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授课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揭示课题

师: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00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同时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3、检查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

(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

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从音、形、义上提醒)

4、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及文章的层次结构。(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细读品悟,入情入境

1.自读自悟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细细体会好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

2.导读品悟

谁能把你的体会对同学们说一说?(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体会2~4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引导从两个设问句中体会。

它们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呼风唤雨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来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

第三自然段

围绕“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

再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四自然段

先读书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每自然段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随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伯特兰、罗素说的话。

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想象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五、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欣赏品味,拓展延伸

1.赏读

多么辉煌的二十世纪,让我们再尽情地读读课文,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

2.小练笔(任选一题)

①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②想象二十一世纪科技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③把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100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大改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巩固字词

1、指名读文: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及对课文朗读的熟练情况。

2、指读词语,同时把文章中需认读的生字扩词掌握。

二、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结构特点(总——分——总写法及在本课中的作用)。

2、说明方法上的特点。

(举例子说明、对比、引用等)

三、品读赏析,积累佳句

1、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2、把你最欣赏的词句背下来,有感情地表述给同学听。

3、把你欣赏的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作以评析

四、交流感悟,拓展延伸

1、交流上节课“小练笔”

①、组内交流评析

②、全班欣赏各组代表作

2、继续搜集有关科技发展的资料或畅想。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优秀教案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图片,把你看到的大声地告诉大家,好吗? (看图片同步说:登上月球太空漫步;潜入深海;可视电话;高速火车;火箭;互联网;电脑……) 生:(随图片说内容) 师:这些事物都是在20世纪发现或发明的。那你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 生:100年。 师:知道20世纪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吗? 生:1901---2000。 师:20世纪是从1901年到2000年。(板书:1901—2000) 师:我们现在生活在哪个世纪? 生:21世纪。 师:明白了世纪的概念,又见识了20世纪这么多的新事物。 课堂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路甬祥爷爷专门为我们少年儿童写的。从“呼风唤雨”(呼风唤雨下加点)这个词你想到了谁? 生1: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2: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那些神仙。 ……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 生:是谁在呼风唤雨? 生: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是呀,谁呼风唤雨?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自由朗读课文。 生:认真地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让我检查一下同学们词语掌握的怎么样。 【课件出示:第一组: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潜入、哲学】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生:领读很准确。 师:谢谢这位小老师,带领的非常不错。同学们看“潜”这个字很容易读错,能用它组个词吗? 生:潜力、潜水、…… 师:真好,一起把这些词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二组:出示词。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原子核、因特网、程控电话、远洋船舶。】 师:这组词谁愿意带领大家读。(很多学生举手)那咱们就开火车读 生:开火车领读。 师:在这些词中,你知道哪个词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知道原子核就是原子弹,很厉害。、 师:你知道的真多,但说得不够准确,原子核就是原子核心,在发生裂变和聚变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人们可以利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来做很多事,比如可以用来—— 生:发电。 生:我知道因特网就是互联网。 师:对,用起来很方便。 生:程控电话就是咱们家里用的电话。 生:远洋船舶就是出海远航的大船,能装很多货物。 生:腾云驾雾就是像神仙那样能乘着云彩和雾行走。 师:知道什么是农耕社会吗?【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图片】大家看,这是一幅农耕社会的写照图,你们仔细观察,农耕社会里,农民使用的工具是如此的—— 生:简单。 师:我们把这些词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第二组词语。 师:词语的意思我们大致了解了,现在我们把这些词送回到课文中,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课文主要写了是科学技术使我们现在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师:很概括。 生:课文主要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说得真好,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也是课文的中心句。一起来读。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那到底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人类(板书:人类) 师: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生:科学(板书:科学) 师:原本只有法力无边的神仙才能呼风唤雨,而我们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就能呼风唤雨,骄傲吗?自豪吗?谁愿意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课文教学研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 雪》课文教学研讨 内容预览: 29 湖心亭看雪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这天凌晨,作者划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此时此地此景,能够遇见游人,不能不说是奇迹,那两人也都“大喜”,感叹“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酒逢知己千杯少,几人痛饮而别,“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作者写“两人”“大喜”,即写自己大喜,写“余强饮三大白”,即写两人畅饮,此处使用互文手法,使行文有变化。及写到“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才匆匆交代了友人的情况,这样写一方面是由于张岱是性情中人,最关注的是朋友之间在情致心灵方面的沟通,至于朋友的身份地位、官职爵里等世俗的问题并不在意;另一方面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询问对方身份之时,也是彼此分别之时,有缘相聚实非易事,此刻一别也许就难以再见,这怎么能不叫人遗憾!最后,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

29《掌声》公开课教案

29《掌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麻”、“症”、“疾”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势”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叫一位同学背古诗,背完之后让学生给她掌声,然后问:你得到掌声之后心情怎样?(开心、高兴)让你心情倍增,同学们,我们也把掌声送给彼此,鼓励自己能很出色上好这节课。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掌声》,它讲述的是同学们之间的小故事,事情虽小,但读起来却非常感人。因为这热烈的掌声,它改变了一个小女孩一生的命运。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那神奇的掌声。 (二):初感掌声的力量(出示英子的信)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

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同学们,这是英子给大家的信,这里有几个词告诉我们掌声对英子的影响非常大,那就是,生答——永远,极大的鼓励,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2.对呀,是掌声给了英子极大的鼓励,使她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英子为什么会这样说,那英子开始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英子的句子。 (三):重点分析: (1)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英子平时表现的句子,谁能立刻找出来并读出来。(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自卑、忧郁)那几个词最能体现她的自卑、忧郁?(默默地,早早地,最后一个离开) 师引:同学们,当你们在操场上游戏时,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同学们,当你们背着书包上学时,英子却(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 同学们,当下课铃声响起时,英子却要(最后一个离开) 是啊,这一切是因为什么呢?(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身体的残疾,总是让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他总是觉得自己很差,不如别人,这说明她心里还非常的(自卑)(板书)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7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8.《呼风唤雨的世纪》人教部编版 精读引领课 8《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文章采用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体现出了20世纪人类利用科技取得的非凡成就;为了增强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文章还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发现、发明”等词语。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简洁的表达特点,学习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简洁的表达特点,学习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学习过程: 一、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反映生活变化的文章,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学生写的。他就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坐端正,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师:知道什么是“世纪”?(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连续的一百年为一个世纪,1900-1999年是20世纪) 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谁? 生:我想到了神话中的神仙、孙悟空、妖魔鬼怪…… 4.大家的联想很丰富!那,我们这篇课文中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 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让20世纪成为一个—— 生齐: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品读课文,感悟方法 1.那文中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是科学让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2. 3.4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相关句子,简单写下你的体会。(提醒写字姿势) (1)生自读学习。 (2)全班交流。刚才,老师发现大家不仅读得用心,圈画得也很仔细!谁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预设一: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①生读句子,谈感受。 谁还画了这个句子,你的感受是? 师:咱们一起来看他们找到的这段话。老师还有个发现,这段话有“发现”和“发明”这组词,你能告诉老师,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生:发现是指……发明是…… 师:你们理解得很准确。“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不同。简单地说,发现是看到或找到原来存在的事物或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9课 湖心亭看雪 教案

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学案 教与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2.知识和技能: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学习白描手法,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3.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情画意,学习白描手法。 教与学重点: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的手法。 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学过的或自己知道的关于描写雪景的诗文句子。 2.对照注释并查阅工具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回顾小学已学的柳宗元《江雪》内容和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指名学生谈自己积累的描写雪景的诗文名句。 教师准备:如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上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另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2.简介作者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教师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

三年级起点英语下册29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英语29课教学设计 Lesson 29 What’s this ?It’s an elephant 学习目标 一、语言要素 (一)词汇 1、三会:elephant tiger 2、二会:boys and girds very good (二)语言目标 What’s this ?It’s an elephant .Good . What’s this ? It’s a tiger .Very good . (三)话题呈现:What’s this ? (四)任务设计:What’s this ?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听、说、读、演,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方法,能够运用What’s this ?It’s an elephant等句型行交际。 三、情感目标:在本课中重点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四、教学重点:三会单词:elephant tiger 句型:What’s this ? 五、教学难点:两会单词:boys and girds very good 六、教具:设计好的课件,动物图片,单词卡片,课文录音。 七、学具:学生自备单词卡片。 八、教法学法:本课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热身:老师进了教室和学生用英语打招呼,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英语氛围中。 二、新单词 (一)新单词elephant tiger

1、猜一猜游戏:老师把一些动物卡片放在一个袋子里,叫学生摸一摸,猜一猜。 2、当学生摸出来大象。学生用汉语说出,老师说:elephant 3、板书新单词:用打好的四线格:elephant 4、朗读新单词:elephant(老师领读:拼读(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找学生读——自读三遍) 5、看图片说单词:elephant 6、看单词卡片读单词:elephant 7、用同样的方法学习:tiger 8、换宝游戏:教师准备好一些单词卡片,有的写中文,有的写单词,和图画。将卡片和图画放入一只不透明的袋子里。游戏开始教师说,袋子里装的是许多宝物,让学生们上来轮流摸宝,如果摸到的是写有英文的卡片,则要读一遍,然后英译汉;如果是中文,则要汉译英并拼读出来;如果是图片,则要看图说英语。 三、新句型: 新句型What’s this ?It’s an elephant .Good . What’s this ? It’s a tiger .Very good . 1、老师拿着大象图片,老师问:What’s this ?让学生回答:It’s an elephant .老师夸:Good . 然后老师老虎图片:What’s this ?学生回答It’s a tiger .老师夸:V ery good . 2、板书新句型:What’s this ?It’s an elephant .Good . What’s this ? It’s a tiger .Very good . 3、讲解新句型:这是老师考你会不会回答,你会了,就要夸一下:Good或者Very good 4、认读新句型:老师用手指着黑板认读。 5、练习读新句型:(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自读) 7、随意练习:老师拿起新学的动物图片放在近处问:What’s this ?叫学生回答:It’s an elephant .It’s a tiger 8、小组练习:两个人一组,准备新学动物图片,互相说新学的句型。 9、滚雪球游戏:老师拿着自己的东西给学生看,叫学生回答,之后,这个学生拿着自己的东西去找其他的人。依次越滚越多。 四、整体感知课文 1、看课件出示课文空图. 2、小组讨论:他们会说什么?

优质课《掌声》教案、反思

优质课《掌声》教案、反思 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掌声》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9课,这篇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女孩英子因为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残疾,从此内心很自卑,“总是默默地独自坐在一角”。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当她犹豫再三“一摇一晃”走上讲台正紧张害怕的时候。想不到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爱是什么”,《掌声》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学中关注“爱”的主题,那是自然。但是我想:这份“爱”,在教学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掌声就是爱,同学们都爱英子”这空化了的思想内容,那这份“爱”已经远离了我们。因为在我看来:爱,不是解释,不是告诉,更不是口号,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是一次难忘的充沛的情感经历!只有让学生在“爱”的情感世界里,经历情感的洗礼,精神得到唤醒,内心得到敞亮,沉淀为人格了,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为生命奠基”!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关心、鼓励别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29、呼风唤雨的世纪2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流程: 一、紧扣重点词,切入文本 教师请学生说说“呼风唤雨”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回答) 师:远古时候,人类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是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 惊人速度。课件2 1、齐读课题。 2、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题吗?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 3、学习生字新词课件3 二、建构有效对比,深入学习文本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填空。课件4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放一下) 2.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各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课件5 话题(1):没有电灯、电视、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话题(2):没有飞机、汽车、火车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话题(3):如果让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该怎么办呢? 3.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提建议,然后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真是()!课件6 4.教师小结:听了大家发自内心的发言,我明白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情况。正因为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拥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奇特魔力,所以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了很多表达人们这样愿望的人和事。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人类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故事,及其神话人物。鼓励学生多说出一些在课外看到的神话人物或传说。(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等)课件7 2.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题,请学生展开想象并完成填空题。课件8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执教:严沁雯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力求当堂背诵; 2、品位雪后西湖的美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探究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感受作者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精神世界,把握写景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在西湖。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的美。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那么,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感受张岱的一片痴心。(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作品 指明学生介绍书中注释一: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由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3、小组汇报,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4、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四、再读课文,解读痴人 1、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评价张岱。 2、指名读第一段。你发现张岱有哪些“痴”的表现?在文中找出句子。 (1)“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 明确:天寒地冻,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字一词多义拓展。 课本附录了柳宗元的诗《江雪》,看一看哪个句子和课文的意境相似?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独往湖心亭看雪”(翻译),“独”字表现出他的遗世独立; 张岱说是独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吗?有没有同行的人? 明确:舟子只是撑船的随从,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看雪。表现出张岱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

教学设计公开课(29)

九年级英语写作专题指导-----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九年级249班授课教师:杨全武 导语:1.中国少年说刘萱诺:真正的强者是微笑面对苦难的人2.英语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Listeningskills(听)、Speakingskills(说)、Readingskills(读)、Writingskills(写)四种技能。 一、写作目的 《标准(2021年版)》对五级写的具体要求: 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5.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二、考查内容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书面表达要求学生围绕所给的文字信息、大意和要求,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进行表达。所写内容要切中题意、文理通顺、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段落清晰、题材正确、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拼写和语法正确、大小写和标点无误、词数符合要求。

三、常用的五种基本时态 1.一般现在时:SallystudiesEnglisheveryday. 2.一般过去时:SallystudiedEnglishlastnight. 3.一般将来时:SallywillstudyEnglishtomorrow. 4.现在进行时:SallyisstudyingEnglishnow. 5.现在完成时:SallyhasstudiedEnglishfor10years. 四、常用的五种简单句型 1.主语+系动词+表语: Thedayisgettinglongerandlonger. 2.主语+不及物动词 Mywatchhasalreadystopped. 3.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SheteachesEnglish. 4.主语+及物动词+间宾+直宾Theoldladyoftentellsusinterestingstories. 5.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补IhearedTomsinginginthenextroomyesterday. 五、技巧盘点 1.审题:关键词、体裁、时态、人称 2.提纲:文章结构、词汇、句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9课《掌声》

《掌声》教学设计夏桥镇文源小学:邹婷婷

《掌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和老师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给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 3、懂得主动关心、鼓励别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教学重点: 1、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及产生变化的原因。 2、懂得主动关心鼓励别人。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由一位新老师给你们上课紧张吗?

过渡:掌声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不但可以传递文明传达心声,有时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下面就让我们学习《掌声》这篇课文感受掌声的力量。(板书课题:掌声) 二、学习重点词语,整体感知课文 《掌声》这篇课文说的是同学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故事非常感人,所以老师想先给同学们读一下好吗? (出示要求:1、听准生字的读音。2、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谁能告诉老师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板书:英子) 英子是和同学们一样健健康康的孩子吗? (不是,她患有小儿麻痹症?) 师:患小儿麻痹症的孩子是什么样呢?老师收集了几张图片请同学们看一下。 (出示图片)她们走路一摇一晃严重的还需要别人的搀扶或者拄拐杖。 三、品读课文,感受英子的变化。 师:英子和图片上的孩子一样因为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一个残疾的孩子的性格会是什么样的呢? 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 (出示要求:想一想最初的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板书:忧郁、自卑) 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出示(默默地早早地总是)在这句话中“总是”这个词出现了几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鲁教版

《湖心亭看雪》教案两套 湖心亭看雪(教案1稿) 湖心亭看雪 张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品味课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掌握白描写作手法。 3、能体味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字词积累,诵读课文,品味白描手法。 三、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的想像力,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朗读法、启发法 五、课时:1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课件:西湖十景欣赏)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吸引世人眼球的亮点之一就是西湖。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中有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张岱笔下的雪湖吧。因为有人说过,如果你没有去过西湖,只要你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也足矣!(出示课件:张岱的介绍。)

(二)预习检查: 1、西湖名诗大拼盘。交流你所搜集到的关于西湖的诗词。 2、字词障碍一扫清。 ①请一学生读课文,师生评价。 ②提出你不能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解决。 ③课件出示字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齐心协力疏文意。 全班齐读课文,疏通理解文意。 (三)赏读课文: 提问:①作者在文中犯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可以改吗?为什么?(“独往湖心亭”与后文出现的舟子。不能改。这里留一个悬念,后面解答。) ②文中有一个词能够概括出作者的形象,自由读课文,试找出来。(教师板书:痴) 1、作者的痴行 提问:①课文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张岱特别的痴或者说他的呆气?(更定、独往、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想象当时是一种怎样的环境?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天寒地冻、万籁俱寂……) ③ “人鸟声俱绝”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你能从其他的感官来说说吗? ④这个时候的你会在干什么呢? ⑤教师小结:张岱,居然在这样的时刻去湖上赏雪,这是他的痴,表现在什么方面的痴呢?(行为痴。教师板书:行痴) 2、眼中的痴景

2019(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掌声》教学设计语文

教案示例 29 掌声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是作者回忆上小学时,一位残疾同学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克服了自卑、忧郁的心理,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变得开朗、自信,并借此告诉大家,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也要热情地把掌声献给别人。 【设计理念】 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美好的人性美教育,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背诵第四自然段。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积累的好习惯。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掌声”的含义,培养学生从小尊重、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尤其要关爱残疾人。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难点:识字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挂图、小黑板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你乐意为别人鼓掌吗?你听到过别人为你喝彩的掌声吗? 2小结:掌声来自于我们的心底,它代表着我们对别人的敬佩和感激、尊重和赞赏、支持和鼓励,它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人人都需要掌声,需要喝彩。有时候,一阵热情的掌声会带给人意想不到的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掌声》。 二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1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识字:(直接出示课后生字条。)这些都是课文中带拼音的字,现在没有拼音,我们还没有学习,你认识哪些呢? 2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你是怎么认识的?给他鼓掌好吗? 3利用拼音识字:加上拼音,你能全部正确读音吗?试一试。 4结合语言环境识字:让生字回到文中,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同桌可以一起读。 5联系学过的字,学习巩固生字,辨析组词。 6出示生词卡,多种方式读词语,加强对生字读音的记忆。 7你还喜欢哪些词语,画出来,抄在词语花篮里。 三熟读课文 1指名通读课文,检查、纠正读音。 2标出自然段。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事? 2课文为什么以“掌声”为题目,谈谈你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8课《掌声》,板书课题。 2谁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过渡:是同学们的掌声改变了小英。那么小英在演讲前,在班里是怎样的? 二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文,思考:小英在班里有什么表现?(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为什么这样?(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2小英的性格怎样?她和别的同学一样吗? 学生回答,借此教育学生不要嘲笑有生理缺陷的人。 3小结:小英因为残疾而非常自卑,性格忧郁。当不了解情况的新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时,同学们有什么反应?她有什么反应? 三教学第2、3自然段

辽宁省开原五中八年级语文《第29课 湖心亭看雪》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辽宁省开原五中八年级语文《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人 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中写景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 1.互动探究: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读读、议议: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3、诵读课文,培养鉴赏美的能力和诵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出哪些? 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字音:(多媒体投影) 更(gēng)定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一芥(jiè)喃喃(nán)长堤(dī)毡(zhān) 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疏通文句。 (2)教师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29,呼风唤雨的世纪课件

29,呼风唤雨的世纪课件 篇一: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 教案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图片,把你看到的大声地告诉大家, 好吗?(看图片同步说:登上月球太空漫步;潜入深海;可视电话;高速火车;火箭;互联网;电脑??) 生:(随图片说内容) 师:这些事物都是在20世纪发现或发明的。那你们知道一个世纪是 多少年?生:100年。 师:知道20世纪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吗? 生:1901---2000。 师:20世纪是从1901年到2000年。(板书:1901—2000) 师:我们现在生活在哪个世纪? 生:21世纪。 师:明白了世纪的概念,又见识了20世纪这么多的新事物。 课堂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路甬祥爷爷专门为我们少年儿童写的。从“呼风唤雨”(呼风唤雨下加点)这个词你想到了谁? 生1: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2: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那些神仙。 ??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 生:是谁在呼风唤雨? 生: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是呀,谁呼风唤雨?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自由朗读课文。 生:认真地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让我检查一下同学们词语掌握的怎么样。 【

课件 出示:第一组: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潜入、哲学】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生:领读很准确。 师:谢谢这位小老师,带领的非常不错。同学们看“潜”这个字很容易读错,能用它组个词吗? 生:潜力、潜水、?? 师:真好,一起把这些词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二组:出示词。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原子核、因特网、程控电话、远洋船舶。】 师:这组词谁愿意带领大家读。(很多学生举手)那咱们就开火车读 生:开火车领读。 师:在这些词中,你知道哪个词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知道原子核就是原子弹,很厉害。、 师:你知道的真多,但说得不够准确,原子核就是原子核心,在发生裂变和聚变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人们可以利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来做很多事,比如可以用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3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https://www.doczj.com/doc/e31337816.html, 第1页(共3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并复述课文梗概。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细细体会文中所描绘的西湖湖心亭周围的雪景的意境和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写景抓住了西湖雪景的特点和白描的手法。 教学准备 查古汉语字典,诵读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查找有关张岱的作家、作品的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你听到过苏东坡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句,对西湖的晴雨天景色的赞美;你想了解西湖的下雪天的美景吗?冬季最令人高兴的莫过于下雪了,那飘扬着的雪花,凝聚着对大地的热爱,从无垠的天幕洒落,在我们头顶飞舞,抚摸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下雪啦,多好!现在就让我们去尽情的感受吧!(多媒体显示雪景及西湖雪景)我们一起步入明末张岱的世界,去品味《湖心亭看雪》。(多媒体出示文章题目) 请一位学生介绍作者、作品。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其它作品还有《西湖梦寻》等书,在文章中时时透露他对故国的怀念和国破家亡的感伤之情。 二、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交流雪带给我们的感受。 ——静穆、纯洁、纯净、阔大而辽远——(此处选学生谈感受)让我们了解情况。 三、齐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 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记叙文的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 明确: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新概念29课教案

Lesson 29 Come in, Amy? 一、教学重点 1、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passage 3、grammar 二、教学难点 1、总结:用祈使语气来表示直接的命令、建议、告诫、邀请等多种 意图。 2、句型:- What must I do? 三、课前准备 电脑音频教案PPT 单词卡片 四、教学步骤: 1、greeting 2、warm up (play a game) 3、revision 4、提问:How must Amy clean the floor ? 5、生词解读,纠正发音 (详见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6、精讲课文,板书和笔记(详见下文)。 7、再听一遍音频,逐句跟读。 8、总结本课重点句型。 9、布置作业:背诵单词、练习卷一张 五、引入话题: 当你要求别人把门打开的时候应该怎么说呢?You open the door. 这种句子中我们通常可以把you省略掉。变成Open the door.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祈使句。

六、【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untidy adj. 乱,不整齐 un-前缀,表示否定;tidy adj. 整齐的,干净的 happy——unhappy 不幸福的 lucky——unlucky 不幸的 known——unknown 未知的 ★open v.打开turn on 打开 ★air v. 使… 通风,换换空气 ① n. 空气,新鲜空气 Let’s go out and breathe some fresh air. ② n. 空中,空间 He likes to stay in the open air. 他喜欢在户外呆着。 ③ v. 晾(衣服、被褥等);使通风 Leave the trousers on the washing-line to air. 把裤子挂到晾衣绳上去晾干。 ★sweep v. 用笤帚扫地 dust ① v. 掸掉……上的灰尘;② n. 灰尘 clear adj. 清晰的v. 清除 clean adj. 清洁的,干净的v. 使……干净(不管用什么方法)cleanse v. 用水彻底把……弄干净 wipe v. 用抹布去擦 七、[Grammar] 情态动词: 1 情态动词表示人的情感、状态或情绪变化的一种助动词,它本身具有实际意义。 2 情态动词不能单独做谓语,只能和后面的原形动词一起构成谓语。 3 情态动词没有人称和数格的变化。 4 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子,否定句在它后面加not,一般疑问句把它提前。 情态动词must的用法: must是情态动词,表示“必须”、“应当”,与have to相似,表示不可逃避的义务。在说话人看来,没有选择的余地。但must带有个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9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 29《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广州市海珠区第三实验小学许聪慧 教材分析: 1.单元位置 《掌声》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为精读课文,《好汉查理》为略读课文。这些课文以“献出我们的爱”为主题组织单元。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课文中有所涉及,但本单元内容有所扩展,内涵更加丰富。从爱家人到爱同学、朋友,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些爱都包含着更多的时代内涵。 2.文本内容 《掌声》这篇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女孩英子因为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残疾,从此内心很自卑,“总是默默地独自坐在一角”。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当她犹豫再三“一摇一晃”走上讲台正紧张害怕的时候。想不到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做到认真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们现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有感情朗读、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等等。根据教材特点,本课在教学中除继续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外,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结合具体语境去体会深刻句子的方法,并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在情感方面,三年级的学生平时他们感受更多的是别人对他们的爱,却很少能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缺少关爱他人的情感体验,理解英子的内心感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基于如何提升中年段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展开,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指引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本节课尝试用“思维导图”阅读策略指导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提取、分析、推断和整合,达成教学目标,提升教与学的效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