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蒙古族舞蹈的主要环节

浅谈蒙古族舞蹈的主要环节

浅谈蒙古族舞蹈的主要环节

作为一名民族舞蹈演员,怎样把握好蒙古舞的主要环节呢?我认为把握蒙古舞应有一个秩序渐进的过程,即蒙古舞肢体的解放、蒙古人的气质、艺术化的节奏处理和美艺术的特征表现。虽然我们可以认为这四个环节在舞蹈的过程时要加以注意,但事实上,首先是通过肢体训练达到肢体的解放,肢体的解放是把握蒙古族舞蹈气质的基石;其二是把握民族气质;其三是在把握气质的前提下恰到好处的处理动作节奏;其四是在前三者的基础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舞蹈美的艺术的特征。这是艺术上的再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四个环节已经超出了它们作为舞蹈训练中的“要素”的性质,而旦使舞者通过四个环节的训练,达到四种不同水准的艺术境界,四种境界构筑成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舞蹈演员也只有“积跬步”才能致千里。

一、肢体解放舞功渐提

肢体训练,在蒙古族舞蹈中可以视作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也是肢体解放的必有科目。它的目的就是要使舞蹈演员具备蒙古族舞蹈的基本素质。换言之,也就是全面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动态特征。在蒙古舞蹈的风格视觉模式中,体现在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肘、臂和腕。因此蒙古族舞蹈的肢体训练着重要求演员在肩、肘、臂、腕上下功夫,蒙古族舞蹈中有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六种“肩功”,如:顶碗舞、筷子舞、安代舞等经常性运用“肩功”,练就一番炉火炖青的肩功同样不应寻求什么捷径,而应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单一的硬肩训练起。包括腕、肘肩的手臂做波浪动作,讲究的是每个关节动作按顺序流畅、柔游、连续不断,从而做到“心一想,归于腰,奔于肋,引于肩,跟于肩”的效果。之所以强调训练步骤的规定性,是因为各种外部形态的肩,具有肢体结构上的统一性,而这种统一性恰恰体现在肩的外部形态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衍生。如从硬肩到柔肩,柔肩即具有对硬肩的“夸张化”的特征,在相同的动态中,柔肩应发力缓慢形成对硬肩的聚焦特写,好似电影拍摄当中的慢镜头,从这个角度来说,柔肩是硬肩基础上的特殊化硬肩。所以在学习蒙古舞蹈的肩部过程中,切勿心急、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在由易到难的艰苦实践中才能练就具有丰富表现力。同样,在训练臂碗的过程中,也应以单一的提压腕开始练习。在肢体的训练中,除了讲究稳扎稳打,还应注意一点,就是演员自身对舞蹈本体的肢体体验,把每个肢体部位从“约束”中“解脱”,从“封闭”中“开放”,逐渐提高舞功,使肢体放而不乱,解而不束。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作为一名演员,他对柔肩的审美体验应该是一种概念性的反射,即慢发力、幅度大、呈连绵不断的波浪状,充满延伸的质感,而对弹肩、硬肩则应有快发力。幅度小、有棱有角、瞬间静止的审美意识。其实,这是要求舞蹈演员对自己所习舞蹈具有形式美的把握。演员们除了在平常训练中注意对动作美的把握,还应通过欣赏演出来获得。

蒙古族舞蹈代表作品简单赏析

蒙古族舞蹈代表作品简 单赏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蒙古族舞蹈代表作品简单赏析 姓名:江南才子学号:班级: 摘要:草原游牧生活培养了蒙古族人彪悍,勇敢,直爽,奔放的性格,蒙古族人也将这些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了舞蹈里,塑造了蒙古族舞蹈热情彪悍有力的基本风格,蒙古族人将他们多彩的生活融入舞蹈中,使其舞蹈富有草原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蒙古舞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独具风格的舞蹈艺术形式。 关键词:蒙古族安代舞筷子舞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有着丰富文化色彩的古老民族,蒙古族至今仍被视为能歌善舞的民族典范。而我虽然不是蒙古族,却来自有着神奇色彩的内蒙古自治区,所以我希望也有必要对蒙古族引以为傲的舞蹈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蒙古舞蹈丰富多彩,其中富有代表性的有安代舞,摔跤舞,筷子舞,盅碗舞等等。下面我们就几种典型的加以介绍。 一安代舞 由来:被称为蒙古族舞蹈活化石的安代舞,是流传内蒙古通辽市周边地区的一种原生态舞蹈。安代舞发源于库伦旗,据考证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当时库伦体制是"政教合一",寺庙林立,僧侣众多。清朝中期,各地闯关东的移民大量涌入草原,不同部落、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相糅合铸就了库伦蒙古族文化,孕育了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安代舞。 特点:安代舞的一个特点是手的动作突出。在每年的秋收季节,人们能从傍晚跳到天亮。连续七天,甚至二十一天,最长达四十九天。舞者数目不定,最少十几个人,多达几百个人。跳安代舞的场所是宽敞的平地,翻土三尺,铺上马粪

或草,再用湿土盖硬,所以有很好的弹性。场中央埋一空碗,上面架起座车轴,轴顶用布盖紧。传统安代舞中常以歌相伴,歌唱是安代舞的主要特征。安代舞的动作,舒缓和节奏融为一体,跳到高潮时使人们的朝气大发、产生雄伟的姿态。从而有死尔复活般的魅力。"踏步"、"跺脚"、"甩巾"及自定围圈是安代舞通常使用的基本步伐。在安代舞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人加入了大量的民歌、好来宝、祝赞词。舞与歌,舞蹈与说唱有机的结合为一体,逐步形成了几十种曲目。 安代舞的音乐曲调风格独特,有强烈的感染力,便于歌手根据不同情景表达不同的情感。安代的唱词除开场和收场部分因仪式需要基本确定不变之外,其他皆不固定。那些才思敏捷、善于辞令的歌手可以尽情地用诙谐幽默的唱词抒发情感,或赞美,或嘲讽,或嘻笑怒骂,不拘一格。 传统的"安代"从艺术角度来看,是一种以唱为主,伴之以舞蹈动作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当进入六十年代以后,"安代"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随着舞蹈事业的发展繁荣,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时的"安代"按舞蹈运动规律,增加了向前冲跑,翻转跳跃,凌空吸腿、腾空蜷曲、左右旋转、甩绸蹲跺、双臂轮绸等高难动作。舞蹈语汇新颖丰富,具备了稳、准、敏(速度)、洁、轻、柔、健、韵、美、情等审美特征。被各种形式、内容的歌、舞等表演艺术普遍应用,成为比较完善的,能表现传统,戏剧,心理结构式作品的舞踏艺术。 安代舞经过众多艺术家的努力,逐渐由民间艺术发展成舞台艺术,不断地在城乡落户,成为庆典宴席,接见奉送时不可缺少的内容。 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库伦旗全面开展了安代舞的发掘、整理工作。1958年,安代民间老艺人额尔敦巴拉在北京表演安代,引起轰动。如今,安

[舞蹈艺术欣赏]教案(3)中国民族民间舞---蒙古族舞蹈

[舞蹈艺术欣赏]教案(3)中国民族民间舞---蒙古族舞蹈“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 蒙古族以“马背上的民族”著称。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大多是游牧,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他们逐水草 而居,创造着辉煌的草原文化。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舞蹈特点】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欢快,舞步轻捷,热情奔放,风格独特。表现出了蒙古族劳 动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手臂、肩部、腰部、腿部的舞蹈语汇十分丰富,其 特点是手腕、臂部、肩部松弛柔韧,舒展屈收,特别强调圆和远的感觉,腿部动作屈伸有 控制,灵活多变,刚柔相济。 女子舞姿端庄、典雅、雍容大度,多以抖肩、翻腕动作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 热情开朗的性格。 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于一挥手、一扬鞭、一腾跳间,表现出蒙 古族男性粗犷、强健、骁勇,刚劲有力之美。 由于受生活空间的影响,蒙古族舞蹈在室内外有不同的表现风格。蒙古包内空间狭小,舞蹈主要表现在手腕肩膀腰身上,动作温婉轻柔。草原宽广辽阔,舞蹈则多展现在腰腿部,动作舒展豪放。 蒙古族舞蹈欢快、明朗、新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蒙古族热情、开朗、剽悍、豪迈的 民族个性。 【著名的传统舞蹈】 《安代舞》、《盅碗舞》、《筷子舞》等 《安代舞》---是一种集体舞蹈。"安代"为"欠身起来"、"抬起头来"之意。最初是一 种用来求神治病的仪式。 相传很久以前,科尔沁草原有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姑娘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神智恍惚,举止失常,几经医治不见起色,老阿爸只得用牛车拉上女儿前往它乡求医。行途中车轴断裂,女儿病情加重,奄奄一息,老阿爸急得绕车奔走,以歌代哭。歌声引来附近百姓,见 此状无不潸然泪下,皆随老阿爸身后甩臂跺足,绕行哀歌。不料哀痛的歌声惊醒了姑娘, 她悄然走下牛车,尾随众人奋力而舞,待大家发现时,她已跳得汗如雨注,病愈如初。消 息不胫而走,以后,人们皆仿效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为患有类似病症的的人治病,取名

新教师公开课《蒙古族舞蹈》教案

一年级《蒙古族舞蹈》教案 第10周 任课教师:杨桐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蒙古族舞蹈的硬臂组合动作。 2、熟练运用蒙古族舞蹈的基本手位 二、教学内容:蒙古族舞蹈硬腕组合动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蒙古族舞蹈硬腕基本动作。 四、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蒙舞硬腕组合音乐 七、教学实施: 活动一:1、(师生问好)热身活动:跟着老师做头部运动(向前低头、向左倒头、向上仰头、向右倒头;顺时针旋转头部、逆时针旋转头部),肩部运动(向上耸肩、放肩),手臂运动(双手举高左右摆臂),双脚跳等热身动作。 2、基本功训练:腿、手、腰的软开训练。 活动二:复习上节课藏族舞蹈靠步组合。 活动三:了解蒙古族舞蹈 老师介绍:1、蒙古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就是什么? 颈部后靠下颌微抬上身重心微后仰目视远方。 2、蒙古族舞蹈的手臂动作有八种?名称分别就是: 硬腕柔肩硬肩耸肩绕肩抖肩柔臂软手。 3、蒙古族舞蹈的基本手位有哪些? 答:蒙古舞蹈共有六种手位,名称:叉腰位,胯前手,斜下手, 平开手,斜上手,胸前手。 活动四:硬腕组合教学: 1、蒙古族舞蹈《硬腕手位组合》训练。 第一个动作:胯前手,1个8拍

第二个动作:平开手,1个8拍 第三个动作:右脚侧点地面,胯前手,1个8拍 第四个动作:左脚侧点地面,平开手,1个8拍 第五个动作:斜上手与斜下手,2个8拍 第六个动作:小碎步、斜上手,2个8拍 第七个动作:胸前手,1个8拍 第八个动作:右脚前点地面,平开手,1个8拍 第九个动作:后退步,胸前手,1个8拍 第十个动作:后退步,斜上手,1个8拍 第十一个动作:左右小跳步,胸前手,左右平开,4个8拍 活动五:每个动作都要让学生记住拍子数,再熟悉动作后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手势,心里默默数着拍子舞蹈。老师要边教边提示学生舞蹈动作要领。 八、教学反思: 因这节课就是新教师公开课,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安排的内容简单了一些,因担心内容设计过多,完成不了教学目标。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已达到。我重在让学生多进行练习以巩固已学会的动作。因我校学生就是聋哑学生,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教学中不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形式。例如:学习新组合前,老师可以先师范一下蒙古族舞蹈基本动作,接着老师提问:蒙古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就是什么?由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但鉴于我校学生的特殊性,这些基本舞蹈的动作要领只能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清楚明白的知道要注意哪些要领才能跳好蒙古族舞蹈。

蒙古民间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标题:蒙古民间舞中的基本舞步——马步 学校:海安县隆政初中 案例设计:彭国辉 活动目的: 1.初步掌握蒙古民间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学习基本的马步。 2.培养学生具有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塑造健美的身体姿态。 活动过程: 一.背景介绍 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宁夏、新疆、甘肃、青海、河北、河南等地。主要集中居住在内蒙古高原上,辽阔的草原畜牲生活,培养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长期的生活方式,生产形势,生活地区的不同,形成了蒙古族民间舞蹈,热情骠悍有力的基本风格特点。蒙古族民间舞通过模仿矫健的大雁,活泼多样的马步,热烈的摔跤舞和欢快的挤奶等舞蹈语汇反映他们热爱美丽辽阔的草原,热爱家乡,热爱幸福的新生活。 二.马步简介: 1.马走:原地马步走。靠双腿膝关节的交替微颤,身体重心上下移动,可一拍或两拍一次,以示马在慢步行走。 2.小跑马步:正步准备,运用基本舞步中的小跑步,半拍一部,以示小马轻快的跑动。 3.高抬腿马步:正步准备动作时,主力腿蹬地跳起,同时动力腿正吸腿,两腿交替进行,以示大马奔跑嘶鸣,吸跳马步一般一拍一步。

4.长跑马步:基本位准备,动作时,前半拍右脚向正前方串跳一大步,后半拍左脚经右脚内侧继续向前迈一步,紧接着右脚再上一小步。步法节奏是X XX X XX |。以示马的急速奔跑。 5.踏点马步:右脚为例,右踏步准备,前半拍左腿弯膝全脚落地,右腿屈膝,脚掌离地,后半拍右脚落地,左脚离地,以示马的行走。 6.摇篮马步:双腿交叉,双脚外侧着地,双踝紧靠。以右脚为例,身体重心在右脚,右脚全脚落地。动作时,经过双膝屈伸,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全脚落地,右脚外缘着地,同时双腿屈膝。连续做时,动作相同,方向相反。摇篮马步以示行走的欢快幽默感。 7.滑步马步:自然位准备,右脚为例。第一拍双腿并拢,自然屈膝,前脚掌原地交替两部。第二拍右脚落地屈膝,重心移至右脚,中腰右侧移,但身体正,眼看前方。同时左腿滑出向旁伸腿踢起,后半拍迅速收回成自然位,连续做时,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三.马步组合 1=F 2 4 欢快、活泼地 前奏:(2 2 3 5 1 | 6 6 | 6 6 1 6 6 | 2 2 1 6 6 | 2 2 3 5 1 | 2 1 6 | 6 6 5 3 2 | 5 3 5 6 1 | 2 5 3 2 1 2 | 6 6 | 2 2 3 2 3|5 5 | 3 3 5 3 5 | 6 6 | 7 5 3 2 | 1 3 2 1 6 | 2 2 3 5 1| 6 6:|| 组合基本动作: 1.基本马步:马步、跺滑马步,小马跑步、进退马步,滴嗒马步。 2.单双手勒马、加鞭、扬鞭、挥鞭。

浅谈我心中的蒙古舞

浅谈我心中的蒙古舞 班级:2012级护本班 学号:20120522010 姓名:夏思墨

内蒙古大草原素有“歌海”、“舞乡”之名。蒙古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是祖国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鄂尔多斯、安代、盅碗、筷子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拉,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纯朴热情、剽悍勇敢的性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蒙古舞蹈是一种颇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蒙古舞蹈善于运用肢体的每个部位告诉我们蒙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草原上的游牧场景和蒙古族人民的宽广心胸,质朴豪放,热情奔放,充满激情的性格特征。 作为一名内蒙女孩,更是能深刻体会到蒙古民族的风情。蒙古族人民主要居住在我国北部辽阔的蒙古大草原,有着天然去雕饰的雄浑之美,壮阔之美,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特有的性格,所以,在其文化环境和人文风情下形成了独特蒙古舞蹈。蒙古人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依山傍水,以畜牧为主,同自然搏斗,这些生活特征便构成了蒙古族舞蹈的个性特征和感情色彩。 当你走到大草原,领略那一望无际的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面,马儿在草原上驰骋,感受到蒙古人的热情款待,这些无不展现在蒙古族的民间舞蹈中,可以尽情去领略他们的风情。 蒙古族舞蹈正是因为它蕴含了具有民族风俗特色的舞蹈动作而更加吸引人和感染人。从蒙古舞蹈的主题中我们不难看

出,蒙古舞大多是歌颂草原,歌颂母亲,歌颂爱情,歌颂生命,同时他们赞美勇敢,赞美自然,赞美顽强不息,展示草原儿女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屈的奋斗精神,游牧民族驰骋在大草原上,以蓝天为帐篷,以绿野为毡毯,长期的牧放与狩猎生活,练就了强悍,矫健的体魄。滋养了牧民们心胸开阔坦荡感情质朴,豪放不羁的性格。这是草原儿女一种特有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通过舞蹈充分的展现出来。如舞蹈《蒙古人》中,歌手一声呐喊,唤醒了草原,唤醒了生命。蓝天白云下,已为英姿飒爽的当代蒙古少女,在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上急驰而来,把蒙古少女的朝气与豪迈充分展现。激越的音乐响起,少女顿时威风八面,帅气十足,脸上充满了自信与喜悦。在充满质感的舞蹈动作中显示出她内心的率直与豪情。还有如蒙古族双人舞《牧歌》中,一对蒙古族青年男女,以饱满的激情,充满时代感的舞蹈词汇和节奏,伴着令人倍感亲切的草原牧歌,把今日青年牧民所拥有的对草原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统统融入他们的舞蹈之中,给人以时代的,振奋向上的情绪感染力。除此之外,蒙古舞蹈的动作非常优美,很富有气质美,其气质主要来源于神与气, 而且也是一个民族心理与生理等素质在自己本民族舞蹈艺术中的再现。蒙古舞的气质之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女性舞蹈优美、舒展、欢快、亮丽, 给人以温柔不失健美, 端庄不失俏丽的美感。而男性舞蹈就显

蒙古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色

蒙古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色 摘要:我国拥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蒙古族具有优秀的历史文化,是草原的娇子,舞蹈是他们民族的特色。形形色色的蒙古族民间舞蹈都具有特色,其舞姿如矫健的大雁、活泼多样的马步,或者热烈的摔跤舞及欢乐的挤奶等等都体现了蒙古舞的特色,这种风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文明发展的必然,这是表达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特殊表达方式。因而本文从蒙古族民间舞蹈的渊源、历史影响及特色差异化的舞蹈风格及深刻把握这种风格特色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此将蒙古族舞蹈的风格淋漓尽致的展现给读者。 关键字:蒙古族蒙古族民间舞蹈“盅碗舞” 一.蒙古族民间舞蹈的起源 任何一种舞蹈的产生都不是历史偶然的选择,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需要载体,而舞蹈作为一种灵动、活泼的表现载体,在文化传承上有着深刻的体现。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且非常强大的民族,随着元代的建立蒙古族发展至鼎盛时期。蒙古文化是几千年的草原文化,同时还具有西方文化的元素,还融合了汉文化元素,这是其能够最终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蒙古族民间舞蹈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它反映的是蒙古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这样的文化基础将蒙古人能够善舞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这样就使许多和宗教有关的舞蹈在民间流传开来并最终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民间舞蹈。 二.蒙古族民间舞蹈风格的表现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民间舞蹈具有节奏欢快、热情洋溢、风格独特等特点,动作基本以抖肩或翻腕来表现。在蒙古舞中男子主要以挺拔豪迈、洒脱的舞姿为主,主要展现男性的英武及刚劲。蒙古舞如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盅碗舞等都久负盛名,以欢快的节奏、轻盈的舞步将蒙古人民热情、淳朴的气质展现出来。一般说来,凡属在草原上流传的娱乐性舞蹈,队形以圆圈型、横排等为主,舞蹈动作简单易学,有的舞蹈仅仅由一两个动作构成,即使那些从来没有参与过的客人也能够随学随跳,很快融入到舞蹈中去。这种舞蹈在喜庆的节日中运用较多,并且其简单的舞蹈是蕴含丰富的情感的。这种舞蹈还会在婚礼上进行表演,以此来增加喜庆气氛。各种宴聚乐舞活动,是草原牧人们的欢娱性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处处彰显着自然、豪爽的蒙古风格,蒙古族民间舞是传承了“顶瓶而舞”的风格,并融合了传统的舞蹈风情,将民族特色汇入其中,再在智慧的蒙古人们的探索中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广泛的流传于草原之上。 所谓蒙古族民间舞蹈不是特指某一类舞蹈,而是由很多不同种类舞蹈构成的,每一种舞蹈都能够体现出蒙古族民间舞蹈的特色,他们都是草原儿女真情的流露,是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但是每一种舞蹈都有其风格特色,这种特色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的,但是都生动的体现出草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美丽祖国的深深热爱,主要表现为欢快明朗、典雅含蓄、纯朴豪放、机智果敢、粗犷豪放等五大风格特点。

浅谈蒙古族舞蹈中呼吸训练的重要性

档案编号: 新疆艺术学院 毕业论文浅谈蒙古族舞蹈中呼吸训练的重要性 毕业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名称:舞蹈编导 指导教师: 学位级别:本科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答辩小组: 答辩组长

目录 一、呼吸与气息的训练 (3) (一)呼吸对于气息的呈现 (3) (二)呼吸对于情感的表达 (3) 二、蒙古族舞蹈的特性 (4) (一)呼吸配合层面 (4) (二)体态上表演层面 (4) (三)舞蹈节奏上层面 (5) 三、蒙族舞蹈与气息之间的配合 (6) (一)快吸快呼 (6) (二)快吸慢呼 (6) (三)慢吸快呼 (7) 四、气息对蒙古族舞蹈的训练 (7) (一)练习站立 (7) (二)练习呼吸 (8) (三)创造意境 (8) 五、气息对蒙古族舞蹈编创的重要性 (8)

浅谈蒙古族舞蹈中呼吸训练的呈现 ◇叶拉尔斯·叶力波 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了蒙古族舞蹈的特性,从呼吸与动作的关联入手,研究了在蒙古族舞蹈中呼吸训练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发挥呼吸与舞蹈动作的配合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希望能够对其他舞蹈学习者和舞蹈爱好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蒙古族;舞蹈;呼吸训练 一、呼吸与气息的训练 (一)呼吸对于气息的呈现 呼吸是人的本能,在任何时候,凡是活动的人都会发生呼吸,这种呼吸被称之为无意识呼吸,不必刻意去控制它。在舞蹈动作中,同样离不开呼吸。舞蹈人体动作是一种高技能动作表现,需要表演者有意识控制呼吸。舞蹈表演动作是逐步递进的,仅仅从动作上追求美感,显然难以提升境界。训练呼吸能够有效提升动作。提气动作能够使得舞蹈动作显得干练,突显舞蹈表演者体态轻盈。沉气动作则是一种典型的腹式呼吸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身体重心,适用于慢节奏动作,常常见于动作衔接。 (二)呼吸对于情感的表达 呼吸的长短、急缓等方式直接反映了情绪上的变化。当人们生气时,他们的呼吸又短又快,当人们快乐时,他们的呼吸非常欢快,当人们伤心时,他们的呼吸甚至会短暂静止。尽管上述呼吸方法我们不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活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由于长期的游牧狩猎生活和受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蒙古族和其他东方民族差异很大,形成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同时也创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的,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他们的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彪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 蒙古族舞蹈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期间,著名舞蹈家贾作光为其艺术的挖掘,整理与弘扬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与斯琴塔日哈等专业舞蹈工作者深入到大草原,潜心学习蒙古族传统艺术,把蒙古族民间艺术素材带入舞蹈的教学课堂,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规范,去粗取精,加以提炼,创作出富有蒙古族民间舞到艺术特色的优秀作品。贾作光创作的《鄂尔多斯》舞蹈就是他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民间提炼素材,精心磨练取得的丰硕成果,成为少数民族舞蹈中最先为祖国获得国际荣誉的舞蹈作品之一。这个作品演出成功之后,马上在草原迅速传播,激起了蒙古族人民对本民族民间舞蹈的巨大热情。贾作光的创作,表演和艺术实践,把蒙古族舞蹈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欣赏蒙古族舞蹈可把握以下风格特点: (1)蒙古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表演着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枕,下巴稍抬,“视线”开阔,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这一基本特点在动作中始终贯穿。蒙古族舞蹈的手型以平手为特点,这种手型同样给人以开阔大方之感。 (2)蒙古族舞蹈律动的基本特征:蒙古族舞蹈的律动为蹚拖特点的步法和上身“划圆”,它们体现了蒙古民族雄浑,刚毅,端庄,稳健的性格特征。蒙古族舞蹈的“划圆律动”在舞蹈中可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是舞蹈队形调度的”划圆“,在今日,舞蹈表现形式已除了整圆外,还出现圆弧,S线等变化。其次是舞蹈律动的划圆,在舞蹈动作中常见的是平步和碎步划圆。(3)蒙古族舞蹈典型的技巧动作:为表现蒙古人民粗矿,彪悍,质朴,庄重的性格,五十年代以后,舞蹈工作者创造了大量的技巧,如“马步腾跃”舞姿,“正板腰”技巧等,还有一些使用道具的“筷子舞”“盅碗舞”也给予发展创新,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观赏性。(4)蒙古族舞蹈典型的舞蹈形象:蒙古族有“马背民族”之称,游牧民族喜欢飞翔于蓝天的雄鹰,喜欢驰骋在草原上的骏马。蒙古族人民把民族的感情,性格和来自大草原的气势都融汇于鹰和马的舞蹈形象上。因此,展现英勇骑士驰骋草原的雄姿,自然成了蒙古男子舞蹈的典型特征之一。 (5)蒙古族舞蹈主要的表演形式: 筷子舞: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一种舞蹈形式,原属男性舞蹈,现在这种形式已有了发展,舞台上也常见女性的表演,动作更加轻松敏捷。 盅碗舞: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一种舞蹈形式,属于女子礼仪舞蹈。多出现在庄典酒宴上,舞者头顶一只碗,双手各持酒盅一对,随着音乐节奏和身体律动相击,发出清脆的“叮当”响声,表演时多用各种拉臂,柔臂,碎抖肩,甩肩,硬腕等舞蹈技巧;技艺高超者,还头顶燃灯或燃烛起舞,既有高难技巧性,又富有表演艺术性。该舞蹈柔美端庄,舒展流畅。 狩猎舞:这是古代猎人跳的自娱性男子舞蹈,至今流传在蒙古族和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形式多由两人一对组成集体舞形式,表现狩猎活动和猎后的喜悦情绪,风格活泼,欢快,洒脱。 安代舞:属群众性即兴舞蹈,原为萨满跳神治病消灾,后来逐渐发展为广大群众喜爱的集体歌舞。这种歌舞人数不限,一人领唱,众人相合,舞者手持绸巾,随歌起舞,动作简单奔放,气氛热烈欢腾。 此外还有“摔跤舞”“牧马舞”等,在新疆地区的蒙古族还有一种叫“贝比依勒”的舞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教学提纲

学习资料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活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由于长期的游牧狩猎生活和受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蒙古族和其他东方民族差异很大,形成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同时也创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的,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他们的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彪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 蒙古族舞蹈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期间,著名舞蹈家贾作光为其艺术的挖掘,整理与弘扬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与斯琴塔日哈等专业舞蹈工作者深入到大草原,潜心学习蒙古族传统艺术,把蒙古族民间艺术素材带入舞蹈的教学课堂,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规范,去粗取精,加以提炼,创作出富有蒙古族民间舞到艺术特色的优秀作品。贾作光创作的《鄂尔多斯》舞蹈就是他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民间提炼素材,精心磨练取得的丰硕成果,成为少数民族舞蹈中最先为祖国获得国际荣誉的舞蹈作品之一。这个作品演出成功之后,马上在草原迅速传播,激起了蒙古族人民对本民族民间舞蹈的巨大热情。贾作光的创作,表演和艺术实践,把蒙古族舞蹈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欣赏蒙古族舞蹈可把握以下风格特点: (1)蒙古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表演着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枕,下巴稍抬,“视线”开阔,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这一基本特点在动作中始终贯穿。蒙古族舞蹈的手型以平手为特点,这种手型同样给人以开阔大方之感。 (2)蒙古族舞蹈律动的基本特征:蒙古族舞蹈的律动为蹚拖特点的步法和上身“划圆”,它们体现了蒙古民族雄浑,刚毅,端庄,稳健的性格特征。蒙古族舞蹈的“划圆律动”在舞蹈中可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是舞蹈队形调度的”划圆“,在今日,舞蹈表现形式已除了整圆外,还出现圆弧,S线等变化。其次是舞蹈律动的划圆,在舞蹈动作中常见的是平步和碎步划圆。(3)蒙古族舞蹈典型的技巧动作:为表现蒙古人民粗矿,彪悍,质朴,庄重的性格,五十年代以后,舞蹈工作者创造了大量的技巧,如“马步腾跃”舞姿,“正板腰”技巧等,还有一些使用道具的“筷子舞”“盅碗舞”也给予发展创新,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观赏性。(4)蒙古族舞蹈典型的舞蹈形象:蒙古族有“马背民族”之称,游牧民族喜欢飞翔于蓝天的雄鹰,喜欢驰骋在草原上的骏马。蒙古族人民把民族的感情,性格和来自大草原的气势都融汇于鹰和马的舞蹈形象上。因此,展现英勇骑士驰骋草原的雄姿,自然成了蒙古男子舞蹈的典型特征之一。 (5)蒙古族舞蹈主要的表演形式: 筷子舞: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一种舞蹈形式,原属男性舞蹈,现在这种形式已有了发展,舞台上也常见女性的表演,动作更加轻松敏捷。 盅碗舞: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一种舞蹈形式,属于女子礼仪舞蹈。多出现在庄典酒宴上,舞者头顶一只碗,双手各持酒盅一对,随着音乐节奏和身体律动相击,发出清脆的“叮当”响声,表演时多用各种拉臂,柔臂,碎抖肩,甩肩,硬腕等舞蹈技巧;技艺高超者,还头顶燃灯或燃烛起舞,既有高难技巧性,又富有表演艺术性。该舞蹈柔美端庄,舒展流畅。 狩猎舞:这是古代猎人跳的自娱性男子舞蹈,至今流传在蒙古族和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形式多由两人一对组成集体舞形式,表现狩猎活动和猎后的喜悦情绪,风格活泼,欢快,洒脱。 安代舞:属群众性即兴舞蹈,原为萨满跳神治病消灾,后来逐渐发展为广大群众喜爱的集体歌舞。这种歌舞人数不限,一人领唱,众人相合,舞者手持绸巾,随歌起舞,动作简单奔放,气氛热烈欢腾。 此外还有“摔跤舞”“牧马舞”等,在新疆地区的蒙古族还有一种叫“贝比依勒”的舞仅供学习与参考

蒙古族的舞蹈

蒙古族的舞蹈 一是盅碗舞。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风格。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身体或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风格特点的“软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语汇,表现盅碗舞典雅、含蓄的风格。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盅碗舞,舞姿质朴简单,没有严格的规律动作。 二是筷子舞。筷子舞以肩的动作见长,一般由男性表演。舞者右手握筷,不时击打手、腿、肩、脚等部位,有时还击打地面(或台面)。随着腕部的翻转变化,有时肩部活泼地耸动,有时腿部灵活地跳跃,有时转身左前倾,有时转身右前倾。其肩部的动作既有律动感,又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味,融欢快、优美和矫健为一体。动作虽简单,但却以技巧取悦观众,故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在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筷子舞,既有男性独舞,也有男女群舞。在表演形式上由单手执筷子发展为双手执筷子,肩部、腰部、腿部的舞蹈语汇也更加丰富。因此舞蹈显得欢快、明朗、新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蒙古族热情、开朗、剽悍、豪迈的民族个性。 三是安代舞。安代舞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安代舞,有准备、发起、高潮、收场几个程序,都由“博”来主持。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兴安地区带有迷信色彩的安代舞已不复存在,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民间歌舞传承下来。在科尔沁地区,在逢年过节时、在庆祝丰收的日子里、在喜丧婚嫁和迎宾的宴会上,人们都要跳安代舞。姑娘媳妇挥舞头巾跳,小伙子脱去马靴光着脚丫跳,孩子们做着鬼脸跳……舞蹈动作有甩巾踏步、绕巾踏步、摆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冲跑、翻转跳跃、凌空踢腿、腾空蜷身、左右旋转、甩绸蹲踩、双臂抡绸等等,这些优美潇洒的动作,融稳、准、敏、轻、柔、健、美、韵、情为一体,形成了盛大的狂欢场面,把美和对美的追求推向了极致。 四是查玛。查玛是藏传佛教为了弘扬佛法、传播教义、阻止邪恶诱惑、坚定佛门信念而举办的一种带有庆典性质的艺术活动。历史上,在“殿宇雄壮、比拟佛国”的科尔沁地区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全境,绝大多数寺院召庙都曾一年一度由喇嘛们表演这种舞蹈。至今,部分召寺依然传承表演这种舞蹈。查玛在蒙古族舞蹈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Mongolian dance is a dance Cup Bowl. Cup Bowl General female solo dance, with classical dance styles. Dancers head porcelain bowl, holding a double Cup, under the musical accompaniment, rhythm by Cup child impact the arms constantly flexor stretch your body or move forward or backward, is intended to show personality temperament of Mongolian woman dignified and quiet, with both fortitude. Dance uses rich Mongolia danc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 of "soft hands", "shaking the shoulders", "mincing" dance vocabulary, Cup bowls dancing style of elegant, implicit. Xingan folklore Cup Bowl dance, dance simple simple, there is no strict rule of action. Second, chopsticks dance. Chopsticks dance shoulder movements known, generally performed by men. Dancers right hand chopsticks, from time to time, beaten on the hands, legs, shoulders, feet and other parts, and sometimes hit the ground (or table). With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令狐采学 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活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由于长期的游牧狩猎生活和受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蒙古族和其他东方民族差异很大,形成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同时也创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的,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他们的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彪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 蒙古族舞蹈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期间,著名舞蹈家贾作光为其艺术的挖掘,整理与弘扬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与斯琴塔日哈等专业舞蹈工作者深入到大草原,潜心学习蒙古族传统艺术,把蒙古族民间艺术素材带入舞蹈的教学课堂,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规范,去粗取精,加以提炼,创作出富有蒙古族民间舞到艺术特色的优秀作品。贾作光创作的《鄂尔多斯》舞蹈就是他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民间提炼素材,精心磨练取得的丰硕成果,成为少数民族舞蹈中最先为祖国获得国际荣誉的舞蹈作品之一。这个作品演出成功之后,马上在草原迅速传播,激起了蒙古族人民对本民族民间舞蹈的巨大热情。贾作光的创作,表演和艺术实践,把蒙古族舞蹈艺术推向

了一个新的阶段。 欣赏蒙古族舞蹈可把握以下风格特点: (1)蒙古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表演着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枕,下巴稍抬,“视线”开阔,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这一基本特点在动作中始终贯穿。蒙古族舞蹈的手型以平手为特点,这种手型同样给人以开阔大方之感。 (2)蒙古族舞蹈律动的基本特征:蒙古族舞蹈的律动为蹚拖特点的步法和上身“划圆”,它们体现了蒙古民族雄浑,刚毅,端庄,稳健的性格特征。蒙古族舞蹈的“划圆律动”在舞蹈中可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是舞蹈队形调度的”划圆“,在今日,舞蹈表现形式已除了整圆外,还出现圆弧,S线等变化。其次是舞蹈律动的划圆,在舞蹈动作中常见的是平步和碎步划圆。 (3)蒙古族舞蹈典型的技巧动作:为表现蒙古人民粗矿,彪悍,质朴,庄重的性格,五十年代以后,舞蹈工作者创造了大量的技巧,如“马步腾跃”舞姿,“正板腰”技巧等,还有一些使用道具的“筷子舞”“盅碗舞”也给予发展创新,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观赏性。 (4)蒙古族舞蹈典型的舞蹈形象:蒙古族有“马背民族”之称,游牧民族喜欢飞翔于蓝天的雄鹰,喜欢驰骋在草原上的骏马。蒙古族人民把民族的感情,性格和来自大草原的气势都融汇于鹰和马的舞蹈形象上。因此,展现英勇骑士驰骋草原的雄姿,自然成了蒙古男子舞蹈的典型特征之一。

蒙族舞蹈教学计划.docx

舞蹈教学计划 为培养护理学生具有优美的体态,并逐渐形成高雅的气质,为加强自身素质培养和艺术潜 力的挖掘,以提高学校舞蹈教学课堂(第二课堂)为核心,以所有的学生都能舞起来为目标。在 教学中采用“融合式教学”,把教学趣味的、规格的、专业的、融合在一起。基训枯 燥,往往学了一会就会到厌烦。针对这一问题,本人以“兴趣式教学”为基础,在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教学前提下,让们易于吸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创造用肢体 动作将模仿的事物表现出来,如:大海的波浪、风中的杨柳、各种人物、各种动 物。。。。。。舞蹈老师不光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艺、强健体魄,同时还培养了她们的思想道 德品质,全方位的、完整的培养了学生们健全、完美的品格。鼓励她们有自己的思考方法,独 立见解、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本课程教学来源于各类舞蹈形体训练光 碟,电视及网络和自身对舞蹈认识的创造。 一·课堂主要基训教学步骤: 基训是舞蹈的基础,也是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基本功强化、舞蹈气质与舞姿形成的关键。基训 在课堂训练中分成几个步骤,一般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在身体训练时掌握“直、绷、软、 开”等舞蹈基本功。所谓“直、绷、软、开”是指后背和腿的直立力量,躁关节 勾,大小腿绷,腰的柔韧、灵活性,腰和腿的“软度”,肩和髓的“开度”。由于学生身体自然 条件方面有差距,在进行训练时可运用 各种方法使初学者身体的各部位尽快具备“直、绷、软、开”的条件。 (一)·地面练习 地面练习主要是对舞者全身肌肉进行等张力的系统训练,是把杆练习前的准备练习,自 始至终要求习舞者保持良好的姿态:挺胸、收腹、立腰、梗头、大腿和臀部夹紧上提以保持舒 展、挺拔、剐健、优美。习舞者学会克服无形阻力的均匀用力的方法,避免耸肩、塌腰、翘臀、 憋气等不良习惯,使体态挺而不僵,动作柔而不懈,加大下肢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肌肉、韧带、 肌腱等组织伸展与收缩的能力,使肌肉的张力得到均衡发展,腿形修长,肌肉线条优美。由 于舞蹈艺术的特点,要求躯干的基本姿态是直立挺拔,其动作要丰富多变,通过地面练习,在 上体和下肢没有任何重力负担的情况下,对腰背对抗肌群进行相对紧张和相对平衡的练习。经 过长时间的地面练习,能克服习舞者体态自然松懈的习惯,训练出一个良好的体态。初步掌握 肌肉的紧张和松弛,锻练后背和腿的能力,解决腰腿的软度和控制能力。加强腰腿的柔韧和力 量的训练,加强肌肉能力和动作的感觉,加强肢体的控制能力和稳定重心的能力。个人的姿态 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地面练习使习舞者的身体稳定性得到初步掌控。 (二)·把杆练习 使用把杆进行训练其内容主要包括扶把的各种站位、擦地、蹲、踢腿、屈伸、划圈、压腿、 击打、身体的弯曲与波浪、移重心、平衡与控制、转体、跳跃等练习。借助把杆进行慢动作及分 解动作的练习,不仅能培养规范化的身体姿态,而且能有效地发展腿部、躯干部位的 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能够发展细腻的肌肉感觉,有利于掌握技术细节,建立正确 的动作概念。开始训练时可以双手扶把,以帮助控制身体姿势,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可改为 单手扶把。蹲的练习。蹲的训练主要围绕着膝关节、大腿肌肉和小腿肌肉的拉长、收缩的运动。 运动时要求上身保持直立,收腹,收臀,蹲时关节外开。 (三)·节奏练习 节奏练习在音乐理论中可谓旋律的骨架,也可以说是旋律的灵魂,是音乐中长短相同或不 同的音符或休止符按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结构。舞蹈中的节奏是指舞蹈动作进行时占有的时 间,即动作的长短、强弱、快慢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反映在流动的动作过程之中。节奏性质的训练 体系是指动作中快慢、强弱、动静等的有机组成,由单一动作组合起来,并在此基础 上进行动作变化或动作延伸。 (四)·意念训练 “意”就是意念、内在精神,“气”是气息,“形”是我们的形体动作。“意”、“气”、“形”三者是独立存在的,但在舞蹈中这三者必须互相依托,结为一体,“气”与“意”结合,通过

对蒙古舞的鉴赏

对蒙古舞的鉴赏 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不仅娱乐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成为当前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需求,还起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吉林、黑龙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区的民间舞蹈。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与他们的狩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 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由于长期的游牧狩猎生活和受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蒙古族与其他东方民族差异很 大,形成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同时也创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的、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他们的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 蒙古民族祖先的原始舞蹈形态,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凿刻的阴山崖画、乌兰察布崖画中,有着生动真实的表现。在古代,蒙古族还有很多模仿凶猛动物的舞蹈。现代,蒙古民间舞分为盅碗舞,筷子舞,安代舞,查玛,“博”舞。这些舞的总称为萨吾尔登。萨吾尔登是新疆蒙古族最主要的民间舞蹈,在各地蒙古族居区广为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新疆蒙古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跳萨吾尔登。萨吾尔登既是新疆蒙古族民间舞曲和歌舞曲的曲牌名称,同时又是民间舞蹈的统称。萨吾尔登常在喜庆节日、男婚女嫁、迎宾送客的家宴等娱乐活动时跳。活动场地、人数不限,一般是在毡房和毡房附近的草地上进行。萨吾尔登分徒手跳、持具跳、载歌载舞跳和对歌对舞跳几种形式 盅碗舞 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风格。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身体或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风格特点的“软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语汇,表现盅碗舞典雅、含蓄的风格。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盅碗舞,舞姿质朴简单,没有严格的规律动作。 筷子舞 筷子舞以肩的动作见长,一般由男性表演。舞者右手握筷,不时击打手、腿、肩、脚等部位,有时还击打地面(或台面)。随着腕部的翻转变化,有时肩部活泼地耸动,有时腿部灵活地跳跃,有时转身左前倾,有时转身右前倾。其肩部的动作既有律动感,又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味,融欢快、优美与矫健为一体。动作虽简单,但却以技巧取悦观众,故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在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筷子舞,既有男性独舞,也有男女群舞。在表演形式上由单手执筷子发展为双手执筷子,肩部、腰部、腿部的舞蹈语汇也更加丰富。因此舞蹈显得欢快、明朗、新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蒙古族热情、开朗、剽悍、豪迈的民族个性。 安代舞 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

蒙古族舞蹈的串词

蒙古族舞蹈的串词 【篇一:舞蹈主持词1】 主持人1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主持人2 :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大家——合:晚上好! 主持人1:八月的天空流光溢彩,乘着歌声,我们铺开七彩的画卷, 主持人2:八月的大地笑语欢歌,走向未来,我们书写豪迈的誓言。 主持人1 :今夜星光绚烂!在这舞姿与灯光构成的舞台,在这放飞梦想的夜晚,我们相聚在一起,让我们燃烧所有的热情,尽情诠释我们无畏的青春! 主持人2:流金岁月,舞之恋少儿舞蹈工作室已经度过了一个春秋。一年来,我们在这里舞蹈,在这里成长,在这里挥洒着汗水与泪水,在这里收获着每一份成功! 合:在此,请允许我们代表舞之恋少儿舞蹈工作室全体师生,向一直以来支持与关心“舞之恋”事业的家长与小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对今天能够来到现场的各位家长和小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主持人1:舞之恋少儿舞蹈工作室位于步行街静雅瑜伽馆二楼,拥 有130 〃的练功厅和完善的辅助教学设施。地理位置优越,教师经 验丰富,是孩子步入舞蹈艺术殿堂的理想培训基地。主持人2:“舞之恋”开设课程有:民族舞、拉丁、芭蕾舞蹈基本功(软开度)训练、形体训练、舞蹈小组合、成品舞蹈等。 主持人1 :“舞之恋”开设班级有:初级班(招收对象为未接触过艺术的学员);中级班(招收对象为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员)。 主持人2:“舞之恋”曹思涵老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系高级瑜伽导师,健美操、有氧舞蹈、尊巴教练。她本人2005 —2011 年曾在银 川七彩银燕艺术中心担任舞蹈钢琴老师,由她编导的舞蹈《红红的灯笼》曾

获2006 年全国少儿舞蹈大赛一等奖,6 年来她还获得银川市成人舞蹈、钢琴大赛一、二等奖5 次。2012 年,她在兰州天悦国际瑜伽馆担任高级瑜伽导师,培训瑜伽教练。2013 年受邀参加了在北京国际体育馆举办的国际健身舞蹈大会。主持人1:今夜,就让我们在这里,共同舞出最动人的青春律动! 主持人2:现在我宣布,舞之恋曹思涵少儿舞蹈暑期文艺汇报演出 合:现在开始! 节目汇演流程 1. 《小苹果》(初、中级班) “我种下一颗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今天是个伟大日子,摘下星星送给你,拽下月亮送给你,让太阳每天为你升起。”首先,我们有请初级班和中级班的小朋友共同为大家带来征服好多小伙伴的一首歌,是大妈舞的新宠,也是筷子兄弟逆袭之作——《小苹果》! 2. 《爸爸瞧、妈妈看》(初级班) 和着欢乐的节拍,伴着优美的舞姿,今天最美丽的地方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们青春,我们年少,我们歌唱,我们快乐的舞蹈。接下来请欣赏初级班小朋友带来的舞蹈《爸爸瞧、妈妈看》。 3. 《芭蕾手位》 舞蹈是一首诗,舞蹈是一首歌,舞蹈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大家瞧,咱们舞之恋的小朋友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向大家展示她们的优美舞姿 了,请欣赏舞蹈教学展示——《芭蕾手位》。4 .《基本功组合》(初级班)舞蹈是艺术皇冠上的一颗红宝石,她高雅、优美,充满着艺术的魅力。而少儿舞蹈则让孩子们以灵巧的动作、优美的舞姿和扎实的基本功散发着充满真、善、美的童心体验和审美追求。请欣赏初级班小朋友的舞蹈教学展示——《基本功组合》。 你瞧,刚才这群孩子跳得多认真啊,你知道吗,她们都是初级班的学员,有

蒙古族民间舞说课稿

蒙古族民间舞蹈------硬腕动作说课稿 白云霞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容是大学,由徐文霞、娟主编的《舞蹈基础教程》现在我将对本课的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作如下分析: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幼儿师统编教材《舞蹈基础教程》当中的中国民间舞部分,这一部分的容有汉族的东北秧歌、花灯、藏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等,民间舞作为各族人民以其聪明才智创造的优秀文化,世代生息、演进、融合而流传至今,民间舞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兄弟民族文化的了解、认识与热爱。而蒙古硬腕动作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动作的灵活度以及学生自身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对音乐的表现力,同事了解到硬腕动作在蒙古舞中浓缩了力量与豪爽的气质,是蒙古族风格完美体现的重要元素。 二、说学生情况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而作为幼教专业必修的主干科目——舞蹈,也在这样的一

个环境背景下与其它艺术门类百花齐放。幼教专业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人才,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做到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中职学生,虽然成绩不理想,习惯不好,双基薄弱,但渴望被认可,渴望展示自己。我校幼儿师专业学生,虽入学时间不长,初次接触中职学前教育舞蹈课,但喜欢舞蹈,有表演欲望,希望被关注,渴望被老师同学认可。但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舞姿美感是有差异的,针对这种现状,必须将舞蹈的基本理论与专业实践的相结合,力求让学生在学习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蒙古族民间舞蹈基本风格特点。 感受蒙古族音乐风格,了解蒙古族历史文化及民族气质的特点。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舞蹈基础知识和技能完成以下容: 结合以往学过的中国古典舞手位、脚位来学习蒙古族手位、脚位,并能用规定的手位、脚位创编三个以上舞姿造型。 掌握蒙古族舞蹈硬腕动作。能在自己设计的舞姿上做硬腕动作练习。 掌握蒙古族舞蹈硬腕组合。 使其具备较强的动作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编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