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井地质学 -绪论

测井地质学 -绪论

《测井地质学》

国景星

国景星博士教授

主要经历1986年7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

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留校任教

2002年6月获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油藏描述及储层研究

层序地层学

测井地质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测井地质学概述

一、测井地质学的涵义

二、测井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三、测井地质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测井地质学的进展第三节测井信息影响因素

一、测井地质学的涵义

测井地质学是以地质学和岩石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测井信息,解决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以及油田地质学中各种地质问题的一门科学。★★

测井地质学是地质和测井两大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派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是80至90年代石油勘探事业和石油科技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地球物理和地质学相结合的一个分支学科。

地质学和地球物理测井学是两门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学科,都有着各自的基本理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随着勘探难度的加大,石油勘探中提出的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必须通过地质、测井紧密结合,采取多学科综合研究即测井地质学来解决这些难题。

--类似于地质与地震的结合进行储层预测。

●测井地质学是石油勘探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反过来它又能较好地解决石油勘探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二、测井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测井地质学将通过各类测井手段获取信息,经过计算机的加工和处理,来解决基础地质、石油地质和油田工程地质领域中的问题。

1、测井地质学的基础地质研究

主要包括:

地层层位标定及地层格架的建立;

构造地质研究;

沉积及成岩方面的研究;……

⑴地层层位标定及地层格架的建立

基础地质学中的首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地质资料和测井信息并与地表资料、地震资料相配合进行地层层序划分和标定,建立区域性的统一的地层层序,确定体系域,找出不同体系域的测井曲线响应,进行井间层序和沉积体系的分析,这是区域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

沉积体系--是一组在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上有成因

联系的沉积相的三维组合。

体系域--指一个同期沉积体系的组合。

Ng

2

Ed

2

Es

1

Es

2

Es

3

唐7-12标定结果

三中

T4

T6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地层对比图(据胜利油田,2005)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某连井地震剖面

SE 西

裂断

高阳低凸起构造带任丘潜山带T2

T4

Tg T6

T2

T3

T5

T7

饶阳凹陷中北部Inline5781测线地震解释剖面

高阳低凸起构造带T2

T3

T5

T7

T2-古/新近系分界T3-Ed/Es1分界

T4-Es1/Es2分界T5-Es2/Es3分界T6-Es3/Es4分界T7-Es4/Ek分界

利用测井信息进行区域和局部构造以及断层研究,编制构造图是测井地质学最基本、最常规的研究内容。除此以外,还可以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测井信息进行构造裂缝的定性和定量研究,通过构造应力场的分析,确定其性质、产状、组系发育和分布规律、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形成机制等,从而为油气勘探和油气田的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构造地质研究

●测井沉积的研究是测井地质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获得了迅速发展。测井相分析是测井曲线岩性解释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利用倾角测井资料进行层理构造的研究,进而综合其他资料进行沉积相的标定、沉积微相分析和古水流方向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良好的效果。

沉积及成岩方面的研究

●成岩研究方面:

利用测井信息进行:

★欠压实泥岩的研究、粘土矿物研究;

★结合粘土矿物的类型、丰度和组合,对钻井液配制、储层性质、油层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测井法预测异常地层压力:

⑴电阻率测井

⑵声波测井

⑶页岩密度测井

测井法预测异常地层压力电阻率测井

若岩石为纯页岩,地层水矿化度为一定值,

则地层(页岩)的电阻率主要受孔隙度的影响。

●正常压实情况下:页岩或泥岩的孔隙度随埋藏深度

的增加而减小,电阻率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加大。

●高异常地层压力井段:由于孔隙度增加,其中所含

地层水数量增加→页岩电阻率向电阻率降低方向

偏离正常趋势线。

以研究井纯页岩井段的电阻率

对数值1gR

为横坐标,以相应

sh

井深为纵坐标,将页岩电阻率数

据按相应深度点投点→获得一散

点图→回归分析求出lgR sh与井

深的关系曲线,曲线上开始偏离

正常趋势线的位置即为高压异常

过渡带顶部位置。

右图中,高异常地层压力过渡

带顶部大约在4038.6m处。墨西哥湾岸某井的页岩

电阻率曲线(据瓦尔特,1976)

声波测井--预测异常地层压力

对页岩或泥岩,声波测井曲线

基本上为一条反映孔隙度变化的

曲线。

正常压实:声波传播速度随埋

深增加而增大,传播时间随埋深

增加而减少。

高异常压力过渡带:声波传播

时间向增加方向偏离正常趋势。

声波时差与深度关系曲线

预测方法与电阻率测井

或声波测井相同。

图中两条曲线均较清晰

地反映出高异常地层压力

过渡带的顶面约在3352.8m

处,这两种资料所得结果吻合较好。页岩密度测井页岩密度资料分析对比(据Fertl 和Tomko ,1970)

密度测井岩屑

页岩密度,g/cm 3

此外,利用测井信息研究沉积岩中

微量元素的类型、性质和丰度是测井沉积学研究的新领域,它对古环境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测井信息进行成岩作用研究,

划分成岩段、确定成岩环境,也是测井地质学的任务之一。

2、测井地质学的石油地质研究

利用测井信息解释油、气、水层,

确定含油岩系的孔隙度、含油饱和度。

●利用测井信息研究生油层、盖层及生-储-盖组合--不同类型、不同丰度的生油层,不同特性的盖层,不同的生、储、盖组合具有不同的测井响应。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含油气盆地预测和评价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利用测井信息研究储量参数、地下流体性质、分布状况是测井地质学的实际问题之一。

3、测井地质学的油田工程地质研究

在油气勘探和开发的生产实践中,综合各种测井信息,应用于地震解释、钻井设计、油井压裂、试油过程中的钻井液配制、套管的损伤和变形、油层保护等工程地质的研究等。

除上述研究内容外,综合测井信息还可以应用于:

大地应力场研究、岩石力学性质及可钻性的研究,

三次采油中剩余油饱和度及剩余油分布的研究等。

《油矿地质学》思考题

《油矿地质学》思考题 第1章钻井地质 1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钻井类别有哪些?各类井如何编排? 2探井地质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3.什么是定向井?定向井有哪些类型? 4.定向井井身参数包括哪些?其内涵是什么?如何根据井斜数据确定定向井轨迹? 5.定向井与直井地质设汁有何异同? 6.何谓补心高度与补心海拔? 7.井深、垂深、海拔深度有何差别? 8地质录井有哪些方法? 9.什么是钻时录井?如何应用钻时曲线判断岩性? 10.什么是岩心录井?有哪些取心方法?它们各有何特点? 11.岩心出筒后如何整理、丈量和编号? 12.什么是岩心归位?其基本原则有哪些? 13.岩心观察与描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4.岩心含油级别分为哪几级? 15.什么是岩屑录井?如何判别真假岩屑? 1G什么是岩屑迟到时间?如何计算岩屑迟到时间? 17荧光录井的原理是什么? 18.荧光级别的内涵是什么? 19.什么是气测录井?如何根据气测录井资料判别油气层? 20.钻井液的类型有哪些?钻遇油、气、水层时钻井液性能通常有哪些变化? 21.什么是油气上窜速度‘2如何求取? 22.什么是综合录井?其在油气钻探中的作用是什么? 23.什么是地化录井? 24套管类型包括哪几类? 2}完井方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2G.完井报告中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和图件? 第2章地层测试 1.什么是钻柱测试?其与电缆测试有何差别? 2.压力控制测试器与多流测试器的主要差别有哪些? 3.多流测试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4.钻柱测试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5.女日何从压力卡片中识别和读取不同测试阶段的压力? 6.如何应用DST压力钡l试资料确定地层流动参数? 7.如何应用DST压力测试资料确定断层距离? 8.如何应用DST压力测试资料估算原始地层压力? 第3章地层对比

测井地质学复习

测井地质学复习 1.所有的测井方法、标准代码、单位、测量要求环境、设计/开发的物理基础、 分辨率、主要地质应用、影响因素。以表格或系统陈述的方式。 举例:体积密度、井壁电成像FMI 2.裂缝的主要测井响应特征。 答: 第一类,常规测井响应: 1)井温测井 在裂缝处,泥浆侵入裂缝地层,导致地温下降,监测到的地温曲线出现低温严重偏低。 2)微侧向测井 | 微侧向测井采用贴井壁测量,探测深度较小,对裂缝敏感。在裂缝发育段,电阻率出现低阻异常,往往表现为以深侧向为背景的针刺状低阻突跳。 3)双侧向测井与微球形聚焦 由于深浅侧向探测深度有较大差别,在裂缝段表现为电阻率差异。分为正差异(LLD>LLS)和负差异(LLS

测井地质学思考题

测井地质学思考题 1、地层倾角测井判断古水流方向 倾角测井能够反映沉积构造信息、准确计算层理倾向、倾角。因此,对于地下地质研究,利用倾角资料分析古水流是最重要的方法。有两种方式确定古水流: (1)利用倾角测井微细处理成果图,统计目的段内所有纹层倾向,取其主要方向代表古水流。这种方法使用大范围内古水流砂体内部前积结构,取其主要方向代表古水流(2)统计目的层段内所有蓝模式矢量的方向,取其主要方向代表古水流。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范围内古水流系统研究。 将区内由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经过沉积学特殊处理)判断的古水流方向(主次)标注在平面位置上。选井应全区均匀分布,可以控制各个相带的古水流系统方向。每口井在选取方向时,一定要是目的层段砂体的精细处理矢量图的蓝模式方向,或者用沉积施密特图的主峰方向控制每口井的局部古水流方向。 3、测井构造分析:地层产状获取方法。 现代地层倾角测井和井壁成像测井技术能准确确定地层产状和构造要素(包括褶皱、断层和不整合面等)。 岩层最初形成时,大都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如果发生构造运动,如褶皱运动,水平成层的岩层形成褶曲形态,各岩层的褶曲是按同一轴面套叠的,以后再沉积,新的沉积岩层在新的褶曲运动下又形成了新的褶曲,又按新的轴面套叠。 (1)通过倾角测井获取地层产状。 倾角测井每个矢量代表该深度点的地层在井眼面积范围内测到的产状。井内不同深度点的矢量,从套叠关系分析,相当于构造不同部位的矢量。将各部位的矢量通过套叠关系都集中到一个岩层构造面上,就能将岩层的构造形态恢复出来。 地层倾角测井研究构造与沉积时,在矢量图上可以把地层倾角的矢量与深度的关系大致分为四类:红色、蓝色、绿色和白色模式。 在组合矢量模式中,对于每一种构造的不同形态都唯一地对应了一种组合矢量模式,但是反过来则不成立,即同一个矢量模式具有多解性,但是我们可以结合其它资料排除那些不正确的解。在井中经常钻遇多个构造,它们的组合模式将是各单个构造组合矢量模式的再组合。 (2)通过井壁成像技术获取地层产状。 井壁成像测井资料主要是井壁的数字成像图,用色彩及辉度来表现构造现象。由于裂缝和层面处岩性的突变,造成了岩石的电导性或岩石的密度有突然的变化,在成像测井的图像上就会表现为一条明显的暗色条带,追踪这个条带的变化趋势,可以计算出断层的产状及褶皱的要素。 4、裂缝的测井响应分析及其主要特征。 P179-186 5、裂缝型储层中裂缝的定量产状及储层参数识别方法。 P186-192 6、如何通过测井资料分析现今地应力场的方向。 P198 7、烃源岩的测井响应及其识别方法。

测井地质学读书报告

测井地质学——读书报告测井沉积学方面的研究或应用 组长:师凯歌 201302030233 组员:钟寿康 201302030208 杨燕茹 201302010107 朱晨蔚 201302010107 陈佳作 201532020018 王雅萍 20153202014 2016.4.20

一、绪论 1、问题的提出以及必要性 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测井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测井资料的解释,不能局限于单井或者单一岩层的局部层面上,我们更应该做出区域性、多层岩层关联性的地质解释。这种要求的出现,使得研究人员将测井知识和地质中的沉积相知识联系起来,把两门学科从原理层面上结合起来,于是产生了测井沉积这一边缘性学科研究课题。 随着人们对这个问题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于测井资料的解释变得更加具有宏观性,使得测井资料解释而来的地质数据回归到地质体系中,这将使得测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提升到区域层面上来,如此看来,这一问题的研究变得十分必要。 2、学科的产生 做为这一学科的主体—沉积相,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它,沉积相是指古代沉积的产物,它是根据沉积环境或沉积作用加以定义的岩石体或沉积物特征的组合。沉积相的识别必须从两个层面上来进行:第一,宏观层面:相与相之间的组合。根据沃尔索相律:“只有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这一规律指导了在沉积相分析过程中进行沉积相的平面组合。第二,局部层面:岩石组合(类型及结构)、沉积构造(冲刷面、层理类型、纹层

组系产状及其垂向变化)、垂向序列变化关系(正粒序、反粒序、复合粒序、无粒序)、古水流、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几个方面。 在了解沉积相的知识以后,如何解决两门学科的联系成为关键。我们必须认识到测井沉积学的本体—沉积相的识别,然后利用两门学科的关联性,将测井“嫁接”到沉积相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测井相。测井相是由法国地质学家O.SERRA于1979年提出的。它是一组测井响应集合,它代表一定的地质相,并能将其它相体相区分。测井相又称电相。 二、测井相 1、测井相的定义 测井相的提出,目的在于利用测井资料(即数据集)来评价或解释沉积相。测井相是“表征地层特征,并且可以使该地层与其它地层区别

11-070900地质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0709 一级学科名称地质学 二级学科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2007年 12月 12 日

一、学科简介 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地质学一级学科涵盖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5个二级学科。我校地质学科以研究盆地结构和性质、沉积充填作用、资源地球化学等沉积盆地内部发生的一系列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甚至生物作用以及这些地质作用对化石燃料矿床形成聚集的控制为特色。本学科1950年代在前苏联专家帮助下开始招收研究生,1980年代初获得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1993年设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点;2003年设立地球化学博士点;2005年设立构造地质学博士点,并获得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2003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点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沉积盆地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层序地层学、测井地质学、矿物岩石学等学科。本学科点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即沉积(岩石)学及岩相古地理学、储层地质学和沉积盆地流体矿产、层序地层学及测井地质学、应用矿物岩石学及测试技术等。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学、岩相古地理和岩性油气藏预测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并密切中国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研究,在塔里木油田、鄂尔多斯大气田、济阳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整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地球化学博士点的科学研究以多种实验方法手段研究地壳中有机质的行为为特色,涉及远至地球生命的化学起源、地球各圈层系统中的碳循环,近至化石燃料成因理论及资源评价、化石燃料形成和聚集的分子化合物标识等一系列地球化学问题。主要研究领域有:石油天然气形成与分布、油气成藏过程定量描述、油藏流体的历史分析、油藏地球化学、地质事件的地球化学记录、气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等。主要培养方向有油气成因机理与分布预测、有机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学科所属实验室是经国家计量认证的实验机构,现已形成以岩石、土壤、水、大气样品的分子化合物分析为主,以沉积有机物的岩石学、稳定同位素分析和固体样品的微量元素检测为辅的较完整的分析测试技术体系,拥有大型分析仪器设备20余台(套),是“油气资源与探

《测井地质学》第三章 井壁成像12

第三章 井壁成像测井方法及地质解释

提纲1.仪器概况2.主要处理方法3.实验研究 4.图像处理方法5.地质应用

公司斯仑贝谢阿特拉斯哈里伯顿系统MAXIS-500ECLIPS-5700EXCELL-2000 井下仪器全井眼微电阻扫描成像仪 (FMI) 阵列感应成像仪(AIT) 方位电阻率成像仪(ARI) 超声成像仪(USI) 偶极子横波成像仪(DSI) 阵列地震成像仪(ASI) 组合地震成像仪(CSI) 声电组合成像测井 (START IMAGER) 多极阵列声波(MAC) 数字井周成像(CBIL) 核磁共振成像(MRFL.C) 微电阻成像(EMI) 声波扫描成像 (CACI) 成像测井系统及仪器

1、井壁成像测井的测量原理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的测量原理及性能ùFMI的测量原理 ùFMI的测量方式 ù电阻率成像测井的技术指标 ?声波成像测井原理及性能指标 ùCAST工作原理 ù声波成像测井仪的技术指标

1.1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的测量原理及性能 目前,电阻率成像共有三种测井系列,它们分 别是斯仑贝谢的FMI、哈里伯顿的EMI、阿特拉斯的STAR-Ⅱ。其测量原理相同,只是电极个数有差 异,对井眼的覆盖率有所不同,现仅以FMI为例介 绍电阻率成像的测量原理。

FMI的测量原理图1为FMI仪 器及极板部分的示 意图,FMI有八个 极板,每个极板有 两排24 个电极, 八个极板共计192 个电极,测量过程 中八个极板推靠至 井壁,192个电极 同时测量,每个电 极可测得所在处井 壁视电阻率值。随 着仪器上提可测得 全井段的数据,经 过一系列处理,即 可获得测量井段纵 向上的微电阻率扫 描图像。

构造地质学学科(专业)

构造地质学学科(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构造地质学学科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地质基础理论、系统的构造地质学知识和野外室内工作方法;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时间各占一半。 硕士生应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学校批准,可进行论文答辩毕业,通过者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 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当前发展的方向,可设置出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共设置下列3个研究方向。 1、石油构造分析 2、板块构造与沉积盆地 3、变形分析与应用构造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实践课,课程总学分为35或以上。学位课为必修课,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学分不低于21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实践课为必修课,含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学分为2学分。 理科硕士生选修数学课程的总学分不少于5学分,其中学位课中数学课等于或大于2学分;外语课总学分为6学分,提倡加强更多的外语课,通过考试取得相应学分,但不计入35学分内。 (一)学位课8门(共21学分) (1)公共学位课3门,10学分 包括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一外国语。 (2)专业学位课5门,11学分 本学科点的专业学位课包括地质统计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含油气盆地分析、石油勘探构造分析。 (二)选修课18门(34.5学分) 选修课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以及研究生原有的基础和特长,爱好共同确定,给研究生留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和选修的灵活性,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但所选课程学分不低于12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阅读60篇以上的中、外文文献资料,且外文资料比例应占三分之一以上,并做到有检查,有考核。 选修课包括第二外国语和体育课,二者均不计学分。

测井地质学作业

测井地质学作业 2012级硕士孔强夫 测井与遥感技术研究所 2013.6.5

预备知识: 1.测井曲线幅度特征 测井曲线幅度受地层的岩性、厚度、流体性质等因素控制,可以反映出沉积物粒度、分选性及泥质含量等。一般对于颗粒细、渗透性好的砂岩,具有高自然电位(SP)负异常和低自然伽马GR特征。对于细粒沉积物,如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具有低SP幅度、高GR特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地下流体性质等情况,在岩心观察基础上建立适应本地区的岩性与测井信息之间的联系。 2.测井曲线形态特征 不同的沉积环境,由于物源情况不同、水动力条件不同及水深不同,必然造成沉积物组合形式和层序特征(正旋回、反旋回、块状)的不同,反映在测井曲线上就是不同的测井曲线形态。一般有: (1)柱形(箱形)。反映沉积过程中物源供应丰富、水动力条件稳定下的快速堆积,或环境稳定的沉积。 (2)钟形。测井曲线下部最大,往上越来越小,反映在其沉积过程中,水流能量逐渐减弱、物源供应越来越少。 (3)漏斗形。与钟形相反,垂向上呈水退的反粒序,反映水动力能量逐渐加强和物源供应越来越丰富的沉积环境。 (4)复合形。表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曲线形态组合,如下部为柱形,上部为钟形或漏斗形组成,表示一种水动力环境向另一种环境的变化。 4.齿中线 齿中线分水平、上倾、和下倾三类。当测井曲线齿的形态一致时,齿中线相互平行,反映沉积时水动力能量变化呈周期性;当测井曲线齿的形态不一致时,齿中线将相交,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5.层序特征测井解释 每一种沉积亚相、微相的测井曲线形状的变化都可以反映其粒序序列变化,通常用反映岩性、粒序变化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的形态组合来反映每一种沉积亚相、微相的层序特征,因而通常有四种粒序模型: (1)正粒序模型:一般为钟形,即自然伽马向上逐渐增大,而自然电位为自下而上由高负偏向低负偏甚至基线附近变化。 (2)反粒序模型:对应于漏斗形测井曲线,即自然伽马向上逐渐减小,而自然电位自下而上由基线或低负偏向高负偏变化。 (3)复合粒序模型:对应于复合形态的测井曲线,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钟形、漏斗形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曲线连续变化组成。 (4)无粒序模型:对应于箱形或平直测井曲线,即自然电位及自然伽马曲线形状自下而上不变或只是微齿化。 将各种粒序模型对应于各种沉积亚相、微相中,针对沉积学研究中沉积层序成旋回分布的颗粒大小、岩性粗细变化在测井曲线上的不同反映,可以总结出各种沉积亚相、微相得层序变化曲线形态组合特征。

测井地质学 知识点

第二章测井层序地层分析 第二节层序地层单元及其测井特征 一、基本术语:体系域、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等 二、体系域 1.类型: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 2.低位域:陆棚坡折和深水盆地沉积背景、斜坡构造背景、生长断层背景下的低位域组成 3.海侵域:以沉积作用缓慢、低砂泥比值,一个或多个退积型准层序组为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 4.高位域:沉积物供给速率常>可容空间增加的速率,形成了向盆内进积的一个或多个准层序组,底部以下超面为界,顶部以Ⅰ型或Ⅱ型层序界面为界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 5.陆架边缘体系域:以一个或多个微弱前积到加积准层序组为特征,准层序组朝陆地方向上超到Ⅱ型层序边界之上,朝盆地方向下超到Ⅱ层序边界之上。 三、湖平面变化与层序结构 1.湖平面变化与体系域 2.层序结构类型及特征:一分层序、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四分层序 第三节测井地层地层分析方法 一、基本术语:基准面、基准面旋回、分形 二、一般工作流程 1.测井—地震—生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 2.关键层序界面识别 3.研究区测井—地质岩相知识库的建立 4.关键井的岩相识别、重建岩相序列 5.建立多井关键性剖面 6.预测油气分布 三、单井测井层序分析方法 1.测井资料预处理

2.沉积旋回分析:旋回性及旋回级次是沉积岩层重要的固有属性;旋回 级次分析:常规测井旋回分析、小波分析和地层累积方法等 3.沉积间断点识别:地层倾角测井--累计倾角交会图法、地层倾角测井-- 累积水平位移交汇图法、地层倾角测井--倾角矢量图法、自然电位和 视电阻率组合法、声波时差响应法等 四、米氏周期分析及分形研究 五、沉积层序的分形特征研究 1.分形的概念 2.地质学运用分形理论需要考虑的问题 3.分数维的计算 4.分数维的应用 第三章测井沉积学研究 第一节测井沉积学概念 一、基本概念:测井相、测井相标志 二、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 三、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关系:确定岩石组分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 结构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构造的测井相标志 四、由测井相到沉积相的逻辑模型 第二节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 一、测井曲线的一般特征 1.常规组合测井曲线:测井曲线幅度特征、测井曲线形态特征、接触关 系、曲线光滑程度、齿中线、多层的幅度组合--包络线形态、层序的 形态组合特征 2.地层倾角测井的微电导率曲线特征:从曲线形态和曲线的相似性判断 岩性—颗粒粗细,进行微细旋回的划分;根据四条电导率曲线特征值 的平行度,可以衡量平行及非平行层理;利用倾角矢量模式解释沉积 构造,研究古水流方向;根据倾角矢量模式组合解释褶皱、断层、不 整合;利用倾角测井曲线识别裂缝;利用双井径差值分析现代地应力二、层序特征测井解释模型

测井资料数字处理与综合解释试卷

测井资料数字处理与综合解释 一、简要叙述测井地质研究的工作流程。(15) 二、请简述测井数据标准化方法与步骤。(15) 三、储层体积模型的原理及其含义。(15) 四、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有哪些地质应用?(15) 五、请列出常用的孔隙度解释模型。(20) 六、油层的定性识别方法有哪些?(20)

参考答案 一、简要叙述测井地质研究的工作流程。 A 区域地质分析,分了解目标区内地层、构造、沉积、生储盖层性质及其组合、工程地质等基础资料。初步了解研究区内主要存在的地质问题与关键难题,以及测井地质学可能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B岩心、野外露头观察与岩石物理实验, 岩心和露头观察与岩石物理实验是测井地质的基础。通过岩心、地质录井及露头地质资料以及测井资料的初步分析可以初步建立地层层序、岩性组合、井旁精细构造、沉积微相、油气层分布、生储盖组合、裂缝与地应力等概念模型。岩心样品的岩石物理包括物性,饱和度、孔隙结构、岩石矿物、粘土矿物、电学、核磁共振、电化学等。为测井地质研究提供定量分析的基础。C数据准备,包括测井资料、地质、岩石物理实验与分析的准备和预处理。针对不同的地质任务,整理:①测井资料(图与磁带);②各种地质图件与数据;③岩石物理实验数据。 D“地质刻度测井”或“岩心刻度测井”,即“四性关系”研究,立足地质、岩心与岩石物理实验与研究,建立精细的测井储层与地质解释模型,通过地质与岩心精细观测和岩石物理实验研究建立储层性质、岩心的地质事件和测井响应的精确关系,这是测井地质学研究的关键。 E测井地质学处理与解释,包括对储层参数的求取、沉积、构造等地质参数的分析等;测井储层描述与测井地质解释有三个层次:单井测井解释(它与勘探进程同步)、精细测井解释、多井测井解释(油藏描述)。 F地质目标评价,通过针对地质目标的各种测井地质评价参数、综合编图,阐明地质目标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为勘探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二、请简述测井数据标准化方法与步骤。 测井数据标准化实质上是依据同一油田的同一层段往往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物理特性分布规律,对油田各井的测井数据进行整体的分析,校正刻度的不精确性,使测井资料在同一油田范围内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具有统一刻度,达到全油田测井资料的标准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取标准层;一般地选择目的层井段内或其附近、厚度大于5米、岩性均一、平面分布稳定、不受含油气影响的致密石灰岩、较纯的泥岩、或是孔隙度分布稳定的砂岩等建立标准化模型,采用趋势面分析法或其它方法,对测井数据进行校正。2 趋势面图的形成;通过区域化回归,弄清测井参数区域化变化特征,定量表征其区域化变化;3 残差图;通过实测值与趋势值的对比,求取残差值,作为校正量;4 测井曲线区域化校正用 残差进行曲线校正,即:Δt校正=Δt原始-Δt残差。三、简述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及其应 用。 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即根据测井方法的探测特性和岩石中各物质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按体积把实际岩石简化为性质均匀的几部分。岩石的宏观物理量看成是各部分贡献之和。 ①按物质平衡原理,岩石体积V等于各部分体积Vi之和,即 V=V1+V2+…+…V n,那末1=( V1+V2+…+…V n)/V,Φi=V i/V ②岩石宏观物理量M等于各部分宏观物理量M i之和,即M= M1+M2+…+…M n,那末当用单 位体积物理量(一般就是测井参数)表示时,则岩石单位体积物理量m就等于各部分相对体积与其单位体积物理量乘积之和m= m1V1+m2V2+…+…m n V n。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课程表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课程表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课程表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年级2010级专业 地质学(基地)人 数 29 星期 1-2 3-4 5-6 7-8 晚上 一 现代地层学(1-6周) 韩健 9209 环境地球化学(8-14周)陈亮系 306 变质岩岩石学(1-6周)张成立系304沉积环 境与沉积相(8-14周)林晋炎9203

第四纪地质与黄土(第2周始)弓虎军系306 二 地球物理 程顺有系306 变质岩岩石学(1-6周)张成立系304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8-14周)林晋炎9401 矿床学 朱赖民系306 三 现代地层学(1-6周) 韩健 9203 环境地球化学(8-14周)陈亮系306 地球物理 程顺有系306 生物进化论 尹凤娟系205

四 矿床学 朱赖民系306 生物进化论 尹凤娟系205 第四纪地质与黄土(第2周始)弓虎军系306 五 变质岩岩石学(1-6周)张成立系304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8-14周)林晋炎 9401 地球物理 程顺有系306 现代地层学(1-6周) 韩健 9209 环境地球化学(8-14周)陈亮系306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课程表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年级 2010级专业地 质学类人数 60 星期 1-2 3-4 5-6 7-8 晚上 一 现代地层学(1-6周)韩健 9209 变质岩岩石 学(8-14周)苟龙龙系205 环境地球化学(1-6周)冯彩霞系205 沉积 环境与沉积相(8-14周)林晋炎 9203 第四纪地质与黄土 杨利荣系205

二 地球物理 王兆国系205 环境地球化学(1-6周)冯彩霞系205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8-14周)林晋炎9401 矿床学 安芳系205 三 现代地层学(1-6周)韩健 9203 变质岩岩石学(8-14周)苟龙龙系205 第四纪地质与黄土 杨利荣系205 生物进化论 尹凤娟系205 四 矿床学 安芳系205

《储层地质学与油藏描述》思考题

思考题: 1.储集层按岩性可分为哪些类型?按物性、按储集空间可分为几种类型? 岩性分类方案 碎屑岩储集层:砾岩、砂岩等 碳酸盐岩储集层:灰岩、白云岩等 特殊岩性储集层:火山岩、变质岩、泥岩等 物性分类方案 孔隙性:高孔隙度、中孔隙度、低孔隙度、特低孔隙度储层 渗透性:高渗透率、中渗透率、低渗透率、特低神偷了呢储层 储集空间分类 孔隙型储集层 裂缝型储集层 溶洞—裂缝型储集层 孔隙—裂缝型储集层 孔、洞、缝型储集层 按孔隙结构的分类 六种类型: A型--粗孔粗喉结构 B型--粗孔中喉结构 C型--中孔中喉结构 D型--细孔细喉结构 E型--杂基充填的微孔结构 F型--紧密胶结微孔结构 2.碎屑岩储层按成因可分为哪些类型? 砾岩、砂岩、粉砂岩 3.碎屑岩、火山岩、碳酸盐岩、泥质岩的孔隙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是什么。第三章2 碎屑岩—空隙——孔隙型,碳酸盐—裂缝、溶洞--——缝-洞性,火山岩—裂缝_——裂缝型,泥质岩(1.裂缝型2.孔隙型3.孔—缝复合型) 4 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所代表的孔隙结构的含义

分选好,粗歪度分选好,细歪度

5、致密储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孔渗性比较低<0.1×10-3um2 只能作为储气层(非常规气层), 标准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不能提供可靠的资料, 需进行大型压裂等措施才能获得工业产能 6.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有几种?什么是成岩相?各什么特点。 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溶蚀)作用、 自生矿物的形成与充填作用、重结晶作用 成岩相:成岩相是指成岩环境和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成岩产物的总和。 分类以及特点: (1)、弱压实成岩相 常形成于中、浅埋藏的砂岩中。砂岩杂基含量低,具颗粒支撑结构,机械压实作用减弱,而压溶作用增强,颗粒间多为点接触和线接触。胶结物含量低,具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常构成高渗或中渗储层。 砂岩多为平行层理及块状层理砂岩,含油性好,常见于河道砂、三角洲前缘砂及扇三角洲前缘砂体。 (2)、强压实成岩相 常形成于杂砂岩中,由于杂砂岩的粘土杂基含量高,机械压实作用强,使原生孔隙大大降低。其孔隙度低,且多为微孔隙。喉道细,因此渗透率低,属于致密储层。强压实成岩相主要出现在埋深较大的湖底扇内主沟道砂体、扇三角洲平原和深水重力流沟道砂体中。由于孔隙度、渗透率特别低,对形成油藏可能是无效的,但对形成气藏还是有效的。 (3)、弱压实弱胶结成岩相 其基本特征同弱压实成岩相,但胶结物含量较高,胶结物含量多在5%~15%之间。由于胶结物充填了孔隙空间,降低了储层的孔渗性,成为低渗储层。 (4)、强压溶成岩相 常见于埋深很大的净砂岩储层中。由于埋深大,压溶作用强烈,使碎屑颗粒之间呈缝合及镶嵌式接触。石英颗粒的次生加大边发育,而其他胶结物含量低。镜下仅见残余的粒间微孔隙。这类储层的物性差,含油性不佳,但对深层天然气还是有意义的。 (5)、早期碳酸盐胶结成岩相 属于早期碳酸盐胶结成岩相的砂岩,其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达15%~30%,呈简单充填孔隙式胶结或嵌晶式胶结。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和含铁方解石,代表早期胶结而晚期未发生明显溶蚀的储层类型。其孔渗性很差,属于致密储层,这种成岩相的形成与早期的断层活动有关,常分布在早期断层附近的滩坝砂体及三角洲分流河口砂坝砂体中。

常规测井方法及其地质响应

第二章常规测井方法及其地质响应 所谓常规测井方法主要是指目前在油气勘探开发中,探井测井,评价并测井、开发并测井工程中都要测量的测井方法,即所谓“九条”曲线系列——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三 岩性曲线,浅、中、深三电阻率曲线,声波、中子、密度三孔隙度曲线。在地层复杂的情况下再加上地层倾角、自然伽马能谱二项构成所谓的“十一条曲线”,这也是测井地质学研究所依靠的基本测井信息。这些测井方法从70年代的数字测井系列。到80年代的数控测井系列,直到90年代的成像测井系统(如5700和MAXIS—500)都保留着,也都是常测的项目。本章将简述它们的基本原理,测量信息,影响因素,所能解释的地质现象,重点不在于方法原理的数学推导,而在于其地质响应。 第一节岩性、孔隙度测井系列 一、自然电位测井 在电阻率测井的初期,人们在钻井中就观测到了一种非人工产生的直流电位差,且可以毫伏级的精度记录下来,人们称之为自然电位。自然电位的测量很简单,即把一个测量电极放在井下,另一个放在地面,可以连续地测量出一条自然电位曲线,如果把曲线正极电位作为基准,则曲线的负峰处一般都是具有渗透性的砂岩。因此自然电位曲线可以作为划分岩性,判断储层性质的基本测井方法。 1.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 1)扩散电动势 在纯水砂岩的井壁上产生的扩散电动势,是井壁的钻井液滤液与砂岩中地层水接触的结果。这些钻井液滤液是井内钻井液慢慢脱水产生的。钻井液滤液和地层水都主要含NaCI,假设钻井液滤液的浓度是Cwt,地层的水浓度是Cw,电阻率是Rw,一般是Cw>Crnf,Rw <Rnif,也就是说地层中的Nif“,CI离子都要由地层向钻井液滤液方向扩散,由于*的迁移速度比Na”快,于是在地层水内就富集正电荷,钻井液滤液中富集负电荷,形成了一个由于离子扩散而产生的电动势——扩散电动势,实验证明,纯水砂岩的扩散电动势等于: F7一二K.1。处(mV)() H砂I\llg \1llV’\““/ ”and 式中凡——扩散电位系数,与溶液的成分和温度有关; aw和a加——分别表示地层水和钻井液滤液的电化学活度,与含盐量和化学成分有 关。 与纯水砂岩相邻的泥岩井壁上产生的扩散电动势,是泥岩所含的地层水与井壁钻井液滤液相接触的产物。泥岩所含的地层水其成分和浓度一般与相邻砂岩石中的水是一样的。由于泥岩的孔隙喉道极小,地层水都被束缚在泥岩的泥质颗粒表面。而泥质颗粒对C厂离于有选 择性吸附的作用,CI离子都被束缚在泥质颗粒表面,不能自由移动,只有Na”可在地层水中移动。因此,在泥岩井壁上只发生Na”离子的扩散。这时形成的电动势,称为扩散吸附2.电位曲线形状的分析 井内自然电流的分布如图2—2所示,它说明并内的电流强度不是均匀分布的。因为井内的自然电动势和自然电流的分布都对并轴有对称性,图上只绘了井和地层的一半。 .I。_自然电位测井在井内测量的电位是自然 。2-l;。l)a 电流的电位降产生的。在离砂岩较远的泥岩

测井地质学复习

测井地质学复习 1.所有得测井方法、标准代码、单位、测量要求环境、设计/开发得物理基础、 分辨率、主要地质应用、影响因素。以表格或系统陈述得方式。 举例:体积密度、井壁电成像FMI 2.裂缝得主要测井响应特征。 答: 第一类,常规测井响应: 1)井温测井 在裂缝处,泥浆侵入裂缝地层,导致地温下降,监测到得地温曲线出现低温严重偏低。 2)微侧向测井 微侧向测井采用贴井壁测量,探测深度较小,对裂缝敏感。在裂缝发育段,电阻率出现低阻异常,往往表现为以深侧向为背景得针刺状低阻突跳。 3)双侧向测井与微球形聚焦 由于深浅侧向探测深度有较大差别,在裂缝段表现为电阻率差异。分为正差异(LLD>LLS)与负差异(LLS

测井地质学复习资料

测井地质学复习资料 1.倾角测井数据成果显示方式:列表;倾角矢量图;方位频率图;杆 状图;圆柱面坐标图; 2.倾角矢量的模式:红色模式:倾向大体一致,倾角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一组矢量;绿色模式:倾向大体一致,倾角不随深度变化的一组矢量。蓝色模式:倾向大体一致,倾角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的一组矢量。白色模式:倾向和倾角都杂乱变化的一组矢量或点子少,可信度差。 3.有断裂破碎带的断层矢量图上显示为绿—乱—绿模式。旋转断层矢量图上显示为绿—绿模式。断裂面没有变形的断层(均为绿色模式) 4.成像测井井下仪器是以扫描方式或阵列方式来测量岩石的某个物理量(电阻率、声阻抗等)在柱状坐标系(r,θ,z)中的分布,输出的是该物理量的沿井壁或井周的分布图。 5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的主要优点:能提供井壁附近地层的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图像;图像外观类似于岩心剖面,可用于识别裂缝,分析薄层,进行储层评价以及沉积相和沉积构造方面的研究,在探测复杂岩性、裂缝性油气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6电成像测量结果的影响因素:1)电极的大小及形状:电极越小,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电极越小,流入其电流越小,仪器灵敏度越高;电极越小,泥饼对电极的影响越大;电极周围绝缘环带越宽,噪声越低,信噪比越高。 2)极板与井壁之间的间隙:该间隙越大,仪器的垂向分辨率越小,

对地层的灵敏度越小。 3)侵入的影响:侵入的影响类似于对浅侧向电阻率测井的影响。 7.电成像的地质应用:1)图像解释遵循的基本原则:图像上的颜色仅仅反映的是电阻率的大小,不表示地层的实际颜色。图像上颜色越深,电阻率越小,反之,颜色越浅,电阻率越大。裂缝识别及评价; 地质应用:地质构造解释;地层沉积相和沉积环境解释;储层评价; 帮助岩心定位和描述;高分辨率薄层分析与评价;确定井眼几何形状,推算地应力方向;确定井层位置和射孔位置。 8. 1)静态归一化:即在较大的深度段内(相应于某层段或某一储集层 段),对仪器的响应进行归一化,即在一个深度处特定色彩表示的电阻率,而另一深度处如果色彩相同,即表示该深度处具有同样的电阻率。 优点:在较长的井段内通过灰度和颜色的比较来对比电阻率。 缺点:不能分辨小范围内微电阻率的变化。 2)动态归一化:即在较短的井段内,选择灰度的深浅和色彩的浓淡来表征电流强度的级别。 优点:能反映局部范围微电阻率的变化,更精细地研究井壁岩石结构、裂缝等变化 9. 声成像测井原理:也称为超声波成像测井,仪器记录声波传播时间和反射波幅度(能量)。 超声电视成像测井采用旋转式超声换能器,对井眼四周进行扫描,并记录回波波形。岩石声阻抗的变化会引起回波幅度的变化,井径

测井地质学

测井地质学 第一章绪论 1.测井地质学的基本含义: 以测井学、地质学和岩石物理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测井信息来解决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以及油田地质学中的各种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 2.主要研究内容:基础地质研究、石油地质研究、钻井和油藏工程地质研究。 (1)基础地质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相配合进行地层层序划分和标定,建立区域统一的地层层序,确定沉积体系域,找出不同体系域的测井曲线相应,进行井间层序与体系域的分析.主要研究地层、地质构造、和测井沉积学。 (2)石油地质研究:研究生油岩,确定生油岩有机质含量和生烃潜力;研究盖层的封盖性能;进行储集层综合研究;进行油气藏静态、动态描述。 (3)钻井和油藏工程地质研究:在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生产实践中,将多种测井信息用于地震解释设计、钻井设计、油井压裂、试油过程中的泥浆配制、固井质量检查、套管的损伤和变形、油层保护等工程地质的研究,是测井地质研究的又一领域。 3.研究方法: 测井地质学工作方法的核心是“地质刻度测井”,或称“岩心刻度测井”,针对地质任务建立精细解释模型。

第二章倾角成像测井方法 1.测井资料地层对比: 通过对相邻井的测井曲线进行分析,根据曲线形态的相似性,进行井与井之间地层追踪的过程。岩性对比方法,在开发中、后期,随着开发的深入和井点的增加,测井曲线对比在地层对比中占有绝对优势。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是岩性、物性和所含流体的综合反映。主要用于:区域地层对比和油层对比(小层对比)。域地层对比:以区域地质研究为重点,在油区范围内对比大套地层,目的是确定地层层位关系。油层对比:以油层研究为重点,在一个油气藏范围内,对区域地层对比时的油层进行划分和对比,确定油气层主要关系。举例:利用标准层对比油层组,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利用岩性和厚度对比单油层。 2.用测井资料主要研究井筒内可见的小型规模的地质构造。 (1).测井资料的褶皱解释: (2).测井资料的断层解释:断层类型不同,倾角模式组合不同。(3).测井资料的不整合面解释:角度不整合,倾角矢量图上表现为倾角或倾向突变,地层产状明显变化,而且一般情况下不整合上部地层倾角较小,下部地层倾角较大。平行不整合:当侵蚀面的产状没有变化时,假整合在倾角图上就无显示。当侵蚀面有风化带时,倾角图显示为乱倾角,就有可能识别假整合。如果侵蚀面侵蚀后产生局部的高点和低点,再沉积时在低洼处形成充填式沉积,倾角图为红色模式或蓝色模式显示,假整合也有可能识别。

测井地质学 -绪论

《测井地质学》 国景星

国景星博士教授 主要经历1986年7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 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留校任教 2002年6月获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油藏描述及储层研究 层序地层学 测井地质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测井地质学概述 一、测井地质学的涵义 二、测井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三、测井地质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测井地质学的进展第三节测井信息影响因素

一、测井地质学的涵义 测井地质学是以地质学和岩石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测井信息,解决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以及油田地质学中各种地质问题的一门科学。★★ 测井地质学是地质和测井两大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派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是80至90年代石油勘探事业和石油科技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地球物理和地质学相结合的一个分支学科。

地质学和地球物理测井学是两门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学科,都有着各自的基本理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随着勘探难度的加大,石油勘探中提出的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必须通过地质、测井紧密结合,采取多学科综合研究即测井地质学来解决这些难题。 --类似于地质与地震的结合进行储层预测。 ●测井地质学是石油勘探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反过来它又能较好地解决石油勘探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二、测井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测井地质学将通过各类测井手段获取信息,经过计算机的加工和处理,来解决基础地质、石油地质和油田工程地质领域中的问题。 1、测井地质学的基础地质研究 主要包括: 地层层位标定及地层格架的建立; 构造地质研究; 沉积及成岩方面的研究;……

测井地质学

《测井地质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测井地质学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 2 适用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产普查与勘探 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油气田开发工程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先修课程:地球科学概论、测井解释与数字处理、石油地质学等 执笔人:王贵文 编写时间:2006-6-15(修订)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地质工程专业开设一门专业选修课,它是以测井原理为基础,以测井资料的地质应用为目的。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岩性识别、地层评价、沉积地质研究、构造地质研究、油藏分析的基本方法、基本步骤。开设本课的目的在于:(1)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测井地质应用视野; (2)提高学生综合灵活运用各种测井信息解决实际地质评价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测井信息解决地质目标评价问题的基本步骤,为使学生顺利地适应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测井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地质响应,了解现代测井新方法; 2、掌握综合灵活应用各种测井资料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和流程; 3、了解现代测井新方法在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测井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节测井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及工作流程 第二章常规测井方法及其地质响应4学时第一节电测井及其地质响应 第二节核测井及其地质响应 第三节声测井及其地质响应 第四节地层倾角测井及其地质响应和处理方法 第三章成像测井及其地质响应4学时 第一节成像测井系统简介 第二节成像测井地质响应

第三节成像测井地质解释方法 第四章测井构造分析4学时 第一节一般原理 第二节地层产状的获取方法 第三节测井构造分析的理论模式 第四节测井构造分析的应用实例 第五章测井沉积学4学时 第一节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对应关系 第二节岩相重建及处理程序 第三节沉积构造、沉积体结构的测井地质解释模型 第四节古水流系统的获取方法 第五节测井沉积学应用研究实例 第六章测井地应力分析4学时第一节一般原理 第二节地应力的获取方法 第三节测井地应力分析方法 第四节测井地应力分析的应用实例 第七章岩石裂缝的测井识别与评价4学时第一节裂缝的测井响应 第二节裂缝的测井识别方法及处理程序 第三节裂缝型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及应用实例 第八章烃源岩、盖层的测井评价2学时第一节烃源岩的测井识别参数与评价 第二节盖层的测井识别参数与评价 第三节生、储、盖综合解释与评价 第九章测井在油藏评价中的应用4学时第一节关键井储层参数研究 第二节测井储层参数评价 第三节测井储层参数集总及分布规律 第四节测井储层评价可视化及成图技术 四、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推荐教材:《测井地质学》,王贵文,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主要参考书: 1、《油气测井地质》,马正,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7。 2、《测井地质解释》,法·O·塞拉,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3、《油气测井地质》,陈立官,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0。 4、《测井地层分析与油气评价》,曾文冲,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5、《测井地质分析与油气层定量评价》,欧阳健、王贵文等,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