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题库 2

马克思题库 2

马克思题库 2
马克思题库 2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其理论基础是()

A.剩余价值学说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

A.不仅指马恩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阶级斗争 D.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8、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9、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化为自在阶级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调查研究

16、1848年,由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著作是()

A.《共产主义原理》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

D、法国哲学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E.科学社会主义

2、标志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确立的19世纪的三大工人运动是()

A.巴黎公社 B.法国大革命

C. 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

D.1838年英国爆发的延续十年的宪章运动

E.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启蒙思想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E.美国实用主义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有()。

A.亚当·斯密 B.黑格尔 C .费尔巴哈 D.洛克 D.笛卡儿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

A.亚当·斯密 B .马尔萨斯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E.西斯蒙

6、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是()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E.托马斯·康帕内拉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剩余价值论D.唯物史观 E.阶级斗争理论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A.李大钊的理论 B.陈独秀的理论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9、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E.国际性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3.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唯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5.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6.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水、火等“原初”物质

9.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0.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1.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A、是否坚持唯心论

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

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2.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3、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

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

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

1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15、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

17、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1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19、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的存在

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20、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否认运动的存在

C、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D、否认静止的存在

2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2、时间和空间()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D、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23、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2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25、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种观

点()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是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7、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28、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29、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A、社会实践

B、主观努力

C、客观规律

D、先进的物质手段

3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B、集体智慧的调动

C、解放思想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31、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A、形而上学

B、机械唯物论

C、唯心主义

D、二元论

32、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

A、可变性

B、无限性

C、不可逆性

D、连续性

33、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历史唯心主义

34、“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B )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5、“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 D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36、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 B )

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B、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C、对人脑机能的认识已经完成

D、人工思维最终会超过人类思维

3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B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38、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是一种( C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39、能够证明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是( D )

A、电磁场理论

B、原子结构学说

C、牛顿力学理论

D、相对论

40、古诗说“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

时间( D )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

4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B )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顺序性

D、时间的重复性

4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

是( B )

A、主张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4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D )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44、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A )

A、相互联系构成运动

B、运动和发展引起质变

C、发展引起运动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4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46、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

( B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47.“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B )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4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9.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B )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50.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B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51.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C )

A、相互对立的

B、相互包含的

C、直接同一的

D、相互转化的52.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D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5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D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54.量变的复杂性是指( B )

A、量变的程度发展不同

B、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D、量变有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和突破度的范围的变化55.量变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D )

A、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B、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C、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D、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56.量变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是( B )

A、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B、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C、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D、事物的量和质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57.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C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规律

58.“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B )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59.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D )

A、事物的积极方面

B、事物的消极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60.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C )

A、既保留又继承

B、彻底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6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 C )

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

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62、否定之否定规律( A )

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63、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 D )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64.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 B )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

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

C、事物发展的间接性而否认了连续性

D、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65.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C )

A、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过程的特殊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趋势的前进性

D、只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没有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

6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6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68.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B )

A、人们思维中的前后不一的自相矛盾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

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6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D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斗争性和同一性

70.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它的理论依据是( D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7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问题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问题72.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D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73.对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的人只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看不到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的人只看到取得的巨大成就,看不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两种看问题的方法都是( C )

A、重点论

B、均衡论

C、一点论

D、两点论

74.“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D )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

7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 A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76.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B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7.“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是一种( A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78.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D )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C、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79.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中,每一粒尘土的运动状况都是纯粹必然的。这是一种( B )

A、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80.“或然率”是指( B )

A、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B、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C、必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判定

D、偶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CDE )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

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DE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复合

C、理在事先

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E、吾心即宇宙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ABCE )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BDCE )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B、“理在事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

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 ADE )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辩证唯物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静止是指( ADE )

A、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B、绝对不动

C、排斥运动

D、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E、事物在特定参考系中未发生位置变动

7.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ABC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

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

8.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 ACD )

A、劳动是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B、在社会中不存在精神的现象和活动

C、物质资料的产生是社会历史的前提

D、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E、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

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ACD )

A、反映客观世界

B、创造物质世界

C、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创造理论体系

E、为自然界创造秩序

10.意识的本质是( BC )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机能

C、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D、观念的系统

E、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11.物体的相对静止是( ABDE )

A、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

B、生命的根本条件

C、物质存在与否的根本条件

D、正确理解事物多样性的条件

E、正确理解绝对运动的条件

1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 ACDE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B、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所以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越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E、越是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13.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ABCDE )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含义的有( BDE )

A、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C、运动是物质位置的移动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E、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1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有( BC )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运动是有条件的,静止是无条件的

E、无动则有静,无静则有动

16.下列说法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 ABCDE )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

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E、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7.下列成语和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 ACE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8、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数,

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收“日心说”。

这一事实说明( ADE )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E、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19.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 CD )

A、客体

B、主体

C、主体的实践

D、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E、意识

2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ABDE )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的统一

B、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观念的东西是对物质的东西的能动反映

E、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21、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 ABCE )

A、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B、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基础

C、劳动发展史是打开全部社会史的钥匙

D、劳动是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

E、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变换过程

22、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ABCD )

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

B、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E、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要爆发战争

23.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错误观点是( ABC )

A、根据它时间上出现的先后

B、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

C、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

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E、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2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CDE )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25.下列各项正确反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ACDE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E、事物的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过程体现了事物运动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26.“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包含的哲理有( CD )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E、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27、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 BCDE )

A、庸俗唯物主义

B、庸俗进化论

C、改良主义

D、激变论

E、冒险主义

28.辩证法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 ABCDE )

A、辩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

B、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C、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D、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E、辩证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29.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 AB )

A、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

D、否定是由外力推动的

E、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3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 AD )

A、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B、是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

C、是直线式前进的过程

D、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E、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过程

31.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下列命题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有( BCDE )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E、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32.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辩证法思想的有( ADE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33.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ABC )

A、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B、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了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E、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

34.下列表述,能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ACE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35.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BD )

A、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不平衡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C、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不平衡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E、形式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不平衡

36.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 AE )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C、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

D、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

E、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

3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ABCDE )

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C、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38.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就要做到(ACE )

A、着眼于整体,要求局部服从整体

B、以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

C、承认局部的相对独立性和特定的重要作用

D、片面强调整体利益抹煞局部利益

E、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

39.下列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ADE )

A. 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 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 电闪雷鸣,风雨来至

D. 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E.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0.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是( ACDE )

A、内容决定形式

B、形式决定内容

C、形式对内容有重大的反作用

D、当形式与内容适合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

E、当形式与内容不适合时,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D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D.科学实验

3、实践的客体是( D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5、唯物主义认识论是( B )

A.先验论 B.反映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不可知论

6、对不可知论以最有力驳斥的是( C )

A.客观真理 B.客观事实 C.社会实践 D.规律规律

7、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

在认识论上说明( B )

A.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

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9、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 C )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A )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是间接经验

D.感性认识可靠,理性认识不可靠

1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B )

A.概念、判断、推理 B.抽象性、间接性

C.感觉、知觉、表象 D.形象性、直接性

1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C.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 )

A.认识中的“源”和“流”的关系 B.认识中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4、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 C )

A.概念、判断、推理 B.抽象性、间接性

C.感觉、知觉、表象 D.形象性、直接性

15.实际工作中,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共同错误在于( D )

A.否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把认识理解为主观思维的自我运行过程

C.混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 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6、我们感觉到一个苹果的形状、大小、颜色、轻重、气味、滋味和软硬等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这个苹果的整个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B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

17、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

觉它。”这一论断揭示了( B )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理性认识先于感性认识

18、哲学史上有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长期争论不休,对它们的正确评价是( D )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

C.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 D.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19、认识论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B )

A.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B.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C.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D.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0.认识论上经验主义的错误在于( A )

A.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B.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C.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D.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1、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 )

A.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C.反映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2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

了( D )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23、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

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C )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差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24.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D )

A.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C.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 D.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2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C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26.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D )

A.相对真理不断积累相加的过程 B.主观真理与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C.真理与谬误相协调的过程 D.真理和谬误相斗争的过程

27、“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C )

A.唯物主义客观真理观 B.辩证真理观

C.唯心主义主观真理观 D.形而上学真理观

28.绝对真理是指( D )

A.绝对正确的认识 B.终极真理

C.永恒不变的真理 D.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2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是( A )

A.前者认为真理具有相对性,后者不认为真理具有相对性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就是绝对正确

C.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D.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30.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论基础是( C )

A.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C.认识的辩证过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的矛盾运动

D.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原理

31.我们承认一切知识的相对性( B )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可以防止认识发展受到阻碍而僵化

C.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D.必然归结为相对主义

32、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 )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同时只有一个

3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

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C )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能动性

C.具有历史局限性 D.具有社会性

34、“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

这说明( A )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题库(带答案)

第 1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答案: A 第 2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答案: A 第 3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 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 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斗争的科学 答案: B 第 4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世纪20年代 19世纪30年代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50年代 答案: C 第 5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资本论》的发表 《反杜林论》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 D 第 6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政治经济学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学说 答案: C 第 7 题(单选): 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辛亥革命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成立 答案: B 第 8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大同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2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小计:0.00分已经批改 1、“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2、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自由理性的外化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参考答案:D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3、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C、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参考答案:D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4、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 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参考答案:D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6、哲学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题库及答案 一、基本知识填空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年代 2、20世纪初,()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概括。 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4、()年10月俄国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 6、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欧文)、(沙尔·傅立叶)、(昂利·圣西门) 7、(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8、(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并建立了巴黎公社。 9、马克思在(《歌达纲领批判》)中,把未来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1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12、经济全球化趋势萌芽于()阶段,()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了。 1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14、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与()。 1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与()。 二、解释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先验论 3、社会意识形态 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5、辩证否定观

6、哲学 7、真理 8、社会意识 9、英雄史观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区别基本范畴 1、原因与结果 2、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 3、必然性与偶然性 4、内容与形式 5、唯物论与唯心论 6、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四、简答基本问题 1.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那些? 4、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有那些? 6、简述实践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7、简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8、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1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2、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13、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克思考试题

绪论 一、单选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 A 德国古典哲学 B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C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B) A 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 B 与时俱进 C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 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 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4.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5.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 A辩证法 B科学社会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8.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C ) A 工业革命 B 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 9.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0.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二、多选题: 1. 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BCD )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科学社会主义 C 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CD ) A 德国古典哲学 B唯物史观 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 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3.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BC )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D.笛卡尔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ABCD ) A.科学发展观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马克思试题及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三、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五、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六、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七、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八、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九、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十、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十一、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二、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十三、 二、多项选择题 十四、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十五、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BC)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十六、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E)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十七、 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十八、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E.某种时尚开始流行

马克思考试试题2

专题二世界的本质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5、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7、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8、在运动与静止二者关系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9、“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明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10、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11、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2、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13、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14、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其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实践。 15、人的存在方式是实践,人类社会的基础是实践。 16、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简答题(不需把答案完整写出,只需在书上标注清楚即可)

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问题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4)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简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物质第二,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放映。 4、简述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节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

马克思题库答案

绪论 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 (卷面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20 分)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 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3. 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人脑的进化 B.动物心理的形成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4. 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5.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6.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 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7.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

马克思基本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 主义先验论 2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书本知识是次要的D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6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 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 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8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D 实践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坚持反映论的观点 B.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是否坚持可知论点观的论理唯持坚否是 D. 点观的.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1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概念-判断-推理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模拟试题B卷.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B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20=2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4.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 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激变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7.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实验和工业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客观事物 D.人的意识 1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A.被大多数人承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C.与客观实际相一致D.对事物有新的认识 12、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社会财富的多寡 C.生产方式的性质 D.生产工具的进步 13、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物与物的关系 1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15、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并不矛盾 16、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A.平等互利的关系 B.互利互惠的关系 C.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 D.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 A.劳动过程 B.价值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 D.价值实现过程 18、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A.社会化大生产 B.国际化大生产 C.剩余价值生产 D.现代商品生产

马克思题库(单选)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C 】 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 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 C、马克思和恩格斯 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4、马克思主义是【 A 】 A.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 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 A、彻底的科学性 B、坚定的革命性 C、自觉的实践性 D、与时俱进 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捣毁机器、烧毁工厂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0、被马克思称为黑格尔哲学体系“合理内核”的是【A】 A、辩证法思想 B、唯心主义 C、唯物史观 D、唯物主义 1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1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B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4.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C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6.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 】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7.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D )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是非正宗的马克思主义 C. 是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D.是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A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D.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3、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学者是( D ) A.马克思 B. 恩格斯 C. 马克思、恩格斯 D.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 D ) A.世界革命的影响 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 C.它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年11月的哪个星期的星期四为“哲学日”( C ) A.第一个星期 B.第二个星期 C.第三个星期D.第四个星期 2、西方哲学史上公认的第一位哲学家是( D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第一位哲学家 3、哲学正式形成于( A ) A.奴隶制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哲学是( A )世界观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5、世界观就是( B )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思维和存在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 )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8、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D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B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或灵魂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B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 B )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间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之间的关系 D.无限和有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解析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 1.单选题 1.1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 b 实事求是 ?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该题考查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1.2客观实在性是(B) ? a 自然物质的个性 ? b 一切物质的共性 ? c 物质的具体形态 ? d 物质的存在形式 本题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即客观实在性,所以说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选B选项。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主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研究范畴。对选项C的理解,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的形态,这是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故D也排除。 答对本题的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有正确的理解。 1.3 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是()A ? a 动物的依赖性社会 ? b 人的依赖性社会 ? c 物的依赖性社会 ? d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该题考查三种社会形态划分。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把社会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正确答案是A。 1.4 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B

? a 生存资料的价值 ? b 生产资料的价值 ? c 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 ? d 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 本题是对劳动力的价值的考查。“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B选项不是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故选B。 1.5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B ?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 b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d 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该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因此正确答案是B。 1.6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区别是()C ? a 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 ? b 新事物符合少数人的利益 ? c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 d 新事物的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整 该题考查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概念。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因此正确答案选C选项。 1.7 下列不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C ? a 傅立叶 ? b 圣西门 ? c 康德 ? d 欧文 本题是对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考查。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