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章第二节

第二节 串联补偿电容对阻抗继电器和距离高频保护的影响

一、串联补偿电容对方向阻抗继电器工作的影响

分析串补电容器的位置及其容抗的大小对方向阻抗继电器的影响 要求保护应适应串补存在和被短接这两种情况

1. 串补电容装于线路中间 两侧保护的情况一样。

2

l

c X X <

)(8.0c l s e t jX Z Z -=

当串补偿电容的补偿度小于50%时,其保护范围基本不变化。 但当串补电容击穿后,保护范围缩短至Z l 的50%左右。

如果在多数运行方式下电容两侧短路时,短路电流不足以使间隙放电,则这

个方案对保护影响最少。这也是国外较多线路采用这一方案的主要原因。 如果补偿度超过50%,串补电容附近短路时,测量阻抗将落到圆外,继电器

拒动。但也有人认为,如果继电器动作速度快,则在阻抗继电器的暂态记忆时间内是可以动作的。

缺点:安装运行维护不便,也不易在故障时实行强补。

j X c

S R 2

l Z 2l Z

2. 串联补偿电容安装在线路的一侧时

分四种情况分析

① 对阻抗继电器III :电容器在保护的背后

2setIII 8.0l Z Z =

反方向电容外短路,测量阻抗落在

圆内,继电器误动

如保护间隙放电,误动区消失 要求:保护不应因电容器而失去方向性

② 对阻抗继电器I :电容器在保护始端

)(8.0c

1setI jX Z Z l -=

正方向电容外短路,测量阻抗在圆外,

继电器拒动。补偿度越大,拒动区越大。 保护范围与无串补电容时相同。如保护间

隙放电后,拒动区消失,保护范围缩短。补偿度越大,保护范围缩小得越多。 一般采用线路TV ,于是电容器在保护背后。此时要求同①

③ 对阻抗继电器II :电容器在被保护线路末端

)(8.0c 1setII jX Z Z l -=

与不装串补电容时相比,保护范围缩小了 补偿度越大,保护范围缩小得越多 要求:保护不应因电容器而与相邻线路保护失去选择性。也不要为了保证选择性而过分缩小保护范围。

④ 对阻抗继电器IV :电容器在相邻线的始端 按躲相邻线路电容器后短路整定

)(8.0c 2setIV jX Z Z l -=

与不装串补电容时相比,保护范围缩小了 还需考虑M 母线上的助增电源的影响,

保护范围进一步减少 要求:同③

相邻线始端串补电容带来的问题与本线路末端串补电容带来的问题性质相同,但问题要严重得多。首先,串补电容不在本线上,则大多数情况下本线比相邻线短,电容的容抗和本线的感抗很接近。其次,由于其它线路电流的助增作用,本保护测量到的视在容抗更大。所以在相邻线路电容器后短路时,保护的测量阻抗将成为容性,这时距离保护将无法使用。一次系统应尽量避免这种接线,最好电容器两侧都只有一条线路,此变电站成为开关站。

二、在有串联补偿电容的情况下改善方向阻抗继电器工作的方法

对II 号和IV 号的第一段由于串补电容的影响使保护范围缩小的问题,目前尚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

1. 解决I 号保护拒动:

①. 利用有记忆回路的方向阻抗继电器的动态特性

②. 阻抗继电器利用电容器线路侧的电压互感器供电

若只有母线电压互感器,那么线路电压也可以通过补偿或计算求得

I jX U U C L +=

问题:反方向电容器后面短路时会误动。

S

R

I

Z l 2

Z l 1

X c II

III

IV

M

I ′

2. 解决反方向电容器后面短路时保护误动的办法(保护I ′和保护III ) (1)利用I ′和III 带有记忆回路的方向阻抗继电器的动作时间上的差别来判断短路方向

K 1点短路时

0=t 时,I'动,III 不动 ∞=t 时,I'动,III 动(误动)

K 2点短路时

0=t 时,III 动,I'不动 ∞=t 时,III 动,I'动(误动)

I′先动作,跳闸的同时去闭锁III 的跳闸回路,避免III 号保护误动。 同理,III 先动作时,也立即闭锁I′的跳闸回路。

如果M 母线处还有其它出线,则所有这些出线上的阻抗继电器和I′号继电器之间都应相互闭锁。

K 1

K 2

III (初)

(稳)

R

初)

(2)利用I 、II 类阻抗继电器构成与门防误动 对III 号保护

如采用第II 类(多相补偿)阻抗继电器(反应不对称故障),当III zd D C Z X X <-时有方向性(分析见后);

如采用第I 类方向阻抗继电器,当III zd D C Z X X >-时有方向性。

将这两类继电器组成“与门”,即可防止反方向电容器后短路时的误动。

三、串联补偿电容对距离高频保护的影响

针对闭锁式距离高频保护,电流起动元件起动发信,距离II 段或III 段作为方向元件停信

SM 线路利用III 、IV 处的阻抗继电器作为停信元件,MR 利用I ′、II 处的阻抗继电器作为停信元件,这些停信元件的保护范围都包括本线路全长。为了避免I ′和III 处阻抗继电器在反方向短路时误动,可在这两处的阻抗停信元件上采用上述的互相闭锁措施。

S

R

I

Z l 2

Z l 1

X c II

III

IV

M

I ′

四、串联补偿电容对多相补偿阻抗继电器的影响

以可以反应所有不对称短路的比较相位顺序的多相补偿阻抗继电器为例

180arg 360≥''≥B

A U U 比相元件1 zd A A A Z I K I U U )3(0 +-='

180arg 360≥''≥C

B U U 比相元件2 其中 zd B B B Z I K I U U )3(0 +-='

180arg 360≥''≥A

C U U 比相元件3 zd C C C Z I K I U U )3(0 +-='

S

R

I

Z l 2

Z l 1

X c II

III

IV

M

I ′

假设正、负、零序的电流分配系数相等,各序阻抗均为纯电抗。

1. 正方向电容器后发生A 相接地短路 分析I 号继电器的动作行为

zd

A C D A zd A A A X I K I j X X I K I j Z I K I U U )3())(3()3(000 +--+=+-=' ))(3(0zd

C D A X X X I K I j --+= zd B zd B B B X I jK E Z I K I U U 003)3( -≈+-=' zd C zd C C C X I jK E Z I K I U U 003)3( -≈+-='

只要D 点在保护范围内,即zd C D X X X <-,则A U ' 与A

E 反相位,比相元件1、3均满足动作条件,故继电器能正确动作。

A

E B

E C

E A I 0

I zd

X I jK 03 -B

U ' zd

X I jK 03 -C

U ' A

U '

2. 反方向电容器后发生A 相接地短路 分析III 号继电器的动作行为

zd

A C D A zd A A A X I K I j X X I K I j Z I K I U U '+--+-='+-=')3())(3()3(000 ))(3(0zd

C D A X X X I K I j '+-+-= zd B zd B B B X I jK E Z I K I U U '-≈'+-='003)3( zd C zd C C C X I jK E Z I K I U U '-≈'+-='003)3( (1)zd D C X X X '<-,则A U ' 与A

E 同相位

可见,继电器不会误动作。继电器有方向性。

(2)zd D C X X X '>-,则A U ' 与A E 反相位

可见,比相元件1、3均满足动作条件,继电器会误动作。继电器失去方向性。 最严重的情况发生在反方向电容器后出口处短路,此时0=D X 。但如果SM 线路很

长,zd

C X X '<,那么继电器就不会误动作。 总之,串联补偿电容对多相补偿继电器的影响较小。

A

E B

E C

E A I 0

I zd X I jK 03 -B

U ' zd X I jK 03 -C U ' A

U ' A

E B

E C E A

I 0

I zd X I jK 03 -B

U ' zd

X I jK 03 -C U ' A

U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练习题(含答案)

下图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或人口政策的一组漫画。读图,完成第 1-3题。 1.自20世纪70 年代开始,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当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是为了 A.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 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C. 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D. 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2. 能正确反映我国人口问题及对应政策发展变化过程的排序是 A. a-c-d-b B. b-c-a-d C. c-a-b-d D. d-b-a-c 3. 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 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③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人口普查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和前提。新中国建立以来,已经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代表人口增加的具体数值 B. 柱状图代表不同年龄组的人口总数 C.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 D. 图中折线可以说明人口变化的趋势 5. 1953年-2010年()

A. 人口总数持续增长 B. 每十年大约净增1亿以上 C.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D. 每十年大约净增1亿以下 6. 2015年,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实施该人口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A. 人口老龄化严重 B. 人口数量大 C. 城市人口比重高 D. 人口性别比例不平衡 下图为1978?2018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我国人口 A. 自然增长率1982年后降到10%以下 B. 增长速度总体波动下降 C. 近十年总量保持稳定 D. 总量逐年下降 8. 按照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趋势,推测未来20年我国 A. 劳动人口比重下降 B. 老年人口比重减少 C. 人口结构更加合理 D. 人口总量大幅增加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2. 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 学会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陡坡和缓坡;能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4、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5、初步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重点】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类型 难点】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生活中的水库、分水岭、河流等事物 一、情景创设 激趣导入 在地球表面,地面高低起伏,有高山,有低谷,而我们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二、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海拔(也称绝对高度):以 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如下左图甲的海拔高度为 米,乙的海拔高度为 米。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如下左图甲乙的相对高度为 米 。 二)、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2.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 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实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为选 择准确的路线,该小组展开了讨论,结合图2-2,你认为说法准确的是 ( ) A .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B .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摄省力 C .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 D .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起伏小 (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起伏大 不同点 相同点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第一章 第二节(二)

第二节动量动量守恒定律(二) [学习目标]1.理解系统、内力、外力的概念.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理解守恒的条件.3.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会初步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一、动量守恒定律 [导学探究] 1.如图1所示,公路上三辆汽车发生了追尾事故.如果将甲、乙两辆汽车看做一个系统,丙车对乙车的作用力是内力,还是外力?如果将三车看成一个系统,丙对乙的力是内力还是外力? 图1 答案内力是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外力是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以内的物体的作用力.一个力是内力还是外力关键是看选择的系统.如果将甲和乙看成一个系统,丙车对乙车的力是外力,如果将三车看成一个系统,丙对乙的力是内力. 2.如图2所示,水平桌面上的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1和m2,沿着同一直线向相同的方向做匀速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2>v1.当第二个小球追上第一个小球时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试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两球碰前总动量m1v1+m2v2与碰后总动量m1v1′+m2v2′的关系. 图2 答案设碰撞过程中两球间的作用力分别为F1、F2,相互作用时间为t 根据动量定理: F1t=m1(v1′-v1),F2t=m2(v2′-v2). 因为F1与F2是两球间的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F1=-F2, 则有:m1v1′-m1v1=m2v2-m2v2′ 即m1v1+m2v2=m1v1′+m2v2′ 此式表明两球在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知识梳理] 1.系统、内力与外力 (1)系统:相互作用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一个力学系统. (2)内力:系统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3)外力:系统外部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高一物理第一章 第5节 第二章 第1节、第2节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一物理第一章第5节第二章第1节、第2节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一章第5节加速度 第二章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二. 知识要点: 1.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 3. 知道什么是匀变速运动。 4. 掌握打点计时器的操作和使用。 5. 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 t-图象。 6. 掌握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方法。 7.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特点,知道公式v=v0+at的推导过程。 8. 知道v一t图象的意义,并会用公式图象分析计算问题。 9. 能从图象分辨出匀速直线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三. 重点、难点分析: (一)加速度 1. 定义:加速度(acceleration)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用a表示。 ??。 2. 公式:a=/v t 3.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为米每二次方秒(m/s2)。常用的单位还有厘米每二次方秒。 4. 方向: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5. 物理意义: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二)匀变速运动 1. 定义: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 2. 特点:速度均匀变化,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 (三)速度变化情况的判断 1. 判断物体的速度是增加还是减小,不必去管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也不必管物体的加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少。只需看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是相同还是相反,只要物体的加速度跟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加;只要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一定减小。 2. 判断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只看加速度的大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只要物体的加速度大,其速度变化得一定快,只要物体的加速度小,其速度变化得一定慢。 [实验] 一、实验目的

区域地理课时专练: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图(附答案详解)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二节地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年9月10日,新建敦煌至格尔木铁路(敦格铁路)实现与青藏铁路成功接轨,下图中的虚线为敦格铁路。读图,回答1~2题: 1.敦格铁路正线全长约509千米,由此可推知,上图的比例尺最接近() A.1∶30万 B.1∶30 000万 C.1∶2 500万 D.1∶200万 2.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虚线为图例

B.图中的“格尔木”为注记 C.图中的省界大体为西北—东南走向 D.在该图判断方向应依据经纬线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北面的河流和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分别是() A.向东、向西 B.向西、向东 C.向东、向东 D.向西、向西 4.如果该图的比例尺增大1倍,则() A.如果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变,则图幅面积是原来的2倍 B.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际范围是原来的4倍 C.表示的内容比原来详细 D.图示地区的坡度变缓 下图示意浙江省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示河流() A.丙段大量沉积从乙段带来的泥沙 B.该河流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C.丁段北岸侵蚀较严重,坡度较陡 D.该河流7、8月份流量大 图甲为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乙为沿图甲中AB、CD、EF、GH四条剖面线中的某一条所绘制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乙所示的地形剖面图对应图甲中的剖面线是() A.AB线 B.CD线 C.EF线 D.GH线 8.图甲中沿EF线行进,所能到达的最高点的海拔可能为() A.450米 B.550米 C.650米 D.700米 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11题:

选四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 能源

第二节 燃烧热能源 知识点一:燃烧热 1、定义: (1)条件: 25。C \101Kpa (2)燃烧的物质一定为 mol (3)生成的物质一定要稳定 稳定的化合物: C -- CO 2 (g ) N – N 2 (g ) S – SO 2 (g ) H – H 2O (l ) 练一练: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 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 A. CO(g)+ 2 1 O 2(g) === CO 2(g) △H=-283.0 kJ?mol -1 B. CH 4 (g)+ 2O 2 (g) === CO 2 (g)+2H 2 O(g) △H=-802.3 kJ?mol -1 C. 2H 2(g)+ O 2(g) === 2H 2O(l) △H=-571.6kJ?mol -1 D. C(s)+ 2 1 O 2(g) === CO(g) △H=-110.5kJ?mol -1 2.表示的意义: 如: CH 4的燃烧热为890.3KJ/mol. 含义: 3.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应以 mol 物质的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4.一定量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Q 放=n(可燃物)×△H 绝对值 知识点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碱中和生成1molH 2O 时放出的热量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表明状态时要写aq 如1/2H 2SO 4(aq )+NaOH (aq )=1/2Na 2SO 4+H 2O (l )△H =-57.3kJ/mol

燃烧热和中和热对比: 巩固练习: 1.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 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2H2(g) + 5O2(g) = 4CO2(g) + 2H2O(l);△H = -4b KJ/mol B.C2H2(g) + 5/2O2(g) = 2CO2(g) + H2O(l);△H = 2b KJ/mol C.2C2H2(g) + 5O2(g) = 4CO2(g) + 2H2O(l);△H = -2b KJ/mol D2C2H2(g) + 5O2(g) = 4CO2(g) + 2H2O(l);△H = b KJ/mol 2.下列关于燃烧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物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B.常温下,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 C.在25℃、1.01×105Pa时,1mol物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D.燃烧热随化学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 3.在25℃、1.01×105Pa时,1gCH4燃烧时生成CO2与液态H2O,放出55.6kJ的热量,则CH4的燃烧热为( ) A.55.6kJ/mol B.889.6kJ/mol C.-889.6kJ/mol D.444.8kJ/mol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 第一节和第二节预学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第一节同底数幂的乘法 第二节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一、教学要求、 1. 体会幂的意义,会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会用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性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 (1)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及其运算。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性质的正确、灵活运用。 2. 难点: (1)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的灵活运用。 (2)探索幂的乘方、积的乘方两个性质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三. 知识要点: 1. 同底数幂的意义 几个相同因式a 相乘,即a a a n ··…·个 ,记作a n ,读作a 的n 次幂,其中a 叫做底数,n 叫 做指数。 同底数幂是指底数相同的幂,如:23与25,a 4与a ,()a b 23与()a b 27,()x y -2 与()x y -3 等 等。 注意:底数a 可以是任意有理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 2. 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重点1 a a a m n m n ·=+(m ,n 都是正整数) 就是说,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也具有这一性质,例如: a a a a m n p m n p ··=++(m ,n ,p 都是正整数) 3. 幂的乘方的意义:重点2 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如()a 53是三个a 5相乘 读作a 的五次幂的三次方,()a m n 是n 个a m 相乘,读作a 的m 次幂的n 次方 ()()a a a a a a a a a a n a n a m n m m m m m m m n 5355555553 ======++?+++?····…·个个… 4. 幂的乘方性质 ()a a m n mn =(m ,n 都是正整数) 就是说,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注意:(1)不要把幂的乘方性质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混淆,幂的乘方运算,是转化为指数的乘法运算(底数不变);同底数幂的乘法,是转化为指数的加法运算(底数不变)。

第一章第二节

第二节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启动过程离心泵的启动过程?? 离心泵的扬程如何定量计算离心泵的扬程如何定量计算??扬程取决于什么因素扬程取决于什么因素?? 分析过程分析过程--理想理想((无粘性无粘性))和叶片无限多和叶片无限多((运动均匀运动均匀))-理想和叶片有限多理想和叶片有限多--实际流体和叶片有限多 叶片形式对泵性能有何影响叶片形式对泵性能有何影响??

以上就是离心泵的原理,只不过大部分离心泵的轴水平放置轴水平放置,,一般离心泵转速为一般离心泵转速为970rpm 970rpm 970rpm、、1450rpm 1450rpm、、2950rpm 2950rpm,,转速较高转速较高,,离心力大大超过重力,上述原理及计算公式可用及计算公式可用。。 离心力为离心力为::0.10.1××(2(2××3.143.14××1450/60)2=2303重力为重力为::9.81

离心泵启动前泵内灌满液体的过程称为灌泵。驱动机驱动机((原动机原动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叶片带动液体旋转液体旋转,,产生离心力产生离心力,,液体获得能量液体获得能量((压力能压力能、、速度能增加度能增加))输送液体输送液体。。 叶轮入口形成低压叶轮入口形成低压,,靠吸入液体与泵之间压差靠吸入液体与泵之间压差,,不断吸入液体不断吸入液体,,连续工作连续工作。。

基本假设: 通过叶轮的液体为理想液体,即液体在叶轮内流动时无能量损失; 叶轮由无限多叶轮由无限多、、无限薄的叶片组成无限薄的叶片组成。。这样保证液体在叶片中间流动轴对称:每个液体质点在流道内相对运动轨迹与叶片曲线形状一致形状一致。。在同一半径上液体质点的相对速度大小相同在同一半径上液体质点的相对速度大小相同,,液流角相等角相等;; 液体在叶轮中的流动为稳定流动稳定流动。。一、液体在叶轮中的流动 基本假设的主要内容基本假设的主要内容::叶片无限多叶片无限多、、无限薄无限薄;; 理想流体理想流体;;稳定流动稳定流动。。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案1

《第二节人口》 教学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和资料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运用我国的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单分析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分析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②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折线图,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等人口密度线图),并由此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造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请同学们看一个资料,这是世界人口前十位的大国及其人口数量:中国(1,339,724,852)、印度(1,210,193,422)、美国(312,566,000)、印尼(237,641,326)、巴西(190,755,799)、巴基斯坦(177,743,000)、尼日利亚(162,471,000)、俄罗斯(142,914,136)、孟加拉国(142,319,000)、日本(127,720,000)。 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显而易见中国位居第一位.另外再请同学们把其中的世界面积大国标出来,看一看有哪几个?再计算一下中国人口数是他们的多少倍? 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八位,中国人口数量是俄罗斯的近9.4倍;面积第四

大国美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近4.3倍。而面积第二大国加拿大不在其列,我们的人口相当于加拿大的40多倍。 承转过渡:以上这些分析都说明什么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21%,中国人手拉手站在一起,可以绕地球赤道50多圈,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口在数量上具有基数大的特点。 资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如下: 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601938035人 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723070269人 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12月27日:1031882511人 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10月30日:1160017381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 1295330000人 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 1370536875人 请同学们观察各次普查的数字之间有何变化规律?哪一次开始我国人口超过10亿?人口数量几乎翻一番用了多长时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国人口超过了10亿;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1953年,数字是601938035人,比这个数字几乎翻一番的是第四次人口普查,即1990年,数字为1160017381人,时隔不到40年。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在数量上还有何特点?增长快。 承转过渡:除了看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外,我们再来看看历史上的情况。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说课稿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 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知识内容】: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从时空两个角度阐述人口的发展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其中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基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进一步具体化。 对于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师应使学生明确人口的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基数的关系,以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并通过人口曲线图及统计图来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特点。该部分内容还要求学生探讨影响人口自然增长产生时空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并可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在分析每一类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过程中,注意联系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进而综合分析区域发展与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

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教案

《燃烧热能源》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内容:本节位于《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二节,本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燃烧热,其中突出了对燃烧热定义的介绍,并引导学生从诸多因素出发讨论选择燃料的标准,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结合燃烧热的利用介绍了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特别是化石燃料的利弊以及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燃烧热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燃烧热概念及相关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统计学生对该知识点的了解情况,然后进行教学过程。(若有预习检测,就利用其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的 情况来进行上课精讲部分的调整。)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列举一部分燃烧反应,要求学生观察其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然后从中提出燃烧热的概念。(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引入本节课的重难点——燃烧热) [板书]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一、燃烧热 1.定义:在 25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问题] 解释H2的燃烧热为285.8 kJ / mol所表示的含义:

H2(g)+1/2O2(g)=H2O(l)ΔH=-285.8kJ/mol 实验测得25oC,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 [讨论]你是如何理解燃烧热的定义的?(5’) (1)条件:25 ℃、101 kPa (2)可燃物的用量:lmol (3)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 H2燃烧生成H2O(l),S生成SO2 (4)单位:kJ / mol (5)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1mol可燃物为配平标准,其余可出现分数。 [板书]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到人们研究燃烧热的意义,增强学生处理课本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燃烧热的定义: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探究] 分析教材中表1-1,讨论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试举例说明 [提示] 可根据物质的燃烧热、燃料的储量、开采、储存的条件、价格、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综合考虑。 [板书]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利用优化设计P11有关燃烧热的计算的例子,给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并得到一个结论:Q放=n×▏ΔH▕(ΔH表示燃烧热))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利用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那么怎样合理的利用这些物质的燃烧,这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能源问题。 [板书]二、能源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能源的定义及分类。 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及柴草等等。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试题精选[1]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过关习题精选 1.观察右图,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读数是() A.0.5ml B.1.5ml C.1.6ml D.1.7ml 2.如果你在厨房不小心将花生油与凉开水混在一起,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进行分离() A.过滤 B.蒸馏C.分液D.萃取 3.下列名词中,哪个名词不属于物理量() A.长度 B.质量C.摩尔 D.时间 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 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A.④②⑤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①④②⑤③ 5.广州地区的自来水是采用氯气消毒的,为了检验Cl-的存在,最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A.石蕊溶液B.四氯化碳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 6.下列实验操作中: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⑤取固体试剂。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A.①②③B.④⑤C.①④ D.①③⑤ 7.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过滤一种浑浊溶液,发现滤出的液体仍浑浊,他检查实验装置发现漏斗外壁没有水,滤纸也未出现破损或小漏洞,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下列操作中的() A.滤纸高出漏斗边缘的部分未剪掉B.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未被排掉 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一边 8.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9.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四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D卷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燃烧热能源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1题;共42分) 1. (2分) (2018高二下·贵港期中) 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 . 利用潮汐能发电 B . 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C . 火力发电解决电力紧张问题 D . 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 2. (2分) (2015高二下·红河期中)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 .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3. (2分) (2015高二下·临桂期中) 已知:H2(g)+F2(g)═2HF(g)△H=﹣27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 . 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 . 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热量 4. (2分) (2018高三上·邢台期末) 一种生产和利用氢能的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氢能属于二次能源 B . 图中能量转化的方式至少有6种 C . 太阳能电池的供电原理与燃料电池相同 D . 太阳能、风能、氢能都属于新能源 5. (2分)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使其充分反应,减小实验误差 B .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C . 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D . 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量筒、烧杯、胶头滴管、温度计等 6. (2分) (2016高二上·西湖期中)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A . C(s)+ O2(g)═CO(g)△H=﹣110.5KJ?mol﹣1(燃烧热) B . C2H5OH+3O2═2CO2+3H2O△H=﹣1368.8KJ?mol﹣1(反应热) C . 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 (l)△H=﹣114.6KJ?mol﹣1(中和热) D . 2H2O(g)═2H2(g)+O2(g)△H=+483.6KJ?mol﹣1(反应热) 7. (2分) (2018高一下·成都期末)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大气的一种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植物细胞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植物细胞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如图是豆目的部分分类图解.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类植物是() A.绿豆和菜豆 B.绿豆和紫檀 C.合欢和紫檀 D.合欢和菜豆 2. 甲图和乙图显示植物的两种生殖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遗传性状 B.乙图所示生殖方式和克隆羊多莉出生都是有性生殖 C.乙图③和④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珠 D.甲图①和②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是繁殖成功的关键 3. 把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分离开来||,将单个细胞放在配制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获得完整的植株。这个植株的特点是( ) A.所有细胞形态、结构都很相似 B.与自然繁殖生长的植株基本相同 C.整个植株都由韧皮部细胞组成 D.细胞的染色体都不一样 生物名称生殖或发育方式营养来源 A 鳄鱼有性生殖(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卵黄 B 熊猫有性生殖(胎生)胎儿营养来自母体 C 变形虫无性生殖(出芽生殖)新个体营养来自外界环境 D 黄豆有性生殖(种子生殖)萌发时营养来自胚乳 A.A B.B C.C D.D 5. 下列生物的繁殖方式与获得克隆羊多莉的方式本质相同的是() A.遗落在土壤中的花生种子发育成幼苗 B.试管婴儿 C.用毛桃嫁接水蜜桃来改良品种 D.鸡蛋在适宜的条件下孵育出小鸡 6. 下列有关动、植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受精的鸟卵中能够发育成胚胎的是胚盘 B.植物的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都属于无性生殖 C.克隆羊多莉是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获得的 D.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7.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很多生活常识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下列 第1页/共5页

2020年选修4练习: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1.绿色能源是指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或排放极少污染物的能源,如一级能源中的水能、地热能、天然气等;二级能源中的电能、氢能等。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①太阳能 ②风能 ③石油 ④煤 ⑤潮汐能 ⑥木材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①②⑤ 解析:石油、煤、木材等燃烧会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D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2CH 4(g)+O 2(g)===12 CO 2(g)+H 2O(l) ΔH =-445.15 kJ ·mol -1 CH 4(g)+32 O 2(g)===CO(g)+2H 2O(l) ΔH =-607.3 kJ·mol -1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 kJ·mol -1 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802.3 kJ·mol -1 则CH 4的燃烧热为( ) A .445.15 kJ ·mol -1 B .607.3 kJ ·mol -1 C .890.3 kJ ·mol -1 D .802.3 kJ ·mol -1

解析:1 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的ΔH=-890.3 kJ·mol-1,故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 答案:C 3.煤的气化是实施节能环保的一项重要措施。通常在高温下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将水煤气作为气体燃料。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s)+H2O(g)===CO(g)+H2(g)ΔH1=+131.3 kJ·mol-1; ②2CO(g)+O2(g)===2CO2(g)ΔH2=-566.0 kJ·mol-1; ③2H2(g)+O2(g)===2H2O(g)ΔH3-483.6 kJ·mol-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水煤气只能用作燃料 B.水煤气是一种二级能源,比煤直接燃烧污染小 C.等质量的CO和H2完全燃烧时,前者放热多 D.由③反应可以确定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解析:水煤气在工业上还可用作还原性气体,故A错误;水煤气属于二级能源,其燃烧产物为CO2和H2O,比煤直接燃烧污染小,故B正确;通过②、③反应可以计算得出,等质量的H2比CO完全燃烧放热多,故C错误;H2燃烧生成的稳定的氧化物应为液态水时才可以确定其燃烧热,故D错误。 答案:B 4.已知C、H2、CO发生燃烧反应时的反应热数据如下表所示: (1)写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教案第一章第二节人口

1.2人口 第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 2.认识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数据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计划生育国策咋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2.根据我国人口分布图,描述人口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的人口数量及增长特点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我国的人口国策。 3.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的认识。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我国人口众多的图片,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从视觉上体会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的国情。图片展示更易于理解与激发学生兴趣。 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算密度,找差异展示江苏省和青海省的面积与人口图,请计算江苏省和青海省的人口密度,体会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有何差别? 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学生观察,找出人口分布差异的分界线,并尝试描述人口分布特点。 重叠展示“人口分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分布图”“中国城市交通分布图”,学生尝试分析,人口分布为什么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江苏省与青海省的比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并清楚,人口密度大不仅与总人数有关,还与面积有关。之后呈现的几幅地图,让学生学会析图,并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学生描述我国人口增长趋势,了解我国人口众多,居世界第一。 学生思考讨论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会带来哪些影响? 教师归纳总结交通、住房、医疗、教育、环境、资源 寻求解决办法计划生育。 展示我国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学生理解我国人口国策。 教师简介我国人口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主要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图,描述并发现问题。通过两个思考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后思考近年来,我国为什么开放二胎?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理解我国人口国情与国策,并理解人口国情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 教学反思 略。

陕西省西安市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图(第1课时)教案 中图版

第二节地图 教学目标: 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4.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5.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准备: 1. 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北京市地图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节地图第一课时 迷语导入:“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地图 提问: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学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提问: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一学生画在黑板上 提问: 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 学生: 把课桌缩小。 提问: 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缩小了10倍 提问: 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提问: 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学生活动: 1)写出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数 字 式 线 段 式 文 字 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0 50千米 1:500000 2)读“北京城区”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从文化宫到美术馆大致有多远?能不能 知道? 提问: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要会读比例 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演示:指导学生读P19“C图-c”、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甲、乙、丙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导学案(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学习目标 1、理解燃烧热的含义。 2、区分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异同。 3、了解能源的种类、特点和我国目前的能源状况及采取的措施。 知识回顾 练习题: 1、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 ..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⑤生石灰跟水反应()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④⑤ 2、已知:2H2(g)+O2(g)=2H2O(l) ΔH= -571.6 KJ/mol, 则2H2O(l) =2H2(g)+O2(g) Δ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ΔH 大于0 B.ΔH= -571.6 KJ/mol C.该反应可表示36g液态水分解的热效应 D.该反应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 3、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它所生成的CO2用过量的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 得100gCaCO3沉淀,则完全燃烧1mol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是() A.0.5Q B. Q C. 2Q D.5Q 新知学习知识梳理 一、燃烧热 [思考与交流]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1、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的关系: 由于反应情况不同,反应热可以分为多种,例如、、等。 2、燃烧热: 燃烧热是指℃、kpa时,纯物质生成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特别提醒】 (1)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其中ΔH为“-”或者ΔH〈0 (2)必须以1mol可燃物燃烧为标准;可燃物必须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 完全燃烧指生成物不能再燃烧,一般指:C - CO2(g)S –SO2(g)H–H2O(l)N—N2(3)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以 mol物质的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 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思考与交流] 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1.能源就是能提供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2.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是不能。 3.解决能源的办法是,即开发和节约,提高能源的。 4.现在探索开发的新能源有等,新能源的主要优势是。 5.能源、一级能源、二级能源 下列属于一级能源的是属于二级能源的是 A 风能 B电能 C 氢能 D 阳光 E 天然气 6.我国的能源状况如何? (1)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何种能源?(2)我国的能源储量。

第一章 第二节 地图(第1课时)(教案)

《地图》(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地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灵活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树立地理与社会全局的统一思想意识。【重点与难点】 1.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教学方法】 资料分析、读图分析、活动练习。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016年6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华沙,开始对波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要想知道波兰在哪里,应查找什么地图?(查找“世界政治地图”) 暑假期间,我想去云南旅游,因此我想了解一下云南省有哪些旅游景点,要查找什么地图?(查找“云南省旅游景点”图) 可见,地图有很广范的用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地图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学习 (一)地图的用途 讨论:地图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公园浏览,寻找景点:导游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交通图; 国际时事,确定地点:世界政治地图;了解天气:天气预报图 阅读:农民用地图

在河南省唐河县的农村,不少农户家墙上都挂着中国地图,许多人还随身带着地图册。李营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说,这个村几乎所有外出的农民,包括打工、考察、做生意、跑购销的都买了地图册。地图册的用途大致有三种:一是出门识路方便,不走弯路;二是觅得某地有需要的信息后能及时确定相关地点,节省时间;三是从上面能找到全国各地的风景旅游点,外出时可以顺便旅游一番。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地图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阅读:斯诺医生的发现 霍乱是一种恶性传染病。19世纪中叶,英国首都伦敦霍乱流行,许多人被传染致死。斯诺医生多年从事对霍乱病因的研究,他怀疑问题出在被污染的水源上,但是他没有证据。 1854年,为了弄清霍乱病源,斯诺医生对苏哈区的霍乱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他把每个病死者的住地标在地图上。结果发现,许多死者饮用了是同一口水井的水。斯诺医生让他的助手封死了这口井,此后,新发病者大幅度减少。 (二)地图上的方向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方向,例如我们说“学校在我家的正南方”“邮局在我家的东北方”“到时博物馆应该先往东走,再往南走” 视频:地图的方向 地图主要反映的是地面地理事物的分布和性质,因此,在地图上也同样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再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向。 第一步:先看有没有指向标。如果有指向标,就要用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通常指北,再由此确定其它方向。 第二步:没有指向标,再看有无经纬网。经线定南北,纬线定东西。 第三步:没指向标,没经纬网,再用一般方法。一般方法指的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活动:读图 此图是用哪种方法表示方向的?(指向标) 郑州、上海、南昌、重庆、西安各在武汉的什么方向?(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汽车沿什么方向行驶?(东南向西北) 甲地在乙地的什么方向?(正北)乙地在丙地的什么方向?(西南) 阅读:使用地图时的定向 我们在户外使用地图时,必须使地图上的方向与实际地物的方向一致。在户外确定实际地物的方向有以下几种简单方法。利用太阳: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确定方向。利用北极星:在晴朗的夜空找到北极星,面对北极星,前方为正北方。利用指南针:如图E,将指南针放平,磁针红色的一端指示的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