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俗学(四川师范大学选修课完整笔记)

民俗学(四川师范大学选修课完整笔记)

民俗学著作:《民俗学》作者:陶立清

《中国民俗学》作者:乌丙安(辽宁大学出版社)

《民俗学概论》主编:钟敬文(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外民俗概论》作者:右西平

俗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诞生礼:洗三(送锁:锁住新生儿魂魄)、满月、百日、抓周、其中百日: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百家锁富意,在逆境中也能健康成长。

葬礼形式:水、火、天、土、塔

名词解释:

民俗事像:①物质民俗7个,农业、狩猎、游牧和渔业、工匠、商业与交通、物质民俗、饮食、居住建设民俗

②敖包:蒙古语是堆子、石堆、的意思,最初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演变成蒙古民族崇拜天地或宗神的象征。在丘陵或山地的高处用石头堆圆形的高塔,里面有神像或佛经,石塔上有经幡和彩条(为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③那达慕:是蒙古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集“祭祀、竞技、娱乐、祝福”的民族体育娱乐活动,一般在农历七月间择日举行,蒙古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节日期间以摔跤、赛马、射箭为重要内容。

④哈达:是裕固族、蒙古族、傣族、土族的习俗,象征着吉祥、敬意、友谊、祝福、庆贺、问候等,有多种颜色,如黄色,主要是蒙古族用来纯净,白色多见。款式:长条,质地:丝绸、麻,图像:佛像、佛经

⑤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称穆斯林):10个: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

伊斯兰教主教:大阿訇我教长

阿訇是伊斯兰教中主持宗教各仪式的主持人

八宝吉祥图,藏语称“扎西达杰”

宝伞:古印度帝王、贵族,皇室专用,后化为器具,富意为至上权威

金鱼:象征复苏、永生、再生,净化灵魂等

宝瓶:象征吉祥,清净和财运,又象征净化灵魂甘露等

莲花:象征最终的目标,即修成正果

白海螺:在西藏以右旋的海螺最受尊崇,被视为名声远扬三千世界象征,稀世之宝.

吉祥结:原意象征爱情和献身,还象征着跟随佛陀,有能力从生存的海洋中打捞智慧珍宝. 胜利幢:古印度的一种军旗,有自省、自清清净之意

金轮:古印度时一种杀伤力强的武器,象征佛法

这八个图像堆成整个图案,在藏语称“达杰明苏”,意为吉祥八宝瓶状

三多节:纳西族崇拜玉龙雪山,体现了对自然的崇拜、对山的崇拜

二月二:又叫龙抬头,龙抬头后就要春耕了

本鼓节:云南佤族,本鼓是山寨的保护神,要跳,佤族女孩会留乌黑的长发,表示自己铭记大地母亲的恩情,也展现自己粗犷而原始的美,会跳象征吉祥的甩发舞。

丰收节:农历八月十五,东北少数民族的丰收节

尝新节:第一碗米饭给狗、耗子吃,又称吃新米节,献新米节,瑶、苗、景颇

截历新年:截历又称时轮历,公元1027年截历开始使用,门巴、珞巴、截

穆斯林的三大节日:开斋节——伊斯兰教教历9日要讨斋一个月,日出以斋前,日落以后可以吃,封斋完了就是开斋节

古尔护节(宰牲节)——阿拉伯语,意为宰牲、牺牲、献

圣纪节——纪念默罕默德的出生和逝世

达慕大会,蒙古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集祭祀、竞技、娱乐、祝福为一体的民族体育),没有固定的日期,在草原上季节最好的时候举行,一般为夏末秋初,农历七八月份,三位一体:体育比赛、文娱活动、商贸活动

朝鲜族:回甲节、回婚节,老人满了60岁有回甲节,结婚满60年有回婚节,有长改萎

原始宗教从产生到发展经历的三种崇拜:自然、图腾、祖先

图腾崇拜举例:黎:青蛙,游牧:狼,彝族:老虎,哈萨克:白天鹅,苗:枫树、蝴蝶

少数民族节日:

三月三:西南地区(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节日,又称三月三歌节、三月三歌虞,是壮族的传统节日,节日那天少女们用歌声传达爱情,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老儿节:(河在儿和民在儿),六月六,西北地区(甘肃、青海等)少数民族节日,唱在儿禁忌:不能在长辈面前、村里、家里唱,又称野歌,会定期举行,一般是即兴编唱,以唱歌为主要内容的山歌会。

芦笋节:中南地区,主要是苗族、服装、舞蹈和歌曲,挡路酒是其中的重要习俗,油坊场上是苗族青年将有的习俗,男女在楼下对歌,对歌后,女子用扫帚追打中意的小伙,同时也是一个体育竞赛的节日

苗族的图腾是枫树、蝴蝶,苗族银饰最多

泼水节:傣族,来自印度,大约在汉历清明节前后七天左右,傣历新年(即泼水节),是傣族的年节,表达了对水的崇拜,信仰小乘佛教的都会过泼水节,也引申出了浴佛节

大乘佛教:今生我要渡他

小乘佛教:今生我需要被渡

刀竿节:漂族,传说中侗族人生活的地方来了个魔鬼叫扎嘎,专吃一周岁的婴儿,英雄阿旺想要打败扎嘎,去西方学法时经历了刀山火海的考验,最终学成归来打败了扎嘎,人们为了纪念阿旺,就举行上刀山,下火海的刀竿节。

火把节:彝族、纳西族、白族,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拜祭虎神,拜祭酒,又称长龙宴,此节

与图腾祭拜有关,表达了对火的崇拜,老虎也是彝族的图腾。尝新节:吃新节、献新节

敬酒时用无名指弹三下敬:佛、法、僧

纳西族的教类:藏族—苯孜,纳西—东巴孜,黄教—格鲁派创始人:察喀巴

塔尔寺三绝:堆绣—堆与绣的塔雕艺术,壁画—墙上的彩色挂布,酥油画—度溅的油塑艺术

佛寺体系和大学一样,佛家有格西学位,精通五明,才能拿到此学位

五明:声明——语言、文字、音韵;因明——逻辑学;工巧明——工艺、美术、天文、西算;医学明——医学;内明——佛学

祝酒时无名指弹三下寓意

敬天敬地敬父母众生;敬佛、法、僧(三宝)

青海塔尔寺三绝:唐卡画、酥油花、堆绣

纳西族、藏族、东巴教、黄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

第一章:民俗学定义和范围

第一节:民俗学名称的要素

国外:1846年英国汤姆斯首先采用民俗学(Folklore)一词

考古学家、议会秘书和民俗学会创始人之一

民俗学:民众的知识,民间的智慧

民俗之前称为:民间古俗,贱民古俗古物,民族学,神话学

1878年世界上第一个研究民俗机构——民俗学会(成立于英国伦敦)英国议会秘书汤姆斯1888年美国成立

1890年德国柏林

国内:俗——风俗——民俗“观风俗,知得失”

1874年从国外传入,对民俗的研究:1922年12月17日——北大《歌谣》周刊

1927年11月广东中山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俗学会机构

第二节:民俗学的概念和范围

④什么是民俗:是民间风俗,是一种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物质、精神文化),是一种相沿(指传承)成习的东西。

⑤什么是民俗学:指对一些古老的民俗传统加以研究——狭义

指研究人们在日常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民族事象的学问

不仅是古老风俗,而且是一个现在知识

民俗学的分类:一.最早的英国分类:1.观念和迷信的信仰;2.旧传的风俗;3.旧传的叙事;

4.民间成语

二.我国的分类:分三类

1.物质民俗:居住、服饰、饮食、生产(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通讯、交易)

2.社会民俗:家族、亲族、村落;各种社会职业集团;人生仪式(诞生、成年、婚姻、丧葬)岁时习俗:①其中婚姻大礼:纳亲、问名(即讨八字)、纳证、请期、亲迎

②亲族范围大于家族范围(重要亲属:父母的父母,父母,自己的配偶)、儿女、儿女的儿女。注:兄弟姐妹属于旁系亲属

③村落:单一的家族村落(亲族的联合体);杂居的村落

④各种社会职业集团:走码头的手工业者

⑤岁时习俗:节日、节气

3.精神习俗:(1)口承语言民俗(神话传统、故事、歌谣、叙事诗、谚语、谜语)

我国四大民间故事:①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

②歌谣:民歌和民谣,民歌受音乐限制,民谣像朗诵,歌谣来源于劳动中的呼声

③叙事诗:包括史诗和民间叙事诗,产生于原始社会,史诗产生于阶级社会-民间叙事诗

史诗:荷马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称为动态的史诗,至今人们依旧在传唱)

蒙古族:江格尔

柯尔克孜族:玛纳斯、格、江、玛,称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

世界五大史诗:摩柯婆罗多、罗摩、古巴比伦、吉尔加美什、荷马史诗

民间叙事诗:蒙古族《嘎达梅林》、汉族《孔雀东南飞》,彝族《阿药》

(2)行为传承民俗:民间艺术(美术、音乐、舞蹈)

民间游艺(民间竞技)

(3)精神信仰民俗:民间艺术、巫术、宗教、信仰、禁忌、道德礼仪

巫术:源于原始宗教,如家里有人常年生病,家人将他吃的药倒在路上,让过往的行人将晦气带走

宗教:分为原始和现代

信仰:民间信仰,老百姓的信仰,无系统性,主张实用性

禁忌:宗教、社会生活、生活经验等原因,如吃梨不能分,谐音分离,来自于语言崇拜

道德礼仪:伦理道德,待客之道

民俗的分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任何一个民俗事像,都是一个综合笼统的概念。

天葬:保护弱小生灵

保护生态环境

人来自自然,回归自然

佛以慈悲为怀,实施天葬最后的布施

第三节民俗的性质与任务

一、性质:交叉独立

1.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

2.历史学与民俗学

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从大的方面来说,民俗包含于历史之中,

从小的方面来说,民俗定非文学传承,具有现实性

学历史的人必须要了解民俗

3.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文化人类学:研究人们创造和采用的一切物质及精神文化,侧重于整体文化,而民俗学侧重于民间传承的文化

民俗学:研究日常的、大众的文化生活,属于文化人类学

4.社会学和民俗学

社会学关注于社会现象、社会问题

民俗学研究社会现象的传承。

5.民族学和民俗学

都是研究民族文化,都是以研究民族为对象的

民族学比较重视民族的起源、发展、迁移等的研究

民俗学重视研究这个世界群体的民俗现象。

另外与民俗学有关的:考古学

二、任务

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学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求其本质结构、特点及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消失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文化,解释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第二章:民俗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民俗的形成

原因:1.经济原因:如祭祀:是因当时生产力低下,天灾发生时,人们以为是天神发怒,故开始祭祀天神,遂传承下来

2.政治原因:民俗由人们创造、传承,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受社会等级、封建统治的影响,如门当户对,家族优先婚,如男婚,请朝前,后改土归流,禁止自主婚姻

3.地缘原因: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以游牧为主,水草而居,服饰宽大,袖长,马靴以防寒。傣族竹楼

4.宗教原因:原始宗教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自然、图腾、祖先

(1)自然崇拜:以山、水、火为尊崇的神像,没有固定的崇拜的偶像

如四川羌族对自己崇拜,三多节对西岭雪山的崇拜

羌族史诗《姜戈大》戈撒基人

(2)图腾崇拜:为印度安语的英译,有“亲属”和“标记”的含义,人们把某种动物或植物当做自己民族或部落的标志和象征,并认为他们与自己的民族或部落有血缘关系,民族或部落的成员得到它的保护。

如:满:认为人类起源于柳叶

藏:牦牛

蒙古:鹰

苗:枫叶、蝴蝶、鸟

壮:青蛙

傣:孔雀

佤:

(3)祖先崇拜:是人类自身的崇拜,大都含有怀念的性质,人们都渴望祖先的在天之灵能时刻关心整个家族,保佑人丁兴旺,繁荣昌盛,崇拜中寄托这极其美好的感情。

现代宗教(人为宗教):如伊斯兰教规定不吃猪肉,佛教不杀生,放生

5.语言原因:冗语、禁忌、各种行语行规

第二节:民俗的基本特征

民俗的集体性(社会性):是指民俗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任何一种民俗事象都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社会普遍传承的和美好,个人的生活、爱好和他所要遵循的礼仪等,只有和社会的习俗结合才会得到社会的传承、社会的民俗之巾,但是个人的行为是构成社会的民俗事象的。

1.民俗集体性的原因:1.首先是指民俗事象的产生是集体创造的,是集体的结晶,如西藏的顿节(藏双节):指酸奶,顾吃的意思,即吃酸奶的节日,在前,顿节是一个彻底的宗教吉尔,后来格尔派创始人喀巴使其成为一个民众节日。

2.民俗的模式性:是指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大众共同遵守的标准,如口承语言民俗,如神话传说《老虎外婆》、《灰姑》、《梁山伯与祝英台》

3.民俗的变异性:是指民俗事象在流传过程中,由于社会的、政治的、生活的重要种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1)民俗是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文化现象,具有集体性的特征

(2)民俗的变异受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如端午节(重五节、艾节):吃粽子纪念屈原,喝雄黄酒,家艾草

(3)民俗的变异性多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影响,如民歌

(4)民俗的变异性受现代观念和民族心理的影响

民族的心理和自我观念,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之下形成的,是民族和地域的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某一地域民族的人们对自己民族地域的文化现象(民俗)有一种独特的心理或观念,民族感情往往是这种心理的表现

如中秋节(团圆节、丰收节)

4.民俗的传承性

传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承的连续性,即纵向的延续,同时也指民俗文化的一种传递方式。

为什么传承多一定地域、社会、人们心理因素的支配。

民俗的传承性主要表现为内容和形式上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祭祀:核心——清明、端午、七夕、中元(鬼节、)、中秋

C.优良的民俗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可以培养人们健康的理道德。

D.民俗活动可以帮助人们学会许多有关生产和生活的知识。

(二)、规范动能:是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具有约束作用。

社会规范:法律、纪律、道德、民俗:是产生最早、约束面最广、深层的行为规范。

(三)、维护功能:是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凝聚力,如

(四)娱乐功能:是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是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的调剂功能。

西北少数民族:产生和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地区的一种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是在这些地区的回族、撒族、东乡族、汉族、土族、藏族、裕固族等人民用汉语歌唱,其律和歌唱方式相当独特的一种民歌,过去成为野曲。

二、民俗学的作用

1.民俗学起着普及民族知识的作用,可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相互的团结;

2.民俗学的研究能为民族提供有关民俗、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方面的可靠资料和意见;

3.民俗学能为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可以有效地、自觉地推动移风民俗的工作,发挥它应有的改造社会的作用;

4.民俗学能承担有关民俗的专题和提供

5.布性:是指民俗文化在空间发展上的蔓延性,即民俗文化的横向过程。

和传承的关系:传承性主要体现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即纵向的延续,而民俗的布性则主要体现某一民俗的横向,民俗有时间上的传承性和空间上的布性,使民俗文化的传承成为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性。

布性:正常,非正常:如

思考题:

1.民俗是怎样形成的?五点

2.民俗有哪些基本特征?

3.民俗为社会有集体性和传承性的特征?

4.民俗具有变异性的特征?

5.解释古尔邦节、开斋节、牲节、端午,哪个民族,主要活动?

6.什么是自认图腾、宗教崇拜、改土归流、六里?

第三章民俗和社会功能

第一节:民俗与社会生活

阿婚:宁纳西族人的婚俗,阿是男女双方的互称,是朋友的意思,以女系为主招夫,但男的不过门,只到双方家为特点的一种古老婚俗,女的家,男女双方组成“阿”关系后双方并无共同的经济生活,只保持同居关系,女随母,男阿对女不承担义务,而女方家中舅舅地位最高,舅舅承担父亲的义务,这种婚姻形式又称婚、走访婚,是母系社会向父系过渡的遗存。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习俗,一旦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

第二节:民俗的功能和民俗学的作用

1.功能:教育功能——a人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对本民族的人们传统的思想改变,起到对乡土和民族的感受。

B各民族人民通过民俗传承了解自己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而产生强烈的民族和自信心。

4.上栋下宇型:地基、坚固的壁。

①平顶型:维吾尔、碉楼(藏族、羌族)

②一面坡

③两面坡

④庭院式:a三房一壁:白族、纳西族

B土楼:客家人

C四合院:是中国民居建筑中最广泛,最典型的民俗建筑,标胶充分地体现了中

国人的传统观念。

1.院落四面均具有墙壁,墙壁上没有窗子,仅有大门与外界的一家人活动均在墙之内,与外界的不相沟通,所以它有封闭观念的符号。

2.房屋的布局与家庭成员的住房安排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房屋下建筑一般是正房离于侧方,家长住正房,家长支配全家人,地位在住房位置上有充分体现,所以它是家长制是符号。

3.专门设有堂屋,堂屋中有天地师的神位,婚丧在堂屋中举行,以传递尊长敬老的伦理传统,所以它是中国人伦理的符号。

三、居住的民俗表现:

1.;

2.住房的分配;

3.有关住房的信仰:满族的两墙不能任何东西,是祭祀祖先,蒙古族的羌族的碉楼上不放置白石。

思考题:

1.居住经历了哪两个阶段?各阶段有何形式?

2.居住有哪些类型?各类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3.四合院有哪些特征?

4.民俗事项的解释:

先进的调查方法田野作业(又称田野考察,自我观察)

田野作业:田野即野外之意,田野作业是相对于书斋研究而言的,是提倡和鼓励民俗学工作者走出书斋进入民间,具体来说是自己研究的对象一民俗事象,故深入细致的调查。

思考题:

1.民俗有哪些功能?

2.民俗学有什么作用?

3.哪些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

4.什么是阿婚?什么是儿?什么是田野作业?

第四章物质民俗

第一节:居住民俗

一、原始居民的居住方式

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天然的应用,形式为巢居、穴居;

第二阶段——人选的居住空间,最早的形式为风、篱

二、居住的类型

1.洞穴型:结构特点:利用地势、地形、地物等天然条件进行加工,俗称窑洞形式的固定生活空间;

2.帐篷型:a蒙古包:蒙古族、达翰尔族

B房:哈萨克族

C帐篷:藏族

D人柱:鄂托

3.栏型:主要流行有我国南方,西南少数民族以及东南亚国家,岛屿,即用木柱或竹柱做成离地面相当高的底架,在底架上建造住宅,楼上住人,下养牲畜和堆放杂物,这种建筑形成与当地气候环境,建筑材料有直接关系,因这些地方气候炎热,雨量充沛,虫蛇众多,使居所脱离地面,人居其上十分安全,同时通风透气,形式有竹的、林的,竹木结合,土木结合。

如傣族、基诺族:竹楼

普朱竹:木愣子(木垒子)

苗族:民楼

姜族:形房垒

齐衰是由粗生麻布制成,剪断处缝整齐,此衰服为祖父母服一年,曾祖父母为五个月,高祖父母为三个月。

大功:用熟麻布制成,服三、七、九月不等

小功:用细麻布制成,服期五、三月

细麻:比小功还细的麻制成,最最不孝的孝服,服期三个月

五毒:蛇、蝎子

插花:茉莉花——驱鬼;银——辟邪

小花帽——维吾尔族,常见国家——巴达尔:一种坚果,来自西亚,生命力最强

哈萨克女孩戴的帽子,有羽毛、猎头的羽毛

同类服饰表示民族的自我意识

二、服饰的民俗表现:纺染、印染民俗:蜡染、脂染、扎染

服饰民俗的性别表现

服饰民俗的季节表现

服饰民俗的职业表现

地域民族表现

思考题:

1.服饰有哪五个要素?

2.服饰从产生到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3.我国古代的丧服分为哪几个等级?

4.解释“人生礼仪”

第二节:服饰民俗

一、服饰的产生和发展

服饰民俗:指人们有衣服、鞋帽、配带饰的风俗习惯

1.构成服饰的五个要素:质、形、色、饰、画

2.民间服饰四类:a衣着

B各种装饰物

C人们身体的装饰

D具有装饰作用的护身工具和日常用品

服饰产生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遮风避体、防寒避暑为主要目的,这时期服饰的特点是服饰的性别特异年龄差异来形成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很小,差异性主要因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

第二阶段:服饰功能除遮身避体之外,还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且生产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产生明显的差异。

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和等级身份的标志,这是社会的复杂性和等级身份严格性的产物。第四阶段: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应出某些社会观念,观念方面的变化:a服饰成

为观念的载体;b社会观念①礼仪伦常②③民族的自我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