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莱芜四中44级2015年高考:高三化学(14年-15年)一轮复习策略

莱芜四中44级2015年高考:高三化学(14年-15年)一轮复习策略

莱芜四中44级2015年高考:高三化学(14年-15年)一轮复习策略
莱芜四中44级2015年高考:高三化学(14年-15年)一轮复习策略

莱芜四中44级2015年高考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策略(讨论稿)

高二化学组:吕荣海2014年4月28日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一般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按章节复习,时间从14年的9月初到15年的2月底,完成必修内容和规定的选修内容的复习,其中实验基础独立的复习;性质实验融入到各章节的内容中复习;并在内容复习中两者穿插实验基础。共需时5个月左右的时间。下面谈谈我组依托2014年理综考纲,初步制定的一轮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15年高考化学考试预测分析

Ⅰ.高考化学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科目分值

闭卷、笔试。包括:化学100分。试题只涉及化学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二、考试时间

理综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建议化学在45﹍50分钟内完成三、题型

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四、试卷结构

1、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每题6分,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

①化学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②选考题要求考生从给出的3道化学试题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第一题计分。

③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化学科考核目标、内容及题型示例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目的是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三大能力)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为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选考为选修模块我市统一选择“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内容。

(一)必考内容(根据复习进度略组顺序调整和整合)

考试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1. 化学实验基础

⑴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⑵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⑷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⑸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⑹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①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②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③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④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⑺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2.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⑴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⑵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⑶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⑷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⑸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3.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⑴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①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④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⑵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①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②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

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③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④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⑤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⑥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⑦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

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⑧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

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⑶溶液

①了解溶液的含义。

②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③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④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⑤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⑤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概念。

5.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⑴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①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②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③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⑵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③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6.化学反应与能量

①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④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⑤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⑥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表达式的含义。

⑦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⑧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⑨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7.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8.电解质溶液

①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③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④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⑤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⑥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⑦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⑧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⑨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9.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⑴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⑵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⑶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⑷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⑸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⑹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⑺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Ⅲ.选考内容:我市统一选择“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内容。

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⑴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⑵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⑶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⑷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⑸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⑹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2.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⑴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⑵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⑶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⑷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⑸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有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⑹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3.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⑴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⑵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了解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⑶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⑷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⑴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⑵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⑶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⑷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第二部分.15年理科综合化学试卷预测及答案(样卷)

第I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多孔碳可用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

B .pH 计不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C .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细菌的DNA 链中有砷(As)元素,该As 元素最有可能取代了普通DNA 链中的P 元素

D .CH 3CH —CH 2和CO 2反应生成可降解聚合物 [ O —CHCH 2— O —C ]n ,该反应符合 O CH 3 O

绿色化学的原则

8.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则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

A .0.02 mol ·L -1 的NaCl 溶液

B .0.01 mol ·L -1 的CaCl 2 溶液

C .0.01 mol ·L -1 的蔗糖溶液

D .0.02 mol ·L -1的CH 3COOH 溶液

9.有X 、Y 、Z 、W 、M 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 、Y 、Z 、W 同周期,Z 、M 同主族;X +与M 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 2->W -;Y 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 、M 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 2M 型化合物

B .由于W 、Z 、M 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

C .元素Y 、Z 、W 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

D .元素W 和M 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CH 22CH(CH 3)2CH 3CH 2CH(CH 3)2的名称为2,6-二甲基-5-乙基

庚烷

B.丙氨酸和苯丙氨酸脱水,最多可生成3种二肽

C.

D.三硝酸甘油酯的分子式为C 3H 5N 3O 9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 灼烧 溶解 过滤 萃取

B .用乙醇和浓H 2SO 4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C .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品不宜直接放在铝制容器中

D .将(NH 4)2SO 4、CuSO 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

使蛋白质变性

12.将NaCl 溶液在一块光亮的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是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处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滴中的CI -由a 区向b 区迁移

B .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 2+2H 2O+4e -==4OH -

C .液滴下的Fe 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 2+由a 区向b 区迁移,与b 区的OH -形成Fe (OH)2 ,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 .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I 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 -== Cu 2+

13.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钠、镁、钙、铁)的复合剂,某同学为了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Na +

B .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试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

C .根据现象3和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Ca 2+,但没有Mg 2+

D .根据现象5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Fe 2+

第II 卷

26.(2011年高考题稍改)汽车安全气囊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含Na 、Fe 、N 、O 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

取13.0g 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 。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的化学式为 ,氮气的电子式为 。

⑵加热化合物甲使其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红棕色固体溶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 。

⑷以下物质中,有可能...

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 。 A.KCl B.KNO 3 C.Na 2S D.CuO

⑸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物) 。

27.(2013年高考题)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反应Ⅰ:2NH3(l)+H2O(l)+CO2(g)(NH4)2CO3(aq) △H1

反应Ⅱ:NH3(l)+H2O(l)+CO2(g) (NH4)2HCO3(aq) △H2

反应Ⅲ:(NH4)2CO3(aq)+H2O(l)+CO2(g)2(NH4)2HCO3(aq) △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H3与△H1、△H2之间的关系是:△H3 。

(2)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在某温度T1下,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用氮气作为稀释剂),在t 时刻,测得容器中CO2气体的浓度。然后分别在温度为T2、T3、T4、T5下,保持其它初始实验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经过相同时间测得CO 2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见图1)。则: ①△H 3 0(填>、=或<)。

②在T1~T2及T4~T5二个温度区间,容器内CO 2气体浓度呈现如图1所示的变

化趋势,

其原因是 。

③反应Ⅲ在温度为T 1时,溶液pH 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如图2所示。当时间到达t 1时,将该反应体系温度上升到T 2,并维持该温度。请在图中画出t 1时刻后溶液的pH 变化总趋势曲线。

(3)利用反应Ⅲ捕获CO 2,在(NH 4)2CO 3初始浓度和体积确定的情况下,提高CO 2吸收量的措施有 (写出2个)。

(4)下列物质中也可能作为CO 2捕获剂的是 。

A .NH 4Cl

B .Na 2CO 3

C .HOCH 2CH 2OH

D .HOCH 2CH 2NH 2

28. (2013年高考副卷,2014年测试卷)醋酸亚铬水合物([Cr(CH 3COO)2)]2·2H 2O ,深红色晶体)是一种氧气吸收剂,通常以二聚体分子存在,不溶于冷水和醚,微溶于醇,易溶于盐酸。实验室制备醋酸亚铬水合物的装置如图所示,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Zn(s) + 2HCl(aq) = ZnCl 2(aq) + H 2(g);

2CrCl 3(aq) + Zn(s)= 2CrCl 2 (aq) + ZnCl 2(aq)

2Cr 2+(aq) + 4CH 3COO -(aq) + 2H 2O(l) = [Cr(CH 3COO)2]2·2H 2O (s)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虚框内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2)醋酸钠溶液应放在装置 中(填写装置编号,下同);盐酸应放在装置 中;

装置4的作用是 。

(3)本实验中所有配制溶液的水需煮沸,其原因是 。

(4)将生成的CrCl 2溶液与CH 3COONa 溶液混合时的操作是 阀门A 、 阀门B (填“打开”或“关闭”)。

(5)本实验中锌粒须过量,其原因是 。

(6)为洗涤[Cr(CH 3COO)2)]2·2H 2O 产品,下列方法中最适合的是 。

A .先用盐酸洗,后用冷水洗

B .先用冷水洗,后用乙醇洗

C .先用冷水洗,后用乙醚洗

D .先用乙醇洗涤,后用乙醚洗

29.(2013年高考题)某课题组以苯为主要原料,采取以下路线合成利胆药——柳胺酚。

(1)对于柳胺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柳胺酚最多可以和2 molNaOH 反应

B.不发生硝化反应

C.可发生水解反应

D.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2)写出A B 反应所需的试剂______________。

(3)写出B C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化合物F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F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写出3种)。

①属酚类化合物,且苯环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6)以苯和乙烯为原料可合成聚苯乙烯,请设计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

参考答案

7.B 8. A 9.D 10. D 11. C 12. B 13.C

26.(1)NaN 3

(2)2 NaN 3 2Na+3N 2↑

(3)6H ++Fe 2O 3==2Fe 3++3H 2O

(4)BD

(5)可溶性盐的成分可能是Na 2CO 3,或NaHCO 3,或Na 2CO 3与NaHCO 3的混合物。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生成物,加热至恒重后,如试样无失重,则为Na 2CO 3;如加热后失重,根据失重的量在试样总质量中的比例,即可推断出试样为NaHCO 3,或Na 2CO 3与NaHCO 3的混合物。

27.【解析】(1)利用盖斯定律,反应Ⅱ×2-反应Ⅰ=反应Ⅲ

(2)解题关键是读懂图1,T3前反应正向进行中未达到平衡,T3后反应已达到平衡,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相应发生移动。画图时注意,t1后溶液pH随反应逆向进行而变大,但不能达到起始时的pH值。

(3)根据反应特点,选择合适条件,降低温度和增加CO2浓度,能提高CO2吸收量。

(4)能与CO2反应的物质应该有碱性,选择B中 Na2CO3溶液能与CO2反应生成NaHCO3,D中有氨基显碱性。

【答案】(1)2△H2-△H1

(2)①<

②T1-T2区间,化学反应未达到平衡,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所以CO2被捕获的量随温度升高而提高。T4-T5区间,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不利于CO2的捕获。

(3)降低温度;增加CO2浓度(或分压)

(4)B、D

28.(1)将装置连接好,关闭A、B阀门,往装置1中加水,打开活塞后,水开始下滴,一段时间后,如果水不再下滴,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气密性不好(1分,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2)装置3,装置1(2分);可以防止空气进入装置3(2分,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3)去除水中的溶解氧,防止Cr2+被氧化(2分)(4)打开;关闭(3分)(5)产生足够的H2;与CrCl3充分反应得到CrCl2(2分)(6)C (2分)29.【解析】根据合成路线,由柳胺酚的分子结构可逆推出F为邻羟基苯甲酸

E

,B

,。

(类似于肽键)——发生水解反应。

1 mol柳胺酚最多可以和3 mol NaOH反应,苯环上可以发生硝化反应,苯环上酚羟基邻对位的氢可以发生溴代反应,1mol柳胺酚与Br2反应最多可以消耗4 molBr2。

【答案】(1)CD

(2)浓硝酸和浓硫酸

(3)

(6)

CH 2

【点评】2013的基础知识——辨认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抓官能团性质;有机分子结构式、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同分异构体概念及其有机合成流程的正确表示。能力要求是依据有机化学基础知识采取逆向推理,从而得出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再根据有机合成路线回答相关问题。

第三部分:我们的化学一轮复习策略

一、我们对一轮复习学情重要性的认识

1、重视教材,狠抓双基

始终以教材为本。注重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网络,能准确、科学、全面地理解、使用和描述化学知识。

2、掌握原理、灵活应用,注重解题思路

化学原理如元素守恒原则,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守恒、化学平衡,物质结构的一般规律,要重点回顾。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在解题中灵活应用,拓宽解题思路,增强解题技巧。如:应用守恒法,差量法,讨论法解一些计算题,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在学习能力层次上属于综合应用,此内容在高考考试中约占30%-40%。如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水解平衡、PH 值及各种守恒关系的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能力。复习中着重对“两平衡、三守恒”即水解平衡、电离平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进行分析,列举典型例题进行分类练习和变式练习。

3、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近几年高考化学以实验为主线的命题数量明显多于往年,所占分数也明显高于往年。

4、强化解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应考实战能力

(1)加强题型训练。根据章节内容和要求,结合高考真题,透彻理解知识点,切实打好基础。加强章节题型训练,举一反三。

(2)第一轮复习中也要适当穿插综合模拟训练。

(3)把规范训练落实到复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减少非智力因素丢分。化学用语规范、语言表达规范、计算题解答规范,实验现象和操作规范等。

(4)注重做题的质量,提高解题速度。化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学习能力的大小的甄别都是靠考试做题来体现的,所以解答化学题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做题目能巩固知识,熟练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做题中要建立自己的解题思维模式(平衡三段式计算、框图题题眼突破和猜想验证等),做题后注意总结反思(反思知识、反思方法和技巧、反思解题步骤、反思出题构思、反思解题规范等),长期坚持限时训练,这三点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5、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复习要突出重点、扫除盲点,加强弱点。同时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也加以强化训练。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原因。

6、高度重视新教材中新增内容

(1)了解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4)了解离子积常数;

(5)有机化学中的氢谱图、质谱图等。

二、我们的一轮复习教学方法设想:

1.重视备课组活动:

以考纲为指导,组织备课组老师,集中学习新考纲。领悟新考纲,力争掌握好复习的深度、广度,掌握好复习的方向。组织好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统一好每周的教学进度,确定好每周的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就下一周的教学内容以说课的形式作中心发言;把握好每天一小备,大家集思广益,八仙过海,写出自己切实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教案。备课组老师互相听课,互相学习。

2.重视教材:

教材是水之源,教之根,学之本,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必须高度重视教材,回归教材。高一、高二上课时,由于限于学业水平课表的要求,课时紧张,往往是教师教的肤浅,学生学得粗糙,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必须要重拾教材,近读教材,领悟教材,让教材烂熟于心。结合考试大纲,我们必须要心中有数:教材中那些地方要拓宽,那些地方要加深,那些地方要补充和整合。处理好三个关系:⑴必修与选修课本的关系;⑵必修课本必学内容与选学内容的关系:如: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有关知识,在必修本中是做选学内容的,复习时,是否需要讲,讲到什么程度,不能越纲。⑶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学生更应该重视教材,关注教材,回归教材

3.做好复习方法指导: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往届调查,好多学生复习中根本抛弃教材,即使带来了很少去翻、去读,一味的做题,一味的看复习资料,这是万万不行的,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造成很多知识的漏洞,知识的盲点。复习资料绝不能代替教材,因为复习资料注重的是知识的重点、难点,是知识的整合和网络的构建,不可能是教材的复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必须诱导、告诫学生回归教材。

4.重视实验:

高考化学复习,得实验者得化学,得化学者得理综者。由此可见,实验的复习是多么重要。我们的开篇复习,就是实验内容的复习。好处有三:A。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B、有足够的时间把实验讲全面、讲透彻,C、在今后的每章每节复习中,让学生不断的强化落实。在每次月周考中必有一个以实验为中心的大题。并且注重开放性、探究性实验的整合和训练。

5.重视平时模拟考试

我们每一次化学考试。都定时,定内容、定难度。每次考试命题由备课组老师轮流来,切不可让一个老师来命题,因为不同的老师,选题的角度,选题的难易,选题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各有千秋,只有让学生吃百家饭,穿百家

衣,才能身强力壮,才能经风雨,见彩虹。考卷要求全阅,力争当天考完,当天阅卷,及时讲解,及时查漏补缺。

总之,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逐章节复习,利用这段时间在高考范围内把每个知识点逐个过关,毫不遗漏。切忌急躁,需要结合教材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巩固基础,只有知识扎实了,构建成网络了,知识也就系统了,才有利于综合提高。

第四部分:一轮复习进度表(讨论表):(时间:2014.9—2015.2)共60课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