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婚姻法》案例(含答案)

《婚姻法》案例(含答案)

《婚姻法》案例(含答案)
《婚姻法》案例(含答案)

《婚姻法》案例(含答案)

一、婚姻法概述(1—7)

1.元某(女)经人介绍与李某(男)见面相亲,回来后元某向父母表示“相不中”。但是元某之母见李某家条件好,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并向男方索取了电视机、VCD、衣料等财物,给女儿订了婚。之后,双方家长一直催二人去领结婚证。元某不愿去领而其母一直威逼,元某无奈,只得与李某去领了结婚证。随后,元某之母又向男方索取近万元财物,作为嫁女的报酬。领了结婚证后,元某仍不同意举行婚礼,不同意与李某同居。双方家长轮流做元某的工作,元某被逼无奈,几次欲寻短见,后经人启发,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该婚姻。

[试分析] (1)元某之母的行为属于买卖婚姻,还是借婚姻索取财物? (2)元某与李某的婚姻是否应予以维持?

答:(1)是买卖婚姻。买卖婚姻是指第三者(包括父母)违背婚姻当事人的意愿,把妇女当做商品,以获得大量金钱财物为目的,包办强迫(包括子女)的婚姻;借婚姻索取财物,是指除了公开买卖婚姻外,用其他方式方法借婚姻关系要钱要物的行为,但这里有个前提,即这种婚姻关系是婚姻当事人同意的,不是强迫包办的。所以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婚姻关系是否违背当事人的自主意志。本案中,元某在其母的威逼下,违背其个人意愿与李某领了结婚证,其婚姻属买卖婚姻。(2)不应维持。《婚姻法》第3条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婚姻法》第11条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本案中,元某请求撤销婚姻,法院应予以支持。

2.黄刚是某建筑公司工人。1999年10月,黄刚经人介绍与某纺织厂工人高霞相识。认识不久两人开始偷偷同居。黄刚考虑到年龄问题,婚事不宜拖得太久,便向女方提出结婚;高得知黄刚有3万多元存款便满口答应。两人于2000年3月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此后,高使多次向黄索要衣物、首饰等,黄一般均是有求必应。两人商定于5月1日举行婚礼。4月份,高又多次索要财物,为了顺利举行婚礼,黄又给了女方5000元钱。婚礼那天,黄刚在饭:店订了酒席,并租车接女方,结果高又提出如不再给3000元,就不下车,双方闹得不欢而散,婚礼也未举行。黄非常气愤,于5月12日向法院起诉离婚,并要求索回被骗去的财物。

[试分析] (1)黄与高的婚姻是否成立? (2)高向黄索要财物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3)对于黄的诉讼请求,法院应如何处理?

答:(1)黄与高的婚姻成立。《婚姻法》第5条至第8条对结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作了规定,本案中黄与高的婚姻符合这些条件,因此婚姻成立。至于高因得知黄有3万多元存款而答应与其结婚,这是她结婚的动机问题,不是法律调整的范围,毕竟她仍是自愿与黄办理了结婚登记。(2)属于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行为。借婚姻索取财物表面上好像是自愿赠与财产,实际上一方是被迫的,它妨碍了婚姻自由原则的贯彻实施。因此我国《婚姻法》第3条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3)人民法院应判决准予高与黄离婚,高返还黄的财物;如某些财物已被消费,可免除其返还责任。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条规定:一方向对方索要了财物,但婚姻基本上自主自愿的,不属买卖婚姻。一方提出离婚时,应查明婚后感情变化的原因和夫妻关系的状况,如调解无效,可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本案中,黄、高二人虽属自愿结婚,但两人相识时间不长,并未建立真正的感情,因此应准予二人离婚。上述《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条还规定:借婚姻关系索取的财物,离婚时,如结婚时间不长,或因素要财物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本案中,黄、高二人从领结婚证到上法院也不过两个月时间,因此人民法院应判决高返还黄的财物。

3.齐勇与刘钰系表兄妹,1983年刘20岁时,双方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婚后生有一女。由于双方性格不合,经常争吵、打架。1997年2月刘被齐打骂后,便带着孩子回娘家居住,并宣布与齐脱离同居关系。齐多次要求恢复同居,均遭刘及其父母拒绝。现齐得知刘已与同村农民丁某登记结婚,便向法院控告刘、丁二人重婚。刘、丁二人认为,齐与刘是表兄妹,又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不存在婚姻关系;而刘、丁二人结婚是合法的,应受法律保护。

[试分析] (1)齐、刘二人是否存在婚姻关系?(2)刘、丁二人是否构成重婚? (3)法院应当怎样处理?

答:(1)刘、丁二人不存在婚姻关系。根据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第1条规定:“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前,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起诉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起诉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非法同居关系。”本案中,齐勇与刘钰系表兄妹,属《婚姻法》禁止结婚的血亲,因此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2)刘、丁二人不构成重婚。由于齐、刘之间不存在事实婚姻,故刘、丁二人不构成重婚。(3)法院应按《意见》的规定,判决解除刘、齐二人的非法同居关系。由于双方是非法同居关系,处理其问题不应适用《婚姻法》第25条的规定,法院应不经调解一律判决解除其非法同居关系。至于双方所生女孩,为非婚生子女。解除同居关系时,子女由哪一方抚养,应由双方协商;若协商不成,应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子女超过10岁以上的,应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对于刘、丁二人的婚姻关系,应确认其为有效婚姻,维持其效力。

4.于斌是某村村民,父母早亡,家境贫寒,村里人因此看不起他,其婚事也拖了下来。某一天,于在香港的亲戚突然给于寄来4万多元,于顿时感觉身价倍增,村民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村民中有一个叫陈守富的人,看到于有钱,便产生将其女陈俊嫁给于的念头。他开始找人说媒。于知道陈俊长得漂亮,非常乐意,马上给陈送去价值5000元人民币的礼盒。没有想到的是这门亲事遭到陈俊的强烈反对,表示无论给多少钱都不嫁给于;但在陈守富的软硬兼施下,陈俊违心地和于办理了结婚登记,但拒绝去于家居住。于没有办法,又怕

逼得太急了会鸡飞蛋打,就产生了保住财产得想法。于是在2001年10月,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和陈俊离婚,并请求返还自己得5000元钱。[试分析] (1)于斌与陈俊的婚姻是什么性质?效力如何? (2)对于于斌给陈家的5000元找,应如何处理?

答:(1)于斌与陈俊之间是典型的包办买卖婚姻。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是干涉婚姻自由的两种主要形式:包办婚姻是指第三者违反婚姻自由的原则,包办强迫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买卖婚姻是指第三者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包办强迫他人缔结婚姻的违法行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违背了当事人的意愿,对婚姻实行包办强迫;不同之处在于买卖婚姻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而包办婚姻

则无此特征。所以,包办婚姻不一定都是买卖婚姻,而买卖婚姻则必定是包办婚姻。根据现行婚姻法的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本案中,陈俊因受胁迫而结婚,她可以请求撤销该婚姻,如果她不请求,于斌也可以请求离婚。(2)于斌要求返还的5000元钱,应由法院视情况收缴,不能支持于的请求。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7条规定:属于包办胁迫买卖婚姻所得的财物,离婚时,原则上依法收缴。本案中,陈俊与于斌的婚姻属典型的包办强迫买卖婚姻,因此,5000元钱应依法收缴。

5.夏金宝是某工厂工人,其妻杨惠。1981年,夏金宝的同事于晓兰与郭玉自由恋爱结婚。夏、于是邻居,在工作上来往也比较多,两人关系开始不正常并发展到同居关系。此事被两家人知道后,引起了家庭间的矛盾。夏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决定远走他乡;于得知后,欲寻短见。夏不忍心,于1991年11月带着.于逃往南方某城市,两人靠做小本买卖生活,对外以夫妻相称。两人共同生活达两年之久,并生养一子。1993年3月,夏妻杨惠得知夏、于下落,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判决解除夏、于二人的非法同居关系,并对二人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罚。经审理,法院以重婚罪判处于晓兰有期徒刑1年,夏金宝有期徒刑1年6个月,两人的非法婚姻关系予以解除。

[试分析] 为什么夏金宝、于晓兰的行为构成重婚罪?

答:违反一夫一妻制原则的行为是重婚。重婚有事实上的重婚与法律上的重婚两种,其中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构成法律上的重婚;有配偶者虽未与他人登记结婚,但确与他人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的,则构成事实上的重婚。本案中,夏、于二人从1991年11月开始逃往他乡,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2条规定:“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后,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伺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如同居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本案中,夏、于二人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因此构成事实婚姻关系。综上所述,夏、于二人明知各自有配偶,仍旧以夫妻名义公开同居,属于事实重婚,构成了重婚罪。

6.章燕的丈夫贺利是现役军人,长年驻守边疆;章燕见别人小夫妻双进双出,非常羡慕。1996年6月起,章燕与本单位离婚的王兵经常发生两性关系。鉴于章燕住单位房屋,双方来往不方便,1998年5月,章燕将住房换成混居房。章燕让王兵穿上贺利的军服,两人照了合影挂在房内、对邻居说王兵为其丈夫。1999年元旦,贺利回家探亲,章又将其与王兵的合影换为他们夫妻的合影,暂时不与王兵来往。不料,尽管邻居间交往少,细心的邻居还是发现贺利与王兵不是一个人,于是事情暴露。

[试分析] (1)1998年5月之后,章燕与王兵是什么关系?双方的行为构成重婚罪吗? (2)贺利可以向法院控告王兵犯“破坏军婚罪”吗? 答:(1)双方的行为构成重婚罪。根据199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发生的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中是否以重婚罪定罪处罚的批复规定:有配偶酌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本案中,虽然章燕与王兵的同居发生在1998年,根据《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属于非法同居,而不是事实婚姻;但根据上述批复,二人的行为仍构成重婚罪。(2)可以。破坏军人婚姻罪,是指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结婚或同居的行为。本案中,王兵的行为符合破坏军人婚姻罪的条件。

7.1980年6月,江国明与张淑勤在双方父母包办下登记结婚。1982年10月,张生下一男孩。江性情暴躁,夫权思想严重,经常打骂虐待妻子。为了孩子,张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但江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张无奈,到法院起诉离婚。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张见离婚无望,于1988年带看孩子离家出走,来到西北某市。由于长期劳累,张晕倒在路上,后经单身青年李长顺搭救,恢复过来。张慌称丈夫已死,并表达了感谢之情。李长顺出于同情将母子二人带回自己单往,后来两人产生了感情,遂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感情很好。后江国明打听到张的下落,便打算领张回去。张坚决不回。于是江来到法院,控告张、李二人的行为构成重婚罪。

[试分析] (1)李长顺、张淑勤二人的行为是否构成重婚罪? (2)法院对本案应如何处理?

答:(1)不构成。婚姻家庭法上的重婚范围要比重婚罪广,它不仅包括构成犯罪的重婚行为,而且还包括一些因特殊原因造成的一般重婚违法行为。而刑法上的重婚罪是明知他人有配偶而故意与之结婚,或本人有配偶而故意与他人结婚的行为。本案中,张是在长期受丈夫虐待,不堪忍受,自认为离婚无望的情况下被迫外出后,与李长顺发生重婚行为的,因此,两人的行为都不构成重婚罪。(2)法院应当判决江国明与张淑勤二人离婚;但也应对张淑勤、李长顺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他们补办结婚登记手续。张、江二人符合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6条、第7条、第13条的规定。而张、李在共同生活中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本着婚姻自由的原则,应维护他们的婚姻关系。

二、婚姻的成立(8—22)

8.王某的儿子王甲与赵某于1993年结婚,1994年生下一子取名王乙。1994年,王甲由于车祸去世。1995年,王某的老伴也因病去世,由于王某与老伴和儿子儿媳原来就住在一块,在双方都丧偶的情况下,彼此之间在生活上多有照顾,日久生情,希望结合。1998年8月,双方到婚姻登记机关要求办理结婚登记。

[试分析]我国婚姻法对直系姻亲的结婚有无限制?遇到直系姻亲要求结婚,婚姻登记机关应如何处理?

答:对于直系姻亲之间的婚姻,基于对伦理观念的高度重视,历朝历代都加以限制或禁止,违者往往以奸论。我国现行《婚姻法》并没有设定相关条款,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禁止直系姻亲结婚。但是,出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直系姻亲间一般是不结婚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指出,为了照顾群众的影响,以及防止群众思想不通,因而引起意外事件的发生,对于此种情况,有关部门应当尽量说服他们不要结婚,但如果双方态度异常坚决,说服无效时,为避免意外的发生,当地政府可酌情处理,如劝令其迁居等。如赵某与王某坚决要求结婚,可在迁居后向新居住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准许登记。

9.张某与王某的父母是亲兄妹,且住所相距不远,两家来往十分密切。张某与王某从小就生活在一块,一同上学,一同玩耍,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两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好,双方父母知这样发展下去不好,但碍于面子,并未对两人的关系提出质

疑。1996年4月,二人分别向双方父母提出了结婚的要求,但都遭到了反对。心灰意冷之下,二人竟想远离尘世,但幸被他人及时发现,才未酿成大祸。双方父母见状,只好默许了二人的婚姻。1998年3月,二人在隐瞒了双方近亲属关系的情况下,在民政部门登记结婚。鉴于近亲结婚对后代造成的潜在影响,双方约定终身不要孩子,如果中年后想要就准备收养一个孤儿。由于张某父母只有张某一个儿子,这一决定并未告知张某父母。但人算不如天算,2000年7月,因避孕措施失败,王某怀上了一个孩子,本想中止妊娠,但医生认为以王某的身体状况不宜手术,张某的父母也非常想要一个孙子女,于是王某便未做人工流产。孩子出生后不久因呼吸系统发育不良导致急性肺炎死亡。王某受此刺激,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病情时有反复,张某为王某治病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金钱,但收效甚微。一晃两年已过,张某心力交瘁,日渐衰老。眼看儿子陷入不幸婚姻无法自拔,张某父母劝张某与王某离婚,对此王某父母也比较理解,表示只要张某愿意对王某负责,承担一定的生活费,他们可以将王某接回家中护理。但张某认为,王某是因与自己结婚才导致今天这一局面的,不愿离婚,即便离婚,他也要照顾王某,如果没有人愿意答应他这个条件,仍愿维持现状。为了帮助儿子摆脱不幸婚姻,无奈之下,张某之父诉至法院,认为张王二人属于近亲结婚,请求法院判定婚姻无效。[试分析] 何谓无效婚姻?张王两人的婚姻是否属于无效婚姻,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答: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增加了无效婚姻的规定,随后最高人民法院随后又发布了执行婚姻法的解释,进一步对无效婚姻的请求权人、宣告机关、行使期限和宣告无效后的法律后果及相关诉讼程序、当事人的诉权的行使等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我国《婚姻法》第12条规定:“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我国《婚姻法》第1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的;(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四)未到法定婚龄的。”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司法解释中指出:“有权根据《婚姻法》第10条规定向人民法院就已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主体,包括婚姻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包括:以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与患者共同生活的近亲属。”因此张父有向法院宣告婚姻无效的请求权,法院应该宣告婚姻无效。

10.小王经人介绍,由父亲作主,被许配给不相识的李强。李强右腿残疾,担心小王不同意结婚,央求孪生兄弟李钢替自己同王见面,并以李强的名字同往乡政府领取结婚证。回家后,李强和小王同居。第二天,小王发现李强不是李钢,十分悔恨,当面告诉李钢:“我是认定你,同意和你结婚的。”李钢也表示爱慕小王,愿与小王结为夫妻。

[试分析] (1)根据事实和法律,小王和李强是否存在合法的婚姻关系? (2)小王和李钢是否存在合法的婚姻关系?

答:(1)不存在。《婚姻法》第5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男女双方完全自愿是婚姻成立的重要条件,如果欠缺该条件,其婚姻无效。本案中,因李强的欺诈行为,小王将李钢误认为李强,因此欠缺与李强结婚的合意。该结婚登记违背了小王的真实意志,故小王和李强不存在合法的婚姻关系。(2)不存在。该结婚登记的当事人是小王与李强,因此小王和李钢如果愿意结婚,必须重新进行结婚登记。办理结婚登记是结婚成立的法定程序,无此,不成立合法的婚姻关系。

11.金姗姗和张青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在多年共事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金曾多次向张表白自己的感情,但均被张拒绝。后来有一次金对张说:“如果你不接受我的感情,我就终身不嫁”。张无奈说出实情,其从小就患有性功能方面疾病。金经过考虑,仍坚持与张结婚;张也很爱金,便答应与金结婚。在办理结婚登记时,登记人员根据体检证明,对他们进行了认真的劝说,讲明了利害,但二人仍坚持要求结婚。[试分析] 登记人员应否为二人办理结婚登记?

答:应该。我国《婚姻法》第7条规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禁止结婚。《婚姻登记条例》第6条规定,办理婚姻登记的当事人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不予登记。根据这两条规定,性功能有缺陷的人并不在禁婚之列。本案中,男女双方感情深厚,张也将自己有生理缺陷的事情告诉了金姗姗,婚姻登记机关应准予他们结婚登记。

12.女甲与男乙恋爱,并书面订婚,但女甲之母丙以男乙经常赌博为由表示反对,并介绍本单位青年丁与甲相识。后在甲、丁二人恋爱期间,丁曾送给丙微波炉一台。甲也口头通知乙解除婚约。当甲、丁二人向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提出婚姻申请时,乙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提出:自己与甲订婚在先,甲单方终止婚约无效,已形成的未婚夫妻关系,应予保护;订婚时,甲曾接受过乙金项链一条、时装两套,应予返还;丙有干涉婚姻自由及包办婚姻的行为,应予惩处。[试分析] (1)丙的行为是否构成干涉婚姻自由和包办婚姻?为什么?

(2)丙收受丁的一台微波炉属于什么性质?应如何处理?(3)甲、乙二人的婚约是否应予保护?为什么?甲接受乙的金项链等财物是否应予返还? 答:(1)丙的行为并未构成干涉婚姻自由和包办强迫婚姻。因为丙对甲、乙二人的关系向女儿提出合理规劝是法律允许的,对甲、丁二人的关系,丙也只是介绍相识。甲与乙终止恋爱关系及与丁恋爱、申请结婚均是她自主自愿决定的。(2)微波炉属于丁对丙的正常赠与,应承认并保护丙接受赠与后的所有权。(3)甲、乙二人的婚约不受保护。因为依据我国现行政策和法律精神,订婚不是婚姻立的必经程序,婚约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可凭任何一方的意思表示而解除。乙赠与甲的金项链等财物属于以结婚为目的的赠与,价值较高,应酌情返还。这是因为,男女在恋爱、婚约期间,为增进感情相互主动赠送的财物,多为五条件赠与,可不返还;但对赠送的贵重物品,其实质是为达到结婚目的而做的附条件的赠与,在解除婚约时应酌情返还。

13.胡兰是某村村民。1984年2月,年仅16岁的胡兰经人介绍与大她5岁的姚刚建立了恋爱关系。第二年5月,在双方父母主持下,两人未办理结婚登记就按当地的风俗举行仪式成亲。婚后胡兰一直未生育,引起姚及其家人的不满,姚便萌发了另外娶妻生子的念头。1993年,姚认识了个体户王红,两人关系很快就密切起来,姚决定与王结婚。1994年6月,姚向法院起诉,宣称自己与胡未办理过结婚登记,而且胡当时不够法定婚龄,双方的婚姻是无效的,要求解除双方的同居关系。

[试分析] (1)胡兰与姚刚的关系应怎样认定? (2)法院对姚刚的请求如何处理?

答:(1)胡兰与姚刚的关系应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事实婚姻是一种欠缺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的结合,它的成立,必须具备三个要件:第一,主体是双方都没有配偶的男女,这是事实婚姻区别于事实重婚的标志;第二,双方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并被周围群众所承认,这是事实婚姻与通奸、姘居及其他非法两性关系的不同之处;第三,没有进行婚姻登记,这是事实婚姻与法律婚姻的区别。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否则就不是事实婚姻。我国当时的司法实践对事实婚姻采取有条件承认的态度。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第1条规定:“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前,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起诉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起诉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非法同居关系。”本案中,胡兰和姚刚的关系具备事实婚姻的三个条件;同时,胡兰虽然在成亲时不够法定婚龄,但在姚刚起诉时已达法定婚龄(23岁),双方符合结婚的法定要件。所以,两人关系应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2)法院应按婚姻关系处理双方之间的问题。如果他们能够和好,应责令他们补办结婚登记手续;如果双方不可能和好,应作为离婚问题处理。

14.黄某(男)与林某(女)于1993年5月1日未办理结婚登记就同居生活,亲朋邻里纷纷前来祝贺。当时黄某23周岁,林某21周岁。自2000年1月起,林某与邻居赵某多次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被黄某发现后,双方感情迅速恶化。2002年2月,黄某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林某离婚。林某在答辩中,坚决不同意离婚。[试分析] (1)黄某与林某的关系应如何认定? (2)法院应如何处理?

答:(1)两人的关系是事实婚姻关系。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司法解释提出:未按《婚姻法》第8条规定补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本案男女双方符合这一条件,应视为事实婚姻。(2)由于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处理其离婚问题,当然适用《婚姻法》第32条第2款的规定,法院应视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做出准予离婚或不准予离婚的判决。

15.杨某与赵某因偶然原因而相识,随着来往的增多渐渐产生感情,双方准备结婚;但由于杨某不满22周岁,受结婚登记年龄的限制无法登记结婚。由于双方婚前的同居行为导致赵某怀孕,杨赵两家便于1985年10月,按照当地的风俗,摆了酒席,为杨某和赵某举行了婚礼。之后双方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在杨某已经达到法定婚龄以后,双方仍未办理婚姻登记。1986年5月,赵某生下一子,取名杨志强。1987年春天,杨某外出打工,不久认识了一起打工的姑娘肖某(21岁.),在工作中二人多有接触,渐渐产生了感情,肖某虽然知道杨某已与他人举办过婚礼,但她认为,没有领证就不算夫妻,自己完全有权与杨某登记结婚,并要杨某妥善处理与赵某之间的问题。杨某同赵某商量分手之事,遭到赵某坚决反对,认为自己与杨某是合法夫妻,就是离婚也得由法院判决。1990'年2月,赵某向法院起诉,要求依法解除双方的非法同居关系。

[试分析]何谓事实婚姻,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的区别何在?在存在事实婚姻的情况下,一方起诉离婚,法院应当如何认定与处理?

答: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1989年11月21日)中指出: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以前,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起诉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起诉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以后,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同居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同居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是于1994年2月1日施行的,自该日起,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仅为非婚同居关系,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在本案中,杨某与赵某在举办婚礼之时并未办理结婚登记,双方的婚姻关系并未确立。但其后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且已经生儿育女,周围群众也已认可了他们之间的夫妻关系,在杨某满22周岁之后,双方本应补办登记,以使婚姻登记关系得到法律的正常保护,但双方仍未办理。此时,双方除未登记之外,都已经符合婚姻的成立要见,由于双方的同居行为发生在1986年3月15日以前,在起诉时双方符合结婚条件,法院应该认定双方属于事实婚姻并做出离婚判决。

16.1982年,18岁的钱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同龄女青年王某相识,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不久两人即发生了性关系。1983年10月,王某产下一男孩。由于钱家几代单传,钱母得知此事,很高兴,将王某接到家中伺侯,对外宣称是自己的儿媳。在家中,钱、王二人以夫妻相待,邻居也认为他们是夫妻关系,但两人未办婚礼,也未办理结婚登记。1984年,钱母因病死亡,临死前交待祖产三间房屋全留给儿子和孙子。钱母死后,由于家中无人照料孩子,钱、王二人决定请一个保姆帮忙。不料,保姆来之后,钱和保姆关系亲密起来,王某和钱某经常为此争吵打架。终于,王某不堪忍受,于1985年10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钱离婚。在诉讼中,双方为三间房屋的分割和孩子的抚养发生争执。钱某主张孩子归自己抚养,三间房于是母亲留下的遗产,不能分给王某;王某则要求分得一间半房屋,孩子由她抚养。经查,王某一直在一家工厂上班,但工厂效益很不好;而钱某的经济条件较好。[试分析] 本案应如何处理?

答:本案适用当时的法律,法院应判决解除钱、王二人的非法同居关系。根据1989年最高院《意见》第1条规定,本案中,钱与王在起诉时,只有王一人达到法定婚龄,而钱未达到法定婚龄,因此钱、王的关系属非法同居关系。上述《意见》第8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非法同居关系的案件,如涉及非婚生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应一并加以解决。具体分割财产时,应照顾妇女、儿童的利益,考虑财产的主要是三间房屋的归属和孩子的抚养问题。关于三间房屋,根据上述《意见》第10条规定: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即非法同居中的共同财产范围比夫妻关系中共同财产范围小,只有双方共同所得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才由双方平等分割;其他如一方继承、受赠所得财产则由一方所有,不列人共同财产范围。本案中,钱、王二人争执的三间房屋是钱母的遗产,由钱继承,属钱的个人财产,王无权分得。关于孩子的抚养,由钱抚养为宜;但王应在其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承担孩子的一部分抚养费。17.1998年3月,正在某部队服役的李某(男)与本村女青年王某经人介绍,双方建立了恋爱关系,并于同年4月订立了婚约,约定方双于李某退役后结婚。在婚约存续期间,双方感情较好,王某也曾几次到李军所在部队探望过李某。次年4月,王某看中了本村的个体户张某,于是向李某提出解除婚约,李某不同意。村干部多次调解无效,双方遂诉至法院。[试分析] 本案应如何处理?

答:关于一方为现役军人的婚约,1979年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见》中指出:“现役军人的婚约关系,应予保护。凡是双方经过一定时期的了解,同意建立、保持婚约关系,家庭、群众和所在部队都认为是婚约关系的,才能确认为婚约关系。婚约基础比较好,没有解除婚约的重要原因,有恢复和好前途的,应说服教育不予解除。婚约关系不巩固,没有结婚前途的,应通过军人所在组织,对军人进行说服工作,予以解除。”由此规定可见,第一,一方为现役军人的婚约,受法律保护,并不像一般群众的婚约那样不

受保护,只要一方提出解除婚约,婚约便可解除。第二,非军人一方提出解除婚约的,有关部门和法院应做好说服教育工作。说服教育不予解除,应考虑三个因素:婚约基础比较好,没有解除婚约的重要原因,有恢复和好前途。第三,若婚约关系不巩固,没有结婚前途的,则应通过军人所在组织,对军人进行说服工作,予以解除。但该《意见》的规定仅适用于因非军人一方向现役军人一方提出解除婚约而引起民事的争议,不适用于婚约双方都是现役军人,以及现役军人一方向非军人一方提出解除婚约的争议,后者按一般群众的婚约争议处理。在本案中,现役军人李与王之间的婚约关系是公开的、合法的,且双方婚约基础比较好,没有解除婚约的重要原因,有恢复和好前途,因此,法院应尽量做说服和好工作。法律之所以保护现役军人的婚约,是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因为现役军人担负着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果不保护其婚约,一方面会影响国防事业,另一方面对现役军人也是不公平的。需要指出的是,现役军人的婚约也不能强制履行,如果非军人一方坚持要求解除婚约,则不应强制其与现役军人结婚,否则便是违背婚姻自由原则。应通过军人所在组织,对军人进行说服教育工作解除婚约。

18.刘甲之父刘某与李乙之父李某均于1962年参加了对印自卫反击战,并在战斗中被分在了一个连队,在一次战斗中,刘某冒着生命危险将李某背下阵地,从此双方的友谊进一步加深。1970年,刘某和李某从部队一同转业至某省某市,共同的工作环境使得双方来往极为密切。1971年,刘某结婚,第二年生下一子,取名刘甲,不久李某同某厂女工赵某结婚并有了一个女儿李乙,两家在婚后也是往来不断。随着时光的流逝,刘甲和李乙也已长大成人,刘甲高中毕业后即进入当地一国营工厂上班,李乙则因为学习成绩突出考取了外地一所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进入该市建设银行工作。1994年,刘甲所在的工厂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刘甲自谋出路搞起了运输,但在1996年的一次运输业务中遭遇车祸,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已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经人介绍了几次对象都没有成功。刘某对此忧心忡忡,经济借酒浇愁。一交,李某和刘某在喝酒时又提起了此事,李某酒喝得有点多,对刘某说:“你过去救过我的命,我应当报答你,你儿子的婚事不用着急,我把我的女儿李乙嫁给你儿子不就行了么?”刘某大喜,对李某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儿子的终身大事就包在你身上了。”李某醒酒后也觉得说漏了嘴,与妻子赵某商量,赵某也觉得此事不妥。在征求女儿意见时,李乙明确表示反对,这使得李某非常为难。碍于面子,李某觉得不能出尔反尔,于是便对女儿威逼利诱,强迫女儿答应这门婚事。李乙不从,李某竟以死相逼,没办法,李乙默认了这门亲事,与刘甲在1999年5月结婚。由于双方缺乏感情,难以共同生活,李乙遂于1999年9月向某市人民法院提起离婚之诉。

[试分析] 本案所涉及的婚姻的性质是否属于包办婚姻?对于包办婚姻应如何处理?

答:婚姻自由是我国《婚姻法》的核心原则。历次婚姻法都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和“禁止包办买卖婚姻”。这意味着,婚姻作为两性的结合,应当真实反映双方的共同意愿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第三方也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他人在违背自己意志的情况下为婚姻行为。婚姻自由原则是对封建社会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包办强迫婚姻的否定。所谓包办婚姻,是指双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方(包括父母或其他近亲属)违背婚姻自由原则,违背男女双方或者一方的意志,包办强迫他人为结婚的行为。从我国当代婚姻家庭关系来看,当事人的自主婚姻已明显成为主流。但受长期封建观念及其遗毒的影响,父母对于女的婚姻加以干涉的情形仍以各种形式存在着,除了传统的换亲、转亲、订小亲及指腹为婚等方式之外,还反映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案就是女方的父亲出于“战友情谊”,利用女儿的心理弱点“以死相逼”,迫使李乙屈从,成就了一件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本案的诉讼发生在1999年,某市人民法院援引的法律是1980年的《婚姻法》。第2条和第3条是原则性规定,第25条规定的判决离婚实质要件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按照1989年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的规定,“包办买卖婚姻,婚后一方随即提出婚姻”的,可以“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法院据此而判决李乙和刘甲离婚无疑是正确的。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贯彻照顾女方和无过错方原则也于法有据。19.刘某是个青年工人,因没有住房,一直未能找到对象。1998年8月,刘某得知本厂厂将建一栋楼房,解决已婚职工的住房紧张问题。刘某又从其他渠道打听到由于国家住房分配制度的改变,此次分房极有可能是最后一次福利分房,但由于自己未婚将无权分房,刘某对此非常着急。一次与朋友谈及此事,朋友劝他先找一个以便搭上分房末班车,如能长久一举两得,如果离婚还赚一套房子。经人介绍,刘某打到了未婚姑娘王某,并如实告知了自己的想法,其实王某也有了自己的意中人李某,只是双方财力有限,一直未能谈婚论嫁。刘某得知这个情况后,对王某和李某说:“其实与我结婚只是一个形式,我只是想得到一套房子,等房子一到手我就会与你离婚,在此期间我不会干涉你的正常生活,当然离婚对你不公平,为了报答你,我答应房子一下来,我就送你5万元,你们结婚也需要钱嘛。”王某与李某商量之后表示同意,刘某还向李某出具了一张两万元的欠条。1999年8月,刘某和王某登记结婚。9月,单位新房落成,刘某如愿以偿分到一套住房。由于刘某一时手头较紧,于是答应王某年底一次还清,并将这笔钱作为协议离婚时对王某的补偿。由于双方并未共同生活,王某并未急着与刘某离婚,到了年底,刘某收回了他人拖欠的款项,便与王某签订了离婚协议,约定“由刘某给付王某人民币2万元,作为对王某的精神补偿”。1999年12月20日,双方共同到当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李某也一同前往,但到了婚姻登记处门口,王某突然改变了主意,认为刘某未按口头约定在尽短时间内与自己离婚,应当按每月2 000元另行支付补偿费6 000元,刘某不干,双方在婚姻登记处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在了解原委时,王某情急之下将事情真相予以公开,并要求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主持“公道”。婚姻登记处对此事进行核实后,对三人进行了批评教育,随即撤销了二人的婚姻登记,收回了结婚证,并将此情况通知了双方的单位,要求单位做出相应的处理。[试分析] 当事人可否为特定目的结婚?可否在结婚时对离婚补偿做出约定?本案中刘某和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答:本案中双方当事人并没有结婚的真实意思表示,而是以结婚作为一种手段来达到彼此所希望的特定目的。这种行为是假结婚的典型代表。本案双方当事人的婚姻登记行为直接构成了原《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中规定的骗取结婚登记的行为,由于案件发生在1999年,婚姻登记机关应当按照《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25条的规定,撤销其婚姻登记,对结婚的当事人宣布其婚姻关系无效并收回结婚证,并对当事人处200元以下的罚款。我国现行《婚姻法》并未对结婚的目的做出明确的规定,但是该法第5条明确指出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即必须有愿意共同生活的真实意思表示,而本案中男女双方的结婚行为不是以配偶身份共同生活,而是为了达到各自的特定目的,并约定一旦目的达到即行离婚,这无疑违反了我国《婚姻法》相关规定的精神,直接构成了原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中规定的骗取结婚登记的行为。婚姻登记机关依法撤销其结婚登记并给予必要的处罚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由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新《婚姻登记条例》已经取

消了相关规定,自此以后发生的类似行为,婚姻登记机关应当按照新法规的有关规定处理。

20.1988年,王某经人介绍与张某结婚,但婚后一直.没有子女,经查系张某患有不育症,眼看着别人的子女都已长大成人,而自己无

子女绕膝之福,心中非常着急。后经人介绍认识了赵某,王某直截了当地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并表示,如果能为其生育一子,并迅速离婚,则离婚后将补偿赵某8万元,如果是女孩,则补偿5万元,但要求离婚后赵某不得再看望所生子女,该子女由王某和张某抚养,赵某放弃监护权,且必须保守孩子的身世秘密。赵某经过仔细考虑,答应了王某的条件,王某、张某和赵某三人共同起草了一份协议,并由三人签字认可。不久,王某与张某协议离婚,又闪电般地与赵某结婚。一年后,赵某为王某生了一个儿子,并与王某办理了协议离婚手续,得到了8万元钱。不久,王某和张某又重新登记结婚。由于张某没有照管孩子的经验,孩子经常生病,赵某听说后心理非常难过。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某看到了儿子,儿子的哭声使赵某的心都要碎了。遂产生了抚养儿子的强烈愿望。于是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确认协议无效,取得对儿子的抚养权。[试分析] 我国法律是否允许订立婚前协议?,法院应如何处理?本案中所涉及的协议的效力

答:在我国,婚姻的目的应当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两性结合,而决不能作为交易的手段,不能通过滥用婚姻自由来实现自己的特定目的。我国《婚姻法》对婚前或婚姻中当事人可否对婚姻关系做出约定、约定的范围及其约定的有效与否均未明确规定,但在某些条文上体现了对婚姻关系中的某些特定内容约定的支持。例如,对于男女双方成为对方家庭成员、子女的姓氏、婚姻存续期间内的财产的归属等做出约定。但如果约定夫妻婚后不共同生活、无须履行同居义务、无须承担忠诚义务,女方未生育男孩则离婚或女方生育子女后即离婚等内容,不但不符合婚姻关系本质的要求,而且违反我国《婚姻法》和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范。本案中,王某想拥有自己的后代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通过订立非法协议的方式来实现,不能仅仅将赵某看作是替自己传宗接代的工具。当事人订立的这纸协议,不但违反了社会主义婚姻善良风俗,而且与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儿童合法权益等基本原则相抵触,其无效性是毫无疑问的。在本案中,如将该协议看作是合同,则该合同属于“恶意串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无效合同,应当将赵某的非法所得收归国库所有。同时,从具体情况考虑,将子女的直接抚养权交给赵某是有利于子女成长的,但他仍是王某和赵某双方的子女,王某作为父亲,应当支付必须的生活教育费用。

21.李某和张某18岁时就订了婚,遂以“未婚夫妻”的名义住在了一起,1994年,李某将自己的商店交给父母经营,自己到外地找了一家公司做业务员。张某此时已经怀孕,由于李某未满22岁,双方还没有登记结婚。1995年春,李某因业务上的原因结识了王某(女,21岁),两人之间越走越近,逐渐逾越了朋友的界限,成了情人。此后,李某回家的日子越来越少,甚至在张某怀孕时也是回去匆匆看了一眼就走。张某从别人口中得知自己的“丈夫”与别人鬼混,便警告李某不得再与王某往来,双方为此发生严重争吵,李某一怒之下,再也不回来住了,并提出解除双方的婚约,孩子由自己抚养。无奈之下,1995年9月,张某诉到法院要求保护自己与李某的婚约及其后的“事实婚姻”,并排除王某对自己婚姻的妨害,而李某也起诉到法院要求解除婚约及非法同居关系,分割共同财产并解决子女的抚养问题。

[试分析]张某认为其与李某之间存在事实婚姻,是否正确?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了对张某“婚姻”的妨碍?人民法院如何处理此案?

答:我国当时的司法实践对事实婚姻采取有条件承认的态度。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第l条规定:“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前,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起诉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起诉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非法同居关系。”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以后,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同居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同居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本案中双方当事人同居时,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故应该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为正确处理非婚同居案件中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1989年11月21日发布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其中规定,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一方要求“离婚”或解除同居关系,经查确属非法同居关系的,应一律判决予以解除;如涉及非婚生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应一并予以解决。具体分割财产时,应照顾妇女、儿童的利益,考虑财产的实际情况和双方的过错程度,妥善分割;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双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抚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应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应由母方抚养,如父方条件好,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抚养,子女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应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一方将未成年的子女送他人收养,须征得另一方的同意;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同居生活前,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的财物可比照赠与关系处理;一方向另一方索取的财物,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条规定的精神处理;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的,分割财产时,应予适当照顾,或者由另一方给予一次性的经济帮助;同居生活期间一方死亡,另一方要求继承死者遗产,如认定事实婚姻关系的,可以配偶身份按《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如认定非法同居关系,而又符合《继承法》第14条规定的,可根据相互扶助的具体情况处理。

22.纪某系某村村民。1999年,纪某南下到劳务市场求职,在劳务市场,纪某遇到两个自称是同乡的陌生人,这两个人以招工为由,把纪某以5 000元的价格卖给求妻心切的史某。史对纪软硬兼施,迫使纪嫁给自己,纪"了生存,只好答应了史的要求,1999年9月,史与纪举行了婚礼,办理结婚登记。婚后史对纪严加看管,只要家里无人便将纪反锁在家中,防止其逃跑。2001年工1月,纪生育一子。生育孩子后,史认为纪作了母亲不太可能逃跑了,便放松了对纪的看管,2002年1月,纪趁史不在家,逃回老家,并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该婚姻。

[试分析] 法院是否应该撤销该婚姻?

答:可撤销婚姻是指某项婚姻关系符合法定的可撤销条件时,撤销权人可在法定期限之内向法院申请撤销该婚姻关系。如果当事人依法行使请求权,该项婚姻应当予以撤销;如当事人放弃请求权,该项婚姻有效。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1条的规定,构成可撤销婚姻的原因是“因胁迫结婚的”,撤销权人是受胁迫的一方当事人,撤销权行使的期限是“自结婚登记之‘8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婚姻法解释》第10条的规定,“胁迫”是指行为人以给另一方当事人或者

其近亲属的生命、身体健康、名誉、财产等方面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另一方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愿结婚的情况。因受胁迫而请求撤销婚姻的,只能是受胁迫一方的婚姻关系当事人本人。同时,根据该解释,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应当适用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撤销期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延长的规定。该婚姻如果被人民法院宣告撤销,则该婚姻自始不发生效力,在同居期内所得的财产,按共同共有处理,但有证据证明为当事例一方所有的除外。可撤销婚姻被撤销的后果与宣告婚姻无效的后果基本相同。该宣告具有溯及力,婚姻视为自始不存在,既不发生夫妻之间的人身关系,也不发生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而只发生同居关系。在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等问题上,按《婚姻法》第12条的规定并参照处理未婚同居案件的子女抚养的相关司法解释来处理。本案中,法院应该根据纪某的请求,撤销该婚姻。

三、家庭关系(23—70)

23.王某与赵某原系某工厂同事,双方经人介绍,在恋爱3年后,于1990年3月结婚,婚后生有一子。1996年,王某辞职下海,到南方一家公司做推销员。后与新单位的一女同事张某来往密切,到后来发展为非法同居关系。赵某多次劝丈夫洁身自爱,断绝与张某的交往,但王某执意不听。2001年12月,赵某以王某违反新《婚姻法》第4条“夫妻应当互相忠实”的规定和张某侵犯其配偶权为由,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责令王某停止与张某的不正当关系,赔礼道歉,判令张某停止侵害,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试分析]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能否以他方违反《婚姻法》第4条为由提出诉讼?要求“第三者”给予精神损害赔偿是否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答:正是基于法律的功能和稳定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的需要,我国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第3条规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第4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由于这只是原则性规定而不是具体的规则,只发挥导向作用而不具有可操作性,2003年的司法解释中特别规定:“当事人仅以婚姻法第4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因此其损害赔偿的请求不能得到支持。

24.王某与李某于1991年结婚。对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没有约定。婚前,王某有继承所得房屋5间,婚后由双方居住。1999年,王某以双方的名义借款2万元对房屋重新进行了装修。2001年5月,王某下岗,生活顿感拮据,他计划从事家用小电器的经营,但苦于没有资本,遂准备出让3间房屋,李某坚决反对。同年6月,李某的朋友介绍王某到某厂作清洁工,李某代为答应。王某认为工作非常辛苦且收入太少,不愿前去。李某认为,经营小小电器风险太大,作清洁工收入不多但比较安定。王某则认为自己原在的工厂就是家用电器厂,自己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一定能够盈利。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下,王某便起草了一个协议,内容是王某自主经营,盈亏自负,每月给李某1 000元作为共同生活费用。双方在协议上签了字。此时,张某准备结婚,正在到处寻找住房,经人介绍,张某与王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王某以20万元的价格出让房屋3间,合同经过了公证,张、王二人共同到房管部门办理了产权转移登记。李某得知后,认为自己和王某结婚已经9年,房屋已经属于夫妻共有,况且装修时是用双方名义借的钱,王某对房屋无权擅自处分,坚决不同意将3间房屋出卖,拒不腾房。张某无奈,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王某按照合同约定及时交付房屋。[试分析] 本案应该如何处理?

答:(1)本案涉讼的房屋是王某婚前继承所得,属于他的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是其个人特有财产,不能列入夫妻共有财产的范围。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曾规定:“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关于这一规定应该明确两点:第一,即使它在有执行效力的时候,也仅仅限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而不适用于其他场合。第二,2003年的司法解释第19条规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夫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该《解释》第33条规定“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相关司法解释如与本解释相抵触的,以本解释为准。”这就是说,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相关司法解释,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婚前个人所有财产都不转化为夫妻共有财产。因此,李某主张争议房屋为共有是没有根据的,法院自然不予支持。(2)王某依法处分自己所有的财产,与张某签订的房屋转让合同,在内容和形式上均符合《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自应受到法律保护,双方都应认真执行。张某起诉要求排除妨碍,按时履约,法院理应给予支持。(3)关于李某提出因装修所欠债务问题,应当明确,夫妻婚后对一方婚前所有财产的添附,本应属于双方共有,但是这并不能改变物的本体的所有权关系。在王某出卖房屋的时候,因装修所欠债务,当然应当分割出来作为王某的个人债务。由于李某不具有本体的所有权,房屋本体已经被王某处分,对因添附所产生的债务,李某就不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5.丁、徐二人经人介绍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于1998年6月登记结婚,结婚时由于双方收入相差很大,故而立下书面约定,每人将每月收入中的1 000元共2 000元作为双方的共同财产,由徐某支配,负责日常的家用,婚前个人财产和婚后的其他个人所得归属个人,个人所负债务由个人负责。另外,如双方经协商一致需要购买贵重的生活用品,如电器等,由丁某负责。双方在这份书面协议上签字并进行了公证。2000年4月,丁某向赵某借款10万元炒作股票,约定2年为期,按银行贷款计息,但未对赵某说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内容。由于丁某操作不当,炒作股票不但没有获利,反而被套牢。2002年2月,徐某花2元钱购买的福利彩票幸运地中了一等奖,获得税后奖金15万元,存入银行。2002年4月,赵某见到丁某,表示约定偿还借款期限已到,要求偿还所借10万元及利息。丁某说自己没钱,但是徐某刚刚中了奖,可以找她;赵某找到徐某,徐某以与丁某有夫妻财产约定为由拒绝。于是,赵某将丁某和徐某诉到法院,要求他们清偿债务。

[试分析] 本案应该如何处理?

答:在夫妻财产契约对第三方效力的问题上,我国《婚姻法》第19条第3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2003年的司法解释第18条规定:“婚姻法第19条所称的‘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夫妻一方对此负有举证责任。”由于丁某向赵某借款时没有说明与徐某的约定,这一约定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所以徐某对这笔债务应当承担连带的清偿责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双方的约定无效,徐某可以在清偿对赵某的债务后向丁某索偿。按照夫妻财产约定,丁某有向徐某偿还这笔款项的义务。

26.牛强是某医院医生,1998年经人介绍与杨兰认识。因牛强家贫,而杨家又只有杨兰一个女儿,故两家决定招牛强为上门女婿,但条件是将来两人的孩子随母姓。婚后两人感情很好。2001年,杨兰产下一子,取名杨小鹏。渐渐地,牛对自己在杨家的地位感到不满,尤其是

对孩子随了母姓这件事不舒服。2002年,他没有与杨兰商量,就到派出所把孩子的名字改为牛小鹏。杨兰得知后,觉得牛不同自己商量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是不尊重自己,觉得很委屈。杨兰父亲得知后,更是气愤,要求将孩子的名字再改过来。

[试分析] (1)两家决定招牛强为上门女婿时,以将来两人所生的孩子随母姓为条件,是否正确?

(2)牛私自跑到派出所更改孩子的姓名,是否正确?

答:(1)不正确。《婚姻法》第22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因此,本案中,杨家以将来所生子女必须随母姓为条件,招牛强为上门女婿,是不正确的。(2)不正确。对未成年子女的姓名,应由夫妻双方协商决定。本案中,牛强不与妻子协商,擅自为孩子改姓名,是不尊重杨兰的表现。两人应该经过民主协商,再决定孩子的姓氏。

27.方梅和曾军是同村村民,两人自幼青梅竹马。1995年,两人一同参加高考,曾军考取,而方梅则落榜。在曾军上大学期间,两人感情进展顺利。1999年,曾军分配到某机关工作,与方梅正式结婚,婚后两人感情不错。2000年,方梅在做家务时,面部被烧伤,双眼几乎失明。住院后,曾军对护理方梅渐感厌烦,产生了遗弃方梅的念头。他先试探与方离婚,但方坚决不同意.于是他就搬到外面去住,不回家照顾方梅,并同本单位同事赵倩打得火热。而方在家得不到丈夫的关怀与照顾,生活无着落。无奈,2002年5月,方梅向法院起诉,要求曾军付给扶养费。[试分析] 曾军的行为是否正确,本案应该如何处理7

答:不正确。曾军违反了夫妻间应相互承担扶养义务的规定。《婚姻法》第20条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夫妻之间互相扶养,这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且这种权利义务是平等的,夫妻双方都应自觉履行这一义务,尤其是在一方年老多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有负担能力的一方,更应主动履行扶养义务。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夫妻互相扶养的义务,要求具备一定条件,即:双方具有合法的夫妻身份;一方生活困难,不能自行解决,需要对方扶养,而且他方有负担能力。这种义务一旦发生,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在婚姻关系没有依法解除之前,这种义务始终存在。法院应判决曾军给付妻子扶养费。如果曾拒不履行扶养义务,可依《婚姻法》和《民事诉讼法》强制执行。《婚姻法》第20条规定: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这体现出扶养义务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本案中,方梅因病生活困难,而曾军有负担能力却拒不履行抚养义务,人民法院可依法判决其给付扶养费。

28.夏某与岳某于1993年经人介绍相识,1994年3月登记结婚。岳某18岁入伍。结婚时,岳某在外省某部队机关工作。婚后,夏某的父母赠给两人名人字画6幅,纯金项链1条,金戒指1枚,共价值7.2万元。婚后不久,岳某复员回家,带回医疗费5 000元,高原补助费4 000元和一次性自主择业费52 000元。两人居住的房屋是夏某婚前从单位承租的,婚后两人共同出资购买,但房屋的所有权登记在夏某名下。2004年5月,岳某与一女同事出差时在旅店同居被公安部门查获,后夫妻感情破裂。两个月后,夏某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要求房屋及结婚时父母所赠财产全部归其所有,并平均分配岳某从部队带回的医疗费、高原补助费及一次性自主择业费。

[试分析] (1)房屋是夏某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 (2)夏某父母赠与的财产可否作为共同财产分割?

(3)岳某带回的医疗费和高原补助费和一次性自主择业费应是岳某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

答:(1)是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最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规定: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2)应作为共同财产分割。根据婚姻法的规定,除非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夫妻一方或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受赠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本案中,夏某父母的赠与行为是在婚后发生的,故名人字画等财产应为夫妻共同财产。但考虑到财产来源及照顾妇女的原则,在分割时应适当照顾夏某利益。(3)根据现行婚姻法和有关司法解释,复员军人从部队带回的医疗费,属于特定行为人本人享有所有权的财产,具有专属性,应归本人所有。而岳某带回的高原补助费是国家对特殊行业的工作人员所给予的特殊津贴,这部分财产也属于个人财产。但一次性的自主择业费,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数额为夫妻共同财产。

29.张丽(女,23岁,未婚,公司职员)在一次社交场合与于建国(男,35岁,已离婚,有一女儿)相识,经过一段时间交往,双方决定结婚,并于1998年5月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2001年6月,李强(男)闯入了张丽的生活,导致其家庭关系骤然紧张。于建国在考虑之后,提出离婚,两人在财产分割上产生了分歧,遂起诉到法院,要求解决。在离婚诉讼期间,张丽就其一项专利与一家公司签订专利转让合同,可获10万元。[试分析] (1)于建国在婚前购置的轿车是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

(2)于建国在购置该车时,曾向人借债2万元,这笔债务是个人债务还是夫妻共同债务? (3)10万元转让专利的费用应归谁? 答:(1)于建国购买的轿车属于其个人财产。最新司法解释规定,属于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或共同使用、管理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2)于建国所欠债务为其个人债务,应由于建国偿还。本案中,轿车未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车所负债务也不能转化为夫妻共同债务。(3)应归夫妻共同所有,根据婚姻法相关司法解释,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知识产权收益,包括已经获得的和明确可以获得的应归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30.詹华(男)与韩云(女)于1989年经人介绍相识,并建立恋爱关系。1991年4月,两人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婚后感情尚可。自1996年起,詹华开始迷恋于文学写作,对家务不闻不问。时间一长,韩云对此很不满,两人经常吵架,感情急剧恶化。2002年,韩云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詹华也表示同意。双方对财产问题存在争议:韩云要求分得夫妻居住期间的二间房屋的一半;诉讼期间,詹华的一篇小说发表,得稿酬18 000元,韩云也要求分得一半。但詹华不同意她的要求,理由是,二间房屋是婚前所建造,应属其个人财产,稿酬是他个人劳动所得,应属个人财产。[试分析] 法院应否支持韩云的诉讼请求?

答: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司法解释规定,夫妻个人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或共同使用、管理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本案中,詹华和韩云婚后所住的房屋,是詹华婚前所购置,因而应届詹华个人财产;詹华于离婚期间所得的稿酬,由于婚姻关系仍未解除,故仍属于婚后所得,属于两人的共同财产。所以,韩云要求分得房屋及稿费的一半,前者不予支持,后者应予支持。

31.方英与孙德民于1996年自由恋爱结婚。结婚前方英父母送给方英一张5万元的存折作为嫁妆。1997年,孙德民想炒股,但苦于没有资金,于是就同方英商量,想动用方英的5万元,但方英没有同意。孙无法,便私自向朋友借了5万元,并打了借条,写明将来如亏了本,

用自己妻子的钱还债。起先,孙很快赚了2万元。孙赚钱后,也未与妻子商量,使用这笔钱和别人合伙开了家餐馆。后来,因股市低迷,孙将5万元钱全赔了进去。朋友见孙无法翻身,便向孙索还欠款。孙只得回家与方英商量,但方英坚决不拿出5万元钱。朋友无奈,便一张诉状起诉到法院,要求方英还钱。试分析] (1)孙德民向朋友借的5万元钱,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2)孙的朋友要求方英还钱,是否合理? 答:(1)不属于共同债务。《婚姻法》第41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男女一方单独所负债务,则由本人偿还。清偿责任的确定是以债务的性质为依据的,夫妻为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而负的债务,是共同债务,应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根据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7条第3项规定,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的债务为个人债务,由一方以个人财产清偿。本案中,孙德民背着其妻借钱炒股,且挣的2万元钱也未用于共同生活,可见其债务属于个人债务,不是共同债务,应由其个人偿还。(2)不合理。方英的5万元财产,是婚前其父母赠送给她的礼物,应为个人财产,不能用来偿还孙德民的个人债务。

32.张某原为王某公司的职员,与王某在1995年结婚,1996年生育一子之后便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生活幸福而平静。由1998年起小孩进入幼儿园,其他家务有家政服务员料理,张某逐渐觉得生活单调无聊,于是参加了一个公益团体,专门义务照料住在福利院的老人,由于经常早出晚归,引起了王某的强烈不满。王某认为自己工作繁忙,张某应该全心全意照顾好丈夫和孩子,不应再去参加一点收入没有的公益活动,况且在福利院照顾病人容易招致传染疾病,会影响家人的健康,坚决要求张某不再外出。张某则认为自从到福利院义务照料老人并没有传染性疾病,不会危及家人。二人僵持不下,王某便扬言,如果张某坚持己见,家庭就会破裂,除了离婚.别无选择。张某非常苦恼,便找到居委会,请求他们帮助解决。[试分析] 丈夫能否干涉妻子自由参加社会活动?

答:我国法律赋予夫妻双方以充分、平等的人身自由权。《婚姻法》第15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并强调“一方不得对他方加以限制和干涉。”鉴于广大妇女长期处于受压迫、受束缚的地位,法律规定的重点无疑在于保护妻方的这项权利。夫妻人身自由权的行使,应当做到与其他权利义务的协调一致。同时,夫妻双方应互相尊重,任何一方都不得对他方行使人身自由权进行非法的限制或干涉。本案中,张某辞去工作,专门从事对子女的抚育,是她本人的自由选择;以后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义务照料老人,也是她的自由权利,其他的人,尤其是其丈夫也应理解和尊重。王某以离婚为手段企图阻止妻子参加社会活动,无疑是错误的。

33.高某是某工厂技术员,2000年,他与某学校老师钟某恋爱结婚,2001年11月,钟生下一予,由于难产,钟某的身体变得很不好,后来,在体检时,医生说钟的身体状况不适合节育建议其丈夫做节育手术,高某一听,火冒三丈,认为节育从来都是妇女的事情,哪有男子汉做节育手术的,故坚决不做,无奈之下,钟某来到妇联求援。[试分析] 高某有没有承担计划生育的义务?

答:有。《婚姻法》第16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对于此规定,有以下几点须注意:(1)计划生育是夫妻双方的一项法定义务,违背有关计划生育的规定,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2)计划生育义务的承担者是夫妻双方,不允许将这项义务片面地推给女方,而使男方免除应尽的责任;(3)公民有依法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本案中,钟因身体不好,根本不适合作节育手术,因而高有承担计划生育的义务。

34.原告邹娜(女,20岁,无业),系被告周敏(女,48岁,工人)的女儿,高考落榜后,待业在家。街道办事处及学校多次为她介绍工作,她总是嫌工作脏、苦而拒绝。她的父母家庭经济困难,多次动员她先干一段临时工,以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但邹娜却说:“在我没找到满意的I作前,你们有责任养我,这是天经地义的事。”2001年5月,她与父母大吵一场后,离家独自生活,并提出其父母每月给她200元生活费。此要求被拒绝后,原告遂于同年6月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承担其抚养费用。被告表示,原告已成年,有劳动能力,只因她好逸恶劳,至今未找到工作;更何况家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其生活费用。[试分析] 法院应否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答:不应该。《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这里的“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父母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本案中,原告已成年,有劳动能力,不具备父母支付抚育费的条件,故被告对其没有抚养义务,原告的诉讼请求不能得到支持

35.原告刘甲(女21岁)与被告邵乙(男20岁)1995年相识。1997年4月,两人发生性关系,生一女孩,两人协商孩子由刘甲抚养。2002年2月,因女孩生病,花费甚多,原、被告发生争执。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分析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有法律根据? 答:有。《婚姻法》第25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本案中,原、被告无合法的婚姻关系,故孩子是非婚生子女,对其抚养应适用上述规定。

36.1977年4月,现役军官罗强带着4岁的儿子罗小锋与女教师宋杉再婚。罗强因职业关系常年不在家,每月给宋杉寄来50元钱作为儿子的抚养费。罗小锋与宋杉共同生活,宋杉承担了照料罗小锋日常生活的.责任。1992年6月,罗强病故。同年9月,罗小锋参加了工作。1999年6月宋杉退休,因体弱多病,支出较多,便向罗小锋提出,每月给150元赡养费。而罗小锋认为,自己从小与宋杉共同生活,受宋照料,但抚养费由其生父承担,与宋未形成抚养教育关系,故不同意给宋赡养费。宋于2001年5月向人民法院起诉。

[试分析] (1)继父母和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如何确定? (2)生父承担抚养费用,继母照料,抚养关系是否成立? (3)法院应如何判决? 答:(1)《婚姻法》第27条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继父母子女关系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未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即继父与生母或继母与生父结婚时,继子女已成年非独立生活,或继子女虽未成年,但未受继父或继母的抚养教育,故他们之间未形成抚养教育关系,没有法定的父母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另一种是已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即未成年继子女或虽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继子女受继父或继母的抚养教育,他们之间形成抚养教育关系,是一种拟制血亲关系,有法律规定的父母子女的权利义务。(2)成立。认定继父母对继子女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标志有两种:或是继父母对继子女进行物质上的供养,提供抚育费、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或是继父母与继子女长期共同生活,并对继子女进行了生活上的

照料、教育等。在后一种情况下,即使继子女的抚养费、教育费大部分或全部是由其生父生母供给的,也应视为继父母尽了抚养教育义务,形成事实上的抚养教育关系。本案中,罗小锋4岁时候与宋杉共同生活,宋杉长期承担对罗小峰的照料、教育责任,形成事实上的抚养教育关系。因此,两人的抚养关系成立,依法具有父母子女的权利义务。(3)《婚姻法》第21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因此,法院应依法判决罗小锋承担对继母宋杉的赡养义务,并根据罗的经济能力和宋的实际需要确定罗每月支付给宋的赡养费的数额。

37.杨力(男,60岁,无业)是郑青云(女,25岁,工人)的生父。1989年,杨力因刑事犯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杨力在羁押期间,与其妻郑蕾离婚,二人协议郑青云由郑蕾抚养。郑蕾再婚后,将女儿留在娘家随舅舅生活。1999年,杨力刑满释放。2001年,杨力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郑青云给付赡养费。而郑青云则认为,自己从小就跟舅舅生活,与舅舅形成了收养关系;亲生父母长期不抚育自己,因此,自己对生父亦无赡养义务。[试分析] 杨力因故未尽抚养义务,子女仍应对其承担赡养义务吗?

答:子女仍应对杨力尽赡养义务。《婚姻法》第21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因此,当父母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时,子女应当根据父母的实际需要给付生活费。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即使父母因特殊原因没有尽到对子女的抚养义务,也不影响子女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犯故意杀害子女罪和虐待、遗弃子女罪的除外)。本案中,郑青云与其舅舅之间未形成法定的收养关系,故与杨力之间的亲子关系并未终止,郑青云应对杨力承担赡养义务。郑青云不能以杨力未尽抚养义务为由而拒绝承担法定的赡养义务。

38.原告吴甲于1956年与纪某结婚,生有子女2人(本案被告吴乙、吴丙)。1964年,吴甲囚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同年,纪某与吴甲离婚后,又与周某再婚,并将两个孩子吴乙、吴丙(时年分别为7岁、5岁)带至周某家,与继父共同生活。周某待孩子很好,一直培养至大学毕业。1984年吴甲刑满释放。1994年其因病生活无着,要求吴乙、吴丙赡养,但遭拒绝。二被告称:“吴甲犯下的罪恶深重,极大地伤害了家人,吴甲已丧失了做父亲的资格。”两人还讲明,他们已表示过与吴甲脱离关系;并且在这30余年的时间中,是母亲及继父将他们抚育成人,原告未尽过任何父亲的义务,因此,不同意给原告赡养费。吴甲无奈,遂诉至人民法院。

[试分析] 法院应否判决两人给付吴甲赡养费?

答:应该。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个义务并不因父母离婚而消失,除非子女为继父母所收养,生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义务转移给继父(母)与继子女;或者是生父或生母有虐待、遗弃、杀害子女、奸污女儿等严重犯罪行为,受伤害的子女可以不承担赡养之责。本案中,吴甲的行为并不属于上述例外情况。吴甲虽犯了强奸罪,但他并没有直接伤害子女;他未尽抚养子女之责,确实是因其服刑,无法承担抚养义务,并不是他故意不承担。现吴甲已丧失劳动能力且又无其他生活来源;作为吴甲成年子女的吴乙、吴丙,仍应承担赡养吴甲的责任。

39.某教师程志之父程家业中年丧妻,待儿子程志参加工作后,程家业经人介绍于1987年3月与寡妇马淑贞结婚。马淑贞无工作,与程结婚后,就与程家父子共同生活,料理家务。1990牟3月,程家业病故,程志继续与继母共同生活,承担了赡养继母的责任。1996年,马淑贞去世,留有资产3万元。在外工作的马淑贞与前夫所生之子陈新闻讯赶来,对马遗留的3万元存款应如何继承与程志发生争议。陈新闻认为,程志是继予,对马淑贞的遗产无继承权,自己应独自继承亲生母亲的遗产;而程刚认为,继母马淑贞生前由自己一人赡养,她的遗产理应由自己一人继承。两人争执不下,诉至法院。[试分析] 未受继母抚养而赡养继母的继子,能否与继母形成抚养关系?

答:能。依继父母是否抚养继子女,继父母子女关系可分为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和未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两种,前者是拟制血亲关系,具有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后者是姻亲关系,不具有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对于继父母未抚养继子女,但继子女赡养了继父母的,他们之间是否形成抚养关系,《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但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实践中将这种情况视为已形成事实上的抚养关系。本案中,程志在程家业病故后,长期与马淑贞共同生活,承担了赡养继母的责任,已形成事实上的抚养关系,法院应确认他是与马淑贞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有权继承马淑贞的遗产;并且因其尽了主要赡养义务,还可依法多分得遗产。

40.高某的丈夫因病死亡,留下一子钱某。后高某与何某相识并登记结婚,儿子钱某也随同两人生活。钱某高中毕业后,在家庭资助下买了一部车开始跑运输,所赚的钱大部分交给家里。1997年,高某囚车祸死亡。之后,钱某仍与何某在一起生活。1998年,何某年届70,不断生病住院,钱某又无时间照顾何某,何某便把自己在外地的亲儿子何明找来照顾自己。而何明在2岁时便被人收养。何某出院后,钱某对其日渐冷淡,两人经常因琐事争吵,1999年2月,两人又争吵起来,何某一气之下,声称与钱某,断绝关系,让钱某走。钱某于是搬出另住,不再与何某一起生活。但何某多病,医药费支出甚多,生活困难,于是于2001年向法院起诉,要求钱某每月给付赡养费200元。而钱某称,其与何某已没有父子关系,而且何某还有亲生儿子何明,自己没有义务赡养何某。

[试分析] (1)1999年2月之后,钱某和何某是否存在父子关系? (2)何明对何某有无赡养义务? (3)何某有无权利要求钱某给付赡养费? 答:(1)存在。《婚姻法》第27条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本案中,钱某自幼随母和何某共同生活,其搞运输赚的钱也大部分交给家里,故钱某与何某形成抚养教育关系。按照法律规定,继父或继母与继子女一旦形成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就同父母子女关系有相同的法律拘束力,不因生父母先于继父母死亡而消除,更不因继父母与继子女私下解除权利义务关系而消除。1999年2月,何某在气愤之时,宣布解除与钱某的关系,并不能产生法律效力,他们之间仍是拟制血亲的父子关系。(2)没有。《婚姻法》第26条规定,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本案中,何明从小就被他人收养,已形成有效的收养关系,教他与生父母间的权利义务已解除。因此,何明对何某已没有法律上的赡养义务。

(3)何某有权要求钱某给付赡养费。《婚姻法》第2l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本案中,何某与钱某形成拟制血亲的父子关系,其权利义务等同于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故何某有权要求钱某给付赡养费。

41.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经人介绍而相识,不久就谈起了恋爱,并在婚前有过性行为。2001年6月结婚,婚后7个月,即2002年1月,张某生下一女,取名李莉。随着李莉的长大,周围的亲戚朋友都说她长得一点也不像李某,李某曾经产生过怀疑,但当时双方感情尚好,

没有深究。后双方感情逐渐恶化,经常发生争吵,其间李某曾与张某商量作亲子鉴定,遭到张某拒绝。2002年5月,李某诉至某县法院,要求离婚,同时要求法院确认李莉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

[试分析) (1)我国对婚生子女的推定与否认有无相应的法律规定? (2)本案的纠纷应如何处理?

答:(1)婚生子女的否认是指夫妻一方或双方对妻所生子女否认为父的亲生子女的民事法律行为。近现代各国普遍设有婚生子女的推定和否认制度。对婚生子女的推定和否认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部《婚姻法》中都没有做明文规定,如有争执原则上只能通过诉讼程序加以解决。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批复,“对于双方当事人同意做亲子鉴定的,一般应予准许;一方当事人要求做亲子鉴定的,或者子女已超过3周岁的,应视具体情况,从严掌握,对其中必须做亲子鉴定的,也要做好当事人及有关人员的思想工作”。还强调:“人民法院对于亲子关系的确认,要进行调查研究,尽力收集其他证据,对亲子鉴定结论,仅作为鉴别亲子关系的证据之一,一定要与本案其他证据相印证,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本案是李某一方要求做亲子鉴定,法院应通过做思想工作使张同意做亲子鉴定,综合当事人关于曾经有过婚前性行为的陈述,确认李某与李莉是否具有自然血亲父女关系,化解矛盾,妥善处理纠纷。

42.苏某(男)与牛某(女)于1989年结婚,婚后夫妻感情较好但双方一直没有子女。1992年牛某在同学聚会时巧遇自己的初恋情人宋某,旧情复燃之下,双方发生了婚外性行为。不久,牛某发现自己怀孕,经推算日期,这个孩子应该是宋某的,但牛某没有告诉宋某。1993年7月,牛某生下一子,此后生活渐趋平静。1996年以后,由于对父母的赡养问题和其他生活琐事,二人经常发生争执。一次激烈争吵时,苏某动手打了牛某,牛某一时气愤,说出了孩子不是苏某亲骨肉的事实,在苏某的追问之下,牛某说出了事情的真相。苏某决定与牛某离婚,双方很快达成了离婚协议,协议中约定孩子由牛某抚养,苏某不承担抚养费。1998年5月.双方正式离婚。婚后牛某单独抚养孩子,负担很重,于是找到宋某,要求宋某支付孩子的抚养费,起初宋某不承认孩子是他的,后虽然承认与孩子的血缘关系,但拒绝支付抚养费。1998年10月,宋某作为孩子的法定代理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宋某承担抚养义务,支付抚养费。

[试分析] (1)生父对非婚生子女有无抚养义务? (2)生父是否应当认领非婚生子女?

答:(1)有。婚姻法》第25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2)本案涉及到非婚生子女的认领问题。所谓非婚生子女的认领是指认领人确认非婚生子女为己身所出,从而确定双方的亲子身份和权利义务。认领分为自愿认领(亦称任意认领)和强制认领。婚姻法中没有规定非婚生子女的认领制度,也没有关于自愿认领或强制认领的相关规定,但根据相关司法实践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生父与非婚生子女之间形成的血缘关系不因婚姻关系而发生改变,对有血缘关系的非婚生子女,生父应当承担抚养责任,至于是否认领,需要看双方的实际情况及生母是否愿意和有无能力抚养而定。本案在确认该子女与宋某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如果生母愿意抚养,则应判决该非婚生子女随母共同生活,但生父应当承担一定的抚养费;如果生父愿意抚养该子女,也可判决由生父抚养,生母承担一定的抚养费;如双方均不愿抚养该子女,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由谁抚养,不排除依法做出由宋某承担抚养教育该非婚生子,该婚生子与生父共同生活,由生母支付必要的抚养费的判决。43.1984年,田某与何某结婚,双方均系再婚。再婚时,田某身边没有子女,而何某则带着与前夫所生之予刘阳(后改名田宏)与田某共同生活。当时田宏仅8岁,田某与何某婚后感情较好,田某由于没有子女也将田宏视为自己的亲生儿女。田何二人的收人尽管很少,但还是供田宏念完了高中,后田宏到当地一家皮鞋厂工作。1990年,何某囚患精神病离家出走,田某多方寻找,仍不知其下落。田某此后仍然与田宏共同生活。1992年,田某向当地法院起诉,要求确认何某失踪,并以失踪为由要求与何某离婚,法院同意了田某的请求。但在离婚这件事仁田宏与田某发生了争吵,后来虽有缓解,但田宏对此仍耿耿于怀。1996年,田某经人介绍,又与蒋某(女,36岁)结婚,田宏反对继父再婚,双方几乎动起手来。田宏自1994年工作后一直没有房子,一直和继父一家住在一起。继父与蒋某结婚后,田宏与继父一家的关系越来越不好。在田宏交女朋友的问题上双方又发生了争议,田宏动手打了继父,眼看双方无法共同生活。1997年2月,田某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与田宏的父子关系;鉴于田宏未尽到赡养义务并多次打骂田某,田某同时要求田宏偿还十几年抚养所支付的费用。在庭审时,田宏承认囚在许多问题上双方沟通不够,与继父发生争吵,甚至动手打了继父是不对的.虽然在工作后有一定的收人,但仅够维持日常生活,且在共同生活中已经给予继父以应有的照顾,因此同意解除父子关系但不同意原告偿还抚养费的要求。

[试分析] (1)继父母子女关系是否可以解除? (2)继父母子女关系解除后,继父母可否要求受其抚养长大的继子女偿还抚养费?

答:(1)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本案中,田某一直抚养田宏从8岁到其成年,因此双方已经形成了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但基于拟制血亲是人为设定的,也可以人为解除这一基本原理,如继子女成年后,继子女与继父母双方关系恶化,经协议或经诉讼可以解除双方的关系。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鉴于原被告之间存在较多的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已经恶化,不宜共同生活。考虑到原被告双方的共同意愿,人民法院应判决解除双方拟制的父子关系。(2)不可以。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形成了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与生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完全相同。在通常情况下,受继父母抚养教育的继子女,应当承担赡养扶助继父母的义务。如双方解除了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亦可由子女向继父母支付适当的补偿金。由于原告抚养教育了被告十几年,特别是在被告生母失踪之后仍然尽到了抚养义务,目前体弱多病,被告有赡养扶助义务而没有尽到赡养扶助责任,被告应向原告支付适当的补偿费。但原告主张完全将原告支付的抚养费退还给原告,数额过大,不但事实上不可行,而且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

44.被告马某的女儿马婷在读完小学六年级之后马某觉得女孩予书读得再多也没有用还不如帮自己务农,等再大一些就把她送出去打工,来缓解家中的经济状况。事实上马某在当地并不算穷,完全有能力让女儿读初中。由于马婷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加之周围人的劝说,马某勉强让马婷初中一年级读了一个学期,但在1999年春季开学以后,马某就不让马婷去读书了,马婷苦苦哀求,马某执意不听。马婷的班主任和某县某镇初级中学的校领导多次来做马某的思想工作,希望马某能够让马婷读完初中,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工某就是不听,并于当年4月将马婷送至远房亲戚家中帮亲戚看小孩并在该地打零工。原告某县某镇初级中学遂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令马某送女就学,以完成义务教育。[试分析] (1)学校能否作为原告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履行使子女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2)马某拒送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应当如何处理?

答:(1)学校不能以原告身份向学生家长提起民事诉讼。我国《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这里的教育,不但包括对子女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其他的家庭教育,而且包括保证子女能够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父母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未成年人接受学校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本案马某有使其女儿接受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而且根据其经济状况,其完全有此能力,应该让其女儿接受初中教育。但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的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被告应当是侵犯了原告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从本案的实际情况看,学校与马家并不存在合同上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马某未将女儿送人该学校就学,并未直接侵犯其民事权益;另外,我国还不存在所谓的公益诉讼,即便存在,也应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出面而非该中学。由此可见,学校的原告身份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学校无权就此提起民事诉讼。(2)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人学。在本案中,某镇初级中学应向县教育局做反映,县教育局再责令该镇人民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对马某进行批评教育。马某如接受了政府的批评,表示改正错误,送女儿按照法律要求完成9年义务教育,就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如果马某在接受有关部门批评教育以后,仍拒绝送马婷入学,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或乡级人民政府应当进一步采取措施,使其送子女人学。

45.钱某与孙某于1997年结婚,1999年生有一子,取名钱恒,现年4岁。由于钱某在机关工作,必须按时上班,而孙幕所在的公司业务繁忙,因此夫妻俩与孙某的姐姐孙洁商量,请孙洁帮忙来照看孩子。孙洁见到孩子后,非常喜欢,于是辞去了自己的临时工作,留下来照看钱恒。几个月过去了,钱恒已经离不开孙洁了。天有不测风云,孙某外出跑业务时,不幸遭遇车祸而身亡。在处理完孙某的后事后,由于无人看护孩子,孙洁留下来继续照看孩子。随着与孩子感情的加深,加之孙洁离婚后没有再婚,也没有生育过子女,遂产生了由自己抚养孩子的念头,于是与钱某商量收养钱恒,但遭到钱某的反对。2002年10月,孙洁趁钱某上班之际,将钱恒带回,自己的家中。钱某回来后见孩子不在,打电话才知孙洁已将孩子领走。钱某要求孙洁把孩子送回,被孙洁拒绝。孙洁告诉钱某,孩子是她一手养大的,她已经离不开孩子了,况且自己无法生育,有个孩子在身边老来也算有个依靠,并劝钱某再婚再要个孩子,如果不同意她收养孩子,就别想再看到孩子了。钱某与其他亲属多次找到孙洁,要求交还孩子,均遭拒绝。无奈之下,钱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孙洁将钱恒交还。

[试分析] (1)本案中孙洁侵犯了钱某的什么权利? (2)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答:(1)孙洁侵犯了钱某对其儿子钱恒的监护权。我国的《婚姻法》第23条规定:“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可见我国已承认监护权可能被侵害,并且侵害者应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孙洁未经钱某同意或接受钱某的委托即将钱恒带回自己家中,并拒不交还给钱某,已构成对钱某监护权的侵害。(2)法院应当判决孙洁的行为侵犯了钱某的监护权,判决孙洁立即将孩子交还给钱某;鉴于孙洁因照看钱恒所付出的精力和物力,法院应同时判决钱某向孙洁支付一定的保育费。

46.原告(8岁)与被告(8岁)是同一所学校的同班学生,也是要好的朋友。1998年12月,因当地突降大雪,原被告便在放学后到校外打雪仗,王某的一枚雪球砸到了韩某的眼镜上,由于雪球里含有石子等杂物,致使镜片破碎,部分玻璃碎片击伤了韩某的眼球,造成韩某左眼巩膜裂伤上眼睑划伤。韩某随即被送往当地一家医院救治,进行了巩膜修补手术后又到另一家医院进行了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视力一度有所恢复,但不久视力又大幅度下降。经医院再次检查,发现尚有异物残留在眼内,致使患者眼压过高,如不及时去除,视力还将大幅度下降。事故发生后,韩的父亲韩笑即要求王某的父母承担韩某的治疗费用,王某夫妇先后两次支付医疗费5500元。后因第三次手术费用需2.5万元,王某父母认为费用过高,韩某父母也应承担其中的一邵分。双方协商未果。韩笑遂作为韩某的诉讼代理人代理韩某诉至法院,要求王某的父母承担全部治疗费用。[试分析] 本案的责任应如何承担?

答:《婚姻法》第23条规定:“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由此可见,在我国,被监护人致他人受损的,并不区分其主观上存在故意还是过失,是否能够意识到行为的性质与结果,而是只要造成损害即需承担责任。在本案中,王某的父母作为其监护人,应当承担必需的损害赔偿责任;同时,韩某的父母也未尽到完全的监护责任,应适当分担损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另外根据我国《民通意见》,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伤害或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给予适当赔偿。本案中的原告和被告未满十岁,均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由于王某和韩某的行为发生在校外,学校已无管理之责,因此学校可以不承担民事责任。

47.刘林与刘颖双方原系夫妻关系,因双方性格不合,于1995年法院调解离婚,婚生女刘琼随刘颖一起生活,刘林每月给付抚养费100元。离婚后刘林虽生活困难,但仍坚持给付其女抚养费。1996年1月刘颖与张生结婚;婚后未生育子女,张生待刘颖之女象亲生女儿一样,刘颖感动之余,于1999年7月在派出所变更刘琼的姓名为张琼。刘林于2001年10月得知刘颖私自将双方之女改为他姓,十分伤感。一纸诉状递交法院要求被告立即恢复女儿原姓名。被告刘颖则称,现其女儿叫张琼已有3年的时间,且已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如果变更,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会形成一定的影响。[试分析] 父母离婚后一方是否有权更改其子女的姓名?

答:根据我国《婚姻法》第22条的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父母双方在子女的姓名问题上应当平等协商,共同确定,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更改子女的姓名。依照婚姻法规定,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现双方之女虽由刘颖直接抚养,但刘林对其女仍有法定的监护权。离婚时已协商一致双方之女取名刘琼,离婚后刘颖未事先征得刘林同意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父姓氏不妥,刘颖的这种行为不应受到法律支持。另外,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9条规定: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父或继母姓氏而引起纠纷的,应责令恢复原姓氏。故法院应判决被告刘颖将双方之女的姓名恢复为刘琼。

48.王某和何某夫妇于1945年结婚,生育二子王智和王勇。在辛苦操劳两个儿子成家立业之后,夫妇俩从1970年起就与两个儿子分开生活。随着年事渐高,生活多有不便,遂于1994年2月和儿子商量、赡养事宜。两个儿子请来舅父作见证人,达成“赡养协议”:王某由王智负责生养死葬,何某则由王勇承担生养死葬的义务。之后,兄弟两个分别将父亲和母亲接回各自家中居住。1995年6月,王某因肺癌晚期不幸去世、在王某患病治疗期间,王智依照协议承担了父亲的全部医疗费用。在父亲去世后,他又单独负责处理了父亲的后事。1996年5月,何某饮食突感不适,被诊断为胃癌,住院治疗。因何某年事已高,不能实施胃切除手术,所以一直进行化疗,医疗费用花费甚多。王勇深感独自难以支付,与哥哥王智协商,要求哥哥承担一部分医疗费。王智以“赡养协议”明确分配了兄弟两人的赡养义务,且他已完成了自己对父亲的赡养义务为由拒绝再承担母亲的医疗费。王勇无奈,为了保障母亲的治病费用,代理母亲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令王智承担起一部分医疗费。[试分析] 赡养协议是否有效?法院应如何判决?

答:亲属间的扶养关系具有强制性,不能以协议约定解除。根据我国《婚姻法》第21条第1款、第3款的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本案兄弟二人之间达成的“赡养协议”,在双方对各自赡养的父母都能充分承担赡养义务,且不违背父母意志时,可以视作对赡养的具体方式的约定,法律无需干涉,因为我们可以将它变通地看作王智赡养母亲应支付的费用由王勇代为交纳,而王勇赡养父亲应交纳的费用由王智代为交纳。然而在其中一方无法按照协议履行赡养义务时,这种约定构成了与法定义务的冲突,实质上是使一方免除了赡养义务,因而是无效的。当母亲住院治疗,而王勇无力独立承担时,王智仍应负担部分给母亲的赡养费。

49.张大强和汪某于1980年结婚后生张某(1982年生),汪某于1995年因病去世。2000年9月,张某考入某大学就读,其父张大强每月支付其生活费600元。2001年10月,张大强结识某单位勤杂女工秦某,逐渐建立了感情,准备结婚。秦某与原夫生育一女,现年5岁,双方于2000年协议离异,其女由秦某负责抚养。听到父亲准备再婚的消息,张某表示反对,在2002年寒假返乡期间与张大强发生激烈争执。但张大强表示自己决心再婚,与秦某共同抚养秦某之女,今后无力再为张某提供生活费用。同年5月1日,张大强与秦某正式结婚,并由当月起不再给张某寄钱。6月初,张某向张大强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自己尚在求学期间,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其父与后妻秦某之女并无法定权利义务关系,不能因为再婚而影响对亲生子女的抚养教育;请求法院判定其父张大强履杆抚养教育义务,继续支付每月600元生活费。张大强辩称:再婚和抚养秦某之女都是出于本人自愿,张某无权干涉;自己已经履行了法定义务,将张某抚养成年,现在张某无权继续索要生活费用。[试分析] 已满18周岁但尚在学校就读的子女,是否属于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对父母是否拥有抚养费请求权? 答:本案涉及到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及其履行条件的问题。我国《婚姻法》第21条第1款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第2款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从本案的情况看,在张某成年以前,张大强夫妇已经履行了抚养教育的义务。关键的问题在于,案件发生时20岁的张某虽然已经超过了成年年龄,但是尚在校就读,没有固定收入,是否应该属于不能独立生活之列?关于这个问题,现行《婚姻法》没有明细的规定。有关司法解释在精神上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根据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抚养问题意见》的规定:尚在校就读的,接受各种教育的在校学生属于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200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释(一)》第20条对此做了修正,规定:“婚姻法第21条规定的‘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将“在校就读的”限定在“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的范围之内,排除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成年子女。因本诉讼发生在最高人民法院《解释(一)》颁布后,因此,张某不属于“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其父无义务再支付对其的抚养费。另外,张某的诉讼理由之一是“其父与后妻秦某之女并无法定权利义务关系,不能因为再婚而影响对亲生子女的抚养教育”,这也是不能成立的。《婚姻法》第27条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依照这一法条的精神,继父母可以和继子女之间形成抚养教育关系。张大强自愿承担抚养教育继女的义务,符合法律规定,张某无权干涉,也不能以此为理山主张法律以外的个人权利。50.被告章丰于1991年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工作,1993年与本地工人石欣结婚,生一予章晨。1996年,章丰到深圳工作,此后,夫妻两地分居。1999年,章丰以夫妻没有共同语言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与石欣离婚。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因此,幸丰从此不再管妻子和儿子的生活费用。被告月收入5000元,有抚养孩子的经济能力。2001年,石欣成为下岗工人,无力抚养儿子,遂向法院起诉,要求章丰给与抚育费。被告声称,若同意离婚则每月给付抚育费600元;若不同意离婚则每月给付抚育费100元。

[试分析] (1)被告以原告同意离婚作为给付抚育费的条件,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2)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应如何确定?

答:(1)不正确。婚姻法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因此,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是法定义务,父母不能以任何理由来推卸责任。本案中,被告在子女问题上讨价还价,不承担抚养义务,法院应判决其给付子女抚育费。(2)1993年最高院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7条指出: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的比例支付。本案中,被告应依上述规定给付抚育费。51.王大钢、王小钢与王力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他们的父亲与前妻生育了王力。前妻亡故后,王力之父与毛娴结婚,共同抚养王力。后来,王力之父又与毛娴生育了王大钢、王小钢。王小钢3岁时,因病成痴呆,生活不能自理。1986年,他们的父亲去世,当时王力25岁,王大钢13岁,王小钢5岁,王大钢、王小钢均由他们的母亲抚养。1993年,毛娴也去世。自此,王力搬出另住,王小钢由王大钢扶养,王力则分文不给。但是,王大钢因工作收入不高,无力负担王小钢的全部费用,便要求王力承担一部分费用,但王力坚持不给。双方争执不下,王大钢诉至法院,要求王力与其共同承担王小钢的扶养义务。经法院查明,王力有固定工作,经济状况良好。

[试分析] 王力有无扶养王小钢的义务?

答:有。原《婚姻法》第23条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养的义务。可见,兄、姐对弟、妹承担扶养义务,应符合下列条件;(1)兄、姐有负担能力;(2)弟、妹尚未成年而且其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扶养能力。本案中,—王大钢是王小钢的同父同母的兄弟,在其父母双亡时,其应当承担扶养王小钢的义务。关键是,王力作为王小钢同父异母的兄

弟,应否承担扶养王小钢的义务.呢?原《婚姻法》第23条中所指的兄、姐、弟、妹包括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也包括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因此,王力作为未成年的王小钢的同父异母的兄长,也同样有扶养王小钢的义务。

52.方芳是卫秀兰的外刊,女,自小由卫秀兰抚养,直到她工作。卫秀兰的晚年生活费,原由其侄子负担,1990年,侄子去世,卫秀兰的生活发生困难。方芳之母赵珍收入也不多,而当时方芳收入较多,于是卫秀兰便与赵珍、方芳协商,由她们每月各付给80元赡养费。后来,因方芳与卫秀兰发生争吵,从1994年11月起停付赡养费。卫秀兰即起诉,要求方芳按月给付赡养费。而方芳则称:自己是外孙女,没有赡养外祖母的义务。[试分析] 方芳是否有赡养外祖母卫秀兰的义务?

答:有。在通常情况下,父母由子女赡养,但在一定条件下,孙子女、外孙子女也有赡养祖父母的义务。原《婚姻法》第22条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政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5条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确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本案中,方芳有负担能力,而赵珍赡养能力不足;且方芳自幼由外祖母卫秀兰扶养,故方芳应承担赡养卫秀兰的责任。

53.尹玲与尹胜是同父异母的姐弟,1978年3月,尹胜出生时,尹玲已出嫁多年。1983年,尹胜的父母双亡。于是,尹玲将弟弟接到家中,扶养其长大,直到尹胜考上大学。在上大学期间,尹玲仍供给弟弟生活费用。尹胜工作后,不时给尹玲寄钱以贴补家用。2002年,尹胜结婚,其妻坚决反对尹胜给尹玲继续寄钱;而此时,尹玲已年迈,体弱多病,且其丈夫已去世,膝下无子女。这样尹玲生活异常困难,又无其他近亲属,敌要求尹胜每月付给生活费。但尹胜终因妻子反对,拒绝给付。无奈,尹玲诉至法院。

[试分析] 尹胜有无给付其姐姐尹玲生活费的义务?

答:有。婚姻法29条规定,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弟、妹扶养兄、姐需要具备下列条件:(1)扶养人是由兄、姐扶养长大并有负担能力;(2)被扶养人必须是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人。以上二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本案中,尹胜和尹玲为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尹胜从小由尹玲扶养长大;而尹玲年老后,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近亲属,因此,符合弟、妹扶养兄、姐需具备的条件,尹玲有权要求尹胜支付扶养费,尹胜应承担对其姐尹玲的扶养义务。54.崔晓生、刘莲夫妇为个体工商户,经常外出做买卖。1990年3月,崔晓生夫妇到广州进货,一去不回。无奈之下,崔的父母于1994年8月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告崔晓生、刘莲死亡。人民法院于1994年10月依法作了判决。崔晓生夫妇的儿子崔京(?岁)随其祖父母生活。1994年,崔京的祖父母因年老无力照顾崔京,决定送养崔京。1996年底,崔京的祖父母与收养人王玉山夫妇签订了收养协议,并办理了公证手续。1997年初,崔晓生夫妇突然出现,随后崔晓生以送养人不合格、崔京不符合被收养人的条件为由,请求法院确认王玉山夫妇与崔京之间的收养关系无效。[试分析] (1)崔京是否符合被收养人条件? (2)崔京祖父母是否符合送养人条件? (3)该收养关系是否有效? 答:(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简称《收养法》)第4条规定,以下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①丧失父母的孤儿;

②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③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本案中,崔京被收养时,其父母已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死亡。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发生与公民自然死亡同样的法律后果。送养时,崔京已成为丧失父母的孤儿,因此是符合被收养人的条件的。(2)符合。《收养法》第5条规定,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为送养人:①孤儿的监护人;②社会福利机构;③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收养法》第13条规定,监护人送养孤儿应受到一定限制——须征得有抚养义务的人的同意。有抚养义务的人不同意送养,监护人不愿意继续履行监护职责的,应依民法通则的规定变更监护人。本案中,崔晓生夫妇在被依法宣告死亡后,崔京的祖父母即成为其监护人。在不存在其他抚养义务人的情况下,崔京的祖父母无须征得他人同意,可直接送养崔京,他们符合《收养法》第5条、第13条规定的送养人条件。

(3)有效。本案中,被收养人和送养人都符合法定条件,所以收养关系有效。

55.刘龙、刘虎、刘豹是同胞兄弟。1994年,刘的妻子因难产而死,婴儿活了下来,取名刘波。妻子死后,刘豹因过度伤心,精神失常,偶尔清醒时,也不能照顾刘波。经治疗,病情未好转。刘龙、刘虎即请求人民法院宣告其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并由村委会指定刘龙为刘波的监护人。1996年7月,刘龙与吕放夫妇订立了书面收养协议,将刘波送给吕放夫妇收养。此事被刘虎知道后,他要刘龙把刘波抱回来,否则就上法院。刘龙却说:“我是监护人,送养刘波是合法的。”[试分析] 刘龙的送养行为是否符合《收养法》的规定?

答:不符合。对本案送养的合法性的考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收养法5条规定:孤儿的监护人可以成为送养人。本案中,刘波的父亲仍在世,刘波并非孤儿,因此,刘龙不符合收养法规定的送养人的条件。二,收养法12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得将其送养,但父母对该未成年人有严重危害可能的除外。本案中,刘豹虽为限制行为能力人,但未对其子有任何伤害行为,在这种情形下,出于保护父母、子女权益的要求,是禁止监护人送养的。因此刘龙的送养行为不符合收养法的规定。56.王某与黄某原是夫妻。1997年4月,王某囚犯罪,被送劳教1年,为此,黄某诉请与王某离婚。1998年1月,法院判决准予离婚,并且双方所生男孩由黄某抚养。在王某服刑期间,黄某擅自将孩子送给姜某收养。姜某领养男孩子后,为他更改了姓名,迁了户口。王某服刑期满后,几番周折找到收养人姜某,多次要求领回男孩,未成。无奈之下,起诉至法院。[试分析] 本案中的收养关系是否成立? 答:不成立。《收养法》规定:生父母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送养。本案中,黄某未经孩子生父王某同意擅自将孩子送养,且王某在服刑期间,不属于生父母一方不明或查找不到的情形,因此收养关系不成立。

57.李良和王旭夫妇有一子一女,儿子李雷,女儿李小清。在生下李小清之后,王旭因病丧失生育能力。李良之兄李健夫妇婚后一直不能生育,便想收养李小清为养女。李良念及兄弟情谊,且自家又有两个孩子,便同意将李小清送养。双方于1998年1月签订了书面收养协议,但未办理登记。此后,李小清就由李健夫妇抚养。李健夫妇对孩于很好。不料,1998年8月,李雷外出时遇车祸身亡。李良夫妇痛不欲生,又考虑到王旭已丧失生育能力,便商议将李小清接回家来,但李健夫妇执意不肯。无奈李良夫妇向人民法起诉,以收养关系未绎登记为由,要求李健夫妇归还李小清。[试分析] 法院应如何处理?

答:法院应驳回李良夫妇的诉讼请求。1998年11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收养法》第15条关于收养关系成立的形式要件的规定进行了修改。根据《收养法》第11条规定: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订

立收养协议的,可以订立收养协议。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可以看出,《收养法》修改后,当事人若想成立收养关系,首先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收养登记,而收养协议和收养公证则并非形式条件。而修改前的《收养法》规定了收养关系成立的三种形式条件,即行政登记程序、书面协议程序、书面协议兼公证程序。本案中,李健夫妇收养李小清是在1998年1月,而收养法于1998年11月修改,根据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当时的收养行为适用修改前的《收养法》。而李良夫妇和李健夫妇签订有书面收养协议,符合修改前的《收养法》规定的收养成立的形式要件,故该收养行为有效成立。另一方面,鉴于收养人李健夫妇对孩子细心照顾,并无不履行抚养义务、虐待遗弃被收养人的行为,也不具备解除收养关系的条件,故法院应驳回李良夫妇的诉讼请求。58.常劲夫妇有一子常浩。1998年3月,常劲一家外出旅游,不幸遇车祸,三人中只有常浩一人存活下来,成为孤儿;常劲的同事40多岁的凌云夫妇见常浩可怜,虽家中并不宽裕而且还有一个儿子,决定收养常浩,遂去民政局办理手续。但民政局称凌云夫妇不符合收养条件,不予办理。[试分析] 民政局的行为是否有法律依据?

答:民政局不予登记的行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收养法》第6条规定,收养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无子女;(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3)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4)年满30周岁。本案中,凌云符合后三个条件。关键是他们已有一子,是否还可收养常浩?《收养法》第8条规定,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因此,凌云虽有一子,但其收养孤儿常浩的行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民政局应予办理登记。

59.陶伟和宋菲原系夫妻关系。1992年5月2日,两人决定共同收养一名弃婴,并依法办理了登记,之后给弃婴取名陶燕。由于陶伟常年外出打工,陶燕就一直同宋菲的母亲宋玉梅生活。宋菲也常常照料陶燕,并每月付给一定的生活费。1995年3月,陶伟与宋菲协议离婚,双方商定陶燕同宋菲生活,由宋菲抚育。同年8月,宋菲与徐大伟结婚,陶燕仍在宋玉梅处生活,宋菲每月给付生活费400元。1998年12月,宋菲因车祸死亡,陶伟和徐大伟都不愿承担抚育陶燕的义务。到了1999年4月,陶伟为彻底摆脱陶燕对其影响,就与宋玉梅协商,以一次性给付陶燕5 000元生活费为条件,解除与陶燕的收养关系。宋玉梅认为陶伟给的生活费太少,要求增加抚养费;而陶伟以早巳与宋菲离婚,且已与宋玉梅协商解除与陶燕的收养关系为由而拒绝。宋玉梅遂起诉到法院。

[试分析] (1)陶伟和宋菲的离婚是否影响陶伟和陶燕的父女关系? (2)陶伟与宋玉梅能否协商解除陶伟与陶燕的收养关系?

(3)徐大伟对陶燕是否有抚养义务?

答:(1)陶伟与陶燕之间的父女关系并不因陶伟与宋菲的离婚而改变。根据《收养法》的有关规定,陶伟与陶燕之间的收养关系合法成立,具有法律效力;从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陶伟与陶燕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原《婚姻法》第29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不能。根据《收养法》规定,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能解除收养关系,但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本案中,陶燕是弃婴,没有送养人,而宋玉梅是陶燕的养外祖母,故不符合送养人和收养人协议解除收养的条件。(3)没有。原《婚姻法》第21条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本案中,陶燕与徐大伟之间是继父女关系,但陶燕一直与宋玉梅一起生活,并未与徐大伟发生抚养教育关系,因而未形成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故徐大伟对陶燕无抚养义务。

60.安兴国、廖虹夫妇二人在年过四十仍无孩子的情况下,收养了当地福利机构的一个男童,取名安林,并将其抚养成人。这期间廖虹的父母囚年老体弱被廖虹接到家中一起居住。1998年,安林参加工作,并结了婚开始单独生活。1999年,安兴国:夫妇外出时双双遇难身亡,只剩廖虹的父母健在。二老年迈,又无收入便要求安林赡养他们,但被安林拒绝,他表示养父母都已不在了,他不再是他们的儿子了,跟他们的亲属也没有关系了。为此,二老起诉到法院,要求安林承担赡养义务,负担他们的生活费。

[试分析] (1)安兴国夫妇死后,安林与廖红的父母是否还存在法律关系? (2)安林是否应该承担赡养两位老人的义务?,

答:(1)存在。收养法23条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规定。本案中,安兴国夫妇与安林的收养关系合法成立,即使安兴国夫妇身亡,但法律上的拟制关系并不因他们的死亡而消失。因此,安林与其外祖父母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仍存在。(2)应该。原婚姻法第22条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本案中,安林与廖虹的父母间存在拟制关系,且有负担能力,而安兴国夫妇双双身亡,所以安林应承担对外祖父母的赡养义务。61.已到中年的邢秀莲膝下无子,为了晚年有人照顾,遂于1980年收养王成并将他抚养成人。王成参加工作后,便搬出另住。后来邢秀莲因身体弱,需要人照顾,王成便又搬回居住。但时间长了之后,两人常发生争执,相处得很不好。为安度晚年;邢秀莲遂提出与王成解除收养关系,并要求王成支付生活费10000元。王成同意解除收养关系,但不同意给邢秀莲生活费。后邢诉至法院。

[试分析] (1)双方可否协议解除收养关系? (2)王成是否应当给付原告生活费?

答:(1)可以。《收养法》第27条规定,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无法达成协议的,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本案中,王成已成年,并且与养母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邢秀莲提出解除收养关系后,王成也同意,故双方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2)应当给付原告生活费。《收养法》第30条规定,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本案中,邢秀莲年老,且无经济收入而王成已成年,因此,应当给付原告生活费。

62.郑民8岁时父母双亡,被其伯父郑成厚夫妇收养。郑成厚夫妇原有一子一女,结婚后均已分开另过。1989年,郑民的养母病逝。1993年,郑民结婚,不再与郑成厚共同生活,并且双方协议解除了收养关系。不久,郑成厚病重,医疗费支出很多,而其亲生子女因厂内效益不好,无力尽更多的赡养义务。郑成厚要求郑民给付一定的生活费,遭到拒绝。郑成厚起诉至法院,郑民以其有生活来源为由提出抗辩。经法院审理查明,郑成厚每月退休费100元,不够支付医药费;其亲生子女每月仅能支付50元赡养;而郑民月收入近千元,经济状况较好。因此判决郑民每月给付郑成厚生活费100元。1995年,郑成厚病逝,留有遗产平房三间。郑民以自己负担了郑成厚主要的生活费用,尽了赡养义务,应视为收养关系已恢复为由,要求以养子身份继承郑成厚的遗产,被拒绝后诉至法院。人民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

[试分析] (1)法院判决郑民每月支付郑成厚的100元生活费是否有法律?(2)法院为何驳回郑民的诉讼请求?

答:(1)有法律依据。《收养法》第20条规定,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本案中,郑民由郑成厚抚养长大;而郑民以郑成厚有生活来源为由提出抗辩是不成立的。因为对“缺乏生活来源”不能绝对地理解为一点收入也没有,郑成厚本人的退休金不足以支付其医疗费用;而两个子女给付的赡养费也不足以维持其起码的生活;而同时,郑民有支付能力。根据上述规定,判决其承担部分赡养费,是有法律依据的。(2)根据《收养法》第29条的规定,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即行消除,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自行恢复,但成年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是否恢复,可以协商确定。本案中,郑民与郑成厚之间的收养关系已由二人协议解除,故他们之间父子的权利义务即行消除,其中包括郑民对郑成厚的继承权。收养关系解除后,当事人要恢复收养关系的,仍应按照有关收养的条件和程序的规定办理。本案中,当事人既没有恢复收养关系的意愿,也没有履行有关程序,因此收养关系经协议解除后即产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以承担了部分赡养义务为由主张养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所以人民法院驳回郑民的诉讼请求是正确的。

63.1990年,阮中怀夫妇与邻村的胡进夫妇达成了收养协议,将儿阮星(6岁)送给胡进夫妇收养。阮星被收养后,改名胡星,受到养父母一家宠爱,并与生父母时有往来。1996年,胡星因逃学,胡进气愤不过,打了他一个耳光,胡星赌气回到阮家。后胡进夫妇多次到阮家找胡星,要领他回家,而胡星坚决不回,并提出要断绝与养父母的关系。两个月后,阮中怀夫妇提出解除收养关系。胡进夫妇经过考虑,同意解除收养关系,但要求阮中怀夫妇补偿他们在6年间支付的抚养费12000元。阮中怀夫妇却认为收养关系的解除,系胡进夫妇的虐待行为所致,因而不能付给抚养费。双方争执不下,诉至法院。

[试分析] (1)本案中收养关系能否解除? (2)阮中怀夫妇拒绝支付抚养费用是否有法律依据?

答:(1)能够解除。《收养法》第26条规定,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之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养子女年满10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本案中,阮中怀夫妇与胡进夫妇就解除收养关系已达成协议,且胡星自己也提出要解除收养关系,因此符合上述规定,收养关系可以解除。(2)没有法律依据。《收养法》第30条第2款规定,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适当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但因养父母虐待、遗弃养子女而解除收养关系的除外。所谓虐待,是指经常实行打骂、饥饿、禁闭、有病不给治、凌辱人格等行为。本案中,胡进夫妇对胡星非常宠爱,没有实施上述行为。而胡进在管教孩子时,打了胡星一耳光,这根本不构成虐待行为。因此,阮中怀夫妇拒绝支付抚养费用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法院应判决阮中怀夫妇向胡进夫妇补偿他们6年间支付的抚养费用和教育费用。

64.原告皮某夫妇与刘某系中学同学,3人从小一起长大,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1985年,皮某与胡某结婚,婚后生有一女,取名皮明。1986年,刘某与孙某结婚,婚后生有一子孙桐。不幸的是,孙某在1989年身染重病,撒手人寰。刘某带着一个孩子,日子过得比较艰难,皮某夫妇经常前来看望,并时有接济。正当刘某一天天看着儿子长大的时候,由于积劳成疾,2002年6月也一病不起。皮某夫妇在其住院时,担负起了主要的护理工作。2002年7月,刘某自知身体极度不适,于是将皮某夫妇找来,在孙桐在场的情况下,写下一纸协议,请求皮某夫妇在自己死后能够养育孙桐,给孙桐一个完整的家;并要求孙桐在自己死后将皮某夫妇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看待;至于自己的遗产,由孙桐全部继承,皮某夫妇在孙桐未成年时为养育孙桐可以动用。刘某与孙桐、皮某夫妇及在场的两个朋友作为见证人在该协议上签字。几天后,刘某与世长辞。刘某逝世后,皮某等人处理了刘某的后事后,持与刘某的协议向市民政机关提出收养孙桐的申请,民政部门审查后未予批准,皮某提请市人民政府复议。[试分析] 刘某临死前与马某夫妇所签的协议是否送养协议?本案可否按收养关系处理?

答:凡收养协议必然要有送养和收养的意思表示。本协议没有明确的“收养”和“送养”的字样,从字面意思上看该协议与一般收养协议不同。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皮某夫妇对孙桐的抚养责任,即便存在孙桐将皮某夫妇当作亲生父母看待的字样,也并不证明会发生身份关系的改变。因此,该份协议应是委托抚养协议而不是收养协议。其次,从我国《收养法》有关规定看,即使该份协议具有收养协议性质也是无效的。从被收养人的条件来看,孙桐已经15岁,不符合《收养法》第4条规定的被收养人不满14周岁的年龄限制,从收养人的条件看,皮某本身已有子女,不符合《收养法》第6条收养人“无子女”的规定。我国《收养法》第17条规定:“孤儿或者生父母无力抚养的子女,可以由生父母的亲属、朋友抚养。抚养人与被抚养人的关系不适用收养关系。”根据本案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某市民政机关认为皮某夫妇与孙桐形成的是委托抚养关系,不予办理收养登记是正确的

65.陈秦、齐艳夫妇均生于1955年,因膝下无子,想收养一个孩子。1992年,他们经人介绍认识了郭川、赵莲夫妇。郭川夫妇有一子郭斌,年11岁。因为郭川的父亲得重病,赵莲又突然得了重病,郭川无力照顾孩子,故与赵莲商议将孩子送与他人收养。1992年7月,郭川夫妇与陈秦订立了书面收养协议,陈秦怕郭川夫妇反悔,就同二人去办理公证。在办理公证时,公证员得知郭川未就此事征得其子郭斌的同意,未予办理公证。[试分析]

(1)刘某临死前与马某夫妇所签的协议是否送养协议? 本案可否按收养关系处理? (2)公证员的做法是否符合《收养法》的有关规定? 答:符合。本案关键问题是对收养合意的认识问题。我国《收养法》对收养合意的要求是:第一,送养人同意。根据《收养法》第10条第1款规定,生父母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送养。第二,收养人同意。根据《收养法》第10条第2款规定,有配偶者收养子女时应夫妻双方共同收养。第三,有识别能力的被收养人同意。根据《收养法》第11条规定,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须双方自愿。收养年龄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本案中,被收养人郭斌已11岁,因此,他与陈秦夫妇收养关系的成立,不仅需要他的生父母与收养人的合意,而且要征得他的同意。因此,公证员的做法符合《收养法》的有关规定。66.邱元、姜红均是甘肃省某县农民,两人均已年近六旬,膝下无子女,多年来靠捡破烂为生,生活很艰难。1998年7月,两人在垃圾箱旁发现一弃婴,遂抱回家去。两人见女婴很可爱,协商决定收养女婴,于是去民政部门办理收养登记。但当地民政部门认为他们不具备收养人条件,不符合《收养法》的要求,未予办理。

[试分析] 民政部门的做法址否符合法律规定?

答:符合。《收养法》第6条规定收养人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无子女;(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3)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

收养子女的疾病;(4)年满30周岁。本案中,邱元夫妇符合第一、三、四个条件,但是不具备第二个条件,即收养人应具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应从经济条件上来考察。邱元夫妇常年以捡破烂为生,生活已很艰难,再负担一个孩子则更无能力;此外,两人均年事已高,健康状况也不是很好。综合来看,邱元夫妇不适合做女婴的收养人,民政部门不予登记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67.戈森、陆艳均系再婚。戈森与前妻有一女戈贝贝,由其前妻抚养;陆艳与前夫有一子,由她自己抚养。2000年,戈贝贝16岁,其生母不幸因工伤事故死亡,戈贝贝只得随父亲一起生活。陆艳,对戈贝贝很好,戈贝贝也很尊重陆艳,但她总觉得陆艳是继母,不是自己真正的母亲。陆艳为此比较苦恼。后来,经人指点,她与戈森商量收养戈贝贝,戈森表示同意。[分析]据《收养法》,陆艳能否收养戈贝贝? 答:能,收养法第14条规定,继父或者继母经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可以收养继子女,并可以不受本法第4条第3项、第5条第3项、第6条和被收养人不满14周岁以及收养一名的限制。按此规定,收养继子女的实质要件为:(1)被收养人可以不受不满14周岁的限制;(2)生父母即使没有抚养子女的困难,也可以将子女送养;(3)收养人可以不受无子女和年满30周岁的限制;(4)收养人不受收养一名的限制。本案中,因戈贝贝的生母已死,陆艳经得其生父戈森同意后,可将戈贝贝收为养女,而不受她已有一子和戈贝贝已16岁的限制。

68.田壮与自幼身患残疾的妻子艾晓庆有一子田立,时年3岁。田壮在1999年2月因车祸死亡,其后艾晓庆生活无着落,经人介绍认识了方某,二人相处了丰年准备结婚,但方某不愿意带田立共同生活。于是,在婚前,艾晓庆把自己无力抚养的田立送给了邻居收养,并办理了收养手续。但田立的祖父母得知艾晓庆将孩子送给他人收养的情况后,强烈反对,要求自己抚养。在遭到拒绝后,田立的祖父母向法院起诉。[试分析] 此案应如何处理?

答:应判决解除原收养关系,确认田立由其祖父母抚养。《收养法》第18条规定,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送养未成年子女的,死亡一方的父母有优先抚养的权利。本案中,田立的祖父母有优先抚养田立的权利。

69.原告毛家兴系被告毛军之养父。原告于1982年6月收养了刚出生的毛军。收养后,养父母子女关系一直融洽。1999年2月,毛家兴的前妻因病去世,毛家兴拟再婚,遭到毛军的反对。2000年4月,毛家兴执意再婚,但自此家中是非不断,养父子感情急剧恶化,特别是毛军经常借故辱骂毛家兴夫妇。于是2002年8月,毛家兴到法院起诉,要求与毛军解除收养关系。毛军并称:“我由养父收养并抚育成人,但养父再婚后,有意抛弃我。我现在没有工作,又无经济来源,故不同意解除收养关系。”[试分析] 本案应如何处理?

答:法院应当判决解除毛家兴和毛军间的收养关系。收养关系因收养人与送养人的合意而产生,但在一定条件下,收养关系也能依法解除。《收养法》第26条、第27条分别对解除收养关系作了规定。(1)养父母与未成年养子女间解除收养关系的条件。养父母与未成年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只要具备下述两个条件之一,即可解除:第一,收养人(即养父母)与送养人间达成协议,但养子女年满10周岁的,须征得其本人同意;第二,收养人(即养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的行为,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收养义务。对于第二个条件,达不成解除协议的,送养人有权起诉请求解除收养关系。(2)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解除收养关系的条件。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只有在双方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时,才可以解除。解除的方式有两种,双方可以协议解除;协议不成的,一方仍有权起诉请求解除收养关系。本案中,毛家兴与毛军关系恶化,已达到无法共同生活的程度,符合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解除收养关系的条件。因此,法院应判决解除他们的收养关系。

70.原告许平的丈夫李健于1993年囚车祸死亡。许平一直体弱多病,丈夫死后,无力抚养自己2岁的儿子李枫,于是,许平将李枫送给了同事章飞夫妇收养,并办了必要的手续。章飞夫妇婚后无子,收养了李枫后,非常满意。不料,1997年,小李枫6岁时,在玩耍时摔断了腿,虽经治疗但留下了终身残疾,于是章飞夫妇认为,孩子又不是亲生的,养一个残疾人不值得。于是,两人又向许平提出解除收养关系。而此时,许平身体更弱,便不同意他们的要求。于是,章飞便把孩子送回到许平家,双方争执不下。原告诉至法院要求章飞夫妇领回孩子。

[试分析] 法院应如何处理本案?

答:法院应支持许平的请求,责令章飞夫妇领回孩子抚养。收养法第26条规定,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养子女年满10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本案中,章飞夫妇与李枫之间的养父母子女关系已经合法成立,在送养人许平的反对下,收养关系不能解除;而且,李枫是在收养后致残的,对这一情况章飞夫妇作为法定监护人是负有责任的,如果他们坚持不领回孩子抚养,那么章飞夫妇的行为就构成了遗弃行为,依法应该承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四、婚姻的终止(71—80)

71.刘某与乔某1985年结婚。2001年刘某被查出患有麻风病且已经是晚期,不得不与妻儿隔离,住进医院。妻子乔某起初还去医院探望,后来渐渐不去了。刘某从9岁的儿子口中,知道妻子与一个“叔叔”好上了,且那人还经常来家中留宿。刘某婚前开有一五金店,现有资产九万元。他住院前,就已感到妻子有了婚外情。为了防止死后财产落入他人之手,遂委托其兄与妻子一起经营该店。刘某从其兄处得知,乔某经常从店中拉账,而且越拉越多。其兄还告诉他,乔某确实已与一老板好上了,两人已经发生同居关系。刘某随即于2002年1月提出离婚。而乔某在答辩状中辩称:夫妻感情一直较好,愿等刘某治愈,不同意离婚。

一审法院审查了刘某之兄提供的证据,经查证,证实乔某确实有第三者,说明夫妻感情已岌岌可危,乔确有图谋财产之嫌。审判人员认为,如果乔某同意离婚,就可根据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中第1条关于“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疾病”的规定,直接判决离婚,遂反复做乔某的工作,劝其离婚。乔某最后同意离婚,但提出要分割一半五金店,儿子归其抚养。刘坚决不同意乔的要求,只愿给其1万元,儿子不能成为别人家的人,由刘抚养。审判人员支持刘某的要求,一审判离,并在财产和子女抚养方面满足了刘某的要求。乔某对此不服,提出上诉。

二审法院审理证实,原、被告感情基础一般,婚后被告常与异性客户有暧昧关系,自从刘某住院后与一老板半公开同居数次,均有证据材料。因此,一审法院判决以刘某患有麻风病为由准予离婚,适用法律不当,应以最高人民法院1989年《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8条关于“一方与他人通奸、非法同居”引起离婚的规定,判决准予离婚。二审法院认为,

一审法院对于财产和子女抚养的判决也不正确,应根据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6条、第10条,将五金店归刘某所有,刘某给予乔某三万元的补偿。根据新《婚姻法》第36条和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3条,判决双方的孩子由乔某抚养,刘某每月支付孩子抚育费150元。

[试分析] 你对本案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判决的看法。

答:对于准予离婚的判决理由,二审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是我国判决离婚的法定理由。引起夫妻感情破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案原告婚后患有禁止结婚的疾病,同时被告又有与人通奸、非法同居的行为,这两种原因可能引起夫妻感情破裂。从本案的实际情况来看,原告刘某患有麻风病后,被告始终认为夫妻感情很好,不愿与刘某离婚,而原告也未提起离婚要求。而当原告得知被告有婚外情且发展到公开同居关系时,立即提出离婚,这说明被告乔某与人通奸、非法同居的行为才是引起夫妻感情破裂的真正原因。因此一审法院以刘某患有麻风病为由判决离婚是不恰当的,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上述司法解释中第8条关于一方与他人通奸、非法同居,无过错一方起诉离婚的规定,判决准予离婚。对于五金店,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的判决不正确,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的第19条规定:“婚姻法第18条规定为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而不再适用“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因此,二审法院将3万元作为给乔某的补偿是不正确的。对于孩子的抚养问题,一审法院过分考虑了乔某的过错,而忽略了刘某作为一个不久于人世的麻风病患者已无精力抚养教育子女,二审法院根据婚姻法关于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决定子女随何方共同生活,以及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司法解释中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不愿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规定,判决孩子随乔某共同生活,并由刘某给付一定的抚养费是适当的,体现了保护子女利益和未成年人利益的精神。

72.某甲(男)与某乙(女)青梅竹马,两人在同一所学校读高中后又一同回到家乡务农,在共同生产劳动中彼此的感情越来越深,遂于1995年国庆节登记结婚,次年某乙生一男孩。夫妻共同抚养孩子,照料家庭,十分和睦。2000年3月,某甲囚车祸导致半身瘫痪,某乙不仅要下地干活,还要照料儿子、伺候丈夫,十分辛苦,但她毫无怨言。眼看着妻子一天天憔悴下去,某甲十分痛苦。他不愿成为妻子的包袱,耽误其青春,便与父母商量,打算与某乙离婚,然后随父母生活。某甲的父母通情达理,同意了儿子的要求。其后某甲便与某乙商量协议离婚。起初某乙坚决不同意,后经某甲反复劝说,终于同意协议离婚,但提出离婚之后愿意将某甲留在家中,自己招郎上门,与后夫共同抚养某甲及儿子。某甲同意了此意见,两人于2001年11月去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经婚姻登记机关管理员审查,某甲与某乙确系自愿离婚,并已经达成书面协议,对子女抚养及离婚后某甲的生活问题作了适当处理。但当他了解到双方离婚的真正原因后,认为双方夫妻感情并未破裂,便向其作调解和好工作,在调解无效后,仍不准他们办理离婚登记手续。

[试分析] 婚姻登记管理员的做法是否正确?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条件是什么?

答:婚姻登记管理员的做法是错误的。根据我国《婚姻法》、《民法通则》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必须符合下列三个条件:双方当事人须有婚姻行为能力;双方当事人须有离婚的合意;双方须对离婚后的子女和财产等问题已经有适当处理。我国《婚姻法》第32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可见,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是人民法院判决准予离婚的法定条件,而不是婚姻登记机关准予离婚登记的法定条件。本案中,当事人双方确系自愿离婚,均有婚姻行为能力,并就子女抚养和离婚后某甲的生活问题达成协议,符合法律规定的离婚登记的条件,还要登记机关审查后,应该准予登记离婚。

73.宁某,某工厂工人,1992年认识牛某并很快与牛某建立恋爱关系,1993年两人登记结婚,婚后感情尚好,生有一女,现年7岁。从1998年夏天起,宁某与同事叶某通奸,被牛某发现,牛某最初也规劝宁某,并采取一些行动来改善夫妻关系,但宁某不为所动,反而变本加厉,与叶某搞得火热。牛某努力未果,两人关系看是恶化。同年12月,宁某向法院起诉要求与牛某离婚,牛某不同意,法院判决不准离婚。此后双方关系仍未改善,经常争吵不休。宁某擅自变卖家中的电视机、电风扇等物(宁某在1992年底购置),为此双方关系更趋恶化。1999年1月起,宁某住到单位,不再回家,每月工资也不再补贴家用。牛某靠自己少量收入维持母女两人生活,家中尚有家具一套,为婚前宁某所买。02.2.某再次向法院起诉,坚决要求离婚。牛某则提出,夫妻纠纷系第三人介入导致,只要排除外来干扰双方有可能和好,因此仍不同意离婚。经法院多次调解,双方固执己见。另外,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查明,夫妻分居期间宁某向他人借债l800元.牛某借债4000元。试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法院可否判决双方离婚?(2)如双方离婚,所生之女由何方抚养为宜?抚养费、教育费应如何负担?(3)家具应如何分割?宁某所变卖之物应如何处理? (4)宁、牛各方所借债务应如何处理? (5)除上述问题外,你认为还有什么问题要解决?

答:(1)法院应判决双方离婚。理由:宁某与他人通奸,不履行丈夫与父亲的义务,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一年;宁某两次提出离婚,经多次调解无效,应视为感情确已破裂,可判决准予离婚。(2)女儿由牛某抚养为宜,宁某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理由:女儿长期随母生活,父亲不尽抚养义务,且思想品质不良,故判决离婚时女儿应由牛某抚养为宜,但仍应征求女儿本人意见;宁某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直至女儿独立生活;此外,宁某还应当支付分居期间女儿的抚养费、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3)家具应当视为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家用电器属于个人财产。理由: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应当照顾女方和子女的利益,同时应照顾无过错的女方;新婚姻法取消了夫妻婚前财产经过一定时间转变为个人财产的规定,所以家用电器属于宁某所有。(4)宁某所借债务由本人偿还,牛某所借债务由双方共同清偿。理由:分居期间各自所借之债,由于宁某未负担家庭生活费用,故其所欠之债应视为个人债务,由本人偿还;牛某所借债务系用于家庭生活,应视为夫妻共同债务,以共同财产偿还。如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时,由双方协商解决,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5)离婚时,牛某生活困难,宁某应给予适当帮助。

74.丁某和徐某自小相识,1980年建立恋爱关系,1982年10月登记结婚。婚后两人感情很好,生育子女三个:长子现为初中学生;长女念小学,自幼与祖父母一起生活;幼女仅1岁零9个月。丁某和徐某婚后,同心同德,勤俭持家,家境慢慢富裕。1987年丁某与他人合伙办起了汽车修理厂,经营汽车修理业务,徐某基本上承担全部家务,有时抽空到厂里干活挣钱,致富步子大大加快。1991年两人修建二层楼

房一栋,价值约3万元,1993年丁某和他人的合伙关系因故解散,丁某和徐某夫妻二人单独办起了汽修厂,并贷款投资扩大再生产。1995年利用现有资金和贷款另建三层楼房一栋,价值约8万元。1995年12月,丁某与某个体女业主有不正常来往,徐某对此不满,与丁某发生口角,夫妻关系出现裂痕。之后,丁某又结识了寡妇,继而勾搭成奸,丁某经常夜不归宿,徐某获悉很生气,公开责骂丁某和该寡妇,丁某不但没有悔改之意,反生与该寡妇成婚之意,拒绝和徐某同居,且公开宣称寡妇是其爱人。2002年3月,丁某向法院起诉离婚,徐某同意离婚,但双方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和债务清偿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丁某和徐某的长子因看不惯其父所为,表示愿意随其母共同生活,徐某也同意。经查,丁某和徐某的共同财产除二层楼房一栋,三层楼房一栋之外,尚有厂房一栋,价值5万元;汽车一辆,约4万元;现金3万元,债权10万元。此外还有彩电、冰箱等物。丁某和徐某在办厂过程中陆续贷款20万元。丁某和两个女人鬼混,另外又借款约3万元。试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

(1)本案中,三个孩子应由谁抚养合适? (2)对丁某和徐某的财产应如何处理? (3)对丁某和徐某的债务应如何处理?

答;(1)根据法律规定,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对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除非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的疾病,子女不宜与之共同生活;或因为母亲不愿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本案中,丁某和徐某的幼女年仅1岁零9个月,徐某的条件也符合法律规定,故应由徐某抚养幼女。根据法律规定,对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已能判断一定是非,法院在判决时应征求、考虑他们的意见。本案中,丁某和徐某的长子明确表示愿意随母共同生活,徐某也同意抚养,故法院应判长子由徐某抚养。按照法律规定,父母双方条件相同,但子女单独随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多年的,且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能力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的优先条件。本案中,丁某和徐某的长女自幼与祖父母一起生活,其祖父母靠丁某的供养,也有能力照顾她,而且已有两个子女判归徐某,故法院应判由丁某抚养长女。(2)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本案中,两栋楼房、厂房、汽车都是丁某和徐某在婚后购置,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离婚时应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和子女利益的原则判决,同时还要照顾无过错方利益。本案是由丁某一方过错引起的离婚案件,徐某无过错,又是妇女,而且要抚养两个子女,所以应多分一些共同财产。丁某是汽修厂业主,厂房等设备对其来说是生产资料,而且20万元的共同债务是国家贷款,从发展生产,确保国家信贷收回,维护国家利益出发,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应该将厂房等生产资料分给丁某,由丁某对徐某做出补偿。

(3)20万元贷款是丁某和徐某两人为办厂、扩大再生产所借,屑夫妻共同债务,由丁、徐二人共同偿还。3万元债务是丁某为与两个女人鬼混所借,并未用于家庭生活,属于个人债务,应由丁某本人偿还。

75.潘某是某专科学校的教师。1988年,潘某与刘某相识,不久即确立恋爱关系,”89年1月登记结婚。婚后感情较好。1990年潘某生了个儿子。1990年刘某以夫妻共同存款与另外两个人合伙办一纺织厂,该厂固定资产价值62万元,流动资金21万元。其中50万元为银行贷款,还贷后的盈利按各1/3比例偿还;各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工厂开办1年后盈余75万,偿还银行贷款50万及交纳税款后还剩下12万,合伙人协商将12万继续投入再生产。1992年,刘某用办厂赚的钱购得住房一套,还有9.5万元存款。

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刘某越来越忙,没有时间顾及家务,不注意培养感情,夫妻关系日渐冷淡,潘某虽然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但整日不见丈夫,感到十分寂寞,逐渐对丈夫产生不满。为弥补感情上的空虚,潘某经常去找同事路某聊天,时间长了,两人产生感情,潘某便萌生了与丈夫离婚而与路某结婚的想法。潘某多次想找刘某谈谈感情问题,但均因刘某没有时间或话不投机而没有谈成。潘某绝望了,2004年1月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与刘某离婚,但两人对财产分割争持不下。试就本案情节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

(1)对纺织厂520万元资产两人应如何分割? (2)对9.5万元存款及住房应如何分割?

答:(1)520万元的资产中,l/3为刘某在合伙工厂中所享有的份额,潘、刘二人应就这l/3进行分割。刘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用11万元的夫妻共同财产入伙,潘某尽管没有参与经营,但依照法律规定,合伙工厂所得收益中属于刘某的份额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对该项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故潘、刘二人应就520万元资产中的1/3进行分割。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12月25日)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中以一方名义在合伙企业中的出资,另一方不是该企业合伙人的,当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将其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对方时,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①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的,该配偶依法取得合伙人地位;②其他合伙人不同意转让,在同等条件下行使优先受让权的,可以对转让所得的财产进行分割;

③其他合伙人不同意转让,也不行使优先受让权,但同意该合伙人退伙或者退还部分财产份额的,可以对退还的财产进行分割;④其他合伙人既不同意转让,也不行使优先受让权,又不同意该合伙人退伙或者退还部分财产份额的,视为全体合伙人同意转让,该配偶依法取得合伙人地位。(2)房产和9.5万元存款是潘、刘二人在婚后所得,也是从工厂经营收益中而来,故潘某和刘某对此享有平等的权利,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平等分割。

76.任某,某企业工人。十年前,任某与丈夫王某协议离婚。当时双方达成离婚协议,由任某抚养女儿(6岁),王某抚养儿子(12岁)。王某离婚时工资收入与任某差不多,所以约定互不支付对方所带子女的生活费。10年后,王某抚养的孩子参加了工作。王某本人两次提工资,而且当了县级干部。任某则因企业不景气下了岗。女儿在考高中检查身体时被医生诊断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法院受理后,判决王某付给女儿每月110元生活费,王某不服判决,上诉到中级人民法院,称自己当初和任某离婚时约定双方互不给付对方所带子女的生活费,而且自己还要赡养母亲,不想付给女儿生活费。中院对此案进行了审理,做出了撤销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按照双方原来的离婚协议执行的决定。试根据本案案情回答并陈述理由: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任某有权要求王某给付女儿抚育费吗?

76.答;《婚姻法》规定:“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所以,抚育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离婚后,父母双方的经济条件会发生变化,而物价上涨或其他费用的增加,都有可能使原定的抚育费不足以满足子女生活、教育的需要,所以为维护子女合法权益,法律规定在下列情况下允许增加抚育费:原定抚育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的;因子女患病、上学等原因增加了开支,该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的;有其他正当理由应当增加的。本案中,任某下岗,物价上涨,女儿患病,原来约定互不给付抚育费的协议已很难满足子女生活、教育的需要,而王某的经济条件很好,故任某有

权要求王某给付女儿抚养费,中院判决撤销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按原离婚协议执行的判决是错误的,应予纠正。

77.1990年4月,梁萍5岁时其父病故,其母巩翠珍于1992年与蒋山根再婚。蒋与巩翠珍母女共同生活,他视梁萍为亲生,夫妻和睦,继父女关系很好。1992年5月在一次舞会上,巩翠珍认识了某公司营销员蔡亮。巩翠珍喜欢跳舞,蔡经常邀巩出入舞厅、下餐馆,两人关系日渐亲密,以致发展到通奸而被抓获。此事传到蒋山根耳里,蒋多次对巩好言相劝,巩仍我行我素。为达到与蔡结婚的目的2003年4月巩翠珍以夫妻性格不合,感情破裂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蒋山根离婚。法院经审理查明,因巩翠珍与第三者蔡亮通奸,影响了与蒋山根的夫妻感情,法院对巩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但虽经审判人员多次进行调解,巩仍坚决要求离婚。蒋山根见巩已变心,和好无望,便与巩达成离婚协议。在协商梁萍的抚养问题时,巩要求抚养梁萍。但当法院征求梁萍的意见时,梁萍因痛恨母亲与人通奸的不道德行为,表示不愿意随母生活,而愿意随继父蒋山根共同生活。蒋也表示愿意继续抚养梁萍。但巩翠珍认为,梁萍是自己所生,自己有权抚养女儿。蒋山根是继父,无权抚养梁萍。对离婚后梁萍由谁抚养的问题审判人员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继父蒋山根与继女梁萍已形成的抚养关系,随生母巩翠珍与其离婚而消灭。因此,蒋山根不可以抚养梁萍。另一种意见为,继父蒋山根与继女梁萍已形成的抚养关系,并不因生母与蒋离婚而消失。因此,蒋山根可以抚养梁萍。并且,从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角度看,巩翠珍与人通奸,道德品质不好,如梁萍随其生活,不利于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身心健康成长。并且梁萍本人也不愿随生母生活,愿随继父生活。蒋山根也自愿继续尽抚养义务,故梁萍应由蒋山根抚养。[试分析] 梁萍究竟由谁抚养为宜?

答: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3条规定:“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对曾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继父或继母不同意继续抚养的仍由生父母抚养。”但是,本案中,继父同意继续抚养,怎么处理呢?我们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我国《婚姻法》第29条第l款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方或母方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继父母与继子女间已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关系原则上也不消除。我国最高人民法院1986年3月21日《关于继母与生父离婚后仍有权要求已与其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履行抚养义务的批复》指出,尽管继父(母)与生母(父)离婚,“婚姻关系消失”,但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已经形成的抚养关系“不能消失”。因为,继父母与继子女间已形成的抚养关系,是一种独立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是基于生父(母)带子女再婚后,继母(父)对继子女进行了抚养教育的事实而产生的.。所以,它不能随生父(母)与继母(父)离婚而自然终结。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子女抚养问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0条、第30条及有关法律规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第5条规定:“父母双方对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时,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的精神,我们认为,尽管梁萍的生母巩翠珍与继父蒋山根离婚,但蒋山根与梁萍之间已形成的抚养教育关系并不随之消失。鉴于巩翠珍与人通奸,生活作风不好,从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出发,考虑到原告蒋山根视梁萍为亲生,继父女关系一直很好,与巩翠珍离婚后仍愿意抚养梁萍,梁萍又自愿与继父共同生活,故法院应尊重有识别能力的梁萍本人的意见,判决由蒋山根抚养梁萍为宜。

78.魏忠国(男)与被告黄淑贞(女)于1984年自愿结婚,婚后双方与黄的母亲彭玉珍一起生活。夫妻感情、家庭关系一度较好,生有一子取名魏喜。自1992年魏忠国担任公司副经理后,便与小秘书关系暧昧。后来索性与黄淑贞分居,与小秘书姘居,并于2002年10月向法院起诉,要求与黄离婚。经法院调解,双方就离婚和子女抚养达成协议,但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发生争执,经法院查明其经济状况和现有财产如下:(1)魏忠国婚前储蓄2000元,已用于家庭消费,现每月收入620元;黄淑贞每月收入450元,黄的母亲彭玉珍每月领取退休金200元。婚后三人收入由魏、黄夫妻掌握使用,黄母从事家务及带小孩。(2)根据约定,婚后定期给魏的父母生活费若干元,10年来共付12000元;1991年,魏父建房时,双方同意给其8000元;两项共计20000元。(3)家中现有财产:①以魏、黄名义的定期存款10000元。②双方约定国家给的独生子女费2000元,归其子所有,并以魏喜名义存入银行。③婚后购置家电及家具价值10000元。魏认为,现有财产中,自己婚前积蓄2000元应属个人财产,其余财产应平均分割。黄认为,魏的父亲、母亲已拿走20000元,自己还要抚养孩子,因此,现有财产应全部归自己所有,魏无权再分割。受诉法院认为:原告魏忠国婚前积蓄2000元已用于婚后家庭消费,不予追回;婚后10年付给魏的父母生活费12000元及建房费8000元属自愿赠与,不予分割;以魏喜名义存入银行的独生子女费2000元,是双方约定为子女个人的财产,不予分割;以魏、黄名义的存款10000元为魏、黄、彭三人的家庭共有财产。婚后购置的家电及家具价值10000元为家庭共有财产。以上两项共计20000元。由魏、黄、彭共同分割,原则上各1/3。[试分析] 你是否同意法院的处理意见?请阐明理由。

答:受诉法院的意见是正确的。理由是:(1)大妻婚前的财产原则上归夫或妻个人所有,但在婚后共同生期间已经消耗掉的财产,一般不能要求返还或作价赔偿。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6条指出:“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共同生活中自然毁损、消耗、灭失,离婚时一方要求以夫妻共同财产抵偿的,不子支持。”因为,婚姻家庭是一个伦理实体,不同于债权债务关系。夫妻应相互扶养,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夫妻婚前的个人财产已经用于家庭消费,不能要求返还。所以,本案原告魏忠国的婚前积蓄2 000元已经用于家庭消费,魏要求返还,法院不予支持,完全正确。(2)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魏未与父母生活在一起,魏的父母生活有困难,经魏、黄、彭商定定期给付父母生活费,10年共计12 000元,属赡养费性质。魏的父亲建房时,经双方同意给付8 000元,属赠与性质。赡养费、夫妻赠与他人的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不予分割是恰当的。(3)双方约定国家给的独生子女费2 000元归魏喜所有,不是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不予分割是恰当的。(4)以魏、黄名义的存款10 000元虽未以彭玉珍的名义,但魏、黄自结婚以来一直与彭生活在一起,经济上没有分开。彭在家庭中从事家务及帮助抚养孙子女。因此,魏、黄、彭三人的财产应视为家庭共有财产,应按照共同共有财产的分割原则分割,法院判决家庭共有财产20 000元由三人平均分配,是恰当的。79.某市青年姜洪池经人介绍和护士高丽荣认识,经几个月短暂的接触,开始筹备婚事。高丽荣希望自己婚事办得豪华、热闹,好在同伴面前炫耀。姜洪池是独子,其父母不惜为儿子的婚事多花钱。随着婚期的临近,姜洪池和高丽荣分别收到各自的亲朋好友赠送的贺礼,高丽荣收到了一对玉器及一些家用物品,姜洪池则数次收到50至数百不等的礼金。姜洪池的父母为儿子腾出一间新房。2002年4月10日,

最新案例分析及答案

案例分析: 张鹏的危机 张鹏是一家生产小型机械的装配厂经理。每天张鹏到达工作岗位时都随身带了一份列出 他当天要处理的各项事务的清单。清单上有些是总部的电话中通知他所要处理的,另一些是他自已在一天多次的现场巡视中发现或者他手下报告的不正常的情况。 一天,张鹏与往常一样带着他的清单来到了办公室。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审查工厂各 班次监督人员呈送上来的作业报告。他的工厂每天24小时连续工作,各班次的监督人员被 要求在当班结束时提交一份报告,说明这次开展了什么工作,发生了什么问题。看完前一天的报告后,张鹏通常邀请他的几位主要下属召开一个早会,会上他们决定对于报告中所反映 的每一个问题采取什么样的解决办法。张鹏白天也要参加一些会议,会见来厂的各方面的来访者。他们有些是供应商或者潜在供应商的销售代表,有些则是工厂的客户。此外,有时也 有一些来自地方、省市、国家政府机构的人员。总部职能管理人员和张鹏的直接上司也会来 厂考察。当陪同这些来访者和自己的下属人员参观的时候,张鹏经常会发现一些问题,并将他们列人到他那些待处理事情的清单中。张鹏发现自己明显无暇顾及长期计划工作,而这些工作是他改进工厂的长期生产效率所必须做到的。他似乎总是在处理某种危机,他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他就不能以一种使自己不这么紧张的工作方式来工作呢? 问题: 运用管理职能、管理者技能相关知识和张鹏所处的组织层次,你可以给张鹏所做的工 作做一个怎样的分析呢? 案例 远大公司的困惑 进人12月份以后,远大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远大公司)的总经理张军一直 在想两件事:一是年终已到,应该抽时间开个会,好好总结一下今年的下作。今年外部环境 发生很大变化,尽管公司想方设法拓展市场,但困难重重,好在公司经营比较灵活,苦苦挣扎,这一年总算摇摇晃晃走过来了,现在是该好好总结一下,看看问题出在哪里。二是该好好谋划一下明年怎么办,更远的是该想想今后5年怎么干,乃至于今后10年怎么干。上个月张总从事务堆里抽出身来,到黄河大学听了两次关于现代企业管理的讲座,教授的精彩演讲对他触动很大。公司成立至今,转眼已有10多今年头。10多年来,公司取得过很大的成就,靠运气、靠机遇,当然也靠大家的努力。细细想来,公司的管理全靠经验,特别是靠张 总自已的经验,遇事都由张总拍板,从来没有通盘的目标和计划,因而常常是干到哪儿是哪儿。可是公司现在发展到几千万资产,300多号人,再这样下去可不行了。张总每想到这些,晚上就睡不着觉,到底该怎样制订公司的目标与计划?这而是张总最近一直在苦苦思考的问 题。 远大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为远大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张总常对职工讲,公司之所以有今天,不仅是靠他们三兄弟拼命苦干,更多的还是靠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15年前,张氏三兄弟只身来到省里的工业重镇A市,当时,他们口袋里只有父母给的全家积蓄800元人民币,但张氏兄弟决心用这800元创一番事业,摆脱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到了A市,张氏三兄弟借了一处棚户房落户,每天分头出去找营生,在一年时间里他们收过破烂、贩过水果、打过短工,但 他们感觉到这都不是他们要干的。老大张军经过观察和向人请教,发现A市建筑业发展很快,城市要建设,老百姓要造房子,所以建筑公司任务不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建筑材料 却常常短缺,因而,建筑公司也失去了很多工程。张军得知,建筑材料中水泥、黄沙很短缺,他想到,在老家小镇边上,他表舅开了家小水泥厂,生产出的水泥在当地还销不完,因而不 得不减少生产。他与老二、老三一商量决定做水泥生意。他们在A市找需要水泥的建筑队,讲好价,然后到老家租船车把水泥运出来,去掉成本每袋水泥能净得几块钱。利虽然不厚,

管理学基础案例分析

《管理学基础》案例分析题 案例:学习型组织问题 去年底,分析化验公司的经理们又汇聚一堂,制定年底的重要决策。首席行政总监简祜强照例没有参加她们的讨论。会后,她问大家:“今年,我们打算去哪里呢?”“罗马,”她们回答。 “罗马不错,”简祜强挺高兴今年“学习假期”能如期进行。 这家吉隆坡的环保服务公司每年都要关门九天,让全体员工(共28人)公费集体出游。她们度假时拍的照片贴满了会议室。这边就是她们身穿夏装,在泰国摆的各种姿势;那边就是冬装裹身,在瑞士挤成一团;另一面墙上还有背景各异的许多合影,例如法国艾菲尔铁塔、中国的紫禁城与美国的国会大厦。 除度假支付的费用外,公司关门还造成一笔不少的营业收入损失。这算就是一种管理办法不? 对简祜强而言,这就是唯一的办法。她认为,公司必须留出时间与财力用于学习,费用大约占工资总额的10%到20%。观光能激发人们讨论与思考一国一城的兴衰变化。例如,员工们可以思考,文化上同样富足的威尼斯为何与佛罗伦萨相反,其古老结构并没有促进经济 1 活动的发展。简祜强说:“度假时的学习效果更好。” 学习对分析化验公司促进不少。在过去六年中,它已将业务从生产棕榈油之类的试验性产品转为处理与回收工业废料。这种转变就来自于她们清醒地认识到哪些就是马来西亚的夕阳产业与朝阳产业。简祜强说道:“拥有富有知识的工作人员,可使公司更快、更平稳地改变或实施计划。” 在当今管理界,学习型组织就是一个最为流行而又最受人误解的概念。面对这个智力就是主要经济资源的时代,比竞争对手学得快被视为最根本上的竞争能力。所有的组织理论都要求经理人去学习,并且将新的理论与方法付诸实施。如今,企业日益关注的就是学习与变革之间的关系。要想学习富有成效,企业必须有能力、有意愿进行变革。 问题: 1、学习型组织就是由谁提出来的? 2、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的五项修炼技能就是什么? 3、通过本案您认为“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的最根本要点就是什么? 分析: 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 2 2、五项修炼技能,即: (1)系统思考。为了瞧见事物的整体。 (2)超越自我。既指组织要超越自我,组织中的个人也要超越自我。 (3)改变心智模式。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瞧法不同,原因就是她们的心智模式不同。 (4)建立共同愿景。愿景就是指对未来的愿望、景象与意象。 (5)团队学习。团队学习就是发展员工与团体的合作关系,使每个人的力量能通过集体得以实现。 3、通过学习,适应变化。企业只有主动学习,才能适应变化迅速的环境。 案例:仓促上阵的新车间主任 张东升就是平山矿业公司露天矿机修车间的一位 维修工,技工学校毕业,今年38岁,正值年富力强。她干劲大,手艺强,肯负责,人缘好,还带了三名徒工,同事与上级都挺喜欢她,车间主任李继明更倚她为骨干,常让 她代表自己去矿上或公司开干部会,大家都说李主任的接班人非她莫属。 今天就是周一,她正赶上白班,忽然听说李主任心脏 3 病犯了,已经住进职工医院。李主任德高望重,深受大 家敬爱,就就是身体不好。这回住院,人人都盼望她早日康复,以为又像入学那样,过几天就出院上班。不料傍晚传来噩耗,李主任病重,抢救无效,已病逝在医院中。大家都很悲痛,纷纷去向李师母表示悼念与慰问。 次日一早,分管人事的周副矿长来电话,要张东升 暂时代理车间主任,行使权力。还特别关注车间正在抢修的一台装载机,问几时能修好,这可就是矿上等着要 用的急活。张师傅答应周四中午前一定修好交用。 周三上午,周副矿长把张师傅召去,正式通知她公 司已任命她继任车间主任,并表示了祝贺与期望,然后 张师傅就匆匆赶回车间,参加突击抢修那台装载机去了。任务很重,她不放心,又跟着夜班工人继续干到晚上九点多,再三叮嘱夜班班长抓紧工作,才回家休息。 周四早上,张师傅上班特别早,发现昨晚矿上又有 四辆自卸式载重卡车送来待修,而那台装载机还未修好。张师傅赶忙把全车间白班职工召到一起,说明了面临的修车任务如何重要,迫切与艰巨,号召大家化悲痛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西湖公司的控制系统 西湖公司是由李先生靠3000元创建起来的一家化妆品公司。开始只是经营指甲油,后来逐步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化妆品公司,资产已达6000万元。李先生于1994年发现自己患上癌症后,对公司的发展采取了两个重要措施:(1)制定公司要向科学医疗卫生方面发展的目标;(2)高薪聘请雷先生接替自己的职位,担任董事长。 雷先生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李先生为公司制定的进入医疗卫生行业的计划:在特殊医疗卫生业方面开辟一个新行业,同时开设一个凭处方配药的药店,并开辟上述两个新部门所需产品的货源、运输渠道。与此同时,他在全公司内建立了一条严格的控制措施:要求各部门制定出每月的预算报告,要求每个部门在每月初都要对本部门的问题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每月定期举行一次由各部门经理和顾客代表参加的管理会议,要求各部门经理在会上提出自己本部门在当月的主要工作目标和经济往来数目。同时他特别注意资产回收率、销售边际及生产成本等经济动向,他也注意人事、财务收入和降低成本费用方面的工作。 由于实行了上述措施,改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到20世纪年代末期,年销售量提高24%,到2000年达到20亿元。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该公司逐渐出现了问题:2 002年出现了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收入下降、产品滞销、价格下跌。主要原因有:(1)化妆品市场的销售量已达到饱和状态;(2)该公司制造的高级香水一直未打开市场,销售情况没有预测的那样乐观;(3)国外公司挤占了本国市场;(4)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问题,推销员的冒进得罪经销商,公司形象没有很好地树立等等。 雷先生也意识到公司存在的问题,准备采取有力措施以改变公司目前的处境。他计划要对国际市场方面进行总结和调整,公司开始研制新产品。他相信用了大量资金研制的医疗卫生工业品不久可以进入市场。 问题: 1、雷先生在西湖公司里采取了哪些控制方法? 2、假设西湖公司原来没有严格的控制系统,雷先生在短期内推行这么多控制措施,其他管理人员会有什么反应? ?3、就西湖公司的目前状况而言,怎样健全控制系统? 答案提示: (1)雷先生在西湖公司里采取了哪些控制方法? 雷先生采取了预算控制方法和成本控制方法。 (2)假设西湖公司原来没有严格的控制系统,雷先生在短期内推行这么多控制措施,其他管理人员会有什么反应? 措施实施初期,有些管理人员会有不同意见;随着措施的成功,大家会拥护新措施,并不断创新。

管理学案例题含答案

?《管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得测试就是对考生相关理论掌握、系统思考与分析、观点组织与 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得检验。 ?解答这类问题,不仅要求考生拥有广阔得知识面,熟悉管理学极其相关学科得基 本理论,能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要求考生具有系统思维能力,在多方位、深层次地思考与分析问题得基础上,明确提出自己得观点,并以严密得逻辑、清晰得层次以及流畅得语言文字表述与论证自己得观点。 ?由此可见,要想取得案例分析题得高分并不就是一件很容易得事。 ?《管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旨在测试考生对现实中出现得管理问题给予有针对性得、较全面而 深入得分析与解决得能力。分析题一般都给出了篇幅较长得仿真得情景材料。材料就是经过命题者加工处理得,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认为编排得,但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就是对实际管理问题得概括提炼、 ?案例分析题得出题与作答方式很有特点,它只针对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要求学 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给出自己认为就是合适得答案,就是一篇完整得管理、策划、咨询报告、因案例分析题就是开放式得无明确标准答案得主观题、其解答也可以就是千姿百态。 ?《管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得基本特点: ?1、针对综合能力考查,要求分析详细,主观性较强。 ?2、答案要求:抓住本质,分析透彻,要有逻辑性,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文笔优美,规范整 洁。 ?3、按一定得步骤解答。 ?案例分析题得解题步骤及注意事项?? ?案例解题步骤 ?(1)、先瞧案例要求解决得问题 ?案例分析题最后提出要解决得问题一般比较简短,可先瞧问题,这样在阅读案例时就 能有较强得针对性,容易抓住重点,提高效率。审题要认真,要抓住问题中得关键词,弄清问题要求分析得到底就是什么。 ?(2)、认真阅读案例 ?带着问题读案例,发现案例问题得本质就是那一类大问题,如就是企业成长发展过程 中得问题、企业领导得用人问题、企业发展战略得确定问题、企业得内部管理问题等,这就是解题得关键,不能被具体细节问题所迷惑。 ?(3)、确立答题得整体框架 ?阅读背景材料以后,不要急于动笔、应先花几分钟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与思考,套 用解决问题所需运用得相关理论,确定答题思路与要点,先在头脑中或稿纸上构筑起答题框架,这样才能有一个清晰得思路、 ?案例分析题得解题步骤及注意事项 ?(4)、问题解答 ?案例分析题得回答宜分为三部分: ?1)、明确分析出案例所反映得类似企业得共性问题就是什么,并用鲜明得语言表达出 来,针对这种共性得问题,应该从哪些大方面、大视角着手解决。 ?2)、针对第一步发现得共性问题,针对案例提出得问题,从宏观角度,高层次方面提出 治理解决得原则性意见与建议,即提出具有本质性得提议、措施,不必纠缠于具体公

管理学案例分析总结含答案

第一章案例分析升任总裁后的思考 1.你认为郭宁当上公司总裁后,他的管理责任与过去相比有了哪些变化?应当如何去适应这些变化?2.你认为郭宁要成功地胜任公司总裁的工作,哪些管理技能是最重要的?你觉得他具有这些技能吗?试加以分析。3.如果你是郭宁,你认为当上公司总裁后自己应该补上哪些欠缺才能使公司取得更好? 答案:1因为郭宁职位上升到了最高层,所以工作性质由原来的专业性到现在的综合性;由原来的技术性工作到现在的见识、判断、战略、用人;由原来的单一性到现在的广泛性、复杂性(生产、技术、人才、市场……),所以应该学习新知识、适应新角色,锻炼自己的综合、谋划、用人、组织、财务、资源分配等能力。 2郭宁要成功地胜任公司总裁的工作,见识、判断、综合、谋划、用人、组织、财务、市场分析、资源分配等能力是最重要的。他由于原来主要从事专业性、技术性管理,所以不具有这些技能。 3所以郭宁当上公司总裁后自己应该补上战略,决策、财务、市场、营销等知识和分析、见识、判断、综合、谋划、用人、组织、资源分配等能力才能使公司取得更好地绩效。 第三章 案例一:玛格丽特·奎因女士是东方电力公司总经理 问题:1、如果你是顾问,你建议将采取什么步骤,使得公司有效地制定计划? 2、关于将来的计划期限多长,你将给公司提出什么样的忠告?3、你将怎样向总经理提出建议使你推荐的事情付诸实施? 答:作为公司的总经理,玛格丽特奎因把编制计划的任务先后指派了三个人来完成,那么计划就会产生矛盾,安排不合理等情况。而各部门负责人也只按照自己的观点我行我素,职员也不照计划执行,管理出现混乱,目标不明确。(1)作为最高管理者,奎因女士必须要有一个总的计划,要将三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处理,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制定。而三个下属的部门要在整体的计划下,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2)计划应该分为短期计划,中期计划,长期计划。根据行业特点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电力公司要把短期的计划制定成 2——3 年。因为科技发展迅速,需求变化快,电线老化等问题都要考虑到,所以短期计划不宜过长。短期计划已解决眼前的问题为主,而中长期计划就要以公司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3)向总经理分析案例背景,介绍计划实施的必要性,这样更有说服力。并根据总经理的性格特点,心态等行为采取适合她的谈话方式。注重沟通技巧,沟通要感情式的沟通,准确表达,让信息接受者准确接收。 案例3-1 准确决策与盲目投资 问题: 1决策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其中的关键步骤是什么?2本案例中两家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原因是什么?3科学决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案例分析要点: 1.决策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其中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答:决策包括内外环境、条件分析、提出问题、确定决策目标、在调研预测基础上提出完成目标的2个以上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社会比较分析,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并组织实施,其关键步骤是决策目标确定和方案的比较选择。 2.本案例中两家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二家决策目标不一。A公司经市场调研分析,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中低档次卫生瓷)B公司盲目追求潮流,不做市场分析,做出高档瓷面砖,巨额投资,导致亏损。

管理学基础复习题A

《管理学基础》复习题A 一、选择题 1、凡是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管理。 A.人 B.人群 C.组织 D.工作 2、首次提出目标管理概念的管理学家是()。 A.西勒 B.西蒙 C.莱文森 D.德鲁克 3、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 A.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 C.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 D.有效性、正确性、及时性 4、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相匹配。 A.组织目标 B.管理理念 C.组织结构 D.战略计划 5、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 A.法定权利 B.奖惩权力 C.组织权力 D.自身影响力 6、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 A.不为法 B.糊涂法 C.缓冲法 D.转移法 7、述职报告是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 A.上级考评 B.群众考评 C.专家考评 D.自我考评 8、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外部控制 9、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D.咨询角色 10、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定期修订计划,这种方法是()。 A .定额法 B.比较法 C.整体综合法 D .滚动计划法 11、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 A.泰罗 B.赫茨伯格 C.弗鲁姆 D.马斯洛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团队给个人带来的好处是()。 A.促进跨职能的沟通理解 B.对变化更灵活的反应

管理学案例题含答案

?《管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的测试是对考生相关理论掌握、系统思考与分析、观点组织与文字 表达等综合能力的检验。 ?解答这类问题,不仅要求考生拥有广阔的知识面,熟悉管理学极其相关学科的基 本理论,能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要求考生具有系统思维能力,在多位、深层次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以密的逻辑、清晰的层次以及流畅的语言文字表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由此可见,要想取得案例分析题的高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管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旨在测试考生对现实中出现的管理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较全面而 深入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分析题一般都给出了篇幅较长的仿真的情景材料。 材料是经过命题者加工处理的,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是认为编排的,但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对实际管理问题的概括提炼。 ?案例分析题的出题和作答式很有特点,它只针对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要求学生 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给出自己认为是合适的答案,是一篇完整的管理、策划、咨询报告。因案例分析题是开放式的无明确标准答案的主观题。其解答也可以是千姿百态。 ?《管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的基本特点: ?1、针对综合能力考查,要求分析详细,主观性较强。 ?2、答案要求:抓住本质,分析透彻,要有逻辑性,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文笔优 美,规整洁。 ?3、按一定的步骤解答。 ?案例分析题的解题步骤及注意事项 ?案例解题步骤 ?(1)、先看案例要求解决的问题 ?案例分析题最后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比较简短,可先看问题,这样在阅读案例时 就能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抓住重点,提高效率。审题要认真,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要求分析的到底是什么。 ?(2)、认真阅读案例 ?带着问题读案例,发现案例问题的本质是那一类大问题,如是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 的问题、企业领导的用人问题、企业发展战略的确定问题、企业的部管理问题等,这是解题的关键,不能被具体细节问题所迷惑。 ?(3)、确立答题的整体框架 ?阅读背景材料以后,不要急于动笔。应先花几分钟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 套用解决问题所需运用的相关理论,确定答题思路和要点,先在头脑中或稿纸上构筑起答题框架,这样才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案例分析题的解题步骤及注意事项 ?(4)、问题解答 ?案例分析题的回答宜分为三部分: ?1)、明确分析出案例所反映的类似企业的共性问题是什么,并用鲜明的语言表达出 来,针对这种共性的问题,应该从哪些大面、大视角着手解决。

案例分析题目及答案

案例分析一 ●某建筑公司与某学校签订一教学楼施工合同,明确施工单位要 保质保量保工期完成学校的教学楼施工任务。工程竣工后,承 包方向学校提交了竣工报告。学校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还没 组织验收就直接投入了使用。使用过程中,校方发现了教学楼 存在的质量问题,要求施工单位修理。施工单位认为工程未经 验收,学校提前使用出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不应再承担责任。 试问: ●1、本案中的建设法律关系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2、应如何具体地分析该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任及责任的承担方 式,为什么? 答1:①主体是某建筑公司和某学校,客体是施工的教学楼。②某学校享有的权利是获得一个保质、保量、保工期的教学楼。义务是按时、按量的支付施工方的工程款。 某施工方享有的权利是按时、按金额的获得工程款。义务是保质、保量、保工期的完成教学楼。 2:①从学校方考虑 学校还没有组织竣工验收就投入了使用,这个行为违反了工程竣工方面的法律法规。如果是一般问题,由学校方面承担。 ②从施工方考虑 施工方向学校已经提交了竣工报告,教学楼是施工方自行验

收合格,对学校的日常使用不存在使用不当问题,所以如果教学楼出现了结构方面的质量问题,要按照质量缺陷的原因分解责任。 教学楼的质量缺陷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承包方应当承担维修,产生的费用问题就由学校和施工方协商。如果协商不成采用诉讼。 案例分析二 某建筑公司(施工单位)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单位)签订了一个施工承包合同,由建筑公司承建一栋20层的办公楼。合同约定开工日期为2006-4-8,竣工日期为2007-8-8。每月26日,按照当月所完成的工程量,开发公司向建筑公司支付工程进度款。 问本案例的法律关系构成是什么? 答:①主体是某建筑公司和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客体是一栋20层办公楼。②某建筑公司享有的权利是按时、按金额的获得工程进度款。义务是保质、保量、保工期的完成一栋20层的办公楼。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享有的权利是获得一栋20层保质、保量、保工期的办公楼。义务是按照合同规定支付工程进度款。 案例分析三 【背景资料】 某省重点工程项目计划于2004年12月28日开工,由于工程复杂,技术难度高,一般施工队伍难以胜任,业主自行决定采取 邀请招标方式。于2004年9月8日向通过资格预审的A、B、C、

管理学基础案例分析参考答案.doc

管理学基础导学案例分析 第一章案例分析 案例1:升任公司总裁后的思考 郭宁最近被一家生产机电产品的公司聘为总裁。在他就任此职位的前一天晚上,他回忆起自己在该公司工作二十多年的情况。 郭宁在大学里学的是工业管理专业,大学毕业后就到该公司工作,最初担任液压装配部门的助理监督。刚开始时他每天手忙脚乱,经过努力学习和监督长的帮助,最后胜任了此项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已有能力担任液压装配部的监督长工作。可是,当时公司没有提升他为监督长,而是直接提升他为装配部经理,负责包括液压装配在内的四个装配单位的领导工作。 在他担任助理监督时,主要关心的是每天的作业管理,技术性很强。他担任装配部经理后,要求自己不仅要关心当天装配工作状况,还要作出此后数周乃至数月的规划,同时还要完成许多报告和参与很多很多会议,因而没有时间去从事技术工作。在他担任装配部经历后不久,就发现原有的装配工作手册应经过时,于是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去修订工作手册。由于该公司的生产工艺频繁发生变化,工作手册页不得不经常修订,郭宁对此都完成得很出色。几年后,他将工作手册交给助手,自己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规划工作和帮助他的下属工作得更好,花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会议、批阅报告和完成自己向上级的工作汇报。 在他担任装配部经理6年之后,公司负责规划工作的副总裁辞职,郭宁便主动申请担任这一职务。在同时另外5名竞争者较量之后,郭宁被正式提升为规划工作副总裁。他自信拥有担任着一职务的能力,但由于此职务工作的复杂性,仍给刚到任的他带来不少麻烦。经过努力,他逐渐适应了新职位,并获取了很好的成绩。之后,他又被提升为负责生产工作的副总裁,这一职位通常是有该公司资历最深、辈分最高的副总裁担任的。现在,郭宁又被提升为公司的总裁。他知道,一个当上公司最高主管的人应该相信自己有处理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的才能,但他也明白尚未达到这样的水平。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上任了,今后数月的情况会是怎么样?他不免为此而担忧。 问题: 1、你认为郭宁当上公司总裁后,他的管理责任与过去相比有了哪些变化?他应当如何去适应这些变化? 2、你认为郭宁主要成功地胜任公司总裁的工作,哪些管理技能是最重要的?你觉得他具有这些技能么?试加以分析。 3、如果你是郭宁,你认为当上公司总裁后自己应该补上哪些欠缺,才能使公司取得更好地绩效? 案例分析要点: 因为郭宁职位上升到了最高层,所以工作性质由原来的专业性到现在的综合性;由原来的技术性工作到现在的见识、判断、战略、用人;由原来的单一性到现在的广泛性、复杂性(生产、技术、人才、市场……),所以应该学习新知识、适应新角色,锻炼自己的综合、谋划、用人、组织、财务、资源分配等能力。 郭宁要成功地胜任公司总裁的工作,见识、判断、综合、谋划、用人、组织、财务、市场分析、资源分配等能力是最重要的。他由于原来主要从事专业性、技术性管理,所以不具有这些技能。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00054 1.[答案] (2P37) (1)矿冶工程师们对法约尔所说的管理重要性应是十分有认同感的。管理的职能不同于企业的职能,在一个企业里,下属人员的主要能力是具有企业特点的职业能力,但随着地位的上升,管理也越重要,最上层的人员主要能力就是管理能力。而技术、财务、供销仅是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也不能代表管理。 (2)法约尔在演说中对管理职能侧重于管理中的计划、组织、向通,而法约尔后来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在演说中的管理职能则没有强调指挥、协调、控制的作用。 (3)同意。管理是普遍的、重要的,但不同时期的管理的重点不同。 2.[答案] (3P73) 此案例说明了认识管理与环境互动关系的重要性。现代管理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受环境影响,同时也影响环境,它在环境相互影响中达到动态平衡。但是,森达服装厂厂长金东鑫集权式的领导方式,使得该厂既没有注意国家采取紧缩性政策这种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生产服装的影响,又没有注意市场变化这种微观经济环境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最终使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 3.[答案] (3P81) (l)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企业的社会责任涉及诸多方面,如提供就业机会、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等。此外,企业还要对股东、媒介、社区、政府、交易伙伴、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负有特定的责任。

(2)过去企业负担过多,是指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企不分,企业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导致企业应有的经济职能无法充分发挥,使得企业没有活力。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独立法人和市场竞争的主饨,保证了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所应有的经济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4)赚钱是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首要目标,但并非惟一目标。 (5)按照社会责任的概念和涉及的内容,不能说赚钱就是企业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因此,案例中该 管理者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4.[答案] (5P100) (l)梅总经主的目标主要错在这几方面:①没有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调查,目标缺乏依据; ②有的目标太容易,注有激励作用,有的目标太高,又难于实现;③目标之间相互矛盾。 (2)实行目标管理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组织内部上下左右各自都应有具体目标。在目标体系中,目标应有主次轻重之分,要注意目标之间的协调,避免相互脱节。目标既可以由上级部门提出,又可由下级自行提出,但要上下协商。目标不直过多,尽量使目标具体化、定量化,便于检查和考核。 1 5.[答案] (3P107-110)

案例分析(含答案)

案例一 ABC公司是一家中等规模的汽车配件生产集团。最近,对该公司的三个重要部门经理进行了一次有关领导类型的调查。 一、安西尔 安西尔对他本部门的产出感到自豪。他总是强调对生产过程、出产量控制的必要性,坚持下属人员必须很好地解生产指令以得到迅速、完整、准确的反馈。安西尔遇到小问题时,会放手交给下级去处理,当问题很严重时,他则委派几个有能力的下属人员去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他只是大致规定下属人员的工作方针、完成怎样的报告及完成期限。安西尔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导致更好的合作,避免重复工作。 安西尔认为对下属人员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对一个经理来说是最好的行为方式,所谓的“亲密无间”会松懈纪律。所安西尔说,在管理中的最大问题是下级不愿意接受责任。他讲到,他的下属人员可以有机会做许多事情,但他们并不是很努力地去做。 他表示不能理解以前他的下属人员如何能与一个毫无能力的前任经理相处,他说,他的上司对他们现在的工作运转情况非常满意。 二、鲍勃 鲍勃认为每个员工都有人权,他偏重于管理者有义务和责任去满足员工需要的学说,他说,他常为他的员工做一些小事,如给员工两下月在伽里略城举行的艺术展览的入场券。他认为,每门票才15美元,但对员工和他的妻子来说却远远超过15美元。通过这种方式,也是对员工过去几个月工作的肯定。 鲍勃说,他每天都要到工厂去一趟,与至少25%的员工交谈。鲍勃不愿意为难别人,他认为艾的管理方式过去死板,艾的员工也许并不那么满意,但除了忍耐别无他法。 鲍勃说,他已经意识到在管理中有不利因素,但大都是由于生产压力造成的。他的想法是以一个友好、粗线条的管理方式对待员工。他承认尽管在生产率上不如其他单位,但他相信他的雇员有高度的忠诚与士气,并坚持他们会因他的开明领导而努力工作。 三、查里 查里说他面临的基本问题是与其他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清。他认为不论是否属于他们的任务都安排在他的部门,似乎上级并不清楚这些工作应该谁做。 查里承认他没有提出异议,他说这样做会使其他部门的经理产生反感。他们把查里看成是朋友,而查里却不这样认为。 查里说过去在不平等的分工会议上,他感到很窘迫,但现在适应了,其他部门的领导也不以为然了。 查里认为纪律就是使每个员工不停地工作,预测各种问题的发生。他认为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没有时间像鲍勃那样握紧每一个员工的手,告诉他们正在从事一项伟大的工作。他相信如果一个经理声称为了决定将来的提薪与晋职而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考核,那么,员工则会更多地考虑他们自己,由此而产生很多问题。 他主,一旦给一个员工分配了工作,就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去做,取消工作检查。他相信大多数员工知道自己把工作做得怎么样。 如果说存在问题,那就是他的工作围和职责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混淆。查理的确想过,希望公司领导叫他到办公室听听他对某些工作的意见。然而,他并不能保证这样做不会引起风波而使情有所改变。他说他正在考虑这些问题。

管理学复习题答案

《管理学》复习题(10道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美国联合邮包公司的效率(见课件) 问题1、什么就是管理 2、UPS用了什么管理理论 3、请对此理论进行评述 ?管理,从根本意义上讲,意味着用智慧代替鲁莽,用知识代替习惯与传统,用合作代替强制。 ?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的出现与发展更为迅猛,对人类具有更为重大与更为激烈的影响。 ———彼得·德鲁克 什么就是管理 组织具有三个共同的特征。 第一, 每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第二, 每个组织都就是由人组成的,这意味着组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 第三,每个组织都建立了一种系统性结构,用以规范与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 组织就是指一种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与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西方学者对管理的定义 1、科学管理学派认为:管理就就是效率。 2、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就就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3、行为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就是对人的管理。 4、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就是决策。 5、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就是用数学模式与程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答案,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6、系统学派认为: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7、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将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8、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就是设计与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我国学者对管理的定义 1、《现代汉语词典》 管:管辖、负责、约束 理:整治、协调、清理 管理:约束、治理 ?在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管理一词有三种解释: (1)负责某项工作使其顺利进行,如税收管理、工程管理等。 (2)保管与料理,如图书管理、设备管理 (3)照管并约束(人或动物),如罪犯管理、宠物管理等。 可见,“管理”一词的三种语义对应着三类完全不同的管理对象: (1)人类的某种群体活动或工作 (2)人类能够支配的某种物品。 (3)人类需要调理的某种人或动物。 ?2、我国学者南京大学周三多教授认为:管理就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

案例分析及答案

案例分析及答案 1.某企业与某服装厂签订了加工定做5万套员工工作服的承揽合同。合同约定,某企业应于2008年5月10号前给付制衣厂30万元预付款,某服装厂于12月底交付服装,余款于12月底服装厂交付服装后10内结清全部货款。合同签订后双方重合同、守信用,至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双方分别履行各自承担的合同义务。问: ①分析本案涉及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②请指出某企业与某服装厂经济法律关系产生、终止的法律事实是什么? 答:①本案涉及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某企业和某服装厂;客体是完成工作的行为——某服装厂加工定做劳务并交付劳动成果工作服;该法律关系的内容为:某企业有权要求服装厂按合同的约定交付定做的工作服,同时承担给付加工费的义务;某服装厂有权要求某企业按合同规定给付加工费,同时承担按合同规定交付工作服的义务。(5分) ②某企业与某服装厂经济法律关系产生、终止的法律事实是双方签订立合同的行为。(5分) 2.海盛国有食品加工企业,2009年发生以下事项: (1)1月,该企业新领导班子上任后,作出了精减内设机构等决定,将会计科撤并到企业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企管办”),同时任命企管办主任王某兼任会计主管人员。企管办主任王某自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文秘工作,为了使王某尽快胜任会计主管人员岗位,企业同意王某半脱产参加会计培训班,并参加2010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2)2月,原会计科长与王某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人事科长进行监交。 (3)6月,档案科会同企管办对企业会计档案进行了清理,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将保管期已满的会计档案按规定程序全部销毁,其中包括一些保管期满但尚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 要求: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该企业任命会计主管人员。会计工作岗位分工是否有违反法律规定之处?分别说明理由。 (2)该企业在办理会计工作交接、销毁会计档案中是否有违反法律规定之处?分别说明理由。 答:(1) 任命王某为会计主管人员有违法之处。(2分)根据《会计法》的规定,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王某不具备法定资格,既无会计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以往从事的又是文秘工作。不能做会计主管人员。(3分) (2)该企业在办理会计工作交接中有违法之处。(2分)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时,由单位领导人负责监交。而该企业则是由人事科长进行监交,不符合法律规定。该企业销毁会计档案中有违法之处。依据法律规定,对于保管期满但末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而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所以,并非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一律销毁。(3分) 3.兴海公司与某外贸公司签订买卖合同,由兴海公司以总价款600万元的价格向外贸公司提供大蒜800吨,并约定于2001年8月1日交货,迟交一天罚总价款的3%作为违约金,兴海公司向外贸公司交付20万元作为定金。后因兴海公司未能按期交货,双方发生争议。请问:(1)如果兴海公司未能交货是由于当地山洪暴发,导致道路不通,能否以此为由向外贸公司主张免责?为什么? (2)如果兴海公司未能交货是因为大蒜被其他公司以高价买走,兴海公司能否以此为理由主张免除违约责任?为什么?

管理学基础案例分析2

管理学基础案例分析2 第七、八章组织管理 主要内容: 1、组织的含义 组织的含义可以分为直观的含义和管理学的含义。 管理学的含义: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理解。静态方面:是指组织结构,即组织是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动态方面:是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正是从组织的动态方面理解,组织被作为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 2、组织的类型 组织可以分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3、组织工作原则 (1)目标任务原则;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3)分工协作原则和精干高效原则; (4)管理幅度原则; (5)统一指挥的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 (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4、组织结构的形式 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主要有: 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多维立体制。 5、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6、集权与分权 衡量一个组织集权或分权的标志 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 7、授权

案例分析1 陷于困境的经理 王先生作为一名有能力的工程师,开创了一个小型生产企业。他的朋友帮他得到了一些印刷电路板的订货。 这个公司位于一个平房厂房之中,员工大约有50个左右。公司是一人管理制,王先生几乎处理他公司的所有业务,包括从计划、采购、市场、人事到生产监督的每一项工作。 由于已经完全投入企业,王先生自然想全盘掌握他的公司。 王先生制定所有的决策,向他汇报工作的人们执行每天的日常工作。王先生要处理以下问题:企业计划;建立和保持与现有和潜在顾客的联系;安排财务筹资并处理日常的财务问题;招募新员工;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监管库存、货物接受和发运;在秘书的帮助下管理日常的办公事务。 他在工厂投入相当多的时间,指导工人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一旦看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他就会叫附近的任何职工来改变它。 最近在进行体检时,他的医生告诉他:“王先生,如果你一再消瘦下去的话,你的心脏病将可能很快发作。” 王先生现在正在考虑他的健康和公司的生存。 思考题: 1、请对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形式作简单分析。 2、王先生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能得到解决? 分析思路: 1、该组织结构是最简单的直线型组织结构,权力集中,指挥统一,但管理者的工作内容较多,压力大。可结合直线型组织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 2、王先生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可建议设置职能部门,但要处理好职能部门的职权范围。

管理学案例分析(超全有答案)

一、管理与管理者 案例1 甜美的音乐 马丁吉他公司成立于1833年,位于宾夕法尼亚州拿撒勒市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乐器制造商之一,就像Steinway的大钢琴、Rolls Royce的轿车,或者Buffet的单簧管一样,马丁吉他每把价格超过10 000美元,却是你能买到的最好的东西之一。这家家族式的企业历经艰难岁月,已经延续了六代。目前的首席执行官是克里斯琴·弗雷德里克·马丁四世,他秉承了吉他的制作手艺。他甚至遍访公司在全世界的经销商,为它们举办培训讲座。很少有哪家公司像马丁吉他一样有这么持久的声誉,那么,公司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的管理和杰出的领导技能,它使组织成员始终关注像质量这样的重要问题。 马丁吉他公司自创办起做任何事都非常重视质量。即使近年来在产品设计、分销系统以及制造方法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公司始终坚持对质量的承诺。公司在坚守优质音乐标准和满足特定顾客需求方面的坚定性渗透到公司从上到下的每一个角落。不仅如此,公司在质量管理中长期坚持生态保护政策。因为制作吉他需要用到天然木材,公司非常审慎和负责地使用这些传统的天然材料,并鼓励引入可再生的替代木材品种。基于对顾客的研究,马丁公司向市场推出了采用表面有缺陷的天然木材制作的高档吉他,然而,这在其他厂家看来几乎是无法接受的。 马丁公司使新老传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虽然设备和工具逐年更新,雇员始终坚守着高标准的优质音乐原则。所制作的吉他要符合这些严格的标准,要求雇员极为专注和耐心。家庭成员弗兰克·亨利·马丁在1904年出版的公司产品目录的前言里向潜在的顾客解释道:“怎么制作具有如此绝妙声音的吉他并不是一个秘密。它需要细心和耐心。细心是指要仔细选择材料,巧妙安排各种部件。关注每一个使演奏者感到惬意的细节。所谓耐心是指做任何一件事不要怕花时间。优质的吉他是不能用劣质产品的价格造出来的。但是谁会因为买了一把价格不菲的优质吉他而后悔呢?”虽然100年过去了,但这些话仍然是公司理念的表述。虽然公司深深地植根于过去的优良传统,现任首席执行官马丁却毫不迟疑地推动公司朝向新的方向。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末,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开始在低端市场上销售每件价格低于800美元的吉他。低端市场在整个吉他产业的销售额中占65%。公司DXM型吉他是1998年引入市场的,虽然这款产品无论外观、品位和感觉都不及公司的高档产品,但顾客认为它比其他同类价格的绝大多数吉他产品的音色都要好。马丁为他的决策解释道:“如果马丁公司只是崇拜它的过去而不尝试任何新事物的话,那恐怕就不会有值得崇拜的马丁公司了。” 马丁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马丁的管理表现出色,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在2000年接近6亿美元。位于拿撤勒市的制造设施得到扩展,新的吉他品种不断推出。雇员们描述他的管理风格是友好的、事必躬亲的,但又是严格的和直截了当的。虽然马丁吉他公司不断将其触角伸向新的方向,但却从未放松过对尽其所能制作顶尖产品的承诺。在马丁的管理下,这种承诺决不会动摇。 【教学功能】 本案例主要涉及管理者的技能与角色。管理者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管理技能,又如何扮演好其管理角色?通过本案例,学生们可以体验到成功管理者的管理风采及角色定位。 案例分析关键词:管理技能、管理者角色 【问题】 1. 根据卡特兹的三大技能理论,你认为哪种管理技能对马丁四世最重要?解释你的理由。 2. 根据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说明马丁在分别扮演什么管理角色?解释你的选择。

管理学基础案例-2-环境分析

案例1 公司内部环境 某建筑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建筑龙头企业。总结企业成功的经验,许多管理人员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如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当地政府、银行的良好关系,几十年形成的固定客户和良好的信誉,良好的员工素质等等。在2008年北京奥运景气鼓舞下,公司确立了打破地区界限,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建筑企业的远景和使命。当企业树立这样的远景和使命并为之努力时,发现曾经作为优势的“天时、地利、人和”似乎不在。例如,就在前不久,日本一家建筑企业在与公司谈判时,让公司在两天内给出一个项目的报价。由于公司没有既懂建筑专业又精通日语的人员,没有能够及时报价,很遗憾地没有抓住公司项目。 【问题】 请分析该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案例分析】 1.天、地、人是对公司内外部环境的概括描述。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公司过去的成功来自天时、地利、人和,构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当公司重新确立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建筑企业”时,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政府、银行关系方面、在地理方面、在人员素质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所谓的天、地、人已经不再成为优势。 2.因此公司要真正认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确定公司的使命和愿景,并围绕天、地、人等制定相应措施。具体措施应围绕培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统的技能;迅速把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能力;更好的售后服务能力;生产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能;开发产品特性方面的创新能力;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准确迅速满足顾客定单的系统;整和各种技术创造新产品的技能等方面. 案例2 10分钟提高效率 美国某钢铁公司总裁舒瓦普向一位效率专家利请教:“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的方法?”。利声称可以给舒瓦普一样东西,在10分钟内能把他公司业绩提高50%。接着,利递给舒瓦普一张白纸,说:“请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 舒瓦普用了约5分钟时间写完。利接着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公司的重要性次序。” 舒瓦普又花了约5分钟做完。利说:“好了,现在这张纸就是我要给你的。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最重要的。不看其它的,只做第一项,直到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办法对待第2项、第3项……直到下班为止。即使只做完一件事,那也不要紧,因为你总在做最重要的事。你可以试着每天这样做,直到你相信这个方法有价值时,请将你认为的价值给我寄支票。” 一个月后,舒瓦普给利寄去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并在他的员工中普及这种方法。5年后,当年这个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公司成为世界最大钢铁公司之一。 【教学功能】 无论组织或个人,若想走上成功之路,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并集中全部精力去实现之。本案例涉及计划的重要性、内容、制定计划的原则等知识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