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班路线图_中国低碳发展之路

德班路线图_中国低碳发展之路

德班路线图_中国低碳发展之路
德班路线图_中国低碳发展之路

EXPERT VIEWS专家论坛

德班路线图—中国低碳发展之路

文/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 熊焰

联合国气候大会近日在南非德班落下帷幕,从哥本哈根到德班,时隔

两年,中国经历了谈判的波折和迂回,也经历了碳市场的起伏和成

长。透过两年碳市场的变化和发展,我们感到振奋,同时也倍觉责

任重大。此次德班大会达成了一揽子协议,还是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而中国在

大会上表现出的果断和承担无疑成为一个亮点。

几年前,在中国“碳交易”还是个敏感词,不适宜在公开场合提及,而今

天,碳排放交易作为一种国际认可的市场机制正在被包括中国在内的更多国家

所接受,从市场和坊间研究层面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作为北京环境交易所的

83 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

84

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

EXPERT VIEWS

专家论坛

发起和创始人,我有幸经历了这个过程。2008年迄今,政策和市场巨大变迁的背后,是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形势的深刻变化。

自首届联合国缔约方大会1995年在德国柏林召开至今,已经持续了17届。1997年《京都议定书》正式通过,奠定了近年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和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基础。从2007年的巴厘岛会议开始,历次大会都将“后京都”问题纳入考虑,但是关于京都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南非德班会议的召开,是对各个与会方临近时限的再一次督促和推动。

虽然少数国家对于签订具有约束效力的减排协定态度消极,一些缔约方国家却已经开始转向国内减排。美国明确表示不同意签署《京都议定书》,而其国内的区域减排体系RGGI从2009年就正式运转,而加州碳市场和西部气候行动倡议(WCI)也将于明年启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将启动国内碳市场;一些亚洲国家也有动作。这些都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趋势的新动向。多边机制的迟滞,使得国际减排努力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部化和分散化。

减少碳排放的途径有多种,市场机制的运用将为我们提高减排的效率、降低其成本找到了一条较完美的道路。据联合国发布的《2011年全球碳市场现状与趋势》报告称,2010年全球碳市场的扩张速度有所减缓,但是整体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及一些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相继承诺其减排目标,碳交易机制将日益完善。

碳市场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绿色金融”这个概念出现的比较早。早在上世纪70年代,前西德就设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环境银行。80年代初,美国的“超级基金法案”就要求企业必须为其引起的

环境污染负责。之后,英国、日本、欧盟等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绿色金融”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和探索,其中2003年国际金融公司在国际银行业发起并由七个国家的十家主要银行率先执行的“赤道原则”在全球最有影响力,截止目前,赤道原则金融机构已遍布全球。“绿色保险”、“绿色资本市场”领域的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绿色金融业务近年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势头十分迅速。

低碳经济的发展与绿色金融紧密相关,确切的说低碳经济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大的环境和土壤,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为低碳领域两个“不对称”的特征,使它的融资能力受到严重制约:一是成本、风险与收益不对称,往往是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收益少,类似于风险投资项目,前景难测;二是信息不对称明显,

合格担保品少,并且由于金融机构环保行业专业人才相对缺乏,造成在进入该行业时保持着谨慎态度。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必须设计外部性的内部化机制,合理处理成本和收益的分摊问题,并且需要两个重要参与者——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特别关注。对于政府来说,其主要工作是制定减排标准,协调减排进度和额度,以及在财税、产业等政策上有所作为。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由于其主要功能在于降低信息成本,管理和分散风险,发现未来价值以及促进资金融通,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来协助低碳经济发展。

总体来说全球多边资金机制的建立步伐是滞后的。从《哥本哈根协议》首次提出300亿快速启动资金,时隔两年来进展缓慢。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应为其历史排放负责,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帮助。多边资金机制困难导致的后果之一是,发达国家的承诺迟迟不兑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脚步。

本质上来说,碳市场是一种创新融资机制。

近年来

熊 焰

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

国际碳市场的发展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些经济激励。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1年全球碳市场现状与趋势》报告称,2010年全球碳排放权交易成交额1419亿美元,与2009年略有下降。2010年全球碳市场的扩张速度有所减缓,但是整体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及一些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相继承诺其减排目标,碳交易机制将日益完善,与其相关的碳金融产品将不断得以创新。

前面已经提到,近年来国际多边资金机制进展缓慢。在减排的问题上,按照公约和议定书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得到资金、技术的情况下采取积极的减缓行动。现实情况是,中国没有得到任何资金和技术,但是我们并没有停滞,而是已经采取了减缓行动。

2009年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中期碳强度下降40-45%的承诺,并积极采取措施。2010年8月,国家启动“五省八市”低碳经济试点;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要求“五省八市”将各地低碳试点方案纳入本地“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际社会广泛认为,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政策、措施和目标体现了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首先,确定了三个约束性指标:“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目标,相当于节能6.7亿吨标准煤;发展非化石能源,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1.4%;增加森林碳汇,从2010年的20.36%提高到2015年的21.66%,森林蓄积量要增加6亿立方米。另外还提出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使资源产出率提高15%的指导性目标。此外明确将利用市场机制,探索建立碳交易市场。不久前国务院刚刚审议通过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暂行)》酝酿已久即将出台,预期该办法的出台将带动更多中国企业参与国内自愿减排市场,推动自愿减排市场蓬勃发展。

从《京都议定书》建立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碳交易的机制开始,中国一直在探索自己的碳交易之路。从单个的CDM项目交易到中国本土的自愿减排交易,从国家出台相关规划到特定行业特定地区碳交易机制的研究。今年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启动会议,北京、广东、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和深圳七省市被确定为首批碳排放交易试点省

市,并提出2013年中国将全面启动以上区域的总量

限制碳排放交易。

碳交易本身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化融资手段

之一。为了避免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走过的先

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为推动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

我们在人均GDP4000美元的时候就开始积极采取多

种措施,应当看到,国际多边资金机制的作用不可代

替,资金和技术仍是掣肘,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任重道远,融资缺口巨大;另一方面,我们也将自主

实施减缓,开展国内碳交易试点积累经验,利用市场

手段,为中国的经济社会低碳化发展融资。

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状况总体来说处于筹备酝

酿期,在京都机制等强制减排项目的带动下,国内的

自愿减排交易已经发生,为中国建设国内碳市场提

供了经验准备和市场培育的基础工作。随着国家政

策的逐步清晰,中国碳交易市场将会迎来有序和规

范的发展。

长期来看,碳交易包括碳市场都只是手段不是

目的,我们是要通过这样的手段达到绿色的、低碳

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碳交易市场从长期来

看,一方面是要从市场体系本身去适应这个目的,从

而做出一定的自我修正,比如如何设计配额、基线或

者交易机制能更好的达到前述的目标,各种不同的

方案之间的量化数据和比较都是我们从业者要花精

力去研究的;另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市场手段已经

被证实是提高减排的效率、降低其成本的一条较完

美道路。大家应该也意识到,除了在碳减排的直观

效果上,碳市场手段还能带来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系

列红利,因而碳市场长期的发展和壮大是有它充分

的条件的。

此次德班气候大会虽有出人意料的成果,但仍

有许多未尽的事宜等待我们继续努力。如未能全部

完成“巴厘路线图”的谈判,落实坎昆协议和德班会

议成果仍需时日。气候谈判的漫长旅程并未结束。

发达国家如何兑现进一步减排承诺、如何落实资金

和技术转让等德班未决事项,仍留待明年卡塔尔气

候大会去解决。

EXPERT VIEWS专家论坛

85

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