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票市第六小学 北票教研征稿文章

北票市第六小学 北票教研征稿文章

北票市第六小学 北票教研征稿文章
北票市第六小学 北票教研征稿文章

《北票教研》征稿文章

北票市第六小学

教学感悟

课堂气氛沉闷的原因

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它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平时听课时常看到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通过学习钱学亮老师《有效课堂从哪里来》和龚雄飞老师《决胜课堂》讲座,深受启发,结合工作中听课所见,我觉得课堂气氛沉闷的原因应有以下几点:

1、教师讲得多。

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做听众,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教师以为既然是新教的知识,学生是不懂的,教师一味地讲。只是教师活跃,没有学生参与,造成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准备和机会,时间长了学生不肯动脑,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2、没有形成习惯。

要想使课堂活跃,必须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给学生独树己见的机会,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给学生研究解决方法的机会,只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去做,并强化训练学生活动方式,长此以往形成习惯,课堂就不会沉闷。

3、评价缺乏鼓励。

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总是用批评、责备、训斥的方法压抑学生的情绪,导致课堂沉闷。

4、教学目标被拔高。

教学设计脱离学情,不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适合学生的情感需求,不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思维出现断层,知识只是填充,而没有消化,势必造成课堂沉闷。

5、教学内容过难。

有些内容比较难,要求知识点多,能够理解和操作的内容少,学起来枯燥。教师点拨又不到位,出现知识断层,造成课堂沉闷。

6、教学思路不清。

教学思路不清,授课断层,环节所指不明确,致使学生思维处于混乱状态,只是盲目的跟从,会出现单向对话方式,一问一答,只问不答的现象,导致课堂沉闷。

7、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时只靠一本书、一张嘴,直观手段少,该演示的不演示,该操作的不操作,没有现代手段的利用,使学生学的没精神,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8、教师语言啰嗦。

教师语言不精练,啰嗦,课堂上说来说去都是不成形的言论,有时离正确的答案十万八千里,浪费精力,浪费时间。一句一评价,一步一嘱咐,学生很怕对错,长此以往会形成沉闷的课堂。

9、为展示课件而上课。

依靠课件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却不知课件是辅助手段,是为了帮助学生而设计的,课堂多媒体的位置颠倒了本末,知识不是与教师互动,而是与课件互动,造成课堂沉闷。

10、教师急功近利。

为了创新而创新,硬要走与别人不同的路,急功近利,一味求创新,不借它山之石,别人已经经过论证的成功教学环节得不得借鉴,只是按自己的思路去求异,会导致课堂沉闷。

总之,我认为如果认真把握教材,研究学情,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放手把讲、评、研讨的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学、交流、发问、评价,并形成习惯,一定会变守纪的课堂成为活跃的课堂,也肯定打破沉闷的课堂。

(北票市第六小学夏德志)

教育随笔

花与水的情怀

教者如花,装扮了世界,美丽了自己;研者如水,厚德载物,如诗如画!

——献给教研员我们总喜欢把您比作花,因为是花,所以不选环境,不挑地理,心中所想,就是绽放;

我们总喜欢把您比作水,通透细腻,无形无声,却总能幻化出天下最丰富的色彩,至刚至柔,持之以恒。

因为有了您,我们成了教学的研究者。是您让我们明白了爱的内涵,在工作中享受着幸福,在幸福中学会了感动;

因为有了您,我们成了课改的弄潮儿。是您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带着我们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

来不及拂去衣袖的纤尘,来不及理清额角的乱发,披着朝气蓬勃的晨光,踏着倦意浓浓的暮色,您听课、教研、专业引领、课改讲座……

您周而复始一天天的忙碌,深入教学的每一个角落。您行走在我们中间,用执着装点着课改的春天,您做着最普通、最平凡的事情,却给了孩子们最纯真的笑脸。

感谢有您!幸福的追求因为有了您而更美丽——如同春的鲜花,越开越浓郁。从此,幻想展开翅膀,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感谢有您!生命的教室因为有了您而更茂绿——如同潺潺的溪

水,灵动地滋润着广袤的土壤。从此,欢乐化作歌谣,成功飘向四方。

教研如花,装扮了世界,美丽了自己;

教研如水,厚德载物,如诗如画!

(北票市第六小学何士光)

教研漫谈

指导学生拓展性阅读的方法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要达到以上目标,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内。于漪老师曾说:“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并不局限在第一课堂,第二渠道有更广阔的天地……”因此,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无疑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愿读;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兴趣入手,使学生愿读

“没有丝毫的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语)。”因此,激发小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1.预习创设悬念:教师在向学生布置新课的预习时,除了布置常规的预习任务外,还可以有目的的创设悬念,诱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布置《草船借箭》的预习时,老师可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或他与周瑜的年龄这两方面创设悬念,让学生查找有关介绍诸葛亮方面的书(如《三国演义》、《我国古代军事家--诸葛亮》等),学生在查找课外读物时,发现原来诸葛亮原来比周瑜小,还在查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看课外书的兴

趣,同时也加深了对人物和课文的理解。

2.课后小结延续:即教师在课文小结时,围绕本文的的写法,学法,对文中有疑难的地方寻找课外解决,从而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加强第二课堂和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

“教是为了不教。”教给了他们学习的方法,以精读带博读,以课内带课外,以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习的方法为纽带。语文阅读方法很多,因文而异,针对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我认为以下两种方法比较可行:

1.迁移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知识的共同因素,引导学生利用已知获取新知,进行能力和知识的迁移。阅读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学法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科学,注重渗透,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领悟并及时在课外读物中得到运用,牢固掌握学习的技能。

2.圈点摘录法。这种方法可用于重点段,也可用于全文,常与其他学法交叉使用。“圈”要求符号尽可能统一,这样便于集体交流。对于较典型的课文,教师还要“下水”圈点,划注张贴,让学生观摩。摘好词好句(便于日后写作);摘文中的疑难之处(便于有针对性的解决)。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

培养了兴趣,教给了方法,我们还得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有目的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首先,我们要从教材入手,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本身就具有示范性,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科学的、严谨实用的读物,教师应在教授教材时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联系点,全面辐射。

其次,必须重视第二课堂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形式诸如举行演讲赛、辩论会、朗读比赛、知识竞赛活动等专题活动课。利用学生们订阅的《小学生世界报》、《中国少年报》、《小学生画报》、《儿童文学》等读物和班级的“图书角”,我让他们从中找出“三个一”:即一篇你喜爱的文章,一个你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一个你不懂的问题,每天抽点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以此开阔学生眼界,培养认真阅读的好习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还使更多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信心。

使学生想读,教学生会读,让学生多读,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我想,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这必将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行动。

(北票市第六小学刘玉军)

我的教育故事

莫道桑榆晚,余霞尚满天

七十年代末,刚刚踏入教师岗位的我,凭着年轻人的热情和干劲,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不久就进入初一班主任的角色那种感觉,实在令人难以忘怀:几十名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一双双童真的眼睛注视着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塑造他们,真可谓“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还是我的老父亲,一位老中学语文教师给我支了“高招”,启发了我,在学生中召开“民主生活会”。我尝试着在学生中开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制订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充分发扬“主人翁”的精神。这一招还真灵,两年下来,班风正,学风正。我的班级在学校各项活动中都拿第一。我也被评为县级“三八红旗手”。被誉为家乡的“金凤凰”。

三年后是《朝阳日报》的“报为媒”使我告别了家乡,来到了北票,重新开始了小学的教学生涯。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越来越感觉到:教师不仅要拥有一颗爱心和耐心,还要富有聪明的智慧和幽默感,同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能够接受失败,接受不如意,接受付出的与回报有可能永远也不能成等值等。记得九七年我送走一个毕业班,自接班之日起整整三个年度,可以说在心里和教学几方面都经历了巨大的挑战。对教师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记得刚接班时,自己刚到城里,工作中自己没有给学生定位,对学生了解不够,只是单一凭自己的经验出发,从自身做起,面对学生每天的种种状况难以掌

控,工作起来极为被动,真的感到心力交瘁,力不从心,非常郁闷,根本没有一点开心之处,针对这种情况我开始慢慢地接纳学生,静下心来找学生的优点,想如果我是这些孩子的家长会怎样做,尝试着融入他们的群体,课间找个别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心理,对于班级的特殊学生逐渐瓦解他们的势力,培养乐观向上富有正义感的班集体。这样慢慢地,我和我的学生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开始逐渐喜欢上这群孩子。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发现原来他们各有不同的特点:他们有的文静、有的活泼、有的见解独到、有的知识丰富、有的劳动特别卖力、有的虽然成绩很低,但学起来却是那么认真、有的心胸广阔、有的调皮捣蛋、有的乐于助人┈┈这样换个角度思考,也不同程度减少了许多烦恼。我采取的措施是:

1、放下身段和学生做朋友。

给每个学生自我改正的时间。

2、紧抓班级的特殊生,好的多重用,差的事事好挑头的要收他的心腹。让他们感受到你欣赏什么,不赞赏什么。

3、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留话把给学生。

4、处事公开、公正、公平,力争一碗水端平。让学生知道你足以信赖,说一不二。

5、妥善处理与家长的关系,赢得家长的支持与信任。

6、充分利用年组、同事间的优势真诚相处,有问题不回避,有烦心事互相倾诉,遇事还是旁观者清,避免矛盾激化。

一直以来,作为教学第一线的班主任,我要求我的学生必须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终身的学习打好基础;必须做到全面发展,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和特长发展做好准备;必须具备关心他人、同情弱者、敢于创新的品质,为自己融入社会和奉献社会奠定基础。同时我也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去感染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学生的潜力。不盲目追求形式,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是我多年的教学宗旨。

作为语文教师,我爱好文学,喜欢写作,并把自己对文学的感悟付诸于教学。我把自己这一爱好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并使学生受到熏陶。我常常为学生写下水文,并用于课堂教学作文指导,用切深的体会去诠释语文学习和写作的方法,因而学生很爱听我的语文课,特别是作文课。

寒来暑往,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从风华正茂之年,初登讲台至今,已有三十余载,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我,而今头发渐白。在这漫长的教书育人的生涯中,虽有劳心劳力、辛勤耕耘之苦,更有安贫乐道,育人成才之乐,就象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散步在我人生的旅途上使我乐此不疲,成了别人不曾享用到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古人云:“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愿以此与我的同龄人共勉。

(北票市第六小学陈素香)

课改试点

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上好小学英语

小学开设英语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的发展与国际的发展接轨的需要。小学英语教学有其独特性,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的,通过听说读唱玩演等方式,着重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学习智力,使之获得语言知识技能,形成初级语感、语音、语调,培养其简单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要想取得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我认为就应当把握好其特点、遵循其原则。

一、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1、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能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语言教学要重语感、重语音语调基础、重交际能力;

3、教学手段应形式多样,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与良好的语言环境;

4、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二、小学英语教学所应遵循的若干原则

1、在教学时,重兴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爱学、乐学,如:book,pencil,rubber等学习用品是他们平常学习中最常用到的,而像

apple,pear,orange等水果或My family ,My mother, My father 等又都是如实地反映他们的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学生在学过这些单词以后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语言活动

在进行正常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活动方式,根据自己的经验简要介绍如下:

(1)融入角色表演

新教材每课都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和自己想表示的词替换到对话里,还可以借用手偶表演。这样既给学生营造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也促进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运用边画边说

新教材的最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无论Student book还是Activity book到处都体现了这一特点,绘画是一项眼、手、脑等并用的活动,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它一则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二则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3)开展游戏竞赛

爱玩,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玩中乐、乐中学、学中受益,因此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性、趣味性、启发性较强的游戏,激励学

生进入乐学状态,新教材的教师用书大篇幅给教师们介绍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这些游戏让我受益匪浅,使我的课堂教学节节充满了乐趣,堂堂充满了笑声。

3、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1)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及点滴进步都予以肯定。课采用多种表扬和奖励的方式,如:我在上课时给认真听讲的学生的书上画上五角星,或在其额头上贴上彩色五角星,并将每节课上英语学的好一点的学生指名为当天的小老师,并加两颗红五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验、参与、实践、创造,才能真正在教育这一主动过程中,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2)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在日常教学时,让他们用所学知识分组比赛,并由教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分,这也能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听讲。

总之,通过把以上几点合理地运用到小学新教材教学之中,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也为小学英语教学拓宽了一条道路,为学生们今后初、高中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听、说、读、写基础。

(北票市第六小学高玉芝)

教学感悟

如何注重阅读教学中的“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施行,重视“读”的风气越来越浓,正要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就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但是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一是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把读作为一种单纯体现理念,渲染教学气氛的手段;二是教师对学生的读缺少示范,没有指导,没有帮助。所谓评点也只是不着边际的几句廉价的肯定,对读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纠正;三是读的形式和具体目标不一致,一味采用集体朗读和配乐配画朗读的形式。应该说如此种种做法,虽然体现了重视读的良好理念,但由于目的性不强,教师指导不到位,采用的形式不恰当,使读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我认为,练的质量有多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就有多大。由此可见,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点研究。

一、强化训练,有目的地读。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训练形式。课堂教学中任何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必须是为了学生学的需要,而不是教师自己的需要,读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自然也应该如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去领悟和思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达到以读代讲,加深理解的目的,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焕发出活力。如《丰

碑》一课,人物形象鲜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深沉、崇敬的语调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烈士无比崇敬的感情,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不可言传”的词语,进而“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完全融入学生的心灵之中。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应特别注重通过朗读来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品读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

二、朗读要有科学性,形式要多样化。

不同的阅读形式有不同的功能。默读有利于对文字的揣摩,更适宜对文本的理解;朗读在发出声音的过程中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更适宜背诵;集体朗读具有互相暗示、提醒和激励的作用,对提高记忆也有一定的好处;自由读可以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给有不同阅读特点的同学提供独立的空间;指名朗读,能够准确表现改变同学朗读的质量和对文本理解的程度,适宜于检查性、示范性、比较性的教学目的;分角色读,能更好地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适宜对话式的文本;速读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大概内容,但只适宜比较浅显的文本或较低教学要求;教师的范读,对学生不进有示范作用,而且有激励作用,能够较好地体现朗读某一方面的要求……形式多样的读,既能帮助学生感受、理解文本,又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要注意讲究层次性。

由于语文学科正在实行改革,作为语文教师,我曾听过多节“以注重感悟,加强朗读”的阅读课。这些课读的形式丰富,读的时间很充分,但是学生在阅读中,分不清主次,抓不住要点,对文本的感悟

和解读也是比较肤浅的,阅读形式的安排也有很大的随意性。我以为即使是感悟,也具有层次性,不同的阅读主体,不同的阅读方法,感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一些内容比较丰富的文章,更应该注意读的层次性。

在教学《挑山工》一课时,针对不同要求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先是读准字音和句子;再读出轻重和语气;分角色读,读出情感和态度;最后是研究性阅读,读出问题。以读为主,在读中品位,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质疑,在读中探究。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读”一定不可草率,要精心设计,讲究过程与方法并注重实效性,才能阶段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个阶段的训练目标明确之后,要集中训练,因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轻而易举的,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北票市第六小学白淑敏)

教学感悟

品读——让语文课散发语言魅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新月异,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与手段走进了课堂,霎时间,语文课变得形式多样起来。但是,细细回味,总觉得如今的语文课缺少了些什么?众所周知,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一、抓住文眼读中品味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本色的品味”。事实上,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施耐庵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划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段写得尤为精彩,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又一闪,再一闪”的沉着机智以及武松打虎时的竭尽全力都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领略到大家风范,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

二、潜心会文推敲揣摩

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会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

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美德,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手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了这段心理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