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碳经济与森林碳汇

低碳经济与森林碳汇

低碳经济与森林碳汇
低碳经济与森林碳汇

低碳经济与森林碳汇

一、全球变暖与低碳经济

(一)两个基本概念

温室效应(Green house effect)

现代工业化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入大气。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这种原理类似于农作物大棚温室,因此称为温室效应。

全球气候变暖(Global warming)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人类燃烧大量的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后,产生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的升高。上个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6℃。IPCC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指出,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最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

全球气候变暖将给人类生存和发展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一是冰川消融。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生态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二是极端气候灾害频繁。气候变暖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自然灾害、极端气候自然灾害增多增频,经常出现50年甚至100年不遇的自然灾害。

三是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许多小岛会消失,北极熊和海象等生物会渐渐灭绝。

四是生态系统改变。现有一些物种消失,新的物种产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改变,新的人、畜疾病出现并难以控制。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

1、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

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造成的危害不分地域、国家和种族,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难题,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和共同话题。

2、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焦点

近年来,在国际多边和双边活动中气候变化问题都是主要议题之一,可谓“逢会必议、每访必谈”,例如G8+5首脑对话会、APEC会议、G20峰会、中欧峰会以及中美、中日和中澳等双边对话。气候问题已成为一场国际政治经济运动,是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焦点。

3、全球气候变化涉及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

气候变化问题事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一方面,我国年排放量2007年已超过美国比2000年翻了一番,面临的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空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还要不断加大,还要面对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妥善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到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另一方面,国内经济还必须保持高增长、发展质量还亟待提高,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档次与质量水平需要资金、技术和时间,不是短期内能办得到的事,中国在需要科学发展的同时还需要高速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还需要保持速度与质量的统一。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几个国际性标志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联合国常设政府间专门监测、发布全球气候变化情况的国际权威机构。中国气象局代表中国政府参加。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以后各个有关国际会议和协议都以此框架公约为基础。

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

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是公约的补充,它与公约的最主要区别是公约鼓励发达国家减排,而议定书强制要求发达国家减排,具有法律约束力。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欧盟及其成员国于2002年5月31日至2005年2月生效。截至2009年12月,已有184个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签署。但美国于2001年3月宣布退出,美国也是目前唯一游离于议定书之外的发达国家。

议定书对2008年到2012年第一承诺期发达国家减排目标作出了具体规定,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建立的三个合作机制之一。《京都议定书》第12条阐释的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工业化国家的政府或者私人经济实体在发展中国家开展温室气体减排项目,通过资金和技术的合作,实现发达国家低成本减排。发展中国家得到资金和技术,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实现双赢。这是工业发达、减排任务重的发达国家与目前无减排任务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的一个看似“公平”、“合理”的游戏规则。

巴厘岛路线图

2007年12月3日—15日,世人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印尼巴厘岛召开。来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192个缔约方以及《京都议定书》176个缔约方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这也是联合国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变化大会。会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举行谈判,达成一份新协议。新协议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期承诺2012年到期后生效。最后,“巴厘岛路线图”还确定了一些支持性的行动。例如,缔约方大会通过了一项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森林砍伐而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决议。该决议可能推动一项关于森林问题的国际法律文书的谈判和出台。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会议主要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等主要经济体也作出了相应的承诺。目前,中国与美国等国家关于CO2排放核查等有关问题仍有分歧。

上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上几个里程碑可以看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间和各国政府行动的轨迹和脉络。同时也说明全球各国政府间要形成共识、达成一致行动还是十分艰难和曲折的。

(四)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与策略

中国行动:国家发改委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国务院新闻办

公室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分别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排放情况、节能减排情况、政府应对措施进行了阐述和规定。两个行动都将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作为主要措施之一。

中国策略:发达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并提出“奢侈排放”、“生存排放”、“转移排放”问题。

“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所谓“共同”是因为CO2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没有国界,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全人类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引起现在的气候变暖的事实,主要是西方发达工业国家近几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导致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是近几十年的事情,排放也仅仅才开始,因此,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达工业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当负有“区别”的责任才是公平合理的。

发达国家在其两百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中无约束地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对近代和当代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承担主要义务。目前其人均排放量依然很高,他们的排放是为了保持高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准,属“奢侈排放”。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量少,当前人均排放量低,所产生的排放是为寻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属“生存排放”。同时,发达国家向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大量转移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这些转移生产企业所产生的排放属于“转移排放”(转移排放占我国总排放的14.5—24%)。

我国在气候变化中的总体目标是树立并维护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确保国家合理的发展空间;争取有利的发展条件。

(五)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低碳发展战略,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大背景下提出的。最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是2003年2月英国出版的《我们未来的

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也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发展模式的巨大变革。低碳经济就是要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要为人类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要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发展低碳经济是构建一种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限度的新能源经济发展模式,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这场能源经济革命的基本目标,是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现代经济发展由以碳基能源为基础的不可持续发展经济,向以低碳与无碳能源经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根本转变;二是能源消费结构由高碳型黑色结构,向低碳与无碳型绿色结构的根本转变。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中心环节,一方面是着力推进化石能源低碳化,另一方面是构建新能源经济体系,发展低碳与无碳新能源,使整个社会生产与再生产活动低碳与无碳化。

简单地讲,低碳经济就是要求能源利用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质量、环境保护水平都有质的提升和转变,是对传统能源利用、产业结构的挑战。特别是对技术、设备和资金尚比较落后,工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充分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大的现实冲击和挑战。当然,从长远来看,也是发展中国家抢抓机遇、谋求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机遇。

低碳经济的特点与主要实现路径

主要特点。低碳经济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低碳经济具有良好的制度基础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英国气候变化战略框架》指出,低碳革命的影响可以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媲美,对全球经济社会的影响具有深刻性和长远性。同时低碳经济市场潜力巨大,据测算,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400亿欧元(约合19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汇丰银行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经济大幅衰退,但低碳行业2008年的收入反而增长了75%。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之一。二是低碳经济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机制密切相关。低碳经济不仅涉及到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产生重要影响。建设低碳经济社会离不开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相关联的国际协调机制、政府政策和财政金融的支持。因此,建立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联的国际协调、政府政策、产业结构、生活方式、金融体系等全方位的低碳经济模式是未来经济的必然趋势。

发展路径。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环保产业。主要包括污水治理、固定废弃物的处理等。其中固定废弃物处理已成为一个快速成长的产业。

二是节能产业。包括工业节能,如余热回收发电、工艺改进以及节能材料;也包括建筑节能、智能建筑、节能电器、节能材料、节能照明等。

三是减排产业。包括余热回收、余热循环与余热发电,其中涉及到清洁燃煤、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碳的封存与捕获、林业碳汇减排增汇等。

四是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也包括清洁能源的水电、核电等。

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英国自2003年提出建立低碳经济社会以来,不仅着力于解决国内的减排和替代转型问题,而且积极推动世界范围的低碳经济,从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政策法规建设到国民认知态度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7年英国通过《2008年气候变化法案》,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而建立具有法律约束性长期框架的国家。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许多国家纷纷转移精力、削减投入甚至放松减排要求的情况下,英国依然强调未来经济的复苏与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美国、日本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挑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以期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美国虽然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缺乏热心,但在发展国内低碳经济方面却不甘落后。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是转变能源战略和能源利用方式。在奥巴马政府宣布的8000亿经济刺激计划中,能源相关产业占据核心地位,提出了节能和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替代能源、投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改变过度依赖石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一揽子综合能源改革和转型措施。美国在每一次经济发展大浪潮中都不会自甘落后,并要占据战略制高点,寻求经济发展中心地位,发挥全球经济发动机作用。2008年7月,日本通过了与新能源开发有关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2009年4月,又公布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目的是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低碳经济。日本的工业碳排放标准在全球最低,而且碳捕捉、碳深埋等低碳环保技术全球领先。

世界其它主要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减缓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经济机遇,德国等欧洲国家近几年分别推出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并建立了气候变化税、能源税、碳税和气候变化协议等经济制度和政策。

中国目前仍处于“高能耗经济”阶段,是典型的高碳经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及减排目标。中国万元GDP能耗是美国的2—3倍、日本的8倍、欧盟的4.5倍,比世界平均水平还高3.1倍;单位GDP排放量高美国5倍、日本8.2倍。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所面临的减排压力越来越大,中国政府非常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重视发展低碳经济。2007年6月,中国政府公布《应对气

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2008年10月,中国政府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以及中国对此进行的体制机制建设。

低碳经济发展将从研究讨论落实到产业政策,能源、林业等部门正积极筹划提出各自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低碳城市建设也开始正式起步,2008年首先以上海市为试点,随后珠海、杭州、贵阳、吉林、南昌、赣州、无锡、保定等城市以及我省广元也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

近年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期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我国一季度GDP增速11.9%,CPI略有上升,PPI变化不大,二季度CPI和PPI变化不大,但GDP增速回落到11.1%,预计三、四季度GDP将继续回落,全年GDP增幅回调到9%左右。在这种宏观经济形势下,重新刺激房地产市场,加大投入上项目的声音再起,但同时我们已明显感受到中央有保有压、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确保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决心毫不动摇。近日,国家公布淘汰18个行业2087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森林碳汇与碳汇贸易

(一)森林碳汇的基本原理、概念与容量

森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这一原理过程将空气中CO2转化到林木之中,于是产生了森林的固碳功能。二氧化碳固定在木材中,哪怕采伐利用了,只要不烧毁碳仍然贮存其中。森林碳汇,就是指森林生态系统通过上述原理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科学研究,森林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储存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增加森林资源就能增加碳吸收,据专家测算,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正因为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通过的《京都协议》,将森林固碳减排作为除工业直接减排外的另一种重要减排方式。

(二)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途径

林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通过制止毁林工荒、乱砍滥伐,减少对森林的破坏,特别是对热带雨林和天然林的破坏。在这方面中国因进口东南亚等地区的木材进行加工,实行转口贸易受到国际舆论诸多指责。二是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经营管护工作,促进森林面积的增加和森林蓄积的增长。中国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防护林建设和森林经营等工程建设,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工林,又受到国际舆论的普遍

赞扬。

(三)碳汇贸易

碳汇贸易是指一个实体因温室气体排放量超出限度时可从别的实体(或地方)购买温室气体减排信用额度(简称碳信用额),以抵消其超额排放量而进行的市场交易。进行碳贸易的市场有两类:一是以欧盟为中心,符合(京都议定书)碳汇贸易机制的“京都市场”;二是以美国为中心,基于自愿碳汇标准的“自愿市场”。通过“自愿市场”开展的温室气体减排活动,主要是非《京都议定书》缔约方或非减排义务承担者基于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品牌建设而进行的。

特别要强调的是有关森林碳汇和碳汇贸易的两个误区。一是将碳汇等同于碳汇贸易。森林碳汇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汇集”到植物中形成干物质的过程,这里的“汇”是“汇集”的意思,不是外汇的“汇”。而碳汇贸易则是将森林碳汇按一定标准、程序和规则使之成为“商品”,按一定规则进行的商品交易。二是将现有森林总蓄积量简单乘以每立方米贮1.83吨CO2,再乘上每吨CO2的碳价格得出森林碳汇贸易的天量价值。作为森林碳汇确实可以森林总蓄积量乘上 1.83,但作为碳汇贸易则只有相当严格条件下的森林碳汇才可以进行交易变成现实经济价值。

(四)森林碳汇开发的主要国际规则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以及碳贸易市场的相关规定,开发森林碳汇项目及进行碳贸易须符合以下国际规则:

土地合法性原则。《京都议定书》对开发森林碳汇项目的土地有严格限制。造林项目的土地必须是以项目启动年为基准,过去50年内都不曾有森林,再造林项目的土地则是1989年12月31日以来不是森林(1989年12月31日以前可能有森林)。

双边合作原则。一方面,只有在发达国家自身无法完成温室气体减排指标时,才可能使用“清洁发展机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开展项目合作,将项目所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完成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从而履行减排义务。另一方面,到2012年前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可开发CDM造林再造林等森林碳汇项目,所产生的额外温室气体减排量或碳汇量,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申报程序,最终获得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认证成为“核证减排量”后,可在“京都市场”出售给发达国家的企业。

“额外性”原则。用于抵扣温室气体排放量和交易的碳信用额必须具有“额外性”,即用于贸易或抵扣的碳信用额必须是新产生的,而不是现有碳汇量。如对林业而言,现有森林植被和土壤固定的二氧化碳就不具有额外性,不能用于碳贸易。只有符合“清洁发展机制”的造林再造林项目新汇集的温室气体量或通过森林经营措施新增的温室气体汇集量,才能分别进入“京都市场”和“自愿市场”

进行交易。

程序合法原则。程序合法原则决定了成功开发森林碳汇项目难度很大。纳入“清洁发展机制”的森林碳汇项目品种单一,目前只有“造林再造林项目”,且须严格按照有关国际规则完成申报、认证、注册等复杂程序后才能进入“京都市场”交易。我国现已开发的森林碳汇项目有5个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但其中仅2个获联合国成功注册。防止毁林和森林经营管理的森林碳汇项目未纳入“清洁发展机制”,只能进入“自愿市场”,其贸易双方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实体。下一步规则可能有所调整完善,主要是森林经营管理所产生的额外碳进入CDM“京都市场”问题。目前国际专家、非政府组织基本形成共识,但还需要政府间的法律性协议认可。

(五)森林碳汇贸易开发空间与潜力分析

碳汇贸易市场巨大。近年来,国际碳贸易增长迅速,市场空间非常广阔,目前“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https://www.doczj.com/doc/e43332069.html,”是国内唯一一家国际权威认证的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按照《京都议定书》相关规定,2008—2012年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总量为50亿吨。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交易需求量预计为每年7亿至13亿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减排市场最大的提供者之一,已达到全球70%,即到2012年前,中国可提供碳减排额约35亿吨。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与预测,2008年国际碳市场交易总额为992亿元。

森林碳汇交易空间有限,开发难度大。尽管碳贸易市场空间广阔,但目前森林碳汇开发的空间却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现有森林汇集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能进入碳贸易,包括“京都市场”和“自愿市场”。如我省现有1669万公顷森林面积、17.21亿立方米蓄积所固定的二氧化碳就不能进行碳贸易。

二是森林碳汇贸易额度和土地资源有限。《京都议定书》规定,只允许50亿吨温室气体减排量的1%来源于森林碳汇项目,即全球森林碳汇项目碳贸易量最多只有5000万吨。我省适宜CDM造林再造林项目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主要集中在干热河谷和高海拔地区,造林难度大、成本高、碳汇量相对较小,单纯进行森林碳汇项目开发收益不大。此外,依靠现有森林进行经营开发的森林碳汇,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还很难进入欧美“自愿市场”。

三是森林碳汇申报、注册等程序复杂,前期费用高。

四是我省乃至全国都十分缺少熟悉国际规则的管理和专业人才,相关基础工作还很薄弱。

三、森林碳汇的探索与实践

(一)国家层面

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2009年11月6日国家林业局发布《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确定了5项基本原则、3个阶段目标和22项主要行动。将林业主要发展目标、措施与应对气候变化全面结合。

碳汇造林规划与试点。国家林业局启动碳汇造林规划和碳汇造林试点工作,最近布置编制规划;下达碳汇造林计划;建立2个绿色碳汇基金会,我省准备也加入碳汇造林基金会。

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国家林业局着手建设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如我省麻疯树生物能源林建设一开始便进行碳汇计量监测记录。目前国家林业局正在选择监测计量试点单位进行试点。

(二)四川层面

“中国四川西北部退化土地造林、再造林项目”碳汇开发项目。该项目开发期从2004年至2009年,由厅造林处牵头,长江局和几个项目县承担,目前已全面完成项目开发工作,进入交易阶段。本项目在四川省的理县、茂县、北川、青川、平武5个县的21个乡镇28个村境内的部分退化土地上建立多功能人工林22518公顷。项目于2004年12月进入筹备阶段,2005年12月完成造林地块的选择,2006年底完成项目初始信息调查、碳基线调查和社区调查,2007年1月底完成与林地所有者的合作协议的签订,2007年7月完成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07年底完成项目PDD文档的撰写,2008年4月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DOE)核实认证,2008年5月先后通过四川省林业厅、国家林业局审批。2008年9月10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了国家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审核理事会第五十二次会议,在本次会议上,以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为项目业主的“中国四川西北部退化土地的造林再造林项目”通过了审核。2008年11月,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复。2009年11月16日,本项目在国际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CDM—EB)成功注册,2009年11月26日,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与香港低碳亚洲公司在香港签订了部分碳汇贸易合作协议。该项目于今年初在香港成功实现首次交易进入自愿市场,并在香港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是全国第二个、四川第一个森林碳汇项目,也是我国唯一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概念的森林碳汇项目,我们在商务上称之为“熊猫碳汇”。

诺华制药森林碳汇造林项目。该项目由造林处牵头,大渡河造林局、凉山州和内地几个县实施。已于去年开始筹备,现正进行方案论证和最后谈判之中。瑞士企业诺华制药是全球第二大制药商,已在巴西、加里投资开发森林碳汇,但至今尚未得到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认证。该公司拟投入2.0亿人民币在凉山造林15万亩,在内地长防林区森林经营3万亩。最终是中方农户得林木和林下收入、诺华获得碳汇额度用于企业减排。该项目的重要意义在于将森林经营产生的额外碳汇进行开发和交易,为我国大面积中幼林开展森林经营创造碳汇贸易作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森林碳汇计量方法指标体系项目。该项目由厅科技处牵头,美国大自然协会、

国家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共同出资,省林规院、林科院承担。目前项目已经实际启动,皆在研究以四川省和各市、县(区)行政单元为单位的森林碳汇量及其计量指标体系,并将指标体系申报为行业标准,成为全国共用方法体系。此项目一开始就邀请国际专家参加工作和咨询讨论,以使标准体系不仅能在国内推广应用,而且还能得到国际认可。

2020年(财务知识)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

(财务知识)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

低碳经济之 ——森林碳汇 壹、关联释义 1、森林碳汇 ——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即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减去造林活动用车(汽油)或施肥所产生的排放,仍要减去林地流转和森林灾害造成的毁林排放,最后得出净吸收量。森林碳汇于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1997年通过的《京均议定书》承认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且要求加强森林可持续运营和植被恢复及保护,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项目产生的碳汇额度用于抵消其国内的减排指标,同时要求这些项目要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造林和再造林 (1)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过去50年内不曾是森林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人为活动;再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曾经是森林但被转化为非林地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认为活动。

(2)《京均议定书》中明确于第壹承诺期(2008年-2012年)内,将造林和再造林活动限定为于1989年12月31日前处于无林地状态的立带上开展的造林。 3、清洁发展机制,即CDM,是《京均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壹。CDM项目包括:改善终端能源利用效率项目;改善供应方能源效率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替代燃料项目;农业项目(甲烷和氧化亚氮减排项目);工业过程项目(水泥生产等减排二氧化碳项目,减排氢氟碳化物、全氧化碳或六氟化硫的项目);碳汇项目(仅适用于造林和再造林项目)。 4、中国绿色碳基金:系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X公司、中国绿化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国际及嘉汉X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且由中石油集团捐资3亿元作为启动资金,以宣传推广及资助碳汇事业发展为目标。 二、我国关联政策及规定 (壹)政策 1、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于联合国气候变化高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将进壹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且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壹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

碳汇基础知识

碳汇基础知识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外交领域的热点。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已被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增加碳汇和保护森林减少排放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未来30-50年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新的惠及全球、全人类的伟大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为普及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知识,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倡导公众参与碳汇林业建设,本报与国家林业局造林司(气候办)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联合开设“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看台”专栏,从今天起陆续刊发相关知识,敬请读者关注。 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气候变化定义为: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由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组成所造成的气候改变。 碳汇与碳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林业碳汇是指森林碳汇与管理政策包括碳贸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是指可导致大气增温的气体。温室气体的种类很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目前将二氧化碳(CO2 )、甲烷 (CH4)、氧化亚氮 (N2O)、氢氟碳化物 (HFCS)、全氟化碳 (PFCS)、六氟化硫 (SF6)列为管制对象。其中,以二氧化碳为主。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能够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红外线),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沿温度升高的现象。因这种作用类似于栽培植物的温室,故称为温室效应。 碳汇林业与碳汇造林

树的碳汇量如何计算

树的碳汇量如何计算 CDM这个项目咱们国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势头非常快。我本来准备了咱们国家在CDM 上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PPT材料,但刚才赵所长在论述中提到了生态建设碳的减排,我又改变了主意,想谈点“森林碳汇减排项目的现状和前景的分析”。应该说温室效应气体对整个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生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想这个话题可能会和我们所谈的生态问题更紧密一些,也想跟大家共同的探讨一下。森林碳汇是指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CO2吸收并以生物量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能力。森林的这种碳汇作用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积累,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生物量,是地球碳循环重要的汇和库,它与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数据表明,森林每生长1m3生物量,平均吸收1.83t CO2,有着很强的碳汇功能。周国逸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成熟森林在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土壤持续积累有机碳,表现出强大的碳汇功能。实施造林和再造林,增加森林的碳汇量是世界公认的最经济有效的解决CO2上升的办法。由于工业化进程加速,致使燃烧大量化石燃料产生大量CO2,加之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使固碳作用下降,碳汇与碳源不能达到平衡,出现碳失汇,大气CO2浓度增加导致了温室效应,并影响到全球碳循环。降低和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污染物减排,二是吸收温室气体,后者则与森林有着密切联系,这是因为森林具有通过光合作用和森林土地利用可以吸收、固定CO 2的森林碳汇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通常其长期单位成本远远低于通过工业产业升级、利用工业污染治理减排的成本。这也是近些年林业碳汇项目日益受到国际社会普遍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一、森林碳汇发展背景节能减排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地球向大气层排放的温室气体与日俱增, 削减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保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已经成为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审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有约束的温室气体排放机制为碳交易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国际上碳交易主要有CDM (清洁发展机制)、JI(联合履行)、ET(排放贸易)三种机制。碳交易已成为面对气候变迁的一个市场解决方案。其它一系列气候公约国际谈判中,国际社会对森林碳汇作用越来越予以关注,如《波恩政治协议》、《马喀什协定》都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京都议定书》确立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鼓励各国通过绿化、造林来抵消一部分工业源CO2的排放量。2003年l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9次缔约方大会,国际社会已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达成了一致意见,制定了新的运作规则,为正式启动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京都议定书》不但规定了41个工

浅议发展林业碳汇的意义

浅议发展林业碳汇的意义 刘准桥 070106114 摘要:温室气体CO2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引起全球气候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森林的碳汇功能巨大,是改善全球气候的关键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林业碳汇的概念,发展背景,功能,并介绍了影响林业碳汇能力的一些因素,而且探讨了提高森林碳汇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森林;碳汇;影响因素;措施; An Analysi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Liu Zhun-qiao 070106114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Abstract:The concentr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CO2 is raising in atmospheric. The climate become warmer and warmer. Ecosystem is destroyed. Natural calamity often occur. Forest is functioning as a principal carbon sink.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background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the key factor of the ability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besides take measure with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Key words: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influencing factor, measure

2018年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考试答案(最全)

1.当全球的平均气温比1750年工业革命之前测定的标准气温高出多少摄氏度的时候生态灾难将会一触即发 A.2摄氏度 B.3摄氏度 C.4摄氏度 D.5摄氏度 2.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世界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 五分之一 3.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让其自然晾干,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A.1.6公斤 B.1.9公斤 C.2.3公斤 D.2.6公斤 4.中国碳汇能力下降,从37%到2007年下降为10%—15%,据预测,2030年还将下降至 A.8%—9% B.7%—8% C.6%—8% D.6%—7% 5.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光伏发电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的是 A.中国

B.日本 C.英国 D.美国 6.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其中仅哪一个国家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中国 7.哪些国家在全球排放量中所占的上升比例较快,已占到了全世界的42% A.欧美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亚洲国家 D.发达国家 8.2007年中国什么资源总量比常年减少了8.7% A.煤炭 B.天然气 C.水 D.森林 9.到07年底,中国农村沼气用户2650多万户,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多少吨 A.4300万吨 B.4350万吨 C.4400万吨 D.4450万吨 10.太阳每秒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标准煤

A.495亿吨 B.500亿吨 C.505亿吨 D.510亿吨 11.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00年完成的未来100年碳排放情景的分析,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呈上升趋势,而且主要源于哪些国家的碳排放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亚洲国家 D.欧洲国家 12.地热发电不象火力发电那样要备有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他所用的能源就是 A.风能 B.地热能 C.水能 D.核能 13.本身具备一定的低碳产业性质,具备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基础的行业是 A.商业 B.工业 C.旅游业 D.农业 14.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每分钟节省10公升的水,还能够把3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A.30% B.40%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知识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知识 201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电力和航空等8个重点高耗能行业的近万家企业被纳入到履约范围中。同时,作为碳市场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机制,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也将迎来一个更加迅猛的发展。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作为碳市场的抵消机制将会受到众多履约企业的青睐。作为兼具社会效应、生态文明效应和经济效应的林业碳汇项目则有望成为众多自愿减排项目类型中最受关注的一类项目。植树造林,形成碳汇,取得碳收益,以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反哺林业,必将成为加快绿色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要增加到45亿立方米。国家碳交易主管部门也非常重视农林碳汇类自愿减排CCER项目的开发工作,在今后出台的全国碳交易抵消机制中也将有相应的倾斜政策鼓励各类碳汇项目的开发和申报。从市场表现来看,碳汇类项目的交易价格也表现不俗。仅以北京碳市场为例,截至2016年8月19日,林业碳汇类项目已累计实现成交27笔,成交量达到7.2万吨,交易金额266万元,成交均价达到36.57元/吨,成交价格远远高于一般类型的CCER项目。借助利好政策,相信在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后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开发与交易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林业碳汇类项目开发的条件与评估

1. 目的明确 首先要求的是明确造林目的,理论上来讲,碳汇造林项目仅仅是指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的造林活动,是对造林和林木生长全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进行的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活动,这就区别于其他类型的造林活动,比如以获取经济收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林(果树、桉树、橡胶树等)和苗圃林就很难被认定为碳汇造林。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3月1日已网上公示的93个林业碳汇类项目中,碳汇造林项目64个,森林经营碳汇类23个,竹林经营碳汇项目5个,竹子造林1个,主要树种是以马尾松、杨树、湿地松、杉木、樟子松、落叶松为主的乔木林、灌木及竹林(毛竹)。所以说,从要求上看碳汇造林绝不是以砍伐和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造林活动。 2. 条件具备 造林目的明确后,接下来就看项目是否具备开发条件。额外性、基准线、碳库选择和碳层划分等方法学中的技术问题就不在这里深入讨论了,我只把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条件给大家解释一下,那就是:土地合格性问题。 1)以碳汇造林项目的要求为例,项目活动的土地应该是 2005 年 2 月16 日以来的无林地(不同时满足郁闭度≥0.2,连续面积≥1亩,成林后树高≥2米这三个条件),简单的说就是在无林地上新造林。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就是在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有林地(须乔木林,灌木林不行)上进行的林业经营抚育活动(如补植补造、树种更替、林分抚育、采伐复壮等综合措施),也是要求在2005 年 2 月

森林碳汇及潜力

森林碳汇及潜力 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大气中CO2浓度急剧上升及由此导致的温室效应及气候异常成为目前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1]。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CO2的重要碳库,维持着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库的86%以上和土壤碳库的73%。森林每年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相当于人类活动所释放碳量的10倍之多。森林碳库发生细微的变化就会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现状,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对合理经营和管理森林、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的增加也具有重要意义[3]。近20年来,国内外学界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碳密度和碳汇功能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4-6],但多数研究集中在全球层面上或是国家层面上的森林整体碳储量估算研究[5-8]。这些研究由于涵盖的生物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基础数据来源、研究方法、数据处理模型等的复杂多样,估算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彼此间也缺乏可比性。另外,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乔木层,对林下植物、枯落物和土壤碳库的研究较少,以致结果不能直接用于指导较小尺度上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经营管理,需要对省、地、县等不同区域层面的森林碳库分别进行研究。贵州省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也是我国木材主要产地和生态建设的主要阵地。但是缺乏关于贵州省森林生态

系统碳储量、森林碳汇等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贵州省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估算其乔木林、竹林、灌木林和经济林碳汇现状,旨在了解贵州省的森林碳汇现状,为我国区域尺度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以及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持续固碳增汇的森林经营提供科学参考,并据此进一步说明森林碳汇对减少全区域碳排放的重要贡献。 1试验地概况 贵州省地处东经103o36'~109°35'、北纬24°37'~29°13',面积17.6万km2,平均海拔1100m,全省林业用地面积8.77×106hm2,森林面积7.03×106hm2,森林覆盖率39.93%。乔木林5.49×106hm2,竹林1.1×105hm2;活立木总蓄积 3.10×108m3,其中:乔木林蓄积3.03×108m3。 2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森林资源数据为2000~2010年贵州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汇总数据[9]。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习题及答案

1、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 A ) A、上海 B、北京 C、杭州 D、成都 2、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A )。 A、美国 B、日本 C、挪威 D、英国 3、在使用生物乙醇减排方面( C )走在了世界前列。 A、印度 B、中国 C、巴西 D、南非 4、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 C )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A、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 D、碳排放考核 5、2007年中国全国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减少了( C ) A、6.50% B、7.50% C、8.70% D、10% 6、低碳经济理念是在( B )的背景下产生的。 A、经济危机 B、气候变化 C、全球合作 D、知识经济 7、( B )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A、产业规模 B、科技进步 C、绿色革命 D、节能减排 8、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A )年下降40%-45%的承诺。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9、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D )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10、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 C ) A、京都会议 B、巴厘岛会议

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D、坎昆会议 11、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 C )的曲线关系。 A、倒“V”形 B、“V”形 C、倒“U”形 D、“U”形 12、( 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老布什政府 B、克林顿政府 C、小布什政府 D、奥巴马政府 1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C ) A、双元回收系统模式 B、行业协会推进模式 C、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D、单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14、人们所谈及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狭义范围上的,主要指的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 C )种气体。 A、4 B、5 C、6 D、7 15、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量中所占的比例上升较快,占到了全世界的( B )A、40% B、42% C、44% D、46% 16、当全球气温比1750年工业革命之前测定的标准气温高出2摄氏度的时候,将会引起( B )的灾难一触即发。 A、工业发展 B、生态环境 C、农业发展 D、商业发展 17、截止2010年上半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当于少排放( B )吨二氧化碳。 A、7.5亿吨 B、8亿吨 C、8.5亿吨 D、9亿吨 18、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 B )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水汽 19、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世界的( A )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森林碳汇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森林碳汇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摘要】随着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全球气候的恶化进一步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地破坏,自然灾害也开始频繁发生。森林作为地球之肺,在改善气候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将主要以森林碳汇的作用以及发展对策为切入点,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森林碳汇作用作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森林;碳汇;作用;发展对策 引言 碳汇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吸收,并以生物量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以此降低二氧化碳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的过程。森林碳汇实质的意义就是通过森林活动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浓度,清除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以及避免由此引起的碳的汇集和储存所造成的危害。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的实践调查表明,森林在一年之中能够吸收大量温室气体,并且通过自身的生物原理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氧气,虽然当前森林仅占陆地面积的1/3,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存量却几乎占到陆地碳总容量的一半。因此,做好森林碳汇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森林碳汇的发展背景以及作用介绍 (一)森林碳汇的发展背景 森林碳汇的发展背景主要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由于全球经济的迅猛前进,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使得各种自然资源不断损耗,致使大气中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使全球平均气温得到了提升。在这样的条件背景下,只有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暖这一问题。而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的措施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的方法在成本上相对于工业减排的成本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利用生态系统将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陆地主要生态系统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所以森林系统在解决温室效应方面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二)森林碳汇的作用 森林碳汇对于生态环境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森林碳汇能够通过造林、植被达到生态恢复的目的。森林碳汇不仅可以缓解并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良好的净化空气,减少雾霾,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等多方面的作用。而在经济成本方面,增加森林碳汇成本较少,实施起来也比较方便,使其成为如今最有效净化空气的方法。森林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功能中有碳汇,防止或降低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同时通过改善生态环境,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状调查说课讲解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 状调查

林业碳汇国际发展现状 作者:资料来源:中国林业碳汇网更新时间:2010-6-15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就开始关注世界气候变化。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IPCC成立后,先后组织了世界范围的数千名专家,完成 了两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IPCC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看法主要是:自工业化开始发展以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 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增大。气候的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世界范围内的冰川减退、北冰洋冰层变薄和世界部分地区极端性气候事件增加。近年来向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发展,高纬度地区比全球平均更暖,陆地暖化高于海洋,北半球比南半球更暖化。 由此,世界各国一致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目前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1990年12月,联合 国大会第45届大会决定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委员会讨论并起草了著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随后,各缔约国在德国柏林召开了被称为“柏林授权"的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就发达国家量化的减排温室气体义务进行谈判。1997年12月11日,由160个会员国表决通过《京 都议定书》,主要内容为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后,成为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 力的、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体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 “清洁发展机制(CDM ”、“联合履约机制(JI)”和“排放交易机制(ET)”是《京都议定书》中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三个灵活机制。目的是协调确立国际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碳汇项目、参加碳贸易过程中的立场、 方法、手段。根据其规定,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对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的碳汇项目的资助来取得一定量的减排指标,或者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减排量达到指标。而且,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其提供专门的技术方法和相关费用。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强了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对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的应对

《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考核题库

《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考核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最核心的原则是 ( ) √A.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B.公平原则 C.可持续发展原则 D.无悔原则 2.森林碳汇是指 ( ) √A.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B.森林神态系统增加大气中氧气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C.森林生态系统汇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D.森林生态系统汇集大气中的氧气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3.2010年4月1日我国实施的关于低碳转型方面的法律是 ( ) A.《循环经济促进法》 B.《节约能源法》 √C.《可再生能源法》 D.《清洁生产促进法》 4.低碳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即“碳生产力概念”。( ) A.总体经济产出的生物燃料消耗量 √B.单位经济产出的化石燃料消耗量 C.单位经济产出的生物燃料消耗量 D.总体经济产出的化石燃料消耗量 5.低碳经济的实质是( ) A.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和限制能源使用数量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C.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限制能源使用数量 D.创造清洁能源结构和改变能源使用属性 6.碳关税的征收对象是( ) √A.进口的高能耗产品

B.进口食品 C.进口农产品 D.进口的低能耗产品 7.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理想轨迹是 ( ) √A.在经济增长速度为正的前提下,碳排放弹性不断下降 B.在经济增长速度为负的前提下,碳排放弹性不断上升 C.在经济增长速度为正的前提下,碳排放弹性不断上升 D.在经济增长速度为负的前提下,碳排放弹性不断下降 8.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行为,除了需要法律规范、规划引导外,更多的是需要( ) A.科技发展提升经济发展作为引导 B.提高工业技术作为引导 C.公民素质提升进行引导 √D.经济措施进行引导 9.低碳经济理念产生的背景是( ) A. 经济危机 B. 政治改革 √C. 气候变化 D. 经济全球化 10.建筑能源消耗中,耗能最大的组成部分是( ) A. 农村生活炊用能耗 B. 房屋照明能耗 √C. 北方城镇采暖能耗 D. 南方城镇制冷能耗 11.碳生产力是指( ) √A. 单位碳当量的排放所产出的GDP总量 B. 产生单位GDP所排放的碳当量的总量 C. 单位碳当量排放所产生的热量 D. 一个国家生产化石能源的能力

碳汇资源发展的对策

碳汇资源发展的对策 三江源地区广布高原森林、湿地和草地等主要碳汇资源,是全球重要“碳库”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也决定了三江源碳汇资源在青海乃至全国中的重要地位。2011年11月16日,国务院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确定了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度、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的工作目标,这为三江源碳汇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契机。青海省应借助这一契机,将试验区建设和碳汇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为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全球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出新的贡献。 一、三江源地区碳汇资源分布 碳汇是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如海洋、土壤、岩石和生物体。目前,三江源地区的碳汇主要表现为各类生态系统中的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质而固定下来,包括森林、草地和湿地资源。 (一)森林资源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主体。研究认为,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在所有固碳

地中碳汇功能最强[1]。然而,由于三江源地区高寒干燥的严酷自然条件,森林资源相对其他碳汇资源较少,分布也不均匀。据统计,三江源地区森林有林地面积虽占全省的72%,但多零星分布于高山峡谷间,为草地所包围,呈“孤岛状”分布[2]。尽管森林面积有限,林分状况不佳,但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涵养水源、调节区域气候、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为林业碳汇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 (二)草地资源 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地是主要植被类型。据统计,全省拥有天然草地5.47亿亩,约占辖区总面积的51%[3]。三江源地区植被以草甸为主,主要包括高寒草甸、高寒草原、低湿草甸、沼泽,以及温性草原和灌丛等。这些植被具有巨大的固碳能力。据中科院西北高原生态研究所研究,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每年的固碳能力达1000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00万吨[3]。此外,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全区草场退化趋势已经得到初步遏制,草地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对三江源地区提高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湿地资源 湿地和水域面积是三江源地区地貌的又一重要特点。据统计,全

谈谈森林的碳汇功能

谈谈森林的碳汇功能 【摘要】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关键词】森林;碳汇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森林的碳汇功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18~59厘米,将给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带来诸多重大不利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向大气中过量地排放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结果。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大增加,打破了地球在宇宙当中的吸热和散热的平衡状态,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是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其做法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排)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增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通过降低能耗、提高能效、使用清洁能源来实现。而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这个过程和机制实际上就是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森林具有碳汇功能。由于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投入少、成本低、简单易行,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政府把林业纳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要求全力打好”森林碳汇”这张牌,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研究显示: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在生长季节,l公顷阔叶林每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森林每生长1 立方米木材,就能从空气中吸收1.83吨二氧化碳,同时释放1.62吨氧气。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由森林生态系统吸收的达到24%~36%,足以说明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意义。 我国通过发展和保护森林,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980年-2005年,我国通过持续地开展造林和森林经营、控制毁林,净吸收和减少碳排放累计达51.1亿吨。仅2004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同期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以上。据中国林科院依据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评估,目前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高达78.11亿吨,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4947.66亿立方米,年固土量70.35亿吨,年保肥量3.64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吨,年滞尘量50.01亿吨。发展碳汇林业是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053基于碳汇能力的天津南北湿地组团用地规划

基于碳汇能力的天津南北湿地组团用地规划 王巍巍周广宇 【摘要】天津南北湿地组团是新一轮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确定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本文从碳汇视角出发,对天津市各类生态用地进行评价;针对南北湿地组团,提出基于碳汇能力的多情景用地规划方案;并以湿地组团对天津主要碳源的吸收作用为例,说明南北湿地组团在天津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湿地组团;碳汇;用地规划 在“双城双港”发展战略的驱动下,近年天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南北湿地组团受到开发建设的巨大压力。客观科学的认识南北湿地组团的生态价值,对保护湿地组团具有重要意义。 1.天津南北湿地组团生态价值的认知 1.1 天津湿地的多年演变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在距今5000-6000年前的全新世时期,复杂的海陆变迁及河流的共通作用发育了大量的沼泽、盐沼和泻湖。近百年来,由于降雨量减少、水资源短缺、城镇用地扩大等原因,水面和天然湿地呈现出持续减少的趋势,尤其是城区周围湿地面积下降更快。以七里海生态湿地为例,从建国初至今,其面积由108平方公里减少到48平方公里。直到最近几年,人工湿地才略有增加,天津市中南部地区的湿地演变情况见图1。 a. 20世纪2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图1 天津市中南部地区不同时段湿地演变趋势(资料来源:环保局,2004) 1.2 生态格局下的南北湿地组团 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了天津市生态空间格局为“两带、三区、多廊道”(见图2)。天津南北湿地组团为距离中心城区最近的两大生态保护区,即位于城区北部的“七里海-大黄堡生态湿地保护区”(简称北部湿地组团)和城区南部的“团泊洼—北大港生态湿地保护区”(简称南部湿地组团)。由于湿地多年退化,加之人类的开发利用,湿地组团现由水库、鱼塘、湿地、农田、林地等组成(见图4、图5),因此,天津南北湿地组团是以湿地为主要特征的复合生态空间。 图2 天津市区域生态空间格局

(整理)广州市森林碳汇分析

广州市森林碳汇分析-现状与前景 《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 日正式生效。它规定作为碳源的国家或地区必须通过 的量,提出了联合履约、排放贸易的机制,作为碳源减排、限排的方式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 2 排放的补偿费,籍此达到向大气中减排和限排的国家或地区向作为碳汇的国家或地区支付CO 2 CO 的目的。现阶段我国虽无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但对森林碳汇大小的估算以及对区域森林碳吸2 减排与增汇的对策技术同样是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国际地位和发存潜力的正确评价,寻求CO 2 展趋势的重要举措。广州市的社会经济经过了长时间的高速发展,而且必然再高速发展下去, 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耗和CO 排放也将持续增加。寻求节能减排技术的同时,显著地提高广州市森 2 固定能力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广州林及其它类型生态系统CO 2 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上限。 本文根据广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青山绿地工程”的执行状况,以广州市林业 “一城三地五极七带多点”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为基础,选择典型森林类型;在对广州市林业 碳储量现状与固碳潜力、化石燃料消耗结构动态及发展趋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广州市现有 森林的碳汇功能作出评价,并据此提出提高林业碳汇能力的几点建议。 2、经济发展与化石能源消费状况 广州市 2006年GDP约为1978年的140倍。“十五”时期GDP年均增长13.82%,由2001 年的2841.6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154.23亿元,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产业结构上, 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十五”期间第一、

加快现代林业发展增强森林碳汇功能

生态文明建设专题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5 March 绿色中国 临安位于杭州市西郊,市域面积3126.8平方公里,人口52万,是杭州至黄 山国际黄金旅游线上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被誉为长三角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市 森林覆盖率76.55%,拥有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国家 森林公园。先后获得了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都、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 森林城市和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等荣誉。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京都议定书》把发展林业列 为应对气候变化、固碳减排的重要途径。近几年,临安在碳汇林业方面进行了积 极探索,已经引进全国乃至世界上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 28.4万亩,四旁植树710万株,幼林抚育面积1114万亩,有林地面积从10年 前的333万亩增加到354万亩,年均增加2万多亩;森林蓄积量同比增长210万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orestry and Enhance Forest Carbon Function 加快现代林业发展 增强森林碳汇功能 文/临安市林业局局长 沈志军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视察临安林业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专题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March 绿色中国立方米,年均净增20.9万立方米。临安市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以稳定的政策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稳定的政策决定着经营者对森林经营的权力,调节着森林经营者的利益分配和参与程度,进而影响林业碳汇的增加。 一是加强政策激励。临安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快竹笋产业 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山核桃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鼓励社会各界开展植树造林。市财政每年安排37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竹笋、山核桃等林业产业的发展。加大生态公益林补偿力度,累计配套公益林资金2100多万元,下拨公益林资金6725万元。 二是落实保护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严 格依法护林,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停止了天然阔叶林的采伐,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全市累计减少森林资源消耗12余万立方米。严格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林地保护奖惩制等制度,坚持专业队伍护林与群众义务护绿相结合,多管齐下,建立了完善的森林资源管理机制。 三是营造宽松环境。落实国家的林业信贷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世界银行及民间组织等各种无偿资金和优惠贷款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取消对林业生产经营者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林农负担,为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在林业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科学管理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以扎实的工程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始终坚持以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增加林业碳汇为目标,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完善功能。 一是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1999年以来,临安大力实施生态 公益林工程,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129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3%。根据初步测算,临安市生态公益林年固定 二氧化碳75.6万吨,年释放氧气53.6万吨。去年,根据临安市公益林实际,按照区位重要性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原则,对各类公益林拟定了不同的经营方案,拟订了不同的管护标准,一、二、三类林分别给予29元/亩、24.5元/亩、17元/亩不等的补偿。 二是大力实施城乡绿化建设工程。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和“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乡一体、整体绿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全 良好的生态使临安成为动物的天堂

本溪林业碳汇研究分析

森林碳汇研究与分析

华兴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年十二月

目录 一、引言 二、森林碳汇的发展史 三、发展森林碳汇的意义 四、国际森林碳汇市场现状 五、国森林碳汇市场现状 六、森林碳汇市场的要素 七、市开展森林碳汇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八、市森林碳汇项目市场竞争力分析 九、如何发展与提升市森林碳汇市场

森林碳汇研究与分析 一、引言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森林既是吸收汇,也是排放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减缓和适应双重功能。一方面,通过开展植树造林、森林恢复、合理采伐和森林管理,可不断增加森林碳吸收。研究显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另一方面,改变林地用途、不合理采伐,不进行更新造林和森林恢复,导致毁林和森林退化,会增加碳排放。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使国际社会认识到,保护森林,减少毁林,提高森林质量,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摘自祝列克副局长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讲话。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二、森林碳汇的发展史 人类由于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及大规模的水泥生产以及由于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变化、毁林开荒、森林采伐等人为活动导致大气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全球环境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政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

低碳经济之 ——森林碳汇 一、相关释义 1、森林碳汇 ——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即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减去造林活动用车(汽油)或施肥所产生的排放,还要减去林地流转和森林灾害造成的毁林排放,最后得出净吸收量。森林碳汇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承认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并要求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植被恢复及保护,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项目产生的碳汇额度用于抵消其国的减排指标,同时要求这些项目要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造林与再造林 (1)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过去50年不曾是森林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人为活动;再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曾经是森林但被转化为非林地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认为活动。 (2)《京都议定书》中明确在第一承诺期(2008年-2012年),将造林与再造林活动限定为在1989年12月31日前处于

无林地状态的立带上开展的造林。 3、清洁发展机制,即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CDM项目包括:改善终端能源利用效率项目;改善供应方能源效率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替代燃料项目;农业项目(甲烷和氧化亚氮减排项目);工业过程项目(水泥生产等减排二氧化碳项目,减排氢氟碳化物、全氧化碳或六氟化硫的项目);碳汇项目(仅适用于造林和再造林项目)。 4、中国绿色碳基金:系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绿化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国际及嘉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并由中石油集团捐资3亿元作为启动资金,以宣传推广及资助碳汇事业发展为目标。 二、我国相关政策及规定 (一)政策 1、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高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2、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统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