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综合性问题,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研究探讨并努力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顺利就业,不仅会影响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前途,而且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乎学校的办学质量,因而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综述;第二部分是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第三部通过四个方面:经济,教育,社会,毕业生自身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因素;第四部分对应第三部分影响问题的因素来采取对应的对策,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第五部分为总结。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解决的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本概述 (1)

(一)基本概念的定义 (1)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迁 (1)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义 (1)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2)

(一)不合理的就业结构 (2)

(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在不同院校有很大的差距 (2)

(三)不完善的人才市场 (2)

(四)大学生受到就业歧视 (3)

(五)大学生缺少职业规划 (3)

(六)大学生缺少诚信产生就业问题 (3)

(七)就业政策没有落实到位 (4)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4)

(一)大学生个人因素 (6)

(二)教育因素 (5)

(三)社会因素 (5)

(四)经济因素 (6)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6)

(一)政府要广开渠道帮助大学生就业 (6)

(二)高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办学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6)

(三)用人单位的用人观要科学、合理、公平 (7)

(四)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提高,进而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8)

五、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就业问题的焦点,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的就是愈发的严峻,我们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据统计,搜狐新闻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65万,达到了历史新高。2016年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社部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今年的就业市场怎么样,如何保证大学生平稳毕业、实现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本概述

(一)基本概念的定义

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资源,由于不平衡的供需结构,现今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劳动力状况,致使形成了严峻的就业形势。根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全国共有765万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比2015年增长了16万人,但是2015年毕业大学生无法顺利就业的共有701.5万,也就是说有91.7%的实际就业率。2016年达到了765万的高校毕业生总量,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在《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14届大学毕业生中,有79.2%的人毕业后受雇全职工作,同比去年稍微高出了一点点。该报告是在跟踪调查2011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以及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基础上形成的,调查涉及到的行业有325个,职业有630个,涵盖了全国31个省市区,共计26.7万人。2011年到2016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从660万一直增加到765万,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呈上升趋势,而且数量非常庞大,就业矛盾也就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来。1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迁

国家制定的一系列程序与规则,对大学生就业进行间接或直接的约束,,其目的是为了为有序地进行就业工作提供保障,对大学生的就业行为进行规范,这就是高校就业制度。我国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迁:计划分配是第一个阶段,国家负担在校学生的所有费用,由高校进行统一招生和分配。双轨制是第二个阶段,以少量学生上学交费,择业由学生自行决定或者国家统一招生、分配这两种方式进行招生。1994年之后便是自主择业,也就是最后一个阶段,全国高校以上学交费、专科、本科并轨的方式进行招生,专业由学生自主选择。2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义

把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处理好,就可以在每个岗位上配置合适的新生代力量,

1柳楠.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J].企业文化旬刊,2016(1).

2孙萌,厉丽.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浅析[J].读书文摘,2016(20).

这也是一项必要工作,可以保障新鲜血液不断地被输入到各个工作岗位,保障更好地进行人才更新换代,此外还可以使就业压力得到缓解,从而进一步稳固国家和社会,把更多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出来为我国下一步整体战略的发展做准备。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一)不合理的就业结构

针对高校毕业生,社会的需求量和总的供给数量存在一定的差距,实际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阶段与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矛盾。我国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据统计当前大约有13.6亿人口,需要就业的新增劳动力数量也非常多,与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相比,新生劳动力的增长速度要快得多。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增长速度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就业,当前的形势是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不相衔接,缓慢增长的就业岗位远远赶不上快速增长的毕业生数量。3(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在不同院校有很大的差距

大学毕业生的供需不均衡主要是因为,部分学校缺少市场意识以及具有落后的观念和办学方式,其设置的专业和市场需求不关联,致使大学生学的是与市场需求不相符的专业。还有一些高校没有高度地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常常在毕业前再做进行就业工作,表现得很不科学,指导学生就业与实际不相符,只是介绍一种职业而已,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毫无所知,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指导大学生职业方面还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发挥。

(三)不完善的人才市场

第一,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人才市场,使扩大市场容量受到了阻碍,使交易的费用增多了。对当前人才信息主渠道掌握的是政府所属的人才中介机构,然而只有本地才有自己当地的人才信息,这使向全社会流通人才信息受到了干扰。人才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各种行政堡垒的限制,如市场准入、职业资格认定以及社会保险制度和户籍管理等。

第二,不透明的薪酬制度。在市场报价方面,用人单位不透露相关的福利、奖金和津贴,体现的仅仅只是工资,致使人才市场的价格受到了严重地扭曲。

3王忠.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13):25-26.

第三,还没有形成市场化、社会化的机制去评价人才。采用绩效、能力以及经历去评价体制外的人才,采用职称、学历去评价体制内的人才,从而导致很大的价格反差存在于体制内外的人才。

第四,倒挂的市场份额存在于人才市场的格局中。当前在全国人才中介机构中大概是14%左右的成交率,假如多次求职,成交率最多也只是翻一倍。利用社会人际网络达成交易的占据了一半以上,但是需要支付非常高的交易成本,与公平、公开的市场原则不相符。对于有关人才的结构、供需数量的情况无法实时地预测和反映,因为缺少畅通的渠道去传递人才和用人单位间的价格信息。(四)大学生受到就业歧视

工作经验的要求是大学生受到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一定的工作经验是大部分单位招聘的要求,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何来经验之谈,有的甚至还有三五年的工龄要求,当前仍然在人才招聘会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还有很多。光凭经验这一项要求,就将大多数毕业生拒之于门外,进而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五)大学生缺少职业规划

当前很多大学生不够重视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很多学生认为规划职业生涯不重要,也一直认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众多大学生中,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内容与含义真正理解的只有少数。其实规划好职业生涯可以使个人得到更好地发展,但是这一点很多学生都无法意识到。有些学生即使意识到,但在规划职业生涯的方式与技巧方面表现得十分缺乏,对于如何一步一步地去规划职业生涯他们并不清楚。从而使得很多大学生盲目地进行职业选择,没有仔细地分析就业环境以及个人的正确定位,判断时常常会凭借个人对社会的感性认识,规划目标缺少合理性和长远性。4

(六)大学生缺少诚信产生就业问题

高校不断的招生,再机上巨大的就业压力,对于大学生来说,目前最要紧的事就是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一些打算考公务员或者考研的大学生毕业生,出于无法把握自己是否能考上,然后为了保底就随便找一家用人单位,如果考上了就违约。还有一些毕业生就想先随便找个单位上班再说,这也是大多数大学生的想法,起码能够解决温饱问题,

4赵凌飞,杨斌.我国大学生就业历史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6(3).

不至于以后找不到好的单位就失去工作的机会,如果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再换工作单位。也有对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他们完全不会去顾及。

(七)就业政策没有落实到位

对于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我国也先后制定了一些,然而由于缺乏可行性的政策以及不完善的就业政策,在一系列政策实施后,也未得到满意的实际效果。比如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由于大学生创业需要很多部门的配合,如财政、税务以及工商等,然而现实中部门之间没有进行及时地协调,使得即使有一定的优惠政策面向创业学生,真正得到优惠的创业学生并不多,该政策不够规划也不够科学,如果政策没有很强的可行性,要想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是非常困难的。再比如,我国不平衡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使得很大的收入差距存在于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之间,所以大城市常常会是更多大学生更愿意去发展的地方,与中小城市、西部地区相比,大城市的就业压力要大很多。正是由于不完善的政策,使得即使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也没有相应的调节政策。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政策也是如此,这对发挥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实际功效产生了极大地影响。5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一)大学生个人因素

每个就读于高校的大学生,最初的梦想基本都是能够考上一所自己向往的院校,等到毕业就可以找到一份环境舒适、薪水高的工作。他们的心态远远要高于其他同龄人,在以前这样的想法是可以实现的,然而现在实现的几率并不大。持续上升的就业人数就是因为这些学生对一线城市的过度追求,就业误区也因此而产生。激烈的竞争使得人才过剩的现象常常出现在人才集中的华东地区,而相对偏远的地区就很少有学生愿意去,如东北、西北等,即使没有工资也有许多大学生愿意留在那里。发展初期的西部地区急缺人才,进而国家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然而愿意去西部发展的高校毕业生少之又少,大多数毕业生觉得去西部风险太大,没有十足的把握,即使努力多年可能也无法得到更好地发展。但是实际并非他们想象中如此,相反西北部资源丰富,充满希望,非常适合想要施展抱负和理

5马维.浅谈如何搞好大学生就业工作[J].中国市场,2016(19):235-236.

想的大学毕业生。所以一定要培养好当代的大学生,使他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得以正确地树立,经过对职业规划的制定,使他们能够对自我的理解更加深入。从实践中可以发现,大学生要对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特长完全掌握,就一定要有确切的理念,进而缩短和职业目标的差距,以便毕业后能够立足于社会。

(二)教育因素

第一,专业设置。高校招生基本是依据每个专业往年的就业率,大多数高校扩招的专业往往是比较热门、就业率高的专业,这样很容易致使人才的过剩,就业温饱也就因此产生,就业率低的冷门专业就是当时的热门专业。高校随着专业形势进行扩招,不匹配的情况就会出现在社会需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之间,在需求量小的形势下,不仅会让大学生无法找到适合的岗位,还会让企业无法找到更适合的人才。第二,大学扩招速度太快。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010年我国专科、本科一共招生657万人,2011年一共招生670万人,到了2015年一共招生700万人。如此庞大的招生数量,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势必会产生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第三,大学教育质量不高。要高度重视社会需求和大学教育间的衔接,进入工作后的大学毕业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适应岗位工作,主要是因为高校教学缺少实践,对通用技能的培训不够重视,只顾及知识点,没有接轨社会的变化,不注重个性化培养,从而使得毕业大学生远不符合职业要求。6

(三)社会因素

用人单位逐步提升了其招聘的条件,主要是因为大量人力资源不断地出现在市场中,进而使市场产生严重的人才高消费情况。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不断的引入和储备人才,然而部分企业对经验、学历过度地追求,而未考虑其实际的需求,企业必须要依靠人才才能继续生存并进一步去发展。由此不断地出现人才高消费的情况,比如一些企业中,硕士学历的大学生做的工作,原本应该是本科生可以胜任的,一些本科学历的大学生做的工作,原本应该是专科生可以胜任的,这样只会白白浪费人力资源,并且会使毕业大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打击。招聘人才时,对工作经验格外注重的单位非常多,这些单位觉得应届毕业生不具备较高的动手能力,胜任工作需要培训很长的时间,所以对于前来应聘的应届毕业生会直接否决掉。只有工作过才会积累一定的经验,用人单位对工作的经

6文岚.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思考[J].中外交流,2016(13).

验的过度苛求,对于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是不公平的,连机会都不给他们,怎么可能让他们具备用人单位要求的经验。

(四)经济因素

过多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是导致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这是一部分人的观点,但事实并非如此,只能说有一点道理。经济增长的结构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程度起决定作用,意义就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是哪种企业和产业,而并非经济增长的速度。依据投入与产出的相关研究,每次投资一百万元就能提供900个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或者是600个轻工业的就业岗位,或者是300个重工业的就业岗位。从这里可以看出,在经济增长相同的情况下,就业结构和就业数量随着产业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直到2015年,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水平的第二产业,只有39.8%多的贡献率,其次是工业,将近57%的经济增长依靠第三产业。这些年来由于现行的经济结构以及增长方式,使得我国形成了就业困难,招工也苦难的局面。7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要广开渠道帮助大学生就业

社会、政府要一同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第一,要采取全面调整的方式,社会的发展水平可以从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中反映出来,对人们判断高等教育的价值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社会与政府的责任是衔接好社会的人才使用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政府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致力经济发展,特别是要把高新技术产业建立起来,使产业水平得到提升,进而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第二,对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以及毕业生的入伍数量进行扩大。对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进行扩大,可以使大学生的就业时间得到一定地缓解,同时把更多的人才供应给社会;在人民解放军的队列中加入优秀的毕业生,不仅可以军队素质得到提升,还可以使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8

(二)高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办学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7黎博,包海燕,单艳艳.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智富时代,2016(3).

8王博,王桂玲,随文秀.大学生就业难对策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2):142-143.

一方面高校的办学水平要尽力提升,这就需要多与其它高校进行交流、合作,随时对国际化的教育潮流进行掌握,使其旧观念得到改变,要注重对大学生能力与知识的培养,把教育目标正确地树立起来,进而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既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又具备对科学以及真理不断追求的精神。另一方面高校要对其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地配置,对其专业机构进行快速地调整,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地改变其教育的体制,进而培养出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高校要对其科类结构做适当地调整,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升级后的产业机构以及调整后的经济结构。扩大招生后一定要对招生的质量和数量的关系进行调整,为了使教育的质量得到保障,高校教育的要求一定要根据层次的不同而不同。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发展的同时,要让教育年限适当地减少,因为技工工人需小于供的形势存在于我国现有的劳动力市场中,尤其缺乏高技术工人,如果把教育年限改成两年,那么学生就业的时间就可以提前,同时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也能得到及时地满足。除了以上两方面,高校还应当把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地建立起来,融合各项功能包括服务、指导、管理、教育等,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应该以服务为主,工作的开展能够独立进行,把多层次、全面的服务形式和内容提供给用人单位、毕业生,包括培训、指导、咨询以及各种信息等,从而把有利的条件创造给大学生,帮助他们对择业与职业理想的正确树立,具备竞争的技巧去竞争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9

(三)用人单位的用人观要科学、合理、公平

科学人才观的树立是用人单位首先要做的事,对其以学历、经验为标准的用人准则进行转变,多提倡竞相成才,多作贡献,不歧视应聘人员。用人单位要制定合理的用人标准,依据岗位需求、发展情况、自身的性质和规模,把对应岗位的说明书制定出来,对岗位的职责进行细化,在对选人标准进行制定时要根据岗位要求。此外,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程序要科学,把考核内容制定出来,考核时严格按照程序,先根据经验、文化程度、年龄等硬性考核指标以及岗位要求对应聘人员进行筛选,核实获奖证明、证明其经验能力的成果、毕业证、身份证等,挑选出初步合格的人才;再采用一定的形式如实际操作、笔试、口试等,对应聘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最后应聘双方面对面交谈,核实应聘人员的需求是不

9唐振东.浅谈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教育,2016(11):45-46.

是符合其对岗位的满意度,最终决定是否录用。用人单位做好以上几点,就可以录取到更适合本单位、本岗位的人才。

(四)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提高,进而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大学毕业生要先对其能力和素质等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要正确地树立起来,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其责任感与事业心一定要强烈,其品格一定要是融合人类的文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应该是灵活的、机动的,同时应当具备创新意识、科学文化素养、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渊博的知识,要学会根据不同的事和人,以及不同的地点和时间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一定要好,要热情、有期望地对待自己的生活,信念要坚定,自控能力要强,把眼前的困难当作前进的动力,把遇到的每一次变化当成是发展自我的机遇。耐力和体力是达成目标需要具备的,选择自动放弃的人常常是因为缺少足够的体力,人的决策能力会因为健康与否而产生变化,因此大学生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五、结束语

高素质的人才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所需要的,因此高校应当逐步扩大生源需求。就当前的形势来看,要解决好矛盾的大学毕业生结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然而从高校对教学教育的不断创新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方面来看,只要协调好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的关系,让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就业观念,并对其价值观与人生观有确切的定位,不断地学习知识并通过一定的实践,不断地提升自我,那么就业教育必然会慢慢提升到更高点,进而也会解决好高校毕业生择业难的问题,并逐步改善其就业局面,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 柳楠.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J].企业文化旬刊,2016(1).

[2] 孙萌,厉丽.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浅析[J].读书文摘,2016(20).

[3] 王忠.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13):25-26.

[4] 赵凌飞,杨斌.我国大学生就业历史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6(3).

[5] 马维.浅谈如何搞好大学生就业工作[J].中国市场,2016(19):235-236.

[6] 文岚.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思考[J].中外交流,2016(13).

[7] 黎博,包海燕,单艳艳.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智富时代,2016(3).

[8] 王博,王桂玲,随文秀.大学生就业难对策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2):142-143.

[9] 唐振东.浅谈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教育,2016(11):45-46.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是您的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才能使我接收到了全新的精神氛围。帮助我树立起了学习的目标,领会到了思考的基本方法,从这篇论文的选题到写作的指导,都对我耐心的点拨,使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这篇论文的写作。

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的养育之恩,我无以回报,愿你们健康才是我最大的愿望。还要感谢我的学校,为我写论文提供了较好的环境。最后还要感谢在论文写作中帮助过我的导师和在论文中被我参考用过的名著的作者。

作者姓名:

时间: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

就业指导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学院名称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学生姓名李丹 学生学号201210040313 任课教师陆墨姼 论文成绩 教务处制 2015 年07月03日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连年剧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重点和难点之一。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并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现状;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现状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经处在较高的水平,而预计未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放缓,要想再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规模已经非常困难。并且未来随着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逐渐降低,每年需要解决的新增就业人数也将逐渐减少。因此,今后我们需要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初步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将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300万人左右,与2014年基本持平。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经常有人说:“大学毕了业就失业。”先不说这种观点是否全面,但它也反映了现在就业的严峻形势。的确,在这各种领域的人才涌现的社会,大学生就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论从前还是现在,就业始终对不同能力的人来说都有着难与易的区分。就现状而言,就业对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很棘手的问题之一,为什么接受了高等教育仍不能胜任工作。当然政策和发展程度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毕竟我们的控制力有限,只能找自身的原因了。结合长远来看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产业的自动化加强也必定会淘汰一部分人,那么欲解决就业问题,我想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积极的开发建设新产业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经济发展了,就业却难了。看着到处都是的招聘广告却不知要去向何方,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原因。每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

要应届生的。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供需分析

《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供需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逐步紧张,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严峻。从经济学的角来看,大学生就业问题实质上就是大学毕业生供求失衡,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实现大学生供求均衡。 关键字:大学的、就业、供需均衡、对策

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供需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1999年开始,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在2003年到2014年短短十几年里,大学生毕业人数直线飙升达到了历史最高值。因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渐渐出现,曾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逐渐贬值。其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的热点和关注的焦点。 (一)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 从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每年都有数以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随着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总供给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就业率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因而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的迅速上升。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从宏观上看供给大于需求,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二)区域市场的供需状况 据统计,2007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共其他部委所属高校本科毕业生中到东部11省就业的比率是58、5%,到中部就业的比率20、2%,到西部12省就业的比率是21、3%。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总体上呈现出向东部集中,中西部分散的特点。大学生就业区域的选择反映了人才资源的配置,上述呈现的特点打破了各区域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加剧了区域间的不平衡。 (三)专业就业状况的不均衡 从总体上看,理工科专业的就业状况要好于文科专业;在理工科专业中应用技术类专业的就业状况要好于纯理论类专业;以学前教育为代表的教育类专业在就业中却有着“骄人”就业率;以美术学、音乐学为代表的艺术类专业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以法学专业为代表的曾经一度的热门专业,也有着较高的失业率。可见如今大学生就业市场专业就业结构不平衡,反差大。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可是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通过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力,提供有效参考。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不断呈下降趋势,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目标,跟风现象严重 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在不少招聘会上,大学生求职都出现了盲目跟风现象,一些知名企业或者是热门岗位,受到了大多数专业学生的青睐,不少学生不论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否与这些热门企业相一致,条件是否符合那些热门岗位的需求,常常是一窝蜂地前去应聘。尽管大学生非常重视追求兴趣爱好与个人才能的发挥,但在现实面前,他们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临近毕业找工作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出现就业迷茫,续而从众跟风,大家都觉得好的工作单位一哄而上。 2、非高薪不干,非大城市不去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待遇,忽略自身特点和长远发展及用人单位要求,他们往往看重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忽略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利益的结合,忽略了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这种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比较功利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发生了倾斜,在选择上过分选择经济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且,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求,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不愿到不利自身发展的地方去。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建议

浅析当代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建议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汉语言文学2011级3班 陈桢 指导教师:林玲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带有很强的现实性,它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金融危机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求职者自身因素等主客观条件来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政策及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自身问题;教育模式 一、引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的本质是劳动和分工。人类为了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的需要,才产生了对于经济财富的需求;而为了实现这种需求,人们才把各种类型的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使得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不断增长。作为创造财富最为主动的生产要素,劳动在创造客观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社会生存的一种方式──就业。大学生就业作为社会就业的一部分,关乎到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自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就业形势变的更加不容乐观。为此,我们做了调查,以了解并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整体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二)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 伴随我国沿海等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发达城市以及较发达城市和一些发展相对缓慢的乡镇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不断加大。在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等的吸引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也在跟随经济发展方向,选择在大中城市寻求发展空间,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洪流。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有限的就业市场的需求。 (三)毕业生的期望值居高不下 伴随着精英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也就一直居高不下。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理想起薪集中约有15%的人定位于4000元以上,而仅有不足3%的人选择1500元以下。而大部分的企业全部选择1500-2500元。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过高的期望值不可避免地让他们失了大量的就业良机。 三、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问题 1、当代大学生考证存在盲目性。调查显示,企业对大学生考取的哪种证书并不是什么看重,对证书的信赖度也并没有大学生想象的那么高。原因是,如今证书的种类繁多,加上近年来各种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其中又以短期培训和针对应试的居多,企业面对这支日益壮大的“考证大军”产生疑虑──持证人是否真的具有相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初探

2012年第23期总第325期前沿 Forward Position No.232012Sum No.325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初探 王玉彬(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面临的现状方面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使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顺利就业。[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9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2)23-0163-03 [作者简介]王玉彬(1963— ),山西人,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政工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遭遇“寒 流” ,而且一年“寒”过一年,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要求 :“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表明了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极度重视。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和现状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持续增长,按照GDP 增长的百分比来算,毕业生的增长率大大超过了GDP 增长创造的工作岗位数量,加之各种社会环境和个人选择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就业问题和现状主要表现如下: (一)高校扩招和金融危机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从高校扩招讲,目前高校大学毕业生达到700余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随之大大增加,这是因为:一是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家庭的教育成本,提高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预期。由于上大学的费用越来越高,巨大的经济投入迫使大学生和其家庭把毕业后的经济效益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些全家举债助读的学生更加迫切地希望获得高薪和具有发展前途的职业,就业预期的提高,无疑带来了就业的压力;二是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容纳能力角度看,普通高等教育过快增长造成大学生贬值现象;三是扩招导致的教学班级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恶化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从金融危机讲,大型企业普遍实行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 培养与培训员工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因此,在招聘的时候 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择优录取。中小企业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经济危机对我国产生影响,很多中小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存形势也不容乐观,大学生将因此失去很多就业机会。同时由于企业利润下滑,部分中小企业将可能少招应届毕业生甚至大规模裁员以缩减成本,这无疑对本就低迷的就业市场产生不小的冲击。这些因素无疑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带来的就业压力 随着大多数高校招生的扩大,最终变为学科专业规模的扩大,这就更加凸显原本学科专业结构存在的弊端。由于规模扩大,原来只是局部存在的问题就变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有些冷门专业就业相对困难,扩招以后变得更加困难;有些专业设置过时、过偏,扩招以后会影响到更多的学生,培养出的学生适应性较差。高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非常突出,从而造成供与需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某些专业过剩致使一批大学生成为失业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专业技术工种断档而导致技术工人严重不足。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人才培养结构的严重失衡,加大了国内的就业压力。 (三)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带来的就业压力 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加大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就业空间的狭窄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提高就业门槛提供了条件。有的用人单位设置的招聘岗位,本科大学生甚至大专 生已经足够胜任,但其往往一味地给自己树“金字招牌” ,体现领导在形式上对知识的尊重,纷纷打出“招研究生” · 361·

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一)

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一)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

浅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及发展(一)

浅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及发展(一) 论文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不健全的法律法规、投资主体单一、服务水平低的现状。大学生就业市场在构建模式、规模、方法上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发展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每年都有几百万,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程度逐步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了有效地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供需见面、创业培训等就业服务,我们就有了新的概念——“大学生就业市场”。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 (一)从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大学生就业市场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而逐步建立的。它不仅使毕业生资源得到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且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政府部门会定期组织人才市场,高校也会组织校园招聘会。但如何将各种资源更有效地组织起来,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这就需要高校或专门的中介组织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 国家从1985年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了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以后也陆续颁布了一些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文件,到2000年,教育部取消毕业生派遣证,改用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结束计划分配、派遣就业制度的历史,开始了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对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目前国务院明确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管理体制,批准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由教育部归口管理。但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各个组成部分、毕业生交换的各个环节,毕业生、用人单位、市场管理方的相互作用、合理制约机制还不是很完善。 (三)大学生就业市场投资主体单一 目前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的主要有政府部门、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机构。政府部门、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机构由政府提供经费为毕业生提供公益性服务,高校就业服务部门由高校提供专项经费为本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校园招聘组织与服务活动。仅仅是这两种毕业生就业服务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毕业生就业需要的。专门的就业市场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它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收益则可通过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 (四)大学生就业市场服务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在高校及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一般是高校老师或公务员,服务意识低,服务态度不令人满意。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不断稳定拓展新的就业市场,吸引更多单位来招聘是非常重要的。 市场化的就业工作就要树立服务意识,增强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对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要做到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在服务工作中不断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改进工作态度,做到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热情耐心、细致周到、文明礼貌。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展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大学毕业生资源按照市场经济本身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没有条块分割,没有地区封锁和待业壁垒。 2.开放性原则: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就毕业生资源而言,应该允许毕业生自由进出人力资源市场不应设有学校和地区限制。

浅析大学生就业形势

浅析大学生就业形势 摘要: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全面走向大众化,并进一步走向普及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极为严峻,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形势。目前,主要存在城市就业难、职位就业难、高薪就业难、对口就业难四个方面的问题,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学生自身认识、高校培养模式和社会市场环境。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文章在最后一部分从学生、高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仅与大学生其自身利益有关,也与社会稳定发展和祖国繁荣富强紧密相关。 关键词:就业形势;大学生;高校;毕业生 1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就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入学率由1999年的55.44%升高到2018年的81.13%。2017年继续走高,达到795万,2018达到820万。对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面对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下行压力加大,且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毕业生人数在逐年攀升,屡创新高,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岗位有限所以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种常态。大学毕业生人数多,并不是真的供过于求,而是部分地区呈现饱和状态,部分地区劳动力供不应求,呈现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较高的心理期望,倾向于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去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希望聘选到达到单位标准的人才,然而,大学生其自身并不能完全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所以在就业上存在着“双重缺口”的困境,导致大量毕业生找不到期待的工作,大量用人单位无法招聘到符合要求的员工。本文围绕着城市就业、职位就业、高薪就业和对口就业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1城市就业难。每年的毕业季都有大量学生扎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魔都———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大学生就业难其实是“局部现象被夸大为整体现象”,因为跟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人才远远没有饱和,很多中西部地区仍存在着供不应求的现象。大学生在对各个地区进行综合考量之后,认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提供给自己的机会也会更多。然而,在前几年发生的“逃离北上广”事件表明,只有少数人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大多数人顶着“北漂”,“蚁族”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大学生就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往往因为忽视了细节处的表现,以及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从而与工作失之交臂。所以,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关键词:不可忽视细节礼仪心理大学生就业 高等的学历、丰富的知识为大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求职面试时,许多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往往因为一些细小的问题而与工作失之交臂。 当今大学生进行面试时,除了常规的问题之外,还会碰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而招聘单位也正是从这些千奇百怪的面试中,选拔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最近就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档节目:一家公司在对三位大学生进行面试时,搞了一次活动,让三位大学生到一家幼儿园,分别向小朋友们解释“竞争”这个词的含义。招聘单位不仅从三位大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更是从他们在细节处的表现,去评价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是否诚恳、认真,是否具有爱心、耐心,是否尊重对方、把服务对象放在第一位等等,由此他们总结出三位面试者综合能力的高低,从而选出一位最佳的人才。因为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是综合型的、应用型的人才。只具备了高等的学历和丰富的知识是不行的,还要有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招聘单位也都希望得到这样的人才。但面试时间很短,因此他们就从面试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进行判断。一位礼仪专家曾说:“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因为一些小事情或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往往会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显现出一个人的本质,招聘方就能从中迅速产生判断,结果就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前程。而这些都不是大学生短时间靠突击就能具备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如果你拥有良好的全面素质,你就会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遇。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想把握住更多的机会,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知识面广、专业技术精通、业务能力强的基础上,还必须提高个人的修养,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避免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前程。要想提高个人的修养,就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 首先是个人礼仪。虽然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但要想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必须注意学习一些个人礼仪知识。比如修饰、化妆、仪态、服饰、谈话等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下,每个组织都在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其中就包括员工形象。一位打扮不合时宜的、或粗心的、或邋遢的大学生与形象良好的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参加面试,前者肯定是落选者。因为员工的不良形象也有损组织的形象,给组织带来损失。就有这样一位大学生,他在面试时穿了一身刚买的深色西装、一双黑色的皮鞋和一双白色的袜子,希望自己形象不俗,能给主试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他不知自己已违背了西装着装的基本规则。他虽然穿上了深色的西装和黑色的皮鞋,却不合时宜地以一双与前者反差过大的白色袜子同其搭配,而且在他所穿的西装上衣的左侧衣袖上,本当先行拆掉的商标,依旧赫然在目。本想给考官留下良好印象的这位大学生得到了相反的结果。所以,大学生参加面试时,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皮肤要洁净,指甲要及时修剪,头发要整洁,口腔要卫生,要有正确的站、坐、走相,服装要合时宜,鞋要擦干净,不要随便打断主考官的谈话,谈话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等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面试过程中要始终面带微笑。这些细节都是体现大学生素质修养的,掌握了这些礼节,将有助于大学生求职的成功。 其次是公共礼仪。公共礼仪是大学生介入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工具,更有助于大学生的求职就业。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金利来品牌的创始人曾宪梓在面试应聘者时,出了一道有趣的测试题:将一把用来打扫卫生的扫把斜放在办公室门口。应聘者很多,但并不是所有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计量经济学论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学院名称:商学院 专业:金融学 班级:12金融1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请准确填写导师职称) 二〇一五年十月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摘要: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久议不明的热门话题,这说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展开,每年递增的大学毕业生中,能够找到比较满意的单位,是有难度的。谈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除了极个别顶尖高校敢说不关注就业,而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莫名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就业人口、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增加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等问题日益显现。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以及在发展中出现的严重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提醒全社会对新世纪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形势、问题对策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思考 1、背景: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总人口继续增长,农村人口继续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供求总量增长,失业率有所上升,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2014年中国总人口接近14亿。2014年我国将提供新的就业岗位1200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将上升到4.7%以上,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 2、我国人口就业现状分析: 据专家预测,我国将能提供新的就业岗位1200万个左右。2014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7.5%之间,按照目前的就业弹性系数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即可提供100--120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因而仅此可提供1000万个就业岗位。蓝皮书称,目前,新增就业需求与岗位的缺口很大,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每年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超过2400万人,但每年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200万个。“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人,农村每年需要转移就业约800万人。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计文经济量学论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商学院学院名称: 业:专金融学 12 级:金融1班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请准确填写导师职称) 月十年二〇一五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摘要: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久议不明的热门话题,这说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展开,每年递增的大学毕业生中,能够找到比较满意的单位,是有难度的。谈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除了极个别顶尖高校敢说不关注就业,而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莫名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就业人口、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增加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等问题日益显现。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以及在发展中出现的严重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提醒全社会对新世纪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行深入思考。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形势、问题对策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思考 1、背景: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总人口继续增长,农村人口继续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供求总量增长,失业率有所上升,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2014年中国总人口接近14亿。2014年我国将提供新的就业岗位1200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将上升到4.7%以上,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 2、我国人口就业现状分析: 据专家预测,我国将能提供新的就业岗位1200万个左右。2014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7.5%之间,按照目前的就业弹性系数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即可提供100--120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因而仅此可提供1000万个就业岗位。蓝皮书称,目前,新增就业需求与岗位的缺口很大,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每年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超过2400万人,但每年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200万个。“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人,农村每年需要转移就业约800万人。 3、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回顾: 我国1998年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的学生在2003年毕业,该年毕业生数量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剧增67万人,增长比例达46.5%,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异常巨大,提到最高决策者的日程上。据有关统计,“2003年6月份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份全国高校毕业生有70%找到了工作,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55%[1]”。即使如此,全国大约有1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岗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2015年依然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增长的一年,“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749万。国家控制目标是初次就业率达到72%,按此比例折算,今年大学毕业未能落实就业的,以及少量继续考研和等待出国等的人数将达200万人[2]”。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现如今迫在眉睫。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难;现状;问题;对策 一: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曾几何时,我国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甚至于每年很多的大学生不能就业,或者不能够物尽其值。郁

郁不得志。很多的才能被埋没,而我国的市场还无法满足,严重缺少人才。 二: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随着现状压力越来越大的现状,大学生就业也很紧张,我们调查分析得到以下一些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摘要: 就业形势。我们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科大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宿舍合作为了顺利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想帮助更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真实有效的完成调研!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4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17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和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27名和处在就业江湖的2名大四学生! 关键词: 1.前言: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期间大学生的数量更是突飞猛进。大学生也有过去的“天之骄子”成为今日的“无人问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怎样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带着这一问题和思考,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进行了这一次调查并进行了准确统计和深入分析: 2.方法: 被试:被调查的学生为青岛科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62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编辑出版专业、机电专业、工业设计专业、船舶专业、外语专业、信息专业、经管专业和广告专业等专业!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工具: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问卷样题

1* 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 形势严峻,就业难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b 形势正常 d不了解 5* 你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是 a 很满意 b 较满意 c 不太满意 d 很不满意 6* 你最希望学校加强哪类服务?(可多选) a 求职面试技巧培训 d 就业信息发布 b 就业心理咨询 e组织校园供需见面会 c 就业政策、形势分析 f与用人单位建立关系,做好推荐工作 3. 结果: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毕业论文-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大学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和宝贵的人力资源。近年来我国整体就业环境并不宽松,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数百万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关系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应当关注大学生失业群体。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大学生就业需要市场主导机制,但人们的思想认识和就业市场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在高校入学率增长的同时,中国就业市场的培育和结构调整并不同步,公平的市场就业机制尚未形成,使大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不仅没有改观,反而进一步放大,引发了毕业高峰年的就业难题。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认为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人才市场不发达、教育改革滞后、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以及以重增长速度轻就业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人才市场 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等教育扩招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毕业生数量迅猛增长的高潮,这势必给业已严峻的就业市场增加巨大压力,带来诸多问题。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持续增加,人才市场供求关系转换速度之快出乎人们的意料,供求矛盾的白热化程度丝毫不亚于人们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所爆发出来的热情。巨大的

就业压力,让年轻的大学生们尚未走出校门,就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看看招聘市场上人潮汹涌的毕业生和那些为找工作而手持简历四处奔波的求职学子,人才这个字眼更像是读书人的一种自我安慰。多数毕业生在刚走出校门时,除了文凭、知识和头脑属于自己,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需要在不断地与社会环境的磨合中寻找自己的位置。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高知识群体是社会的未来。如果我们的社会要求今天的大学生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焕发活力去创造未来,那么政府公共管理责任与政府就业战略选择,就自然应给他们以“劳动权”的基本保障,或者给他们以“待业”状态下的基本生活保障,决不能坐视他们为生存奔波而产生创新能力的下降,而应当竭力减少大学生就业难对社会长期发展的威胁。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数百万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关系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应当受到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概况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增幅逐年加大,就业问题非常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扩大,进入2l世纪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呈现大规模攀升的发展趋势。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07万人,2001年115万。2002年高校扩招的第一批三年制专科生离校,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145万人,增幅23.1%,其中专科生增幅最大达39.8%。2003年迎来了高校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增幅46.2%。由于社会需求相对不足,又遭遇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和压力。2004全国共有280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2005年338万,2006年达到413万,2013年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