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鉴别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鉴别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鉴别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鉴别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鉴别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发病年龄多见于>45岁青壮年多见

血栓性浅静脉炎无常见

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常见常无

受累血管大、中动脉中、小动静脉

其他部位动脉病变常见无

受累动脉钙化可见无

动脉造影广泛性不规则狭窄和节段性节段性闭塞,病变近、远侧血管壁

闭塞,硬化动脉扩张、扭曲光滑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表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表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obliterans,TAO)是一种以周围血管炎症和闭塞为特点的疾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尤以下肢为甚。绝大多数患者为青壮年男性吸烟者。主要临床表现为: (一)疼痛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病变早期,由于血管痉挛,血管壁和周围组织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使患肢(趾、指)出现疼痛、针刺、烧灼、麻木等异常感觉。随着病变进一步发展,肢体动脉狭窄逐渐加重,即出现缺血性疼痛。轻者行走一段路程以后,患肢足部或小腿胀痛,休息片刻疼痛即能缓解,再次行走后疼痛又会出现,这种现象称为间歇性跛行。产生间歇性跛行的机理一般认为是血液循环障碍时,肌肉运动后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积聚,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引起疼痛。也有人认为,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动脉压降低,肢体运动时,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压力超过肌肉内动脉的压力,使局部血流显著减少,从而引起患肢疼痛。重者即使肢体处于休息状态,疼痛仍不能缓解,称为静息痛。此时疼痛剧烈、持续,尤以夜间为甚。患肢抬高疼痛加重,下垂后则略有缓解。患者常屈膝抱足而坐,或将患肢下垂于床旁,以减轻患肢疼痛,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典型体位。一旦患肢发生溃疡、坏疽、继发感染,疼痛更为剧烈。 (二)发凉,皮温降低患肢发凉、怕冷,对外界寒冷敏感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常见的早期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发凉的程度加重,并可出现动脉闭塞远端的肢体皮肤温度降低。 (三)皮肤色泽改变患肢缺血常使皮肤颜色呈苍白色,肢体抬高后更为明显。下述试验有助于了解肢体循环情况:①指压试验:指压趾(指)端后观察局部皮肤或甲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如果松压后5秒钟皮肤或甲床仍呈苍白或瘀紫色,表示动脉供血不足。②肢体抬高试验:抬高肢体(下肢抬高70~80°,上肢直举过头),持续60秒,如存在肢体动脉供血不足,皮肤呈苍白或蜡白色。下垂肢体后,皮肤颜色恢复时间由正常的10秒延长到45秒以上,且颜色不均呈斑片状。肢体持续处于下垂位时,皮肤颜色呈潮红或瘀紫色。③静脉充盈时间:抬高患肢,使静脉排空、瘪陷,然后迅速下垂肢体,观察足背浅表静脉充盈情况。如果静脉充盈时间大于15秒,表示肢体动脉供血不足。此外,部分患者受寒冷刺激或情绪波动,可出现雷诺综合征,表现为指(趾)皮肤苍白、青紫、潮红间歇性改变。 (四)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40~50%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可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发作时,肢体浅表静脉呈红色条索、结节状,伴有轻度疼痛和压痛。2~3周后,红肿疼痛消退,但往往留有色素沉着。 经过一段时间,相同部位或其他部位又可重新出现。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在尚未出现肢体动脉搏动减弱和肢体慢性缺血征象时,已经存在反复发作的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因此,有人把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看成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前驱表现。 (五)肢体营养障碍患肢缺血可引起肢体营养障碍,常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皱裂;汗毛脱落、出汗减少;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肌肉萎缩、肢体变细。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坏疽。溃疡、坏疽常先出现在趾端、甲旁或趾间,可因局部加温、药物刺激、拔甲、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方法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方法 血检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促进侧支循环,重建血流,改进肢体血供,减轻或消除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及防止感染,保存肢体,以恢复劳动力。重点是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目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方法很多,均有一定的疗效。现介绍一些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可根据病情和临床分期,综合应用。 (一)非手术疗法 A.一般疗法严禁吸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患肢适当保暖,但不宜热敷或热疗,以免组织需氧量增加,加重组织缺氧、坏死。勿穿硬质鞋袜,以免影响足部血循环。患肢作Buerger氏运动,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方法:患者平卧,抬高患肢45~60°,维持2~3分钟;然后患者坐起,两足下垂于床边,维持4~5分钟;再平卧,患肢平放于床上,休息4~5分钟。如此每日3次,每次操作5~10次。疼痛较重者可用消炎痛、索密痛等镇痛药。吗啡、唛啶等药易成瘾,应慎用。 B.药物疗法 1.中医中药根据中医辩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中药分型治疗。①阴寒型 多属于早期或恢复阶段。治则以温经散寒为主,佐以活血化瘀,可先用阳和汤加减。②气滞血瘀型多为第二期。治则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选用当归活血汤加减。③湿热型为三期轻度趾端坏疽、溃疡继发感染。治则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活血化瘀,可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或茵陈赤小豆汤加减。④热毒型为第三期继发感染及毒血症。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凉血化瘀,可用四妙活血汤加减。⑤气血两虚型多见于恢复阶段或病久体质虚弱者。以补养气血为主,可用顾步汤加减。 此外,经临床应用和药理学研究,发现一些中草药,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并有抗凝、消炎和止痛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有:①毛冬青其有效成分为黄酮甙,有扩张外周血管和消炎作用。每日200~300克冲服或煎服。亦可用毛冬青针剂,每次2~4ml,每日1~2次,肌肉注射。②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2~4ml,每日1~2次,肌肉注射。亦可用20ml加入5%葡萄溶液500ml内,作静脉滴注,每日1次,一般2~4周为1疗程。临床研究证实,复方丹参具有加速红细胞流速,改善外周微循环,减少血液瘀滞,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③莪术油以0.3%莪术油5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内,作静脉滴注,每日1次,14次为疗程,对改善症状也有较好效果。 2.血管扩张药应用血管舒张药物,可缓解血管痉挛和促进侧支循环。常用的血管扩张药有:①妥拉苏林(Tolazoline,苄唑淋,priscoline)每次25~50mg,口服,一日3次;或2~50mg,肌肉注射,每日1~2次。②罂杰碱(papaverine)30~60mg,每日3~4次,口服或皮下注射。此药有成瘾性,不宜长期使用。③烟酸50~100mg,口服,每日3次。 ④硫酸镁 2.5%硫酸镁溶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15次为1疗程。间隔2周后可行第2疗程。⑤其它如酚妥拉明、苯苄胺、苄丙酚胺和丁酚胺等皆可选用。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护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8-26T11:34:20.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6期供稿作者:关春英 [导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以中、小动脉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闭塞性疾病 关春英(黑龙江省塔河县人民医院 1652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6-0214-02 【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进行术治疗,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使其下肢血运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巩固疗效促进健康的目的。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并发症。说明护理措施对巩固疗效,促进患者康复起到重要作用。【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以中、小动脉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脉和静脉,引起患肢远侧段缺血性病变。病人大多为男性,好发于青壮年,绝大多数有吸烟史,常伴有患肢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和雷诺综合征。临床表现视血管受累、病变程度、局部缺血情况以及侧支循环是否建立而定。常见症状为疼痛、肢体发凉、感觉异常、皮肤色泽改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端溃疡和坏疽。我院2007—2009年共实施3例因血栓性脉管炎,原位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1岁、36岁、39岁系左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术前均造影证实血管缺血,无满意的血流出道:静脉造影证实大隐静脉通畅,直径在3mm以上深静脉通畅,瓣膜功能良好。 二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病人的年龄、性别,有无长期大量吸烟史,有无感染、外伤史。有无糖尿病史、有无长期在湿冷环境下工作史。 2.身体状况 (1)患肢疼痛的程度、性质、持续时间;有无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及止痛效果。 (2)患肢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患肢(趾、指)有无坏疽、溃疡与感染。 (4)辅助检查以了解动脉闭塞的部位、范围、性质、程度以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病人对患肢反复出现的极度疼痛、肢端坏死与感染产生的痛苦、焦虑和悲观心态的程度;病人对预防本病发生的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家庭成员能否给予病人足够的支持。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手术方式、范围和麻醉方式 2.局部伤口情况有无切口渗血、渗液情况。 3.患肢血循环患肢远端皮肤的温度、色泽、感觉和足背动脉搏动的变化。 三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与患肢缺血、组织坏死有关。 2.抑郁与疾病久治不愈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患肢远端供血不足有关。 4.组织完整性受损与肢端坏疽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患肢锻炼方法的知识及本病的预防知识。 6.潜在并发症继发性血栓形成、静脉回流障碍等。 四护理目标 1.病人患肢疼痛的程度减轻。 2.病人抑郁程度减轻。 3.病人活动耐力逐渐增加。 4.病人皮肤无破损。 5.病人能正确描述本病的预防知识,并学会患肢的锻炼方法。 6.病人并发症能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 五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肢端疼痛和组织缺血坏死,使病人产生痛苦和抑郁心理,医护人员鼓励安慰病人,调动其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戒烟在该病的治疗中,戒烟是所有治疗方法的基础,因此,应向病人详细讲述吸烟的危害性,告知病人绝对禁烟。 3.疼痛护理运动疗法可促进患肢侧支循环的建立,对减轻疼痛有一定的疗效。疼痛剧烈时,可酌情暂时使用适当的镇痛剂,但应当避免药物成瘾。同时给予心理护理,提高病人对疼痛的耐受力。 4.患肢护理主要原则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没注意肢体保暖,勿使肢体暴露于寒冷环境中,一面血管收缩。保暖可促进血管扩张,但应避免用热水袋、热垫或热水给患肢直接加温,因热疗使组织需氧量增加,将加重肢体病变程度。取合适体位,病人睡觉或休息时取头高脚低位,使血液容易灌注至下肢。告知病人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站或坐)不变,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坐时应避免将一腿搁在另一腿膝盖上,防止动静脉受压,阻碍血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洗脚,告诉病人先用手士水温,勿用足趾试水温,以免烫伤。皮肤瘙痒时,可涂拭止痒药膏,但应避免用手抓痒,以免造成开放性伤口和继发感染。如有皮肤溃疡或坏死,保持溃疡部位的清洁、避免受压

血栓性静脉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血栓性静脉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血栓性静脉炎早期症状有哪些呢?血栓性静脉炎是血管外科的一种病症,是常见的一种血液病。了解血栓性静脉炎的早期症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预防治疗,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做一下详细的介绍吧。 1.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常将其分为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两种。其区别主要是除病因外,前者多累及一条静脉并继续向上发展;而后者无一定形式,往往是一条或几条静脉同时或先后受累,此起彼伏地反复发作。 (1)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按其发病原因分为;静脉注射硬化剂、高渗溶液、抗癌药物等,在内膜上引起化学性刺激,造成广泛性损伤,产生静脉炎并导致血栓形成的,称为化学性静脉炎。由静脉注射、长期插塑料管、打击、扭伤等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局限性静脉炎称外伤性静脉炎等。 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多见于下肢的大隐静脉及其分支和上肢的静脉,常限于一条静脉,严重时向近端及其大的分支发展。急性发作时可以沿病变静脉触及疼痛和压痛的皮下硬索。或呈节段性分布的卵圆形结节。累及周围组织时发生静脉周围炎,以致相邻皮肤红肿和温度升高,可随皮肤移动。发病后可能有轻度全身性症状,但白细胞一般不升高。痊愈时疼痛减轻,红肿消退,留下色素沉着斑或皮下硬索。当侧支循环建立和再通时,硬索亦可能逐渐消失。因系浅静脉病变,血液回流一般不受影响。故不引起肢端水肿,若并发深静脉病变或累及静脉瓣时,则可能发生严重组织水肿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表现。 (2)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主要累及浅静脉,而脑、肝、肾、肠系膜和肺等的深静脉亦可发生,但一般以下肢、臀和腹壁为常见。表现为节段性皮下硬索或硬结,有疼痛和压痛。相邻皮肤红肿,2~4周后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斑,而在另一条或另一段静脉又发生新的损害。于是一部分消退,一部分新发,以致几个部位存在不同期的损害。本病原因不明,但与两种疾病有密切关系:①它往往是潜在性内脏癌的早期表现,原发性内脏癌涉及胃,肺、胰和胆囊等部位,而与胰腺体和胰尾部癌的关系最为密切。②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密切关系,是其早期表现或整个病程中的一个阶段的临床表现,Behcet病的血栓性静脉炎也可能属于这一类疾病,不同的是后者深和浅的不同管径静脉均可发病,而前者主要是侵袭浅层中小静脉。 2.深静脉血栓形成按其发生部位和病情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发生于小腿深部静脉,如胫后静脉和腓静脉等。机化的血栓可能引起局部静脉阻塞和炎症反应,由于血栓范围一般较小,炎症较轻,对血液回流也不大。其症状一般不甚明显。通常是在活动后感腓部肌肉沉重和疼痛,严重时有抽痛。少数患者在血栓向近侧扩展影响到主干静脉时才会有明显症状,如产生明显的组织水肿、局部症状和发热。特征性的表现是腓肠肌处疼痛和压痛。检查时将小腿伸直,足向背屈,腓肠肌内病变静脉受牵引而引起疼痛,称为Homan征。Homan征阳性、腓肠肌深部组织压痛(Neuhof征)和被动伸足或趾背屈引起小腿下部疼痛,均有助于小腿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另外,腓肠肌周径较健侧增大5cm以上,踝部轻度水肿伴浅静脉怒张,也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可两侧均发生,但不一定对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能够治疗好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能够治疗好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这种疾病是可以治疗痊愈的,因为现在的医学技术如此的发达,我们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方法也比较多了,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应该要知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方法。对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来说,我们建议大家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这样可以及时的控制病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原则是防止病变发展,改善患肢血供,减轻患肢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坚持戒烟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关键。本病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患者是否坚持戒烟。 中医外科主要侧重于中药内服外用保守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对于发病初期和慢性恢复期的病人具有明显 的优势,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临床类型,辨证施治,整体调节,可从根本上改善人体内部环境,促进疾病恢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要在短期内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单独应用一种药相当困难,联合用药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我院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采用中西医结合辩证论治活血化瘀法,应用药物静脉滴注、血管内灌注疗法,动静脉联合用药,同时结合中药口服加外用熏洗,

针灸,足疗等疗法,可以控制病情发展,迅速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同时可开展干细胞移植血管再生疗法,在病变血管周围生成新的小血管输送血液,保障下肢供血,从而避免截肢之苦。河北友爱医院以中西医结合、内外科结合的综合疗法,以尽最大努力保全肢体为目标,挽救了众多濒临截肢的患者,使他们重新树立了健康生活的信心。 以上是一篇关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可以治疗好的介绍,希望患者不要灰心,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够让病情早日康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要严格的控制自己的饮食问题,并且多活动一下筋骨。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护理常规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护理常规 一、定义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累积血管的炎症性,阶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病变累及血管全层,导致管腔狭窄、闭塞。主要侵袭四肢的小动脉,小静脉也常受累。好发于男性强壮年。 二、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 一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或只有患肢麻木,发凉,针刺等异常感觉,患肢皮肤温度稍低,色泽较苍白,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此期患肢动脉已有局限性狭窄病变。 二期以患肢活动后出现间歇性跛行为突出症状。患肢皮肤温度低,色泽更为苍白,同时出现皮肤干燥,趾(指)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萎缩,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动脉狭窄的范围与程度均超过一期,患肢依靠侧支循环维持血供。 三期以缺血性静息痛为主要症状。在二期症状加重的基础上,伴有趾(指)腹色泽暗红,肢体远侧浮肿;患肢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夜间更甚,迫使病人屈膝抚足,不能入睡。动脉广泛,严重狭窄,仅靠侧支循环无法代偿肢体静息时的血供,组织濒临坏死。 四期以出现趾(指)端发黑,干瘪,坏疽和溃疡为主要症状。临床症状继续加重,疼痛剧烈。若继发感染,则干性坏疽转为湿性坏疽,病人可有高热,烦躁等全身中毒症状,病程长者伴消瘦贫血。此期,侧支循环已不能维持组织的存活。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与久治不愈、截肢有关 2、组织灌注异常与动脉血流障碍有关 3、疼痛与患肢缺血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患肢远端供血不足有关 5、潜在并发症感染与组织营养障碍或术后切口感染、痂下细菌繁殖有关 6、睡眠形态紊乱与环境改变、患肢疼痛有关四、观察重点 1、术前观察重点 (1)观察病人对本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导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这种疾病我们在生活中主要是采用西医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这样治疗效果比较快,但是费用相对高。如果我们采用中医治疗的方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这种疾病我们在生活中主要是采用西医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这样治疗效果比较快,但是费用相对高。如果我们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比较缓慢,但是可以治疗彻底。对于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我们建议患者应该要采用正确的药材,这样才不会影响到病情。 中医外科主要侧重于中药内服外用保守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对于发病初期和慢性恢复期的病人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临床类型,辨证施治,整体调节,可从根本上改善人体内部环境,促进疾病恢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要在短期内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单独应用一种药相当困难,联合用药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我院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采用中西医结合辩证论治活血化瘀法,应用药物静脉滴注、血管内灌注疗法,动静脉联合用药,同时结合中药口服加外用熏洗,针灸,足疗等疗法,可以控制病情发展,迅速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同时可开展干细胞移植血管再生疗法,在病变血管周围生成新的小血管输送血液,保障下肢供血,从而避免截肢之苦。河北友爱医院以中西医结合、内外科结合的综合疗法,以尽最大努力保全肢体为目标,挽救了众多濒临截肢的患者,使他们重新树立了健康生活的信心。 从文章对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介绍,我们都知道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可以采用白术以及勾芡等药材进行治疗的,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英文名称: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发生于中小动脉(同时累及静脉及神经)的慢性进行性节段性炎症性血管损害;病变累及血管全层,导致管腔狭窄、 闭塞。又称伯格氏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概述 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有重度嗜烟历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痛及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该病主要侵犯肢体,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脉及 其伴行的静脉和皮肤浅静脉,受累血管呈现血管壁全层的非化脓性炎症,管腔内 有血栓形成,管腔呈现进行性狭窄以至完全闭塞,引起肢体缺血而产生疼痛,严 重者肢端可发生不易愈合的溃疡及坏疽。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可能导致永久性功 能障碍或肢体丢失,甚至死亡。 疾病分类血管外科 疾病病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吸烟: 吸烟是脉管炎的重要始动因素之一,根据我们几十年临床观察的经验及国内外的共识,能否彻底忌烟是脉管炎能否长期控制的关键,有的病人家境贫寒,但 嗜烟如命,“让我一天不吃饭行,让我一会儿不吸烟我受不了。”结果,反复发 作,不得不截肢。相反,有的病人知识水平稍高,对本病有较全面的认识后有很 强的自制能力,坚持不吸烟,并按时服药治疗,至今未复发,能正常生活、工作。 综合国内外资料,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吸烟者占60~95%。临床观察发现,戒烟能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病情缓解,再度吸烟又可使病情恶化。Erb 等在鼠的动物实验中发现,烟草浸出液能引起血管病变。Harkavy等用烟草浸出 液作皮内试验发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阳性率达78~87%,而正常人仅为 16~46%。但吸烟者中发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毕竟还是少数,部分血栓闭塞性 脉管炎患者亦无吸烟史。因此,吸烟可能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 素,但不是唯一的病因。 (二)寒冷、潮湿、外伤

王俪艳详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分期和特点

王俪艳详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分期 和特点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下肢。患肢呈现一时性或持续性苍白、发绀、有灼热及刺痛,病肢下垂时皮色变红,上举时变白,继之足趾麻木,小腿肌肉疼痛,行走时激发,休息时消失;小腿部常发生浅表性静脉炎和水肿。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分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男性吸烟者。一般起病于40-55岁,按照病程的进展和病情的轻重,临床可以分为三期: 1.局部缺血期 主要表现为患肢苍白、发凉、酸胀乏力和感觉异常,出现轻度间歇性跛行,也可能反复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症状,表浅静脉发红,呈条索状,并有压痛。 2.营养障碍期 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距离缩短,患者在静息状态出现持续的患肢疼痛,夜间剧烈。患肢皮肤温度明显下降,出现苍白、潮红甚至发绀,并伴有营养障碍如干燥、脱屑、脱毛和指/趾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等。

3.组织坏死期 为病情的晚期,主要表现是患肢肢端的发黑、干瘪、出现溃疡甚至干性坏疽。此时患者的静息痛明显,如同时并发感染,干性坏疽可转为湿性坏疽,严重者可以出现中毒症状而危及生命 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特点 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受累动脉博动减弱或消失,伴有游走性血栓性浅表静脉炎,严重者可有肢端溃疡或坏死,好发于男性青壮年,女性少见,多在寒冷季节发病,病程迁延,病变常从下肢肢端开始,以后逐渐向足部,小腿发展,单独发生在上肢者很少见,累及脑,心,肾等部位者更少见。 1.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吸烟者,绝大多数为下肢受累。 2.起病时肢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继而出现间歇性跛行,最后发展为静息痛,尤以夜间为甚。 3.肢端皮肤呈紫红或苍白,皮温降低,皮肤干燥,小腿肌肉萎缩,趾或足发生溃疡及干性坏疽,可伴有游走性浅静脉炎,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位置试验阳性,即平卧抬高患肢时肢体末端苍白,下垂时潮红或紫绀。 4.免疫球蛋白增高,抗动脉抗体阳性,有助诊断,肢体节段性测压,动脉波形分析,经皮氧分压测定,皮温测定,肢体红外线热图像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疗常规

十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hrombosis Angiitis Obliterance, TAO)(一)疾病特点: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节段分布的血管炎症,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段的中、小动静脉,病理上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炎性细胞浸润性血栓形成和机化,而少有血管壁的受累。又称Burger氏病,国内简称脉管炎。 2、多见于亚洲40-45岁以下的中年男性患者,既往有长期吸烟史,出现肢体远端缺血表现,包括皮色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异常、乏力、营养障碍、间歇性跛行、甚至静息痛以及足或趾的溃疡或坏疽等。当内膜形成炎症合并血栓可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尤以夜间为重,患者屈膝抱足而坐,患足下垂可以缓解疼痛,患肢怕冷、皮温凉,尤以趾(指)端最明显。 3、发病早期出现病变肢体末梢循环的破坏,表现皮肤青紫色,40%病人可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位于足背及小腿浅静脉,少见于大腿,1—3周可恢复,恢复后残留色素沉着痕迹。 4、查体可发现患肢远端动脉扪诊搏动减弱或消失。 5、Shionoya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是○1吸烟史;②50岁以前发病;③腘动脉以下血管受累多见,上肢受累少;④常有游走性静脉炎;⑤缺乏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吸烟除外)。只有当这五个条件全部满足后,其临床诊断才可靠。 6、常见的鉴别诊断 (1)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往往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及其它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史。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如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等。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狭窄、闭塞,伴扭曲、成角以及虫蚀样变。 (2)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女性,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部,如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等。根据病变引起动脉狭窄或阻塞的部位不同,出现脑部、上肢或下肢缺血症状,如眩晕、肢体麻木、发凉、间歇性跛行等。查体动脉狭窄处有收缩期杂音。病变活动期有发热和血沉增快等现象。 (3)急性动脉栓塞:多同时伴有风心病或冠心病史,起病急骤,患肢突然出现疼痛、苍白、厥冷、麻木、运动障碍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造影示动脉连续性突然中断,未受累动脉则光滑、平整。同时心脏超声可明确近端栓子来源。 (4)糖尿病性坏疽:与本病晚期出现的肢端溃疡或坏疽进行鉴别,糖尿病者有相关病史,血糖、尿糖升高,而且多为湿性坏疽。 (5)雷诺氏病:多见于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双上肢手指阵发性苍白、发紫和潮红,发作间期皮色正常。患肢远端动脉搏动正常,且鲜有坏疽发生。 (6)自身免疫疾病:主要通过病史采集、特征性实验室检查及组织活检等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 *导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有别于动脉硬化,节段分布的血管炎症,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很多患者深受病痛的折磨。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段的中、小动静脉,病程的演变,根据肢体缺血的程度,可分为三期(分别为局部缺血期、营养障碍期和坏死期)。…… 脉管炎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种血管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的普遍,为此很多热门都非常的担忧,开始越来越关注我们的健康问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很多人面对它都苦不堪言。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 *1.第一期:局部缺血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中的第一期被称之为是局部坏学期,也是最初的阶段。主要症状是患肢麻木、轻度间歇性跛行、发凉,还可能会反复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一般经过检查会发现患肢皮温稍低,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色泽较苍白。通过这些症状我们大概可以确定是否患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然后积极的配合治疗。 *2.第二期:营养障碍期 第二期是第一期的一个升华,也就是病情开始加重,第二期

被称之为是营养障碍期。这一期症状加重,疼痛转为持续性静息痛,间歇性跛行明显,夜间剧烈。一般的检查会发现患肢皮温显著降低,色泽苍白,潮红,或出现紫斑、小腿肌萎缩,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在第二期我们的动脉已处于闭塞状态,以器质变化为主掺杂一些功能性因素。 *3.第三期:坏死期 第三期是在第二期的基础上症状继续加重,被称之为是坏死期。主要的症状是患肢趾(指)端发黑、溃疡形成、坏疽,疼痛剧烈呈持续性。坏死期动脉完全闭塞,侧支循环不能保证趾(指)存活。第三期是最严重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病情已经发展需要截肢的地步。 以上就是今天系哦啊变为大家提供的关于血栓闭塞性脉管 炎分期的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这样的病情分期是为了辨别病情轻重、病程不同阶段,便于掌握相应而有效的治疗。这些分析是可以根据病变发展,症状可加重而改变,也就是说第一期可以转变成第二期,也可以迅速的转变成为第三期。如能及时治疗,那么侧支循环建立之后局部血供改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病情可以好转,期、级别都是会发生改变的。所以,我们一旦发现病情一定要积极的配合治疗,相信一定会有效得到控制。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专家共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专家共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的一种炎性、慢性闭塞性血管疾病。具有:节段性,神经痉挛性,炎性内容物形成堵塞和反复发作性。(1、2、3) 一、命名: 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TAO,又称Buerger’s disease。 直译为:血栓闭塞性血管炎。 根据词根解释,其含义是一种合并血栓的血管的炎症,可以是具有如石头般的内容物,也可以是具有类似淡黄色物质的内容物。 中医称之为脉管炎,属于“脱疽”,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指出:“凡患此者,多生于手足,故手足仍五脏枝干,疮之初生,形如粟米,头便一点黄泡,其皮犹如煮熟红枣黑色侵漫,相传五指,传遍上至脚面,其疼如汤泼火燃,其形则骨枯筋练,其秽异香难解,其命仙方难活。”

结合中西医各自命名的历史及涵义,共识中文命名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4、5、6、7、8、9) 二、病因: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病的机制机理也不明确。目前能够较完全解释的理论为:“神经-炎症”及中医的“邪-气”论,其本质均是认为体内平衡被炎症(邪)打破,神经作用失调,继而出现血管痉挛并促使炎症(邪)聚集,形成炎性内容物,导致血管闭塞。 烟草接触是此病明确的诱因。患者一般吸烟年龄较早,多在15岁前存在吸烟史,难治性的患者中吸食大麻史常见,其他毒品证据不足。 吸烟诱导TAO患者的气管上皮细胞发生MyD88基因突变并刺激上皮细胞分泌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IL-33受体人基质

裂解素2(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T2)的表达也在一系列免疫细胞成分中上调(包括树突状细胞、Th2细胞、M2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A阶段,当IL-33被激活时,树突状细胞刺激初始T细胞的Th1/ Th2极化向Th2倾斜;在B阶段,Th2细胞进一步介导成纤维细胞向纤维细胞的转化;在C~E阶段,IL-33还激活M2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IL-33活化细胞浸润血管壁,释放炎性介质破坏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VECs),导致血管腔内急性炎性内容物形成,最终导致TAO发生。(详见上图)。 共识认为:炎症是根本病因,中医表述为“邪”。各种因素导致的炎症,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炎症,是引起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只是目前还不能找到明确的致炎因子,所有可以明确致炎因子的类似表现的疾病,均要予以排除。比如:红斑狼疮性血管炎、雷诺病等。 中医表述为,素体阳气不足、脾肾亏虚,多有外感寒湿、寒邪客脉、跌仆或金石所伤等外因为病,加之烟毒侵袭、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房事不节等内因所致,导致气血凝滞、脉道阻塞、心气不足、血脉不至而为病。急性期,诸病因而致湿热蕴结,热毒炽盛而发病;慢性期多见气阴两虚、气血两虚等本虚表现。(10、11、12、13、14、15、16、、17、18、19) 三、组织生理病理学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外科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58例,经过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青壮年的动脉和静脉的一种周期性、节段性炎症病变。病变多数发生在四肢血管,尤其是下肢为常见。早期治疗很重要。 【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手术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以周围血管炎症和闭塞为特点的疾病,发生于中小动脉(同时累及静脉及神经)的慢性进行性节段性炎症性血管损害;病变累及血管全层,导致管腔狭窄、闭塞。又称伯格氏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尤以下肢为甚,绝大多数为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数有长期、大量吸烟史。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8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49.5岁。其中直接动脉重建12例,静脉动脉化术18例,交感神经切除术22例,其中联合手术6例。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2临床表现 第1期:局部缺血期,属病情早期阶段,表现为患肢麻木、酸胀、发凉、怕冷。之后出现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皮肤苍白,足背或(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可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第2期:营养障碍期,为病情进展期,出现静息痛,夜间为著,

皮温显著下降,明显苍白或出现潮红、紫斑,皮肤干燥、脱屑皲裂、汗毛脱落、出汗减少,趾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肌肉萎缩、肢体变细,足背或(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第3期:坏疽期,属病情晚期。患肢趾(指)端发黑、干瘪、干性坏疽,溃疡形成。并发感染可变为湿性坏疽,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1.3辅助检查 ,肢体温度较对侧相应部位下降2℃以上,表示该侧肢体血液供应不足。 ,出现异常的“冷区”。 ,如病变仅限于下肢,踝/肱指数(正常值≥1)可反映患肢缺血的程度。节段性测压正常者,可采用应激试验,如运动试验、反应性充血试验,早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应激试验后踝压明显下降,踝压恢复时间延长。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表现为单向波、波辐低平、波峰低钝,严重时呈一直线。 ,并可了解患肢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典型表现为中小动脉节段性闭塞,而在病变的动脉之间,可见管壁光滑的正常动脉。 2治疗方法 2.1非手术治疗 ①一般措施:戒烟、保暖、避免外伤,注意足部清洁卫生、治疗足癣、忌热水烫足等。肢体位置运动锻炼,方法同Buerger试验,目的是训练侧支循环,每日3次,每日每次重复3~5遍。②药物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一、概念 血栓闭塞脉管炎,发病多害青壮男,麻木疼痛皮色变,下肢动脉最常见,搏动减弱组织变,临床三期仔细辩,扩管抗凝镇静剂,抗感支持手术全。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犯四肢中小动、静脉为主的全身性非化脓性血管炎性病变。多发于青壮年男性,亚洲﹥欧洲,北方﹥南方 临床特征:初起患趾(指)怕冷、麻木、步履不便、逐渐暗紫剧痛,继则变黑褐色,肢节坏死脱落。 二、西医病因病理 [病因] 1.吸烟 2.寒冻(痉挛) 3.免疫 4.激素(雌激素血管保护作用;前列腺素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 [病理]1.多侵犯中小动脉,渐波及腘、股、髂动脉和肱动脉,慢性发病。 2.节段性分布,两段之间血管比较正常。 3.周期性发作,具急慢性变化:(1)急性期广泛淋巴细胞浸润及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 生,血栓中有还有一些微小脓栓,炎症反应可扩展到动脉外组织,侵犯相关神经和静脉。 (2)中间期炎症反应逐渐消退,症状缓解。(3)慢性期主要是血栓机化,形成坚硬的条索状组织,闭塞血管可能会再通。 三、中医病机 内因:脾虚生化无源肢体麻木、 肾虚温养不足疼痛、皮色淡白等 外因:寒邪凝滞疼痛 转归:寒郁化热、气血双亏 一、临床表现 1、疼痛:麻木、怕冷→间歇性跛行→静息痛 2、麻木、针刺等异常感觉 3、发凉、皮色改变:苍白→紫绀→暗紫 4、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浅静脉区皮肤沿静脉走行处可见发硬红肿的硬结或索条,伴压痛和灼热感,足部和小腿处多见。 5、营养障碍:皮肤干燥、肌肉萎缩、指、趾甲变厚、毛发脱落等 6、动脉博动减弱和消失 7、雷诺现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早期受情绪或寒冷刺激呈现指(趾)甲由苍白潮 红继而紫绀的颜色变化。原因为末稍小动脉痉挛所致。 8、溃疡和坏疽:坏疽分为3级。 Ⅰ级坏疽溃疡只限于趾部; Ⅱ级延及跖趾(掌指)关节或跖(掌)部 Ⅲ级延及全足背(掌背)或侵及跟踝(腕)关节 二、临床分期 Ⅰ期(局部缺血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酸胀,间歇性跛行,皮色苍白,温度低,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可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寒湿凝滞经脉(阳和汤) Ⅱ期(营养障碍期):静息痛,夜晚尤甚,趾甲生长缓慢、增厚变形,皮肤干燥,趾毛脱落,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经脉闭阻(当归活血汤)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概述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男女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通常多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数呈游走性发作。临床特点为: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索条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属于中医血痹、脉痹、肿胀、血瘀的范畴。发病时,浅静脉为一硬索条,可有自发痛。触痛或牵拉痛,一般称为“脉痹”;沿浅静脉走行及其周围组织突发色红、肿胀、灼热、疼痛,待红肿疼痛渐消后,局部可触及硬条索状物,且伴有色素沉着,或有微热和轻痛,属静脉曲张并发者,多称为“恶脉”;无静脉曲张病史者,可称为“血瘀”。《肘后备急方》:“恶脉病,身中忽有赤络脉如蚓状”。“皮肉卒肿起,狭长赤痛名”。由于病因和病理以及临床特点的不同,又把肢体、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称为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把间歇性、复发性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称为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1、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一)病因和发病机制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可因不同的原因所造成,如:①静脉内注射刺激性或高渗I生溶液,如高渗葡萄糖、红霉素、链霉素、有机碘等,均能刺激浅静脉内膜,造成静脉壁损伤,迅速发生血栓,并有明显的炎症反应。②静脉内反复置留插管,超过24h,持续性输液,常可使浅静脉壁遭受直接损伤,形成血栓,迅速出现炎症反应。③下肢静脉曲张时,由于静脉壁严重变形,静脉血液淤滞,足靴区皮肤因营养性变化,易受慢性感染,使曲张的静脉遭受缺氧和炎症性损害,酿成血栓性浅静脉炎。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于肥胖而又缺乏劳动锻炼的妇女,病因曾一度归咎于口服避孕药,但无充分证据。鉴于上肢骤然用力而受牵拉常诱发本病,因此认为发病与前胸壁和上腹壁受应力时,静脉牵拉损伤有关。静脉管内膜损伤,便有血栓形成,并引起血管壁炎症反应。(二)病理变化血栓性浅静脉炎一开始是广泛的整条浅静脉血栓形成,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因而在受累静脉的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质地比较柔韧,有压痛的条索状物。1周后随炎症的消退和渗出物的吸收,遗留无痛性硬索,局部色素沉着,表示血栓经过机化和再管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重新建立新条件下的血液循环。有时急性炎症可被慢性炎症状态替代,血栓静脉发生纤维化变化。受累血管及其周围可以长期存在压痛。有复发或多次发作的倾向,能够引起静脉周围组织发生轻度的蜂窝组织炎,皮肤上形成硬结和色素沉着,循硬结周围,可扪及一条或数条血栓形成的浅静脉支。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多累及单侧,常侵犯胸、上腹壁静脉,侧胸静脉和腹壁上静脉。(三)中医病因病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肝胆湿热,。或外伤、染毒,或经脉创伤,气血淤滞,或输血、输液,脉络受损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淤,脉道阻塞而发本病。(四)病史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往往有近期输血、输液或有静脉损伤病史,多见于青壮年,或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但与季节、性别无关。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典型病史是在右手或左手用力牵拉后,骤然感到一侧胸壁疼痛,程度不等。举臂、咳嗽、深呼吸,无意中使病变部位受压,都可加剧疼痛。(五)临床表现病人早期发现患肢出现红、热区域,伴有触痛,在牵引患部时疼痛加剧,在大隐静脉受累时,可引起隐神经炎反应,而使该神经分布区出现神经痛,有时在静脉病变消失后,神经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检查时在浅静脉可见1cm宽的红线,长短不一,局部皮肤温度增高,皮下触及一柔软的索状肿块,此即血栓形成的静脉,皮肤的红、热,说明有静脉周围炎和渗出。病变可向静脉近端扩展,甚至可波及其分支,由于深静脉通畅,很少引起肢体红肿,随着病变的消退,皮肤红、热和局部触痛逐渐消失。而留下棕色色素沉着,该静脉在数周内仍可触及索状肿物,有时可永久不退。有的急性期后可遗留慢性炎症,该静脉附近有持久的触痛。病变静脉多因纤维化而不易被触知。偶尔形成再通,因此局部索状物的消失,只能根据遗留的色素沉着,判断该静脉曾发生过血栓性浅静脉炎,但色素沉着也可逐渐消失。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为单侧发病,往往有1~2条浅静脉受累。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抬举、活动上肢时,突然感到一侧胸腹壁疼痛,受累静脉略显红肿、压痛、血管变韧,可扪及条索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路径及表单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路径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ICD-73:100) 行手术治疗(ICD-38.08002,ICD-84.11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间歇跛行,静息痛,患肢发凉,感觉异常如骈胝感、针刺感、烧灼感、麻木感等。 2.典型体征:皮肤苍白,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位于足背和小腿浅静脉,营养障碍皮肤干燥、脱屑、皲裂,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溃疡或坏疽等。 3.排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4.血管彩超检查或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内科保守治疗:(1)严格戒烟;(2)激素、抗生素、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等药物应用;(3)高压氧治疗。

2.手术:(1)动脉成形术;(2)动脉血栓切除术;(3)截肢术(4)交感神经切除术;(5)干细胞移植术。 治疗方式选择:根据患者足部缺血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感染等选择内科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不超过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不超过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动静脉血管彩超、踝肱指数、下肢动脉血管CTA。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叶酸药物基因,心脏彩超、腹部肝胆脾胰双肾彩超,下肢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中、小动脉和静脉的节段性炎症性疾病,下肢多见。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和游走性表浅静脉炎,严重者有肢端溃疡和坏死。 目前认为本病是由于小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造成闭塞,致使局部缺血。半数伴有雷诺现象,男性多见,以吸烟者为多。吸烟与本病的经过和预后关系密切。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下肢。患肢呈现一时性或持续性苍白、发绀、有灼热及刺痛,病肢下垂时皮色变红,上举时变白,继之足趾麻木,小腿肌肉疼痛,行走时激发,休息时消失;小腿部常发生浅表性静脉炎和水肿。检查时发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及雷诺现象、夜间疼痛加剧,足趾疼痛剧烈,皮肤发绀,进而趾端溃疡或坏疽而发黑,逐渐向近心端蔓延。 诊断 根据患者肢体有发作性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伴游走性表浅静脉炎者即可诊断。 应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相区别。后者年龄在40岁以上,常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为大、中动脉受累,病程发展快。X线片或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示患肢动脉壁内有钙化。 治疗 1.药物治疗 (1)右旋糖酐-40 用分子量为5000~20000的右旋糖酐静脉滴注。长期应用有出血的可能,对急性发展期和溃疡坏疽伴有继发感染时不宜应用。 (2)血管扩张剂可应用盐酸妥拉苏林、烟酸、盐酸苯苄胺等。 (3)抗生素有局部和全身感染时,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4)糖皮质激素对病情急性期可考虑应用,每日口服泼尼松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 (5)止痛药疼痛明显者可选用各种止痛药,或用普鲁卡因穴位注射、静脉封闭或股动脉周围封闭,甚至可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或硬脊膜外麻醉等。 (6)局部治疗对干性坏疽无菌包扎防止感染,对溃疡可外用康复新换药。 2.手术治疗 经非手术方法治疗无效者,可行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大隐静脉移植转流术或动脉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