一细化,具体落实到明确的要求中。那上面,学校按照爱国主义教育、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民族知识教育、现代意识教育、学习与科技教育、劳动教育、意志品德教育、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心理知识教育等诸项德育内容,对初一到高三的学生分别设定了教育目标和要求。在这张课表上,还可以看到每一项教育要采取的具体方式:是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社会调查、参观、征文,还是借助读书小组、政治课、墙壁报,都在大课表上一一列明。“大课表”执行几年来,回民学校的德育循序渐进,丝丝入扣,为学校的全面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以礼引德的文明礼仪教育在这所学校里,经常举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班级和学校文明礼仪形象大使评选,而以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班会就更为普遍。

通过这些生动又有趣的方式,学校无声地传播和训练了学生的文明礼仪。作为配合,学校阳光电视台以学生为主角拍摄“文明礼貌就差这一点”、“文明礼仪我也行”等电视片,学校流星广播站不断播放“文明礼仪知识讲座”,把校园礼仪、人际交往礼仪、着装礼仪、使用公共设施的礼仪教育贯穿到德育中,培养学生“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和与人为善、诚实笃信、三省吾身、豁达大度、温良恭俭让的修身之道。“以人为本”的“孝道”教育围绕“孝道”教育,回民学校利用板报、征文比赛和互联等平台展开讨论,在日常作业中补充了“家事”作业,在学生中树立关于“孝道”的先进典型,营造“尽孝为荣”的校园氛围。这样,学生由“亲亲”起逐渐积累德行,使思想升华,今后能以国家利益为先、以民族责任为重,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境界。润物无声的民族教育在拥有12个民族少数民族师生的回民学校大家庭里,教育资源被充分挖掘。作为德育重点的民族教育被用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进入学校的大门,一扇“民族门”(少数民族杰出人物墙)、一面“英雄旗”(少年英雄人物的浮雕)引人奋发向上;教学楼内的少数民族知识介绍、图书馆里独特的民族书屋等等,都在营造着民族精神的浓厚氛围。真情互动的寄宿教育针对学校有近千名学生住校的特点,回民学校制订了寄宿教育的德育目标: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从梳头、叠被、洗袜子到收拾屋子的评比活动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校在初中生中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小主人”,高中生中开展“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我心中的榜样”等主题教育。每个班级还经常召开“我们一家人”主题班会,学校定时将这些优秀的班会资料登在校园上。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先人后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的处事态度。“学生的节日”——社会实践活动每年,这个学校的初一年级都组织学生进行30公里的远足活动,同时参观航天博物馆;初二年级组织学生军训;初三年级到生存岛或其他条件艰苦的野外进行生存训练。而高一年级则组织攀登泰山活动,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高二年级的志愿者到社区中活动、服务;高三到西柏坡革命圣地召开学生的成人仪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磨练学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培养他们做一个坚强的、自信的、自豪的中国人。

中学德育课程教案

中学生礼仪常规xx教案 教学目标: 1、探讨什么是礼仪。 2、探讨中学生礼仪的常规。 3、探讨中学生礼仪常规的执行计划 活动过程: 1、上课时,身坐正,手平放桌面上,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课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2、与人交谈,神情专注,自然大方,不翘二郎腿。 3、在公共场合,入座讲究谦让,不争抢。身坐正,不斜靠,不影响他人。 4、就餐入座讲秩序,有长辈在场,应让长辈先入座。 5、长辈或其他客人来访,应起身示座。 (二)、立的礼仪 1、升国旗要行注目礼,唱国歌要肃立。 2、课堂xxxx要立正,两眼注视老师。 3、集合集会快、xx、齐。 4、上课发言或朗读课文,头正身直,自然大方。 5、有来宾询问情况,应主动起立。 (三)、行的礼仪 1、上下楼梯靠右走,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2、遇见师长,主动让师长先行。 3、登台发言或演讲,先行礼再发言,讲完后行礼再归位;接受奖状、奖品要双手接过,并鞠躬致谢。

4、集体活动,听从指挥,按队列行走。 5、平时走路落落大方,不奔跑追赶,不打架。 6、上、放学走(骑)人行道,不闯红灯,过马路时先两边看,再从容走过。 (四)、说的礼仪 1、上课迟到或进办公室喊"报告",经允许后方可入室。 2、入他人居室,应轻轻敲门,征求室内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室。 3、找别人问话,用"请问",答后致谢。若对方答不上来也要表示谅解和谢意。 4、不直呼师长姓名,要用准确的称谓。 5、得罪别人要说:"对不起、请原谅"。别人向你道歉,应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要说:"谢谢"。别人向你致谢,要说:"不用谢"。 6、遇到来宾或师长要主动问好,使用"您早"、"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7、与同学别后初见应相互问候、打招呼,分别时互道"再见"。 8、在集会、教学楼区等安静的场合,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学习、工作或休息。 9、不吵架、不骂人、不说谎、不乱议论别人的缺点,有意见在适当时候面谈。 10、不叫同学不雅的绰号,不给他人取绰号。(五)、穿的礼仪 1、衣着整洁,xx。 2、不化妆,不佩戴首饰,女生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

中学德育课程教案1

中学生礼仪常规德育教案 教学目标: 1、探讨什么是礼仪。 2、探讨中学生礼仪的常规。 3、探讨中学生礼仪常规的执行计划 活动过程: 1、上课时,身坐正,手平放桌面上,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课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2、与人交谈,神情专注,自然大方,不翘二郎腿。 3、在公共场合,入座讲究谦让,不争抢。身坐正,不斜靠,不影响他人。 4、就餐入座讲秩序,有长辈在场,应让长辈先入座。 5、长辈或其他客人来访,应起身示座。 (二)、立的礼仪 1、升国旗要行注目礼,唱国歌要肃立。 2、课堂师生施礼要立正,两眼注视老师。 3、集合集会快、静、齐。 4、上课发言或朗读课文,头正身直,自然大方。 5、有来宾询问情况,应主动起立。 (三)、行的礼仪 1、上下楼梯靠右走,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2、遇见师长,主动让师长先行。

3、登台发言或演讲,先行礼再发言,讲完后行礼再归位;接受奖状、奖品要双手接过,并鞠躬致谢。 4、集体活动,听从指挥,按队列行走。 5、平时走路落落大方,不奔跑追赶,不打架。 6、上、放学走(骑)人行道,不闯红灯,过马路时先两边看,再从容走过。 (四)、说的礼仪 1、上课迟到或进办公室喊"报告",经允许后方可入室。 2、入他人居室,应轻轻敲门,征求室内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室。 3、找别人问话,用"请问",答后致谢。若对方答不上来也要表示谅解和谢意。 4、不直呼师长姓名,要用准确的称谓。 5、得罪别人要说:"对不起、请原谅"。别人向你道歉,应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要说:"谢谢"。别人向你致谢,要说:"不用谢"。 6、遇到来宾或师长要主动问好,使用"您早"、"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7、与同学别后初见应相互问候、打招呼,分别时互道"再见"。 8、在集会、教学楼区等安静的场合,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学习、工作或休息。 9、不吵架、不骂人、不说谎、不乱议论别人的缺点,有意见在适当时候面谈。 10、不叫同学不雅的绰号,不给他人取绰号。

初中德育活动课教案姚小林

初中德育活动课教案姚小林 (二)班、班主任:姚小林;题目:“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 一、活动目的:现在的学生,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设想与构思在这节班会里,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爱与;活动过程 一、引入;孟郊《游子吟》导入(课件); 二、感受父母的爱,播放6个画面,;画面一:无论你身在何地,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画面三:有这样几个故事父母给子女的爱初中德育活动课教案班级: 八年级(2)班、班主任:姚小林题目: “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 一、活动目的: 现在的学生,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对父母之恩,熟视无睹者有之,麻木不仁者有之,贪得无厌者有之,以怨报德者亦有之,唯独知恩图报者鲜有之。那么对父母无情无义之人,对师长、集体就更不会有情有义了。因此、通过本次班会,努力唤回学生回报爱心的良知,并引导学生通过体悟,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心存感恩,就能理智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心存感恩,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设想与构思在这节班会里,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爱与

被爱的画面,讲述世间爱的伟大、无私。通过讨论,让学生体悟自己身边的爱和如何回报爱,讲述他的感悟。在过程中,配以歌曲和诗歌朗诵深化爱的意义。通过整节班会,教育学生知足惜福,心存感恩,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美德。活动过程 一、引入孟郊《游子吟》导入(课件) 二、感受父母的爱,播放6个画面,画面一:无论你身在何地,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 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画面二:父爱是山,无论你有多大的困难,他总是你依靠的屏障;父爱是路,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画面三:有这样几个故事父母给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赋予我们好的学习环境 活动过程: 画面四:2004年8月,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带着相机、背着鼓囊囊的背包,啥也没想“咚”的一声跳了下去。把孩子抱在胸前的一瞬间,童童流着眼泪说:“妈,我以为我死了呢。”刘燕眼泪倏地流下来,“儿子,你是妈妈的

中学生德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中学生“德育教育”主题班会 教学目的:1.让同学了解什么是德育。 2.使同学在生活中做到有道德。 实施步骤: 一、由班长朗诵一段话,引入班会课主题。 诚实,即忠诚老实,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忠诚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职业品质。因为《中学生日产行为规范》中特别规定:中学生应该守信,答应别人做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我们今天的班会课主题:"诚实守信"。 二、主持人: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化浪潮汹涌而至,加速推进信息化进程已成历史必然,而社会的全面信息化又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之上,没有诚信,信息化无从谈起。 那什么是诚信? 诚,即真诚、诚实;信,即遵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受诺、践约、无欺。通俗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他人及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了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了运行之规。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 三、由同学xx为大家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 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诚信的小故事,如“曾参杀猪”示诚信。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气愤地对丈夫说:"我是哄儿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就真把猪杀了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不懂事,还没有辨别能力,接触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学。你现在哄骗他,等于是在潜移默化地教他学会欺骗。再说,你现在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老师,家长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给我们讲了许多诚信的小故事。诚实是一种作风,一种实在,一种可靠。诚挚,严谨的的做人做事自然磊落,落地生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种准则的含义已超出了本身,而带着光彩的人类理想和精神,正气蕴在其中。 主持人:时代的进步推动着观念的更新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社会生活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赋予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日益丰富的时代内容,也促使人们对诚信的理解从伦理道德的范畴提升到制度建设的层面,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生产生活的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接下来请同学们讲讲古今中外"诚实守信"的故事 1、应该从小讲诚信。 2、一壶水的故事 3、孔子的取舍

初中德育教案大全

初中德育教案大全 【篇一:初中德育实践课教案】 初中德育实践课教案 德育活动课教案 题目学会宽容 目的引导学生明确对别人宽容的重要性,了解宽容的原则。 一、设计与构思 1、什么是宽容 2、宽容的意义 3、宽容的原则 4、自省自查 二、准备过程 1、由班长负责,组织班干部讨论实施方案,确定主题和主持人。 2、主持人根据实施方案,把意图告诉同学,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并有所准备。 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你想拥有朋友吗? 你想拥有一个和谐,良好,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吗? 你想拥有温馨,融洽,亲密的人际关系吗? 你想将来学业有成吗? 那么请你学会宽容。 二:什么是宽容:(你是怎样理解宽容的?) 1.几个同学发言,谈自己对宽容的理解。(略) 2.师总结宽容的定义:宽容就是指人的度量大,心胸开阔,待人宽厚。 3.师读:《大英百科全书》对宽容的解释: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观点的见解,应耐心公正地容忍。 爱因斯坦: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无论哪种可能的信念。 有人赞美说:宽容是在荆棘中生长出来的谷粒。 4.学生读楚庄王宽宏大量的故事。 5.学生谈听完故事的想法,谈楚庄王此事处理得如何。 6.学生举例:历史上宽宏大量的故事。 7.两个同学表演:“一同学撞了对方”。 8.同学谈上述表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9.看大屏谈如果实际生活中出现以下类似情况,将如何处理。三: 宽容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会宽容)

1.几个同学谈宽容的意义。 2.总结宽容的意义: 1)`宽容不仅是检验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一个尺度,而且是关系到能 否搞好人际关系,能否搞好工作,能否搞好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 2)一个人如果能体谅别人,理解别人,不苛求人,不算计人,他就会被看作与人为善,品德高尚的人。 3)宽容是交友之桥。人们总是爱和厚道的人交朋友。人们常说:“腹中天地阔,常有渡船人.” 4) 宽容有助于人际关系和谐。它能给人以温暖,感化和醒悟,它能 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化干戈为玉帛。 四:宽容的原则: 1.两个同学表演“考试作弊” 2.同学谈对一同学允许另一同学抄的看法。 3.师总结:俗话说得好,“大度弥勒佛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但是 弥勒佛也是逞恶扬善的。也就是说宽容一定要适度,宽容要有一定 的原则。宽容不是无原则的宽厚,也不是姑息养奸,更不是助纣为虐。因此,我们“对君子要宽,防小人要严”,并且同损人利己者进 行斗争。 五:自省自查:通过这节德育课,你有了哪些认识。(几个同学发 言略) 六:学生读《你想拥有朋友吗——请宽容》 七:教师总结: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 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宽容是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同学们, 让我们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有豁达大度,广阔胸怀的人吧。 【篇二:德育主题班会教案汇编】 2010德育主题班会教案汇编 高一(4)班戴文佳 一、活动的目的: 为了帮助同学更好贯彻“文明、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作一个有 优良品质的文明高中生,结合校园内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谈谈自己 观点,同时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做一名值得自豪的文明高中生。 二、活动准备: 1、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社会礼仪的知识。

高中德育课教案

高中德育课教案 【篇一:德育教案】 一、开课背景:主题1: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新学期刚开学,学生身上的零用钱比较多,有许多学生乱花钱,买很多高档的奢侈的生活用品,缺乏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的使用零花钱,为今后的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在不断的增加,生活水平也是随之而提高,家长给学生的零用钱也在提高,再也不是以前的一毛、两毛,尤其是暑假期间,同学们走亲访友时,长辈们为表示一点爱心,会给你们很多零用钱,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发挥作用,可是我们拿到零用钱的学生们又是怎样处理这些零用钱的呢?请大家仔细思考一下(2分钟时间)。老师很伤心的看到,有许多学生把那些零花钱用来买名牌衣服、mp3、手机等高档消费品,更有甚者的是有些同学会拿去打游戏、赌博。对于我们九年级的学生,大家都该算是小大人了,有了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大家认为作为现在的学生有这样的必要吗?有什么理由一定要穿名牌,一定要用手机、mp3!家庭条件富裕的还好,反正父母有钱,可以穿名牌,用手机;但是对于我们普通的家庭的同学呢,大家是怎样做的?大家都是向那些穿名牌的同学看齐,没有一次性买名牌的钱,就慢慢积攒,然后再去买,还要比一下是什么牌子,看看哪个牌子名气大,价格高,来不断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同学们,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是不是都是穿名牌,用手机、听mp3?我们不要比父母,不要比家庭条件,要比学习,拿自己的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夺取中学生该有的荣誉。我们要树立一种健康的、科学的消费观、金钱观、价值观,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民族习惯。同学可以将自己的多于零用钱捐给四川地震的同学们,可以帮助家庭条件较差的同学,可以做一些公益事业,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多做一点贡献。 四、教育反思: 同学们请大家课后好好想想之前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乱用零用钱的行为?如果有,今后我们将怎么样克服、改正? 主题2:建立自信,争创美好未来 一.活动目标 针对本班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过明确,且有部分同学很不自信的现象,我们班搞了一次有意义的主题班会。 二、活动准备 全班同学学会唱《明天会更好》 :请三位同学准备好,演自卑:自大:自信(让大家通过对比充分认识到自信的重要) 三、活动过程: 1. 两位主持人致辞: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友爱,上进的班级,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厚。为了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的学习,深刻了解自信重要性,我们班特地搞了这次的主题班会。下面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3.全班同学起立鼓掌。 4.全班合唱明天会更好。 5.请三位同学,演自卑:自大:自信(让大家通过对比充分认识到自信的重要)

初中德育课程计划

初中德育课程计划 开展德育教育要整合学校一切德育力量,以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载体,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有步骤,有计划的实现德育工作目标。下面是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中学德育大纲》为依据,继续确立“德育为先”的思想,以“学会做人”为主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安全教育为根本,以主题班会、文化活动、创建平安文明校园、温州市绿色学校为有效载体,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强化常规管理,强化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抓好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文体生活。不断更新德育观念,坚持德育创新,加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层次性,提升德育工作的育人质量。为把学生培养成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1、不断增强学校各类活动的有效性 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三个不同的

年级有不同的主题教育内容,努力构建科学合理、有效衔接的德育内容体系。创新德育途径和方法,继续加强值周班培训,让值周班学生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加强家校联系,有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信仰信念、思想品格和习惯养成的教育培养,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不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争创文明学校、德育特色校、校园文化建设优良学校等。 2、加强学生科技教育工作 全面落实《中小学生科技教育工作实施意见精神》,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第13届科技节各种赛事,努力提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加强对学生课后活动的指导,多形式组建学生社团,丰富学生课余的生活。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3、丰富读书节和艺术节活动内容 读书节活动争取在以往的比赛项目上,本学期主要围绕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等传统节日,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诸如诗歌创作、网页制作评比、书香班级评比等活动,努力使读书节活动内涵更加丰富,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味。不断完善艺术节活动,通过开展文艺汇演等专场演出,使艺术节活动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展示学生

校本德育课程

禾丰镇初级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纲要 一、德育校本课程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中学德育大纲》、素质教育等有关要求为依据,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确定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在保证对学生进行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基础上,努力构建具有初中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力求在德育校本课程认识上有所突破,在德育工作实践上有所创新,在德育工作实效上有所提高,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系列化、人本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德育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学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主线,制订如下目标: 1、德育校本课程管理目标:系列化、人本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1)德育工作系列化。力求把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分解到年级,具体到学期与月,每月根据主题安排活动,形成系列,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2)德育管理人本化。逐步建立以学生成长导师制为基本模式的亲情化、互动式、人本化的校园人际关系。继续使用好《学生成长记录》。《学生成长记录》使用合格率达100%。 (3)德育队伍专业化。使年轻班主任教师100%的接受学校及上级有关部门培训,积极争取德育专职人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专业培训;力争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通过培训在全校培养一批德育工作带头人。 (4)德育评价科学化。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的“双线”评价机制,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师德育工作评价,把教师德育工作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 (5)德育资源最优化。利用好校内德育阵地(一报、一主、一室、板报宣传栏、校园文化长廊等),充分发挥其主阵地作用;积极开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发挥德育基地的互补作用。 (6)德育效果最优化。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牢固树立“知荣明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合格率在98%以上,有效控制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2、德育校本课程育人目标: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审美。 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以下素质的青少年: (1)、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2)、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志向。 (3)、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行为习惯文明,团结友爱,孝亲敬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纲要

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 (试行)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国家主权等主题教育要求,克服德育课程目标错位、内容交叉、教学脱离实际等现象,加强德育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可操作性,增强德育课程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结合山东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第一部分德育目标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四门课程共同构成中小学德育课程系列。 中小学德育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提高社会参与能力,提高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中小学德育课程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具有思想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征,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小学德育课程与高校政治理论

课程相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课相补充,与学校其他课程和学校德育活动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德育任务。其品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 1. 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热爱集体,团结友善、诚实守信、敬业奉献,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行。 2. 热爱劳动、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有团队意识,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3.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4. 关注社会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养成独立思考、关心时事、关爱生活、热心公益、善尽职责、维护权益的现代公民素养。 5. 关爱自然、尊重自然,认知大自然与人类共生共存的和谐关系,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道德。 6.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养成积极进取的爱国主义情怀。 7. 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8. 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养成全球意识、世界眼光。 9.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新发展

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新发展

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新发展 摘要:德育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心,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学校的德育教育。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中小学德育教育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和教师诸多因素发生了新的变化,学校的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开展学校的德育教育也成了广大教师和学校关心的问题,由此提出回归生活、生活德育的新想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校德育;回归生活;生活德育 一、中小学传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以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标志,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纲要》对课改总体目标的界定,昭示了课改不仅是对学科教学和教材的改革,更是超越学科体系的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其源动力是对国民素质提高和民族复兴的企盼。它不仅对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也对新形势下学校如何搞好德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更为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大环境。但是,当前德育存在实效性低下等诸多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一)德育和教育的关系问题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德育与教育是大致相同的。在我国古代,教育是以德育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近代以来,科学进入学校,改变了学校中德育的“大一统”局面,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仍然处于优势地位。

校中主要表现为:教师用“笨”、“傻”等词语挖苦学生;将学生分成优秀生和差生,将优生进行重点保护,而将那些升学无望的差生分在一起,让他们“自生自灭”;在班级活动和教学活动上,学习好的学生是焦点,是教师的宠儿,而学习差的学生,老师连作业也不屑批改。教师继承的这种传统的思维和教学模式是德育教育创新必然反思的又一问题。 (三)对德育本身的内容与形式的误解 德育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是统一的,但是,在学校德育的实践方面,我们往往强调以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为特征的知性德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德育的情意或态度方面,只重视道德认知这一理性因素,实际上,任何纯粹记忆性的学习都是无益于事的。因此,着眼德育本身的误解是德育创新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是值得每位学校德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 (四)德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问题 这是德育操作层面的根本性问题,是德育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道德教育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在原始社会里,道德教育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融为一体的。教育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之后,在一定意义上看,必然产生了德育的危机。因为制度化教育产生以来,道德教育越来越从生活中分离出来,按照科学和科学教育的逻辑组织起来,构成新的结构,这种结构虽然大大方便了学习,但是,由于德育和智育的发展有本质的不同,人们可以与社会生活隔离

2020年中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中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这就指明了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初中生正处在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理想尚未形成,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想教育,不仅仅是政治课和语文课上的事,数学教学中也同样不可忽视; 首先,数学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其次,数学本身具有结论确定的特点,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教学;第三,数学教学在转播数学知识的同时,承担培养学生进取心和创新精神的责任;第四,数学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基础教育。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队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显现的和隐性的德育素材,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中“德育”,限定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其中: 1.“.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爱祖国爱科学———在初中数学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提升学生的祖国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爱科学的人生观;

2.“集体主义”主要表现在:从交流合作、合作探究学习中体现互帮互助,关爱他人,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3.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判别人性的真、善、美,体会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结合。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 1.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提升学生的祖国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爱科学的人生观(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体现); 2.从交流合作、合作探究数学学习中体现互帮互助,关爱他人,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展示); 3.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判别人性的真、善、美,体会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结合(以随笔或论文的形式解答)。 据此,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xx年5月--7月,研讨开题报告内容,收集研究资料做前期准备工作;(负责人召开研讨会,分配任务) 第二阶段:7月--10月31日,收集“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内容,指定调查问卷及调查,教学案例的实践和评价,论文材料收集,形成“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8月1日--xx年元月底,对前期研究活动进行总结提升形成文字材料,准备结题,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课题成果:

初中德育课教案大全

初中德育课教案大全 篇一:德育课教案 劳动最光荣德育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要从小尊重劳动者、热爱劳动,因为劳动者最值得赞颂,劳动最光荣~ 2、通过表演节目,自由发言、各抒己见等活动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3、能够把劳动当成一种幸福、一种快乐。并且从小立志用辛勤的劳动报效祖国~教学重点 能够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其中,设身处地的感受到劳动最光荣~ 教学难点 让学生身心受到触动,立志将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和作风传承~ 一、激发情趣,引入主题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展开调查,看看和以前相比,人们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你们调查了吗,那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汇报吧~ 2、学生分组汇报 3、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从衣食住行五个方面说出了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聪明的你们思考思考吧,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张晓娜同学真是聪明。的确,是劳动让我们摆脱了愚昧贫穷;是劳动让我们让我们拥有了幸福人生~为此我们要齐声说“劳动最光荣” 二、开展教学活动 活动一:七嘴八舌说劳动

1、师:对于劳动,人们的说法各不相同,那些名人是如何看待劳动的呢,让我们来共同倾听他们的心声~ 2、学生说名言 3、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吗,还真有知道的,好,你来说说。对,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对于这句话你们又是怎样理解的呢,谁来说说,理解得太透彻了~的确,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只要肯付出,就一定有收获~可是旧社会的劳动者就没我们这么幸运了~他们辛勤劳作,成果却被无情的剥夺,让我们通过诗人妙笔,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苦难生活吧~ 4、学生背古诗 5、师:虽然我们的年龄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但是我们对劳动者那颗赞美之心却相同~工人做工、农民种田、解放军保家卫国、医生救死扶伤、教师教书育人、同学们刻苦学习等等都是劳动。只要是辛勤的劳动,就值得赞颂。你们又是如何看待劳 动的呢,请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6、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二:欢天喜地在劳动 1、师:刚才同学们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心声,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思感受到了了劳动的光荣。 2、舞蹈《劳动最光荣》 3、同学们真是有才,用优美的舞姿为课堂增添了精彩,为劳动增添了光彩。正可谓“地是两手开,树是两手载,要过好日子,劳动离不开~”幸福生活得靠自己去争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下面我们齐唱《幸福不会从天降》。 4、师生齐唱《幸福不会从天降》

近湖中学德育校本课程材料

近湖中学德育校本课程 德育生活课之“家长进课堂”实施方案 一、活动背景: 品格的培养和道德的塑造来源于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进行“德育生活”的课程探索,实质上就是把德育活动、德育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探索和践行,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和习惯,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和积累。引导学生作为生活的主人,不断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感性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为了力避德育空洞、抽象的说教,实现德育生活化,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周围熟悉的人和事中寻找教育的素材,德育才能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 家长是社会大家庭中已获取经验的最好的老师。他们来自以不同行业、不同阶层具有着生活不同的阅历,其中不乏行业的精英、道德的模范。因此,学校德育设立生活课,让家长走进课堂,学生虽在学校,也能最近距离的接触生活、亲近生活,感受生活的磨练,在学习中理解生活的真谛,养成良好的品德。 二、活动定位: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响应江苏省素质教育会议精神,开设社会综合实践课,德育生活课是其中的课型之一,是近中创新德育形式,落实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家长进课堂”是最有现实实践意义,最具人文素养类的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融道德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科学教育、创新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活动预期目标: 1、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中学生。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 2、使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志向远大。关心他人,乐于奉献。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有正义感。 4、使学生具备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顽强意志和毅力。使学生具有健全的心理,健康强壮的体魄。 5、丰富学科知识,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具有创新精神。 四、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1、学期计划:活动由政教处统筹安排,学期初选定专题框架,在班主任会议上研讨确立,列出学期“家长进课堂”的计划表。 2、时间安排:每学期两次,利用班会或固定的综合实践课时间,邀请家长来校上课。 3、责任人:活动由学校德育分管校长负总责,政教处主任牵头落实。以班级为单位授课,班主任为课程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邀请家长,相关学情的和家长沟通,对家长的生活课教案进行先期审核,并协助家长进行课堂的组织教学。 4、检查和教案的整理:每次课由政教处组织巡视检查,记录家长到位和授课情况。课后收集家长进课堂的教案和相关课程资料,整理存档。 五、课程评价与表彰 1 、过程评价 注重学生参与德育生活课的过程评价,重视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作用,对学生参与率、目标的达成度、知识的获得量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根据具体情况教师可采用描述性

精选-中学个人德育工作计划

中学个人德育工作计划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进,特别是在现今高度重视课程领导力的形势下,突出和强调校本化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进一步进步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是收集整理的中学个人德育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中学个人德育工作计划篇一一、学校德育课程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在设计、规划德育课程时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确立了;文化积淀、自主发展、健康成长;的德育课程总体目标。同时构建了学生培养目标:;培育品行端正、行为规范、基础扎实、身心健康、有一定文化积淀和实践能力的初中毕业生;。我校德育课程,立足于学校实际,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为主要目标,以教材的处理与开发、活动的设计与实践、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努力构建以健康教育为本,以文化建设为核的三大系列、七大模块校本德育课程体系。 二、德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以;全员德育;的观念来制订治理策略、课程内容、实施途径,公道组织与调动学校内部各个部分、各个层级以及学校外部(家庭、社会)的气力,使其协调一致地和谐联动,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强调整

体育人,以帮助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创造性原则 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根据学校的性质、特点、任务和培养目标创造性地建立起新的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3. 适应性原则 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实际情况和师生特点,采用广大师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实施有效教育;此外,各类规章制度、治理措施也要主动适应学校环境和师生群体特点,以求得社会、家长及师生对德育课程的认同。 4. 校本性原则 要充分体现鲜明的学校特色,立足学校实际,确立校本发展的理念,形成学校有特色、有实效的德育课程。 5. 操纵性原则 课程设置、内容选择的切进口要小、要实,从理念、方法、内容等各方面都能被师生接受和认同,操纵性要强,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德育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1、形成;学校、社区、家庭;联合互动格式,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面向学生,突出实践性:强调学生亲身参与、主动探索,得到体验和感悟。

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计划模板(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7431-87 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计划 模板(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计划模板(完整 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任务 深化德育改革,突出改革与创新,加强学校德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加强立德树人机制建设,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化;突出重点,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建设,强化德育课教师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体验的导向和约束;突破难点,创新德育方式方法和途径手段,促使德育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

求和学生思想实际;协同推进,围绕“争先提质进位”教育中心工作推进德育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德育课程、德育实践、德育队伍、德育特色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德育课程课时落实的督促与检查 针对学校德育课程未开齐开足及德育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等情况,开展德育课程课时落实的督促检查,强化德育课教师培养培训,引导教师加强德育课程与德育实践的结合。举办中小学德育课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加强德育课教研活动的指导,搭建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和展示平台,增强德育课教师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 (二)加强德育实践领域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加强制度保障,在借助《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标准》落实小学、初中学生到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普通高中学生到

中学德育课程专题课例教学设计.

中学德育课程专题课例教学设计 区县:海淀区年级:高二年级 课题:第四课第二节量变与质变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一辩证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即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量变与质变的区别。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即通过大量亲身体验的事例,论证和学习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情境的设置和体验探究学习目标的过程,初步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感悟,特别是细微之处与远大目标的关系,为下节方法论的理解做好铺垫。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构建师生间、学生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难点——由于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教学设计(一) 教师:戴颖教学方式:体验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物品、《时间利用对比调查记录表》的下发和布置 教学过程:

【启发】 记录结果和课件资料说明什么? 【提问】实际的学习生活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生 物学依据是什么?体现 的有关哲学原理是什 么? 课后反思: 采用了“体验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最为熟悉的学习经历(记忆等)和日常生活经验 (水),体验、感受和理解抽象的哲学原理,且有助于方法论的掌握,效果较好。 “体验式”并不适合全部教学环节,因此还采取了“讲授式”、“探究学习”等方式,综合运用。 教学设计(二) 教师:赵爱军 教学方式: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 1、学生提前预习,——明确探究的核心;准备本节课的案例。——创设情境,确定探究的载体;围绕案例确定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明确问题,找准探究的切入点。 2、分小组搜集由于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的材料;搜集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和排列组合不同引起事物的质变的材料。 教学过程:

龙市中学关于开展“德育课”活动的说明报告

重庆市合川龙市中学 关于开展“生命教育课”活动的说明 报告 重庆市合川龙市中学位于合川区龙市镇,距城区约30公里,占地面积近200亩,现有师生5500余人,教学班级89个,是一个典型的农村高完中。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开展全面认真的德育自查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就我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学生成分来源,我校德育工作主要由校长统一领导,分管德育的校长负责,德育处具体实施,以年级为单位,学生为载体,全面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及文明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建立德育工作机构,完善德育工作体制 健全的工作体制和科学的运行机制是德育工作扎实、

有效开展的关键。学校校长室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德育工作汇报,理顺体制,健全组织。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了各项德育工作措施的落实。 学校建立和完善了以校长为主实施的德育工作体制,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校长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听取各职能部门德育工作汇报,狠抓德育工作落实;每年的学校工作计划都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列为单独部分重点阐述。学校主要领导同志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从总体上对德育工作进行部署。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突出德育功能,把德育落实在教学、管理、服务、育人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

德育工作网络和德育工作机制。 二、建立德育工作队伍,落实德育工作经费 德育工作必须依靠物力、财力的不断投入才能维系和发展。近年来,尽管财政比较紧张,我校每年仍将德育经费列入整体预算,德育经费的投入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德育经费逐年增加,班主任津贴月平均500元以上。办学条件的大量改善,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为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创造了坚实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环境条件。 三、学生德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主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爱校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知恩感恩教育等。 主要形式:主题班会、黑板报及手抄报、升旗仪式

中小学德育课程计划范文

中小学德育课程计划范文 有了工作计划,我们不需要再等主管或领导的吩咐,只是在某些需要决策的事情上请示主管或领导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做到整体的统筹安排,个人的工作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以下是由OK为大家收集出来的中小学德育课程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中共中央 ___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中心,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续加大德育工作力度,创新德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努力实现学校德育工作全面规范开展下的特色发展。 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础,更是教育学生“成人”的基本工程。学校要组织学生学习并实践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将“三仪式一典礼”活动(即“升旗仪式,入队(团)仪式,成人仪式和毕业典礼”)纳入学校德育常规工作,充分利用小学生加入少先队、中学生加入共青团等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具有深刻意义的教育活动。建立养成教育的成效在于这项工作的系统化和常态化,在于我们持之以恒地反复抓,抓反复,在于我们坚持养成教育的生活体验和道德实践。20XX年,在养

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结合镇江市文明委《关于开展“大爱有行——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 ___》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巩固礼仪教育成果,将文明行为从校内向校外延伸,树立全市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形象。注重养成教育内涵的研究,探索并创新养成教育的思路与方法,提高各年龄段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开展镇江市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创建活动,推进我市中小学养成教育向深度发展。 首先,加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各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选择敬业乐教、师德高尚的骨干教师任教品德课程,逐步建立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要着力于品德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确立正确的学生观,使品德课程的实施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从根本上克服过去那种空洞乏味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以形引知,以情催行,寓教于境,知行并举”的教学模式,变单一的教条式说教为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自主活动、自我感悟等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使德育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政治》等“德育”的课堂里更加生动鲜活,真正发挥“思品课”课堂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 其次,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认真分析各科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