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民共和国史试卷A及答案

中国人民共和国史试卷A及答案

中国人民共和国史试卷A及答案
中国人民共和国史试卷A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试卷A及答案

一、选择题(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

1.“文化大革命”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是( )。

A.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2.下列会议中,被称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点的是( )。A.1949年新政协会议 B.中共八大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3.下列项目中,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的是( )。

A.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B.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C.建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D.青藏、新藏、康藏公路相继通车

4.《共同纲领》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 )。

A.工人阶级专政 B.人民民主专政

C.工农民主专政 D.资产阶级专政

5、1959年庐山会议后,开展了()

A.反右派斗争 B.反右倾斗争

C.反对右倾翻案风

D.纠正“左”倾错误斗争

6.1952年冬,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 )。A.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C.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D.富农经济

7.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 )。

A.发重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在农村组织人民公社化运动

8.1959年庐山会议后,开展了( )。

A.反右派斗争 B.反右倾斗争

C.反对右倾翻案风 D.纠正“左”倾错误斗争

9.1971年9月13H,林彪仓皇出逃是因为( )。

A.林彪想当国家主席的阴谋败露 B.林彪的反革命政变计划被粉碎

C.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D.林彪一伙抛出“称天才”的资料,遭到批评

10.下列哪项工程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完成的( )。

A.青藏、新藏、康藏公路通车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D.建立了汽车制造业

二、多项选择题(10道题,每题3分,共30分)

1.我国的下列外交成就,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有( )。A.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

C.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D.我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主要决定有( )。

A.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成就有( )。

A.我国试验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功

B.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大体上翻了一番

C.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了香港、澳门的问题

D.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4.新中国成立初,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原因是( )。

A.解放前夕,国民经济趋于全面崩溃

B.帝国主义进行经济封锁

C.新解放区农村经济凋敝、城镇工业停产,经济还没有恢复

D.国家财政赤字增加

5.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有( )。

A.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B.通过《共同纲领》

C.确定以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D.选举产生政务院总理、副总理

6.所谓“二月逆流"是谭震林、陈毅等人在( )几个问题上与林彪、江青等人的斗争0

A.“文化大革命"要不要党的领导 B.老干部该不该都打倒C.“四五”运动是不是反革命运动 D.人民解放军要不要稳定7.1979年,邓小平提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E.坚持对外开放

8.我国下列的哪些外交成就是在70年代取得的?( )

A.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D.我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9.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设置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是( )。A.享有特别主权 B.享有高度自治权

C.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D.是我国一个地方行政单位

10.我国要逐步形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包括( )。A.商品市场 B.金融市场 C.土地市场 D.劳动力市场

三、名词解释(4道题,每题5分,共20分)

1、《共同纲领》:

2、过渡时期总路线: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863计划:

四、简答题:(2道题,每题8分,共16分)

1、如何认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

2、简述建国初期我国的三大外交方针。

五、论述题(1题,共14分)

论述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试卷A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B

2 C

3 B

4 B

5 B

6 A

7 D

8 B

9 B 10 C

二、多选题

1ABC 2 BCD 3 BC 4 ABD 5BC

6 ABD

7 ABCD

8 ABC

9 BCD 10ABCD

三、名词解释(4道题,每题5分,共20分)

1、《共同纲领》:(1)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2)内容:首先,它规定了新中国建国初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各民主阶级的联合专政,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它的任务是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次,纲领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政策的总原则。第三,规定人民的权利和国民的义务。(3)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年部大宪章,它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1953年毛泽东在新中国建设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加快经济发展的历史的必然,但也有追求速度过快的历史局限性。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西藏政府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1954年6月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在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1955年4月亚非会议的发言中,周恩来又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4、863计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1986年1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在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7个高技术领域的奋斗目标,包括涉及这7个领域的15个科研主题,对我国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跨世纪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四、简答题:(2道题,每题8分,共16分)

1、如何认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

答:(1)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冲破了1957年以来“左倾”思想的束缚,突破了林、江集团沉重的精神枷锁和“两个凡是”的禁区,从盛行多年的思想错误中解放出来。

(2)这又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识别能力,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

(3)它为全国的拨乱反正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2、简述建国初期我国的三大外交方针。

答:“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其实质含义是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

“一边倒”,新中国和社会主义苏联站在一条战线上。

五、论述题(1题,共14分)

论述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

1992.1.18-2.2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谈话。

主要内容:①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②提出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前提下大胆的进行试验

③强调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机遇

④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⑤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来保障

⑥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意义:它科学的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明确的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为十四大报告作了系统的阐述。

中国行政史真题及答案

全国 2006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行政史试题 课程代码: 0032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开创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 中国封建社会始于【】 A.春秋时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3. 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 A.朝觐 B.朝会 C.巡狩 D.巡查 4. 从西周至春秋前期,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实行【】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巡抚制 D.国鄙制 5. 秦汉时期乡里官员中主管乡中治安的是【】 A. 三老 B.游徼 C.亭长 D.党长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 A.御史台 B.尚书台 C.中书省 D. 0下机构 7. 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以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路 B.羁縻府州 C.道 D.北庭都护府 8. 唐代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十可以退休,称为【】 A. 告归 B.休沐 C.致仕 D. 丁忧 9. 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并拥有军务方面 执行权的机构是【】 A.三司使 B.中书门下 C.尚书省 D.枢密院 10. 宋代科举最主要的类型是【】 A.常科 B.制科 C.武科 D.文科 11. 辽代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即契丹官制,统称【】 A.东面官制 B.西面官制 C.北面官制 D.南面官制 12. 元代中央总理政务的部门是【】 A.枢密院 B.宣政院 C.通政院 D.中书省 13. 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幼冲,太皇太后委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 称为【】

全国2017年4月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行政史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2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途、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题干】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 【选项】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A 【解析】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科举制度。隋炀帝大业年间正式开科取士,从此确立科举制度,并成为以后整个封建社会中晚期选官制度最主要的方式。 【考点】隋唐的行政管理——行政官员的管理 2.【题干】真正解决王位继承顺序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选项】 A.军事民主制度

B.王子王位继承制 C.兄终弟及制 D.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D 【解析】商朝虽然确立了王子王位继承制,但并未完全解决王位继承的顺序问题,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 【考点】夏商周的行政管理——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 3.【题干】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为()。 【选项】 A.令 B.曹 C.卿 D.丞 【答案】C 【解析】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为卿。 【考点】秦汉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4.【题干】西汉初年,一些功臣被封为彻候,其食封的领地称为()。【选项】 A.属国 B.侯国

C.郡国 D.王国 【答案】B 【解析】西汉初年,一些功臣被封为彻候,其食封的领地称为侯国。【考点】秦汉的行政管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5.【题干】魏晋以后,御史台完全独立,其长官为()。 【选项】 A.治书侍御史 B.御史大夫 C.御史中丞 D.殿中侍御史 【答案】C 【解析】魏晋以后,御史台完全独立,御史台长官为御史中丞。【考点】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6.【题干】在隋朝三省制度中,实际成为行政运转轴心所在的“政本之地”是()。 【选项】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全国2015年4月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行政史试题 课程代码:0032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人民大会 B.酋长议事会 C.军事首长 D.部落长老会 【答案】A 【解析】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大会。 【考点】夏商周的行政管理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 2.商王朝调整王朝管理体系,以强化王权的制度称为()。 A.礼乐制 B.内外服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答案】B 【解析】盘庚迁殷以后,商王朝吸取夏朝及商朝早期的历史教训,对王朝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实行内外服制以强化王权。

【考点】夏商周的行政管理夏商周的地方行政体制 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 A.朝会 B.巡视 C.朝觐 D.巡狩 【答案】D 【解析】巡狩是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朝觐则是诸侯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述职的一种礼仪;朝会是诸侯间直接拜访。 【考点】夏商周的行政管理夏商周的行政运行和行政监督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帝 B.宰相 C.诸侯 D.中枢官员 【答案】A 【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的制度,皇帝高居于国家机器之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考点】秦汉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5.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 A.任子 B.赀选 C.征辟 D.察举 【答案】D 【解析】察即考察,举即荐举,察举就是在考察的基础上予以荐举。察举是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其具体方法是由皇帝下诏指定举荐科目,丞相、列侯、公卿和郡国守相按科目要求考察和荐举人才,然后由皇帝亲自对被举荐者进行策问,根据对策等第高下授予相应官职。 【考点】秦汉的行政管理行政官员的管理 6.曹魏建国后,执掌诏令发布权的是()。 A.侍中 B.中书 C.门下 D.尚书 【答案】B 【解析】曹魏建国后,以中书执掌诏令发布权,具体政务则由尚书台独立负责。这种行政格局一方面使君主对具体政务的了解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也导致中书省

中国思想史考题

中国思想史(上)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6个/5分一个) 1.“齐物论”(庄):庄子提出的哲学思想,分为“齐物”论和齐“物论”。“齐物”论即万物一齐,“齐”有均、平、等之意,所谓“齐物”,是指以道观之,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彼此之间没有高下、美丑、尊卑的区别。齐“物论”即物论一齐,是指俗世关于事物的论断都是立足于道之一端,皆有其特定的立场与局限性,皆有其所是,亦皆有其所非,彼此之间并无真伪、是非之别。齐“物论”并非主张相对主义或不可知论,而是为了破除流俗之见以及各种物论对于人心的束缚和伤害。 2.忠恕之道(孔):孔子提出的伦理学说,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出自《论语·里仁》。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推己及人之意。忠恕,意为忠诚和宽恕,即以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忠恕之道是“仁”的具体,也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之一。 3.失其本心(孟):孟子性善论的观念之一。出自《孟子·告子上》,意为天性、天良、原本具有之心。孟子认为本心是人天生具有的,如所谓的“四端之心”,这是人性为善的基础。然而,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可能屈服于自身的欲望或是外部的压迫,放弃自己的良心。“失其本心”导致了恶的产生,使得本性为善的人做出恶行。 4.反者道之动(老):老子的哲学思想之一,出自《道德经》。“反”,覆也,引申为复归、回归。“反者道之动”是指事物的存在具有反复、回归的运行趋势。这一命题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对中国哲学中辩证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这一观点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也有新颖的洞见,不同于单线条的思维方式,揭示了历史不断复归的趋势。 5.无待(庄):庄子提出的哲学思想,即对于对象的无所期待、无所依赖的态度,指一种悠游自在,无溺无滞的生命状态。从逻辑上看,“不待”以“无己”为前提,“无己”即不滞、不执于“我”。只有破除是非之执、物我之别,才能与物同化,达到逍遥的境界。只有到达“无待”后,人才能摆脱客观世界的各种束缚,获得精神层面的绝对自由。 6.兼爱:墨子提出的伦理学说,是墨子思想的核心标志。针对儒家仁爱思想中“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等差”,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提倡“先人后己”。墨子主张“”,把兼爱与实现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联系,表现出对的重视。墨子的、、、、等主张均以兼爱为出发点,希望通过提倡兼爱解决社会矛盾。 7.化性起伪(荀):荀子性恶论的观念之一。出自《荀子·性恶》,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从理论上说,就是将先天的自然资质转化为后天人为的道德特性。心知是化性起伪的必由之路。 8.大一统:董仲舒提出的公羊学观念之一。所谓“大一统”,指以“一统”为“大”,即天下生民(包括天子)皆当归本于元气,引申为天下思想、制度、法令等的统一与规正,强调王者受命改制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该思想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行政史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行政史试题 课程代码:0032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开创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中国封建社会始于【】 A.春秋时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 A.朝觐 B.朝会 C.巡狩 D.巡查 4.从西周至春秋前期,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实行【】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巡抚制 D.国鄙制 5.秦汉时期乡里官员中主管乡中治安的是【】 A.三老 B.游徼 C.亭长 D.党长 6.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 A.御史台 B.尚书台 C.中书省 D.门下机构 7.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以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路 B.羁縻府州 C.道 D.北庭都护府 8.唐代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十可以退休,称为【】 A.告归 B.休沐 C.致仕 D.丁忧 9.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并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机构是【】 A.三司使 B.中书门下 C.尚书省 D.枢密院 10.宋代科举最主要的类型是【】 A.常科 B.制科 C.武科 D.文科 11.辽代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即契丹官制,统称【】 A.东面官制 B.西面官制 C.北面官制 D.南面官制 12.元代中央总理政务的部门是【】 A.枢密院 B.宣政院 C.通政院 D.中书省 13.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幼冲,太皇太后委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为【】

自考中国行政史历年试题论述题部分的答案整理(部分题目因重复已归纳到简答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宋代监察制度的改革。P144 一、台谏趋于合一。宋朝以前的御史、谏官职责分明,御史的任务是监察百官,掌握弹劾权;谏官的职责则是批评君主,掌握谏诤言事权。宋朝开始出现台谏合一趋势,宋真宗时设言事御史,神宗改制后谏官可以行使御史的弹劾百官之权,哲宗时规定台谏官同时上殿,台谏官职责开始混杂,到南宋时台谏合为一体。台谏合一使监察的锋芒集中于各级官员,特别是宰执受到严格监督,这和专制皇权提高的趋势是相适应的。 二、赋予台谏官以特权。从庆历年间开始,不再用现任宰相推荐者为台谏官,后又取消了执政者亲属担任台谏官的资格,至北宋末年形成定制。从此以后,宰相不得推荐台谏官,台谏官的任免“必由中旨”。台谏官由此脱离了相权的控制,称为皇帝加强专制权力的工具,其权力得到强化。 三、轻重相制,交叉监督。宋代不仅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监察,而且还加强了对监察人员本身的监察,形成轻重相制、交叉监督的格局。 宋朝监察官员权力虽然很大,但同时也处在被监察的地位上。御史台一方面对各级官员实施法律监督的权力,另一方面又被置于作为其监察对象的行政机关的监察和控制之下。 42.试论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主要特点。P240 第一,机构的设置比较合理和集中。 第二,实行总统垂直领导制。 第三,行政各部建制的顺序适应了当时形势的要求。 但是,由于受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建制并不完善,权限划分也比较粗放,带有较多的“临时”色彩。 41.试析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P140-142 39.试分析中国古代行政体制发展中的稳定因素。P74 第一,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官员管理制度。这是中央集权制得以延续和在遭到破坏后得以再生的组织保证。中国封建社会官员管理制度与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需要相适应,既控制官员本身,又为专制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以此来调解封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矛盾,弱化社会内部的摩擦,使官僚队伍按封建统治的要求形成合力。 第二,监察制度的相对完善有利于封建国家肌体的健康。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监察制度是一种具有双重职能的特殊制度,既是皇帝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体现的是皇帝个人的意志,此乃监察制度的主导方面,前已述及;同时也应看到监察制度又是地主阶级维护封建法制、进行自我调节的机关,反映着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监察机构当是整个官僚系统的去污剂,弹劾不法官吏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加强职官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对选官、任官和官吏考核的监督则有利于提高官员队伍的素质。总之,监察制度为维护封建秩序和保证的执行以及整个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三,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调解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中国封建国家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即所谓“人主莅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原则。简单说就是皇帝对国家行政有控制和决策之权,中枢机关人员对皇帝的决策有审议之权,谏官和执行官对不恰当的决策有封驳之权。二是为防止皇权的滥用,还有一些约束之法,如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的素质,从汉朝开始即有儒生给皇帝和太子讲授经典的做法;通过神权来制约、抑制君权,大臣可以利用灾变等向失道的君主提出意见;大臣还可以利用皇帝生前的“尊号”,死后的“谥号”或“庙号”的尊褒贬抑来促使皇帝革新政治;开国皇帝所制定的制度及训示也可作为制止后世皇帝越轨行为的工具。 39.试述中国封建制国家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P70 始于战国,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 39.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政府行政执行的主要困难。 41.试析战后南京政府行政执行的困难。P313 第一,领导班子不力。从1948年6月组成的“行宪”后的首届行政院,到1949年9月南京政府垮台,行政院的领导班子在16个月中更迭了四次。行政院领导班子更迭如此频繁,显然难以保证行政决策的有效执行。 第二,系统紊乱。行政机关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是完成行政任务的组织保证。但是,战后南京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互不相谋。战后,接受敌伪财产的工作典型地反映了南京政府行政执行上的混乱。在接受过程中,由于不同系统都想通过接收而自肥,互相争夺,以致各地的敌伪财产一般都要经过三四轮接收。有的敌伪财产被国府、省府和市府三道封条并贴。有时一个工厂同时有两三个部局来争。许多军政官员也趁接收之机,贪污盗窃,敲诈勒索,骚扰百姓。 第三,指挥失灵。行政指挥是行政执行中的重要环节。没有统一的行政指挥,行政执行就会陷入混乱,影响决策目标的实现。南京政府后期,随着军事、政治、经济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央政府的行政命令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权

《中国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国思想史》作业答案一、填空 1.五典 2.以德治国 3. 墨、劓、膑、宫、大辟 4.仁礼 5.魏源《海国图志》 6.舍生取义 7.金、木、水、火、土 8.慧能 9.朱熹陆九渊 10.黄宗羲11.韩非 12.民为贵民本 13.墨子 14.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 15.王安石 16.乾震坎巽离 17.“圣人之性”“中民之性” 18.王通 19.“克己复礼”《礼记·大学》 二、名词解释 1.针对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荀况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性恶论":人的本性就是"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和"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的自然属性。大体说来,孟子的“性”,相当于“人的自觉心”;荀子的“性”,相当于“人的本能”。荀子从人的自然本能证明人之性恶,但是不否认人可以为善。他认为:“其善者伪也。”所谓“伪”就是“人为”,就是“变化气质”的意思。 2.“大宗师”是庄子提出的概念。关于“大宗师”的含义,郭象解释说:“虽天地之大,万物之众,其所宗而师者无心也。”崔撰解释说:“遗形忘生,当大宗此法也。”“无心”和“遗形忘生”是一种存在状态,这种状态的存在就是道。大宗师的基本内容:一是“自本自根”的道。二是“死生如一”和“安化”的人生观。 3.“参验说”是法家韩非提出的思想主张。在认识论方面,他继承荀子重“行”的思想,对《老子》做了新的解释,提出注重“参验”的思想。韩非主张用“参验”的方法判别认识的是非真伪。“参”是参照比较,“验”是检查验证。“参验”的内容就是“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作为与所在官职的职责相符,就给予奖赏,否则就给予处罚,这叫“循名而责实”。就认识论的意义来说,这里包含着要求名实一致和以实验名而定是

中国行政史真题及复习资料

全国2006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行政史试题 课程代码:0032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开创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 中国封建社会始于【】 A.春秋时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3. 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 A.朝觐 B.朝会 C.巡狩 D.巡查 4. 从西周至春秋前期,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实行【】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巡抚制 D.国鄙制 5. 秦汉时期乡里官员中主管乡中治安的是【】 A. 三老 B.游徼 C.亭长 D.党长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 A.御史台 B.尚书台 C.中书省 D. 0下机构 7. 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以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路 B.羁縻府州 C.道 D.北庭都护府 8. 唐代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十可以退休,称为【】 A. 告归 B.休沐 C.致仕 D. 丁忧 9. 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并拥有军务方面 执行权的机构是【】 A.三司使 B.中书门下 C.尚书省 D.枢密院 10. 宋代科举最主要的类型是【】 A.常科 B.制科 C.武科 D.文科 11. 辽代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即契丹官制,统称【】 A.东面官制 B.西面官制 C.北面官制 D.南面官制 12. 元代中央总理政务的部门是【】 A.枢密院 B.宣政院 C.通政院 D.中书省 13. 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幼冲,太皇太后委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 称为【】 A.批红 B.票拟 C.奉诏 D.制诏 14. 清朝掌管皇族事务的机构是【】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和答案

2012年10月自考《中国行政史》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2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国奴隶社会始于( D )0-69 A.战国 B.西周 C.商朝 D.夏朝 2.盘庚迁殷以后,商王朝为强化王权而实行的一种二元统治体制是( C )1-81 A.礼乐制 B.宗法制 C.内外服制 D.井田制 3.中国古代王位的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于( C )1-7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4.战国时期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中取代分封制的是( D )1-71 A.单一制 B.乡遂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A )2-94 A.秦始皇 B.周文王 C.禹 D.汉武帝 6.我国最早的独立而自成体系的行政法典是( D )4-125 A.行台体察等例 B.大清律例 C.唐律 D.唐六典 7.唐朝的法规制度中,以敕的形式颁布,涉及的范围较为具体,并因实际情况而常发生变化的具体行政法规形式称为( A )4-127

A.格 B.令 C.律 D.式 8.宋代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关是( B )5-139 A.军机处 B.枢密院 C.兵部 D.都督府 9.我国历史上金的统治者是北方少数民族中的( D )6-150 A.维吾尔族 B.蒙古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10.元代的最高监察机构是( C )6-164 A.枢密院 B.谏院 C.御史台 D.都察院 11.影响明代官员升迁的最主要因素是( C )7-183 A.出身 B.口碑 C.资历 D.政绩 12.清朝内务府的职责是( A )8-189 A.掌管宫廷事务 B.管理皇族事务 C.主管祭祀事务 D.掌管礼仪事务 13.清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实行的特殊行政管理制度是( B )8-192 A.盟旗制度 B.伯克制度 C.土司制度 D.旗民分治制度 14.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地位的法律文件是( C )9-209 A.《中华民国宪法》 B.《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法》 C.《训政纲领》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5.西方列强控制海关税务权进而控制清政府财政并影响清政府内政外交的工具是( D )9-219 A.工部 B.总署 C.外务部 D.总税务司 16.近代中国第一个监督研究机构和监察官员培训机构是( B )9-233 A.军机堂 B.都察研究所 C.都察院 D.方略馆 17.北洋军阀政府于1914年成立的行政弹劾机关是( A )11-272 A.肃政厅 B.总检察厅 C.平政院 D.大理院

中国行政史试题

中国行政史试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部落酋长议事会 32.停年格制 33.弼德院 34.《划一令》 35.考试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中国奴隶社会以血缘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的表现。 37.简述汉代“三公宰相制”的基本内容与作用。 38.简述清朝官员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 39.“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实施了哪些主要改革措施? 40.简述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监督的主要发展趋势。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述隋唐对前代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 42.试论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主要特点。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内外服制 32.三公宰相制 33.磨勘制度 34.百日维新 35.超责任内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清末官员任用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37.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38.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显著特点。 39.简述宋代为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 40.简述隋文帝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中西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差异。 42.试论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监督的发展趋势。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三公宰相制 32.六部

33.改土归流 34.省府合署办公制度 35.行政三联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春秋时期赋税改革的内容及其对行政体制的影响。 37.简述元代行政监察制度的建树及其弊端。 38.简述晚清“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39.简述北洋政府文官保障的具体内容。 40.简述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监督的基本方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析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 42.试析南京临时政府强化行政执行的主要措施及行政执行不畅的原因。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边区行政公署 32.三公宰相制 33.“因俗而治” 34.《临时约法》 35.国民大会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苏区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主要采取哪些形式? 37.简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为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能采取的改进措施。 38.简述清末行政官员任用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39.简述明六部构成及其主要职权。 40.简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析中国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的特点。 42.试析人民民主政权在干部考核和奖惩方面的特点。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家臣制 32.六部 33.封驳制度 34.盛京改制 35.行政公署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军事民主制时期进行社会管理的主要机构及其职能。 37.简述五代时期中枢机构的名称及其职责。 38.简述清朝官员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 39.简述广州国民政府行政体制的基本特点。 40.简述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

《中国思想史》题库及答案

《中国思想史》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美德合称。 2.西周的治国安民大纲是。 3.古代周朝的五种酷刑是指、、、、。 4.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5.“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在一书中提出的。 6.《告子上》中写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价值原则。 7.阴阳五行中的“五行”是指、、、、。 8.禅宗真正形成为宗派,应从唐中叶(公元7世纪下半叶)算起,被推尊为禅宗六祖,是禅宗正式诞生的标志。 9.宋代理学朱陆之争指的是和两大思想家的斗争。 10.《明儒学案》的作者是。 11.战国末年的为法家思想的总结者。 12.“,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这句话表现了孟子的思想 13.“尚贤”“尚同”思想是的思想主张。 14.邹衍的历史学说“五德终始说”,是一种神秘的历史循环观念。它以五德相生关系说明王朝更替,这五德的先后顺序为:、、、、。 15.“荆公新学”是北宋改革者的思想内容。 16.《周易》中八卦是指、坤、、、艮、、兑。 17.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三等:、“斗筲之性”、。 18.《中说》的作者是唐代。 19.理学的认识论和道德修养论往往是不分的,这在二程表现得尤为明显,它反映在“格物致知”和

这两个命题上。“格物致知”一词源于。 二、名词解释 1.性恶说 2.“大宗师” 3.“参验说” 4.名辩思潮 5.正始之音 6.性善论 7.谶纬8.“言不尽意” 9.《五经正义》 10.经世致用 11.“反者道之动” 12.黄老学派 13.玄学 14.洛学学派 15.公羊三世说 16.“天人感应” 17.“效验”学说 18.鹅湖之会 19.“致良知” 20.中体西用 三、简答题 1.简答墨子的“尚贤”思想。 2.简要谈谈商鞅、慎到、申不害的法、势、术思想。 3.什么是陆九渊的心学体系? 4.法家韩非对朴素唯物主义的贡献是什么? 5.“本无”“即色”“心无”三宗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6.简答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思想。 7.如何评价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8.简答桓谭批判谶纬迷信的主要论点? 9.谈谈王夫之“继善成性”观点的主要内容。 10.墨子也把“兼爱”称为“仁”,谈谈他的“仁”与孔子有哪些不同? 11.《庄子注》的作者是谁?他们对《庄子》作了哪些解释发挥? 12.隋唐时期儒学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论述《易传》的思想体系。

中国思想史

1.原始思想内容特征。 原始思想出现的原因:人欲生存→认识→利用→控制→自由→然而难以如愿→转而乞祈;原因原始思想的表现方式为巫术、祭祀;形式:a、自然神崇拜b、图腾崇拜才、c、生殖崇拜d、英雄崇拜 2.“绝地天通”思想史意义。 “绝地天通”概念:事神观念和方式的转变,即秩序重建。意义:“绝地天通”代表着政教合一,意味着思想之源头为集团或阶级或国家或集体垄断,思想自主取消,社会进入专制时期。 第二讲 1、简述商周天命思想之异同。 商周思想主要组成部分均为天命思想;商人崇天尚鬼,把上帝与祖先作为信仰中心,上帝是天上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自然神如日、月、山、河等神灵都失去了独立性,成为执行上帝意志的工具。上帝还主管着人间的吉凶祸福,特别是君主大命的授与;周人则对商代传统天命观进行修正,1、继续承认上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以“天”代“上帝”。2、认为上天所赐予的“大命”不是恒定的,而是可变的。3、提出“依德求民主”。即天根据德行“求民主”。民主即民之主,即君主。君主由天定,选君规范是德行。在天命思想里注入道德政治内涵。4、主张“以民情视天命”。将“民情”看作天命的具体反映。 2、周人思想的创新。试论周人的天命思想与德观念。 周人提出“德”的观念,认为“敬德”和“保民”是获得天命信赖的主要途径。其次,周人提出尊天、敬德、保民、慎罚的政治思想①尊天:用“天命”思想为政治服务②敬德:提高道德在政治中的地位。③保民:周公政治思想核心,君王不贪安乐、体察民情;以民为镜④、慎罚:对“德”之不足补充a、依典用刑。b、出于善而惩恶,不可借机肆虐。c、审慎惩处。3、五行说之五行的涵义,五行的生克关系如何?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行涵义:元素、能量、德行。五行生克关系:相克: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4、简述西周的政治思想(第二题) 第三讲 先秦诸子异说的兴起原因 诸子之兴起于“救时之弊”;2、社会秩序破坏,文化下移,私学兴起;3、列国竞争,言禁

全国2018年4月自考中国行政史真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全国2018年4月自考中国行政史真题答 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A 2.C 3.D 4.A 5.C 6.D 7.A 8.B 9.A 10.C 11.B 12.D 13.B 11.B 15.B 16.D 17.B 18.B 19 B 20.C 21.C 22.B 23.B 21.B 25.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 共10分。 26.BC 27.ABC 28.CD 29.DE 30.AB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 共10分。 31.是周王朝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实行的一种制度, 是一种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32.是秦汉时期群臣讨论国事以备皇帝决断的一种 会议形式,上至将军、列侯,下至博士、议郎均可参加,皇帝通过集议可以根据多方面的建议进行决策。 33.是北宋神宗改制时确立的定期勘验官员以定升 迁的制度,包括勘验官员簿历文状的一系列程序,簿历文状中包括解状、举状、家状、考状等。 34.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年幼,太皇太后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票拟”,票拟从此成为内阁最大的特权。 35.是政府的一种机关工作制度。将机关工作分为 政务工作和事务工作,主管长官着重负责政务工作,而常务次长、秘书长、主任秘书、支部书记等官吏则着重负责事务工作,这些负责事务工作的长官称为幕僚长。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 30分。 36.(1)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2分) (2)神权政治色彩有所淡化。(2分) (3)行政法制逐步建立。(2分) 37.(1)以出身作为做官资格,勋臣、名门、儒史等出身均可作为条件。(2分)

全国自考2001年-2015年中国行政史试题及完整答案 (整理)单选

单选 1.中国封建社会地方政府行政体制的变革主要是基于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2.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领导集团通过民主推选军事首长的制度是禅让制 3.春秋战国时期军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将军赋落实到田亩 4.汉武帝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到汉成帝时,形成了三公宰相制 5.北魏宣武帝时,以年资作为续用和提升官吏的唯一标准,这种制度称之为停年格制 6.东汉末年,提出“惟才是举”选官原则的是曹操 7.隋唐尚书省下辖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 8.五代时期,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并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中枢机构是枢密院 9.宋代皇帝的最后裁决以诏敕的形式公布,有“内、外制”之分,负责“内制”的是翰 林学士 10.元代最高行政机关是中书省 11.金代在女真族聚居区设置的相当于州、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单位是猛安谋克 12.明代对各级官员和人民进行秘密侦察的特务机构是厂卫 13.唐朝时期,政事堂经历了门下政事堂和中书政事堂两个阶段,到唐玄宗开元十一年, 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 14.明代负责宣布和执行中央政令,考察官吏、征收赋税的地方机构是承宣布政使司 15.清初对京官的考察称为京察 16.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开始于“厘定官制” 17.广州国民政府掌握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国民政府委员会 18.南京临时政府的核心是临时大总统 19.依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公布的《公务员考绩奖惩条例》惩处分为解职、记过和降级) 20.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考试机关是考试院 21.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正式设立的“民意机关”是国 民参政会 22.1949年1月1日,南京政府为了整顿日趋腐败的吏治,公布了所谓的“三法”,即 《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俸级法》和《公务员考绩法》 2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各级苏维埃政府主席产生的方式是选举制 24.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 组织间关系的决定》,正式确立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体制为.一元化 25.解放战争时期,对各大区人民政府、各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领导统一集中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2.中国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前旧的田税军赋制度建立的基础是井田制 3.汉代时期可称为隋唐六部制度雏形的制度是尚书分曹制

中国思想史章节题库完整

中国思想史章节题库 第二章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所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具有简单类比和混沌性思维特征的原始信仰形式是() A、自然崇拜 B、祖先崇拜 C、图腾崇拜 D、生殖崇拜 2、“我生不有命在天”(《尚书?西伯戡黎》),与“天惟时求”(《尚书?多方》)的对立反映了() A、天命观的动摇 B、对天命意志的绝对崇拜 C、天命转移论 D、人文意识的觉醒 3、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周初时期提出的天命观容的是() A、天命靡常 B、以德配天 C、绝地天通 D、敬德保民 4、下列命题中未能反映西周末年思想动摇的是() A、“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B、“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C、“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D、“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 5、“天道远,人道迩”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所主要反映出来的观点是() A、天人合一 B、天人相分 C、天人相胜 D、天人相制 6、作为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诞生标志的是() A、早期的天命观 B、早期阴阳说 C、早期五行说 D、元气说 7、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周初时期提出的天命观容的是() A、天命靡常 B、以德配天 C、绝地天通 D、敬德保民 8、五行思想首次明确提出是在() A、《诗经?大雅》 B、《尚书?洪》 C、《易传?系辞》 D、《礼记?礼运》 9、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我国最早的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种以“帝”为最高主宰的产生于() A、炎黄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0、最早明确区分天道与人道,认为人只应索求人道,提出“天道远、人道迩”的思想家是西周末春秋初的() A、史伯 B、伯阳父 C、子产 D、叔兴 11、伯阳父的“阴阳之序”说认为()。 A.阴阳二气就是物质性的天地之气,是万物的本原 B.由阴阳二气的对立斗争产生出八卦,由八卦演生出天地万物 C.阴阳二气的斗争和对立要遵循一定的秩序即规律 D.阴阳二气分别体现了天的刑罚和恩德 12以下属于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理论有:() A、太极阴阳论 B、原子论 C、佛教缘起论 D、五行论 二、名词解释题 1、阴阳 三、简答题 1、简述周公“制礼”的哲学意义。 2、简述《易经》在中国思想史中的认识论价值。

自考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行政史试卷 (课程代码00322)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国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时期部落联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人民大会B.酋长议事会C.军事首长D.部落长老会 2.中国古代王位的嫡长子继承斛确立于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A.朝会B.巡视C.朝觐D.巡狩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帝B.宰相C.诸侯D.中枢官员 5.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各政权在蛮族地区建立的一种带有很大程度内部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体制。这种特殊行政区称为 A.王国B.侨州郡县C.左郡县D.右郡县 6.唐初设内侍省,担任省内诸职的均是 A.给事中B.门阀士族C.翰林学士D.宦官 7.唐朝的法规制度中,以敕的形式颁布,涉及的范围较为具体,并因实际情况而常发生变化的具体行政法规形式称为 A.格B.令C.律D.式 8.五代十国时期,节度使的辖区是 A.州B.道C.县D.乡 9.宋朝会议制度已发展得十分成熟,其中由皇帝主持,其目的是疏通君臣关系,为皇帝决策提供信息的会议形式是 A.例行常朝B.便殿议政C.临时朝仪D.议政会议 10.我国历史上建立辽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B.蒙古族C.契丹族D.女真族 11.辽朝汉族和渤海官僚的入仕门径是 八举荐B.科举C.门荫D.世袭 12.明朝直接听命于皇帝,成为事实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的是

全国2016年10月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行政史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22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正式确立王位世袭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 【选项】 A.启 B.益 C.禹 D.商 【答案】A 【解析】启,巩固了王权,正式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度,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的局面。 【考点】夏商周的行政管理——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 2.【题干】在官员待遇方面,夏商周实行的是()。 【选项】 A.分封制 B.内外服制 C.世禄制 D.世卿制 【答案】C 【解析】在官员待遇方面,夏商周实行世禄制,即各级封君享受自己封地上的收入,除按规定向上一级封君交纳一定的贡赋和提供一些劳役外,其余部分归封君享用。 【考点】夏商周的行政管理——夏商周的官员管理 3.【题干】汉武帝时设立的巡行地方监督郡国守相的监察官员称为()。 【选项】 A.别驾 B.州刺史 C.州牧 D.郡守 【答案】B 【解析】汉武帝时设立的巡行地方监督郡国守相的监察官员——州刺史。 【考点】秦汉的行政管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4.【题干】东汉时,实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是()。 【选项】 A.门下省

B.御史台 C.中书省 D.尚书台 【答案】D 【解析】东汉时,尚书台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考点】秦汉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5.【题干】魏晋时期,官员升迁完全凭借()。 【选项】 A.考课 B.能力 C.政绩 D.门资 【答案】D 【解析】魏晋时期,官员升迁不是依据才能和政绩,而是完全凭借门资。 【考点】魏晋南本朝的行政管理——行政官员的管理 6.【题干】隋唐时,五监中主管文教事务的是()。 【选项】 A.国子监 B.少府监 C.将作监 D.都水监 【答案】A 【解析】隋唐时九寺五监:和户部相关:太府寺(主管钱币收支保管)和司农寺(主管粮食收支和保管);和礼部相关:宗正寺(主管皇族事务)、太常寺(主管祭祀礼仪)、光禄寺(主管膳食供设)、鸿胪寺(主管外交事务)和国子监(主管文教事务)。 【考点】隋唐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7.【题干】五代官员选拔从制度上说沿袭唐制,但因战乱频繁,政局动荡,最为切实可行的入仕途径是()。 【选项】 A.察举 B.入幕 C.征辟 D.门荫 【答案】B 【解析】五代官员选拔从制度上说沿袭唐制,但因战乱频繁,政局动荡,最为切实可行的入仕途径是入幕。 【考点】五代、宋的行政管理——五代时期的行政管理 8.【题干】宋朝主要入仕途径是()。 【选项】 A.征辟 B.科举 C.荫补 D.军功 【答案】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