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5讲(研究生)

第1-5讲(研究生)

第1-5讲(研究生)
第1-5讲(研究生)

第一讲翻译的语境视角

0.1.语境,即语言环境,指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具体场合。0.2.根据交际的原则,语言交际必须切合语言环境。

0.3.当代西方翻译学常“把翻译视为重新语境化(recontextualization)”的过程。

0.4.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对于语境有着较大依赖关系,因此也有人将英语这种一词多义的语言称为语境依赖性语言(context

dependent language)。

0.5.这种一词一义的词汇特征就使得汉语词汇对上下文的依赖性要比英语小得多,独立性也大得多。

0.6.语境因素可分为九种主要类型。

1.1语篇

1.1.1.语篇语境(textual context),也可称为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内语境(internal context),指词语在

语篇状态下所处的语言环境。

1.1.2.七个特征:衔接性(cohesion)、连贯性(coherence)、意图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信息性

(informativity)、情境性(situationality)和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

1.1.3.五种衔接方式,即指称(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1.1.4.语篇语境有近境(immediate context指特定语言成分的前言后语)和远境(remote context指特定词语与相关词

语在语篇中的空间距离较远)之分。

例如:

1....and I am certain I heard a laugh, and a strange one. (Bront?, 1847/1996: 184)

2.She kissed me, and I her,... (op. cit.:114)

(1)我肯定听到一声笑,而且是一声怪笑。(上海译文版《简〃爱》:152)

(2)她吻了我,我也吻了她。

3.The afternoon was wet and somewhat misty:...

(two paragraphs omitted)

I was stiff with long sitting, and bewildered with the

noise and motion of the coach: gathering my faculties, I

looked about me. Rain, wind, and darkness filled the

air;...we went up a broad pebbly path, splashing wet, and

were admitted at a door; then the servant led me through a

passage into a room with a fire, where she left me alone.

(Bront?, 1847/1996: 74-75)

原译:下午潮湿,有点儿雾。……

坐了那么久,四肢都僵了,又给马车的声音和颠动弄

得迷迷糊糊;等到恢复正常以后,我向四下里看了看。空气中充满了风、雨、和黑暗;...我们走上了一条宽阔的石子路,溅着水往前走,...( 上海译文版《简〃爱》:37-38) 4.The air was clammy cold, and for all the tightly closed windows it penetrated the interior of the coach. The leather seats felt damp to the hands, and there must have been a small crack in the roof, because now and again little drips of rain fell softly through, smudging the leather and leaving a dark-blue stain like a splodge of ink. The wind came in gusts, at times shaking the coach as it travelled round the bend of the road, and in the exposed places on the high ground it blew with such force that the whole body of the coach trembled and swayed, rocking between the high wheels like a drunken man.

The driver, muffled in a greatcoat to his ears, bent almost double in his seat in a faint endeavour to gain shelter from his own shoulders, while the dispirited horses plodded sullenly to his command, too broken by the wind and the rain to feel the whip that now and again cracked above their heads, while it swung between the numb fingers of the driver.

5.I never had much in seeing you. There was no love lost between us, Mr. Pinch, at any time, I think. (Dickens:

Martin Chuzzlewit, chap. 37)

6....we grumble a little now and then, to be sure.But there’s no love lost between us.(O.Goldsmith:She

Stoops to Conquer, ACT THE FOURTH)

(5)品奇先生,我向来不大想看到你,咱们俩人之间大概什么时候都不曾有过好感。 (《综合英语成语词典》) (6)……当然啰,我们有时也免不了争论几句,但是我们还是相亲相爱。 (ibid)

Sister Carrie第九章里也有There was no love lost between them这样一句话,几个译本分别将这句译作:

他们相互之间,已经毫无感情可言。(青海人民版《嘉莉妹妹》:79)

他们之间已经谈不上爱情了。(安徽文艺版《嘉莉妹妹》:86)在他们之间,已经毫无感情。(北岳文艺版《嘉莉妹妹》:104)

1.2 时间

1.2.1 时间作为语境因素指的是话语所产生的时间,且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2.1.1狭义的时间语境指的是话语所产生的具体时间。例如:

7. I graduated last summer.

8. The ceremony will begin at nine o’clock.

1.2.1.2广义的时间语境指的是话语所产生的时代或历史背景,因此常被表述为历史语境(historical context)。

wife;deer;pen;cab。等

广义的时间语境对词义也有较强的限制作用。

1.3地点

1.3.1地点作为语境因素指的是话语所产生的地点。

例如“Attention!”。

语境对歧义的排除功能很明显。例如:

9. It’s time to go aboard.

此语在车站说,指“该上车了”,在机场则指“该登机了”,在候船室说,则是指“该上船了”。这种依附于具体地点的情境意义在英语中为数不少,翻译时不容忽视。平常我们碰到You’re fired,一般都理解为“你被开除了”。但施瓦辛格说了一句You’re fired。表达的就是另外一层意思了,因为fire在英语中作动词时,还有“开火”的

意思。特定的情景给这句话赋予了特定的幽默色彩。

1.3.2小说翻译中,地点语境的确立对于语义的确立也至关重要。

10. We’ll put the Tamar between us and Jamaica Inn,…(du Maurier, Jamaica Inn: 187)

the Tamar是什么,是山?是河流?网上查出是“泰马河”(译林版《牙买加客栈》:216)。弄清原文的地点语境,对于原文中有关该地点的描述就会有一个准确的语义判断。

1.4发出者

发出者(sender),即话语的发出者,书面语为作者,口头交际为说话人。

1.4.1作者的生平、性格和语言文化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作品的思想倾向和表现风格。

译者在翻译时都要仔细研究与原作者有关的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这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是有很大作用的。

1.4.2归化式翻译,译者为了迎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让译文读起来不像是译文,而像是本土的语言创作。而在翻译中往往不自觉地将自己个人的语言习惯和偏爱当成是本土语言传统的代表。无论翻译谁的作品,不知不觉贴上自己个性化的风格标签。译者代替了言语发出者。

1.4.3作品中的人物

说话人的身份、地位、生理和心理状态也会对其语言运用产生极大的制约作用。译出来的语言尽可能可能“文如其人”,不至于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例如:

11. Nahthen,Freddy;look wh’y’gowin,deah. (萧伯纳,2002:8)

你这是怎么的,佛莱第,你走路,不长眼哪。(杨宪益译;op.cit.: 9)

12.The shadow depression in the west of these islands is likely to move slowly in an easterly direction.There are no indications of any great change in the barometrical situation.(op.cit.: 164)

英伦三岛以西的轻微低气压大约要慢慢向东移动了。从气压看来还没有天气巨大变化的迹象。(op.cit.: 165)

13.How do you do,Professor Higgins? Are you quite well?…But of course you are:you are never ill.So glad to see you again,Colonel Pickering…Quite chilly this morning,isn't it? (op.cit.: 258)

您好,息金斯教授。您身体没什么不舒服吧?……当然您身体一定很好;您是从来不生病的。很高兴看见您。辟克林上校。……今天的天气很凉呢,不是吗? (op.cit.: 259)

1.5接受者

1.5.1接受者(receiver),即读者或受话者。

包含三种类型,即原文读者、译文读者和原著人物对话中的受话者。话语的接受者制约着发出者对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这也是语言风格得以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受话者的性格、地位、文化程度、与说话者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会直接影响说话者的语言运用。例如:14.―All good attend you,dear old woman‖, he said,embracing Peggotty. (C.Dickens:David Copperfield) 人民版:?万事如意,亲爱的老妈妈,?他搂抱着辟果提说道。(《大卫〃科波菲尔》上:548)

上海译文版:?亲爱的妹妹,我祝你多福如意,?他拥抱了坡勾提说,……(《大卫〃考坡菲》:700)

1.5.2读者也是接受者,作者在写作时总是在和自己心目中的读者(intended reader)在对话,十分了解他的读者的语言文化价值观,双方的交际实际上是在一个“共有知识”(shared knowledge)的语境中展开的。译者也要研究相应的目标读者的语言文化价值观,想方设法使原文的表达方式在转译成目标语之后,能使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相同相似或相近。

思考:汉语中的“雨后春笋”,在译成英语时,译成like mushrooms (像蘑菇一样)?译成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rain?

1.6话题

1.6.1话题(topic),即话语所涉及的主题或内容。一定的话题会使一定词语在语义上专门化,从而减少因一词多义对译者理解所造成的干扰。如shuttle一词,“梭子”,“航天飞机”“往返交通车”(如机场送客上飞机的大巴),“穿梭外交”。

mouse“老鼠”,“鼠标”。

1.6.2英语中一词多义与话题语境。

如法律文书翻译、财经翻译、还有各种科技文献的翻译。

例如,across the board在证券类专业中,不是“董事会通过”,而是“全面地”、“普遍地”、“大范围地”,在这里board不是“董事会”,而是指交易所的“行情牌”。

再如,flotation cost,不是“流动资本”,而是“发行成本”。而“流动资本”的常见译法则是floating/working/circulating capital。在翻译不熟悉的领域的文本之前,收集有关领域的资料,备好该领域的专业词典,碰到词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网查阅和咨询,可能的话最好能请教业内人士。否则,不翻。

1.7语码

1.7.1语码(code),即话语所使用的语言变体。如方言、俚语、切口等等。

1.7.2同一词语以不同的含义。

同一语种在不同的地域,不同时期的文化或亚文化群体中会因不同的环境和文化的影响而具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billion一词在英国英语中指“万亿”,在美语中则指“十亿”,first floor英国英语中指“二楼”,在美语中则指“一楼”;

table用作动词时在美语中表示“搁置(动议)”,在英国英语中表示“将……列入议事日程”,意义正好相反;

cocky在标准英语中用作形容词,意为“骄傲自大的”,在某些场合还涉及性方面的联想,但在澳大利亚英语中则可用作名词,表示“小农”;

标准英语中的tea一般指“茶”,而在澳大利亚英语中却可指“晚饭”,在美国俚语中则可指“大麻”。

译者在动手翻译之前,必须首先确认原文所用的是哪种语码或哪几种语码,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准备案头工具书或上网求证。注意下例中带有方言体的、非标准的语码变异的翻译,例如:

15. ―I kep it from her arter I heerd on’t,‖ sai d Mr. Peggotty, ―going on nigh a year. We was living then in a solitary place, but among the beautifullest trees, and with the roses a covering our Beein to the roof….‖ (Dickens, 1994: 710)

有几种译文:

译文一:?我听了那个消息之后,?皮果提先生说,?差不多又瞒了她两年。我们那时住的地方很僻静,四周是各种美丽的树木,房顶上开满了玫瑰花。……?(伊犁人民版《大卫〃科波菲尔》:1045)

译文二:?我听到了那个话后,还是瞒着她,没对她说,?坡勾提先生说,?大概瞒了差不多有一年的功夫。我们那时候正住在没有人家的地方;但是可有的是树,都长得再没有那么直溜、秀气的了;还有玫瑰花,把我们的墙都爬满了,一直爬到房顶上。……?(上海译文版《大卫〃考坡菲》,1263)

译文三:?起那时俺听了消息后,?皮果提先生说,?瞒着她快一年了。俺们那时待的地方挺背,前后八方的林子说不出的最漂亮,屋顶尽是蔷薇花儿……?(引自张培基等1980/2001:8)

1.8交际方式

1.8.1交际方式(medium),即语言传播的方式或媒介,有口头、书面、屏幕,电码之分。

1。8。2交际方式对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音调、遣词、造句、设格、构段、谋篇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从而形成不同的文体。

例如《傲慢与偏见》中那位酸溜溜的笨伯柯林斯,他在说话和写信时便因交际方式的不同,其“酸”味也有口头和书面之分。翻译时也有相应的处理。试比较,

16. I confess that I should not have been at all surprised by her ladyship's asking us on Sunday to drink tea and spend

the evening at Rosings.(Austin, 1813/1981: 120)(口头)说老实话,她老人家邀请我们星期天去罗辛斯吃茶点,玩个晚上,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译林版《傲慢与偏见》:152》(语言表达明显较平实)

17. After mentioning the 1ikelihood of this marriage to her ladyship last night,she immediately,with her usual condescension,expressed what she felt on the occasion,….(Austin, 1813/1981: 272)(书信)

昨夜在下向夫人提及这门婚事可能成功,夫人本其平日错爱之忱,当即以隐衷相告。(译林版《傲慢与偏见》:333)(咬文嚼字)

1.9文化

1.9.1 文化语境指文本赖以生成的文化背景,一般都会打上那个文化的烙印。其中,文学文本是文化依赖性最强的文本之一。1.9.2翻译是对原文的重新语境化的过程。就文学类的翻译而言,一般是主张尽量体现源语文化特征的,这也是鲁迅所十分强调的,即“洋气”和“保存原作的丰姿”。

1.9.3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的今天。无需再担心我们的读者经受不了异族文化的差异,翻译的主要社会功能之一就是文化交流。

在翻译中尽可能地将原文中或隐或显的文化内涵如实地传达给读者,原则上不要用具有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替换原文中特

有的文化色彩。

例如,

18. ―Y ou couldn’t expect her to throw her arms round ’ee, an’ to kiss and coll’ee all at once.‖

译文一,“怎么,她哪能一下就把你抱上锅,撮上炕的哪?”

译文二,“你总不能指望她一下子就抱着你又亲又啃吧?”(孙致礼,2003)

用本土文化色彩抹去源语文化色彩的归化式翻译在早期的译作中比较多见,中国如此,西方亦然。目前,在后现代的语境中,这种译法显然已经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了,批判的声音也越来越多。1.10小结

1.10.1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利用语境因素来排除消极歧义;

二是借助语境中特定的情境意义补衬语法、语义、语体、语旨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关联缺失;

三是依据原文特定语境的表达需要来选择译文语言中的同义形式,修饰和调整不相适应的译文形式,甚至创造特殊的表达方式。1.10.2语境的分类有多种,有的很宽,有的很窄,以上有几种类型之间就存在着重叠的灰色地带。但目的并不在于建立一种教条,而只是希望通过抽象层次上的范畴化,列出一个翻译中常见的语境清单,以建立一种语境意识。

1.10.3注意,语言学的语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传统文论中那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意境”还并不是一回事,那得从审美和文化的角度去分析。

Waifs and strays

Sixes and sevens

Witches’ loaves

第二讲翻译的功能视角

2.0语言功能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

是由话语发出者的意图和目的决定、由语言的文字或语音形式来实现的。

2.0.1语言的功能问题。

马林诺夫斯基(Malinovsky)、布勒(Buhler)、雅可布森(Jacobson)和韩礼德(Halliday)等人都作过精辟的阐述。

2.0.2奈达率先提出了“动态等值论”(dynamic equivalence)。后来改成了“功能等值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在1969年他与塔博(Taber)合写的那本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之中。该书区分了三种功能,即

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

情感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祈使功能(imperative function)(Nida & Taber: 1969: 24) 2.0.2.1 奈达“话语功能”(functions of discourse)。他认为要从四个“关系”(relations)方面来考察话语功能,其中“意图”关系方面包括八种功能。即

1.意图(intent)表达功能(expressive)

认知功能(cognitive)

自我中心功能(egocentric)

信息功能(informative)

祈使功能(imperative)

——施事功能(performative)

情感功能(emotive)

——酬应功能

(phatic)(1982: 33)

2. 连贯(coherence)

3.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4. 影响与吸引力(impact and appeal)

2.0.2.2奈达“语言功能”(functions of language)

四大关系变成了两大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学功能,而这两大功能中又分别包含了五种次功能:

命名功能(naming)

陈述功能(stating)

心理功能()模仿现实功能(modeling

of reality)

表达功能(expression)

认知功能(cognition)

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信息功能(informative)社会学功能(sociological)祈使功能(imperative)

施事功能(performative)

表情功能(emotive)(1993: 8-15)

2.0.2.3影响。

变化得太多太快的一个直接危害就是影响理论的稳定性和可信度。他早期分类过粗,晚期过细。奈达将语言学的功能学说引入翻译研究是一个非常有创意也非常科学的举措,他对功能与翻译的关系的很多论述是非常精辟的。

2.0.3.语言的功能问题是个语言学问题。翻译学引进功能学说是对语言学的应用。因此语言学是如何定义和区分功能的,才最值得我们关注。

韩礼德功能语言学所区分的三个“元功能”(metafunctions),即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但是有点“过分语法化的倾向”(Leech, 1983:58),在翻译过程中做语义操作不太容易。

2.0.4利奇从语义学的角度将语言的交际功能分为五种主要类型,即

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

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指示功能(directive function)

美学功能(aesthetic function)

酬应功能(phatic function)

五种功能及其翻译转换问题分述如下。

2.1信息功能

2.1.1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 指的是语言用以传递信息的作用,这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译者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克服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准确地传达出原文所包含的信息。

例如:

1. Oh, it is of no importance. I shall see her in January…?(Austin, 1813/1981: 35)

原译:噢,不要紧。正月里我就可以跟她见面……?(上海译文版《傲慢与偏见》:56)

再看下面这一句译文∶

2. 我往常的自卑心情、自我怀疑、无可奈何的沮丧,像冰一样浇在我那行将熄灭的怒火上。(上海译文版《简〃爱》:48)

原文:

My habitual mood of humiliation, self-doubt, forlorn depression, fell damp on the embers of my decaying ire. (Bront?, 1847/1985: 48) 原来把ire误看成与其字形相近的ice了。改译成“......,浇灭了我那行将熄灭的怒火。(漓江版《简·爱》:15)”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和功能。

例如:

曾有译稿如是写道,随美国总统克林顿出访的“美国国防部秘书和夫人”,以及“总统的白宫参谋长”。实际上,前一处的原文是Defense Secretary,后一处的原文是president’s Chief Staff of White House。

因此,分别应译为“国防部长”以及“白宫办公厅主任”,港台又译作“白宫幕僚长”。

2.2表情功能

2.2.1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指的是语言用以表达情感和态度的作用。如果一段话语被发出者纯粹用来表达情感,那么,该话语的概念信息就退至次要的地位,有时只能起一个表示情感的类型和程度的作用。在翻译这样的话语时,如果只注重其信息功能,而忽视其表情功能,就会使译文出现功能性偏差。

例如:

3. ―Don’t leave me, Peggotty. Stay with me. It will not

be for long, perhaps. What should I ever do without

you!‖

―Me leave you, my precious!‖ cried Peggotty. ―Not for

all the world and his wife. Why, what’s put that in your

silly little head?‖ (Dickens, 1994: 88)

虽然,all the world and his wife:“〈旧〉〈口〉所有的人(尤指有社会地位的人);各色人等”。在这里只是表示一个毅然决然的决心,也就没译成“我才不会因为这些人就离开你呢”。而译文是:3a. ?你可别把我撂了,坡勾提,成不成哪?你先和我一块待些时候吧,也许不会待得太长了。你要是把我撂了,

你可叫我怎么办哪!?

?我把你撂了,我的宝贝儿!?坡勾提喊着说。?你就是

打死我,我也不能把你撂了哇。你瞧,你脑子里怎么会想

起这个话来了哪,你这个小傻子??(上海译文版《大卫〃考

坡菲》:166-167)

这种带纯表情功能的话语毕竟是少数。在大多数情况下,表情功能总是与其他语言功能结合在—起的。必须准确地把握住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色彩,在体现其他语言功能的同时,为寄托于其中的情感功能选择具有同等功能的表达方式和语气。又例:

4.If my son had the courage of a man,he’d shoot him.He's as big a villain as his father.I won't have his name mentioned in my house.(Thackeray, V anity Fair: 182)

如果我的儿子像个男子汉,早该把他一枪打死。他跟他父亲一样,是个大混蛋。在我家里,谁也不准提他的名字。 (人民版《名利场》:246)

不能译成:

如果我的儿子有一个男人的勇气的话,他就会枪杀他。他和他父亲一样是个大恶棍。我不愿意他的名字在我家里被提起。

借助语境,弄清情感和态度;译文表达方式在功能上与原文一致。2.3指示功能

2.3.1指示功能(directive function)指的是语言用以指示或影响他人行为或态度的作用。话语的发出者使用具有指示功能的语言是为了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