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经营转型

商业银行经营转型

商业银行经营转型
商业银行经营转型

“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转型

时间:2010-05-31 18:10:35 来源:作者:林晓楠

内容摘要: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脱媒”现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资本市场在分流了银行贷款业务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良机。在目前情况下,商业银行必须对传统的经营模式进行改革,并从资产、负债及综合业务入手,开发创新产品,以应对“金融脱媒”对银行业经营模式的挑战。

关键词:金融脱媒经营模式转型业务创新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金融脱媒”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金融脱媒”一般是指资金不经过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而从供给方直接输送到需求方,从而造成资金在银行体系外循环,使得商业银行等间接金融中介机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有所降低。从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来看,“金融脱媒”现象的产生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过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金融的管制逐步放松,资金的配置越来越依靠市场手段,各种提供直接融资的金融机构不断出现,金融创新工具也不断推陈出新,多种金融业务的提供使得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融资决策有了更多的选择,对银行的资金依赖性不断降低。

目前,我国银行业同样面临着“金融脱媒”问题的困扰。笔者认为,这一问题既是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严峻挑战,同时也为银行业务创新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本文试图从分析金融脱媒现象在我国的表现入手,对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转型提出政策建议。

我国金融脱媒现象的主要表现

在我国的融资体系中,通过银行贷款进行间接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而信贷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趋于多元化,直接融资的比重不断增加,而个人的资金运用除了银行存款外也有了更多的运用渠道。金融脱媒现象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面临着严峻挑战。在现阶段,金融脱媒现象在我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降低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金融工具不断推陈出新,企业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宽。许多业绩优良的大公司通过股票或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而部分质地优良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创业板进行直接融资或者获得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直接融资规模的增加对银行的贷款规模有显著的替代效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起,企业通过境内或境外上市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比例越来越高。至2005年底,通过股票发行融资量已占全年总融资量的6%。而由于直接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宽,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对银行的贷款业务产生了明显的替代效应,随着企业直接融资额的不断增加,贷款在融资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3年的85.1%降到了2005年的78.1%。2005年,企业短期融资债业务的推出,对商业银行短期贷款业务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由于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实行备案制,其准入和发行比一般债券和银行贷款快,融资成本也低,因此对大中型企业具有强烈的吸引力。2005年累计发行各种短期融资券142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5年全国各项新增贷款额18273亿元的7.8%,人民币新增贷款的27%。

(二)多种金融工具使银行存款不再是居民金融资产的唯一选择

随着我国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个人的各种投资理财产品除了传统的股票、债券、基金及保险产品外,近几年来,信托投资公司发行的各类信托计划及银行自身发行的各种理财产品也极大的拓宽了居民的理财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居民的储蓄存款。从1999年至2005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的结构变化可知,从资金来源来看,储蓄存款占资金来源的比重从1999年的48.38%下降到了2005年的46.70%。而储蓄存款中,活期储蓄存款占比增加较快,从1999年的24.60%增加到了2005年的34.59%。与之相反,定期存款的占比却不断下降,从1999年的75.40%下降到2005年的65.41%,下降了10个百分点。这表明近几年随着居民的投资渠道不断增加,居民相应减少了定期储蓄存款,增加了活期储蓄存款,以便在时机恰当时投资于其他资产。

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转型建议

“金融脱媒”现象的出现使得长期在社会信用中居于垄断地位的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领域面临着严峻挑战,迫使银行必须改变原有的依靠企业贷款获取利息收入的单一的盈利模式,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我国目前仍面临着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偏弱、资金缺口巨大、不良贷款比率偏高等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银行不及时调整策略,则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陷入被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分流了银行的贷款业务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良机。在目前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善业务经营模式,以应付不断深化的“金融脱媒”现象带来的挑战。

(一)在负债业务方面,拓展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

居民及企业存款长期以来,一直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从银行业的资产业务上看,金融脱媒不可避免地带来储蓄分流,存款的流失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及其他资金的补充,将会产生流动性危机。另外,银行也将失去资金运用所带来的利差收入。因此,为应付金融脱媒带来的储蓄分流,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拓展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

资本市场发展在分流银行储蓄存款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将以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自有营运资金存款、登记公司自有资金、清算备付金、验资资金存款等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以及企业存款的形式回流至商业银行。资本市场发展越快,同业存款的增长就越迅速。因此,同业存款及企业机构大额存款业务将是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

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创造符合客户需要的高质量、高效率的新型理财品种,主动吸引客户资金,实现产品型负债。由于客户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而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而传统存款的目的只能满足客户的单一需求。因此,要吸引客户的资金,必须善于把握客户需求变化的趋势,不断创造符合客户需要的高质量、高效率的理财品种。实践证明,各家银行开发的一些新型理财产品、投资性避险产品及年金管理产品等都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

通过主动借入负债,可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不仅为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为银行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渠道,商业银行不仅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市场进行同业借款和票据融资,还可以通过资产回购,发行金融债等方式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

(二)在资产业务方面,开发新的贷款业务品种

努力扩大商业银行的可贷款对象,发展中小企业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一直是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为此,不同学者也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但在实际操作上,商业银行还是因为风险大、成本高不愿意做、贷款“垒大户”现象依然是普遍的做法。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大企业能够顺利地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而对银行的融资需求减少。商业银行必须开拓新的市场。中小企业是快速增长的生力军,但长期以来,其对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与其所获得的信用资金的市场份额严重不成比例,因此,注重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贷款创新产品,是扩大商业银行可贷对象的重要手段。关于贷款与风险控制的技术问题,可以有些银行的现行做法,比如将贷款整体打包给小额贷款机构。小额贷款机构不是存款机构,但是小额贷款方面的专家能帮银行做零售。另外,由于贷款利率上限已经放开管制,银行的风险也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弥补。

融资融券、证券质押贷款等支持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新型融资业务将获得发展契机。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券商将可以以证券质押的形式为客户提供资金,银行可以借此开展针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新型资产业务。同时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证券品种的日益增加以及证券市值的不断扩大,银行的证券抵押贷款业务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此外,投资者在交易中有对流动性资金的需求,银行将有机会延伸其传统信贷业务优势,为企业收购兼并、企业和券商承销业务、基金公司融资、机构的新股申购业务等提供过桥贷款等其他融资服务。

(三)从资产负债综合角度来看,推行多形式资产业务

资产证券化是美国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做为商业银行的一种特殊融资手段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资产证券化是指一个实体将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识别的现金流收益集合起来,并转移给投资者,从而达到融资目的的一种融资方式。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有效的运用资产证券化工具,可以综合协调资产和负债的平衡。一方面,通过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化解由于存款短期化和贷款长期化而产生的流动性问题,转移由于利率波动而产生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有选择性的购入市场上其他商业银行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可以增加资金运用的渠道,对资产和风险进行优化配置。

我国资产证券化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启动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试点至今,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分别发行了30亿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99亿元(两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这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积极探索。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证券化试点的资产比较单一,主要为长期基础设施贷款或长期住房按揭贷款,做为试点产品,两家试点银行更注重产品发行的成功,因此选取的资产均为长期优质资产,这种优质产品的证券化不能满足银行分散风险的需求,因此,还不具有普遍的可操作性;二是目前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和交易仅限于银行间市场,商业银行仍然是相关产品的主要投资者,投资主体单一化的局面与债券市场日益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结构极不相称,不利于分散银行系统的风险。同时与资产证券化相配套的法规、税收制度及监管标准仍然不够健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从短期来看,金融脱媒现象给银行带来的直接结果是银行的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主要是贷款需求不足与资金供应相对过剩的矛盾。在这一时期,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动机不足。但从长期来看,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运用资产证券化工具来调节资产和负债结构应是趋势,商业银行必须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发展,积极利用好资产证券化工具,推动经营模式的全面转型。

参考:

1.吕耀明.商业银行创新与发展.人民出版社,2003

2.巴曙松,程晓红.消费信贷快速扩张下的金融体系.西部论丛,2004(11)

3.唐旭.多层次金融市场与金融脱媒.金融,2006(7)的增长就越迅速。因此,同业存款及企业机构大额存款业务将是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

商业银行关于经营转型的调研报告作者:admin888 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4350 商业银行关于经营转型的调研报告-

xx支行自XXXX年X月X日成立以来,走过了XX年的发展历程,纵观这XX年的发展道路,可谓是起起伏伏而又颇为平坦,各项业务工作均呈上升趋势,但传统业务一直在我行居主导地位,经营收入和利润主要依靠贷款利息收入来维持,一些包括中间业务、电子银行在内的新兴业务发展缓慢,面对2006年以后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市场的全面放开和目前工商银行正在进行的改革,我行面临着如何进行顺利实现经营转型,从传统业务中解放出来,向新兴领域进军的重要课题。

日前支行党总支组织了一次高开支行经营状况的全面调查,并召开了专题行务会,对我行目前的状况进行了认真的人习和研究,从中找出了制约我行发展的问题及其根源所在,理顺了思路,制订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并撰写调查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一、业务工作基本情况分析

(一)截止XXXX年X月XX日我行各项主要经营指标:

1、存款计划:储蓄存款余额目前已经达到XXXXX万元,较年初增加XXXX万元;对公存款余额目前为XXXXX万元,较年初下降XXXX万元;同业存款余额达到了XXXX万元,较年初增加了XXXX万元。

2、中间业务收入计划:目前已经实现XXXX万元,同比增长了XX%。

3、风险控制计划:我行目前法人客户的不良贷款已经全部处置或剥离,目前仅有个人贷款有小部分不良,不良率控制在较高的水平。

4、财务收支计划:经营利润计划截至X月末实现XXXX万元;利息收入计划目前已经达到XXXX万元。

(二)经营情况分析

1、存款:我行的储蓄存款一直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XX%左右。自XXXX年以来我行的储蓄存款增长幅度空前高涨,XX年、XX年增幅分别是XX%和XX%,今年截止X月底余

额为XXXXX万元,较上年增长达到了XXXX万元,增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XX%强,创建行以来的最好水平。目前储蓄存款的总户数为XX万余户,其中平均余额超过XX万元的有XXXX户,占总户数的不足千分之二,余额达到XXXXX万元以上,占总余额的XX%强;20-50万元的客户有XXXX户,余额X亿元,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余额的不足X%和XX%强,两项相加XXXX户余额达到X亿余元,相对于X万户和XX亿元余额来说,那就是不到X%的客户,存款余额却达到了XX%,由此可见大客户、优质客户对我行储蓄存款的走势影响极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相对于储蓄存款我行的对公存款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弱的态势,平均增幅为XX%左右,增长幅度最大的为XX年的XXXX万元,余额达到XXXXX万元,增幅超过XX%,而增长原因为XXXX 公司的项目贷款所产生的派生存款,而今年之所以下降幅度较大,截止目前已经较年初下降了XXXX万元的根本原因就是上述两企业因项目用款支付额度为XX亿元左右;而排除上述原因我行对公存款将呈增长趋势,增长额将近XXXX万元。

2、中间业务:我行的中间业务一直处于劣势,今年截止X月XX日中间业务收入为XXXX 万元,而较去年同期增长了XXX%,这说明我行今年制订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但在工作力度和方式方法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3、收息及利润计划:XX支行一直为XX市分行辖内的盈利大户,收息率也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按照我行目前的态势,预计可以保证完成这两项指标。

二、制约我行发展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是对公存款形势严峻。具体分析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讲是XXXX公司支付工程款用了XX亿元。主观上就是高区的优质客户和大客户比较少,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很强,缺乏一些强有力的增存点,因此导致对公存款增长乏力。

二是中间业务收入完成的不理想。虽然我行在工作力度上和成绩上较往年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存在方式方法上的问题。尤其是在票据贴现业务方面做得不够好,虽然我行加大了工作力度,但由于XX大部分企业的承兑额度较小,大部分是在XX万元以内的,因此收益较低。

三是国际业务开展的不成功。在我行开户的外资企业和进出口业务较多的客户相对比较少,而X区的企业针对韩国市场的比较多,由于韩国经济的起伏不定,金融状况不稳定,信用证开单的风险较大,因此开展此项工作比较困难。

四是电子银行营销力度不够大。个别部室和职工有畏难发愁情绪,分配的任务不去营销;有的对电子银行业务不熟悉,给营销带来了困难;还有的部门负责人积极性不高,本部门营销任务没有完成,影响了全行指标的完成。

三、实现经营转型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一)在发展战略方面:我行党总支明确,今后几年发展的重点是个人金融业务和中间业务,向重点客户营销重点产品,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要建立更高效的服务模式。我们要充分利用工商银行网络科技优势和全功能业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要继续保持和发展传统业务优势,尤其要做好大客户、高端客户的服务,加大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力度,

特别要重视发展中间业务。同时,要抓住一切有利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国际业务和票据业务,使我行业务收入均衡增长。

(二)在个人金融业务方面:

一是更新观念,正确引导。要针对个人金融业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大众消费心理,结合上级行的一些措施办法,利用各种形式主动加强宣传和营销,积极提倡广大客户和一些潜在的客户使用信用消费,开设“大众金融业务课堂”,为大众讲解我行的金融业务,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大环境,用政策来调整引导,用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金融新产品来满足消费领域和消费群体的金融需求。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坚持竞争、发展、服务的观点,在全行开展各种形式大讨论,增强员工紧迫感,真正把个人金融业务摆上日程,并抓实抓好。

二是建立健全完善的个人金融业务组织机构体系,真正实现“大个金”经营格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建立“客户中心型”组织结构。一要紧密围绕建立“大个金”经营格局,形成全行整体合力共建个人金融业务的强势。组建综合的个人金融业务服务中心,对个人的一切金融业务都集中到中心办理,为优质的个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金融超市服务。二要全面推动储蓄所的升级,逐步把储蓄所改造成“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综合性零售业务网点,甚至挂牌为“金融小百货商店”,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各种需要。三要加强科技力量和投资,向高科技、高智能、高信息化要效益。必须要强化自助银行、销售终端以及以网络银行为主导的电子银行的建设,使全行非柜台业务占比迅速提高,最大限度地方便客户。

三是大力发展个人金融产品,逐步向发展前景广阔的业务品种倾斜。我们必须做到一要继续大力发展以银行卡为核心的个人银行产品。首先,银行卡的大发展能够吸收大量的储蓄存款,将能推动商业银行的传统个人银行业务,促进储蓄存款的增长。其次,充分发挥银行卡各种功能,营销重点放在目前我行已经开通的银证通、银保通、保险、基金代理、代收通讯费、水电费等合作业务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IP电话上。第三,以银行卡业务为载体发展个人信用业务,推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全面发展。从我行实际发放个人贷款的情况看,个人消费信贷普遍的低逾期率和低坏账,说明了个人信贷业务的低风险。大力发展个人信贷业务是我行调整信贷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之一。二要向发展中间业务倾斜。目前我行准备尝试在软硬件环境好的支行营业大厅里设置个人理财中心。这个个人理财中心的基本任务就是启动咨询、代理功能,向广大客户推介银行汇款、通存通兑、ATM、POS、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消费信贷等业务“一站式服务”,并提供合乎客户实际的最佳解决方案,使他们没有会计也能走遍天下。并且根据客户不同需要,“度身定做”,保证客户资金或财产的保值增值。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个人业务的特点,将它与我行的传统业务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加大宣传和营销的力度,使它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真实利润。

(三)在中间业务方面:

一是严格执行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加强收费管理,落实责任制,强化“有费必收,应收必收”的纪律。

二是抓住契机,抢占市场。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大力推销我行灵通卡、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兴业务,以此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三是大力抓好国际业务,采用包干制的方式,选准几个重点客户进行重点攻关。

四是加大票据业务工作的力度,搞好宣传、推广工作,按照“全行营销,集中办理”的营销格局,多方找票源,增加票据业务效益。

(四)在其他方面:

1、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客户经理制,提供规范全面的金融服务

银行业务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的银行业务人才。我行目前需要在各项业务都设立客户经理制,并制订完善的、现代化的客户经理制度,培养出合格的经理人员。客户经理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和培养潜在客户,维护和巩固优质客户,针对不同客户的特点开发产品,制订不同的银行产品营销组合,以此达到客户对服务满足的最大化,从而实现银行效益的最大化。在队伍建设上要积极培养,科学使用,择优引进。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和高级营销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现代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

2、建立银行与客户之间和谐的关系

银行与客户之间和谐的关系有利于银行与客户共同发展,实现双赢。通过近期我行开展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活动,在走访客户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同时根据这项调研结果,结合银行工作实践,我们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要建立和谐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首先银行在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双方平等、自愿的观念,尊重客户,以客户为中心,向服务要效益。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及货币资本的特殊企业,既是现代经济的枢纽,又是服务于客户的第三产业。“服务兴行、服务强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永恒发展主题,要贯穿到整个服务过程中去。其次,银行要立足当地经济环境和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拓展业务。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客户需求,通过及时改进和完善现有产品和服务体系及标准,使产品和服务不仅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而且还能为客户带来更高的忠诚,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以此促进业务的有效开展。第三,银行要发挥自己在资金、信息等各方面的优势,贴近客户,对客户要多一些指导,真心实意地做好客户的参谋和助手。正如客户所言:“你们早把这个产品介绍给我们就好了。”其实,有很多产品,之所以未被客户认同和接受,不是(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网络.com查看)产品缺乏卖点,而是和这些产品“待在深闺中”,缺少营销和引导有直接关系。我们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客户的实时动态,帮助其理财,实现银行资产风险最小化、效益最大化,走可持续性、高效发展之路。总之,银行与客户之间要努力塑造互惠互利、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信用关系,实现银行与客户"双赢",营造出一种平顺、和谐的金融服务环境。

综上所述,我行要取得发展和实现顺利转型,就必须认真积极的转变观念,更新思维,形成完善、务实的经营格局,业务操作更加规范合理,金融产品更加贴近客户实际,建立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和管理程序,营造平顺、和谐的金融服务环境,开拓前景广阔、利润丰厚的个人金融业务市场和中间业务市场。

财富管理是银行经营转型的方向时间:2011-04-19 16:30:05 来源:中国金融作者:交通银行行长牛锡明

展望“十二五”时期以至未来十年,中国经济金融市场将继续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诸多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可以说,这一时期既是我国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模式的关键期,更是商业银行夯实发展根基的重要战略窗口期。

经营转型:

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上升成为中国经济运行的主旋律,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新一轮变化的帷幕已然拉开,“高资本消耗、高信贷投放、高成本运营”的传统经营模式难以为继。经营转型和发展创新成为商业银行与时俱进、以变求存的共同选择。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商业银行外延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金融业的成长,从根本上得益于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在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中国商业银行走出了一条“融资→放贷→再融资→再放贷……”的典型外延扩张路径。这一发展模式的优点,是在好的经营环境下,商业银行能够实现高成长和高盈利,而缺点则是资本占用较高、风险相对集中,逆周期发展能力不强,可谓“成也信贷,败也信贷”。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地区差异趋于弥合、城镇化进程放缓、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环境治理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不远的将来中国经济高投入、高产出的增长格局将发生根本改变。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主的“索洛剩余”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不断扩大,资本和劳动等传统要素的贡献则相对降低。中国银行业长期以来经济高增长带动信贷高投放、以信贷高投放促进经济高增长的经营环境渐行渐远,“十一五”期间超常规规模增长的态势难以再现。商业银行必须顺应经济特征的变化,大力推动业务结构调整,实现向“绿色”、“低碳”增长的转变。

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经受挑战。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形成了资产结构以信贷为主、客户结构以对公大客户为主、收入结构以利息收入为主的“单一结构”特征。目前我国银行业收入80%以上来源于存贷利差,利差收入是目前我国银行业盈利的主要来源。“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资金完全市场化定价将逐步成为现实。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金融机构存贷款竞争加剧,利差收窄,并带来逆向选择、储蓄分流、债券资产缩水等风险。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业都遭受了较大冲击,甚至有部分银行破产倒闭。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风险管理等经验不足,即将到来并可能加速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使得商业银行强弱分化,甚至面临生死考验。

金融市场深化发展,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面临冲击。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和投资渠道的增多,金融深化的过程往往伴随“金融脱媒”,银行信贷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逐步趋于下降。未来我国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将进一步健全,融资结构将从间接融资为主向间接和直接融资并重的格局过渡,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将继续加快发展。预计未来五年,我国直接融资比重将上升到30%以上,特别是企业债券融资比重将快速提高到23%,成为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崛起已开始挑战银行在支付领域的垄断地位,技术性脱媒的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商业银行面临优质客户分流、贷款增长受限、负债不稳定性增加等诸多考验,存、贷、汇等传统业务增长受到渠道分流的巨大挑战。

审慎监管成为主流,商业银行外部资本约束日趋强化。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审慎监管成为主流,巴塞尔新资本协议Ⅲ已大幅提高商业银行资本的最低标准。顺应危机发生以

来国际监管体系的调整和变革,我国将在目前“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系基础上,逐步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引入动态资本、流动性覆盖率、拨贷比、杠杆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等监管新工具。特别是在当前环境下,治理通胀将成为未来较长时期的任务,宏观调控将着重把好流动性总闸门,引导货币供应总量增速和货币信贷向常态回归。资本充足水平要求事实上已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限制银行信贷增长能力,并倒逼银行优化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加大零售业务、中间业务等资本节约型业务的拓展力度。

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商业银行同质化经营格局难以持续。纵观西方商业银行,既有像汇丰、花旗这样综合化、国际化能力较强的全能型“大块头”,也有像富国银行、纽约梅隆银行等在私人银行、资产托管等特定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的特色银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商业银行无论规模大小,都具有很强的“做大做全”倾向,经营呈现高度同质化的特征。各家银行在业务范围、服务对象、产品技术上没有显著差别,竞争主要是靠价格战、规模战等“常规武器”来“贴身肉搏”,创新核心竞争能力亟待提高。这是在低压力市场环境下粗放经营的重要表现。在外部约束增强、市场主体扩容和客户需求多元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银行市场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常规作战方式已经无法左右战局,创新能力决定竞争地位。未来的中国商业银行,需要在做专业、做特色上做好文章,细分客户发展策略,加强产品服务创新,通过精耕细作来提高综合收益水平,逐步形成差异经营、错位发展的市场竞争格局。

客户需求深刻变革,商业银行服务能力亟待提高。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根本准则。商业经营模式的转变、组织管理形式的变化、产业链条的细化、金融市场的变革,使企业客户金融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更为明显。财富快速增长、社会阶层结构变化、消费观念转变、人口老龄化加速等,也将带来零售客户金融需求显著变化,对财富保值增值、理财规划等高层次、专业化的需求增加。信息技术全方位改变生产、生活、沟通方式,无线网络和设备的普及将“信息化生活”变为现实。客户对便捷性、自助型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如“3A”支付(即Anytime、Anywhere、Anyway)。商业银行亟需加快产品渠道创新,加强专业团队建设,来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满足客户对银行服务需求由单一到复合、由标准化向定制化的重大改变。

财富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重要方向

诸多的挑战也蕴含无限的机遇。商业银行唯一的选择就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以主动“求变”来积极“应变”。财富管理业务以其高成长、高收益、低资本、低风险的特性,迅速成为商业银行的瞩目焦点和转型方向。

首先,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积累并正在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以前以劳力换收入的中国人开始以资本换收益。未来的中国,必将孕育出世界级的企业和世界级的企业家,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也将向“橄榄形”结构加速演进。据瑞信最新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财富来源地,中国家庭财富总值达16.5万亿美元,预计2015年增长将超过1倍,达到35万亿美元。日益庞大的社会财富积累和加速演进的社会阶层结构,使得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加速成长,面临巨大发展空间。

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新兴的中国富裕阶层展现出独特的行为模式。首先是资产配置行为两极分化。一方面出于安全性考虑,对现金和流动资产高度偏好,其金融资产大约有60%以现金或存款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却展现出投机性较强的特征,倾向于将大量资金投资于股市,并相信自己能在波动巨大的市场中获得高盈利。其次是投资渠道相对狭窄。偏好投资企业、房地产等有形资产,并主要以在岸投资的形式存在。第三是自主性较强。由于新兴富裕阶层很多都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他们重视客户经理所提供的信息,但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并倾向于自行作出最后的投资决策,且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对投资回报率有很高的期望。

未成熟的市场状态,实际上意味着财富管理服务的价值尚未为客户充分认识。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人们对风险、对资产配置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给了银行开展客户教育的良机。随着投资渠道的日益增加和金融产品的日益复杂,这种亲力亲为的财富配置方式,必将为更为专业的专家理财方式取代,客户将更加依赖银行的专业支持,在更为广阔的市场进行更为分散多元的金融资产配置。代客户管理金融资产将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将随之发生深刻变革,未来的银行将由管理信贷资产为主转变为管理客户金融资产为主,转型成为客户的全方位金融“管家”。

其次,商业银行应准确把握客户诉求,赢取先发竞争优势。

建立与高端客户的关系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巨大努力,但也将获得显著的回报。在市场尚未充分发育的情况下,如果银行能够及时切入,培育引导客户需求,并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使客户充分认可自身服务价值,就有望与客户建立稳固关系,成为客户的主要财富管理机构,建立起巨大的先发优势。

根据波士顿公司的调查报告,服务、产品、渠道是人们选择银行的主要标准。深入了解其现有和潜在客户,细分识别目标客户群,为其定义有针对性的价值定位,并充分利用自身竞争优势传递这些价值对银行至关重要。财富管理业务特色的形成,需要商业银行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快转变,提高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功能定位:“专营商店”向“超级市场”转变。随着客户资产的增加,客户资产配置需求将体现出多元化、个性化两大特征,相应地,商业银行服务也将向综合化、定制化转变,最终成为金融服务的“超级市场”。一方面,客户资产配置需求将更趋多元、分散,突破业务领域和地理空间的限制。商业银行需要依托综合化和国际化发展“双轮驱动”,并不断加强与国际先进同业的合作,打造跨境、跨业专业服务团队,加强跨境、跨业产品服务创新,提高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一对一”的服务模式下,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将得到充分尊重。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就是赢得信任、获取利润的能力。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加强对资源、队伍的组织整合,以及产品、服务的组合创新,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解决方案选择,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经营模式:“存量持有”向“流量交易”转变。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盈利模式是“放贷-持有-收息”,只要规模增长、风险可控,利息收入就能稳定成长,主要是依靠存量规模的扩大来实现利润的增长。而财富管理业务的实质是代客管理资产,商业银行赚取的主要是咨询顾问费、交易佣金、手续费收入等中间业务收入,利润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业务流量的放大。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准确研判市场,持续为客户提供具有增值价值的投资建议和产品,引导并帮助客户实现交易行为,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赚取利润。在当前信贷增长受到约束的形势下,通过发展资产管理池业务,实现由做“存量”向做“流量”的转变,对商业银行更具有多重意义。一方面,银行

可以通过对信贷存量的置换,有效满足客户新增融资需求,维护拓展客户关系。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不同收益、期限结构的资产管理池产品,为客户资产配置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服务渠道:“钢筋水泥”向“三位一体”转变。在信息化加速推进的情况下,银行网络与企业网络的对接、银行网络与银行网络之间的对接、银行电脑与家庭电脑的对接、手机银行与信用卡的融合等都将深刻影响银行服务方式。未来银行服务的发展方向,将是依托人工网点、电子银行、客户经理“三位一体”、超越时空限制的全方位一键式服务。银行网点将不再是客户为了办理业务才不得不来的场所,而将成为客户和亲朋好友、事业伙伴沟通交流的社交“俱乐部”。银行的服务团队将随时在线回应客户需求,并在全球化布局和专业化团队的支持下,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定制服务和专业化的分析咨询服务。通过便捷强大、无处不在的全渠道电子交易平台,银行将实现对客户交易行为的全方位介入,进而实现与客户关系的深度绑定,银行服务将无限延伸,家庭银行、企业银行、随身银行将成为未来银行服务的主渠道。

打造中国一流财富管理银行

作为较早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交通银行以成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领跑者为目标,始终致力于深耕财富管理这片“沃土”。

确立财富管理战略地位。早在深化股份制改革之初,交行就提出了把握发展潮流、推进零售转型的思路。其后又在深入分析经营环境、系统总结发展经验和借鉴同业先进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转型思路,最终形成了“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两化一行”)的发展战略,将财富管理业务确立为全行战略转型的主攻方向。2010年,交行将“交通银行,您的财富管理银行”确立为新的主广告语,推出了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企业形象广告,并面向社会发布了交银中国财富管理指数,财富管理专业品牌形象得到市场广泛认同。

打造跨境跨业财富管理平台。交行紧跟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大力完善海外服务网络。已在香港、纽约、东京、新加坡、首尔、法兰克福、澳门、胡志明市、伦敦、悉尼、台北等国际和区域金融中心设立分行或者代表处,下一步还将考虑对伦敦、悉尼、台北等代表处进行升格,在旧金山等地新设机构,初步形成了“以亚洲为主体、欧美为两翼”的经营网络。2010年,作为中国银行业投资保险公司的首家试点,交行控股的交银康联人寿保险顺利挂牌,并依托银保合作优势迅速成长。至此交行已建立起全面覆盖银行、基金、保险、信托、租赁、投行等领域的综合业务平台。与此同时,交行努力加强集团与子公司联动、境内外联动、离岸在岸联动,将租赁、信托、保险、投资银行等业务融入母行业务发展,致力打造全行一体化的“精准营销、交叉销售、分层服务”营销管理体系。

完善客户分层服务体系。2006年,交通银行推出以“丰沃共享、厚德载富”为寓意的“沃德财富”高端客户服务品牌,并在此基础上先后推出面向中端客户的“交银理财”品牌、面向大众客户的“快捷理财”品牌,以及面向超高端客户的“沃德财富”私人银行服务,率先在业内建立起完整的个人客户分层服务体系。其后,交通银行又将财富管理理念引入公司客户服务,整合现金管理、供应链融资等产品,推出了公司客户“蕴通财富”服务品牌,并积极探索“统一分层营销、一式审批”的大客户营销服务模式。

探索“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交行致力于打造人工网点、电子银行、客户经理“三位一体”、互为补充的高效服务模式。在持续加快二三线城市布局,扎实推进存量网点调整改造的基

础上,以“一键式”便捷服务为目标,将电子银行发展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围绕客户体验持续推进电子银行功能完善。大力加强客户经理配备和培训,探索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载体,以收入贡献为基础”的客户经理考核体系,并将电子银行业务作为客户经理考核的重要指标,引导客户经理加强电子银行业务推介和客户培训。

强化客户信息系统支撑。为适应未来集团一体化管理的需要,交行自2010年启动以建设新一代信息系统为目标的“531工程”,并同步推进客户信息系统的整合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力求打造以客户为中心、境内外一体化、全面风险管理、后台集中运营、核算相对独立、管理信息集中的现代化信息系统,为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交通银行将以“两化一行”战略为指引,抓住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初启的窗口机遇期,倾力打造财富管理特色,有效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努力确立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标杆地位,在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新跨越。

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之路

2006年06月14日09:22 中国经济时报■徐志宏

经营转型问题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完善公司治理改革之后需要面临的又一项重要课题。对于转型的终极目标,大致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不应再将商业银行简单地看做介于借贷方之间、用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代理人,它应是一个独立的市场参与者,通过创造金融产品,以及对风险、期限、规模、流动性的转换来为客户实现增值。转型终极目标的实现,可

以有多种途径,但是关于具体的转型路径,目前还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认识。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的转型路径深深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经济金融环境,只有客观分析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才能最终找到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转型之路。

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不能急于求成

商业银行的经营是与外部市场紧密相联的。很多学者在谈到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和收益来源时,多简单与国外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现阶段的商业银行进行比较,用以说明中国商业银行在盈利结构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这种比较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全面,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和国外商业银行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

第一,我国和美国在融资结构上存在差异。我国以直接融资为主,美国以间接融资为主,中、美商业银行收益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不可比。从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算起,美国就一直是一个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度,债券、股票等资本市场非常发达,20世纪60年代以来,其商业银行贷款资产在全部非金融部门融资中的份额最高才33%,到1995年已滑落到23%左右。因此,美国的银行可以并且不得不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较高的交易和投资银行收入。而我国当前的金融结构主要是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银行大一统格局逐渐演变而来的,本质上仍以间接融资为主,2001年至

2005年期间,银行贷款在非金融部门融资中的占比仍高达75%以上。要根本改变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本质上有赖于整个社会融资结构的改变。

第二,中、外商业银行在发展阶段上存在差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只处于初级阶段,而国外发达经济体的商业银行早在20世纪70、80年代就开始转型,目前基本处于完成转型的阶段(至少是完成了第一次转型)。简单地拿中国商业银行转型的初级阶段和国外商业银行的现状作比较,忽略了各国发展阶段上的差异,会产生误导。以国外商业银行转型初期的状况为参照,才是更为可取的比较研究方法。

第三,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大量资金在银行系统内循环。受传统意识以及在变革时期对未来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大额支出预期的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居民储蓄额处于高速增长通道。截至2006年1季度,银行业负债总额达374501亿元,占所有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79.4%,银行业控制的金融资源远远高于其他金融机构。

第四,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不充分,交易工具稀缺,参与主体少,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不丰富,限制了商业银行资金交易收益。虽然近几年推出了买断式债券回购、债券远期交易、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但交易量相对于银行掌握的巨额资金而言明显过低。处于起步阶段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无法对资金交易贡献较多的收益,也制约着资金交易业务向更为高级的风险管理业务发展。

第五,在长期计划经济时代,银行长期被定义为一个提供无偿服务的准政府机构,历来是强调社会责任大于经济责任,忽视了商业经营原则,社会上对发展收费业务有很大的反对惯性。此外,银行也面临着收费业务定价难题。

外部市场结构决定银行的收益结构。我国商业银行长期有这样的环境下经营,产生这样的收益结构具有不可避免性。同样,中国商业银行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经营产生的巨大的思维惯性,要在短时间内改变是比较困难的。

中国商业银行要成功转型必须大力发展个人金融及交易类业务

其一,存贷利差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商业银行重要的盈利支柱。

贷款市场的萎缩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且最终会稳定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比重上,不会无限收缩。从发达经济体商业银行转型初期的数据看,日本在1975至1985年金融自由化的10年间,股票和债券融资占社会融资的比重始终低于20%;在实行主银行制的德国,在1980至1989年间,银行贷款在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中的占比则稳定在60%左右,而1959年就开始发展零售银行业务、进行第一次转型的德意志银行,在第二次转型前夕的1997年,其信贷资产占比仍高达64%。

从我国的数据看,2001至2005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的融资总量中,银行贷款仍占75%以上的份额。我们预计,在今后5至10年的转型初期,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大概会下降到并稳定在70%左右的水平。受此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收入占比也不会无限减少,同样会逐渐降低到一个相对稳定同时仍占重要地位的水平。

从中国金融发展的长期进程来看,存贷利差大幅度减少的这一天终将到来。所以在转型过程中,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利率市场化过渡阶段的大好时机和转型初期难得的5至10年的时间,

尽最大可能利用存贷利差获取高额利润,为今后的战略转型储备足够财力;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措施,储备新的利润增长通道。

其二,个人金融及交易类业务是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重点。

目前商业银行的公司业务中存款业务、结算业务、担保业务、融资业务都是非常成熟的业务,是目前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对商业银行而言,公司业务的主要任务是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维持现有盈利能力不下降,尽可能扩大优质信贷资产的比例和市场份额,尽可能维持存贷利差的利润贡献度,有效途径更多的是进行结构调整,包括尝试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机构业务市场由于业务的同质性重点在于我们发挥银行机构网点的优势发展代理业务,市场空间有限。

资金交易业务是商业银行成长很快的业务,但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失衡、国内资本和货币市场结构性缺陷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存款高速增长,流动性相对过剩。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商业银行的资金业务主要是对多余头寸的消化,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交易业务。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主要是非信贷资产的高速增长。但是从未来发展趋向看,资金交易业务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个人金融业务是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中成长最快的业务。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二十余年产生了强烈的财富效益,无论是增量还是现有客户中都已出现一大批高端客户。另一方面,个金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是可创新性,在个人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资金流动的管制较少,国外有关个人理财产品的种类很多,创新的空间很大;二是风险分散性,由于其客户众多,风险分散,更有利于经营利润的稳定;三是业务兼容性,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对原有金融业务不产生冲击,不影响现有盈利能力,更多的是提升和优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个金市场有这样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初级性,个人金融市场虽然总量庞大,但提供的产品初级,可提升的空间很大。二是变动性,表面上我国个金市场已被各家商业银行所瓜分,但是个金市场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动态市场。从增量客户来看,随着我国新生人口陆续进入社会,客户的数量和结构发生着持续变化;从现有客户来看,随着个人财富的不断增长,个人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往多元化方向发展,催生出许多新兴市场。三是高成长性,未来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财富会不断增长,根据有关专家研究和国外发展经验,在财富增长中个人财富增长必然会快于集体财富增长。

所以要想在经营转型上短期有大的突破,较为现实的选择就是大力发展个人金融业务,提升服务内容,在个人财富管理、支付交易结算、个人资产业务等方面有大的突破。在一定阶段,市场容量、特别是高质客户的数量是有限的。谁最先掌握这些客户,谁就掌握主动。

个金市场已然是中外竞争、内资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已在零售业务中,例如在个人客户数量、个人存款额、个人贷款额、个人结算额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竞争优势。但是我们要辨证地来看待这些优势。目前的优势基本上只是一种数量上的优势,而尚未成长为质量上的优势。要巩固与扩大现有优势,一方面要保持并扩大上述在数量上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在取得数量优势的基础上增加对客户金融产品的覆盖,将数量提升为产品优势、盈利优势。

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必须坚持重点区域发展战略

我国的商业银行已普遍开始关注转型问题,并现有环境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下一步转型的安排上应有明确具体的业务和区域重点发展战略。

由于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很大的区域性经济结构特点,不同地区的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周期,经济发展起步阶段、高速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的区域共存。经济决定金融,所以在发展金融业务时,必须根据区域发展特点,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金融业务。

一是以北京、省会城市等大中城市为龙头的负债和中间业务发展战略。负债业务始终指向收入和财富集中的地区。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居民的收入、财富的存量和增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企业也大多集中到大中城市,尤其是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盛行,更是将企业资金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吸收到少数城市。因此,负债业务的战略目标应是牢牢占据收入、财富和资金集中的一系列节点,以点带面,纲举目张,事半功倍。

此外,就个金业务而言,既然我们强调个金业务从负债业务向资产和中间业务的战略转移,那么大中城市自然也就成为个人金融的中间和资产业务的战略重点。事实上,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已经成为个金业务的兵家必争之地。

二是以新的经济振兴区域为重点的资产业务发展战略。资产业务的目标区域与负债和中间业务的目标区域有所不同。一些传统的沿海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历了长期发展,经济基本步入了成熟发展期。发展成熟的区域虽然经济规模巨大,投资规模巨大,但增速呈放缓趋势,资本边际效应递减开始显现。继续在经济成熟区域发展资产业务,只能确保资产业务存量规模,不能获得高速增长。要保持资产业务的高速增长,必须有高速增长的投资需求,也就必须有高速增长的区域经济。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京津冀环渤海圈,实施振兴战略的东北地区和大开发战略的西部地区,积极寻求崛起的中部地区,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投资热土,道路桥梁、市政改造、企业投资、住宅建设等投资领域蕴含着极大的成长潜力。因此,巩固成熟的沿海区域市场,抢占高成长的中西部区域市场,是一种更为现实的战略选择。

三是以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为中心为契机的超区域资金交易业务发展战略。“超区域”是资金交易业务的特征,这是因为金融市场尤其是资金交易所处的银行间市场,本质上是一个虚拟市场,是一个全国统一市场。但是,中国的特殊之处在于,金融市场发展的缩影大致可在上海这个特殊城市得到体现。

作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试验区,上海已经具备了银行间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拆借交易中心、银行间债券交易中心、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等一系列层次齐全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因此,把握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脉搏,就能大体把握资金交易业务的发展趋势。从这一意义上讲,上海的发展,是任何商业银行都不能忽视的。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总行)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普遍进入了加快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对自身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进行重新定位,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和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保持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国际银行业经营转型的背景,总结了国有商业银行转型的内涵、方向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证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确保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目标实现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即加快推进理念转型、业务转型、流程转型和管理转型。[关键词]商业银行;全能银行;零售银行;经营转型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外部环境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宏观经济从快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WTO过渡期保护已经结束,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从内部来看,国有商业银行普遍进入了加快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关键时期,开始对法人治理机制进行完善。在此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对自身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进行重新定位,通过调整经营战略,加快改革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本文将分析国有商业银行转型的内涵和主要内容,以及确保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目标实现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一、国际银行业转型的方向和特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和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信息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面对巨大的生存挑战,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纷纷进行发展战略和组织结构调整,业务逐步扩展到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投资及资产管理等领域,对许多以前免费的业务征收较高的费用,通过管理较松的分支机构提供更多的服务,与独资公司组建合资公司以绕过法规限制等。商业银行不仅具有传统的支付、融资功能,还具有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信托投资、保险、经纪和投资银行等功能,从而以新的面貌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花旗银行,它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艰难的改革与转型之路,主要是进行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并通过并购来实现经营范围的延伸、经营模式的转变,主要特点是大力推动零售银行业务,积极开展综合经营,逐步开发网上银行业务。经营转型使花旗银行发生了巨大变化,花旗银行的总资产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234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12 640亿美元,扩大了54倍,净利润则由1.4亿美元增长到178亿美元,扩大了127倍”,资本收益率从未低过18%,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赚钱机器”(郑先炳,2005)。归纳这一时期国际银行业转型的方向和特点,主要表现为: 1.全能型经营的银行成为主流模式。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变化的环境,国际银行业力图通过并购打破不同金融行业之间的界限,将业务扩展到保险和投资银行等业务领域,使自身的功能多元化。 2.自助服务平台形成了银行业新的相对竞争优势。技术进步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使大多数银行都迅速组建起了包括网络银行和ATM等在内的自助服务平台。自助服务平台既克服了传统网点办理业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大大提高了客户服务的便利性,而且成为银行业削减内部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和效率的战略手段(李仁杰,2005)。 3.重新重视零售金融业务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战略意义。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国际银行业都重新把零售金融业务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来发展。 4.国际化程度与海外资产数额不断提高。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企业市场的国界日益模糊,近年来,各大银行纷纷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寻求在全球范围内分散经营风险和获取更大收益,并与国际企业的跨国经营、国际资本流动相辅相成。 5.以机构重组和流程再造保障业务转型。花旗银行在转型中重构了其三大业务板块的集团组织结构,即全球散户业务、全球资产管理业务与全球公司业务,其中全球散户业务板块营业收入约占整个花旗集团经营额的56%。

二、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必要性{一)国有商业银行转型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2004年以来,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首的国内银行业关于经营转型的讨论日益热烈,此期间国内经济金融市场发生了深刻变革,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这与上世纪70年代国际银行业推进经营转型时期相似。1;宏观调控政策一方面对传统的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换取工业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强烈冲击,使潜在信贷风险开始显现,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经济

的大起大落,优化了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同时,在经历了宏观调控的考验之后,中小民营企业抗经济波动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其综合实力和信用度提升,为银行法人客户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契机。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积极适应宏观调控后的新变化,通过调整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在国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潮流中赢得新一轮发展机会。

2.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个人财富明显增长,零售业务的重要性日益凸现。2005年,中国人均GDP接近 1 7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 280美元。个人余融资源丰富,抓住零售业务市场,就意味着抓住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和巨大的盈利机会。对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金融服务需求做出准确反应,不断研发和推出满足富裕客户要求的理财业务和满足大众客户要求的零售业务,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衡量一家银行金融服务能力的主要标准,并将扩大银行的盈利途径,提高利润水平。

3.金融脱媒化对银行业传统经营模式形成了冲击,积极延伸业务领域,有效衔接证券市场势在必行。我国目前直接融资比重还不高,到2004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仅为17.1:82.9,与国际上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3:7的水平相比,直接融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一趋势目前已逐渐显现,金融市场投融资服务开始转向资本市场,特别是大型优质客户融资渠道逐渐增加,使得银行传统批发性业务扩展的难度越来越大。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准确把握大势,积极研发和推出与资本市场衔接的产品,从而实现对新市场、新业务的有效“接盘”。

4.世界经济逐渐复苏,我国对外开放进—步扩大,为国有商业银行推进跨国经营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全球化经营能力提出新挑战。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4万亿美元,我国在世界货物贸易额中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6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3位。我国引进外资也位居前列,国外直接投资连年增长使“两头在外”的外资企业逐步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核心客户群之一。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对国内银行的全球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也为国有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提供了巨大发展机会。

5.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的压力日益加大,凭借原有的经营结构和盈利模式,不仅无法保持原有的盈利能力,而且可能累积风险。一方面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有不断加速的迹象,利率及其变动日益成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因素。从国外商业银行的情况来看,其在转型期都经历了一个利率下降、利差明显缩小的过程。另一方面,汇率风险也在加大。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富有弹性,使商业银行的结售汇敞口头寸面临更大压力,结售汇收益将受到影响,商业银行控制汇率风险的压力加大。此外,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风险日益凸现,2005年金融系统的存贷差达到9.2万亿元,国有商业银行持有交易资产比重的提高和交易资产收益率不断走低,对其资金交易收益造成冲击。

6.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出招,金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综合经营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根据人世承诺,到2006年末,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同时国内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也通过推进综合经营,尝试向银行业务渗透,抢占银行业务市场。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虽然面临分业经营监管逐渐放松的良好时机,但由于长期分业经营,国有商业银行在产品储备、人才储备以及风险控制准备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只有全面推进经营转型,启动开展综合经营的系统工程,才能更好地应对来自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竞争。

(二)经营转型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深层次问题的必然选择 1.资本约束的不断硬化使

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迫切需要寻找到一条低资本消耗、低风险、高收益的发展道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发展模式正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如果任由信贷资产和其他风险资产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则资本金消耗严重,虽然通过股改上市补充了资本金,但是规模快速扩张将继续占用较大的资本,导致银行资本充足率急剧下降,而继续通过资本市场补充资本又受到市场波动周期、投资者意愿、市场发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单纯以信贷资产作为主要盈利来源并不能有效提升银行的资本回报水平和投资价值。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仍有差距,2004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回报率为13.34%,资产利润率为0.55%,均低于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 000家银行19.86%和0.9%的平均水平。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以速度和规模为特征的业务发展模式在严格的资本约束下已经难以为继,突破资本困境最根本的出路在于调整经营战略及经营结构,走一条低资本消耗、低风险、高收益的发展道路(陈小宪,2004)。 2.盈利结构单一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潜力受限,职能定位需要从融资中介向全面金融服务商转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除了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外,其他业务品种相对较少,尤其欠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核心产品。在中间业务方面,主要从事汇兑、代理等较低层次的业务,而一些技术含量高、投资回报高的投资业务、资金交易业务、资产证券化、投资银行业务及理财业务仍处于成长初期。经营范围和业务品种的狭窄最终反映到收入结构上(见表1)。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贷款利息,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84%左右,而中间业务收入仅占9%左右,中间业务收入对营业收入的贡献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差距较大。在倚重利息收入的盈利模式下,无论是贷款增长放缓还是利差收窄,都将直接危及经营安全和盈利获取,所以,国有商业银行亟待确立新的盈利模式,开拓新的盈利空间,建立一种多元化协调发展的收益增长格局。 3.经营效率普遍较低,推进业务架构和人力资源重新整合已成为当务之急。经营效率是衡量一家银行好坏的重要指标。在经营效率上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市场主体差距较显著,尽管其经营规模、营业净收入等总量指标大多数领先,但是人均资产、人均营业净收入、人均拨备前利润等指标均低于四大商业银行以外的其他国内股份制银行,与国际大银行相比差距更大。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05年上半年工商银行人均总资产是汇丰控股的35.7%、花旗集团的40.1%、德意志银行的11.4%;人均营业净收入是汇丰控股的20%、花旗集团的16%、德意志银行的20%。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的根本原因是在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的过程中继承了专业银行体制下的沉重历史包袱,以及受金字塔型组织架构的制约导致系统资源整合能力薄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组织架构方面,采取“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金字塔型结构,管理层次过多,报告链和决策链过长,营运和管理效率低下;在机构管理方面,行际间发展不平衡,部分低效亏损机构严重销蚀了全行的经营发展成果;在人员管理方面,一方面存在大量冗员和单一技能员工,另一方面激励约束机制比较僵化,人才外流的冲击非常突出;在营销模式方面,尚未形成适应市场、富有活力的营销服务机制,高端客户识别、价值评估、客户关系管理及差异化服务的水平较低,降低了客户满意度。综上所述,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低下是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的必然结果,如果不在经营转型上下工夫,提高效率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三、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内在含义、主要内容和实施策略(一)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内在含义与主要内容当前在金融界讨论的经营转型与经济转型在概念是根本不同的。所谓经济转型,是指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金融界讨论的经营转型,是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组织产出和价值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指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产出和价值的增长。从内涵上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营转型的方向就是要彻底摒弃单纯追求规模与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向多元化价值增值型的内涵式增长方式转变,彻底摒弃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向以结构调整、机制优化为基础的集约型经营模式转变。经营转型所要达到的效果,不仅仅是总量的增长,而是在此基础上达到经营绩效和效率的全面提高,

经营管理结构的动态优化,资产组合和业务组合的精巧协调,人才的合理匹配。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涉及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涵盖了法人治理、业务结构、财务结构,甚至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业务流程的根本性变革,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优化结构是转型的核心;包括客户结构、业务结构、产品结构、收入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等。完善机制是转型的关键,要充分运用机制的力量去推动转型,不仅要研究单个机制的完善,还要研究机制之间的相互推动,即机制链的问题。控制风险是转型的根本,转型的进度和深度必须建立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之上。金融,银行-[飞诺网https://www.doczj.com/doc/e52565449.html,]所以,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应包括: 1.结构优化,由单一的传统银行业务结构转向综合的现代金融业务结构。业务结构由公司业务主导转向公司业务与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并重,其中零售业务逐步由存款为主的被动型负债业务转向负债业务、增值型个人理财、效益型个人信贷业务并重,培育核心业务,打造核心优势业务,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在客户结构上,逐步改变片面偏向大户的策略,应该以效益为中心,重视中小企业,个人客户,重视发展个人中高端客户。在资产结构上,应该以经济资本为导向配置风险资产。在收入结构上,应该由利差收入为主转向利差收入与非利差收入均衡协调(中国工商银行,2005)。 2.资源优化,实现内部管理成本的最小化和经营效用的最大化。在服务渠道方面,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低成本业务分销方式,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在业务领域上,明确国际化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客户和业务资源。在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管理上,一方面再造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加强网点布局和功能管理,优化人力资源和网点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另一方面,围绕组织架构调整和核心业务的培育,精简机构和冗员,推动银行“瘦身”,降低经营费用。 3.内控优化,实现银行在各种市场条件下的安全运营。适应业务品种、经营范围和盈利来源的多元化,将风险管理范围扩大到信贷资产、交易资产、投资资产以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领域,以最小的风险成本换取最大的经营效益。

银行业经营转型面临6大挑战

来源:《证券时报》2010年08月26日04:46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从2003年至今,中国银行业通过对大型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全方位重组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面临国内信贷资产质量问题、房地产行业贷款风险隐患上升等6大挑战;需要从各方面着手,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经过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银行业在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诸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功地抵御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从2003年至今,中国银行业通过对大型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全方位重组改革,公司治理状况明显改善,风险管控能力显著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大为增强,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通过财务重组和加强监管,保持了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的持续下降,资产质量显著改善。截至2009年末,中国主要商业银行按贷款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为4264.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8%,远远低于2003年末的17.8%。二是资本充足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09年末,在贷款大幅增加、资本质量要求明显提高的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1.4%,超过国际平均水平;239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全部达到银监会的监管标准,达标银行资本占商业银行总资本比例从2003年末的0.6%大幅提升至100%。三是中国银行业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大幅增加,推动拨备覆盖率在不良贷款锐减的情况下实现了大幅提升,风险抵补能力进一

步提高。截至2009年末,银行业各类贷款损失准备金达到6625.1亿元,实现盈余达2360.6亿元,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至155%,远高于2003年末的25%。四是盈利水平稳步提升。2003年,中国银行业整体税后利润仅为322.8亿元,而2009年中国银行业实现税后利润6684.2亿元,是2003年的20.7倍。

当前面临6大挑战

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将可能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较大负面影响,而外需增长放缓及结构性矛盾凸显亦会使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面临一定压力。面对经济发展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银行业将面临以下新挑战:

第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将可能加大中国银行业欧洲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全球银行业持有的海外债务累计为25.1万亿美元,其中12.4亿美元债务来自欧洲,占全部债务的49.39%,来自“欧猪五国”的债务总计为2.06万亿美元,占全部债务的8.24%。虽然中国银行业在欧洲的债务头寸相对较小,但是债务危机可能会影响其欧洲分支机构的业务发展和资产质量,从而加大中国银行业海外资产风险。

第二,国内信贷资产质量问题不容忽视。2009年,中国银行业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同比增速达31.7%,创近10年来新高,同时贷款期限结构以中长期为主,投向也比较集中。随着整体经济运行环境常态化以及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部分信贷资金在今后形成实质性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要高度重视。

第三,房地产行业贷款风险隐患上升。截至2009年末,银行业房地产贷款余额7.33万亿元,同比增速达38.1%。随着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逐步增加,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链条效应或将重现。

第四,重点领域信贷风险值得重视。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以及“两高一资”行业所隐藏的信贷风险暴露可能加快。

第五,流动性风险压力增大。尽管当前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但来自国际国内的多项因素也对银行业流动性管理形成了考验,如跨境资本过度流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国际银行业信贷再度收紧以及存贷款资产负债期限的合理搭配需求上升等。

第六,金融创新风险值得高度关注。创新是银行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国际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中国银行业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但包括资产证券化和资产表外化在内的金融创新本身蕴藏着较大的衍生风险,值得保持高度关注和密切监控。

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笔者认为,中国银行业在未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一,应坚持信贷投放的“有保有控”,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满足有效需求,继续支持小企业发展,加大对涉农信贷的投入,积极支持扩大内需;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中优化信贷结构;着力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其二,积极推动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进程。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本质是构造多元化的业务体系,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以及通过发展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具有不同收益与风险特性的业务,使得商

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转型的几点思考(精)知识讲解

科技信息2010年第5期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营业网点是金融市场竞争的前沿,是银行经营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客户需求层次的转变和提升,银行网点服务功能单一、营销能力弱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推进网点转型,强化网点功能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网点在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1网点是银行服务客户的关键渠道。渠道是商业银行及其产品通向市场之路,从另一方面看,渠道也是市场认知银行及其产品的媒介之一,客户通过渠道终端获得信息,购买产品和服务,因此渠道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都很重视渠道的设计和管理,希望打造持续的渠道优势。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家预言自助设备和网上银行将取代网点成为最重要的服务渠道。但是实践证明,由于网上银行无法像网点一样给客户提供安全的、面对面进行复杂业务交易的环境,大多数客户仍对网点情有独钟。2003年美国一项针对客户渠道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选择网点渠道的顾客高达86%;80%以上的客户至少每月造访银行网点一次。考虑到未来理财和咨询服务的迅速发展,网点作为发展客户关系渠道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增强。 1.2网点是银行零售业务的前沿阵地。发展零售业务已经成为国际领先银行的一个显著特征,许多国外大型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对其总收入的贡献率在60%以上。从国内看,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私人财富的积累,有资料反映,我国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个人已超过30万人,零售业务发展有着广阔前景。网点作为服务大多数零售客户的第一市场触角和竞争前沿,是零售业务发展的一线阵地和重要窗口。特别在我国,受居民投资渠道相对狭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银行与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合作日益加深等影响,银行对各类客户的吸引力不断提升,网点已俨然成为零售业务最主要的交易平台,成为深化客户关系最基础的营销渠道。

银行转型心得体会

转型,树立三种意识 在经济快速发展、全体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客户对于银行网点服务、办理效率、产品开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提升营业网点优质文明的服务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力,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型也是大势所趋,我认为转型的成功与否,必须从树立“三种意识”开始。 一、树立忧患意识。 改革,既是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不改革就要落后、甚至要被淘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每个员工,都要树立一种忧患意识,要认识到农村商业银行和个人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动积极投身到农村商业银行改革中去,加强学习,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 二、树立大局意识。 农村商业银行是一个整体,作为一名职工,要把个人的发展和命运与农村商业银行紧密结合,要明白农村商业银行这个整体如果发展不好,个人更无从谈其发展,每个人应有“单位兴,则个人兴;单位衰,则个人败”的意识。因此,我们要时刻心系农村商业银行的建设和发展,想农村商业银行所想,急农村商业银行所急。 三、树立服务意识

转型是为了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增加产品销售,通过专业的、贴心的服务,去赢得客户,留住客户,营造从上到下重视文明标准服务的氛围,全面推广使用个人客户服务信息计算机维护与管理,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作为员工个人,一是要仪容仪表动作语言规范,二是要熟悉各种业务,三是规范办理流程,用统一的标准,规范网点的服务营销模式,实现服务标准化和客户体验的一致性,从而提高网点功能的全面转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让我们每个职工,从树立忧患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做起,我们深信,只要全体职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农村商业银行必将发展成为银行业的一颗璀璨星星。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阶层结构的不断形成,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由于其自身的灵活性、厚利性和极具潜力的特点,在内外资银行发展版图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在强大的利益诱因和需求拉力作用下,找准零售战略转型与业务发展的关键结合点至关重要。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 当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中,零售业务的占比通常为50%左右,成为最有潜力的发展领域之一。由于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消费、投资需求逐步增大,以及零售业务的稳定和增长性,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进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由于观念、认识、机制、体制等多方面原因,转型虽初具成效,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目标。为此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引进咨询公司或组织行内专题项目组等对转型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寻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和道路。本文借鉴同业先进的发展模式,结合实际,对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以供参考。 一、当前零售业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点的作用。 多数商业银行网点的作用界定不清晰,绝大部分网点以操作型综合功能为主,未能突出网点的零售特色,业务服务专业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未能解决转型的基础问题。 (二)零售网点的模式和人员配置。 当前部分商业银行设立了专门的零售业务网点,但主要以高端客户为主,在网点设立了理财服务区,由于成本及客户数量原因,此类网点不可能成为普遍的模式。同时我们也没有理由拒绝为其他客户服务,特别是一些潜力客户,所以必须寻找山适合中国零售银行业发展的网点模式。 (三)通过改变、引进,解决员工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人是零售业务战略转型中的最重要因素,如何改变现有员工在转型中由于认识不足、行动迟缓而带来的消极因素,如何改造、培养、提高现有员工的业务水平和销售能力,如何发挥新引进人员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四)确保规划的统领性和可执行性。 在零售业务战略转型中,各家商业银行都十分重视规划的制定工作,通过调研和分析,制定了阶段性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和单项业务操作规划。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规划的配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案例分析全集

目录 总论 1、日本三家大银行合并 ——又一艘“金融超级航空母舰”诞生了 2、欧洲银行业的重组浪潮 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 4、新英格兰银行倒闭纪事 银行资本金管理 5、日本幸福银行破产案 6、增加资本金,化解银行风险 7、东南银行的资本计划 银行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 8、被取消的存款品种 9、教育储蓄怎成了“花架子” 信贷业务经营与管理 10、铁本事件 11、企业财务分析 12、抵押物变卖资不抵债 13、贷款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管理 14、农行G分行和光大银行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增加低成本资金来源 15、花旗带来的挑战 16、南京爱立信投奔外资银行 17、巴林银行的倒闭 电子银行业务与经营 18、网络银行的崛起 19、第一美国银行的贴身信用卡服务 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管理 20、“贵族”:摩根银行的客户定位

21、个人理财业务营销实例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22、海南发展银行破产案 23、11亿美元买来的教训 24、特大金融案内鬼当托骗走银行巨款 25、予其惩而毖后患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 26、信用遭受质疑实达被银行提前“索债” 27、科龙陷入信用危机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28、中国工商银行签约用友金融,共创盈利新未来 29、银行小额账户收费问题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 30、建行薪酬改革,突破平均分配 31、技术+智力型人才受青睐

日本三家大银行合并 ——又一艘“金融超级航空母舰”诞生了 1999年8月20日下午,日本兴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在东京正式宣布,三家银行已就全面合作达成共识。这表明,一个总资产规模超过150万亿日元的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团将在日本诞生。 根据三家银行达成的共识,三方的合作将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按相同比例共同出资,在2000年秋天设立共同的控股金融公司,三家银行则分别成为该控股公司的完全子公司;第二步是在2002年春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合并,三家银行的人员、机构和经营业务将按“个人交易业务”、“法人交易业务”和投资银行三大块进行彻底重组。未来的金融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将由目前的日本兴业银行行长西村正雄和富士银行行长山本惠朗共同担任,公司总经理则由现任第一劝业银行行长衫田力之担任。 截至1999年3月末,日本兴业银行总资产约为42.09万亿日元,从业人员4752人;第一劝业银行总资产约为54.89万亿日元,从业人员16090人;富士银行总资产约为57.933万亿日元,从业人员13976人。三家银行的合作消息被透露出来后,20日上午,东京股票市场上原先一直不被看好的金融股成为人们竞相购买的热点。东京股市受此消息影响,日经平均股价从一开盘就开始劲升,以18098.11点报收,较19日上涨了218.27点。迄今为止,由大型银行共同出资设立超级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在日本金融界尚属首次。三行合计的总资产将达159万亿日元,是目前日本国内最大的东京三菱银行(约78万亿日元)的两倍多,并超过先前合并诞生的德意志银行等特大型金融集团,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金融资本集团。同时,20日的发布会上,三家银行还宣布为谋求在证券批发业务方面的优势,除了将目前三家银行下属的各证券公司进行合并外,还将与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谋求合作。 导致三方走向合并之路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三者都认识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单凭各自力量难以获得竞争中的主动。美国穆迪公司给三者的评级都是“BAA”,与目前处于A级的东京三菱银行、三和银行和住友银行及相当一部分优秀地方银行相比,存在着天壤之别。去年,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和日本债权信用银行相继破产之后,日本兴业银行作为日本目前仅存的一家长期信用银行,其走向一直受到多方关注。过去,长期信用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负责向企业提供设备投资等长期信用,但随着企业融资手段和选择的增加,长期信用银行的经营环境每况愈下。日本兴业银行在1998年度虽然处理了高达9244亿日元的不良债权,但由于日本整体的土地价格下跌和企业破产并未停止,新的不良债权增加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尤其是1999年10月份,日本彻底解除了不许普通银行发行公司债券的禁令,因而必将使日本兴业银行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虽然也都在千方百计地努力增强自身素质,但在收益性方面不仅与欧美金融机构不可同日而语,就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日本金融市场上也难以凭自身实力独立谋求优势地位。三者希望通过合并实现优势互补,在确保巨额资金量的同时,共同开发和提供更为广泛的金融商品服务,从而在系统投资和新金融商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复习提纲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1、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 A、金融资产和负债 B、一般商品 C、商业资本 D、货币资本 答案:D 2、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 A、股份制银行 B、资本主义商业银行 C、高利贷性质银行 D、封建主义银行 答案:C 3、1897年在上海成立的()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A.交通银行 B、浙江兴业银行 C、中国通商银行 D、北洋银行 答案:C 4、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是()。 A、借款 B、发行债券 C、各项存款 D、资本 答案:C 5、商业银行的()是整个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 A、资产 B、负债品 C、所有者权益 D、资本 答案:B 6、银行的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有()。

A、库存现金 B、托收中的款项 C、存放同业款项 D、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 答案:A 7、商业银行获取短期资金最简单的办法是()。 A、同业拆借 B、向央行再贴现 C、证券回购 D、国际金融市场融资 答案:B 8、对银行选择盈利资产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成本概念是()。 A、利息成本 B、资金成本 C、其他成本 D、可用资金成本 答案:A 9、商业银行首先必须坚持的经营原则是()。 A、流动性 B、安全性 C、盈利性 D、效益性 答案:B 10、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 A、存款业务的变化 B、存贷款业务的变化 C、租赁业务的变化 D、代理业务的变化 答案:A 1、下列英文缩写错误的是(、)。 A、银行一揽子保险(BBC) B、错误与遗漏保险(E&O) C、经理与高级职员责任险(D&O)

D、商业综合责任保险(CGL) 答案:A 2、中国人民银行于(、)公布了我国第一份《反洗钱报告》。 A、2003年1月 B、2005年7月 C、2006年3月 D、2007年8月 答案:B 13、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自出票日起()个月。 A、1 B、2 C、3 D、6 答案:D 14、保证人资产负债率不得超过()。 A、60% B、70% C、80% D、90% 答案:B 15、出口保理融资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应收账款到期日后()。 A、70天 B、80天 C、90天 D、100天 答案:C 6、不属于电子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特点的是()。 A、呈高发态势 B、作案手段明显

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学习心得

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学习心得 转型心得体会 通过近期的培训,我了解到,所谓银行转型?是指网点的业务功能由核算交易主导型向营销服务主导型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用统一的标准,规范网点的服务营销模式,实现服务标准化和客户体验的一致性,以提高产品销售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商业氛围的日渐浓厚,使得地松镇内的金融机构不单只有邮政储蓄一家,多家银行使得地松镇内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要在众多的银行中独树一帜,占立鳌头,提升应对竞争、提高服务能力,转型势在必行! 要么转型,要么淘汰,这是日益走向国际化的中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说到最根本,要生存靠营销,银行的零售业务与其他领域的零售业务并无两样,道理都是相通的,通过学习消费领域零售商的做法,可以为银行的零售业务提供最好的借鉴。零售银行关键是营销能力,营销能力体现在什么地方?最重要的就是网点,网点就如同“卖场”和特许连锁经营店。客户经理和电子渠道也很重要,但从国外先进银行看,通过银行网点销售的零售产品仍然占主导地位。 要转型,首先得摸清我们自身的发展现状,我们的银行网点人员配备是否到位,网点硬件设施建设的选择是否符合

当地城镇建设的发展方向,基础设施是否健全,员工素质是否符合业务发展的需求,服务态度客户是否满意。其次,是外在现状,制定的一些优惠措施,是否符合当地政府的发展导向,是否摸清当地经济状况,以及存贷主流方向,是否贴近百姓生活,对于客户来说我们应该对客户进行精确定位,分等级客户给予不同的服务待遇是否到位。对于客户满意度,从 客户反馈信息得知,客户排队是否时间过长,大堂内现场秩序是否混乱,随时关注ATM机是否正常工作;等候时间如何处理,柜台员工服务时举止言行客户是否满意等。 再次,从制度来说,制度的建立能否激发员工的进取心,能否引导员工的心态积极向上,能否让员工不断的学到新的知识,是否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制度,以及薪资待遇。 要生存,要发展,靠的是什么?靠营销,营销靠什么?靠策划,活动以及宣传来吸引客户;还得靠市场部员工的执行能力以及销售能力,通过设计一些推广活动,来扩大区域影响力,也就是说活动讲究因地制宜,以XX镇来说就可选在,人流较多日发一些宣传单,可以和乡镇府进行沟通可以,比如良种补贴、化肥选用保障金,建房贷款、与技术部门合作下乡宣传种、养殖技术、真正走进村民的心坎里,与大型养殖企业合作促进销售、企业扩大再生产、以及收集政府补

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创新与转型

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创新与转型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业也正以极其迅猛的趋势向前发展,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创新和转型已经成为当前形势下一种必然的趋势。在发展过程中,公司的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基础,影响着银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提高金融业务的创新能力是顺应当前市场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创新;转型 在金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利率市场化也逐步推进,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盈利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应加快创新步伐,转变战略,以适应当前利率市场化的需求,降低信用、汇率等风险[1]。然而在创新和转型进程中,传统的金融业务创新模式改革步伐缓慢,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鉴于此,我国应该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推动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创新和转型。 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创新现状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单纯存贷业务的发展模式,不再是只关注贷款审查,而是更注重企业交易对象及所处行业的兄弟公司和相关产业链的连锁效应,更加

综合地分析公司持续发展的经营能力[2]。在供应链的背景下,逐渐扩大了业务范围的着眼点,推动了中小企业以及特殊行业的金融业务服务的发展。 第二,商业银行对企业年金业务领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现金管理的服务平台进行了综合运用,拓展了各种服务,提高了企业资金的运营效率。在最近几年,企业年金市场的业务模式向着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发展,拥有更强的竞争力。企业年金业务的开展改变了以往只由养老保险公司提供服务的格局,目前,商业银行的企业年金市场发展正日益成熟。 第三,商业银行创新了各种信用工具载体,例如企业信用卡的透支功能、支票授信业务、知识产权质押等无形资产价值的开发产品等。在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支持方面上,银行的这些创新使得中小企业小额贷款与短期融资的业务 审批流程得到了很大的简化,使得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3]。 第四,在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下,商业银行的网银业务给企业提供了实用新型的业务平台,并且得到了普及。银行为企业打造的网银业务不仅具有高效率,且成本低,有利于企业拓展更多的金融服务,得到了各个商业银行的一致认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国内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也逐渐加快,网银等支付手段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促进了企业和世界各国业务的接轨。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创新发展研究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 第1章绪论 . (3) 1.1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3)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 1.2.1国外发展现状 (1) 1.2.2国内发展现状 (2) 第2章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概述 (4) 2.1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简介 (4) 2.1.1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定义与种类 (4) 2.1.2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基本内容 (4) 2.2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基本特征 (5) 第3章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情况分析 (7) 3.1新市场经济环境推动商业银行发展转型 (7) 3.2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因素 (7) 3.3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多面临的发展机遇 (8) 第4章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创新策略 (9) 4.1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客户定位创新 (9) 4.2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产品结构创新 (10) 4.2.1负债类产品 (10) 4.2.2资产类产品 (11) 4.2.3综合类产品............................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摘要 2015年“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经济“新常态”下的银行业,伴随着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和竞争机制的不断增强,来自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市场准入开放、资本市场发展和互联网金融新兴的多重压力考验着商业银行的持续经营能力,传统的盈利增长模式即将走到尽头。“新常态”下,拓展资本节约型业务、寻求经营模式的新突破,成为银行业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作为商业银行支柱业务的零售业务,以其单笔额度较小、分散风险、收益较稳定、灵活多样和客户群体广泛等诸多特点,在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提升,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利润创造的源泉,成为了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雨后春笋涌现,但整体的业务发展水平较低,存在着客户关系管理粗放、产品设计同质化、业务收入占比与国外银行差距较大、营销渠道设计单一,业务流程设计不人性等。本文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概念、内容、特点和发展趋向入手,以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为研究对象,同国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国情实际,探索切实可行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创新发展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简答题与论述题

简答题与论述题 1,简述商业银行的性质并说明其具有哪些特点? 早期商业银行,早期的商业银行是指以吸收活期存款为主要负债业务,为商品交换的货币结算提供付款机制,并办理基于商业行为的自偿性放款的机构。早期商业银行具有高利贷性质,所以不能满足资本主义的工商业需求。 现代商业银行,以追求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综合性、多功能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具有三点特征,①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所具有的特点,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追求股本回报的最大化等,其经营目标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②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是凭借信用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特殊的企业,是以信用方式融通资金并附带其他服务的金融机构。③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随着混业经营发展,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化,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且商业银行是依据我国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建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2,简述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①首先是超大化发展,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加强,美国银行界流传“大而不到”的观点,及银行规模足够大的时候就可以避免倒闭的困扰,现在商业银行一方面通过自身积累和业务发展扩大银行规模,另一方面,通过合并和兼并的途径向综合银行发展,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超大银行,同时也扩大业务范围,②其次是跨国化,在国外大量设立分支机构,并在海外通过收购和控股商业银行扩张分支机构,③最后是虚拟化,电子机器群甚至是单机所构成的网点越来越多,顾客通过电话、电脑等方式直接可以指示计算机网络终端系统出黎商业银行业务,网上支付网上传递信息方便又灵活,相对于现金支付更加方便。 3,商业银行的职能 ①信用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以其信用为基础,通过负债业务将社会上大量的 闲置资金吸入银行,再通过资产业务将这些资金分配给社会上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资金闲置者和资金需要者之间的中介人。 ②支付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利用其活期存跨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 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③信用创造职能,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提供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 款,从事投资业务,从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衍生出更多的存款,以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的行为。 信用创造的约束条件:原始存款的规模,存款准备率,提现率,客户对贷款的需求,备付金率。 ④金融服务职能,财务咨询,代理融通,信托,租赁,计算机服务,现金管理 等。 ⑤调节经济职能,具体体现在调整产业结构,刺激消费,压缩投资,调节国际 收支状况。

商业银行转型之服务产品创新课后测试 (1)

单选题 1. 关于完全传统类超市银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传统支行的小规模版 B 单人经营的网点 C 移植在超市中的传统银行分支行 D 规模更小、经营更主动的零售网点 正确答案: C 2. 以下关于银行服务产品创新的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成本高 B 风险高 C 收入多 D 报批慢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3. 七大转型策略对于以下哪项内容的贡献度最大,效果最明显()√ A 提升净息差 B 降低营业成本 C 提升资本效率 D 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正确答案: A B C 4.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转型的重点包括()√ A 客户聚焦 B 产品聚焦 C 区域聚焦 D 治理模式领先

正确答案: A B C D 5. 需系统开发或对接的业务包括()√ A 海外移民 B 海外留学 C 直销银行 D 超市银行 正确答案: C D 6. 未来银行的类型包括()× A 客群深耕型 B 便捷银行 C 全能银行 D 专业银行 正确答案: A B C D 7. 利率市场化改革通常不是孤立事件,可能还会推进以下哪些方面的变革()√ A 外汇制度改革 B 金融资本多元化及外资准入开放 C 资本账户开放和货币自由兑换 D 大规模资金脱离银行体系流向证券和货币市场 正确答案: A B C D 8. 超市银行,按照规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A 完全传统类 B 迷你传统类 C 主动零售类 D 单人经营类

E 混合经营类 正确答案: A B C D E 判断题 9. 利率市场化进程,一般是先存款后贷款。√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0. 目前,超市银行的主要业务是替客户兑换支票。√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精品】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探讨

【关键字】精品 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探讨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大零售”概念及内涵,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商业银行如何实现“大零售”转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 一、“大零售”的概念及内涵 零售金融业务是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之一,指商业银行向居民个人、家庭、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活动的统称,包括存款、融资、委托理财、消费信贷、委托咨询、信用卡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各类金融服务。所谓的“大零售”,则是从更宽视野、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整合发展资源,逐步壮大零售金融规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打造多层次、立体式、多方共赢互利的零售金融生态圈,最终实现价值贡献总量的最大化、效率的最大化。 零售银行经营的实质是客户而不是资金,零售银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对优质客户的争夺。因此“大零售”的内涵,首先应当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制胜”的理念。现阶段,客户对零售银行业务品种的需求已从保守单一的储蓄和结算扩大为全能理财服务,对市场细分及服务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趋势改变了客户的消费态度,导致零售银行内涵和外延的扩大。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要切实增强客户服务意识,杜绝一切单纯为了完成业务指标而损伤客户利益的做法,建立“唯客户、唯市场、唯服务”的工作机制,积极巩固零售业务发展的客户基础,做到无论是有形的人工服务,还是无形的电子服务,无论是金融的产品服务,还是非金融的增值服务,无论是服务的过程,还是服务的结果,都能通过提高客户的体验度、满意度持续提升客户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其次是确立以“营业贡献”为核心的价值导向。长期以来,国内零售银行把吸收储蓄存款放在首要地位,存款供给利润型成为零售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模式。随着居民家庭市场主体地位的崛起与强化,居民的金融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保守的储蓄保值观念虽然没有弱化,但是投资增值和超前消费的观念正在逐渐形成并日益成熟,顺应市场趋势,大力发展零售银行消费信贷和中间业务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要求商业银行改变零售业务原先单一追求规模和数量的粗放型发展思路,通过有效把握各项零售业务和产品的营业贡献情况,全面推进零售业务规模、质量、效益、风控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零售业务对全行的营业贡献,实现零售业务从存款供给利润主导型向资产扩张盈利型和中间业务盈利型的转型发展。 第三是构建“大零售”金融生态圈。零售银行不同于制造业或商品供应商, 不仅给客户提供产品, 而且是以一种公众信用的方式为大众提供服务。因此,银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 还是一种关系的建立者和维护者。在“大零售”业务中,客户关系不再是单一群体的关系,不再是单一产品销售的关系,不再是一次性营销的关系,也不再是被动服务的关系,而是演化成了分层次、差异化的群体关系、配置最佳理财组合方案的关系、持续经营和维护的关系,以及主动服务的关系。“大零售”意味着银行和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商业银行的新挑战在于通过明确经营理念,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整合部门资源,围绕满足、引导并创造个人、小微企业客户金融需求,打造多层次、立体式、多方共赢互利的“大零售”金融生态圈,包括客户圈、服务圈和金融圈。在该生态圈内,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实现共生共存、互利共赢,形成良性金融生态循环,确保做到价值最大化,这是“大零售”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大零售”转型的必要性 (一)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是转变盈利模式、拓展增长空间的重要手段。利率市场化进程给仍然以存贷利差收入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利润压力和风险压力。对于议价能力和融资能力较强的大企业而言,其大额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和贷款利率下浮比例

商业银行零售网点转型的思考

商业银行零售网点转型的思考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零售银行业务的现状(一)零售银行业务的涵义按照服务对象来分,银行业务分为批发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批发银行业务是银行对大企业或者国家开展的金额巨大的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指商业银行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依托高科技手段,向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的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包括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投资理财等业务。(二)我国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机遇巨大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成长,中国的富裕群体也形成并呈现稳步上升势头,中产阶级兴起、个人收入和资产的上涨使得个人客户对零售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25%的城市家庭步入中产阶层,而据中国财富管理论坛统计,目前金融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上的中国家庭大约有300万户,中国持有流动性资产(现金、有价证券、非自住住宅等)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约为30万人。由此可见,零售银行业务客户群体广大,利润空间充足,而且具有收益稳定、风险分散的特点。发达国家零售银行业务利润占了银行总利润的50%以上,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不到20%,发展潜力巨大。(三)零售银行业务已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与竞争热点国内商业银行对于零售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据预测,批发银行业务在商业银行全部收入的占比将由现在的80%下降到50%以下,而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收入将提高到50%以上。随着消费者金融市场的急剧扩大,以及商业银行自身增强

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收益水平等内在动力的驱使,许多商业银行开始重新审视并大举进军零售银行业务,零售银行正在成为各银行争夺的高地。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说:银行不做对公,现在没饭吃,但如果不做对私,则将来没饭吃。而随着2006年底银行业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加速了在中国的扩张步伐,在其先进的经营理念、成熟的产品和服务、强大的创新实力和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的推动和支持下,不断拓宽零售银行服务渠道和业务品种,使国内商业银行面临新的挑战。(四)国内商业银行零售网点现状1.网点和人员数量。国内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数量多,分布广,从业人员数量大。2008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含综合性网点、不含离行式自助银行)达到179753家,网点员工数量超过70万人,这是商业银行实现价值创造目标的重要场所和重要力量。2.业务开展情况。国内商业银行网点主要从事传统的存取款、结算业务,增值产品逐渐增多,但总体上看仍然偏少。传统业务的价格比较低甚至是免费服务,如果考虑网点各项运营成本,众多网点盈利能力不强。 3.客户服务状况。国内商业银行的网点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但是银行网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的现象非常明显,越来越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多样化的需求。由于缺乏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不同银行之间只能通过加大营销成本或降低服务价格来进行竞争,造成了营业网点收益率低下。 4.员工素质现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的员工主要以柜台业务操作为主,强调的是效率和准确性,业务技能比较单一,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基层网点急缺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部分网点虽然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答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易变性存款 对市场利率的波动及外部经济因素变动敏感的存款。该类存款稳定性差,不能作为银行稳定资金的来源。 2. 内部评级法 新巴塞尔协议中用于评定信用风险的方法。指银行内部自身制订的信用评级方法,但需要得到监管当局的明确批准。分为初级和高级,其中初级银行只用自己确定违约概率,而高级中所有数据均有银行制订。适合于管理水平高的银行。 3. 国际保理 指银行买断出口商或债权人的债务并提供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的国际银行业务,该买断银行无追索权。这一系列综合服务包括信用调查管理、债款追收和坏账买断等。 4. 利率双限 指银行为管理利率风险而设立的利率上下限,使得利率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从而避免了利率过度波动带来的银行风险暴露。 5. 补偿余额 指存款人同意将自己存款的一部分存入贷款银行,从而提高了资金使用价格。银行通过要求补偿余额,可以提高贷款的税前收益率,并将存入存款用于扩大信贷规模。 二、判断题(对则划√,错则划×,每题2分,共20分) 1. 资产负债表是总括银行在一定时期全部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财务报表,是一个动态会计报表。() 2. 抵押率低说明银行对贷款比较谨慎,相反则比较宽松。() 3.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来自于存款客户的体现需求。() 4. 商业银行的资产是指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或者能永久支配使用的资金。() 5. 电子化趋势下,无纸化操作降低了银行监管的难度。() 6. Z评分模型无法计量客户财务报表外的信用风险。() 7. 同步准备金计算法主要适用于对非交易性帐户存款准备金的计算。()

8. 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法是以若干大银行同意的优惠利率为基础,考虑到违约风险补偿和期限风险补偿,而后制订贷款利率。() 9. 《巴塞尔协议》要求商业银行最低核心资本充足限额为风险资产的8%。() 10. 特殊呆账准备金是依据贷款分类结果按照不同的比例提取的准备金。()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36分) 1. 商业银行并购的动机有哪些?我国银行业并购有哪些特点? 答:商业银行并购的动力来自于追求利润的要求和竞争压力,而推动银行并购的主体则是股东和银行管理者。银行持股人希望提高他们的财富或减少风险以提高其福利;银行的管理者希望获得更多的利益;股东和管理者都希望从兼并中获得利益。 对股东,若并购增值(即并购后总体价值-并购前两银行单独的价值之和),大于并购的成本,他们便会促成并购。同时并购往往还能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这也是股东进行并购的动机。 对管理者,很多时候并非理性地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是追逐自身的利益。如:追求银行规模的扩大;分散风险,使得成本与损失尽可能的低;避免被收购等。 我国银行并购的特点表现为: (1)历史发展短,类型比较单一,并购经验比较缺乏; (2)并购中必要的中介者——投资银行,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真正意义的投资银行寥寥无几。 (3)我国相当一部分的银行并购并非出于优势互补、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而是在经营混乱、资不抵债后发生的带有接受管理性质的行为。 (4)并购的性质往往并非出于自愿而是政府强制的。 (5)并购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率,对收购方影响不好。 2. 借款企业的信用支持主要方式有哪些?银行应该如何控制和管理这些信用支持? 答:借款企业的信用支持是贷款偿还的第二层保障,主要方式有:

商业银行零售网点转型的思考完整版

商业银行零售网点转型 的思考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商业银行零售网点转型的思考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零售银行业务的现状 (一)零售银行业务的涵义按照服务对象来分,银行业务分为批发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批发银行业务是银行对大企业或者国家开展的金额巨大的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指商业银行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依托高科技手段,向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的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包括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投资理财等业务。 (二)我国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机遇巨大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成长,中国的富裕群体也形成并呈现稳步上升势头,中产阶级兴起、个人收入和资产的上涨使得个人客户对零售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25%的城市家庭步入中产阶层,而据中国财富管理论坛统计,目前金融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上的中国家庭大约有300万户,中国持有流动性资产(现金、有价证券、非自住住宅等)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约为30万人。由此可见,零售银行业务客户群体广大,利润空间充足,而且具有收益稳定、风险分散的特点。发达国家零售银行业务利润占了银行总利润的50%以上,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不到20%,发展潜力巨大。 (三)零售银行业务已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与竞争热点国内商业银行对于零售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据预测,批发银行业务在商业银行全部收入的占比将由现在的80%下降到50%以下,而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收入将提高到50%以上。随着消费者金融市场的急剧扩大,以及商业银行自身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收益水平等内在动力的驱使,许多商业银行

全国自学考试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试卷及答案

全国自学考试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试卷及答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试题 课程代码:0007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B)1-44 A.英国B.意大利 C.美国D.中国 2.下列关于商业银行总分行制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C)2-65 A.分支机构众多 B.规模较大,易于采用现代化设备 C.业务集中于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 D.银行内部实行高度分工,以提高效率 3.某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为2%,杠杆比率为4,则该银行的资本收益率为(D)3-89、4-113 A.2% B.4%

C.6% D.8% 4.被称为支票存款的是(B)5-129 A.储蓄存款B.活期存款 C.定期存款D.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 5.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核心是(C)6-148() A.以最低的流动性准备维持高收益 B.以充足的流动性准备应付各种支出 C.以最小的成本及时获得所需资金 D.准确预测下的最低流动性准备 6.被称为公债的债券是(B)8-182 A.短期国家债券B.中长期国家债券 C.企业债券D.金融债券 7.下列允许商业银行投资工商企业股票的国家是(A)8-() A.德国B.中国 C.美国D.法国 8.由于通货膨胀而使商业银行的投资受损被称为(D)12-274 A.信用风险B.利率风险 C.市场风险D.购买力风险 9.我国商业银行对最大客户的贷款余额通常不超过银行资本金的(C)7-164 A.5% B.8% C.10% D.15% 10.资产证券化起源于(C)7-178 A.英国B.德国 C.美国D.日本 11.下列业务能形成商业银行或有负债的是(C)9-212

中小商业银行的战略发展与经营转型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73.33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面对变化,通常会表现为四种态度,“春江水暖鸭先知”反映的是哪种态度√ A以不变应万变 B应变 C求变 D谋变 正确答案: B 2. 通过卖方整合,以下哪项是为整合方带来的利益× A降低信息收集成本 B进入银行销售网络 C增强竞争地位与话语权 D提高决策效率和专业性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3. 我国银行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A宏观经济 B政策环境 C同业竞争 D客户需求 正确答案: A B C D 4. 银行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A资本监管 B利率市场化 C金融脱媒

D技术进步 正确答案: A B C D 5. 从合格到优秀必须具备四大能力√ A认知能力 B创新能力 C协同能力 D资源整合能力 正确答案: A B C D 6. 以下属于总行职责的是× A产品创新 B品牌建设 C营销策略 D战略客户管理 正确答案: A B C 7. 银行业务的变化表现为√ A客户零售化 B业务表外化 C渠道电子化 D服务方案化 正确答案: A B C D 8. 银行产品按照客户需求可以分为× A投资 B融资 C负债

D结算 正确答案: A B 9. 银行机制包括× A资源配置机制 B协同机制 C考核机制 D定价机制 E销售机制 正确答案: A B C D 10. 银行定位包括√ A战略定位 B市场定位 C客户定位 D机构定位 E网点定位 正确答案: A B C D 11. 电商讲究的是四流合一,其中四流指的是√ A信息流 B产品流 C物流 D商流 E资金流 正确答案: A C D E 12. 商业银行在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的时候,扮演的角色有√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现代银行制度的正式确立,它成立于_A___。 A1836年 B1694年 C1764年 D1894年 1.储蓄存款异地托收业务的概念、功能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D A储户向银行营业网点申请,将在本地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转入本行续存或提取本息 B只有系统内异地托收一种 C异地存款的不即时转移,资金转移简便,但利息受到损失 D异地托收按托收金额的1%收取手续费,单笔最低1元,最高仅收50元 E理财金账户客户可享受五折手续费优惠 2.在我国,储蓄存款是指(A ) A个人存款 B企业存款 C同业存款 D单位存款

3.( B)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A同业拆借 B存款 C向央行借款 D发行债券 4.有关储蓄应急业务规定,正确的说法是 A A由于通讯线路或计算机发生故障,不能及时排除,造成辖区内营业机构无法正常办理业务,且客户急需支取储蓄账户存款时,营业机构可采取手工处理方式为客户办理取款业务 B暂限定为活期储蓄取款业务,且每日可以多次 C应急业务可以在本行任一营业机构办理 D应急付款业务不设最高限额 5.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 D )。 A期限为1年至5年 B满足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中临时性的流动资金需要 C满足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中经常占用的流动资金需要 D满足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中周转性的流动资金需要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4道小题总分值20分) 1.商业银行总行对其在国外的( ACE )要负无限法律责任。 A代表处 B附属公司

C代理处 D联合银行 E分支行 2.对贷款审批委员会审批贷款形成逾期的贷款风险的相关责任人,可进行下面哪些处罚(ABC )。 A罚款 B按比例赔偿 C行政处分 D责令清收 3.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作用是(ABCDE ) A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有利于银行管理者正确评价银行各项业务活动的经济效益 B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有利于投资者保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 C综合反映银行信贷业务活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资产管理的状况和结果 D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加强和改善宏观金融管理的重要依据 E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分析依据4.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采取分行制,其优点是( BDE )。 A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管理和控制 B银行规模大,易于采用现代化设备、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取得规模效益 C限制银行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