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点汇总(2013版)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还有0.94%是陆地咸水。

2、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水总量的2.53%,陆地包括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小循环

4、水的循环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

再生。

环节:蒸发(蒸腾升华)-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 (地下)径流 原 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因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途径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6、径流=降水量-蒸发量

7、水资源的定义: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主要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往往东南部的地区,水资源越丰富。

8、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衡。

9、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10、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5、

水 循 环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2、水的重要性质

第3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G;

大小:浮在水面上,F

方向:垂直向上;

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

(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注意(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

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3,V排取m3)

3、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 浮的大小。

①F浮

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

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

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 V物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

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

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出境

②当ρ液<ρ物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时,悬浮

5、浮沉条件的应用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比较:

3、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常用的溶剂: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A、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或酒精擦洗。

B、服装干洗的原理是用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因其含

有致癌物质,所以需隔几日取回。

第5节物质的溶解

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两个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氢氧化钙、气体除外)

A.加溶剂B.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

B.降温

C.加溶质

3、溶有较多溶质称为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在其温度下,若其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则原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若其溶质还能继续溶解,则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如果溶液中有少量不溶解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

如果加少量溶质,还能继续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

5、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

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 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

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

(4)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6、室温(20℃)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级:

7、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大多数物质子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硝酸铵,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8、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注:溶质的质量分数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A%=m溶质/m溶液×100%= m溶质/(m溶质+m溶剂)×100%

m溶液=m溶质/ A% m溶质= m溶液·A%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前后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6节物质的分离

1、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是晶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

如氯化钠(溶液较小);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

如硝酸钾。

注:通常是将以上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小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

4、许多物质从水溶液里析出晶体时,晶体里常含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这样的水分子叫做结晶水。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叫做结晶水合物。

如:硫酸铜晶体(五水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俗称胆矾

或蓝矾)、石膏(二水硫酸钙,CaSO4·2H2O,俗称生石膏)、

硫酸亚铁晶体(七水硫酸亚铁,FeSO4·7H2O,俗称绿矾)、

硫酸铝钾晶体(七水硫酸亚铁,KAI(SO4)2·12H2O,俗称

明矾)。

很多晶体水合物在室温下不太稳定,在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产生风化现象。相反,有些晶体放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湿,直到在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如氯化钙、氯化镁和氢氧化钠),这是潮解现象。

5、水的净化

A、沉淀法把水静置,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沉淀法。由于明矾或活性炭能使水中的悬浮杂质凝聚成一些较大的颗粒并慢慢沉到水底,因此,明矾、活性炭常用作凝聚剂。

B、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末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侧;

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上端。

注: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C、蒸馏把水加热,至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再经冷凝管冷却成水滴,这种净化水的方法称为蒸馏法,这样收集到的水就是蒸馏水。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6、沉淀、过滤及蒸发的比较:

水的净化方法比较: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1、缺水的原因:自然原因: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少;分布不均(时间和空间)。人为原因:人口增长;水污染严重;水的重复利用率低;森林破坏严重。

2、我国的水资源:

空间分配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全国水资源的80%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时间分配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缺乏,北方尤其明显。

3、节水标志的意义,其标志中: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接起一滴水,节水与接水谐音,寓意节约每一滴用水。手是字母J和S的变形,寓意节水,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第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4、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水的回收利用及防止水的污染。

5、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

5、水循环十分活跃,水资源主比较丰富;反之,则相反。

6、我国江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2700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很不均匀。我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南水北调。

第2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

A、没有天气变化;

B、没有声音;

C、易受陨石侵袭;

D、昼夜温差很大;E:地球上无生命。

3、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温度变化规律:先小,后大,再小,最后大,大

小问题: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4、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运动的规律: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空气的热胀冷缩。

5、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

A、有毒气体排放,污染大气,如形成酸雨;

B、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

上升,海平面上升;

C、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皮肤。

6、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第2节气温

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气温)、湿度、气压、风、降水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刮风、下雨、雷电等都属于天气现象。

2、天气于气候的区别:

天气:短时间,如: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鹅毛大雪,烈日炎炎;

气候:长时间,如:四季如春,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

3、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

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

在气象观测中,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A.保护作用,以免风吹雨打;

B.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门朝北);

C.通风,受地面辐射影响不大,能真实反映大气温度。

4、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5、人体最感舒适温度在22℃。

第3节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

很大的。

2、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高度高,空气密度小。

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3、流速大,压强小(气体/液体)。

用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抓住变化后形成压强差。

具体事例:

**机翼下侧流速小于上侧,所以下侧压强大于上侧

**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

原因: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

**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

4、大气压强的单位:帕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5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105m高水) 1mmHg=133Pa

5、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6、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A.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在同一高度,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在同一海拔高度,通常气温高的地方,气压就低;

气温低的地方,气压就高。

在同一海拔高度,同一地方,晴天时气压高;阴雨天时气压低。

B.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

高压区:空气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低压区:空气上升(遇冷)多为阴雨天气

在同一海拔高度,通常气温高的地方,气压就低;

气温低的地方,气压就高。

在同一海拔高度,同一地方,晴天时气压高;阴雨天时

气压低。

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A.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实验手段:往里充气,原来沸腾的水停止沸腾,温度计温度升高。

应用:高压锅

B.气压降低,沸点减小

实验手段:往外抽气,原来不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通常晴朗的天气,人的心情比较舒畅,因为晴天气压高,空气中的氧含量高,血液溶解氧的能力强,阴天则相反。

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由平原地区进入高山高原地区,因气压减小、缺氧,产生头晕、头痛、耳鸣,甚至恶心、呕吐等反应,称为高山反应。

第4节风和降水

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只有在同一高度上的运动才是风。

形成原因:同一水平下风是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的流动。

2、风的基本要素:风速和风向。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8种风向;

如风往西吹:东风○—,圆圈是风向的终点。

气象观测中,风向是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单位:米/秒,千

米/时,通常用风级(0~12级)表示。

风速仪是利用风杯在风作用下的旋转速度来测量风速。

各风级的名称、风速和风效

3、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空气的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单位体积空气中水汽含量叫绝对湿度。空气是否会发生水汽凝结并不是由绝对湿度决定的,而是由相对湿度和水汽压决定的。

某温度下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相对湿度=-----------------------------------×100%

该温度下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最多水汽量

相对湿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温度高,水汽含量也大。

观测湿度的仪器称为湿度计;有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最常用的是干湿球温度计。

4、干湿球温度计

构造:由一支干球温度计(普通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球部有湿棉纱包裹着的温度计)组成。

原理:干球温度计测大气温度;湿球温度计会蒸发,蒸发要吸热,温度计示数变小,出现干湿差。

测量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的刻度和湿球温度计的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查相对温度表得出相对湿度。结论:在干球温度相同情况下,干湿差越小,相对湿度就越大;

在干湿差相同情况下,干球温度越大,相对湿度就越大。

八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总结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 3 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6.第十二章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1章 形成视觉的条件:1、必须要有光线,可以是发光的,也可以是不发光的;2、眼必须在光传播的线路上,并且被眼接受。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到平面或其他平滑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仍平行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反射光线向着各个不同的方向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以镜面为对称。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u>2f 另一侧f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u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点汇总(2013版)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还有0.94%是陆地咸水。 2、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水总量的2.53%,陆地包括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小循环 4、水的循环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 再生。 环节:蒸发(蒸腾升华)-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 (地下)径流 原 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因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途径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6、径流=降水量-蒸发量 7、水资源的定义: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主要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往往东南部的地区,水资源越丰富。 8、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衡。 9、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10、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5、 水 循 环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产生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 (阳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 体是氧气 负极 (阴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 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 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 气味无味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 沸点100℃(1标准大气压下) 凝固点0℃(1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异常现象反膨胀现象:4℃以下时热缩冷胀, 4℃以上时热胀冷缩。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 形。 注意点: (1)三条线段(2)不在同一直线上(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记作“△ ABC ”, 读作“三角形ABC ”,除此△ ABC 还可记作△BCA, △ CAB, △ ACB 等.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 按边分 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都叫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在做题时,不仅要考虑到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还必须考虑到两边之差小 直角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于第三边.) 二、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边的高,简称三角形的高。 1、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同一点。三条高都在 三角形的内部。 2、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 3、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于一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 直线交于一点。 总结: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高在三角形内部的数量 3 1 1 高所在的直线是否相交 相交 相交 相交 高之间是否相交 相交 相交 不相交 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的位置 三角形内部 直角顶点 三角形外部 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 做这个三角形这边的中线. 三角形中线的符号语言: ∵AD 是△ABC 的中线 ∴BD=CD =1/2 BC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AD 是 △ ABC 的角平分线 ∴∠BAD = ∠CAD =1/2∠BA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八年级上 科学(浙教版)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1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 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 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0-8Km),赤道厚度大(0-17Km)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 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2.2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1)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2)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炎热;35℃寒冷:0℃ 2.3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A(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 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 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n-·180°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n-条对角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

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 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完整版)华师大八上科学知识点大全

华师大八上科学知识点大全 一、机械运动与力 1.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目标物运动状态也不同。 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速度。 3.速度的计算公式:t s v =,路程的计算公式vt s =,时间的计算公式v s t =。 4.速度的换算公式:1m/s=3.6 km/h 。 5.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6.路程-时间图像(s-t 图像):它表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直线。 7.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它表示物体的速度跟时间的关系。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它的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一条直线。 8.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三要素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9.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10.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公式mg G =(g 一般取9.8N/kg)。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11.弹力必须在物体接触且发生形变之后才会发生。弹力的方向是物体恢复原来形状的方向,大小与物体的劲度系数和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公式kx F =。 12.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相对运动.... 的力,切记不是阻碍运动的力。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成正比,与面积没有关系。 1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压力;(2)使接触面变粗糙;(3)变滑动为滚动。 14.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减小压力;(2)使接触面变光滑;(3)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滚动轴承);(4)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15.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条件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6.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跟质量有关,与其他任何因素都没有关系。 17.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18.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 19.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二、压力和压强 20.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挤压作用时就有压力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初二数学上上册知识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4)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5)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初二数学上上册知识点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2011年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2011版)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洋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占地球水总量的2.53%):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小循环 5、水的循环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 ④下渗,⑤地表(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环节:蒸发(蒸腾升华)-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地下)径流 原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因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途径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6、 水 循 环

7、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8、径流=降水量-蒸发量 9、水资源的定义: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主要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往往东南部的地区,水资源越丰富。 10、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衡。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 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2、水的重要性质

八年级上册科学书

八年级上册科学书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八年级下册科学1 八年级科学训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I-127 一、选择题:....1、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于符号的正确选项是 2.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3 A.苹果B.柑桔C.牛奶D.鸡蛋清 4.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A.Na2SeO3B.Na2SeO4 C.NaSeO3D.Na2SeO2 5.从xx年6月1日开始,各类市

场中塑料包装袋要实行有偿使用,我市几个菜市场开始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袋,这种塑料袋对人体无害,主要原料是可降解母料和玉米粉,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袋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土壤污染B.降低生产成本C.有利于食物保鲜D.节约粮食 6、小明在上网时发现一首很有意义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结合科学课上学的知识,小明感觉诗中的“她”和某种气体的性质很接近。你觉得这种气体应该是- A.氧气B.氮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7. 如图所示,在开关 S

由断开到闭合的过程中,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和极性将 A.增强,改变; B.减弱,不变; C.增强,不变; D.减弱,改变;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特定条件下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 B、制造金刚石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C、CCl4是一种化合物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①③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0.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期末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 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 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 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 到的气体是氢气,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 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 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 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 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 千克。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2 m2) 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 强为。 练习2: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 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 的高度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三角形》知识归纳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①边③角:(2) ①??????等边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角形按边)(②?? ??????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按角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中线交点叫重心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角角平分线的 交点叫内心 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 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 (4)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 ①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 a c a c b c b a >+>+>+,, ②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 c b c b a b a c <-<-<-,, (5)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了,这个性质叫 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 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2)三角形的外角及外角和 ①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②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对角线 ①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②凸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若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 一侧,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若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称 这样的多边形为凹多边形。 ③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A.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B.n 边形共有2 )3(-n n 条对角线。 (4)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 ①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 ≥3)。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平面镶嵌及平面镶嵌的条件。 ①平面镶嵌:用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形封闭平面,把平面的一部分既无缝隙,又不重 叠地全部覆盖。 ②平面镶嵌的条件:有公共顶点、公共边;在一个顶点处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全等三角形 知识梳理 一、知识网络 ??????????→?????????????? ???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 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2节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 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 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 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p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p液取kg/m3, V排取m3) 3、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 ②F浮〉G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 ③F浮=G悬浮此时V排=2物 ④F浮=G漂浮此时V排< V物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 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 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 F支持力=G)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清单: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用符号“△”加顶点字母表示,如“△ABC ”(读作“三角形ABC ”). 2.三角形(按边)分类 ?? ??????等边三角形三角形腰与底边不相等的等腰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三角形 3.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三条高或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交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 5.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叫三角形的重心) 6.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之间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 7.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边长度固定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固定不变,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在所有的多边形中,只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8. 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中,相邻两边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也称为三角形的角.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

(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9. 三角形的外角:由三角形的一条边和相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外角的和为360°. 三角形外角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 (推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10.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n 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叫做n 边形. 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1.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简称多边形的角.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 边形的内角和为 .1802n ??-)( 12.多边形的外角:由多边形的一条边和它的相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多边形外角和定理:n 边形的n 个外角的和为360°. 13. 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线,把n 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 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14..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也称为平面的密铺.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清单: 1.全等图形与全等三角形: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