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学习困难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论证1

《学生学习困难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论证1

《学生学习困难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论证1
《学生学习困难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论证1

学生学习困难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六日

学生学习困难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

一、课题的背景分析

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柯克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首先提出的,学习困难学生也就是学困生,学困生的存在不是个别班级、个别学校存在的问题,而是教育教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问题一直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心中的一大难题,教师因学困生而头疼、苦恼;家长因学困生而焦躁、忧虑;社会因学困生而增加不安定因素。因此,转化学困生的问题,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显得尤为迫切,它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关系到素质教学的实施,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

我校是敦煌市的一所重点小学,由于学校的学生人数多(近2000人),班额大(每班近70人)的客观原因,其中有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延伸,这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困难,各年级的学困生的人数明显增多,学困生的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有很多学生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学习不得要领,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低。学困生的存在不仅给教师增加工作难度,使教师感到束手无策,而且关系到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深入细致地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归纳出不同的类型特点,总结出针对性强而又便于操作的对策方案,将是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任务。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学生学习困难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的基本内容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形成的原因及其心理状况进行探究,多方位为其创设建立自信的氛围,继而有针对性地转化,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做人,信心十足地迎接学习、生活的挑战。重点是:1、学习困难学生形成原因的调查与分析;2、恰当的转化措施与良好的氛围。难点是:1、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理解与信任;2、学习困难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学习困难学生的“矫治”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在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矫治”“难教儿童”的理论和实践、赞科夫关于转化“后进生”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上海、深圳对这方面的研究开展的较早且较为系统。

三、本课题拟订的实验方法

1、行为研究法。对教师及学生参与课题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

2、逻辑归纳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

3、文献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

4、调查法。形式有:问卷式、访谈式、采集数据式。

四、课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转差规律,构建针对性强而又易于操作的对策系统。掌握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全面育人、人人成材提供理论基础。其实践意义在于使学习困难生不怕学习,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做一个成功的学习者,继而形成良好的习惯,为走向社会,克服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发动阶段(2006年6月——2006年9月)确立论题,论证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课题组成员学习与该课题相关资料,邀请领导及科研人员对该课题进行指导。提高对该课题的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论证分析课题实施中的细节问题,制定课题的有关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做好课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年10月——2008年1月)

1、问卷调查试验

为了探讨和掌握学习困难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认知特点的差别,从2006年10月起,学校在全校中高年级组进行一次全面性的问卷调查。

2、前期测试分析

基于对学生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其特征的分析,结合布鲁姆的学习理论,对形成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的诸因素进行权重比较。

3、中期测试分析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实施相应的教学对策,总结学困生形成的普遍规律,构建针对性强而又易于操作的对策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年2月——2008年8月)

对学习困难生进行后期测试,组织课题组教师对测试试卷进行整理、分析,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个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实验总结报告。

六、实施条件

本课题实验小学――敦煌市东街小学是一所六年制省级重点小学,学校是我市省级课改实验校,学校的各种硬件环境符合该课题的实验标准,参与该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新课改的教师,不仅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而且多次参加新课改的理论学习,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水平,为课题研究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课题组成员:

项目负责人:陈秀英,小学高级教师,从教三十年,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业务能力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勤于教学研究,撰写的数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她承担的省级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结题。

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是:

孙艳、王金萍: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来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高春燕、杨清选、冯彦霞、朱文祥、李兴兰均为小学一级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创新意识强,对实验课题有极大的热情,他们完全有能力完成这项课题的研究任务。

七、预期效果

通过课题的研究,找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成因,把对学困生的优化工作落到实处:

1、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争做学习的主人。

2、使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克服和排除学习的困难和干扰,消除惰性,培养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完成学习任务的品质,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