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化过程中的绿地景观生态建设

城市化过程中的绿地景观生态建设

城市化过程中的绿地景观生态建设
城市化过程中的绿地景观生态建设

Ξ

城市化过程中的绿地景观生态建设

马俊峰,孟凡玉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2001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达47%,而我国同期只有36%左右。在未来50年里,我国将经历一个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大约3~4亿人口将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城市化的规模空间很大。但在城市化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生态建设的误区。本文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景观生态建设的误区,并提出了绿地景观生态建设过程中的保护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城市化中景观生态建设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城市化;景观生态;绿地

中图分类号:S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6)18—0019—03

城市化又称城镇化,是社会、工业集聚区域的城市要素增加的过程,人口、文化、产业、交通及建筑等因素的高度集聚引起农村地域变为城市区域的过程〔6〕。现在,城市化已成为世界性潮流,2001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达47%,而我国同期只有36%左右〔6〕。根据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在未来的50年里,我国将经历一个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大约3~4亿人口将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城市化的规模是史无前例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景观作为构成城市形象的重要部分,其景观生态的营造也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而不断升温。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景观生态研究的热潮,但在研究中也存在着种种问题〔7〕,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不合理的城市景观生态格局有关。理论研究上的不成熟和实践中急于同国际形象接轨的思想使我们在景观生态建设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将试图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以期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借鉴作用。

1 景观、生态及景观生态的基本概念

1.1 景观与生态

景观(Landscape)的概念自国外引入后,便出现了很多定义,但未达成共识,其主要原因是各行各业对定义有着不同的出发点(从地理学、美学、生态学等等)。我们认为从人居学的角度理解,景观应是个宽泛的概念,可以包括除了人主体之外的一切客体存在,包括自然的存在和人造物的存在(涵盖了地景、园林、环境、风景、建筑等在内的具体范畴)。因此对于景观本体而言,它具有生态性和视觉美。从美学和功能角度理解的景观,主要是指可供人类游憩、观赏、提供信息,给人享受的客观存在。特别是“景观设计”中的景观,它强调景观的形象提供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及其所蕴涵的精神意义。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较功能性相对优先。任何景观都由嵌块体、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2 trix)这三个基本要素所组成〔9,1〕。

生态(Ecology)的概念,其本质是对客观景观存在状态的一种描述,强调存在客体之间的系统性结构和功能关系及通过这些关系产生的系统跟外界之间的有机关联性。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内部功能的完整与稳定,并且具有很强的对胁迫因子的负荷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是一个物质、能量良性循环的系统,以实现人类与其生存环境和谐共生为根本任务,以最大限度地适应、保护和提高自然系统自我更新和再生能力为核心〔3〕。

1.2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变化”的学科,强调格局———过程的相互关系〔4,5〕,区域景观格局特征是各种尺度景观生态过程(包括人为干扰、改造与重建)的综合反映,同时对未来景观生态过程与生态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是从地质尺度还是从人类尺度看,现代珠这门学科的性质是用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综合研究地表景观。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嵌块体(Patch)或生态系统组成的,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的,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区域。景观由地貌过程和干扰状况形成,具有明显的边界。显然,正是由于它是由不同的生态系统以块状镶嵌的形式构成的,它在空间结构上是异质性的。景观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进行思考、研究和管理。

景观生态是一种艺术结合科学的设计行为,它们都是城市绿地所包含功能的一部分。但是对于艺术性和科学性两个原则来说,各自的侧重点也是因地而异。对于景观生态建设到底要侧重在哪方面:是在景观的基础上强调生态性,还是在生态的基础上强调景观性,取决于我们对场地属性及定位的分析。因此对于景观生态的建设来说,不单纯是美学或科学的产物,而是两者综合指导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而言,景观生态所包含的意义远远大于单独的景观和生态所能创造的意义。而在实际的建设当中,对于景观和生态本质属性的不理解或理解不够,使得在进行景观生态的建设中不能很好地解决应如何建设景观生态性的问题,也造成了很多城市绿地

?

9

1

?

新农村与城市建设 内

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18期KE J I YU J IN G J I

Ξ收稿日期:2006-05-20

作者简介:马俊峰,男(1980-),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建设的“生态”徒有其名。

从景观要素角度来看,城市可以看成是以人工环境为基质的景观,还可以被看成为以城市的各种功能区,如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为基质的景观,城市中的自然景观生态元,如山体、水体、植被、绿地等和人工景观生态元,如建筑物、构筑物、广场、环境小品等为城市景观的斑块,人工交通干线、管线、河流以及沿河分布的植物带等可以看作为城市的廊道。2 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建设的几种误区2.1 景观生态就等于绿色

这是当前城市绿地景观生态建设中主要的误区。认为要体现绿地景观的生态性就是要多铺草坪、多种树,实现高绿化率。比如在一些城市的公共空间风行观赏草坪风,片面追求所谓大气的现代气质的体现;或是绿地种植密度失调,树种单一,没有很好地考虑植被的生理特点,造成大量的都市绿色

沙漠现象〔8〕

。片面地追求高绿化率也会造成小区内绿化和建筑比例的失调,硬质活动场地稀少,极大地影响了居民闲暇聚集活动的开展。还有一些地方流行生态别墅区、生态农庄等建设,模拟国外郊区别墅农庄的建设模式,完全背离了我国地少人多的国情,不仅不能体现真正的景观生态的意识,反而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国土资源。2.2 将景观生态的生物多样性简单等同于植物种类的多而杂

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城市,当物种的类型异质性较大时,物种之间就会形成比较复杂的相互关系,的波动就有一个强大的反馈系统,就能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不可否认,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影响景观体系生态性强弱的因素之一,但是这种多样性不仅仅包括植物还包括动物、微生物。而对植物多样性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植物种类的多而杂乱。动物多样性的创造首先以植物多样性环境的创造为基础。因此一个绿地环境的创造不仅要“宜人”,而且要“宜物”。景观中的主要生态景观单元,如林地、草地、水体、农田等随着人口的激增和相应人类生活、生产用地规模的迅速扩大而快速减少。这样会导致整个区域的生境类型趋于简单化,使景观生态的稳定性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2.3 将景观生态建设等同于景观高档化

景观生态的营造比一般景观的建设在某些方面确实需要更多的金钱和精力,但这绝不意味着就是将景观高档化。这种误区的主要表现就是盲目地引进外来物种,追求异地、异国情调。只看中外来物种的新奇和与众不同的环境气质,却从根本上忽视了对其生理习性的理性关注和跟本土植物相比所具有的生态价值。由于是外来引进物种,其所需的运输费、养护管理费等大大高于本土植物,而其生态、景观效果却并不会比本土植物强甚至还要差。3 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建设

城市化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城市化让人类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人类一方面要提高城市化水平,另一方面,又要在城市化过程中,适应生态环境的变化。景观生态的建设是在对植物的生理习性、场地

的属性进行透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生态和艺

术的手法对各种要素进行组合,以创造出一种美的、整体有机结合的、内部功能稳定和能满足人们一定需求的景观体系。其目的是通过人工创造不同元素之间的协调关系,塑造自然、人工有机共生的生态环境。3.1 树立绿地景观建设整体观

城市的自然环境同时又是产生城市空间景观特色的主要因素之一。城市与河流、湖泊、海岸、港湾、山脉、高地、森林、植被等特殊地形、地貌结合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如威尼斯的水网城、常熟的青山半入城、重庆的山城等。另外城市的绿地、水面、阳光、空气等自然环境质量又是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标志。景观生态本身强调的就是系统的概念。其一,绿地内部各种元素之间的网络交叉关系。上世纪60年代,景观生态学鼻祖麦克哈格提出的“千层饼模式”在景观生态规划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它强调的是景观垂直生态过程的连续性而忽略了景观水平方向的有机关系。上世纪90年代俞孔坚博士提出的景观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方法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它“不但同时考虑到水平生态过程和垂直生态过程,而且满足了规划的可辩护要求”。强调生态整体的有机性,通过景观要素的有机整合,以实现物流、能流良好的贯通和交换。其二,注意绿地同周围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同时从美学的意义上也要求绿地景观形象在整合周围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上能起到应有的作用。3.2 景观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它在自然界中维系能量的流动、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小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得人类有可能多方面、多层次地持续利用,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保障。丧失生物多样性必然引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危机。保护景观多样性及异质性是实现区域景观整体功能的要求,应注意水体、湿地、农田等景观类型多样性及其功能的保护和利用,不能随意侵占和破坏。那种靠开山削坡、填水、填低地造地,动辄向农田要地的城市建设观是过时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和不可持续的。此外,在维持景观多样性时应着重保护景观中的环境敏感区。环境敏感区包括生态敏感区(如城市的河流水系、滨水地区、山地丘陵稀有植物群落及部分野生动物栖息地等)、文化敏感区(是城市中具有特殊或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区,如烈士陵园、文物古迹等)、资源生产敏感区(如新鲜空气补充区、土壤维护及水源涵养区等)以及天然灾害敏感区(如易发洪患的滨水区、地质不稳定区、空气严重污染区等)。3.3 城市景观均衡布局

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不同区位景观的类型及其分布不可避免地发生分异,呈现非均一化倾向。但是,景观布局,特别是自然景观布局的过度非均一化将影响这些景观在区域上的整体功能。另外,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属性。景观异质性越大,景观的类型也就越多,防止外来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故景观异质性的维持和发展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景观异质性除了受

?

02?内蒙古

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18期

KE J I YU J IN G J I 新农村与城市建设

景观种类影响外还与景观嵌块体分布的均匀度有关,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嵌块体分布得越均匀,景观异质性就越高,而景观异质性同样也是决定景观生态功能的重要因素。在保持和增加自然嵌块体数目的基础上,应注意其在空间上的均衡布局。对于景观生态建设来说,在美学指导下的景观体现的是景观的共性;而由建立在地域属性的科学原则指导下产生的景观所体现的生态性,则是其个性的重要成分。同时需要保证的是重要部位乡土景观斑块的镶嵌,这不仅有利于强化绿地的乡土感的体现,也有利于绿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保证。

3.4 绿地景观形象本土化和丰富化

“景观的非对称性状态是一种因当下审视主体—人的伦理观状态所决定的必然,多元的文化决—定了多元的形态,而多重的人格也要求景观的形态趋向模糊”。人的审美观念使得城市绿地景观形象的丰富化成为必然。但这种形象的丰富化不应该沦落为只是对国内外历史或现代的各种景观片段或符号的拼凑,而应植根于对本土深厚的场所文化的解读和同城市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空间和形象构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只是一个闲暇游乐、美化城市环境的场所,它同样担负着城市文化脉络的传承,是展示城市精神风貌的舞台〔10〕。只有“当景观成功地将某地的文化与自然进程联系起来时,景观设计才能促进人们对新环境的适应”。因此它所体现的生态营造应该同时包括绿色生态和人文生态两个部分。而后者的体现就需要景观设计人员对场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和理智取舍。

3.5 区域景观廊道系统建设

区域景观格局往往是由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干扰体系及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时景观的成因机制是跨尺度的,并不能将它们绝对分开。区域景观廊道系统是连接城乡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通道,在不同的生境之间建立合理的廊道,是维持城乡生态平衡、景观稳定的有力措施,也是构筑城市与乡村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的城乡一体化景观格局的必要条件。廊道系统建设包括水系、道路交通、绿带等。

在水系两岸建设景观防护林显然是很重要的,它不仅对保持水土、防洪减灾作用巨大,还对景观生态的连续性、绿化美化环境起到关键作用。注重与水系自然景观的协调和生态防护效应,向城内的延续方向可有选择地建设一些有文化休闲特点的绿色走廊,其他地带只是作为城市景观生态的基质。对于城市内部排洪沟渠的景观建设也应考虑。应加大建设和整治力度,使以水流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流畅、连续,在景观上形成以水系及沿岸绿地为主体的绿色廊道网络,不应再加以阻断、侵占。在道路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尊重生态学原理,建设生态化道路,做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对道路的宽度、曲度、密度及空间结构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规划,不应造成大的生态破坏。注意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和谐,加强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防护林等绿地建设,使道路成为“绿色走廊”。道路行道树、防护林宜选择一些抗性强和吸收净化能力强的常绿树种,以便终年发挥作用。还可适当配置一些敏感指示植物,为环境监测服务〔7〕。对于已成为残余嵌块体的许多山丘和水体,它们之间缺乏联系,与公园绿地也缺乏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可以通过建设绿带建立这些联系可能是城市景观生态优化的突破点。将嵌块体连为一体,形成一条或两条绿色廊道连起来的绿岛组合,并保持山体水系之间的空间联系。研究表明,2条廊道可以增加景观区的生态安全性,更多的廊道虽然能增加景观区的安全性,但其战略意义远不如第一条及第二条〔2,6〕。这种空间联系是山、水景观元素之间自然过程的必然,也为生物提供了一个连续的生态空间。同时也应与城区的绿化相结合,使城郊生态过程与其相连。这样就可以基本上构成城市山水林相连的整体景观。或以道路绿化带廊道连接。将道路两侧适宜宽度的绿化带作为联系廊道,把嵌块体孤岛相连,使这些嵌块体的自然生态过程不因建筑物的阻隔而完全中断。或者以农田特别是农田林网连接,发挥其对农田小气候的改善和农村景观的美化作用。另外,应注意协调城市用地与其它用地之间的矛盾。例如,在城市的扩张主要发生在城乡交错带,而过快的特别是无序的城市扩张对城乡交错带地区农业用地空间及其生态功能产生了很大的干扰和压力。一方面造成城郊长期培育的高度肥沃、高生产力的农田的减少及土壤质量退化,另一方面引起农田景观的支离破碎,不利于水利建设、机械化耕作等集约化管理,也影响了农业田园景观风貌的形成和现代农村文明建设。协调城市建设和农业用地的矛盾,珍惜、保护和利用好农业土地资源及农业景观,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Z.Naveh and A.Lieberman:Landsca pe Ecolo2

gy-Theory and Application[M].Second Edi2

tion,Spinger-Verlag,New Y ork,1994.

[2] 肖笃宁,李秀珍,高峻等.景观生态学[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3:60-70.

[3] XIAO D N,L I X Z,G AO J,et https://www.doczj.com/doc/d518207149.html,ndsca pe

Ecology[M].Beijing:Science Press,2003:60

-70.

[4]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 FORMAN R T https://www.doczj.com/doc/d518207149.html,nd Mosaics:t he Ecology

of Landscapes and Regions[M].Cambridge:

Cambridge U niversity Press,1995.

[6] 陈彩虹,姚士谋,陈爽.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

生态环境效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

19(3):1-5.

[7] 陈彩虹,胡锋等.南京市城乡交错带景观生态

问题及优化对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24增刊:17-23.

[8] 吴晓晖.城市绿地景观生态建设[J].城市,

2005,3:54-56.

[9] https://www.doczj.com/doc/d518207149.html,ndscape ecology as a bridge be2

tween bio-ecology and human ecology.Cul2

tural Aspects of Landscape[M].Pudoc,Wa2

geningen,Net herlands,1990.

[10] 符丽云,顾继光,夏丽华.肇庆市景观生态规

划研究.生态科学,2005,24(1):12-14.

?

1

2

?

新农村与城市建设 内

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18期KE J I YU J IN G J I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也随之得到很大的提高。近3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处在快速增长阶段,1978—2009年间,我国城市化率由17.9%提高到46.6%,年均提高0.93%。大量人口在短时间内从乡村迁移到城市,无疑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人口发展的要求,工业进程化加剧,产业不断升级和改造,人口的空间集聚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城市内涝,水污染,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中国城市化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专家学者们只能探究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影响以及提出一些在研究基础上的建议。本文基于10篇有关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论文,对城市化对大气,水资源,土地利用,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出一些总结分析。 一.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 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主要通过下垫面的改变。下垫面改变,其上方的大气的动量,热量,物质交换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大气环境的气象要素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大气环境受到影响。在《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改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这篇论文中,陶玮等是通过城市下垫面地—气作用模式的其中的4 套主流的不同复杂度的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UCM)阐明地气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并且由这种内在作用机理推测出城市下垫面改变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具体影响,辅以我国东部地区城市下垫面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的个案研究。这个个案研究是用了气象—化学“在线”耦合模式即数值模拟工具的其中一种叫WRF/ChemV3.5的工具来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分布的变化对城市下垫面的扩张是敏感的。这体现在在人为源排放不变的情况下,城市下垫面扩张使得近地面和1~3 km 高处的O3,以及距地面1~2 km 高处的CO 体积分数增大;但近地CO 体积分数下降。在我国城市下垫面显著扩张的背景下,这个研究城市下垫面变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规律十分重要。这可为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格局部署与区域大气污染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下垫面变化对大气的影响机制和影响规律可以为具体的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但是对于全面的城市化发展规划来说,这只是一个小方面,不足以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我们需要了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重要的要素和城市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演化规律。在《中国城市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演化规律研究》这篇论文中,运用2001—2010年23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共计2353个样本,应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并对回归分析的变截距模型进行筛选,将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的年平均浓度,综合污染指数4个空气质量指标与均GDP,人口密度,第二产业结构,建成区面积4个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进行回归拟合,得到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和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符合倒U 型曲线,不同的污染物类型具有不同的演化规律。10年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空气中SO2浓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并到达拐点,符合倒U型曲线; 而对于NO2,PM10浓度及综合污染指数,10年间与经济发展之间呈U型关系,即现阶段呈现污染继续加重的态势。此外,城市第二产业结构比例和建成区面积与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探寻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环境污染特征和演化规律,不仅关系到环境污染治理,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并且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城市化发展规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得到完全体现。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将非常突出。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一)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一) 内容摘要现代城市是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新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1.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3.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4.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阐述了衡阳市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为解决衡阳市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衡阳市未来的城市化应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核心就是要紧紧围绕衡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来开展工作,并且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关键词:衡阳市;城市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是任何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发展阶段,是工业化发展不可替代的载体。高度城市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标志。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本来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是本省经济重心区与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条件良好。其生态环境建设对湖南省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对衡阳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城市化的正常发展是衡阳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现实。本文着重探讨在城市化背景下衡阳市生态环境所受到的影响,目的是为了了解衡阳市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衡阳市未来的城市化应该走可持续发展

之路提供理论基础。 1 衡阳市城市化概况 1.1 衡阳市城市化发展现状 1.1.1 经济现状 2000年衡阳市城市人口80.0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10.77%,而市区gdp为0.82×105只占9.56%,人均gdp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8.86%,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71%,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衡阳市经济飞速发展,gdp总值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截止至2007年,衡阳市区gdp总值达到1.75×106万元,人均gdp达到1.22万元,经济发展持续稳定。 1.1.2 城市化水平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2.87%上升到2007年的41.22%。设市城市从1个增为3个,建制镇由80个增为111个,城镇规模有大幅度的增长。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幅, 2000-2007年衡阳市城市人口与第二、三产业增长速度快,2000年全市非农人口为80.6万人。从2000年以来,衡阳市城市化发展速度逐年增快,城市人口由2000年的85万人增长到2007年的95万人,gdp突破千亿。 2 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对生态产生的影响 2.1 对水资源的影响 城镇化过程中,违规排污企业、违规开采煤矿的泛滥,直接

城市化下的建筑生态环境设计思考

论文:城市化下的建筑生态环境设计思考 ? 课程名称:《建筑生态环境》 姓名:ooo 学号:ooooooo ; 班级:oooooooooooo 日期:2015年ooooooooo

城市化下的建筑生态环境设计思考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出速度快、规模大的特征。我们不能否认城市化所带来的有利效应,但是其所带来的问题我们同样不能忽视。 ] 城市化对建筑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使得自然环境发生变化,首先是物理环境的改变:原有地形被改造,使之趋向平坦或起伏更大。这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垫面的原有性质被改变,使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发生了变化,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也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市政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使城区水系出现紊乱,也使降水、蒸发、径流出现再分配。这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出现变化。过量抽取地下水还会导致地面沉降;噪声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等隐性污染的长期积累可能对人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同样的,还有生物环境的改变:城市是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交通工具,尤其是工业“三废”,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由于生物种类减少、生物系统简化,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了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 城市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过程,其中混合着社会个阶层的欲望与利益。制约它的因素很多,不是可以凭借某个人或某个行业的力量就可以改变的。况且城市的空间尺度太大,城市建设也无法用做实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因此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局限还是很大的。随着城市化、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构、形象单一”几乎成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大城市的通病。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实例(三个实例)

实例一沧州市景观生态格局规划 一现状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生态格局概况 通过对、、三个年份影像的解译,得到各年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年,沧州市城镇规模总体 扩张较小,比较显著的是在东部临海地区工矿用地的增加较多,以及在现港城地区出现建设用地;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且区域零散分布;盐碱地得到一定程度的利用和改善,主要是 用做一般农田,以及部分用于城镇建设;部分滩涂湿地资源开始出现退化现象。 总体而言,沧州市属于生态良好地区,但由于重度盐碱化等各方面原因,东西部覆被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其景观格局有一定的改善空间,主要是中部耕地和草地类型过于集中,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度,属于脆弱生态系统;东部地区虽有南大港、管养场、杨埕等众多湿地资源,而景观格局未成体系。因此,需构建适合沧州市本底条件的生态安全格局。 沧州景观生态格局呈现明显的人工化较重、分布较为广泛的态势。在今后的生态格局构建中,开发过程应注重提高质量而非数量;生态建设同样应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有序地扩大数量。 图沧州市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图沧州市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图沧州市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将于年月底解译完成) 景观生态指数计算 根据沧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遥感影象图,作了景观格局指数测算,针对本市实际情况选取以下指数进行测算和分析: (一)景观异质性指数 可采用类型图数据,通过斑块的组成和配置来研究。具体选用的指标有: 多样性指数:是指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以及随时间变化方面的多样性,它反映了绿地景观类型的丰富度和复杂度。 多样性指数∑[()],每一斑块类型所占景观总面积的比例乘以其对数,然后求和,取负值; 均匀度指数:该指数反映景观中各斑块在面积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表明景观各组成成分分配得越均匀。 ∑[()](),当趋近于时,景观斑块分布的均匀度也趋于最大。 (二)景观单元特征指数 直接反映景观中某一景观类型斑块大小的指标是斑块面积。斑块面积包括斑块总面积、斑块平均面积、最大斑块面积、最小斑块面积、斑块面积极差、斑块面积中值、斑块面积标准差 和变异系数、斑块面积偏态系数、最大斑块指数等。 斑块总面积:是景观中某类景观斑块面积的总和。反映该类景观类型斑块大小的整体水平; 斑块平均面积:,反映该类景观类型斑块大小的平均水平; 斑块分离度:表示各类景观斑块个体分布的分离程度; 斑块密度:指各类景观在单位面积上的斑块数; 类型斑块密度:反映某一类景观斑块的分布情况,值越高,该类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越大。 斑块面积标准差:{∑∑[ ()]}; 斑块面积变异系数:()。 (三)生态空间格局分形指数

道路景观论文道路绿化论文

道路景观论文道路绿化论文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摘要: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城市现代化道路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现代化和城 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道路绿化为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在不断 的创新中发展提高,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等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与特色。 关键词:绿化作用存在问题景观营造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kevin Ly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 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 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滨江路景区、苏州观前步行街都是成功的范例。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

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据观测资料,在城市中40m宽的林带能降低噪音10分贝一15分贝,4m宽的绿篱可减弱噪音约6分贝;根据苏联的测定,树木下空气的含尘量比露天广场中的空气含尘量低约42%;又根据北京的测定,多排树木的道路比没有树木的道路能减弱风速约50%。 此外,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 二、道路绿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毛白杨、垂柳等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二)片面强调绿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影响步行或骑车;在较窄的分车带上密植大量的乔灌木,阻挡了行车视线。

浅谈如何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

浅谈如何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 隋全杰 (大连市金州新区村镇建设办公室,辽宁,大连,116100) 【摘要】随着城市规划思想的不断发展,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越来越受到规划者们的重视,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要坚持科学性;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强调民族和本地文化;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要“师法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在中国,汉代以前没有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应从曹操建造邺城时算起,但那也仅仅是以王权思想为指导的简单规划。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城市规划才在理论、方法和实践取得了很大进展。城市规划是关于一个城市较长时期内的战略性发展指导,其任务一是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性质和城市的发展规模;二是综合部署城市各组成部分的用地,对工业、交通、住宅、商业、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布局。 城市规划是在塑造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对一个城市的文化与魅力的准确解读。可以说一个城市所展现出来的风格与神韵都尽在规划师们的手中,一个成功的规划为城市带来无限的生机与吸引力,人们会因为城市环境的美丽而驻足。因此,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显的尤为重要。 一、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要坚持科学性。 城市景观规划牵动着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全方位系统工程。规划是前提,也是保证。因此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编制要坚持科学性。我们在编制规划时,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塑造城市形象,改造城市形象,创造更佳的城市形象;其次,我们的规划要符合当地的实际,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使城市规划具有战略性、广域性、前瞻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科学地编制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可以有效地指导城市的建设,以免造成一个城市和区域的重复建设,避免“今天铺路,明天挖坑”的现象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二、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强调民族和本地文化。 历史证明,唯有地方的、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立足于世界之林,这就是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道理。当然,强调民族文化,并不意味着排斥外来文化,关键要做到“洋为用”的原则。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包括生态绿地、城市建筑、道路交通等,要体现民族特色,展现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当然也可以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使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得以创新和发展。以大连市金州区“向应广场”景观规划为例,编制规划时我们既要考虑到沿海地区的文化特点,又要体现金州区的传统历史文化的延续。我们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一些外来的优秀元素,以更好的体现“向应广场”的生态景观。 三、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中的人本主义其主旨是确立以人为本思想的核心地位,即一切以人的权利和利益为最高原则。其目的是使任何景观都成为纯粹意义上的服务于人的生产和生活的工具,满足人民的需要,使人们能充分享受高度舒服、便利的条件,真正体现景

城市化与环境保护关系

【标题】城市化与环境保护关系 【作者】洪茂 【关键词】城市化环境保护和谐 【指导老师】吴从众 【专业】 【正文】 引言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国家发达程度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与世界平均水平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有很大差距。因此,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只是表面上的城市化。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但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却是极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城市都是在盲目的发展,各成体系,重复建设了不少污染极大的小型企业,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不但没起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反而影响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没能正确认识城市化进程和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只注重了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经济等方面的效益,而忽视了发展过程中对环境资源所造成的严重破坏。 一、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由于经济落后和不被重视的原因,使得环境污染极为严重。对各种自然资源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首先,是对空气的污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最显著的就是全球升温。同时,由于有害气体排放过多,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天空不在明亮。在污染严重的地区,下的雨也是带有腐蚀性的酸雨。 其次,是对水资源的污染。在我国,环境污染最突出的就是对水资源的污染。以黄河为例,1995年黄河全流域一类到三类水占38.4%,到1997年就锐减为13.8%,四类水由1995年的36.3%飚升到1997年的68.4%。黄河干流被恶化更为明显。1995年干流三类以下水占53.5%,1998年减为19.7%。据1999年1月的数据统计,龙门以下的黄河干流水质全部为五类,超五类水,已失去水体功能。 此外,水资源正加剧枯竭。主要是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冰川后移愈演愈烈。黄河断流始于七十年代,1970年断流的时间长达21天;1997年黄河断流13次,断流时间长达226天,最长一次断流河道长度704公里。素由“千岛之县”美称的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境内本有大小湖泊4077个,而现已有2000个消失。祁连山冰川的后退一直悄悄的在加剧,东部冰川的年退缩速度为16.8米,中部冰川为3.3米,西部冰川为2.2米。黄河源头地区雪线上升,导致黄河来水量日益减少。 第三,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缺乏管理和规划,盲目发展,再加上对环境的破坏,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首先是水土流失加剧。就水土流失率而言,宁夏达到69.94%,陕西66.87%,四川43.65%,贵州43.55%,分别列居全国的一、二、四、五位。黄土高原土地总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每年被雨水冲走的土层厚度达0.2—1厘米,而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需要200至400年,而这层土壤正好是腐殖土,偏偏被雨水冲走,被风刮走,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沙漠化急剧发展。西部各省的荒漠化率相当高,其中新疆是86.07%,宁夏75.98%,甘肃50.62%,西藏42.02%,青海33.06%,陕西15.96%,分别居全国的一、二、四、五、七、八位。近几年,黄河源头荒漠化急剧发展,几年前尚有一尺多高的草地,现在已经是斑斑沙迹。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 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大城市中,城市道路是构成优美居住环境和城市功能的基础,是城市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纽带与脉搏,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感受城市景观特色与城市风情的重要窗口。时代车轮将人类带入一个汽车时代、一个崇尚速度与效率的信息社会时,城市道路在城市规划中开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因此,调和人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重要的是在于如何把握日益增加的道路景观的关系,并使之更趋于合理化,人性化。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尾气的肆意排放,白色垃圾无处不在,引起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各种疾病产生蔓延,改善城市环境刻不容缓,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是其中很重要一点。 1.道路绿化的历史与发展 在我国,最早的道路植物造景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的周期,有沿道路种植行道树的做法了。《周礼》中有“列树”之称,是指周朝由首都至洛阳的街道两侧列植树木供来往的过客遮阳休息。到了秦朝,开始大规模的出现行道树种植,《汉书》中就记载着“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及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树以青松”。以后随着各个朝代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逐渐影响,出现了很多不同的道路植物造景形式,而且植物的种类也开始出现多样化及个性化的倾向在中国的道路环境景观建设中,虽然不断发展前进,也考虑了美学上的因素,但在整体上并未有机的与多方位因素相结合,而只是单纯的行道树种植绿化。 到了现代,随着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道路环境景观建设才得以全面发展。同时,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也大大风富了道路环境景观建设的形势与手段,多元化的景观因素不断充实着道路景观的建设。城市道路绿化在强调自身的艺术观赏性的同时,也在不断考虑着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治愈。 2. 道路绿地系统景观规划应考虑 整合性:地理、水文、自然及人文系统的时空连续性、完整性。 多样性:物种景观建筑文化系统的多样化和异质性 进化性:随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的需求及社会经济地位变化的进化适应能力及自组织、自调节能力 自然性:水、气的自净循环能力、环境安静度、土地和土壤自然度、生命活力 畅达性:水的流动、风的流通、物能的流通、滞竭、再生及与人交流程度 标识性:自然系统与人文系统特性的显示度 和谐性:内与外、形与神、标与本、虚与实、近与远的对立统一 经济性:资源利用效率、成本、市场竞争力 3. 道路景观规划的原则 3.1 功能原则 道路绿地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降温、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动态的过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

内容摘要现代城市是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新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1.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 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3.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

城镇化进程中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以怀化市为例 (湖南城市学院谢凯华) 摘要: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突出“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集约高效和绿色智能,把城镇化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怀化市以省域次中心城市作为现阶段发展目标,在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保护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怀化市城镇化进程中引发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出发点,具体分析怀化市城镇化进程中,造成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水源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相关对策,为落实怀化市委四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奋力实施“一极两带”和“一个中心、四个怀化”发展战略,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环境问题怀化市原因对策

Abstract Urbanization is a natural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t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modernization. Since the eighteen party, highlighting the new urbanization, emphasizing people-oriented, intensive and efficient and green smart, the urb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combined. Huaihua City, the provincial center city as the current stage of development goal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increasingly concerned. This paper in Huaihua city urbanization caused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lithosphere, atmosphere and hydrosphere as a starting point, specific analysis of Huaihua City,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resulting in cultivated land area reduce, soil erosion, air pollution, greenhouse effect, water pollution etc.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for the caus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Huaihua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of the Tenth Plenary (enlarged) meeting of the struggling to implement the "two belt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one center and four Huaihua provide according to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论文 引言 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开始在路边种树,有了进行道路绿化的意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命令在所有街道旁都要种上树,地方官吏就遵旨在他出巡行进的道路上,清水泼街,黄土垫道,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XX作为六朝古都,早在元朝建大都之时,就在“市”的道路两旁种植树木;随着“三海”水系的形成,在河岸路旁也植了树,初步有了绿化与湖光山色相辉映、游乐与园林景观相交融的景色。栽植树木不仅给道路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丰富了道路的园林景观。 解放前我国城市道路狭窄,路面质量差,有的人行道虽宽,但很少植树,只有少数几条道路上种了树,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道路绿化的雏形。解放以后,随着城市现代化道路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现代化和城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道路绿化为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提高,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

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等XX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与特色。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尽情地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各种文明,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突出地凸现出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城市中,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态效益,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kevin Lych 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资料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概述 一、相关概念 1、城市绿地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包括六大类型:公共绿地,即各种公园、游憩林荫带;居住区绿地;交通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位于市内或城郊的风景区绿地,即风景游览区、休养区、疗养区等。 城市绿地不包括: (1)屋顶绿化、垂直绿化、阳台绿化和室内绿化; (2)以物质生产为主的林地、耕地、牧草地、果园和竹园等地; (3)城市规划中不列入“绿地”的水域。 2、城市绿地系统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城市绿地系统是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从内涵上归纳,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园艺,生态和空间三种内涵: 在

城市空间环境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能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且其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还包括连接各公园,生产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风景区及市郊森林的绿色通道 和能使市民接触自然的水域。 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是指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和道路绿化与水体绿化以及重要的生态景观区域等在规划时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形成一定的布局形式。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各个城市应当针对各地不同的景观、文化、历史条件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其目的就是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最佳环境系统。具体体现在保护与改善城市自然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强化审美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

城市化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摘要21世纪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纪,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是其主要动力之一。在城市化水平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和文明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接踵而来。因此,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城市化进程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城市化指“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或者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亦或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这一集中过程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城市数目的增多和各个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从而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其过程和所涉及的领域和内容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人口城市化、非农产业城市化、地域城市化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等。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进步状况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化发展和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研究城市化发展进程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公共绿地减少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中大量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与建筑密度的不断增大使得城市绿地和建筑物的竞争异常激烈,城市绿地面积大为减少,但这种情况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而且更有部分城市在进行土地利用与开发时, 为了取得更多的生产、生活用地,不惜牺牲绿化用地,不按规划指标建设和保留绿化用地从而造成许多城市“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面积比例严重不协调, 使得城市尘土飞扬, 环境自净能力下降。如今, 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绿地的减少不但降低了城市环境的自净能力, 而且也压缩了人们的休闲空间。当前城市绿地面积的减少和建筑面积的增加, 似乎成了每一个城市发展所不可逾越的屏障。由于城市化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 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受短期经济利益的影响, 大量占用绿地、公园等进行商业性建设, 这一举措不仅破坏了城市生态平衡, 而且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灾害。这种将仅有的一点城市绿地也大搞开发建设的行为, 使得人口越来越多的城市, 人均占有绿地面积直线下降, 城市环境也在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 城市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水资源短缺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 而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与此同时, 由于水污染控制相对滞后, 使得受污染的水体逐年增加, 这一情况又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据资料统计, 在全国近700座城市中, 400座城市常年供水不足, 其中有110座城市严重缺水, 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水源污染也日趋严重。目前, 我国80%的水域、45%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90%以上的城市水源严重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也越发严重。其中水资源浪费现象是其主要原因。如: 刷牙时任水流淌、洗澡涂肥皂的时候不关淋浴喷头、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裂得不到及时的修理、用过多的水冲洗汽车、随便开启消防水龙头等。其次, 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中, 就地开采、开发可利用水资源, 跨地区、跨流域引水或者调水, 节约用水, 净化污水、废水、等方面的研究和进展程度却很慢, 由此造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程度更低。这一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水资源短缺。

浅析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侯芳

浅析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侯芳 发表时间:2019-10-11T13:19:57.1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作者:侯芳 [导读] 摘要:近年来,在国内环境景观建设方面兴起了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等绿色生态设计之风,但更多的只是提出一些概念性设计名词,没有了解景观生态设计的内涵,没有考虑到景观设计中的植物元素能不能适应当地气候及地域等环境特征,单纯认为景观中有花有草有树即为生态设计,并没有将生态学原理及运行机制真正运用到景观规划与设计中。 泰安市圣园园林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在国内环境景观建设方面兴起了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等绿色生态设计之风,但更多的只是提出一些概念性设计名词,没有了解景观生态设计的内涵,没有考虑到景观设计中的植物元素能不能适应当地气候及地域等环境特征,单纯认为景观中有花有草有树即为生态设计,并没有将生态学原理及运行机制真正运用到景观规划与设计中。鉴于此,本文对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引言 把生态规划理念合理的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使人们与自然更加亲近,在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环境的现状,让园林景观的生态作用发挥最大作用,这样能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使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1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首先,在生态理念指导下,园林景观设计将某个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基本出发点,因地制宜,有机融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努力挖掘人文价值,为人们提供文化熏陶,另一方面渗透可持续理念,引导人们反思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和压力,并引导人们树立环境保护的理念,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其次,充满自然气息的园林景观,能够促使人们回归大自然,使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贵。现代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使人们长期处于紧张、快节奏中。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自然环境在城市中存在的空间逐渐缩减,人们体验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设计和建造生态化的园林景观,人们在游览园林、欣赏景观的过程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享受清新、轻松、舒畅自然环境,帮助人们暂时从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解脱出来,进而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 最后,园林景观的设计能够带动整个园林实现良性循环,促使园林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条,构建一个小型生态循环系统,进而为周边环境的生态建设创造条件。无论是对于园林景观设计者,城市规划者,还是园林的欣赏者而言,形成一个运转正常、协调平衡的园林体系都是十分重要,因此,将生态规划理念融入其中,能够实现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自然运行规律中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2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原则 2.1整体生态功能优先 对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来说,其涉及到的理论内容非常广泛,并且相互联系,如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植物学、生态水文学等。为了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加科学,相关人员要坚持生态功能优先原则,从关联性和整体性两个角度确定生态功能。在园林景观设计和项目建设中,之所以进行生态规划,是出于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修复。为了确保生态功能优先原则能够应用到现实中,除了以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等相关的理论为基础,还需要协调好关联性治理和整体性规划两个方面,确保把各种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2.2景观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主要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由此,可以从两个方面论述景观多样性原则。①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在景观要素空间布局的形态上,多样性体现多态美,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准则,也体现了对景观管理的重视程度。②物种的多样性。避免因物种的单调导致生态自然性缺失,有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3人文性 现代园林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让城市居民感受到优美的园林景致、静谧的自然环境和雅致的人文内涵,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不仅非常重视自然环境,对人文因素的设计也十分强烈。在生态规划理念中,人文因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现代园林设计者所不可忽视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体现人与自然的互动,才能更好地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社会价值。 2.4经济性 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使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比如休息,娱乐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使用有限的资源,把设计要求达到最好,创建一个舒适的园林环境。 3城市园林景观的现状 3.1景观设计硬质过多、绿色减少现代城市园林 景观设计为了营造高档的景观形象,创造出强烈、震撼的视觉冲击,刻意规划气势恢弘的中轴线、磅礴大气的广场、形态多异的喷泉景观等超大空间,出现了大面积的硬质铺装,相对减少了绿色植物的生存空间,构成了不自然、不亲切的人工环境,忽视了绿色空间生态功能的体现。 3.2地域文化缺失、地域精神流失 我国地域广阔、特征鲜明,每个地区都在长期的孕育中,形成本地特有的文化气息及地域精神。在现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冲击下,区域景观的设计与营造,往往会为了表达某个新颖的设计主题,而改变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特征,随之也抹去了原有的地域文化及地域气息,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景象,进而导致地域精神的流失。 4生态理念指导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应用 4.1在园林景观中进行生态种植 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以最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株、本地植株或者成活率高的外来植株为选择种植的主要目标。此外,在植株的实际种植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合理分配,以保证外来植株的成活率及其健康生长,进而充分发挥植株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可以种植植株,也可以引进一些同植株密切相关的植物,以更好地体现园林植被群落的多样性、植被与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