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6

国际贸易6

国际贸易6
国际贸易6

第6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本章关键术语】

1.产业内贸易

2.产业间贸易

3.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4.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5.差异产品

6.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7.新张伯伦模型

8.兰卡斯特模型

9.相互倾销10.重叠需求

20 世纪中期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分工的形式由原来的产业间、垂直型分工转化为产业内、水平型分工。作为国际分工表现形式的国际贸易也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化。产业内贸易更多是在发达国家间进行,表现出来了新的贸易特点。因此,解释新贸易特征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而大大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内容。

6.1 产业内贸易概述

6.1.1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车的现象;中国向韩国出口某种品牌的衬衣,同时又从韩国进口某种T恤衫的这种贸易活动。产业内贸易还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即是某项产品的半制成品、零部件在两国间的贸易。

在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即要么进口,要么出口;而产业内贸易是双向流动的,因此产业内贸易又叫双向贸易(Two-way Trade)。产业间贸易是不同产业间产品的贸易,如一国生产的工业品和另外国家生产的农产品进行交易,而产业内贸易则主要是工业产品中的某一类产品间的贸易。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一般是通过分别处于不同国家的独立厂商交易来完成,而产业内贸易则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市场来实现。现在,由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很大一部分贸易是在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进行的。这种跨国公司利用特殊优势所形成的内部化交易机制被称为内部市场1。与此相对应的买卖双方独立进行交易所形成的市场称为外部

1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化市场以克服中间产品交易中的市场缺陷,减少交易费用,实现生产、经营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此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样就形成了区别公开竞争的外部市场的内部市场。由于跨国公司实力强大,其内部市场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非常明显,根据联合国有关资料统计,二十世纪90年代,全球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为33%,美国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达到36%,日本和德国分别为23%和33%。1987年有人对32个国家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母公司内部出口贸易在其总出口中的比重,计算机行业为91。3%,汽车为62。4%,机械为52。6%,石油为51%,电子为36。5%、医药化工为35%。

市场。

由此可知,产业内贸易可以更精确地表述为:同一产业内的产品,主要是制成品通过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流动。

6.1.2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为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产业内贸易,需要对商品和劳务的生产、贸易和消费进行分类。

根据贸易是发生在不同生产阶段之间还是发生在同一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之间,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不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

根据美国学者格鲁贝尔和澳大利亚学者劳埃德(H.G.Grubel and P.J.Leoyd)在其《产业内贸易——差别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度量》专著中的研究,把产业内贸易分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两大类。

同质产品(Homogeneous Products)是指:(1)产品可以完全相互替代;(2)生产区位不同:(3)制造时间不同。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大体包括以下情况:

1.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例如水泥、黄沙和砖瓦等等,这些产品的运输成本占整个产品成本的比重非常大,从而使这些产品的贸易半径比较小,这种产品的消费者会从最近的原料生产点来获得这些产品,而自然资源的可得性决定了这些产品生产的区位。因此会出现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和出口这些产品的情况。例如中国在其边境贸易中,在北部边境向某国出口某一产品,在南部边境从邻国进口这一产品,而不必花费非常大的成本在国内将此产品从北部运到南部。这样便出现了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2.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活动。一些国家和地区例如香港和新加坡,进行大量的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这种进出口贸易商品的基本形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通过提供仓储、运输等服务来实现商品的增值,成为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一种形式。

3.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一国供给和需求的不一致及其自然灾害可能会引起一个国家进口一些其他时候出口的产品,简单的事例如一个南半球的国家可能在他的农产品收获之前从北半球国家进口,而在收获之后向北半球的那个国家进行出口。这同样出现了产业内同质产品的贸易。

4.由于合作生产和特殊的技术条件,引起了一些完全同质的服务进行了国际贸易,如在金融全球化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中的金融部门等经常同时“进口”与“出口”。

此外,还可能会由于政府干预造成了国内价格扭曲,而作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便从事同时进口和出口的活动。

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s)又叫异质产品,是产品具有差别性特征。产品差别可具体表现在同类产品的质量性能差别、规格型号差别、使用材料的差别、色彩及商标

牌号的差别、包装装潢的差别、广告、售前、售后服务的差别、企业形象与企业信誉的差别等等方面,如中国国产的红旗牌轿车与丰田、大众、沃尔沃、雷诺牌轿车是不完全一样的,即便是碳酸饮料因不同厂家生产的品牌不同也被认为是差异产品。

差异产品又分为垂直差异产品和水平差异产品。垂直差异产品是指仅仅在质量上存在差异的产品。水平差异产品是指有着同样质量,但其特色(Characteristic)或特质不同的产品。比如,不同质量的同一品牌的电视机即为垂直差异产品,同样质量的电视机在款式和外观色彩上的不同即为水平差异产品。实际上,差异产品往往既表现出垂直差异的特点,又表现出水平差异的性质。这种差异产品的区分对运用模型进行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分析非常重要。

对于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做出理论解释比较简单,对于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探讨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的重点。

根据贸易中不同的市场途径,产业内贸易可分为通过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和通过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

通过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是通常意义上的产业内贸易,这种贸易是指在没有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条件下的,通过外部市场在各个独立的企业间进行的产业内贸易。这种形式的产业内贸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南北贸易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这反映了生产要素构成相异的产品间所进行的产业内贸易,往往表现为发展中国家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将原料或原材料出口到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则是生产和出口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比如将原料进行加工,然后再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这类贸易占总体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大约为30%—40%;另一种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反映得使生产要素禀赋程度相似,生产结构也相应比较接近的产品渐进性的产业内贸易。该类贸易占总体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大约为60%—70%。此种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规模经济效应、产品的异质性以及发达国家在高水平收入条件下的消费需求偏好相似所造成的。

通过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是由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产业内贸易在跨国公司内部的开展,形成了公司内产业内贸易所导致的。跨国公司通过其内部市场进行产业内贸易有许多优势:(1)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使得其在系列产品和异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更具有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有利于形成更多的品牌,开发更多的新产品,最终导致要素构成相似的产品在公司内的产业内贸易大大增加;(2)跨国公司使外部市场内部化,就使得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大减少,更容易实现库存控制和交易成本的降低;(3)通过产业内贸易更有利于实现垂直一体化的规模经济;(4)由于接受跨国公司投资的东道国在生产和成本方面对跨国公司吸引中的区位优势,使得跨国公司能更好地利用世界各个区位在生产要素方面的特定优势,按其全球经营战略安排最佳生产点,使要素构成相异的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一体化进一步发展。

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表现出这样以下特点:(1)一般来说,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及子公司之间距离越近,公司内的产业内贸易量就越大,反之就小;(2)公司内的产业内

贸易商品主要是中间产品,即中间产品占了很大比重;(3)公司内的产业内贸易有的是为了规避和减轻关税、所得税等税负而进行的,为此,在贸易过程中实行调拨价格或者叫做转移定价。这种价格可能远远低于、也可能远远高于世界市场价格;(4)研发密集型产品通过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比重较高,一般占其总贸易的50%以上。

6.1.3 产业内贸易的测定

1975年格鲁贝尔和劳埃德在其论著中提出了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由于产业内贸易是同类产品的贸易,因此,对同类产品的界定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同类产品的“类”界定得较为宽泛,则产业内贸易规模较大,产业内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较高;相反,如果同类产品的“类”定义的较狭窄,则产业内贸易规模会变小,产业内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就相应较低。

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时,同类产品是按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三位数来划分的。SITC将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分为10大类(Section),大类以下分为63个部或章(Division),部以下又分为233个组(Group),组以下又分为786个小组(Subgroup),小组以下又分为1924个项目(Item)。三位数的划分即是在SITC中为同一“组”的产品就是同类产品(但也有人采用较为宽松的划分标准,即以同一“部”的产品作为同类产品)。

格鲁贝尔和劳埃德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B i=1.0-|(X i-M i)|/(X i+M i) (0≤B≤1)

上式中,B i是反映产业内贸易的指标,称为i产业产业内贸易指数,X i为某种产业产品的出口量,M i为某种产业产品的进口量。

当X i = M i时,B i =1,说明某种产业部门产品的进口和出口的流量相等,贸易是完全的产业内贸易。

当X i =0,M i≠0,或者X i≠0,M i=0时,B i = 0,说明该产业产品的贸易是完全的产业间贸易。

通常情况下,0

由以上公式可知:产业间贸易指数=1-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然是从一个产业部门的角度来研究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所以,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大小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一是与某种产业部门的产品特性有关,因为有些产业部门的产品生产和消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难以发生大规模的产业内贸易;二是与该产业部门的成熟程度有关,高度发达成熟的产业部门容易发生产业内贸易,幼稚工业部门就难以发生产业内贸易;三是与产业部门的划分有关,如果产业部门的划分细致,产业内贸易的指数就比较小,如果产业部门的划分很粗略,产业内贸易指数就比较大。

6.1.4 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

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要素禀赋角度看,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越小,其产业内贸易比重就比较大。因为从生产或供给角度上,产业内贸易取决于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的异质性,取决于该产品生产的技术进步水平,因为异质产品可能以相同的技术被制造出来,也可能含有完全相同的物质成份。可见,产业内贸易常常并不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内容,并不像前面的生产要素禀赋贸易理论那样强调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2.从需求角度看,如果两个国家中的人均收入较高,并且两国的人均收入差别较小,则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比重较大。因为相对于高收入阶层的低收入阶层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具有简单化和标准化的特点,对产品品质不会有特殊的要求。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消费者的需求会变得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从而表现出对异质产品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收入水平决定消费结构,两国人均收入差异不显著,会导致两国间的需求结构有很大的相似性。相似的需求结构和追求差异化的个性产品,必然使两国间产业内贸易内容广泛,比重较大。

3.从区位角度看,两国间相距较近,则产业贸易的比重较大。两国较近的地缘关系、相似的生产特征和相似的消费习惯,加之运输成本低廉和便于开展边境贸易等这些有利于两国产业内贸易开展的因素,从而,使它们的产业内贸易比重相对较大。

4.从产业或产品角度看,产业内贸易的规律是,具有异质产品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会大于具有同质产品的产业;具有先进技术和工艺革新较高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高于具有简单和技术相对停滞的产业;在存在大量中间产品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会大于中间产品较少的产业。

6.1.5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本特征

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

产业内贸易理论起因于对欧洲经济共同体一体化效果的评价。20世纪50年代末期,欧洲经济共同体组建以后,需要对一体化的各种效果进行分析论证,以便评价共同体的得与失。经过巴拉萨(B. Balassa)和格鲁拜尔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初对欧洲经济共同体内部贸易的研究发现:欧洲共同体内部贸易格局和专业化分工并不是按照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式展开的,大量的区域内部贸易的是同种类的产品,即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同种类产品的相互交换。从此,把这种商品的交换称为产业内贸易。

通过经济学者的深入研究发现: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更适合于说明产业之间的贸易问题,例如,用一国的农产品如大米去交换另一国的工业制成品如汽车,或者用一国制成品中的纺织品和另一国的钢材进行贸易,这些产品间的国际贸易就是产业间贸易问题。这种产业间的贸易已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或要素禀赋理论进行了阐述和解释。但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共同体内成员国之间贸易流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同一个产业部门内部同种类产品的相互交换所导致的。例如,法国既向德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德国进

口轿车;法国用自己生产的葡萄酒去交换英国的威士忌。这种贸易活动是典型的产业部门内部的国际贸易问题。西欧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纵深发展显示出:国家之间要素禀赋差别越小,发生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越大,贸易流量也越大。这种贸易现象显然用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无法做出满意的解释,因为西欧国家的要素禀赋状况差别不大,技术水平差别不大,同一产业部门产品的要素密集程度差别也不大,所以这种现象必须用新的贸易理论来说明。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突出特点是用国际贸易产品的异质性或差别性、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收益递增等概念来解释同一产业部门内部同种类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其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差别可用表6-1予以轮廓反映。

表6-1 国际贸易的传统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比较

市场

产品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同质产品传统理论—布兰德(1981)

垂直差异产品新H-O理论—谢克德和萨顿(1984)(法尔维1981)

对多样化的需求(克鲁格曼1979)伊顿和基尔奇考斯基水平差异产品—对商品特色的需求(兰卡斯特1980)(1984)

2.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基础

如果不同国家相同产业部门的产品要进行相互贸易和交换,那么这些被相互交换的产品肯定不是同质产品,而是存在着广泛的产品差别,完全同质的产品没有必要去相互交换和贸易。产品的异质性特征就是产品的差别性特征,产品差别具体表现在同类产品的质量性能差别、规格型号差别、使用材料的差别、色彩及商标牌号的差别、包装装潢的差别、广告、售前、售后服务的差别、企业形象与企业信誉的差别等等,这种差别正是产业内国际分工和产业内国际贸易的基础。

3.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产品的差别性只是为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准备了可能性条件,而产业内贸易的内在动力来自于不同国家的需求结构的多样性和相似性,因此,产业内贸易理论与收入偏好相似理论是相互融通的。

人均收入水平是决定购买力水平和购买商品结构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人均收入水平差别越大,社会需求结构差别就越大,国家之间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差别也就越大,此时,

国家之间发生产业间贸易的可能性越大而发生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国家之间人均收入水平越相近,社会消费需求结构也越相似,国家之间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也越相似,发生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越大而发生产业间贸易的可能性越小。

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对于产业内贸易的发生仍然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在于消费需求偏好的多样性:人均收入水平越高,消费需求结构越复杂,从而产品差别的重要性越大,产品的细小差别都可能导致消费者的不满意而丧失市场。人均收入水平越低,消费需求结构越简单,国民对产品差别的重视程度不高。人们只追求产品的主要使用价值而对次要的产品差别不关心。由此可见,需求偏好的多样性既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也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来源,这种利益主要是指不同的消费者偏好由于消费不同产品而得到了的满足。

4.企业内部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利益来源

产业内贸易是以产业内的国际分工为前提的,产业内的国际专业化分工越精细、越多样化,不同国家的生产厂家就越有条件减少产品品种和规格型号,从事更加专业化的生产。这种生产上的专业化有助于企业采用更加专业化、高效率的生产设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如果生产厂家之间分工越精细、越多样化,那么一个企业生产一个品种或者一个规格的产品,来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需要,这有助于减少生产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程度。生产厂家之间的国际专业化分工越细,越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市场规模,充分实现企业生产的内部规模经济效应。因为生产和市场的细分化虽然减少了国内消费者数量,但企业可以面对同类型的更大规模的国际消费群体进行生产和销售,从而使从事国际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微观企业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这说明企业内部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经济利益来源,但是,为了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规模收益递增效应,国际市场的开放和一体化是必要的基础条件。

同时,这也为我们提出了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以产品差别、内部规模收益递增和需求多样性为基础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可能意味着在差别产品上进行完全国际专业化分工的可能性,这显然是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不相符的。

企业内部规模收益递增作为产业内贸易的直接利益来源不是无条件的,它必须具备四个前提条件:每一个产业内部存在着广泛的差别产品系列;每一个产业内部存在着不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条件,即差别产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垄断竞争关系;每一个产品品种的生产收益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递增;国际市场必须是开放的和一体化的。

6.2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产业内贸易现象的出现,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从而对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提出了挑战。但是,通过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定作些调整,将产品特

性或差异与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的不同组合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就使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具有了广泛的解释力,也成为了对产业内贸易的一种理论解释。为区别于前述的要素禀赋理论,我们称之为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Neo-Heckscher –Ohlin Model)或新要素比例学说。

在早期的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为简化问题起见,所作的分析局限在单一产业中,后来经过发展,一些学者对两个产业部门情况进行分析。在这两个部门中,一个是具有异质产品的产业,另一个是同质产品的产业。这样,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下,同时揭示了产业间的贸易和产业内的贸易。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对产业内贸易的解释是在对传统理论最小偏离下进行的。

由法尔维(Falvey)等人建立的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仍然可称为2×2×2形式的模型,即两个国家、两种要素和两种产品的情况。该模型的基本假定是:

1.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2.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在两个国家中是同质的,并且假定劳动可以在两个产业间自由流动,但资本是一种特定化的要素;

3.两个国家都存在两个产业,其中一个是生产无差异产品的农业产业,提供小麦产品;另外一个是生产差异产品的制成品产业,提供布产品。假定布产品的差异性体现在布的质量上,即布这种产品是垂直差异产品。进一步假定布的质量是在不存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连续的不同质量。这种连续不同的质量用ρ表示,质量越高,对应的ρ值就越大。

4.在生产不同质量的布产品中,生产质量越高的产品相应所需要的每单位劳动的资本数量也越高。由此可知,ρ的含义表示了生产质量为ρ的单位布产品需要一个单位的劳动和ρ单位的资本。

5.对不同质量商品的需求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假定每个消费者在每个时期都购买一定数量的不同质量的布产品,并且消费者在收入水平较低时,虽然很喜欢高质量产品,但在受到收入约束的条件下,仍将大部分收入用于购买低质量产品,而在收入水平较高时,消费者会消费较多的高质量产品,消费较少的低质量产品。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对于任何质量的布产品来讲,价格等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即有如下等式关系:

P1(ρ)=C1(ρ)=W1+ρR1

P2(ρ)=C2(ρ)=W2+ρR2

在上面的两式中,字母下表的1、2表示两个不同的国家,W表示劳动力的工资报酬,R表示特定资本的报酬。

为使该模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我们假定W1>W2并且同时有R1

品。国家2则正好相反,生产出较少使用资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小麦和低质量的布产品。由于布的质量是连续的,因此,总有一种质量为ρ/

的布,其单位成本在两国都相同。因此,在ρ/

质量下,有如下等式:

W 1+ρ/R 1 =W 2+ρ/R 2 推导出

ρ/=

1221R R W W -- 这样,可将两国生产任何其它质量布的单位成本相对于这一边际质量商品成本差别写成:

C 2(ρ)-C 1(ρ)=W 2+ρR 2 -(W 1+ρR 1)

=(W 2-W 1)+ρ(R 2-R 1)

=(W 2-W 1)+ρρ'

-21W W =ρ'

-21W W (ρ-ρ/) 国家1在生产质量为ρ的布时,只有当该品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低于国家2,即

C 1(ρ)

-21W W (ρ-ρ/)>0时,才会有比较优势。由于我们假定国家1和国家2相比,资本是相对丰裕、而劳动相对稀缺的状况,则意味着W 1>W 2,要使

ρ'

-21W W (ρ-ρ/)>0,只有当ρ>ρ/时才能成立。由此分析可知,国家1生产的布产品要想相对于国家2有成本优势或者比较优势,其必须生产质量优于边际质量ρ/

的所有布的品

种,或者说,对于资本相对便宜的国家1,在生产质量高于ρ/的布产品品种具有比较优势,

而在生产质量低于ρ/的布产品品种具有比较劣势。同理可得,对于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国家

2来说,在生产质量低于ρ/的布产品品种具有比较优势,而在生产质量高于ρ/的布产品品种具有比较劣势。其几何直观图示如下:

P (ρ)或C (ρ) C 2 (ρ)

C 1 (ρ)

W 1

W 2

O ρ ρ

图6-1 国家生产垂直差别产品的比较优势

由图6-1可看出,在生产O~ρ/之间质量的布产品上,国家2的成本小于国家1的成本,具有比较优势;在生产ρ/以上质量的布产品上,国家1的成本小于国家2的成本,具有比较优势。

在贸易开放的条件下,两国各自都有对质量高于ρ/的布产品和质量低于ρ/的布产品的需求使两国间发生产业内的贸易。由此形成的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格局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会生产并出口较密集使用资本要素的高质量的布产品,而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会生产和出口较密集使用劳动要素的小麦以及不太密集使用资本的较低质量的布产品。

另外,还可以通过把生产要素中劳动细分为技术工人或含有人力资本的熟练劳动和普通的非熟练劳动,并假定某种产品中质量较高的品种含有较高比例的人力资本。在这种假定条件下,仍然能够采用“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对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一种解释:人力资本禀赋较多的国家会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人力资本的产品和品种,并进口密集使用非熟练劳动的产品和品种。

6.3 新张伯伦模型

20世纪70—8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所谓的“新贸易理论”(New Trade Theory)。该贸易理论认为除了资源差异外,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起因和贸易利益来源的又一独立决定要素。1978年,克鲁格曼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将迪克西(Dixit)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两人所共同提出的将差异产品和内部规模经济考虑在内的垄断竞争模型推广到开放条件下。从模型上证明了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是国际贸易中产业内贸易的原因。此垄断竞争模型又称为新张伯伦模型(Neo-Chamberlinian Models)。

在克鲁格曼的新张伯伦模型中,其假定条件为:

1.一国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并且供给是固定的;

2.在一国生产某种产品上存在许多厂商,每个厂商都生产X 商品中的某一品种,能够生产的X 商品不同种类的数目没有限制,并且厂商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该产业;

3.每个厂商在生产产品时,生产函数都是一样的,都表现为生产x i 数量的商品需要l i 数量的劳动,即:

l i =α+βx i (α〉0 ,β〉0 )

由于假定系数α大于零,则在生产中存在着规模经济;

4.假定每个消费者的效用函数都相同,而且每增加一单位任何品种的消费,总效用的是相同的。消费的品种越多,总效用增加越多,即效用函数有:

Y =)∑=n

i i c 1υ 这里()i

i c c ??υ〉0 在这些假定条件下,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规模经济和厂商的自由进入和退出,当规模收益递增时,每一种商品将只有一个生产者,生产者的数目与向市场提供的产品种类相同。

如果每个厂商面临的每单位劳动的工资率为w ,商品X 中品种i 的价格为P i ,那么每个厂商的利润就是:

=i πP i x i -w (α+βx i )

每个厂商都试图通过分割的市场,就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品种来形成自己的垄断力量,以便形成垄断价格,攫取垄断利润。然而,由于在生产每个品种的产品上,厂商之间是自由竞争的,产品的长期均衡就要求每一厂商都没有超额利润,即 =i π0。因此有:

P i = w (i x α

+β)

由于模型的对称性会得到这样的结论:每一厂商都会以同样的平均成本生产出同样数量不同品种的X 产品,并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因此,对所有的厂商有: x i = x , l i =l 和

P i = P 。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由于总体劳动供给是固定的,假设为L,则生产厂商的数目n 就可由下面的公式来确定: n=l L =x

L βα+ 根据前面假定的效用函数,消费者消费完全相同数量的每一种产品,则总效用就是Y =n ()c υ

显然在长期均衡条件下,用于该商品所有品种的全部消费必然等于支付给劳动的全部报酬。

现在将该模型用于开放条件下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假定除了以上讨论的国内情况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国家,它在所有方面都与本国情况一样。如果这两国之间进行自由贸易,那么就会发生相异产品的国际贸易。其中一国生产与另一国完全相同产品品种的厂商会改变生产,转而生产新品种。这种转产不会遇到阻力,是企业一种自愿行为,因为生产的调整不会使其生产利益得到任何的损失(因为假定不存在调整成本)或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厂商调整,在规模经济条件下,两个国家开展国际贸易后的长期均衡是每个产品的品种都只有一个厂商生产,也就是每一个品种都只会在两个国家中的一国生产。这类似于封闭条件下的国内长期均衡,但不同于国内均衡的是产品的品种数量变为2n 。两个国家的每个消费者都只对2n 个品种中的每个品种消费原来封闭条件下一半的数量,即0.5c 。

根据前面假定的效用函数的特点,虽然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总数量相等,但由于商品品种的增加,总效用仍然增加了。因此,对于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来讲,由于开展了产业内商品品种的国际贸易,在生产没有受到损失的条件下,双方都从中受益了。

总体来讲,克鲁格曼的新张伯伦模型揭示了在存在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的条件下,即使在两个生产完全相同的国家之间也能开展国际贸易——产业内贸易,并且这种贸易会提高两个国家总体福利水平。

在克鲁格曼的新张伯伦模型中,尽管可以推测每个国家会生产所有某产品品种的一半数量,但是无法判断哪些品种在哪个国家生产,从而无法确定具体的贸易产品模式。这和上一节所讲的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的确定产品贸易模式是有很大差别的。

值得注意的是,克鲁格曼以及其他人所建立的新张伯伦模型,由于模型本身严格的假定条件,导致其在运用时受到很大限制,但该模型中包含着消费者会从更大范围多样化消费中受益的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6.4 兰卡斯特模型

兰卡斯特模型与上一节的新张伯伦模型类似,都是以产品的水平差异为基础的。该模型仍然以产品品种和消费者行为的假定为前提,在生产存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通过对生产和贸易的影响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

兰卡斯特提出的简单的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假定是:

1.差异产品质存在两个特性方面的不同;

2.消费者对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偏好,但消费者不能购买某一产品的多个品种进行“组合”消费,只能购买、消费其中包含某种最喜欢特性的产品品种。依据消费者的偏好,将可得产品品种特性进行直线形式上的依次排列。如图6-2所示,线段AB代表可得产品品种的范围,某品种越靠近A端,具有特性A的成份越大,同时具有B的成份越小。极端的情形为,端点A、B分别只具有特性A和特性B。

A c-2c-1c0c1c2 B

图6-2 某一产品品种范围和特性

3.假定每个消费者只有一个最偏好的品种,即消费者最愿意花钱购买的品种。这种品种反映在图6-2中的c0。消费者在其偏好条件下,对该品种的需求就取决于收入和该品种的价格。在收入一定的前提下,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用图6-3中的D(c0)来表示。消费者对于偏好强度稍小品种的需求曲线位于他最偏好的需求曲线的下面,其越远离最偏好的品种,需求曲线越靠下面,即在相同价格下,消费需求越小。我们进一步假定,消费者的偏好是对称的,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于离开其最偏好品种距离相等的“正”、“负”品种偏好是一样的。最偏好为c0消费者对于c1和c-1这两个品种的偏好是无差异的,因为它们与c0的距离都是d1。相应地,对于离c0更远的品种,如c2和c-2,其需求曲线就处在更低的位置上;

P

D(c2) D(c1) D(c0)

D(c-2) D(c-1)

O Q

图6-3 消费者需求偏好对称性的需求曲线形式2

4.假定所有的消费者对产品不同品种的偏好是不同的,且消费者偏好是均匀地分布在图5-2中的品种范围内。同时我们还要对“极端”消费者做出假定。假定对品种特性比例要求最高的“极端”消费者所选得最偏好品种离两个端点A、B仍有一定距离,这原则上使他们仍可以选择其它的产品品种;

5.在供给方面,我们假定厂商可以自由进出该市场,并能生产产品的任何品种,且生产任一品种的成本都相同。还需假定任一品种的生产,其平均成本曲线表现为开始递减,到达某数量后转为递增,即U型曲线。这种假定使得一国厂商生产的品种是有限的,有的消费

2消费者对某一具体品种的需求除了受收入和价格影响外,还受另外品种的影响。假如消费者由于其最偏好的品种c0不存在,而要购买存在品种c1,但是,如果这时存在价格足够低的品种c2,消费者会转向去购买c2。c2离c1的距离越近,让消费者改变主意的价格差就越低。这说明,消费者对c1的需求将越来越受它本身价格高低的影响。

者可能买不到他最偏好的品种;

6.假定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组成,并且这两个国家在所有方面都完全一样。只存在差异产品部门,并且该部门的生产要素——劳动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该部门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假定大于1。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厂商在生产市场上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生产不同品种产品拥有同样的生产成本函数,消费者具有相同密度的偏好。由此确定了在长期均衡中,实际生产的品种会均匀地分布在某范围内,厂商生产每一品种的数量相同、销售价格相同,最终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上,每一厂商都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使销售价格等于成本。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两国开展自由贸易后,差异产品的生产就会进行调整。这种调整类似于封闭条件下的国内长期均衡的过程,最终形成每一品种只有一个国家的一个厂商生产,每个厂商都将以同样的销售价格,生产出同样数量的每一品种。

像新张伯伦模型一样,我们仍然不能预测哪个国家生产该产品的哪些品种,但知道每个国家生产总品种数的一半,并且,每一品种都将平均地销售到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开展贸易后,生产的差异产品数目会比一国封闭条件时多,但总数目会比封闭条件下两国生产的品种数目之和少。假设两国贸易前品种数目和产品特性都一样,贸易后的厂商竞争导致有一半厂商退出,重新寻求新品种的生产。这样,仍然能够生产原来自己生产的品种的厂商会由于销售量增加,产生规模经济,降低了生产的平均成本,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对超额利润的追求,会使新厂商加入竞争,竞争的结果导致销售价格的下降,直到下降到等于平均成本。当达到新的均衡时,品种的数目必然会比以前的多,并且所有品种仍旧均等地分布在产品的两种特性范围内。另一方面,又由于对该产品所有品种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且对价格不是完全无弹性的,导致品种增加后总数目又小于封闭条件下两国品种数目的总和。这样的结果使得每个厂商生产的数量会比封闭时大,平均成本和价格比贸易前会降低。图6-4反映了一个厂商在两种均衡条件下平均成本和价格的变化。

P

P0

P1AC

D0D1

MC

MR0MR1

O Q0Q1Q

图6-4 某厂商在贸易前后均衡条件的变化

在图6-4中,依据前面的假定,平均成本为U型,即一开始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降低。在开展贸易前,该厂商面临的只是国内的需求曲线D0。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企业会选择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的产量Q0,企业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有垄断利润,但长期均衡条件下,会使产品的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P0。在开展国际贸易后,假定该厂商会被迫改变产品的特性,生产另一个品种,由于生产成本不便,平均成本线AC的形状不变。由于潜在消费者数量的增加,会使该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向上移动;品种数目的增加又会使需求曲线向下移动,同时相邻品种间的距离缩短,使需求更加富有弹性。由于该品种的产品面临一个扩大的市场,需求变为了国内需求家国外需求的D1,厂商生产的产量就可以从Q0增加到Q1,价格和平均成本将到了低于P0的P1。

兰卡斯特模型中国际贸易后的福利效应,需要从消费者和生产者两方面及整体进行分析。

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会由于商品可选择性增加得到提高,生产者剩余的增加则是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盈利能力增加产生的。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消费者剩余

或生产者剩余C

OSV1 V2T品种特性

图6-5 贸易前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情形

在图6-5中,同样假定这一个品种的商品具有A和B两种属性。横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种可能的组合,但是由于厂商不能、也不会去生产所有的组合,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可能买不到最偏好的商品品种;同时假定一个国家只生产V1一种组合,消费者偏好是从S到T的各种组合,每个消费者所得到的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他的偏好与V1的接近程度;我们还要假定消费者剩余是随着偏好逐步接近实际生产的品种而线性增加的,那么,SCTP为所有消费者剩余。偏好在V1处的消费者得到的利益最大,而偏好在S和T的消费者剩余为零。在这里我们把偏好是S和T的消费者称为“边界”消费者,因为他们对购买相邻的两个品种的任何一个都是一样的。SPT表示生产者剩余,偏好接近S和T的消费者可能只购买很少的V1来满足需要,所带来的生产者剩余也小,而偏好为V1的消费者的需求最大,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最高,生产者剩余也最大。

假设1和2两个国家分别生产V1和V2品种的组合产品,国际贸易发生后,两国消费者

都得到了更接近偏好的产品,也就是国家1偏好VT的消费者可在国家2购买V2组合的商品,因为V2比V1更接近其偏好;同样情形,国家2偏好ZV的消费者可以在国家1购买V1组合商品,因为V1比V2更接近其偏好,如图6-6所示。

消费者剩余

或生产者剩余

MN

GH

KL

OSV1ZVTV2U品种特性

图6-6 两国贸易后福利变化

通过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双方消费者都得到了较大满足,由此到来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增加,福利水平得到提高。国家1偏好VT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由贸易前的FTP和VFT净增加到贸易后的KGPF和ZKFV;国家2偏好在ZV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则从贸易前的ZPF和ZFV增加到贸易后的FPHL和VFLT。因此,两国开展贸易后,总体福利水平都增加了,国家1和国家2的总体福利水平净增加分别为ZGP和PHT。

6.5 双寡头垄断产业内贸易模型

双寡头垄断产业内贸易模型的假定为: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国家1和国家2;

2.两国在某一相同行业中,各只有一个厂商存在,即开展国际贸易前,在两国国内市场上,该行业都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3.两国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完全相同;

4.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

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各国国内的垄断厂商面临着一条向下的需求曲线,垄断企业为追求最大化利润,在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条件下提供垄断产量。在此产量上,得到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开展贸易后,两国厂商均可自由进入另一国家的市场,因此,两国的国内市场就由原来的完全垄断变成了双寡头垄断市场。每个国家的市场上都有两个厂商即本国厂商H和外国厂

商F提供的同质产品竞争。

由于两个厂商的实力均等,在竞争中谁都没有将对方排挤出市场,来控制市场和制定价格的绝对优势,因此,会在竞争中相互妥协,但仍然是非合作性质的。这样,在双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假定厂商的决策变量是产量(即决定生产和销售多少产品)。此时,国内和国外厂商之间对对方的产量并不了解,但是,却可以通过对对方产量的猜测来做出自己的各种最佳选择,即厂商采取的是“古诺行为(Cournot Behavior)”,每个厂商在对自己的产量决策时,都把对方的产量作为既定的。

如果把国内厂商H的最佳产量选择与国外厂商F各种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坐标图中进行描述,就是所谓的“反应曲线(Reaction Curve)”。同样,国外厂商F的产量决策思路与之完全相同,也可以用另外一条反应曲线来描述。

QF

q1 1

RH

q32 3

QEFE

RF

Oq2 q3QEHQH

图6-7 寡头垄断厂商的反应曲线及均衡

在图6-7中,QF和QH分别代表两个厂商的产量。曲线RH和RF分别代表厂商H和F的反应曲线。因为对方厂商的产量越高,自己面对的剩余需求就越小,做出决策的最佳产量也就越小,因此,两条反应曲线的斜率为负。两条反应曲线的焦点就是该市场的均衡点。这种均衡的推导如下:我们假定外国厂商F试图在本国市场上销售产品的数量为q1,此时,从本国厂商H的反应曲线RH看到,本国厂商只有使销售量为q2时(即RH上的点1),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对此,外国厂商F做出的反应是将其产品的销量改变为q3(即RF曲线上的点2)。此时,本国厂商H的反应是将销售量由q2改为q3(即RH上的点3)。如此相互反应,最后使均衡点确定在两条曲线的交点E,即本国厂商销售QEH数量的产品,外国厂商出口到本国市场QEF数量的产品。

对称地可证明出,该种产品在国外市场上达到均衡时,也会有本国厂商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外国厂商也在其国内市场销售自己的部分产品。这样就证明了,在寡头垄断条件下,两国之间的同质产品发生了产业内贸易。

6.6 相互倾销贸易理论

通过前面几节产业内贸易理论或模型的分析,我们会发现非完全竞争市场是产业内贸易理论中重要的假定条件。无论是垄断竞争还是寡头垄断,都区别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在这一节的相互倾销模型中,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是其突出特征。因此,这节首先对国际市场的垄断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6.6.1国际市场中的垄断及其表现

规模经济是垄断产生的原因之一,无论是内部规模经济还是外部规模经济都可能会产生国际贸易中的垄断现象。内部规模经济是由于企业本身经营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从而使企业生产产品的平均成本大幅度下降。平均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可以使企业低价出售产品,击败其他与其相竞争的企业。新企业也会由于刚进入时的低产量导致的高成本而无法生存,这样,率先达到规模经济的企业或厂商便形成了垄断。外部规模经济则是由于某国家或地区某一产业规模很大的原因,使企业节约了外在成本,导致企业竞争力增强,形成了产业垄断。如果以上情况中的厂商垄断实力非常强大,会成为国际市场上的垄断者。

垄断可能是卖方垄断,也可能是买方垄断。在研究国际贸易中,垄断现象在现实中的表现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出口商品的产业垄断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二是进口竞争性行业垄断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三是初级产品生产国组织的垄断同盟问题。

进口竞争性行业垄断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问题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组织的垄断同盟问题,留待其他章节和其他课程中进行专门讨论,在此,我们重点讨论垄断性出口厂家对于国际市场的影响,即垄断性出口定价和出口倾销问题。

6.6.2出口倾销及其经济基础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垄断厂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中,常常使用价格歧视策略。价格歧视是指同样的商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订不同的价格水平。在国际贸易中,价格歧视的最常见形式是垄断厂商的出口倾销。

出口倾销是出口垄断厂商为了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在垄断国内市场并取得垄断高价的前提下,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方式大量出口,争夺国外市场的行为。

垄断企业的出口倾销策略的成功实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国内必须具备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倾销出口企业是价格的制订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第二,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必须充分分隔,即国内其他人不可能从国外市场回购低价格出口的商品;第三,垄断出口企业面临的国内需求弹性小于国外的需求弹性,即国内需求曲线比国外需求曲线更加陡峭。

国际贸易实务的案例及的答案[最新]

一、单项选择题 1、交易磋商的两个基本环节是( D ) A 询盘、接受 B 发盘、签合同 C 接受、签合同 D 发盘、接受 2、根据《公约》规定,合同成立的时间是(A ) A 接受生效的时间 B 交易双方订立书面合同的时间 C 在合同获得国家批准时 D 当发盘送达受盘人时 3、发盘的撤回与撤销的区别在于( B ) A 前者发生在发盘生效后,后者发生在发盘生效前 B 前者发生在发盘生效前,后者发生在发盘生效后 C 两者均发生在发盘生效前 D 两者均发生在发盘生效后 4、根据《公约》规定,一项发盘在未送达受盘人之前,发盘人可以( D ) A 还盘 B 接受 C 撤销 D 撤回 5、我某公司于5月5日以电报方式向法国商人发盘,限5月8日复到有效。对方于7日以电报方式发出接受通知,由于电讯部门延误,我公司于9日才收到该通知,事后我公司未表态。根据《公约》( B ) A 该逾期接受无效 B 因我公司未及时提出异议,该接受有效,合同成立 C 只有在我公司及时表示确认后,该接受才有效,否则,合同不成立 D 只有在对方再次发出接受通知时,该接受才有效,否则,合同不成立 6、关于接受的生效,英美法系实行的原则是( A )。 A 投邮生效 B 签署日生效 C 到达生效 D 双方协商 7、根据《公约》的规定,发盘和接受的生效采取( D ) A 投邮生效原则 B 签订书面合约原则 C 口头协商原则 D 到达生效原则 8、下列哪一项内容的修改不属于实质性变更发盘的内容( D ) A 解决争端的办法 B 数量、支付方式 C 交货时间和地点 D 要求分批装运 9、我国A商人向B商人用口头发盘,若双方没有特别约定,则B商人( B ) A 任何时间表示接受都可使合同成立 B 立即接受方可使合同成立 C 不超过24小时接受合同即成立 D 不超过48小时接受合同即成立 二、多项选择题 1、构成一项发盘应具备的条件有( ABC ) A 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定人发出 B 表明发盘人受该发盘的约束 C 发盘的内容必须十分确定 D 发盘必须规定有效期 2、《公约》规定,一项已生效的发盘不能撤销的条件是( ACE ) A 发盘规定了有效期 B 发盘未规定有效期

六种常见国际贸易术语汇总

四种常见国际贸易术语 一、FOB 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是指卖方在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装船超过船舷后,履行其交货义务。这意味着买方必须从那时起承担一切费用以及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它要求卖方办理货物出口结关手续。 按照《2000年通则》,FOB合同买卖双方的主要义务如下: 卖方主要义务: 1.负责按港口惯常方式在合同规定的日期或期间内,在指定装运港,将符合合同的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并给予买方充分的通知。 2.负责办理货物出口手续,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书。 3.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4.负责提供商业发票和证明货物已交至船上的通常单据。如果买卖双方约定使用电子通讯,上述发票和单据可被具有同等效力的电子信息所替代。 买方主要义务: 1.负责技合同规定支付价款。 2.负责租船或订舱,支付运费,并给予卖方关于船名、装部地点和要求交货时间的充分通知。 3.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书,并办理货物进口以及必要时经由另一国过境运输的一切海关手续。 4.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5.收取按合同规定支付的货物,接受有关单据。 使用FOB术语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能把FOB术语称之为"离岸价"。 2."船舷为界"主要是针对风险的划分而言的,如果把它作为划分买卖双方承担的责任和费用的界限就不十分确切了。

3.船货衔接问题。 4.装船费用问题(FOB变形)。按FOB术语成交,可以选用适当的FOB 术语变形,即FOB术语之后加列各种附加条件,用以明确有关装船费用的负担。常用的FOB变形有以下几种: (1)FOB Liner Terms-FOB班轮条件,指有关装船费用按班轮条件办理,即由负责签订运输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即买方)支付。 (2)FOB Under Tackle-FOB吊钩下交货,指卖方仅负责将货物交到买方指定船只的吊钩所及之处,有关装船的各项费用均由买方负责。 (3)FOBS(FOB Stowed)一FOB包括理舱,指卖方负责将货物装人船舱支付包括理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 (4)FOBT(-FOB Trimmed)一FOB包括平舱,指卖方负责将货物装入船舱,并支付包括平船费在内的装船费用。 (5)FOBST(FOB Stowed andTrimmed )-FOB包括理舱、平舱,指卖方负责将货物装上船,并支付包括理既费和平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 FOB变形不改变交货地点和买卖双方划分风险的界限。 5.应当注意《2000年通则》与《1 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对FOB贸易术语的不同解释。 二、CFR Cost and Fr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卖方必须支付成本费和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港所需的运费,但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货物装船后发生事件所产生的任何额外费用,自货物于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起即从卖方转由买方承担。 按照《2000年通则》,CFR合同买卖双方的主要义务如下: 卖方主要义务: 1.负责在合同规定的日期或期间内,在装运港将符合合同的货物交至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并给予买方充分的通知。 2.负责办理货物出口手续,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书。 3、负责租船定舱,并支付至目的港的正常运费。 4.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国际贸易第6章试卷

第六章《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测试卷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名词解释(4×4=16) 1、买方信贷 2、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3、保税区 4、商品倾销 二、填空题(1×20=20) 1、卖方信贷通常用于_______ __、_____ ____商品的出口。 2、出口信贷国家担保的项目一般为保险公司不愿承担的风险项目,主要分为_____ ____和____ _____两大类。 3、一般说来,自由贸易区,以发展_________,取得_____________方面的收益为主,是面向___________的,而出口加工区,以发展____________工业,取得_____________方面的收益为主,是面向___________的。 4、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的《补贴与反补贴协议》将补贴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的实质是代替出口商承担风险,扩大出口,争夺国外市场。 6、出口信贷利率低于国际金融市场贷款的利率,其利差为。 7、实行外汇倾销的国家往往也是的国家。 8、过境货物一般可在过境区内作短期储存,重新包装,但不得。 9、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出口管制的原因有:、、。 三、选择题(1×15=15分) 1、卖方信贷实质是----------------------------------------------( ) A、出口银行向本国出口厂商提供延期付款的一种形式 B、出口厂商向外国进口厂商提供延期付款的一种形式 C、进口厂商向外国出口厂商提供延期贷款的一种形式 D、出口厂商向外国进口厂商提供银行贷款的一种形式 2、出口补贴是一国政府给予出口厂商的---------------------------( ) A、现金补贴或优惠 B、税收优惠 C、贷款优惠 D、复汇率 3、商品倾销的目的主要是----------------------------------------( ) A、提高商品的价格竞争力 B、提高出口商品的非价格竞争力 C、打击竞争对手占领国外市场 D、进行促销 4、以占领、垄断和掠夺国外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商品倾销方式是( ) A、偶然性倾销 B、间歇性倾销 C、长期性倾销 D、社会性倾销 5、本国货币对外贬值一般----------------------------------------( ) A、对本国出口商有利 B、对本国进口商有利 C、都有利 D、都不利 6、外汇分红是一种----------------------------------------------( ) A、关税壁垒 B、非关税壁垒

国际贸易方式

第九章国际贸易方式 第一节包销与代理 一、包销 包销是国际贸易中习惯采用的方式之一。在我国出口业务中,根据某些商品的特点和扩大出口的需要,在适当的市场上,也可采用包销方式。 (一)包销的含义 包销(Exclusive Sales)指出口人通过协议把某一种商品或某一类商品在某一个地区和期限内的经营权单独给予某个客户或公司的贸易做法。包销同通常的单边逐笔出口不同。包销方式下,双方当事人通过协议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固的购销关系。 (二)包销方式的优缺点 在包销方式下,因为国外包销商是用自己的名义买货,并自行负担盈亏和承担风险,他在其地区转售商品时,第三者和出口人不发生任何契约关系,同时包销商在包销地区内享有专营权,出口人负有不向该地区的客户直接售货的义务。因此,采用包销方式,通过专营权的给予,有利于调动包销商经营的积极性,有利于利用包销商的销售渠道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并可减少多头经营产生的自相竞争的弊病。但另一方面,如果出口人不适当地运用包销方式,可能使出口商的经营活动受到不利的影响或者出现包而不销的情况。此外,包销商还可能利用其垄断地位,操纵价格和控制市场。 (三)包销协议 采用包销方式,出口人与包销商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由包销协议所确定的。包销协议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包销协议的名称、签约日期与地点 2. 包销协议双方的关系 在包销协议中,都要明确包销商品与出口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本人与本人的关系(Principal to Principal),即属买卖关系。 3. 包销商品的范围 出口企业经营商品种类繁多,即使同一类或同一种商品,其中也有不同的牌号与规格,因此,在包销协议中,双方当事人必须对包销商品的范围作出规定。 4. 包销地区 包销地区是指包销商行使经营权的地理范围。包销地区的约定方法,通常有:确定一个或数个国家;确定一个国家中几个城市,确定一个城市等。 5. 包销期限 包销期限的长短应明确规定。在我国出口业务中,通常为一年,但按有些国家的习惯做法,在包销协议中不规定期限,只是规定中止条款或续约条款等。 6. 专营权 专营权是指包销商行使专卖和专买的权利,它包括专卖权和专买权。前者是出口人将指定的商品在规定的地区和期限内给予包销商独家销售的权利,出口人负有不向该区

南京财经大学2016考研参考书目

南京财经大学2016考研参考书目 南京财经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学术型) 020101 政治经济学 初试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版,(第一、二篇);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复试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版,(第三篇)。 加试参考书目 《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四版),李秀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年;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人民出版社,1975 年。 020102 经济思想史 初试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微观部分)(第六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年。 复试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晏智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第 2 版(2013年); 《经济思想史(第8 版)》,斯坦利.布鲁,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 版(2014年)。 加试参考书目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王志伟,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1 版(2004 年); 《经济思想的成长》,斯皮格尔(著),晏智杰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 版(1999 年)。 020104 西方经济学

初试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微观部分)(第六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年。 复试参考书目 《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第四版),蒋中一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 加试参考书目 《计量经济学》(第二版),李子奈、潘文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国际经济学》,萨尔瓦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年。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初试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微观部分)(第六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年。 复试参考书目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钟水映、简新华,科学出版社,2007 年。 加试参考书目 《计量经济学》(第二版),李子奈、潘文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发展经济学——新世纪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第二版),于同申,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 020201 国民经济学 初试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微观部分)(第六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年。 复试参考书目 《国民经济管理学》,李华、刘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加试参考书目 《财政学》,钟晓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产业经济学》,石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

国际贸易 第六章练习题教案资料

国际贸易第六章练习 题

国际贸易习题 配套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二版) 》 主编:赵登峰江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8月 第六章 一、填空题 1、较为松散、对成员约束最弱的一体化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指在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基础上,成员国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 3、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有______________、贸易创造和贸易扩大。 4、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关税同盟实行自由贸易后,产品从成本高的国内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再通过进口获取之。 5、一体化组织成立后影响了资源配置,原本从一体化组织以外的成本低的国家进口的产品改从一体化成员进口成本较高的产品,因此贸易转移有________福利的效应。 6、_____________生效后,欧洲共同体成为欧盟。 7、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了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以及南美的 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是亚太地区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中国也是该组织的成员。

9、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特点包括成员资格的区域性、对外的排他性、利益的放大性和___________。 10、按经济一体化的范围,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11、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 12、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是由日本经济学家_________提出来的。 13、____________ 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高阶段。 14、理论上而言,应在多大的经济政策范围内实现统一才称得上是经济联盟尚无定论。但一般认为_____________的统一是经济同盟的一个重要标志。 15、关税同盟理论是由经济学家___________提出来的并经__________进一步完善的。 16、_____________是指区域内各成员国一种或几种产业(或商品)的一体化。 17、____________就是将区域内各成员国的所有经济部门加以一体化。 18、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欧盟、东南亚联盟都属于 ______________。 19、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属于 ___________。 20、按维纳的观点,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三个条件:完全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对来自非成员国的产品设置统一的进口关税;通过________方式在各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 21、目前唯一一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关税同盟是______________。

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2)

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 ) 第八章 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2)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2011-10-19
国际工程承包 补偿贸易 特许经营 国际租赁 国际BOT项目 国际 项目
1

第一节 国际工程承包
一、国际工程承包的概念
国际工程承包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合 作关系,是通过国际间的招标、投标或其他协商途径, 作关系,是通过国际间的招标、投标或其他协商途径, 由国际承包人以自己的资金、技术、劳务、设备、 由国际承包人以自己的资金、技术、劳务、设备、材料 管理、许可权等, 、管理、许可权等,为工程发包人实施项目建设或办理 其他经济事务, 其他经济事务,并按事先商定的合同条件收取费用的一 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国际承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 国际承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包含有大量的技术 转让内容,特别是项目建设的后期, 转让内容,特别是项目建设的后期,承包人要培训业主 的技术人员,提供所需的技术知识, 的技术人员,提供所需的技术知识,包括专利技术和专 有技术,以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 有技术,以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
2011-10-19 2

第一节 国际工程承包
二、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
独立承包或总承包: 独立承包或总承包:承包全过程都由主包人或第一承包人对 业主或发包人负全部责任; 业主或发包人负全部责任; 分包:业主把工程项目分成若干子项或几个部分, 分包 :业主把工程项目分成若干子项或几个部分,分别发包 给几个分包商; 给几个分包商; 合作承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承包商合作, 合作承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承包商合作,以各自名义对外 参加投标,中标后合作完成项目建设; 参加投标,中标后合作完成项目建设; 转让或转包:承包商经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同意, 转让或转包:承包商经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同意,在不改变已 签订合同内容的条件下, 签订合同内容的条件下,把工程项目全部或部分转让给另一 承包人; 承包人; 承包代理:承包代理人以承包人的名义和利益, 承包代理:承包代理人以承包人的名义和利益,代表承包人 向第三者招揽生意, 向第三者招揽生意,代办投标和有关承包的其他事项等服务 ,并按代理协议收取佣金的中介方式。 并按代理协议收取佣金的中介方式。
2011-10-19 3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国际法协会专门为解释CIF合同而制定的国际惯例是( )。 [A] 《美国对外贸易定义1941年修订本》 [B] 《华沙—牛津规则》 [C] 《1990年通则》 [D] 《2000年通则》 2、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解释,按D组贸易术语签订的合同( )。 [A] 均属于到达合同 [B] 均属装运合同 [C] 属于启运合同 [D]有时属于到达合同,有时属于装运合同 3、仲裁协议是仲裁机构受理争议案件的必要依据,仲裁协议的达成( )。 [A] 必须在争议发生之前 [B] 只能在争议发生之后 [C] 既可以在争议发生之前,也可以在争议发生之后 [D] 必须在争议发生的过程中 4、国际货物买卖中,递盘是指( )。 [A] 要约[B]反要约[C] 买方发盘[D]邀请发盘 5、我A公司向巴西B公司发出传真稿:“急购B公司一级白砂糖200吨,每吨250美元CIF广州,1994年4月20日至25日装船。”巴西B公司回电称:“完全接受你方条件,1994年5月1日装船。”依照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巴西B公司的回电属于( )。 [A]反要约[B]一项新要约[C] 无效承诺[D]有效承诺 6、我国甲进出口公司于2000年11月15日上午8:50用电报向美国乙公司发出要约,规定接受须于11月20日前到达公司才有效。11月18日,甲公司同时接到乙公司的“接受”和“撤回接受”的通知。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在此情况下( )。 [A] 该合同成立

国际贸易第六章 练习题

第六章关税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国的进口附加税是一种()。 A、普遍采用的措施 B、特定的临时性措施 C、经常性的措施 D、一次性的措施 2、在普遍优惠制下,受惠商品减税幅度的大小取决于()。 A、普通税率与普惠税率之间的差额 B、最惠国税率与普惠税率之间的差额 C、普通税率与最惠国税率之间的差额 D、普惠税率与特惠税率之间的差额 3、某国对进口手表征收从价税15%,加征每只15美元的从量税,这是()。 A、从量税 B、从价税 C、混合税 D、选择税 4、二战后,征收出口税的国家主要是()。 A、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5、欧盟向参加洛美协定的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单方面提供()。 A、普惠税 B、最惠国税 C、特惠税 D、差价税 6、按照征税的目的,关税可分为()。 A.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 B.进口税、进口附加税 C.最惠国税、特惠税、普遍优惠税 D.财政关税、保护关税 7、一般说来,关境和国境是一致的,但有些国家在国境内设立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等经济特区,这时候关境小于国境。有些国家之间缔结关税同盟,因而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的领土即成为统一的关境,这时候关境()国境。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其他 8、关税的主体是( )。 A、本国的进出口商人 B、进出口货物 C、外国的进出口商人 D、消费者 9、与复式税则相比,单式税则( )。 A.又称二栏税则 B.只适用于享有最惠国待遇的国家 C.被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用 D.不利于实行差别待遇 10、与从价税相比,从量税( )。 A.在商品价格上涨时保护作用更强 B.在商品价格下降时保护作用更强 C.能够体现公平税负原则 D.目前被大多数国家采用 11、当进口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高于所用的进口原材料的名义关税税率时,有效关税保护率( )。 A.大于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 B.等于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 C.小于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 D.大大低于名义关税率 12、反补贴税的征收不得超过()。 A、倾销差额 B、正常关税 C、补贴数额 D、最惠国税 13、反倾销税的征收不得超过()。

国际贸易方式有哪些电子教案

国际贸易方式有哪些? 国际贸易方式,是一种用于国际间的贸易方式。其范围扩大化,交易类型复杂化。 贸易方式是指国际贸易中采用的各种方法。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方式亦日趋多样化。除采用逐笔售定的方式外,还有包销、代理、寄售、拍卖、招标与投标、期货交易、对销贸易等。 包销 包销(exclusive sales)是国际贸易中习惯采用的方式之一。在我国出口业务中,根据某些商品的特点和扩大出口的需要,在适当的市场上,选择适当客户,也可采用包销方式。 包销(exclusive sales)指出口人(委托人)通过协议把某一种商品或某一类商品在某一个地区和期限内的经营权给予国外某个客户或公司的贸易做法。尽管包销也是售定,但包销同通常的单边逐笔出口不同。它除了当事人双方签有买卖合同外,还须在事先签有包销协议。采用包销方式,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同包销协议所确定的。两者签订的买卖合同也必须符合包销协议的规定。包销协议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包销协议的名称、签约日期与地点 二、包销协议的前文 通常在前文条款中,明确包销商---委托人之间的关系是本人与本人的关系principal to principal) 即买卖关系。 三、包销商品的范围 委托人(出口人)经营商品种类繁多,即使是同一类或同一种商品,其中也有不同的牌号与规格。因此,在包销协议中,双方当事人必须约定包销商品的范围。 四、包销地区 包销地区是指包销商行使销售的地理范围。 通常有下列约定方法: 1、确定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 2、确定一个国家中几个城市; 3、确定一个城市等。 确定包销地区的大小,应要考虑下列因素: 1、包销的规模及能力; 2、包销商所能控制的销售网络; 3、包销商品的性质及种类; 4、市场的差异程度; 5、包销地区的地形位置等。 五、包销期限 包销期限可以长也可以短。在我国的出口业务中,往往在签订包销协议时明确规定期限,通常为一年。其他国家市场的习惯做法,在包销协议中不规定期限,只是规定中止条款或续约条款等。 六、专营权 专营权是指包销商行使专卖和专买的权利,这是包销协议的重要内容。专营权包括专卖和专买权。前者是委托人(出口人)将指的商品在规定的地区和期限内给予包销商独家销售的权利。出口人负有不向该区域内的客户直接售货的义务。后者是包销商承担向出口人购买项商品,而不得向第三者购买的义务。 七、包销数量或金额 包销协议中除规定上述内容外,还应规定数量或金额。此项数量与金额对协议双方均有同等

国际贸易 第六章练习题

国际贸易习题 配套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二版) 》 主编:赵登峰江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 第六章 一、填空题 1、较为松散、对成员约束最弱的一体化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指在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基础上,成员国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 3、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有______________、贸易创造和贸易扩大。 4、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关税同盟实行自由贸易后,产品从成本高的国内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再通过进口获取之。 5、一体化组织成立后影响了资源配置,原本从一体化组织以外的成本低的国家进口的产品改从一体化成员进口成本较高的产品,因此贸易转移有________福利的效应。 6、_____________生效后,欧洲共同体成为欧盟。 7、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了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以及南美的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是亚太地区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中国也是该组织的成员。 9、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特点包括成员资格的区域性、对外的排他性、利益的放大性和___________。 10、按经济一体化的范围,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11、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是由日本经济学家_________提出来的。 13、____________ 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高阶段。 14、理论上而言,应在多大的经济政策范围内实现统一才称得上是经济联盟尚无定论。但一般认为_____________的统一是经济同盟的一个重要标志。 15、关税同盟理论是由经济学家___________提出来的并经__________进一步完善的。 16、_____________是指区域内各成员国一种或几种产业(或商品)的一体化。 17、____________就是将区域内各成员国的所有经济部门加以一体化。 18、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欧盟、东南亚联盟都属于______________。 19、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属于___________。 20、按维纳的观点,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三个条件:完全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对来自非成员国的产品设置统一的进口关税;通过________方式在各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 21、目前唯一一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关税同盟是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贸易集团。 23、APEC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____________。 24、东盟成立以来第一份对所有成员国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是____________。 25、亚太经合组织由_________个成员体组成。

六种常见国际贸易术语汇总

六种常见国际贸易术语汇 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四种常见国际贸易术语 一、FOB Free On Board(…… named port of shipment)--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是指卖方在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装船超过船舷后,履行其交货义务。这意味着买方必须从那时起承担一切费用以及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它要求卖方办理货物出口结关手续。 按照《 2000年通则》, FOB合同买卖双方的主要义务如下: 卖方主要义务: 1.负责按港口惯常方式在合同规定的日期或期间内,在指定装运港,将符合合同的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并给予买方充分的通知。 2.负责办理货物出口手续,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书。 3.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4.负责提供商业发票和证明货物已交至船上的通常单据。如果买卖双方约定使用电子通讯,上述发票和单据可被具有同等效力的电子信息所替代。 买方主要义务: 1.负责技合同规定支付价款。 2.负责租船或订舱,支付运费,并给予卖方关于船名、装部地点和要求交货时间的充分通知。 3.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书,并办理货物进口以及必要时经由另一国过境运输的一切海关手续。 4.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5.收取按合同规定支付的货物,接受有关单据。 使用FOB术语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能把FOB术语称之为"离岸价"。 2."船舷为界"主要是针对风险的划分而言的,如果把它作为划分买卖双方承担的责任和费用的界限就不十分确切了。 3.船货衔接问题。 4.装船费用问题(FOB变形)。按FOB术语成交,可以选用适当的

国际贸易的付款方式及交货条款

国际贸易的付款方式主要有以下若干种: 1. 汇付:(包含以下三种) A. 电汇(T/T) B. 信汇(M/T) C. 票汇(D/T) 2. 信用证 (简称L/C)支付方式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银行参与国际贸易结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货款的支付以取得符合信用证规定的货运单据为条件,避免了预付货款的风险,因此信用证支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进、出口双方在付款和交货问题上的矛盾。它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主要付款方式。 3. 汇票(Bill of Exchange,Draft)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从以上定义可知,汇票是一种无条件支付的委托,有三个当事人: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汇票从不同角度可分成以下几种: 按出票人不同,可分成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Bank's Draft),出票人是银行,付款人也是银行。商业汇票(Cornercial Draft),出票人是企业或个人,付款人可以是企业、个人或银行。 按是否附有包括运输单据在内的商业单据,可分为光票和跟单汇票。光票(Clean Draft),指不附带商业单据的汇票。银行汇票多是光票。跟单汇票(Documentary Draft),指附有包括运输单据在内的商业单据的汇票。跟单汇票多是商业汇票。 4. 本票(Promssory Note)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这是我国《票据法》对本票的定义,指的是银行本票。 国外票据法,允许企业和个人签发本票,称为一般本票。但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的本票,均为银行本票。 按付款日期不同,汇票可分为即期汇票和远期汇票。汇票上付款日期有四种记载方式:见票即付(at sight);见票后若干天付款(at days after sight);出票后若干天付款(at??days after date);定日付款(at a fixed day)。若汇票上未记载付款日期,则视作见票即付。见票即付的汇票为即期汇票。其他三种记载方式为远期汇票。 5. 支票(Chaque,Check)是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从以上定义可见,支票是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支票出票人签发的支票金额,不得超出其在付款人处的存款金额。如果存款低于支票金额,银行将拒付。这种支票称为空头支票,出票人要负法律上的责任。 6. 托收(COLLECTION)是出口商开立汇票,委托银行代收款项,向国外进口商收取货款或劳务款项的一种结算方式。 托收当事人有四个,主要责任如下: 1.委托人(PRINCIPAL) 也称出票人,一般是出口商,主要是行使与进口商签订的合同上的条款,履行与银行签订的委托收款的合同。 2.寄单行(REMITTING BANK) 也称托收行,是委托代收款项的银行,主要是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和国际惯例进行处理业务。 3.代收行(COLLECTING BANK) 托收行是在进口地的代理人,根据托收行的委托书向付款人收款的银行。 4.付款人(DRAWEE) 一般是进口商。主要是支付款项的人。 三.托收方式 托收方式有: 1.跟单托收(DOCUMENTARY COLLECTION) (1).跟单托收概念

国际贸易与实务 第六章习题答案

精心整理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 配套教材: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二版) 》 主编:赵登峰 江虹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8月 1234567891011、水平一体化__垂直一体化__ 12、小岛清__ 13、完全经济一体化 14、货币政策_ 15、维纳(Jacob Viner )(或音译为范纳)_ _李普西(R. G. Lipsey )

16、部门一体化 17、全盘一体化 18、水平一体化 19、垂直一体化 20、协商_ 四、问答题 1、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答:(一)按照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来划分,有 ①自由贸易区 ②关税同盟 ③共同市场

④经济同盟 ⑤完全经济一体化 (二)按照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划分,分为: ①部门一体化 ②全盘一体化 ① ② 2. 答 ① ② ③ 因。 ④ ⑤贸易创造等各种积极的经济效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3、你认为哪一种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最有说服力?简述各种理论的适用条件。 答: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有:

(一)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是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基本形式,也是国际一体化进程的核心内容,主要研究对内取消关税和对外统一关税所引起的贸易变化,该理论—直在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居于主导地位,也是最为完善的部分。 关税同盟理论将关税同盟的效应分为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静态效应主要有贸易创 ① ② ③ (二)大市场理论 大市场理论是以共同市场作为分析基础的。一个成功的大市场要覆盖广阔的区域并有足够的调控空间。共同市场的目标是消除贸易保护主义障碍,把被保护主义分割的每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统一成为一个大市场,通过大市场内的激烈竞争,实现专业化、批量化生产等方面的利益。

保罗克鲁格曼版-国际经济学の国际贸易部分同步单项选择题第6章知识分享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1.当每单位成本怎样时外部规模经济增加 A.随行业扩大而增加 B.随行业扩大和平均每家公司的扩大而降低 C.随平均每家公司扩大而降低 D.保存不变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2.当每单位成本怎么样时内部规模经济增加 A.随行业扩大而增加 B.随行业扩大而降低 C.随每家公司扩大而增加 D.随每家公司扩大而降低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3.外部规模经济 A可能和一个完全竞争行业相联系 B.不和完全竞争行业相联系 C.将导致一个大的垄断 D.将导致每个厂家都得到利润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4.内部规模经济 A可能和一个完全竞争行业相联系 B.不和完全竞争行业相联系 C.只和尖端的产品相联系,例如飞机 D.不能来自国际贸易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5.一个垄断者 A.可以在市场上按照他决定的价格出售产品 B.不能决定价格,价格由消费者需求决定 C.当产品供应量很大,五需求弹性时,不可能出售产品D.不可能出售额外的量除非提高每一单位的价格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6.垄断竞争和什么联系 A.激烈的价格竞争 B.产品差异化 C.明确考虑其他企业的价格决策对本企业的反馈影响

D.高利润边际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7.在存在规模经济,一个国家生产规模可能被什么限制 A.国家的规模大小 B.交易对象国的规模大小 C.国内市场的规模大小 D.国内和国外市场的大小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8.在存在规模经济,市场规模的增大将会 A.增加厂家的数量和单位产品的价格 B.减少厂家的数量和增加单位产品的价格 C.增加厂家的数量和降低单位产品的价格 D.降低厂家的数量和降低单位产品价格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9.美国同时进口和出口一种产品是一下那个例子 A.增加规模报酬 B.不完全竞争 C.内部交易 D.相互交易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10.当投入增加一倍时如果产量要增加超过一倍,这种生产在什么条件下发生A.规模报酬递增 B.不完全竞争 C.内部交易 D.相互交易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11内部交易可以被部分解释为 A国家之间没有运输费用的交易 B.数据集合和范畴的问题 C.规模报酬递增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国际贸易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习题 发布时间: 2006年4月28日浏览次数:20710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国对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最高限额,达到限额后便不准进口,这种方式是()。 A.“自动”出口配额 B.进口xx制 C.关税配额 D.绝对配额 2.进口许可证按照进口商品的许可程度可以分为公开一般许可证和()。 A.有定额的xx B.特种商品进口许可证制 C.无定额的xx D.以上都不对 3.关税配额的含义是指()。 A.对进口商品既有配额,超过配额,便不许进口 B.对关税配额内的进口商品征收低关税,对关税配额外的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 C.一国免税进出口的数量限额,超过限额的进出口要缴纳常规关税

4.A国规定2005年从B国进口打火机数量不得超过100万只,这种贸易限制措施属于()。 A.“自动”出口配额 B.关税配额 C.国别配额 D.全球配额 D.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优惠限额,超过限额的不能享受优惠待遇 5.所谓非关税壁垒是指()。 A.关税以外的一切旨在限制进口的措施 B.反对使用关税作为壁垒来限制进口 C.在关贸总协定成员国之间大幅度降低关税 D.以上都不对 6.进口国在总配额内按国别和地区分配一定的配额,超过该配额便不准进口,这是()。 A.全球配额 B.关税配额 C.国别配额 D.“自动”出口配额 7.美国售价制是美国曾经采用的一种()。 A.保护本国市场的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 B.专断的xx估价制度

C.限制钢材进口的最低限价制 D.根据国际商品协定而实施的稳定价格的制度 8.关税配额制主要可分为()。 A.全球性关税配额与国别关税配额 B.优惠性关税配额与非优惠性关税配额 C.自动关税配额与非自动关税配额 D.滑动关税配额与非滑动关税配额 9.欧共体对某些农畜产品征收差价税的办法是按()。 A.公平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 B.指标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 C.门槛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 D.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 10.在进口押金制下,进口商按规定存入指定银行的存款是()。A.有利息 B.无利息 C.取决于进口商品的不同分为有息或无息 D.根据押金时间长短分为无息、低息和高息 11.下列各种贸易限制措施中,不属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是()。A.进口押金制 B.差价税 C.国内税

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

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 国际贸易范围广泛,性质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主要的分类有七种: 1、按商品流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转口贸易、复出口、复进口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出口贸易是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又称输出贸易。如果商品不是因外销而输往国外,则不计入出口贸易的统计之中,如运往境外使馆、驻外机构的物品,或者携带个人使用物品到境外等。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 进口贸易是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又称输入贸易。如果商品不是因购入而输入国内,则不计入进口贸易。同样,若不是因购买而输入国内的商品,则不称进口贸易,也不列入统计,如外国使、领馆运进自用的货物,以及旅客携带个人使用物品进入国内等。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某种商品从甲国经由乙国输往丙国销售,对乙国来说,这项买卖就是过境贸易。在过境贸易中,又可分为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直接过境贸易是指A国的商品进入本国境内后不存放海关仓库而直接运往B 国;间接过境贸易是指A国的商品进入C国境内后存放仓库,然后再运往B国。在过境贸易中,由于本国未通过买卖取得货物的所有权,因此,过境商品一般不列入本国的进出口统计中。 转口贸易(Entreport Trade)是指本国从A国进口商

品后,再出口至B国的贸易,本国的贸易就称为转口贸易。转口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转口运输,即货物从A国运入本国后,再运往B国;另一种方式是直接运输,即货物从A国直接运往B国,而不经过本国。 复出口(Re-export) 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没有在本国消费,又未经加工就再出口,称作复出口或复输出。如进口货物的退货、转口贸易等。 电子商务的定义与分类 介绍电子商务的定义与分类 电子商务是什么? 电子商务是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其目的是通过降低社会经营成本、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利用。因此,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网络是人类社会劳动、生活、学习的新工具,它通过影响人类通信与交往方式,间接地对传统经济领域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方式产生影响,直到渗透、改造、重塑传统经济的运行模式,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标准与增值方式。因此,电子商务是一个泛社会化的概念,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从基础应用入手、循序渐进地推而广之、最终实现普遍应用的发展过程。 电子商务革新了传统经济活动的运作手段。因此,电子商务按照经济活动的类别可分为两大类别:第一,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活

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第6版)学习辅导书(19-22章)【圣才出品】

第19章对销贸易 19.1 复习笔记 考点一:对销贸易的含义及作用 1.对销贸易的含义、交易形式和基本特征(见表19-1) 表19-1 对销贸易的含义、交易形式和基本特征 2.对销贸易的分类(见表19-2) 表19-2 对销贸易的分类

3.对销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见表19-3) 表19-3 对销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考点二:易货、清算协定项下的交易及转手贸易

1.易货(见表19-4) 表19-4 易货 2.清算协定项下的交易(见表19-5) 表19-5 清算协定项下的交易 3.转手贸易的主要内容(见表19-6) 表19-6 转手贸易的主要内容

考点三:互购、回购和补偿贸易 1.互购(见表19-7) 表19-7 互购 2.回购 回购指按照回购协议,先进口的一方购进技术或设备,同时由先出口的一方向先进口的一方承诺购买一定数量或金额的由该技术或设备直接制造或派生出来的产品,用以抵付所购技术、设备的价款。 3.补偿贸易(见表19-8)

表19-8 补偿贸易 考点四:抵销(见表19-9) 表19-9 抵销

19.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思考题 1.什么是对销贸易?对销贸易有什么特点? 答:(1)对销贸易的含义 对销贸易指在互惠的前提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贸易方达成协议,将进口和出口相结合,以出口抵补或部分抵补进口的一系列贸易方式的总称。对销贸易能够在不动用或少动用外汇的条件下进行进出口贸易,带动某些产业的产品出口。 (2)对销贸易的特点 ①互惠 对销贸易不同于传统的现汇进出口贸易,实质上是进口和出口相结合的方式。一方商品或劳务的出口必须以进口为条件点,即双方相互提供出口机会。 ②以出口抵补或部分抵补进口为基本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