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教学理论

美术教学理论

美术教学理论
美术教学理论

针对儿童绘画的特点,我们如何认识与指导

儿童画画

鼓励

因势利导地让儿童进行这一创造,要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事物的特征,启发和保护儿童的想象力。画画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某种阶段,对于开发儿童的智力很有益处,不要以为儿童长大后不见得就能成为画家,小时候画画便是多此一举。当儿童画画的时候,他的大脑和手无疑都受到了锻炼,绘画对他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及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许多学校的老师都反映,爱绘画的学生,一般都思想活跃、思路开阔,逻辑性强,他们不光画画好,其他功课也好,尤其语文表达能力比其他学生好。同时,通过绘画学习与创作的艰苦过程,锻炼了儿童的意志,增强了儿童克服困难的毅力。

年龄阶段

当儿童由幼年时期进入少年时期,有的儿童不再画画,而有的儿童不再满足于幼年期的创造,把目光转向了高一层的技法学习,这样的儿童成年后有可能成为画家,我们不能耽误了人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倾向,给他们以正确的指导,使之成材。通过儿童的绘画创作活动,能够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儿童对美的创造,不要小看了儿童画。

●好多学画儿童的家长,都被一个“病毒”感染着,那就是“画得要像”。

●孩子的画是:画出所有的内容,不是画像所有的内容。

●孩子的画,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只是一个表面,好的教师能穿透表面看到后面的最精彩的部分或隐藏很深还没闪光的“闪光点”。不好的教师看到的只是一幅平常的画,其他的什么也看不见。

●科学的理论是讲道理,艺术的理论是不讲道理。

●艺术最怕“套路”,最喜欢“花花点子”,孩子画画也是如此.

●儿童画是个性的展现,创造的体现,是不同凡响,是独一无二。儿童画的画有了这几条,即便是画面“乱七八糟”,“一塌糊涂”,也是最优秀之作。

●有好多画画的孩子胆很小,无论老师怎么启发就是画不大。研究表明,胆小的孩子一般意志也薄弱,办事缺乏主动,爱依赖别人,更缺少创新精神。这一现象的形成跟孩子缺乏父爱和母亲过于亲密、依恋及长期生活在“母性群”周围(幼儿园或亲戚阿姨)有密切联系。父亲带给孩子的坚强、勇敢、大度、承受力和阳刚之气是其他人很难替代的,父亲多给孩子玩,多带孩子在“男人圈”里玩,就能解决“依恋”问题。

●画画不求结果,只求过程;画法不作“统一”,只求“个性”,这就是儿童画。

●好的辅导方法,不是把孩子培养成画啥像啥的高手,而是学到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水平。

●孩子的画,画得自由,就是教师的成功。

●孩子的画是从抽象走向具象的,但孩子的抽象不是成人理性化的抽象,孩子的具像也不是客观真实的具像,而是孩子们自己心里的东西。

●我们做教师和家长的,在表扬和批评孩子时,不能图自己一时的痛快,要多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要当个有心人,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做到心细些再细一些。要“惜话如金”,不要轻易的表扬和批评孩子,尤其是批评更要慎重。现实让我们懂得了,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和想法,进入孩子的心灵深处,才能谈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才能当好孩子的朋友,孩子才拿你当朋友。

●孩子就是孩子,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再有慧眼,也难穿透“假教育”的黑洞。在这个意义上说,辅导老师的审美眼光及分辨能力还是很重要的。

●作为一个儿童美术教师,你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心理活动,你才有了通向孩子心灵的“通行证”。

●孩子在看问题时,仅凭感觉或直感,还不懂得理性思考,孩子奇异美妙的幻想与想象几乎占了生活的全部。他们相信一切神话、童话都是真的,家长一定不要告诉他们“灰姑娘是不可能骑着由动物变成的马车参加王子舞会的,孙悟空不可能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这不过是神话故事,实在没必要这时扫孩子的兴。

●辅导孩子画画也应象管理孩子那样“管而不制”,更像抓沙子“抓而不紧”,才能抓住沙子,把沙子抓紧了,反而抓不住沙子。辅导老师应给孩子留下更多的空间,更多的自由。

●孩子画写生事实上是记忆、联想、创造加写生。年龄越小往记忆、联想、创造上*得越近,年龄越大往真实客观上靠得越近;感性的、直观的、想象的画画方法与年龄小的小朋友为伴,理性的、真实的、科学的画画方法愿意找年龄大的孩子。

●成人画的美在于“求”,儿童画的美在于“碰”。

●我们教孩子画画的整个过程,孩子们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点滴记录了孩子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发展历程。孩子的奥秘藏在孩子的心理中,进入孩子的“心理”,才能找到孩子的“奥秘”。我们当教师的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考虑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取得好的教育结果,也更有助于我们解决儿童心理在美术教学中反映的实际问题。

●一个儿童美术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修炼成“大龄”孩子的心态,才能教好孩子,否则,孩子不给你玩了,看你还有什么“辙”。

●成人画的画是思想与审美力,孩子画的画是好奇心,好奇心永远是孩子画画的动力。

●儿童画不能作“统一”画法,不能作“统一”要求,更不能作“统一”标准。儿童画不是画得很像的就好,不是画得漂亮干净的就好,不是涂色均匀的就好。在画的过程中,既不能“互相学习”,又不能

“取长补短”,也不能“互通有无”。

绘画能够培养幼儿对于形状、色彩以及构图的认知,养成幼儿全面的审美能力。同时绘画也是一项挫折教育,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要遇到很多的困难,例如一张作品的完整呈现需要其持久性和耐力,同时还锻炼了幼儿手指的控制能力,良好的握笔、行笔习惯;幼儿从绘画的过程中不断的审视过去,进行提升与修正,完成了其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幼儿的绘画能力在低龄阶段还不能完成想象的呈现,他们更多的是要通过潜能的训练完成基础储备和兴趣点的确立。当我们的宝贝每天可以持续安静的画半个小时的时候,无论他们画的是什么,都确定他们在从自己的世界里提炼着自己的看法;在美丽的线条中和色彩里完成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认知和感受的呈现。让我们认真的对待孩子们每一笔的涂鸦,这些将构架他们走向成功的艺术家!

儿童画

绘画是儿童普遍喜爱的一种爱好。这项活动在发展儿童智力、对儿童进行美育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活在当下。

儿童善于表现成人所不易注意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儿童画有很强的想象成份。他们画自己,而画面上的自己经常出现在想象的特殊环境之中,如与外星人、机器人、拟人化了的小动物们在一起。他们没有去过海底和太空,却爱画海底的世界,

喜欢描绘天外的世界,在这类画面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儿童画是现实和理想的结合,如有个儿童画的“水果丰收”竟在一棵树上,挂满了硕大的西瓜、苹果、葡萄、梨子、山楂果等,尽管与生活相悖近乎荒唐离奇,然而充满了想象力,还带有探索未来的神秘气息。儿童画题材的另一特点是对现实生活作稚气的描绘。儿童们画周围的世界:爸爸、妈妈、踢球、放风筝等,带有很强的主观表现成份。我们在儿童所热衷表现的绘画题材里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心中,世界是美好的,多彩的。

感情色彩

儿童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儿童画好的造型,由于是在自己直观感受的支配下进行的。因此,儿童笔下的形象往往与现实的对象有很大的差距,有时夸张,有时削弱,有时浓烈,有时淡雅。他们不从物体的外貌上追求形体的透视、比例,尽情夸张,却收到意外的效果。儿童画在造型时,还有一些独特的创造。比如人头的仰视是不好画的,这在成人画家处理起来也是感到棘手的,儿童竟以其特殊的方式加以处理。有个5岁的小朋友画看星星的娃娃,把正面的人头反着画,动态感一下就画出来了。儿童的观察力是简单的,他只紧紧地抓住那“动”的特征就行了,别的不去管。抓特征,属于一种整体的观察方法,只有大量去掉非特征性的枝节,才可能从大体上保持住特征,这种从整体观察事物的方法,正是儿童观察事物的突出特点。

神似形似

儿童画在造型上常常不按物体的实际比例进行描绘,儿童由于生理特征关系和知识局限,他们做不到面面俱到,无法分析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儿童画人,头的比例常常很大,而头上的眼睛也很大。因为儿童看人首先吸引他的是人的头部,在头部上又总是人的眼睛。一个婴儿,当妈妈俯身去抱他的时候,他总是紧紧地盯着妈妈的眼睛,而当他能拿起笔来作画的时候,这种观察方法就从画面上反映出来了。儿童处于发育生长阶段,他们幼小的手缺少强健的肌肉,没法很有控制力的去描绘对象。然而他们又力图控制自己,使笔下的线条自然形成一些有抑扬顿挫的偶然效果及独特的稚趣,讲神似不求形似,使人看后叹为观止。

色彩特征

儿童对色彩的认识是单纯的,他们很少注意生活中丰富的多层次的灰色调。在他们的眼里,红的就是红的,绿的就是绿的,蓝的就是蓝的,不会将红色从色性分为冷红和暖红色,这些他们不去考虑的。在表现上,他们还大大夸张其色彩的程度,如蓝色的海水,他们可以用纯湖蓝色去表现;而太阳,用大红或朱红去表现,他们对色彩的认识十分执着,没有哪一个孩子肯把大公鸡的冠子画成绿色的。于是,儿童在色彩未经调合的情况下,大胆地使用对比色,用纯度较高的原色取得画面响亮的效果,形成粗犷、明快、朴实、热烈的色彩风格。

这种天真稚拙的、跳跃的、富有节奏感的色彩,与它的造型特点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儿童画

绘画语言

绘画并非是所有的人都喜爱的一种艺术表达手段,但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喜欢画画,它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某一阶段。七岁以前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书面表达能力更谈不上,而现实世界所给予他们的感情冲动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抓起笔来,涂抹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于是画起画来。而当他们有了其它的表达能力时,有的人就不再画画了,如上学后的儿童画画的少于学龄前的,中学生少于小学生,大学生更少于中学生了。

儿童作画时并未意识到是为将来打什么绘画基础,而是在借助绘画这一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进行创造。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既有他们还没法理解的各种自然现象,又有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一切。儿童们从不乱画,即使表面看来最乱糟糟的东西,他也能给你解释出个一、二、三、四来。一个奇怪的几何形体,那也许是他的爸爸;而旁边的三个点,他说那是一支香烟;一条奇怪的线,他说是火车站的长廊。儿童的创作活动同成人的创作活动是一样的,而儿童用稚拙的技法去进行创作。有人认为低龄儿童的绘画纯粹以娱乐为动机,这有些片面性。儿童乐于画画,从中体验到审美快感,但并不以此为动机,儿童的绘画目的着重于表现。

创作

儿童如何能进行创作呢?创作是一种高智能的活动。蔡若虹说:“艺术作品的产生,并不是单独依靠作者具有高深的技术修养,主要依靠作者有一个精神饱满和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儿童的内心世界可说是饱满的、丰富的,他们是借自己不成熟的画笔、嗓音、演技在写,在唱,在演奏,在倾吐着自己的内心感受。成人有意识地把生活反映到画面上去,儿童尽管也力图把生活和感情反映到画面上,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创作。有的儿童小时候画得很好,甚至拿过金牌奖,而长大后绘画技巧却平平,尽管他自己也很努力。而一些小时候默默无闻的孩子,长大后却一鸣惊人当了画家。这问题使许多人困惑不解,以为儿童画有某种骗术,“儿童画是哄人的”。当理解了儿童为什么画画之后,我们就明白了曾拿过金牌的孩子不是退步,而是他们表达能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了。儿童画与成人画的关系不是低级和高级的关系,不是一个隶属于另一个基础的关系。儿童画家能否变成成人画家,这要靠儿童自身的艺术素质和在成人的得法培养,个人勤奋又起着重要作用。

常有人认为儿童画是绘画的初级阶段,对儿童画横加指责,这不象那也不象,要他们服从严格的基础训练。有的家长让孩子老画一种东西,弄得孩子没法画下去。有的采取“拔苗助长”,效果却适得其反。还有的不让孩子画画,抹杀其创造力,这些都不对。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学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学 作者:刘宇 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年第10期 作为美术新课程教育教学的小学美术教师,要如何宣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在一次次的挖掘、潜心研究、反复咀嚼文化经典后,我发现只有我们教师吃透了传统文化,才能不自觉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在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文化,机械地将《论语》等文化经典中的言论安插在教学中,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有的美术课程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如《用彩墨画鸟》、《飞天》、《偶戏》等。从相关知识的搜集、介绍、交流中学生就会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当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人文精神培育不等于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知识如果不与真正的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那只能是一种后果:学生把知识的因素都接受了,但人性的因素却越来越遮蔽了。如《用彩墨画鸟》这一课,集中地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精粹——“诗情画意”。围绕着“诗情画意”就必须从诗与画两方面去带领学生领略先人的丹青、墨宝,玩味着古曲、寻觅着佳句。我们小学三年级,就接触过国画。从一般技法表现讲,难以体现中国画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之精髓。诗、书、画溶为一体,这才是中国画的真谛。是“国粹”“国学”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外国人叹为观止的,因此我认为学生,理应对我们祖国的伟大传统文化艺术有所领略。故我在这节课中多加了些课时,力求使学生了解“诗情画意”,并能初步运用所掌握的绘画语言来依诗作画。 由于美术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贴近学生现代生活的,要想在学生实践时渗透传统文化实属不易。我觉得自己采用的教学策略归纳起来包括:见缝插针、触类旁通、人尽其才。 美术课毕竟不同于语文课,有些授课内容制约了传统文化的渗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够大胆尝试,见缝插针,使学生与传统文化的接触变得愈加密切,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习惯,自觉地应用传统文化,受其影响,甚至不能自拔。如《植物写生》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花叶的特征及其前后关系。古诗配画不是不可以,范围较小,学生容易受约束,影响他们创作的热情。教学中我突然灵机一动,可以要求学生用成语拟题或者加上适宜的古诗句,这不是一举两得吗?一方面学生有效地巩固了传统文化,对其有更深的认识;另一方面他们书写时可以设计变化多端的字体,充分挖掘了他们的艺术才华。于是学生欣赏作品时,我就让他们尝试用成语概括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用成语添加题目时能够得心应手。当然有个别学生完成作品后还是苦于不知道用哪个成语命题比较好,于是我根据他们作画的内容进行引导启发,他们很快就茅塞顿开。如一名学生画了大树后正为题字犯愁时,另一名学生就积极动脑为她想出了“欣欣向荣”这样的句子。利用为作品题字这种形式可以巩固学生对于成语的积累,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将美术与语文学科联系起来,打破学科本位,走向学科综合,还可以锻炼他们写艺术字的能力。触类旁通,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习惯后,就会自觉地注意积累成语,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艺术字,延续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美术课程体系.

课程信息单 序号类别学习模块学习形式 学习的具体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从前到后) 开课的可行性条件需要的客观条件 (教室布置、教具) 教材 1 儿童画例如,先是动物后人在 后..... 例如,开发绘本; 成语故事 例如,动物先是教小狮子,再是什 么;人物,先是什么,后是什么。 例如,自己开发或 选择现成教材 2 写生 3 素描 4 色彩 5 油画 6 玻璃画 7 软陶 综合绘画小班 注:思考得要细致,想到什么可以先写上。

儿童画 1宝宝涂鸦班 学习条件:三岁半开始到五岁 时间:为期课程三十堂课半年左右(有好的课程开发会加入) 课程有:1快乐的圆点点2瓢虫的花衣裳3不同形状的鱼(手工)4花树(色彩)5公主的长头发(对线的认识)6鸟巢和蛋(手工陶泥)7一瓶花(认识色彩) 8色彩的网(长线与色彩的练习)9郁金香(手工折纸和撕纸训练)10色环(认识冷色与暖色)11蜗牛的花房子(线条控制与色彩)12秋天的印象(了解认识暖色) 13小刺猬被果子(学会用水墨的浓淡)14树木的叶子(感受叶子的不同认识叶子都是什么树的) 15南瓜灯(感受西方文化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16手印的联想(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儿童的作画情趣②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17海里的鱼(了解鱼的种类的特征)18青花瓷瓶(了解青花瓷感受青花并有孩子自己创造青花纹饰)19雪房子(手工与绘画)20美丽的树木(线条与图形)21相框的制作(手工)22自画像23小拖鞋(手工彩泥课)24有趣的圆(手工头饰)25新年的礼花(绘画时很好的运用冷暖色的搭配) 26欢乐的树(绘画与剪纸)27城堡28水母29花罐子

2、发散思维6-7艺术陶冶班 1玩耍的小企鹅2美丽的大花牛3大象4小白兔采蘑菇5长颈鹿的围巾6乌鸦喝水7小猫钓鱼8小熊的旅行9海龟的一家10狐狸和乌鸦 11猴子捞月12虎口拔牙13被救的小兔子14小蝌蚪找妈妈15拔萝卜 16小老鼠上灯台17大公鸡的一家(线描水墨)18斑马19鸟儿的家园20狮子王21水族馆里的聚会22恐龙的世界23给恐龙洗澡24穿彩色衣服的鱼25动物音乐会3、6-7艺术创想班 正面的人侧面的人蹲着的人跑着的人跳着的人装饰画 1 砂画头像2妈妈我爱你3天天刷牙好身体4堆雪人5后羿射日6守株待兔 7我们一家8放风筝9跳绳10救火11杂技12踩高跷扭秧歌13游乐场14植树 15乐器的畅想16树上人家 写生绘画提高班 植物写生 风景写生 人物写生

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论文 所属章节 专题八美术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与对策/专题作业 分值 截止提交时间 2014.12.27 作业类型 必做作业 作业要求 1、选择你熟悉的一堂美术课,对其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内容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梯度关系。 2、根据你的学校的情况,请以“校园内美术资源开发和利用”为题,试写一

篇小论文,字数在2000字以内。 《有趣的属相》教学设计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有趣的属相》 :四年级 : 知识与技能: a:了解十二生肖的相关知识以及邮票的一般常识。 b:用线描、彩水笔、水粉、剪贴、剪纸等技法设计、绘制邮票 过程与方法: a:在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品中,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b: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欣赏生肖动物作品中,一道学生了解祖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增强民族自

豪感。 :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尝试在方寸之间表现、感受设计之美。 :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分组讨论 : 学生准备:邮票、彩笔、规定的方框 教师准备:课件、相关教具 :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有趣的属相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歌曲:十二生肖歌曲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那属相一共有多少个呢?哪十二个?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生肖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出示十二生肖图片 世界首张粘贴邮票:闶?/p>中国第一套邮票:龙票 中国第一枚生肖邮票:猴票 师:看来每张邮票的图案都有自己的意义,老师这有一套邮票,是我国建国五十周年之际发行的一套邮票,这套邮票有多少张呢?它象征什么? 三、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讨论完成。 1、你们知道邮票的作用吗? 2、你们所了解的邮票形状有哪些? 3、你们知道邮票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吗?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师:你们太棒了!回答的太精采了!让我们看看它们还有什么话说? 找出我们的变化。 师: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邮票上的小动物与生活中的他们一样吗?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造型变得怎么样了?颜色变得怎么样了?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重点详解 1.《辞海》中对“美”定义的第六个含义是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 2.《现代汉语词典》中艺术被定义为①技能、技术;②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3.艺术的定义:①艺术是与创造主体的审美理念相对应的、创造感性形象的表现活动或作品。②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③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门类。④艺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随着艺术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将不断发生演变。 4.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等门类。 5.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6.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在1795年发表了《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 7.2003年4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正式出版。 8.课程包括四个要素: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9.美术课程是为了达到教育目标,选择与组织教育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的计划。 10. (选择题)美术教育课程包括四个要素,第一,设定具体的美术目标;第二,为达成美术教学目标,选择与组织美术教学的内容;第三,根据内容,编制美术教学计划并实施;第四,对美术教学活动做出评价。 11.伊拉斯谟认为学生的本性应该是教育的出发点,教师应当“沿着自然所指引的道路”去从事教学和实践。 12.奠定现在教学方法的先驱者是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 13.赫尔巴特派制定了五个阶段的教学方法: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 14.(选择题)进步主义教育家所提倡的活动式教学往往强调:①学生的需要和兴趣;②通过有目的的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实用的知识;③选择恰当的机会表达思想;④参加集体活动。 15.1959年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家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的过程》中提出“探究学习”与“科学教育”的观点。 16.后现代主义课程的标准,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取代了课程论奠基者泰勒的目标、经验、方法、评价的课程标准。 17.社会性取向的美术课程与教学强调符合社会的需求,学习活动就群体需求与兴趣展开。 18.萨利是最早提出“儿童艺术家”这一称谓的学者。 19.1905年,莱文斯坦发表了题为《学龄前的儿童图画》的著作。 20.1905年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发表了《绘画才能的发展》一书,他是采用科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儿童画研究的首创者。 21.学校美术教育教学思想开始变化推动人物主要是齐泽克、里德、罗恩菲德。这种以创造主义教学为核心的、注重儿童个性发展的课程与教学理论被称作是美术教育的工具论。

九年级美术下册 1 继承发扬中国美术优秀传统教学设计 人美版

1.继承发扬中国美术优秀传统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我国与世界上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 能力目标: 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情感目标: 通过对中西不同风格形式美感的体验,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更加热爱祖国,了解自己民族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2学情分析 本课是针对九年级学生设置的“欣赏。评述”。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他们的主观意识很强,有一定的分析、辨别、判断能力,因此,本课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四个方面概括介绍中国美术最突出的艺术传统,可以降低难度,易于学生从整体上对祖国优秀的美术传统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美术的持久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个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观点。 教学难点:中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的对比。初步理解传统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关系。 4教学过程 导入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艺术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那么我国都有那些传统艺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呢?这节课---- 新课 出示故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讨论,故宫的建筑风格以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1) 大屋顶、金黄色的琉璃瓦的艺术美感和实用性。 (2) 为什么采用木结构的建筑体系。 例:它的材料是以木结构为主的,木结构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人与自然的高度协调,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艺术风格上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自然之美的表达,它集轻巧、坚韧、易于加工于一身。 (3) 与西方建筑相比较,在风格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5篇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美术教学的重点 在学科新课程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新课程的实践者,又是新课程的主体。因此,能否把新课程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学生观融入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成为新课程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没有进行新课程改革前总是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分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不自觉中形成了一种符合教师个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却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课堂上又因为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一般采用固定的技能传授结构模式:平淡导入—教师演示—学生临摹—教师评价作品几个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程的各个部分限定的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对绘画技能部分的传授,而忽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学生作品看似画得很好,但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不利。通过素质教育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关键所在。 进行新课程改革后,我在课堂上甘愿做?绿叶?和?铺路石?,辅助和引导学生领悟、理解和运用美术知识。学生的美术学习逐渐变被动为主动,美术课也上得轻松而生动了。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分层次、分阶段进行

为体现新课程精神,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标要求设计了新的教学结构模式。 (一)运用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的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搞好教学?开场白?,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知识的愿望。所以我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比如在上一年级《你我他》人物头像课,在开始时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臵关系,学生兴趣浓厚,为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上《我心中的太阳》一课时,可以放音乐《种太阳》?啦啦啦,种太阳,一颗送给南极,一颗送给北冰洋,一颗挂在冬天,一颗挂在晚上,到那个时候世界将变得温暖又明亮……?的方式进行导入,学生不但理解到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任务,而且饶有兴趣的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如:在上二年级《会变的线条》一课时,就可以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用摸线条、听线条、看线条、画线条等形式理解和感受线条,这种简单的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他们也乐于自己找到答案并从中获取乐趣。 (二)教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表现在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看传统美术教学

看传统美术教学 看传统美术教学__教学反思」看传统美术教学__教学反思」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

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最新美术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级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书法情感,表达个性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不许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火的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想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的学习奠定基础。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特有的美丽,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清漪园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省会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早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独特的价值。 3、关注文化与生活 美术史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地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4、注重创新精神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的新思维 拔山镇庙垭小学丁德华 2010.11. 美育的不断深入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美育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良好效应.美育有示之以形,动之以情和寓教于乐的特性,这一特性有着其它学科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如何提高小美术课的教学质量,迫切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深化教材促学生主动学习 研究教材深钻教材,是上好美术课的前提,一味注重传授知识技能,以灌输为主,是难以实现美术教学大纲要求的。只有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人文教育,那就是"以人为本".这才是美育教学所追求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为此,我们充分吃透教材的内涵和精神,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是美术教师上好美术课的前提. 明确的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的方向起决于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设计教学的步骤和方式方法上起着制约和决定的作用.美术课应该有美术课的特点,应该认真设计好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真正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因此,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在教学备课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创新,更要注重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真正目标. 小学美术第五册《留住秋天》一课,教师不能只采用一些新奇,刺激的游戏吸引学生,过分的强调秋天的景色如何的美,视频、图片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却没有想到学生如何拼贴的教学目标,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怎样制作寥寥几句,草草收场。这种方法与目标相

美术教育理论

一、填空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试验后推广”的方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 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3.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 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4.新课程是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 个学习领域。 5.与本《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 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 6.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环 境。 7.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8.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非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9.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 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题 1.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想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2.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因该做到(B)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课程 4.心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的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5.下列哪项不是基础教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内容(D) 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B.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C.改变课程机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D.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6.“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根据学生给你成绩的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美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是(D) A.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B.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C.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D.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E.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F.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8.下列哪项不属于第一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评价建议(C) A.能否动脑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的物体或动物形象。B.是否认识常用颜色。 C.能否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想所感。D.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 9.“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是“欣赏.评价”学习领域的那个学段阶段目标。(C)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 三、判断题

传统美术课堂教学结构一般以

传统美术课堂教学结构一般以“三段式”——教师教授、学生作业、讲评作业为多见,课堂作业便是其中一部分,而且在时间上占相当大的比例——近二分之一,在表现形式上经常体现为:绘画方面以线描、蜡笔画、蜡笔水彩相结合、中国画等形式为主;工艺方面以图案设计、手工等为主;而在欣赏方面几乎无“物质”反映。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运用同一形式去表现主题,以便教师以统一标准开展评价,有时由于时间紧张原因省去“作业评价”环节,课堂结构差不多变成了“二段式”。这样,单一的表现形式、单一的评价方式往往会扼杀部分学生的个性,抑制他们的创造潜能。因此,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汇点,它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效;传统的美术作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然而,对二期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尤为重要。 视觉艺术包含着丰富的形式,有绘画、雕塑、影视、建筑等,这些形式最终反馈多是同一方式——作品,而美术是视觉艺术的一种,这个最终反馈的“作品”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里便是作业。课堂作业与“艺术作品”一样,包含着学生的情感、价值判断方式,以及他们审美趋向和个性倾向特征,因此,我们要对于美术课堂作业的重要性有新认识,以发挥其价值。 美术作业的设计:不仅可以通过静态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结果,而且更需要注重通过设计活动作业,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确定“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理念。如第一课时以活动性作业为主,完成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二课时以静态性绘画作业为主,完成技能目标。另外,还可通过活动性闲暇作业补充和延伸课堂作业,如新教材中的拓展活动建议,同样有利因材施教。同时,充分利用美术专用教室良好的环境,展示学生美术作品,营造艺术文化氛围,为学生创造闲暇时空。 美术作业的保存:对于静态作业容易保存,但对动态性作业成果很难保存,可通过拍照、塑封、镶嵌镜框、展览或者拍卖,让学生有成就感。 美术作业的评价:美术活动的评价不能局限于教师的评判,还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进行。新教材的“教材评价建议”也强调了这一点,我们更应该了解学生的本性:爱尝试新鲜事物。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尝试,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参与意识,鼓励其在学习中的客观行为。 总之,艺术作业有其长处,就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以自己特有的语言和个人方式进行创作。可以这么说,美术是“无错误”学科。教育家赫德曾说过:“创造型儿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用自己的个性”。根据这一多元理论,美术作业的多元设计可设计成综合性作业。例如:二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1、撕纸或剪纸成鱼:随意撕剪出任意型,尝试在形状中添画装饰,表现鱼纹,既可用绘画方式表现鱼纹,又可用小碎纸密集重叠粘贴,还可利用画报纸直接当鱼纹,使之变成一条鱼;2、借物做鱼:利用各种收集到的废旧材料制作美丽的鱼。如:塑料纸盆等;3、比赛钓鱼:用我们制作的小鱼缸,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将制作好的“鱼”钓起来?开展钓鱼比赛;4、说说鱼儿:说说鱼的造型可用在生活的哪些方面?说出与鱼有关的词语、成语等等。这样,也许能充分显示他们的个性倾向,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精神 一、教学个性设计为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可能 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明确想象力培养要求,如在空间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维上的要求,并加以机制干预以期达到较好的“创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般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更为感性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儿童的表象;(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充分给予时空关照,尊重个体感知,以打开个体想象的大门;(3)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材料丰富认识,以发展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4)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合作、充分体验生活、积极实践不断丰富生活经验,为发展良好的想象力创设条件;(5)不刻意追求图画的完整与美观,重点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二、情境控制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因素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往往是静态的呈示,然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往往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重在创造的美术创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尤为关注在提供素材、指导观察素材的过程中展示素材的情境空间创设,这是呼唤学生与素材产生共鸣的主要手段。这里讲到的情境空间包括了观察素材、空间背景等,当然更包括了学生。我们希望的情境就是学生能够走入的空间,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擦出火花。通过图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情境空间教学效果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观察素材、空间背景、学生。这几个方面中所展示的几个要素有许多是可以控制的,如素材的呈示方式、时间、展示过程等;还有空间背景的素材选择与展示方式,都是可控的内容。在学生方面,我们可加以影响的可能是对素材的认知,至于技能、审美等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方面,以期对其他的控制展示达到情境空间创设的最大效益。 三、语言交流为创新精神培养保驾护航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学语言的功能时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教学中的主要交流手段,语言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是平等公开的,只要保持相互尊重的原则倾听对方的意见,往往是孩子乐于“交流”的现象。但是教师在美术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如何却直接影响了创新的效果。我们常说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倾听者、指导者,关怀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开展学习。但是对于创新来说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谅解、支持与鼓励。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做一个宽容的激励者更为重要。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在一个方面的重视,只有关注教学整个过程中学

谈谈我对传统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理解和做法

谈谈我对传统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理解和 做法 谈谈我对传统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理解和做法 柳行中心小学刘峰 在多媒体环境下,很多教师基本丢弃了课堂示范,特别是在上公开课难得见到教师画几笔,美术教师懒得动笔,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有了多媒体,难道真的不需要示范教学了吗?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大家的建议。 传统示范教学俗称临摹,是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之一。通过临摹,可以掌握传统的美术基本技巧,是技法教学背景下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而新课程实施以后,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似乎一夜之间换了天地,摒弃了传统的美术教学,以传统的示范教学为耻。遍观现在大大小小的美术公开课,难得见老师在课堂上有动笔的现象,动辄多媒体,从头到尾,教师不动一笔!这样的课,虽然在欣赏方面,开拓学生视野方面体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觉得失去教师示范的美术课,总归是不完整的美术课!在当今新的教育观念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教师的示范教学,推陈出新,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取的新的突破。

现代示范教学与传统的临摹教学还是有必要区分:他们共同的地方都是需要教师动笔的,但是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临摹教学是死的,他以临得象为最终的目的,而忽视了个人的感受和创新;而现代示范教学是最人性化的东西,他尊重人的创造性思维与个性,他能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的困难,能帮助学生在创作的道路上奋勇拼搏。所以说现代示范教学与临摹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创新。下面谈谈自己对示范教学的理解和创新运用。 一示范能促进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绪 ;能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 兴趣是美术课成功的基本条件!当然促进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不过我觉得好的示范是促进学生热爱美术课的最必要的手段。如在写生课的时候,教师稍微示范几笔,学生充满了惊奇和羡慕,对上好美术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写生课中,我也是灵活的运用示范,以免学生养成依赖的惯性意识。如我在教学《猫》一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不同角度的猫头(不画身体)。然后我问学生:小猫眯眯好象在干什么呢?小朋友的回答各种各样。有的说好象在抬头看风景;有的说好象在看河里的小鱼游来游去;有的说好象在捉老鼠;等等等等。通过示范和提问,启发了学生对情境的联想,为创作打下基础。结果小朋友根据老师板书的启示创作出了各种各样的猫图:有《小猫钓鱼》、有《猫捉老鼠》、有

小学美术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美术课堂基本要求(试行) 小学美术教育是一种基础美术教育,是与专业美术教育不同的,属于素质型的教育。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能提供其它学科所不能提供的教育价值,美术课程尽管要涉及到理性、逻辑、抽象,但更强调形象、感性、情绪、想象、个性、创造、体验和实践。根据目前美术教育理念、目标要求,现行美术课教材教学内容划分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进行教学,“四个领域”教学目标有所区别,但内在知识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相近,所以课前教师要仔细研究分析教材,全面了解本学段,本单元本课的教材所处地位、知识衔接和目标要求,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并根据不同学段的《美术课程标准》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书写单元教案,采用一套科学客观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根据“不同领域”教学过程,设计不同环节进行美术教学,为进一步提高我区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特拟订我区小学美术课堂基本要求如下: 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环节构成(导入阶段、发展阶段、交流拓展)具体环节如下: 1.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美术课的氛围是学生心态走入课堂,进入良好情境提高兴趣,导入新课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审美实行有效美术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的重要“教法”。 创设氛围方式:教师艺术性语言讲解、教室环境色调(板

报设计、学生作品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师生艺术作品图片展览、多媒体课件使用及教师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趣味故事、魔幻的色彩演示等形式)。 2.规范板书: 美术课课题一定要写的美观规范(黑体、宋体、变体及不同形式的象形图案组合字体要根据本课教学内容而定) ,它是反映了教师综合素质,体现了美术教师最基本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3.作品欣赏分析: 观察分析优秀艺术作品,是每个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审美素养,学习并了解知识内涵和掌握外在艺术形象特征, 4.技法讲解,课堂示范: 美术课任何领域,教师都需要根据不同学年段,不同教学内容进行理论步骤,讲解和课堂示范。(课堂示范是体现教师绘画基本功,检验其“造型表现”能力的重要方式。是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艺术形象场所,是艺术学科直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5.学生造型实践,随堂指导: 不同年级学段的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进行造型能力和创作能力实践体验活动。此环节是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本课理论知识前提下,进行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学生自主创作,个性张扬体验的实践环节。是体现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随堂演示调空指导能力的环节。是“师生互动”展示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6.教学效果反馈,作品展示交流: 此环节是反馈本课教学效果(主要展示学生艺术作品)和

美术教育论文

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主动而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具有完善人格的人。小学美术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一些教师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失去了自我探究的动力和习惯,严重压抑了自身潜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被抑制了。同时全国接受业余、专业等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的少年儿童要以千万计,各种美术培训班、学校应运而生。由于 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研究的相对落后和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师的素质不够高,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着普遍性的偏差和误导,儿童美术模式化、成人化、需同化的倾向相当严重。 2. 目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有三种教学模式比较流行。 第一种是“简笔画”教学法。一些教师以简笔画教材为范本,将造型、构图、色彩等定型化、模式化,儿童作画成了被动的临摹和定型的公式组合。儿童的作品犹如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画娃娃则大都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房子则三角形加长方形。固定的造型,规定的色彩,千人一面,毫无生气和创造性。 第二种是“反复训练式”教学法。教师擅长于某一画种,如水墨山水,或水墨花鸟画。所教的弟子则反复训练这一技法,以致于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培养了一批和这位教师一样风格的小画家,或是能画出“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的所谓“神童”。

第三种是“专业技能训练式”教学法。这些教师将专业绘画知识和技能训练作为儿童学习绘画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孩子考专业院校而最终成为画家。于是过早地将专业院校的课程硬搬过来对付天真活泼的孩子,机械地让他们画静物、画石膏、画素描,去临摹成人的作品,讲一些连专业院校的学生都弄不明白的绘画规律和高深理论,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打瞌睡。画出的作品,只是功夫扎实的课堂练习,缺少“灵气”。 3. 近年来,许多家长愿意送孩子去美术班学习,这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美术对儿童智力早期开的重要性。美术教师是设计者、启发者、引导者、鼓励者,而绝非单纯传授技能技法的“教书匠”。如果执教无方,便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我在教学中体会颇深的是,已经上过多次美术班的学生,被太多成人模式化的东西束缚了手脚而失去自我个性,没有自己的观察思考的方式,只会用学过的凤毛麟角的公式生搬硬套,将临摹来的一招两式重复表现,一旦面对现实写生就束手无策。而那些不曾专门学过绘画的儿童则大有可塑性,虽无临摹之技,但一经启发指点,茅塞顿开。其进步则不可估量。 4.儿童喜爱画是其天性。他们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唯我独占的构图、大胆无忌地落笔、奇特夸张的造型、我行我素的用线、单纯强烈的对比色……。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画.美术教育就是要充分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艺术个性的发展。毕加索曾说过,我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也是许多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为什么在我们的少儿美术教育中要扼杀它呢?因此,我们小学美术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利用他们的探求心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

美术线描教学

美术线描教学(理论学习) ——张静怡 线描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美术教材中新课程理论得到充分、直接的反映,教师作为教材的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在实践着美术新课程的理论,并不断积累着经验。这种教学经验为美术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实践的依据,也对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途径的多样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线描教学能帮助小学生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力能力。线描是一种带有趣味性、游戏性的孩子美术活动,这种活泼自由的美术活动形式不仅能让学生在 实践活动中获得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能为学生以后更加系统和专业的美术 学习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线描即白描,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单纯的用线画画。线描是从素描和速写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绘画形式。使用工具简单,画起来方便,它对具体物象既能作概括处理,也可进行细致刻划;既能进行造型训练,也可以创造表现。因而,线的造型训练是学习绘画的基础训练,线描教学更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绘画教学的基础。在线描中线条可以有许多变化,如长短、粗细,曲直、疏密、轻重、刚柔和有韵律等。线描写生要注意把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表现正确,一般来讲,在画面中近处物体的基线应比远处物体的基线低。为了更好地表现出线条的美感,我们不能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应该通过比较和感受进行有目的地取 舍与提炼、加工。常用的线条有直线、弧线、曲线和折线。 一、线描教学的基本规律。 线描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入手。一般来说,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画画。低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的作品总是很满意,画画没有什么约束,绘画的热情很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增强,开始知觉到空间的结构,观察力逐渐提高,注意到对象的细节,比较能力也有明显提高,能够发现绘画作品与客观事实的差别开始追求绘画对象的形似,但绘画技能没有明显提高,不能满足认知水平的需要,难以充分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对自己作品的要求变得严格,认为很难在绘画上取得足够的进步,以至于发现自己的画太差劲而对画画失去信心,甚至讨厌绘画。教师在这个时期应当注意学生心理上的变化,进行恰当的引导,不能挫伤了学生的绘画积极性。一是要正确评价学生的线描作品正确指导学生线描,首先要正确评价学生的线描作品。评价学生的线描作品,应从不同年龄学生的实际出发。一是看这些画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个性特点;二是看线条的运用是否大胆、肯定,富有美感。三是对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稚拙味”,“原始味”应以鼓励为主,不能简单地以“象”与“不象”来评价,多和学生交流,一起欣赏他们的作品,让学生知道自己作品的可取之处,以提高他们作画的兴趣。二是应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即要与学生的年龄、内容相适应。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应结合其心理特点与认识水平,作不同的要求。低年级的,可要求他们大胆地用线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如用线简略地勾画出一个人或一个场景,并使构图饱满。 三、四年级的,除要求大胆用线外,还要能对物象作初步的描述。如头像写生时,能够用线条较精细地描绘出五官结构。在这一时期,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写生能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在课外多进行线描写生练习,自觉地用线条表现出物象的结构和质感,体现出写实美,并能通过线的巧妙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另外,在线描教学中,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开始学习线描时,要选取学生所熟悉,且新奇有趣、形状简单的物体作为绘画对象。如画他们爱吃的水果,画每天陪伴自己的玩具或上学用的书包等。当他们有了一点基础后,再引导他们画爸爸妈妈等线条较复杂的人物。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画,会使学生易于感知,增加兴趣,形成良好的开端。此外,在选择线描内容时,还要注意描绘的对象,要先少后多,先静后动。为了克服作画简单化,类同概念化的孩子心理弱点,在学习初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尽量多用线条来刻画物象,不轻易放过所见的一切,特别是要牢牢抓住物

创意美术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差异

创意美术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差异 发表时间:2019-01-02T15:53:37.79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上作者:侯中东 [导读] 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学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学习小学美术的时候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创意是现在乃至将来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才能 (四川省宣汉县胡家初级中学,四川宣汉 636154) 摘要: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学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学习小学美术的时候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创意是现在乃至将来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才能,因此,美术教师要将创意应用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文章从创意美术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进行比较,并提出了提高创意美术教学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创意美术教学;传统美术教学;差异 1 创意美术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差异 1.1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有差异 传统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目标以培养初中学生的描写和表现能力为主,即教会初中学生画出美丽的图画,做出有趣的玩具,这样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从表面上看,虽然画面内容丰富,但它替代了初中学生的感觉、思考和想象,使初中学生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的表达,更直接的就是对初中学生潜在创造力的扼杀。而创意美术活动的目标主要是激发初中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水平,通过挖掘初中学生潜在的艺术细胞,引导初中学生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感受和体验不同的美,再用各种不一样的方式加以表现和创造。 1.2在教学过程的重点处有差异 模仿是初中学生的天性,传统美术教学注重让初中学生临摹。教师会先入为主地教一些模式化的东西,这会使初中学生形成定势,出现诸如一个模子的太阳、大雁、花等,而忽视了初中学生的个性表现,使其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心灵感受偏低。而创意美术更注重的是初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初中学生创作属于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如天空可以是方的,树上可以结出各种果实,等等。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初中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及时大胆地表达出来! 1.3在教学方法的导入上有差异 传统美术教学主要采用挂图、线、形导入等方法进行教学,即初中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成品,甚至是规定好的颜色仿照绘画,虽然初中学生的临摹力和观察力能够得到提升,但久而久之初中学生的思维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而创意美术活动是让初中学生在玩中充分观察,通过生活的体验激发初中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创设宽松的谈话环境、语言描述,引导初中学生观察想象与思考,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摸索自己喜欢且认可的创意表达方式;期间教师仅是给予适当的指导,最后再进行师生共同评价作品的过程。 1.4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有差异 在对学生完成后的作品展示评价过程中,传统美术教学仅以像或不像作为作品评价的统一标准,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感受生活过程中对艺术的多元化表达,这就无形中压抑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创意美术活动的评价标准是以了解和尊重学生为主,立足于学生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夸张、随心所欲、随意用色等,努力体会学生作品中的特殊情趣,采取学生自身发展前后、个别同群体、群体之间或是根据教育需要与目标等方式综合评价初中学生的作品和期间的差异性。这种评价形式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 1.5活动材料的投放有差异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传统美术教学使用的材料总体比较单一,多数是自然类、纸质印刷类、布线类、塑料类等材料,使初中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同时对初中学生的想象力也有一些禁锢。而创意美术可利用的废旧物和自然物的资源非常多,吸纳了更多可操作和加工材料。如,布袋、装修管子、废旧篮子、筐子等,所有的这些物品都可以帮助初中学生进行创意的教学,同时材料的投放也极大地提高了初中学生对实际操作创意活动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的满足,增强了初中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为初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2 突破传统美术教学,发展创意美术教学 2.1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美术是特殊性质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在创新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下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都是符合美术艺术特征的,教师也应该在客观的学习规律中掌握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美术作品的另类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在这种自由发挥的空间中更容易使学生加深对美术学习的喜爱,更有助于提高创作中的灵感。美术教材是促进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的一种载体,要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要结合教材,利用教材加上自己的教学创意,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2.2从社会、生活实践中寻求艺术创造的源泉 艺术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寻求艺术创造的源头。生活中到处散发着美术的气息,我们要从生活事物的诸多方面理解艺术的内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去发现丰富的美术创造的素材。一方面,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入手,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名侦探柯南深受学生的喜爱,吸引人的不仅仅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还有色彩鲜明的人物勾画。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进行美术绘画的练习可以大大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还可已进行大胆的创新,增加自己喜欢的元素,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绘画兴趣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生活来准备上课的题材,如去室外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等,这些经常出现在学生身边的教学题材更容易让学生进入绘画的状态。美术教师应当巧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以及学习生活作为载体,创建一个“引趣”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生动的事物表象,领悟美术独有的艺术价值,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实践是提升成绩最好的途径,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表达的意义,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