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摘要:海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论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问题。随着世界的急速发展,各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的凸显出来,慢慢的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海洋,关注自己的海洋权益,这也标志着一场海上争夺战开始了。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正开始建设自己的海洋文明,在朝着海洋强国的目标努力。在建设现代海洋文明的长征路上,由于我们还只是刚刚迈出第一步,还有相当多的问题在等待着我们去解决,这些现实中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当前,世界各海洋国家越来越重视向海洋进军,其中不按国际法规矩操作的为多,这势必使原本就处于无序竞争的海洋情况更加复杂。中国必须尽快地分析面对的复杂形势,确定自己的定位,拿出有效的战略举措,改变目前在海洋文明和海洋国土问题上的被动局面。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中国海上周边国家的海上军事力量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海权大国对中国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正义主张和行动处处从中作梗,使中国海上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中国海权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海权问题研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现在需要一个好的海权发展策略。
关键字:海权 军事力量 海洋强国 策略

长期以来,中国的海权一直是政治家和精英们不愿意谈起的话题,因为我们几乎没有海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从苏联引进近岸防御的海军装备来维护我们几乎不存在的海权,可喜的是随着导弹艇、护卫舰、驱逐舰、潜艇、登陆舰、战略核潜艇等海军装备的自主生产和装备,中国人对海权又有了新的认识,中国人开始从近岸、近海开始走向远海了,开始维护自己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权了,于是有了海监船巡视我们的海疆。还有国内公开媒体的报道中国已经能够自主建造航空母舰了,这就更进一步得加强了我们的海权。目前中国海军已经走出去了,海军也已经开始筹建战略海军了,航空母舰就是一个标志。
可是,目前中国海军的势力还没有与中国的经济体相呼应。中国的经济势力已经在非洲建立了专署经济区和在全世界的许多地方建立了海外工业圆,如何保住这些经济势力的劳动成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也是

中国的经济体对海军提出的战略需求,
只有发展战略空、海军才能使我们的海外经济势力不受敌对势力侵犯,也就是说发展航空母舰,使航母能随时随地的达到我们的海外经济势力范围,这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我们有了航空母舰,就有了海权的战略威慑力,就能够保住我们经济势力的这些劳动成果。
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权”古就有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洋被人类认识的那一刻海权这个名词就诞生了。很简单这就是人类的征服欲。但真正可以称得上“海权时代”那还有很漫长的一段时间。因为陆地的中心时代不会自我灭亡,和社会制度变更一样海洋与陆地的更替也是曲折的。 到了十五世纪“海权”开始被人们重视,尤其是欧洲。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军事性封建大帝国——奥斯曼帝国。一四五三年到一五七四年,奥斯曼帝国势力不断扩张,版图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南高加索、库尔德斯坦、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部分地区及北非大部,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之大帝国。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使欧洲正常的商业秩序遭到破坏,传统的东西方贸易几乎中断。为此欧洲人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海上来。公元一四九二年八月三日,一个平静无风的日子却在历史舞台上卷起一场飓风。在这一天,一个叫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葡萄牙年轻人率领着西班牙的三艘帆船开始了一次永载史册的远航。这次航行不仅仅是发现美洲大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海权时代。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勇敢的航海家们用自己的壮举为“海权时代”写下了一篇美丽的序言。
关于中国海权概念。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叶自成认为中国海权是指中国研究、开发、利用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海洋的能力和影响力或中国拥有与自己的海洋空间利益相适应的能力和影响力。强调中国特色的“海权”应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海洋实力、海洋权益和海洋权力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其中,海洋实力是前提,海洋权益是目的,海洋权力

是手段。中国海权是中国利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并
不失时机地拓展海洋权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一直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海上划界任务,这使我国和海上邻国摩擦不断,钓鱼岛、台湾岛、东海等问题一直是我国的隐患。海洋连通了世界,在为人们提供了交通往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海洋强国侵略扩张的工具。进入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海洋新秩序开始确立,海洋争端出现了白热化,如何维护国家的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成为时代的焦点。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一切,但人类如何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卫海洋却成为了一个战略性问题。我们奉行构建和谐世界、构建和谐海洋,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和平外交政策,尽管如此,周边国家却与中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海洋争端,海洋主权被侵犯,海上岛屿被侵占,海洋资源被掠夺成为中国不得不面临的现实状况。
海权是一种综合实力,是利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并不失时机地拓展海洋权力的一种综合能力。所谓“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正是对海权在综合实力上所有的作用的印证,也无疑适用在各个时代的国家发展中。海洋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海洋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海洋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次,海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桥梁和纽带,其广阔的海面为各国进行海外贸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最后,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海洋作为一个国家的天然保护屏障,为国家安全带来了优势。建立适应当今海洋形势的现代海权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海洋权益的保证,是开发海洋和参与决策世界海洋事务的条件,是奠定海洋强国的基础。我国必须建立强大的现代海权以保证和拉动海洋事业全面发展,增强综合开发利用海洋的实力,使中国在保卫国家主权、维护海洋权益及和平利用和保护海洋方面具有全球性的优势。
然而在国际海权竞争出现新变化的当前,我国的海权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首先是岛屿的归属权之争。从历史方面来分析,南海、东海岛屿等一系列岛屿一直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的一部分,在我国疆域图上被明显地标识出来。
东海问题,主要还是日本问题,而钓鱼岛是个关键的、具有很大象征意义的岛屿。中日的钓鱼岛之争由来已久,但迟迟不能解决,双方都宣称是自己的领土,各自拿出了各自的理由,然而,对于钓鱼岛之争,不仅仅

是单纯的领土之争,更关系到海洋发展和国家安全,也牵涉到国际势力,双方都不肯让步,彼此对峙,今年更是引发了钓鱼
岛撞船事件,使得局势更加紧张。
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6国7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其中争议最激烈、最集中的焦点在南沙群岛。南海问题牵涉到的国家比较多,相关国家也是见缝插针找点麻烦、制造点事端,如何面对越南、菲律宾等国对中国南海岛礁的侵占成了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崛起已离不开海洋,中国经营海洋更离不开南海。
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与六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一地理特征,决定了海洋构成中华民族的半壁江山。而我们的海权意识却比较薄弱,海上力量建设与我国的大国地位极不匹配,与海洋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中国周边主要海军力量有日本海军、美国第七舰队、韩国海军等,对我国国家安全形成巨大的威胁。我国必须要发展自己的海上力量,争夺海权如何应对复杂的海洋权益争端,是事关我国诸多发展利益和重大安全的问题。应继续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本方针,加大对海洋的科技和资金投入,加强对争议海域的实际控制。另外,还要强化全民海洋意识,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利用。
中国海权问题的建议
中国海权问题,解决的性质可分军事解决和政治、外交解决;解决的策略又可分为被动解决和主动解决等。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在海权问题上,我国一直缺少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和方法,如果我们怕别人说我们的威胁,怕影响我们和平的难得的经济建设环境,我们就一味地忍气吞声,那样无论我们多么强大,当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付出代价和成本都是肯定的,都会给怯懦者找出不要行动的理由。毛泽东时代,西沙、东沙之战,中国别说航母,连大型军舰都没有,国际形势也不见得比现在好,但有挑衅就会奋起给予教训,有教训才会有长期的安静,尽管当时我们连永署礁这样的管辖能力都难以达到,这也就是说,今天当我们上述海权面临挑衅的时候,我们不能够什么也不做,或者做得不到位,我们的态度的暧昧或者行动的乏力,只能纵容一些国家铤而走险,这样只能更增加我们解决上述海权问题的成本。
对于东海问题,我国应向日方施压,迫使其同意共同开发,就算不行,也可以将钓鱼岛列为中国导弹试验场,以此威慑日本,不让其在钓鱼岛有所作为,就算暂时不能

解决,但至少要做到近期谁也别想在钓鱼岛有进一步的行动。对于南海问题,中国不能够只有抗议没有行动,特别是对连中国退让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都要挑战
的国家,选择一个合适的,适时狠狠教训一下,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否则,一些国家看到中国雷声大雨点小,就会有样学样。如果说,东海问题现阶段我们可以适时强硬的被动解决的话,南海问题,我们就应该在一些国家挑衅启动争端后,采取更多的主动策略。比如对那些企图通过法律来侵占中国领海的,要限期让其搬迁出其侵占的岛屿,否则就用导弹清除,以退为进,让已经被侵占的岛屿回归为零。在南海要软硬兼施,政治、外交优先,划定红线,软的更弱,硬的要有行动;东海问题,要和台湾相互呼应,软有底线,硬有表现,避开其转移国内矛盾的契机。
中国的海权问题,不但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强大的指标,也是考验我们的信心和国之骨气的指标,更是展现我们解决这些包含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复杂因素智慧最好的场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提防有人故意利用这些问题转移国内矛盾,我们不应该配合其表演,但绝不允许逾越红线,不能惧怕这些问题带来的国际甚至是军事麻烦,更不能期待将来我们的军力更强大了再来解决。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无论何时解决,我们都要面对同样的麻烦和挑战,如果我们面对挑衅不能够有相应的反应,不但会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也会被历史定位为真正的软弱。

加快“海洋中国”的建设速度
1、 提高全民的“海洋自觉”,形成“海洋中国”共识
“毋庸讳言,我国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海洋认识不足,海洋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还没有形成共识。媒体热衷于‘康乾之治’式的太平盛世,反映了普遍漠视海洋的社会心理。在世界进入海洋竞争纵深发展的新时代,这种错误的社会心理不加扭转,海洋发展战略难以实施,国家管辖海域难以保全,改革开放、和平崛起的努力得不到保障。”要从现在开始尽快地更新我们的观念,发展我国的海洋国力尤其需要观念的更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要提倡并实施全民的“海洋自觉”。海洋自觉包括海洋观念的觉醒和海洋发展实践的自觉,树立并强化“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经济”、“海洋社会”科学发展意识,“海洋资源”保卫、保护和科学利用意识,“海权”意识等等,是全民教育的当务之急,一定要让全体人民从“重陆轻海”建设现代家园的观念转移到“陆海并重”构建现代家园的观念中来,在当前,尤其要“重海”,要形成“海洋中国

”的共识。 “观念的改变比具体政策的制定更为重要。没有海洋观念的觉醒,就不会有海洋发展的自觉。没有维护海洋权利和利益的勇气和进取精神,就不会有海洋大国的地位。全面关注中国的海洋权利
和利益,使之深入人心,才能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和海洋发生积极的关系。”
2 加强海洋研究,全面认识海洋
我们不仅“海洋意识”薄弱,而且对海洋的了解和研究也很不够。不能说我们没有对海洋进行研究,我国海洋自然科学研究有不少项目走在世界前列;这些年,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也很快。但我们对海洋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对海洋并不了解,知之不多。特别是关于海洋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我们重视很不够,国家投入缺乏,人才队伍不大,研究成果不多,形不成气候,在国内舆论引导上声音很小,在国际论坛上没有应有的话语权。也许正是我们在海洋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反而把全面研究海洋的事给疏忽了;也许是有关部门认为海洋是自然科学的事,把海洋的人文社会属性给抹掉了。因此,由国家加大对海洋全面研究的投入,尽快培养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专门人才,并迅速形成人才梯队是当务之急,使人才队伍与学科建设、专门教育相互促进。当前特别要注重“在发展海洋科学的同时,改变人文社会科学忽视海洋的被动局面,推动海洋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培育熟悉海洋政治、海洋经济、海洋军事、海洋外交、海洋法律、海洋管理及海洋历史文化的各种专业人才;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海洋发展道路,研究海洋国土化出现的新理论、新观念、新问题、新情况,为国家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向社会各界提供准确的信息,形成全民关注海洋权利和利益的氛围”。
3. 实施海权战略,建设强大的海洋武装和海洋执法力量
海洋国土与陆地国土的丢失最大的不同是,陆地国土失去一寸就是一寸,所以寸土不让。海洋国土如果失去一座小小的岛屿,哪怕这座小岛只有一寸大小,就会失去几十万平方公里。侵略者把这个点作为划界的基点,他们能圈去一大片200海里范围的专属经济区,甚至还有更大面积的大陆架。日本在不到十平方米的冲之礁上大做文章,野心就是为了圈得广袤的海洋国土。所以在海洋国土的保卫战中,是“锥”土不让!

在解决海洋国土争端问题上,不能雅致,不能从容不迫,不能温良恭俭让。我们与周边8个国家有着不同的争议,为此,我们十分友好地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但是这个主张并没有得到他们真正的承认,有些国家不是搁置争议,而是搁置中

国,把中国搁在一边,他们去搞开发,加快了蚕食我国海洋国土、掠夺我国海洋资源的步伐。

对于中国海上权益争夺的办法综合下来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积极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受美国支持的一些国家进行较量。
第二, 大力的发展
经济、军事、以提高谈判的筹码。
第三, 加强我们国家需要的海军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军事训练和远洋战斗的能力,武器现代化。要在适当的时候充分展示出我们国家的海上军事实力。
第四, 积极协商,寻求和平的解决办法。
当然,我们不排除武力的解决办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直接占领,历史上韩国与日本的独岛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先下手为强是可用的,还有就是使用经济、政治、军事威慑镇压,直接去的控制,这需要我们国家足够的强大,才有能力去争取。针对不同的国家要采取不同解决机制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蔚蓝国土和海岸线。在21世纪一个波及全球的海洋经济时代来临之际,我们不能再漠视周边国家对我国海洋权益的侵犯。必须针对不同情况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本属于我们自己的资源。
在解决争端的过程中我国首先应该加强海防,因为有实力才有谈判,国家的利益只能靠实力获得。没有强大的海军,周边国家未必愿意让出已经侵占到手的海洋权益。其次,我国在处理争端时应当唯国家利益是问,以合作为主,适当强硬。因为国家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我国虽然需要一个安定的国际环境进行改革,但是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将海洋权益拱手让人。
建设强大的海上力量同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发展原则并不矛盾,如同我们发展核武并非为了争夺核霸权一样。如果因此而引起霸权国家恐惧,甚至受到霸权国家“先发制人”的攻击,那么恰恰证明,要在这样一个世界上生存,就一定要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
那种认为传统海权观念已经过时,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海上生命线不能依靠“单打独斗”,只能依靠“国际合作”的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出现并不意味着“霍布斯时代”很快会结束。其次,目前的国际重大事务如防止核扩散、中东和平、世界石油等问题上的合作是在美国的意志和霸权主导下的“合作”,并非是一种尊重每个国家、建立在民主基础的合作。中国海上生命线的安全保障若依赖“国际合作”,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美国。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若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会引起主要霸

权国家的警觉,引火烧身,重蹈德国挑战英国的覆辙。这种观点也难以成立。一个国家发展自身所需的国防力量和海上力量,自然会同原有强国发生力量对比的变化,但认为这就是对自己的威胁,不准别人发展,这是强盗逻辑,是怀有叵测之心的反映,我们不能受制于强盗逻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