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

设计人:艾静审核:高一语文组

第一部分预习与存疑

自学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

4、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5、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司马迁塑造人物的方法。

自学重点:

本课的文言基础知识及课文翻译。

自学难点:

人物形象的分析及在记叙文中塑造人物的手法

温故知新:

在初中我们学过《史记》里的《》,应该对它及作者司马迁有所了解,回忆关于《史记》的文学常识,同时想想在你的记忆中司马迁是什么样的人?

自主学习:

1、精读课文

①结合书下注释,精读课文,划出翻译不通的句子。

②参考翻译资料,再读课文,理解之前不会译的句子,并对照自己之前的翻译,看是否有所偏差,重新划出不能理解的地方,组内探讨。

2、基础知识归纳

①重点实词及其意义(含生词、一词多义、古今、通假、活用)②重点虚词及其用法、意义

③特殊句式

3、知识链接

楚汉之争概况简介:

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4、梳理故事情节

本文中心:鸿门宴

本文线索:杀不杀刘邦

本文顺序:时间顺序

本文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

小组讨论: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各个情节。

明确(多媒体显示)

(开端)无伤告密范增献计

(发展)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项约婚项伯游说

(高潮)刘邦请罪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

(结局)刘邦逃席张良留谢

(尾声)无伤被诛

老师总结: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萦,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紧密,也可说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

5、我们看高潮部分有对每人座位的介绍,请画出鸿门宴的座位分布图,然后思考这部分是否多余,有何用意?

6、思考:“鸿门宴”的故事发生时,项羽为诸侯上将军,刘邦因起兵于沛,人称沛公,都还没有称王。但课文中却都超前称了“王”。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批评说:“高帝此时尚未为王,且前后俱称沛公,何忽于张良三称大王耶?”又说:“羽时亦为王,故沛公称羽将军,以其为诸侯上将军也。《史记》乃预书为王,此下项伯曰:…项王?,范增、项庄曰…君王?,张良、樊哙曰…项王?,…大王?,沛公曰…项王?凡书王者二十几,似失史体”,你对梁玉绳的批评是如何认识的?

明确:超前称王,并非失误,自有其因。如张良对刘邦三次直呼“大王”,前两次只有他与刘邦在场,后一次只添了几个自己人,称大王正表露出他们君臣同心协力,决心与项羽抗衡,战而胜之的雄心壮志。再如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属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或“君王”显然出于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称王称霸,理所当然的心理状态。而张良、樊哙都是刘邦的部下,由于力量悬殊,出于表面上的曲意奉承,自然也称项羽为王。刘邦毕竟身分不同,用语不宜过分阿谀,所以在项伯、项羽面前,先后六次称项羽为将军,只有最后一次与张良谈话时,称“项羽”为“项王”。一方面他明知项羽称王时早晚的事,另一方面,是在自己部下面前,无失身分之虞。看来,司马迁在使用称谓时,是经过仔细斟酌的,既符合当时两军对垒的实力状况何刘邦一方的斗争策略,又符合人物的心态,决不是任意安排的。

7、在文中选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人加以分析,并思考这个人对故事的走向有何影响?

6、有人说鸿门宴上刘、项的较量,不过是“楚汉相争”的缩影,请比较两个阵营成员的实力,孰优孰劣,胜负一目了然?

8、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老师提到司马迁对荆轲的态度,那通过学习你觉得司马迁对项羽是什么态度呢?

7、本组问题汇总

第二部分解惑与检测1、课堂笔记2、随堂检测

1.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 )

A.①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①汉军至,无以.渡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

..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王军壁垓下壁:修筑营垒,退守

B.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D.吾为若德德:感激

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是何楚人之多也大王来何操

B. 吾为公取彼一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C.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若非吾故人乎天涯若比邻

4.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 )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项王嗔目而叱之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④复斩汉一都尉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B. 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C. 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杀掉了一名汉将和督尉,共杀死有百八十人,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 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6.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是一个重要原因。

B. 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C.节选的内容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D.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7.后人对项羽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②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杜牧)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本文三个场景分别展示了项羽什么样的思想性格?(写出2~3个关键词语)

①垓下之围之“霸王别姬”:

②东城快战之“溃围、斩将、刈旗”:

③乌江自刎之“拒渡、赐马、赠头”:

3、自我总结

第三部分巩固与反思

课后作业

1.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项是①( )②( )

①A 期山东为三处 B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D汉军皆披靡

②A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 吾知公长者 C 骓不逝兮可奈何 D 吾骑此马五岁

2.下列加点字字音都不同的一组是 ( )

A.垓下之围/尸骸斩将刈旗/狭隘汉军皆披靡/靡费不期而遇/祈祷辟易数里/辟谣

B.溃围/振聋发聩美人和之/暖和瞋目而叱之/缜密汉骑追者/骠骑将军田父/果脯

C.被十余创/疮痍自刎/蓊郁自度不得脱/书蠹所当无敌/长歌当哭慷慨/同仇敌忾

D.骑能属者/属意麾下/法网恢恢田父绐曰/春风骀荡庖丁解牛/疱疹喝叱/炽烈

3.下列加点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非战之罪也/汉军乃觉之此项王也/是何楚人之多也此天之亡我/是何楚人之多也

B.麾下壮士骑从者/以五千骑追之虞兮虞兮奈若何/固若金汤沛公军霸上/项王军壁垓下

C.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愿为诸君快战非战之罪也/亦一奇也瞋目而叱之/吾尝跂而望矣

D.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亡其两骑耳/天之亡我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 )②( )③( )

①A.盖以此得名也/力拔山兮气盖世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C.徙倚久之而归/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A.汉皆已得楚乎/若非吾故人乎 B.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 C.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项王瞋目而叱之 D.过夕乃可饮/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③A.灭六国者六国也/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南唐为奉化军节度 C.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 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5.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两组是() ( )

A.此项王也/赤泉侯为骑将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然今卒困于此/洎牧以谗诛/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不忍杀之,以赐公

C.左,乃陷大泽中/项王军壁垓下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汉骑追者数千人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此山当是其一也/是何楚人之多也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垓下(gāi)乌骓(zhuī)数阕(qua)田父(fù)

B.麾下(huī)属垣有耳(shǔ)唱和(ha) 刈旗(yì)

C.揣度(duó)溃围(kuì)瞋目(chēn)坐骑(qí)

D.舣船(yǐ)创伤(chuàng)披靡(mí)绐骗(dài)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2 题。(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馕náng。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闲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秦项羽矫杀卿子冠军(指农民起义领袖宋义)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shì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m?n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yua阳,存问父老,置酒,枭xiāo故塞王欣头栎阳市。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

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7、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其将,罪六王:封王 B.主约不信信:相信

C.存问父老存:问候 D.项羽数击彭越等数:屡次

8、下列括号中补出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使人阴轼义帝(于)江南 B.(汉王)复如军,军广武

C.(汉王)关中兵益出 D.(项羽)军中皆呼万岁

9、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B.夫为人臣而弑其主割鸿沟而西者为汉

C.何苦乃与公挑战乃与汉王约

D.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以安士卒

10、下列全都表现汉王善用谋略的一组是()

①相与临广武之闲而语②何苦乃与公挑战③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④汉王出行军⑤往来苦楚兵⑥割鸿沟而西者为汉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背负了盟约。

B、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

C、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慌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的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12.划线句翻译:

课后反思

①预习效果

②课堂效果

③通过练习与作业,发现掌握尚不扎实的地方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