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货币银行学复习

2014货币银行学复习

2014货币银行学复习
2014货币银行学复习

货币银行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20)

货币的有限法偿;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辅币由国家铸造,可以与主币自由兑换,但在一次支付中,如果超过规定数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收。

电子货币;:是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支付功能的非现金货币.

消费信用;是由金融机构或商家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生活消费方面的货币需要的信用形式。

金融市场的弹性;是指金融市场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及大额成交后价格迅速调整的能力。货币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部门等)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

道德风险;是指借款人获得贷款之后,从事高风险的项目,从而使贷款无法归还的可能性增大。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指中央银行预先设定一个合理的通货膨胀区间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并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努力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目标值以内,以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

回购协议;是指证券持有人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买方签定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实有准备金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

混业经营;是指一个金融机构获准可以经营多个金融子行业,或者获准同时经营多个隶属于不同金融子行业的金融产品。

信用货币;使用价值符号作为货币表现形式的货币,它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且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完全依靠政府信用和银行信用而流通。

格雷欣法则;指在复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使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被贮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到期收益率;是指信用工具(主要是债券)从即日至到期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一般用于衡量和比较长期信用工具的投资收益水平。

二板市场;是在证券主板市场之外,以中小型企业和新兴企业筹集长期资金需要而设立的证券交易市场。

投资基金;是一种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基金收益凭证,将众多投资者的基金募集起来,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以组合方式将基金运用于各种金融资产,投资者按投资比例取得收益的投资性金融机构。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银行系统供给货币所形成的,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所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包括存款货币和现金发行量。

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指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低至一定水平时,人们一致预期利率将上升,此时持有债券会因债券价格下跌而蒙受资本损失,人们普遍只愿意以货币形式来持有财产而不愿意持有债券,

货币需求成为完全弹性。

投资银行:指专门对工商企业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

二、简答题(20)

1、简述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②信用是延续和扩展市场的基本动力;③信用是市场经济成熟的重要标志④信用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⑤信用是降低经济交易成本和加速资本周转的重要工具⑥信用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2、与主板市场相比,二板市场具有哪些特点?

答:(1)上市门槛低。创业板的股本规模起点较低,如总股本只要求在2000万元以上;(2)涨跌幅度限制放宽。如我国规定创业板的涨跌幅度为20%,证券在上市首日集合竞价的有效竞价范围为发行价的上下150元;(3)严格实行“淘汰制”;(4)服务于高成长企业;(5)公司股份全部流通;(6)风险控制措施独特。

3、简述金币本位制为何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1)自由铸造。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保证了金币的价值和黄金一致,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2)自由兑换。这有利于保证币值的稳定,使流通中的通货不致贬值。

(3)自由输出入。在金币本位制下,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其汇率波动界限便是黄金输送点。黄金的自由输出入保证了各国货币对外价值的稳定。

4、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坚持安全性原则?

坚持这一原则源于银行是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的高风险表现在:①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信用交易中特别突出,由此引发的交易发生前的“逆向选择”和交易发生后的“道德风险”时时处处存在。②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而且多种风险交错纵生,直接威胁着银行安全。③银行特殊性的经营对象容易从内部产生风险。④银行是高负债企业,资本较少,承担风险的能力有限,加之资产负债的不匹配,使银行十分脆弱。

5、简述商业银行分支行制的优缺点。

优:1、银行规模较大,分工较细、专业化水平高,便于银行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设备,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2、分支行遍布各地,容易吸收存款,提高竞争实力。3、便于分支行之间的资金调度,减少现金准备。4、由于放款额分散于各分支行,可以分散风险。缺:1、使银行业过分集中,加速垄断的形成,不利于自由竞争。2、由于规模大,内部管理层次多,增加了管理难度。

6、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有哪些?

答:(1)抑制总需求的对策:包括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收入政策;(2)供给管理政策:包括减税,减少社会福利开支,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投资和积极创新等。(3)收入指数化政策;(4)币制改革。

7、简述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及种类。

答:(1)选择中介目标的标准:

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抗干扰性

(2)中介目标的种类:

近期目标:短期利率、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

长期目标: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

8、简述中央银行的性质。

答:

(1)性质:是管理金融业的国家机关;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2)职能:是发行的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9、简述影响和决定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

答:1)收入状况;2)物价水平;3)利率;4)货币流通速度;5)信用的发达状况;6)金融资产选择;7)其他因素。

10、简述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1)市场参与者。企业是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居民一般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资金供应者;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机构;政府部门通常都是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中央银行往往是金融市场的监管者等。

(2)交易对象:金融工具是货币资金的载体,因此金融市场交易对象就是金融工具。

(3)交易价格:货币资金借贷的交易价格通常表现为利率、外汇的交易价格则表现为汇率等。

(4)交易方式:一般分为集中交易、店头交易、场外交易三种交易方式。

11、简述债券与股票的区别。

答:(1)偿还性不同;(2)收益的稳定性不同;(3)投资回报的法律约束不同;(4)持有人享受的相关权利不同;(5)对发行人的要求不同。

12、简述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答: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在宏观与微观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宏观经济方面:(1)利率能够积聚资金;(2)利率能够调节信用规模;(3)利率能够调节国民经济结构;(4)利率能够调节货币流通和稳定物价;(5)利率能够平衡国际收支。

在微观经济方面:(1)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

资选择;(3)是计算租金的重要参照。

13、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各是什么?

答:(1)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连动机制;

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

(2)环境: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场开放程度;利率弹性

14、简述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答:

(1)积聚社会资本

(2)调节信用规模和经济结构

(3)调节社会总供求

(4)调节货币流通和稳定物价

(5)平衡国际收支

15、商业银行组织体制有哪几种?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单一银行制;指银行业务完全由一家银行机构经营,不设置任何分支机构的制度。

分支行制:指商业银行除总行之外,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其他地方设立分支机构的制度。持股公司制: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一家或若干家独立的银行的股票。

连锁银行制:指由个人或集团控制两家以上商业银行的制度。

16、简述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功能。

性质:①商业银行是企业②商业银行是特殊企业③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企业

功能;①信用中介②支付中介③信用创造④金融服务(p139)

17、简述货币进行层次划分的意义及划分依据。

答:划分依据:大多数国家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都以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流动性不同,形成的购买力也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意义:1、有助于中央银行掌管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及再生产各个环节的变化情况,摸清不同层次的经济活动的脉搏,预测它们的发展趋势。2、有助于中央银行分别了解不同货币领域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控制。3、有助于中央银行掌握货币政策在不同货币层次中的传递机制,弄清货币政策通过不同货币层次影响经济的方式和程度,制定适宜的货币政策。4、有助于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层次之间的数量变化,分析市场动向和经济变化趋势,正确估计前期货币政策的效果,以适时调整货币政策。

18、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应具备哪些条件?又受哪些因素制约?

前提条件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

制约因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19、简述小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⑴需求拉上

⑵成本推动

⑶供求混合推动

⑷经济结构变化:①需求转移: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一部分需求转移到其他部门,二劳

动力和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 ②部门差异:经济部门之间由于劳动生

产率、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货币工资增长率却趋于一

致,加上价格和工资的向上刚性,从而引起总体物价上涨。 ③部门开放:

当世界市场价格上涨时,通过一系列机制的传递,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

格会随之上涨,二非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也将随之提高

⑸过度的货币供给:①财政原因②信贷原因③投资规模股票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

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20、简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具体内容及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答:有的相互矛盾,有的呈一致性。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两者反相关。2)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往往伴随物价上升。3)国际收支平衡与物价稳定。当一国经济对进口依赖性较强时,减少逆差与稳定物价的矛盾比较突出。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两者关系不确定。5)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两者呈一致性。

三、计算题(13)

1、某项目计划在未来20年中每年末投资5万元,若市场利率为8%,试用复利方法计算:

(1)与其投资效果等价的现在一次性投资规模;

(2)最终实现的投资效果。

解:一次性投资规模:按普通年金现值公式

PV=A[1/r-1/r(1+r)n]

=50000×[1/8%-1/8%(1+8%)20] =50000×9.8181=490905

最终实现的投资效果:按普通年金终值公式

FV=A[(1+r)n-1]/r

=50000×[(1+8%)20-1]/8%=2288098元

2、某国债面额1000元,期限为10年,息票率为5%,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当市场利率为7%时,估算国债价格;若利息是每半年支付一次,市场利率为8%时,估算国债价格。 解:(1) 每年固定利息=1000×1×5%=50(元),设价格为P ,则

10

102%)71(1000%)71(50...%)71(50%7150++++++++=P

101010%)71(1000%)71%(71%)71(50+++-+?=p

=50×7.0236+1000×0.5083=859.48(元) (2)半年付息一次,每次25元,市场利率=8%/2=4% 则

20

2020%)41(1000%)41%(41%)41(25+++-+?=p

=25×13.5903+1000×0.4564=796.16(元) 3、假设某年的名义利率为3.25%,物价上涨率为3.5%,若只考虑物价上涨对本金的影响,该年的实际利率为多少?若考虑物价上涨导致本金和利息均贬值的条件下,该年的实际利率为多少?

解:

(1)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3.25%-3.5%=-0.25%

(2)

%24.0-1-%5.31%25.311-11=++=++=

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4、假设一笔贷款为50万元,期限为3年,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贷款利率为8%,试分别用单利法和复利法计算该笔贷款到期的本利和。

解:

单利法: 贷款到期的本利和s=p (1+r.n ),由题意得

S=50×(1+8%×3)=62(万元)

复利法:贷款到期的本利和S=P(1+r)n, 由题意得

S=50×(1+8%)3

=50×1.2597

=62.985(万元)

5、某债券的息票利率为8%,面值为1000元,期限5年,采用平价发行,求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解:

设到期收益率为i, 债券面值为F ,每年债券利息为C ,债券发行价为P,

因债券平价发行,故债券发行价等于债券面值,即P,=F=1000

C=1000×8%=80, 由公式:

n n i F i C i C i C i C P )1()1()1()1()1(321+++++++++=

得55432)1(1000)1(80)180)1(80)1(80)1(801000i i i i i i +++++++++++=

55555

55)1(1)1(1000)1(1)1(80)1(1000)1(1)1801000i i i i i i i i i +-+?=+-+?+++-+?=(

得i=8%

6、某贴现债券期限3年,面值为100元,销售价格为80元,求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解:由贴现债券到期收益率公式1-=

t P F i 得

1801003

-=i

=7.72%

7、某公司发行债券面额为1000元,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8%,单利计息,每满一年付息一次,现以950元发行价格向社会公开发行。求:

(1)投资者在认购债券后到期满时可获得的到期收益率。

(2)若投资者在认购后持至第3年末以995元市价出售,则该持有者持有期的收益率为多少?

解:(1)每年固定利息=1000×8%=80(元),发行价格即认购价格为950元,

在单利计息的情况下,债券认购者到期收益率为:

9505580950-1000]-[÷?+=÷?+=÷+=)(认购价格

剩余年数剩余年数票面利息认购价格)(面值认购价格

剩余年数利息)(溢价收入到期收益率(认购者)

=9.47%

(2)投资者在认购后持至第3年末以995元市价出售,则该持有者持有期的收益率为: –=10%+?=

?995950803持有期收益率9503

8、假设某债券期限为4年,息票收益为50元,债券收益率为5%,债券到期收回本金1000元,则该债券的市场价格为多少? 解:由债券价格公式

n n i F i C i C i C i C P )1()1()1()1()1(321+++++++++=

得: (元)

(1000%)51(1000%)51%(51%)51504

44=+++-+?=P

9、如果整个商业银行体系总准备金为160000亿元,流通中现金为100500亿元。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21%,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12%,通货比率为18%,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为30%,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6%。

请根据上述资料解答以下各题:

(1)分别计算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狭义货币供给量M1

(2)分别计算活期存款总额、定期存款总额。

解:

(1)基础货币B=C+R=100500+160000=260500(亿元)

货币乘数m 1=(1+c)/(r d +r c t+e+c)=(1+18%)/(21%+12%*30%+6%+18%)

=2.43

货币供给量M 1=m 1·B=2.43×260500=633015(亿元)

(2)活期存款总额D

由M 1=C+D 即D= M 1-C=633015-100500=532515(亿元)

定期存款总额D t t=D t /D 即D t =t*D=30%*532515=159754.5(亿元)

10、假设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为12000亿元,公众持有现金为8000亿元。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10%,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3%,现金漏损率为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为0.2,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2%。

试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狭义货币供给量M1分别是多少?

(2)如果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均提高1%,则货币供给量M1有何变化

11、假设某商业银行吸收了1000元存款,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且该银行持有6%的超额准备金,现金漏损率为10%,试问:

(1)存款乘数为多少?

(2)银行体系创造的存款货币为多少?

(3)货币乘数为多少?

解:P表示原始存款,D表示活期存款总额,K为存款乘数

m表示货币乘数。r 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为现金漏损率,e为超额准备金率

由题意得:P=1000元r d =20% c=10% e=6%

(1) 存款乘数:K=1/(r d+c+e)

=1/(20%+10%+6%)

=2.78

(2)银行体系创造的存款货币,即派生存款为:

△D=D-P

= K×P - P

=2.78×1000-1000

=1780(元)

(3)货币乘数:

m1=(c+1)/(c+r d+e)

=(10%+1)/(10%+20%+6%)

=3.06

12、假设某地区基础货币为10000亿元,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20%,现金漏损率5%,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为40000亿元,试计算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和活期存款准备金。解:B表示基础货币。D表示活期存款总额;商业银行准备金为R

rd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c为现金漏损率,E为超额准备金,Rd 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Rt 为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

(1) 活期存款准备金:Rd= rd×D =20%×40000=8000亿元

(2) 超额准备金:由R= Rd + Rt +E

得E=R -Rd - Rt…………………………….①

由B=C+R=c×D+R,即

10000=5%×40000+R,故R=8000亿元,代入①式得

E=R -Rd - Rt

=8000 -8000 -Rt

所以,E=- Rt

因为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Rt ≥0 ,E≥0

所以,超额准备金E=0

13、已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现金为5000元,支票存款为15000元,超额准备金为1000元,试计算: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准备金、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解:

设B表示基础货币。D表示经过派生的活期存款总额;m表示货币乘数。

rd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 表示法定准备金,R表示准备金,

c表示现金漏损率,C表示现金,e表示超额准备金率,E表示超额准备金

(1)现金漏损率:c=C/D=5000/15000=33%

(2)超额准备金率: e = E/D=1000/15000=7%

(3) 法定准备金: Rd =D×rd =15000×10%=1500元

(4)准备金:R =Rd +E =1500+1000=2500元

(5) 基础货币: B =C + R =5000+2500=7500元

(6) 货币乘数: m1 = M/B

=(C+D)/B

=(5000+15000)/7500

=2.67

四、论述题(8)

1、为什么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答: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也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以市场为基础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货币流、人才流、信息流都要以信用的存在为基础。信用对经济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它可能引发信用风险、信用危机和经济危机。

(1)信用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①从信用的产生和形成看,信用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市场经济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就是信用经济的形成过程;②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完善的信用制度上的经济,与信用经济唇齿相依;③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经

济的有机统一体。信用不仅是市场经济的行为规则,更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无价的社会资本。(2)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②信用是延续和扩展市场的基本动力;③信用是市场经济成熟的重要标志④信用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⑤信用是降低经济交易成本和加速资本周转的重要工具⑥信用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从信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2、试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1)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

①总体目标:是要形成以中央银行调控的基准利率为基础,以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市场利率为主体的利率体系。

②实现利率市场化须三个阶段:

第一步是提高利率;第二步是完善利率浮动制;第三步是实行基准利率引导下的市场利率体系。

在最后阶段,有效措施是增加可交易金融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使金融资产多样化,然后先使这类非存、贷款品种利率自由化,通过其与银行存、贷款的竞争而最终放开银行贷款利率,并进而放开银行存款利率。

(2)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

首先从发展货币市场入手,二级市场先于一级市场,形成一个更为可靠的市场利率信号,进而以这一市场利率为导向,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步骤及时调整贷款利率,扩大浮动范围,促进银行间利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最后逐步放开存款利率。

(3)结合实际——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第三阶段,即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资产多元化来推进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3、论述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

答:

(1)提供金融服务,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即减低搜寻和核实成本、监督和审计成本、风险管理和参与成本等各种成本。

(2)充当信用中介,进行资源配置的功能。金融机构通过自身信用活动和金融市场,充当经济主体之间、货币借贷者之间的中间人,积聚社会资源,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3)风险分担与管理功能。金融体系通过理财产品设计、信息提供、金融交易等方式,与

经济主体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分担。

(4)处理与传递信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功能。金融机构利用自身的优势获取,处理各种信息,并通过对风险的识别、控制与管理,防止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良后果。

(5)公司治理功能。金融体系通过股票市场能提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机制,并以有效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使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融为一体。

4、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是如何调控货币供应量的?

答:(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1)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2)如何调控: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超额准备金增加,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超额准备金减少,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降低

(二)再贴现政策

(1)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2)如何调控

如果降低再贴现率,银行融资成本下降,因而会降低市场利率,商业银行会向央行扩大再贴现,使信贷规模扩张,货币供应增加;

如果提高再贴现率,银行融资成本增加,则市场利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再贷款减少,信贷能力和规模收缩,导致货币供应减少

(三)公开市场业务

(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证券),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2)如何调控:

中央银行买入证券,基础货币投放,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成倍扩张

中央银行出售证券,基础货币回笼,信贷规模收缩,货币供应成倍紧缩

5、试从银行角度论述实行金融混业经营体制的优势及可能带来的弊端。

答:

首先,混业经营的优势:

(1)混业经营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

(2)混业经营使银行机构扩大和向更多的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银行可以获得经

济集中的利益和竞争优势。

(3)混业经营通过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可以使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最小化。

(4)混业经营有利于银行充分挖掘现有销售网络的资源潜力。

(5)混业经营有利于银行业务的多样化,进而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

其次,混业经营的弊端或负面影响:

(1)业务经营的多元化增加了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

(2)可能加剧金融业的集中与垄断;

(3)增加金融监管的难度;

(4)可能加剧证券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6、试述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为什么商业银行成为各国金融当局监管的核心?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的主要功能有:(一)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受信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形成银行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又通过授信业务,把资金投向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银行资金运用。(二)支付中介。商业银行作为货币经营机构,具有为客户保管、出纳和代理支付货币的职能。(三)信用创造。信用创造职能是建立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之上的。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运用所吸收的活期存款进行贷款或投资,通过支票流通和转帐结算的过程,形成存款货币的成倍扩张或收缩。(四)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过程中所获取的大量信息,凭借这些优势,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它服务

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成为各国金融当局监管的核心,这与商业银行在各国经济及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相关。随着金融国际化、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竞争日益激烈,金融风险明显加大,金融危机此起彼伏。

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亚洲金融风暴,从巴林银行倒闭到日本大和银行破产,金融危机的传染性、破坏性日趋严重,所以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都把加强银行监管作为其金融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7、中央银行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请你谈谈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答:

(1)中央银行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①避免出现政治性经济波动的需要;②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③为了稳定经济和金融的需要;④为了适应中央银行特殊地位与业务的需要。

(2)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①货币政策自主权的问题:为充分发挥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实现币值稳定的目标,必然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保持很高的独立性,能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②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财政部的独立性:a、在行政关系上,人民银行与财政部都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不存在隶属关系,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在组织上保证了人民银行对财政部的独立地位;b、在资金关系上,《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这样,从法律上基本割断了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直接融资关系。

③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政府其他部委的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表现在:一是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提供贷款或担保;二是通过组建政策性银行划清政策性贷款与商业性贷款的关系,堵住了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与政策性贷款的路子,堵住了政府各部委以“政策性贷款”向中央银行要贷款的路子;三是在法律上明确了中央银行统管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权。

④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地方政府的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行政、人事、业务等方面受总行垂直领导,地方政府可以监督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方针,但不得干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正常的业务活动,从而维护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独立性。当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也要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

8、试论述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居民是如何分别决定和影响货币供给的。

(1)中央银行可以操纵的因素:①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供给的,因而表面上看,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然而这种控制是相对的。②法定活期存款准备率r d和定期存款准备率r t 。与货币乘数呈反向变化关系。

(2)商业银行决定的因素: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调节超额准备金比率;②调节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规模。一般而言,超额准备金越多,货币乘数越小,货币供给量也越小。反之则货币供给量越多。

(3)企业所能影响的因素:①经营规模的扩大或缩小,引起对贷款需求的增加或减少,进而对M造成影响;②经营效益的好坏,引起贷款需求的增减,进而引起M的增减。(4)居民所能影响的因素:①流通中现金占活期存款的比率(c)。与货币供给反向变动。②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t)。与货币乘数呈正相关关系,进而也正向地影响货币供给量。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如果香烟作为交易的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那么香烟的功能就类似于()。 A.银行存款 B.准备金 C.货币 D.可贷资金 2、随着债券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货币需求量。() A.上升,增加,增加 B.上升,下降,减少 C.下跌,增加,减少 D.下跌,下降,增加 3、中央银行通常被称为“最后贷款人”,这是因为()。 A.其贷款利率最低 B.在银行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可以向客户发放贷款 C.可以向陷入困境的银行发放贷款 D.监管银行贷款 4、若今后五年中,每年中的1年期利率预期分别是5%、6%、7%、8%,9%,5年期债券的流动性升水为1%,按照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则五年期利率应为()。 A.8% B.7% C.7.25% D.8.25% 5、张辉购买了某公司股票的欧式看涨期权,协议价格为每股20元,合约期限为3个月,期权价格为每股1.5元。若该公司股票市场价格

在到期日为每股21元,则张辉将()。 A.不行使期权,没有亏损 B.行使期权,获得盈利 C.行使期权,亏损小于期权费 D.不行使期权,亏损等于期权费 6、下列关于票据说法正确的是()。 A.汇票又称为期票,是一种无条件偿还的保证 B.本票是一种无条件的支付承诺书 C.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都是由收款人签发的票据 D.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只能由债务人付款 7、假设某人一月支出为900元,债券每次交易手续费为0.16元,债券利率为8%。则最佳现金持有额应为()。 A.30元 B.60元 C.160元 D.100元 8、假设某国某年的M2为20000亿元,名义GDP为35000亿元,则根据费雪方程式计算其货币流通速度为()。 A.1.5 B.2 C.1.75 D.0.57 9、利率对货币供求有调节作用,当利率下降时()。 A.货币供应增加,货币需求减少 B. 货币供应增加,货币需求增加 C.货币供应减少,货币需求增加 D. 货币供应减少,货币需求减少 10、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的是()。 A.银行信用膨胀 B.财政赤字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大纲 主要参考书目: 米什金(美)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博迪、莫顿(美)金融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瓦什、(美)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戈德史密斯(美)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三联书店 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戴根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黄金老、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李杨、中国金融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目录 第一讲货币供求理论 第二讲利率理论 第三讲金融机构体系 第四讲通货膨胀 第五讲货币政策 第六讲金融监管体系 第一讲货币供求理论 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基本观点: 流通中必需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用公式表示是:执行流通手段的 货币必要量(M)=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 商品平均价格(P)×待售商品数量(T)/货币流通速度(V)即M = PT /V (二)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在当代的意义 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金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由价格总额决定;纸币流通下,商品价格水平随着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1)现金交易说(Cash Transaction Theory) 注重于研究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因果关系,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必然导致物价水平

上升,货币价值下跌;反之,亦然。 方程式:MV=PT 或P=MV/T 其中:M是流通中货币数量, T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易, P是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 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2)现金余额说(Cash—balance Theory) 剑桥学派是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假设货币需求同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保持一定的比率,整个经济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会自动趋于均衡。 方程式:Md=KPY 其中:M是流通中货币数量, P是一般物价水平, y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产出, k是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Md=M1+M2=L1+L2=L1(Y)+L2(r) 其中:Md代表对货币(现金)的总需求, 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及谨慎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 M2为满足投机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 3、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鲍莫尔模型(平方根定律) 托宾模型(资产组合理论) 新剑桥学派 4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总财富;财富构成;持有货币和持有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影响货币需求函数的其他因素,例如,对货币的“嗜好”程度。提出货币需求函数: M/P=f(y,W,Rb,Re,1/P×dp/dt,u) 其中:M/P为实际货币需求量 y为来自各种财富形式的恒久收入 W为非人力形式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 Re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Rb为债券的预期报酬率 1/P×dp/dt表示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货币银行学重点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并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3、货币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法律形式确定的有关货币流通的系列规定分为金属货币制度与信用货币制度。 4、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5、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6、平行本位制: 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这两种货币的交换比例不加限定,而由市场上金和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 7、格雷欣法则: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小的货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货币给驱逐出去,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8、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汇兑平价体系、固定汇率、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并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的体系。 9、牙买加体系: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国际储备多元化、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的体系。 第二章 1、信用: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的借贷行为。 2、利息: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使用贷款的代价。 利息的作用:①有利于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建设; ②有利于促进企业节约资金; ③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 ⑤有利于银行本身企业化经营与金融事业的发展。 3、市场利率:随供求规律等市场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就是市场利率。 4、基准利率: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5、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 6、可贷资金理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所决定的,而是由借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的。 7、期限结构理论:是指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债券的收益曲线来表示。第三章 1、存款型金融机构:存款型金融机构是指通过吸收各种存款而获得可利用资金,并将之贷给需要资金的各经济主体及投资于证券等以获取收益的金融机构。 2、契约型金融机构:指与投资者签订契约,并根据契约进行风险和利润分配的金融机构。 3、投资型金融机构:是在直接金融领域内为投资活动提供中介服务或直接参与投资活动的金融机构。 第四章 1、直接融资:是指赤字单位或资金需求者在金融市场向盈余单位或资金供给者出售有价证券,直接向后者进行融资的方式。 2、间接融资:是指赤字单位或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获得英语单位或资金供应者多余资金的融资方式。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题型及答案

名词解释: 1.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的。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其构成是货币制度和货币制度类型。 2.直接融资:是指资金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双方通过金融机构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3.收益资本化: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B=P*R(B:收益P:本金R:利率) 4.消费信用:指由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方式:赊销和预付。 国家信用:以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主要工具是国家债券。 5. 远期合约:合约双方约定未来某个时间以约定的价格和方式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期权合约: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期间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6.基础货币:也叫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它通常指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与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通货两者之和。 B=R+C B表示基础货币,C表示流通中的通货,R=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货币乘数:是指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即m=△Ms/△B, m表示货币乘数, △Ms表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值,△B表示基础货币的变化值。 7. 法定准备金率: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上缴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称为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该比例称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短期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再贴现: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8.原始存款:一般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真题

《货币银行学》试卷(A) 一、名词解释(10%) 1. 货币内生性 2. 中介目标 3.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4. 投机货币需求 5. 银行的银行 二、填空(20%) 1. 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与超额存款准备金呈___________ 关系。 2. 凯恩斯提出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3 .货币乘数等于_________ 除以基础货币。 4 .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影响____________ ,所以作用猛烈,不易作为央行日常操作的工具。 5 .紧缩性收入政策主要针对的是________ 型通货膨胀。 6.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 惠伦的“立方根公式”发展了凯恩斯的 ___________ 货币需求理论。 8. 按贷款五级分类,包括: _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 。 9. 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了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产生了通货膨胀,单从这个角度考虑,可以看出此次通货膨胀是典型的___________ 型通胀。 10. 凯恩斯认为交易性需求是收入的 ____________ 。 三、选择(15%)(选出正确答案)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费雪的货币数量论中,货币流通速度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版金融学 货币银行学 习题与答案

新版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习题与答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题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_______的特殊商品。 2、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它经历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阶段。 3、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职能。 4、货币制度的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要素。 5、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依次存在 _______, 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四种货币制度 6、金银复本位制前后经历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形态. 7、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_________ . 8、金本位制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本位制。 二、选择题(以下选项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货币的产生是( )。 A 由金银的天然属性决定的B国家发明创造的 C 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D 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 2、货币在()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A 商品买卖 B 缴纳租金 C支付工资 D 给商品标价时 3、货币在( )时执行价值贮藏职能。 A 支付水电费B购买商品 C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D 准备用于明年的购买 4、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 A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B 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5、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能自发的调节( ). A 货币流通 B 货币必要量 C 生产规模 D 投资规模 6、纸币产生的基础是货币的哪一职能 (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7、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是( )。 A 牡丹卡B VISA卡 C 长城卡 D 金穗卡 8、商品的价格是( ).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2009-04-19 23:03:04)标签:杂谈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7、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8、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19、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20、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21、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

货币银行学历年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历年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A、安全性 B、盈利性 C、流动性 D、风险性 18、货币在支付工资和纳税方面发挥着()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贮藏手段职能 D、支付手段职能 19.凯恩斯认为与利率变动存在着负相关关系的货币需求是() A 交易性货币需求 B 预防性货币需求 C 营业性货币需求 D 投机性货币需求 20、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是() A、单一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B、二元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C、跨国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有限法偿 2、派生存款 3、金融工具 4、需求拉上说 5、货币乘数 三、计算题(两小题,第一小题8分,第二小题12分,共20分) 1、以为客户2000年1月1日在银行存一笔定期一年的储蓄存款,金额为 10000元,年利率为6%。问:(1)该客户2001年1月1日支取,可得本利和为多少?(2)该客户2003年1月1日支取,可得本利和为多少?(银行实行自动转存制度) 2、假设1999年10月5日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为100德国马克=58.88美元。甲认为德国马克对美元的汇率将上升,因此以每马克0.04美元的期权费向乙购买一份1999年12月到期,协议价格为100德国马克=59.00美元的德国马克看涨期权,每份德国马克期权的规模为125000马克。试分析不同价格情况下甲乙双方的盈亏分布情况。 四、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划分为哪三层? 2、简述商业信用的特点与局限性。 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4、简述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5、简述我国金融机构体系。 五、论述题(任选一题,共15分) 1、论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2、试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广外 货币银行学 期末重点 全英 米什金 ()

考试题型以及分数分布: 一、选择题:1’*20=20’ 二、名词解释:4’*5=20’ 三、简答题:8’*5=40’ 四、论述题:20’*1=20’ 重点制作思路: 1.考虑到时间关系,抓大放小 2.结合老师提及复习内容进行预测 3.以理顺书本架构为主,看到一个知识点猜一下可能会出什么题 The economics of money,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by Kyle Chapter1:Why Study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本章了解一下这个问题即可,最多考一下选择) Answer: ?To examine how financial markets such as bond and stock markets work ?To examine how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ch as banks work ?To examine the role of money in the economy Chapter2:An Overview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1.Func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Perform the essential function of channeling funds from economic players that have saved surplus funds to those that have a shortage of funds ?Direct finance: borrowers borrow funds directly from lenders in financial markets by selling them securities. ?Promotes economic efficiency by producing an efficient allocation(分配)of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重点笔记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第一部分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一、货币职能 1、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 3、支付手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 5、世界货币:尤为世界货币,充当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转移财富的手段 二、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货币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等。完善的货币制度能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三、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 1、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2、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3、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4、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方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这个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美国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1年12月,美元对黄金贬值,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的风潮。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实行了对美元的。至此,固定汇率制度完全垮台。 第二章利息和利率 一、利率的决定 ①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利息的变化率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也不排除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或事实上成为负数的特殊情况。具体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一般来说,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此外,法

(完整版)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2)双本位制 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 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 本质特征: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一)信用产生的原因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 ?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 ?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 ?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货币银行学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货币银行学》历年试卷及参考答案 第一套2008、12 A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A、马克思的利率论 B、流动偏好论 C、可贷资金论 D、实际利率论 2、银行作为一种企业,与工商企业有共同点,表现为() A、活动领域相同 B、经营的对象相同 C、经营活动的目的相同 D、资金来源相同 3、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 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4、信用是()。 A、买卖关系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5、下列变量中,()是个典型的外生变量。 A、价格 B、利率 C、税率 D、汇率 6、《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清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A、5% B、8% C、4% D、10% 7、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它成立于()。 A、1765 B、1921 C、1694 D、1473 8、“劣币驱逐良币”这一规律出现的货币制度是( ) A 、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 、跛行本位制D、银本位制 9、1984年以前,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是() A、单一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B、复合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C、跨国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 10、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时() A、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 B、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下降 C、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上升 D、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 11、以下属于短期信用工具的是() A、政府公债 B、国库券 C、企业中长期债券 D、股票 12、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 A、再贷款业务 B、贷款业务 C、存款业务 D、货币发行 13、下列哪个属于间接融资() A、商业信用 B、发行股票 C、发行债券 D、银行贷款 14、集中存款准备金,体现了中央银行什么职能()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重点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重点 宏观经济运行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o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有支付能力的社会总需求,即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 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包括消费和投资需求两部分。 总供给价格:企业愿意雇佣一定量工人所必需的价格,包括生产成 本与预期的利润。 总需求价格:企业预期社会为购买全部商品所支付的价格。 o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否定“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放任的条件下,有效需求通常都是不足的,所以 市场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就会扩大生产; 反之,就会因无法实现最低利润而裁减雇员,收缩生产。 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 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总供给基本稳定。就业量 实际取决于总需求。 凯恩斯认为,形成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 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就是说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社 会上总会存在“非自愿失业” o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有效需求总是不足的,根源在于三个“心理规律”: 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造成消费需求不足; 二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造成投资需求不足; 三是流动偏好,总要把一定量货币保持在手里。利率不能太低,否 则容易进入流动偏好陷阱。但如果利率较高,就会导致投资需求不 足。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问 题,不能自动地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均衡。

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 以达到全社会宏观经济平衡和全社会福利最大化 o维持充分就业 o消除通货膨胀 o稳定经济增长 o保持外汇平衡 货币市场均衡 外汇市场均衡 o汇率:用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汇率有两种表示方法,即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单位本币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外国货币o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 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 绝对优势:通常是一个国家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 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 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 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交叉汇率: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所有的货币兑美元都有一个兑换 率。一种非美元货币对另外一种非美元货币的汇率,往往就需要通 过这两种对美元的汇率进行套算,这种套算出来的汇率就称为交叉 汇率。 买入汇率:是外汇银行向同业或者客户买进外汇时所使用的汇 率。 卖出汇率:是外汇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中间汇率: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平均数。中间汇率常用来衡量和 预测某种货币汇率变动的幅度和趋势。 远期差价:在即期汇率的基础上加减一定差额形成的,这个差额称 为远期差价。即远期汇率=即期汇率±远期差价。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名词解释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求之内。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的排列,分成若干个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手段。 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 金银复本位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推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反而会充斥市场。 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消费信用:是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出口信贷: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出国,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信用形式。 补偿贸易:是指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等项目投产后进口企业以该项目的产品或按合同规定收入分配比例清偿债务的信用方式。 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商业票据: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者的入股凭证。 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行的,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 直接融资: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单位双方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 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出来的,以杠杆和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单利: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利息不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 复利:是指计算利息时按照一定的期限,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俗称“利滚利”。 基准利率:是指在市场存在多种利率的条件下起基础作用的利率,当它发生变动时,将会影响到其他利率的变化。

西农货币银行学复习题

第一章货币 一、填空题 1.私有制和之间的矛盾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2.最具危机性的货币职能是。 3.在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形式的出现是质的飞跃。 4.一般等价物能并同一切商品相交换。 5.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一国货币必须具有性。6.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 8.使金属货币可由货币符号代替的货币职能是。 10.在各种金本位制中,本位制是最典型的。 11.“十足的货币”在金属货币条件下是指货币的达到法定标准;在信用货币条件下的含义是。 12.货币价值尺度职能必须通过来完成。 13.必须由“十足”的货币来执行的货币职能是和。15.金属货币只要褪去民族的外衣,就可以自动取得的职能。 16.区别狭义货币量与广义货币量的根本标准是看能否执行职能。17.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不受损失及时转化为的能力。 19.金银复合本位制阶段出现的金贵银贱现象导致本位制向双本位制转化。 20.本位制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 二、判断改错题

1.在价值形式变迁过程中,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出现是质的飞跃。 2.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3.我国古代长期实行的是贵金属的金属铸币制。 4.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两个最基本的货币职能,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5.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所以不管什么形式的货币都可以自动取得国际货币职能。6.狭义货币量与广义货币量区别的根本标准是能否直接购买。 7.在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确定原则中,可控性是可测性的前提。 8.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中,币材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9.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都是无限法偿的货币。 三、单项选择题 1.体现价值形式发展质的飞跃的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2.货币促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的作用体现在()。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简答题

★2、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1)信用货币制度,是以不兑现的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二战后,逐步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1970年代初,美国宣布停止向各国中央银行兑换黄金,加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积极推行黄金非货币化政策,纸币与黄金脱钩,从此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了不兑现的货币信用制度。 (2)在这种货币制度下,纸币由政府授权中央银行发行,由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具有强制流通的性质。政府只是规定各种纸币的面值,不规定对金银的比价。由于纸币不与一定的金银保持等价关系,所以不能要求兑现。货币的发行一般由中央银行控制,不再受金银的约束。 (3)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货币供应量不受金银的控制,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作适当的调节;纸币不育定量的金银相联系,其外汇汇率也不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但是,由于人类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差距,以及国家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也使得通货膨胀问题常常困扰着各国政府和人们的生活。 ★7、影响利率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1)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平均利润率。(2)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3)经济周期。(4)物价水平。(5)经济政策。(6)其他影响因素:国际市场利率水平、银行经营成本、利率管理体制、传统习惯、法律规定和国际协定等。 ★8、关于利率的期限结构,有哪几种理论解释? (1)预期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应该等于现行短期利率和未来短期利率的几何平均值。 (2)市场分割理论认为,不用期限的债券市场是完全独立和分割开来的,因此各种期限的债券的利率完全由该种债券的供求关系决定,并不受其他期限债券的收益率的影响。 (3)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综合了上述两种理论,认为长期债券利率等于这种债券到期前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加上这种债券随供求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期限升水。

货币银行学考试必过重点

货币银行学重点 一、货币形式演进 1、实用货币或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是货币演变的最初形态。商品货币从形态上来讲是指用商品充当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存在。 2、金属货币: (1)贵重金属货币的产生:A、价值比较高;B、易于分割;C、易于保存;D、便于携带。 (2)称量货币: (3)铸币: 3、代用货币:是指替代金属货币流通并可以随时兑换为金属货币的货币。 4、信用货币:又称不兑换货币,是指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面值),并不能与贵金属兑换的货币,是一种债务性货币。一般而言,信用货币主要有辅币、纸币、银行券和支票存款四种形式。 5、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各类电子设备、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产品和预付机制。 二、货币制度的内容 1、货币制度的概念:是指国家做出的关于货币本身及其流通的法律性规定。货币制度是国家权威介入货币流通的结果。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币材的确定;(2)货币单位的确定;(3)货币种类;(4)货币发行与流通;(5)货币支付能力;(6)金准备。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 1、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是本位币、足值货币,可自由铸造,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2、金银复本位制:从具体运行过程来看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在金属货币的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实际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实际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 3、金本位制:以黄金为币材,黄金是货币体系的基础,金币为本位币;金币自由铸造,参加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代用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金准备全是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4、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货币单位仍规定有含金量,但国内不流通金币,以发行的银行券作为本位币流入流通;规定本国货币同另一金本位国家的货币的兑换比例,并在该国存放黄金或外汇作为平准基金,以便随时用来稳定法定的兑换比例;银行券不能再国内兑换金块,居民可按法定比率用本国银行券兑换实行金本位国家的货币,再向该国兑换黄金。 5、信用本位制: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制度。流通的是信用货币;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在国内不能兑换金属,输出国外也不能兑换;货币的发行不受黄金数量限制,其流通基础是人们对政府维持币值相对稳定的信心。 四、金融体系的构成与功能 1、构成: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三大基本要素。 2、功能:(1)资金流动的功能;(2)支付结算功能;(3)聚集资源的功能;(4)管理

货币银行学092期末试卷(C卷)

江西财经大学 09-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12423C 授课课时:48课时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适用对象:国际学院学生 试卷命题人李静试卷审核人王耀德 Part I. This part has 20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and each one is worth 1 points. The total points for this part are 20 points. Please choose only one answer for each question. 1The Fed can exert more precise control over _____ than it can over _____. (a)high-powered money; reserves (b)high-powered money; the monetary base (c)the monetary base; high-powered money (d)reserves; high-powered money 2 A contract that requires the investor to sell securities on a future date is called a a)short contract. b)long contract. c)hedge. d)micro hedge. 3The fact that depositors cannot distinguish good from bad banks is a(n) a)adverse selection problem. b)moral hazard problem. c)asymmetric information problem. d)too-big-to-fail problem.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effects of a change in the money supply is most likely to affect the interest rate differently than the others? a)The expected inflation effect b)The income effect c)The liquidity effect d)The price level effect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2、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3、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4、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出资者作为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股票代表的是所有权而非债权。 5、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即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买卖的价格。它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 6、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主要形式有商业票据、银行券等。 7、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8、金融工具: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9、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0、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11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一种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12、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13、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4、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即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15、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6、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17、银行信用——信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8、金融压制——是指由于政府对金融业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掣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称为金融压制。 19、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证券行市是证券收益的资本化。 20、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额之间的比率。 2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Χ。每小题2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1、纸币所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Χ) 2、支付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Χ ) 3、由于股票行市与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收益资本化,因而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Χ ) 4、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无效。(√)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Χ ) 7、“金融二论”的核心观点是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和干预。(√) 8、金融体系是指一国一定时期金融机构的总和。(√) 9、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10、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Χ) 11、货币政策诸目标更多地表现为目标间的一致性。(Χ ) 12、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一般价值形式。(Χ ) 13、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之一在于,中央银行的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从事货币经营业务。(Χ ) 14、当代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宏、微观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Χ ) 15、通货膨胀使政府和社会各阶层人人都蒙受损失,无人受惠。(Χ ) 16、经济金融化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可用金融资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表示。(√ ) 17、金融创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为: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增强了金融产业发展能力和金融作用力。(√ ) 18、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 ) 19、票据虽有本票、汇票、支票之分,但需要承兑的票据只有汇票一种。(√ ) 20、纸币之所以能充当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就有价值。(Χ ) 21.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Χ) 22.现金漏损与存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Χ) 23.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Χ) 24.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Χ) 25.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中作为条件的是安全性。(Χ) 26.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Χ) 27、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当人们提到国际收支时应指明是哪一个时期的。(√) 28、当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购买有价证券,因而会增加投资性货币需求。() 29、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30、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 1、货币有哪些主要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1)货币有五种主要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2、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1)货币化程度低下。 (2)金融发展呈现二元结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