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市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研究报告(带封面目录版)

全市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研究报告(带封面目录版)

全市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研究报告

市服务业办公室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九月

目录

一、全市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的主要成效 (1)

(一)全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1)

(二)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 (3)

(三)服务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3)

(四)服务业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 (4)

(五)服务业空间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6)

(六)服务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6)

二、服务业发展趋势及我市服务业发展市情分析 (8)

(一)世界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8)

1、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8)

2、服务业的全球分工体系正在形成 (9)

3、现代服务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 (10)

4、现代服务业正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重点 (10)

5、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 (10)

(二)我国服务业发展趋势及现实问题 (11)

1、服务业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持续加快发展的时期 (11)

2、现代服务业呈现融合加快发展的趋势,但总体规模较小,占据主导地位的时限较长.. 12

3、现代服务业向城市聚集的程度日益提高,但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不平衡更加突出.. 12

4、服务业梯度转移的趋势正在形成,但服务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远远滞后于制造业 (12)

(三)我市加快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的市情分析 (13)

1、有利条件 (13)

2、不利因素 (16)

三、全市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18)

四、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工作重点 (20)

(一)加快做大做强比较优势产业 (20)

1、完善规划,整合资源,强力推进,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物流“旱码头”.. 20

2、突出主题,加强开发,创新思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努力打造旅游目的地。 (22)

3、聚集发展,加强创新,优化环境,做大做强金融保险业,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24

4、改造提升,集群发展,工商联动,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加快建设鲁中商贸中心。.. 25

(二)发展壮大快速成长型产业 (25)

1、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不断提高科技服务业产业化水平 (26)

2、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带动加快工业信息化进程 (26)

3、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提高商务服务业社会化、产业化水平 (27)

4、加快发展创意产业,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27)

(三)培育发展新兴潜力产业 (27)

五、加快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及建议 (28)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28)

(二)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28)

(三)加强载体培育,突出项目建设 (29)

(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30)

(五)实施人才战略,强化科技支撑 (30)

全市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研究报告

市服务业办公室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五月

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调整服务业经济结构,既是全市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举措,又是全市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最终落脚点。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的最终目标,是加快实现服务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内生增长型的根本转变;调整服务业经济结构的主要方向,是加快实现由传统服务业、主要是消费型服务业占主导向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占主导的根本转变。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统一部署和具体要求,我办认真组织了区县服务业主管部门、市政府服务业相关部门,围绕全市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研究提出了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基本思路、发展重点和措施建议。

一、全市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高度重视,切实强化政策支持,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突出项目带动,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进程明显加快,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全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30.96亿元,比2005年将近翻一番,年均增长18.9%(不考虑物价因素)。(见图表1)总量位居全省第5位,占全省的比重达到

7.2%;服务业占比达到33.6%,比2005年提高4.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25个百分点。(见图表2)随着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4.1:66.8:29.1调整到2009年的3.6:62.8:33.6,三次产业结构正在从工业主导型向工业、服务业融合协调发展的格局转变(见图表3)。

图表 1:“十一五” 期间全市GDP 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变化情况 图表 2:2009年全省17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对比情况

(二)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比重明显提高,比2005年提高9.41个百分点;以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传统商贸流通业占比有所下降,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0.67和0.59个百分点。全市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体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4%,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8.52%,比2005年提高10.5个百分点(见图表4)。

图表 3:“十一五”期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构成变化情况

图表 4:“十一五” 期间全市物流业、传统商贸流通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变化情况

(三)服务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项目投资结构明显优化。近三年来,全市共确定服务业重点项目280个,总投资500多亿元,完成投入360多亿元。其中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达到项目总数的60%多,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70%以上。在2009年服务业完成的459.45亿元投资总额中,以计算机服务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18.9%,现代服务业投资占比达到50.5%;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商务服务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1.75%,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消费性服务业投资增长。(见图表5)

图表5:2009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和传统及公共服务业投资占比情况

(四)服务业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在50家市级重点服务业企业中,一批以淄博商厦、山东新星、淄博东泰、山东奥德隆集团、淄博和济物流、卓创咨询、天网视讯等为代表的现代化的服务业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有5家企业列入了全省服务业重点企业,4家企业列入了全省流通企业35强。企业规模迅速膨胀。全市营业收入近百亿元的服务业企业1个,淄博商厦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98亿多元,即将跨上百亿元台阶,位居全省第四位;近50亿元的企业1个,新星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9亿元,即将跨上50亿元台阶;10—50亿元的企业3个。全市50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利税、利润分别达到368.76亿元、41.25亿元和18.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14.1%和13.4%,经济效益和质量不断提升,服务业重点企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见图表6)

企业名称营业收入

(含税)

(万元)

同比% 利税

(万元)同比%

利润

(万元)同比%

淄博商厦股份有限公司980599 22.48 18148 34.1 9842 26.17 山东新星集团有限公司430238 13.15 2946 11.63 1878 11.45 淄博东泰集团有限公司262088 15.9 6508 1.79 4160 9.64 淄博市商业银行182032 -13.16 52493 7.55 43306 13.34 山东奥德隆集团有限公司75716 3.09 1746 18.85 576 11.41 山东创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0267 34.61 8072 41.98 3127 32.78 淄博广电天网视讯有限公司22199 1.67 1131 1031 1595 59.5 淄博金帝购物广场有限责任公司21735 3.02 599 17.22 -14 93.17 淄博特信百货商城有限公司17861 1.92 855 14.15 299 37.78 荣宝斋淄博有限公司9800 19.51 3038 19.51 1764 19.51 淄博政通集团有限公司9639.4 -34.14 228 -38.54 69 -59.76 山东淄博饭店股份有限公司7964 -3.79 1397 -4.05 657 -3.09 山东知味斋餐饮娱乐有限公司5906 7.24 392 5.09 43 43.33 山东鲁中交运集团有限公司4213 14.48 58 114.81 -159 12.63 淄博卓创资讯有限公司2070.2 75.09 109.2 7.67 409 318.47

图表6:2009年部分服务业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五)服务业空间布局结构不断优化。中心城区(张店区、高新区)服务业聚集程度明显提高。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1.83%;其中,张店区服务业占比达到48.91%,位居全省各县(市、区)前列,基本形成了以服务型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格局。(见图表7)6个服务业重点城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共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44.54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89.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9.77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87.5%。服务业重点园区的集群式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淄博商贸物流园、周村古商城鲁商文化旅游区、东岳氟硅材料创新园3个省级重点园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六)服务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发展活力明显增强。2009年,

图表 7:”十一五“ 期间中心城区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

服务业国税收入完成25.78亿元,与2009年相比,年均增长21.91%,占全部国税收入的比重达到13.67%,比2005年提高2.04个百分点;服务业地税收入达到33.19亿元,年均增长20.1%,占全部地税收入的比重达到42.5%,提高3.1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占全部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30.9%,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4%,提高4个百分点。(见图表8)

图表8:“十一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地税占全市地税比重变化情况

全市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服务业占比仍然明显偏低。2009年,全市服务业占比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也分别低于全省、济南、青岛0.5、17.45和11.6个百分点,而基本条件与我市相当的临沂市也比我市高出4.14个百分点,我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服务业内部结构调

整升级缓慢,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传统商贸流通业在服务业各行业中仍占主导地位,而以金融、科技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明显偏低。三是服务业企业组织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服务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散、小、差的问题比较突出。四是服务业空间布局结构仍然不够合理。由于受组群式城市结构的影响,中心城区服务业的综合实力和聚集度仍然偏低,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间布局结构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即使在中心城区,服务业过度分散化的倾向也比较突出,服务业集中区、聚集区尚需加快推进。

二、服务业发展趋势及我市服务业发展市情分析

服务业发展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受到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一)世界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服务业作为一个庞大繁杂的产业系统,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如果仅就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分析其趋势是可能的,但笼统地分析整个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是非常困难的。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化为基础,在不断加快的全球化进程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日趋活跃和持续演变的新趋势,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的特点:

1、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是服务业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信息技术的产业化、社会化,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以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和网络化为特征的发展

态势,并表现出两种类型的现代化进程: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服务业现代化改造,全面提高传统服务业科技含量,成为一些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做法;另一方面,伴随着以知识的创造、传播、应用和科技创新活动为内容的各类专业服务组织的兴起,一批新兴服务业领域迅速形成,成为高速增长的现代经济部门。二是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部分。通信、金融、保险、物流、农业支撑服务、中介和专业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成为服务业的主流,在主要工业国已达60%以上。三是知识服务业大量兴起。知识服务业是提供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产业,包括咨询、软件、研发、设计、文化传媒、广告以及传统的教育、医疗等。据统计,欧盟服务业近50%的工作机会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提供的;美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其GDP的贡献率高达50%;韩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也达到22.1%。

2、服务业的全球分工体系正在形成。服务业的全球化转移和分工体系主要通过三个层面进行:一是项目外包。当前,跨国公司已从制造业外包为主转向服务业外包为主,把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物流、研发乃至非主要框架的设计活动,都分包给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企业或专业化公司去完成。目前,全球外包业务活动的60%集中在北美。二是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即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三是服务型公司自身的业务转移。伴随跨国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和制造业务的转移,为其配套的企业也将部分服务业务带到新兴市场国家,这其中也包括国际化

的服务企业为了开展服务贸易而进行服务业国际转移。

3、现代服务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它与第一、二产业结合得更加紧密,成为推动其它两大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普遍应用,也增加了两大产业对相关服务的需求,这些都使工业和农业日益成为“服务密集型”领域,出现“产业服务化”的现象。

4、现代服务业正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重点。近年来,外国直接投资的重点已转向服务业。在1990—2002年的12年间,第一产业和制造业在全球跨国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由9%和44%,下降到4%和29%,而同期服务业的比重则由47%上升到67%。目前,美国所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有近1/3投向了金融、保险领域。

5、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现代服务业是新技术的重要提供者和促进者,是创新活动最为活跃的部门。近年来,大多数国家通过增加和提高服务业研究开发费用在所有研究开发费用中的比重,达到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1990—2003年间,OECD(经合组织)国家服务部门的研发开支以每年平均12%的速度增长,而制造业部门只有3%;1989—2003年,美国服务业R&D(研发)经费年均支出增长率高达19.7%,而制造业R&D年均增长率仅为3.4%。

概括地讲,世界现代服务业正在呈现出产业化、一体化、全球化、主导化、创新化、知识化的大趋势。产业化,表现为企业将各种提高效率、核心竞争力的大量活动外置,从而催生了大量第三方的专业化的服务企业,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体系,创造了巨大的社会

财富;一体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打破了服务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服务的不可存储性等传统概念,同时,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也使服务和商品的界限越来越难以界定,服务与商品已经日益融为一体;主导化,服务业正在向生产领域渗透,其范围也同生产领域相融合。这一趋势使得从生产领域内独立出来的服务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主导性或核心化的趋势。现代服务业正在逐步占据服务业、甚至整个经济的主导地位;全球化,跨国公司已经将以商品和生产为主的产业体系,向以服务为主的产业体系过度,并将服务和服务贸易推销至全世界,现代服务业的全球化正在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内容之一;创新化,服务业已经成为继制造业之后最重要的新技术的创新领域,在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了创新的主导地位;知识化,现代服务业科技含量高且能为消费者提供知识的生产、传播与服务,使知识在服务中增值。以信息、创意等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日益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服务业发展趋势及现实问题

综合分析各方面的观点,对中国服务业发展趋势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业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持续加快发展的时期,但由于所处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影响,服务业占比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上下对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认识大为提高,各种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服务业占比缓慢提高。全国的服务业占比从2005年的 40.3%提高到2009年的42.6%,提高2.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56个百分

点。由于全国尚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工业经济规模庞大,发展势头强劲,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认识在全国范围内仍占主导优势,从而决定了服务业占比在短期难以有大幅度的提高。

2、现代服务业呈现融合加快发展的趋势,但总体规模较小,占据主导地位的时限较长。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限越来越难以界定,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比较强劲的发展势头,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是,由于受传统经济思想的影响,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经济总量明显偏小,难以在短期内占据服务业和整个经济的主导地位。

3、现代服务业向城市聚集的程度日益提高,但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不平衡更加突出。服务业的发展以城市为依托,城市化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制度土壤,城市化的过程就是服务业的发展、演进过程。以聚集为特征的城市是服务业的需求基础,反过来城市的信息建设、交通设施也为服务产品的“生产”提供基础。由于地区经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差距巨大。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受种环境条件的制约,除少量传统服务业有所发展外,难以聚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4、服务业梯度转移的趋势正在形成,但服务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远远滞后于制造业。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相对饱和的传统服务业,正在快速向周边地区和经济环境相对较好的二三线城市转移,但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由于自身条件要求较高,尚未

形成转移的强大动力。随着转方式调结构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转移的主要动力在于传统制造业和“一资两高”产业的转移,而服务业,特别是位居产业链高端的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仍然是大城市和发达地区需要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因此,服务业的转移速度明显滞后。

(三)我市加快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的市情分析

1、有利条件

宏观形势和环境有利。一是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已经清楚地表明,经济由一产向二产、由二产向三产的过度和转变是客观规律。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也是服务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目前,我市服务业占比还很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二是政策环境优越。2007年,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2006年省市委、政府分别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09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全市上下对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对加快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共识基本形成;三是后发优势比较明显。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采取拿来主义,可以大大缩短新技术、新成果的利用与产业化时间,缩短追赶进程;四是工业基础雄厚。工业优势是我市的最大优势。2009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554.28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四位。

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先进制造业的加快发展,为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五是居民收入水平较高。2009年,全市人均GDP达到8400美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284.4元和8013.15元,均处于全省上游水平。较高的居民收入水平,有利于带动消费增长、拉动服务业发展。六是区位优势比较突出。我市地处鲁中,辐射周边,连接四方,交通方便快捷,具有良好的中转优势。

具有一定的产业比较优势。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市服务业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优势。一是传统商贸流通业发达。我市的专业批发市场具有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群体集中度高等突出优势,淄川服装城、建材城、周村沙发家具市场、不锈钢市场、博山机电市场、鲁中蔬菜批发市场、鲁中果品批发市场等一大批专业市场居于在省内同类市场前列。红星美凯龙、义乌小商品城、鲁中装饰材料城等一批专业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一批新兴市场正在建设和崛起。在专业市场方面,省内除临沂市可以与我市相比外,其他地市的优势相对不明显;二是现代物流业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良好基础。虽然从目前来看,我市现代物流业还难以与青岛、济南、烟台、潍坊、临沂等地市相比,但发展的势头强劲。特别是随着鲁中保税物流中心、鲁中现代物流中心、齐鲁国际物流港、中汇石化物流中心以及正在策划实施的淄博国际物流港、淄博煤炭储备物流中心等一批投资规模大、水平档次高的物流项目,为今后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可能成为我市服务业的最大亮点和经济增长点;三是金融保险业初步具备了建设次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

和能力。目前,全市共有各类银行金融机构13个,保险公司37家;先后引进了浦发、招商、兴业等股份制银行机构3家。另外还有几个股份制银行的入驻洽谈正在进行;地方银行快速发展,齐商银行已在滨州、西安等地设立分支机构2个,正在由一家地方性银行向区域性、全国性银行转变;小额贷款公司总数达到3家;全市备案管理的担保机构达到60多家,注册资本13.98万元;全市共有经省备案的包括淄博创业投资公司、淄博高新技术投资公司等在内的创业投资公司5家,总注册资本达到6亿元,投资公司数量位居全省第四,注册资本总量位居全省第三。为了促进全市金融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市里还策划了淄博市金融中心(金融集中区),并正在研究制定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我市的金融业正在进入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虽然从整体实力上来说,我市金融保险业无法与济南、青岛两大区域金融中心相比,而与烟台、潍坊、日照、济宁等地市相比,虽有差距,但差距不大,如果政策到位,措施得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次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完全可能的。另外,我市的文化旅游业、特别是齐文化,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也是我市的比较优势之一。

载体支撑条件良好。一是中心城区服务业的聚集能力明显增强。虽然我市作为一个组群式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严重影响了服务业的集中发展,但以张店区为代表的中心城区,通过大力实施服务业强区战略,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服务业占比达到48%以上,初步形成了以服务型经济为主导的产业格局。2009年,张店区、高新区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了近32%,形成了三分天

下有其一的格局,特别是随着淄博新区的开发建设和东部化工区的搬迁改造,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大大拓展,具备了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基本条件;二是部分服务业重点园区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淄博商贸物流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西部客货运输中心进展顺利,为物流园区的加快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周村古商城文化旅游区的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各项设施和景点建设全面展开;鲁中保税物流中心、鲁中现代物流中心等园区已经部分具备运营条件;三是部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淄博商厦、新星集团、东泰集团、奥德隆集团、齐商银行等省级重点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和济物流、彤泰公司等一批骨干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2、不利因素

综合经济优势相对弱化,不利于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加快推进。一是由于受传统产业优势弱化、新兴产业优势尚未形成、“一资两高”产业比重较高、发展空间相对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综合经济实力徘徊不前,对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区位优势有所弱化。随着交通运输状况的不断改善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我市既无海港又无空港的不利因素更加突出,对发展大物流造成不利影响;三是产业融合度低。雄厚的工业产业优势与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脱节比较突出,产业融合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制约服务业加快发展和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是对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