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论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2.论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2.论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2.论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一、一个共识:城市规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城市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和生产力的空间载体,是一定地域内经济集聚实体和纵横交错经济网络的枢纽。统观全球经济态势,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城镇集聚区,可以认为,只有城市及其集聚区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区域的持续发展,国家的持续发展乃至于全球的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道路”①。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基地。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科学有序发展的蓝图,是各级政府指导、管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手段。

当前在全球城市化时代即将来临之时,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到加速成长阶段,1996年全国城市化水平达29.4%。但是城市发展在宏观、中观、微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非可持续问题,急待加以调控。

地市合并后的哈尔滨市国土面积达到5.3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914.9万人(1997年),在综合实力增强的同时,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城乡关系、空间开发强度与次序等矛盾也有所增强,这类矛盾的解决,必须有强有力的发展政策加以调控,才能使哈尔滨市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

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一方面强调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城市质量(包括生态环境质量、城市风貌形象质量、城市文化质量等)的逐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实施将引导城市走向稳定、协调的发展之路,对城市进一步优化生存环境、创造发展条件、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两个根本转变:国家政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指导

从我国的宏观政策来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这一跨世纪的战略中提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二是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两个根本性转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举措。

两个根本性转变要求城市发展改变原来固有的模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两个根本性转变对城市的具体指导意义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要求城市规划进行全方位的战略性变革

三、三个面向: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制定准则

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应遵循“三个面向”的准则,既要面向世界,还要面向现实,更要面向未来。只有面向世界,才能在世界经济开发、开放、可持续发展的大格局中找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位,明确开发战略的目标和方向;只有面向现实,才能摸清都市圈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分异和组合特点,从而能够因地制宜,突出构建重点,体现和创造城市的特色;只有面向未来,才能在跨世纪的高度高瞻远瞩,远虑近忧,妥善处理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工程构筑的远近关联,将其置于一个滚动过程中,形成巨大合力的后劲。只有坚持三个面向的准则,才能从国内外可持续发展大格局和大趋势中,科学谋划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创造条件和新的动力。

四、对市情的再认识棗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坚实基础

科学确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必须对城市市情进行重新审视,从中挖掘真正有意义的优势条件,同时认清不足,以使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制订有明确依据。

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及探讨

李玲

北京城市学院生物技术学部

摘要: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快速城市化的压力,使得当代中国面临着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倘若没有正确的规划、管理理念引导,此类问题将日趋严重。因此,如何在对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的理念,已日益为中国规划界所关注。该论文主要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探讨建筑外环境设计中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以及在使用上和舒适的要求如何统一,合理全面地考虑资源消耗和有效利用的因素,如对于场地设计的深入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和循环的形式,对于节能技术的应用,对于物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等,最终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高品质的舒适宜人的城市空间环境。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设计;资源利用;舒适

一、可持续发展设计概述

1. 概念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影响的能力,加上人类在一些错误观念指导下对自然界采取非理性的态度和行为,造成了对生态系统更大的破坏。机器的出现,加速了人类对非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速度,排向自然界的污染物也随之大量增加,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系列问题。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已不再是局部和有限的,而是从局部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多样,不仅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而且对地球这一生命支持系统的整体构成威胁。所以说人类在发展辉煌成果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带来了内部和外部的负效应。

可持续性正是针对发展的负效应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作了限定。在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中最为广泛被普遍接受的是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委员会(UNCED)在

1987年提出的定义,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需求而寻求发展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当代世界面临能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等重重危机之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环境价值观和生存发展理念。它的适时提出让人类在面对越陷越深的环境危机而苦苦寻求自救方法的时候看到走出危机的希望。

人类在创造辉煌物质财富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于是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乔治·珀金·玛希(George Perikns Narsh)(1864)和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为代表的规划师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认识到景观、生态是一个自然的系统,并开始了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初步尝试。从二十世纪初至中叶,出现了大量涉及开放空间系统、城市公园及国家公园的规划。在思想上,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芒福德与本顿·麦凯(Benton Mackaye)等人先后倡导了规划的“生态理论"。而在技术上,沃伦·曼宁(Warren Marnning)和派特里克·盖迪斯(Patrick Geddes)等人则创造并改进了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的方法。此时生态思想已经渗入到规划领域,为规划注入了活力。到20世纪70年代,生态与环境已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景观规划的理论基础、工作理论、理念、技术等构成的范式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其中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等更是建立了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框架,成为以后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的一个基本思路。直至今日,在无数规划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并为世界各地规划研究的热点。

2. 意义

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Merit Award奖的著作《The Living Landscape》指出,美国在土地共享上正面临着一个特别困难的时期:虽然保留了许多壮丽的自然景观,但又用太多的俗丽的符号、无聊的作品或平庸丑陋的建筑毁掉了其它的美景;人们希望在乡村居住,而一旦在农村定居,又会要求农民们摒弃其正常的农业活动。人们不希望政府来告诉他们该如何处理他们的土地,但是在遭遇灾害时,却又希望能从政府那里获得帮助……而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正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类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这类问题。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快速城市化的压力,使得当代中国面临着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倘若没有正确的规划、管理理念引导,此类问题将日趋严重。因此,如何在对人类社区的规划中融入生态的理念,已日益为中国规划界所关注。

无论从社会、经济还是从环境的视野出发,“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都是社会的进步。如具体到社区发展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能成功地解决今天社区甚至延伸到城市所面临的

许多问题。在人工环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思路特别有效,易于实施。例如居住区系统中的公共开放绿地的规划和设计,当它作为所有生物的栖息系统而不是作为点缀场地的时候,便成为城市范围内的“生态系统”(Eco-system)的一部分,成为居住区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焦点。它可以作为雨水集汇处用来缓解城市洪涝和水污染,可以是社区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中心,也可以是休闲和风景秀丽的地方,或者是部分地展示地方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理想场所。从这个角度来说,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帮助改变我们对社区环境组成部分的认识,社区环境已经不仅仅是一块由住宅建筑界定的场地,它是个归属于整个城市和区域的环境中的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思想让我们在对社区环境进行规划和建设的时候思路更广阔。

可持续发展能够实现诸多目标,例如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推进,社区的凝聚力得到提高,使人们对于寻求高质量的社区生活产生极大的热情,并使人们乐于参与其中,进而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减少犯罪,缓解自然灾害,节约能源和稀缺资源,保护文化遗产,最终社区存在和良性发展的周期增大,社区的稳定性更强,社区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提高,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最重要的可能是能联系和整合居住社区中各种因素并共同达到一个整体的目标。

一、关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928年,组成以柯布西耶为中心的CIAM(国际现代建筑会议),1933年雅典会议著名的《雅典宪章》充分反映了以下两个观点:

(1)“住宅”是城市规划的中心。

(2)应根据人的活动范围,以邻里单位为基础进行规划。

这一时期,“绿·太阳·空间”被信奉为理想城市的目标,这对以后的各国的城市规划以及居住区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现代城市发展的目标

一些设计师和规划师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寻求创造人类住区新模式和建设形态和自然过程在功能上是整合的,并在不影响动态生命系统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类需求的现代城市。现代城市和人类聚居开发逐渐地朝下列目标发展:

恢复退化的土地:在人类住区发展过程中,恢复和充分重视土地的健康性和开发潜力;

适应生物区:尊重、重视并适应生物区的有关参量,开发模式要与景观、土地固有形式及其极限相适应;

平衡发展:平衡开发强度与土地承载力的关系,并保护所有现存的特征;

阻止城市蔓延:划定永久自然绿带范围,相对提高人类住区的密度开发或在承载极限允许的开发密度下开发;

优化能源效用:实现低水平能量消耗,使用可更新能源、地方能源产品和资源再利用技术;

利于经济:支持并促进适当的经济活动;

提供健康和安全:在环境可承受的条件下,使用适当的材料和空间形式,为人们创造安全、健康的居住、工作和游憩空间;

鼓励社区建设:创造广泛、多样的社会及社区活动;

促进社会平等:经济和管理结构体现社会平等原则;

尊重历史:最大限度保留有意义的历史遗产和人工设施;

丰富文化景观:保持并促进文化多样性,并将这种意识贯穿到人类住区发展、建设、维护各方面;

治理生物圈:通过对大气、水、土壤、能源、生物量、食物、生物多样性、生境、廊道及废物等方面的修复、补充、提高来改善生物圈,减小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2. 实例:澳大利亚Halifax 城镇开发项目

Halifax 城镇开发项目位于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市内城哈利法克斯街的原工业区,占地2.4公顷,是与现有的城市生活和设施联系起来的有350~400户居民的混合型社区,其中以住宅为主。目前,部分场地因曾被用做工业加工(服务站、沥青工厂和仓库)而留下了一些废物和污染物,计划通过植被种植,在中长期内治理这些曾被污染的土壤。

HEP是澳大利亚eco-city 公司(联合国注册的非政府组织,南澳大利亚保护委员会成员)和eco-city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建成后的社区是阿德雷德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

分。社区是澳大利亚第一例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项目不仅涉及社区的建筑的物质环境的规划,还涉及社会与经济结构。1996年6月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联合国人居会议的城市论坛中,该项目作为最佳实践范例。

澳大利亚Halifax 城镇开发项目的主要策略:

(1) 开发潜力

开发应该从对土地潜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出发,即对土地的开发潜力进行评价。人类活动引起越来越多的土地退化,使得对土地的恢复治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土地开发潜力评价也就越来越重要。

(2) 使用现有技术

开发应该使用简易的、有效的、适当的技术,而不是外来的或不必要的高消耗或者高复杂的技术。

(3) 建筑与场地的整合

按美学标准对建筑与场地进行整合,但最重要的是按功能标准。建筑应与环境、植物完整结合。建筑与场地的整合不仅反映场地的经济性,同时也反映其尊重环境的目标。任何建筑最重要的关系应该是与其环境协调而不是简单地占用空间环境。

(4) 绿色建筑

健康建筑应该在材料和结构、设计和建设过程等方面有益于环境,最大化地减少负作用的产生。

(5) 微气候

每幢建筑影响其所在场地的微气候,城市则影响其区域的气候。城镇开发要求建筑环境顺应微气候的改变或者提供庇护,满足住户的要求。

(6) 接近规划

有效的规划可以使能源消耗降低到最小。在交通方面,接近规划(Proximity Planning)提倡通过降低交通量和尽可能缩短到目的地的距离而降低能耗。

(7) 静态交通

对汽车入户通道进行限制,除非必须,应急车辆要停放所有建筑外。停车场地尽可能减到最少,停车场除了停车以外应有其它功能,如雨水收集。

(8) 自我建设

在开发中自建是很重要的一环,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有用自己的劳动汗水替代任何货币的选择权利,以便贫困者、失业者仍可对城市发展出一份力,这一原则特别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衰退期;二是社区作为系统不可能保持静止不变,允许每一位公民可在其“后院”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变。

(9) 可循环材料

鼓励可循环材料的适当使用,以减少废物和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建筑应采用可循环材料建造,以易于循环利用其整体或者部分组件,建筑材料选择也应与其功能、生命周期相适应。

(10) 地区资源

建筑材料和组件生产应最大限度取自于当地,这是建立在总体系统分析基础上。寻求降低能源消耗量和减少废物。这一目标的追求将会加强地区经济发展。

(11) 水源和水循环

社区维持运转需要的水源应取自区内流域。保持人工环境建成之前的水循环模式,并与周边地区相适应。

(12) 能源供应

社区开发寻求自足的能源供应。一些人类活动需要大量能量,可由更加集中的能源提供,如沙漠太阳能电站。基本能源应来自可更新的能源,在短期内用石化燃料补充能源供应是必要的,但能源供应很容易变换为可更新能源结构,如天然气变为沼气或者氢气。能源使用应建立在热效率基础上,这样天然气最好用作加热和炊事,而不是发电。

(13) 废物

在自然界中是没有废物的。在开发中,所有资源系统、能源和材料使用都被设计成很少或者没有废物产生。

(14) 再种植

再种植是开发优先考虑的事情,以当地本土植物种类为主,并与一定的调控目标相结合。

(15) 食物

在城市中尽可能提高生产力,增加食物(如蔬菜、水果)生产量。

(16) 艺术

艺术应与建设和开发场地的运作结合起来。艺术应当作为建筑与物质环境的一部分,艺术应成为市民生活的—部分,如同他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一样。

(17) 工业

生产目的、过程和产品符合开发目标的工业是允许的,有关军事技术的工业是不允许的,但空间技术是可以的。

(18) 教育与技能培训

开发的全过程和相应的运作都需要教育及技能培训。

(19) 销售、管理和社区联系

开发的销售应合乎伦理,并与这一发展的总目标协调;管理应反映社区需求;发起者、专业人员等之间持续的社区联系要与开发结合起来。所有销售、管理和社区联系应确保合乎伦理与平等。

(20) 社区

社区需求推动社区的开发,社区的开发满足社区需求。社区应自我管理。

(21) 资金

社区开发的资金来源也应合理,例如应排除来自开采活动方面的资金支持。理想的所有资金投入应是本地的。

哈利法克斯这个项目的规划格网呈方形,公寓街坊围合一个方形庭院和广场,为避免重复,没有一个庭院采用同样的形式围合,并偶尔穿插圆形要素作为主题。简单的7.6米格网——厚实、有弹力的土墙结构决定了城市基本形态的“经纬”。这些400毫米厚的夯实的土墙所使用的泥土主要取自乡村地区需要恢复的退化或者受到侵蚀的土地。夯土成为建筑的大量原材料,这些土墙发展了夯土建筑技术,它们立于大地之上,最终又回归大地。墙体设计成可使用数百年,它支撑着楼板、屋顶,并起到储热的作用,而且还在紧凑的城市布局中吸声——隔声为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提供可能。

建筑在2到5层之间变化,上有屋顶花园、可以远眺的平台;屋顶花园既是游憩场所,又可种植食物及增强邻里关系。全区屋顶花园上有一千多个太阳能收集器,通过它们可以提供热水、取暖、制冷或给蓄电池充电。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自发性、爱好而对建筑空间进行适当的改变,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互换,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空间,成为在有活力场所中的建筑。

建筑都是由专业的建筑师和居民共同完成的,建筑立面和室内空间设计充分反映住户的内在个性。建筑选用对人体无毒、无过敏、节能、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建筑材料。阳台、凉亭、帐篷和树木都将保护户外的人们免受紫外线辐射和雨淋。建筑设计反映气候特点,隔热、采光、通风与墙体的有机结合使建筑在全球气候变化和阿德雷德市不同气候条件下都能更好地发挥功能。

社区内设置一定的停车场,大都是地下的。全区设有残疾人通道,小径、可通车区域通过不渗透或半渗透地面收集雨水,停车场的地面设计为人可活动的场所而不是仅仅为了停车,像屋顶花园一样,停车场也建有藤蔓的凉亭,并安装太阳能收集器。最大限度避免依赖区外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和电的供应。通过收集、储存雨水和中水阻止区内的水流失,落到屋顶、太阳能收集板、小路、外廊、阳台的雨水被收集并输送到地下水池,与经过过滤的下水道污水、淋浴和洗漱用水而得到的“中水”(gray water)混合,可灌溉屋顶花园、植被,同时也利于城市绿色廊道渗入场地,而“绿色走廊”为本地本土动物提供生存环境,几年后区内所有的水将循环利用,水的输入量将趋向零。在社区内制造能量、获取资源并就近使用,通过太阳能光电板发电,过剩的电力则输送至蓄电池。共用的设施沟还设有先进的光纤电信系统如光缆电视、PABX电话网,使区内外信息交流安全、方便。

在社区内设置一些堆肥厕所,使富含有机质的污水不全部流入下水道,为区内植被提供肥料的同时还可制造沼气。在小型市场附近建有太阳能水生动植物温室(即污水处理厂),污水将在这里通过生物过程的处理提供堆肥和洁净的灌溉水。该系统运行、提炼过程均符合澳大利亚条件与植物群落习性,它的输出物将受地方卫生权威机构监控。太阳能水生动植物温室里的鱼与蝴蝶,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观光地。

社区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一个传播城市开发规划等知识的中心。在这里通过图书馆、展览、咨询、报告可方便地知晓城市规划和生态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进展。中心是哈利法克斯城镇开发项目的发源地,同时该项目本身的大量研究也源于此,中心还不断提供有关城市发展中能量交换、环境影响的数据。

土壤侵蚀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环境问题,通过堤岸改造、种植本土植被,阿德雷德地区的农业地区受到严重侵蚀的溪流将得到稳定。在这些乡村地区,受到侵蚀的溪谷的稳固需要土的挖掘,而这又为哈利法克斯新旧城市环境提供了建筑材料。

哈利法克斯城镇建设项目还重视金融与管理结构的研究、设计和建设,重视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的融合,以确保经济和社会基础是平等的、民主的,没有这些,该项目建设持续发展的城市和社区的意义就不能真正实现。

该项目中在社区环境设计方面主要针对优化能源效用,提供健康和安全,尊重历史、丰富的文化景观等的目标进行的技术研究策略,包括使用现有的技术,建筑和场地的整合,建筑的节能,接近规划和静态交通,可循环材料,地区资源,水源和水循环,能源供应等的住区环境物质要素的技术研究。

二、结论

城市环境空间设计是一项涉及到许多专业人士参与、许多领域的技术共同合作和应用的工作和事业。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居环境日益恶化是摆在设计师面前不容逃避的问题。水资源匮乏,各种环境污染问题,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使用等等都迫切要求我们在从事人工空间环境设计的过程中,把这些关系人居生活空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

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续获得自然生态服务的保障。面对中国未来巨大的城市化前景,前瞻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城市规划中应注意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维护和恢复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态,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建立无汽车绿色通道,开放专用绿地,建立乡土植物苗圃基地等措施。

北京赢得了2008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奥运会不仅是一次国际性体育盛会,对于举办国尤其是举办城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该城市的整体格局和发展均衡度。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在对环境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上充分考虑其是否对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分析城市规划设计和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的关系就是分析自然资源循环存在形式,利用因素和流通情况、简易环保技术可能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的方面、直接和间接影响城市环境资源浪费和能源高消耗的因素等等问题,从而改进现在通行的城市空间环境设计方法,使城市空间环境不仅仅能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景观层次丰富、文化意义浓厚的生活空间,同时在室外空间中各种物质资源流,能量流和各个系统因素运作都能够循环再生,最终创造一个能耗最低,自然资源耗费负荷最低,环境的废弃物量最少,清洁健康舒适的城市环境。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自然资源的使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居住区自身的系统发展,低能耗、低投入的城市规划有利于延长其使用期。这些都是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现在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从许多设计师的设计尝试中可以看得出来。城市规划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和选择上已受到重视,植物是城市空间环境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植物的环保效益不容质疑,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去噪音,并且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城市空间环境更多是一个硬质环境空间,我们应当从更多方面,比如场地、水和建筑材料等等方面探讨可能的环境保护因素。这样城市空间环境设计和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就会更全面,更真实。目前这个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更深入探讨和分析。

浅谈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浅谈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未来中国城市建设首要问题。原有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兴城市骤增,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土地浪费等诸多问题与日俱增,在搞好城市建设的同时,如何处理好与这些问题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城市建设走上一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国家和人民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建设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 city developing rapidly,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is the future China’s city construction the primary issue. The original city scale unceasingly expands, the emerging cities increased, but following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degradation,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waste land by the day, and do well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how to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se problems, so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came to a scientific, on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countries and people’s concern. Key Words: city constru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好形势。但在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与发展经济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让城市建设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一个有效的措施。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目前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开展。 1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详细规划,明晰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分析当今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现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现状作了系统梳理,并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城市规划一些思路。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环境;发展;创新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urban planning system, the urban planning in china the status quo was combed, and planning some ideas in the city under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some of the problems that currently exist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规划的含义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

论现代生态城市建设

论现代生态城市建设 近年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此下去,人们将会承担过度利用、开发自然资源的后果。如果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能改善生态环境,人们的身心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而经济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本文分析了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特点,提出了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建议,以完善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 标签:城市规划;生态城市建设;策略 1.生态城市建设内涵 1.1 在时间层面 生态城市是历史环境观与现实环境观的完美结合。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历史,保持原有历史建筑的风貌,更要借助现代设计技术,为历史建筑注入新鲜血液。历史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可以转化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些资源。现代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可以更好地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例如,现代绿色设计技术可以衬托历史遗迹的主要地位)。因此,生态城市建设应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1.2 从空间层面 生态城市是城市与区域的结合。除了加速人口流动外,城市及其周围还继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源循环,以完成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一是为城市发展、城市辐射提供能源、食品、原材料和劳动力,促进区域发展;第二,许多城市移民犯罪并失去工作。贫困和一系列社会问题必须在更广泛的区域一级得到解决,城市和区域的有效一体化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些社会问题。第三,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与城市环境问题相结合。区域系统依靠区域能源、物质和能力来容纳和净化。因此,城市和区域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1.3 从功能层面 生态城市是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系统结合。经济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根本保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人口流动和群体组织的管理,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援助,始终关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复杂系统工程。 2.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特点 2.1 注重城市的经济发展 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真正体现城市的魅力。因此,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重视经济发展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出路。城市生存的意义

公共政策-自考-复习重点-老师笔记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 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 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3、克劳塞维茨的贡献: 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他认为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而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马克思的贡献: 1)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2)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且政策研究遵循这样的认识论路线能够正确地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 3)他的历史唯物论为我们深入地研究各种社会现象,探索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5、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1)他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做文化科学。 2)他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动机和目标。 3)他提出了官僚制理想模型,并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探讨了合乎理性的、科学的决策模型。 4)他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 6、拉斯韦尔对公共政策学的六点界定 他是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从物之一。 代表性著作:〈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3)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 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课题名称 本科专业 本科班级 姓名 评分 指导老师(签名) 20 年月日 湖北工业大学

1)所选课题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状况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兴起了生态城市建设热,生态产业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产业。它要求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废弃物的零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起步比较晚,所以我国生态产业的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 国外的生态城市研究更注重具体的设计特征和技术特征, 强调针对西方国家城市现实问题( 如低密度、小汽车方式为主导和生活高消费) 提出实施生态城市的具体方案, 其理论与生态城市实践结合的十分紧密。如雷吉斯特提出了针对美国城市低密度现状的改造措施。但总的来说, 国外生态城市理论的实践性相当强。 与国外研究相比, 国内的生态城市研究更多地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 注重整体性,理论更加系统, 而且国内生态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学界和规划界, 此外还有环境学科和其它领域。总的来说, 虽然国内生态学界在建设生态村、生态县和生态市规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虽然国内各学科也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 但国内生态城市的已有实践和理论对当前城市规划的影响还是相当有限的。生态城市理念所包含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和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目标, 对国内今后的城市规划工作有着显而易见的意义。不论规划是广义的, 还是狭义的, 在当今科学技术相当发达、人类改造自然即干预自然的能力远远超出以往的情形下, 人类必须意识到任何人居环境( 包括城市) 的人类活动都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存在着人类活动 的生态极限, 人类必须克制自身的某些行为, 并充分地体现在规划之中,这是真正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也是建立生态城市的根本保证。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的物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自己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要求更是严格,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生态城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谋求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示范地、主抓手。这是因为:从国内城市化进程看,未来社会必将发展为城市社会,而生态城市可以比农村更好地结合自然、社会与文化要素形成一种更容易传承和发展的文明形式。从国际趋势看,联合国发表的一系列环境报告更加明确地关注城市、生态与人类福祉间的相互关联,造成环境恶化的驱动因素——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等成为问题解决重点,生态城市将是世界潮流所趋。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及关键技术; 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往往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节约,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的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本文从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入手展开论述,结合国外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的生态城市的成功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获得有利于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 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德洛尔 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 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6、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哪些?(1)对当时的政策——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政策。(2)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有关政府和市场的理论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 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3)对政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对后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有影响,并间接影响到现代的政策分析。 7、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2)将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这一战略要素分析为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典范。

北大精品课件:博弈论及公共政策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博弈论与公共政策 北大精品课件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主要内容 一、博弈的标准式表述 二、占优策略均衡 三、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 四、纳什均衡 五、多重纳什均衡的比较 六、混合策略 七、应用举例 何谓静态博弈? 开始时由参与者同时选择行动,然后根据所有参与者的选择,每个参与者得到各自的结果。 何谓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每一参与者的收益函数在所有参与者之间是共同知识。 一、博弈的标准式表述 博弈的标准式表述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博弈的参与者 (2)每个参与者可供选择的策略集 (3)针对所有参与者可能选择的策略组合,每个参与者获得的收益 对于一个 n 人博弈,设各参与者的策略空间依次为 S1,S2, …,Sn ,收益函数分别为u1,u2, …,un ,其中 ui (s1,s2, …,sn) 为参与者选择策略组合(s1,s2, …,sn) 时参与者 i 的收益,则可用标准式将该博弈表示如下: G = {S1,S2, …,Sn ; u1,u2, …,un } 在双人有限策略的情况下,可以用双变量矩阵更直观地表述博弈。 例1:囚徒困境 但是,如果参与者超过2人,则用双变量矩阵形式来表示博弈就不那么方便了,甚至根本无法采用这种形式。

例2:三人有限策略博弈 二、占优策略均衡 1、占优策略 在博弈中,如果不管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某个参与者的特定策略都优于或至少不劣于其他所有策略,那么,我们就说这个特定策略是该参与者的占优策略。 在前面的囚徒困境博弈中,“招认”就是每个囚徒的占优策略。 2、占优策略均衡 如果每个参与者都存在占优策略,那么由这些占优策略构成的组合就称为占优策略均衡。 在前面的囚徒困境中,(招认,招认)就构成一个占优策略均衡。 注意: 占优策略均衡只要求每个参与者是理性的,而并不要求每个参与者知道其他参与者是理性的,也就是说,不要求“理性”是共同知识。 例3:公共产品的供应问题 A、B两人同住一室,现在,他们考虑是否购买一台电视机。电视机的价格为4000元,每个人从看电视中获得的效用各为3000元。 假定他们根据下列程序决定是否购买电视机: 每人把是否购买电视机的想法写在一张纸条上,如果两人都认为应该购买,则平均分担购买电视机的费用。如果两人都认为不应该购买,则不购买电视机。如果只有一人提出购买而另一人不想购买,则由提出购买的人独自购买电视机。 每个人会如何决策? 三、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 1、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 首先从某一参与者的策略集里剔除掉一个劣策略,再重新考察各个参与者剩下的策略中哪些是劣策略并剔除其中之一,不断继续这一过程直到每个参与者都仅剩一个策略为止,最后得到的策略组合就称为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 例4:俾斯麦海之战 在单人决策中,当所有情况下的收益都增加(至少不减少)时,当事者的境

论城市建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论城市建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摘要】城市建筑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建筑也在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文章分析了“短命”建筑、“低品位”建筑、非节能建筑对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建筑;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城市是人类主要的聚居地,是人类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城市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城市急剧变化,人口增长,城镇扩张,新建筑不断涌现,建筑的快速发展,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越来越多的混凝土建筑正在不断地淹没自然空间、居住小区缺少阳光、绿地、通风等、城市形象的破坏、城市能源消耗的加大等,使本来快节奏紧张的城市生活又增添了几分压抑感。由此造成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城市建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建筑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短命”建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 2007年初始,全国范围内就开始不断充斥着爆破拆除的声音。1月3日,始建于1994年的广州天河城西塔楼被拆除;1月6日,有“西湖第一高楼”之称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楼被爆破,其使用寿命仅仅为13年,对于一些新时期的年轻建筑,使用时间不足二十年,就进行拆除,却是在正常拆迁改造中出现的不正常的情况。所涉及的社会影响以及后果是不容忽视的。“短命”建筑不仅造成城市资源的巨大浪费,其产生的垃圾量更对城市生存环境构成威胁。建筑垃圾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占用土,降低土壤质量 建筑垃圾以固体非可燃性物质为主,在处理上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垃圾。目前没有一些专门的厂家或行业来对其进行处理,许多城市建筑垃圾未经处理就被转移到郊区堆放。随着城市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垃圾堆放点也在增加,而垃圾堆放厂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垃圾与人争地的现象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大多数郊区垃圾堆放厂多以露天堆放为主,经历长期的日晒雨淋后,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其中包含有城市建筑垃圾中的油漆、涂料和沥青等释放出的多环芳烃构化物质)通过垃圾渗滤液随着地表渗入土壤中,从而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如过滤、吸附、沉淀、或为植物根系吸收或被微生物合成吸收,使污染质残留在包气带土体内,造成郊区土壤的污染,从而降低了土壤质量。此外,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种种外力作用下,较小碎石块也会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了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了土壤的结构,降低了土壤的生产力。另外城市建筑垃圾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这有可能使作物中重金属含量提高。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关心。也更加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就对城市整体规划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必须处理好城市、自然环境二者的关系,达到“降低城市能耗、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环境和城市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者的职责。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的意思 城市的建设是否科学,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直接影响这个国家的經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传承。城市就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同样他也是人们生活的乐园。但是,目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那么,建立生态型城市,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编制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立—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要突出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性开发并重,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良好的循环系统。从而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 2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理念 从资源消耗量来看,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将节能思想体现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中倡导“偿还原则”;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及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所谓优秀的现代建筑,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追求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舒适指向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经济指向建筑的建造与运行成本,节能指向对能源的消耗。在建筑节能措施中,建筑的密封性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密封性不好,保温层内空气变冷变湿,就会失去保温的效果。在封闭的基础上,外墙的保热是外围护系统性能的重点。在建筑物耗费的能源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用得越多,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就越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必须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则可以节省大量常规能源,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我国目前建设量巨大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当务之急应在较大程度的建筑中采用成本较低,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节能措施[2]。 3 在规划设计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积极意义与作用分析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积极意义与作用分析 摘要:生态城市建设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一系列意义与作用分析,使人们对其有更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积极意义作用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promote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society establishment, to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of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a series of meaning and function analysis, that people have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it. Keywords: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positive role 一、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现状 目前,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构成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1978年,全国城市数量为193个,2000年达到了667个,其中200万以上人口的超级城市13个,此外还有2万个建制镇。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已经带来了许多问题。而造成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于三大压力: 1、人口压力,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 2、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这种短期性经济行为将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3、市场压力,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付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环境作为一种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理性和非理性冲突

摘要:政策制定作为政策过程的首要环节,是政策科学的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到政策的成败与否。本文通过讨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理性和非理性冲突,对比分析了他们彼此的关系以及对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对此问题的一些新认识。 关键词:公共政策制定理性非理性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是决策者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对影响政策问题的复杂环境,信息等客观因素进行加工、分类、整合、处理,并最终形成政策的过程,而不是全然由决策者拍脑袋决定,因此,政策制定过程是一种理性选择占主导地位的行为过程。但是,由于在现实中,政策制定中常常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严重干扰,并且由于决策者自身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导致政策制定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理性属性。尽管一些学者曾尖锐的批评过政府选择行为的非理性,但是由于政策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接受新制度经济学和非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主张在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研究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等问题。 一、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理性和非理性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我所遇到过的卓有成效的经理们之中,有些人运用逻辑和推理,而另一些人主要依赖于预见和直觉。既有轻而易举就做出决定之人,也不乏每当移动一步就备受烦恼之苦者。”这段话表明,管理是人的一种双重能量的活动,既有理性成分又有非理性成分。 (一)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理性 在英语里,理性有rationality和reason两种表达。前者一般指心智上控制调节行为和抽象思维的一般能力,而后者一般是狭隘地指进行推理的能力。理性,可以直观地理解成为人的行为类型,此类型的特点是以逻辑推理方式来观察事情。如果从字面意思去解释,理性,具有以清晰的思维逻辑为基础,通过深思熟虑,冷静理智,不轻易显露主观感情等特点。理性行为通常是指人们在某些理性因素作用下进行的行为选择,这种行为是在冷静、客观的前提下提出的。提出有限理性学说的西蒙认为,理性的概念应分为经济学讨论的实质理性和心理学所讨论的过程理性,“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总是达成按照给定效用函数来说客观或实质最优的决策。认知心里学的理性人所作的是根据现有知识和手段来说,以过程上合理的方式来作出他或她的决策”。本文谈及的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理性是指决策者对政策问题发挥充分的认知,其政策形成主要依靠分析、判断、处理等方法。理性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体现为技术、实证、推理、理智、逻辑性等方面,大多与方法、手段、目的相连。 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理性通常由下列因素及其过程使然:(1)决策者能较为全面地搜集和掌握的信息资料;(2)在政策效力方面,决策者能够准确评估政策所产生的效应;(3)经济学家和统计部门所提供的理论和数据支持(4)政府能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形成对政策的比较方案,从而在理论和实证资料的支持下有根据地说明甲方案优于乙方案或乙方案胜于丙方案,等等。 (二)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非理性 纯粹的非理性行为是指人们在直觉、本能、信念、情感等非理性的驱动下(而不是在逻辑思维基础上)对环境的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感觉、知觉、表象、情绪等形式展开的感性意识,不能像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展开的理性思维那样清晰。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由于相对模糊的感性意识支配着人们选择行为,这是因为人们的意识活动通常都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而这种底层次的感性层面的意识活动就会导致纯粹意义上的非理性行为。广义的非理性行为还包括那写尽管产生于逻辑思维但没有效用上实现“最优”的行为。比如,西蒙将非理性理解为“对效用最大化的任何偏离”这实际就是指广义的非理性行为。相对于理性,非理性是活跃的、能动的和不安分的,非理性因素不受任何逻辑规律的限制,它们时常表现为难以预料的波动或情绪冲动,如本能、直觉、灵感、意志和神秘的体验等。在本文中讨论的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非理性是指决策者没有对政策问题充分发挥认知,其政策形成主要依据直觉、经验、

浅谈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其对策

浅谈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其对策 摘要:通过对《城市经济》课程的学习,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自身对城市发展状况的充分了解,在今后10——15年,我国将有超过3亿的人口迁移到城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率也将越来越高。这意味着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化将处于高速推进阶段。但是,人类在加快工业化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所谓的“现代化困惑和危机”:经济发展目的性迷失、文化价值规范缺失、资源“透支”、能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人口膨胀、粮食安全、公共卫生、贫富差距等全球性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仅是针对其中某个领域的问题,而是从发展伦理的高度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核心命题,即当代人的发展不应损害下一代人的发展能力。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顾当前利益的最大化而贻害后世,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可耕之田、可兴之业、可居之所,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城市化水平与同等工业化程度的国家相比还相当低。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状况,违背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剧了城市生态与环境的恶化。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进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深入研究,以便将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机地融入城市化战略,有力地促进城市化的持续发展。 在《城市经济》中,我们了解到,城市化并不是农村人口简单地向城市迁居,而是几亿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在这样一个伟大的自然历史进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经济意义本身。城市可持续发展蕴涵着经济社会形态转型的可持续性,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大问题。 总结在《城市经济》中学习到的内容,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这一个问题,我们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一个空间经济问题。这就联系到,城市空间组织结构特征所表现的聚集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城市经济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结构的关系、城市结构演变如何引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变化、城市与城市系统外部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联、城市环境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都是亟待解决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现实问题。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中心地理论对城市发展的构想——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设想 院系:生物工程系 专业班级:建筑工程技术建工1001班 时间:2013年5月12日 学号:.................... 学生:飓风 指导老师: ..........

目录 一、城市及城市问题 1、城市定义---------------------------------------------------------- -2- 2、城市问题---------------------------------------------------------- -2- 二、城市循环发展 1、城市人口增长---------------------------------------------------- -2- 2、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 -3- 3、城市发展人口增长用地扩张的案例------------------------- -3- 4、城市扩张引发的问题------------------------------------------- -3- 5、城市发展人口循环---------------------------------------------- -4- 三、影响城市可持续发的原因 1、内部因素---------------------------------------------------------- -4- 2、外部因素---------------------------------------------------------- -5-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 1、以多代少、以多代大的城市发展---------------------------- -5- 2、中心地理论的城市发展---------------------------------------- -5- 3、解决的问题------------------------------------------------------- -6- 五、中心地理论的城市应用 1、西安市及其周边城市案例应用------------------------------- -7- 2、宝鸡市及其周边城市案例应用------------------------------- -8- 六、中心地理论在建设规划遇到的问题------------------ -8-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9-

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探析

浅谈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保证城市社会、经济、资源、人口、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在于控制和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理念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our country city changes a process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city planning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city construction, city planning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guarantee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city society, economy,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china’s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the important role of city planning is to control and guid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ity planning can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words: city;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a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引言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依赖于城市规划,并且以城市规划作为

生态城市-从概念到规划管理实施

15【摘要】“生态城市”规划近年来被城市规划决策 者关注,无论是发展商或是地方政府,都对此概 念及如何去编制和实施产生兴趣。然而,要规划 和实施生态城市,无论在理念、手段、方法和决 策过程等方面都与当前国内的城市规划管理方法 不完全相同。本文以两个案例去讨论从生态城市 规划概念实施到城乡规划管理制度面对的机遇和 挑战。 【关键词】生态城;可持续发展;城乡规划管理ECO CITY: FROM CONCEPT TO IMPLEMEN- TATION WITH SHANGHAI DONGTAN AND BEIJING CHANGXINGDIAN AS CASES Stanley C.T. YIP ABSTRACT: Eco city planning has attracted the at- tention of city decision makers recently in China. However, the planning of eco cities would need a new mindset and innovative approaches which are differ- ent from the conventional planning practi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rom planning to implementation the eco city faced with through two case studies. KEYWORDS: eco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rural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1 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源自可持续发 展理念,以及把城市生态学原理落实到城市规 划、设计及管理(吴金星,2003)。有关可持续发 展理念已有大量研究及实施分析,本文不再复 述。总体而言,可持续城市发展理念是要通过不 同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及保障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使未来的城市居民有所选择。可持续城市发展着重强调协调城市的规模、人口、经济生产、空间、社会结构、平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发展元素。从城市发展内涵而言,这一系列的元素和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是一致的。城市生态学是生态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笔者觉得应用在城市规划方面主要包括以下3个重点:(1)城市本身——即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有资源投入产出的过程,亦有生成代谢的循环;(2) 城市本身同时也是地球整体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可以是相辅相成,也可能会产生不可回转的负面效应;(3)由于城市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有关应用在生态学的概念如承载力、生态价值、多样性、生态链、资源使用及供应、生态足迹等都可应用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景星蓉,等,2004)。黄光宇提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和其“住所”的关系,目的是保护和合理使用一切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重用和再生,以达到城市自我调节。他称生态城市为“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黄光宇,2002,张坤民等,2003)。近年国内也开始研究国外生态城市的建设实例,并分析和讨论如何借鉴。黄肇义(2002)介绍了4个各有特色的国外生态城市案例,包括巴西库里蒂巴、丹麦哥本哈根、新西兰威德加理和澳大利亚怀阿拉。他总结的有关国外生态城市特点如下:(1)有明确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和指导原则;(2)强调生产资源利用、生活消费和垃圾处理的减少、再利用和循环;(3)促进社区参与。生态城市:从概念到规划管理实施 ——上海崇明岛东滩和北京丰台长辛店 叶祖达 【作者简介】叶祖达,男,ARUP奥雅纳咨询服务公司规划/发展总监,香港规划师学会原会长,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博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 008-06-29【文章编号】1002-1329(2008)08-0015-06【中图分类号】TU984;X3201【文献标识码】A

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目录 一、资源型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一)产业结构单一 (2) (二)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2) (三)贫困人口多,两级分化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 (3) (四)人才流失严重 (3) 二、对症下药:解决的对策................................................. (3)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树立忧患意识,增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感................................................. . (4) (二)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实行严厉的环保政策 (4) (三)着力解决就业问题 (4) (四)吸引外部投资,留住人才 (4) 三、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 (4) (一)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基金 (5) (二)从“卖资源”向“深加工”转变 (5) (三)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5) 四、我国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 (6) (一)煤炭型城市――抚顺 (6) (二)木材型城市――伊春 (7) 五、参考文献 (8) 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提纲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 正文: 一、资源型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树立忧患意识,增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感 (二)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实行严厉的环保政策 (三)着力解决就业问题 (四)吸引外部投资,留住人才 三、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 (一)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基金 (二)从“卖资源”向“深加工”转变 (三)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四、我国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 (一)煤炭型城市――抚顺 (二)木材型城市――伊春 结束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