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化学整理

中药化学整理

中药化学复习提纲

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理化检识--------结构鉴定——中药实例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一、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选择,最后产物或途径)

乙酸-丙二酸途径:脂肪酸类,酚类,醌类

甲戊二羟酸途径:萜类,甾类

莽草酸途径:即桂皮酸途径,苯丙素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

氨基酸途径:生物碱类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选择,极性低,水溶性的有哪些)

溶剂提取法(常用溶剂及极性)

(1)溶剂按极性分类:三类,即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和水。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甲醇(乙醇)是最常用的溶剂,能用水任意比例混合.

分子大,C多,极性小,反之,大..按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大的溶剂提取极性大的化合物.. 提取方法

(1)煎煮法:挥发性及加热易破坏,多糖类不宜用

(2)浸渍法:不用加热,适用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含淀粉或黏液质多的成分,但效率不高。

(3)渗漉法:效率较高

(4)回流提取法: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

(5)连续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索氏提取器或连续回流装置

水蒸气蒸馏法: 适于具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挥发油、小分子生物碱、酚类、游离醌类等

超临界萃取法:以CO2为溶剂.用于极性低的化合物;室温下工作,几乎不用有机溶剂,环保

三、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方法(方法与应用特点,可以大题,原理)

色谱分离法

吸附色谱

凝胶过滤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大孔树脂色谱

1.吸附色谱

原理: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色谱。常用的吸附剂包括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等。

(1)硅胶:吸附作用是由于颗粒表面有很多硅醇基,它可以和许多化合物形成氢键而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极性大小分离,广泛,大多数成分的分离,微酸性、不宜分离碱性物质。

(2)氧化铝:微碱性、适宜分离碱性物质。

(3)聚酰胺:适于分离黄酮、酚、醌类、有机酸及鞣质。

聚酰胺中的酰胺基可与酚羟基、羧基、羰基、硝基等形成氢键吸附。聚酰胺的吸附容量大。被分离成分的结构与吸附力的关系:

①可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越难被洗脱。

②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吸附能力会减弱。

③分子中芳香化程度越高,即双键愈多,吸附能力越强。

④对聚酰胺柱的洗脱能力,与溶剂的种类有关:甲酰胺,丙酮,甲、乙醇,水依次减弱。

2.凝胶过滤色谱(排阻色谱、分子筛色谱)

原理:主要是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而达到分离目的。

当混合物溶液通过凝胶柱时,比凝胶孔隙小的分子可以自由进入凝胶内部,而比凝胶孔隙不能进入凝胶内部,只能通过凝胶颗粒间隙,首先被洗出。即大分子先出

常用的是葡聚糖凝胶(sephadexG)和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

3.离子交换色谱

原理:基于各成分解离度的不同而分离。

①离子交换剂的种类: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素、离子交换凝胶。

②应用:主要用于生物碱、有机酸及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等水溶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4.大孔树脂色谱

原理:大孔树脂是一类没有可解离基团,具有多孔结构,不溶于水的固体高分子物质。它可以通过物理吸附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①色谱行为:反相的性质,一般被分离物质极性越大,越先被洗脱下来,极性越小,越后洗脱下来。对洗脱剂而言,极性大的溶剂洗脱能力弱,而极性小的溶剂则洗脱能力强,故大孔树脂在水中的吸附性强。

②大孔吸附树脂色谱被引进应用于中药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的分离富集。它具有选择性好、机械强度高、再生处理方便、吸附速度快等特点。

③分类:根据骨架材料是否带功能基团,大孔吸附树脂可分为非极性、中等极性与极性三类。

5.分配色谱

(1)基本原理

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

(2)分类

正相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用于分离极性和中等极性的成分。常用固定相:氰基或氨基键合相;常用流动相为有机溶剂。

反相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用于离非极性和中等极性的成分,常用C18或C8键合相。常用流动相为甲醇-水或乙腈-水。

四、中药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书本29页

理化鉴定

波谱鉴定 (4个是鉴定什么的) 掌握2个提取方法和鉴定发发

第三章 糖和苷类化合

D-葡萄糖 D-甘露糖 D-半乳糖 二糖

龙胆二糖 蚕豆糖 芸香糖:α-L-鼠李糖(1→6)-D-葡萄糖

一、 糖的分类

根据其能否水解和分子量的大小可分为:

单糖:不能再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如葡萄糖、鼠李糖等。 低聚糖:由2~9个单糖聚合而成,也称寡糖。如蔗糖、麦芽糖等。

多糖: 由10个以上的单糖聚合而成,分子量很大。其性质也不同于单糖和低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构型D ,L ,α,β : 向上D,向下L; 同侧:β异侧:α

六碳醛糖

O

OH

OH

OH

OH

CH 3

β- D-葡萄糖α-L-鼠李糖

二、苷的分类(区分,选择)

氧苷、硫苷、氮苷和碳苷

碳苷;芦荟苷

三、理化性质

苷键的裂解(水解难易规律)(P53)

1.N-苷>O-苷>S-苷>C-苷

2.C-5-R:5-H2>5-CH3>5-CH2OH>5-COOH

3.呋喃糖苷>吡喃糖苷

4、去氧糖苷>羟基糖苷>氨基糖苷

强酸水解:得到糖,苷元易破坏

弱酸水解:得到次级苷,确定糖的连接顺序

两相酸水解:保护苷元

显色反应

( 一)Molish反应: 加入5%α-萘酚乙醇液,沿管壁缓慢滴入浓硫酸,在两层液面间会出现一个紫色环。又称α-萘酚反应.说明含有糖类或苷类. (但碳苷和糖醛酸例外,呈阴性.)

(二)菲林和多伦反应: 阳性,有还原糖.可以利用这两个反应来区别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单糖:都是还原糖。双糖:麦芽糖、乳糖为还原糖。蔗糖为非还原糖2.纸色谱(分配原理): 显色剂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

固定相水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4:1:5,上层)

正丁醇-乙醇-水(4:2:1)

水饱和的苯酚

四、糖和苷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 糖类的提取:一般用水和烯醇来提取. 注意: 中性条件下提取 :CaCO3等中和植物酸 破坏酶活性的方法: 加入无机盐,醇热提,加热水煮 二 苷类的提取

原生苷:避免水解,常用甲醇,乙醇或沸水提取 或加入碳酸钙等无机盐,,破坏和抑制酶的活性,防治酶解.

在中性条件下提取,抑制和破坏酶活性

大孔吸附树脂色谱来富集,纯化总苷.(而不是用正丁醇提取) 次生苷: 适当水解 溶剂: 热水或醇 苷元提取: 彻底水解, 有机溶剂提取

五、苷键构型的判断

糖苷的1H-NMR :成苷的端基质子H 的耦合常在较低场.如:

β构型 JH1-H2 6~9Hz 8左右 ;α构型 JH1-H2 2~3.5Hz 4左右

第四章 醌类化合 (二级结构,是什么醌)

OR 2OR

1

CH 3

O O

O

O

O

R

R 2

1

蒽醌类 奈醌类 菲醌类

苯醌类(对苯醌)

一、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升华性 游离醌类具有升华性和挥发性,苷类则无。挥发性是一般小分子的苯醌类

O

O

O

H (CH 2)10CH 3OH

和奈醌类才有.

酸性(规律)-COOH > 二个β-OH > 一个β-OH >二个α- OH > 一个α–OH 可用PH梯度萃取分离。

其结果为①和②被5%碳酸氢钠溶液提出;③被5%碳酸钠提出;④被1%氢氧化钠提出;⑤只能被5%氢氧化钠提出

可用PH梯度萃取分离。

颜色反应

1.Feigl反应:全部醌类均阳性。碱性条件加热,紫色

2.Borntrager’s反应:也叫碱液试验,羟基蒽醌阳性。——颜色变化与OH数目及位置有关,红-紫色.

3.醋酸镁反应:含α-酚羟基或邻二酚羟基的蒽醌类阳性。

4.与活性亚甲基试剂反应kesting-Craven和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 苯醌和萘醌类的专属反应.在碱性条件下

5.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蒽酮类的特异性反应.(唯一).蒽酮就是9或10位没有被取代的羟基蒽酮类.

二、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大题,看书)

碱提酸沉法

pH梯度萃取法P82 例:大黄蒽醌苷类的分离

二、结构研究(IR ,1HNMR)

蒽醌类化合物的IR

主要特征吸收峰有三:

羰基峰:V C=O 1678~1572cm-1

羟基峰:VOH 3600~3000 cm-1

苯环峰:V Ar 1620~1480 cm-1

1HNMR

苯环质子:(化学位移)α-H处于羰基的负屏蔽区,信号位于低场α-H 8.07; β

-H 6.67~7.73;

苯环质子:(耦合常数):孤立H, S 峰; 邻二H, d 峰, J 6~9Hz; 间二H, d 峰, J 0.8~3Hz;

酚羟基: 化学位移11-12; β的一般小于11

醌类化合物的MS 特征是分子离子峰通常为基峰,且出现丢失1~2个分子CO 的碎片峰。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

木脂素(简单木脂;类) 双环氧木脂素

香豆素类的理化性质

游离香豆素为结晶固体,有芳香气味,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并能升华。 香豆素苷一般呈现粉末或晶体状,多数无香味,不具有升华,挥发性。 内酯性质和碱水解反应

内酯的性质和碱水解反应——碱性开环,酸性闭环。但长时间加热,异构化,不可恢复闭环.

显色反应 有荧光性质

1. Gibb ’s 反应: 试剂: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 C6位没取代,阳性,蓝色

2. Emerson 反应 试剂: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反应 C6位没取代,阳性,红色

简单苯丙素(苯丙烯类) 简单香豆素类(香豆素) 呋喃香豆素类

写出二级结构,除香豆素类,都是代表化合物

3. 异羟肟酸铁反应:内酯环的反应 碱性条件 ,红色

4. 酚羟基的反应: 试剂三氯化铁, 绿色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

芹菜素(黄酮类)

一、结构 (芦丁,槲皮素,鼠李糖,葡萄糖的结构都要求会写)138页

O

O

OR

OH

OH

HO

槲皮素R=H

芦丁R=芸香糖基

二、理化性质

溶解性、酸性、显色反应 溶解度

羟基增多,则水溶性增加 ,脂溶性降低; 而羟基被甲基化后,则脂溶性降低 黄酮苷类 :水溶性增加,脂溶性降低

苷分子中糖基的数目、结合的位置,对溶解度亦有一定影响。 多糖苷比单糖苷水溶性大,3-羟基苷比相应的7-羟基苷水溶性大 1. 平面型:如黄酮,黄酮醇,查尔酮等,溶解度较小.

2.非平面型:如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的溶解性较大.异黄酮的也较大.

3.花色素因为是以离子式,最大. 酸性:

7 、4′— 二OH > 7 或4′—OH >一般ph-OH > 3或5-OH

5%NaHCO3 5%Na2CO3 0.5% NaOH 5% NaOH 显色反应:

O

O

OH

OH

OH

HO

二氢槲皮素

1、还原反应

1)、盐酸镁粉反应(最常用共性反应)检查:样品 /甲醇 + Mg 粉 +3d 浓 HCl 加热,显色

C 环较特别的:查耳酮、橙酮、儿茶素:(—) 阴性,因此若阴性不能说明不是黄酮

类.

作空白对照实验:供试液中不加镁粉,加入浓盐酸进行观察,产生红色,则表明供试液中含有花色素类或某些橙酮或查耳酮类。

2)、四氢硼钠反应(NaBH4) 鉴别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专属反应), 红~紫红色

样品甲醇液 加(喷)NaBH4 滴加1%盐酸(熏浓盐酸蒸气) 观察 (试管或滤纸中进行)

3)MgAc2 /MeOH+二氢黄酮(醇) 天兰色荧光

2、金属离子络合反应 Al 3+ Pb 2+ Zr 3+ Mg 2+ Sr2+ Fe 3+

条件:具有(3-OH,4-羰基);或(5-OH,4-羰基);或邻二酚羟基

(1)、三氯化铝反应:1% AlCl3 / MeOH → 黄色络合物

(2)、1% PbAc2 〔 1%Pb (OH)Ac 〕→ 黄—红色 ↓

(3)、锆盐-枸橼酸反应: 2%ZrOCl2 / MeOH + 枸橼酸盐:区别 3-OH 与 5-OH 黄酮

加入枸橼酸后黄色褪去,证明没有3.不退,一定有三,可能有5.因为3-OH 黄酮锆盐络合物比5-OH 黄酮锆盐络合物稳定

(5)、氨性氯化锶反应(邻二酚羟基 )→ 绿~棕色~黑色 ↓ 4.五氯化锑的反应 (区别查耳酮与其他黄酮)查耳酮→→红~紫红色

三、分离方法 书本150加 纸色谱 比较RF 大小

O

OH

OH

OH

O

PH 梯度萃取法、聚酰胺柱层析法、 硅胶柱层析法和葡聚糖凝胶色谱法 分离依据

A :酚OH ,酸性不同 —梯度pH 萃取

B :依据分子量大小——葡聚糖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C :依据分子极性--------硅胶柱色谱 PH 梯度法:

纸层析:Rf 值与结构之间关系 (纸色谱PC 的材料是纤维滤纸,吸水,所以是水做固定相)

1.类型不同:当用水性展开剂如3%~5% 乙酸展开时,

平面型分子如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几乎停留在原点不动

非平面型分子如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二氢查耳酮等,因亲水性稍强,故Rf 值较大(0.10~0.30)

2.同一类型的游离黄酮类化合物,在用醇性展开剂(如BAW )展开时,如分子中羟基数目越多,极性越大,则Rf 值越小;相反,羟基数目越少,则Rf 值越大。 3.黄酮苷类如用醇性展开剂展开,因极性较游离黄酮增大,故Rf 值较后者相应降低,故对同一类型苷元的黄酮苷其Rf 值依次为:苷元>单糖苷>双糖苷。 1、

硅胶柱色谱:极性差异也分正相2(5-OH 黄酮)

原理:H 键吸附,吸附能力取决于H 键能力的大小

(3)分子内芳香化程度越高,共轭双键越多,则吸附力越强,查耳酮要比相应的二氢黄酮吸附力强。

例如对橙皮查耳酮的吸附力强于橙皮素:

(4).不同类型黄酮化合物,被吸附强弱顺序: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

(5.)游离黄酮与黄酮苷的分离:

A.以含水移动相(如甲醇-水)作洗脱剂,黄酮苷比游离黄酮先洗脱下来,

洗脱的先后顺序一般是:叁糖苷>双糖苷>单糖苷>游离黄酮;

B.若以有机溶剂(如氯仿-甲醇)作洗脱剂,结果则相反

(6) 洗脱剂洗脱能力:

聚酰胺与各类化合物在水中形成氢键的能力最强,在有机溶剂中较弱,在碱性溶剂中最弱。

洗脱能力由弱至强:

水<甲醇或乙醇(浓度由低到高)<丙酮<稀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氨水<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DMF)<尿素水溶液

3、葡聚糖凝胶柱层析

(1)常用型号:Sephadex-G型Sephadex- LH-20型

(2)分离原理:

游离黄酮:吸附作用游离酚OH的数目多,吸附力大

黄酮苷:分子筛作用分子量大(连糖越多),先被洗脱下来.

见P183表5-5 Ve / Vo小,先被洗下来

四、结构鉴定

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 (B 环看I 带,A 环看II 带)

加入诊断试剂 1.甲醇钠(NaOMe)

2. 醋酸钠:(鉴别酸性强的酚OH , 7、 4′-OH )

3.NaoAc /H3BO3(判断有无邻二酚OH )没变化则没邻二酚-OH 黄酮醇(3-OH 游离)

358~385

250~280

黄酮醇(3-OH 取代) 328~357 250~280 黄 酮 304~350 250~280 黄 酮 类 型

带Ⅰ(nm ) 带Ⅱ(nm )

4、MeOH + AlCl3 Al3+ 络合物,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BandⅠ红移:B环上有邻二酚OH 或C3有-OH

BandⅡ红移:A环上有邻二酚OH或C5有-OH

加入HCl,邻二酚羟基没C3 -OH,C5 –OH那么稳定,会紫移.

氢谱:

黄酮或黄酮类H-3是一个尖锐的单峰出现在6.3处

邻位耦合:耦合常数为8Hz左右

间位耦合:2-3Hz

对位耦合:很弱,数值很小或没有

5,7-二OH黄酮δppm:H-6小于H-8 . 7- OH黄酮: δppm:H-6 > H-8 6’δ比较大,5’较小

同时还要看

单峰S,就没有邻,间位双锋d说明有邻位或间位其中一个双双锋dd就说明有邻,和间两个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说出,选择,是单萜,还是倍半萜,二萜等)

单萜类(双环单萜) 环稀醚萜苷类(单萜类) 倍半贴类(无环倍萜) 二萜类(双环二萜:穿心莲内酯)

黄酮,糖,香豆素,贴类的英文

一、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加成反应

(1)双键加成反应:(卤化氢、溴、亚硝酰氯、DA反应)

加成产物通常具有结晶性:

——识别双键的存在及不饱和度

——分离纯化

(2)羰基——加成反应: (与亚硫酸氢钠、硝基苯肼(鉴别醛和酮)、吉拉德试剂加成)可将具羰基的萜类与非羰基萜类分离

专属性显色剂(考试选择方法)

卓酚酮类的检识(硫酸铜反应)

环烯醚萜的检识(艾氏试剂即Weiggering法,Shear反应)

薁类的检识(Ehrlich反应,对-二甲胺基苯甲醛)

二、挥发油

定义、通性、化学组成、提取方法

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

形态:为透明液体,有的在冷却时其主要成分可能结晶析出。析脑.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如薄荷脑、樟脑等。

挥发性指在常温下可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痕迹,这是挥发油与脂肪油的本质区别。

二、挥发油的组成

1、萜类化合物主要是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化物。其构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2、芳香族化合物仅次于萜类。有苯丙素类衍生物,多具有C6-C3骨架,且多为酚性化合物或其酯类。

⒊脂肪族化合物⒋其它类化合物(但是川芎、麻黄等挥发油中的川芎嗪以及菸碱、毒藜碱等生物碱,也是可以随水蒸气蒸馏的液体。但这些化合物往往不作挥发油类成分对待,归于生物碱。)

提取方法(掌握,有可能问答题)上课笔记

(一)蒸馏法

提取挥发油最常用的方法。分为共水蒸馏、隔水蒸馏(该方法油受热温度较高,某些成分易被破坏分解,所以对热不稳定的挥发油不能用此法)

(总混合液体B.P < 混合物中沸点最低物质)

(二)溶剂萃取法脂溶性杂质较多

(三)吸收法--油脂吸收法(得到的叫香脂)

(四)压榨法该方法可保持挥发油的原有新鲜香味,但可能溶出原料中的不挥发性物质。

(五)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31.7 ℃)有防止氧化热解及提高品质的突出优点。

第八章三萜及其苷类(识别是四环,五环就可以了,不用再细分)

四环三萜五环三萜

三萜类的中药有:茯苓,三七,人参

一、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显色反应、皂苷的特性

皂苷:含水丁醇或戊醇溶解性较好,因此常将含水正丁醇作为提取分离皂苷的溶剂。

1..皂苷:表面活性与发泡性

亲水性基团为糖,亲脂性基团为苷元,当二种基团比例适当时具有表面活性。皂苷水溶液经强烈振摇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且不因加热而消失。而蛋白质加热会消失.

2.、溶血作用: 皂苷又称皂毒类:破坏红细胞,不能静脉和肌注. 人参皂苷没有溶血现象.

机制:当皂苷水溶液与红细胞接触时,使细胞壁上的胆甾醇与皂苷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沉淀,破坏了学红细胞的正常渗透性,使细胞内渗透压增加而发生崩解,从而导致溶血现象.

3.、颜色反应

1)醋酐-浓硫酸反应(Liebermann-Burchard)由黄-红-紫—蓝,最后退色用来区分三萜和甾体

二.提取分离方法 243原理

提取: 三萜总皂苷用正丁醇来提取,或甲醇,乙醇极性大的, 游离的三萜,则用极性小的氯仿,或乙醚提取.

醇提法;选择题:人参皂苷用正丁醇萃取. 分离方法

1、分级沉淀法 醇溶,乙醚或丙酮沉淀 此法简单,但难分离完全,得到纯品。

2、胆甾醇沉淀法 胆甾醇复合物--乙醚回流提取,去除胆甾醇,得皂苷。因为甾体皂苷比三萜皂苷形成的复合物稳定.

3、色谱分离法(考试原理,根据,顺序) 吸附色谱:正相(硅胶)和反相(Rp-18, Rp-8)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极性大的,先出

凝胶色谱:分子筛,sephadex LH20,分子量大的先出 分配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一般用反相,用甲醇-水,乙清-水)

柴胡皂苷用含5%吡啶的甲醇提取,是中和酸,避免水解 三、 氢谱特征

选择: 在1H-NMR 谱的高场出现多个甲基单峰是三萜类化合物的最大特征 一般-CH3质子信号—δ 0.625 ~ 1.50 ppm δ0.5 ~ 2.0 出现堆积成山形的亚甲基信号

第九章 甾体及其苷类

O

O

H

H

H

H 20

21

23

22

α

β

O

HO

O

27

26

10

13

172022

25

基本结构:环戊烷骈多氢菲甾核:,“田”表示四个环,“<<< ”表示为三个侧链。

1、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对比选择

红-紫-蓝-绿色-褪色甾体皂苷

黄-红-紫-蓝-褪色三萜皂苷

2.、三氯醋酸反应(Rosen-Heimer反应)

60℃显红色至紫色甾类皂苷

100℃显红色至紫色三萜皂苷

一、强心苷: 甾体母核的C-17位上均连一个不饱和内酯环。根据内酯环的不同: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叫甲型强心苷元;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叫乙型.

甘和糖连接的顺序分:

I型强心苷:苷元-(2,6-二去氧糖)x —(D-葡萄糖)y (如紫花洋地黄苷A)II型强心苷:苷元-(6-去氧糖)x —(D- 葡萄糖)y(如黄花夹竹桃苷甲)III 型强心苷:苷元-(D-葡萄糖)y (如绿海葱苷)

2、酸水解

1)温和酸水解0.02~0.05mol/L HCl/H2SO4可水解I型2-去氧糖的苷键,水解为苷元和糖. 2-羟基糖的苷不易断裂,且不引起苷元的脱水反应。

2)强酸水解3~5% HCl,H2SO4 水解2-羟基糖的苷键,常引起苷元结构变化,产生脱水苷元。

书本272

1.区分甲型,乙型碱水解: 碱性醇溶液:甲型强心苷在氢氧化钾醇容易,生成C22活性亚甲基,它可以和很多活性亚甲基试剂显色乙型不能,没活性

2.区分2-去氧糖: Keller-Kilianli(K-K)反应FeCl3-冰HAc-H2SO4

只对游离2-去氧糖或2-去氧他糖与苷元直接连接的苷显色.能水解出2-去氧糖的强心苷才发生反应,乙酸层渐呈蓝色.未水解出的不显色,因此,阴性不一定没有2-去氧糖的存在.

强心苷的提取用甲醇或70%-80%80乙醇做溶剂提取.

1、UV光谱

△αβ-γ内酯,甲型:220nm(lgε4.2)

△αβ, γδ–δ内酯,乙型:295~300nm(lgε3.93)

2、IR光谱: 来自不饱和内酯环的羰基

△αβ-γ内酯:1700~1800cm-1(双峰)即两个羰基吸收峰

△αβ, γδ–δ内酯:较前者向低波数移动40cm-1 也是2个锋

二、甾体皂苷:

结构特征: 骨架螺甾烷

依据皂苷元骨架螺甾烷结构中C25的构型和F环的环合状态,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螺甾烷醇类:C25为S构型C25(S,L,neo型)(上) 菝契皂苷元

2、异螺甾烷醇类:C25为R构型(R,D,iso)异的意思.

3、呋甾烷醇:F环为开链衍生物

4、变形螺甾烷醇类:F环为五元四氢呋喃环, 上面的是六元

理化性质:

与三萜相似

1)性状2)溶解性3)表面活性

2、与甾醇形成稳定的分子复合物

显色反应:看上面的:区分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的

甾体皂苷,成分的代表药301页????

甲型强心苷类-洋地黄强心苷

第十章生物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