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测试卷(教师)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测试卷(教师)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测试卷(教师)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测试卷(教师)

小吉场镇中心小学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测试卷

学校: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中小学法制教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的法定责任,是落实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基础工作,是落实育人为本、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

2、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也强调:“对学生,要加强教育、教育和教育。

3、加强中小学法治教育,必须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的《》,明确规定把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

4、学科教学渗透法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科任教师。其中,教育行政部门是实施主体,学校是实施主体,学科教师是实施主体。

5、到2011年3月底,包括宪法在内,我国共有现行有效法律部、行政法规多件、地方性法规多件。《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全书渗透点共涉及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国际性条约件,其中小学件290件次,初中件478件次,高中162件597件次。涉及的法律法规都与学生生活、成长及教材内容关联,内容比较丰富,符合《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总体要求。

6、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应该是:、

、、,学科教学和法制教育相得益彰。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7、2008年,我省发生瓮安“6.28”事件,部分在校学生参与,涉嫌(),引起省委、省政府及教育部对中小学法制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

A非法集会 B 违法犯罪 C违反校规校纪 D越级上访

8、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

A学科教学 B 专题教育 C课外活动 D个别辅导

9、从“一五”普法到2011年启动的“六五”普法,都把( )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之一。

A全体群众 B机关干部 C中小学生 D违法犯罪人员

10、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组全面研究中小学各个学科与法制教育相关的内容,从中提炼出中小学12个年级35个学科的()个法制教育渗透点,形成了180万字的课题研究初步成果《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A 160

B 540

C 280

D 730

11、2011年1月底,在前后历经大小论证(实验)、易其稿后,《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编写完成()

A 六次论证十二易其稿 B八次论证十易其稿

C四次论证九易其稿 D多次论证数易其稿

(二)多项选择题

12、中小学法制教育实施途径主要有()

A学科教学 B专题教育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E个别辅导 F节日纪念日宣传教育活动

13、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具有()上的优势

A教材 B人力 C教育对象 D时间 E载体

14、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A尊重教学 B科学导入 C分量适中 D目标恰当 E有机统一 F 一箭双雕

15、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有明确的要求。()是《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

A贴近实际 B贴近生活 C贴近学生 D贴近教师 E贴近课堂

16、在教学的( ) 等环节都蕴藏着法制教育契机,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就看善不善用,会不会用,利用得是否富有智慧。

A上课 B作业布置与批改 C练习 D课外辅导 E考试考查F实践活动环节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7、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

18、管制刀具: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9、为什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20、理科渗透法治教育,优势在哪里?要注意什么?

21、学科教学渗透法治教育工作,对教师有什么要求?22、2012秋季学期,你上的有哪些学科,在教学中渗透了哪些法律法规?

23、什么叫犯罪构成?犯罪构成包括哪些共同要件?

五、论述题(13分)

24、如何选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如何控制渗透的深度和广度?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测试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德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依法治国德育为先违法犯罪合格公民

2、遵纪守法理想信念道德法治

3、课堂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4、管理责任操作

5、 239 690 8600 228 91 154

6、因势利导生动活泼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二、选择题

7、B 8、A 9、C 10、D 11、A 12、ABCE 13 BDE

14、ABCDEF 15 ABC 16 ABCDEF

三、名词解释

17、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18、管制刀具:是指匕首、三棱刀、弹簧刀(跳刀)及其他相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尖刀。

四、简答题

19、(一)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

(二)是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

(三)是教学体现教育性的客观要求。

(四)学科中客观存在法制教育内容、法制教育契机和法制教育便利。

(五)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具有人力、时间、载体上的优势。学科教师是学校最大的群体,学科教学占据着最多的时间,学科有教学内容作为依托。这是其他途径难以比拟的。

(六)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方法上具有优势。由于需要渗透的内容和学科知识紧密关联,借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上比较贴切,形式上比较自然,学生更加认同,更乐于接受。

(七)有利于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学科知识的丰富性为拓展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受时空限制,学校不可能开展太多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和课外活动,只能择“重要的”进行,范围受到制约。而学科凭借自身优势,完全可以把一些平时不好讲或讲不到、学生又应该知道的法制内容,顺势介绍给学生。

20、(一)法律法规中,涉及自然科学知识、体现自然之道的越来越多。如有关环保、生态、卫生、计生、健康、建筑、测绘、统计、能源、资源、水利、交通安全、农林牧渔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其相当多的条款,都是以自然科学规律为依据的,既是对自然之道的尊重,也体现了法律法规力图通过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的行为,维护自然法则、实现社会与自然和谐的立法意图。如《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依据的是生物学原理;矿井禁止瓦斯超标,依据的是化学原理;交通安全法禁止超速、超载,依据的是物理学原理,等等。这不但为理科渗透法制教育创造了契机,而且能让法制渗透更加顺理成章、自然贴切、富有趣味。如交给文科来完成,显然没有理科自然、便利。

(二)要发挥理科以理明法的优势。一个掌握惯性、加速度等物理知识的人,开车时较少出现超速、追尾、强行超车、弯道不减速的情况;一个深知甲醇毒性的人,一般不会去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有时,“法盲”只因是“科盲”。

(三)要发挥理科过程体验、情感体验机会较多的优势。一个亲自做过爆鸣气爆炸实验的学生,由于有亲身体验,对加油站、矿井“严禁烟火”,认同感会更强,行为也会更加自觉。

21、第一,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法制教育是教师的法定责任,是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具体要求,是教学教育性原则的具体贯彻,它使“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了更具体的依托。

第二,教师要增强紧迫感。学生违法犯罪及受害案件不断发生,一些家长、教育工作者用“提心吊胆”、“心惊肉跳”来形容自己的担心和恐慌;一些学生人生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扭曲,大家忧心忡忡。必须增强紧迫感,各方面、各途径配合,主动出击,加强学生法制教育。

第三,教师要形成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习惯。要增强责任心,增强主动

性,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变成自觉的教学行动和自然的教学习惯。

第四,要提高自身的法制素养。要多学习法制知识,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要为人师表,做遵纪守法的楷模,不但用知识,更要用行动感化学生。

第五,要精心备教。要舍得花时间、精力,精心准备拟渗透的法制内容,认真研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有效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和法制素养的双提升。

第六,要主动探索创新。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一项新要求、新任务,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教师要在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

22、略

23、犯罪构成是指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任何犯罪的构成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要件:(1)犯罪客体,即犯罪危害了什么利益;(2)犯罪的客观方面,即在什么样的客观条件下,用什么样的行为,使客体受到什么样的危害;(3)犯罪主体,即犯罪是由什么样的人所实施的;(4)犯罪的主观方面,及犯罪主体实施犯罪时主观心理状态。

五、论述题

24、渗透内容的选择,受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学生认知能力、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还应综合考虑社会关联度、教学便捷性及法制内容的可选择余地等因素。

要尊重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的固有特性。如讲选自《水浒传》的课文时,由于其中充满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情节,有的教师只看表面,不重本质,脱离当时的社会制度、违背教材原意去和《刑法》简单挂钩,牵强附会,效果适得其反。如抓住当时的社会制度这一本质,认识官逼民反、以强凌弱的社会现实,选择渗透《宪法》第二条、第三十三条等内容,既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先进性和实在意义,增强学生对《宪法》的感情,教学也相对更便捷。从课程的角度讲,选择渗透内容时,一定要“因课制宜”。

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如有教师试图在小学、初中有关“尊重科学,反对迷信”的教学中去讨论宗教和迷信的区别与联系问题,扯远了不说,这明显超出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要考虑社会关联度。有的法律法规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的法学知识过于专业、生僻,其社会关联度不是很高。应优先选择那些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所必需、社会关联度相对较高的法律法规和法学知识。同时,注意地域性:地处海滨,可以多渗透一些与海洋有关的法律;身在矿区,可以多渗透一些与矿产资源、矿山安全有关的法律。在教学内容允许的情况下,还应适当渗透一些地方性法规,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服从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法制教育不能影响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突破教学时间限制。渗透的法制内容难度、数量必须适度。如果难度过大,或占用时间较多,宁可放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有的法制内容渗透,或从案例入手会很生动,或以讨论形式引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但时间却不允许,此时在方法技巧上就要多斟酌,不能两全时,应压缩或放弃法制内容。

要考虑法制内容自身的可选择性。有的渗透点,既可渗透甲法,也可渗透乙法。为了方便备教,《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均一一列出,但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渗透法律法规时,有的宜具体到某一法条或某一句话,有的宜宏观把握。还有,必须法制知识传授、法制思想建立、法制情感培养、法制行为养成兼顾。有时,因受教学时间、条件的限制,传授法制知识变得困难,但一句话可能就会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法制情感。此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放弃渗透,而是选择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有既定的目标任务,“选择”、“控制”并不意味可以随意放弃和降格,使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变得可有可无、随心所欲。至少,《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要求的任务,应当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