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5第二章《数列》全章教案

必修5第二章《数列》全章教案

必修5第二章《数列》全章教案
必修5第二章《数列》全章教案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Ⅰ.课题导入

下列各组数的规律: 1,3,5,7,…

1,4,9,16,25,…

Ⅱ.讲授新课

1.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

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例1:判断下列各组是否为数列 1,3,5,7,…

1,3,5,7,x,11,13, …

⒉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

项,…,第n 项,….

例2:??? ,则是该数列的

3.数列的一般形式: ,,,,,321n a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结合上述例子,理解

数列及项的定义.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

项 1 51

413121

↓ ↓ ↓ ↓ ↓

序号 1 2 3 4 5

这个数的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可用一个公式:n

a n 1

=

来表示其对应关系 即:只要依次用1,2,3…代替公式中的n ,就可以求出该数列相应的各项

⒋ 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

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注意:

(1)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

⑵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时是不唯一的,如数列:1,0,1,0,1,0,…它的通项公式可以是

2

)1(11

+-+=n n a ,也可以是|21cos |π+=n a n . ⑶数列通项公式的作用:①求数列中任意一项;②检验某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

数列的通项公式具有双重身份,它表示了数列的第 项,又是这个数列中所有各项的一般表示.通项公式反映了一个数列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给了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便确定了,代入项数就可求出数列的每一项.

5.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 *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为定义域的函数()n a f n =,当自变量从

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反过来,对于函数y=f(x),如果f(i)(i=1、2、3、4…)有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列f(1)、 f(2)、 f(3)、 f(4)…,f(n),…

例3: 根据下面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写出前5项:

(1)n a n n

a n n n ?-=+=)1()2(;1

例4: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52-=n a n ,19是不是该数列的项,若是是第几项?不是请说明理由?

例5: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5

92

+-=n a n n ,则该数列第几项最小?从第几项开始为正数?

例6: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3,5,7; (2);5

1

5;414,313;2122222---- (3)-

211?,321?,-431?,5

41

?. 解:

(1)项1=2×1-1 3=2×2-1 5=2×3-1 7=2×4-1

↓ ↓ ↓ ↓ 序号 1 2 3 4 即这个数列的前4项都是序号的2倍减去1,

∴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12-=n a n ;

(2)序号:1 2 3 4

↓ ↓ ↓ ↓ 项分母:2=1+1 3=2+1 4=3+1 5=4+1

↓ ↓ ↓ ↓

项分子: 22-1 32-1 42-1 52-1

即这个数列的前4项的分母都是序号加上1,分子都是分母的平方减去1,∴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1

)1(2+-=n n n a n ;

(3)序号 2

11 1

?-

3

21 3

?-

4

31 3

?-

5

41 4

?-

‖ ‖ ‖ ‖ )11(11)

1(1

+?- )12(21)1(2+?- )13(31)1(3+?- )

12(21)1(2

+?-

这个数列的前4项的绝对值都等于序号与序号加1的积的倒数,且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1(1

)

1(+-=n n a n

n

课堂演练: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的值,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 3, 5, 9, 17, 33,……; (2)

32, 154, 356, 638, 99

10, ……; (3) 0, 1, 0, 1, 0, 1,……; (4) 1, 3, 3, 5, 5, 7, 7, 9, 9, ……; (5) 2, -6, 12, -20, 30, -42,……. (6)5,55,555,5555,55555,……;

6.数列的表示:

A.通项公式法 例7:

n a =n+3(1≤n ≤7); 4,5,6,7,8,9,10

n a n n (10

1

1

-=

≥1); ,...10000001,1000001,100001,10001,1001,101,

1

n n a )1(-=(n ≥1) -1,1, -1,1, -1,1 , -1,1, -1,1...

B.图象法

例8:

图一:4,5,6,7,8,9,10

图二:

具体方法是以项数 为横坐标,相应的项 为纵坐标,即以 为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做出

点(以前面提到的数列 为例,做出一个数列的图象),所得的数列的图形是一群孤立的点,

因为横坐标为正整数,所以这些点都在

轴的右侧,而点的个数取决于数列的项数.从图象中可以直观地

看到数列的项随项数由小到大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C.递推公式法

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n 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 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例9:

下数字排列的一个数列:3,5,8,13,21,34,55,89 递推公式为:)83(,5,32121≤≤+===--n a a a a a n n n

例10:

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是1,以后的各项由公式1

1

1-+

=n n a a 给出,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 已知数列{}n a 中,n a a a a a n n n (3,2,12121--+===≥3),试写出数列的前4项 已知93=a ,121+=+n n a a 写出前5项

7.数列的分类:

1)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有穷数列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无穷数列 2)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分:

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常数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例11:按项的大小判断下列数列为什么数列

已知数列{}n a 满足1

3n

n a a

--=。

已知数列{}n a 满足23n

n a

=-。

例12:已知数列{}n a 满足3

n an a n =-,且该数列为递增数列,则a 的取值范围?

作业:

1.把自然数的前五个数①排成1,2,3,4,5;②排成5,4,3,2,1;③排成3,1,4,2,5;④排成2,3,1,4,5,那么可以叫做数列的有 个 A.1 B.2 C.3 D.4

2.已知数列的{a n }的前四项分别为1,0,1,0,则下列各式可作为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的个数有 ( )

①a n =1

2

[1+(-1)n +1];

②a n =sin 2nπ2 ;(注n 为奇数时,sin 2nπ2 =1;n 为偶数时,sin 2nπ

2 =0.);

③a n =1

2

[1+(-1)n +1]+(n -1)(n -2);

④a n =1-cos nπ2

,(n ∈N *)(注:n 为奇数时,cos n π=-1,n 为偶数时,cos n π=1);

⑤a n =???1 (n 为正偶数)0 (n 为正奇数)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数列-1,85 ,-157 ,24

9

,…的一个通项公式a n 是 ( )

A.(-1)n

n 22n +1

B.(-1)n n (n +2) n +1

C.(-1)

n (n +1)

2

-12(n +1) D.(-1)n n (n +2)

2n +1

4.数列0,2,0,2,0,2,……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 )

A.a n =1+(-1)n -1

B.a n =1+(-1)n

C.a n =1+(-1)n +1

D.a n =2sin nπ

2

5.以下四个数中是数列{n (n +1)}中的一项的是 ( )

A.17

B.32

C.39

D.380

6.数列2,5,11,20,x ,47,……中的x 等于 ( )

A.28

B.32

C.33

D.27 7.数列1,2,1,2,1,2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8.求数列25 ,215 ,2

35

,…的通项公式.

9.根据各个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公式,写出它的前五项,并归纳出通项公式 (1) 1a =0, 1+n a =n a +(2n -1) (n ∈N); (2) 1a =1, 1+n a =

2

2+n n

a a (n ∈N);

(3) 1a =3, 1+n a =3n a -2 (n ∈N).

10.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2a n

a n +2

(n ∈N *), 则a 5等于 ( )

A. 25

B. 13

C. 23

D. 12

11.已知数列 3 ,7 ,11 ,15 ,…,则5 3 是数列的 ( )

A.第18项

B.第19项

C.第17项

D.第20项

12.在数列1,2,2,3,3,3,4,4,4,4,……中,a 100等于 ( )

A.13

B.100

C.10

D.14

13.在数列{a n }中,a 1=1,a 2=5,a n +2=a n +1-a n (n ∈N *),则a 1000等于 ( )

A.5

B.-5

C.1

D.-1 14.若a 1=2,a 2=4,a n =lo g 2(a n -1·a n -2)(n ≥3),写出{a n }的前4项.

15.若a 1=3,a n =a n -1+2

a n -1 (n ≥2),

b n =1

a n ,写出

b n 的前3项.

16.已知函数()2

2x

x

f x -=

-,数列{a n }满足2(log )2n f a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讨论数列{a n }的单调性

§2.2等差数列

Ⅰ.课题导入

①0,5,10,15,20,25,… ②48,53,58,63

③18,15.5,13,10.5,8,5.5

④10072,10144,10216,10288,10366

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Ⅱ.讲授新课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⑴.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n a },若n a -1-n a =d (与n 无关的数或字母),n ≥2,n ∈N +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例1:判断下列各组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的话公差为多少

(1)9 ,5 ,1,-3,-7,…

(2)lg 2,lg 4,lg 6

(3)若数列{n b }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4,则1

2

1,,,n

n n b b b

b --?及121,,,n n n

c c c c b b b b --?

(4)若数列1{}n a 满足1111n n a a --=,则数列1{}n

a 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的话公差为多少?

例2:已知下列各组数为等差数列,求出未知项 (1)3,a, 7 (2)2,a, b, 8

例3:已知两组数列1,

123,,a a a , 5; 1,

1234

,,,b b b b ,5;都是等差数列,则3

2

43

a a

b b --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d n a a n )1(1-+=【或=n a d m n a m )(-+】

例4:

⑴ 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⑵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3)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366,9,a a ==求{n a }的通项公式? (4)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386917,21,a a a a +=+=求{n a } 及100a ?

例5:一个首项为23,公差为整数的等差数列,如果前六项均为正数,第七项起为负数,则它的公差是多

少?

例6: 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q pn a n +=,其中p 、q 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

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例7: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其和为15,其平方和为83,求此三个数.

3.等差中项

A.定义:若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例8:如数列:1,3,5,7,9,11,13…中。

5是3和7的等差中项,1和9的等差中项 9是7和11的等差中项,5和13的等差中项…

例9:

-5是23X +和2

16X

-的等差中项,则X 的值为?

B.性质 在等差数列中,若m+n=p+q ,则,q p n m a a a a +=+

例10: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1)7532a a a =+是否成立?9512a a a =+呢?为什么? (2)112(1)n n n a a a n -+=+>是否成立?据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3)1009010a a a =+是否成立??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例11: 等差数列{n a }中,1a +3a +5a =-12, 且 1a ·3a ·5a =80. 求通项 n a

例12:

在等差数列{n a }中, 已知3a +4a +5a +6a +7a =450, 求2a +8a 及5a 在等差数列{n a }中, 5811a a a ++=30,求8a 及10122a a - 在等差数列{n a }中,166n a a +=,21128n a a -=,求1n a -

例13:在等差数列{n a }中,21012a a a ++为定值,则下列那个选项也为定值

A. 24a

B. 10a

C. 712a a -

D. 8a

4.作业:

1.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5n a n =+,则此数列是( ) A.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B. 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 C.首项为5的等差数列 D. 公差为n 的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3,7,11,,--- 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

A. 47n -

B. 47n --

C. 41n +

D. 41n -+

3.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d 的取值范围是( ) A. 8

3

d >

B. 3d <

C. 833d ≤<

D. 833d <≤

4.若{}n a 是等差数列,则123a a a ++,456a a a ++,789a a a ++, ,32313n n n a a a --++,是( ) A.一定不是等差数列 B. 一定是递增数列 C.一定是等差数列 D. 一定是递减数列

5.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05=a ,3112=a ,求首项1a 与公差d

6.等差数列{}n a 中,350a =,530a =,则7a = .

7.等差数列{}n a 中,3524a a +=,23a =,则6a = .

8.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26a a 与的等差中项为5,37a a 与的等差中项为7,则n a =

9.如果等差数列{}n a 的第5项为5,第10项为5-,则此数列的第1个负数项是第 项. 10. 在等差数列{}n a 中, 若 65=a 158=a 则14a = 11.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a 3=54 ,a 7=-3

4 ,求a 15的值.

12.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1a +6a =9, 4a =7, 求3a , 9a .

13.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15=33,a 45=153,试问217是否为此数列的项?若是说明是第几项;若不是,说

明理由. 14.在等差数列{n a }中, 已知3a +5a +7a =450, 求5a 及2a +8a

15.在等差数列{n a }中, 12781014120a a a a a a +++++=,求131a a +及10132a a - 16.(2009安徽卷文)已知

为等差数列,

,则

等于

17.(2009辽宁卷文)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且7a -24a =-1, 3a =0,则公差d =

§3.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Ⅰ.课题导入

“小故事”:

高斯是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高斯十岁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老师说: “现在给大家出道题目:

1+2+…100=?”

Ⅱ.讲授新课

1.数列的前n 项和:

A.在数列{}n a 中,n a a a a ++++ 321称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n S .

B. n a 和n S 的关系?

例1:已知下列各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公式,求{}n a 的通项公式

(1) n S =2n 2

-3n; (2) n S =n

3-2. (3)n S =

2

2n n

++3

2.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2

)(1n n a a n S +=

1(1)2n n d

na -=+

例2:

A.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1504,101,a a ==求及50S

B.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1694,21,a a a =+=求{n a } 及20s ?

C.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3861217,24,a a a a +=+=求{n a } 及n s ?

例3::

A.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215n a n =-求n s 及n s 的最小值?

B.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525S =, 815a =求n S 及21a ?

C.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1153

,,222

n n d S a ==-=,求1a 及n ?

3.等差数列的性质

在等差数列中,若m+n=p+q ,则,q p n m a a a a +=+

例4.

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271224a a a ++=,求13,S = 在等差数列{n a }中, 已知3a +4a +5a +6a +7a =450, 求9,S = 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39780s =,求15102a a -及

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前四项的和为25,后四项的和为63,前n 项的和为286,求项数n=?

例5: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30m s =,2100m s =求3m s =

例6:

已知数列{n a },{n b }都为等差数列,它们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若2331n n S n T n +=

-求99a b 和n n

a

b 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d= 1

2,100

145s =,求135799a a a a a +++++

4.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 (1) 利用n a :

当n a >0,d<0,前n 项和有最大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

当n a <0,d>0,前n 项和有最小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

(2) 利用n S : 由n )2

d

a (n 2d S 12n -+=利用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值时n 的值

例5:等差数列{n a }中, 4a =-15, 公差d =3,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最小值。

:

例6:已知数列{n a },203n a n =-。

求(1)n S 的最小值 (2)1

2

34|

|||||||||n a a

a a a +++++

例7:设等差数列的前n 项之和为n S ,已知123=a ,012>S ,013

(1)求公差d 的取值范围;(2)指出,,,321S S S ……12S 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5.等差数列的奇数项偶数项和:

设数列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

(Ⅰ)若项数为偶数,设共有项,则①

偶奇

; ② ;

(Ⅱ)若项数为奇数,设共有项,则①

;②

。21(21)

n n

S n a

-=-

例8:

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n a 中,奇数项之和为80,偶数项之和为75,求此数列的中间项与项数. 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377,项数为奇数项,且奇数项的和与偶数项的和之比为7比6,求中间项?

6.等差数列的判断

例9:

A.如果一个数列{}n a ,n a an b =+,其中a 、b 、为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

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

B.如果一个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n S an bn c =++,其中a 、b 、c 为常数,且0a ≠,那么这个数列一

定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

7.作业

1.(2001天津理,2)设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S n =n 2,则{a n }是( )

A. 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

B. 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

C. 等差数列,而且也是等比数列

D. 既非等比数列又非等差数列 2.(2009福建卷理)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3S =6,1a =4, 则公差d 等于 3.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47a =,则7s =_________ 4.两个等差数列{}{},

,n n b a ,327......2121++=++++++n n b b b a a a n n 则5

5b a

=___________.

5.等差数列9}{,27,39,}{963741前则数列中n n a a a a a a a a =++=++项的和9S 等于( ) A .66

B .99

C .144

D .297

6.在等差数列{a n }中,a 2+a 5=19,S 5=40,则a 10=__________

7.(2009全国卷Ⅰ理) 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972S =,则249a a a ++= 8.(2009辽宁卷理)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53655,S S -=则4a =

9.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735S =,则4a = ( ) A .8 B .7 C .6 D . 5

10.已知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中奇数项之和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是 ( ) A .5 B .4 C .3 D . 2

11.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

==5935,95S S

a a 则( ) A .1 B .1- C .2 D .2

1

12. {}n a 是等差数列,S 10>0,S 11<0,则使n a <0的最小的n 值是 ( ) A. 5 B. 6 C. 7 D. 8

13.在小于100的正整数中共有多少个数被7除余2?这些数的和是多少?

14.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2项和为354,前12项中偶数项和与奇数项的和之比为32:27,求公差d.

15.已知数列{a n }中,a 1=-20,a n+1=a n +4,求|a 1|+|a 2|+|a 3|+……|a 20|的值。

16.若等差数列{}n a 中,37101148,4,a a a a a +-=-=则13__________.S = 17.已知数列的12++=n n S n ,则12111098a a a a a ++++=_____________。 18.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4,184==S S ,则20191817a a a a +++的值为( )

A .9

B .12

C .16

D .17

19.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若471017a a a ++=,45612131477a a a a a a ++++++= 且13k a =,则k =_________。

20.(2002京皖春,11)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3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为390,则

这个数列有( )

A. 13项

B. 12项

C. 11项

D. 10项 21.(2001全国理,3)设数列{a n }是递增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48,则它的首项是( )

A. 1

B. 2

C. 4

D. 6 22.(2006年全国卷II )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

,则

=( )

23.已知等差数列n a n 的前}{项和为m

S a a a m S m m m m n 则且若,38,0,1,122

11==-+>-+-

等于( )

A .38

B .20

C .10

D .9

24.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S ,n T ,若

231n n S n

T n =

+,则n n

a b =( ) A .

23 B .2131n n -- C .2131

n n ++ D .21

34n n -+ 25.若两个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A n 、B n ,且满足

5524-+=

n n B A n n ,则13

513

5b b a a ++的值为( ) (A )

97 (B )78 (C )2019 (D )87

26.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0(123)n S n n n =-= ,,,,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数列{}n na 中

数值最小的项是第

项.

27.(2009安徽卷文)已知数列{} 的前n 项和,数列{

}的前n 项和

(Ⅰ)求数列{

}与{

}的通项公式;

§2.4等比数列

Ⅰ.课题导入

①1,2,4,8,16, (1)

12,14,18,116

,… ③1,20,2

20,3

20,4

20,…

④10000 1.0198?,2

10000 1.0198?,3

10000 1.0198?,4

10000 1.0198?,5

10000 1.0198?,…… 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①、②、③、④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Ⅱ.讲授新课

1.等比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0),即:1

-n n

a a =q (q ≠0)

例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

(1)1,1,1,1,1,1,… (2)0,1, 2, 4, 8,16,… (3)1,-

12,14,18-,116

,… (4)lg 2,lg 4,lg 8,lg 16,…

(5)若数列{}n a 满足,

11n n n n

a a

a a +-=,则数列{}n a 是否为等比数列?

例2:求出下列等比数列中的未知项

(1)2,a, 8 (2)-4, b, c, 12

例3:等差数列{}n a 中2511,,a a a 成等比数列,则公比q 为?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A版高一数学必修2 全套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

必修五第二章数列基础测试(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2-2013学年度???学校3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 已知数列{ n a }满足)(l o g l o g 1133++∈=+N n a a n n ,且2469a a a ++=,则 ) A . -5 D . 5 2.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b c 成等比数列,且2c a =,则 cos B =( ) A B C D 3.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12343,5a a a a +=+=,则78a a +的和等于 ( ) A .7 B .8 C .9 D .10 4.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357911243a a a a a =,则 A .9 B .1 C .2 D .3 5.等差数列{n a }中,3a =2,5a =7,则7a = A .10 B .20 C .16 D .12 6.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且15432=++a a a ,则这个数列的前5项和5S =( ) A. 10 B. 15 C. 20 D. 25 7.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a +4a +7a =39,2a +5a +8a =33,则3a +6a +9a =( ) A . 30 B . 27 C . 24 D .21

8 .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1q ≠,且 值是( ) A .... 9.设4321,,,a a a a 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2 ( ) A C D .1 1010 ) A .d > B .d >3 C ≤d <3 D 3 11.已知数列{}n a 满足12a =,110n n a a +-+=()n N *∈ ,则此数列的通项n a 等于( ) A .21n + B .1n + C .1n - D .3n - 12.下列四个数中,哪一个是数列{(1)n n +}中的一项( ) A .380 B . 39 C . 35 D . 2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1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正弦定理 知识结构梳理 几何法证明 正弦定理的证明 向量法证明 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 正弦定理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的两种应用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角的对角 解三角形 知识点1 正弦定理及其证明 1正弦定理: 2.正弦定理的证明: (1)向量法证明 (2)平面几何法证明 3.正弦定理的变形 知识点2 正弦定理的应用 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2.应用正弦定理要注意以下三点: (1) (2) (3) 知识点3 解三角形

1.1.2余弦定理 知识点1 余弦定理 1. 余弦定理的概念 2. 余弦定理的推论 3. 余弦定理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4. 理解应用余弦定理应注意以下四点: (1) (2) (3) (4) 知识点2 余弦定理的的证明 证法1: 证法2: 知识点3 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三角的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可以求第三边,进而求出其他角。 例1(山东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tanC=73. (1) 求C cos ; (2) 若 =2 5 ,且a+b=9,求c.

1.2应用举例 知识点1 有关名词、术语 (1)仰角和俯角: (2)方位角: 知识点2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思路 (1)读懂题意,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和所求,准确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术语、名称,如仰角、俯角、视角、方位角等,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模型; (3)合理选择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 (4)将三角形的解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单位、结果要求近似等。 1.3实习作业 实习作业的方法步骤 (1)首先要准备皮尺、测角仪器,然后选定测量的现场(或模拟现场),再收集测量数据,最后解决问题,完成实习报告。要注意测量的数据应尽量做到准确,为此可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要有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设计实施方案,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信息。 (2)实习作业中的选取问题,一般有:○1距离问题,如从一个可到达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或两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②高度问题,如求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一般的解决方法就是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苏教版必修5高中数学第2章数列单元综合测试A

第2章 数 列(A) (时间:120分钟 满分:16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如果a n =2 011,则序号n 等于________. 2.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7+a 9=16,a 4=1,则a 12=________. 3.等比数列{a n }中,a 2=9,a 5=243,则{a n }的前4项和为________. 4.等差数列{a n }中,a 1+a 2+a 3=-24,a 18+a 19+a 20=78,则此数列前20项和等于________. 5.已知在等差数列{a n }中,首项为23,公差是整数,从第七项开始为负项,则公差为______. 6.等比数列{a n }中,a 2,a 6是方程x 2-34x +64=0的两根,则a 4=________. 7.若{a n }是等比数列,其公比是q ,且-a 5,a 4,a 6成等差数列,则q =________. 8.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10∶S 5=1∶2,则S 15∶S 5=________. 9 10.“嫦娥奔月,举国欢庆”,据科学计算,运载“神六”的“长征二号”系列火箭,在点火第一秒钟通过的路程为2 km ,以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增加2 km ,在达到离地面240 km 的高度时,火箭与飞船分离,则这一过程大约需要的时间是______秒. 11.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且a 1,a 3,a 9成等比数列,则a 1+a 3+a 9a 2+a 4+a 10 =________. 12.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a 1+a 3+a 5=105,a 2+a 4+a 6=99,以S n 表示{a n }的前n 项和,则使得S n 取到最大值的n 是________. 13.已知数列1,12,21,13,22,31,14,23,32,41,…,则56 是数列中的第________项. 14.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其前n 项的积为T n ,并且满足条件a 1>1,a 99a 100-1>0,a 99-1a 100-1 <0.给出下列结论:①01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等于198.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 15.(14分)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且a 3=-6,a 6=0.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若等比数列{b n }满足b 1=-8,b 2=a 1+a 2+a 3,求{b n }的前n 项和公式. 16.(14分)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3a 7=-16,a 4+a 6=0,求{a n }的前n 项和S n . 17.(14分)已知数列{log 2(a n -1)} (n ∈N *)为等差数列,且a 1=3,a 3=9.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证明:1a 2-a 1+1a 3-a 2+…+1a n +1-a n <1. 18.(16分)在数列{a n }中,a 1=1,a n +1=2a n +2n . (1)设b n =a n 2 n -1.证明: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 19.(16分)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1,a n +1=12 S n (n =1,2,3,…).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直线与直线的方程》教案8

第八课时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熟练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能力和方法: 会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解两平行线距离 3、情感和价值:认识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教学难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学导式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导入新课 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学习了两直线的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两直线的夹角公式,两直线的交点问题,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逐步熟悉了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这一节,我们将研究怎样由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方程直接求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用POWERPOINT 打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进行移动,使学生回顾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且在直线上取两点,让学生指出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复习前面所学。要求学生思考一直线上的计算?能否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进行推导? 两条直线方程如下: ?? ?=++=++0 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二)、研探新课 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为:2 2 00B A C By Ax d +++= (1)提出问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已知某点P 的坐标为),(00y x ,直线=0或B =0时,以上公式0:=++C By Ax l ,怎样用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方程直接求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呢? 学生可自由讨论。 (2)数行结合,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单元测试(二)及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必修五第二章训练卷 数列(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等差数列{}n a 中,1510a a +=,47a =,则数列{}n a 的公差为( ) A.1 B.2 C.3 D.4 2.在等比数列{}n a 中,4a 、12a 是方程2310x x +=+的两根,则8a 等于( ) A.1 B.1- C.1± D.不能确定 3.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31,22,n n n a n n +?=?-?为奇数 为偶数 ,则23a a 等于( ) A.70 B.28 C.20 D.8 4.已知0a b c <<<,且a ,b ,c 为成等比数列的整数,n 为大于1的整数,则log a n ,log b n ,log c n 成( ) A.等差数列 B.等比数列 C.各项倒数成等差数列 D .以上都不对 5.在等比数列{}n a 中,1n n a a +<,且2116a a =,495a a +=,则611 a a 等于( ) A.6 B. 23 C. 16 D. 32 6.在等比数列{}n a 中,11a =,则其前3项的和3S 的取值范围是( ) A.(],1-∞- B.(),01),(-∞∞+ C.3,4??+∞???? D.[)3,+∞ 7.正项等比数列{}n a 满足241a a =,313S =,3log n n b a =,则数列{}n b 的前10项和是( ) A.65 B.65- C.25 D.25- 8.等差数列{}n a 中,若81335a a =,且10a >,n S 为前n 项和,则n S 中最大的是( ) A.21S B.20S C.11S D.10S 9.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31 6 n n S x -?=-,则x 的值为( ) A.13 B.13 - C. 12 D.12 - 10.等差数列{}n a 中,n S 是{}n a 前n 项和,已知62S =,95S =,则15S =( ) A.15 B.30 C.45 D.60 11.一个卷筒纸,其内圆直径为4 cm,外圆直径为12 cm,一共卷60层,若把各层都视为一个同心圆, 3.14π=,则这个卷筒纸的长度为(精确到个位) ( ) A.14 m B.15 m C.16 m D.17 m 12.数列{}n a 的首项为3,{}n b 为等差数列且1()n n n b a a n ++-∈=N .若32b =-,1012b =,则8a =( ) A.0 B.3 C.8 D.1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已知n S 是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52a =-,816a =,则6S 等于________. 14.设S n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3S =,624S =,则9a =__________. 15.在等差数列{}n a 中,n S 为它的前n 项和,若10a >,160S >,170S <则当n =________时,n S 最大. 16.数列{}n x 满足1lg 1lg ()n n x x x *++∈=N ,且12100100x x x +++=, 则101102200()lg x x x ++ +=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已知数列{}n a 是首项为1的等差数列,且公差不为零.而等比数列{}n b 的前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年必修五《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课题: §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的公式研究 的最值; 过程与方法:经历公式应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数学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首先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 )(1n n a a n S += 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2)1(1d n n na S n -+ = Ⅱ.讲授新课 探究:——课本P51的探究活动 结论: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n S pn qn r =++,其中p 、q 、r 为常数,且0p ≠,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 由2n S pn qn r =++,得11S a p q r ==++ 当2n ≥时1n n n a S S -=-=22()[(1)(1)]pn qn r p n q n r ++--+-+=2()pn p q -+

1[2()][2(1)()]n n d a a pn p q p n p q -∴=-=-+---+=2p 对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2)1(1d n n na S n -+ =可化成式子: n )2 d a (n 2d S 12n -+=,当d ≠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 [范例讲解] 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 例4 解略 小结: 对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种方法: (1) 利用n a : 当n a >0,d<0,前n 项和有最大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 当n a <0,d>0,前n 项和有最小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 (2) 利用n S : 由n )2 d a (n 2d S 12n -+=利用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值时n 的值 Ⅲ.课堂练习 1.一个等差数列前4项的和是24,前5项的和与前2项的和的差是27,求这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差数列{n a }中, 4a =-15, 公差d =3,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最小值。 Ⅳ.课时小结 1.前n 项和为2n S pn qn r =++,其中p 、q 、r 为常数,且0p ≠,一定是等差数列,该数列的 首项是1a p q r =++ 公差是d=2p 通项公式是111,12(),2n n n S a p q r n a S S pn p q n -==++=?=?-=-+≥?当时当时 2.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种方法: (1)当n a >0,d<0,前n 项和有最大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测试题

高中数学必修5 第二章数列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a n }是首项a 1=1,公差为d =3的等差数列,如果a n =2 005,则序号n 等于( ). A 、667 B 、668 C 、669 D 、670 2、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首项a 1=3,前三项和为21,则a 3+a 4+a 5=( ). A 、33 B 、72 C 、84 D 、189 3、如果a 1,a 2,…,a 8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差数列,公差d ≠0,则( ) A 、a 1a 8>a 4a 5 B 、a 1a 8<a 4a 5 C 、a 1+a 8<a 4+a 5 D 、a 1a 8=a 4a 5 4、已知方程(x 2-2x +m )(x 2-2x +n )=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 41的等差数列,则|m -n |等于( ) A 、1 B 、43 C 、2 1 D 、83 5、等比数列{a n }中,a 2=9,a 5=243,则{a n }的前4项和为( ). A 、81 B 、120 C 、168 D 、192 6、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首项a 1>0,a 2 003+a 2 004>0,a 2 003·a 2 004<0,则使前n 项和S n >0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是( ) A 、4 005 B 、4 006 C 、4 007 D 、4 008 7、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若a 1,a 3,a 4成等比数列, 则a 2=( ). A 、-4 B 、-6 C 、-8 D 、-10 8、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35a a =9 5,则59S S =( ). A 、1 B 、-1 C 、2 D 、2 1 9、已知数列-1,a 1,a 2,-4成等差数列,-1,b 1,b 2,b 3,-4成等比数列,则 212b a a -的值是( ). A 、21 B 、-21 C 、-21或2 1 D 、41 10、在等差数列{a n }中,a n ≠0,a n -1-2n a +a n +1=0(n ≥2),若S 2n -1=38,则n =( ). A 、38 B 、20 C 、10 D 、9 二、填空题(每题6分,12题15分,16题10分,共49分) 11、设f (x )=221 +x ,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方法,可求得f (-5)+f (-4)+…+f (0) +…+f (5)+f (6)的值为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部教案(最全最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几个三角形?(空间:4个) 2在我们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 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

3、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问题:请根据某种标准对以上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二)、研探新知 空间几何体:多面体(面、棱、顶点):棱柱、棱锥、棱台; 旋转体(轴):圆柱、圆锥、圆台、球。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 思考: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 (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 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测试题

等差数列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设数列11,22,5,2,……则25是这个数列的 ( ) A.第六项 B.第七项 C.第八项 D.第九项 2.在-1和8之间插入两个数a ,b ,使这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则 ( ) A. a =2,b =5 B. a =-2,b =5 C. a =2,b =-5 D. a =-2,b =-5 3.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则公差d 的取值范围是 ( ) A.d >83 B.d >3 C.83≤d <3 D.83 <d ≤3 4.等差数列}{n a 共有n 2项,其中奇数项的和为90,偶数项的和为72,且3312-=-a a n ,则该数列的公差为 ( ) A .3 B .-3 C .-2 D .-1 5.在等差数列}{n a 中,,0,01110>,则在n S 中最大的负数为 ( ) A .17S B .18S C .19S D .20S 6.等差数列{a n }中,a 1=-5,它的前11项的平均值是5,若从中抽取1项,余下的10项的平均值是4,则抽取的是: ( ) A.a 11 B.a 10 C.a 9 D.a 8 7.设函数f (x )满足f (n +1)= 2)(2n n f +(n ∈N *)且f (1)=2,则f (20)为 ( ) A.95 B.97 C.105 D.192 8.已知无穷等差数列{a n },前n 项和S n 中,S 6S 8 ,则 ( ) A .在数列{a n }中a 7最大 B .在数列{a n }中,a 3或a 4最大 C .前三项之和S 3必与前11项之和S 11相等 D .当n ≥8时,a n <0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9.集合{}*6,,且60M m m n n N m ==∈<中所有元素的和等于_________. 10.在等差数列{}n a 中,37104118,14.a a a a a +-=-=-记123n n S a a a a =++++L ,则13S =_____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 1、数列的基本概念 (1)定义: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 n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a n 与它前一项a n -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是给出一个数列的两种主要方法. 2、主要公式 (1)通项公式a n 与前n 项和公式S n 间的关系: a n =??? ?? S 1 n =1S n -S n -1 n ≥2. (2)等差数列 a n =a 1+(n -1)d =a m +(n -m )d . S n =12n (a 1+a n ),S n =na 1+1 2n (n -1)d . A =a +b 2(等差中项). (3)等比数列 a n =a 1q n -1,a n =a m ·q n - m . S n =???? ? na 1 q =1a 1-a n q 1-q =a 11-q n 1-q q ≠1 . G =±ab (等比中项). 3.主要性质 (1)若m +n =p +q (m 、n 、p 、q ∈N *), 在等差数列{a n }中有:a m +a n =a p +a q ; 在等比数列{a n }中有:a m ·a n =a p ·a q . (2)等差(比)数列依次k 项之和仍然成等差(比). 专题一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 1.观察法 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1,1,57,715,9 31,…; 2.定义法 等差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前n 项和为S n ,且 a 1,a 3,a 9成等比数列,S 5=a 25.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3.前n 项和法 (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3n +1,求通项 a n ;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教案(完整版)教学文案

(必修二) 高 中 数 学 第 二 章 教 案

2.1.1 平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 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 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 1.长方体由哪些基本元素构成? 答:点、线、面. 2.观察长方体的面,说说它的特点?答:是平的. 指出:长方体的面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生活中常见的如黑板、平整的操场、桌面、平静的湖面等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 (二)探究新知 1.平面含义 指出:以上实物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平面是没有厚薄的,可以无限延伸,这是平面最基本的属性常见的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等都是平面的局部形象;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两部分,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 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①平面的画法:和学生一起,老师边说边画,学生跟着画. 在立体几何中,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当平面水平放置时,通常把平行四45,且横边长画成邻边长的两倍;画两个平面相交时,当一个平边形的锐角画成0 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把被遮住的部分画成虚线或不画. ②平面的表示方法 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 3.点与平面的关系及其表示方法 指出: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平面可以看成点的集合.

点A 在平面α内,记作:A α∈ 点B 在平面α外,记作:B α? 想一想:点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4.平面的基本性质 思考:如果直线与平面有一个公共点P ,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如果直线与平面有两个公共点呢? 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观察理解:把一把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桌边,可以看到,直尺的整个边缘就落在了桌面上. 得出结论: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2前几行相关内容,并加以解析)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l A B ααα∈??∈? ???∈??∈?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师:生活中,我们看到三脚架可以牢固地支撑照相机或测量用的平板仪等等…… 引导学生归纳出公理2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补充3个推论: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与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教师用正(长)方形模型,让学生理解两个平面的交线的含义. 引导学生阅读P42的思考题,从而归纳出公理3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知识点归纳

数列知识点总结 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1+n a -n a =d n n a a 1 +=q(q ≠0) 通项公式 n a =1a +(n-1)d n a =1a 1-n q (q ≠0) 递推公式 n a =1-n a +d, n a =m a +(n-m)d n a =1-n a q n a =m a m n q - 中项 A=2b a + 推广:A=2a k n k n a +-+(n,k ∈N + ;n>k>0) ab G =2。推广:G=k n k n a a +-±(n,k ∈N + ;n>k>0) 。任意两数a 、c 不一定有等比中项,除非有ac >0,则等比中 项一定有两个 前n 项和 n S =2 n (1a +n a ) n S =n 1a + 2 ) 1(n -n d n S = q q a n --11() 1 n S =q q a a n --11 性质 (1)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2)数列{}{}{}12212,,+-n n n a a a 仍为等差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n 2; (3)若三个成等差数列,可设为 a d a a d -+,, (4)若n n a b ,是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则 21 21 m m m m a S b T --= (5){}n a 为等差数列2n S an bn ?=+(a b ,为常数,是关于n 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 (6)d= n m a n m --a (m ≠n) (7)d>0递增数列d<0递减数列d=0常数数列 (1)若m n p q +=+,则 m n p q a a a a =·· (2)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n q 二、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1、通项公式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涉及前n项和S n 求通项公式,利用a n 与S n 的基本关系式来求。即 例1、在数列{n a }中,n S 表示其前n项和,且2 n n S =,求通项n a . 例2、在数列{n a }中,n S 表示其前n项和,且n n a 32S -=,求通项n a 3、已知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1)叠加法:递推关系式形如()n f a a n 1n =-+型 ???≥-===-) 2() 1(111n s s n a s a n n n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2.2.1《等差数列》word教案

课题:2.2.1等差数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归纳思想和化归思想并加深认识;通过概念的引入与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②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③体验从分外到大凡,又到分外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确凿把握定义是正确认识等差数列,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条件。通项公式是研究一个数列的严重工具。 教学难点: (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数列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方程、数学公式的运用具有一定技能,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浓。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观察梯田图片让学生对等差数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由生活中详尽的数列实例引入 (1)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人们分别在下列时间里观测到了哈雷慧星,你能预测出下一次的大致时间吗? 1682,1758,1834,1910,1986,() (2)你能根据规律在()内填上适合的数吗? 1,4,7,10,(),16,… 2,0,-2,-4,-6,()… 引导学生观察:以上3个数列有何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同一个常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板书课题) 二.新课探究,推导公式 1.学生自主归纳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强调: ①“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同步教案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学科数学 授课教师上课时间年月日 第()次课 共()次课 课时:2课时教学课题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同步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性质定理,理解并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性质 定理 能力目标: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问题,平面与平面平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利用判定定理解决有关线面、面面平行问题. 难点: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知识梳理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例题精讲 【题型一、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理解】 【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这条直线就平行于平面内的任何直线; (2)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 (3)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平行; (4)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平行的平面有无穷多个.

【方法技巧】理解线面平行的定义和判定定理→逐个判断是否正确 【题型二、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2】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是AB的中点.证明:BC1∥平面A1CD. 【方法技巧】: 1.应用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的步骤 上面的第一步“找”是证题的关键,其常用方法有:利用三角形、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应用的误区 (1)条件罗列不全,最易忘记的条件是a?α与b?α. (2)不能利用题目条件顺利地找到两平行直线. 3.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1)定义:证明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不易操作). (2)排除法:证明直线与平面不相交,直线也不在平面内. (3)判定定理法. 变式1:如图,直三棱柱ABC-A′B′C′,点M,N分别为A′B和B′C′的中点.证明:MN∥平面A′A′CC′. ●误区警示 易错点:忽略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使用的前提条件 例:如果两条平行直线a,b中的a∥α,那么b∥α.这个命题正确吗?为什么?

北京四中数学必修五教案第二章 数列综合之提高篇

数列综合 编稿:张希勇 审稿: 【学习目标】 1.系统掌握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公式; 2.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3.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与前n 项和公式n S 的关系,能通过前n 项和公式n S 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 4.掌握常见的几种数列求和方法.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个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项数n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可以用一个公式()n a f n =来表示,我们就把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要点诠释:

①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如数列1,2,3,―1,4,―2,就写不出通项公式; ②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唯一的.如:数列―1,1,―1,1,… 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1)n n a =-,也可以写成cos n a n π=; ③仅仅知道一个数列的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 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 任意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 n S a a a =++ +; 1 1 (1)(2) n n n S n a S S n -=??=? -≥?? 要点诠释: 由前n 项和n S 求数列通项时,要分三步进行: (1)求11a S =, (2)求出当n≥2时的n a , (3)如果令n≥2时得出的n a 中的n=1时有11a S =成立,则最后的通项公式可以统一写成一个形式,否则就只能写成分段的形式. 数列的递推式: 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若干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若干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简称递推式. 要点诠释: 利用递推关系表示数列时,需要有相应个数的初始值,可用凑配法、换元法等. 要点二、等差数列 判定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 ①定义法:1n n a a d +-=(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 ②中项公式法:122(*){}n n n n a a a n N a ++=+∈?是等差数列; ③通项公式法:n a pn q =+(p ,q 为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 ④前n 项和公式法:2 n S An Bn =+(A ,B 为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案一新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 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等差数列的产生过程和应用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 从特殊到一般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 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准备:根据本节知识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加教学容量,便于学生更 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我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课题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数列的定义及数列的表示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些数列:(大屏幕显示课本41页的四个例子) ⑴、0 5 10 15 20 … … ⑵、48 53 58 63 ⑶、18 15.5 13 10.5 8 5.5 ⑷、10072 10144 10216 10288 10360 教师提出问题: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学生积极讨论。得到结论,教师指名回答) 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每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 师: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 做等差数列。 (二)设置问题,形成概念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 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常用字母d 表示。 师:等差数列的概念中的几个关键点是什么? 生(思考、讨论):第2项、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同一个常数 教师在进一步强调。 师: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等差数列的定义?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数学语言:d a a n n =--1 )2(≥n 或 d a a n n =-+1 n (≥1) (学生通过讨论,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师:同学们能否举一些等差数列的例子? (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教师随机指定两名学生回答。)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讨论课本45页练习第4题,教师总结。 (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如同我们在前一节看到的,能否确定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对研究这个数列具有重

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测试题

新课标数学必修5第2章数列单元测试题一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等差数列9}{,7,3,}{51第则数列中n n a a a a ==项等于( ) A .9 B .10 C .11 D .12 2.等比数列{}n a 中, ,243,952==a a 则{}n a 的第4项为( ) A .81 B .243 C .27 D .192 3.12+与12-,两数的等比中项是( ) A .1 B .1- C .1± D . 2 1 4.已知一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34,22,++x x x ,那么21是此数列的第( )项 A .2 B .4 C .6 D .8 5.在公比为整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若,12,64231=+=+a a a a 则该数列的第3项为( ) A .56 B .512 C .524 D .5 48 6. 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n a n -+=1,则该数列的前9项之和等于( ) A .1 B .2 C .3 D .4 7. 设{a n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q=2,且a 1a 3 =24,则a 1a 2a 3a 4a 5等于( ) A.210 B.220 C.215 D.216 8.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2,若431,,a a a 成等比数列, 则2a =( ) A .4- B .6- C .8- D .10- 9.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642102S S S ,则,==等于( ) A .12 B .18 C .24 D .42 10.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正数,且a 3·a 7=-12,a 4+a 6=-4,则S 20为( ) A .180 B .-180 C .90 D .-9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