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碳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低碳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低碳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低碳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低碳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趋势下,如何建立低碳城市并且进行有效的低碳城市规划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对国内外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缘起、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例举了国内外建设低碳城市的实践经验,并对这些实践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的发展战略和对策研究。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并对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道路进行展望。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理论;实践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ow carbon city

Abstract: In the global warming and the energy crisis of the trend, how to build a low carbon city and effective low carbon city planning has become a hot and key research experts an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o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ow-carbon origin,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city planning theory. Some examples of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city practice, and the practice results are analyzed.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ow-carbon city planning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hina. Finally, give some suggestions and Prospect of city planning of road of China's low-carbon.

Key words: Low carbon city planning; Theory; Practice

1 低碳城市研究的产生背景

1.1 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交织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

(1)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太阳活动强度变化、海洋的作用、大气气溶胶浓度的变化、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状态变化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身高的因素[1]。后两者都与人类活动有关,尤其与近百年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有关,城市化过程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重要的人类活动因素之一。

(2)从社会发展过程看,在过去的200年间,由于工业革命导致大规模的化石燃料使用,全球CO2排放量和城市化水平一直在同步稳定增长,目前均有加快的趋势(图1)。

图1 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及WMO-GAW检测的全球温室气体趋势(3)再从碳排放源头看,城市是人口、建筑、交通、工业、物流的集中地,也是高耗能、高碳排放的集中地。据统计,全球大城市消耗的能源占全球的75%,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的80%。从最终使用的角度看,碳排放的来源可以分为产业、居民生活和交通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1.2 低碳城市建设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

根据各国的专家对全球变暖的研究表明,缓解全球变暖的重要措施就是建设低碳城市。因此,建设低碳城市也成为近几年来国内外各大会议研究的主题,并且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从2008年到2010年对这些主要会议进行汇总,如下图2:

图2 国内外主要会议汇总

1.3 低碳经济的提出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2],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创造实现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并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英国政府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2010年CO2排放量在1990 年水平上减

少20% ,到2050年减少60% ,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3]。

2 国外低碳城市的研究综述

2.1 低碳发展模式的经济性研究

2006年英国政府委托尼古拉斯·斯托恩完成《从经济学角度看气候变化(Review of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指出,气候变化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人类按照目前的模式发展下去,到21世纪末,全球温度可能会升高2-3℃以上,这将会导致全球经济下挫5%-10%的GDP比重,而贫穷国家则会超过10%。

如果要避免气候变化产生过大的损失,需要立即采取措施,以保证在2050年前大气的CO2浓度控制在450-550ppm的水平上,实现这一目标的减排成本大约仅占GDP的1%左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世界需要将所有的碳排放量在现在的水平上减少50%。这就意味着工业化国家至少需要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60%。

2.2 低碳城市规划政策研究

日本学者青木昌彦认为:制度设计和建设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制度、经济、文化、历史、价值现状。

英国大伦敦规划在能源、建筑、交通、市政等方面都作了相应的安排,空间规划增加管治、合作组织、政策继承、法律和调节框架以及技术分析和设计等内容。

伦敦规划倡导广泛的方法在伦敦层面推进分散化的能源体系,特别是在可再生和低碳能源方面。这些新的政策是:①减少CO2排放:包括少利用能源,有效供应能源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②实现CO2总量排放下降;③评估能源需求和CO2的排放;④各区应当识别现有的、并促进新型分散化能源网络;⑤新的发展项目应当符合能源系统标准,能够与离地的分散化网络具有可连接性等等。

2.3 低碳城市新能源技术规划研究

目前许多国家越来越注重新能源的利用。美国推出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准备在3年内让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倍增,到2012年做到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0%,到2025年占25%。

瑞士为实现21世纪中叶人均能耗量由现在的5000瓦特减少到2000瓦特的目标,提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矿物燃料、有效运营建筑物和设施、提倡新型的生活样式和生产方式四大措施[4]。

英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占15%,英国城乡规划协会(TCPA)、热电联供协会(CHPA)和English Partnerships于2008年联合发布《社区能源:为着低碳未来的城市规划》[5],本文对英国政府提出的规划框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下图:

图3 与城镇空间模式相结合的能源系统规划框架

2.4 低碳城市规划与实践研究

2.4.1 英国模式——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行动

英国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为推动英国尽快向低碳经济转型,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私营机构——碳信托基金会(Carbon Trust ),负责联合企业与公共部门,发展低碳技术,协助各种组织降低碳排放。首批3个示范城市(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在LCCP 提供的专家和技术支持下制定了全市范围的低碳城市规划。下图为伦敦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城市的主要手段:

图4 伦敦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城市的主要手段

总的来说,英国的低碳城市规划和行动方案有以下主要特点:

(1)目标单一:即促进城市总的碳排放量降低,并为此提出了量化指标;

(2)实现途径: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能效和控制能源需求;

(3)重点领域:建筑和交通;

(4)强调战略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5)建设强调技术、政策和公共治理手段并重。

2.4.2 日本模式——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日本新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对策,即“福田蓝图”。蓝图指出,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 % - 80 %。具体来看,日本的低碳社会建设有如下特征(图5) :

图5 日本的低碳社会建设手段

具体来看,日本的低碳社会建设有如下特征:

(1)低碳社会规划目标的灵活性。模式A:侧重于城市集中地区形成高密度、高科技的社会方式。模式B:侧重将人口、资源分散化,倡导一种轻松、悠闲的生活方式;

(2)低碳社会实现途径中体现各部门共同参与;

(3)低碳社会规划重点领域的多元性;

(4)低碳社会建设的政府主导性(该计划还特别强调低碳基础设施的发展)。

3 国内低碳城市的研究综述

3.1 低碳城市内涵研究

夏堃堡(2008年)认为: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6]。

刘志林(2009年)认为: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7]。

罗巧林(2011年)认为:

(1)低碳的城市规划建设: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低碳城市技术的运用;

(2)低碳的城市生活方式:居民低碳的消费理念企业低碳的生产方式;

(3)低碳的城市运行系统:包括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高效的城市管理方式[8]。

本文总结认为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实行低碳经济,创造新的低碳技术,规划并构建低碳的城市结构、生活方式及运行方式。

3.2 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刘志林指出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应当包括以下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低碳城市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2)碳排放量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脱钩的目标:碳排放量增速小于城市经济总量增速,其长期和最终目标则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排放总量的降低;

(3)对全球碳减排做出贡献;

(4)低碳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公共治理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7]。

王家庭指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低碳城市就是以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去指导城市经济活动,并认为低碳城市模式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以城市中各主体的行为为主导,以城市生态系统为依托,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支撑,在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9]。

3.3 低碳城市特征和支撑体系研究

2009年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皮书提出[10]:

(1)特征:

经济性、安全性、系统性、动态性、区域性。

(2)基本支撑体系:

①低碳城市的产业结构体系;

②低碳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系;

③低碳城市的消费支撑体系;

④低碳城市的政策制度体系。

3.4 低碳城市的评估标准体系研究

龙惟定,白玮,梁浩等人提出人均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量、单位GDP碳排放量和人类发展指数,4个指标可以作为我国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并给出了我国四种城市,即资源开发型城市、工业主导型城市、综合型城市、旅游型城市的人均、地均和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表,同时认为不可以照搬国外建设低碳城市的经验和示范,中国必须探索自己发展低碳城市的道路[11]。

2010年3月,中国社科院公布了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这是中国迄今首个最为完善的标准,该标准具体分为低碳生产力、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等4大类共12个相对指标。

以及在城市碳排放的计量上,叶祖达,陈飞,褚大建等将碳排放的评估方法运用到城市空间范围内,得出深圳和上海的低碳城市发展道路[12]—[13]。

3.5 低碳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城市规划决定了城市的空间结构,对环境、生活及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国内外很多研究偏向于城市的空间要素与碳排放量的关系,如区域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形式、土地利用强度和城市生产生活碳排放之间的关系。

3.5.1 在区域规划层面

潘海啸从区域交通规划的角度,分析在区域规划中常采用的简单卫星是向心结构的多中心空间组织形式[14]。结合有轨道或区域公共交通导向的走廊式发展模式,通过空间整合与控制小汽车的使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标。

顾朝林从区域功能性分区的角度,认为应注重运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电信电缆的“流动空间”构建“巨型城市”;设计多中心、紧凑型城市的大都市空间结构;用新的功能性劳动分工来组织功能性城市区域;避免重复的城市空间功能分区[15]。

诸大建从区域空间等级和空间格局的角度,认为通过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组织及基础设施的合理安排、引导城市各类要素向城镇空间集聚,形成区域性空间等级与层次

的空间格局,形成不同等级城市间横向联系的网状格局[16]。

3.5.2 在总体规划层面

低碳城市规划在总体规划层面主要是从城市整体形态构成、土地利用模式以及碳汇系统的建立几个方面进行。

(1)城市整体形态构成

合理的低碳城市整体形态结构主要有多中心式(如图6)、TOD式。多中心式避免了单中心社会两极分化、交通阻塞等消极后果、减少了通勤的距离和流动性,从而达到了低碳目的。

图6 单中心与多中心模式

TOD模式是一种土地利用与交通相结合的模式,以公交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分区,以大运量交通和可达性高的交通模式有效的达到低碳排放的效果。

(2)土地利用模式和利用强度

可以概括为“多功能,高密度”。土地多功能混合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区域内部交通负荷,促进了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与能源资源利用率有极大相关关系,低密度无序蔓延的城市。其交通和建筑的能源资源消耗要远远大于高密度紧凑有序的城市。

(3)碳汇系统的建立

碳汇是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森林、草地和湿地系统是中国城市碳汇的主体。很多研究者主张采用楔形的绿地空间模式。这种绿楔状的城市碳汇系统在保证城市碳汇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实现就业、居住的平衡,以及城市居民与绿地系统的充分接触。

3.5.3 在详细规划层面

详细规划层面主要针对社区规划、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生活方式和建筑布局和新技术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多样化的以步行空间为主的基本空间单元和街道、建筑尺度的控制可以有效的形成低碳的出行和生活方式。

低(零)碳社区规划建设一般注重:①土地功能的混合利用;②紧凑的空间结构模式;

③设计与所处的环境、城市气候特点相适应;④在社区中建设与碳排放相适应的绿量;⑤发达的绿色公共交通体系;⑥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⑦地方材料的运用;⑧建筑节能技术的运用。

城市在总体规划阶段即需对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交通体系进行整体研究,并针对不同地区在功能、开发强度、建筑和空间形态方面的差异,提出各地区在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方面实施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的规划设计对策。

综上,目前的城市在空间层面应该推崇紧凑、多功能的用地方式,主张用地的有效混合,避免巨型或单一化的功能分区,以提高短距离出行的比例。

4 低碳城市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综述

夏堃堡认为建设低碳城市,必须推行以下政策措施[6]:

(1)低碳生产:实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2)低碳消费: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3)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

(4)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低碳技术

付允、汪云林等学者认为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7]:

(1)能源发展的低碳化:基底低碳

(2)经济发展的低碳化:结构低碳

(3)社会发展的低碳化:方式低碳

(4)技术发展的低碳化:支撑低碳

图7 低碳城市发展路径系统框架图

陈飞、诸大建认为低碳城市发展的对策措施——脱钩发展

脱钩发展表现为城市生活低碳化、城市空间紧凑化及物质生产循环化形成的三维空间格局[16]:

(1)脱钩一:城市生活低碳化

图8a低碳模式下可持续发展建筑策略

图8b低碳模式下可持续发展交通策略(2)脱钩二:城市空间紧凑化

图8c区域及都市空间层面紧凑化

图8d社区-组团空间层面紧凑化

(3)脱钩三:物质生产循环化

图8e物质生产循环化

5 总结与展望

气候变化、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交织,低碳城市遂成为遏制全球增温的首要选择。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低碳城市规划是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从总体上看,我国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开展较早,低碳经济研究已经展开,低碳城市研究刚刚开始且以低碳技术研究为主,而低碳导向的城市规划研究还处在孕育之中。

低碳之路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社会经济发展的低碳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首先,低碳城市发展预示着世界范围内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兴起。随着光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人类社会必将从以高碳为特征的工业文明走向以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为主导的生态文明时代。这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也为中国建设低碳城市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遇。

其次,建设低碳城市响应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调整的宏观背景下,节能减排正在日益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和措施使得各地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具备了更好的政策空间。

第三,作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发展低碳城市的经验必定会对所有正在寻求发展的国家和城市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另外,由于我国城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发展低碳城市也将会是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完善中央政府政策调控方式和寻求中央—地方共同治理的绝好机遇。

参考文献:

[1]丁仲礼.试论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八大核心问题[C].CNC-WCRP、CNC-IGBP、CNC-IHDP2008年联合学术大会交流材料,2008.

[2]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DTI). UK 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M].London: TSO,2003.

[3]仇保兴.创建低碳社会、提升国家竞争力——英国减排温室气体的经验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2):1-8.

[4]Susanne Fischer. 2000-WattSociety: The Swiss Vision for the Creation of Sustainable Low Energy Communities[R]. 45th ISOCARP Congress, 2009.

[5]TCPA, CHPA. Community Energy: Ur-ban Planning for a Low Carbon Future [Z]. 2008.

[6]夏堃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2A):33-35.

[7]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6):1-7.

[8]罗巧灵,胡忆东,丘永东.国际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实践和研究展望[J].规划师论坛,2011,05-0005-06.

[9]庄贵阳.低碳经济: 中国别无选择.世界知识,2007,09.

[10]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9 -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

[11]仇保兴.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J].2009,(8).

[12]龙惟定,白玮,范蕊.低碳经济与建筑节能发展[J].建设科技,2008,(24).

[13]叶祖达.城市规划:从“碳足迹”开始[J],建设科技,2009,(5):47.

[14]潘海啸,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0,(1):40-45.

[15]顾朝林,谭纵波,刘宛.低碳城市规划:寻求低碳化发展[J].建设科技,2009,(15):40-41.

[16]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4):7—14.

[17]付允,汪云林.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5—9.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策略 摘要 低碳环保逐渐成为21世纪的发展主题,从而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绿色物流发展已成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更好的推动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应正确认识到绿色物流的主要内容,并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及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现状,制定出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目标及措施,完善物流管理体制,制定物流环保法规,构建新型绿色物流系统。 关键词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现状发展 正文 一.绿色物流的含义及内容 所谓绿色物流,就是融入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活动,在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绿色物流建立在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它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集约资源。这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企业能够提高

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这正是可持续发展所提倡的,也 是我国发展绿色物流亟待逾越的障碍。 (2)绿色运输。是指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 流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运输首先是要对货运网点、 配送中心的设置做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 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绿色运输的另一个要求是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 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绿色运输还应当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问题,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3)绿色仓储。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前还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 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 (4)绿色包装。包装是商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大量的包 装材料在使用一次以后就被消费者遗弃,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绿色包 装要求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 用制度等。 (5)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指所有与资源循环,资源替代,资 源回用和资源处置有关的物流活动,它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 对原材料的需求,也常被发达国家作为建设循环型经济的重要举措。 实施逆向物流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有完善的商品召回制度,废物

论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论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1、引言 自奥地利经济学家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A.Scohumpeter)在其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基本概念和思想以来,世界各国的一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与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证分析,对传统经济理论中忽视技术进步和创新的研究思路与观念进行了批评,创立了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以及创新经济学(Innovation Economic)理论体系,使技术进步和创新因素开始从外生变量过渡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和知识创新在人类经济生活、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也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中、加合作开展的“中外技术创新理论发展与应用比较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的成果,回顾了国内外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走过的历程,对目前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取得的进展和若干重要领域的发展动向进行了述评,并就未来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促进国内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及其应用的深入发展有所帮助。 2、国外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进展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创新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许多学者沿着熊彼特的创新思想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完善,并逐步形成了以技术变革与技术推广为对象的技术创新经济学和以制度变革与制度形成为对象的制度创新经济学两大分支。 西方国家的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与发展,是从对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无视技术创新与变革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弊端进行批评开始的。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创新理论”以后,又于1939年和1942年分别出版了《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部专著,对创新理论加以补充完善,逐渐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创新经济学理论体系。但是,由于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熊彼特的学说具有社会主义倾向,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创新经济学理论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冷遇,未能引起理论界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微电

贸易保护理论发展综述

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发展综述 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五个基本阶段:重商主义阶段、幼稚工业保护阶段、凯恩斯主义阶段、战略性政策阶段和新保护主义阶段。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从贵金属或财富积累的角度,汉密尔顿、李斯特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梅纳德·凯恩斯从宏观经济稳定的角度,都对一国保护贸易作出了比较详尽的阐述,新贸易保护理论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从公平贸易的角度对一国保护贸易进行了解释。 一、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它是历史上第一种比较有系统的经济思想。这种思想的要点是,相信货币的重要,把贵金属看作财富的标志,因为金银(特别是黄金)可以交换各物,为人所普遍接受与重视。重商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拥有金银越多,这个国家便越富,因而千方百计要求获致金银,所以重商主义亦称“重金主义”。重商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本土或殖民地如果没有金银矿可开采,就得循其他途径获致金银,这主要是靠对外贸易,因为国内贸易无法使国外金银流入,只有从事对外贸易,争取贸易的有利差额,国外金银才能源源而来。而要维持贸易出超,就得奖励输出限制输入,前者采发给出口补助金的办法,后者采提高关税的办法(夏炎德1991,p198)。重商主义的发展有两个历史阶段,一是早期的“货币差额论”;二是晚期的“贸易差额论”。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的重商主义,它们都强调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一国可以从对外贸易差额中获得货币财富,而且对于国内的保护政策也一直没有改变。 二、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我们常论及的传统贸易保护的理论和政策主要指幼稚工业保护论,它的思想至今还被很多国家所沿用。幼稚工业保护理论是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出的,后来由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汉密尔顿明确提出了征收保护关税的重要性,目的是保护本国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产业。在汉密尔顿看来,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使特定的生产部门发展起来,还会产生连带效应,使相关部门也得到发展,从而给一个国家带来生产力,或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保护不仅是有产业选择的,

低碳经济文献综述

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我国应对措施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对低碳经济和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的还较少且引文起步较晚,目前主要有任小波、潘家华、王冰妍、庄贵阳、刘兰翠、张秋明、安培浚等。(一)关于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的研究 国内在这方面的文献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观点: 1、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 大部分学者均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主要包括: 王冰妍(2008)以上海为例,利用LEAP模型对“零方案”情景和低碳发展情景下的能源消费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预测,指出实施低碳发展不仅能缓解能源供应压力,还能明显遏制本地大气污染物排,低碳发展对中国中长期能源建设具有显著的多重作用。 庄贵阳(2008)指出,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低碳发展道路,对于减少能源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大意义。 张秋明(2009)分析了英国政府为将生物燃料和氢确定为未来低碳运输燃料最有前景的备用燃料,实施的一整套生物燃料鼓励政策,包括燃料税、投入税收、资本补助金、资本减税及可再生运输燃料义务。 2、认为不宜立即减排,应结合中国国情而定 部分学者认为,对于当前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并不适宜立即采取减排行动,发展低碳经济,但也不能漠视气候变化,应结合中国国情而定。主要包括: 潘家华(2010)指出,对处于当前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不可能立即采取减排行动,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也不能漠视气候变化,中国需要具体的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的立场,从节能与减排的一致性上强调低碳发展。 周大地(2010)指出,中国虽然已经朝着低碳经济的目标发展,但目前并不会把气候变化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考虑到中国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供应,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候必须考虑各种方法的协同;碳捕获和储存并不见得是对付化石燃料的真正方法,其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丁一汇(2011)认为,中国需要对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予以很大关注,但这一技术在中国离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商丽09财政学2009020203016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GDP每年都以较高的增速运行,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三大出口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处在快速发展中,并且还将在今后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这种快速的增长。30年的高速发展使我们不但从传统的“短缺经济”走向了真正意义的“买方市场”,而且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除了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我们的钢铁产量、煤炭产量、水泥产量、发电量、玻璃产量均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目前,无论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布局和结构,都存在着过分依赖资源、资本、环境的投入,充分利用但又比较倚重低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而自主创新技术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外源型的产业结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变化。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我国对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增加对进口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依存度。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极端天气也使得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如果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得不到缓和,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的“三高”企业较多,单位GDP能耗大排污多,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高。全国企业存在着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偏低、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突出表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削弱,亟待形成新的优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一条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二、关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分析扬州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分析扬州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旅游管理 分析扬州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彭莉莉 全球气候变化逐渐加剧,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低碳经济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必将影响今后旅游业增长的发展方式。扬州位于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旅游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扬州市必须走低碳旅游发展之路。本文在对扬州旅游业发展现状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扬州发展低碳旅游的策略。 一、低碳旅游的发展背景 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出现了“低碳经济”这个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 1965年——2008年世界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前十名排名,我国是排放量第三的国家。中国决定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并把低碳经济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低碳旅游随之而诞生,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业提供环保的旅游产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破坏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而达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旅游景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也可以认定“低碳旅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低碳旅游是一个新的理念,它的内涵还在不断的丰富,它是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等环保理念上发展起来的更深层含义的环保旅游。是将旅游的发展、

低碳理念、生态旅游充分整合,以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生态保护为重要标志。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旅游理念和旅游开发形式。它必将成为以后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二、扬州市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 2012年,扬州市接待境内外旅游人数3638.49万人次,增长12.7%;实现旅游总收入435.23亿元,增长17.4%。其中,国内旅游人数3572.47万人次,增长12.8%;国内旅游收入392.50亿元,增长18.9%;接待入境旅游人数66.02万人次,增长6.1%;旅游外汇收入5.59亿美元,增长6.8%。全市星级饭店65家,各类旅行社126个。作为一个旅游大市,创建低碳旅游,推广和实施低碳旅游这种旅游发展形式,对扬州市乃至全国旅游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体来说扬州旅游的低碳发展基础是比较好的,从1999年生态旅游主题年之后,建设绿色旅游产品,实行绿色旅游管理,培育绿色旅游消费,已经成了行业和市场的共识。如2014年4月扬州烟花旅游节推出的低碳交通工具——公共自行车成为扬城旅游节的一大亮点。“骑上公共自行车逛古城,太有味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由衷的感叹!五一小长假每天租车量在2000人次左右,在方便游客和市民、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和倡导绿色低碳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扬州市低碳旅游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低碳旅游转型政策还不够完善,开发建设中传统模式占了统治地位,技术含量比较低,国外的许多先进的智能化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应用严重不足,这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增加了碳排放量;二是低碳旅游激励机制不健全,无法发挥旅游企业在低碳旅游中的主体作用,三是游客及旅游从业人员低碳旅游意识薄弱,在旅游过程中浪费现象比较普遍。三、扬州市低碳旅游的发展策略

全球现代物流业发展综述

全球现代物流业发展综述 “现代物流”的概念最早在1927年由美国学者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应用物资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解决军用物资供应,取得良好效果。故战后这一管理模式被推广到商界并逐渐普及。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从美国引进物流概念,并迅速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欧洲国家的物流业也是在美、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也已达到较高水平。总体上讲,美国和日本的物流发展无论在规模总量、企业能力和先进技术应用上都代表了世界的较高水平。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和能源环境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的背景下,低碳物流、面向高附加值和优质服务的物流以及信息化和智能化物流成为国外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第一,全球物流业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发展。据国际知名的咨询机构美国Armstrong & Associates统计,2010年,全球物流业市场规模约为万亿美元,其中美国物流业市场规模高达万亿美元,占全球的%,位居世界第一;其次是中国,物流业市场规模约为万亿美元,占全球的%;日本物流业市场规模约为4749亿美元,占全球的%,位居世界第三;德国物流业市场规模约为2752亿美元,占全球的%,位居世界第四;巴西、法国、印度、意大利、英国、加拿大等国物流业市场规模分别为2424亿美元、2376亿美元、1999亿美元、1932亿美元,1910亿美元和1558亿美元,依次位居世界第5、第6、第7、第8、第9和第10。从主要区域看,2010年,亚太地区物流业市场规模为万亿美元,占全球的%,是全球最大物流市场。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物流市场,占据了该地区50%的市场份额,印度、越南市场也在不断发展,预计未来10-15年全球物流业的发展仍将以亚太地区为重心;北美地区物流业市场规模为万亿美元,占全球的%;欧洲地区物流业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目录 摘要 (1)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1)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 (二)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2) 二、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4) (一)技术创新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4) (二)技术创新在海尔的成功运用及管理 (5) 三、海尔集团成功经验的启示 (7) (一)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与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 7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企业家型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思路与方向7(三)进一步转变观念,实现思维和观念创新 (7) (四)构建与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7(五)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促进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 (7) (六)利用外部资源,加快发展步伐 (8)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启示 —基于技术创新理论视角 学生: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技术创新理论的

提出与发展,在强调了企业需不断创新的必要性基础上,着重从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海尔集团成功的宝贵经验,总结了海尔集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能够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其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分析,得出启示性建议与措施,以探索出适合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海尔集团 Abstract The passage brifly introduce the necessity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pose the innovation theory and development firstly. Base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emphasis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emphasises on the precious experience of the successd of Haier Group from the new view. And it summaeizes why Haier Group could develop continuly and steadily during the fierceful goldlization period. Through the anylysis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ory, it gets revelational suggestion and arrangement to search the new way of their own that fit to our country's companies.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 、Haier Group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21世纪是创新制胜的世纪,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确信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而如今,“创新”也已成为全球范

关于低碳经济的文献综述

题目低碳经济理论文献综述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经济学 年级 2009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二年五月

低碳经济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其中解决气候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解决能源问题,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首先阐述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以及研究的背景,然后分析了低碳经济国外及国内的研究现状,浅析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发展方向,最后总结了我国目前低碳经济研究的总体状况与不足。 关键词:低碳经济;气候变化;发展现状 1.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产生背景 人类社会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开发和利用,逐步从原始社会的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然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生物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及以前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3.国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现状 1987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布兰特兰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拉开人类重新评价西方工业化及其后果,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序幕。首次出现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术语的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

生态城市发展理论综述

第20卷第2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20 No.2 2011年6月 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Jun. 2011 生态城市发展理论综述 王树生,曹新林,刘海兵 (安化县林业局,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生态城市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城市建设的城市发展模式,是21世纪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理想目标.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整体性发展理论、经济与环境综合发展理论和城市耗散结构理论是生态城市发展的理论基础,对这些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04(2011)02–0033–03 Comprehensive Remarks on the Theory of the Ecology City Development WANG Shu-sheng, CAO Xin-lin, LIU Hai-bin (Forestry Bureau of Anhua County, 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 Abstract:. The ecologic city is a development mode of a city constrc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ecological principle and method. It is the ideal aim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costruction in the time of the 21st century. This paper analyses comprehensively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urban ecologic and systematic theor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the local progress theory, the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the dissipation theory. Key words: ecology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代表了社会进步和人类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愿望.生态城市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以人为核心,由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复合而成,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指导城市发展规划,目的在于形成和谐的社会、高效的经济、宜居的环境、人与自然互惠共生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这种城市不仅提供给我们宜居的生活环境,还要创造出和谐的人文环境,它强调城市的生态标准,追求城市系统的和谐和高效. 生态城市的发展有其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需求,理论基础可归纳为5个方面: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整体性发展理论、经济与环境综合发展理论、城市耗散结构理论. 1 城市生态系统理论 城市生态系统是指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思想、方法来分析和研究生态城市问题,指导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它是“生态城市”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从生态学角度看,城市是一种生态系统.但它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的根本特征:它以人为核心,人类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各项服务都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标;它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虽然表面上看是属于人文生态系统,但它仍然是以自然为基础;城市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每一个城市都在不断地与周边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输入原材料和能源,输出废弃物和产品;城市生态系统相当脆弱,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调节能力降低.城市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思想内容有2方面. 1.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自下而上环境之间以及各生物物种之间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主要包括2部分,一是生命系统,它是由生物构成的;二是环境系统,它是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条件.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能动因素,是生态系统的主体.任何生物都不可能以个体的方式单独存在,而是以同类生物的集合体的形式存在,我们将其称为“种群”,生物以“种群”形态,做为一个整体与环境发生联 收稿日期:2011-05-10 作者简介:王树生(1970-),男,湖南安化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工程技术研究.

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低碳经济 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是在低碳经济这一大背景下,低碳旅游逐步兴起,尤其对即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的中国来说,低碳旅游受到政府、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它能否打败“腐败奢华游”,从时尚旅游概念变身为主流的旅游方式有待时间的考验。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低碳旅游;发展;必要性;可行性。 1.低碳的涵义 1.1概念“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低碳旅游就是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 1.2 特点低碳旅游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在旅游过程中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理念,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目标。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低碳生活的逐步认识与追求,低碳旅游的定义和内涵必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2.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2.1低碳旅游的现状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 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事实上,在实践层面,民间的低碳旅游早已进行。多年前,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而作为旅游主体的广大旅游者,要为低碳旅游出把力,则相对容易得多。例如,假日去郊外的旅游者,骑单车或是徒步,是每个人都能采取的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旅游方式。 2.2 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从理念上讲,低碳旅游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有一定差异,传

关于绿色物流的文献综述

关于绿色物流的文献综述 摘要:绿色物流建立在维护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一般物流单向作用关系。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模式,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中国实施绿色物流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但中国在快速发展绿色物流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全面和深刻理解,有助于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从而使中国的物流业尽快和国际接轨。 关键词: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 Abstract:Green logistics based on maintenanc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logistics one-way function relation change. As a new kind of logistics mode, the green logistics requirement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re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green logistics has 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but China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is still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 to these questions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helps to find a better solution, so that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green logistic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引言 高群钦,路克久,陈安宇(2009),根据物流的发展认为传统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底;运输环节中车辆的燃油污染和尾气排放;不可降解的废弃包装材料;流通加工产生边角废料照成的废弃物等[1]。因此,丁东升(2009)认为物流企业必须树立绿色观念,发展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持续发展的现代绿色物流,做到物流去环境共存[2]。 2绿色物流的文献统计 依据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历程,收集2008年至2011年间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涉及绿色物流的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分析总结这些文章中所研究的绿色物流的

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趋势综述

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趋势综述 【摘要】技术创新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化应用。本文根据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趋势,将其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单个企业创新行为、创新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创新企业与国家关系的研究阶段,并将各阶段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技术创新理论;演变趋势;综述 1.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eter,1912)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出版,首次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他认为:“所谓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a new combination)引入生产体系。”其内涵包括:(1)引入新产品;(2)引入新工艺;(3)开辟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工业的新组织。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既包括了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又包括了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其创新理论开辟了技术创新理论的先河。下表列举了以往研究者对“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见表1)。 表1 以往研究者的“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列举 2.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 20世纪熊彼特最早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从此,拉开了技术创新研究的序幕。根据相关研究文献,从时间上可把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 2.1第一代技术创新理论 第一代技术创新理论研究阶段为单个企业创新行为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技术创新研究迅速发展,逐步突破新古典经济学的限制与束缚,形成对技术创新起源、效应和内部结构与过程等方面的专门研究。但研究主要停留在对单个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上,如熊彼特于1934-1944强调企业家的作用(见图1)。此后,技术创新理论形成了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为研究对象、组织变革和组织形式为研究对象的两个分支。该时期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 图1 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模型 (Mark Dodgson,Roy Rothwell,2000) 2.2第二代技术创新理论 第二代技术创新理论研究阶段为创新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研究阶段。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该阶段研究强调创新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国内外低碳物流研究综述

低碳物流的发展简述 内容提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改进物流体系,通过发展低碳物流来发展低碳经济。本文从低碳物流的内涵、我国低碳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实施对策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分析认为:低碳物流的实施需要从宏观机制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进行,宏观上国家要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形成物流业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微观上企业应该积极从物流各环节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寻求节能减排途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低碳物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1引言 物流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介,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也是满足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基本环节。而低碳物流则是伴随着人类生活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随着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的提出应运而生的。如果没有低碳物流的维系,生产环节的低碳化以及消费者低碳生活与低碳消费再推广也难以实施。另外,随着电子商务与网络的发展,随之产生的生活的电子化、网络化和连锁化,电子商务、网上购物、连锁经营,这些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无不有赖于低碳物流。因此,对低碳物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低碳物流的概念提出之后,学术界围绕着低碳物流的探讨逐步开始增多,研究成果颇多。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发现,低碳物流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2低碳物流的内涵 关于低碳物流内涵的探讨主要从两个方面,即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过程。 2.1从物流作业环节来定义 学者徐旭认为低碳物流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由低碳运输、低碳仓储、低碳包装等功能要素所组成的系统。物流系统的每个功能环节都实现了低碳,整体实现了资源最充分的利用,才符合低碳物流的内涵。低碳物流系统既是物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本身也是由多个子系统:如低碳运输子系统、低碳仓储子系统、低碳包装子系统等所构成。这些子系统之间也存在这物流系统固有的效益背反现象,互相之间相互影响。 2.2从物流管理过程来定义 学者王国文认为,低碳物流就是将低碳、环境保护思维融入所有的物流和供应链环节之中,形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业设计、制造、交付和生命周期支持的完整的绿色供应链体系。也有定义认为,绿色供应链是按照自然环境法则管理原材料和资源从供应商到制造商、服务供应商到最后总客户以及到回收的过程。 学者李东光认为低碳物流并不是一味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而是降低碳强度。低碳物流的本质就是通过物流规划与物流政策、物流合理化与标准化、物流信息化与低碳物流技术等方式,既能达到实现物流能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度增长的要求,又能达到缓解能源供给压力的目的,即有效实现物流领域的能源使用效率。 目前,关于低碳物流的内涵还没有明确的界定,笔者认为,低碳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以低

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研究_李国亮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34-0024-05 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2010-08-11 作者简介:李国亮(1986-),男,助理规划师,陕西东西部规划设计院,陕西西安 710061 任镇英(1946-),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陕西省城乡规划协会,陕西西安 710068龚 葳(1982-),女,助理咨询师,陕西东西部经济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1 李国亮 任镇英 龚 葳 摘 要:针对低碳城市规划研究现状,在明确低碳城市规划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就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标准体系、理论 基础、研究方法及预期目标等作了论述,并总结出低碳城市规划内容及对策,最后以西安市为例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基本体系,低碳理念中图分类号:X 321 文献标识码:A 1 低碳城市规划提出背景 大气中二氧化碳(CO 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 家尼古拉斯 斯特恩牵头做出的 斯特恩报告 指出,全球每年若以1%的GDP 投入用于碳减排,可以避免每年因全球变暖造成的5%~20%的GDP 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转型。 气候变化、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交织,低碳城市建设遂成为遏制全球增温的首要选择。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加快低碳城市建设,不仅是顺应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正确战略选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应对复杂多变国际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低碳城市规划是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建立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和方法,以多元的标准衡量城市规划与建设,通过低碳城市规划寻求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方向,探索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2 低碳城市规划研究现状及国内编制实例2.1 低碳城市规划研究现状 关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英国、日本走在科学研究的世界前沿,印度和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也开始关注相关的研究。英国在国家规划政策指引中,关于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政策,从规划的编制、实施、公众参与、实施反馈等多方面入手,系统而全面。英国伦敦南方的贝丁顿零耗能开发社区,是英国第一个全方位,也是最大的生态社区,是一个象征未来低碳社会的生态社区。 日本低碳城市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碳社会领域。并于近期先后发布了 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 日本低碳社会情景:2050年排放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70%的可行性研究 面向低碳社会的12大行动 等文件。 2008年6月30日印度发布 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 ,确定了印度将执行至2017年之后的8个核心国家计划,其中包括可持续生活环境国家计划,该计划将提高能源效率作为城市规划的核心组成部分。 潘海啸等提出的中国 低碳城市 空间规划策略,拉开了中国低碳城市规划的序幕。2008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启动了中国 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上海、保定入选首批试点城市。2010年3月19日,中国社科院公布了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这是迄今中国首个低碳领域最为完善的标准。 2.2 低碳城市规划国内编制实例 我国以低碳为导向城市规划研究刚刚开始,且以低碳技术研究为主,还未形成有效系统的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和方法。 厦门市低碳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日前已编制完成,重点将从占碳排放总量90%以上的三大领域:交通、建筑、生产出发,探索低碳发展模式(2010年1月11日)。 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宣布,上海将建第一个低碳商务社区 虹桥商务区,目前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2010年1月12日)。 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计划建设一座5km 2的低碳生态城,区域碳排放低于常规方案的50%。作为北京市首个低碳社区,目前相关规划方案已经完成,即将进入成果编制阶段(2010年1月20日)。 2010年北京将组织编制 低碳城市规划发展纲要 ,并制订 北京低碳城市建设规划标准 (2010年2月22日)。 无锡低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获专家组通过, 规划 明确了无锡发展低碳城市五大领域在2015年和2020年的具体目标(2010年3月)。 3 低碳城市规划相关概念界定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含量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优环境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社区:是指通过能源、资源、交通、用地、建筑等综合手段,减少社区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并鼓励居民从居家、办公、休闲等各方面予以配合。 低碳城市: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点,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城市。 低碳城市规划:从不同城市形态、城市发展模式、不同建筑群体构成出发,以低碳城市为发展目标,合理布局城市用地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 4 低碳城市规划定位及低碳城市标准体系4.1 低碳城市规划定位 低碳城市规划编制定位有三:现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之外的低碳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 专项规划;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4 第36卷第34期2010年12月 山 西建筑S HANX I ARCH I TECTURE Vo.l 36No .34Dec . 2010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精编版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目录 摘要 (1)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1)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 (二)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2) 二、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4) (一)技术创新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4) (二)技术创新在海尔的成功运用及管理 (5) 三、海尔集团成功经验的启示 (7) (一)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与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 (7)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企业家型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思路与方向 (7) (三)进一步转变观念,实现思维和观念创新 (7) (四)构建与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7) (五)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促进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 (7) (六)利用外部资源,加快发展步伐 (8)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启示 —基于技术创新理论视角 学生: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在强调了企业需不断创新的必要性基础上,着重从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海尔集团成功的宝贵经验,总结了海尔集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能够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其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分析,得出启示性建议与措施,以探索出适合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海尔集团 Abstract The passage brifly introduce the necessity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pose the innovation theory and development firstly. Base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emphasis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emphasises on the precious experience of the successd of Haier Group from the new view. And it summaeizes why Haier Group could develop continuly and steadily during the fierceful goldlization period. Through the anylysis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