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家庭农业背景

我国家庭农业背景

我国家庭农业背景
我国家庭农业背景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五六千年前的奴隶制时代,属于粗放农业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向精细耕作转变,到秦汉逐渐形成,自此以精耕细作为的主要特征的小农经济在我国确立并逐步发展壮大开来。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农业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在1978年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以后,中国国营农场,即家庭农场的经营体制也逐步进行了改革。

我国发展农业有很大优势,如土地资源富足,人口众多,悠久的农业发展史为发展农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等。而且农业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生产率。目前,我国农业现阶段的发展也比较稳定。但是,随着农业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国际分工与合作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效率低下,不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实施农业发展比较优势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确定农业发展的战略与方向,提高农业竞争力,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选择。在此趋势下,家庭农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以种植业为主,生产经营规模大,而且现代化水平高。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家庭农场适应了我国农业发展要求,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而且有效的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家庭农场比一般的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易于政府监管。正因为家庭农场的这一系列优势,才迅速在我国发展壮大起来。而且,国家也不断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家庭农业的发展,如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

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家庭农场是2012年前后才兴起的新型土地规模经营主体,一直以地方实践为主,尽管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和生产实践经验,但由于缺少资金,对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长期性投入能力不足,加上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的隐忧,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租地规模等一系列问题,使家庭农场主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我们实践小队以家乡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为切入点,探索一下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