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重构的探究_何岫芳

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重构的探究_何岫芳

作者简介:何岫芳(1969-),女,荆楚理工学院副教授,硕士。E-mial:1056823570@qq

.com收稿日期:2012-07-10

第28卷第5期2 0 1 

2年9

月Vol.28,No.5Sep.

2 0 1 210.3969/j

.issn.1003-5788.2012.05.069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重构的探究

Reconstruction of food safety regulatory 

system to explore何岫芳

HE Xiu-fang

(荆楚理工学院思政课部,湖北荆门 448000

)(JingC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ing

men,Hubei 448000,China)摘要: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领域频繁发生食品重大事故,不断冲击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

暴露出原有体制框架的种种弊端。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这可从法律健全、

监管机制创新、企业自律、诚信道德建设、全民监督等五大方面加以探讨。而监管体系的重构与完善,不仅能深层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而且对基层社会转型必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重构;探究

Abstract:In recent years,food grave accident happened in the safefield of food,impingement public is healthy unceasingly and life issafe,reveal out a variety of original system frame abuse,Ask thesafety resolving this problem,food be obliged to heavy structure tooversee system.But secondary system law perfect,oversees ma-chine-made FOAK,the enterprise autonomy,believes that moralitybuilds,five big aspect such as the whole people supervision etc.gives an exploration really.But oversee system weig

ht structure andimprove and perfect,not only energy deep-seated the society who re-solve the safe problem of food,and direct on grass-roots unit trans-forms being going to certainly produce the enormous push effect.Keywords:food safety;regulatory system;to explore;the reconstruc-tion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食品行业获得空前发展,

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社会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对健康、

长寿有了更高要求。但近年来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如:“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毒奶粉”、“牛肉膏”、“硫磺姜”、“苏丹红”、“毒豆芽”等,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激起社会民众强烈不满。现今网上、社会上流行一种调侃语:“吃蔬菜怕毒素,吃荤菜怕激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没数”———反映人们对食品问题甚为担忧,这表明食品监管体系已经弊端频显。文章旨在从对其弊端的分析中加以研究对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思路,达到对

现有体系的重构。笔者将重点阐述其重构思路。

1 现有体系的弊端

虽然中国食品状况“总体稳定向好”,但“问题仍然不少”,其危害已很严重,且“人人喊打”,监管部门再也不能姑息放纵、熟视无睹,必须对不法行径重拳出手,加大打击力度。但是,原有监管体制却明显滞后,跟不上时代,其弊端突出,

表现为:食品安全标准落后;监管不力、部门职能交叉重复、互相扯皮,监管方法以分段管理为主,存在监管空档、无法实现协调运转,监管执行力弱、责任不能落实———“高起轻下”,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检测技术落后,增加了监管难度;同时还存在监管法律不全、

打击惩罚力不够、企业过分逐利、缺乏自律与道德等缺陷。因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时代提出的一个理论课题———探究如何重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监管理论与实践共同面临的大事。

2 体系重构的思路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如何重构?笔者从法律健全、监管机制创新、企业自律、诚信道德建设、全民监督等五大方面加以探究。

2.1 健全食品安全的法律内容

食品安全的法律是监管食品安全的基础与依据。针对已有法律体系滞后、监管缺据,应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法律,

并实行地方立法配套支持,建立不同层次的法律体系,以修复更新原有内容,填补以前空白,使法律法规制定能与时俱进。

2.1.1 突出全产业链管理的法制规定 弥补“分段管理不足”,增加“全程监管”内容及其程序法制化规定。监管链条应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

制定设计法律制度时应确保法律内容的完整性、时代进步性,使监管有法可依。

2.1.2 建立食品安全新标准的法规 过去的食品安全标准落后,应结合时代,借鉴外国经验,整合各种信息,出台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新标准法规,

将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有毒有2

62

害物质、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等的使用限量以及相应的检验方法等标准进行修订[1],确保公众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利于监管执法工作的展开。

2.1.3 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惩罚力度 在食品安全领域,违法成本过低、惩戒力不够,对违法者应从重处罚,以彰显法律威慑力。加大财产刑罚判处力度,对于恶性事件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进行高额处罚[2](借鉴外国),还要对受害人予以赔偿;规定食品经营者一旦违法,除罚款外,并在限期内还不得再从事食品生产经营。让经营者敬畏法律,不敢拿食品安全对公众健康做试验。

2.2 建立食品监管机制新格局

针对监管不力、存在监管空档、分段管理缺陷明显、部门间相互推托、检测技术落后、执行力弱等问题的存在,需要建构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以强化监督和责任落实。这是监管体系的核心内容。

2.2.1 重点强调全程监管,并与分段管理相结合,以综合监督作补充 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是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实行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式[3],这种管理体制是按照食品药品监管局、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各自完成对应的食品监管环节来管理的,容易导致监管的混乱局面,出现监管空档。综合协调监督也因监管体制内权责不一致而不能根本解决监管漏洞。虽然分段管理有其优点,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漏洞頻显。为此需要重点加强全程监管,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监管,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监管广覆盖、不留空白,消除死角盲点,实现无缝对接。同时,在与食品相关的科研领域,注意防止技术转化违背伦理道德:将有毒有害物质用于食品研制加工之中,使公众健康被科技反噬[4],对此也应予以监管。再者,过去的“免检制度”留下了隐患,应汲取经验教训。实践表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尤其重视源头与流向监管,强化“预防在先”的理念。加强食品准入市场管制,提高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

2.2.2 健全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机制,增加监管合力 由于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善、监管不力、职能交叉重复、政出多门、“多龙治水”,又各自为政,互相推诿[5],出现监管部门“自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因此需要构建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监管体制。对于各部门实行工作责任划分、定岗定职定责,在理顺各自关系的基础上,健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加强联合执法,消除分段管理留下的空隙,提高监管协调能力。同时,因实行“全程监管”为主,就应赋予监管部门更高权威,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的方针,扩大执法部门的检查权向前延伸到田间地头,甚至需要前移到科研成果转化的市场化研发阶段,但要防止权力膨胀滥用。另外,可建立一个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以加强综合监督与协调工作。2.2.3 加强执法队伍监管能力建设,增加监管的公信力与有效性 食品安全监管不力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检测设备落后,检测技术水平较低;责任意识不强,有不作为、慢作为、失职懈怠、姑息放纵、明哲保身等现象;执行不力,监管不落实等等。这些问题表明,执法队伍监管能力不足[6],需加强队伍的素质与能力建设。

(1)引进先进尖端检测设备。对监管队伍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检测技术与能力,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2)加强专题研讨与学习。提高监管理论水平与责任意识,考量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明确“责任重于山”的理念,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

(3)强化执行力。一个制度的生命就在于其执行力,否则制度被架空、消解。应强化日常监管,将责任落实到位。加强地方政府的领导责任,监管部门应忠实履行监管职能,把住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监管执法环节应实行“技术、责任、执行”三结合制度,加强队伍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和监管效力,确保公众生命健康不受威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2.4 在监管体制上,应建立明确的领导责任制,实行法律问责制、行政问责制,加强问责文化建设 实行由政府负总责、部门分工负责(企业主体负责)的领导体制框架,建立首长负责制,职能部门负责人、主管人员负直接领导责任,如果责任区内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应给予行政处分或处罚;食品问题的直接责任人应承担直接责任(重者追究刑事责任);对与食品安全恶性事件直接相关的领导干部,可实行“一票否决”制[7]。实行监管落实的领导责任制和法律问责制,体现执政执法为民的理念。

要问责就要建构周密明细的权责制度。合理又清晰地划定责任边界与范围,以防产生责任主体相互推诿现象[8]。不仅要明确问责对象的职责划分,也要明确问责权力主体的权责划分。注意完善问责程序,建立问责的跟进制度保证和配套措施,防止问责制被扭曲变形,而沦为选择性惩罚用以防止责任范围扩大或掩盖更大责任的工具[9]。

将食品问题的解决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之中。实行“阳光问责”,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增加问责的公开透明度,那么考核问责的威力与效果才能体现[10]。以此大力推动问责文化建设,加强宣传力度,形成普及社会的问责文化氛围。

2.2.5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探索动态电子监管长效机制 建立食品信息数据库与监管网络,加强信息管理,方便掌握企业或食品经营者的信用状况,并依法定职责发布信息,加强全程电子监管。还可在其内启用安全追溯系统,为问题食品及时召回和公众查询提供技术保证,它具有追溯预警、消费导航、政府监管等多种功能,能有效防止问题食品入市,利于建立食品监管长效机制。

2.2.6 加快食品安全风险检测与评估、预警应急与事故查处配套体系建设

(1)建立风险检测与评估制度。对食品中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食品中的潜在危险。

学术争鸣 2012年第5期

设立风险评估中心,提高检测技术能力与水平,规范监测评估与质量标准,整合信息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对食品中的风险危害做到未雨绸缪、预防在先。

(2)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应急系统,对风险实行有效控制。其要求有二:①要引进尖端分析设备。做到快速检测,配备便携式快速检测箱,提升对现场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甄别处置能力,做好技术防控保障;②要建立风险预警与快速机制。密切关注并分析市场动态变化、大自然灾害对食品带来的影响,建立应急机制,加强事前评估预警,制定预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发生问题后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危害。

(3)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专门机构与事故处置应对机制。建立由卫生部组建的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专家委员会,形成办事专业、高效、统一、独立于地方之外、直属于高层领导的专门机构。建立与完善调查处置机制,即需从事故的预案制订、报告责任、应急对策、事故调查、安全处置、责任(行政与法律)追究等多方面着手进行[11]。处置结果予以公开,并接受民众舆论监督。

2.2.7 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技术检测能力与水平,使之适应未来需求 在监管网络、风险检测与评估、应急预警与事故查处等配套体系建设中,都需要尖端设备与高水平的检测技术作保障。①要求提高科技研发能力。要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加强食标与检测的专家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技术研发与设备创新;②应加强国际合作,吸收借鉴外国先进检测技术,为我所用,为食品监管提供有力支撑;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会促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提升,也将推动食品国际贸易的发展[12]。

2.3 加强行业企业自律

因为“企业是经营第一责任人”,通过健全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监管体制的做法,来约束行业企业经营行为,使之遵纪守法。同时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制定行业发展制度与规范,在为企业经营提供宽松发展政策与环境的同时,应建立食品行业法规,加强行业内部的自我管理,促其管理由人治→法治[13],推动企业自律守法,文明经营。

2.4 加强诚信道德文化建设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道德是市场的基石,“诚信”是企业无形的资产,“诚信”价比黄金。应在全社会大力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宣传道德模范,要特别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诚信经营,讲究经营良知,培育企业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实行公平有序竞争,反对“以利为天”,对经营中恶性事件予以曝光,对企业经营进行信用评级管理,号召公众参与评价[14],促使企业守法守德对社会负责。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讲诚信”的浓厚文化氛围。

2.5 构建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

建立食品投诉热线和群众有奖举报制度,保护举报人的

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运用新闻媒体对重大事件进行曝光,对企业的优秀典型予以公开表彰;对社会公众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科普知识和饮食健康知识,提高民众法律意识、监督意识,增强他们对假劣食品的辨别能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树立食品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15]。通过对食品安全的舆论宣传、新闻监督、群众监督以及前面提到的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行业监督、体制监督等形式,构成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形成对食品安全“人人关心”的全民监督机制。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与监管体系的重构,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将使不少的行业和领域:比如,民生治理、行政监管、司法执法、食品科技、法律健全、企业经营与道德、农业种植及生态、城乡统筹等都能与食品安全监管达到有效连接,不仅会形成巨大的社会效应,而且对基层社会转型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周婷玉.卫生部副部长详解食品安全法赋予的六项重要使命[EB/OL].(2009-03-01)[2012-03-01].http://www.gov.cn/jrzg/2009-03/01/content_1247313.htm.

2 杨永华.国外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对我国的借鉴[J].甘肃理论学刊,2009(2):146~150.

3 袁祥,王逸吟.以更完善的法律制度,严防三鹿奶粉事件重演[N].光明日报,2009-02-26(005).

4 李妍.是什么让教授堕落于瘦肉精[N].楚天都市报,2011-07-27(A10).

5 冯赳善,徐忻.《食品安全法》突破餐饮业监管三大“瓶颈”[J].中国卫生法制,2009(5):22.

6 邓辉强,彭晓阳.从基层角度浅析卫生部门食品安全监管的困境和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3):270.

7 舒圣祥.恶意食品安全犯罪应该“一次出局”[J].半月谈,2011(8):61.

8 叶战备,汪平玲.建立完善集体决策环节的党内问责制[J].求实,2011(7):11~13.

9 刘军宁.中国如何走向真正的问责制[J].新闻周刊,2004(17):29.

10 富子梅.食品安全“一把手”如何负责[N].人民日报,2011-05-17(9).

11 卫生部拟组建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专家委员会[N].荆门晚报,2011-07-27(11).

12 樊永祥,陈君石.国际食品安全立法现状及我国立法对策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6):516~517.

13 迟玉聚,许美艳.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评析[J].食品与药品,2008(11):72.

14 孙伟,张正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9~62.

15 侯瑜.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差距及建议[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1):149~153.

第28卷第5期何岫芳: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重构的探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