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课时上课时间

1课时上课时间

1课时上课时间
1课时上课时间

第11 周第1课时上课时间4月24 日(星期一)本学期累计教案51个

课题:5.1多边形(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四边形的有关概念

2.使学生掌握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应用

3.体验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的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难点: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目前,整个社会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许多家庭的地面都铺上了地砖、木板,不知同学们有没有仔细看过这些地砖的图形是如何构造,它们有什么特征。这一章我们将学习多边形的有关性质。在小学已经对四边形的知识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将更系统的学习它的性质,并运用性质解决一些新问题。

2.讲解新课

(1)四边形的有关概念。

结合图形讲解四边形、四边形的边、顶点、角。

强调四边形的表示方法,一定要按顶点顺序书写。

如图,可表示为四边形ABCD或四边形ADCB

(2)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让学生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四边形,剪下它的四个角,把它们拼在一起(四

个角的顶点重合)。通过实验、观察、猜想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0 。

让学生根据猜想得到的命题,画图、写出已知、求证。

已知:四边形ABCD

求证:∠A+∠B+∠C+∠D=360°

证明:连结BD

∵∠A+∠ABD+∠ADB=180°

∠C+∠CBD+∠CDB=180°(理由)

∴∠A+∠ABD+∠ADB+∠C+∠CBD+∠CDB=180°+180°

即:∠A+∠ABC+∠C+∠CDA=360°

对这个命题的证明可作如下启发:

①我们已经知道哪一种图形的内角和?内角和为多少?

②能否把问题化归为三角形来解决?

证明过程由学生来完成,教师板书

得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板书)

练习:如图(1)、(2),分别求∠a、∠1的度数。

(1)(2)

巩固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复习同一顶点的一个内角与相邻外角的关系,指出∠1≠90°+70°+130°

3、推导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

在图(2)中分别画出以A、B、C、D为顶点的一个外角,记作∠2,∠3,∠4

并求∠1+∠2+∠3+∠4的值。

猜想并证明四边形的四个外角和等于360°。(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4、例题讲解:

例1:如图,四边形的内角∠A、∠B、∠C、∠D的度数之比为1:1:0.6:1,求它的四个内角的度数。

分析:强调已知中的比怎么用!

解:∵∠A、∠B、∠C、∠D的度数之比为1:1:0.6:1

∴可设∠A=x,则∠B=∠D= x,∠C=0.6 x

又∵∠A+∠B+∠C+∠D=360°

∴x+ x+ 0.6x+ x=360°

∴x=100

∴∠A=∠B=∠D=100°∠C=100×0.6 =60°

例2: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与∠C互补,∠B比∠D大15°

求∠B、∠D的度数。

解:∵∠A+∠B+∠C+∠D=360°,∠A+∠C=180°

∴∠B+∠D=180°①

又∵∠B-∠D=15°②

由①、②得∠B=97.5°,∠D=82.5°

注意:当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中有两个角互补时,另两个角也互补。这个结论也可让学生记一记。

5、练习P95

A、作业题1、2,请两位学生板演(强调解题过程)。

B、共同完成课内练习2

解:能,因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而且这四个四边形全等,

所以能拼成如图形状。

四、小结:1、四边形的概念。

2、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3、四边形外角和定理。

五、布置作业:作业本(1)及书本P96(B)组。

第11 周第2课时上课时间4月25 日(星期二)本学期累计教案52 个

课题:5.1多边形(2)

【教学目标】

1.探索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体验归纳发现规律的思想方法.

2.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及外角和等于360°.

3.会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性质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难点:例2的解题思路不易形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图中广场中心的边缘是一个边数为5的多边形——五边形。我们知道边数为3的多边形——三角形,边数为4的多边形——四边形,……边

数为n的多边形——n边形(n≥3).

(2)连结多边形不相邻两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是下面解决多边形问题的常用辅助线)。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你能设法求出这个五边形的五个内角和吗?先启发学生回顾四边形的内角和及推理方法,下面可用连结对角线这同样的方法把多边形划分成若干个

三角形来完成书本第96页的合作学习。

(2) 再启发学生观察所能划分成的三角形个数与边数n 有关。 (3) 结论:n 边形的内角和为(n -2)×180°(n ≥3).

(4)清晨,小明沿一个五边形广场周围的小路,按逆时针方向跑步。小明每从一条街道转到下一条街道时,身体转过一个角,他每跑完一圈,身体转过的角度之和是多少?即在此图中,你能求出∠1+∠2+∠3+∠4+∠5吗?你是怎样得到的? (5)先启发学生回顾四边形的外角和及推理方法,由学生自己完成推论: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o

3、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 判断:

一个多边形中,锐角最多只能有三个 ( )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080°,则它的边数为8边 ( ) (2)完成书本第97页的课内练习1.2。 4、适当提高,例题讲解

例 一个六边形如图.已知AB ∥DE ,BC ∥EF ,CD ∥AF ,求∠A +∠C +∠E 的度数。 启发:先观察图形,发现六边形的内角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设法用推理的方法予以证明;再结合已知平行线的性质并通过尝试添加辅助线(连结对角线),找到解题的途径。 解:连结AD ,如图

∵AB ∥DE , CD ∥AF (已知)

∴∠1=∠2,∠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3=∠2+∠4即∠FAB =∠CDE ,同理∠B =∠E ,∠C =∠F ∵∠FAB +∠B +∠C +∠CDE +∠E +∠F=(6-2)×180°=720° ∴∠FAB +∠C +∠E= 1/2 ×720°=360°

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把多边形的问题转化到三角形中去解决。可向两个方向分别延长AB ,

CD ,EF 三条边,构成△PQR 。

∵ CD ∥AF ∴∠1=∠R,同理∠2=∠R ∴∠1=∠2, ∴∠AFE=∠DCB

同理∠FAB =∠CDE ,∠ABC=∠DEF

∵∠FAB+∠ABC+∠BCD+∠CDE +∠DEF +∠AFE=(6-2)×180°=720° ∴∠FAB +∠BCD +∠DEF= 1/2 ×720°=360°

5、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1) 一个多边形的外角都等于60°,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 (2)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3倍,它是几边形? (3) 有一个n 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比为9:2,求n 边形的边数。 (4)

完成书本第98页的作业题4。

6、小结内容,自我反馈

学生自由发言:这节课学了什么?(师小结提问:学了什么?有什么规律?有什么常用方法?)

7、作业布置

R

第11 周第3课时上课时间4月26 日(星期三)本学期累计教案53 个

课题:5.1多边形(3)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生通过自主实践与探索,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发现并理解用一种或两种正多边形能够镶嵌的规律.

2、数学思考:通过学生欣赏图片、动手拼、动脑想、相互交流、展示成果等活动,引导学生解决使用一种或两种正多边形镶嵌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正多边形镶嵌的原理.

3、解决问题:用一种或两种正多边形能够镶嵌需满足哪些条件?会运用正多边形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4、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到数学美的同时,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数学实验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用一种或两种正多边形镶嵌的规律.

难点: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操作发现用正多边形能够镶嵌的规律.

【教学准备】

边长均相等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及任意的但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四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流程】

活动1:欣赏图片,交流讨论,引出概念

活动2:探索仅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的规律

活动3:探索用两种正多边形镶嵌的规律

活动4:应用并设计正多边形镶嵌的图案

(若设计有困难,就欣赏已设计好的图案)

活动5: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活动1:

1.图片欣赏

①如图,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是我们熟悉的特殊多边形。这些图形中的边与角

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

我们把各边相等、各内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边数为五、七、八的正多边形分别是正五边形、正七边形和正八边形。

②从镶嵌艺术作品到一些生活墙壁中的、地板铺设图案.

2.交流讨论

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美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案都是由哪些基本的平面图形构成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学生细心观察后发现,图案中的平面图形有的规则,有的不规则;有的用一种多边形拼成,有的用多种多边形拼成,培养学生分类的思想.

3.感知概念

讨论这些图形拼成一个平面的共同特征,注意到各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没有重叠.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镶嵌的概念(象这种既无缝隙又不重叠的铺法,我们称为平面的镶嵌).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4.提出问题

提问:如果让你们设计几种地板图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自主探索,分组研究需要探讨的问题,教师做适当引导.把其中可能列举的典型问题设想如下:(1) 怎样铺设可以不留空隙,也不相互重叠?(2) 可以用哪些图形?(3) 用前面所学的正多边形能否拼成一个

平面图形?(4) 哪些正多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哪些不能?根据学生提出的以及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引导学生研究最简单的镶嵌问题.

活动2:

探索仅用一种多边形镶嵌,哪些正多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片面图案.

1.动手实验

全班分成九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拼得又快又好,并派代表在投影仪上展示他们的成果.2.收集数据

根据刚才的动手实验,引导学生收集数据,观察结果.

3.分析数据

引导学生分析收集的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

4.实验思考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正多边形能进行镶嵌,而有的正多边形不能?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5.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自己实验的结果,不难得出结论:

(1)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能够镶嵌,正五边形不能镶嵌.

(2)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则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度数能整除360°.

6.延伸拓展

问:如果用一种多边形进行镶嵌时不采用正多边形,而改为任意多边形,有没有这样的多边形?有,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结论:有,分别是三角形、四边形,但三角形、四边形各自应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理由: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均能整除360°.

活动3:

1.质疑

思考:用两种正多边形镶嵌需满足什么条件?

2.猜想

对于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哪两种正多边形能进行镶

嵌?

3.操作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这些正多边形,仍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图,看哪些能用来搭配镶嵌成一个平面.(边做边记录)

4.结果

(1) 3个正三角形与2个正四边形 60°×3+90°×2=360°

(2) 2个正三角形与2个正六边形 60°×2+120°×2=360°

(3) 4个正三角形与1个正六边形 60°×4+120°×1=360°

(4) 1个正四边形与2个正八边形 90°×1+135°×2=360°

……

5.结论

一般地,多边形能镶嵌成平面图案需要满足的条件:

(1)拼接在同一个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周角);

(2)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

6.延伸

用三种或多种多边形能否进行镶嵌,若能,又需满足什么条件?

活动4

应用并设计正多边形镶嵌的平面图案(若设计有困难,就欣赏已设计好的平面图案)

活动5

1.小结: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2.作业:(1)作业本(1);

(2)设计一幅正多边形镶嵌的平面图案.

第11 周第 4课时上课时间 4月27日(星期 四)本学期累计教案 54 个

5.2 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会用符号表示平行四边形。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的性质,并初步运用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其实际应用。

4.在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渗透“猜想——实验——验证”的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并对学生进行由一般到

特殊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定义在证明中的应用。 本节范例的证明方法思路不易形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任意剪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然后用这两个全等三角形拼四边形。你能拼出几种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可让学生事先准备好) 活动1.自主学习

学生动手剪全等三角形,

然后动脑思考,拼出四边形,通过议论,最后得到:

若两个全等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则一般有如图所示的6个四边形。

A

B

C A 1

B 2

C 2

A

B

C

B 2

A

B

C

A 1

A

B

C

C 2

A

B

C

A 1

A

B

C

C 2

A

B

C

B 2

上面几种情况,那几个图,可以看作是由一个三角形旋转变换而成的。

活动2.合作学习

任意画一个△ABC ,以其中的一条边AC 的中点O 为旋转中心,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180°,所得的像△CDA 与原像△ABC 组成四边形ABCD. (1)找出这个四边形中相等的角;

(2)你认为四边形ABCD 的两组对边AD 与BC ,AB 与CD 有什么关系?请说出你的理由;

(3)四边形ABCD 是什么四边形?

(动画演示)

二.构建新知,解决问题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用符号“

”表示,平行四边形ABCD 可记作“ ABCD ”.

(2)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活动3,练习:

1.已知 ABCD (如图),将它沿AB 方向平移,平移的距离为1

2

AB.

(1)作出经平移后所得的像;

(2)写出像与原平行四边形构成的图形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 (动画演示)

2. ABCD 中,EF ∥BC ,GH ∥AB ,EF 、GH 交于点K , 写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

(除 ABCD 外).

(动画演示)

3.已知:如图,将 ABCD 作平移变换,得 A ′B ′C ′D ′. A ′D ′交CD 于点E ,A ′B ′交BC 于点F. 求证:四边形A ′FCE 是平行四边形. (动画演示)

(让学生通过练习,达到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并能应用定义进行简单的证明。)

活动4,适当提高,应用新知(一) 练习:

1. ABCD 中,AB ∥ ,AD ∥ .

2. ABCD 中,∠A +∠D = ,∠A +∠B = ,

∠B +∠C = ,∠C +∠D = .

3.已知 ABCD 中,∠A =55°,则∠B = °,∠C = °,∠D = °.

4.在 ABCD 中,∠BAC =26°,∠ACB =34°, 则∠DAC = °,∠ACD = °,∠D = °

(通过本组练习,使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中获取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应用新知,拓展新

B

D A

B

C

D

A B

C

D

E F G

H K

A B C D E

F

A ’

B ’

C ’

D ’

A B C

D

A B

C

D

知,在教会学生如何学的同时,为学生继续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铺设台阶,使范例的教学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4)例题: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 求证:∠A =∠C ,∠B =∠D.

分析:本例图形简单,基本图形不足以引起对∠A 与∠C 、∠B 与∠D 的联系,也没有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可以进行转换;而通过平行线的同旁内角互补进行转换,又不易察觉;知识层面上,学生缺乏几何证明的经验,更不要说添辅助线等方法,在证明中存在一种想达到又达不到的感觉,出现了证明上的盲点,诸多原因造成本例的证明方法思路不易形成,成为了本节教学的难点。

安排 “适当提高,应用新知”的4个练习,不仅突出了重点,又能轻易地突破难点. 教师引导:挖掘已知条件,观察图形中∠A 与∠C ,∠B 与∠D 有没有傍系的联系,引起学生对平行线同旁内角互补的重视;

进一步引导学生,“证角等,找全等”,连结对角线,寻找全等三角形,拓展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即,在 ABCD 中,∠A =∠C ,∠B =∠D.

(5)适当提高,应用新知(二)

1.已知平行四边形相邻两个角的度数之比为3∶2,求平行四边形各个内角的度数. 2.已知平行四边形的最大角比最小角大100°,求它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3.如图,在 ABCD 中,∠ADC =135°,∠CAD =23°,求∠ABC ,∠CAB 的度数.

4.如图,一块平行四边形场地中,道路AFCE 的两条边AE ,CF 分别平分 ABCD 的两个对角.这条道路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证明你的判断.

(逐级练习,内化新知,使知识及时巩固,并转化为能力。)

三.小结内容,自我反馈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的性质

四.作业

见作业本

A

B

C

D

A B C

D C

第11 周第5课时上课时间4月28日(星期五)本学期累计教案55个

课题:5.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性质定理。

2、会用平行四边形的上述性质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3、掌握两个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相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难点:例1涉及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和根据定义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方面推理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研究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一般不外乎研究它的边、角和对角线的性质,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以及对角相等这两方面的性质,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和对角线还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着重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性质。

1、学生活动

画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用三角板量一量,有哪些线段相等?

2、形成概念

交流测量和猜想结果,让学生完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老师板书:

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根据几何命题证明的三步曲,师生共同完成证明过程。

二、合作学习

1、学生尝试:课本做一做;

2、四人小组开展讨论;

3、从新知识的生长点出发,采取观察——分析——猜想——证明的探索方法,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现实水平转化。

三、构建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口述从做一做归纳出的两个推论,老师帮助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的两上推论。

板书: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相等。

2、老师在解释两个推论时,重点突出第一个推论是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的具体应用;第二个推论很容易从第一个推论推理得出,并和八年级上册已经学过的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启发学生回顾当时学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情形。

3、例1的讲解采取层层推导法。教学中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逐步板演交替进行。本例也可要求学生给出不同的证法,比如通过证明△ABF与△CDE全等,激发学生对几何证明的兴趣,培养他们不懈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四、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1、学生活动:四人小组共同完成课本“课内练习”(1)(2)

2、教师引导:巡视整个教室,重点辅导学困生,指正个别学生解题习惯。

五、适当提高,应用新知

1、让学生思考此题:

已知:如图在△ABC 中,∠C=Rt ∠,D ,E ,F 分别是边BC ,AB ,AC 上的点,且DF//AB ,DE//AC ,EF//BC 。

求证:△DEF 是直角三角形,且D ,E ,F 分别是BC ,AB ,AC 的中点。

2、教师点拨: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入手点,四边形DEFC 和四边形AEDF 和四边形BEFD

都是平行四边形。

3、期望达到的目标:步步深入,探索新知,学生亲身体验,巩固所学内容,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六、小结内容,自我反馈

学生自由发言,这节课你学了什么?老师略作小结。

七、分层作业

1、 作业本和课本“作业题”A 组、B 组;

2、 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课内练习”中的探究活动和作业题C 组。

E A

第12 周第1课时上课时间4月29日(星期六)本学期累计教案56个

课题:5、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通过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

3、通过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条理的表达能力。

4、会应用平行四边形的上述定理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而例3比较复杂,并要求一题多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想: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使几何课上得有趣、生动、高效,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学生实验发现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直接从生活实践的应用引入课题,而后提出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使获取新知识水到渠成。让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给学生提供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

主要教学流程:

一、概念复习,情景引入。

画一个口ABCD,在这个图形中有那些线

段相等?

上这体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怎样发现这些性质的?

(通过回忆并再现旧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积累学习知识的方法,为新课做准备。)

二、自主研究,探索新知。

画出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

BD,它们交于点O。你还能得到图形有那些线

段相等?

在让AC与BD画好后,细心观察,鼓励学生应用多种方式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用三角板量一量,也可采用其他的方法。(初步尝试,体验产生悬念,造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三、交流归纳,获得新知。

学生观察、讨论,并年进行小组交流。通过以上活动,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并由各小组派学生表述看法。

学生动手量,有的学生讨论如何进行折叠,动脑思考,议论,有的学生在思考如何证明OA=OC,OB=OD,有的学生讨论找全等三角形,最后得到:OA=OC,OB=OD。

在学生得到OA=OC,OB=OD的基础上,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性质(若学生不能进行很好的叙述,可提示学生采用仿照性质定理1的方法进行叙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已知:如上图,在口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求证:OA=OC,OB=OD。

证明:∵在口ABCD中,AD∥BC(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1=∠2,∠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AD=B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AOD≌⊿COB(ASA)。

∴OA=OC,OB=O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四、学以致用,形成技能

1、学生尝试:课本例2。已知:如图,口

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O作直

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求证:OE=OF。

开展讨论。——发现△DOF与△BOE,△COF与△AOE可能全等。

点拨:欲证OE=OF,需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在发现的两对三角形中先找角等,再找边等。

在本题证明完后,教师结合图形的适当变换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主要结合下面的图形),而且在学生的解答中主要是思路的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出该类题目解答的要求是:①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的性质;②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③寻找到合适的全等三角形来证明线段相等。

例3、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10,AD=8,AC⊥BC,求BC、CD、AC、OA的长及口ABCD 的面积。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10,AD=BC=8

∵AC⊥BC,∴ΔABC是直角三角形。。

AC=3,∴S口ABCD=BC·AC=8×6=48。

又OA=OC ∴OA=1

2

2、课堂训练:

(1)在口ABCD中,AC和BD交于点O,AB=4,△AOB的周长为16,求AC+BD的长度。

(2)在口ABCD中,过AC的中点O的直线分别交CB,AD的延长线于点E,F。求证:BE=DF。

点拨: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入手点:第一题的入手点是△AOB的周长为16;第二题的入手点是O是AC的中点。

(3)已知O是口ABCD两条对角线的交点,AC=24cm,BC=38cm,OD=28cm,则⊿OBC的周长为__________。

(4)有没有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14cm和20cm,它的一边长为18cm?为什么?若平行四

边形的边长为xcm,则x的取值范围为多少?

(5)如图,口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

点O。已知AB=5cm,△AOB的周长和△BOC的

周长相差3cm,则AD的长为__________。

(6)口ABCD的周长为40cm,⊿ABC的周长为25cm,则对角线AC长为()A、5cmB、15cmC、6cmD、16cm

(7)如图,口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①图中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请把它们写出

来;

②图中有多少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通过多角度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将

新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诱导学生主动探索,

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

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3、例

4、如图,在口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E,AC ⊥BC,AC=4,AB=5,求BD的长?

(请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4、变式训练:(1)已知口ABCD中,AE⊥BD,AF⊥BD,垂足为E、F,求证:EB=DF

证明:∵AE⊥BD,CF⊥BD,∴∠AEB=90°,

∠CFD=90°

∴∠AEB=∠CFD,又四边形ABCD是平行

四边形

∴AB=CD,∠ABE=∠CDF

∴⊿ABE≌⊿CDF。∴BE=DF

(2)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E、F分别为OA,OC的中点。求证:△OBE≌△ODF。

(3)已知如下图,在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点E、F在AC上,且BE∥DF。求证:BE=DF。

证明:∵BE∥DF ∴∠BEO=∠DFO()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B=OD()

又∠BOE=∠DOF ∴⊿BOE≌⊿DOF()∴BE=DF ()

5、已知:如图,在△ABC中,D,E分

别是AB,AC上的点,∠1=∠2。求证:∠

B=∠ADE。

五、构建新知、培养能力:

1、学生复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方式一、结合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三个性

质进行叙述:

方式二、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元素采用边、角、对角线的思路加以整理。

3、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给予激励评价,特别对于平时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以及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这节课的表现给予肯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自我小结,明确这节课的目标,实现自我反馈,从而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

六、作业布置,巩固深化

第12 周第 2课时上课时间 4月30日(星期 日)本学期累计教案 57 个

5.4 中心对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了解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 能力目标:灵活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会作关于已知点对称的中心对称图形。

情感目标:通过提问、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活动,树立自信,自强,自主感,由此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范例中既有新概念,分析又要仔细、透彻,是教学的难点。

关键:已知点A 和点O ,会作点A ˊ,使点A ˊ与点A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 【课前准备】叫一位剪纸爱好的学生,剪一幅类似书本第108页哪样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顾七下学过的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相似变换。

二.创设情境

用剪好的图案,让学生欣赏。师:这剪纸有哪些变换? 生:轴对称变换。师:指出对

称轴。生:(能结合图案讲)。生:还有旋转变换。师:

指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生:90°、180°、270°。 三、合作学习

1.把图1、图2发给每个学生,先探索图1:同桌的两位同学,把两个正三角形重合,然后把上面的正三角形绕点O 旋转180°,观察旋转180°前后原图形和像的位置情况,请学生说出发现什么?生(讨论后):等边三角形旋转180°后所得的像与原图形不重合。

探索图形2:把

两个平形四边形重合,然后把上面一个平形四边形绕点O 旋转180°,学生

动手后发现:平

行四边形ABCD 旋转180°后所得的像与原图形重合。师:为什

么重合?师:作适当解释或学生自己发现:∵OA=OC ,∴点A 绕

点O 旋转180°与点C 重合。同理可得,点C 绕点O 旋转180°与点A 重合。点B 绕点O 旋转180°与点D 重合。点D 绕点O 旋转180°与点B 重合。

2.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后,所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point symmetry )图形,这个点叫对称中心。

师:等边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生:不是。

3.想一想: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答:是轴对称图形。 平形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答:不是轴对称图形。

O

图2

D

C

B

A

图1

O

C

B

A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 【课标解读】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内容分析】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这得益于日本工业发达、贸易频繁。教材遵循课程标准“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这一要求,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重点介绍了日本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脉络。这里作为难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数据、图片、生活实例认识日本高度发达的经济背后有着严峻的国情。 2.学生能否正确认识日本的国情,并能扬长避短,提出发展经济的诸多措施。 3.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带来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分析日本怎样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知道了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日本的经济状况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经济特征。 板书: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讲授新课] 课件展示: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提出问题: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略 师生小结:日本国土面积虽然很小,但是经济十分发达。人均收入高居世界前列,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这些都说明日本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世界经济强国。 板书:1.世界经济强国 课件展示: 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 引导活动:这是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其实日本出口到世界各国的产品很多。大家把所见过的日本产品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丰田、尼桑轿车,松下冰箱、洗衣机等电器,索尼牌录音机,化妆品等) 课件展示:把图7.10、7.12用课件打出。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找规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想邀请我们到数学一定去游玩,可是我们没有通行证,去不了,怎么办呢?别着急,小精灵说:只要我们能通过他们的考验,就可以得到通行证。同学们有信心拿到通行证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出示课件)考考你的记忆力 1、出示:(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出示两面白色的小旗)你知道这两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吗?为什么? 2、出示(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你记住图上有什么了吗?(生答后,演示验证) 如果要接着往下摆,该摆什么了?你怎么知道的? 3、出示:(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这次你记住了吗?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往下摆,你会吗? 4、同时出示三组图: 大家都能很快记住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图形,并且能接着往下摆;可是第三组却不那么好记了,而且对于往下该怎样摆,同学们的意见也很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师演示: 二、学习例题 1、把彩旗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可以布置教室,小朋友们还用小花和灯笼来布置教室呢!(出示88页主题图) (1)仔细看图,你发现有规律地排列了吗?小组间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2)独立完成书上例题1的练习。 板书订正,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选? 2、春天来了,我们校园里的树木发芽了、小草坪也绿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美丽的校园(出示校园图),你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了吗? 同学们发现了校园里这么多有规律的排列,这些有规律地排列把我们的校园装扮得多么漂亮!同学们,当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保护它,不随意踩踏小草、不随手扔纸片和垃圾、看到垃圾主动把它捡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天天欣赏到学校的美景了! 三、联系实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看看小精灵对我们说了什么?(出示小精灵的话: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列。想一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列?)指名读一读。 1、我发现今天同学们坐得就很有规律。你发现了吗?可以站起来看一看。 谁发现了? 2、你观察得真仔细!大家一起表扬他! 我从同学们表扬的掌声中出听出规律来了,你听出来了吗? 你还会有规律地拍手吗? 3、想一想:你的身边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有选择地让学生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4、老师也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排列,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图片)谁来说一说它们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小精灵悄悄地对我说:同学们的表现太出色了!只要大家能通过“智力闯关”,就能得到数

时间管理课时上课时间 (2)

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可自由编辑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个 课题:4.1定义与命题(1) 【教学目标】 1.了解定义的含义. 2.了解命题的含义. 3.了解命题的结构,会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 难点:象范例中第(3)题,这类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学生会感到困难,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阅读新华社酒泉2005年10月11日这篇报导: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2日上午发射,……神舟六号飞船搭乘两名航天员,执行多天飞行任务.按计划,飞船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运行在轨道倾角42.4°、近地点高度为200千米、远地点高度为347千米的椭圆轨道上,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千米的圆轨道. 要读懂这段报导,你认为要知道哪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 (2)什么叫做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什么叫做物质的密度?(单位体积内所含某一物质的质量叫做密度).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定义概念的教学 从以上两个问题中引入定义这个概念: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象问题(1)中的轨道倾角、近地点高度、远地点高度、变轨的含义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即需要给出定义. 完成做一做 请说出下列名词的定义: (1)无理数;(2)直角三角形;(3)一次函数;(4)频率;(5)压强. 2.命题概念的教学 教师提出问题: 判断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 (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设计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日本 (第一课时) 设计构思: 本节课是国家和地区学习的开篇,在整个区域地理学习中起着引领作用。本节课主要学习“领土组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等四方面内容,课堂教学共五个环节,采用“两案双动”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为基本学习方式。第一环节“全景日本”:展示日本各类图片,学习畅谈日本印象,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岛国日本”:分析地图,获取地图信息,说出日本领土组成,地理位置,掌握学习方法。第三环节“自然日本”:分析地图,提取日本地形、气候特点等信息;联系旧知,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分析案例,说明日本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措施;七嘴八舌,归纳防震方法。通过上述活动,理解生活地理、有用地理、趣味地理。在此基础上展开以“根据日本岛国、气候、地形,说明日本河流的长短、多少、水量大小、水能丰富与否”为主题的小组讨论,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的关系。第四环节“方法日本”:经老师启发、引导,学生概括本节所学内容,归纳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的一般方法,即:领土组成,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地质等),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影响等五方面,凸显地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第五环节“演练日本”:定时完成与学习目标吻合的练习题,学以致用,整理知识网络,巩固学习方法。最后组织学生防震逃生演练,把学习氛围推向高潮。教材分析: 日本一节内容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选择性地介绍,精选日本突出的几个特点,教材内容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和“东西兼容的文化”三方面进行内容设置。本节课主要学习“多火山、地震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7找规律第1课时找规律1教案新人教版

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能发现稍复杂的数字变化规律。 【教学指导】 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宜多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实验的方式教学;也可以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但交流的重点可以是怎样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这部分内容除了适合用实物进行操作外,还比较适合电脑进行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学习。在电脑上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许多美丽而有规律的图案,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课时安排】 4课时 1.找规律 3课时 2.练习课 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找规律(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例1及“做一做”,第86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拼摆、涂色等活动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喜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情景导入】 1.投影出示:一串美丽的珠子图。 师:有一串珠子,不小心断了,丢失了一颗珠子,你知道丢失的是哪一颗珠子吗?请你猜猜看。 让学生猜一猜,猜对的要给予表扬。老师还要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找规律。(出示课题) 2.猜图形。 □○□○□○□ 师:猜一猜,最后一个图形是什么? 生:○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这排图形是按规律排列的。 生2:因为□后面的是○。 生3:因为这一排图形是按□○重复出现的,○在后面。 师:有道理!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经过一阶段的讲课经历,我认识到在小学授课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安排不当,往往挤掉了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的时间。结果大部分作业不得不在课外完成,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学生们在课堂中对新知识的掌握效果不佳。这让我意识到了课堂时间的合理安排十分重要。 通过查阅资料我认识到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一般都可能产生的学习疲劳,其规律是: 开始上课的5分钟,学生心理处于兴奋阶段,呈上升状态; 5~15分钟之间,学生处于兴奋维持阶段; 15~25分钟之间,学生进入疲劳低谷,注意力下降; 25~39分钟之间,学生心理再度兴奋; 最后5分钟,学生心理再度出现疲劳。 结合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我认识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针对这一点,我就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谈以下几点观点: 一、减少课堂管理时间。如果一节课老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管教学生,维持课堂纪律那么这样的课堂就是失败的,这就浪费了十分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以学生为主体,尽量多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除了新知识的讲授之外减少教师对课堂时间的过多占用。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

思考比教师一味的强调课程知识更加有效。 三、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多样化的导入设计。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师应该选取合适的快捷的易懂的导入方法,使课堂进行顺利,为课堂开个好头使得课程得以顺利进行。 具体来说比较理想的时间分配是:组织教学和复习提问5分钟左右,新授课15分钟左右;巩固新课5—10分钟,课堂作业10—15分钟。这样的安排能较好的将教学顺利进行,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深刻。 每节课教师都应有比较合理的时间规划,进而圆满的完成教学目标。切忌提前结束课堂教学或者延迟上课时间。在今后的实习工作中我也将继续探索如何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精品人教版1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 找规律(1)

第7单元找规律 第1课时找规律(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拼摆、涂色等活动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喜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投影出示:一串美丽的珠子图。 师:有一串珠子,不小心断了,丢失了一颗珠子,你知道丢失的是哪一颗珠子吗?请你猜猜看。 让学生猜一猜,猜对的要给予表扬。老师还要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找规律。(出示课题) 2.猜图形。 □○□○□○□ 师:猜一猜,最后一个图形是什么? 生:○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这排图形是按规律排列的。 生2:因为□后面的是○。 生3:因为这一排图形是按□○重复出现的,○在后面。 师:有道理!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出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出示例1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1:新年要到了,同学们把教室布置得非常漂亮。 生2:有彩旗、灯笼和花朵。 生3: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放的? 生:不是,是有顺序的。 师:对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找其中的规律。(出示课题) 2.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认识彩旗图的规律。 课件演示:彩旗一面一面地闪动。 师:从画面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1:第1、3、5、7、9……面旗子的颜色一样,第2、4、6、8、

1课时上课时间

第11 周第1课时上课时间4月24日(星期一)本学期累计教案51个 课题:5.1多边形(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四边形的有关概念 2.使学生掌握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应用 3.体验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的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难点: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目前,整个社会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许多家庭的地面都铺上了地砖、木板,不知同学们有没有仔细看过这些地砖的图形是如何构造,它们有什么特征。这一章我们将学习多边形的有关性质。在小学已经对四边形的知识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将更系统的学习它的性质,并运用性质解决一些新问题。 2.讲解新课 (1)四边形的有关概念。 结合图形讲解四边形、四边形的边、顶点、角。 强调四边形的表示方法,一定要按顶点顺序书写。 如图,可表示为四边形ABCD或四边形ADCB (2)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让学生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四边形,剪下它的四个角,把它们拼在一起(四个 角的顶点重合)。通过实验、观察、猜想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0 。 让学生根据猜想得到的命题,画图、写出已知、求证。 已知:四边形ABCD 求证:∠A+∠B+∠C+∠D=360° 证明:连结BD ∵∠A+∠ABD+∠ADB=180° ∠C+∠CBD+∠CDB=180°(理由) ∴∠A+∠ABD+∠ADB+∠C+∠CBD+∠CDB=180°+180° 即:∠A+∠ABC+∠C+∠CDA=360° 对这个命题的证明可作如下启发: ①我们已经知道哪一种图形的内角和?内角和为多少? ②能否把问题化归为三角形来解决? 证明过程由学生来完成,教师板书 得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板书) 练习:如图(1)、(2),分别求∠a、∠1的度数。

培训学校的课时管理规定

培训学校的课时管理规定 Part 1 上课管理 学管师应该对每天上课的学生、老师了如指掌,并掌握学生的辅导进程。 上课前一方或双方没到,引起警惕,询问原因,什么时候能到,等老师、学生到了以后,提出警告,下次不允许迟到,先引导上课,下课后单独去谈。(可以提前10分钟打电话,问双方到哪了?) 上课期间,学管师观察师生上课情况,严禁上课期间大声喧哗,如出现,严厉禁止,课下再提醒;上课期间,禁止接打电话,聊天,禁止吃饭或零食,禁止玩游戏,禁止看课外书。 下课后,要认真亲切地询问学生对授课老师的评价,让学生感到关爱,让学生感到没什么压力,让学生喜欢在这上课,当学管师了解到学生不好的情况时,学管师注意说话的语气。 平时授课老师下课后,学管师要仔细询问学生上课情况,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最大的学习问题,不仅仅是辅导计划里的内容,是每次下课后沟通,通过了解的这些情况去和家长沟通。 学管师在管理时不要出现拖堂问题(超过十分钟),一到下课点,就及时提醒学生老师下课。如出现不拖堂无法讲完时,学管师与家长沟通加课,提高我们的课时消耗率,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Part 2 课时管理 课时考勤管理 第一次上课后给家长协议,让家长签字确认。 ①迟到管理: 如果学生在课前5分钟未到,学管师应立即打电话与家长或学生联系。如学生迟到,应先立即安排学生上课,授课老师正点下课,不顺延时间。课时损失自行承担。学管师老师要及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共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②学生事假早退: 应提前在课前与学管师沟通,学管师打电话与家长确认,并通知授课教师。如学生无故早退,应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询问原因,核实情况,课时损失自行承担。 ③旷课: 学生未经商议不来上课视为旷课。对于旷课的学生,学管师要在第一时间和学生联系,了解情况,并马上给家长打电话告之此事,及时做好记录。旷课要正常记录课时。 ④调课:

日本第一课时的教案范文

日本第一课时的教案范文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要让学生 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3.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在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与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等)。 2.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重在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 的方法。 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防震意识。

2.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2.培养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1.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 2.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日本旅游的好去处和与地震有关的材料。 第一课时(共2课时)学习过程 屏幕显示:图片(富士山和樱花) 教师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 学生回答:日本。 新课导入:同学们说的很对,这是日本最有名的旅游胜地——富士山和日本的国花——樱花。日本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曾经对我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今天我们来了解与日本有关的地理知识。 屏幕显示:课题——日本 屏幕显示: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 教师引导: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

找规律第一课时

找规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60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在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表、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逐步优化的过程; 3.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 课前导学: 1.观察主题图,从左边起,盆花是怎么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2.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至少两种) 3.找一找生活中按这样规律排列的现象,你能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初识规律 1.出示例1场景图。 观察主题图,从左边起,盆花是怎么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你能在小组里说一说吗? 2.全班交流三种物体排列规律。(指着图说) ①盆花颜色是蓝红、蓝红……这样每2盆为一组依次出现,每组都是先1盆蓝花,再1盆红花。 ②彩灯颜色是红紫绿、红紫绿……这样每3个一组依次出现,每组都是1个红色、1个紫色、1个蓝色。 ③彩旗颜色是红红黄黄、红红黄黄……这样每4面为一组依次出现,每组都是先2面红色,再2面黄色。 3.引入: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周期排列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合作探究,探索规律 1.教学例1。

提问: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讨论: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1)画图法。 用●表示蓝花,用○表示红花,按照●○●○●○……的规律,画到第15个是蓝花。 (2)列举法。 发现1、3、5……都是蓝花,2、4、6……都是红花,按这样的规律,第15盆花应该是蓝花。 可进一步引导:1、3、5……都是单数,凡单数位置都是蓝花,同样,2、4、6……这些双数位置都是红花,第15盆花在单数位置,所以是蓝花。 (3)计算法。 15÷2=7(组)……1盆,因为这些花都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一组一组依次出现, 15盆就有这样的7组再余1盆,这1盆就是第8组的第1盆,所以第15盆花是蓝花。 (老师同时画图分组解释计算法) 追问:可是我们只看到四组,看不到第八组呀,怎么知道第八组的第一盆一定是蓝色的? (因为每一组都是一样的,第一盆都是蓝花,第二盆都是红花。要想知道第8组第一盆是什么颜色,只要看第—组的第一盆是什么花就行了。) 2.讨论“试一试”第1题。 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解决问题,那么,照这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第18个彩灯呢? (1)自己先试一试,再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17÷3=5(组)……2只 (图片出示17只彩灯的第4、第5组空白集合和余数部分彩灯) 18÷3=6(组) (出示18只彩灯的最后一组彩灯,留空第4、第5组空白集合位置。) (给学生两点指导:一是想一想,“余数”在第几组物体里。二是画出一组,余数是几就圈第几个,答案就清楚了。) (2)师:你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突出计算法比较简便) (针对画图法讨论,遇到数大的情况这种方法可取吗?) 3.讨论“试一试”第2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 第一课时》教案

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教材第85页内容及练习二十第1题。 1.通过观察、拼摆、涂色等活动,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喜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1.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课件或投影、学具卡片。 投影出示:黑板上边挂着一串美丽的花环。 黑板上这串美丽的花环是怎样排列的? 老师还要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找规律吧。 板书:找规律 1.教学例1。 (1)课件演示:同学们举行联欢会的情景图。 请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都看到了什么。(画面上的同学们在开联欢会。会场十分漂亮,有漂亮的灯笼和彩花,还有彩旗。同学们围成圈在跳舞,他们十分开心) 课件演示:彩旗一面一面地闪动。

请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你发现了什么。(第1、第3、第5、第7面……旗子的颜色一样,第2、第4、第6、第8面……旗子的颜色一样) 课件演示:装饰彩花一朵一朵地闪动。 请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发现了什么。(彩花也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 课件演示:彩色灯笼一盏一盏地闪动。 请学生说一说看到画面想到了什么。(灯笼也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 课件演示:学生一人一人地闪动。 学生边看边说。(一个女孩儿、一个男孩儿,又一个女孩儿,一个男孩儿……) (2)观察上面“彩旗、彩花、灯笼、学生”的画面,你从这些画面上想到了什么? (画面上的彩旗、彩花、灯笼都是按照不同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的。学生是按一名女生、一名男生的顺序排列的) 根据画面上这四种事物排列的规律,每种事物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 2.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学具卡片,要求学生边摆边说。 (我摆了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 3.教材第85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答案。涂上合适的颜色,说一说你是怎样涂色的。 1.练习二十的第1题。 2.画一画。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略

《日本》教案第一课时

《日本》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和文化特点。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4、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各种相关地图,从图中找出地理信息,提高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 2、通过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 情感目标: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进步的师生关系。 3、通过多媒体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地形、气候以及文化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小组讨论、讲授、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学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不知道“日出之国,樱花之国”指的是

哪个国家?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日本,樱花是这个国家的国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二)大屏幕展示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了解日本的海陆位置 2、日本的国土组成 3、日本的地形特点 4、日本的气候类型 5、日本的首都,富士山和樱花 6、日本的火山、地震 (三)自学预习:预习书本 第二环节:导疑 一、东亚岛国 (1)阅读图3-1,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纬30-45度之间,南北跨度大。2.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3. 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韩国相望,首都为东京。在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由哪些岛构成? 日本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本洲岛为最大的岛屿,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日本是岛国,海岸线长约3万千米,沿海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在图3-1中找出东

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1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日本》教学设计(二)

情 境导入哪些日本工业产品呢? 3、我们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 活中,像刚刚同学们说到的汽 车、电脑、照相机、吸油烟机等 等,由此我们发现日本有大量的 工业产品出口到我国,大街上随 处可见,那么其他国家也是同样 吗? 通过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呢? 日本发达的加工制造业带动了日 本经济的发展,接卜来我们来了 解一些有关数据从这些数据中, 我们能深刻的体会出,日本的经 济咼度发达。 日本一些产品。学生 体会日本发达的工 业,工业产品遍及世 界各地。 体会日本经济咼度发 达,是亚洲唯一经济 发达国家。产生疑问 -日本经济为什么会 如此发达。 供证据创设情 境,从学生身 边的事物引 入,使学生对 事物的认识从 感性到理性。 让学生直观地 认识到日本的 产品种类很 多,从而产生 “探究为什么 日本会有如此 发达的工 业?”的欲 望,充分调动 了学生自主学 习的积极性。 探 索新知一、学法引领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一个国家 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受到哪 些因素的影响呢? 二、自主学习活动一 1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读教 材17页图文,讨论分析: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力和不 利条件有哪些? (2)日本工业发展具有怎样的 特点 2、明确归纳:日本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正是这种加工贸易形 式,促使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咼 度发达,这点也疋值得我国借鉴 的。 三、小组合作探究一 1、阅读教材18页,图7.14日 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分析: (1)日本工业区主要有哪些? 分布有什么特点? (2)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原 因 教师归纳日本工业分布情况及 掌握学习方法 充分阅读文本,培养 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自主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 阅读教材图7.14日 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 带,找出日本主要的 工业区,培养学小组 合作意识。 给予学生充分 的自学空间。 培养学生运用 图表、数据等 信息去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培养学生小组 合作意识

课时上课时间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个 课题:4.1定义与命题(1) 【教学目标】 1.了解定义的含义. 2.了解命题的含义. 3.了解命题的结构,会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 难点:象X例中第(3)题,这类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学生会感到困难,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阅读新华社XX2005年10月11日这篇报导: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2日上午发射,……神舟六号飞船搭乘两名航天员,执行 多天飞行任务.按计划,飞船将从中国XX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运行在轨道倾角42.4°、 近地点高度为200千米、远地点高度为347千米的椭圆轨道上,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千米 的圆轨道. 要读懂这段报导,你认为要知道哪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 (2)什么叫做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什么叫做物质的密度?(单位体积内所含某一物质的质量叫做密度).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定义概念的教学 从以上两个问题中引入定义这个概念: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 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象问题(1)中的轨道倾角、近地点高度、远地点高度、变轨的含义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即需要给出定义. 完成做一做 请说出下列名词的定义: (1)无理数;(2)直角三角形;(3)一次函数;(4)频率;(5)压强. 2.命题概念的教学 教师提出问题: 判断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

(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a ,b 两条直线平行吗? (5)鸟是动物; (6)若42 =a ,求a 的值; (7)若2 2 b a =,则b a =. 答案:句子(1)(3)(5)(7) 对事情作了判断,句子(2)(4)(6)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其中 (1)(3)(5)判断是正确的,(7)判断是错误的.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命题的概念: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象句子(1)(3)(5)(7)都是命题;句子(2)(4)(6)都不是命题. 说明:讲解定义、命题的含义时,要突出语句的作用.句子根据其作用分为判断、陈述、疑问、祈使四个类别.定义属于陈述句,是对一个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规定.而命题属于判断句或陈述句,且都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与判断的正确与否没有关系. 3.命题的结构的教学 告诉学生现阶段我们在数学上学习的命题可看做由题设(或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样的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以“如果”开始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后面的部分是结论.如“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三、师生互动运用新知 下面通过书本中的X 例介绍如何找出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例1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对顶角相等; (4)同角的余角相等; (5)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6)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分析: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命题在叙述时要求通顺和简练,把命题中的有些词或句子省略了,在改写是注意把时要把省略的词或句子添加上去. (1)“三条边对应相等”是对两个三角形来说的,因此写条件时最好把“两个三角形”这句话添加上去,即命题的条件是“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结论是“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改写成“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学生可能会说条件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结论是“等角对等边”.教学时可作这样引导:“等角对等边含义”是指有两个角相等所对的两条边相等,`然后提问学生,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有两条边相等?这个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命题中包含了一个前提条件:“在一个三角形中”,在改写时不能遗漏.

《日本》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日本》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二中罗淑玉 【教学分析】 一、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一章的第一节《日本》的第一课时,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前两章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日本”一节不论在新教材还是老教材中,都是重点讲解的国家,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作用. 日本第一课时部分容主要为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已有了一定得基础,通过板块运动学说的学习也了解了一些地震发生的原因。但学生对灾害的影响和预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知识点也就成为本节课学生探究的重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经过前半学期的观察,感觉学生的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另外,学生通过学习本册书《认识》、《了解地区》,也积累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和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独立或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以上都为本节课以探究活动为主来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三、教法分析 本节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多,适合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机会也很多,但在有限的时间,不可能流水账似的全部详细过一遍,必须有所取舍,才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计划采用活动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交流合作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好本课涉及的新容。这样做,一方面通过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完整版)《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陈菊511434 知识与技能要求: 1、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记住日本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首都。知道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的特点。学会运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 2、知道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学会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3、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并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的教育。 教学方法与课前准备: 1、课堂教学以模拟旅游的方式进行,学生充当旅游者和调查者的角色,教师充当领队角色。以轻松活泼的气氛进行学习。 2、课前提供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地图册、收集资料完成预习。教师综合学生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 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册、收集的资料、多媒体演示的地图信息进行探究和学习,必要时才能使用课本。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日本之旅(准备) (轻松导入)师:同学们,由今天开始,让老师来充当导游,带大家去周游世界列 国。首先,我们的第一站是——日本东京,出游之前,想想我们应该先做什么? (学生普遍知道应该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带上地图、钱、衣服等物品。) 师:现在,就让我们借助地图和资料,先了解一下日本的基本情况。 (多媒体演示日本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旅游的欲望。) (转折)师:想想,我们泡着温泉,望着远处的富士山,欣赏着身旁美丽的樱花,是 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可是,在享受的同时,我们也有要注意的事情,就是:小心地震。日本是一个地震频繁的国家。(展示日本地震图片与地震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数据)师:你知道日本为什么那么多火山地震吗?读图册P30“日本火山地震带”图,看看你是否能找到答案? 生:读图分析出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地震。 师:地震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日本人们采取了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展示日本传统建筑图片和日本的防震减灾演习) 生:分析出传统民居的特点在防震减灾上所起的作用。讨论防震演习的意义。 师:我们国家也是多地震的国家,为什么?你了解防震减灾的知识吗?到了日本,遇上地震,我们该怎么办?立刻来一个“生存大挑战”: 请第二组的同学注意:你们将要进行一次地震发生时的防震减灾演习。方法是:警铃声响起,你们立刻采取认为能使自己受到最少伤害的行动,警铃声停止,停止一切行动并保持姿势不变。注意:只有10秒的时间。 其他同学请注意:请分析上述同学的行动能为他们带来多少生存的机会。

《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是有规律的排列,自然界的规律、建筑物上的规律、花布上花纹的排列,甚至是声音、动作也可以创造规律,新教材就从生活实际出发新增设了有关探索规律的章节内容,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规律之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如果这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将造成阻碍。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涂色卡,空白场景图。 【教学方法】 以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为主,以观察、讨论法和尝试教学法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活动为主轴,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研究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 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规律,导入新课。 1. 课件动画演示

《日本》教案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和文化特点。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4、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各种相关地图,从图中找出地理信息,提高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 2、通过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 情感目标: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进步的师生关系。 3、通过多媒体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地形、气候以及文化特点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小组讨论、讲授、归纳总结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学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不知道“日出之国,樱花之国”指的是

哪个国家?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日本,樱花是这个国家的 国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二)大屏幕展示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了解日本的海陆位置 2、日本的国 土组成 3、日本的地形特点 4、日本的气候类型 5、日本的首都,富士山和樱花 6、日本的火山、地震 第二环节:导疑 、东亚岛国 1) 阅读图 3-1,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纬 30-45 度之间,南北跨度大。 2.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3. 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 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韩国相望,首都为 东京。在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由哪些岛构成? 日本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本 洲岛为最大的岛屿,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日本是岛国,海岸线长约 3 万千 米,沿海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在图 京湾(最大海湾)、濑户内海(最大内海) 、津轻海峡、朝鲜海峡等。 3)日本的人口、语言和民族 P66页思考题和活动题:根据 2000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 的人口密度。中国领土面积是日本领土面积的 25倍,可见日本“地 狭”, 日本人口密度约为中国人口密度的 2.5 倍,可见“人稠”,所 以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日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二、多山的地形: 三)自学预习: 预习书本 3-1 中找出东

小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教案 导读:本文小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学内容: 书第88—89页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有规律的排列,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摆一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4.通过涂一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寻找并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情境图。) “六一儿童节”到了,每个班都布置得漂漂亮亮的,瞧,这个班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教室装扮的多漂亮呀!他们正在欢快的跳舞呢! 师:请你们仔细看一看,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 师:你们看到的彩旗、小花、灯笼和小朋友都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多媒体出示例1。) 1.谁想说一说,彩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生:

一面红、一面黄,一面红、一面黄……) 师:对,一面红一面黄,接着再是一面红、一面黄……就这样排下去,我们就说它是按照一面红、一面黄的顺序排下去的。 2.小花又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它是按照一朵绿、一朵红的顺序排下去的。) 3.仔细看一看最后一个灯笼应是什么颜色?你是怎样想的? 4.小朋友又是怎样排列的?最后一个应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师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按一定顺序排下去,我们又叫做有规律的排列,物体的排列规律有很多种,需要小朋友们去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它。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探索实践,学习新知 星期天,聪聪和明明也在玩找规律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玩的?那么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1.学习例2(多媒体出示例2:摆一摆)。 (1)聪聪摆。师:聪聪正在摆正方体和圆柱,后面一个摆不出来了,谁来教它摆?你是怎么想的?(前面是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 师:哦,原来他是先找出前面的排列规律,再根据这个规律来摆的,这种方法非常好。 (2)明明摆。师:明明也在摆,它是按什么规律摆的?后面两个应摆什么?谁想的规律和他不一样? 2.学习例3:涂一涂。 (1)师:下面我们再看一看聪聪是怎样涂的,原来他已经涂好了一部分,剩下的想请你们回答。后面的图形该涂什么颜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