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背景

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7%”,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不广泛等等。目前,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围绕“挑战杯”和“创业计划”大赛,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较普遍的形式,但这种创业教育的受众面比较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就曾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其中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发明和发现,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

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2001年,我国有107万普通高校毕业生,2005年增至338万人,2006年达到413万人,2008年、2009年分别为559万人和611万人。从以上数字我们看出,高校毕业生数量在大幅度增长。据教育部有关统计显示,2001—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只有70%,其中本科生的待业人数2001年为34万,2005年达到79万,2007年为增至144万,2008年、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近年来,高校招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涌入人才市场,如果单从高校毕业生这一项来讲,就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再加上政府机关、其他事业单位减员增效,难以接收更多毕业生,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其他单位也因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重组而难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毕业就有可能面临着失业,这将给社会带来很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

育,教育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创新队伍中来,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接受社会挑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大大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人的全面素质中,不仅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要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而创业素质的养成必须通过创业教育来实现。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培养大学生人文和科学素质、就业和创业技能、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机制和能力。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素质,培育大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注重自身基本素质的提高,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

(一)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就很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想创业的大学生至少要注意四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

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市劳保局每月都有免费的创业者培训班,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来报名到场学习。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啥子行业来做才气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干行业去打工,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也可到市劳保局到场见习培训,有50多种岗位可供选择,在见习培训中选择创业方向。

再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哄骗政策。对大中专结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称里有不少相干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最后,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大都大学结业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终极成功的。创业的道路没可能一帆风顺,以是,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

1、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合理的个性化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使高校教育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为我国高校进一步深化、细化教育创新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2、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3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心态及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4、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所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

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最后就是要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绝不仅是希望创业的同学所应考虑的事情,即使是在其它岗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该失去创新之“心”。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

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背景 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7%”,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不广泛等等。目前,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围绕“挑战杯”和“创业计划”大赛,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较普遍的形式,但这种创业教育的受众面比较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就曾强调“高等教育必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施方案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施方案(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创建创业型大学,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第一家高职院校,有70多年的办学历史,高职建设以来,学校秉承?尚德蕴能,日精日新?的校训,按照?创高职名校,施优教于民?的目标愿景,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主动适应、合作共赢?的办学理念,较早的完成了外延发展,率先在全省、全国确立了优先地位。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2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重点支持建设的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2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院校行列,2015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示范院校验收。为了更好地贯彻人社部和教育部推出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创新就业理念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品质,创业精神等综合素质。2014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同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探索,

2016年学校明确提出了?创建创业型大学?战略规划与目标?。 为进一步发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在创业人才培养、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学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以及某某省的统一部署,整合校内资源,建立了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以期形成辐射整个济南东部大学城的开放式多功能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基本情况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以下简称创业孵化基地)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整合校内资源建设而成,由学校创业指导中心负责具体的协调和管理。创业孵化基地是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以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核心目标,以教师指导,专业引领,市场化运作为主要特点,以搭建融政策理论研讨、创业指导培训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为主要形式。学生创业专用场地共有生产经营面积11000多平米,孵化基地至今孵化创业项目以及入住大学生创业

浅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

浅谈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 庄越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在21世纪后,高校大学生创业已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趋势,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种途径,已被社会和高效毕业生广泛认同。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针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对策分析

目录: 一、绪论: (3) 二、现状分析: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3)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3) 三、目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4) (一)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意识不强 (4) (二)大学生创业的素质能力不足 (4) (三)大学生创业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4) 三、想创业的大学生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 (5) (一)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 (5) (二)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5) (三)要充分熟悉政策 (5) (四)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5) 四、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和成功率的对策途径 (5) (一)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 (6) (二)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6) (三)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6) (四)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6) 五、总结 (7)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体会

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体会 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甘河校区宁萍 2015年11月5日至13日,我有幸参加了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学术交流中心举办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学习《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辅导员工作的体会与思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及教法探讨——以成都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工作为例》、《新常态下高校创业教育新发展》,分别赴成都创业学院创业园、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和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参观考察、交流学习。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就曾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创业教育应包含最基本的两个重要元素,即创业精神教育和创业能力教育。所谓创业精神是指开拓事业的实践活动中体现的冒险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等。而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

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原因分析 中南大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下的成都创业学院和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下的山东青年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的鼎力支持、企业的深度参与 国家的政策导向,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等共同参与主导,整合社会资源,合力打造的集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青年创业综合服务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导向、资金支持和技能培养条件,搭建了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 (二)具有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通过三所高等教育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学习,不难看出他们都具有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健全的体制机构、细致的实施方案、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培养机制、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配套的督导落实机制。 (三)高素质、高水平的创业师资队伍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任课教师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分析 【摘要】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切实做好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众多高校当务之急,不仅可以有效地减缓当前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压力,还可以为社会输送一批真正高端创新型人才。现如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诸如创新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的相关实践活动等。高等院校应当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方面入手,结合这种新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建立健全新型的该课程教学体系,为国家培育新型创新型人才。接下来本文将从培育方法策略入手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前言: 社会高速发展,随着高等院校持续扩招和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诸多社会问题就伴随着大学生的数量的增加而出现,例如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是当下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鼓励促进大学生创业并且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就是一个有效途径。而光鼓励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该问题,各个高校应当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下功夫,将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机融合,构建完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充实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后

备力量,为国家输送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一、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就目前各大高校有关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安排来说,大多数以必修或者选修的模式归结到课程体系中,另外也不乏校内学生自主创建的有关创业创新的协会或者组织等,这些协会组织通常通过举办比赛等相关活动来培养在校学生的 创新创业能力。再者,校外也有关专门的培训机构,设置了专门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教育。经过许多年的探索发现,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且有了一定的规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但是国内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有诸多不足之处,就像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实际操作和技能的培训上,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却是忽视了当今社会相对重视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这是许多高校在专业理论与技能培养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之间权衡的脱节之处,导致了诸多大学生只空有一套理论却不能实践运用的现状。近年来虽有些高校在实践环节也开始重视起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究其根本还是远远不够的,不没能取得较大的突破。高校一般都是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或者设置实践教学等来强化该能力的,并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旧还是实验、实习等老一套方法,课程时间设计也就在一两个学期,然而对于这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

创新创业课程大纲

铜仁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教育总学时:36 适用专业:各专业 层次:大二 课程归口:就业与创业教研室制定日期:2013年1月12日

《创新创业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适用对象:学院全日制各专业大二学生 使用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贵州省教育厅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版。 《创业与创新管理》李时椿、常建坤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课是全日制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共 36学时、2学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课程要求与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课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2、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重点提供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资源等。 3、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感想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感想通过学院众创空间建设的亲身经历和外出培训,最直接的感受: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全国范围参与度之热,参与阶层之广,前所未有,各高校均成立了双创机构,人员分工明确。 下面我将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育人工作的一些浅显想法汇报如下,汇报中如有不周之处,请领导、各位同事批评指正。 一.“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背景 国家层面,在新常态经济发展和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国家发展战略,全社会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内涵发展,双创教育要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成为势在必行。自2015 年开始,河北省积极推动教育部“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举办,到2018年成功举办4届,吸引了省内各高校和投资企业界的关注。 二.“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简单介绍 2015年,李克强总理亲自提议举办“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基础上,按照组委会配额择优遴选项目进入全国决赛。目前大赛已经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高职专科、初高中,是影响最大的赛事活动,也成为高职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的一次大检阅。 大赛评审机制严格,项目对接市场。“互联网+ ”大赛从省赛到国赛,均聘请社会投资人做项目评审,打破了教育圈内同质化评判的规则;

由于评委更注重参赛项目的经济价值和市场转化,为项目团队做出更客观更接近创业实战的指导和评判。“互联网+ ”大赛是一场社会评判、由市场说了算的竞技,突显了推动学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的理念。同时,严格的赛规赛制也考验着指导教师与学生团队的综合能力。从前四届获奖项目看,参与项目均是立足高校专业优势,寻找行业痛点。 三.“互联网+”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互联网+”概念的引入,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新载体,所具有的影响力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在“互联网+”时代和创新创业浪潮下,应如何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如何使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已是势在必行。我们应重新认识“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影响,需要重新定义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应打造“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实践”“互联网+大众”的人才培养途径,建立全新的“生、师、校、企、社”多维交互的共享资源新平台,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人才、企业和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从而提升学生具备“互联网+”时代精神的专业技能能力。 四.构建创新创业竞赛与育人协同体系 在学院党委提出的“课程+创新创业、创新创业+课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让创新创业竞赛成为链接我院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各

浅谈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

浅谈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 业的认识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 外语翻译四班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主创新能力成了当代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创新创业的概念及其可能性与重要性,并且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利弊情况做了简单的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创新创业可能性与重要性利弊情况具体实现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再攀高峰的社会背景之下,自主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我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创新型人才还有很大的差别,于是,应时代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在党的推动之下产生了。 创新创业教育包含了“创新”与“创业“两个点。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而创业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培养,就是一个人开创性形成的教育。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创新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创业教育。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开展起来,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一条新的道路,为社会培养自助创新创业人才。 作为大学生的一员,尤其是还在摸索中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认清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能性与重要性。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为大学生创业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创业之路。此外,大学生创业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不再拘泥于网络,而且,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理念尚未成熟,这些都显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仍有很大的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的主题,知识的生产、创新的根本靠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如何提高作为人才主力军一一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成了教育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在教育过程中,避免陷入误区,真正找到确实可行的办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的主题,其实质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项教育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在双创的国家战略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实现这一战略,既有其参与的必要性,也有其参与的重要性和优势。国家人事部预测“十三五”期间,每年需要在城镇安排的就业人数大约2500万,其中约1000万是登记失业人数,1500万左右则是以高校的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人员和军队转业人员。仅2015年的数据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为749万,达到了1500万的半数之多。不难看出,一方面,大学生确实是就业群体中比重最大的部分,显然会对社会形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因其素质高、

专业化程度高,具有创新创业的内在潜能,通过大学生群体的双创行为,既可以缓解国家就业的压力,也可以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动力。仅以2015年7月的数据就可以看到,全国大学生创业及参与创业的有42.3万人,比2014年增加6.8%。目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创业体系,全面提高民族的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对他们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势在必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基础上,高等学校采取的各种教育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终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活动。但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存在以下问题: 一、没有厘清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 调查发现,有些高校,领导讲起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来,往往是头头是道。理论全搬照抄别校的,有的甚至把国外理论翻译过来,作为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殊不知,任何理论都需要丰富的实践来检验和支撑;没有生动的实践,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 研究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在这一浪潮中,大学生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研究背景 1.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 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致辞,指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其目的就是要调动起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新一代的年轻人带动起来,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由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也成为2015年的发展热点。“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也在于政治和

文化,三者相互配合,共同进步。 1.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 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担负发展重任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享受着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转型、突破等重大难题,于是创新创业显得格外重要,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便应运而生。高校作为创业人员的孕育机构,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依托第二课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就业,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的需求,同时也是创新型国家的需求。 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大学教育要想使创业摆脱纸上谈兵,真正做到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以传统式专业知识教授为主,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相当薄弱,仅仅将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口号式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这就造成了现代大学生象牙塔式的学习状态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广阔的学识和创新探索精神的现象。其次,让年轻人做好“创客”对高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创业者不仅要组建自己的团队,不断熟悉商业模式,还要不断思考自己的创业点是否有创新性。然而大学生创业往往思想准备不足,缺乏细致充分的调研,缺乏核心技术和优

校企联合创新创业中心

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项目策划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示精神,深入推进校企联合工作,进一步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新途径,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我校与河北世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下称“基地”)。为了推动“基地”的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1.项目背景 国家政策 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部署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意见》指出,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问题导向、创新模式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双创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双创支撑平台,突破一批阻碍双创发展的政策障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 《意见》强调,要支持双创示范基地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在拓宽市场主体发展空间、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促进创业创新人才流动、加强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激发体制活力和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 社会环境 大学生就业难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

水平,是劳动力市场的优势群体。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招聘大学生,既要看毕业学校,还要看大学生实践经验,而实践能力水平的高低成为用人单位选贤任能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如此的压力之下,具有实践经验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也成为现在很多院校需要的考虑的问题。 2.项目意义 校企合作是学校教学与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共同培养单位。探索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培养造就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开展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精诚合作、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的深度合作。 学校 “基地”项目建设,可以推动在校大学生的实践工作,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激发大学生认真学习,实践成才的热情。校企合作共建“基地”,为创新教育及实用化人才的培养而服务。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尽早地认识企业文化,实现对口产业所需人才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企业 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企业获得了实惠与利益,提高了参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校企合作内容包括学校协助企业将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教学大纲对接,也鼓励企业将员工培训委托学校进行,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成本。 企业根据项目运营的需要,将项目拆分交给公司研发人员和在校学生,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研发中来,可以减少项目开发的成本,在项目的后期宣传与推广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令狐采学 一、背景及意义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及背景 创新创业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活动,不同于单纯的创新和创业。创新强调的开拓性与原创性,而创业强调的是通过实际行动获取利益的行为。 创新创业教育也包含了“创新”与“创业“两个方面。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而创业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培养,就是一个人开创性形成的教育。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创新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创业教育。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只要大力破除对个体和企业创新的种种束缚,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中国发展就能再上新水平。”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将创新创业思想再次提到,并且与“互联网+”行动计划联系起来。由此,全国兴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尤其是借助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发展开来。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下和“互联网+”的新机遇,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开展起来,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一条新的道路,为社会培养自助创新创业人才。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储备军、是人才的中坚力量。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大学毕业生。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对社会、高校、大学生个人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创新创业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接受了高校较前沿、较高水平的教育,且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智囊”群体,更是创新创业的蓬勃生长的生力军。通过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并有效地实现“产学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2、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近年来,高校招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涌入人才市场,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毕业就有可能面临着失业,这将给社会带来很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创新队伍中来,是大学生走向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最新文档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 一.前言 目前国家经济发展迅速,而产业结构从原来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加强对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这造成我国劳动力就业前景不好。同时,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数处于饱和状态,毕业生面临毕业时会有很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前景的惨淡推进了大学生创业,而这种新型的就业模式为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解决了大学生无法就业的问题。在社会和民众的支持下,国家开始以“创业创新”为改革主题鼓励民众创业,提高经济发展,改革大纲中提到大学生为主要培养的创业对象,学校应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不仅在社会上推出了许多国家扶持创业的政策,大部分高校也设立了创新创业中心以及一系列创新创业项目,从行动上鼓励学生多创业。这些政策也引起了教育界对学生的就业前景的思考,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通过有用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 二.实验调查 2.1实验对象和方法 以在校的大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利用网络平台制定了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大学生平台向各大高校的大学生推广问卷,积极邀请他们填写问卷。根据网络问卷推广范围广、份数多,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较高。 2.2数据分析 通过问卷软件数据的汇总和整理,我们从问卷中随机抽取了四百份问卷样本,男女比例接近1:1,样本的对象年级为大一到大四,大三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比例最大。样本的对象涉及专业较多,大致为理工类和艺术类。大学生对于问卷中”你在生活中会参加创新类的活动吗?”“你如何看待创新活动?”等问题时,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显示学生对创新活动有一定的积极性,在课余时会合适选择参加学校内开展的一些创新活动,但是除学校开展的创新活动,学生大凡不会主动开展创新行为以及相应的活动。数据显示还是有少部分学生喜欢在生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背景与意义.doc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基础、以创新创业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仅仅要求新型的生产方式、要求人要适应新型的生产方式,还要求适应时代的新的教育。 2011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急切要求我们将自主创新摆在突显的地位,使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内驱动力,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绩。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已经明确提出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由于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社会渐近、资源枯竭等原因,资源驱动经济已经面临增长的极限,经济发展方式迫切要求从“资源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变。“资源驱动”重视的是劳动力、生产原材料、资金等要素,而“创新驱动”重视的是全体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创新精神与能力。实质就由从原来的对物质资源耗损增加的依赖向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劳动人员素质及创新管理现状依赖的转变。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高等教育对知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造就,尤其更离不开高水准、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对国家整体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理论创新与文化引领上所给予的巨大撑持。

“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十三五”时期,将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另外,纲要指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同率先迈入创新驱动的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普遍存在着创新精神不够、创新能力偏低、创业意愿不足、实战能力较弱、生存型多社会型少、资源型多知识型少等问题。处于新旧经济发展方式换的历史结点上,高等学校应不断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之一,进而形成适应本土创新驱动,并能促进人的实际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使更多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知识劳动者、面向知识要素的创业者和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必须承担起它应有的历史责任,通过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创新创业教育,来大规模地复制和再生产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浅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

一、绪论: 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除了选择就业、公务员、考研作为发展方向之外,更多的大学生投身进入大学生创业的大军当中,不少成功的例子摆在眼前,促使更多的学生踊跃尝试。本学期学习参与了创业技能与实训的课程教学,使我们作为准毕业生感受到了创业的魅力,也明确体会到了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通过查取相关资料,我了解许多对大学生创业的先进观点。下面是我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一些看法。 二、现状分析: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三、目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意识不强 首先是大学毕业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较深,经历了从“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等阶段,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入。其次是人们对职业的认识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普遍对行政事业单位、国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比较认同,对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不认同。再者,大学生创业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成功的几率较小。目前来讲现行的教育模式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引导不够,致使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 (二)大学生创业的素质能力不足 由于应试教育的结果,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对现有知识传授,学生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再加上高等教育基本以专业为主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了解较多,对跨专业的知识缺乏了解,综合能力不强,应变能力不强,学校对创业的教育重视不够,致使大学生创业的能力素质出现不足。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doc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 “以创业促就业”则逐渐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介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多个角度探讨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背景 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 3.7%”,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不广泛等等。目前,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围绕“挑战杯”和“创业计划”大赛,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较普遍的形式,但这种创业教

育的受众面比较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 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就曾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其中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发明和发现,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 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背景与意义word版本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 究背景与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基础、以创新创业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仅仅要求新型的生产方式、要求人要适应新型的生产方式,还要求适应时代的新的教育。 2011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急切要求我们将自主创新摆在突显的地位,使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内驱动力,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绩。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已经明确提出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由于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社会渐近、资源枯竭等原因,资源驱动经济已经面临增长的极限,经济发展方式迫切要求从“资源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变。“资源驱动”重视的是劳动力、生产原材料、资金等要素,而“创新驱动”重视的是全体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创新精神与能力。实质就由从原来的对物质资源耗损增加的依赖向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劳动人员素质及创新管理现状依赖的转变。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高等教育对知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造就,尤其更离不开高水准、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对国家整体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理论创新与文化引领上所给予的巨大撑持。

“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十三五”时期,将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另外,纲要指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同率先迈入创新驱动的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普遍存在着创新精神不够、创新能力偏低、创业意愿不足、实战能力较弱、生存型多社会型少、资源型多知识型少等问题。处于新旧经济发展方式换的历史结点上,高等学校应不断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之一,进而形成适应本土创新驱动,并能促进人的实际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使更多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知识劳动者、面向知识要素的创业者和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必须承担起它应有的历史责任,通过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创新创业教育,来大规模地复制和再生产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策划书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策划书 项目名称: 团队名称:

一、公司概况 【企业名称】 【企业标志】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资产】 【组织结构图】 董事长 总经理企划部财务部业务部管理部 企 业 规划 设 计品 牌 策 划 中 心 业 务 拓 展 审 计 中 心 现 金 出 纳 财 务 档 案 管 理 市 场 部 客 服 部 信 息 部 销 售 部 行 政 部 人 力 资 源 部 库 管 部 【各部门业务介绍】 企划部 1.负责公司品牌推广、企划工作,建立和发展公司的企业文化、市场文化和管理文化 2.市场调研、信息搜集,组织、参与、指导活动方案的制定,完成公司营销推广项目的整体策划创意设计 3.负责公司对外形象的建立与宣传,配合完成日常推广工作 财务部

1.负责公司日常财务核算,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2.搜集公司经营活动情况、资金动态、营业收入和费用开支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定期向上级汇报 3.组织各部门编制收支计划,编制公司的月、季、年度营业计划和财务计划,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 4.严格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管,督促财务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 业务部 1.制定年度公司业务计划,监督各校区业务计划的实施,负责销售业绩,实现预定的销售目标 2.负责客户关系管理,制定季度和年度客户回访计划,并监督计划的实施,确保客户满意,同各大高校的外联部建议良好的关系 3.负责收集市场需求信息和客户满意度信息 4.负责订单的管理和销售费用的管理 管理部 1.协助公司领导组织公司日常办公及有关活动的安排,向公司领导提供后勤保障,为公司的正常业务做好服务 2.负责制定公司人事、劳务工资、考核、培训等管理制度、规章和办法并组织实施 3.负责公司各类会议、重要活动的组织筹备,编写会议纪要 4.统一管理公司各种医疗器材和办公设备 5.推广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和意义

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和意义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具有创业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要阐述了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科学内涵以及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形式和教育观念,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必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流。那么究竟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呢?有很多人理解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复合体,鉴于此,笔者对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科学内涵及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新型复合型人才。目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国内学界大致有这样三种理解: 1.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Innovation Education)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解释,有学者认为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教育目标,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自信,行动上独立,能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成就动机水平高,善于自我激励,具有高度的挫折容忍力,不盲从,喜欢用自己的观点来判断问题,对事物有持久的探究欲,有幽默感等[1]。有的学者认为创新教育是指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唤醒和开发培育,形成创新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满足学生主体充分发展的教育[2]。还有学者认为,创新教育是随知识经济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以创造为本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3]。笔者认为,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2.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以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具备开发创业基本素质,不断提升创业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它是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以及深化的终身教育,不止是一种专业技能教育。创业教育核心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