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G无线网络运行质量指标(TD-SCDMA,V1.1.0)

3G无线网络运行质量指标(TD-SCDMA,V1.1.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中国移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指标体系-- TD-SCDMA部分无线网络运行质量指标

版本号:1.1.0

(送审稿)

20××-××-××发布20××-××-××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前言 (10)

1范围 (1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1)

3.1缩略语 (11)

3.2 KPI定义格式 (16)

4概述 (16)

5网络自身质量PI (18)

5.1 呼叫建立特性类PI (18)

5.1.1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 (18)

5.1.1.1 意义 (19)

5.1.1.2 定义 (19)

5.1.1.3 计数器说明 (19)

5.1.1.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20)

5.1.1.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20)

5.1.1.6 讨论状态 (20)

5.1.2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20)

5.1.2.1 意义 (20)

5.1.2.2 定义 (20)

5.1.2.3 计数器说明 (20)

5.1.2.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21)

5.1.2.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21)

5.1.2.6 讨论状态 (21)

5.1.3 RAB建立成功率 (21)

5.1.3.1 意义 (21)

5.1.3.2 定义 (21)

5.1.3.3 计数器说明 (22)

5.1.3.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22)

5.1.3.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22)

5.1.3.6 讨论状态 (22)

5.1.4 无线接通率 (22)

5.1.4.1 意义 (22)

5.1.4.2 定义 (23)

5.1.4.3 计数器说明 (23)

5.1.4.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23)

5.1.4.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23)

5.1.4.6 讨论状态 (23)

5.2 呼叫保持特性类PI (23)

5.2.1 无线电路域掉话率 (23)

5.2.1.1 意义 (24)

5.2.1.2 定义 (24)

5.2.1.3 计数器说明 (24)

5.2.1.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24)

5.2.1.6 讨论状态 (24)

5.2.2 无线分组域掉线率 (25)

5.2.2.1 意义 (25)

5.2.2.2 定义 (25)

5.2.2.3 计数器说明 (25)

5.2.2.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25)

5.2.2.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25)

5.2.2.6 讨论状态 (25)

5.2.3 掉话率 (25)

5.2.3.1 意义 (25)

5.2.3.2 定义 (25)

5.2.3.3 计数器说明 (26)

5.2.3.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26)

5.2.3.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26)

5.2.3.6 讨论状态 (26)

5.2.4 无线掉话率扩展 (26)

5.2.4.1 意义 (26)

5.2.4.2 定义 (26)

5.2.4.3 计数器说明 (27)

5.2.4.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27)

5.2.4.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27)

5.2.4.6 讨论状态 (27)

5.2.5 电路域业务掉话比 (27)

5.2.5.1 意义 (27)

5.2.5.2 定义 (27)

5.2.5.3 计数器说明 (28)

5.2.5.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28)

5.2.5.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28)

5.2.5.6 讨论状态 (29)

5.3 移动性管理特性类PI (29)

5.3.1 同频硬切换成功率 (29)

5.3.1.1 意义 (29)

5.3.1.2 定义 (29)

5.3.1.3 计数器说明 (31)

5.3.1.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32)

5.3.1.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32)

5.3.1.6 讨论状态 (32)

5.3.2 异频硬切换成功率 (32)

5.3.2.1 意义 (32)

5.3.2.2 定义 (32)

5.3.2.3 计数器说明 (34)

5.3.2.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34)

5.3.2.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34)

5.3.3 同频接力切换成功率 (34)

5.3.3.1 意义 (34)

5.3.3.2 定义 (35)

5.3.3.3 计数器说明 (35)

5.3.3.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35)

5.3.3.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36)

5.3.3.6 讨论状态 (36)

5.3.4 异频接力切换成功率 (36)

5.3.4.1 意义 (36)

5.3.4.2 定义 (36)

5.3.4.3 计数器说明 (36)

5.3.4.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37)

5.3.4.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37)

5.3.4.6 讨论状态 (37)

5.3.5 系统间CS域切换成功率(TD-SCDMA->GSM) (37)

5.3.5.1 意义 (37)

5.3.5.2 定义 (37)

5.3.5.3 计数器说明 (38)

5.3.5.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38)

5.3.5.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38)

5.3.5.6 讨论状态 (38)

5.3.6 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TD-SCDMA->GPRS,UTRAN发起) (38)

5.3.6.1 意义 (38)

5.3.6.2 定义 (39)

5.3.6.3 计数器说明 (39)

5.3.6.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39)

5.3.6.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39)

5.3.6.6 讨论状态 (40)

5.3.7 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GPRS->TD-SCDMA) (40)

5.3.7.1 意义 (40)

5.3.7.2 定义 (40)

5.3.7.3 计数器说明 (40)

5.3.7.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41)

5.3.7.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41)

5.3.7.6 讨论状态 (41)

5.4 系统资源类PI (41)

5.4.1 流量指标 (41)

5.4.1.1 Iu 接口流量 (41)

5.4.1.2 Iu CS业务流量 (42)

5.4.1.3 Iu PS业务流量 (43)

5.4.1.4 Iub接口流量 (44)

5.4.1.5 Iur接口流量 (45)

5.4.2 误块率 (45)

5.4.3 系统资源利用率 (46)

5.4.3.1 处理器的平均负荷 (47)

5.4.3.2 小区码资源占用率 (47)

5.4.3.3 Iu口带宽利用率 (49)

5.4.3.4 Iur口带宽利用率 (50)

5.4.3.5 Iub口带宽利用率 (51)

5.4.3.6 寻呼拥塞率 (52)

5.4.3.7 Iu口拥塞率 (53)

5.4.3.8 最大、平均信道单元CE利用率 (53)

5.4.4 最坏小区比例 (54)

5.4.4.1 意义 (54)

5.4.4.2 定义 (54)

5.4.4.3 计数器说明 (55)

5.4.4.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55)

5.4.4.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55)

5.4.4.6 讨论状态 (55)

5.4.5 超忙小区比例 (55)

5.4.5.1 意义 (55)

5.4.5.2 定义 (55)

5.4.5.3 计数器说明 (56)

5.4.5.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56)

5.4.5.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56)

5.4.5.6 讨论状态 (56)

5.4.6 超闲小区比例 (56)

5.4.6.1 意义 (56)

5.4.6.2 定义 (56)

5.4.6.3 计数器说明 (56)

5.4.6.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57)

5.4.6.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57)

5.4.6.6 讨论状态 (57)

5.4.7 电路域话务量 (57)

5.4.7.1 意义 (57)

5.4.7.2 定义 (57)

5.4.7.3 计数器说明 (57)

5.4.7.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58)

5.4.7.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58)

5.4.7.6 讨论状态 (58)

5.4.8 分组域流量 (58)

5.4.8.1 意义 (58)

5.4.8.2 定义 (58)

5.4.8.3 计数器说明 (59)

5.4.8.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59)

5.4.8.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59)

5.4.8.6 讨论状态 (59)

5.4.9 小区的时隙接收功率最大值、平均值(RTWP) (59)

5.4.9.1 意义 (59)

5.4.9.2 定义 (59)

5.4.9.3 计数器说明 (59)

5.4.9.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60)

5.4.9.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60)

5.4.9.6 讨论状态 (60)

5.4.10 时隙发射功率最大值、平均值 (60)

5.4.10.1 意义 (60)

5.4.10.2 定义 (60)

5.4.10.3 计数器说明 (60)

5.4.10.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60)

5.4.10.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60)

5.4.10.6 讨论状态 (61)

5.4.11 时隙发射功率的利用率 (61)

5.4.11.1 意义 (61)

5.4.11.2 定义 (61)

5.4.11.3 计数器说明 (61)

5.4.11.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61)

5.4.11.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61)

5.4.11.6 讨论状态 (61)

5.4.12 载频发射功率的利用率 (61)

5.4.12.1 意义 (61)

5.4.12.2 定义 (62)

5.4.12.3 计数器说明 (62)

5.4.12.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62)

5.4.12.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62)

5.4.12.6 讨论状态 (62)

5.4.13 PS域下行重传率(RLC层) (62)

5.4.13.1 意义 (62)

5.4.13.2 定义 (62)

5.4.13.3 计数器说明 (62)

5.4.13.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63)

5.4.13.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63)

5.4.13.6 讨论状态 (63)

5.4.14 超忙基站比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4.1 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4.2 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4.3 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4.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4.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4.6 讨论状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承载业务质量PI (63)

简写名称 (63)

6.1 业务接入类 (64)

6.1.1 会话业务接通率 (64)

6.1.1.1 意义 (64)

6.1.1.2 定义 (64)

6.1.1.3 计数器说明 (64)

6.1.1.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65)

6.1.1.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65)

6.1.1.6 讨论状态 (65)

6.1.2流类业务接通率 (65)

6.1.2.1 意义 (65)

6.1.2.2 定义 (65)

6.1.2.3 计数器说明 (65)

6.1.2.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65)

6.1.2.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65)

6.1.2.6 讨论状态 (66)

6.1.3交互业务接通率 (66)

6.1.3.1 意义 (66)

6.1.3.2 定义 (66)

6.1.3.3 计数器说明 (66)

6.1.3.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66)

6.1.3.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67)

6.1.3.6 讨论状态 (67)

6.1.4背景业务接通率 (67)

6.1.4.1 意义 (67)

6.1.4.2 定义 (67)

6.1.4.3 计数器说明 (67)

6.1.4.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67)

6.1.4.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68)

6.1.4.6 讨论状态 (68)

6.2 业务保持类 (68)

6.2.1 会话业务掉话率 (68)

6.2.1.1 意义 (68)

6.2.1.2 定义 (68)

6.2.1.3 计数器说明 (68)

6.2.1.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69)

6.2.1.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69)

6.2.1.6 讨论状态 (69)

6.2.2 流类业务掉线率 (69)

6.2.2.1 意义 (69)

6.2.2.2 定义 (69)

6.2.2.3 计数器说明 (69)

6.2.2.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69)

6.2.2.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69)

6.2.3 交互业务掉线率 (70)

6.2.3.1 意义 (70)

6.2.3.2 定义 (70)

6.2.3.3 计数器说明 (70)

6.2.3.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70)

6.2.3.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70)

6.2.3.6 讨论状态 (70)

6.2.4 背景业务掉线率 (70)

6.2.4.1 意义 (71)

6.2.4.2 定义 (71)

6.2.4.3 计数器说明 (71)

6.2.4.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71)

6.2.4.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71)

6.2.4.6 讨论状态 (71)

6.3 业务使用类 (71)

6.3.1 会话业务话务量 (71)

6.3.2 流类业务上行流量 (72)

6.3.2.1 意义 (72)

6.3.2.2 定义 (72)

6.3.2.3 计数器说明 (72)

6.3.2.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72)

6.3.2.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72)

6.3.2.6 讨论状态 (72)

6.3.3 流类业务下行流量 (72)

6.3.3.1 意义 (72)

6.3.3.2 定义 (72)

6.3.3.3 计数器说明 (73)

6.3.3.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73)

6.3.3.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73)

6.3.3.6 讨论状态 (73)

6.3.4 交互业务上行流量 (73)

6.3.4.1 意义 (73)

6.3.4.2 定义 (73)

6.3.4.3 计数器说明 (73)

6.3.4.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74)

6.3.4.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74)

6.3.4.6 讨论状态 (74)

6.3.5 交互业务下行流量 (74)

6.3.5.1 意义 (74)

6.3.5.2 定义 (74)

6.3.5.3 计数器说明 (74)

6.3.5.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74)

6.3.5.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74)

6.3.6 背景业务上行流量 (75)

6.3.6.1 意义 (75)

6.3.6.2 定义 (75)

6.3.6.3 计数器说明 (75)

6.3.6.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75)

6.3.6.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75)

6.3.6.6 讨论状态 (75)

6.3.7 背景业务下行流量 (75)

6.3.7.1 意义 (75)

6.3.7.2 定义 (76)

6.3.7.3 计数器说明 (76)

6.3.7.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76)

6.3.7.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76)

6.3.7.6 讨论状态 (76)

7修订历史 (76)

8附录A: (76)

前言

本规范是《中国移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指标体系》系列标准中的子项。该系列标准分为两部分: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又包含若干项,其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中国移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WCDMA无线网络质量指标

中国移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WCDMA无线网络容量指标

中国移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WCDMA无线网络覆盖指标

中国移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WCDMA HSDPA指标

中国移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TD-SCDMA无线网络质量指标

中国移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WCDMA核心网电路域R4质量指标

中国移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WCDMA核心网分组域质量指标

中国移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WCDMA IMS指标

本规范为《中国移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TD-SCDMA无线网络质量指标》。本规范依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3G网络管理需求编制而成。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中国移动3G网管标准工作组(名单见附录A)

本规范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以下简称3G)TD-SCDMA无线网络质量指标。

本版本规范定义的无线网络质量指标适用于接入3G无线接入网设备。本规范所定义的指标可以反映出TD-SCDMA的无线网络质量,使运营商充分掌握无线网络的整体运行状况,为网络的进一步建设和优化提供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1].3GPP TS 21.905 3G协议词汇表

[2].3GPP TS 25.222 复用及信道编码

[3].3GPP TS 25.223 扩频与调制

[4].3GPP TS 25.224 物理层流程

[5].3GPP TS 25.225 物理层测量

[6].3GPP TS 25.301 无线接口协议整体框架

[7].3GPP TS 25.331 无线资源控制协议规程

[8].3GPP TS 25.413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Iu接口无线接入网应用协议信令

[9].3GPP TS 25.423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Iur接口无线网络层协议信令

[10].3GPP TS 25.433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Iub接口B节点协议

[11].3GPP TS 25.931 UTRAN信令流程例子

[12].3G无线接入网性能测量参数技术规范(v1.3.0)

[13].2003年GPRS报表指标解释

[14].2002年GSM网报表指标解释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缩略语

3.2 KPI定义格式

从目前KPI讨论的各方面问题来看,建议所有的KPI定义采用如下示例的格式,可以更有效的记录KPI定义的进度,并集中解决主要问题:

n.n.n 某过程成功率

1)意义

各个方面的意见,比如认为在哪个粒度上有意义,可以反映总体情况/问题发生...

2)定义与计算公式:

指测量时间内一定地域/设备内所有xxx被成功执行接通的比例。计算公式为:sum(counter1)/sum(counter2) ;

3)计数器说明:

counter1:(1)说明该记数器是新定义还是已有定义。(2)已有定义应索引的文档名称在哪里定义,如何定义的(为方便阅读应把相关定义贴在本文档中)。如果是新定义,则给出具体触发时间,必要时需要说明消息流程图。(3)新定义的counter目前的讨论状态也需要在本栏目中说明,(例如普遍认为可实现/部分厂商支持/仅适用某种技术或情况/建议加入接口要求),这部分说明作为接口定义组参考文档。(4)Counter的统计位置例如RNC/MSC/SGSN/GGSN/GMSC/SMS/…/未确定等;

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五分钟以上/十五分钟以上/一小时以上等/未确定;

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信道/小区级别/RNS/MSC/SGSN/GGSN/GMSC/SMS/per apn/per 路由…

6)讨论状态

提出人/各方面意见例如:是否同意为kpi/是否存在不能支持的问题/尚需确认的问题等; 4概述

TD-SCDMA系统性能指标反映网络质量,使运营商充分掌握网络的整体运行状况,为网络的进一步建设和优化提供参考,本专题提出无线接入网(UTRAN)的性能指标。

接入网系统性能的一般从覆盖,容量和质量三个方面来考虑。在覆盖和容量方面,TD-SCDMA系统要比GSM系统复杂的多。GSM系统中的覆盖是静态的,如果需要扩容,只需添加新的基站即可。而对TD-SCDMA的小区来说,确定小区的面积需要考虑业务量、干扰、发射功率等多方因素。由于容量和覆盖密切相关,而且和用户的实际分布有关,故本报告不分析反映覆盖和容量方面的评估指标。

接入网主要完成系统信息广播与系统接入控制,切换和RNC迁移等移动性管理功能,功率控制,无线承载分配等无线资源管理以及控制功能,同时还完成无线信号的扩频、调制、信道编码及解扩、解调、信道解码,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的相互转换等功能。

在网络性能评估体系中,考虑“率”和“量”两个角度,接入网性能指标的分类方式如下:

网络自身质量:

?网络的接入特性:通过呼叫建立特性类PI体现

?网络的保持特性:通过呼叫保持特性类PI体现

?网络的移动特性:通过移动性管理特性类PI体现

?网络的传输和管理特性:通过系统资源管理类PI体现

承载业务质量:

TD-SCDMA系统的承载业务可以分为4类:会话类业务、流类业务、交互类业务、背景类业务。业务质量指标,从以下3个方面衡量:

?业务的接入特性:通过业务接入类指标体现;

?业务的保持特性:通过业务保持类指标体现;

?业务的使用特性:通过业务使用类指标体现。

本报告定义的内容包括PI意义、PI定义、计数器说明、计算公式、统计最小时间粒度、统计最小区域粒度和讨论状态等。本文档中所涉及的和小区数目相关的内容为上层网管统计数目,不作为计数器存在。

为更明确地指导将来TD-SCDMA网络评估,系统性能指标(PI)分为报表评估级和网络优化级两个部分,前一个是用于评估使用,称为KPI;另一类是用于网络管理、设备分析,生产角度考虑多,相对复杂,称为PI。文档中的PI除非特别说明,都指用于评估使用,称为KPI。

5网络自身质量PI

5.1 呼叫建立特性类PI

接通率是反映TD-SCDMA系统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运营商十分关注的指标。一个完整的呼叫接通率有多个层次:寻呼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和RAB指配建立成功率。UE从接收到CN发来的寻呼消息,到RAB指派完成,完成一个完整呼叫流程,信令流程如下图(参见3gpp ts 25.331、3gpp ts 25.413):

由于系统中发起寻呼的原因较多,这里只考虑和业务相关的UE作为被叫的寻呼。对UE处于连接状态(包括CELL_PCH/URA_PCH/CELL_DCH/CELL_FACH)下收到的寻呼,由于并不一定发生后续的信令过程(不会发生RRC连接建立的过程,但可能会有RAB 指派过程),因此不在本KPI讨论的范围。

5.1.1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

5.1.1.1意义

反映RNC或者小区的UE接纳能力,RRC连接建立成功意味着UE与网络建立了信令连接。RRC连接建立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与业务相关的RRC连接建立;另一种是与业务无关(如位置更新、系统间小区重选、注册等)的RRC连接建立。前者是衡量呼叫接通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结果可以作为调整信道配置的依据。后者可用于考察系统负荷情况。

5.1.1.2定义

处于空闲模式下的UE收到非接入层请求建立信令连接时,UE将发起RRC连接建立过程。SRNC收到RRC建立请求之后决定是否建立,以及是建立在专用信道还是公共信道上。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用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和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的比来表示,对应的信令分别为:RNC收到的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次数和RNC收到的RRC CONNECTION REQ次数。该指标要求按不同业务类型分别进行统计,做为PI。

KPI计算公式: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RRC 连接建立尝试次数(业务相关)*100%

注:要求能够区分RRC建立请求的重发,即RRC建立尝试次数不含RRC连接建立请求的重发次数。

5.1.1.3计数器说明

?会话类业务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

?会话类业务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业务相关)

?流类业务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

?流类业务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业务相关)

?交互类业务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

?交互类业务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业务相关)

?背景类业务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

?背景类业务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业务相关)

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按建立原因可以分为20种,其中和业务相关的原因(8种)为:

主叫会话类业务、主叫流类业务、主叫交互类业务、主叫背景类业务、被叫会话类业务、被叫流类业务、被叫交互类业务、被叫背景类业务。

由于规范中支持对小区进行RRC性能计数,以上计数器参见规范《中国移动3G网管接口规范WCDMA部分无线接入网性能测量参数(V1.3.0)》4.2.2.3节。

5.1.1.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可选的粒度为15分钟、30分钟、1小时。

5.1.1.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以小区为单位进行统计。

5.1.1.6讨论状态

5.1.2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5.1.2.1意义

总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对于衡量RNC或者小区的UE接纳能力有意义,参见5.1.1.1节。

5.1.2.2定义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用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和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的比来表示来表示,对应的信令分别为:RNC收到的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次数和RNC 收到的RRC CONNECTION REQ次数。

KPI计算公式: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100% 注:要求能够区分RRC建立请求的重发,即RRC建立尝试次数不含RRC连接建立请求的重发次数。

5.1.2.3计数器说明

?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

?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

RRC连接建立次数、尝试次数都是对所有的原因求和后的值。

由于规范中支持对小区进行RRC性能计数,以上计数器参见规范《中国移动3G网管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复习总结.doc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 1、什么是无线通信 利用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经过空间传送信息的通信方式称为无线电通信(radio communication),简称无线通信。 2、简述无线通信的特征(特点) 1)、电波传播条件复杂。电波会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发生弥散损耗,会受到地形、地物的遮蔽而发生阴影效应,会因多径产生电平衰落和吋延扩展;通信中的快速移动引起多普勒频移。2)、噪声和干扰严重。除外部干扰,如天电干扰、工业干扰和信道噪声外,系统本身和不同系统之间,还会产生各种干扰,如邻道干扰、互调干扰、共道干扰、多址干扰以及远近效应等。3)、要求频带利用率高。无线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解决方法:要开辟和启用新的频段;要研究各种新技术和新措施,以压缩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和提高频谱利用率。 4)、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根据通信地区的不同需要,网络可以组成带状、面状或立体状,可单网运行,也可多网并行并互连互通。为此,通信网络必须具备很强的管理和控制功能。5)、可同吋向多个接收端传送信号。 6)、抗灾害能力强。 7)、保密性差。 3、无线通信的分类 4、按使用对象分为:军用和民用 5、按使用环境分为:陆地、海上和空中 6、按多址方式分为:频分多址、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空分多址等 7、按覆盖范围分为:城域网、局域网和个域网 8、按业务类型分为:话务网、数据网和综合业务网 9、按服务对象分为:专用网和公用网 10、按工作方式分为:单工、双工和半双工 11、按信号形式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无线通信的传播特性 1、通信系统的信道按信道特性参数随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快慢可以分为儿种?无线通信的 信道属于哪种? 信道分类1、恒参信道;2、随参(变参)信道:无线通信信道 2、地形可以分为几种?地物呢? 1)、为了计算移动信道中信号电场强度中值(或传播损耗中值),可将地形分为两大类,即中等起伏地形和不规则地形。 1、所谓中等起伏地形是指在传播路径的地形剖面图上,地面起伏高度不超过20m,且起伏 缓慢,峰点与谷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起伏高度。以中等起伏地形作传播基准。 2、其它地形如丘陵、孤立山岳、斜坡和水陆混合地形等统称为不规则地形。 2)、不同地物环境其传播条件不同,按照地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分为三类地区: 1、开阔地。在电波传播的路径上无高大树木、建筑物等障碍物,呈开阔状地面,如农田、 荒野、广场、沙漠和戈壁滩等; 2、郊区。在靠近移动台近处有些障碍物但不稠密,例如,有少量的低层房屋或小树林等;

无线网络技术习题

无线网络技术习题一 一.填空题: 1.广义上的网络是指由节点和连接关系构成的图。 2.现代信息网络主要包括电信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专用网,工业 和军事专用网四个部分。 3.传统的BWA技术主要包括LMDS ,MMDS 两个部分。 4.电磁波作为无线网络传播的介质它的传播特性包括三个方面反射,折射,绕射,由于 __电磁波的特性和非自由传播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衰落。 5.调制就是对信号源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到载波上,使其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的过程。 6.对于16进制的数字调制来说,每种调制波形(调制符号)代表4 比特的信息。 7.按调制的方式分,数字调制大致可以分为FSK ,ASK ,PSK ,QAM ,等。 8.实现无线宽带传输最基本的两种方式包括CDMA 和OFDM 。 9.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利用电 磁波完成数据交互,实现传统有线局域网的功能。 10.多址技术实质为信道共享的技术,主要包括FDMA ,TDMA 和CDMA 三类最基本的 多址方式。 二.名词解释: BWA:宽带无线接入 QAM:数字正交幅度调制 CDMA:码分地址技术 OFDM:正交频分复用 DSSS:直接序列扩频 BSS: 基本服务集

IBSS: 独立基本服务集 ESS:扩展服务集 WiFi:无线局域网技术 PCF:点协调功能 DCF:分布协调功能也称载波侦听doulu访问/碰撞避免(CSMA/CA)三.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无线网络面临的问题的是( C) A. 无线网络拥塞的 B. 无线标准不统一 C. 无线网络的市场占有率低 D. 无线信号的安全性问题 2. 无线局域网的优点不包括:(D ) A.移动性 B.灵活性 C.可伸缩性 D.实用性 3. 无线网局域网使用的标准是:(A ) A. 802.11 B. 802.15 C. 802.16 D. 802.20 4. 以下标准支持最大传输速率最低的是(B) A. 802.11a B. 802.11b C. 802.11g D. 802.11n 5. 以下调制方式中不属于数字相位调制的是(A ) A.FSK B.BPSK C.QPSK D.4QAM 6. 无线局域网中WEP加密服务不支持的方式是(D ) A.128位 B.64位 C.40位 D.32位 7. 802.11g在以最大传输速率数据时使用的调制方式是:(D ) A.DSS https://www.doczj.com/doc/e81236482.html,K C.PBCC D.OFDM 8. 以下不属于802.11无线局域网安全策略的是:(C ) A.SSID B.接入时密码认证 C.物理层信号认证 D.接入后通过WEB界面认证 9. WAPI标准所采用的密码认证安全机制为:( B ) A.WEP B.WPI C.WPA D.WPA2 10.在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体系中物理层的关键技术不包括:(B ) A.CDMA B.BPSK C.OFDM D.MIMO OFDM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精编版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所谓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可以和有线网络互为备份。 随着3G时代无线应用的日渐丰富,以及无线终端设备的层出不穷,对于无线网络,尤其是基于技术标准的Wi-Fi无线网络,在产品技术应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应用的当下,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网络不但在带宽、覆盖范围等技术上均取得了极大提升,同时在应用上,基于Wi-Fi无线应用也已从当初“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接入”服务转变成车载无线、无线语音、无线视频、无线校园、无线医疗、无线城市、无线定位等诸多丰富的无线应用。 在某种意义上,Wi-Fi无线网络已不再仅仅只是2000年左右所承担“作为有线网络的一种延伸”的吴下阿孟,“取代有线”已不再只是梦想。 推动无线网络市场迅猛发展 作为目前市场主流的Wi-Fi无线网络技术,标准采用多入多出(MIMO)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使得网络传输速率得到了极大提升。相比b/g的25Mbps、11Mbps、54Mbps,可将WLAN的传输速率提高到300Mbps甚至600Mbps。同时,在覆盖范围方面,接入点发射的信号虽然并不比传统硬件发射的信号传输得更远,但采用智能天线技术,通过多组独立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动态调整波束,保证WLAN用户接收到稳定

的信号,并可减少其他信号的干扰,使Wi-Fi无线网络移动性极大提高。 此外,在兼容性方面,采用了一种软件无线电技术,从而成为一个完全可编程的硬件平台,不同系统的基站和终端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的不同软件实现互通和兼容,这使无线网络的兼容性得到极大改善。用户可以通过使用基于的产品实现高质量语音通话、高清视频传输以及更大范围的移动上网。 而在制约市场发展的最大问题——产品价格,随着正式标准的颁布,以及各个企业纷纷调低无线产品价格,目前,已逐渐取代b/g设备成为市场主流。在ABI近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目前几乎所有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移动互联网设备(MID)与智能手机都开始内建Wi-Fi芯片,预期未来此趋势可望延续,而由于的功能强大,加上芯片价格也一路下滑,所以在新产品均陆续选用标准后,2010年出货量将超越成为市场主流。 中国联通设计院无线传输部一室主任冯毅表示,支持标准的WLAN网络代表了无线宽带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联通将在未来网络建设的招标中引入设备,并在部分数据热点地区进行建设,提高空口传输速率,以满足用户需求。 动讯网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电信将在全国铺设的Wi-Fi热点将超过10万个;中国移动在2009年底进行了大规模WLAN采购,计划在2010年底之前完成超过11万个Wi-Fi热点,预计到2010年年

电脑网络基础知识:无线局域网、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

电脑网络基础知识:无线局域网、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

————————————————————————————————作者:————————————————————————————————日期:

电脑网络基础知识:无线局域网、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 366小游戏 无线局域网 计算机局域网是把分布在数公里范围内的不同物理位置的计算机设备连在一起,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可以相互通讯和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通常计算机组网的传输媒介主要依赖铜缆或光缆,构成有线局域网。但有线网络在某些场合要受到布线的限制:布线、改线工程量大;线路容易损坏;网中的各节点不可移动。特别是当要把相离较远的节点联结起来时,敷设专用通讯线路布线施工难度之大,费用、耗时之多,实是令人生畏。这些问题都对正在迅速扩大的联网需求形成了严重的瓶颈阻塞,限制了用户联网。 WLAN就是解决有线网络以上问题而出现的。WLAN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发送和接受数据,而无需线缆介质。WLAN的数据传输速率现在已经能够达到11Mbps,传输距离可远至20km以上。无线联网方式是对有线联网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扩展,使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的解决以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联通问题。 与有线网络相比,WLAN具有以下优点:安装便捷:一般在网络建设当中,施工周期最长、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大的就是网络布线的施工了。在施工过程时,往往需要破墙掘地、穿线架管。而WLAN最大的优势就是免去或减少了这部分繁杂的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在安放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ccess Point)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 使用灵活: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信息点位置的限制。而一旦WLAN 建成后,在无线网的信号覆盖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进行通讯。经济节约:由于有线网络中缺少灵活性,这就要求网络的规划者尽可能地考虑未来的发展的需要,这就往往导致需要预设大量利用率较低的信息点。而一旦网络的发展超出了设计规划时的预期,又要花费较多费用进行网络改造。而WLAN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易于扩展:WLAN又多种配置方式,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这样,WLAN能够胜任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像"漫游(Roaming)"等有线网络无法提供的特性。由于WLAN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其发展十分迅速。在最近几年里,WLAN 已经在医院、商店、工厂和学校等不适合网络布线的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权威调研机构Cahners In-Stat Group预计,全球无线局域网市场将在2000年至2004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每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5%。无线局域网市场的网卡、接入点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的总销售额也将在2000年轻松突破10亿美元大关,在2004年达到21.97亿美元。 网卡 网络接口卡(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又称网络适配器 (NIA-Network Interface Adapter),简称网卡。用于实现联网计算机和网络电缆之间的物理连接,为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提供一条物理通道,并通过这条通道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在局域网中,每一台联网计算机都需要安装一块或多块网卡,通过介质连接器将计算机接入网络电缆系统。网卡完成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网卡与网络电缆的物理连接、介质访问控制(如:CSMA/CD)、数据帧的拆装、帧的发送与接收、错误校验、数据信号的编/解码(如:曼彻斯特代码的转换)、数据的串、并行转换等功能。 Modem MODEM就是调制解调器。是调制器和解调器的合称。网友们通常戏称为"猫"。它是拨号上网的必备设备。通过Modem将计算机的数字信息变成音频信息才得以在电话线上传播。 Modem一般分内置和外置两种。内置式插入计算机内不占用桌面空间,使用电脑内部的电源,价格一般比外置式便宜。外置式安装简易,无需打开机箱,也无需占用电脑中的扩展槽。它有几个指示灯,能够随时报告Modem正在进行的工作。 防火墙 1.什么是防火墙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

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

随着WLAN技术的成熟和终端的普及,WLAN网络承载的业务与应用逐渐丰富,为越来越多的终端用户所喜爱,各大运营商与企业也不断加大对WLAN网络建设的投入,在各热点楼宇(写 字楼、酒店、机场等)规划部署WLAN网络,以满足终端用户不断上涨的业务需求。本文将 对无线网络的规划设计原则加以总结和分析,可作为无线网络部署的指导意见。 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 当前WLAN网络采用的主流协议为802.11a/g/n,在设计无线网络部署方案时,首先应对这些协议有所了解,特别是与网络部署相关的信道、频率等信息,最终根据协议规定的相关原则来指导网络的规划与设计。本文主要以802..11g协议为例阐述无线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1、802.11g协议频谱 如图1所示,IEEE 802.11g协议的频谱范围是2.4~2.4835GHz。802.11协议在2.4GHz 频段定义了14个信道,每个频道的频宽为22MHz。两个信道中心频率之间为5MHz。信道1 的中心频率为2.412GHz,信道2 的中心频率为2.417GHz,依此类推至位于2.472GHz 的信道13 。信道14 是特别针对日本所定义的,其 中心频率与信道13 的中心频率相差12 MHz。 图1 802.11g协议频谱划分图 从图1可以看到,信道1在频谱上和信道2、3、4、5都有交叠的地方,这 就意味着:如果有两个无线设备同时工作,且它们工作的信道分别为1和3,则它们发送出来的信号会互相干扰。

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频段资源,可使用1、6、11;2、7、12;3、8,13;4、9、14这四组互相不干扰的信道来进行无线覆盖。 下面的表1列出了802.11g在各国家授权使用的频段。在北美地区(美国、加拿大)开放1-11信道,在欧洲开放1-13信道。中国与欧洲一样,同样开放 1-13信道。 表1 802.11g协议的授权使用频段 由于只有部分国家开放了12~14信道频段,所以一般情况下,使用1、6、11这一组互相不干扰的信道来进行无线覆盖。 注:对于802.11a的5G频段,在中国一共开放了5个信道,分别是149、153、157、161、165信道,这5个信道相互之间不重叠,为互不干扰信道。 2、规划设计原则 在了解的802.11g协议的频谱分布后,下面将遵照协议标准指导无线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所谓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可以和有线网络互为备份。 随着3G时代无线应用的日渐丰富,以及无线终端设备的层出不穷,对于无线网络,尤其是基于802.11技术标准的Wi-Fi无线网络,在802.11n产品技术应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应用的当下,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网络不但在带宽、覆盖范围等技术上均取得了极大提升,同时在应用上,基于Wi-Fi无线应用也已从当初“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接入”服务转变成车载无线、无线语音、无线视频、无线校园、无线医疗、无线城市、无线定位等诸多丰富的无线应用。

无线网络发展状况

计算机通信分两种: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包括卫星,微波,红外等等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技术可以非常便捷地以无线方式连接网络设备,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资源。在推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无线局域网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分析了无线局域网的优缺点极其理论基础,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阐述了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探讨了无线局域网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以太网无线局域网扩频安全性移动IP 一、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局域网络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尽管目前无线局域网还不能完全独立于有线网络,但近年来无线局域网的产品逐渐走向成熟,正以它优越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在网络应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无线局域网是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就是通过无线信道来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并实现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宽带化。通俗地讲,无线局域网就是在不采用网线的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 广阔的应用前景、广泛的市场需求以及技术上的可实现性,促进了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完善和产业化,已经商用化的802.11b网络也正在证实这一点。随着802.11a 网络的商用和其他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无线局域网概述

最新无线通信技术基础知识(1)

无线通信技术 1.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连接通信设备,为通信设备之间提供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是信息传输的实际载体。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都是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电磁波频谱的使用从根本上决定了通信过程的信息传输能力。 传输介质可以分为三大类:①有线通信,②无线通信,③光纤通信。 对于不同的传输介质,适宜使用不同的频率。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不同传输媒介可提供不同的通信的带宽。带宽即是可供使用的频谱宽度,高带宽传输介质可以承载较高的比特率。 2无线信道简介 信道又指“通路”,两点之间用于收发的单向或双向通路。可分为有线、无线两大类。

无线信道相对于有线信道通信质量差很多。有限信道典型的信噪比约为46dB,(信号电平比噪声电平高4万倍)。无限信道信噪比波动通常不超过2dB,同时有多重因素会导致信号衰落(骤然降低)。引起衰落的因素有环境有关。 2.1无线信道的传播机制 无线信道基本传播机制如下: ①直射:即无线信号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 ②反射: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反射一般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墙壁表面发生; ③绕射: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锐的物体边缘阻挡时发生绕射; ④散射:当无线路径中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这种障碍物体的数量较多的时候发生散射。散射发生在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上,一般树叶、灯柱等会引起散射。 2.2无线信道的指标 (1)传播损耗:包括以下三类。 ①路径损耗:电波弥散特性造成,反映在公里量级空间距离内,接收信号电平的衰减(也称为大尺度衰落); ②阴影衰落:即慢衰落,是接收信号的场强在长时间内的缓慢变化,一般由于电波在传播路径上遇到由于障碍物的电磁场阴影区所引起的; ③多径衰落:即快衰落,是接收信号场强在整个波长内迅速的随机变化,一般主要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 (2)传播时延:包括传播时延的平均值、传播时延的最大值和传播时延的统计特性等; (3)时延扩展: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沿不同的方向到达接收端会引起时延扩展,时延扩展是对信道色散效应的描述; (4)多普勒扩展:是一种由于多普勒频移现象引起的衰落过程的频率扩散,又称时间选择性衰落,是对信道时变效应的描述; (5)干扰:包括干扰的性质以及干扰的强度。 2.3无线信道模型 无线信道模型一般可分为室内传播模型和室外传播模型,后者又可以分为宏蜂窝模型和微蜂窝模型。 (1)室内传播模型:室内传播模型的主要特点是覆盖范围小、环境变动较大、不受气候影响,但受建筑材料影响大。典型模型包括: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Ericsson多重断点模型等; (2)室外宏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架设较高、覆盖范围较大时所使用的一类模型。实际使用中一般是几种宏蜂窝模型结合使用来完成网络规划; (3)室外微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的架设高度在3~6m时,多使用室外微蜂窝模型;其描述的损耗可分为视距损耗与非视距损耗。

无线网络设计方案

博通公司 计算机网络无线建设项目 技 术 方 案 开拓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12月

目录 前言---------------------------------------------------------------------------3 公司介绍---------------------------------------------------------------------3 项目概况---------------------------------------------------------------------4 需求分析---------------------------------------------------------------------5 无线网络设计思路---------------------------------------------------------8 售后服务承诺--------------------------------------------------------------------17 总结---------------------------------------------------------------------------------18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客户/服务器计算、分布式处理、国际互连网(Internet)、内部网(Intranet)等技术被广泛接受和应用,计算机的联网需求迅速扩大,网络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目前尽管有线网络以其传输速度高,产品品牌及数量众多和技术发展速度快等优点,在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在一些特殊的环境和特定的行业里依然有许多令IT数据管理公司头疼多年的LAN(网络/局域网)布线问题存在。 随着wireless(无线)技术的出现,在诸多计算机联网技术中,无线网(Wireless Network)以其无需布线、在一定区域漫游、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在许多这些应用场合发挥着其他联网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无线局域网应用逐渐增多,它将扩展有线局域网或在某些情况下取而代之。可以预期,在未来信息无所不在的时代,无线网 将依靠其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可移动性和极强的可扩容性,使人们 真正享受到简单、方便、快捷的连接。 二、公司介绍 开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阿是巴南地区发展最快、综合实力最强的一级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公司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超过300家客户提供各种无线网络的搭建服务。它当初的注册资本高达500万,可承担工程合同额2000万元以下的各类通信工程。多年来在网站开发、网络营销与网络搭建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并以其优质的服务、快速的响应在客户与同行中享有很好的声誉。我们秉承“服务至上”的理念,

无线网络技术调研报告

无线网络技术调研报告

目录 1概况 (1) 1.1技术调研背景 (1) 1.2主要研究机构 (1) 2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 2.1无线网络技术主要方法 (2) 2.2国无线网络技术发展现状 (6) 2.2.1国无线网络技术发展现状 (6) 2.2.2国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国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4) 3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 (5) 4结论与建议 (5)

1概况 1.1技术调研背景 本次调研主要着重于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对公司的定位起到一个指导作用。 无线网络(wireless network)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的网络。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可以和有线网络互为备份。 无线局域网主要设备有:无线接入点和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有AP、无线路由器、无线连接器等;无线网卡分台式机的PCI接口、USB接口以及笔记本专用的接口等。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呼吁快速便捷的网络的呼声也越来越来强烈,无

线网络必定是未来世界的网络主要发展方向。而3G时代无线应用的日渐丰富,以及无线终端设备的层出不穷,对于无线网络,尤其是基于802.11技术标准的Wi-Fi无线网络,802.11n产品技术应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应用。 试想一下,在有线网络时代,用户的活动围受限于网线,无论到哪里必须要拖着长长的缆线,为寻找宽带接口而苦恼。为此,无线网络应运而生。和有线网络相比,虽然无线网络的带宽较小;相对目前的有限网络有较多的等待延迟;稳定性较差;无线接入设备的CPU、存以及显示屏幕等资源有限等缺陷。但无线网络可适应复杂的搭建环境,搭建简单,经济性价比强,并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让人们摆脱网线的束缚,更便捷,更加自由的沟通。 1.2主要研究机构 2015年无线路由器品牌排行前十位是:TP-LINK、华为、极路由、NETGEAR、D-Link、Tenda腾达、华硕、360、联想、思科。 2015年无线网卡品牌排行前十位是:TP-LINK、磊科、NETGEAR、迅捷网络、水星、B-Link、D-Link、Tenda腾达、TOTOLINK、华为。 2015年无线交换机品牌排行前十位是:华为、H3C、思科、锐捷网络、TP-LINK、D-Link、NETGEAR、中兴、磊科、Tenda腾达。 2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无线网络技术主要方法 作为目前市场主流的WiFi无线网络技术,802.11n标准采用多入多出(MIMO)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使得网络传输速率得到了极大提升。相比

无线网络技术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让我们对现实应用有了更高千兆网络技术刚刚与我们会面,无线网络技术又悄悄地逼近。不可否认,性能与便捷性始终是IT技术发展的两大方向标,而产品在便捷性的突破往往来得更加迟缓,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更多,也因此而更加弥足珍贵。历史的脚印说到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能比各位想象得还要早。无线网络发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是1997年6月的IEEE802.11标准的出台,虽然IEEE802.11标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革命性的网络变革,但802.11标准提供的“一点对多点接入”、“点对点中继”等工作模式提供了一种替代有线网络的高效高速的方案,为无线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后的被称为Wi-Fi的802.11b标准统一无线网络标准更是功不可没。 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人们对网络通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无线电技术能实现远距离的通信,即使在室内或相距咫尺的地方, 无线电也可发挥巨大作用。于是无线网络技术随之应运而生, 它克服了传统网络技术的不足, 真正体现了5W的要求。由于网络一般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即因特网)两种,但本文将着重对局域网部分进行阐述。无线网络技术主要包括IEEE802. 11、https://www.doczj.com/doc/e81236482.html,N2 、HomeRF、蓝牙等。它使人们彻底摆脱了线缆的束缚,在整个区域内实现随时随地的无线连接。 虽然目前大多数的网络都仍旧是有线的架构,但是近年来无线网络的应用却日渐增加。在学术界、医疗界、制造业、仓储业等,无线网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当无线网络技术与Internet相结合时,其迸发出的能力是所有人都无法估计的。其实,我们也不能完全认为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无线网络。从概念上理解,红外线传输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无线网络技术,只不过红外线只能进行数据传输,而不能组网罢了。此外,射频无线鼠标、WAP手机上网等都具有无线网络的特征。 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最终需要在应用层面上得到用户的充分认可。时至今日,无线传输标准可谓百家争鸣,除了最容易想到的无线局域网,用户也将能在不同的领域应用这些新技术,包括硬件设备与应用软件两方面。目前,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红外线无线传输利用红外线波段的电磁波来传送数据,通讯距离较短,传输速率最快可达16Mbps。目前广泛使用的电视机或VCD机等家电遥控器几乎都采用红外线传输技术,只不过此时是窄带红外技术。蓝牙有着全球开放的自由频段2.4GHz,有效传输速度为721kb/s,数据传输速度1Mbps,2.0版本的蓝牙技术甚至达到3Mbps。WiFi即“无线相容性认证”,目前已出现多个标准。802.11b标准在理想情况下的传输速率为11Mbps,802.11g标准的理论传输速率也达到54Mbps。但在实际使用环境中,它们的传输速率也只有理论速度的一半左右。然而即便如此,用于音频传输也已经绰绰有余,此时可以很好地摆脱对线缆的依赖。但是,有些发烧音响爱好者怀疑无线传输是否能够保证音质。其实,无线传输的表现毫不逊色。现在市场上几款名家无线家庭影院产品,无论是红外线无线、蓝牙无线传输,还是WiFi无线技术方式,都有着很高的无线技术含量,并且都运用了自家的独门技术,无线传输的表现能力相当出色,能够确保连续和及时地传输数字影音讯号,不会出现讯号延迟停顿现象,音质清晰完美。在WiFi

H3C 技术甜甜圈 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

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 随着WLAN技术的成熟和终端的普及,WLAN网络承载的业务与应用逐渐丰富,为越来越多的终端用户所喜爱,各大运营商与企业也不断加大对WLAN网络建设的投入,在各热点楼宇(写字楼、酒店、机场等)规划部署WLAN网络,以满足终端用户不断上涨的业务需求。本文将对无线网络的规划设计原则加以总结和分析,可作为无线网络部署的指导意见。 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 当前WLAN网络采用的主流协议为802.11a/g/n,在设计无线网络部署方案时,首先应对这些协议有所了解,特别是与网络部署相关的信道、频率等信息,最终根据协议规定的相关原则来指导网络的规划与设计。本文主要以802..11g协议为例阐述无线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1、802.11g协议频谱 如图1所示,IEEE 802.11g协议的频谱范围是2.4~2.4835GHz。802.11协议在2.4GHz 频段定义了14个信道,每个频道的频宽为22MHz。两个信道中心频率之间为5MHz。信道1 的中心频率为 2.412GHz,信道2 的中心频率为2.417GHz,依此类推至位于2.472GHz 的信道13 。信道14 是特别针对日本所定义的,其中心频率与信道13 的中心频率相差12 MHz。 图1 802.11g协议频谱划分图 从图1可以看到,信道1在频谱上和信道2、3、4、5都有交叠的地方,这就意味着:如果有两个无线设备同时工作,且它们工作的信道分别为1和3,则它们发送出来的信号会互相干扰。 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频段资源,可使用1、6、11;2、7、12;3、8,13;4、9、14这四组互相不干扰的信道来进行无线覆盖。 下面的表1列出了802.11g在各国家授权使用的频段。在北美地区(美国、加拿大)开放1-11信道,在欧洲开放1-13信道。中国与欧洲一样,同样开放1-13信道。

无线网络技术及应用

邮电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堂下考试答卷 2016学年第二学期 考试科目无线网络技术及应用 姓名 年级 专业 2016年 6月28日

D2D终端直通技术研究 摘要:D2D(device-to-device)通信是一种在蜂窝系统的控制下,允许终端用户通过共享小区资源进行直接通信的新技术,通过提高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在某些场景下使移动通信变得更加直接和高效,缓解基站压力,提高用户体验。本文首先给出了D2D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重点关注干扰管理、模式选择、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最后对D2D通信技术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构想。 关键词:D2D通信技术;蜂窝网络;资源分配;下一代网络 一、D2D的概念及技术特点 D2D(Device-to-Device)通信,也称为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Pro Se),是由3GPP组织提出的一种点到点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在蜂窝通信系统的控制下允许LTE终端之间利用小区无线资源直接进行通信,而不经过蜂窝网络中转。作为面向5G的关键候选技术,D2D技术能够提升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减轻系统负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由于降低了通信距离,D2D技术还可以降低移动终端发射功率,减少电池消耗,提高终端续航时间。LTE-D2D 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 (1)工作在许可频段 基于LTE技术的D2D工作在许可频段,作为LTE通信技术的一种补充,它使用的是蜂窝系统的频段,通过基站对无线资源的控制使得对小区其他用户的干扰控制在可接受围,因此可以给用户提供干扰可控的环境和较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并且利用网络中广泛分布的用户终端以及D2D通信链路短距离的特点,可以实现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获得资源空分复用增益。而蓝牙、Wi-Fi Direct、Flash Lin Q等技术,工作在免许可频段,存在严重干扰,通信QoS无法得到保障。 (2)网络参与D2D通信流程

无线传感网络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网络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具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能力。传感器网络最初是由于军方的需要而发展期来的,随着传感器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在已从军事防御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及前景 引言 科技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人类已经置身于信息时代。而作为信息获取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技术——传感器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传感器信息获取技术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化渐渐向集成化、微型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并将会带来一场信息革命。 无线传感的发展历史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将传统传感器采用点对点传输、连接传感控制器而构成传感器网络雏形,我们把它归之为第一代传感器网络。随着相关学科的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感器网络同时还具有了获取多种信息信号的综合处理能力,并通过与传感控制器的相联,组成了有信息综合和处理能力的传感器网络,这是第二代传感器网络。而从上世纪末开始,现场总线技术开始应用于传感器网络,人们用其组建智能化传感器网络,大量多功能传感器被运用,并使用无线技术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逐渐形成。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一代的传感器网络,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发展和应用,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发达国家如美国,非常重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美国的《技术评论》杂志在论述未来新兴十大技术时,更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列为第一项未来新兴技术,《商业周刊》预测的未来四大新技术中,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列入其

校园无线网络的规划设计与实施

黄冈师范学院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短距离无线与移动通信网络论文题目:校园无线网络的规划设计与实施学生班级:网络工程201301班 学生姓名:刘宏博 学生学号:2013263040111 授课教师:刘小俊

目录 一、需求分析 (2) 二、网络设计原则 (3) 三、组网分析和设计 (4) 四、无线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5) 4.1 无线接入点信道划分 (5) 4.1.1 楼栋内各楼层信道划分 (7) 4.1.2 室外区域的信道划分 (7) 4.2 无线上网的认证 (9) 4.3 无线区域漫游 (12) 五、无线网络安全 (13) 5.1 数据加密 (13) 5.2 建立无线虚拟专用网 (15) 5.3 使用入侵检测系统 (15)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一、需求分析 以黄冈师范学院校园网为例,进行需求分析 (一).网络应用需求 (1)所有学生在缴费后均可接入Internet; (2)在校园内部,接入校园网的方式同时满足有线和无线; (3)通过网页或客户端的方式进行上网认证; (4)无线网络要覆盖整个校园,能够满足移动设备随时随地上网需求; (5)通过无线方式访问网络后,能够在校内各区域实现漫游; (二).安全需求 1. 校园网接入Internet,应该使用防火墙技术防止黑客和其他非法入侵者入侵网络系统, 并对接入Internet用户进行权限控制。 2. 进行用户权限设置,对不同的用户分组进行权限的设置。 3. 按照相应标准进行局域网的建设,确保物理层的安全。2.采用主机访问控制手段加 强对主机的访问控制。 4. 划分完全子网,加强网络边界的访问控制,防止内外的攻击威胁,定期进行网络安 全的检测。 5. 建立身份认证系统,对各应用系统本身进行加固。 (三).技术需求 1. 为确保校园网的性能及安全需求,采用光纤以太网作为校园网的主干。主干网承担 了整个学校网络包交换,子网的划分,网络管理等重要的任务,应采用具有三层路由功能,包交换性能高的交换机作为主干网的节点机,分布在网络中心,图书馆,教学楼,实训楼,食堂,教师公寓和学生公寓。 2. 设立一个网络中心,配置相应的服务器以及路由交换等设备。网络中心可对整个校 园网进行管理,并作为校内连接Internet的网络关口,承担防御过滤等功能。 3. 对校内各网络节点进行监控,防止病毒的传播。校园的主要建筑有图书馆,教学楼, 实训楼,食堂,教师公寓,学生公寓,必须在这些建筑物内安装足够信息点以及信息终

TD-LTE无线网络规划软件和原理介绍

TD-LTE无线网络规划原理 1 概述 无线网络规划的意义是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使无线网络部署精细化,以最小化建网成本,并为客户提供一个优质的无线网络或解决方案。 首先,必须要充分理解和深入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用户的需求一般包括频率、带宽、速率、覆盖、容量等方面。 其次,必须要精细化无线网络部署。 再次,必须要最小化建网成本。 最后,必须要尽最大努力为客户提供一个优质的无线网络或解决方案。 2 规划原理 TD-LTE无线网络规划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2.1传播模型 (1)自由空间传播模型模型公式:

()32.4520*lg()20*lg()PL dB f d =++ 式中,系统频率f 的单位为MHz ,距离d 的单位为km 。 (2) Okumura-Hata 模型 适用范围: 频率:150~1500MHz 发射机高度:30~200m 接收机高度:1~10m 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1~35km 模型公式: ()69.5526.16*lg()13.82*lg()()[44.9 6.55*lg()]*lg()b m b PL dB f h a h h d γ=+--+- 式中, 22[1.1*lg()0.7]*[1.56*lg()0.8] ()8.29*[lg(1.54*)] 1.12003.2*[lg(11.75*)] 4.971500m m m m f h f a h h MHz f MHz h MHz f MHz ---?? =-≤≤??-≤≤? 中小城市大城市 150大城市 400430.8 1201(0.14 1.87*10* 1.07*10*)*[lg(/20)] 20b d km f h d d km γ--≤? =?+++>? 密集城区校正因子:3dB 一般城区校正因子:0dB 郊区校正因子:2 2*[lg(/28)] 5.4f -- 农村校正因子:22 [lg(/28)] 2.39*[lg()]9.17*lg()23.17f f f --+- 开阔地校正因子:2 4.78*[lg()]18.33*lg()40.94f f -+- 准开阔地校正因子:24.78*[lg()]18.33*lg()3 5.48f f -+- (3) Cost-231 Hata 模型 适用范围: 频率:1500~2000MHz 发射机高度:30~200m 接收机高度:1~10m 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1~100km 模型公式: ()46.333.9*lg()13.82*lg()()[44.9 6.55*lg()]*lg()b m b PL dB f h a h h d γ=+--+- 式中,

无线网络技术优势、应用及发展方向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81236482.html, 无线网络技术优势、应用及发展方向研究 作者:孙丽艳 来源:《硅谷》2008年第20期 [摘要]无线网络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无线数据通讯网。通过它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资源,在推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无线网络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论述无线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作为有线网络必要补充的可行性,分析无线网络的优势及其理论基础。 [关键词]无线网络技术优势应用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020058-01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伴随着有线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快捷高效,组网灵活为优势的无线网络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如果说21世界网络发展的方向为宽带,那么无线网络将成为本世纪网络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地说,凡是采用无线传输媒体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都可称为无线网络。它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网络利用了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可能。通常计算机组网的传输媒介主要依赖铜缆或光缆,构成有线局域网。但有线网络在某些场合要受到布线的限制:布线、改线工程量大;线路容易损坏;网中的各节点不可移动。特别是当要把相离较远的节点连接起来时,敷设专用通信线路的布线施工难度大、费用高、耗时长,对正在迅速扩大的联网需求形成了严重的瓶颈阻塞。无线网络就是解决 有线网络以上问题而出现的。 一、无线网络的技术优势特 无线网络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发送和接受数据,而无需线缆介质。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现在已经能够达到11Mbps,传输距离可远至20km以上。它是对有线联网方式的一种补充 和扩展,使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地解决使用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联通问题。 无线数据网络解决方案包括:无线个人网(WP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局域网间网桥(LAN to LAN Bridge)、无线城域网(WMAN)和无线广域网(WWAN)。 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具有以下优点:

无线WIFI覆盖项目设计方案

无线WIFI覆盖方案

1前言 WL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信道作为传输媒介,提供了传统有线局域网的功能,并具备有线网络无法相比的可移动、漫游等特性,能够使用户真 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访问宽带网络。在政府和企业网领域,WLAN技术作为新的宽带 数据网接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许多城市和地区都已经开展“无线城市”建设。而 且在数字化办公、商业、医疗、教育、酒店、餐饮服务等众多领域,随着WLAN需求、技 术、产品和应用的不断成熟,无线网络已经进入全面普及时代。 网络不仅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也是提高游客满意度、贴合游客生活的有效手段。而无线网络由于其移动性、便利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更是得以在日常使用中大显身手。由于网络 使用者一般会要求提供高速Internet访问能力,因此通过WLAN完全可以实现灵活且可扩展 的网络解决方案。具体而言,WLAN系统的应用使游客可以非常方便和灵活的在生态园内导 览,无论是在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园、餐厅还是花园。 同时由于无线局域网的引入,使生态园开拓各种新的服务成为可能。无线局域网同样能够为生态园员工所用,例如通过手持移动数据终端及时下达和了解工作任务和完成情况、在 生态园各个位置实现办公网络连接功能。综上所述,一个高效、便捷、稳定、安全的无线局 域网系统不但能够为生态园中的游客提供便捷服务,而且还能够提高生态园员工的服务和管 理水平。 然而,在WLAN商用化进程中,许多用户在组建无线网络时常常会碰到一些困惑。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无线网络的快速部署、如何实现用户的统一认证和计费管理、无 线网络资源如何统一管理、如何保证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在允许大量用户接入的同时, 如何防范可能的对网络的攻击等等。 我方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沉淀、依托强大的研发能力、投入大量的资源,为打造可维可控的电信级和企业级WLAN网络不断创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业界具有 竞争力的综合解决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