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游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国际游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国际游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国际游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国际游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内容提要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自由化以及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断地加强,使我国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一股最为活跃的力量。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游资在我国的规模日益扩大,流动的速度不段加快,其已经变成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经济安全所不能忽视的一项重要因素。国际游资在货币危机与国际金融动荡爆发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正是源于对该现象的思考,通过分析国际游资在我国的现状,了解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运用审慎开放资本项目,强化对剩余资本项目的管理;建立更有弹性和更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推动国内金融部门稳健经营;消除金融脆弱性不良资产,进一步健全国金融体制等措施对国际游资进行更好的管理。

关键词:国际游资金融危机外汇储备金融监管美元指数

目录

一、国际游资的定义及特点 (1)

二、国际游资的来源 (1)

(一)社会资本 (1)

(二)投资基金 (2)

(三)银行资金 (2)

(四)保险资金 (2)

(五)国际黑钱 (2)

三、国际游资与金融风险的相关性 (2)

四、国际游资进入我国的原因分析 (3)

(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预期以及美元的贬值 (3)

(二)中美利差倒挂 (4)

(三)外汇汇款的投机 (4)

五、国际游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5)

(一)对经济增长给的影响 (5)

(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5)

(三)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6)

(四)对货币政策与利率政策协调性的影响 (6)

六、国际游资防范和管理的对策 (6)

(一)审慎开放资本项目,同时强化对剩余资本项目的管理 (6)

(二)在目前人民币浮动汇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范围 (6)

(三)推动国内金融部门稳健经营,进一步健全国内金融体制 (6)

(四)大力推进货币市场建设,完善公开市场业务 (6)

(五)改革不对称外汇管制,逐步放松购汇管制 (6)

参考文献 (7)

国际游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国际游资的定义及特点

何谓“国际游资”?迄今仍然众说纷纭,并无一个普遍公认的定义。在权威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布伦丹·布朗对“国际游资”作了如下定义:“在固定制汇率下资金持有者或者出于对货币贬值(或升值)的投机心理,或者受国际利率差收益明显高于外汇风险的刺激,在国际间掀起大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动,这类移动的短期资本通常被称为国际游资。”而在查阅各种参考文献时,发现关于“国际游资”的定义还有很多。其主要的观点有:国际游资是“由汇率的变化或汇率的预期变化所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国际游资,即国际短期投机资本,又称热钱,是指为获得丰厚利润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不断流动的短期资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国际游资已经产生了许多新的特征,其具体表现如下:

1、数量急剧膨胀,规模持续增长。随着贸易自由化与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各国金融机构掀起金融创新浪潮,新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产品不断涌现,使国际金融资产急剧膨胀,为国际游资的流动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同时,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全球大量的闲置资本不断冲破资本管制的限制,力图在流动中寻求新的获利机会,从而使资本的跨国界流动规模空前上升。

2、资本流动速度更快。现代通信和电子信息技术为全球金融的一体化带来了技术支持也给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跨国交易与投机的机会,“24小时全球市场”的不间断交易,瞬间即可把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的转移,实现短期资本的高速流动。

3、私人资本在游资流动中占比不断上升。80年代以来,私人资本逐渐取得了短期资本流动的主导地位。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统计,2010年,在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中,有70%来自私人投资者,近年来这种趋势更为明显。而这些投机性资本极不稳定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马上撤离。

4、国际游资由新兴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回流。国际短期资本利用国际间不同金融市场投资工具及其衍生工具的收益差异,套取短期的高额利润,一旦成功大量外汇即回流。当投资者预期固定汇率将出现大幅度贬值或预期投资所在国将出现利率或通货膨胀率异常波动时,套利成本增加,资本会停止流入,进而会促使资本改变流向,流回发达国家,从而严重打击发展中国家的国内货币金融市场。

二、国际游资的来源

国际游资主要包括跨国企业手中掌握的流动资金以及短期闲散或者过剩资金,国际银行拥有的短期资金及信贷业务资金,各国的储备资产的保值性运用的部分资金,大量涌现的各种投资基金及其他专项基金等共同组成的、并无特定用途的流动资金以及国际黑钱等。综合国际流行的特点,本文认为国际游资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资本

国际游资以社会资本为主。近几年来,政府和商业银行的贷款已经不再居于主导地位,社会资本的流动在总量上远远超过了政府和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是一些私人和公司将自身积累或闲置的部分货币资金直接转化为投机资本:一是国内居民的短期资金,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扩大而到国际金融市场上谋利;二是跨国企业及大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掌握的流动资金和一些暂时闲置或过剩的资金。(二)投资基金

投资基金发展是20世纪世界金融业发展的突出特征。投资基金本是投资者出于取得稳定收益而选择的一种理财工具,只有极少数具有高度的投机性,但由于它强调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性,一般都是以金融投资为主,而二级市场的金融证券投资本身就属于一种投机活动,因此投资基金难以避免投机性。投资基金主要分为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

(三)银行资金

银行资金的来源包括:一是各种投资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本身拥有庞大的自由资本金、历年来盈余资产及其他的短期资金等,这些金融机构拥有广泛的融资途径。其基本业务就是从事短期金融投资投机活动,它们构成国际游资来源的主力军。二是银行的融资贷款。

(四)保险资金

保险企业通过收取保险费获取资金,同时向人们提供年金和担保投资合约作为回报。30多年来,随着保险经营方式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传统不可保风险成为了可保风险,保险企业的保费收入和资产规模取得长足增长。保险经营方式创新也使保险企业成为资本市场上的积极投资者,保险产品和保险资产证券化促使其成为国际游资当中新的投资主体。也正是这些发展,使得保险资金成为国际游资的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五)国际黑钱

黑钱是指各种不正当的黑色经济活动的收入,比如行贿受贿、贪污、逃税、走私、贩毒等,是国际投机资本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最原始的一部分。

三、国际游资与金融风险的相关性

(一)金融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金融风险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因为客观环境变化、决策失误或其他原因使其资产、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广义地讲,金融风险则是个人、企业、金融公司以及政府在参与金融活动过程中,因客观环境变化、决策失误或其他原因使其资产、信誉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根据金融风险的定义。

(二)国家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

外国机构投资者之所以选择在一个国家掀起大规模的金融投机风潮,与这个国家的内部经济问题有关。一个国家内部经济问题越严重,越容易引发机构投资者的垂涎,且其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这就是国家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

1.外债规模失控

如果一个国家的外债规模过大,即使没有达到爆发债务危机的程度,也会对该国的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如果一个国家的外债规模大到己经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程度,债务危机就会爆发。债务危机不但会造成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而且还严重影响该国的信用,对该国将来筹措资金和长期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不

利影响。

2.泡沫经济形成

国家金融风险产生的另一个内部根源是泡沫经济的产生。泡沫经济是指过度投机所造成的虚假的经济繁荣。当人们掀起对某种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的投机浪潮时,该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的价格趋于上升。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对该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投机都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随着投机收入的增加,厂商将会增加投资支出,居民则增加消费支出。在社会需求膨胀的刺激下,经济将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但是,这种建立在投机基础上的经济繁荣是虚假的。因为这些资产的价格不可能无限制上升,一旦投机无法支撑这些资产的价格继续上升,它们的价格就会暴跌,人为造成的泡沫会破灭,虚假的经济繁荣将会被经济衰退所取代。

3.国际收支逆差

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外汇市场上表现出外汇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外汇汇率将会升值而本国货币汇率将会贬值,这就给外国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有利的投机机会,这个国家有可能发生金融危机。如果不存在机构投资者的投机行为,个国家的国际收支逆差或者经常项目逆差严重到一定的程度,也会导致该囚货币贬值,但是,该国货币当局成功干预外汇市场的可能性比较大,该国货币汇率贬值的幅度将会较小。但是,一旦外国机构投资者掀起投机风潮,该国货币当局要保持汇率稳定将变得十分困难,该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较大。

四、国际游资进入我国的原因分析

国际游资流入一国主要源于资本天生的逐利性。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速度快速时期,同时通胀率较低,产生了强烈的汇率升值预期,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不断增强,因此,国际投机者认为资本进入我国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而且在汇率升值后换成外汇还可获得投机收益。国际游资流入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升值后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大涨也将使其获得收益。

(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预期以及美元的贬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升值压力逐渐显现。虽然为了缓解国际舆论带来的压力,几经调整,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增无减,其原因在于:首先随着我国全球竞争力的逐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贸易顺差长期扩大以及美元的不断贬值,人民币汇率一直存在着升值压力。(见图1)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到2011年5月中旬,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仍然达到6.4左右累计升值幅度达10%以上,而且按平价购买力估算还应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因此持有人民币可获得汇率升值的汇兑收益成为国际资本流入的重要源动力。

其次,美元汇率变化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风向标。美元贬值时,国际资本离开美国,流入全球其它经济体,特别是新兴经济体,但美元触底反弹时,资本又开始流出新兴市场,流回美国。自2002年以来,美元不断贬值,而由于双赤字、次贷危机、美联储降息,美元汇率指数急挫,至2010年才有小幅回升。(见图2)美元的贬值使得国际资本离开美国,而我国由于货币升值预期和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成为国际资本流入的主要地区之一。

正是在以上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再增强,国际游资也正是清晰看到这一巨大获利空间才不断涌入我国,以期投机获利。

图1人民币汇率变化情况图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2 美元指数变化情况图数据来源:新浪财经

(二)中美利差倒挂

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联储为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可能带来的经退,开始降低联邦基金利率,截至08年4月底,联邦基金利率已降至2%我国央行为了应对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以及不断走高的CPI,开始不断提民币存贷款利率,截至2010年6月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虽已降低到2.25%,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仅为0一0.25%,中美利率的利差倒挂现象仍很严重一从前面的分析看出,国际游资流入一国主要源于资本天生的逐利性。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速度快速时期,同时通胀率较低,产生了强烈的汇率升值预期,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不断增强,因此,国际投机者认为资本进入我国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而且在汇率升值后换成外汇还可获得投机收益。国际游资流入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升值后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大涨也将使其获得收益。

(三)外汇贷款的投机

近几年我国境内美元贷款利率一直显著低于人民币贷款利率,导致我国的外汇贷款猛增。同时人民币又有升值趋势,因此借美元比借人民币更划算。央行近几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美元贷款利率一直在6%之上,同时人民币贷款利率也不断提高,到 2011我国连续五次上调利率,预计会对经济过热的局面有所缓解,以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

五、国际游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不难看出国际游资的大量而频繁的流动,必然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尚不完善,金融体系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数目巨大的游资涌入必然会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重大的影响,本章就国际游资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作详细的分析。国际游资对我国的经济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资金缺乏本来一直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国际游资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问题,刺激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但是国际游资是把双刃剑,它在促进流入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大量资本流入会导致货币供给过多,引起通货膨胀;本币非正常升值,从而抑制出口增长,而我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外贸依存度很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出口拉动,本币的升值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又由于国际游资的流动是利益与风险综合考虑的结果,一旦它认为风险过大就会迅速撤离,外资流入的突然中断或急剧的资金短缺严重地打击着流入国的国内货币金融,导致金融危机及经济的动荡,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国际游资恐慌性外逃引起。

(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国际游资在一国的快速、大量地流出入,对该国货币政策的执行及其效果会造成较大的影响。首先,国际游资的流动影响一国的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使该国货币当局对货币政策运用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削弱该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国际游资的流动往往与货币政策方向和目标不一致。当一国中央银行为抑制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时,游资会大量涌入,迫使该国被动增加货币投放,抵消了相关货币政策的效应。而当国内经济形势低迷或恶化,中央银行采取放松银根、降低利率的政策,游资转换成外币迅速撤离,使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操作效应减弱。同时本币面临更大贬值压力,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降低公众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成效。不过,在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和浮动汇率的国家,当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较大逆差时,中央银行有时会调节短期利率吸引包括国际游资地流入,以弥补47经常项目逆差,促进实现外部均衡,因而具有较强的货币政策主动性。而我国中央银行对利率的调控完全是针对经济内部失衡或为改变国有企业利息负担,因此由利率调整所引起的游资流动与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内部均衡目标通常不一致。

(三)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国际游资无论是以本币形式还是以外币形式流动,无论是流入还是流出,它首先体现于一国的国际收支中。国际游资的流动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主要表现为资本项目中的短期资本项目的变动,传统的国际收支分析中比较注意对经常项目和长期资本项目的分析,而忽视对短期资本项目的分析。投机性流动、安全性流动的游资不仅数额巨大而且变动频繁,从而造成国际游资流动变化迅速且缺乏规律性,难以进行有效分析。国际游资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短期内对一国国际收支总差额的影响。如一国的国际收支基本差额为逆差,那么国际游资的流入可在短期内平衡国际收支,使总差额为零或保持顺差,避免动用国际储备。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国际游资来达到国际收支平衡而付出的经济代价要小于利用官方融资或国际储备。

(四)对我国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性的影响

国际游资的大量频繁流动会使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产生一定的冲突,在实行资本自由流动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利率和汇率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通常,当一国利率水平高于别国时,会吸引外国资本包括游资的流入,使外汇供过于求,本币升值;反之,则使本币贬值,因而其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没有冲突。在对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都实施严格管制和实施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系可以被割断,即使国内外利差较大,利率政策与汇率稳定政策也可以相对独立地实施,彼此没有冲突,我国在1994年以前基本上属于这种情况。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经常项目和部分资本项目已经放开。由于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无法通过市场供求及时进行调整,国内外容易形成较大的利差,同时,政府对汇率的隐性和显性担保,使人民币汇率保持较强的稳定性,汇率风险小,以套利为目的的国际热钱出入我国几乎不需要承担汇率风险,必然想方设法绕过或突破资本管制,从而引起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

六、对国际游资防范和管理的对策

面对国际游资的潜在冲击,我国消除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保持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改革我国的金融体制,消除其中的不稳定性因素。

(一)审慎开放资本项目,同时强化对剩余资本项目的管理:

资本账户自由化从长期来说是必要的,但是应采取渐进有序的进程,在金融体系仍然薄弱,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匆忙实现资本账户的自由化只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根据我们对金融危机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金融监管未能健全的条件下过快的资本项目开放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在目前人民币浮动汇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范围,建立更有弹性和更灵活人民币汇率制度

根据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固定汇率制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这三个政策目标之间,只能达到两个,不能同时实现三个,这是国际经济体系的内在特性。在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下,固定汇率制或钉住汇率制存在固有的脆弱性,所以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化就应坚持灵活汇率政策。从东亚金融危机发生的过程看,不合理的汇率制度,尤其是钉住汇率制度的金融风险是很大的。因此,我国可以在目前浮动汇率制的基础上再适度扩大汇率双向浮动的范围,进一步增强汇率的弹性,可以学习新加坡的经验心中确定一个中位线,让汇率上升的同时不对外公布该中位线这样就能加强实际有效汇率的稳定性。同时更有弹性的汇率可以尽可能地化解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和抑制国际游资的投机冲击。此外,进一步扩大外汇远期市场的规模、品种和交易范围,缓解人民币升值(或贬值)预期对汇率稳定目标的压力,缩小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汇差,从而降低国际游资的获利空间。

(三)推动国内金融部门稳健经营,消除金融脆弱性不良资产,进一步健全国内金融体制

我国目前金融体系仍然不是非常健康的,在金融体制的改革上要做的还很多。因此,应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限制国外投机者的炒作,金融业的监管问题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存在的,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小,金融力量薄弱,本身金融制度又不健全,难以应付来自发达国家的庞大的投机资金的大规模炒作有效的监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这种冲击,开放中的经济泡沫也会导致银行资金大量流入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和低质项目使泡沫经济的风险集中在银行。因此加强对银行的监管是防止开放中本国出现风险

的又一关键,在金融市场发展尤其是引进新的金融交易中,要通过制度安排防止过度投机,要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因此为防范金融风险,必须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和谨慎的银行监管,包括建立完善的银行会计制度和法律体系,以及使这些制度和法律得到贯彻的执行机制。

(四)大力推进货币市场建设,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更好地发挥冲销干预的作用公开市场操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操作规模、时机、幅度都可以相机抉择,对于危机前调控大规模资本流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公认冲销干预这一间接调控工具优于直接的资本管制。然而,公开市场业务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尚未形成统—、发达的货币和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的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和银行柜台市场相互分割,债券品种贫乏,利率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公开市场操作的多元政策日标时有相悖之处,所有这一切、都妨碍着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效力。

(五)改革不对称外汇管制,逐步放松购汇管制

我国外汇管理制度至今仍然基本上属于一种不对称管制,对资本外流管制严于资本内流。

参考文献

1、梅新育:《国际游资与国际金融体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版

2、王伟旭,曾秋根:《人民币汇率挑战与变革选择》,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

3、张亦春,王先庆:《国际投机资本与金融动荡》,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版。

4、亚历山大兰姆弗赖斯:《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杨帆:《人民币汇率研究—兼论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涉外经济》,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何泽荣,徐艳:“论国际热钱”,《财经科学》2010,2

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

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七个特点。 (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额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标不及北欧,次贷危机使美经济优势不断被侵蚀和分解,其负面影响还在扩大。主要西方国家面临工业化以来最强烈的外部竞争。欧亚大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舞台。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亚大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2%,累积财富总量是美国的一倍,2006年“新欧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时,占世界人口80%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巨额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投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全球金融业的核心资产总额已达140万亿美元。资本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资产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跃升至330%。“经济金融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未来1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7亿人口进入全球劳工市场。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资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显现,不均衡的全球增长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经济格局。从总体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使生产要素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从国别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会成本分布严重失衡,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扩大,输家与赢家的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回报连创新高,劳动回报则越来越低,导致国家间不平等。发达国家主导当前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国际分工体系,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经济总量只占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脱贫。在北方阵营,美欧日是国际经济三大支柱,但由于美国奉行经济单边主义,企图垄断国际经济决策,三方经济利益摩擦时有发生。南方阵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诉求和利益关注点发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现象明显,南南合作呈现高度复杂性。 (四)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具体,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提速,非洲、中东地区国家经济开始起飞,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明显下降,对自身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强化,一些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金砖四国”、“新钻11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继续引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未来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影响全球化的发展。按汇率计算,今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2强。2001年~2007年,中、俄、印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引资、外汇储备和股市总值排行榜上的名次平均跃升四个位次。亚洲国家对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993年的25.5%减少到目前的16.5%。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大。发展中国家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亚洲内部以及亚洲对非洲的投资。目前,世界外汇储备总额高达5.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掌握在发展中国家手中。近来,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部分外汇储备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形式对外投资,金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和跨国并购,有关

国际政治与经济

(一)国际关系基本概念P3 A.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力量 (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P5 A.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 (三)近代国际关系P8 A.雅尔塔体系 (四)战后两极格局P10 A.国际政治格局含义,两极格局形成,当今国际政治格局 二、国际经济体系 (一)世界经济形成P17 A.国际分工 (二)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P28 A.战后科技革命影响 (三)当代世界经济格局P31 A.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四)经济全球化P38 A.经济全球化内涵,对世界经济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三、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一)世界贸易组织P47 A.《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反倾销协议》P50 B.《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P56

C.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P59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P61 A.组织机构,主要业务 (三)世界银行P71 A.发展历程(特殊使命),组织构架,主要业务 四、主要区域经济组织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P75 A.含义及形式 B.对世界经济格局影响P81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P89 A.形成原因,主要内容 (三)亚太区域经济合作P94 A.亚太经合,中国—东盟自贸区 五、美国政治经济分析 (一)美国政治P103 A.美国政治传统与模式:基本文件、基本原则、政治制度 (二)冷战后外交战略与目标P109 (三)美国经济P114 六、日本政治经济分析 (一)日本政治P123

(二)日本经济P132 七、俄罗斯政治经济分析(一)俄罗斯政治P145 (一)欧盟政治P153 (二)欧盟经济P160 十、国际投资政治经济分析 (一)国际投资理论P197 A.对外直接投资 B.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解释 (二)跨国公司P207 A.定义 B.特征 C.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A.出口方式 B.投资方式 C.契约方式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2009 年12 月2 日联合国发布了《2010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第一章。报告 的作者之一洪平凡博士在接受专访时表 示,自去年3 月以来,实体经济和世界金融 市场都显露出反弹的趋势,因此世界经济 正在逐步走出金融危机,但展望今年,整个 世界经济的复苏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在世 界经济复苏得到巩固和加强的情况下,各 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能够发生一些相应的转 变,那也就表明我们能够平稳的撤出一些 激励的政策了。 一、2009 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 如果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还要 先分析一下2009 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在 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2009 年 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 走向复苏。其中,以中印为首的亚洲地区的 步伐明显加快了,中美发达经济体成为推 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整个2009 年 是世界经济从“二战”以来所遇到的最困难 的一年,同前年相对比,世界经济的萎缩率 超过2%,为防止今后世界经济再出现危机 前失衡的状况,我们今后将面临更大的政 策挑战是怎样加强国际和国内的宏观经济 政策调控,来改变世界各国的一些经济结 构,从而促使经济能够更加平稳地增长。 二、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等短期因 素的作用下开始走出衰退,缓慢复苏,但经 济复苏路径和复苏前景仍面临着宽松政策 调整、通胀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贸易 保护主义、失业率上升、美元贬值预期加深 等不确定因素。 (一)政府干预政策的退出可能性及其 影响 2008 年9 月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纷纷 出台巨额经济刺激方案,大幅降息至历史 最低水平,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还实施 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大规模救助 政策对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 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 年,经济刺激政策对

形势与政策论世界经济总体趋势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

论世界经济总体趋势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 班级:学号:姓名: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在调整中震荡,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国际力量;关系; 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未根本解决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温和复苏势头,总体上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了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美、欧、日以及新兴经济体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面对危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包含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大国的20国集团(G20)取代原有的八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协调的重要组织。20国集团先后召开了3次首脑峰会,达成共同制定刺激世界经济增长的行动计划。在全球的联合干预和在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09年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美、欧、日等经济体逐步走出衰退,出现复苏。新兴经济体也较快实现复苏和平稳增长。2010上半年,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势头进一步明显,主要工业国家从第一季度开始均出现了正增长。目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情况都好于预期。 但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走上正轨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很不均衡。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中国经济增长今年预计达10%;而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虽然保持了复苏势头,但近10%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在中国等新兴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出口增长,推动了经济复苏,但其财政赤字高企,债务规模接近GDP的200%;欧元区经济总体上保持上行态势,但受到希腊等多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经济复苏和调整举步维艰。总的看来,发达经济体普遍面临后危机时期的结构调整,很难快速实现稳定的增长。由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份量,其经济恢复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其一,发达国家普遍面临高财政赤字风险,这可能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因素。目前从欧洲到美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经济学》笔记整理 一、导论 (一)国际政治经学的产生: 1、时间:6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开始跨越国界) 2、地点:欧美(欧洲一体化道路,用经济手段解决安全问题 美国二战后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取得了支配世界的地位,马歇尔计划,援助第三世界,使用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3、引入国内的背景: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 (2)90年代中后期扩大改革开放,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引进国内。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1、学科范畴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国际体系中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 它有多个维系。 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看 (1)国际政治角度看,国家间政治安全问题影响着国际经济的合作。 (2)国内政治角度看,国内政治制度、政策的制定都会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 从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看 (1)国际经济关系领域中,各种经济因素(资本、技术、劳动力)的跨国流动,都能够对国家间政治关系(如国际体系、格局)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2)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否,都与国内政治局面稳定息息相关。 与其他相近学科相比较: (1)政治经济学,研究国家领土范围内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解决经济决定政治,以及如何使政治适应经济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跳出了经济活动的国界限制,经济行为体更加多样化,跨国公司与政府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政治与经济的互动。 (2)国际政治学,安全是主题,经济是议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是安全而非经济,更加关注军事与外交,经济只是一个外在变量。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政治与经济是同等地位,经济是学科研究的主题和内在变量。 (3)国际经济学,单纯地分析国际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更加注重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国际经济。 2、研究意义 (1)全球层面:有利于理清国际经济体系、秩序和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 (2)区域层面:有利于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内政治关系的变革。(例如欧共体)(3)国家层面:有利于使国家在面临全球化大潮的关键时期对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做出正确的决策。 3、思想来源:重商主义《国富论》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形势与政策(国内外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 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随着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我国周边国家谋求稳定,增加合作,促进发展.我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们的邻国比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也比较多这使得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发展更加复杂。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 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 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 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 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 视以久的土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 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至今 余波未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 国家的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进口需求滑落,这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阻挡之势,世界各类经济组织、经济区域一体化和世界统一市场 正在迅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家间的经济依存性不断增强; 由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这就为包括 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分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并获取比较利益,提供了 一定的机遇。 说起日们中国人都很气愤.日本对华关系一直都在跟着美国跑.他对我们潜在威 胁正在不断上升. 今年3月,日本地整合核泄露使得原本步履维艰的日本经济雪上加 霜,面对日本经济的衰落,现在非常需要一个地区性经济大国出来取代日本填补亚 洲龙头地位的空缺,带领亚洲经济走出危机。我国恰恰可以担当起这一角色。实际上,随着我国和日本在经济地位上转换,中国已经在朝着成为亚洲经济主导力量的方向发展。美和欧盟都需要并支持中国经济保持增长,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提供动力。中国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曾一度使西方国家感到实实在在的威胁,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也多 次评价过从技术转移以及贸易机会上来限制这种增长的可行性。现在,况已经起了变化。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国家,都从盼望转为担心中国经济出现偏差。因此,我国今 后经济发展在与外部发生的种种关系上,来自欧美国家的支持将多于阻挠,积极因素 将大于消极因素。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但是它目前的国土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是从我们的国土中 分割出去的.因此,俄罗斯对我国的侵害是仅次于日本的.尽管现在中俄关系有了很大 改善,但我们还是不能放松对俄罗斯的警惕 ,因为俄罗斯的民族扩张主义根深蒂固,它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主讲人:邹粉仙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主要通过对当代(尤其是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整体把握,来对目前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战略力量的经济、政治发展及外交战略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对中国和世界主要战略力量的关系进行总体研究和把握。 主要内容: ?1.世纪之初的国际政治格局; ?2.世纪之初的世界经济; ?3.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4.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 ?5.走在复苏道路上的俄罗斯; ?6.联合自强的欧洲; ?7.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8.发展中的大国——中国; ?9.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 ?10.国际组织和重要的国际会议。 主要参考书目: ?1.《世纪之初的国际关系》,张毓诗著,时事出版社,2007. ?2.《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第三版),冯特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世界、美国和中国——新世纪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理论探索》,楚树龙,耿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国际组织概论》,叶宗奎,王杏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冷战后中印关系研究》,卫灵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一专题 世纪之初的国际政治格局 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含义: ?1.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也被称为世界格局。 国际政治格局的种类: ?单极格局——一家独霸; ?两极格局——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国际事务的控制权或霸权; ?多极格局——多种力量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以影响和决定世界事务的发展。 ?认识了解世界的三个层次: ?时代——最高层次,划分依据是哪个阶级是时代的中心。; ?格局——中间层次; ?形势——最低层次,指国际舞台上发生的一时一事或一国的发展变化。它通常不会影响格局和时代的稳定,但有的事件可以引起格局或时代的变化。 2.研究世界格局的重要意义: ?A 从整体上把握世界; ?B 了解世界舞台上的各种角色,尤其是战略力量; ?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国际组织;政党;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 ?C 把握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D 认识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自己正确的国际战略。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1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内需疲软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为调降中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信贷规模扩张和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4%。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它正日益深入地影响着世界各个角落。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并不仅仅在经济方面。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全球化同样也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的发展, 使之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向。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使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扩大,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呈现多重性 例如1995 年发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波及到北美、拉美的发展中国家;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又引发俄罗斯、巴西金融危机, 波及全球,整个世界经济都受到了影响, 一些国家因此发生政治危机,并使地区稳定受到威胁。种种事实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各国经济利益相互交织, 导致了彼此间利害与共, 谁也离不开谁,也使国家与国家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经济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 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纷纷调整自己的国际战略,日渐把经济放在中心位置。一方面通过积极参与或加入各种经济合作组织或协议, 加强了相互间的经济协调与合作, 以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彼此间的经济竞争,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国际竞争也日益演化为经济实力的较量, 经济成为最大的政治。这一切都为国际政治斗争注入了新的因素,使国际政治斗争从内容到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谋求经济利益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而经济手段成为实现政治目标的重要方式。 二、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构成新的威胁, 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提供了借口 西方国家却经济全球化为借口, 片面地强调全球化时代下世界各国的融合, 而忽视了主权国家客观存在这一事实, 宣扬内政和外交已经很难区分了,纯粹的主权几乎不存在了,在这个“地球村”里,必须放弃内政不容干涉的原则。这实际上都是为他们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形势下继续打“人权外交”牌, 任意干涉别国内政制造理论依据,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径的重演。其实质在于动摇“尊重国家主权”这一基本的国际法准则,为西方国家以自己认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标准构造冷战后的“新世界”打通道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就是这方面最典型的表现。而西方国家自己则并没有放弃主权,它要否定和限制的只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 实际上, “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否定国家主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 真正对国家主权构成威胁的,是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西方主要大国。他们力图从自己的私利出发去利用这种趋势,在国际关系中建立起新的控制和调节手段,从而达到干涉别国内政的目的”。西方国家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主权发生的某些变化进行歪曲,不过是为其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寻找借口。正是它们的行为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构成了威胁。 三、经济全球化导致的世界经济发展进一步不平衡现象,极大地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了西方国家( 尤其是美国) 的经济实力, 或者说是加强了其称霸世界的经济基础, 而且在短期内这种面貌很难改变,因而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 西方国家主导世界政治的局面不会有明显改变, 西方国家( 尤其是美国) 仍将继续努力主宰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世界经济中属被支配对象, 在这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相对处于不利地位, 面临风险和挑战较大, 获利却相对较少。有些国家(甚至并未真正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任何好处,或者只是在其中获得毫末之利,南北差距因此在进一步扩大。 另外,当前社会主义国家也正在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来,抓住机遇, 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 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中国的经济地位正不断提高, 经济实力不断加强, 在全球经济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所有这一切,都会动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前在世

国际政治与经济论文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生产要素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逐渐融合。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同时又给发展国家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全球化的脚步已势不可挡,发展中国家应及时调整政策,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去。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双刃剑;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前提是开放的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技术性基础条件,降低了信息交流的成本,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生产、投资等经济因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和能力的日益增强,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发展载体,在全球范围内对全球的资源、劳动力进行配置,在全球市场组织生产和销售,

这种跨越时空的国际分工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全球经济运行中,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制定的经济规则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它们使世界各国能在全球统一的市场内自由、公平地竞争,极大地促进和保障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深入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使各国的经济日益以市场为纽带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已势不可挡,关于经济全球化是利是弊的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少数发达国家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弊具有不确定性;关键取决于原有基础和现行对策。所以,发展中国家则要趋利避害,抓住机遇,促进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面对经济全球化,既要很好地把握它带来的机遇,又要趋利避害,规避它带来的风险。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以贸易自由化为先导,进而促使金融全球化和投资的自由化,并最终导致生产的全球化。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基础、运行机制到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都将带来重大影响。以国际分工为客观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使商品和劳务的国际流通高度自由化,使生产要素的国际配置更加合理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

论联合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作用及其改革

在职攻读法律硕士学位论文 论联合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 的作用及其改革 导师:邓纲副教授 作者:胡勇 中国·重庆 二○○七年九月

内容摘要 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联合国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笔者从联合国的产生、宗旨、地位等方面入手,结合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论述了联合国自建立以来在国际政治关系和国际经济关系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展示联合国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肯定了联合国在国际社会当中的地位,同时也否定了时下部分人对联合国作用的偏见。联合国的地位的确曾经遭受过不少的质疑,甚至还有人把联合国等同于以前的国际联盟,认为联合国形同虚设,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呼吁撤消联合国。虽然联合国在成立之初,甚至在它成立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联合国这个国际组织曾经是美国等西方大国推行其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其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第三世界国家也已经在联合国当中崛起而成为举足轻重的成员,联合国正在由服务少数国家的国际组织逐渐演变成为服务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国际组织。多年来,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间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以及协调各国行动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国际组织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应该尊敬联合国,应该积极配合联合国的工作。 当然联合国的工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多年来的实践也暴露出了其在调整国际关系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软弱的一面,所以联合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完善,也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改革,才能使联合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其他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因为联合国的若干不足就否定它的存在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不实事求是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应当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维护好联合国的权威,并且为联合国的改革和发展尽到自己的努力;在联合国的改革方面,中国应该更多地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努力促使未来的联合国向着更加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的方向发展,使未来的联合国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更加能够代表现代文明。 关键词:联合国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作用改革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

第一章2016-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总结 第一节2010-2015时期世界经济发展概况2010-2015期间,世界经济整体处于疲软态势之中,各国在复苏之路上走走停停。主要国家相继实施深度的政策调整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10-2015的五年期间,中国面临着高度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国际形势十分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时和势总体对我国有利。 一、2010-2015全球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008年,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重创。此后,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但由于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导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化。2009年全球经济回升,但从2010年开始,增速明显降低。2011年至2014年,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到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形势基本得以巩固,但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从世界经济具体表现来说,本研究分别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贸易、社会问题这五个方面着手,对2011年-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展望。 (一)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回暖 表1.2009-2015年(预测)世界经济增长趋势 单位:%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4年10月。 如表1所示,2009年世界经济经历严重衰退,于2010年反弹至高速增长状态。2011年,发达经济体平均增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速,以及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均比2010年各自增速降低1.3个百分点,说明2011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产出与发达经济体经济产出基本持平。 2012年-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分别低于上年,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是由于自身总需求不足、市场信心匮乏;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则受到自身控制通胀政策的影响以及发达经济体拖累。 2014年,尽管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但增速相比2013年仍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家庭债务调整、缩小财政赤字工作取得进展,增长动力部分恢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则比2013年放缓0.3个百分点。 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表现将略好于2014年,IMF预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3.8%。 (二)全球就业情况略有改善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失业率大幅下降。2011年-2014年世界平均就业水平有所好转,但各主要经济体就业状况差异较大。此外,以欧元区为典型的青年失业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会导致诸多社会问题,还将长期制约劳动生产率提高。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第1章 两极格局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1、战后初期,美国以其雄厚的实力妄图独霸世界,苏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反抗,由此形成两极格局。(形成) 2、20世纪50年代,两大阵营全面对峙。美国杜鲁门政府咄咄逼人的攻势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构成可对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严重威胁;苏联采取相应措施,把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组织起来,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全面对峙,成为两极格局的主要特征。(特征) 3、20世纪60年代的动荡、分化和改组,出现了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苗头。(发展) a、民族独立国家的大批涌现以及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着两级格局。 b、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变化。 c、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4、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激烈争夺,多种力量迅速发展,对两个超级大国产生重大制约作用,促使世界格局发生新的、深刻的变化。(演变) 多种力量: a、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军作用 b、西欧的联合趋势进一步加强,成为制约两个超级大国的重要力量。 c、日本力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与其经济实力相当的影响,要成为政治大国 d、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日益发挥着自己独立的作用。 为什么说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必然趋势? 当今国际舞台上现实存在着美、欧、日、中、俄这五大力量,在加上新的地区大国或国家集团正上升为世界性的力量,这些力量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既定发展目标,都在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国力、调整对外政策,任何一种力量都不会国际竞争中衰败下去,也不会被排斥出局。 1、从大国实力对比关系的动态看,美国的相对实力优势无法提供建立单极霸权的基础。 2、单极霸权是对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否定。任何一个真正的潜在大国都不太可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单极统治世界的安排。 3、中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和印度等主要国家推动多极化的努力和意坚定不移。 4、联合国是保证多极化趋势顺利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体制基础。

国际经济形势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应对

国际经济形势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应对 目前的增长主要是政府投资主导的,其基础还不稳固,一些问题也有待解决,有必要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因势、适时、灵活地调整政策力度和节奏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举措成效显著,经济也出现复苏迹象,但是国际经济领域一些新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如全球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博弈,新兴市场国家再现资本流入加速,世界经济再平衡面临挑战等。这些问题加大了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难度,需要积极加以应对。 全球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博弈 2008年10月,美国次贷危机向全球蔓延,触发金融海啸,并迅速渗透到实体经济,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为了应对这场“百年一遇”的危机,主要国家共同推出前所未有的经济刺激措施。在施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不仅阻住了经济的急剧下滑态势,而且在今年第三季度各国先后出现触底复苏的势头。 尽管全球经济复苏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但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酝酿退出经济刺激措施。2009年8月底,以色列率先加息。10月,澳大利亚、印度、挪威先后采取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其中,澳大利亚在一

个月的时间里两次加息,更是引人关注。美国公布的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情况好于预期,也使得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退”有“退”的理由。根据本国国情,在经济好转之后,考虑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是合理的。得益于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澳大利亚和挪威等资源型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在第二季度由负转正。由于受到危机的冲击不大,危机期间的以色列经济甚至没有出现衰退。同时,这些国家大都面临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 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不仅是经济的需要,也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由于各国的非常之策,这场危机中经济的调整并没有到位,而是用新的泡沫覆盖旧的泡沫,给未来的经济发展留下隐患。纵观历史,历次危机之后都出现了资产被稀释和通货贬值的现象。“退”得晚,付出的代价和承担的责任就会大些;“退”得早,则有可能获得其他国家刺激政策的溢出效应。澳大利亚两次加息的一个原因是,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引领下,亚洲经济出乎意料地全面复苏,特别是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近30%,对其经济恢复起到了有力的支撑。 竞争性退出的可能是存在的。尽管在国际层面大家都强调要继续维持经济刺激方案,但说的和做的有差异,各国都在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逐步退出。不仅韩国、新西兰、加拿大表现出退出的迹象,就连欧洲央行也表示将及时回收刺激政策带来的过剩流动性。这种竞争性退出有可能导致全球

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重点形势的分析

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重点形势的分析 工商管理学院 08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H0870114 王英倩

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重点形势的分析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总体概况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旧的冷战秩序虽然已经被打破,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目标远未实现。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南北的发展和贫富差距仍在扩大,因民族、宗教等问题引起的冲突接连不断。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一个都还没有解决。进入21世纪,冷战思维却出现重新抬头的危险。某些国家企图凭借自身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恣意践踏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以“人道主义干预”和“有限主权论”为借口,推行强权政治,干涉他国内政,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这对当前国际局势的健康发展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构成了严重挑战。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三个局部和三个继续来概括。那就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继续发展,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继续推进,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国际形势中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继续存在。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 二.国际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美国仍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力。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重刺激下,美国的生产和投资活动继续扩张,消费开支稳定增长,就业市场摆脱长期低迷的态势。在内需和出口的强劲推动下,日本经济也持续强劲复苏,企业收益提高,设备投资增加,个人消费出现回升,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了积极因素。欧元区经济增势得以巩固,投资、生产、消费和贸易不同程度的改善,促进了欧元区内经济的增长,进而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增势。受全球总体环境改善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总之,尽管目前仍存在着油价过高、新的通货膨胀压力、各主要经济体发展不平衡以及地缘政治等风险,但由于各种有利因素的支持,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将保持下去,并可能成为近20年来增长最快的年份。预计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达到4.8%左右,国际贸易增幅将超过7%。 (一).经济形势概况 1.石油价格高对世界经济增长构成损害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节节上升,上半年石油价格已经从去年的平均每桶30美元上涨到40美元以上。6月初油价最高升至42美元,创出1983年以来的新高。油价高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反复调整生产。欧佩克决定自4月份起把日产原油的上限减少100万桶。这给市场带来了冲击,引致石油价格猛涨。石油输出国组织不得不于6月3日同意增加原油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从8月开始每天多生产50万桶,以对抗能源价格攀升,油价才稍稍回落至每桶38美元左右的水平。但全球能源研究中心预测下半年油价整体水平仍会居高不下。二是地缘政治风险所致。今年以来中东局势依然不稳,伊拉克油储占全球第一,但其国内战火不熄,市场担忧其政权移交后,内部政局很难平稳,结束动荡遥遥无期。以色列的沙龙政府及执政的利库德集团的强硬姿态使人们对巴勒斯坦形势的前途日益担心。在产油大国沙特,针对外国人和政府机构的恐怖事件接连发生,这也向世界表明了中东原油供给方面的潜在风险。估计因中东形势不稳导致的原油风险溢价达5-10美元。三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升温,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