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培训资料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培训资料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培训资料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培训资料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

培训资料

编写说明

本培训资料是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中小学和幼儿

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

考试大纲(试行)(面试部分)》编写的。本资料由五章内容

组成:面试基础知识、试讲概述、试讲训练、试讲策略和真题

演练.

本资料按章进行编排,内容全面,信息量大。概要介绍了教师资格面试的概况、流程、要素、内容和形式,又对试讲的五个环节做了详细的介绍:导入、新授、练习、小结、作业。本资料既可作为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备考资料,也可作为教师招聘的备考参考。本资料对提高考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定将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欢迎考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出改进意见,使之不断完善。

第一章面试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面试

面试是一种经过组织者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以评委对考生面对面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考生的知识、能力、经验等有关素质的一种考试活动。

教师资格面试是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笔试合格者,参加面试。标准参照性考试,

是以某种既定的标准为参照系进行解释的考试。它将每个考生的成

绩与所选定的标准做比较,根据考生处于这个标准中的位置,做出

合格与否的结论。目前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参照的标

准是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面试部分)。

二、面试考核要素

教师资格面试,主要考察要素有如下八项:

(一)职业认知(二)心理素质(三)仪表仪态(四)言语表达(五)思维品质(六)教学设计(七)教学实施(八)教学评价

前五项是考察考生的基本素养,后三项是考察考生的教学基本

技能。

三、面试内容

根据《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面试部分),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面试主要考察考生应具备的教师基本素养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主要包括:

1、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

2、仪表仪态得体,有一定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

3、能够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节规范,较好的

达成教学目标。

4、这些面试内容,将在结构化问答、试讲和答辩的相关部分

做详细讲解。

四、面试形式

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陈述)、评分等环节进行。

五、面试流程

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一般需要经过如下七个步骤:

第一步:侯考。考生持准考证及本人身份证,按规定时间到达测试地点,进入侯考室侯考,按规定程序参加面试。

第二步:抽题。按考点安排,登录面试测评软件系统,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讲试,经考生确认后,计算机打印试题清单。

第三步:备课。考生持试题清单、备课纸,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准备时间20分钟。

第四步:回答规定问题。考生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指定面试室。考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2道规定问题,要求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左右。

第五步:试讲。考生按准备的教案讲。时间10分钟之内。

第六步: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内容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左右。

第七步:评分。考官围绕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和评分,同时通过面试测评软件系统提交评分小组评分情况应抄录于《面试评分表》,经过主考官签字确认备查。面试成绩由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统一公布。

六、面试学科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面试不分学科。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学科分为(8+3):小学语文、小学英语、小学社会、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音乐、小学体育、小学美术、小学心理健康、信息技术、小学全科。考生需要选择相应的面试科目。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学科(15+3)应与笔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相一致: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体音美、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学科(14+3)应与笔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相一致: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体音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

中职文化课类别考生面试与高中类别一致,报考中职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老师的考生面试时,需加试专业知识概述,时间5分钟。

七、面试礼仪

(一)仪容仪表

总体要求:整洁、素雅、自然大方。协调中显示气质与风度;稳重中透露出可信赖程度;独特中彰显个性,谈吐举止符合教师的职业要求。

女士:1、着装以正装为佳,和谐而得体,自然而朴实。

2、妆容自然而清新,手脚均不要涂抹颜色艳丽的指甲油。

3、鞋跟不宜过高,不能发出明显的声音。

4、最好不染发,长发不要遮挡面部,刘海不能遮住眼睛。

5、配饰简单高雅。不宜佩戴造型过于夸张、花哨的饰品。

男士:1、要注意衬衣领口和袖口干净,衬衣要熨烫平整。

2、头发干净整洁,前不遮眉,后不触领,侧不掩耳。

3、提前洗澡、刮胡须,饭后洁牙,确保口腔无异味。

(二)基本姿态

1、步态——匀速、稳健

2、站姿——挺拔、自然

3、目光——坦然、平视

4、面部——真诚、微笑

(三)流程礼节

每个面试考场有三名考官,坐在中间的是主考官。

1.入场:进入考场前先敲门,轻敲三下,听到“”请进“”后,再进入考室。面对评委,侧手轻轻关上门。抬头挺胸,精神饱满走到讲台正中的位置。

2.问候:各位评委老师,XX(时段)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下面开始面试。

3.结束:答辩结束后,要擦净黑板,鞠躬致谢各位评委。轻关房门离场。

有关结构化问答和答辩的内容,在后续文章中加载,有详细论述,在此只介绍有关“”试讲“”的内容。

第二章试讲概述

一、试讲概念

试讲,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通过口语、形体语言和各种教学技能与组织形式的展示而进行的一种教学形式。从本质上说,试讲就是一次教学实践活动,考查的是考生综合能力。在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讲时,常用的形式是片段教学(微型课)。

二、片段教学含义

所谓片段教学(微型课),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个局部的内容进行教学,考生要根据节选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方案。

三、片段教学特点

1.局部性:从教学内容看,片段教学是从教材中选取某些片段进行教学,考生要根据节选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

2.完整性:片段教学相对而言在内容上是局部的,但教学步骤是完整的。上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一样,基本的教学环节不能缺少(导入-新授-练习-小结-作业),也要实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完成教学目标。

3.虚拟性:片段教学虽然在本质上是教学活动,但又与常规教学活动有所不同,常规教学对象是学生,而面试时片段教学所面对的却

是评委(是没有学生参与的虚讲),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带有浓重的虚拟色彩。

4.预设性:由于片段教学是虚讲,学生的发言、学生的活动、师生的交流受到限制,而片段教学的虚拟性又决定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考生只有加以预设,片段教学才能顺利进行。这就要求考生不但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还要做到心中有课堂,按预设进行有声有色的虚拟教学。

四、片段教学常见问题

1.教学目标泛化。在进行片段教学前,考生应在准确把握知识点及课时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所选择的教学片段,将课时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出片段教学目标,进而恰到好处地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优化的组合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把教学的亮点展示出来,促进教学目标有效完成。片段教学目标不能直接套用课时教学目标,其目标要具体确切,不能求全、泛化。

2.忽视师生双边活动。虚境型片段教学缺乏学生主体,有些考生进行片段教学时,干脆就淡化或放弃了师生的双边活动,代以满堂灌的教法。虚境型片段教学看似是由考生一个人唱“”独角戏“”,但是决不能“”只读“”或“”被“”教案,而应努力创设一种虚拟的情境,来突出师生互动。片段教学的互动情境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通过评价来体现的,因此在备课时应充分地进行这方面的预设。真实课堂学生也很少,要通过充分预设教师指导、追问、评价等内容,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充盈。

3.把握不好教学时间。片段教学只有10分钟教学时间。有的考生在进行片段教学时有头无尾,戛然而止;有的考生甚至来不及展开教学重点就超时了。把握教学时间,在片段教学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合理取舍教学内容,不可贪多求全,太过细致。考生应深入教学片段的内容,抓住主要目标,做好重点内容的设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情境;其次,要十分注意导课语、环节间过渡语的设计,避免过于细致的导课及冗长的过渡语挤占学习重难点时间;其三,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把握教学节奏。

第三章试讲训练

一、熟悉课标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在试讲前,考生一定要熟悉课程标准,掌握所试讲学段的教学要求,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二、钻研教材

(一)整体把握

1.通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本课教材的内容,了解编者意图,明确主要线索、列出主要内容,把握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2.熟读教材,把握“”三点“”,即整体把握本课教材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二)明确目标

教学片段的教学目标制定要针对片段教学内容来确定(根据试讲题目给定的具体要求确定)。

1.教学目标内容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栝本节课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过程——指学习中的交往与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交往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与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如学习兴趣、学习责任等;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如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如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

2.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1)学科《课程标准》的规定;

(2)单元章节的要求;

(3)课时教学的任务;

(4)教学对象的实际。

3.教学目标表述四要素

(1)行为主体: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如“”使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描述。“”能读准“”、“”能熟记“”表明能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2)行为表现:表述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注意使用能够体现教学目标与否的可检测的行为动词。

知识与技能:会写、读准、认识、学会、把握、了解、理解、讲述、表达、朗读;

过程与方法:感受、尝试、体会、讨论、积累、体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乐于、敢于、抵制、感受、愿意养成、领悟等。

(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包括允许使用的辅助手段、时间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如“”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能找出.....“”“”在10分钟内,能......“,“在课堂讨论时,结合教材,能叙述......要点“等。”只有规定了这些限制性的条件,目标的检测才会更有针对性,更有可操作性。

(4)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标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表述”等。

(三)确定重、难点

1.确定重点的方法:可以通过教学目标、课后练习题或者是内容的篇幅来判断重点所在。教学重点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

2.确定难点的方法:(1)学生无知识基础或基础薄弱;(2)学生原有经验是错误的;(3)学生需要转换视角进行学习;(4)过程复杂;(5)内容抽象;(6)综合性强。教学难点是由学生接受程度决定的。

(四)搜集相关素材

在对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大概了解以后,就要尽可能多地搜集讲课过程中需要的素材。不同的学科需要寻找不同的素材。例如,语文学科需要搜集写作背景、作者详细介绍等相关知识,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实现对于作者的表现手法的学习。

而对于理科类课程,一定要将相关探究及试验所需要的素材准备好,以避免实验过程中材料的非正常损耗以及实验不成功造成的实验材料不足。

三、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了解学生情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的知识经验

学生学习新知识前他们所具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这种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知识所产的影响。

2.学生的技能态度

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

3.学生的特点习惯

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由于身体和智力上的个别差异所形成的学习方式与习惯。选择教法及学法。

(一)常用教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1)讲授法。这种教法是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演等具体形式。讲授法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具有传递知识信息和控制学生的认识活动两方面

作用,通过这些作用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中。

(2)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谈话法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形式。谈话法可以使教师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一般来说谈话法花费的教学时间较长,对学生知识准备情况要求较高,所以,在一堂课中,谈话法一般与从他的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3)讨论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围绕某一中心议题发表取长补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增长新知识,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读书指导法。这种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数以及课外读物,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方法。它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形式。读书指导法是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使用此方法的时候,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同时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当学生读书完毕后,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发现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第、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使用发现法时,教师要为学生独立思考提供必要的条件,选择正确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与探索问题。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

(1)练习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巩固、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分为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某放行联系、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等形式。练习法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具有重复性特点,在各科教学中被使用。它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等优良品质。

(2)试验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通过观察研究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感知性试验和验证性试验两种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学理科教学,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试验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1)演示法。这种教学方法睡觉时通过展示各种食物、直观教具或做示范性试验和动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或印证所学书本知识的方法。演示法分为三种形式。第一,为了使学生获得对事

物的感性认识,主要通过食物、挂图、模型等演示。第二,未了使学生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主要使用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第三,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性动作,例如体育课中的示范性动作。演示法是通过视觉刺激完成的,所以要养成学生有目的的知觉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用演示法,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同时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方法,要与讲授法、谈话法等方法结合使用。

(2)参观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去实地观察学习从而获得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参观法有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三种形式。参观法可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丰富感性经验,开阔视野,又可以在实际中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参观过程中,为了防止学生偏离参观目的,教师应在参观过程中对学生加强指导,参观结束后要安排学生讨论参观心得,或布置与参观相关的作业。

5.以陶冶情操为主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趣,异性相为主题的主动、具体的情境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一种教学方法。若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度、恰当,则在课堂上能起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沉侵在探索、思维和发现

的身临其境的境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欣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一般包括对自然的欣赏、人生的欣赏和艺术的欣赏等。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依据教师自身的特长与素养。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始终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品质“”的原则。

(二)主要方法

1.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的定义:是指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的选择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2)自主学习的特征:

一是能动性,指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学习活动,或需要外界来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是独立性,指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做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

三是有效性,协调好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

四是相对性,绝对的自主和绝对的不自主的学习都较少,学生的学习多数介于这两极之间。

2.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相对,它指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2)合作学习的特征:

一是异质性小组,小组中的每个学生要各具特点。

二是明确的目标,合作小组要有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

三是小组成员的相互依赖,小组的成员必须分工明确、资源共享、协同工作,集思广义,取长补短。

四是教师充当组织者和指导者。确保他们的合作互动富有成效,当小组成员集体合作上不能完成目标时,教师要给予点拨与辅导。

五是个体责任。采用课堂提问或测验使每个学生展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六是奖赏小组的成功,根据小组的整体学习情况,给予小组的成功学习以奖赏。

3.探究学习

(1)探究学习的定义: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2)探究学习的特征

一是以问题为中心,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开端。

二是强调自主参与,必须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深刻地思考。三是重视合作交流,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经常性地开展讨论和交流,从不同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克服独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四、设计教学过程

一般来说,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授、练习、小结、作业这五个环节。考生在备考的时候可以逐一突破,慢慢找到每个环节的设计规律。

(一)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一般在一节课的开始,有时也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的某一个教学活动的起始初期,导入的作用在于激发学习的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至系统,明确学习目标。

导入主要有如下基本方式:

1.直接导入:时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上课伊始,教师直接阐明学校目标和要求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通过

简短的语言叙述、设问等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

2.直观导入:是指教师通过食物、标本、挂图、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摄影、电视、录像、电脑等媒体对于与内容相关的信息进行演示的一种导入方法。这种导入以强烈的视听效果、逼真的现场感受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3.故事导入: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爱听趣闻的心理,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具有科学性、哲理性的故事、寓言、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情境引出新课,使学生自觉进行新知识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

4.实验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演示生动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实验中的各种现象,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实验导入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仔细观察、仔细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

5.问题导入:是指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顿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问题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由教师提问,也可以由学生提问;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也可以从侧面提问设置悬疑;可以由直接问句形式来呈现,也可以由”谜语“等形式来呈现。

6.情境导入:是指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动画、录像或者满怀激情的语言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