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品种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的防治及其机理_董艳 (1)

不同品种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的防治及其机理_董艳 (1)

不同品种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的防治及其机理_董艳 (1)
不同品种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的防治及其机理_董艳 (1)

网络出版时间:2014-05-05 16:57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e7208059.html,/kcms/doi/10.13287/j.1001-9332.20140505.001.html

不同品种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的防治及其机理*

董艳1董坤2郑毅1,3汤利1**杨智仙1

(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昆明650201;3西南林业大

学,昆明650224)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水培试验,研究了3个品种小麦(云麦42、云麦47和绵阳29)与蚕豆间作对蚕

豆地上部生物量、枯萎病发生、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和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分析

了3个不同小麦品种低分子量根系分泌物组分(糖、氨基酸和有机酸)的差异。结果表明:云麦42与蚕豆间

作(YM42/B)和云麦47与蚕豆间作(YM47/B)使蚕豆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16.6%和13.4%,使蚕豆枯萎

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47.6%和23.3%,绵阳29与蚕豆间作(MY29/B)对蚕豆地上部生物量和枯萎病病情指

数均无显著影响。与单作蚕豆相比,YM42/B和YM47/B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的平均颜色变化

率(AWCD)及对碳源的总利用强度和Biolog ECO板中各种碳源的利用,明显改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

构,并显著降低了蚕豆根际的尖孢镰刀菌数量;MY29/B处理对AWCD值、碳源总利用强度和Biolog ECO板

中各种碳源的利用及蚕豆根际尖孢镰刀菌数量均无显著影响,也未明显改变蚕豆根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3

个小麦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总量和有机酸总量均表现为MY29>MY47>MY42。MY29

根系分泌物中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YM42和

YM47;精氨酸为YM42、YM47所特有,而亮氨酸为MY29所特有。MY29和YM47根系分泌物中检出酒石

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延胡索酸和顺乌头酸6种有机酸,而YM42根系分泌物中检出石酸、苹果酸、

柠檬酸和延胡索酸4种有机酸,且MY29和YM47根系分泌物中苹果酸含量显著高于YM42。小麦与蚕豆间作

提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的活性和碳源利用强度,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降低了蚕豆根际尖孢镰刀

菌的数量,促进了蚕豆生长,抑制了蚕豆枯萎病的发生,但小麦与蚕豆间作控病效果受小麦品种的影响,

表明间作系统中非寄主作物根系分泌物的差异是影响间作土传病害控制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间作小麦品种蚕豆枯萎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根系分泌物

中图分类号S154.36

Faba bean fusarium wilt (Fusarium oxysporum) control and its mechanism in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and

faba bean intercropping system. DONG Yan1, DONG Kun2, ZHENG Yi1,3,TANG Li1, YANG Zhi-xian1

(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650201, China;2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China; 3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China)

Abstract: Field experiment and hydroponic culture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three wheat varieties

(Yunmai 42, Yunmai 47 and Mianyang 29) and faba bean intercropping on the shoot biomass, disease index of

fusarium wilt,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the amount of Fusarium oxysporum in rhizosphere

of faba bean. Contents and components of the soluble sugars, free amino acids and organic acids in the root

exudates were also exam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in comparison with monocropped faba bean, shoot biomass of

faba bean significant increased by 16.6% and 13.4%, disease index of faba bean fusarium wilt significant

decreased by 47.6%as intercropped with Y unmai 42and Y unmai 47,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both shoot

biomass and disease index were found as intercropped with Mianyang 29.In comparison with monocropped faba

bean, the 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AWCD value) and total utilization ability of carbon sources of faba

be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Fusarium oxysporum of faba bean rhizosph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of faba bean rhizosphere changed as intercropped with YM42 and YM47,

while no significant effects as intercropped with MY29. Total contents of soluble sugar, free amino acids and

organic acids in root exudates were in the trend of MY29>YM47>YM42. Contents of serine, glutamic, glycine,

valine, methionine, phenylalanine, lysine in root exudates of MY29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YM42

and YM47. The arginine were detected only in the root exudates of YM42 and YM47, and leucine was detected

only in the root exudates of MY29.Six organic acids of tartaric acid, malic acid, citric acid, succinic acid, fumaric

acid, t-aconitic acid were detected in root exudates of MY29 and YM47, and four organic acids of tartaric acid, malic acid, citric acid, fumaric acid were detected in root exudates of YM42. Malic acid content in root exudates

of YM47 and MY2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YM42. In conclusion, intercropping influenced the

microbial activity and substrate utilization of soil microorganisms, altere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diversity in

rhizosphere of faba bean, reduced the amount of F.oxysporum and disease index of faba bean fusarium wilt, and

promoted faba bean growth. Effects of intercropping on disease control wer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cropped wheat

variety, and it suggested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root exudates of wheat we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ed

soil-borne diseases control in intercropping.

Key words: intercropping; wheat variety; faba bean fusarium wilt;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root exudate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507,31060277,312605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CB100405)、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3003)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CD059,2011FB051)资助.

**通讯作者. E-mail: Itang@https://www.doczj.com/doc/e7208059.html,

2013-09-29收稿,2014-04-26接受.

蚕豆是世界上重要的豆科作物,因具粮食、蔬菜、饲料和绿肥兼用等特点,在70多个国家都有种植。中国的蚕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种植面积的59%,总产量占世界蚕豆总产量的61%[1]。蚕豆是典型的忌连作作物,连作导致蚕豆病害加重、产量降低,制约了蚕豆的生产。其中枯萎病是威胁蚕豆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在德国、埃及、日本、英国等均有报道,在我国蚕豆主产区发病非常严重,云南是枯萎病发生最严重的省份[2]。蚕豆枯萎病在蚕豆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生,造成根系腐烂、茎基部坏死直至植株萎蔫死亡,一般田块枯死率30%,重病田块发病率高达90%。由于蚕豆枯萎病发生因素多,流行时间长,侵染过程复杂,发病后很难控制[3]。

作物连作土传病害发生的成因一直是全球研究的热点,其中以作物根际微生态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连作土壤养分缺乏[4]、土壤酶活性降低[4-5]、作物根系分泌及残根腐解的有害化感物质累积[6]、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7]等方面,但作物土传病害发生的最根本原因还是由于连作作物根系分泌物刺激根际病原生物生长而抑制有益生物生长,导致根际微生态系统失衡,因此调控作物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是控制土传病害的关键所在[8]。针对蚕豆生产中枯萎病严重发生的现状,目前蚕豆生产中主要采用选育抗病品种、化学防治等方法来防治枯萎病,但这些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如抗枯萎病的蚕豆品种较少,化学防治农药剂型单一、污染及农药残留等,目前这些方法尚不能较好地解决蚕豆枯萎病的危害[9]。

间作制度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具有增产[10]、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持续控制病虫草害的优势[11],目前已经成为控制作物连作障碍的安全有效措施之一[12]。研究表明,对作物土传病害的抑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土壤微生物群体的作用,当微生物群落结构越丰富、多样性越高时,对病原菌的抗性就越强[13]。间作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并改变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抑制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增殖[14]。Dai 等[15]通过中药材与花生间作,增加了花生根际的微生物多样性,促进了花生生物量的增加,减轻了花生连作障碍。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小麦与蚕豆间作显著增加了根际微生物数量并抑制了蚕豆枯萎病的发生[16-17],其中蚕豆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明显影响蚕豆枯萎病的发生[18],我们选用3个不同的小麦品种与蚕豆间作后发现,小麦的养分吸收利用、根际速效养分及小麦白粉病的控制效果均存在显著差异[19-20]。研究表明,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状况,不同作物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基因型的作物根系分泌物种类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21]。不同小麦品种可能具有不同的根系分泌物组分,

与蚕豆间作后可能对蚕豆根际微生物产生不同的调控效应,最终影响蚕豆枯萎病的控制效果。本试验采用3个小麦品种与蚕豆间作,研究不同小麦品种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病原菌数量的影响,分析不同小麦品种根系分泌物组分差异,从根系分泌物-根际微生物-病原菌互作角度阐明间作控制土传病害的作用机理,为间作系统作物品种合理搭配控制土传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大田试验

1.1.1供试土壤试验在云南省安宁市禄脿镇上村进行,试验地连作蚕豆8年,土壤基本理化性状:有机质含量14.5g·kg-1,全氮含量1.21g·kg-1,碱解氮含量59.8mg·kg-1,速效磷含量29.9 mg·kg-1,速效钾含量5

2.1mg·kg-1,pH值为6.5。

1.1.2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蚕豆单作(B)、云麦42与蚕豆间作(

理3

2行

年10月16

112.5 kg·hm

同。

蚕豆行Faba bean row

种,多聚物类4种,酚酸类2种,胺类化合物2种[22],采用培养72h的数据进行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31个孔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AWCD)作为微生物整体活性的有效指数之一。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计算公式如下: AWCD=Σ(C-R)/n

其中:C为每一个微孔的光密度值;R为ECO板空白微孔的光密度值;n为ECO板上碳源的种类,n=31。

1.2水培试验

1.2.1试验设计试验设云麦42(YM42)、云麦47(YM47)、绵阳29(MY29)3个小麦品种单作处理,4次重复,采用完全随机排列。挑选大小、饱满度一致的小麦种子,用10%的H2O2溶液浸泡30min,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再用饱和CaSO4溶液浸泡12h。用湿润滤纸包裹,浸放在饱和CaSO4溶液中,置于25℃培养室中避光发芽,待子叶展开后移入1/2

营养液中,培养24h后再移入全营养液中培养。每盆12株,营养液体积为4L,每3d换一次营养液,营养液pH保持在6.2~6.3。

1.2.2根系分泌物收集对培育了40d的小麦进行采样。光照2h后,将植株从培养溶液中取出,根系用去离子水先冲洗4次,然后将小麦植株转至通气、盛有400mL收集液(pH 5.6,包括200 μmol·L-1 MgCl2、100 μmol·L-1 KCl、600 μmol·L-1 CaCl2和5 μmol·L-1 H3BO3)的容器中,将根系没入收集液液面开始计时,收集时间为2h。取分泌物溶液约20mL放入50mL 离心管中,将2~3滴微生物抑制剂(Micropur,Katadyn,Deutssch land Gmbh,Mün chen, Germany)滴入离心管中,迅速放入-20℃冰箱冷冻、保存待测[23]。

1.2.3根系分泌物中糖、氨基酸和有机酸的测定测定时,从冰箱取出离心管解冻、过0.25μm 滤膜。氨基酸分析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根分泌物有机酸组分及含量测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条件是:250mm×4.6mm C18反相柱(Altima C-185),流动相为25 mmol·L-1 KH2PO4

YM47/B10.46±0.82a18.7±4.6b39.26±1.63b

MY29/B9.44±0.62b25.3±2.3a47.17±7.91ab

B: 蚕豆单作Faba bean monocropping;YM42/B: 云麦42与蚕豆间作Yunmai 42 and faba bean intercropping; YM47/B: 云麦47与蚕豆间作Yunmai 47 and faba bean intercropping; MY29/B: 绵阳29与蚕豆间作Mianyang 29and faba bean intercropping.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 下同The same below.

2.2不同小麦品种与蚕豆间作对AWCD值和碳源利用强度的影响

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可以评判土壤微生物对碳源总的利用能力,是反映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利用强度的一个指标[22]。B、YM42/B、YM47/B和MY29/B处理AWCD值分别为0.62、0.77、0.75和0.54,可见,间作对AWCD有显著影响,YM42/B和YM47/B处理AWCD 值分别比单作蚕豆显著提高23.9%和19.8%,而MY29/B处理AWCD值比单作蚕豆显著降低

14.0%。从图2可以看出,间作显著提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强度,YM42/B和YM47/B处理根际微生物碳源利用强度分别比单作蚕豆显著提高13.9%和11.7%,而MY29/B 处理根际微生物对碳源利用强度比单作蚕豆显著降低18.6%。蚕豆无论单作还是间作条件下,根际微生物利用强度较高的碳源均为糖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而胺类、多聚物和酚酸类碳源的利用强度较低。

图2

Fig.2 rhizosphere

B:

Mianyang

羧酸类

2.3

2主成分

,可认为前得分作图

图3 不同小麦品种与蚕豆间作处理根际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的主成分分析

Fig.3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carbon utilization profiles under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intercropped with faba bean treatments.

从图2可以看出,YM42/B和YM47/B处理与B有较好的分离,其中YM42/B与B在PC1上的分离较大,而YM47/B与B的分离主要在PC2上,MY29/B与B的分离较小。表明YM42和YM47与蚕豆间作种植均明显改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的群落功能多样性,但以YM42/B处理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改变最大,其次为YM47/B处理,MY29/B处理的影响最小。

2.4不同小麦品种与蚕豆间作对根际微生物生理碳代谢指纹图谱的影响

微生物对Biolog ECO板上不同碳源的利用能力图被定义为Biolog代谢指纹图谱。由图3可以看出,蚕豆单作和间作处理对i-赤藓糖醇、α-D-乳糖和D,L-α-甘油磷酸盐的利用程度较低。YM42与蚕豆间作提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对ECO板中β-甲基-D-葡萄糖苷、D-半乳糖酸-γ-内酯、D-木糖的利用;而YM47与蚕豆间作则主要提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对D-甘露醇、N-乙酰基-D-葡萄糖胺、D-纤维二糖、葡糖糖-1-磷酸盐的利用,其中提高幅度最大的是

B42/B47/B93-124/B

糖l e

天冬酰胺酸

半乳糖醛酸D-苹果酸

图5不同小麦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总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

Fig.5Total contents of soluble sugar and free amino acid in root exudates of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2.5.2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从图5可看出,小麦根系分泌物中共检出16种氨基酸,分别为天门冬氨酸(Asp)、苏氨酸(Thr)、丝氨酸(Ser)、谷氨酸(Glu)、甘氨酸(Gly)、丙氨酸(Ala)、胱氨酸(Cys)、缬氨酸(Val)、蛋氨酸(Met)、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酪氨酸(Tyr)、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精氨酸(Arg)、脯氨酸(Pro)。YM42和MY29的根系分泌物中均检出14种氨基酸,而YM47的根系分泌物中检出13种氨基酸。3个品种小麦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种类不完全相同,Arg为YM42、YM47所特有,在MY29中未检到,而Leu为MY29所特有,YM42、YM47根系分泌物中不含Leu。

从3个品种小麦根系分泌物中各氨基酸的含量来看,总体上表现为MY29>YM47>

YM42,但对不同的氨基酸种类,3个品种小麦间有一些差别。MY29根系分泌物中Asp、Thr、Ser、Glu、Gly、Val、Met、Ile、Phe、Lys含量比YM42显著提高490.2%、291.5%、211.7%、201.4%、205.0%、143.9%、196.0%、43.4%、82.3%和126.8%,MY29和YM42根系分泌物中其他氨基酸种类的含量无显著差异。YM47根系分泌物中Glu、Gly、Ala、Ile 和Arg含量比YM42显著提高106.1%、135.5%、149.9%、17.1%、140.7%。MY47和MY42根系分泌物中其他氨基酸种类的含量无显著差异。

YM4219.27±3.92a9.83±0.12c 1.23±0.79a-0.03±0.00a-30.37±3.01b YM4726.38±0.03a22.61±0.15a 1.07±0.29a 1.14±0.33a0.02±0.00b0.02±0.00a51.24±0.50a MY2926.90±1.22a21.56±0.35b 1.35±0.70a 1.53±0.40a0.01±0.00b0.01±0.00a51.37±0.24a 3讨论

3.1 间作对根际微生物活性、碳源利用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及其与病害控制

研究表明,连作障碍与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关系密切,调控微生物的数量、活性和群落结构是缓解连作障碍的关键[25]。作物间作套种是增加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成为缓解作物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13]。旱作水稻与西瓜间作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从而缓解西瓜的连作障碍[7];玉米与魔芋间作明显改变了魔芋根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控制了软腐病的发生与危害[26]。本研究结果表明,YM42/B和YM47/B处理明显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控制了蚕豆枯萎病的发生,而MY29/B处理对蚕豆枯萎病无显著的控制效

果,蚕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表明间作调控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是缓解作物连作障碍的机理之一,且非寄主作物在间作控病效应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这可能是与非寄主作物的根系分泌物差异有关。

Bais等[27]的研究表明,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富积和种群特征的显现是由根系分泌物启动和调节的,因此间作改变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间作系统根系分泌物密切相关。Biolog ECO 微平板的碳源利用了许多与生态有关的化合物,31种碳源中至少有9种是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如精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苹果酸,这在一定程度能够模拟根际微生物对根系分泌物的利用情况,因此进一步分析根际微生物对Biolog ECO中碳源利用情况对深入理解间作控制土传病害有重要的意义[28]。白学慧等[26]研究表明,玉米魔芋间作改变魔芋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根际微生物利用α-环糊精、D-半乳糖酸γ-内酯、β-甲基-D-葡萄糖苷、D,L-α-甘油磷酸盐、L-苯丙氨酸、D-纤维二糖、L-丝氨酸和腐胺碳源差异引起的,间作魔芋根际微生物对Biolog ECO板中聚合物类和酚类化合物类碳源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5.7%和23.5%。本研究中,YM42/B和YM47/B处理根际微生物对Biolog ECO板中利用强度较高的碳源是糖类、氨基酸类和有机酸类,通过进一步分析YM42/B和YM47/B处理根际微生物对ECO板中10种糖类碳源的利用发现,YM42与蚕豆间作提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对ECO板中β-甲基-D-葡萄糖苷、D-半乳糖酸-γ-内酯、D-木糖碳源的利用;YM47与蚕豆间作主要提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对D-甘露醇、N-乙酰基-D-葡萄糖胺、D-纤维二糖、葡糖糖-1-磷酸盐碳源的利用。表明YM42/B和YM47/B处理根际微生物利用的糖类碳源完全不同,这可能是YM42/B 处理和YM47/B处理抑制蚕豆枯萎病危害差异的可能原因之一。同时YM42/B和YM47/B处理蚕豆根际微生物也提高了对ECO板中大部分氨基酸类碳源和有机酸类碳源的利用,而MY29/B处理蚕豆根际微生物对ECO板中各种碳源的利用率均未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YM42和YM47与蚕豆间作改变蚕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是由根际微生物利用根际不同碳源的差异造成的,这也暗示了YM42和YM47可能具有不同的根系分泌物种类及含量,从而改变蚕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影响枯萎病的发生和危害。因此进一步分析不同品种小麦根系分泌物中糖类、氨基酸类和有机酸的含量及组分的差异是理解不同品种小麦与蚕豆间作影响蚕豆枯萎病控制效果的关键。

3.2 间作系统不同品种小麦根系分泌物含量和组分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蚕豆枯萎病控制

根系分泌物通过影响根际微生物而对作物抗病性产生影响。根系分泌物含有的糖类、氨基酸和维生素等物质不仅为根际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所需的营养和能源物质,而且不同的根系分泌物直接影响着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群结构[29]。间作系统中不同作物会产生不同的特异根系分泌物,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根际微生物群落,同时间作作物根系相互交错庞大,产生了丰富多样的根际分泌物,从而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整体代谢活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化的形成,使土壤健康发展[7,14]。

根系分泌物也是影响土壤中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与土传病害密切相关[8]。在旱作水稻与西瓜间作体系中,旱作水稻根系分泌物能改变西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抑制尖镰孢菌孢子生长,从而减轻西瓜枯萎病的发生[8]。西瓜根系分泌物的高糖供给,可以为致病菌提供丰富的营养,利于其增殖;而作为间作系统中的非寄主作物,水稻根系分泌物的低糖供给不但利于其抑菌化感作用的充分发挥,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西瓜对病原菌的营养刺激[30]。本研究中,3个品种小麦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总糖含量表现为MY29>YM47>YM42,而蚕豆枯萎病病情指数表现为YM42/B<YM47/B<MY29/B<B。表明不同品种小麦根系分泌物中糖含量的高低影响着小麦与蚕豆间作系统中蚕豆枯萎病的控制。本研究中,作为非寄主作物,3个品种小麦根系分泌物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表现为MY29>YM47>YM42,且3个小麦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种类不同,Arg为YM42、YM47所特有,而Leu为MY29

所特有。MY29中Ser、Glu、Gly、Val、Met、Phe、Lys的含量均显著高于YM42和YM47。相关研究表明,Arg对黄瓜枯萎病病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Glu、Phe、Gly、Asp 和Ala对黄瓜枯萎病病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7]。本研究中,YM42/B和YM47/B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蚕豆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数量,而MY29/B处理对蚕豆根际尖孢镰刀菌数量无显著的抑制效果。表明YM42和YM47根系分泌物中所特有的Arg可能在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对蚕豆枯萎病控制起着关键的作用,而MY42和MY47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种类较MY29少,含量也较MY29低,减少了对尖孢镰刀菌的营养供应,对抑制病原菌的增长也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有机酸含量来看,同样表现为MY29>YM47>YM42。从有机酸组分来看,MY29和YM47根系分泌物中检出Tar、Mal、Cit、Suc、Fum和Aco 6种有机酸,而YM42根系分泌物中检出4种,未检到Suc和Aco。MY29和YM47根系分泌物中Mal含量显著高于YM42,而Fum含量显著低于YM42。研究表明,根系分泌的碳源差异能影响根际细菌合成抗生素的能力,而根际细菌抗真菌活性大小取决于根系分泌物中糖和有机酸的组分差异[31]。本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根系分泌物中Suc、Aco、Mal、Fum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小麦与蚕豆间作控制蚕豆枯萎病的重要原因。

不同化感潜力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处理增加了黄瓜幼苗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真菌、尖镰孢菌数量[32]。本研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YM42/B、YM47/B处理明显改变了蚕豆根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以YM42/B处理的改变最明显,而MY29/B处理未明显改变蚕豆根际微生物群落。表明不同品种小麦具有不同的根系分泌物,其含量和组分的差异对根际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品种小麦与蚕豆间作减轻蚕豆枯萎病的危害与小麦根系分泌物的差异有关。本研究明确了间作系统根系分泌物-根际微生物-土传病害间的互作关系,但还需进一步研究根系分泌物中糖组分的差异及各种氨基酸和有机酸组分对尖孢镰刀菌生长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间作控制蚕豆枯萎病的机制。

参考文献

[1]Jensen ES, Peoples MB, Hauggaard-Nielsen H. Faba bean in cropping systems.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0, 115: 203-216

[2]Yu D-B (俞大绂).Faba Bean Diseases.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79 (in Chinese)

[3]Ye Y(叶茵). Chinese Faba Beans.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e Press, 2003 (in Chinese)

[4]Duan J-L(段佳丽), Shu Z-M(舒志明), Wei L-Z(魏良柱), et al. Microecological mechanisms of red leaf

disease occurrence in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7): 1991-1999 (in Chinese)

[5]Wu F-Z(吴凤芝), Meng L-J(孟立君), Wang X-Z(王学征).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vegetable rotation

and continuous cropping system of under shed protection.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12(4): 554-558 (in Chinese)

[6]Wu FZ, Wang XZ, Xue CY. Effect of cinnamic acid on soil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ucumber

rhizosphere.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2009, 45: 356-362

[7]Ren LX, Su SM, Yang XM, et al. Intercropping with aerobic rice suppressed fusarium wilt in watermelon.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8, 40: 834-844

[8]Hao WY, Ren LX, RanW, et al.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root exudates from watermelon and rice plants on

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Plant and Soil, 2010, 336:485-497

[9]Stoddard FL, Nicholas AH, Rubiales D,et al.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faba bean. Field Crops

Research,2010, 115: 308-318

[10]Li L, Sun JH, Zhou LL, et al. Diversity enhances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via rhizosphere phosphorus

facilitation on phosphorus-deficient soil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7, 104: 11192-11196

[11]Sapoukhina N, Tyutyunov Y, Sache I, et al. Spatially mixed crops to control the stratified dispersal of

airborne fungal diseases.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0, 221:2793-2800

[12]Okoth S, Siameto E. Suppression of Fusarium spp. in maize and beans intercrop by soil fertility

management. Journal of Yeast and Fungal Research, 2010, 1:35-43

[13]Janvier C, Villeneuve F, Alabouvette C, et al. Soil health through soil disease suppression: Which strategy

from descriptors to indicators?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7, 39: 12-23

[14]Zhou XG, Yu GB, Wu FZ. Effects of intercropping cucumber with onion or garlic o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cucumber yield.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2011, 7:1-9

[15]Dai CC, Xie H, Wang XX, et al. Intercropping peanut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lants improves

soil microcosm environment and peanut production in subtropical China.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9, 8:3739-3746

[16]Dong Y(董艳), Tang L(汤利), Zheng Y(郑毅), et al. Effects of N application on rhizosphere

microflora and fusarium wilt occurrence of intercropped faba bean. Acta Ecologica Sinica(生态学报), 2010,30(7):1797-1805 (in Chinese)

[17]Dong Y(董艳), Tang L(汤利), Zheng Y(郑毅), et al.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il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wheat-faba bean intercropping system.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应用生态学报),2008, 19(7):1559-1566 (in Chinese)

[18]Dong Y(董艳), Yang Z-X(杨智仙), Dong K(董坤), et al.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n faba

bean fusarium wilt and rhizospheric microbial metabolic functional diversity.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应用生态学报), 2013,24(4): 1101-1108 (in Chinese)

[19]Qiao P(乔鹏), Tang L(汤利), Zheng Y(郑毅),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nutrient uptakes and powdery

mildew incidence of different resistant wheat cultivars intercropping with faba bean.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5): 1086-1093 (in Chinese)

[20]Wang Y-Y(王宇蕴), Zheng Y(郑毅), Tang L(汤利). Effects of intercropping with different resistant

wheat varieties and faba beans on available nutrient content in the rhizosphere.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土壤通报), 2012, 43(2):466-471 (in Chinese)

[21]Rengel Z. Genetic control of root exudation. Plant and Soil, 2002,245: 59-70

[22]Borreroa C, Ordova′ sa J, Trillasb MI, et al. Tomato Fusarium wilt suppressiven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ganic plant growth media and their microbial communities a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6, 38:1631-1637

[23]Wang Z-J (王志军). Effect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upply on Cluster Root Formation and

Carboxylate Exudation of Different Lupinus Species. PhD Thesis.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6 (in Chinese)

[24]Li H-S (李合生). Experimental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for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0(in Chinese)

[25]Hamel C, Vujanovic V, Jeannotte R. et al. Negative feedback on a perennial crop: Fusarium crown and

root rot of asparagus is related to changes i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Plant and Soil, 2005, 268: 75-87

[26]Bai X-H(白学慧), Ji G-H (姬广海), Li C-Y (李成云), et al. Effects of konjac and maize intercropping on

metabolic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konjac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y.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3(6):736-740(in Chinese)

[27]Bais HP,Weir TL,Perry LG,et al. The role of root exudates in rhizosphere interactions with plants and

other organisms.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2006, 57:233-266

[28]Irikiin Y, Nishiyama M, Otsuka S, et al. Rhizobacterial community-level, sole carbon source utilization

pattern affects the delay in the bacterial wilt of tomato grown in rhizobacterial community model system.

Applied Soil Ecology, 2006, 34: 27-32

[29]Dennis PG, Miller AJ, Hirsch PR. Are root exudates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 sources of rhizodeposits in

structuring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ies?FEMS Microbial Ecology, 2010, 72: 313-327

[30]Hao W-Y (郝文雅), Shen Q-R (沈其荣),Ran W (冉炜), et al. The effects of sugars and amino acids in

watermelon and rice root exudates on the growth of 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4(3): 77-82(in Chinese)

[31]Li N, Raza W, Ma JH,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role of organic acids in watermelon root exudates for

recruiting Paenibacillus polymyxa SQR-21 in the rhizosphere.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2011, 47: 374-379

[32]Yang Y(杨阳), Liu S-W(刘守伟), Pan K(潘凯), et al. Effects of Chinese onion’s root exudates on

cucumber seedlings growth and rhizosphere soil microorganisms.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应用生态学报),2013,24(4):1109-1117 (in Chinese)

作者简介董艳,女,1975年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间作系统根际微生态与病害控制研究. E-mail: dongyanyx@https://www.doczj.com/doc/e7208059.html,

责任编辑张凤丽

蚕豆病的成因与治疗方案大全

蚕豆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有遗传缺陷者在食用青鲜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后皆会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蚕豆病,致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 已知有遗传缺陷的敏感红细胞,因G6PD的缺陷不能提供足够的NADPH以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还原性(抗氧化作用),在遇到蚕豆种某种因子后更诱发了红细胞膜被氧化,产生溶血反应。G-6-PD有保护正常红细胞免遭氧化破坏的作用,新鲜蚕豆是很强的氧化剂,当G-6-PD缺乏时则红细胞被破坏而致病。 蚕豆病用药禁忌原则 G6PD缺乏症常用药用药要点 禁用: 磺胺嘧啶、SMZ、SMZ—TMP、磺胺吡啶、磺胺乙酰、呋喃旦啶、呋喃唑酮(痢特灵)、伯氨喹、帕马喹、戊胺喹、硝咪唑、TNT、消心痛、心痛定、乙酰苯胺、苯肼、噻唑砜、甲苯胺蓝、萘啶酸、呋喃西林、蚕豆(胡豆)、珍珠粉、美蓝、奈(不接触臭丸)。 慎用: 链霉素、氯霉素、磺胺异恶唑、SMM、磺胺脒、SML、SMPZ、TMP、秋水仙碱、 氯奎、奎宁、异烟肼、乙胺嘧啶、保泰松、丙磺舒、阿斯匹林、醋氨酚(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泰诺林、必理通、散列痛)、消炎痛、非那西汀、尼美舒利、双氯芬酸、布洛芬、氨基比林(安乃近、安痛定)、安替比林、苯妥英钠、左旋多巴、安坦、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安他唑林、苯海拉明、V IT C(维C银翘片、水溶性维生素)、V IT K3、V IT K4、百乐君、对氨苯甲酸、吡苄明、各种退热止痛药(何济公、小儿退热散)、薄荷(感冒灵颗粒、感冒清热颗粒、保济丸)、樟脑、川莲、牛黄(牛黄解毒丸、牛磺酸颗粒、小儿咽扁颗粒、小儿速效感冒灵、小儿清热宁颗粒)、腊梅花、熊胆(清开灵)、开口茶、七里散、婴儿素、穿琥宁、炎琥宁、氨茶碱。 可用: 双黄连、鱼腥草、柴胡针、小柴胡颗粒、藿香正气丸、抗病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细辛脑、思密达、小儿速泻停、654—2、北豆根。 蚕豆病的饮食禁忌 禁止食用的食品 珍珠末,金银花,川莲,牛黄,腊梅花,熊胆,珍珠末,保婴丹,切记禁食蚕豆或金银花蚕豆生加工品,避免在蚕豆开花,结果或收获季节去蚕豆地. 禁止使用的日用品

蚕豆病注意事项

蚕豆病注意事项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蚕豆病注意事项 西药: 抗疟疾药:伯氨喹啉、扑疟母星、氯喹; 磺胺类药:磺胺、乙酰磺胺、磺胺吡啶、复方新诺明; 止痛药:非那西丁、阿斯匹林; 砜类药:氨苯砜、普洛明; 抗菌药:硝基呋喃类、氯霉素、对氨基水杨酸; 杀虫类:β萘酚、锑波芬、硝基哒唑; 其他:丙磺舒、二巯基丙醇(BLA)、大剂量的维生素K。 中药:薄荷、樟脑、苯酚、川连、腊梅花、金银花、熊胆、七厘散、珍珠末、牛黄解毒丸、民间杂乱中草药等。 忌食用蚕豆或蚕豆制品等。 放置衣服时避免使用樟脑箱、樟脑丸、卫生丸等。 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尿潜血,0~3岁次/半年,≥4岁次/年。 蚕豆病在预防、治疗与恢复的注意事项 一、您要买日常用品有成分介绍的也注意一下其成分,有以上禁忌的就不要用了. 二、蚕豆病不能吃的一些东西 珍珠末,金银花,川莲,牛黄,腊梅花,熊胆,珍珠末,保婴丹,切记禁食蚕豆或金银花蚕豆生加工品,避免在蚕豆开花,结果或收获季节去蚕豆地. 三、蚕豆病禁止使用的日用品

樟脑,臭丸,冬青油,颜料,曼秀雷敦薄荷膏,无比膏,平安膏,跌打酒有牛黄,蓝汞水,紫药水(龙胆紫),庄生之Cooling bath冲凉液(有金银花成份),白花油,万金油或红花油等(均含有水杨酸),有些杀虫剂的喷雾则肯定可以使血液溶解! 四、蚕豆病不能用的药物 乙酰苯胺,美蓝,硝咪唑,呋喃旦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苯肼,伯氨喹啉,扑疟母星,戊胺喹,磺胺,乙酰磺胺,磺胺吡啶,噻唑酮,甲苯胺蓝, SMZ,TNT等. 五、蚕豆病要慎用的药物 链霉素,氯霉素,磺胺异恶唑,SMM,磺胺脒,SML,SMPZ,TMP,秋水仙碱,氯奎,奎宁,异烟肼,乙胺嘧啶,保泰松,丙磺舒,阿斯匹林,醋氨酚(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泰诺林,必理通,散列痛),消炎痛,非那西汀,尼美舒利,双氯芬酸,布洛芬,氨基比林(安乃近,安痛定),安替比林,苯妥英钠,左旋多巴,安坦,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安他唑林,苯海拉明,VitC(维C银翘片, 水溶性维生素),VitK3,VitK4,百乐君,对氨苯甲酸,吡苄明,各种退热止痛药(何济公,小儿退热散),薄荷(感冒灵颗粒,感冒清热颗粒,保济丸),樟脑,川莲,牛黄(牛黄解毒丸,牛磺酸颗粒,小儿咽扁颗粒,小儿速效感冒灵,小儿清热宁颗粒),腊梅花,熊胆(清开灵),开口茶,七里散,婴儿素,穿琥宁,炎琥宁,氨茶碱. 六、蚕豆病的一些建议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尿潜血,0~3岁次/半年,≥4岁次/年.锻炼身体七、一旦患病,最好上医院看病,并向医生说明患有蚕豆病.

各种作物病害一览表

果树病害 梨树病害 1、果实病害 梨黑星病、梨炭疽病、梨轮纹病、梨疫霉病、梨红粉病、梨黑斑病、梨叶斑病、梨侧腐病、梨叶疫病、梨软腐病、梨霉污病、梨蝇粪病、梨褐腐病、梨柄基腐病、梨烂果病、梨牛眼烂果病、梨青霉病、梨锈环病、梨石痘病、梨同心环纹病、梨裂果病、梨锈斑病、梨黑皮病、梨红顶病、梨釉皮果病、梨心腐病、梨顶腐病、梨黑心病 2、枝干病害 梨树腐烂病、梨树轮纹病、梨于枯病、洋梨干枯病、梨树木腐病、灰色膏药病、褐色膏药病、梨锈水病、梨红癌病、梨疤状溃疡病、梨干腐病、梨树衰退病、梨疱溃疡病、梨树疫病、梨火疫病、日本菟丝子 3、根部病害 紫纹羽病、白纹羽病、白绢病、根朽病、根癌病、根结线虫病、根腐线虫病 4、叶部病害 梨锈病、梨白粉病、梨褐斑病、梨灰斑病、梨斑纹病、梨细菌性花腐病、梨环纹花叶病、梨脉黄化病、梨红色斑驳病、梨叶斑点病、梨萎缩病、梨叶灼病 苹果病害 一、真菌性病害 1、果实病害 苹果轮纹病、苹果炭疽病、苹果黑星病、苹果干腐病、苹果煤污病、苹果蝇粪病、苹果疫腐病、苹果黑痘病、苹果黑点病、苹果X斑点病、苹果褐腐病、苹果白腐病、苹果黑腐病、苹果菌核病、苹果干眼烂果病 2、叶部病害 苹果锈病、苹果白粉病、苹果环纹叶枯病、苹果褐斑病、苹果轮纹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灰斑病、苹果圆斑病、苹果花腐病、苹果银叶病 3、枝干病害 苹果树腐烂病、苹果树烂皮病、苹果树干腐病、苹果树枝溃疡病、苹果树疫腐病、苹果树赤衣病、苹果树泡性溃疡病、苹果星盘孢枝腐病、苹果炭疽溃疡病、苹果干枯病、灰色膏药病、褐色膏药病、苹果树枝枯病、苹果树木腐病、苹果树地衣病、日本兔丝子、槲寄生 4、根部病害 苹果树白纹羽病、苹果树根朽病、苹果树紫纹羽病、苹果树根腐烂病、苹果树白绢病、苹果白根腐病、苹果圆斑根腐病、苹果苗立枯病 二、细菌性病害 苹果根癌病、苹果毛根病、苹果泡斑病、苹果疮皮病、苹果火疫病 三、病毒类病害 1、果实病害 苹果锈果病、苹果锈环斑病、苹果星裂果病、苹果环斑果病、苹果柚果病、苹果小果病、苹果粗皮果病、苹果绿皱果病、苹果疤皮病 2、叶部病害 苹果花叶病、苹果半边黄花叶病、苹果褪绿叶斑病、苹果皱叶病 3、枝干病害

蚕豆病禁忌

一、日常禁忌 1、禁止食用的食品 珍珠末,金银花,川莲,牛黄,腊梅花,熊胆,珍珠末,保婴丹,切记禁食蚕豆或金银花 蚕豆生加工品,避免在蚕豆开花,结果或收获季节去蚕豆地. 2、禁止使用的日用品 樟脑,臭丸,冬青油,颜料,曼秀雷敦薄荷膏,无比膏,平安膏,跌打酒有牛黄,蓝汞水,紫药水(龙胆紫),庄生之Cooling bath冲凉液(有金银花成份),白花油,万金油或红花油等(均含有水杨酸),有些杀虫剂的喷雾则肯定可以使血液溶解! 3、禁用药物 乙酰苯胺,美蓝,硝咪唑,呋喃旦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苯肼,伯氨喹啉,扑疟母星,戊胺喹,磺胺,乙酰磺胺,磺胺吡啶,噻唑酮,甲苯胺蓝, SMZ,TNT等. 4、慎用的药物 链霉素,氯霉素,磺胺异恶唑,SMM,磺胺脒,SML,SMPZ,TMP,秋水仙碱,氯奎,奎宁,异烟肼,乙胺嘧啶,保泰松,丙磺舒,阿斯匹林,醋氨酚(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泰诺林,必理通,散列痛),消炎痛,非那西汀,尼美舒利,双氯芬酸,布洛芬,氨基比林(安乃近,安痛定),安替比林,苯妥英钠,左旋多巴,安坦,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安他唑林,苯海拉明,VitC(维C银翘片, 水溶性维生素),VitK3,VitK4,百乐君,对氨苯甲酸,吡苄明,各种退热止痛药(何济公,小儿退热散),薄荷(感冒灵颗粒,感冒清热颗粒,保济丸),樟脑,川莲,牛黄(牛黄解毒丸,牛磺酸颗粒,小儿咽扁颗粒,小儿速效感冒灵,小儿清热宁颗粒),腊梅花,熊胆(清开灵),开口茶,七里散,婴儿素,穿琥宁,炎琥宁,氨茶碱.

5、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尿潜血,0~3岁次/半年,≥4岁次/年. 6、一旦患病,最好上医院看病,并向医生说明患有蚕豆病. 7、锻炼好身体,增强免疫力.平时多给BB喝水,多晒温和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有条件的话带他去爱婴坊等地方游泳也不错. 8、您要买日常用品有成分介绍的也注意一下其成分,有以上禁忌的就不要用了. 二、服药禁忌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宜服用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啉、磺胺类、呋喃类、维生素K3、K4、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砜类等药物及中药珍珠末、腊梅花、川连等。 1.下列药物和食物较易引起溶血,应禁用: 抗疟药:伯氨喹啉、扑疟喹啉、戊奎; 磺胺类:磺胺甲 牛黄解毒丸 基异恶唑、磺胺吡啶、对氨苯磺酰胺、磺醋酰胺; 解热镇痛药:乙酰苯胺; 砜类:噻砜; 其他:呋喃坦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萘啶酸、硝咪唑、消心痛、萘(樟脑)、美蓝、苯肼、三硝基甲苯、川连、珍珠粉、蚕豆; 中药:薄荷、樟脑、萘酚、川莲、牛黄粉、腊梅花、熊胆、开口茶、七厘散、婴儿素、牛黄解毒丸等。

蚕豆病的成因与治疗方案大全

蚕豆病的成因与治疗方 案大全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蚕豆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有遗传缺陷者在食用青鲜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后皆会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蚕豆病,致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 已知有遗传缺陷的敏感红细胞,因G6PD的缺陷不能提供足够的NADPH以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还原性(抗氧化作用),在遇到蚕豆种某种因子后更诱发了红细胞膜被氧化,产生溶血反应。G-6-PD有保护正常红细胞免遭氧化破坏的作用,新鲜蚕豆是很强的氧化剂,当G-6-PD缺乏时则红细胞被破坏而致病。 蚕豆病用药禁忌原则 G6PD缺乏症常用药用药要点 禁用: 磺胺嘧啶、SMZ、SMZ—TMP、磺胺吡啶、磺胺乙酰、呋喃旦啶、呋喃唑酮(痢特灵)、伯氨喹、帕马喹、戊胺喹、硝咪唑、TNT、消心痛、心痛定、乙酰苯胺、苯肼、噻唑砜、甲苯胺蓝、萘啶酸、呋喃西林、蚕豆(胡豆)、珍珠粉、美蓝、奈(不接触臭丸)。 慎用: 链霉素、氯霉素、磺胺异恶唑、SMM、磺胺脒、SML、SMPZ、TMP、秋水仙碱、 氯奎、奎宁、异烟肼、乙胺嘧啶、保泰松、丙磺舒、阿斯匹林、醋氨酚(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泰诺林、必理通、散列痛)、消炎痛、非那西汀、尼美舒利、双氯芬酸、布洛芬、氨基比林(安乃近、安痛定)、安替比林、苯妥英钠、左旋多巴、安坦、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安他唑林、苯海拉明、V IT C(维C银翘片、水溶性维生素)、V IT K3、V IT K4、百乐君、对氨苯甲酸、吡苄明、各种退热止痛药(何济公、小儿退热散)、薄荷(感冒灵颗粒、感冒清热颗粒、保济丸)、樟脑、川莲、牛黄(牛黄解毒丸、牛磺酸颗粒、小儿咽扁颗粒、小儿速效感冒灵、小儿清热宁颗粒)、腊梅花、熊胆(清开灵)、开口茶、七里散、婴儿素、穿琥宁、炎琥宁、氨茶碱。 可用: 双黄连、鱼腥草、柴胡针、小柴胡颗粒、藿香正气丸、抗病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细辛脑、思密达、小儿速泻停、654—2、北豆根。 蚕豆病的饮食禁忌

蚕豆标准

ICS 65.020.01 B 21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T XXX —20XX 无公害食品 蚕豆生产技术规程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

目录 前言 (3)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产地环境 (4) 4播前准备 (4) 5播种 (4) 6田间管理 (5) 7施肥 (5) 8 病虫害防治 (5) 9 收获 (6) 10 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贮藏 (6) 11 生产档案 (6) 12 附录A (7) 13 附录B (7)

前言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山西省良种引繁中心、晋中市农业种子站、临汾市种子站、长治市农业种子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菊萍、梁宗栋、魏新宇、白瑞繁、赵玉山、王彦龙。 本标准由山西省良种引繁中心负责解释。

无公害食品蚕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蚕豆生产的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贮藏、生产档案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境内无公害食品蚕豆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是资料性附录。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豆类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 5010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 5209 无公害食品青蚕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 产地环境 3.1产地选择 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环境检测评价执行NY 5010的规定。 3.2气候条件 ≥10℃年有效积温200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350㎜以上。 3.3土壤条件 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以pH值6~8之间、黏壤质、疏松、肥力中等的土壤为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 5010的要求。 3.4空气条件 产地空气质量应符合NY 5010的要求。 3.5水质条件 灌溉水质应符合NY 5010 的规定。 4 播前准备 4.1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性强、商品性好、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蚕豆优良品种或地方名特品种。种子质量达到GB4404.2 要求。 4.2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2d~3d,用含钼、硼的微肥拌种或浸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5 播种 5.1 播期 5cm耕层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开始播种。 5.2 播种方式 将豆种用拇指按入土中,或撬窝点播、条播。 5.3 播种密度

蚕豆主要病害

一、蚕豆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1、主要病害 (1)赤斑病:赤斑病是蚕豆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发病后轻则减产三成左右,重则叶枯杆死,颗粒无收。此病由真菌引起,在15-20℃和高湿条件下,病害发生蔓延很快,病斑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重复侵染危害。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赤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赤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内有裂缝,发病严重时植株变成黑色、枯腐,并生灰色霉,剥开茎杆能见到内壁附有黑色菌核,菌核在病残体上越冬。该病除危害叶片、叶柄和茎杆外还可危害花瓣和幼荚。 (2)锈病:锈病是蚕豆常发病害之一,蚕豆发病后,叶片干枯、籽粒不饱满,发病严重时植株枯死,严重影响产量。锈病孢子随气流传播,孢子落到蚕豆植株的任何部分后,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孢子就能发芽侵入。锈病发病越早,蚕豆的产量损失就越大。 (3)枯萎病:枯萎病是蚕豆近年来发生极为普遍的病害之一,发病后很难控制。该病从出苗至花期都出现,导致烂根、植株矮小、叶色淡黄并成萎蔫状;顶部茎叶萎叶萎蔫下垂,叶片脱落;根部发黑,侧根很少,主根短小、黑褐色、成鼠尾状、植株极易拔起。 蚕豆萎病的病菌种类很多,常见的为镰刀菌类。病菌常潜藏在病残体内,在土质中可存活多年。一般土质偏酸、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及连作地块发病比较严重。蚕豆初荚期若遇高温、高湿,有利于病情的发展蔓延。 2、主要虫害 (1)蚜虫:繁殖力极强,是我镇蚕豆上的常见虫害,可危害蚕豆的整个生长期,多群集蚕豆顶端嫩叶危害,使蚕豆生长迟缓,并可传播病毒,使产量降低。 (2)美洲斑潜蝇从1996年开始在我镇出现危害至今,以幼虫潜入蚕豆叶片表皮下,曲折穿行,取食绿色组织,造成不规则的灰白色线状隧道。危害严重时,叶片组织几乎全部受害,叶片上布满蛀道,尤其植株基部叶片受害最重,甚至枯萎死亡。幼虫也可潜食嫩荚及花梗。成虫还可吸食植物汁液使被吸处成小白点。 (3)蚕豆象:是危害蚕豆的主要虫害。蚕豆被害后,食味变苦,重量减轻,发芽率明显降低,易发霉变质。蚕豆象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蚕豆始花期前后大量飞入豆田,栖息在蚕豆的叶片和花瓣上,以花粉和嫩叶为食。在蚕豆结荚期开始产卵,到结荚末期产卵结束。当蚕豆进入鼓荚期,幼虫即蛀入豆粒内取食;收获后继续在豆粒内化蛹、羽化、以成虫越冬。 二、蚕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1)三沟配套:主干沟、支沟、田沟三沟配套、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2)增施磷钾肥,蚕豆根部有大量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满足蚕豆自身的需要。为了增强其抗性,提高抗病率,可亩施过磷酸钙3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或硫酸钾肥10公斤。(3)苗期喷施一次钼肥,促进蚕豆的生长、分枝。 2、药剂防治 (1)赤斑病: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药2—3次,可控制发病。还可用草要灰100千克/亩撒施在叶片上防治。现蕾期每亩可用8千克硫酸钾兑水100千克喷雾。 (2)锈病:每亩用15%“粉锈宁”100克兑水50千克喷雾或80%“代森锌”75克兑水喷雾。发病初期防治一次,以后每隔6—8天一次,连喷2—3次,效果更佳。 (3)枯萎病:在发病初期,亩用“国光根腐灵”50克兑水30—40公斤,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茎叶及根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蚜虫:蚜虫发生初期及蚜虫中开始出现有翅弱蚜时喷药防治。可用40%乐果乳油

蚕豆病忌药

蚕豆病(G-6-PD酶缺乏)不能吃以下药物: (1)磺胺类药物:磺胺嘧啶、SMZ、SMZ-TMP、磺胺吡啶、磺胺乙酰、对氨苯磺酰胺、磺胺醋酰等 (2)呋喃类:呋喃坦啶、呋喃唑酮(痢特灵)、呋喃西林等。 (3)抗疟药:伯氨喹、扑疟喹啉、戊奎、奎宁、氯喹等。 (4)退热止痛药:乙酰水杨酸、乙酰苯肼、乙酰苯胺、非那西林、安替西林、安替匹林、氨基比林、保泰松等。 (5)中药:薄荷、萘(樟脑)、萘酚、川莲、牛黄粉、腊梅花、熊胆、开口茶、七厘散、婴儿素、牛黄解毒丸等。 (6)其它: 噻唑砜、萘啶酸、奎尼丁、二巯基丙醇、维生素C(大剂量)、水溶性维生素K(VitK3、VitK4)、苯肼、丙磺舒、氯霉素、尼立达唑、三硝基甲苯、蚕豆及其制品、亚甲蓝、甲苯胺蓝、左旋多巴、苯妥英钠、异烟肼、帕马喹、戊胺喹、硝咪唑、TNT、消心痛、心痛定、乙酰苯胺、甲苯胺蓝、珍珠粉、美蓝。(7)补充:链霉素、磺胺异恶唑、SMM、磺胺脒、SML、SMPZ、TMP、秋水仙碱、阿斯匹林、醋氨酚(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泰诺林、必理通、散列痛)、消炎痛、非那西汀、尼美舒利、双氯芬酸、布洛芬、氨基比林(安乃近、安痛定)、安替比林、苯妥英钠、左旋多巴、安坦、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安他唑林、苯海拉明、 VitC(维C银翘片、水溶性维生素)、VitK3、VitK4、百乐君、对氨苯甲酸、吡苄明、各种退热止痛药(何济公、小儿退热散)、薄荷(感冒灵颗粒、感冒清热颗粒、保济丸)、樟脑、川莲、牛黄(牛黄解毒丸、牛磺酸颗粒、小儿咽扁颗粒、小儿速效感冒灵、小儿清热宁颗粒)、腊梅花、熊胆(清开灵)、开口茶、七里散、婴儿素、穿琥宁、炎琥宁、氨茶碱。

蚕豆病用药禁忌

蚕豆病用药禁忌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是一种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食用新鲜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 患病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以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为主。发病原因是由于G6PD基因突变,导致该酶活性降低,红细胞不能抵抗氧化损伤而遭受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 患者一般在食用后1-2天内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一旦发病,来势凶猛,表现为全身不适、脸色苍白、微热、头昏、倦怠无力、厌食、腹痛、恶心、尿色加深等。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与溶血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和腹痛加剧,肝脏肿大,异常,约50%患者脾大。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休克、全身衰竭,若急救不及时常于1~2日内死亡。所以出现以上症状的病人,应马上送医院诊治。 患有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宜服用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啉,磺胺类,呋喃类,3、K4,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砜类等药物及中药珍珠末,腊梅花,川连等。 1、下列药物和食物较易引起溶血,应禁用: 抗疟药:伯氨喹啉,扑疟喹啉,戊奎; 磺胺类: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吡啶,对氨苯磺酰胺,磺醋酰胺; 解热镇痛药:乙酰苯胺; 砜类:噻砜; 其他:呋喃坦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萘啶酸,硝咪唑,消心痛,萘(樟脑),美蓝,苯肼,三硝基甲苯,川连,珍珠粉,; 中药:薄荷,樟脑,萘酚,川莲,牛黄粉,腊梅花,熊胆,开口茶,七厘散,婴儿素,牛黄解毒丸等; 2、下列药物可能会引起溶血,但无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者,用正常治疗剂量时不会引起溶血: 抗疟药:氯喹,奎宁,乙胺嘧啶; 磺胺类:磺胺甲嘧啶,磺酰乙胞嘧啶,磺胺嘧啶,磺胺脒,长效磺胺,磺胺二甲基异恶唑;

蚕豆种植方案

蚕豆种植技术总结 蚕豆特点: 蚕豆对光照的反应属中间型,有一定的适应性。蚕豆光合生产率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在开花结荚期,一是在鼓粒 灌浆期。蚕豆生长喜湿润,忌干旱,怕渍水。蚕豆种皮较厚,种子发芽须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重量的百分之100至200 的水分,故播种到出苗要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种子发芽出苗。出苗后,保持土壤湿润,有利根系发育,生长健壮。开 花结荚期,需要水分较多,应保持土壤湿润。蚕豆发芽的最适温度为摄氏16度,最高温度为25至35度,最低温度 为3.8度。幼苗遇摄氏零下4度时叶片即可受冻,零下5至零下7度茎顶端枯死。但不同生育时期对温度要求不同。 营养生长期所需温度较低,营养器官形成适温为摄氏14至16度,高温则植株矮小,分枝少,且易提前开花。开花结 荚期要求较高温度,生殖器官形成及开花结荚的适温为摄氏15至20度,温度过低不能正常授粉,结荚较少。蚕豆生 长要求的土壤条件,以微碱性而肥沃,土层深厚的粘壤土,土壤酸碱度值6.2至8为宜。对盐碱地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据试验蚕豆能在不宜种菜豆、豌豆的碱地上栽培。但每百克土25至35毫克当量钠盐含量则完全抑制蚕豆生长,根瘤 形成,干重和植株含氮量降低。氯化钠、碳酸钠的影响要大于硫酸钠。蚕豆也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蚕豆开花期是 需肥的高峰时期,也是干物质积累最多的时期。据试验,大约每亩生产约150公斤籽粒,需氮素9.6公斤、磷3公斤、 钾7.5 公斤。蚕豆与根瘤菌共生,每亩根瘤菌可以从空气中固定氮素5至10公斤。另外蚕豆对微量元素需要量较多, 反应敏感,特别应注意蚕豆缺硼。 品种选择:选择秋性品种,白皮,大粒,卖相好的,通蚕鲜7号和通蚕鲜8号。全生育期220天左右。如果7 月1日播种,则2月2日左右采摘。2月20日全部采摘完成。 种子处理: 将在太阳下曝晒2~3d,用(不烫手,30度左右)温水浸种3 - 4 小时,让其吸足水分膨胀,然后捞起放入600 - 800 倍的百菌清药液中浸泡2 分钟,捞起用清水洗干净。 整地施肥: 集中销毁前作过程中遗弃于地块的残渣,妥善处理农膜,清除杂草。基肥在作畦前施入,每亩施撒施腐熟腐熟鸡粪1000 kg、过磷酸钙30kg、硫酸钾15kg、尿素5kg作基肥、钼肥0.5千克、硼肥1千克,深翻入土,耙平地块,使土壤疏松细碎。播前深翻细作,开沟作畦,畦宽1. 7m,沟宽20cm,深40cm.。开沟拌匀后堆积5天腐熟,也即5天后开播。也即两边代沟2.1米宽,离核桃树的距离为1m。 播种方式: 播种机播种,拉线点播播种。宜在7月1至7月10进行,每667平方米用种量为30~40kg,株行距20cm×25cm, 单株点播,种子点播入土深度在3~5cm,适当深播,能促进根系发达、养分汲取和抗风防倒。亩种5000株左右。单 株挂夹10个,10个夹子按0.23kg计算。预计亩产1150kg豆荚。预计豆荚1元/kg,预计销售收入在1150元/亩。 中耕除草: 反季蚕豆田间杂草较正季蚕豆多而杂,药剂防治有局限性,造成用药品种多、剂量重的危害,与无害化生产背道而 驰,为此,必须坚持在苗期进行1~2次中耕,疏松土壤,培实根基;疏通沟道,同时薅锄杂草。可考虑和昆虫养殖结 合进行。

蚕豆病的成因以及蚕虫病不能吃的药物

蚕豆病的成因以及蚕虫病不能吃的药物*导读:什么是蚕豆病的成因?蚕豆病其实是一种遗传病, 国内很多人都患有此病,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的居民。那么蚕豆病的症状有哪些?蚕豆病用药禁忌有哪些?得了蚕豆病要注意 什么?得了蚕豆病不能吃什么?大家快来关注一下吧!…… 什么是蚕豆病的成因?蚕豆病其实是一种遗传病,国内很多人都患有此病,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的居民。那么蚕豆病的症状有哪些?蚕豆病用药禁忌有哪些?得了蚕豆病要注意什么?得 了蚕豆病不能吃什么?大家快来关注一下吧! 首先是说到蚕豆病的成因。蚕豆病是一种性染色体隐性遗传,意思是女性的一对X性染色体都带有疾病基因才会发病,男性只有一个X性染色体,所以只要这个X染色体异常就会发病。只有一个异常X染色体的女性没有症状,但是她们所生的男孩如果得到这个异常的X染色体,就会发病。 其次我们要告诉大家一些关于蚕豆病用药禁忌的问题。也就是得了蚕虫病不能吃的药物有哪些。患有蚕豆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宜服用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啉,磺胺类,呋喃类,维生素K3、K4,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砜类等药物及中药 珍珠末,腊梅花,川连等。 第一、下列药物可能会引起蚕虫病患者溶血,但无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者,用正常治疗剂量时不会引起溶血:①抗

疟药:氯喹,奎宁,乙胺嘧啶;②磺胺类药物:磺胺甲嘧啶,磺酰乙胞嘧啶,磺胺嘧啶,磺胺脒,长效磺胺,磺胺二甲基异恶唑; ③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泰诺、百服咛、小儿退热栓),阿斯匹林,非那酊,氨基比林,安替匹林,保泰松,安他唑林;④其他药物:氯霉素,链霉素,雷米封,洗必泰,VitC,苯妥英钠,对氨基苯甲酸,苯海拉明,秋水仙碱,左旋多巴,丙磺舒,普鲁卡因胺,安坦,亚硫酸钠甲萘醌,三氧甲苄氨嘧啶,扑尔敏,奎尼丁,维生素k(甲萘醌)。 第二、下列药物和食物较易引起蚕虫病患者溶血,应禁用:①抗疟药:伯氨喹啉,扑疟喹啉,戊奎;②磺胺类药物: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吡啶,对氨苯磺酰胺,磺醋酰胺;③解热镇痛药:乙酰苯胺;④砜类:噻砜;⑤其他:呋喃坦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萘啶酸,硝咪唑,消心痛,萘(樟脑),美蓝,苯肼,三硝基甲苯,川连,珍珠粉,蚕豆;⑤中药:薄荷,樟脑,萘酚,川莲,牛黄粉,腊梅花,熊胆,开口茶,七厘散,婴儿素,牛黄解毒丸等等。 总之,如果确诊得了蚕豆病的患者一定要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注意食物禁忌,切莫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开玩笑。

蚕豆辅助治疗帕金森综合症(民间偏方)

蚕豆辅助治疗帕金森综合症(民间偏方) 熟蚕豆连皮吃,多吃不限,但每天不少于15个;可以添加作料,煮、炒等都行,就是不要去皮。因为这个方子是从南方传来的,所以最好选择南方的蚕豆。 本人认为量也不要太多,一天以半斤为限,因为要吃很长时间,不要吃腻了。第二,要继续吃医生开的药,这只是辅助治疗。 老爸经医院诊断得了帕金森综合症,吃了美多巴等药以后,病情有所好转。后听一姓金的病友说了此方,吃了半年多,效果很好。以前走路腿没有劲,现在比以前有劲多了。那个病友吃了二年,原来有病的症状全部消失,他现在连药都不吃了。 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此方有副作用。但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各不相同,请根据自己病情酌情决定是否选用此方,并自己承担责任。 愿此方能为那些受帕金森综合症折磨的人减轻痛苦。 下面是关于蚕豆的小知识: 蚕豆:学名:Vicia faba Linn.【异名】佛豆(《益部方物略记》),胡豆(《纲目》),南豆(《蒙化府志》),马齿豆(《台湾植物名录》),竖豆、仙豆、寒豆、湾豆、罗泛豆(《中国药植志》),夏豆(《上海常用中草药》)。

英文名:Horsebean,Broadbean,Bavabean 科名:豆科Leguminosae 豆科、巢菜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又称胡豆、佛豆、胡豆、川豆、倭豆、罗汉豆。为粮食、蔬菜和饲料、绿肥兼用作物。蚕豆一般认为起源于西南亚和北非。中国的蚕豆,相传为西汉张骞自西域引入。自热带至北纬63°地区均有种植。中国以四川最多,次为云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青海等省。蚕豆株高30~180厘米。茎直立,四棱,中空,四角上的维管束较大。羽状复叶。总状花序,花蝶形。荚果,种子扁平,略呈矩圆形或近于球形。蚕豆为长日照作物。喜温暖湿润气候和pH6.2~8的粘壤土。需水量较大,但土壤过湿易生立枯病和锈病。蚕豆可单作或间、套作,忌连作。可点播、条播或撒播。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根瘤菌能与其共生固氮。主要病害有锈病、赤斑病、立枯病。主要害虫是蚕豆象。蚕豆子粒蛋白质含量约25%~28%,含8种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含量47%~60%。可食用,也可制酱、酱油、粉丝、粉皮和作蔬菜。还可作饲料、绿肥和蜜源植物种植。 食疗作用

蚕豆病的用药禁忌

蚕豆病的用药禁忌_饮食的护理 蚕豆病给很多患者带去了苦恼,有些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一些禁忌食品严重的话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了解蚕豆病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蚕豆病的用药禁忌有哪些呢? 蚕豆病症状: 蚕豆病起病急,常在吃蚕豆后几小时至几天内突然发病,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食欲不振、腹泻、发热、黄疸及贫血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昏迷、抽搐、血红蛋白尿,甚至休克,偶然可以致死。症状轻重与食蚕豆的多少无关,有时吃1、2粒也发病;有的吸入或接触蚕豆花粉即可发病。 蚕豆病重在预防。本人或家族中有蚕豆病史者,应禁食蚕豆,并避免接触蚕豆花粉 蚕豆病的用药禁忌: 1.抗疟药:伯氨喹啉、扑疟喹啉、戊奎; 磺胺类: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吡啶、对氨苯磺酰胺、磺醋酰胺; 解热镇痛药:乙酰苯胺; 砜类:噻砜; 其他:呋喃坦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萘啶酸、硝咪唑、消心痛、萘(樟脑)、美蓝、苯肼、三硝基甲苯、川连、珍珠粉、蚕豆; 中药:薄荷、樟脑、萘酚、川莲、牛黄粉、腊梅花、熊胆、开口茶、七厘散、婴儿素、牛黄解毒丸等。 2.下列药物可能会引起溶血,但无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

者,用正常治疗剂量时不会引起溶血: 抗疟药:氯喹、奎宁、乙胺嘧啶; 磺胺类:磺胺甲嘧啶、磺酰乙胞嘧啶、磺胺嘧啶、磺胺脒、长效磺胺、磺胺二甲基异恶唑; 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商品名:泰诺、百服咛、小儿退热栓)、阿斯匹林、非那酊、氨基比林、安替匹林、保泰松、安他唑林; 其他:氯霉素、链霉素、雷米封、洗必泰、VitC、苯妥英钠、对氨基苯甲酸、苯海拉明、秋水仙碱、左旋多巴、丙磺舒、普鲁卡因胺、安坦、亚硫酸钠甲萘醌、三氧甲苄氨嘧啶、扑尔敏、奎尼丁、维生素k(甲萘醌) 按以上来看应该不可以服用《保婴丹》,因为这种药成分里有牛黄,好像可以服用《妈咪爱》,你可以向医生认真询问成品药的成分,再请教医生是否可以服用,另外此病常发生于初夏蚕豆成熟季节,应当在这时候多加防范。还有G6PD缺陷的病因属基因缺陷,所以日后对儿子成年的结婚对象应当了解一下,尽量改良遗传基因。 饮食护理: 禁食蚕豆及其豆制品,给予高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富含维生素丰富的新鲜蔬菜和瓜果,如猪肝、瘦肉、鱼、菠菜、黄瓜、蕃茄、桔子等。鼓励患儿多饮水,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 健康教育: 蚕豆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而进食蚕豆和使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可导致蚕豆病的发生,因此,加强蚕豆病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蚕豆种子生产教案》

1.教学目的意义和任务: 1.1通过教学过程,了解蚕豆的生物学特性; 1.2和目前市场使用种子的状况; 1.3了解蚕豆种子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2.教学的基本要求: 2.1讲解清晰,思路明了; 2.2课程讲述连贯流畅; 2.3图解明白易懂。 3.教学手段: 利用板书、讲义和图解。 4.教学内容: 4.1开篇引述: ①蚕豆属于高蛋白、低脂肪、富淀粉的豆科作物。茎叶荚粒是家畜的重要饲料,落叶残根归入土中可以肥田。蚕豆在植物分类学上为巢菜属,是这个属各个种间隔离最好的一个种,特点是DNA的量大但是染色体数少(2n=12),而这个属的其他各种的染色体2n=14; ②蚕豆的俗称和别名有很多:胡豆、佛豆、罗汉豆、南豆、大豆等; 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种植面积占世界59%,总产则占61%; ④中国种植历史悠久,最早记录于北宋宋祁所著《益部方物略记》,书中称为佛豆,三国时期《广雅》一书记载也称佛豆。 ⑤种质资源:除了人工储藏和种植的种质资源外,云南省宾川一带还有野生的蚕豆资源。 4.2蚕豆种子生产的原因和意义:蚕豆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在连年种植的情况下变异很快,一个良种如果连续三年不做提纯复壮,很快就会在生产中丧失应用价

值,因此,一定要建立健全的良种繁育制度和体系,充分发挥良种在生产上的作用。 4.3蚕豆种子生产准备: ①蚕豆原种的标准:主要特性符合原品种的典型性状,个体间及籽粒性状整齐一致,纯度达99%以上。能够保持蚕豆原种的生长势、抗逆性或略有提高。种子质量好、籽粒饱满。成熟充分、发芽率高,不携带检疫性病虫害。 ②人力资源配比。 4.4图解三圃制制种在蚕豆种子生产的应用: 蚕豆原种与良种的生产技术与注意事项: 三年三圃制是当前蚕豆原种生产的主要方法,目前来看,基本不会等到混杂退化很严重了再重新制种。 具体操作如下: (1)根据原种的性状标准筛选,选择优良单株,选择典型性,丰产性都好的单株,淘汰杂劣株,单株分别脱粒,晒干贮藏。

蚕豆病用药禁忌

蚕豆病是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食用新鲜蚕豆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 患病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以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为主。发病原因是由于G6PD基因突变,导致该酶活性降低,红细胞不能抵抗氧化损伤而遭受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 患者一般在食用蚕豆后1-2天内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一旦发病,来势凶猛,表现为全身不适、脸色苍白、微热、头昏、倦怠无力、厌食、腹痛、恶心、尿色加深等。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与溶血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和腹痛加剧,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50%患者脾大。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休克、全身衰竭,若急救不及时常于1~2日内死亡。所以出现以上症状的病人,应马上送医院诊治。 患有蚕豆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宜服用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啉,磺胺类,呋喃类,维生素K3、K4,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砜类等药物及中药珍珠末,腊梅花,川连等。 1、下列药物和食物较易引起溶血,应禁用: 抗疟药:伯氨喹啉,扑疟喹啉,戊奎; 磺胺类: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吡啶,对氨苯磺酰胺,磺醋酰胺; 解热镇痛药:乙酰苯胺; 砜类:噻砜; 其他:呋喃坦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萘啶酸,硝咪唑,消心痛,萘(樟脑),美蓝,苯肼,三硝基甲苯,川连,珍珠粉,蚕豆; 中药:薄荷,樟脑,萘酚,川莲,牛黄粉,腊梅花,熊胆,开口茶,七厘散,婴儿素,牛黄解毒丸等; 2、下列药物可能会引起溶血,但无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者,用正常治疗剂量时不会引起溶血: 抗疟药:氯喹,奎宁,乙胺嘧啶; 磺胺类:磺胺甲嘧啶,磺酰乙胞嘧啶,磺胺嘧啶,磺胺脒,长效磺胺,磺胺二甲基异恶唑;

蚕豆病

蚕豆病 溶贫概念:红细胞破坏多于生成导致的贫血称为溶血性贫血。 溶贫分类:溶血性贫血有多种分类诊断。 基于病情,分为轻、中、重型乃至溶血危象; 基于病程,分为急、慢性溶血; 基于红细胞形态,分为球形、非球形红细胞溶血; 基于溶血部位,分为血管内、血管外溶血; 基于病因,分为先天(遗传)性、后天(获得)性溶血; 基于病理机制,分为红细胞自身(膜、酶、球蛋白等)异常、红细胞外在(抗体、生物毒素、药物、化学中毒、渗透压改变、机械性损伤等)异常性 溶血。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步骤(思路): 确定是否贫血:确定贫血是否合并其他细胞异常及红细胞形态异常 溶血性贫血多表现为单纯贫血,但在溶血发作期,可有白细胞数偏高、外周 出现幼稚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及单核细胞数稍高 确定是否增生性贫血 溶血病人的红细胞系统多呈反应性(代偿性)增生,即具有增生性贫血的特点: 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增高(绝对值受红细胞总数的影响,不一定增高!);外周 血可出现数量不等的有核红细胞;骨髓涂片及活检示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以 中幼红细胞为主),极个别病人甚至会因骨髓代偿、红髓扩张出现骨痛。 确定是否溶血性贫血: 一旦确定增生性贫血后,应进一步检查有否溶血,并尽可能排除非溶血性增生 性贫血:主要包括造血原料缺乏(叶酸、维生素B6缺乏、缺铁等)及失血引起 的贫血。 常见的溶血表现有:红细胞寿命缩短(同位素法测定);红细胞破坏产物 (红细胞碎片、血钾、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间接胆红素、尿“二胆”或尿含铁 血黄素等)增多及其引起的异常表现(黄疸、深色尿、高血钾等);消化红细 胞破坏产物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代偿增生(脾大、肝大)。即使是无贫血的溶 血病人也会有这三方面的溶血表现。找到正面支持溶血的证据后,还应通过问 病史、体格检查,甚至必要的化验(红细胞体积、营养素测定),并排除其他 增生性贫血(特别是巨幼细胞贫血),做到确诊溶血。 确定先天抑或后天溶血性贫血: 确定溶血后,即可行对症治疗,如:清除体内过多的红细胞破坏产物(碱 化利尿,利胆、血浆臵换)改善内环境、纠正贫血(输红细胞)、促造血(补 充造血原料)等。 与此同时,应速追查溶血原因:是先天遗传所致?还是后天获得?先天性 溶血一般有如下特点:中、重型多见于婴幼儿,轻型可见于成人;多有体格发 育异常、肝脾肿大、多次输血者可见血色病体征;我国病人多见华南、西南地 区;多有家族遗传史;可有红细胞形态异常;有特异实验室发现;

《最新整理》蚕豆病

蚕豆病 蚕豆病是由于遗传性红细胞六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酶)缺乏者进食蚕豆后,随后发生的急性溶血性疾病,又名胡豆黄,蚕豆黄。常见于小儿,特别是5岁以下男童多见,约占90%,常发生在蚕豆成熟的季节,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如粉丝、酱油)均可致病。 蚕豆病只能重在预防,根治的可能性小,也就是说蚕豆病是不能治好的。 蚕豆症是一种性染色体隐性遗传,意思是女性的一对X性染色体都带有疾病基因才会发病,男性只有一个X性染色体,所以只要这个X染色体异常就会发病。只有一个异常X染色体的女性没有症状,但是她们所生的男孩如果得到这个异常的X染色体,就会发病。 患者一般在食用蚕豆后1-2天内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一旦发病,来势凶猛,表现为全身不适、脸色苍白、厌食、恶心、黄疸、尿色加深(血红蛋白尿)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休克、全身衰竭,甚至会危及生命。而平时有家长还以为患儿皮肤发黄是因为肝炎引起,从而导致误诊。 (1)输血:本病为急性溶血,且贫血严重,输血或输浓集红细胞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严重者可反复输血。但对血液来源应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快速筛选检查,以避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供血,使患者发生第二次溶血。 (2)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免疫抑制作用,应争取早期,大量,短程用药。 (3)纠正酸中毒:蚕豆病溶血期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严重者单纯输血无效,应积极纠正,这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措施。 (4)补液:应多饮水或输入液体,以改善微循环,维持有效血循环,促进肾脏排酸及排血红蛋白尿功能,但应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对症处理:蚕豆病如合并感染可加重溶血,高热、缺氧和心率加快可出现心力衰竭等,故应积极处理并发症,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作用的药物。 中医对蚕豆病湿热蕴结型是怎样辨证施治的? 症状:身目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心烦不宁,恶心呕吐,脘腹胀满,纳呆食少,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呈酱油色尿,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糙,脉弦数或滑数。 病机:食蚕豆后,中毒较重,毒入营血,血毒相搏,毒重血旺,则高热;毒热伤及肝胆,而使肝胆失于疏泄,以致胆汁不循常道而泛于肌肤发为黄疸;因热为阳邪,热重于湿,则身目黄色鲜明;热邪内盛,灼伤津液,则口渴;湿热蕴结中焦,运化失常,则纳呆食少;胃失和降,浊气上犯,则恶心呕吐,心烦不宁;

各种作物病害一览表

各种作物病害(简化)一览表 1、小麦病害:锈病(叶锈、条锈、杆锈)、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颖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和基腐病、黑穗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病毒性病害(丛矮病、黄矮病) 2、玉米病害: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青枯病、粗缩病(病毒病)、锈病、纹枯病、黑粉病 3、棉花病害: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枯萎病、黄萎病、棉铃疫病、棉铃红腐病 4、水稻病害:恶苗病、稻瘟病(叶瘟、茎瘟、穗茎瘟和稻粒瘟)、稻曲病、纹枯病、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白叶枯病)、烂秧病、细菌性病害(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斑病)、矮缩病和黄叶病、黑粉病、颖枯病 5、苹果病害:炭疽病、轮纹病、腐烂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干腐病、霉心病、锈病、白粉病、花叶病、黑点病、黑星病、 6、梨树病害:黑星病、轮纹病、腐烂病、锈病、黑斑病、褐斑病、炭疽病、 7、柑桔病害:真菌性(疮痂病、炭疽病、青霉病和绿霉病、黑腐病、干腐病、酸腐病、脚腐病) 细菌性(溃疡病、黄龙病、) 柑橘树脂病(流胶病、褐色蒂腐病、煤烟病) 8、葡萄病害:炭疽病、黑痘病、白粉病、霜霉病、褐斑病、白腐病、灰霉病、酸腐病、病毒病、叶斑病、疫病 9、桃病害:流胶病、疮痂病、缩叶病、白腐病、褐斑穿孔病、细菌性穿孔病、 10、龙眼病害:叶斑病(白星病、灰斑病、褐斑病、藻斑病、叶枯病)、炭疽病、鬼帚病(丛枝病、麻风病)、霜霉病、果腐病(酸腐病、白腐病)、煤烟病、地衣病 11、芒果病害:炭疽病、白粉病、细菌性黑斑病、流胶病、蒂腐病、疮痂病、叶斑病、煤污病、黑腐病、生理性叶枯病 12、香蕉病害:叶斑病(黄叶病、灰纹病、煤纹病)、黑星病、束顶病、花叶心腐病、(黑杆、鞘)腐病、黑疫病、枯萎病、冠腐病 13、白菜类病害: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褐腐病、干烧心病、黑斑病、白斑病、白锈病、根结线虫病、根肿病 14、甘蓝病害:霜霉病、菌核病、黑腐病、软腐病、黑斑病、黑胫病 15、芹菜病害:斑枯病(叶枯病、晚疫病)、软腐病、早疫病(斑点病、叶斑病)、病毒病、菌核病、灰霉病、心腐病、生理性病害(缺钙症) 16、莴笋(生菜)病害: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软腐病、病毒病、白粉病、花叶病、轮斑病、褐斑病、黑斑病、巨脉病

27种常见蔬菜病害一览表

27种常见蔬菜病害一览表 本文对我国27种常见蔬菜的病害,以病害的通用名进行提纲式总结,目的是提醒各位:根据种植结构,找出产品的市场卖点,发现市场,创造市场。在技术上在遇到蔬菜病害时,先能知道病害名称,再详查相关资料和解决方案。 作物 病害 白菜 白菜类霜霉病、白菜类黑斑病、白菜类白斑病、白菜类炭疽病、白菜类白锈病、白菜类白粉病、白菜类菌核病、大白菜枯萎病、大白菜黄萎病、大白菜褐腐病、大白菜基腐病、普通白菜叶腐病、白菜类灰霉病、大白菜萎蔫病、白菜类根肿病、白菜类黑腐病、白菜类软腐病、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大白菜细菌性叶斑病、白菜类病毒病、白菜根结线虫病、菜薹花叶病、大白菜干烧心病、白菜根肿病 甘蓝 甘蓝黑根病、甘蓝霜霉病、甘蓝黑斑病、甘蓝菌核病、甘蓝灰霉病、甘蓝枯萎病、甘蓝黑胫病、甘蓝黑腐病、甘蓝软腐病、甘蓝细菌性黑斑病、甘蓝病毒病 菜花 青花菜、花椰菜猝倒病、青花菜、花椰菜立枯病(黑根病)、青花菜、花椰菜黑胫病、青花菜、花椰菜霜霉病、青花菜、花椰菜炭疽病、青花菜、花椰菜根肿病、青花菜、花椰菜菌核病、青花菜、花椰菜黑腐病、青花菜、花椰菜黑斑病、青花菜、花椰菜软腐病、青花菜、花椰菜灰霉病、青花菜。 菠菜 菠菜霜霉病、菠菜炭疽病、菠菜斑点病、菠菜疫病、菠菜腐霉病、菠菜炭疽病、菠菜枯萎病、菠菜细菌性斑点病、菠菜花叶病(TuMV)、菠菜花叶病 (BNYVV)、菠菜花叶病(CMV)、菠菜花叶病(BMV)、菠菜坏死萎缩病 (BBWV) 芹菜 芹菜叶斑病、芹菜斑枯病、芹菜灰霉病、芹菜菌核病、芹菜软腐病、芹菜细菌叶枯、芹菜病毒病、芹菜丛枝病、芹菜根结线虫病、 莴笋生菜 莴笋(生菜)霜霉病、莴笋(生菜)褐斑病、莴笋(生菜)黑斑病、莴笋(生菜)灰霉病、莴笋(生菜)菌核病、生菜茎腐病、生菜镰刀菌枯萎病、生菜炭疽病、生菜细菌斑点病、莴苣(生菜)病毒病(TSWV)、生菜花叶病(LMV)、生菜花叶病(LIYV)、生菜大脉病毒病、生菜萎黄病(类菌原体)、生菜根结线虫、莴苣(生菜)软腐病 蕹菜 蕹菜白锈病、蕹菜褐斑病、蕹菜轮斑病、蕹菜花叶病、苋菜白锈病、苋菜病毒病 茼蒿 茼蒿炭疽病、茼蒿霜霉病、茼蒿病毒病 落葵 落葵蛇眼病、落葵灰霉病、落葵花叶病 菜豆 菜豆立枯病、菜豆枯萎病、菜豆根腐病、菜豆斑点病、菜豆炭疽病、菜豆红斑病、菁豆黑斑病、菜豆灰霉病、菜豆菌核病、菜豆白绢病、菜豆轮纹病、菜豆角斑病、菜豆锈病、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细菌性晕疫病、菜豆细菌枯萎病、菜豆花叶病、菜豆病毒病 豇豆 豇豆疫病、豇豆斑枯病、豇豆煤霉病、豇豆枯萎病、豇豆锈病、豇豆白粉病、豇豆炭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