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有股权_经营风险_预算软约束与公司业绩_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发现

国有股权_经营风险_预算软约束与公司业绩_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发现

国有股权_经营风险_预算软约束与公司业绩_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发现
国有股权_经营风险_预算软约束与公司业绩_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发现

国有股权、经营风险、预算软约束与公司业绩: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发现*

李 涛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510275)

内容提要: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本文首次采用分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国有股权对公司业绩的复杂影响。我们发现:在经营表现较差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东监督内部人的积极作用超过了行政或政治干预公司经营的消极作用;而在经营表现较好的上市公司,以上作用没有显著差异。源自国有股权并受经营风险影响的上市公司的预算软约束预期损害了所有公司的业绩。与经营表现较好的公司相比,在经营表现最差的公司,国有股东监督内部人的积极作用以及国有股权导致的预算软约束预期的消极作用都更为显著。虽然国有股权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净效果在所有上市公司中都为负,但在业绩最差的上市公司里负面作用最为突出。政策含义在于国有股权的调整应当从业绩最差的上市公司开始。

关键词:国有股权 经营风险 预算软约束 公司业绩

* 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建议。一、导 言

国有股权在转型经济中的作用一直以来都存在广泛争议(Megginson and Netter,2001)。已有研究集中于国有股东对企业的政治或行政干预和对内部人监督的比较(Li,2000),郑红亮(1998)把它总结为国有股东给公司治理结构带来的两难问题。首先,国有股东的政治或行政干预损害了公司业绩。一方面,国有股东的政治目标使得它们对公司资源配置的干预背离了利润最大化原则,损害了企业表现(Shleifer and Vishny,1994);另一方面,国有股东的多重目标(创造利润、进行管制、提供公共物品)也会降低企业绩效(Bai e t al.,2000)。其次,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情况下,作为一种次优安排,国有股东对企业内部人的监督提高了公司业绩。与其它分散的中小股东相比,作为大股东的国有股东,有更大的动机和能力来监督公司管理人员,防止或减少内部人控制,改善公司经营管理(Li,2000)。

实证分析也沿着以上比较的思路,对国有股权的作用有着不同的发现。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 Xu and Wang(1999)和Sun and Tong(2003)都发现国有股权损害了公司业绩,而Sun et al.(2002)和李涛(2002)却得出了相反结论;Tian(2002)指出国有股权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较低的国有股权比重会损害公司业绩,而较高的国有股权比重起到了相反作用。然而,我们认为,以往的实证研究忽视了两个重要问题。

首先,预算软约束是国有股权影响公司业绩的一个重要渠道。Li(1992)指出国有股权是产生预算软约束的一个充分条件。预算软约束强调的是公司发生亏损时政府给予帮助的预期对经理人动机的负面影响。虽然从事后上市公司的实际业绩来看,发生亏损的比例较低;然而事先经理人难以准确预期事后的经营结果。因此,从事先角度分析,公司经营风险越高,经理人预期事后公司出

现亏损的数额可能越大,从而事后获得国有股东帮助的预算软约束预期也越强,因此他们事先的努力程度越低,这会损害公司事后业绩。因此,公司经营风险越高,国有股权导致的预算软约束预期就越强,公司事后的经营业绩越差。

其次,不论是国有股东对企业的政治或行政干预以及对内部人的监督,还是国有股东带来并受经营风险影响的预算软约束预期,都可能受到公司业绩的影响。由于上市公司经理人比其它利益相关者更了解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经理人事先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期公司事后经营水平的大概相对位置 。

考察国有股东的政治或行政干预和对内部人的监督,与事后业绩较差的公司相比,在事后业绩较好的公司,国有股东政治或行政干预的消极影响可能超过了监督内部人的积极效果。这是因为:一方面,在事后表现较好的公司,国有股东缺乏提高监督水平的动机,而更多地支持经理人的决策(Bai et al.,2004a)。这是由于较好的业绩证明了管理层的能力,而且国有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也是有成本的。而在事后表现较差的公司,不良业绩使得政府感觉有损脸面(Bai et al.,2004a),而且为了保证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能够有效利用,国有股东监督公司经营的动机更强。因此,与事后业绩较差的公司相比,在事后业绩较好的公司,国有股东监督内部人的作用会更弱。另一方面,在事后业绩较好的公司,国有股东会花费更多的公司资源在各种非利润目标上,这是因为公司良好的经营表现提供了更多资源供国有股东控制。而在那些事后业绩较差的公司,经营不善使得公司可供国有股东控制的资源减少,从而限制了它们对公司资源配置的政治或行政干预。因此,与事后业绩较差的公司相比,在事后业绩较好的公司,国有股东的政治或行政干预会更强。虽然理论上难以断定在业绩较好和较差的公司,国有股东的政治或行政干预和监督内部人的净效果究竟如何,但是,比较国有股东在以上两类公司的作用,我们预期,与事后业绩较好的公司相比,在事后业绩较差的公司,由于国有股东监督内部人的作用更强,而政治或行政干预更弱,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会更显著。

分析预算软约束的作用,与事后业绩较好的公司相比,在事后业绩较差的公司,经理人事先预测公司事后经营表现较差。如果此时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较高,那么他们会进一步预期事后较差的业绩可能导致更大的亏损,此时国有股东的存在导致了他们的预算软约束预期 ,降低了其事先努力程度,从而损害了公司事后的经营表现。虽然源自国有股权并受经营风险影响的预算软约束预期会损害所有上市公司的经营表现,但我们认为,与事后业绩较好的公司相比,在事后业绩较差的公司,较高的经营风险会使得经理人的由于国有股东的存在所产生的预算软约束预期更高,这更多地降低了其事先努力程度,表现为国有股东在公司经营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对公司绩效的消极影响越强。

此外,有几点认识值得澄清。首先,在事后业绩不同的情况下,国有股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可能不同,这不同于国有股权的内生性论述(李涛,2002)。内生的国有股权强调的是国有股权比重的决定会受到公司业绩的影响,即国有股权的形式(比重)受公司业绩的影响,而本文强调的是国有股权的功能(作用)受公司业绩的影响。为了避免国有股权内生性的干扰,我们采用了滞后一年的自变量。这种设定也符合我们基于事先和事后以及经理人预期的行为解释。其次,由于数据所限,本文的国有股权比例变量采用了直接的比例形式,而不是控股国有股权比例(Bai e t al.,2004b)。虽然控股国有股

本文对上市公司获得银行贷款的预算软约束问题不作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并没有假设经理人能够事先准确预测公司事后的经营表现。即使公司经理人具有信息优势,这种对

事后绝对经营水平的准确预测也是一个过强的假设。我们采用了一个较弱也较为现实的假设:尽管公司经营存在着不确定性,经理人难以事先预料事后精确的公司业绩,但是他们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事后公司业绩的相对水平,即与其它上市公司相比,本公司事后根据经营状况的相对位置(如以10%、30%、50%、70%、90%等百分位分布计)。

东能更方便地实现其政治或行政干预和对内部人的监督,并且更可能导致预算软约束。但是,即使没有控股地位,国有股东也能发挥以上作用。这是因为,通过政府的行政力量,国有股东能够显著影响经理人决策。Chang and Wang (2004)和C hen et al.(2004)都提供了有关证据。我们预期,采用国有控股股东定义,本文的结果将得到加强。这也是今后研究的一个可能拓展方向。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我们将同时考察国有股权对公司业绩的两组作用机制,一是国有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政治或行政干预和对内部人的监督,二是源自国有股权并受经营风险影响的上市公司的预算软约束预期。更重要的是,我们也会研究以上两组作用机制在不同业绩的公司中可能的不同作用,而分量回归方法为此提供了合适的计量模型。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节介绍了本文的分析变量和数据样本,第三节描述了有关变量的统计结果,第四节给出了我们的分量回归模型,第五节汇报了回归分析结果,第六节总结了实证发现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分析变量和数据样本

(一)分析变量

我们采用了三组会计指标来衡量公司业绩,包括资产收益率(ROA )、净资产收益率(ROE )、息

税前利润率(EB ITS ) ,这使得分析结果更为全面。为了比较国有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政治或行政干预和对内部人监督的不同作用,我们引入了国有股权比例(state -ratio )。采用适当的经营风险指标来考察与国有股东相关的预算软约束预期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也是本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采用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和其它应收款在总资产中的比例(即应收款比例,recl -ratio )来测度经营风险。应收项目比例越高,未来难以收回的可能性越大,经营风险就越高 。因此,应收款比例与国有股权比例的乘积(recl -state -ratio )可以用来衡量受经营风险影响的国有股权比例,二者较高的乘积对应较高的预算软约束预期。当然,经营风险还可能直接影响公司经营,因此我们也需单独考虑应收款比例。

上市公司业绩除了受国有股权影响外,其它因素也需考虑。外资股比例(foreign -ratio )虽然在总量上很小,但也可能通过影响公司治理结构来影响公司业绩(Sun and Tong,2003)。作为参照变量的流通股比例(包括可交易A 股和职工股,tradable -A -ratio )没有包含在回归方程中,这避免了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出现。法人股比例(legal -person -ratio )和国家股比例高度负相关,因此也排除在回归方程之外。公司规模对经营业绩有着不同影响:一方面,大型公司能够享受规模经济和市场力量的好处;另一方面,小型公司的经理人对战略性、经营性活动的控制能力更强(Williamson,1967)。我们采用销售收入的自然对数值来测量公司规模(sizea )。资本结构对公司业绩的不同影响表现为:较高的负债比例一方面减轻了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Grossman and Hart,1980),另一方面会迫使经理人行为过于保守(Myers,1977)。我们使用了长期债务比例(LLE )来表征资本结构。资本销售额比例(K -S )反映了公司要素投入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Bai et al.,2004b);主营收入销售额比例(Y -S )控制了利润操纵对公司业绩的作用(Chen and Yuan,2004)。此外,公司的上市年龄(Aharony et al.,2000)、销售额增长(Caves,1992)、行业属性(Schmalense,1985)、宏观经济状况(Joh,2003)、上市地点(Sun and Tong,2003)都可能影响公司业绩,因此我们引入了以下相应变量:上市年龄(list -age )、销售额增长率(sales -growth )、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行业(Utility ,作为基准行业)、房

需要承认的是,由于上市公司可能的会计操纵,应收款比例还可能反映了利润操纵的程度(Jian and Wong,2003)。但是利润操纵也部分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因此,我们的经营风险指标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

我们并未采用市场价值指标,如Tobin s q 。对中国股票市场不完善的普遍批评使得采用会计指标更为可取(Sun and Tong,

2003)。

地产行业(Estate)、综合行业(Conglomerate)、制造业(Industrial)、商业和贸易业(Commercial) 、1996年虚拟变量(year96,作为基准年份)、1997年虚拟变量(year97)、1998年虚拟变量(year98)、1999年虚拟变量(year99)、2000年虚拟变量(year00)、上交所虚拟变量(SHSE)。

考虑到股权结构的内生性可能(李涛,2002),在回归分析中我们采用了滞后一年的回归变量形式,对应的变量分别为state-ratio-lag、recl-state-ratio-lag、recl-ratio-lag、foreign-ratio-lag、sizea-lag、LLE-lag、K-S-lag、Y-S-lag、sales-gro wth-lag。

(二)数据样本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香港理工大学和深圳国泰安公司提供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CSMAR)。样本的起始时间为1994年,这是因为1993年开始的会计改革使得以1994年为界的前后会计数据不具可比性。样本的结束时间是2000年,即公司上市实行配额制的最后一年。2001年核准制取代了配额制。配额制下,企业必须从有关政府机构手中获得上市额度方可上市,具有强烈的政府行政分配资源色彩;而核准制下,券商推荐、发行委员会审核成为企业上市的唯一途径,市场配置资源的特征凸现出来。与Wang et al.(2004)一致,考虑到不同股票发行制度下上市公司可能的系统性差异,我们集中考察了配额制下的上市公司。1994年到2000年期间,中国上市公司总数为1005家。由于会计数据的不同含义,我们首先去掉了金融行业上市公司(Sun and Tong,2003),其次还剔除了一些会计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考虑到我们主要的回归变量采用了滞后一年的形式,最终的数据样本是面板数据格式,包括1996年到2000年的共计645家上市公司。

三、变量统计结果

上市公司业绩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公司之间有着相当差异(Sun and Tong,2003),因此基于传统均值回归方法的实证研究可能存在问题。图1描绘了不同业绩指标在1996年到2000年间的分量分布情况。观察三组分布图,我们发现:首先,比较较差的上市公司(如业绩表现在最差的10%水平)和其它相对较好的上市公司,公司业绩的年度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较差公司的业绩波动最强,而且它们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其次,三组会计指标的均值都低于中位数,这说明上市公司的业绩分布呈现向左集中倾向,即上市公司并非均匀分布,而是较差的公司占主导地位。

不同会计业绩指标以及主要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都远远低于门槛系数0 7。特别是state-ratio-lag和recl-state-ratio-lag、recl-state-ratio-lag和recl-ratio-lag的相关系数分别仅为0 4617和0 4823,这确保了我们对国有股权作用机制的系统检验在计量上的可行 。

四、计量模型

考虑到国有股东的行政或政治干预和对内部人的监督以及相关的预算软约束机制都受到公司业绩的影响,并且由于相对信息优势,公司经理人能够事先对公司事后经营表现的相对水平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期,我们的回归模型需要引入公司事后业绩的分布来研究国有股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与传统的均值回归(mean regression)方法不同,本文采用了分量回归(quantile regression)方法。分量回归方法由Koenker and Basset(1978)首先提出,是传统的条件均值最小二乘法到一系列不同分量方程的一个扩展,从而允许任何解释变量的影响能够随着被解释变量的不同分布而异。此外,在数据存在较大的异常值或残差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分量回归方法要比均值回归方法更为可靠(Mata and Machado,1996)。

基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不同性质(Sun and Tong,2003),我们的样本没有考虑这类公司。

篇幅所限,在这里我们没有汇报具体的相关分析结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向作者索取。

图1a ROA的演化:1996 2000

图1b ROE的演化:1996 2000

图1c EBITS的演化:1996 2000

根据Buchinsky(1998)的总结,分量回归模型可以描述如下:

y i=x i +u i

quant (y i|x i)=x i

quant (u i|x i)=0

其中,y i是被解释变量,x i是解释变量, 是和 th分量对应的回归系数,u i是相应的残差项。给定x i和y i的 th条件分量为quant (y i|x i),等于x i 。通过在[0,1]区间内连续地提高 值,我们能够得到给定x条件下y的整个条件分布。 的估计值是以下最小值问题的线性规划解(Koenker and Basset,1978):

min

1

n ( i :y i x i

|y i -x i |+

i :y i

(1- )|y i -x i |)

因此,我们的计量模型可以刻画为:

quant (y it |x it )= 0+x it 0+z t

(1)

其中y it ,是公司业绩的会计指标,即ROA 、ROE 、EB ITS 。z t 包括那些仅受时间影响的回归变量,如year 96、year 97、year 98、year 99、year 00。x it 则包括其它回归变量,如state -ratio -lag 、recl -state -ratio -lag 、recl -ratio -lag 、foreign -ratio -lag 、sizea -lag 、LLE -lag 、K -S -lag 、Y -S -lag 、list -age 、SHSE 、Estate 、Conglomerate 、Industrial 、Commercial 等。B uchinsky (1995)建议使用bootstrap 方法估计回归系数的方差矩阵。与文献一致,我们将bootstrap 次数设为1000。

五、回归结果

根据分量回归方程(1),我们展开实证分析。分量值 分别取0 1、0 3、0 5、0 7、0 9,即考虑以10%、30%、50%、70%、90%为界的公司业绩分布情况,这使得我们可以全面考察解释变量可能因公司业绩而异的不同影响 。表1a 、2a 、3a 分别汇报了采用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息税前利润

率作为公司业绩指标时的回归结果。为了比较分量回归结果和传统均值回归结果,我们还汇报了简单回归、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回归结果。F 检验用来比较单独的国有股权比例和受经营风险影响的国有股权比例的回归系数是否在不同业绩表现的公司中存在显著统计差异。表1b 、2b 、3b 汇报了回归系数比较的F 检验结果。

采用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业绩指标,表1a 和1b 显示:首先,在公司业绩指标低于最好的10%的上市公司,单独的国有股权比例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而在业绩表现最好的10%以内的那些公司,相应的回归系数不显著。这说明国有股东在那些经营表现不是最好(如低于最好的10%)的上市公司里可能更加有效地监督了公司经理人,而同时减少了对公司资源的政治或行政控制;但在那些经营表现最好(如最好的10%以内)的上市公司,以上积极和消极作用相近,相互抵消。这种国有股东的行政或政治干预和监督内部人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净效果差异也对模糊的理论预期给出了明确的实证结果。比较单独的国有股权比例在不同业绩公司之间的回归系数差异,F 检验结果显示:业绩最差(如最差的10%以内)的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比例回归系数要显著高于其它业绩相对较好(如高于最差的10%)的上市公司的相应回归系数。正如我们所预期,与那些业绩相对较好的上市公司相比,在业绩最差的上市公司里,由于国有股东对内部人的监督更为积极有效,因而对公司资源配置的政治和行政干预受到更多的限制,因此净效果表现为国有股东更为突出的积极作用。

其次,受经营风险影响的国有股权比例的回归系数在所有的分量回归方程中都显著为负。与我们的理论预期一致,如果上市公司事先面临的经营风险越高,那么经理人对公司事后出现更大亏损的预期越强,此时更高比例的国有股权会使他们的预算软约束预期越强,这降低了他们的事先努力程度,从而降低了事后公司业绩。比较受经营风险影响的国有股权比例在不同业绩公司之间的回归系数差异,F 检验结果显示:业绩最差(如最差的10%以内)的上市公司的受经营风险影响的国有股权比例的回归系数要显著低于其它业绩相对较好(如高于最差的10%)的上市公司的相应回

我们同样尝试了更为密集的分量划分,从10%分位开始,以10%为增量单位,直到90%分位。但是结果并无显著差异。

为了使我们的分析直观明了,我们汇报了基于更为概括的分量划分的回归结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向作者索取更加详尽的分量回归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回归方程(1)没有控制个体效应变量。正如Koenker(2004)指出,如果将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引入分量回

归模型,技术处理难度将非常之大,但是不能保证回归系数的效率更高。而即使没有控制个体效应,回归系数的一致性也可以保证。因此,我们采用了技术处理较为简单但又不失回归系数的一致性与效率的混同分量回归模型。

归系数。同样如我们所预期,与事后业绩表现相对较好的上市公司相比,在事后业绩表现最差的那些公司,经理人事先预期经营风险造成较大亏损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对国有股东提供帮助的预算软约束预期越强,这更加降低了他们的事先努力程度,因此结果表现为受经营风险影响的国有股权更为突出的消极影响。

表1a以RO A为业绩指标的分量回归结果

10%30%50%70%90%OLS Fi xed e ffec t Rando m ef fect

stat e

-

rat io-l ag0 0644***0 0216***0 0221***0 0205***0 01250 0771***0 0594*0 0754***

(4 01)(3 02)(3 20)(3 29)(1 15)(4 24)(1 86)(5 62)

recl-st ate-ratio-lag-0 3406***-0 1022***-0 1243***-0 1165***-0 1256***-0 3244***-0 3051***-0 3107*** (-4 89)(-4 17)(-5 05)(-5 75)(-4 83)(-4 36)(-3 93)(-7 55)

recl-rat io-l ag-0 1121***-0 0912***-0 0745***-0 0756***-0 0622***-0 0855***-0 0734***-0 0748*** (-2 86)(-3 28)(-4 22)(-4 76)(-4 58)(-4 66)(-2 98)(-4 76)

f oreign-ratio-lag-0 1137**-0 0373**-0 0324***-0 0385***-0 0855***-0 0644***0 0405-0 0625**

(-2 03)(-2 34)(-2 86)(-4 03)(-4 95)(-2 99)(0 20)(-2 30) sizea-lag0 0165***0 0062**0 0044**0 0040**0 0060***0 0110***0 00520 0106***

(2 81)(2 07)(2 02)(2 32)(3 41)(4 69)(0 72)(4 64)

LLE-la g-0 0417**-0 0312***-0 0329***-0 0332***0 0126-0 00860 0126-0 0060 (-2 02)(-3 75)(-4 80)(-4 67)(0 45)(-0 39)(1 34)(-0 90)

K-S-lag-0 0067-0 0031-0 00010 00040 00010 0004**0 0005*0 0004

(-1 22)(-1 20)(-0 04)(0 31)(0 15)(1 97)(1 73)(1 64)

Y-S-lag0 2048***0 1126***0 0744***0 0678***0 0522***0 0924**0 0613***0 0866***

(6 83)(6 14)(5 07)(4 81)(2 61)(2 54)(4 80)(8 86)

list-age-0 0130***-0 0060***-0 0053***-0 0050***-0 0037**-0 0102***-0 0129***-0 0105*** (-3 62)(-4 27)(-5 43)(-4 78)(-2 01)(-4 90)(-5 26)(-4 72) salegro w-lag0 0043*0 00260 00450 0046**0 00270 0089***0 00170 0070***

(1 72)(0 85)(1 54)(2 05)(0 59)(2 96)(0 57)(2 71)

其它控制变量a是是是是是是是是

c onst ant-0 3007**-0 0599-0 02100 00110 0041-0 1653***-0 0464-0 1551***

(-2 27)(-0 94)(-0 44)(0 03)(0 10)(-3 24)(-0 33)(-3 35)

Nu mber of obs.17491749174917491749174917491749 Pseudo R20 19420 11930 11210 11430 1976R2=0 1545Wi thin R2=0 0796Wi thin R2=0 0705

Be tween R2=0 1323Be tween R2=0 2134

Overall R2=0 1173Overall R2=0 1544 注:括号中是t统计结果,*(**,***)分别表示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达到了10%(5%,1%)。Bootstrap的次数为1000。

a其它控制变量包括行业变量、时间变量和上市交易所变量。

表1b回归系数的等价性检验(F检验)

回归变量

sta te-ratio-lag30%50%70%90%

10%8 27***7 66***8 21***8 02***

30%0 010 030 61

50%0 110 84

70%0 56

recl

-state

-

r a tio

-

lag30%50%70%90% 10%13 74***11 60***10 44***8 81***

30%0 580 230 5

50%0 040 06

70%0 17

注:***表示F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达到了1%。

st ate-ratio-lag0 1365***0 0373***0 01250 00770 01270 9737-0 61560 9737

(3 50)(2 61)(1 28)(0 83)(0 48)(1 33)(-0 17)(0 78)

recl-stat e-rat io-l ag-0 6004**-0 1805***-0 0796**-0 0912***-0 1501**-0 64340 2416-0 6478 (-2 54)(-3 40)(-2 57)(-3 08)(-2 09)(-0 97)(0 03)(-0 16)

recl-rati o-la g-0 2041**-0 1817***-0 1547**-0 1634***-0 1978**-0 23560 0857-0 2215 (-2 38)(-3 56)(-2 66)(-3 48)(-2 12)(-0 56)(0 21)(-0 45) foreign-ratio-lag-0 0366-0 0659**-0 0989***-0 0735***-0 1117***0 7210-0 16900 7210 (-0 22)(-2 18)(-3 67)(-3 79)(-3 28)(0 98)(-0 01)(0 30) sizea-lag0 0365**0 0161**0 0124***0 0124***0 0105**0 02810 50080 0281

(2 36)(2 57)(2 78)(4 08)(2 49)(0 84)(0 60)(0 13)

LLE-lag-0 3083***-0 0453-0 0283*-0 01340 0582-0 03190 1830-0 0319 (-3 57)(-1 28)(-1 72)(-0 92)(1 43)(-0 27)(0 17)(-0 05)

K-S-l ag-0 0299-0 0091-0 00160 00070 00010 00970 01270 0097 (-1 58)(-1 22)(-0 40)(0 33)(0 06)(1 03)(0 36)(0 38)

Y-S-lag0 5026***0 2214***0 1322***0 0974***0 0563**1 34991 37751 3499

(5 29)(5 81)(5 14)(5 50)(2 15)(1 51)(0 93)(1 39)

list-age-0 0341***-0 0075***-0 0060***-0 0032**-0 0022-0 1201-0 2633-0 1201 (-3 42)(-2 92)(-2 96)(-2 12)(-0 58)(-1 22)(-0 92)(-0 58)

sal egro w-lag0 01090 00750 0119**0 0108**0 0264**0 1258-0 1267011258 (1151)(1142)(2114)(2118)(2117)(1143)(-0137)(0148)

其它控制变量a是是是是是是是是

c onsta nt-015798*-012263-011431-011249**-010247-018748-917106-017618

(-1175)(-1164)(-1148)(-1199)(-0127)(-1108)(-0159)(-0118) Num be r of obs.17491749174917491749174917491749

wit hi n R2=010048wi thi n R2=010037

Bet we en R2=0Bet ween R2=010068 Pse udo R2010401010245010198010156010274R2=010051Ove ral l R2=010016Ove rall R2=010051注:括号中是t统计结果,*(**,***)分别表示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达到了10%(5%,1%)。Bootstrap的次数为1000。

a其它控制变量包括行业变量、时间变量和上市交易所变量。

表2b回归系数的等价性检验(F检验)

回归变量

sta te-ratio-lag30%50%70%90%

10%7147***11122***11115***7144***

30%4155**5103**0189

50%01320

70%0105

recl

-state

-

r a tio

-

lag30%50%70%90% 10%3150*5103**4158**3144*

30%5121**3108*0117

50%01170188

70%0179

注:*(**,***)分别表示F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达到了10%(5%,1%)。

st ate-ratio-lag011684***010481***010229*010140010108218671610725***313885*** (2176)(3107)(1178)(0174)(0138)(1134)(3104)(3171)

recl-stat e-rat io-l ag-017211**-011576***-011435***-011608***-011457-1217658-2415768***-1413214*** (-2143)(-2183)(-3178)(-2174)(-1151)(-1115)(-5107)(-5139)

recl-rati o-la g-012435**-012042***-011805***-011986***-011523*-314536-817546***-510726*** (-2128)(-2197)(-3107)(-3102)(-1188)(-1120)(-4183)(-5178) foreign-ratio-lag010950-010545-010646**-010552*-011127***016130714293019620 (0136)(-1128)(-2116)(-1194)(-3153)(0195)(0159)(0149) sizea-lag-010127-010011-010061-010171***-010*********-016387013206** (-0115)(-0113)(-1149)(-2164)(-0159)(1159)(-1140)(2101)

LLE-lag010059-010283-0101000010037010082-015796-017196-016539 (0104)(-1113)(-0155)(0115)(0116)(-0188)(-1122)(-1148)

K-S-l ag-011229-010***********010************-010362-010424**-010348** (-0168)(-0110)(2151)(1103)(2175)(-0153)(-2122)(-2115)

Y-S-lag110270***015583***015510***015544***014731***-011992-110530-014366 (3123)(8184)(19115)(11139)(8106)(-0125)(-1132)(-0169)

list-age-010048-010108***-010065***-010061**-010095**010*********-010026 (-0128)(-3156)(-3152)(-2117)(-2114)(0109)(0180)(-0102)

sal egro w-lag-010011010054010086*010*********-011338018449***011205 (-0104)(1107)(1171)(0189)(0190)(-0155)(4152)(0174)

其它控制变量a是是是是是是是是

c onsta nt014027011446012537***015163***012748-5161071119007-513314*

(0122)(0179)(2175)(3148)(0187)(-1150)(1133)(-1166) Num be r of obs.17461746174617461746174617461746

Pse udo R2010645010501010874011286012174R2=010301Wit hi n R2=010576Wi thin R2=010379

Bet we en R2=0Bet ween R2=010276

Ove ral l R2=010086Ove rall R2=010286注:括号中是t统计结果,*(**,***)分别表示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达到了10%(5%,1%)。Bootstrap的次数为1000。

a其它控制变量包括行业变量、时间变量和上市交易所变量。

表3b回归系数的等价性检验(F检验)

回归变量

sta te

-ratio

-

lag30%50%70%90% 10%4154**6101**6163**5127**

30%3186**3163*1155

50%01390121

70%0102

recl

-state

-

r a tio

-

lag30%50%70%90% 10%4119**3186**3155*3136*

30%010*********

50%01150

70%0105

注:*(**)分别表示F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达到了10%(5%)。

我们还发现,应收款比例的回归系数在所有分量回归方程中都显著为负,这反映了上市公司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差,高风险更容易导致高损失,而不是高收益。外资股权比例的回归系数总是显著为负,这说明外资股东由于通常持有较少股份,它们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可能更多地采取了搭便车行为(Sun and Tong,2003)。公司规模的回归系数总是显著为正,这反映了大型公司享受更多的规模经济和市场力量,这种收益远远超过了它们可能因对灵活项目控制力减弱而造成的损失。除了90%的分量方程,长期债务比例的回归系数都显著为负,这说明在那些业绩不是最好的上市公司中,更高的债务比例增强了经理人的保守行为,而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的减轻并不足以弥补这种损失。主营收入销售额比例的回归系数总是显著为正,这说明进行非主营业务收入操纵的公司的业绩较差。公司上市年龄的回归系数总是显著为负,这反映了公司上市效果的递减效应(Wang et al1,2004)。此外,我们发现资本销售额比例和销售额增长率对资产收益率有着不显著或者不稳定的影响。

采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业绩指标,表2a和2b显示了与资产收益率回归结果相似并且加强了的发现。国有股东在最差的30%的上市公司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而且与其它业绩相对较好的公司相比,业绩最差(如最差的10%以内)的公司里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更加突出。受经营风险影响的国有股权通过经理人的预算软约束预期对公司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而这种负面影响在业绩最差(如最差的10%以内)的公司里更为突出。此外,长期债务比例对净资产收益率的作用变得不稳定,而其它解释变量的发现没有显著变化。采用息税前利润率作为公司业绩指标,表3a和3b同样显示了类似发现。在低于以中位数计的平均息税前利润率的上市公司里,国有股东都显著提高了公司业绩;而且与其它经营较好的公司相比,国有股东在业绩最差(如最差的10%以内)的公司里的积极作用更为突出。除了经营最好的上市公司(如最好的10%以内),在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里,受经营风险影响的国有股权都损害了公司业绩,而且这种消极作用在经营表现最差(如最差的10%以内)的公司里更为突出。与表1的其它回归结果相比,外资股东、企业规模以及长期债务比例的作用变得不再显著或稳定,而其它解释变量的发现仍然相似。

考虑到国有股权影响公司业绩的两种机制,即对公司的行政或政治干预和对内部人的监督,以及源自国有股权并受经营风险影响的预算软约束预期,以及这两种作用机制在不同经营表现公司中的不同作用,计算国有股权比例变动对公司业绩的净效果成为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除了考虑不同分量回归方程中两组国有股权变量的不同回归系数外,我们还需计算表征经营风险的应收款比例受不同分量影响的加权均值1。表4给出了计算结果。不论采取何种会计指标,假设国有股权比例提高1%,它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净效果都为负。但是,这种净的消极影响因公司业绩分布而异。与经营表现较好的公司相比,经营表现最差(如最差的10%以内)的公司受到国有股权影响的净的负面效果最大:资产收益率降低010005,净资产收益率降低010006,息税前利润率降低010007。这也说明,与经营表现较好的上市公司相比,虽然在业绩最差的公司里国有股东对内部人的监督最强,但是这些公司源自国有股权的预算软约束预期也最高,而且后者的消极作用远远超过了前者的积极影响。

最后,比较所有三组业绩指标的分量回归结果与包括简单回归、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在内的传统均值回归结果,我们发现:传统的均值回归虽然有时也能得出国有股权对公司业绩的积极作用以及受经营风险影响的国有股权对公司业绩的消极作用(如表1和表3),但是它们并不能区别国有股权在不同经营表现的上市公司里的不同作用,而这恰恰是本文的贡献所在。

1加权均值的计算参考方程(1),对应大于或小于业绩指标的临界值,权重分别为H和1-H。

表4国有股权比例提高1%对公司业绩的净效果分析

业绩指标分量分布国有股权有关变量的回归系数应收款比例的加权均值净效果q uantile state-ratio-la g recl-state-ratio-la g

ROA

10%010644-013406013297-010005

30%010216-011022012699-010001

50%010221-011243012444-010001

70%010205-011165012280-010001

90%0a-011256012276-010003 ROE

10%011365-016004013296-010006

30%010373-011805012674-010001

50%0a-010*********-010002

70%0a-010*********-010002

90%0a-011501012396-010004 EB ITS

10%011684-017211013246-010007

30%010481-011576012629010000

50%010229-011435012444-010001

70%0a-011608012366-010004

90%0a0a0122410

注:国有股权有关变量的回归系数来自表1、2、3。应收款比例的加权均值计算以不同分量分布值为权重。

a对于不显著的回归系数我们取0。

六、结论及政策含义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采用分量回归方法,我们发现:国有股东的确通过两组渠道来影响上市公司业绩,一是国有股东对公司的政治或行政干预以及对内部人的监督,二是源自国有股权并受经营风险影响的上市公司预算软约束预期;而且以上两组渠道的作用在不同业绩的上市公司里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在业绩较差(如最差的30%以内)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东监督内部人的积极作用显著超过了行政或政治干预公司经营的消极影响,从而表现为国有股权对公司业绩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在业绩较好(如最好的10%以内)的上市公司,正反作用比较接近,表现为国有股权对公司业绩的不显著影响。受经营风险的影响,国有股权使上市公司存在预算软约束预期,这降低了公司经理人事先的努力程度,损害了公司业绩,表现为受经营风险影响的国有股权对公司业绩显著的负面影响。区分不同经营表现公司中以上机制的不同作用,我们发现,在业绩最差(如最差的10%以内)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对内部人监督的积极作用以及源自国有股权并受经营风险影响的预算软

约束预期的消极影响都更为突出。传统的均值回归模型难以反映国有股权影响公司业绩的两种机制随公司经营表现不同而异的可能。比较两种机制的净效果,虽然提高国有股权比例会毫无例外地降低公司业绩,但这种降低幅度在那些业绩最差(如最差的10%以内)的上市公司里最为突出,这也反映了国有股东带来的预算软约束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的发现对于调整国有股权有着直接的政策含义。虽然国有股权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净效果在所有的上市公司都为负,但在那些经营表现最差的上市公司中,由于经理人具有最强的预算软约束预期,国有股权对公司业绩的净的负面影响最大,因此,国有股权的战略调整应该始于那些经营表现最差的上市公司,重点解决国有股东给上市公司带来的预算软约束预期。

参考文献

李涛,2002,5混合所有制公司中的国有股权)论国有股减持的理论基础6,5经济研究6第8期。

郑红亮,1998,5公司治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6,5经济研究6第10期。

Aharony,J oseph,Lee,Chi Wen Jevons,and Wong,T.J.,2000,Financial Pac kagi ng of IPO Firms in China,Journal o f Ac counting Research38,103)1261

Bai,Chong2En,Li,David D.,Tao,Zhigang and Wang,Yijiang,2000,A Multi tas k theory of State Enterprises Reform,Journal o f Comparative Economics28,716)738.

Bai,Chong2En,Liu,Qiao,and Song,Frank M.,2004a,Bad Ne ws i n Good Ne ws:Propping and Tunnelling Evidence from China,Worki ng Paper.

Bai,Chong2En,Li u,Qiao,Lu,Joe,Song,Frank M.,and Zhang,Junxi,2004b,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 arket Valuation in Chi na, Journal o f Comparative Economics32,599)616.

Buc hins ky,Mos he,1995,Estimati ng the As ymptotic Covariance M atri x for Quantile Regres sion Models:A Monte Calro Study,Journal o f Econometrics65,109)154.

Buc hins ky,Moshe,1998,Recent Advances in Quantile Regressi on Models:A Prac tical Guideline for Empi rical Research,Journal o f Human Re source s33,88)126.

Caves,Richard E.,1992,Industrial Efficiency in Six Nations,Cambri dge,Mass:MIT Pres s.

Chang,Eric C.,and Wang,Sonia M.L.,2004,Political Control and Performance in Chi na.s Listed Fi rms,Journal o f Comparative Economics32,617)636.

Chen,Kevin C.W.,and Yuan,Hongqi,2004,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apital Res ource Allocation:Evidence from China.s Accounting2 Based Regulati on of Rights Iss ues,The Accounting Re vie w74,645)665.

Chen,Dong2Hua,Fan,Joseph P.H.,and Wong,T.J.,2004,Poli tically2Connected CEOs,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Pos t2IPO Performance of China.s Partially Privati zed Firm,Working Paper.

Gross man,Sanford and Hart,Oliver,1980,Takeover Bids,the Free2Rider Proble m,and the Theory of the Corporation,Bell Journal o f Economics11,42)64.

Jian,Ming and Wong,T.J.,2003,Earnings Manage ment and Tunnelling through Related Party Trans ac tions:Evidence from Chinese Corporate Groups,Working Paper.

Joh,Sung Wook,2003,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Profitability:Evi dence from Korea before the Economic Crisis,Journal o f Financial Ec onomics68,287)322.

Koenker,Roger,2004,Quantile Regression for Longitudinal Data,Working Paper.Koenker,Roger,and Basse tt,Gilbert Jr.,1978, Regression Quantiles,Ec onometric a46,33)50.

Li,David D.,1992,Public O wnership as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Soft Budget Cons traint,Center for Research on Economic and Social Theory and Department of Econo mics,Worki ng Paper93)07,Uni versity of Michigan.

Li,Davi d D.,2000,Insider Control https://www.doczj.com/doc/d918129674.html,ernment Control:A Study of China.s State Enterpri se Reform,Worki ng Paper.

Lind,Douglas A.,Marchal,William G.,and Mason,Robert D.,2002,Statis tical Techniques in Business and Economics,MaGra w2Hill, Irwin.

Mata,Jose,and Machado,Jose A.F.,1996,Fi rm Start2Up Size:A Condi tional Quantile Approach,European Ec onomic Rev ie w40,1305)

1323.

Meggi nson,Willi am L.and Netter,Jeffry M.,2001,From State to Market:A Survey of Empirical Studi es on Privatization,Journal o f Economic Literature39,321)389.

Myers,Stuart,1977,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ournal o f Financ ial Economics5,147)175.

Schmalensee,Richard,1985,Do Market Differ Much?,Americ an Economic Revie w75,341)351.Shleifer,Andrei and Vishny,Robert, 1994,Poli ticians and Fi rms,Quarte rly Journal of Economic s94,995)1025.

Sun,Qian,and Tong,Wi lson H.S.,2003,China Share Issue Privatization:The Extent of Its Success,Journal o f Financ ial Economics70, 182)222.

Sun,Qian,Tong,Wils on H.S.,and Tong,Jing,2002,How Does Government Ownership Affect Fi rm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Chi na. s Pri vatization Process,Journal o f Business,Finance&Accounting29,1)27.

Tian,Lihui,2002,Government Shareholding and the Value of China.s Modern Firms,Working Paper,London Business School.

Wang,Xi aoz hu,Xu,Li xin Colin,and Zhu,Tian,2004,State-Owned Enterprises Goi ng Public:The Case of China,Ec onomics o f Transition12,467)488.

Xu,Xiaonian,and Wang,Yan,1999,Owners 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ese Stock Companies,China Economic Re view 10,75)98.

Williamson,Oli ver,1967,Hierarchical Control and Optimum Firm Size,Journal o f Political Economy75,123)138.

State Ownership,Operational Risk,Soft Budget Constraint,

and Firm Performance: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Li Tao

(Lingnan College at the Sun Yat2sen Universi ty)

Abstract:Based o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this paper empirically i nvesti gates the complicated effect of state ownership on firm performance in a quantile regression framework.We find that state shareholders play a positive role by monitoring insiders more while politically intervening less in those listed companies with poor performance,while insignifican t effect by state ownership is observed i n those s trong companies.Manager.s soft budget constraint expectation hurts performance of all listed companies,which is affected by operational risk and based on the presence of state https://www.doczj.com/doc/d918129674.html,pared with those firms with relatively good performance,listed companies wi th the worst performance present significantly larger magnitude of both the positi ve effect by state shareholders monitoring insiders and the negative effect due to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 expectation.Although the net effect of state ownership through above two channels is always negative in all listed companies,this negative i mpact is the strongest in those companies with the weakest performance.A direct policy implication is that governmen t share adjustment should be started from listed companies with the weakest performance.

Key Words:State Ownership;Operational Risk;Soft Budget Constraint;Firm Performance

JEL Classification:C140,G320,P270

(责任编辑:朱恒鹏)(校对:子璇)

《全面预算与成本控制及风险管理 》

全面预算与成本控制及风险管理 课程背景: 作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部门——财务部,许多会计人员也有很多疑问: 1、如何测算和确定公司未来一年的各项经营管理目标并落实到各部门直至各岗位? 2、各部门如何围绕经营管理目标制定各项年度、季度、月度工作计划? 3、如何在事前和事中及时掌控下属部门和下属子公司的各项信息,而不仅仅是事后分析控制? 4、在企业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安排和平衡各项日常经营管理与投资活动对资金的需求,控制企业风险? 5、如何监控公司层面和各部门层面年度目标的实现并进行分析预警,而不是仅仅为了年终奖惩? 6、如何设定成本费用控制目标并进行有效控制? 7、如何建立多维度的关键业绩指标并进行监控? 8、如何以预算为基础实施有效的授权,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是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的问题,更是将企业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有效结合的系统工具,也是优化企业战略落地执行,实现企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管理工具。本课程将帮助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思维,找到适合自身的预算编制方法,战略规划、中长期计划、预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推动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执行,注重全面预算的过程管理,通过业务、资金、信息和人才等资源的有效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课程收益: 1、理解并构建适合自己公司的预算管理体系; 2、协调需求与资源的矛盾; 3、掌握跟踪预算执行的有效方法;

4、学会通过预算管理对公司经营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考评; 5、了解CSS成本体系,并根据企业实际创造性应用; 6、掌握面向对象的成本分析与控制方法,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企业的董事会成员、高中级管理层成员、各级财务管理人员,各部门管理人员等 课程方式:讲师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课程大纲 第一讲什么是全面预算管理 一、什么是预算? 二、什么是全面预算管理 1. 如何理解全方位? 2. 如何理解全过程? 3. 如何理解全员? 三、全面预算管理与公司战略的关系? 四、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五、全面预算管理与财务预算的关系? 第二讲为什么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 1、众多优秀企业的管理实践 2、国家有关部门的强力推荐 3、全面预算管理的自身价值 4、战略目标落地化 5、经济活动目标化 6、管理方式精细化 6、经营活动受控化 7、资金控制提前化

业务风险连续性风险管理办法

业务连续性和风险管理实施办法 共13页 (包括封面)

目录 一、目的 2 二、定义 2 三、流程 3 四、范围 5 五、影响业务连续性的风险管理 5 六、重要电话号码 6 七、重大变更时对客户的通知 6 八、业务连续性计划(BCP) 8

业务连续性和风险管理实施办法 一、目的 为了使公司有效控制业务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从而实现保证公司和客户利益,保证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二、定义 2.1 风险管理计划 风险管理计划是由生产部门和质量部门定期编制和维护。该计划明确定义风险管理行动范围、目的,风险管理要求、风险等级评估标准等等。 2.2 风险管理登记表 风险管理登记表用于记录识别出来的风险,针对已识别的风险提出降低风险的行动计划,通过定期回顾和评估,将高风险逐步降低到低风险,采取有效行动来避免风险发生,保证公司业务按既定计划高效运行。 2.3 业务连续性计划 业务连续性计划是保证公司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工具文件,它是由生产部门和质量部门负责定期编制和维护的文件。该文件针对风险要识别出来的对公司存在潜在威胁的影响因素,并为恢复及有效响应能力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机制,来保障公司和关键客户的利益。业务连续性管理流程包括应急反应流程、事件决策及业务恢复、培训、监测、检查和计划维护等。 三、流程

公司风险协调员组织建立公司级风险团队,重点识别并管理风险项目的缓解和消除行动,公司级风险团队成员分别来自于公司各个业务部门,他们将代表各个业务部门分析、提出风险项目。 公司风险管理团队负责识别、确认所有影响公司业务的风险项目,公司风险协调员负责组织将确认出来的风险项目记录到风险登记表中。 公司风险协调员分别组织管理团队对风险项目进行评估,按照风险评分标准确定风险优先级别,汇总出高风险项目提交公司经理层讨论认可。 风险项目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产品, 设备、设施或人员(独苗岗位) ?替代设备备份 ?关键过程或供应商风险 ?计算机数据备份 ?计算机信息系统备份 使用如下标准进行评估 评估初始 P (可能性) 和初始I(影响)和需要采取的行动 “风险矩阵”图上的行和列分别表示初始 P(概率)和初始I(影响)。可以用"L"(低)、"M"(中等) 和"H"(高)表示。 设置风险级别必须基于以下因素: ?概率排名“L”的可能十年发生一次 ?概率排名“M”,可能每年发生一次 ?概率排名“H”,可能每年发生在一次以上 ?影响排名“L”,影响轻微,可以忽略

东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单元作业二答案

东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线作业二-002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5 道试题,共20 分) 1.货币资金收付的授权批准模式中容易造成腐败的是()。 A.“一支笔”模式 B.分级审批 C.多重审批 D.混合审批 答案:A 2.下列属于以劳动和实物等计量的预算是( )。 A.财务预算 B.业务预算 C.资本预算 D.非财务预算 答案:D 3.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核心和关键的控制是()。 A.董事会控制 B.管理控制 C.会计控制 D.法规控制 答案:B 4.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 A.风险识别 B.风险衡量 C.风险评价 D.风险应对 答案:A 5.批准应采用的形式是()。 A.书面 B.口头 C.两者都可以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二、多选题(共20 道试题,共80 分) 6.下列选项属于以货币计量的预算有()。 A.财务预算 B.业务预算 C.资本预算 D.经营预算

E.非财务预算 答案:ABC 7.全面预算包括()。 A.财务预算 B.责任预算 C.业务预算 D.资本预算 E.非财务预算 答案:ACDE 8.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目标分为()。 A.效率、效果性目标 B.会计信息可靠性目标 C.会计信息有用性目标 D.法律法规遵循性目标 E.不相容职务目标 答案:ABD 9.预算编制的程序包括()。 A.下达目标 B.编制上报 C.审查平衡 D.审议通过 E.批准执行 答案:ABCDE 10.风险管理目标包括()。 A.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 B.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 C.损失发生中的风险管理目标 D.收益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 E.收益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 答案:AB 11.对账的时间可以分为()。 A.定期 B.不定期 C.季度 D.年度 E.以上都不对 答案:AB 12.以下对内部控制的理解错误的是()。

预算控制风险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手段控制企业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各种资金运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是投资决策的结果。它包括各种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企业有经营,就会面临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如社会经济是否景气、金融市场利率是否变化、通货膨胀程度、市场销售和生产技术、各种成本因素(原料、劳动力、设备等)价格的变化等,都会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和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经营风险是直接影响其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如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做好企业经营风险控制,防范化解各种经营风险,有效避免由此造成的各种损失以提高企业整体价值很有现实意义。 以全面预算为手段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可能性 在企业管理控制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方法就是全面预算控制。全面预算是企业面向未来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通过编制预算、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通过预算执行和偏差的纠正,并配合有效的奖惩措施,以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它涉及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各级主管人员。在企业,全面预算一方面起着如何在各部门之间分配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也是企业战略控制的一种方法。 经营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要管理好风险,及时化解其负面效应,充分利用其正面效应,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和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很多共同特点:①都是面向未来的。全面预算是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生产、销售及财务所做的量化的预测和计划;风险控制也是对未来事件的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

所做的监测、评判及其运行状态的控制管理;②都遍及企业的各部门、各领域;企业的生产、销售、采购、研发等各专门的业务预算组成了全面预算。企业的经营风险涉及面更广,既包括人力资源变化、劳工关系变化、信息系统变化等带来的内部风险,也包括货源、技术更新、债权人要求、竞争者行动、经济形式、政治形式、法律、自然灾害等变化带来的风险。既包括经营现状带来的风险,也包括计划规划,发展战略所带来的潜在风险;③都是过程的管理。全面预算从事前的预测、规划,各专门预算的制定,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偏差的分析、纠正,到业绩的考核与奖惩是一个过程;经营风险从风险目标的确定、风险运行状态的监测到风险的控制化解也需要一个过程。④预算目标的确定过程也是风险目标的确定过程,预算编制过程也就是对风险的认识和评估过程。从预算的编制过程来看,全面预算的编制是作为经营计划过程的一部分开始的,又是经营计划的终点,是一种转化为控制标准的计划。而经营计划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的,是对战略规划的具体化与细化。应该说预算的编制是一个“战略规划—经营计划—全面预算”的程序,预算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的预期的结果。资本项目投资前的预算估价过程更能说明预算过程也是对风险的认识和评估过程这一特点。 正如企业有经营就会有收入和支出一样,企业只要有经营就会有经营风险。经营收入、经营支出和经营风险是总是伴随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因此,如何以预算控制一种手段既控制企业的收入支出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以保证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很有现实意义。从经营风险与全面预算的以上共同特点,我们可以发现企业以全面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促进实现发展战略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促进实现发展战略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 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凭借其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等综合管理功能,整合和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成为促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正如美国着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指出的那样: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制定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旨在引导和规范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各环节的风险管控,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在推动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全面预算 正确认识和理解全面预算的内涵、本质及作用,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 全面预算的“全方位”,体现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投资、财务等各项活动,以及企业的人、财、物各个方面,供、产、

销各个环节,都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因此,全面预算是由经营预算(也称业务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等一系列预算组成的相互衔接和勾稽的综合预算体系。全面预算的“全过程”,体现在企业组织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即全面预算不仅限于预算编制、分解和下达,而是由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整、考核、奖惩等一系列环节所组成的管理活动。全面预算的“全员”参与,指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上至最高负责人,下至各部门负责人、各岗位员工都必须参与预算编制与实施。 (二)企业实施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全面预算的本质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项工具,即预算本身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为实现企业目标所采用的管理与控制手段,从而有效控制企业风险。全面预算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就是企业不断用量化的工具,使自身所处的经营环境与拥有的资源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也是企业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识别、预测、评估与控制过程。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预算控制列为重要的控制活动和风险控制措施。 (三)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的有效方法和工具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企业战略制定得再好,如果得不到有效实施,终不能将美好蓝图和“愿景”转变为现实,甚至可能因实际运营背离战略目标而导致经营失败。通过实施全面预算,将根据发展战略制定的年度经营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可以使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具体行动方案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化战略为行动”,确保

(全面预算管理)案例分析

精心整理企业内部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案例分析 ——以沃尔玛百货为例 【摘要】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是否拥有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避人为风险已成为现代企业不得 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它在组织中的主要作用有两大方面,即资源配置决策和提供控制评价基础。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指出,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应当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而是预算目标 1参考文献[8] 2参考文献[9]

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施;三是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4 一、预算控制的条件 预算控制对于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容易达到的预算目标并不能够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而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又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因此需要确定合理的预算目标。当然,预算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它也有一定局限性。为了有效做到预算控制,需将预算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并做到标准制定合理,信息反馈及时,同时积极配合会计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战略管理和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以及平衡计分卡(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 控制;7 (三)对于工程项目、对外投融资等重大预算项目,企业应当密切跟踪其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实行严格监控; 4参考文献[1] 5参考文献[3] 6参考文献[4]

(四)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和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大会,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8 (五)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对各预算执行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 基于以上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我们选择了沃尔玛集团进行案例分析。美国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Wal-Mart)简称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机构,成立于1962年。它不仅仅是折扣店、批发店和大型购物中心,而且已经成为美国的文化象征,每个美国城市都至少有一个沃尔玛店。沃尔玛的经营哲学是工作最出色、客户最满意、价格最便宜。1962年开第一家店时,公司就确立了三个信条:尊重个人、服务客户、追求卓越。而关于沃尔玛的企业内部控 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吸引到高素质的外部人才。沃尔玛公司精简的组织结构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而其合理的责任分配和适当的授权制度不仅可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形成有效的内部牵制机制,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高速、有效运转。沃尔玛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也助推其高速发展。这样的做法值得引起很多企业深思。 【参考文献】 8参考文献[6] 9参考文献[7]

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

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 一、自商业银行产生,风险就与之相伴、形影不离。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宏观层面,风险控制和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密不可分,控制风险、减少风险正是为了商业银行自身更好地发展。从微观层面,小到一线从业人员大到行长董事,任何一个职位都需要清晰认识风险控制在我们从事的行业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作为现代商业银行,其合规风险管理目标不仅是管住风险,而且必须与企业经营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与股东权益长期提高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即风险控制要服务于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核心目标,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承担风险所带来的收益。 二、目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管理幅度不能涵盖银行全部风险;风险和收益的管理衔接性不够;粗放型规模扩张依然存在等等,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加以完善、规范。 三、建立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全力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灵魂,通过营造合规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及时准确把科学的风险理念传导给每一位员工,形成惯性思维,是做好风险控制工作的重要保证。根据风险回报的差异,对不同的客户、业务、产品发展战略进行量化的比较和选择,在经营工作中正确处理资本。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中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确保风险和收益应匹配。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严格控制各种风险。 应当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其中应包括:以整体风险控制为目标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以局部风险控制为内涵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及岗位操作与责任约束制度。在贷款考核方面,首先要坚持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即谁贷谁收;存量方面除密切注意监测贷款的流动性比率外,还要对那些即将形或已经形成的风险贷款划分责任,建立贷款风险抵押承包制和责任人比例赔偿制度,定期考评,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兑现奖罚。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各业务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既要给予业务部门应有的权力,又要防止将权力过于集中。 (三)调整业务结构,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 首先,对现有业务进行在全面考察、充分估计风险因素后,进一步明确业务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要大力发展负债业务,努力调整存款结构,降低协议存款等高成本存款的占比,大力发展储蓄存款业务,发展其他资产业务,也可以将吸收的资金上存上级行,既不增加经济资本,又可获得稳定的利润。其次,转变业务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无资产占用的中间业务、少占用经济资本的低风险信贷业务和表外业务,如全额保证金的承兑业务等等。最后,在发展资产业务时,不能因经济资本约束而减缓业务的发展,对于发展前景广阔、经济回报水平高的项目,虽然占用一定的经济资本,只要风险可以控制,仍然可以进行贷款支持,以扩大资产业务,抢占客户空间。 (四)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奠定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人力资源基础 人又是风险管理实践的首要对象,人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要求,各业务条线负责人对

运营管理工作如何做好全行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的科学平衡

凝心聚力抓管理求真务实促转型 -----运营管理工作如何做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科学平衡根据董事长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的2014年我行“战略转型,提速发展建设质量效益型现代化商业银行”的目标,要求全行牢固树立“效益、风控、和谐”三大观念,围绕战略抓落实,加速发展增效益,在继续深化转型发展的进程中防控风险,提质增效,全面开创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运营管理作为银行各项业务的基础平台,在操作风险管理中承担着过程控制的关键职责,是全行的服务支撑部门。我部将围绕”防风险、促转型、优服务”三大主题,按照“运营有序,保障有力,风控有效,服务有名”的总体工作思路,秉承“以人为本,技术领先,价值创造,科学布局”的运营理念,完善现代运营管理体系,强化集中管理,以先进的服务理念,完善的服务设施,扎实的服务管理、过硬的专业素质为提升服务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全行前台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做好保障支持工作,同时不断强化风险闸口作用,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努力实现运营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加快促进转型升级,筑牢科学发展机制。 一、充分认识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科学平衡的重要意义,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观念 银行是经营信用和风险的特殊行业,如何在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是银行业的典型问题。业务发展应该是在控制风险前提下的理性发展,风险防范是在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全面风险管理。

加快业务发展是为了增强我们的抗风险能力,风险防范是为了保持业务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在业务运行的同时,既要有效控制风险,又要确保提高业务发展速度,从而最终提升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商业银行的价值和收益直接体现在对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上。寻求保持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相对平衡,以最小的风险代价换取最大程度的业务发展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目标。 操作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是指因内控、系统及运营过程中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导致潜在损失的风险,包括办理业务时出了差错、内部人员的作案、外部欺诈、各种系统发生的故障以及不可抗力等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具有分布广泛、涵盖全部业务、隐蔽性较强的特点,每一个业务点都是操作风险点, 每一名员工都是操作风险防范的第一责任人,任何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业务操作上的违规,都可能造成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因此大家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以及加强操作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性。要坚信风险的控制过程能给银行带来价值,引导全体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真正意识到风险管理人人有责,使风险意识突破传统的部门界限真正融入全行各个部门、各级支行及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之中。 我行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与农信社时期较为单一的业务种类不同,产品业务种类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新系统、新设备也不断上线,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也相应随之更新,提高操作风险防控水平刻不容缓。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行柜面业务操作不断规范,内控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会计核算质量逐步提高,但是违规操作仍时有发生,部分内勤员工操作风险意识有待加强,业务操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内控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发展业务的同时要以风险防控为底

预算编制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预算编制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第一,预算编制以财务部门为主,业务部门参与度较低,可能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管理责、权、利不匹配;预算编制范围和项目不全面,各个预算之间缺乏整合,可能导致全面预算难以形成。第二,预算编制所依据的相关信息不足,可能导致预算目标与战略规划、经营计划、市场环境、企业实际等相脱离;预算编制基础数据不足,可能导致预算编制准确率降低。第三,预算编制程序不规范,横向、纵向信息沟通不畅,可能导致预算目标缺乏准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第四,预算编制方法选择不当,或强调采用单一的方法,可能导致预算目标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第五,预算目标及指标体系设计不完整、不合理、不科学,可能导致预算管理在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促进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第六,编制预算的时间太早或太晚,可能导致预算准确性不高,或影响预算的执行。 主要控制措施:第一,全面性控制。一是明确企业各个部门、单位的预算编制责任,使企业各个部门、单位的业务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二是将企业经营、投资、财务等各项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形成由经营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等一系列预算组成的相互衔接和勾稽的综合预算体系。 第二,编制依据和基础控制。一是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并依据战略规划制定年度经营目标和计划,作为制定预算目标的首要依据,确保预算编制真正成为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的年度具体行动方案;二是深入开展对企业外部环境的调研和预测,包括对企业预算期内客户需求、同行业发展等市场环境的调研,以及对宏观经济政策等社会环境的调研,确保预算编制以市场预测为依据,与市场、社会环境相适应;三是深入分析企业上一期间的预算执行情况,充分预计预算期内企业资源状况、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等自身环境的变化,确保预算编制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实际;四是重视和加强预算编制基础管理工作,包括历史资料记录、定额制定与管理、标准化工作、会计核算等,确保预算编制以可靠、翔实、完整的基础数据为依据。 第三,编制程序控制。企业应当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编制年度全面预算。其基本步骤及其控制为:一是建立系统的指标分解体系,并在与各预算责任中心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分解下达初步预算目标;二是各预算责任中心按照下达的预算目标和预算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认真测算并提出本责任中心的预算草案,逐级汇总上报预算管理工作机构;三是预算管理工作机构进行充分协调、沟通,审查平衡预算草案;四是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对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在综合平衡基础上提交的预算方案进行研究论证,从企业发展全局角度提出进一步调整、修改的建议,形成企业年度全面预算草案,提交董事会;五是董事会审核全面预算草案,确保全面预算与企业发展战略、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相协调。 第四,编制方法控制。企业应当本着遵循经济活动规律,充分考虑符合企业自身经济业务特点、基础数据管理水平、生产经营周期和管理需要的原则,选择或综合运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方法编制预算。 第五,预算目标及指标体系设计控制。一是按照“财务指标为主体、非财务指标为补充”的原则设计预算指标体系;二是将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目标体现在预算指标体系中;三是将企业产、供、销、投融资等各项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内容都纳入预算指标体系;四是将预算指标体系与绩效评价指标协调一致;五是按照各责任中心在工作性质、权责范围、业务活动特点等方面的不同,设计不同或各有侧重的预算指标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94072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减少经营风险,使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化,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全面预算管理是按照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年度经营目标,逐层分解、下达于企业内部各个经济单位,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内容,自始至终地将各个经济单位经营目标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联系起来,对其分工负责的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并对实现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是对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控制、调整、考核及监督等管理方式的总称。 第三条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任务如下: 1、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确定企业年度经营目标并组织实施; 2、明确公司各部门预算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发挥各级预算分管部门和预算责任单位的职能作用; 3、合理配置企业各项资源; 4、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分析和监督; 5、为考核评价企业经营财务业绩提供有效依据。

第二章全面预算主要项目 第四条全面预算是按照预算管理工作程序并通过预算模型测算产生的企业总预算,是对企业整体资源有效分配和运用的综合表现形式。它主要包括经营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和财务预算。 第五条经营预算反映业务发展目标及其各项构成要素。根据业务发展、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情况确定业务发展目标,包括分产品业务量、业务收入、市场占有率等目标。 第六条资本性支出预算主要指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和固定资产零购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反映全年建设投资支出及资金来源,根据市场需求及资金承受状况确定全年建设投资规模、投资时间、投资项目、金额及筹资方式。 第七条财务预算分为利润表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和融资预算。财务预算根据经营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及其他专业预算,以具体金额反映与企业现金收支、经营成果、财务状况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包括销售收入预算、销售成本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其他业务利润预算、投资收益预算、营业外收支预算、资产负债预算和融资预算等。 第三章全面预算管理职责分工 第八条成立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企业内部预算最终决策部门,在总经理领导下工作,由总经理、各分管副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

全面预算管理风险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风险分析与管理策略 一、全面预算管理风险概述 全面预算基本流程一般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三个阶段。这些业务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衔接,周而复始地循环,从而实现对企业全面经济活动的控制。在业务环节中主要存在预算编制风险、预算执行风险和预算考核风险。 二、造成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一)预算编制风险 企业使命、远景的陈述过于宽泛或狭窄,缺乏长远的目标与战略规划;经营战略不明晰,职能战略不配套;长远规划与年度经营计划的链接不够紧密,对企业内部管理、外部环境的分析不够透彻,集团公司与各分子公司在预算目标上“讨价还价”造成年度目标过低或过高,预算目标可靠性差;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计划缺乏协调性,容易发生公司资源分配的冲突;预算指标单一,不能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修正预算“假设”;预算编制不及时。 (二)预算执行风险 各责任中心控制重点不明确;预算分析报告缺乏历史的,基本的业务数据,缺乏行业数据,缺乏与竞争对手的比较,对业务数据的分析不够深入,不能揭示经营中存在的风险,不能对经营策略改变的财务后果进行评估;不能根据外部环境和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业务计划与预算,从而造成企业资源的错配。 (三)预算考核风险 预算考核流于形式;预算年末,有的预算单位发现预算目标难以

实现时,往往会进行业绩操纵;仅根据预算结果对各预算单位进行业绩评价和相应的激励,考核不全面。 三、针对这方面风险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预算编制风险的控制措施 1、做好企业的使命、远景、战略方向、战略规划、年度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协调工作。 2、加强基础数据的采集与管理,使预算目标的确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及时分析外部环境变化、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正确确定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目标 3、通过对上年经营业绩的分析,根据企业的经营水平、行业发展趋势及成本的可控性因素,给各部门下达切合实际的目标。 (二)预算执行风险的控制措施 1、确定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预算的控制重点。 2、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正确核算产品成本。 3、将费用控制与价值创造相结合。 4、建立预算执行预警机制,提高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的质量。 (三)预算考核风险的控制措施 1、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制度(绩效考核的多重标准),妥善解决预算管理中的行为问题。 2、明确预算考核的内容,一是预算目标考核,二是预算体系运行情况考核。 3、加强预算考核的严肃性。

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 文/吴春明 为什么预算 我们需要对预算进行重新定位:首先,预算是一种战略思考的方式和过程,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确定其商业模式。其次,预算的编制过程也是一个预测评估经营风险、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和业务流程的过程。许多经理人在定目标的时候都希望目标定得越低越好,但在分配资源时都希望预算越高越好。然而企业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我们每个人的需求,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当然是企业的商业模式。第三,预算为绩效考核提供了一个标准,也是对管理者进行奖惩的依据。因为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是“三会一总”,“三会”即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一总”指总经理。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是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和总经理也是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通过两种手段约束总经理:一是内部审计,二是绩效考核,将总经理和管理团队的个人收入与他们所完成的业绩挂钩。第四,预算还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工具。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戴明循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利用预算可以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所以,预算不仅仅是做一堆表格,编一堆数据,它是一个战略管理的工具。 虽然预算如此重要,但我们也发现,很多企业在预算编制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以下误区: 1.没有制约力。有人觉得预算没有用,超了找老板签字就可以了; 2.缺乏战略指导。企业做预算只重视短期效益,缺乏长远规划; 3.纸上谈兵。有人觉得编制预算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不是业务部门的事情; 4.缺乏全员性。很多企业员工认为编预算是部门经理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缺乏谁花钱,谁编制预算的理念; 5.考核范围狭窄。有人觉得预算是对部门经理的考核,不是对员工的考核; 6.本位主义。很多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当中都有一些不正当的利益纠纷,预算变成斗争工具; 7.节流忘了开源。很多企业编制预算只注重成本控制,资源配置缺乏战略性; 8.上行下不效。预算结果没有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同; 9.秋后算账。有些企业把预算考核放在第二年初才进行,没有按月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一个企业里通常有三种人,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预算的目的是让我们的财务部门从后知后觉变成先知先觉,因为预算是按经营目标配置资源。 谁来做预算 预算是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最后用数据反应出来。预算也是团队合作的产物,它的目的是把每个经理和员工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和信息集中起来,帮助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预算的好坏也反映了企业内部专业知识沟通的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预算编制应分为四步: 1.战略:确定目标和方向; 2.计划:根据目标采取行动,包括产供销、运营、人力资源等一系列计划; 3.预算:把计划变成数字 4.绩效考核:将预算分解到每个部门和员工 如何编制预算 预算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最基本的假设就是对明年市场的判断,也就是销售预测。销售预测通常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自上而下。由经营者根据自己经验和判断,直接下达明年的销售收入指标。这

业务连续性管理与风险

业务连续性与风险 标准的角色 在世界范围内提高标准的地位 行动纲要 关于外界风险的认识近几年有了更多的认识波动,再加上由公司管理需求提供的监管动力,已经有效的将风险管理提上公司管理的日程。更改风险管理的态度也将直接导致出现一个全盘的积极的态度来管理风险的出现。在这个演化过程中,业务持续性管理已经成为一个组织风险规避战略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展中的情报安全性和灾难管理领域,有效的业务持续性管理可以降低一个组织在业务工作过程和操作中发生风险事件的机率,并提供最艰难情况下的声誉恢复能力。 然而缺乏方法的一致性,混乱的定义和条款,以及对业务持续性管理战略无力的标准检查程序,都已经阻碍了它的发展,这就导致需要一个正式的标准。 基于行之有效的方法基础,BS25999业务持续性管理确立了有效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过程、原则和术语。 风险管理在一个企业议程中不断上升反映了一个组织包括公众和个人在内,他们关于风险预测和需要有效的风险规避管理不断增强的认知。 备受瞩目的时间,诸如安然,911,卡塔里娜飓风,英国夏季的洪水,……一些事件在调整结构实施的影响方面,如萨班斯法案,巴塞尔第二和特恩布尔报告,已经在风险管理方面形成有力的态度和达成更大的会议共识。 更加具有前瞻性的 组织在他们的风险管理和发展策略方面越来越具有前瞻性,而不是简单的依赖部门的参数设臵。与此同时,监管机构在立场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加趋向基于方法管理的原则化,此举也让组织自身在风险管理战略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 茱莉亚。格雷厄姆,DLA的首席风险官和BS31100执业守则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认为监管机构的这一态度转变是非常积极的一步,因为这意味着一个组织能够按照他们自己的环境,性质,规模,以及他们业务延伸的复杂度和管辖权来进行风险管理。

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

如何处理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 两者之间关系 在一般人眼中,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是一个跷跷板的两端,此消才能彼长。但从一个理性的管理者角度出发,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是相辅相成的,风险控制的本意是经营风险,营销部门在做业务时要善于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安排业务,这实际上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两者目标是一致的,只是角度略有不同。一个管理者必须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对业务发展的支持作用,发挥风险控制对市场竞争力的支持作用。具体地讲,要关注以下几个事情: 一是效率问题。风险控制和营销部门都存在影响运行效率的因素,都需要梳理和解决。风险控制是必要的,但不意味着什么事情都经过风险部门,权力边界要划清楚。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有两个主要领域:一个是前期领域,就是要进行客户评级、调查评估和审批等问题;另一个是后期管理的领域。在信贷政策的制定、风险指引方面、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应该是管好风险的边界。风险边界的产生要通过计算和研究、检查等方式,把收益、风险、成本搞清楚,包括不同的区域和不同行业。一个产品的成本和收益在什么价格幅度下可以接受必须要清晰界定。风险边界确定好了以后,

如何经营是营销部门的事情,边界之内的事情不要再通过风险部门。同时,风险部门对边界的监督力度也要加强,要确保严格执行。银行需要的是全面风险管理,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责任感,个条线的营销部门尤其重要。 二是要加强沟通。加强风险管理部门和营销部门的沟通。首先,沟通要制度化。如,一个季度有几次联席会议,大家沟通一些情况。其次,要建立沟通渠道。哪几个部门之间、哪一类事情需要沟通,要划定范围。要加强前、中、后台部门的沟通,达到前台和后台在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基本目标上的趋同、一致,不能大家对一件事情的看法相差万里。立场可以不一样,但是方向要一致。 三是要关注差别化管理和风险尺度标准化的统一。具体来说,就是既要坚持风险管理的标准,又要差别化地对具体风险进行取舍,不要机械地执行。基本的标准一定要统一,但同样也要差别化、实事求是。同样一个基础设施项目,在发达地区,由于同类项目较多,收益可能无法覆盖风险,就不能做,但是在中西部地区,如果收益可以覆盖风险,当然可以做。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通过具体分析来做取舍。到底是做还是不做,不能只是简单地用标尺衡量。一个好的风险管理人员,就是要既能够坚持标准,又能够实事求是的取舍。 四是加强发展战略的规划制定工作。合理运用风险控制

全面预算各环节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全面预算各环节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陈小芳 (哈尔滨商业大学 M BA 教育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摘要]全面预算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许多公司的预算管理并没有发挥 其效力,全面预算各个环节存在较大风险。企业应在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指标分解和责任落实、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主要环节上找准潜在的隐患与风险,建立起有效防控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全面预算;风险;管控措施[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B 第2012年第5期(总第397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5,2012Total No.397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5-0097-02[收稿日期]2012-04-05 [作者简介]陈小芳(1968-), 女,哈尔滨人,司职于哈尔滨市服装纺织工业公司,哈尔滨商业大学MBA 教育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全面预算作为一种管理工具,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已成为一套完整的综合性管理系统。但是,在我国,许多公司的预算并没有发挥其效力。其中, 对全面预算体系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在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指标分解和责任落实、预算执行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调整、预算考核主要流程中存在风险而没有控制措施,是造成预算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全面预算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但同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监控对象,本文仅就全面预算管理中各个环节的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预算编制与主要控制措施 (一)预算风险编制的风险 预算编制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预算编制环节的主要风险体现:一是预算编制以财务部门为主,业务部门参与度较低,可能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二是预算编制所依据的基础数据不足,可能导致预算编制准确率降低;三是预算编制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预算目标缺乏准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四是预算编制方法选择不当;五是预算目标及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预算管理在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促进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二)主要控制措施 第一,全过程控制。应将企业各个部门的业务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将经营、投资、财务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全部纳入预算编制范围。 第二,编制依据和基础控制。一是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并依据战略规划制定年度经营目标和计划,作为制定预算目标的首要依据;二是深入开展企业外部环境的调 研和预测;三是深入分析企业上一期间的预算执行情况;四是重视和加强预算编制基础管理工作,确保预算编制以可靠、 完整的基础数据为依据。第三,编制程序控制。企业应当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控制。一是建立系统的指标分解体系下达初步预算目标;二是各预算责任中心按照下达的预算目标,认真测算并提出本责任中心的预算草案,逐级汇总上报预算管理工作机构;三是预算管理工作机构进行充分协调、沟通,审查平衡预算草案;四是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对预算方案进行研究论证,形成企业年度全面预算草案,提交董事会;五是董事会审核全面预算草案,确保全面预算与企业发展战略、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相协调。 第四,编制方法控制。企业应当本着遵循经济活动规律,正确把握符合企业自身经济业务特点、基础数据管理水平、生产经营周期和管理需要的原则,选择或综合运用固定预算、 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方法编制预算。第五,预算目标及指标体系设计控制。按照以“财务指标为主体、非财务指标为补充”的原则设计预算指标体系。 二、预算指标分解和责任落实的风险与主要控制措施 (一)预算指标分解与责任落实的风险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预算指标分解不够详细、具体,可能导致企业的某些岗位和环节缺乏预算执行和控制依据;预算指标分解与业绩考核体系不匹配,可能导致预算执行不力;预算责任体系缺失或不健全,可能导致预算责任无法落实,预算缺乏强制性与严肃性;预算责任与执行单位或个人的控制能力不匹配,可能导致预算目标难以 97--

供应链金融平台业务风险控制制度

供应链金融平台业务风险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金融投资行为,保证金融投资业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从事金融投资业务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和风险可控的原则。 第二章金融投资业务流程 第三条金融投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 1 客户申请 2 投资立项 3 项目初审 4 会议评审 5 投资审批 6 签订合同 7 跟踪监督 8 解除投资(代偿追偿) 第三章客户申请与立项 第四条客户咨询和申请由风险投资部受理,程序是: 1、客户经理与来访客户交谈,根据客户口述的情况,登记《申投单位信息表》。 2、客户经理向客户提供担保贷款业务有关要求、内容等情况。 3、按照立项条件预审借款主体资格、信用记录、会计报表或有关填

报数据以及与借款、反担保有关的证明材料。 4、初步评价立项条件,必要时,进行预审资信测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报风险投资部经理予以立项,通知客户准备授信资料;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报告投资部经理同意后,回复申投单位;重要项目报告总经理或业务副总后回复申投单位。 第五条立项条件:凡属于当地常住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以及依法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皆可申请本公司的金融投资服务。原则上应符合下列条件:1、被担保企业,除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或必要的设施及从业人员外,还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产品销路好,效益明显,有名副其实的注册资本,有健全的财务制度;2、资产负债率一般不高于50%,在金融部门无不良记录;3、贷款申请必须如实写明贷款用途,贷款金额,贷款期限及还款计划。 下列企业(个人)原则上不予立项: 1.资信记录不良; 2.2.有犯罪记录的; 3.3.自然人年龄超过60 周岁; 4.4.企业成立时间不到一年; 5.5.企业主要股东有不良信用记录。 第六条申投单位应报送的资料(由客户经理与原件核对): 1.企业(个人)贷款申请表 2.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3.户口簿(借款人、配偶复印件) 4.非当地户籍人士提供有效居住证明、居住证或暂住证等(复印件) 5.结婚证(复印件)或末婚证明 6.配偶的身份证(复印件) 7.配偶同意借款证明书 8.配偶同意房产(或车辆)抵押的证明书 9.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申请人收入证明(公司出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