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教案

课题“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复习内容:

教科书P102、105页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复习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复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学生小组内交流。)

2、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3、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

组内交流。)

二、发展练习

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

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复习内容:

教科书P102、106、107页。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

什么问题?

3、教师抽查。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六九()()

四十二

……

二、发展练习。

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先复习倍数的含义,然后完成102页的第3题。

2、交流反馈。

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13题然后校对。

三、实际应用

1、独立完成107页第12题。

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2、109页地16题:设计游乐计划。

(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同桌合作设计游乐计划。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课题:“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复习内容:

教科书P103、106页。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二、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三、综合练习

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

3、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课题:“观察物体”的复习

复习内容:

教科书P103、104、109页。

复习目的:

1、复习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点、难点:

1、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区别。

2、进一步培养学生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尤其是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复习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复习

1、回顾观察物体知识

(1)、出示玩具汽车: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老师手里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观察玩具汽车,介绍样子。

(2)、出示3张汽车图片(前面、后面、侧面)

请你想一想,这3张图片分别画的是哪个位置?是站在哪个位

置画的?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2、说一说

(1)、请小组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文具盒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位同学从自己的所在位置介绍看到的情况。

学生小组活动,组内交流,说一说评一评。

3、完成103页第7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全班交流、订正。

二、复习对称图形

1、回顾反思

什么是对称图形?

学生回顾反思,回忆,交流,全班补充,形成较准确的表达。

2、画对称图形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教师巡视。

3、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拓展练习

1、教师补充出示各种不同位置看到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

2、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计算直通车。(25分) 1、看谁算得对又快。(10分) 8×4= 2×9= 6×9= 8×7= 2×1= 31+8= 65-45= 30+56= 6×5= 25-9= 4×7= 9×3= 2×6= 5×4= 3×6= 3×8= 2×5= 6×7= 9×7= 5 +9= 2、用竖式计算。(15分)(前3题每题2分,后3题每题3分) 36+27= 70-59= 95-57= 49+8+13= 90-29-7= 33-15+43= 二、数学小达人。(33分) 1、5+5+5+5=()×()=() 4×3=()+()+() 2、8×6=()口诀:(),读作:()乘()。 3、4个7连加的和是(),7加4的和是()。 4、一个乘数5和一个乘数7的积,也可以说成是()个()相加的和。

5、3×()=9×(),7个3比20多()。 6、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一个三角板上有()个直角,()个锐角,()个钝角。 7、3米=()厘米 1米40厘米=()厘米 8、()里最大能填几? ()×6<43 4×()<29 58>()×8 ()×2<20 60>9×()6×()<50 9、第二行画△,它的个数比○多7个, 画()个。 第一行:○○○○ 第二行: 10、画一条比7厘米短4厘米的线段。 三、我来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5分) 1、100厘米比1米要长。() 2、小东身高54米。() 3、6个5的和与5个6的和用的计算口诀一样。() 4、2+2=2×2 1+1=1×1 () 5、4时30分也可以说成4时半。() 四、精挑细选。(5分) 1、时针走过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个小格,就是4时15分。 ① 3 ② 15 2、一棵大树高16()。 ①厘米②米 3、用2、6、0三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有()个。 ① 2 ② 4 ③6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共八套)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算一算。(28分) 1、口算。(每小题1分,共16分) 8×8=5×7=70-6=38+2= 8+45=72+5=9×7=4×8= 7×4=17-9=7+5=6×5=43-30=82-9=12-3=5×9= 2、用竖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12分) 8+57+29=82-53-19= 78-24+35=61+15-37= 二、填一填。(每5题4分,第7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1、1米=()厘米200厘米=()米 18米=()米25厘米+6厘米=()厘米 2左图中有()条线段,有()个直角。 3、8的5倍是(),6的7倍是()。 4、根据“六八四十八”这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是: ()和()。

5、看图填算式: ×= 6、在○里填上“+”、“-”或“×”。 49=368=44 8=2257>33 7、纸条长()厘米 三、选一选。(在正确答案前面的○里涂上你喜欢的颜色)(10分) 1、线段是: 2、与8×7+8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8×88×6+88×8-8 3、计算结果与5的4倍不相等的算式是: 5×44×5 5+4 4、6+6+6+6+5可以改写成: 6×4+56×6+5 4+6+56×6-1 5、下面的角比直角大的角是:

四、画一画。(18分) 1、以给出的点为顶点,画一个直角。(6分) 2、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6分) 3、画出的○是△的4倍。(6分) △ △ △ 五、用数学。(14分) 1、欢欢和她的4位同学做红花,每人做6朵,一共做了多少朵?(5分) 2、(4分) 数学本有多少本? 3、一辆公共汽车上有64人,到站先下去28人,又上来15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4、王老师带着他的5名学生到动物园游玩,一共需要多少钱的门票? A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含答案) 一、填空。(20分) 1、运动会上,共有1975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约为( )人。 2、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 3、一个数由7个千和6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它的近似数是( )。 4、计算56÷7和56÷8都要用到乘法口诀( )。 5、28里面有( )个4,42里面有( )个6,( )比7个8少8。6学校举行运动会,要在操场东侧插彩旗。按“三红二绿一黄”的顺序排列,第34面旗子是( )色的。 7、下面的汉字、字母、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你能猜猜整个的图形是什么吗?写在括号里。 8、÷9=7……中,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9、钢笔原来9元一支,现在优惠促销,一次买4支28元,促销的钢笔每支( )元,每支比原来便宜( )元。 10、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再对折后,每段长( )米。 二、判断。(5分) 1、是轴对称图形。 ( )

2、3千克铁与3千克棉花一样重。 ( ) 3、24比4个7少多少?正确的算式是24-4×7。( ) 4、物体经过平移或旋转后,物体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 ) 5、512,305,850这三个数中的“5”表示的意义相同。( ) 三、选择。(5分)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8,余数最大是( )。 A.7 B.8 C.9 2、10000里面有( )个100。 A.10 B.100 C.1000 3、下列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4、下面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 A.4300 B.8007 C. 5609 D.7080 5、商是6的算式是( )。 A.2×3 B.1+5 C. 36÷6 三、计算。(32分) 1、直接写得数。(8分) 680-600= 340-80= 350+70= 54÷9= 48÷6=72÷8=5000+3000= 28÷7= 56÷8=42÷7=80÷9=12÷4= 35÷7=63÷7=18÷9=30÷6= 2、竖式计算。(12分) 32÷4 46÷6 27÷9 22÷3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举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免费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36分) 1、78厘米+22厘米=( )厘米=( )米 ( )小时=60 分 2、6个3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 ),这个式子读作( )。 3、在下面的( )里最大能填几? ( )× 3 < 27 ( )<5×7 4、在算式2×8=16中,2和8是( ),积是( )。 5、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 小明身高132( ) 小花身高1( )32( ) 6、一个 要9元, 买7个要( )元。列式是( ),口诀是( ) 7、一把三角板上有( )个直角。长方形有( )个直角。 8、在○里填上 “<、>、=”或“+、-、×” 9+56○64 36○ 73-37 9×7○65 1小时○65分钟 20○4=16 4 ○ 9=36 0 ○9=9 0 ○ 9=0 10、 小刀长( )厘米 蜡笔长( )厘米 11、用 这三张卡片能组成( )个两位数。 12、7+7+7+7+7=( )×( ); 4×4-4 =( )×( ); 13、把口诀补充完整,并写出乘法算式。 ( )二十四 ( )二十四 14. ( : )也可以表示成( )。过20分钟是( ) 。 . 二、选择题(3分) 1、小明有50元钱,买故事书花了28元,他还剩( )元。 A 、22 B 、30 C 、20 2、5+5+5+4,不可以改写成算式( )。 A 、5×4 B 、5×3+4 C 、4×5-1

3、3个好朋友见面互相握手一次,共要握手()次。 A、3次 B、4次 C、6次 三、判断(4分) 1、9个4相加的和是13。() 2、小强身高大约是137厘米。() 3、1米和100厘米一样长。() 4、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是不一样大的。() 小芳 下面图形是谁看到的,请你连一连。 2.小华吃完饭前做作业,后去看电影,他9点50吃饭。 做作业看电影吃饭 9:50 10:20 8:30 五、计算(22分) 1、口算(6分) 64-18= 36+24= 5+35= 0×7 6×7= 3×9= 6×7+24= 8×(71 - 66)= 30-(19+6)= 2、用竖式计算。(12分) 80-57= 69+16= 73-38= 36+46-58= 80-32-37= 62-34+57= 3、列式计算(6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 测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知识根据地。(28分) 1. 3米-100厘米=()米 6米+49米=()米 2. 你喜欢的乘法口诀是(),你能根据这个口诀写出两个不同算式吗( ),()。 3. (1)上面一共有()个。 (2)根据图写成加法算式是(),写成乘法算式是()。 4. 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7,列成算式是(),读作()。 5.小丽在图画本上画了☆☆☆和一些○和△,其中○的个数是☆的5倍,○有()个,△的个数是☆的9倍,△有()个。 6.在里填上“+、-、×、>、<或=”。 4○9=36 3×4〇4×5 16+20○35 40○4=36 2×2○2+2 2×8+8○8×3-8 7.()里最大能填几? ()×8<65 ( )<5×9 30>5×( ) 8.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支彩笔长10()妈妈身高1()62() 9. 数一数,试一试。(2分) 右图中有()条线段,一共有 ()个角,其中有()个直角。 10.小明昨天写了29个大字,今天写了47个大字,两天大约写了() 个大字。 二、是非审判庭。对的在()里画“√”,错的画“×”。(5分) 1、8+8+8=3×8=8×3 () 2、有三个同学,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6次手。() 3、钟表上显示3时,时针和分针成一直角。() 4、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差90。() 5、“”这是一条线段。() 三、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1.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 ①有关②无关③不能确定 2. 一个三角板上有()个直角。 ①1 ②2 ③3 3.()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F的样子。 四、数学高速路(25分) 1.口算.(10分) 6×7= 9×9= 3×6= 2×6= 8×3+4= 36+4= 8×7= 2×2= 9+57= 3×4+9= 5×6= 18+60= 9×3= 5×5= 38-18+25= 41-2= 6×9= 8×5= 7×2= 7×5-3= 2.用竖式计算。(12分) 67+32= 46+28+23= 96-54= 82-37-12= 3.估一估,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50大,在它下面画“”。(3分) 12+49 78-29 13+28+15 五、我是小画家。(7分) 1. 画出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 用给出的一点画直角,并写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3.画出下面各图形的对称轴(只画一条)。 六、我会观察,我会猜。(3分) 七、素质加油站。(13分) 数学组作文组绘画组乐器组 正正正正正正正 正 正 组别数学组作文组绘画组乐器组 人数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科目数学 班级二(1)班 任课教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

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 上册教案

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的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钟表内一大格表示的时间意义。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重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本册难点: 1、进位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3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4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6的乘法口诀…………………………………………………………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4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8的乘法口诀…………………………………………………………3课时9的乘法口诀…………………………………………………………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得分___________ 一、我会口算(共10分) 60-8= 5×9= 36-9= 57+9= 30+70= 76-40= 8×4= 7×5= 70-7= 35+8= 9+44= 5×4= 9×6= 24-7= 3×8= 5×8-20= 4×9+4= 32-20+50= 7+20-3= 二、我会填。(每空一分,共28分)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①一块橡皮长约6()②长颈鹿高约3() ③一本语文课本厚约2()④一座楼房高12() ⑤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⑥看一场电影的时间是120()。 2.)小丽的身高是83厘米,小兵身高1米,小丽比小兵矮()厘米。 3.)6+6+6+6=()写成乘法算式是()读作( ); 4.)两个乘数都是8,积是()。 5.)你能用 )个不同的两位数,其中最 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它们相差()。 6.)2和7的和是()2个7的和是(),2个7的积是() 7.) 8.)在○里填上“﹥”、“﹤”或“=”。 26○17+18 31﹣8○3×7 100厘米○98米9.)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8×()<60 42>()×6 27>4×() ()×5<36 70>9×()()×3<22 三、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4个3列成加法算式是()。 ①3+3+3+3 ②4+4+4 ③4×3 2.)明明有3件不同的衬衣,2条颜色不一样的裙子,一共有()种穿法。 ①5 ②6 ③3 3.)下列图形中,有二个直角的是()。 ① ② ③ 4.)下列线中,线段是()。 ①②③④ 5.)可以用测量物体长度单位的是()。 ①时②角③分④米 四、我会用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12分) 90-54= 38+44= 38+59= 60-27-9= 100-(42+19)= 86-(52-28)= 学 校 : 班 级 : 姓 名 : 装 订 线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 我会填。(40分) 1、一个角有( )个顶点和( )条边。(2分) 2、40米+5米=( )米 14厘米-8厘米=( )厘米 30厘米+70厘米=( )厘米=( )米(8分) 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厘米”或“米”。 (4分) 一块橡皮长4( ) 一张桌子高60( ) 一棵大树高8( ) 一座桥长30 ( ) 4、在 里填上“>”“<”或“=”。 (8分) 6米 30米-4米 20厘米 1米-80厘米 90-21 70 43+5 50 79 95-16 28+17 40 73-25 45 89 90+1 5、下面的图形中是角的打“√”,不是的打“×”。(6分) ( ) ( ) ( ) ( ) ( ) ( ) 6、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 )个( ) (8分) 7、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4分) 89-7=19 28+63=81 二、 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 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 ) 2、 学校操场长100厘米。 ( ) 3、 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 ) 4、 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 ( ) 5、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 ( ) 三、 我会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数学书的面有( )个直角。 A 、1 B 、2 C 、3 D 、4 2、右边的图形有( )个角。 A 、3 B 、5 C 、7 D 、6 3、小明的床宽120( )。 A 、厘米 B 、分米 C 、米 D 、千米 4、3个8相加,正确的算式是( )。 A 、3+8 B 、3×8 C 、8×8 D 、3×3 5、小亮昨天写了29个大字,今天写了42个,两天大约写了 ( )个大字。 A 、30 B 、40 C 、60 D 、70 改正 8 7 - 1 9 9 2 6 + 8 1 8 3 改正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1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指、鞋长、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记下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00以内的加减法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15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1.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 通过观察、操作、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算理和规范的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出示单元主题图)。今天可真热闹光明小学的同学们要去参观博物馆,同学们请看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让销售看图说一说。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老师引导: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尝试列式 要求:一共多少人?我们先要知道哪些条件,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指名列式。 35+2= 二、探究建模: 35加2等于多少呢? 1、交流口算的方法。 你能口算吗?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摆一摆。 指名说口算的方法。结合摆小棒,边说边摆。 学生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上台演示。 教师小结: 2用计数器拨一拨,略 3竖式计算。 这样的算是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根据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期末练习题 一、直接写得数:(20分) 3×4= 6×7= 85―32= 33+7= 8×8= 31―2= 5×2= 7×8= 26+6= 1×9= 3×6= 8+41= 8×4= 3×9= 50+7= 65―20= 4×6+15= 20+48―28= 75―30+12= 82―6×7= 二、用竖式计算。(18分) 90―47= 59+26= 63―28= 37+46-54= 81―32―27= 42―34+57= 三、填空题:(22分,每小题2分) 1、填口诀 二七()()十二 五六()()八十一 2、4个5相加的和是(),7+7+7+7+7=()×()。 3、7×6=(),口诀:()。 4、1米=()厘米 1时=()分 5、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 ()×6<27 ()<3×7 4×()<15 35>7×() 6、一把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个是直角。 7、8时10分过一刻是()时()分。 8、有三个班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班进行一场,一共要比赛()场。 9、用2、4、6三个数可以写出的两位数分别是:()。 10、在○里填上“×”或“<”、“>”、“=”。 8○6=48 36○73-37 9×7○65 43○6×7 四、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6分) 1、9个4相加的和是13。() 2、小强身高大约是137厘米。() 3、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计算48+29,得数是67。() 5、1米和100厘米一样长。() 6、钟表上显示9时,时针和分针成一直角。() 五、操作题:(6分) 1、画出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2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 一、填空题。 1.量出线段的长度。 ( )厘米 ( )厘米 2.填上“米”或“厘米”。 高15( ) 长2( ) 身高135( ) 长20( ) 3.数出下面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 ( )条 ( )条 ( )条 ( ) 条 4. 两个图形中一共有( )个锐角,( )个直角,( )个钝角。 5.写出下面各角的名称。 ( )角 ( )角 ( )角 ( )角 6.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三五( ) 五六( ) ( )四得八 四( )二十四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7. 加法算式:( ) 乘法算式:( ) 8.口算。 5×6= 1×4= 35+10= 6×6= 24+11= 6×4= 4×4+3= 4×6-5= 6×2+4= 63-30= 26+14= 5×5-5= 三.列竖式计算。

39+46= 73-39= 43+57= 38+26+14= 75-28-19= 63-48+57= 四、选择题。 1.下面图形中,是角的是( )。 A B C 2.下面图形中,是直角的是( )。 A B C 3. 3+3+3+4可以写成( )。 A.3×4 B.3×4+4 C.3×3+4 4.下面线段中,长2厘米的是( )。 5.左图中有( )个角。 A.6 B.7 C.8 五.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直角? ( )个直角 ( )个直角 ( )个直角 六.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4=12 ( )×5=30 ( )×6=24 ( )×5=25 5×( )=15 6×( )=36 七.在( )上填上“>"“<"或“=”。 4×2+17( )25 5×3+25( )35 2米( )20厘米6×6-6( )39 5×6( )32 1米( )100厘米八、解决问题。 1.欢欢5分能写多少个大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 没有对准0刻度的。 (2)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 全册

目录 一、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 (3) 2.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5) 3.认识米用米测量 (7) 4.认识线段 (9)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 (12) 2.两位数减两位数 (18)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5) 整理和复习 (33)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35) 三、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37) 2.直角的初步认识 (39) 四、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42) 2.5的乘法口诀 (47) 3.2、3、4的乘法口诀 (50) 4.乘加乘减 (52) 5.6的乘法口诀 (56) 6.复习与整理 (58) 五、观察物体 1.观察物体 (60) 2.轴对称图形 (62) 3.镜面对称 (64) 六、表内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诀 (70) 2.倍的认识 (74) 3.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76) 4.8的乘法口诀 (80) 5.9的乘法口诀 (86) 6.乘法口诀表 (92) 整理和复习 (94) 看一看摆一摆 (95) 七、统计 统计 (99) 八、数学广角 1.排列和组合 (105) 2.简单推理 (107) 九、总复习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111) 2.表内乘法的复习 (113)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115) 4.观察物体的复习 (118) 5.统计的复习 (119)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内容标准】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通过亲自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发展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一年级“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1.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3.线段教学时,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注意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教学课时】4课时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一、我会填(25分) 1、一个正方形有()个角,它们都是()角。有()条对称轴。 2、铅笔长()厘米。 3、小东原来有18枝水彩笔,妈又给买了8枝,现在小明大约有( )枝水彩笔。 4、5+5+5+5+5+5=()×(),读作:() 5、100厘米=()米比35厘米多17厘米的线段是()厘米。 6、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 ()× 9﹤56 34﹥()×74×()﹤29 7、把口诀补充完整。()六十三写两道乘法算式:()和() 8、小明原来有20枝水彩笔,妈妈又给买了12枝,现在小明大约有( )枝水彩笔。 9、积是36的口诀有()和()。 10、在〇填上“>”、“<”或“=”。X|k |b| 1 . c|o |m 7×7〇54 6×5〇6+5 2×2〇2+2 11、5个9相加是( ),4和7相加是( )。 12、填合适单位:课桌高75(),门高2() 二、小小计算家。 1、直接写得数(18分) 45+40=8×9=9×6=4×7= 3×8= 6×7= 25+30= 6×8= 4×9= 7×9= 8×5= 7×7= 80+14= 8×7= 47﹢32≈ 53-26≈7×7-30= 45+20+6= 2、用竖式计算。(6分)

47+43= 83-69= 35+48-26=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用 2、 3、0三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有()个。 A、2 B、4 C、6 D. 3个 2、这是镜子里看到的图像,现在的时间是() A、10时 B、12时 C、2时 D.1时 3、6+6+6+5,不可以改写成算式()。 A、6×4 B、6×3+5 C、4×6-1 4、右图中小明看到的是()。X k b 1 . c o m A B C 5.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 A 有关 B 无关 C 不能确定 四、明辨是非( 5分) 1、这个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23时,时针和分针成一直角。() 3、数学课本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一样大。() 4、三个好朋友握手,每两人握一次,要握3次手。 ( ) 5. 两个因数都是1,积是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