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目二—心理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目二—心理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目二—心理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目二—心理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目二—心理学知识通过最新吉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8年吉林教师资格考试内容、考试时间、招聘条件,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为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幼儿:《综合素质》、《保教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目二—心理学知识

知识点1: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练习题:

1.听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头脑中出现草原的画面是一种( )心理现象。A.知觉 B.想象 C.注意 D.假设

答案:B。解析:头脑中出现草原的画面是进行加工改造,出现了新形象。

想象的分类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知识点2: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练习题:

1. 梦属于( )。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答案:B。解析:梦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2.人们看到窗上的冰霜,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美丽的树林、陡峭的山峰等,这种想象属于:( )

A.再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有意想象

答案:B。解析: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成为美丽的树林等。

知识点3: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有一定的程度的创造性,但其创造性的水平较低。它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为基础,同时离不开词语的组织作用。

练习题:

1.听老师读《沁园春?雪》学生头脑中浮现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方属于( )

A.无意现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答案:C。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题目中通过听老师读,在人脑中浮现新形象。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更复杂、更困难,它需要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在人脑中进行创造性的构思。

练习题:

1.设计师设计、描绘城市规划的蓝图的过程属于(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空想

答案:B。解析: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设计师设计蓝图,从无到有的过程。

(3)幻想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是人们寄托的东西。

当人们依据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时,这种想象叫理想。

当人们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因而是不能实现的想象,这种想象是空想。

练习题:

1.小强同学努力学习,长大后励志成为自然科学家,这是( )

A.空想

B.无意想象

C.表象

D.理想

答案:D。解析:当人们依据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时,这种想象叫理想。立足现实,努力实现最终目标。

2021年中学科目二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2021年中学科目二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1.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2.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 (1)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 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1)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3)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提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 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5.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要考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要的知识点 一、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及其作用 2、环境及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 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六、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七、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八、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九、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十一、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总汇

1、选择题——理解意思 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中心,书本的东西 活动课程——做中学,玩游戏 分科课程——语、数、英…… 综合课程——两个学科领域组成课程。如:品德与社会 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 地方课程——某地的特殊情况开发的课程,二级课程 学校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为主,三级课程 基础型课程——培养每个学生都会三基(读、写、算) 拓展型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如艺术团队活动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必修课程——国家、地方、学校规定要学习的课程 选修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显性课程——公开课程,直接的看到的明显的。如:课程表 隐型课程——潜在的形式,校风,环境,制度,看不到形式 知识中心课程论—以学科教学为核心 学习者中心课程论—以学生兴趣,爱好为核心 社会中心课程论——课程重点放在当代社会问题上 CIPP评价模式——评价的特别全面 目的游离模式——不按规矩来,中途可能会改 档案袋评价设计——学生的作品 纵向组织——由易到繁,从已知到未知,先后顺序,侧重知识的方面对应学科课程 横向组织——以问题为核心内容,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对应综合课程 直线式——安排过的内容不再重复,一条线前进 螺旋式——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 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及时间分 课程标准——编教材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教材——广义:有关教学的都是。侠义:教科书、课本 感觉——刚出生的孩子,感觉世界;对客观事物。当前直接发生的事。对个体事物的反应感受性——感受能力的强和弱 感觉阈限——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 绝对感受性—把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 差别感觉阈限—慢反应, 差别绝对性—快反应 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电影院凑出去大街,刺眼睛 暗适应——由明到暗,白天进电影院,过了一会就看得见 听觉适应——工厂强烈的机器声,听久了就觉得不吵了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闻久了旧习惯了 继时对比——吃完糖吃橘子感觉橘子很酸,吃完中药喝白开水感觉水很甜 同时对比——两个灰色的图形,在黑背景的没有白背景白 联觉—看红黄橙感觉暖,蓝绿感觉冷。割玻璃声音感觉寒冷 感觉补偿——某种感官系统坏了其他感官补上 知觉——直觉是人脑对当前某个物体的整体反应,如看到一个完整的事物—苹果,就是知觉

教师资格证初中科目二《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一)基本知识

(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教育学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阶段(单选)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 与生产力(单选、一级简答) ?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助记:龟速构防守) ①决定..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②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③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 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经济功能(助记:两再一新促生产) ①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进行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2. 与政治经济制度(单选,二级简答) ?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助记:体内性质两权一亩地) 政治经济制度①决定教育的性质②决定教育目的③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④决定受教 育权⑤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助记:人鱼公主促政治) 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的人才——主要途径 ②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③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社会舆论 ④传播一定的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 3. 与文化(单选,简答) ? 文化对教育制约(不需要背诵) ? 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传递、保存文化②传播、交流文化③选择、提升文化④更新、创造文化 学校文化:全体或部分成员习得共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设施 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 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文化):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4. 与人口(单选低频,不需要记忆) ? 人口数量制约教育规模、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 教育①减少人口数量②提高人口素质③改善人口结构 相互影响 社会因素 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及各科目所占分数考试形式

一、考试科目及形式 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种形式,笔试实行闭卷考试。 笔试科目为两部分:(1)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2)学科专业素质。 面试科目为综合实践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分值 (一)教育学(分值为50分) 教育学考试重在测试申请人员对学校教育的一般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并能够应用教育的规律解释、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 考试大纲参见:教育部人事司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教育学考试大纲》,其中,申请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考试大纲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申请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考试大纲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二)心理学(分值为50分) 心理学考试重在测试申请人员对学和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把握,既包括对心理学原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应用心理学的原理解释、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 考试大纲参见:教育部人事司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其中,申请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考试大纲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申请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考试大纲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三)教育法律法规(分值为35分) 教育法律法规考试重在测试申请人员对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制度、法律规则和与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掌握,以及运用教育法律法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法律法规考试参考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可在重庆市教师资格网下载)。

中学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精)

中学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 一、考试依据 陈安福主编《中学心理学》新编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考试时限 90分钟 三、考试题型与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五)案例分析或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13分) 四、考试范围如下: 一、单项选择 1.对从动物到人类的种系演变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研究称()。 A.个体心理研究 B.群体心理研究 C.种系心理发展研究 D.动物心理研究 2.从初二年级起,少年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向理论型转变。 A.实践型 B.经验型 C.形象性 D.抽象性 3.一些教师严厉惩罚学生时,希望借此产生“杀鸡吓猴”的效果,却不知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了一次()。 A.积极观察模仿学习 B.消极观察模仿学习 C.外部强化学习 D.自我强化学习 4.学生出于想要了解与理解知识、想去应用知识的愿望而醉心于某一学科的学习,这种

学习动机是()。 A.外部动机 B.辅助动机 C.内部动机 D.错误动机 5.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引发认知冲突具体策略的是()。 A.呈现与学习者的错误观念相对立的事实或者观点 B.对学习者所具有的错误观念进行批判 C.指导学习者加强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 D.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6.从问题解决的基本实践目标出发,可以把问题解决的教学大体划分为()三个层次。 A.基于目标的教学,基于任务的教学以及基于技能的教学 B.一般性问题解决的教与学、研究性教与学以及创造性的教与学 C.启发式教学、灌输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 D.策略性教学、任务性教学以及目标性教学 7.道德的规范作用来自于()。 A.社会舆论良心 B.法庭 C.警察 D.监狱 8.下列属于心理不健康表现的项目是()。 A.适应中学学习与生活 B.乐于与同学交往 C.自尊自爱 D.仍像幼儿那样幼稚 9.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学生的差异属于()。 A.感觉通道差异 B.记忆类型差异 C.专门能力差异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

9. 昆体良 40位著名人物的相关知识点】 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 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 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 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 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 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 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科目二 1. 孔子 2. 孟子 3. 荀子 4. 朋. 了 5. 朱熹 6. 苏格拉底 7. 柏拉图 8. 亚里士多德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9. 昆体良

11.夸美纽斯 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 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 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 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 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代表作《教育漫话》 15.华生 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16.罗杰斯 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17.皮亚杰 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 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18. 弗洛伊德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试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试题 2013年9月3日,教育部宣布,2015年起,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不再由地方组织,将首次实现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不再终身有效,而是只有3年有效期限;当老师的教师资格证也必须每5年一审;师范生不再毕业就能拿教师资格证,后年开始也必须参加全国统考。 教育部决定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范围,新增山西、安徽、山东、贵州4个省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试点,至此,试点省份达到10个。2015年,力争全国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教师资格证实行“国考”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而在这新设的“门槛”面前,受影响的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统考省份汇总 11年:浙江、湖北 12年:上海、广西、河北、海南 13年:山东、山西、贵州、安徽 统考考试科目分类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分为《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2个科目(均为计算机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分为《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个科目(均为计算机考试)。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分别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个科目。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字、英语、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政治(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学科。其他学科暂不开考。 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人员参加高中教师资格考试,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参加高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和能力两科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考试结合面试进行。 科目介绍与报考条件 1、非师范类学生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加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 学,所以你必须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考试或者去考自考考试 相关的科目。 2、教师资格证全国通用,不管你在哪里任教,都是可以的。 3、教师资格证只是从业证书,只要你能通过三门考试,就可以 得到你想要的专业资格证书。具体的申报要求:1,、普通话 水平应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 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或以上标准。2、各级各类学校非师 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按省教育厅部署补修教育学,

(最全最经典)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简答题85题-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单题85题(最全) 1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 (1)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 “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3)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提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5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6教育与社会文化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全考点,记住必过科目一!

、职业理念(考查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观 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学生观 1.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 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 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尊重学生、讲民主。) 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学观 1.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评价观 1. 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 评价内容多元化。 3. 评价方式多样化。 4.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 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 例题 } 材料: 周末, 我带学生去旅游, 在一片野花丛中,同学们纷纷谈论这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 的“调皮大王”小强大声说: “老师,我最喜欢的话是荆棘的花,荆棘虽然全身长满了刺, 但她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从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遭到一些学生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 你们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 欢迎的 “调皮大王” ,见有同学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刺中也有美丽 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 我们对待其他同学也应该赏花一样, 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 更应该正确看到他的身上 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缺点。你们说对不对! ”说着,他拍了拍小强的肩,我的话赢得 了一片掌声,小强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 ” 平时不受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 ”小强的话 我走到小强身边,搂着小强的肩对同学说: 小强说得有道理,荆棘虽然浑身是刺,但是它

2015复习提纲中学心理学题

一、填空、单选、多选 1.(冯特)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P1 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P2 3.(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P3 4.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P3 5.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P3 6.人格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心理活动对象的取向和选择。P3 7.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P3 8.(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P4 9.(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心理测验有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P5 10.(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的程度。P5 11.(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的程度。P5 12.测验的种类较多,按测验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按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内容可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P5 13.影响生理学人物的有(缪勒、赫尔姆霍兹、费希纳)。P9 14.(赫尔姆霍兹)所倡导的色觉理论与听觉理论以及“无意识推理”理论,迄今仍是心理学上解释色觉、听觉现象以及知觉经验的重要理论根据。P9 15.(费希纳)是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教授,首创用实验法将物理刺激的变化转化为心理经验的过程。P9 16.(冯特)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P9 17.冯特的弟子(铁钦纳)发展成为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第一个学派——构造注意心理学派。P9 18.(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使用实验内省法。P10 19.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P10 20.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托尔曼、赫尔、斯金纳)。P11 21.完美注意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韦特默、考夫卡和苛勒)。P11 22.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霍妮、沙利文、费罗姆)。P12 23.人本注意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马斯洛)和(罗杰斯)。P12 24.对来访者提出(无条件地积极关怀)的是罗杰斯。P12 25.外胚层:后来发展为表皮、指甲、牙齿、头发、感官及神经系统。中胚层:后来发展为真皮、肌肉、肌腱、循坏系统和排泄系统。内胚层:后来发展为消化系统、肝、胰腺、唾液腺和呼吸系统。P23 26.脑主要由(脑干、间脑和小脑)组成。P25 27.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 桥脑和中脑)。延脑有(活命中枢)之称。(下丘脑) 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P25 28.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性激素和泌乳激素)三种 激素。P27 29.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联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 成。P28 30.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的就是大脑皮层所完成的(条 件反射活动)。P29 31.明代(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泥丸之宫, 神灵所集”。P29 32.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第一机 能系统叫动力系统,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 和储存的系统,第三机能系统叫行为调节系统。P30 33.(视觉区)位于大脑皮层后端的(枕叶)内。(听 觉区)位于皮层颞叶上缘。人的运动区主要在(中央前 回)。P31 34.(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 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谢切诺夫)把反射的概念 推广到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上,认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 的生物的一切活动,按其生产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P33 35.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 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 分组成。P33 36.(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 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见梅子的时候会流口水, 是(条件反射)。P34 37.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有(过渡性、闭锁 性、社会性)三个特点。P47 38.初中生人格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意识高涨)和 (反抗心理)。P52 39.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 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P66 40.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创立的。桑代克提 出三条学习定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P66 41.(桑代克的联结说)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 的学习理论。P66 42.布鲁纳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P66 43.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称为(观察学习)。P66 44.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的不同,迁移分为(顺向迁移) 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 平,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P68 45.(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 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具体迁 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特殊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 种学习中去。P69 46.(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支持的 是(经验概况说),苛勒在1919年所做的“小鸡觅食” 实验支持的是(关系转换理论)。P69 47.直观教学主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 三种形式。P73 48.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 和(智力技能)两种。P75 49.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 意志、道德行为)四部分P80 50.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P82 51.前习俗水平对应(惩罚定向)和(寻求快乐定向), 习俗水平对应(好孩子定向)和(权威定向)。P83 52.(道德信念的确立)是道德认识发展的关键。(道德 评价能力)是道德认识发展的标志。P86 53.(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失误个别 属性的反映。P101 54.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包括(平衡 感觉、运动感觉和内脏感觉)P103 55.(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每一 种感觉都有(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P103 56.(后象)是指当前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 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P105 57.颜色具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个基本特性。 P109 58.(平衡感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做直线的加速或 减速运动或做旋转运动进行反应的感觉。P117 59.(运动觉)为人体提供身体各个部位的位置和运动的 感觉。(知觉)是对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失误整 体的反映。P118 60.运动知觉主要包括(真知动觉)和(似动知觉)两 种类型。P123 61.知觉的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P125 62.(记忆)是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这三个基本 环节,(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保持) 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回忆和再认)是记忆 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P137 63.(组块的大小、复杂性和熟悉性)等都可以影响短 时记忆的容量。1分钟以内的记忆为短时记忆,长时记 忆是指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P145 64.(再学法)根据初学和再学所用的次数或时间来计算 保持量。(重构法)是指要求被试再现学习过的刺激次 序。P149 65.(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 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 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6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P168 67.聚合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求同),发散思维包括思维 的(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的三个主要热的。P172 68.推理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 种。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汇总

20202上小学科二简答题汇总 1.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生活; (3)没有专门的教师、固定的学生,没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场所(4)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 (5)没有阶级性 记忆口诀:两生三没 2.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6)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记忆口诀:等升内地房租 3. 简述近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记忆口诀:公义世法 4.简述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5.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记忆口诀:意面特饥渴 6.(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1)课题选择; (2)查找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6)撰写研究报告。 记忆口诀:可找设施分赚钱 7.简述课题选择原则 (1)教育性 (2)实践性 (3)可行性 (4)适宜性 (5)伦理性 记忆口诀:可教轮椅践行 8.简述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记忆口诀:顺逆查文综 9.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一二背诵点

1.教育的含义 2.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的关系 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 4.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人口对教育&教育对人口) 5.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教育对生产力) 6.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教育对政治经济制 度) 7.教育对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教育&教育对文化) 8.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4点) 9.教育目的的概念+意义&作用(4点)+确定的依据(3点) 10.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美育的要求(3点) 11.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优缺点 2.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优缺点 3.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4.分科课程的优缺点 5.活动课程的优缺点 6.综合课程的概念 7.课程目标的功能和依据 8.我国当前课程教育改革的理念 9.课程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10.教材与教科书的关系 1.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2.教育与智育的关系 3.教学的意义 4.教学的任务 5.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4大点)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7.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内容&要求) 8.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9.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7+4)

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2.注意的品质和影响因素 3.注意的转移及分心的区别 4.遗忘的含义+规律+影响因素+遗忘的理论解释+应用记忆规律,促进有效 学习(6点) 5.合理进行复习的要求 6. 第五章 1.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2.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4个方面)(4)(4) 3.中学生情绪特点(3个方面)(4) 4.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5) 5.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5) 6.有效指导中学生进行情绪调节的方法(3个方面)(6) 7.人格的特征(5)+结构(3个方面)(3) 8.气质和性格的区别(3) 9.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5) 10.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的构成(3)+人格发展阶段(5) 11.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5) 12.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第六章 1.心理健康的标准(8点) 2.心理辅导的意义 3.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6点) 4.系统脱敏法的内容 5.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内容(3个条件) 6.理性-情绪疗法 第七章 1.品德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2.品德的结构与相互关系

中学心理学整理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5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7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育心理学兴起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8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9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调查法行为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 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的运用理论解 决实际问题) 10我国1980年出版的潘shu主编教育心 理学一书,我国出版的第一步教育心理 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的日本教 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缪世成编写了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879年冯 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额建立第一所心理 学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 志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 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 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特征:①连 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 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同化和顺应同化,就是个体就将环境因 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主 体的动作,也就是说,当有机体面对一 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 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 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顺应, 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 化,即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 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有机体就会对 自身原有图式作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 的情境。同化主要是个体对环境的作用, 顺应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最近 发展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 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 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 用并对之作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 式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 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 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自我同 一性的形成于职业的选择,性别角色和 人生观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 中阶段) 特点: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 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 矛盾。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 维;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 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④心理 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 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⑤ 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⑥关心自 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 速发展;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 控力不强。2、青年初期(14、15岁 —17、18岁,高中阶段)特点:①生 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②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 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 维;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 展;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 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 定常发生冲突;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 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3学习准备 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 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 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 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 点。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 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3、 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 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学习也会促进学生 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 学习做好准备。(动态) 3关键期 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 (动物身上存在“印刻”)2、定 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 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 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 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如:2岁是口语 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 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等。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 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4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 1、代表人物:皮亚杰2、内容:①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 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 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②逻 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③从婴儿 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 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 段。㈠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 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 萌芽㈡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 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 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 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 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 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㈢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思维 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 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 具体事物的支持。㈣形式运算阶段 (11—15岁)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 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 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 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认知 发展的机制1图式2同化和顺应3平衡 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 法;②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③ 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于 最近发展区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 联)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 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 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 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 渡状态。意义: 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 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 态,正在发展的过程。2、教学应适 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 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6人格的发展 1、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 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 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 征。2、发展阶段:弗洛伊德的精神 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 超我三部分组成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 时期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 殖器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婴儿期(基本 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儿童早期 (自助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学前期 (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期(勤奋感对 自卑感)青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 乱),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感),成 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晚期(自 我调整对绝望期的冲突) 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①家庭 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 7自我意识的发展 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 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监控 3、发展阶段: 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 成熟) 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 ③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 成) 8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 计划和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体现为认知 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 认知方式差异: 1、定义: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 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 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 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2、认知 差异表现:①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 者:威特金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 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 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 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 影响和干扰。②沉思型与冲动型;③ 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美 国)4立法行,执法型和司法型 学习风格差异 智力差异 1、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 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 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 2、智商呈常态分布,即:全人口中, 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 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 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 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 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 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差异表 现①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 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 意志特征)②性格类型差异(外倾 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3、 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 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 习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 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 究院发展心理学博士霍尔德。加德纳提 出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 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 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一)学习的心理实质 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 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一定义 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 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 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 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 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 区别: 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 经验的过程 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