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同步测控人民版选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同步测控人民版选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同步测控人民版选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同步测控人民版选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同

步测控人民版选修3

我夯基我达标

1.德军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夺取苏联南部重要的战略物资

B.包抄莫斯科

C.表明反对共产主义的坚强决心

D.争取战略主动

解析:本题属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德军在向欧洲西线进攻前,始终打着“反共”的招牌,以欺骗西方大国。因此,C项应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答案:C

2.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在于()

A.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B.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瓦解

D.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

解析: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意义,但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来看,D项的意义最为重大。

答案:D

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很快发生了重大转折。下列战场最早发生转折的是… ()

A.中国战场

B.太平洋战场

C.北非战场

D.苏德战场

解析:在解答本题时,最容易错选D项,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就容易错误地认为苏德战场发生转折最早。实际上,早在1942年6月,美军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太平洋战场就已经发生了转折。

答案:B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远东太平洋战场发生转折性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中途岛海战

C.豫湘桂战役

D.台儿庄战役

答案:B

5.北非战场发生转折的标志是()

A.西西里岛登陆

B.意大利投降

C.阿拉曼战役

D.诺曼底登陆

答案:C

6.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

A.北非战事结束

B.意大利投降

C.盟军攻克柏林

D.日本签署投降书

解析: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应是指该集团中产生了退出这一集团的国家。意大利法西斯于1943年9月宣布投降,是德、意、日三国轴心中第一个退出法西斯集团的国家。因此,这一事件应是法西斯集团瓦解的标志。

答案:B

7.德黑兰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A.1942年

B.1941年

C.1943年

D.1945年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德黑兰会议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召开。

答案:C

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

A.敦刻尔克战役

B.诺曼底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B

9.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实践了()

A.开罗会议决议

B.德黑兰会议决议

C.波茨坦会议决议

D.雅尔塔会议决议

解析:1943年召开的德黑兰会议决定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答案:B

10.“完全毁灭纳粹的一切形式和制度,俾使和平与民主的敌人永难卷土重来。”这句话最初出处应为()

A.开罗会议决议

B.德黑兰会议决议

C.雅尔塔会议决议

D.波茨坦会议决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题干中的材料实际上就是指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真正建立战后德国的民主与和平。关于解决战后世界安排重大问题的会议是雅尔塔会议。

答案:C

我综合我发展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1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苏联在红场举行了阅兵式,数十万红军战士和民兵从列宁墓前走过,接受斯大林的检阅。斯大林在阅兵式上发表讲话说:“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消灭德国

占领军!……德国侵略者想对苏联各族人民进行歼灭战。好吧,既然德国人想进行歼灭战,他们一定会得到歼灭战。今后我们的任务,苏联各族人民的任务,我们陆海军战士、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的任务,就是把侵入我们祖国领土的所有德国人——占领者一个不剩地歼灭掉。”

材料二200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对俄罗斯而言,二战曾是苦难。如今,苦难积淀成历史财富。俄罗斯积极倡导建立有效保障全球稳定和安全的多边机制,推动合理的、民主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为此,俄罗斯竭力维护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权威;大力发展同中国、德国、法国等大国的关系,与美国既相互尊重又相互牵制;与欧盟、上海合作组织、“独联体”等开展积极合作。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红场阅兵”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此后,苏联红军取得了哪些胜利?

(2)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的目的是什么?俄罗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如何维护世界和平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材料有效信息正确、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材料,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参考答案:(1)1941年德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莫斯科局势十分紧张。

胜利: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等。

(2)是为了提醒人们不忘那场给人类带来空前浩劫的战争,世界和平需要各国人民去共同创造。

在新的形势下,俄罗斯积极倡导建立有效保障全球稳定和安全的多边机制,推动合理的、民主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2.阅读下列图片,完成问题: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堆积如山的苏军尸体

英军在阿拉曼战役中乘胜追击德意军队

中途岛战役中的美国海军俯冲轰炸机编队

(1)上面三幅图片描绘的战役各开始于什么时间?作战双方是谁?

(2)三次战役在战略上有何历史意义?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答案:(1)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于1942年7月,苏军对德军作战;中途岛战役开始于1942年6月,美军对日军作战;阿拉曼战役开始于1942年10月,英军对德意军队作战。

(2)三次战役分别是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和非洲战场的转折性战役,有力推动了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开始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苏德战场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抗击了大部分的德军主力;斯大林格勒战役关系战争全局,德国集中主力争夺,最后遭到惨败,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此一蹶不振;不久,法西斯轴心便开始瓦解。所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百年世界战史十大经典战役- -

百年世界战史十大经典战役- - 20世纪是战役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在战争历史的坐标上,人类由机械化战争走到高技术战争、信息化战争。作为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战役,也从陆地、海洋走向了天空、太空,从有形的战场走向了无形的空间。难以计数的会战、空战、海战、登陆战等构成了机械化战争时代战役的主要内容,千机轰炸,百舰聚首,千辆坦克大战,几百万人的军队厮杀成为它的典型画面。一个"大"字可以说是这一时代战役的最根本特征。 60、70年代新技术革命兴起后,战争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尽管临近世纪末,战争仍处于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过渡期,但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高技术战争中,仍显示出陆、海、空、天、电全维立体作战的信息化时代战役特征和高效、低耗、精确、灵敏、即时等战役特性。随着通讯、指挥、控制、打击等战争手段日益完备,一些战术、战役行为往往能达成战略目的,战略、战役、战术3者的界限更加难以区分,战役层次在战争中的轮廓日益模糊。即使如此,20世纪仍有许多战役犹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⑴"大战中的大战"―――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堑壕前的大厮杀。双方共伤亡130多万人。"陆战之王"初显神威。 1916年,德军对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阵地的枢纽―――凡尔登进行重点进攻。英法联军为减轻凡尔登所受压力,在索姆河发动支援性进攻战役。2月21日,德第5集团军担任凡尔登主攻。德法两军前线兵力3∶1,火炮对比7∶1。为求胜利,双方不断加大兵力投入。 在正面15~30公里、纵深7~10公里战场上,双方共150万人的军队进行了激烈厮杀。战役第一天,德军就发射了200万发炮弹。7月1日,英法军队向驻守索姆河地区的德第2集团军发起进攻。双方共投入了153个师,约一万门火炮、1000架飞机。 英军在作战中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在由堑壕和支撑点配系的3道防御阵地上,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英法联军以伤亡61.5万人的代价仅推进了5~12公里。德军损失65万人,失去240平方公里阵地,但打破了英法联军的计划。此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阵地消耗战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此战德国大伤元气。战争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二战中转折性的战役_0

二战中转折性的战役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二战中转折性的战役,在二战硝烟弥漫的战场中,诺曼底登陆战役,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及中途岛海战这四大战役是比较公认的改变了整个战局的四大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二战中转折性的战役 1.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德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伯纳德;蒙哥马利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之战役。这场战争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役的胜利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致使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欲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占有战略资源丰富的中东的希望破灭。这场战役结束了非洲装甲军团的攻势,此场战役后轴心国于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运作。阿拉曼战役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英军击溃了北非得意联军,从此全面转守为攻,攻克突尼斯,全歼了北非德意联军,登陆意大利,展开了战略反攻。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

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3.中途岛海战 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这不仅能报美国空军空袭东京(DoolittleRaid)的一箭之仇(当时日本高级将领中有认为空袭东京的飞机是从中途岛起飞的),还能敞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日本。日本海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为达到该目的,日本海军几乎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舰队规模甚至超越后来史上最大海战莱特湾海战时的联合舰队。是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最大的战略进攻,然而由于珊瑚海海战的牵制,使联合舰队少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即受伤的“翔鹤”、以及缺编飞行员的“瑞鹤”号,对作战造成极严重的影响。 途岛海战于1942年6月4日展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环礁

高二历史新课标教案: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新人教版选修三)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课程标准:了解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体会反法西斯力量坚韧不拔的意志、浴血奋战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智慧。 三维目标 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中途岛战役美军获胜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入:1940年12月,希特勒发布21号训令——“巴巴罗莎计划”企图动用规模空前的兵力对苏联实行“闪电战”,希特勒狂妄的叫嚣“当‘巴巴罗莎计划’开始时,全世界将大惊失色,难置一言”。与此同时,日本也妄图利用德国的胜利抓紧时间南进,两个法西斯国家无止境的扩张野心,把置身事外的两个最后的大国苏联和美国最终拖入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那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怎样实现转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日军为什么败于中途岛战役? 一、欧洲战争的转折 ㈠莫斯科战役:1941.9---12 1、概况和结果 2、影响: ⑴德军在二战中第一次失败,宣告闪电战破产 ⑵以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 ⑶鼓舞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 3、德军失败的原因 ⑴从苏军看:①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 ②苏军情报准确,及时东兵西调,加强莫斯科防御 ③俄国的严寒 ⑵从德军看:①缺乏冬季作战准备 ②进攻南欧,延误了向莫斯科进攻的时间 ㈡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

1、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原因: ①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全线进攻 ②斯大林格勒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 ③夺取苏联战略物资产地高加索 ○4该城市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势必产生巨大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影响。 2、概况: 1942.7----1943.2 3、影响: ⑴苏德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 ⑵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⑶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斗争,巩固和发展了反法西斯同盟。 4、德军失败的原因: ①苏联军民士气高昂,本土作战。 ②苏联的综合国力强大,又有同盟国的支持。 ③德国战线太长,补给困难,又面对严寒。 ④德国是非正义战争,士气低落,缺乏外援。 二、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 1、背景:⑴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仍对日本构成威胁⑵诱出美国舰队加以歼灭 2、概况: ⑴美军破译日军密码,精心准备 ⑵双方在中途岛展开海战,日军惨败 3、影响: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4、美军取胜的原因: ⑴从美方看:①事先破译日军密码,掌握战场主动权 ②集中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 ⑵从日方看:①分散兵力 ②战术陈旧,航母舰队任务复杂 三、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1、背景:1942年德意军队进攻阿拉曼,开罗告急 2、概况:⑴对阵双方:①英方:蒙哥马利②德方:隆美尔 ⑵结果:德意军队损折过半,全线西撤 3、影响: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对二战形势的转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学思之窗】回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打开胜利之门的? 1、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 2、盟国在各大战场上协调步骤,广大军民浴血奋战,实现了各战场的转折。

二战后世界局部战争

1) 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 (1946.12.29-1954.7.21)〖2〗 2)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 1948.5.15-1949.7)〖3〗 3) 美国侵朝战争(1950.6.25-1953.7.27); 〖4〗 4) 美国雇佣军自洪都拉斯入侵危地马拉, 推翻阿本斯合法政府(1954.6.18)〖5〗 5) 英法以色列侵略埃及的苏彝士运河战争(1956.10.29-11.6); 6) 联合国军进驻刚果(1960.7-1964.6.30) 由比出兵刚果引起 7) 美国侵越战争(1961.5.11-1963; 1964-1968; 1969-1973.1.27); 〖6〗 8) 美国海军陆战队武装干涉多米尼加内政(1965.4.28-9.3)〖7〗 9) “六五”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6.5-6.10) 10) 柬埔寨人民抗美救国战争(1970.4.30-1975-4.19) 11) 安哥拉战争(1975-1976 苏古巴支持安人运, 1992- ) 〖8〗 12) 苏古武装干涉安哥拉(1975.7-1988.8.22)〖9〗 13) 苏古支持的雇佣军入侵扎伊尔的沙巴战争(1977.3.8-5.26) 14) 越南侵略柬埔寨战争(1979.12.25-1989.9); 15) 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1979.12.27-1989.2.15); 16) 南非入侵安哥拉(1981.8-1988.8.22); 17) 马岛战争(1982.4.2-6.14)〖10〗 18)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1982.6.4-1985.6) 19) 美国侵略格林那达的战争(1983.10.25-12.12); 20) 美国入侵巴拿马(1989.12.20) (捉拿诺列加) 21) 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战争(1990.8.2-8.3) 2. 帝国主义殖民统治遗留问题引起的战争, 多数由于民族的或宗教的领土的纷争引起的 1) 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10.25-1949.1.1); 2) 巴基斯坦阿富汗武装冲突(1955) 3) 尼加拉瓜与哥斯达黎加战争(1955) 4) 尼加拉瓜与洪都拉斯边境冲突(1957) 5) 中印边界战争(1962.10.20-11.21)〖11〗 6) 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领土边境武装冲突(1963.9-10沙漠战争; 1976.3-1983.2)〖12〗 7)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武装冲突(1963-1965) 8) 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武装冲突(1964) 9) 索马里与肯尼亚边境武装冲突(1964-1967) 10) 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8.25-9.23); 11) 萨尔瓦多与洪都拉斯“足球战争”(1969) 12) 约巴武装冲突(1970.9-1971.7)〖13〗 13) 叙利亚约旦边境冲突(1971-1980) 14) 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11.21-12.17); 15) 坦桑尼亚与乌干达战争(1972、197810.30-1979.11.中) 16) 伊拉克科威特边境武装冲突(1973) 17)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斋月战争) (1973.10.6-10.24) 18) 土尔其武装干涉塞埔路斯(1974) 19) 叙利亚干涉黎巴嫩内战(1975-1976)〖14〗

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美军空袭东京;中途岛战役和阿拉曼战役。 2、理解:苏军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获胜的原因以及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中获胜的原因。 3、运用:通过对二战的转折,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二战中各大战场如欧洲战场、亚太战场和非洲战场的转折性战役,剖析这些战役对二战胜利的影响。 2、问题探究:结合本课和前课内容,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打开胜利之门的原因。 3、论从史出:引用相关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弘扬世界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献身精神。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是由世界各国人民在不同战场上完成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中途岛战役美军获胜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阶段(1942年6月~1943年6月),主要战场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本阶段在各大战场上均发生了根本性的战略转折,随着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本节教材叙述的即为战争转折阶段的重大战役。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导入: 伏尔加格勒市中心一座多层商夏的墙上挂着一块纪念牌,上面写道:1943年1月31日德军第6野战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及其司令部人员在这座楼的地下室被俘,这块牌挂得实在太高,几乎很难看清上面的字。 这件事要推溯到1943年1月10日,苏军以50门大炮向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德军第六集团军猛轰。德军开始全线崩溃。1943年元月8曰,苏军顿河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向第6集团军劝降。保卢斯请示希特勒,被希特勒严词拒绝。1月22日,苏军再次发动全线进攻。元月26曰,德军第六集团司令保卢斯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下,请求希特勒投降,未获同意。希特勒为给保卢斯打气,于30日下令授予保卢斯元帅军衔,给第六集团军的117名军官以各晋升一级等奖励。希特勒还把元帅肩章通过空投送到保卢斯被围的斯大林格勒近郊。然而,也就在这一天,保卢斯及其部下9万人作了苏军的俘虏。由于当时根本不可能把肩章送到元帅手中,所以他被俘时戴的是上

二战著名战役

晴天霹雳——波兰闪击战 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了代号为“白色”的侵略战争。战争中,德军首次成功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的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一个拥有3400万人口,100多万军队的国家,就这样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灭亡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鹰击长空——不列颠之战 1940年7月,进退两难的德国军队决定对英国进行以空军抢夺制空权为主的战争,为掩护海军夺取制海权,最后实施登陆的三步作战计划,以图彻底消灭不列颠这个反德基地的目的,但是在英国武装力量的顽强抗击下,德国空军以战败告终。 十面埋伏——基辅包围战 基辅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包围战,也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整个战役持续了两个半月以上,在正面300公里、纵深约600公里的大片领土上进行。苏联方面军持久而顽强的斗争,对打破德军“闪击战”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德军在向莫斯科方向的进攻上受到了阻碍。德军赢得了在斯大林格勒发生的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却失去了发生在莫斯科的战争史上最大战争的胜利。 狼行拂晓——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海军基地珍珠港进行的一次空袭,击毁了美国全部战列舰。珍珠港战役在战术上非常成功,但在战略上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它的不宣而战激怒了美国人,从而使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强国加入战争。 短兵相接——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是苏联军队为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集团而实施的防御战役和反攻战役。在德军以多出0.7倍的军队、0.3倍的坦克和1倍多飞机的情况下,让苏联胜出。这次战役胜利的结果是:苏联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掌握到战争结束。 潜艇时代——大西洋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与德国围绕着保卫与破坏海上交通线,展开了生死攸关的大西洋海战。在这场战役中,交战双方的英国和德国投入了他们的全部海上力量,动用了整个大西洋舰队和其他国家的部分海上力量。整个战役动用了3000多艘作战舰艇,飞机数千架。历时5年半,是战争史上时间最长、斗争最复杂的一场海战。这场海战也使德国的潜艇一举成名。 航母号角——中途岛海战

世界十大著名战役

世界十大著名战役 世界十大著名战役 世界发展至今日,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世界格局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也不断的发生变化。在过去几千年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战役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只有去了解才能有深刻的认识。下面就去看看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十次著名战争:一、古战场上升起不灭的圣火——马拉松大战。 一名战士成了奥林匹克马拉松竞赛的创始人,一个激动人心的“荷马史诗”的战争续篇。这次战役发生在公元前490年,是波斯帝国对雅典发动的侵略战争。雅典方面参战的一万一千人全部是重装步兵,他们按照惯例,在马拉松平原的西侧排出八行纵深的密集方阵。当时正值雨季,马拉松平原只有中间地势较高,两边都是泥沼地,雅典利用地形靠智谋获得胜利。 双方参战人数:希腊联军1.1万,波斯帝国约10万人。波斯军队阵亡6400人,雅典方面仅阵亡192人。双方阵亡数字的悬殊差距,充分体现了希腊密集阵对波斯方阵的压倒性优势。 此战对于希腊文明在之后三个世纪中所达到的辉煌成就而言,无疑是这一成就的最初台阶,这也是整个希腊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击退波斯的一场会战。

二、惊天动地的空前大厮杀——长平血战。 两千多年前的黄土高坡上,一位古代名将用青铜剑拨开了世界上最大规模围歼战的序幕。公元前262年(周赧王五十三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韩国上党地区与韩国本土的联系。韩国国君韩桓惠王自知实力不济,不敢跟秦国较真,打算把上党郡让给秦国,以求息兵。上党地区军政一把手冯亭想利用赵国的力量抗击秦国,就写信给赵孝成王,表示愿把上党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以为有便宜可占的赵孝成王派兵进驻上党,引发了此次战役。秦国名将白起率秦领军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同赵国的军队开展决战,赵军最终战败,秦军大获全胜进占长平。 参战双方兵对比:赵军包括支前民工超过45万,秦军正规军达60万再加上超过100万的平民。赵国被杀、和被俘后被坑杀40多万;秦军伤20多万。 长平之战赵国的军事力量基本损失殆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而秦国则扫清了统一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因此可以说是秦国在统一中国的大决战提前了。 三、名垂史册的光辉一页——坎尼会战。 骑在大象上的战争,巧借东风赢得了地中海畔的“龙争虎斗”。该战役发生于公元前216年,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此前迦太基军队主汉尼拨入侵意大利,并且屡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 胡德坤韩永利 2012-8-1 16:59:56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04期第511~516页【专题名称】世界史 【作者简介】胡德坤,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永利,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湖北武汉430072) 【内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整体和平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二战后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无世界大战的局面,是因为二战变更了时代主题;改变了战后世界和平与战争力量的对比;规定了战后局部战争的走向。 【关键词】二战/战后/世界和平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半个多世纪,世界总体上保持了无世界大战的和平局面。比较20世纪前半期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的状况,人类文明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有了划时代的长足进步。追溯其历史渊源,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世界历史从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动荡时代向战后和平与发展时代转换的重大转折点。是二战变更了时代主题,改变了世界战争与和平力量的对比,规定了战后局部战争的历史走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变更了时代主题 20世纪前半期,世界历史在对殖民地势力范围的瓜分与再瓜分的恶性循环中前进,同时也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统治走到了尽头。后起的殖民帝国主义要

求重新分配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从而与老牌殖民帝国主义进行激烈尖锐的霸权争夺。殖民地人民的觉醒,又使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世界已进入了非通过世界性的激烈战争、世界性的民族解放战争而不能解决世界问题的时代。这种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战争与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历史表明,腐朽没落的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只有通过残酷的战争、激烈的革命来进行彻底的改造。毛泽东指出:“凡属正义的革命战争,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1](第457页)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担负了这一历史使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世界经济构架的革命性改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根源来看,导致世界战争的根本因素就是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势力范围的分割及其所形成的国际构架。表面的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性和实际的殖民势力范围分割状况,极大地阻隔了世界范围内商贸、金融自由流动的空间,极大地限制了世界市场的扩大,限制了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仍然得以维持,世界整体发展进程受到严重的阻碍,其结果终于酿成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在大危机中,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恶性膨胀,蓄意挑动世界战争,以建立更加野蛮落后的殖民大帝国,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则促使了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促使了资本主义完成从国家垄断到跨国垄断的历程,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改变了原有帝国主义列强殖民势力范围的分割局面,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这是一个推动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性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依据对产生世界大战社会经济根源的反思,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进行了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改造,强化了抑制世界性战争的因素。

二战经典电影 不看后悔一辈子

好莱坞在过去50年拍过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电影实在是太多了,值得一看的经典之作起码有好几十部,本文主要将重点锁定在描写战争场面的正统战争片,稍为边缘化的二战电影,像《辛德勒名单》、《忠勇之家》等精彩之作,均不得不割爱。 1。《西线平魔》1949年出品,描写二战末期德军与美军在比利时的巴斯托涅镇发生遭遇战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员,全片外景在欧洲西部高原拍摄,白雪覆盖的天然美景和严寒气候,通过杰出的摄影加强了电影的张力。 2。《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讲述德军将领“沙漠之狐”隆美尔,本片敢于将德军主帅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国老兵争议。 3。《桂河大桥》1957年出品,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等7项大奖。 4。《最长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国电影史上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战争片,手法平实,场面逼真。演员阵容空前,有约翰·韦恩、亨利·方达、肖恩·康纳利等。 5。《坦克大决战》1965年出品,叙事手法流畅,加上亨利方达等演员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当的娱乐性。

6。《大布列颠之战》1969年出品,由英国精英群起出动拍摄而成,片中战机遮天蔽日的空袭场面拍得壮观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7。《巴顿将军》1970年出品,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等7项大奖。 8。《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国与日本合拍,以近似个案检讨的方式交代日军偷袭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来龙去脉,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特别效果奖。 9。《中途岛》1976年出品,二战影片多以西线为背景,这部是极少以东线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阵容强大,海战场面真实,使本片维持了相当的趣味性。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二战情有独钟,此前曾拍过《1941》、《太阳帝国》、《辛德勒名单》等。本片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许多二战老兵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它为“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尤其是长达26分钟的重现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梁良 《北京青年报》

新人教版选修3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教材分析 本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为中心,讲述了战争形势的变化:首先,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最终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二战演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其次,欧、亚、非三大战场都出现了转折性战役,特别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外,本课还揭露了法西斯国家的暴行。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 成;斯大林格勒战役;盟军胜利结束北非战事;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投降。 2.思想教育:①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二 战演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②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保证。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能力培养:通过分析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②斯大林格勒 战役。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1939 年~1941 年欧洲战场的态势?(学生回答略)面对法西斯侵略的猖獗肆虐,出现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新局面,促使战争形势出现转折。(讲授新课)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板书) 1.日本偷袭珍珠港(板书) 德国在欧洲闪电战的成功,使日本获得一个机会,得以夺取英法等老牌 殖民国家的殖民地。 1940 年7 月,已经陷入中国抗战汪洋大海的日本侵略者,决意扩大侵略, 确立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基本方针,妄图把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广大地区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因此日本同英、美,特别同美国的矛盾日益尖锐。论综合国力,日本难以同美国抗衡,因而演出了1941 年12 月7 日偷袭珍珠港基地,先发制人的一幕。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了解偷袭珍珠港的概况)12 月8 日,美、英对日 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了。12 月11 日,德、意对美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双重劫难。但是人类终于依靠自身的理智和力量,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暂时置于次要地位,以伟大的反法西斯同盟的全面合作与战略协同,赢得了战争,赢得了和平,也赢得了进步,它带来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结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依靠欧洲列强之间的力量平衡所建立的、并在欧洲主导之下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等战胜国建立并为其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结构。 ①茨坦会议现场 ②军偷袭珍珠港

③1948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条英机在认罪书上签字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主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的武装进攻,使二战的战火燃烧到欧洲。在欧洲国家分裂为以英法为首的同盟国和德意组成的轴心国两个集团并进行作战的同时,战前以欧洲列强均势为主导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便随之彻底崩溃。随着战局的不断发展,国际政治的分野也日渐清晰,整个世界逐渐形成了两个相互敌对作战的阵线。发动并继续进行侵略战争的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虽然于1940年9月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但它们始终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同盟关系,也未能协调军事行动。当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发动对苏联的战争时,日本却决定南进,并于同年12月7日以偷袭珍珠港这一爆炸性事件对美国开战。法西斯国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迫使苏联和美国正式参战,使这场原本主要由中国和英国坚持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真正的全球阶段,美、英、苏、中四大国也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二战中后期,在各个战场已经处于战略反攻的形势下,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举行了一系列公开的和秘密的首脑会议和会晤(主要包括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1944年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签订了一系列公开的或秘密的、书面的或口头的宣言、公告、声明、决议、协议等,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二战结束后,战胜国又通过与一些战败国签订和约的形式,进一步补充了这种安排。这些国际文件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二战经典战争电影35部

至少值得看三遍的二战经典战争电影35部 ——兼向网友古纳和同好郑重推荐 笑独行精心编评 编评者按:该目录纯以一己喜好为之,旨在向同好推荐知见二战经典,只代表在下个人的审美趣味。此间“战争电影”的概念限制为:故事发生在战场上、军营中,以战争为主背景、以军人为主人公(所以不取《北非谍影》、《辛德勒的名单》、《苦海余生》、《英国病人》、《第八个是铜像》、《小兵张嘎》、《地道战》、《鬼子来了》等众多绝对一流或另类的二战经典);选择标准主要是美学的和商业的(即不是政治的、历史的或军事的,所以未取《莫斯科保卫战》等难得壮观和惨烈的二战经典),既引人入胜又耐人寻味,既好看又耐看,既过瘾又够味,也就是“至少值得看三遍”——经得起推敲、琢磨、品味、摩玩(从这个意义上说,像《莫斯科保卫战》这样几乎长达六个小时的电影也是不合适的,而《巴顿将军》、《西线平魔》等经典也略嫌余味不足了)…… 1.《最长的一天》(The Longest Day,美国、英国、法国,1962) 全景式记录盟军诺曼底大反攻的史诗。盟军最大的一个成功案例。公认的二战战争电影盖棺之作。告诉我们成功中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2.《遥远的桥》(A Bridge too far,美国、英国,1977) 盟军荷兰空降兵的命运。可能是盟军最大的一个失败案例。异想天开与急切冒进让盟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其间一位德军将领的风度和气度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3.《坦克大决战》(Battle Of The Bulge,美国,1965)

战线过长与补给不及让德军功亏一篑,失败令人扼腕、顿足。 4.《马耳他攻防战》(Malta Story,英国,1953) 早期二战经典。英军在马耳他捉襟见肘的遭遇。 5.《雷玛根大桥》(The Bridge at Remagen,法国,1969) 情节紧凑,精彩纷呈,一气呵成,淋漓尽致。 6.《红一纵队》(The Big Red One,美国,1980)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活着”就是硬道理。 7.《雷霆战将》(When Trumpets Fade,美国,1998) 告诉你一种反英雄主义的战场生存之道。 8.《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美国,1998) 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9.《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德国、瑞典,1993) 斯大林格勒漫无边际的雪原就是德军士兵的坟墓。未见德军与苏军的正面对峙而惨烈、惨淡之情弥漫荧屏,挥之不去。 10.《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大敌当前》,美国、德国、英国、爱尔兰,2001) 苏军与德军决战中狙击手之间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较量,穿插苏军男女狙击手之间的爱情。 11.《星星敢死队》(The Star,《东部战线1944》,俄罗斯,2004) 诗化的意境,信念的力量,内敛的情感,不朽的军魂。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3单元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学设计)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是由世界各国人民在不同的战场上共同完成的。(历史解释) 2、体会反法西斯国家军民坚韧不拔的意志、浴血奋战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智慧。(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中途岛战役美军获胜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阶段(1942年6月1943年6月),主要战场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本阶段在各大战场上均发生了根本性的战略转折,随着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本节教材叙述的即为战争转折阶段的重大战役。 本课引言叙述发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尾声的个小故事,意在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此为切入点,反映本课主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引言中包括本课学习任务: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探究的三个问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怎样实现转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日军为什么败于中途岛战役?)、需要解决的四个概念(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 【教学方式】 1、论从史出: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设置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史料实证) 2、运用视频资料,直观了解和认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历史解释) 3、以三大战场的四大战役为核心,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发生转折的。(历史解释)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新课】 利用地图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德国在欧洲、意大利在北非和日本在亚洲太平洋三大战场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并指出:面对法西斯国家咄咄逼人之势,1942年元旦,中美英法等26个国家代表齐聚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政治形式发生了根本转折。在此基础上,军事上也很快出现了转折。三大战场上的转折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讲授新课】 一、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1、莫斯科战役 播放莫斯科战役短视频,了解莫斯科战役概况。 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和教材内容分析讨论并回答莫斯科战役中苏联取胜的原因和影响。 (1)战况: (2)胜利原因:抵抗意志、情报、气候、战略战术等各方面综合因素; (3)影响:①是德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②以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 ③鼓舞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为战争形势的根本扭转奠定了基础。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虽然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但仍然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1942年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 提出问题:德国为什么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幻灯片演示“德军的作战意图”地图,结合地图分析原因,并要求学生根据分析进行概括。) 2、斯大林格勒战役 (1)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原因: ①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 ②斯大林格勒的地理位置重要。 播放斯大林格勒战役短视频,了解战况;学生根据视频内容结合课本知识概括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过程。

冷战时期世界局部战争的特点

冷战时期世界局部战争的特点 冷战时期世界局部战争的特点 所谓“冷战”,就是指二战后1947—1991年间苏美两大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紧张激烈的对抗而又没有爆发直接的武装冲突,简单地讲就是不用枪炮的战争。 冷战的产生是复杂的,但也是必然的。战后美苏冷战局面来源于战争结束时的形式,触发点是战后西方对东欧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欧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西方(特别是美国)对此事不能容忍的,它们妄图在这个地区重建亲西方的政权,恢复资本主义制度,遭到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人民的反对,于是东西方形成对峙之势,终于爆发了冷战,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政策的产物。 冷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随着八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危机,和戈尔巴乔夫(戈巴卓夫)的民主改革,促成共产国家倒台,到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正式结束。中国国共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1979年)是几个东西方国家发生区域冲突的例子,但是大多数时候只是双方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主要强国只是通过资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国家或组织。这么做就减少了两大阵营冲突的紧张性。 美国与苏联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科学技术,此外还包括了十分隐蔽的间谍战,和双方的政治宣传战。虽然双方的谍报系统经常采取秘密的暗杀行动,但是由于核武器的威慑,两阵营一直没有发生全面冲突。当然在当时,人们并不清楚,一个地区性的小规模冲突是否有可能引发核战争,有鉴于此,每一次的冲突都会引发人们极高的关注。这种紧张态势几乎像真正的战争那样改变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二战结束后,美国无论是经济实力、军事力量还是政治影响都是举世无双的。美国还控制着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泛美同盟等国际组织。雄厚的实力使美国领导人的政治野心大大膨胀,认为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的美国世纪已经到来,声称决心担当起领导世界的责任。二战后苏联作为政治、军事强国在欧洲的崛起使欧洲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不同于战前的重大变化。这对于妄想称霸世界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障碍。对此,美国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杜鲁门上台后,加紧推行称霸全球的计划,他摈弃了罗斯福大国合作的和平缓进战略,利用其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对核武器的垄断地位,企图把介于美苏之间的广大中间地带控制在自己手里,于是杜鲁门政府制定了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为了遏制苏联,美国统治集团有意识地制造了苏联利用共产主义进行扩张的舆论。,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去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以及美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全面的分析和建议。凯南断言,苏联无视“理智的逻辑”,却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如果美国拥有足够的实力,并且表明准备随时动用的话,那么用不着真的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甚至迫使苏联退却。不久,凯南在长电报的基础上又写了一篇分析苏联主权以及美国应采取的政策的文章,并以《苏联行为的根源》为题发表。这篇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凯南8000字电报中的观点,指出美国必须“把苏联看作是对手,而不是伙伴”,必须“灵活而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最终导致“苏维埃政权的瓦解或逐步趋于软化”。这样,凯南为杜鲁门政府提供了一整套所谓“遏制”苏联的战略,这套战略很快就成为美国对苏政策的指导方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攻击苏联奉行扩张政策,威胁欧洲和世界和平。他危言耸听地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他呼吁英美结成联盟,是双方的军事力量、道义力量和其他物质力量联合起来,有效地遏制铁幕后面苏联的扩张。丘

二战中转折性的战役

战中转折性的战役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二战中转折性的战役,在二战硝烟弥漫的战场中,诺曼底登陆战役,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及中途岛海战这四大战役是比较公认的改变了整个战局的四大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二战中转折性的战役 1?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德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伯纳德蒙哥马利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之战役。这场战争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役的胜利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致使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欲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占有战略资源丰富的中东的希望破灭。这场战役结束了非洲装甲军团的攻势,此场战役后轴心国于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运作。阿拉曼战役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英军击溃了北非得意联军,从此全面转守为攻,攻克突尼斯,全歼了北非德意联军,登陆意大利,展开了战略反攻。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

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3.中途岛海战 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 一个攻击目标。这不仅能报美国空军空袭东京(DoolittleRaid)的一箭 之仇(当时日本高级将领中有认为空袭东京的飞机是从中途岛起飞的),还能敞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日本。日本海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为达到该目的,日本海军几乎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舰队规模甚至超越后来史上最大海战莱特湾海战时的联合舰队。是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最大的战略进攻,然而由于珊瑚海海战的牵制,使联 合舰队少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即受伤的“翔鹤”、以及缺编飞行员的“瑞鹤”号,对作战造成极严重的影响。 途岛海战于1942年6月4日展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环礁的攻击,还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所以这场仗可说是太平洋战

世界十大战役

百年世界战史十大经典战役 ——在战争历史的坐标上 20世纪是战役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在战争历史的坐标上,人类由机械化战争走到高技术战争、信息化战争。作为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战役,也从陆地、海洋走向了天空、太空,从有形的战场走向了无形的空间。难以计数的会战、空战、海战、登陆战等构成了机械化战争时代战役的主要内容,千机轰炸,百舰聚首,千辆坦克大战,几百万人的军队厮杀成为它的典型画面。一个"大"字可以说是这一时代战役的最根本特征。 60、70年代新技术革命兴起后,战争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尽管临近世纪末,战争仍处于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过渡期,但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高技术战争中,仍显示出陆、海、空、天、电全维立体作战的信息化时代战役特征和高效、低耗、精确、灵敏、即时等战役特性。随着通讯、指挥、控制、打击等战争手段日益完备,一些战术、战役行为往往能达成战略目的,战略、战役、战术3者的界限更加难以区分,战役层次在战争中的轮廓日益模糊。即使如此,20世纪仍有许多战役犹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一、“大战中的大战”——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堑壕前的大厮杀。双方共伤亡130多万人。"陆战之王"初显神威。 1916年,德军对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阵地的枢纽——凡尔登进行重点进攻。英法联军为减轻凡尔登所受压力,在索姆河发动支援性进攻战役。2月21日,德第5集团军担任凡尔登主攻。德法两军前线兵力3∶1,火炮对比7∶1。为求胜利,双方不断加大兵力投入。 在正面15~30公里、纵深7~10公里战场上,双方共150万人的军队进行了激烈厮杀。战役第一天,德军就发射了200万发炮弹。7月1日,英法军队向驻守索姆河地区的德第2集团军发起进攻。双方共投入了153个师,约一万门火炮、1000架飞机。 英军在作战中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在由堑壕和支撑点配系的3道防御阵地上,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英法联军以伤亡61.5万人的代价仅推进了5~12公里。德军损失65万人,失去240平方公里阵地,但打破了英法联军的计划。此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阵地消耗战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此战德国大伤元气。战争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二、激战英伦——不列颠空战 飞机问世后最大规模空战。"千里眼"帮忙。德国损失飞机1700余架。 为对抗希特勒发动的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英德之间爆发了空军诞生以来最大的空战。德空军此战严重受挫。丘吉尔评价说:"战争史上,从来不曾有过如此众多的人(英国民众)从如此少的人(皇家飞行员)那里获得如此多的好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二战后冷战、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人民版选修3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二战后冷战、局部战争 及和平与发展人民版选修3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3年4月,罗斯福就授意自己的亲信雷斯特·戴维斯写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该文透露了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国合作、建立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 ——材料汇编材料二今日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对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是“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自由制度”,另一种是“以强加于大多数人的少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极权政体’,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的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伟大的责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上”。 ——摘编自1947年3月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战略目标,据此分析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杜鲁门与罗斯福对苏战略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第一问罗斯福主张“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而“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第二问美苏的利益冲突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第(2)题,第一问罗斯福“强调大国合作”,由美国主导世界;杜鲁门主义强调直接对抗苏联的“极权政体”;第二问罗斯福企图利用经济手段软化苏联,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杜鲁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